高中地理创新教育浅谈

2024-06-29

高中地理创新教育浅谈(共11篇)

1.高中地理创新教育浅谈 篇一

浅谈高中政治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在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需要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将学科教学与思维教学统一,同步发展,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创建性思维能力.高中学生是思想最活跃、最富想象力、参与意识最强的群体.所以.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最佳时期.本文初步探讨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作 者:曾令超 作者单位:湖南省耒阳市耒阳第一中学,湖南耒阳,4218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633关键词:高中学生 政治教学 创新教育

2.高中地理创新教育浅谈 篇二

一教师本身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指创新态度, 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积极的心理素质, 从心理成分方面说, 主要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 由此可见, 有创新精神首先得有创新热情。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充满生命活力、有个性的人, 传授的内容也是不断变化的人文、自然科学知识, 这就要求地理教师须以一种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对象,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当今知识经济发达时代,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得有一桶水, 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及良好的教育能力, 还得有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随时掌握地理学科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知识体系, 以求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 培养出高素质的地理专业人才。否则, 地理教师就难以适应课改要求, 无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二转变观念, 变换方法

新课改下, 地理教师需转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实际上, 教学重在学, 教师的教只是对学生的学起引导作用, 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 判断教学是否成功, 重在看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因此, 教师不要再把自己看做是权威的化身, 要求学生无条件地听命于教师, 而是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 并且鼓励学生要质疑教师甚至质疑教材。面对学生的质疑, 教师应尊重他们的见解, 与学生共同探讨, 得出最好的见解。换方法, 是指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方法, 不要用统一的规范来管制全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以免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压抑学生的能动反应机制, 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 教师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重视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差异, 进行因材施教。如在地理教学中曾有学生问这样的问题:横波为什么不能通过熔融状态的外核却能通过同样是熔融状态的软流层?赤道上的风没有地转偏向力, 那高空风是不是和水平气压梯度力重合?近地面的风是不是和等压线平行?这两个问题都有高层次的开拓求异性, 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 以丰富的专业知识解决学生的质疑, 同时鼓励学生的这一行为并加以引导, 让同学们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列宁说:“我们要用基本的事实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因而,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 要改变观念与方法, 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三进行情境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习, 尤其是带有高考压力的学习, 并不是件有趣的事, 学起来也不容易, 地理这一科也成了很多文科生的拦路虎。因而, 地理教师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创设情境, 使学生成为情境中的一部分, 如身临其境, 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 培养创新思维。如在教学“热力环流”时, 可用多媒体播放热力环流的视频,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 思考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 再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学习有种熟悉感,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通过这样的创设情境,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 自然会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 创新思维得到适当的发挥。情境教学法, 地理教师须把握好方法, 要有好的情境资料、较高的专业知识、娴熟的驾驭课堂能力, 才能把情境教学法的好处发挥到极致。

四分组学习, 合作互动

创新思维很多时候体现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方面。高中学生受认知水平的自尊心强的制约, 往往是被动地等着老师来教, 不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教师可试着用分组学习的方法, 每个成员的表现直接影响本小组的总体成绩, 学生出于大局意识, 不会让自己置身事外。分组学习的好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互补与配合, 全班学生个性不同, 水平也有差异, 有些性格内向或基础差的学生, 不愿或不敢面对全班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组活动打破了这种尴尬局面, 在学生之间互补与配合的环境下, 参与学生会自觉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分组时可按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 每两小组又组成一个大组, 同组的四个人要让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 不同性格的学生也相互搭配, 四人中设一个组长负责本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学习, 能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教学的机会,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通过小组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 也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结束语

3.浅谈高中地理课堂创新改革 篇三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创新

如何将过去的以“填鸭”式和“被动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上来;如何将理论上升为实践为学生的搭建认知的纽带,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并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猎奇心和求知欲,最终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这些都是我们解决的问题。在以后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有所进步,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特点,为我国的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一、转变教育观念

地理这门课程教学的重点是要学生们勇于发现问题,进而通过一系列的思考,查资料,与老师沟通,得到相对完备的答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着重于考试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对学习方法的探索和研究,以及相关方法与能力的训练。学习地理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问题中敢于发现,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通过查找有关的资料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使学生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是重视对考点进行教学,没有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想传递给学生,也没有使学生在掌握方法的情况下提高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这样不仅制约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地理考试成绩。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教育观,根据我国地理课程的新改革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仅仅要理解理论知识概论,还要对问题的提出积极探索,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进行多媒体教学

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在地理课中能给整个课堂带来生动、积极的氛围,在新形式的创新模式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使他们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涵盖量。因为在实际的社会发展中,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和种类都比较多。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直接了解地理学科的发展变化,更具体的了解地理知识的应用方法。同时,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枯燥教学,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升兴趣。这种多媒体设备的引入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教学方式,不仅能改变学生的思想变化,也能提升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地球仪一课中,由于地球仪的知识面比较广、认知能力较大,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个宇宙的变化,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发挥更好的教学作用。

三、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地理课程不仅仅是理论性的教学,也是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过程。在考试中只是单一的卷面测评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仅制约了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这种考试测评也不适用新教学改革的需要。所以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以多种课堂教学方式教学设计,以理论考试和实践测评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还能制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们的潜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要学习目标,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思考、创新、讨论,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学生制作出不同的教学计划,从而使学生在地理学科中提高更多的知识。例如学习地理中等高线的知识,这部分的知识不仅要理解理论知识,还要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然后教师根据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提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四、构建切合教学改革的地理课程资源

地理老师要想在地理课堂上得心应手、应付自如,就要获得足够多的切合地理课程教学要求的各种资源,这种资源不是唯一的,而应该是以地理教材为中心的多样性的统一。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式相对单调,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记,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肯定是缺乏朝气的。目前我国中学的教学资源水平发展极度不平衡,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极其缺乏与课程相关的影像和挂图,没有配置最普通的地球仪,根本无法进行演示实验。而大部分学校虽然具备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是使用率很低,这些都必然造成新课改的实施受到限制。因此地理教师应按照教学任务的要求以教材为中心,让学生把地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因势利导地充分利用学校的和周边的已有条件,付出不懈的努力,切实开发和利用适合学生的地理教学资源,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得到升华。

总结

新一轮的中学地理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具有理念新颖和个性鲜明等特点,进而培养掌握地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运用这些理论和技能查找和解决各类地理问题的人才,这是一项需要全面深入研究的庞杂系统工程,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与世界课程改革的宏观走势保持和谐同步的一个重大课题。地理学科是一门比较综合性的学科,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素材。在地理课程新改革情景下,就要运用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學模式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目前我国在社会发展中需要全面的素质人才,所以在地理课程改革下对培养全面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作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在地理课程创新改革下,利用新理念的地理教师和多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出了具有创新性的、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付贵云.实践活动渗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3]郑祥华.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3S技术的应用研究[D].湖北大学,2011.

4.高中地理教育实习感悟 篇四

在南充一中教育实习的日子里,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让我学到了关于地理教学的很多技巧,以前天真的认为当老师不就是讲课吗,还不简单,但我忽视了一个最主要的问题:你讲的课是否学生能够接受,你这节课的目标达到了吗,我这里的目标并不是老师是否教到了什么知识点,而是学生学到了该门课程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没有,光学到知识不够,学生怎样才能运用该知识解决问题,在中国应试教育制度下,解决问题意味着做题,学生能否独立的利用所学的知识做对题,做好题,这不尽反映出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和思维方法的运用,更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做好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让老师走向高水平教学,我个人总结出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大原则老师要热爱自己的地理教育事业。我个人觉得只有对自己的事业有了热情,怀着一颗桃李满天下的信念,才能够在上课时有激情,这不光影响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的气质,更影响了下面学生是否有兴趣听你的课,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下面的学生,让学生跟着你的思维走,融入到学习的环境中,这样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在讲课之前一定要备好课。注意一个知识点和另一个知识的点的承接关系,把承上启下的话一定要写下来,备课过程中一定要知道哪些知识点要详讲,哪些因该略讲,该详讲的部分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因为是常考的,讲清楚原理,一定要让学生切实领悟里面的原理,这样对学生在做题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非常重要,这就是备课的过程中因该注意的问题。第三:教学和板书的技巧。大的原则板书一定要工整,板书各个标号一定要注意 包含与被包含的问题,比如“一”下面用“1”,“1”下面用a.b.c.d.不光体现出逻辑性,还体现出层次性,由于地理不光有文科的性质,更有理科的性质,所以在讲课时发现文科性强的话,就要在黑板上写上关键词,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提念,老师一定要对该关键词延伸,让学生比较全面的理解这个知识点,并让学生在资料书上作好标记,以突出重要性。当遇到理科性比较强一点的话,就要老师在黑板右边认真给学生讲解原理,比如讲等

高线的形成就得有一个过度的过程:老师不能一步到位就给学生讲等高线的特征,要让学生知道登高线的形成原理,总之老师一定要循序善诱,让学生知道理解知识点的原理,并让学生将该原理的讲解过程记在笔记本上。主板书一定不要擦掉,讲解的板书可在右半边,讲完可擦掉讲另一个知识点。

第四,画图和讲图的技巧。由于地理这门学科要求老师要画很多图,所以老师一定要学会画好直线,圆,老师在上课之前要想到自己这节课要画什么图,可以在办公室的黑板上预先练习一下,因为不光可以提高你画图的美观,还可以知道画图的程序,即先画什么,后画什么,哪些地方该标1,a ,b.或者其他,还有一个就是要图的位置要尽量放在黑板中间,因为一些同学因为反光效果可能会看不到图,在讲图的时候,一定要指着图上的点或线或面,让学生在图上来识别,从而让学生理解一些概念,比如讲晨昏线时让学生在图上指着来,在讲区域地理时也要让学生在图上用手指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五,课堂纪律的管理技巧。上课时老师在讲到一些问题时学生在下面讨论很激烈,以至整个课堂秩序比较乱,老师讲什么都听不到,这时我建议用静默法,老师可选择不说话站在讲台上,然后两眼看着学生,这时同学们会很自觉的闭嘴,当同学们安静之后可以再接着讲。以达到以静制动的效果。

第六,讲题的技巧。老师首先一定要把题的答案搞正确,这是大方向,如果有争议的不要给学生讲,一定要对知识抱着严谨的态度,不确定的更不能给学生讲,假如有个学生问的题你答不来,可以说我课后去研究一下,但是老师一定要记得下次给学生解答,当学生问到很有典型性的好题时要在黑板上给大家讲出来。

第七,课后巩固。老师在讲完新课后一定要再强调出重点,让学生意识到这些东西很重要,而且要在课后给学生出题,并且出题要有针对性,突出课堂中所讲的重点,并规定时间按时交,老师必须要尽快打分出来,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第八,我觉得当一名老师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有付出的力量,才能怀着一颗负责任的心去从事教学工作,让更多的孩

5.高中地理新课改教育叙事 篇五

在新课程背景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是地理教师的重要任务。我们根据学科实际,探索出了“先学后教,自主合作”的地理高效课堂模式。下面就此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理论依据

1.实施任务驱动式学习,使课堂教学高效紧凑。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2.根据“首因—近因”效应原理建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首因效应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起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一节课40分钟,前8~10分钟识记效果较好,后十几分钟理解效果较好,中间10多分钟较差。根据这个原理,一节课按三段来安排。第一段:新授或重点难点突破;第二段:当堂练习;第三段:总结规律和要点。3.利用学习的金字塔理论提高学习效率。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留度,从5%~90%不等。因此,教师要主动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案例: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修

(一)第一、二单元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其中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抽象、难懂,每次讲到这儿,我是又比又画,学生还是不理解气旋与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大气的流动状况;不理解锋面气旋的运动状况及对天气的影响;甚至不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我就思考,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方法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呢?单纯的平面图形不会达到直观的效果,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营造动态立体的运动效果,显示气旋与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大气流动状况?同时又能不能变教师的讲、比、画而为学生自己动手,自己画,自己分析、思考、归纳?同时还可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为解决这个难题,我就从学过的知识入手,分四步走,由简到繁,深入浅出,通过图形的变化,给同学们一个简明的理解与思考过程。

首先,给出一组水平等压线示意图,让学生画出三种情况的风向(理想状态;高空中;近地面),并让学生明白水平等压线只是理想状态,实际海平面等压线是弯曲的,有的甚至是闭合的。第二步给出一组位于北半球等压线闭合的图让学生画出周围四点的风向(应强调是属于近地面的情况),学生通过图不难发现大气的流动状况。第三步我借用多媒体技术把这组等压线做成立体,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空间感,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心气流的运动状况及对应的天气情况。

通过这一组图的变化讲解,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绘出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示意图(还可让学生上黑板来作图),并分析所对应的天气状况。第四步,利用左右手法则来进行巧妙的记忆:伸开双手,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四指向手心握,表示气流水平运动方向,右手适用于北半球,而左手则适用于南半球。经过这四个步骤,学生对气旋、反气旋的知识理解就比较透彻了。

锋面气旋的难度又有所加大,内容既有气旋与反气旋的相关知识,也有锋面的相关内容。基于此,对于此内容的处理也采用以上方法。第一,先搞清锋面气旋的成因:在刚才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在水平方向上,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是旋转辐合,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是旋转辐散。辐散的气流是不会相遇的,只有辐合的气流才能相遇。而锋面就是冷暖气流的相遇。因此气旋与锋面易相伴而生,故称锋面气旋。再让学生进行作图验证。

第二,认知锋面气旋的性质与运动方向;以北半球而言,首先判断低压槽两侧C、D两点气流的冷暖情况,低压槽北侧C点的气流来自极地方向,故较冷,而低压槽南侧D点的气流来自赤道方向,故较暖;其次在形成锋面的位置上画出锋线的符号。根据北半球气旋在水平方向上逆时针辐合的运动状况,可以推出C点的气流推动着D点的气流在做逆时针方向移动,故C、D气流交汇处形成了冷锋,而图五中E点的低压槽处形成了暖锋。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锋面气旋的理解:气旋在水平面上是动的而不是静的,比如说北半球的气旋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是逆时针辐合,这种动态的运动就会导致天气的变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录制了一段天气预报,给学生放过这段天气预报之后,然后给出图示,让学生试做天气预报员,大家兴趣盎然,纷纷发言,觉得这些知识学完后原来这么有用呀!特别是回答对的同学有一种格外的自豪感。

6.高中地理创新教育浅谈 篇六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创新的内容

创新能力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需要我们教师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主要的创新内容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创新和教学过程的创新,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 合理、科学的规划教学内容。

1.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 一些教师仅仅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 没有组织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讨, 学生仅仅学习到了课文知识, 而没有指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联想和分析教学背后的意义, 造成学生的学习水平差, 学习盲目性特点。这就要求, 教师在教学之前, 一定要明确教学的主要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 结合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 科学的设计教学目标。例如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这篇内容的学习中, 这篇内容的教学大纲要求指导学生能够根据示意图, 而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就要时刻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不断的引导,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水循环知识。

2. 丰富地理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方法中, 教师站在讲台上, 学生围绕着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 造成了一个班级内, 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低, 不利于教学的长期开展。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生动的教学氛围, 通过丰富地理教学的内容、地理教学的手段等方式, 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 使学生由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创新能力。

另外, 开展互动教学, 通过具有启发性和诱导性的创新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合作探究解决, 给予探讨与思辨的机会与氛围, 促成学生创新意识与技能;在对地理知识有效消化、规律、原则掌握应用中能够有创新能力的生成。

二、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措施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丰富地理教学的内容, 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加强学生的直观理解

地理较其他学科来讲, 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性。地理教学要求学生要对地球中具体的海洋位置、各地区地域特点、气候特点等内容有一定的概念。而仅仅是通过课文解读的方式, 使学生的记忆较为困难。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应用, 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理解和深刻记忆, 从而能够产生自己的想法。例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波翻一些城市的图片或者动态视频, 为学生直观的展现城市功能布局、城市结构, 加强学生对城市内部结构的横向和纵向理解。

2. 创建开放性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言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创建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发言。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 走到学生的身边, 创建一种公平的学习环境, 突破一切束缚, 为学生创建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我思想的平台。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 引法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 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升对地理知识的更深层次认识。

3. 创建实践性课堂模式,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理论

地理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性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 不断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 在实践中, 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不断的学习, 转换为创新能力。《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卡片、彩笔等材料, 对荒漠地区进行设计和绘图, 通过生动的卡片制作等方式, 合理规划荒漠化治愈措施。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 展现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另外, 我们重视教材上的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 安排和组织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 让学生有新的发现与思考, 从而可以获得创造力发展的可能。

总之, 新课程改革加速了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提升高中生对地理的直观认识和深刻理解, 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敏.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浅谈[J].文理导航, 2012 (01) .

7.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浅谈 篇七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能力;启发式教学;课外实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的人才能成为未来知识经济的接班人。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型人才更是各国教育培养的目标。高中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也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以一种创新的姿态学习地理知识、运用地理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那么,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践表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更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要以地理教材为基础,向同学们展示地理教学的魅力所在,认识到我国地理资源现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学的基础,地理教师要热爱自己所教授的科目,提升个人教学的素养,挖掘教材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地理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不能再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满堂灌模式。在课堂上让学生的自主能力充分的发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适时的引导和鼓励,调动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由学生被动接受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从而逐步给学生灌输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初步阶段。在地理教学课堂上,要让学生明白创新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只有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地理教学之中,全神贯注,积极的思考,在学习中激发出思维创新的火花。地理科目包罗万象,地形的千姿百态,自然现象的风云变幻,规律有序的昼夜寒暑交替等,如此色彩斑谰的自然奇观和人类文明的光辉业绩,都能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惊叹和好奇。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恰如其分的进行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想象和思考,标新立异,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意识是行动的先导,首先要学生树立创新的意识,哪怕是一点点创新的火花也要加以鼓励,使之扩展壮大。

二、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有了创新的意识更要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要培养创新型才,就要创设出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地理教师应该根据所教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有步骤、有计划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适当的创设一些有利于创新思维培养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参与的过程,如果缺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就很难达到高质量的教学要求。地理是一门有趣的学问,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的设置问题,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提问,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多问题和回答问题。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鼓舞能激励学生更加勤奋地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给予期待或鼓励,不要吝啬你的夸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如果学生回答的正确就要适时的表扬,如果不正确也不要太严厉的惩罚学生,要多加分析错误的原因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即我们说的启发式教学。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所教科目内容、任务和一般的学习客观规律,尊重学生的实际,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以往的教学经历,使学生养成了思维的惰性,他们不知道思考或者根本不会思考,只是亦步亦趋的接受现成的知识,而启发式教学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式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全方位的、独特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勇敢的怀疑和挑战权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去主动探索其未知的领域。地理教师要设置一些创新性题目,循序渐进地引导、训练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形成敢于冒险、敢怀疑、敢挑战,获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为地理科学献身的坚强意志。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新颖和具有创造性。

三、组织课外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就不能缺少课外实践活动。在课外实践中,学生能够开拓视野,提高思辨能力,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检验课堂知识的正确与否,在亲自实践中加深对问题认识和理解。学生学到的知识最终要运用到实践中去,课外实践是对课堂知识有力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发挥的最佳空间。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发挥自己教学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的、自觉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多加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秦彩军.浅谈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8).

[2]李红.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保山师专学报,2004(2).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

8.高中地理创新教育浅谈 篇八

我国强调学校教育应着重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每一个人都应热爱生我养我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国土,这种爱国主义思想是每个公民包括所有学生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学校的地理课教学应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课堂。地理教学中有许多方面都可以涉及到爱国主义的内容,由于国家领土是国家主权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国家领土教育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地理课中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通过地理课教学对学生进行自己国家的领土教育。

目前我国的中学地理课本涉及到中国领土的内容相对较少、较零散,学生学后很难对中国领土有个较清晰、较系统的认识。以全国统编中学地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例,有关我国的领土内容,地理教材介绍过于零散简略,只介绍我国陆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却忽视了空域特别是水域的介绍。香港回归祖国,学生们常常能接触到有关国家领土主权问题。如香港回归,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领陆、领水(领海)和领空同时行使主权”。这里就牵涉到一些最基本的领土主权概念。现在,国内可能人人皆知我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这不能不归功于地理教学。但应明确指出960万平方千米仅仅只是中国的“领陆”部分,这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所有属于中国的岛屿。地理教学应该适当增加一些有关领土的内容,以便让学生较系统完整地了解领土的概念。如:

“领土”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区域,包括领陆(陆地)、领水(水域及其底土)和领空(领陆和领水上空)等。

“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内水指国家领陆内以及领海基线(沿海国划定其领海外部界限的起算线)向陆一面的水域,指河流、湖泊、内海、封闭性海湾和港口等泊船处。领海指邻接一国陆地及其内水并处于该国主权下的一定宽度的水域。

“领空”指隶属于国家主权的领陆和领水上空,一般指领陆和领水上面的大气空间。由于海洋面积占地表的71%,加上海洋所具有的无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和巨大的开发前景,各个国家都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海洋,海洋已成了各国竞争和争夺的焦点。1982年12月10日,100多个国家首脑会集牙买加的蒙特利贝市,在联合国起草的《联合国海洋公约》上签字,1993年经60多个国家批准,该公约正式生效,从此《联合国海洋公约》就成了世界海洋领域第一部国际法典。《联合国海洋公约》把世界海洋划分为国际管辖海域和国家管辖海域。

9.高中地理创新教育浅谈 篇九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学教学中不断地采用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中地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兼备文科和理科,涉及人文、自然、社会等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的跨度也比较大,很容易激发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及创造的欲望。就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理念

最近几年的高考文综题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重视,学生解答题目的时候普遍感觉较困难,得分率也不高。因而,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理念。此外,教师还要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积极创新教学理念。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目标,对学生来讲要建立在足够的地理基本知识教育、地理技术应用教育、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社会来讲则要使由学生的技能、素质、创新能力等构成的知识结构同社会产业结构相符合,从而可以适应社会的动态演化。

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特征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上的启发性,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对相应地理知识的消化及吸收,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所以,相应的,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不再死记硬背,而是要了解其规律和本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潜能,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和发散性思维。相应的,地理老师一定要积极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中充分融入自身的感情,从而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课堂环境,这样,学生就能进行轻松愉悦的学习。教师要打破陈规,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敢于质疑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允许学生随时举手发言,鼓励学生和教师进行争论,用鼓励性语言肯定学生,从而让学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感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组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使学生有效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对相应地理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产生较强的兴趣及求知欲,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及研究,辅以教师的引导及鼓励,就能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持久和深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要积极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巧妙设疑、创设情景、演讲辩论、讲地理古诗、联系热点等等。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1.鼓励学生进行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更是创造的一个重要源泉,因而,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想象,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展开想象,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灵活变通,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从历年高考题目来看,虽然形式不同,但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同的,万变不离其宗。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运用他山之石来攻玉,也就是积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学习一种事物而推出其他事物,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10.高中地理创新教育浅谈 篇十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能力;创新性思维;授课方法

现代社会是高度发展的社会,各项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一个民族要想进步,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作为基础阶段,高中课程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而作为地理老师,其责任就是要通过自己的授课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采用新颖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真正能够独立思考,培养其真正的创新能力。

一、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所面临的考验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基础教育加大了投入力度,基础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不得不承认,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弥补。第一,教师的创新性思维不够强,这使得学生缺乏创新性思维。第二,教师在高中课程教学中太过注重教学方式,而忽略了实效,这使得学生只会考取高分,而遇到真实的地理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第三,单一的授课方法,没有多渠道、多样式的课外活动,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措施

1.教师要有足够的创新性思维来带动学生

高中地理老师要从创新抓起,做一个创新型科研教师。教学的创新一般来源于教师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集思广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碰到具有创新点的地方要随时记录下来,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些灵感是稍纵即逝的,因而一定要把握好。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吸取教学的得失经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追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当然,教师在素质教育的新课程要求下,不能知识一味地求取学生高分,而是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一切均以学生日后的发展为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中要及时总结,经常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提炼出能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完善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方法。这样,教师一定要有充足的创新性思维来带动学生。

2.打破常规,淡化教学形式,注重实效

有的放矢是一个学科能够高效成长的重要方法。同理,地理教学亦是如此。高中地理学科是按照地理新课程的要求编排的,它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具有必备的地理修养。教师的教学目的不能只是让学生考高分,更重要的是能够真正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大气环境保护一节中涉及的温室气体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臭氧层破坏,教师可以绘制比较具有启发性的漫画,让学生独立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家园以及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保护地球。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发展。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单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足的。要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就必须走出课堂。这是地理创新课堂的有效课外延伸,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地理老师要有计划地将学生分成小组带到课外探寻地理的奥秘,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21世纪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我们相信,只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断地深化创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我们一定会为学生铺设一条成功之路,也为国家做出教师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彬永.中国科教创新导刊[J].教育教学论坛,2009(3).

[2]徐金保.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2(12).

11.高中地理创新教育浅谈 篇十一

干旱, 从地理学上看, 属于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 肯定有其自然环境方面的因素, 但我们反思更多的, 则是人为方面的因素。从人类社会早期的“崇拜自然”, 到工业革命后的“征服自然”, 再到今天“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我们不得不承认, 地球环境演变到今天, 有我们人类无法推脱的责任。在让西部地区的人民富裕起来的同时, 我们是否认真考虑过西部地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呢?近年来, 西部有的地方为了大力发展水电, 大量拦蓄河水后, 导致河流沿岸生态环境的恶化;有些地方为了获取木材利益, 对森林不断进行砍伐, 另外一些地方则是为了栽种经济林木而大量毁坏森林, 特别是云南目前大量种植的速生桉树林, 它为我们带来的, 到底是什么呢?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 我觉得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有责任为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做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努力。

一、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1.从国家现状来看

当前, 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地关系矛盾日益突出, 这些严重问题使得加强环境教育、改善环境状况、寻求人地和谐迫在眉睫。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环境压力已越来越大,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举措, 也是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来缓解环境压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

2.从学生发展来看

学生是将来社会的主人, 是国家的希望, 他们的环境行为决定着一个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祖国的前途、人类的未来,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环境教育, 已显得十分重要。且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通过环保教育, 能促进学生逐渐形成对中国现状的危机感, 激发学生树立起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自觉地思考环境与生存的联系,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从而养成关注科技发展, 关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习惯。所以, 环境教育的重点是我们的青少年学生。

3.从地理教育来看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 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高中地理新课程不仅在课程基本理念上强调学生的环境教育, 而且各个版本的教材在具体编排上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提供了充分的素材。适时地在地理课上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非常迫切且十分重要的。

二、环境教育的现状

1.社会环境教育意识淡薄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以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滥用以及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代价的, 导致了一系列如全球气候的变化、臭氧层空洞、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究其原因是环境教育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 使得环境教育意识薄弱, 从而导致当前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和解决。

2.人们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

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的环境道德和环保意识较差, 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问题上, 人们的保护意识淡薄。这种现象很明显地体现在国外旅游上, 很多外国旅游景点, 偏偏都要用中文标注“不得乱扔垃圾”“请保护环境”, 这些做法在伤了我们自尊心的同时, 难道我们不该反思吗?这种现象在现代中学生中表现的也非常严重, 如在教室、或校园内其它公共场所乱刻乱画、随地吐痰, 在校园绿化区内乱扔废弃物等不良行为屡禁不止。因此, 学校应加强对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让他们正确对待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 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3.环境教育的途径较狭窄

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主要是通过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且环境教育也只是穿插在地理教学的某些章节, 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深刻理解。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 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 那么, 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 所以,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环境教育。

三、环境教育的措施

一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不是自然形成的, 需要家长、教师以及大的社会环境的共同引导。在我们的地理学科中, 有许多内容都是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所以,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 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1.提高教师自身的环保素质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 要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首先, 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不仅要通过多渠道提高自己的环境科学知识水平, 掌握的知识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更多, 还要自觉地加入到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 才能有效地灌输学生, 真正实现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所以教师的环境意识是决定学生环境意识提高的前提和关键;其次, 在教学中, 应采用多样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拓宽环境教育的途径, 努力探索适合环境教育发展的模式和途径。

2.从地理教材中挖掘环保教育的素材, 让学生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 也是环保意识养成的最佳时期。高中的地理教材中, 有很多内容是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例如, 学习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时, 讲大气圈的时候涉及到了臭氧的作用, 那就是吸收紫外线, 保护地球生命。在教学中, 除了介绍地球两极地区出现臭氧空洞的原因、危害和措施, 我还特别补充了以下资料:据统计, 人类大量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 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可达数百年, 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就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 大家想象一下, 我们今天排放的氟利昂, 可能再过一两百年还在吞噬我们的臭氧层。当学生从课件资料中了解到这些资料时, 全班同学都发出了惊讶的声音。

3.结合生活中的实事或者历史事件,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的家乡云南省曲靖市也是西南大旱的受灾区之一, 我们的学生, 特别是农村的学生, 深知干旱的危害。在讲解必修一第四单元“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时, 我引入了旱灾的概念, 利用云南和曲靖当时的旱情资料, 让同学们自己说说旱灾的危害, 然后分析其成因, 以及防治措施。看到资料上显示“如果旱情年年这样持续, 十年后云南将开始生态移民”时, 同学们一片惊讶, 随后全班都积极参与讨论, 列举了干旱的很多危害以后, 大家尝试着分析了各方面的原因, 最后大家都认为抗旱要从我们自身做起, 还交流总结了很多的节水办法, 我觉得这才是我们地理教学的真正目的。

又如讲解必修三第三单元“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的时候, 为了体现它曾是“草丰林茂, 沃野千里的绿洲”, 但由于人们长年的开垦, 毁林种粮, 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 我把历史上黄土高原一张张水草肥美的图片, 和现在千沟万壑、一片荒凉的黄土高原, 作了鲜明的对比, 使大家深刻地体会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通过地理教学, 让学生把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

环保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环境教育的重点, 不仅是把环境科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而且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 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意识和环保道德, 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 所以在地理教学中, 通过爱护校园环境和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如, 在日常生活中, 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保护校园环境、不乱扔废弃物;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杯子等等, 让学生知道环境问题就是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人人都要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观念。另外, 可以利用每年一度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12日植树节”等纪念日为契机, 开展一系列校内外活动,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 增长环保知识, 提高环保技能, 深化环保意识。

上一篇:深刻的教训作文350字下一篇:单兵战斗动作示范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