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照料协议书

2024-06-27

日间照料协议书(精选7篇)

1.日间照料协议书 篇一

尚糊镇老年人日间 照料中心项目

项 目 建 议 书

镇政府

二○一六年九月

目 录 总 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

3.1需求分析

3.2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建设条件

4.1项目选址

4.2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4.3自然条件

4.4供水、供电及交通条件

4.5建筑材料项目建设方案

5.1总平面布置

5.2建筑与结构

5.3景观环境和绿化

5.4供配电及弱电系统 5.5给排水及消防 6 环境保护 6.1环境现状

6.2项目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6.3综合治理及措施 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招标计划

7.1项目实施计划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 8.1组织机构

8.2人员来源

8.3人员培训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9.1投资估算

9.2资金来源社会评价结论和建议

11.1结论总 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社区、社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1.2建设单位

(1)建设单位: 镇人民政府;(2)建设单位负责人: 1.1.3建设地点 社区、社区、社区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国推进了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原有的养老服务模式在不断变革中求生存,同时,各种新的养老服务形式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分别指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 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在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养老服务业”作为一个专门用语被明确提出来,并把它表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

养老服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居家养老,一类是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在打破传统的仅由子女、亲戚照顾老人或老人自理的固有模式,引入了社区福利服务的新形式。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化、社会化服务为补充,既满足了老人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的需求,又实现了由社区提供帮助以及各种服务,是一种较为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居家养老模式的新发展。

镇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14万总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 2.5万,占总人口17%。80岁以上人口近1万。据预测,到2030年,我镇老龄化率将达到30%。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2010年,我镇选择府西社区和府东社区作为试点。在省、市、县老龄和民政部门的悉心指导下,试点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先行先试、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推广”为工作思路,以满足社区老年人基本需求、保障高龄特困老人基本服务为出发点,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的新形式。起到了示范作用,获得了群众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镇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各试点社区坚持以服务老年 人为目标,根据各地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镇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森林覆盖率为40%,且存有部分原始次森林,境内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文化,历史积淀厚重。

加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养老服务“以社区服务为依托”这一政策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镇政府针对目前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整体上较为薄弱,设施严重匮乏,已有设施则存在面积小、功能单

一、服务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决定筹资新建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施的完善,我镇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老龄阶段人口在整个人口中的比重逐年增大,“白发浪潮”日益临近;

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家庭中子女人数大为减少,大家庭逐渐小型化。现有的乡镇敬老院无论是规模、条件还是服务水平,都不能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要。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曾经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做出过贡献,其晚年生活应当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建立完善老年保障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需求,是全面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对促进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融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同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能够有效提高包括广大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相关行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符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建设规模 3.1建设内容

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及建筑设备、场地和基本装备。

(1)房屋建筑根据老年人日间照料的需要设置老年人的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及辅助用房。其中: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包括休息室、沐浴间(含理发室)和餐厅(含配餐间),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包括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和心理疏导室,老年人娱乐用房包括阅览室(含书画室)、网络室和多功能活动室;辅助用房包括办公室、厨房、洗衣房、公共卫生间和其他用房(含库房等);

(2)建筑设备包括供电、给排水、采暖通风、通讯、消防和网络等设备;

(3)场地包括道路、停车、绿化和室外活动等场地。(4)基本装备包括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安防等相 关设备和必要的交通工具等。

3.2建设规模

镇三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按照日托老年人日托数300人的服务能力确定建设规模。项目总占地面积3996m2,建筑面积1500m2,其中,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800m2,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200 m2,老年人娱乐用房300 m2;辅助用房200m2。各类用房建筑面积详见表3—2。项目建设条件 4.1项目选址

根据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性质和任务,其建设项目在选址时要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市政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经过多方比选,镇三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选址分别在集镇中心地带虹顶社区、杉王社区、府中社区境内。建设场地为集镇建设用地。选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能满足服务对象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供电、给排水、通讯等市政条件较好;临近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安静,与高噪声、污染源的防护距离符合有关安全卫生规定等条件。方便群众,便于开展服务。同时与其他为老服务福利设施邻近,有利于资源整合和共享。

4.2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镇三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选址在镇集镇中心地带虹顶社区、杉王社区、府中社区境内。建设场地为集镇建设用地,地势平坦。4.3.2地质条件

用地范围内地质多为页岩风化而成的红壤土和黄壤土,建设场地工程地质状况待勘探后确定。

4.4供水、供电及交通条件

全镇有高压电网覆盖,水源、电力充裕。其市政供水、排水管网及供电线路均可就近接入。项目所在地交通十分便利。

4.5 建筑材料

项目区10公里半径内有砂石场、建筑砖厂和水泥厂,建筑资源充足,运送方便,价格适宜。项目建设方案 5.1总平面布置 5.1.1总体布局的原则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应根据日托老年人的特点和各项设施的功能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分区设置。

5.1.2规划布局原则

建筑标准应根据日托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服务流程,结合经济水平和地域条件合理确定,主要建筑的结构型式应考虑使用的灵活性并留有扩建、改造的余地。建筑设计应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等规范、标准的要求和规定。房屋建筑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抗震设防标准应为重点设防类。消防设施的配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其建筑防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老年人休息室以 每间容纳4~6人为宜,室内通道和床(椅)距应满足轮椅进出及日常照料的需要。老年人休息室内设卫生间,其地面应满足易清洗和防滑的要求。老年人用房门净宽不应小于90cm,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80cm。老年人用房应保证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充分利用天然采光,窗地比不应低于1:6。建筑外观应做到色调温馨、简洁大方、自然和谐、统一标识;室内装修应符合无障碍、卫生、环保和温馨的要求,并按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供电设施应符合设备和照明用电负荷的要求,并宜配置应急电源设备。有给排水设施,并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其生活服务用房应具有热水供应系统,并配置洗涤、沐浴等设施。设置空调设备,并有通风换气装置。根据网络服务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敷设线路,预留接口。

5.1.3道路交通

道路布置应结合现状自然地形,合理组织交通。周边有停车场,以供临时停车。

5.2建筑与结构 5.2.1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以完整的形态和建筑群的组合来起到强烈的视觉效果,建筑风格为现代建筑,建筑形象大方、活泼,具有浓烈的现代气息,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5.2.2结构设计

房屋建筑的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5.3景观环境和绿化 5.3.1景观环境

该项目的景观环境应与周围的建筑结合起来,形成各种集会空间、驻留空间、活动空间、观景空间和通行空间。

5.3.2绿化

绿化以保留的大片自然山体为依托,以绿地为重点,以绿圈和道路绿化为绿带,多种植常绿植物和彩叶林木,并适当分区,形成有特色的绿化区域。

5.4供配电及弱电系统 5.4.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7)《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讯设施设计标准》

(8)各有关专业提供的资料

5.4.2设计范围

建筑物及室外的电气照明,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大楼的网络系统、监控系统。

5.4.3供电电源及电压选择 供电电源从市政供电网引入。5.4.4供配电设施及系统

设置变电间一个,其中包括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内设变压器两台)和低压配电室,高压配电系统为单母线不分段,采用JYN2-10型高压开关柜以放射式向本变电所变压器提供10KV电源。低压采用GCK-B型抽屉按放射式系统进行配电,用电缆线路向各用电点提供380/200V电源,无功率补偿采用低压补偿,设于低压配电室内。

应急电源采用不间断(UPS)装置,分别用于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系统。

低压动力设备采用交流控制器控制,自动开关作短路保护,热继电器作过载保护,漏电开关作漏电保护。

电能总计量设在高压配电室计量柜、变压器馈出柜和低压配电室的总进线柜上。

5.4.5电气照明

照明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工作电压为~220V,照明装置以节能荧光灯为主。

楼梯间、走廊等公共通道,其照明灯具选用定时开关控制。室外照明采用光电自动控制开关或光电定时开关控制。5.4.6防雷与接地

建筑物均属三类防雷,在屋面设避雷带以防直击雷,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体内两根或两根以上主筋作为引下线,利用建 筑物基础底板和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体。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组成完整的接地系统。变电所低压侧采用TN-S接地系统,变压器二次侧中性点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与弱电系统共用时不大于1欧姆)。各用电设备,应根据使用功能要求采用保护接地、功能性接地、等电位接地或不接地等形式。

5.5给排水及消防 5.5.1给水

本综合楼为三层建筑,生活给水从管网接入后可直接供给各用水点。按用水人数100人/d计,办公、生活用水按80 l/d人计,每日需新水8吨。

5.5.2污水排水

综合楼群污水与雨水按分流制排水方式考虑,一般洗涤废水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食堂洗刷用水、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排入下水道。

5.5.3雨水排水

室外设独立的雨水排水系统,与生活污水分流排出,在道路上设雨水口将雨水收集,屋面雨水由天沟收集后经雨水管排入室外雨水管道,然后经雨水排水管网利用地形视实际情况就近排入附近城市下水道。

5.5.4消防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工程室外消防用水量20L/s,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一次,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室外消火栓给水管网与生活给水管网合用,室外消防管网布置成环状,环网上适当位置设室外消火栓,根据规范,本工程室内不设消火栓消防系统,在必要部分设置手提式灭火器。环境保护

6.1项目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1)排出的生活污水约6.4m3/日是此项目的主要污染源; 2)垃圾站堆存的办公、生活垃圾; 3)项目施工时的噪声和扬尘污染。6.2综合治理及措施

1)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排出,经城市下水道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基本消除了对环境的影响。

2)办公、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送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3)项目施工时对噪声大的施工设备避免在夜间使用,施工扬尘可通过洒水来减轻污染。

综上所述,项目建成后,没有对原有环境产生大的影响。7 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招标计划 7.1项目实施计划

初拟定建设期为13个月,具体安排如下:

2012年6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审批及其他前期工作;

2012年7月,完成规划初步设计及审批和土地征用手续,完成规划设计,开始建筑初步设计;

2013年5月,完成施工图设计及工程招标; 2013年8月,完成大楼建筑工程项目; 2013年9月,竣工、验收,交付使用。8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 8.1组织机构

本项目属镇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项目。建设单位为镇人民政府,项目建成后,由镇三个社区居委会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三个社区居委会负责人根据需要组织管理机构和任命部门管理人员。本项目拟配备固定员工18人,招聘志愿者20人,招聘义工40人。

8.2人员来源

固定员工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从本、专科院校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义工在全县范围内招聘,机关干部职工带头当义工。

8.3人员培训

所有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在项目建设期间陆续进入岗位,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其余人员在正式运营时上岗,上岗前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安全知识、安全操作和岗位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发给安全作业证后方可正式上岗。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9.1投资估算 9.1.1投资估算范围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估算范围:(1)土地费用;(2)土建工程;

(3)工程配套设施,包括给排水、供配电、设备投资;(4)工程的总图、运输、道路、广场、停车场;(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9.1.2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1)建、构筑物参考近期同类工程实际造价资料估算;(2)其他费用按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办法,并参考国家的有关政策估算;

(3)征地费用按3.2万元/亩进行计算;(4)设备投资费用按设备实际费用计取;(5)安装费按设备费用的6%估算。9.1.3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33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5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0万元。

9.2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为争取中央投资3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和建设单位自筹30万元。社会评价

本项目属镇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项目。建设单位为镇人民政府,项目建成后,由三个社区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通 过本项目本实施,可以充分照顾到老年人习惯于既定的生活方式和熟悉的社区环境,满足了他们愿意在家中和社区接受养老服务的心理需求,具有广覆盖、低成本、人性化等特点。应当说,这是我国现阶段能有效满足绝大多数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减缓家庭成员经济和精神压力的最适合、最现实的养老模式。

同时,对于改善经济结构、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一是通过“按进来”和“走出去”的服务方式可以带动“为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拉动内需。由社会化居家养老模式带动的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医、教等服务的行业,市场广阔。二是能促进城乡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化居家养老需要大量的服务从业人员,而且很大比重是需要有家务劳动经验的中年从业人员,对文化、技术素养要求不是很高。这正好适合我国待业劳动力年龄偏大和文化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对于城镇下岗待业的“4050”人员来说,开辟了一条上岗就业的新途径。其社会效益显著。结论和建议 11.1结论

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老龄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和“未富先老”的主要特征,借鉴国外养老体系的有益经验,国务院老龄工作主管部门早已明确,我国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方向建立完善。社区照料为依托。社区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结成的生活共同体,对于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情感心理需求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长期的实践中,发达国家趋向以社区照料取代大规模的机构养老。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在养老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照料功能主要体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将一些为老年人服务的场所、设施建在社区,贴近老年人生活,便于他们走出家门,走人社区,接受日间照料和健康指导等服务,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包括文体娱乐、老年互助服务等;二是为不能或不愿出门的老人,主要是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上门提供保洁、送饭、洗澡等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设立家庭病床开展治疗、康复等服务,建立定期或不定期问候制度,提供紧急救援和安全保障服务,使社区成为居家养老的支撑基础。

镇三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的实施,可以容纳300位老年人的日托,可以对三个社区5300多老年人的上门服务。为当地社区老年人居家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托。项目的建设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需要。项目是可行的。

2.日间照料协议书 篇二

相比之下, 我国目前为老年人提供的日间照料服务在整体规模上仍然较小, 服务内容较为单一, 可供使用的建筑设施严重缺乏, 尚不足以起到居家养老的依托作用, 需要大量配建。然而, 中国的管理部门和设计机构对日间照料养老设施仍较为陌生, 特别是对主要功能用房的空间布局及适老化设计研究尚有待深入, 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一、英国日间照料养老设施的空间布局模式

经过长期的发展, 英国的日间照料养老设施按照运营方式总体上可分为4种类型:老年人日间社交中心, 其组织形式往往为非正式, 每周开放次数也较少, 一般为1~2天, 主要提供餐饮服务和社交支持;养老机构的日间照料部, 属于所在养老院、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机构的一部分, 但服务对象为院外老年人, 主要提供餐饮服务、社交支持和个人护理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服务范围跨度较大, 除提供内容广泛的社会关怀服务外, 还有专门为精神病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日间医院 (包括为老年人服务的康复中心) , 主要提供健康评估、康复治疗、个人护理和医疗等服务, 以及为精神病老年人提供医学照护。[3]不同类型的日间照料养老设施有各自侧重的服务对象, 但包括老年日间医院在内的所有类型均提供社会关怀服务, 彼此之间仅存在程度上的区别。

根据英国25家日间照料养老设施的空间配置情况调查, 不同类型乃至同一类型的日间照料养老设施, 规模和空间数量都可能有较大差别, 但其中均包含一些最基本的空间配置, 如餐厅、活动室、厨房、厕所等, 更复杂的功能及其空间组织则是通过增加额外的活动用房、个人护理用房和康复医疗用房来实现的。[4]在这一规律基础上, 可以总结出日间照料养老设施的空间布局模式 (图1) 。其中, 活动室与餐厅属于供老年人使用的公共活动用房, 处于日间照料养老设施内部空间序列的核心位置, 是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区域, 其空间环境质量与日间照料服务质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二、活动室的空间使用模式与设计要点

在英国, 无论何种运营类型的日间照料养老设施, 组织老年人进行社交和多种娱乐活动都是提供服务的核心内容, 要占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老年人在日间照料养老设施中参加活动与在家里有很大不同, 需要克服不熟悉周围环境、与他人合作以及长时间不参加大型集体活动等困难。据统计, 英国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提供的活动内容多达70余项, [2]其中主要包括:个人活动, 如阅读、编织、休息、看电视/听音乐、使用电脑;小组活动, 如交谈/讨论、棋牌游戏、球类游戏 (例如门球) 、绘画及手工艺制作;大型集体活动, 如知识竞赛、骨牌游戏、分组游戏、音乐/舞蹈、观看表演/电影等。这些活动大都需要在活动室进行 (图2) 。

1. 空间使用模式

(1) 多功能厅中的一个活动区域

日间照料养老设施中仅有一间多功能厅, 同时兼作活动室和餐厅使用。优点在于:便于工作人员掌握所有老年人的情况;不能或不希望参与活动的老年人仍然可以旁观活动;餐桌可以用于休闲、社交活动;提高老年人在餐桌就餐的几率。缺点在于:老年人容易受到房间里其他人的干扰, 个人活动经常被打断, 也会导致小组活动难以根据需求开展, 即使是大型集体活动, 如知识竞赛或骨牌游戏, 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多功能厅内可能会人声嘈杂;一些老年人因为担心被撞倒不愿离开座位;变换活动内容重新布置场地或设施时, 老年人只能在一旁等待;餐桌仅能用于开展容易撤换的活动;为满足某些活动需要, 经常要移动和异地存放桌椅;缺少安静空间;由于空间有限, 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可能需要相互远离, 各自位于房间的一端。

(2) 一间单独的通用活动室

日间照料养老设施中除餐厅外, 有一间供开展多种活动的活动室。优点在于:一间与餐厅分离的活动室, 可以提供更大的活动范围和更多的活动机会;与用餐分离后, 安排在活动室的娱乐活动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确保餐厅可在非用餐时段开展一些具有一定隐私要求的活动;工作人员或老年人有机会暂时离开紧张或尴尬的环境。缺点在于:如果餐厅与活动室距离过远, 后者则可能承担大部分活动, 同样影响其发挥正常功能;增加工作人员对老年人照看的难度;由于活动的吸引或行动不便, 老年人来餐厅就餐的机会可能会减少。

(3) 两间以上的专用活动室/空间

日间照料养老设施中除餐厅外, 为开展不同类型活动安排两间以上专用活动室或空间。优点在于:社交活动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兴趣和喜好来设置;便于为不同活动配备专门的设施或营造特定的氛围;可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分离;如设置附加的休息区, 也可用于其他用途, 包括工作人员开会、与社会志愿服务人员谈话。缺点在于:活动室的利用率降低;不方便工作人员管理。

2. 设计要点

(1) 空间设计

相对位置—各主要活动用房之间、活动用房与厕所之间的交通应尽量便捷, 且不应相互穿越, 如果有花园应与主要活动室邻近。

空间氛围—日间照料养老设施的公共活动空间宜具有温馨、轻松和家庭式的氛围, 并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年人需求。

空间规模—在任何情况下, 活动室空间大小都应满足:不同行动能力老年人在房间内移动;有助行器或拐杖的靠放空间;有工作人员组织活动或协助老年人的空间;有存储游戏器具、工艺装备的空间;除考虑老年人数量外, 也要考虑到他们当时乃至以后的行动能力, 包括使用轮椅、助行器、需要他人协助行走、坐下时需要将腿伸展的老人数量;房间过大不利于形成亲切的尺度和家庭式的氛围, 也可能会造成某些老年人行动不便。

小型私密空间的限定—为了避免在大尺度活动室中出现养老院的氛围, 并鼓励老年人之间交流, 可以考虑用齐腰高度且可移动的隔断或家具对空间进一步划分, 创造一些可灵活使用的小尺度活动区域。

与其他私密房间的关系—活动室的布置必须确保相邻厕所、浴室, 以及用于治疗、会谈和私人谈话等空间的私密性, 防止视线通透, 即便设有安装百叶窗帘的玻璃门也不能起到完全保护隐私的作用。

适应视听活动—对于观看电视等视听活动, 应考虑是否所有老年人都能看到屏幕并听到声音, 如椅子的摆放位置是否合适, 音响的布置是否适合戴助听器的老年人等。

噪声控制—听力障碍的老年人需要较大声响, 而痴呆症患者特别容易受到噪声刺激, 活动室的布置应考虑这些情况, 避免因街道或车辆噪声干扰正常活动。

室内外景观—宜采用低窗, 让老年人在室内能观赏室外的景观和活动;各室内活动区域之间的视线也宜适当通透。

(2) 家具陈设与室内装饰设计

座椅—提供满足各类老年人要求的座椅, 座椅的数量应能满足所有老年人同时使用, 且座椅应便于移动和存储, 以腾出空间用于其他活动或打扫卫生, 其种类应包括:宜全部采用带有封闭扶手的座椅, 方便老人起身, 并有挡风作用;为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的座椅宜带有升起装置, 并可考虑提供伸腿的脚踏;有康复治疗功能的座椅, 应根据理疗技师的要求提供, 如椅背直立等;为大小便失禁老年人配备专用座椅;放置在安静房间的躺椅, 对于不具备医务室的日间照料养老设施也可以在老年人突发疾病时起到医疗床的作用;如果活动室内提供饮料和小吃, 可以设置带有桌面的座椅, 但要考虑对老年人行走带来的潜在危险。

室内陈设—通过室内陈设创造温馨、轻松和家庭式的氛围, 如布置照片、植物和书柜等。

室内装饰—应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和身体状况, 以及房间的尺寸和类型, 但要避免:强烈对比的墙面图案;带条状纹理的地面, 尤其是对于智障或视力障碍的老年人;光滑的地面;不易于清洗的地面。

三、餐厅的空间使用模式与设计要点

在英国大多数日间照料养老设施中, 午餐是一项重要的服务内容, 其他活动的日程安排也大多围绕午餐来开展。对于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来说, 在日间照料养老设施吃午餐与家中的不同之处在于, 吃什么以及和谁一起吃, 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图3) 。

1. 空间使用模式

(1) 多功能厅兼作餐厅

在一间多功能厅内设置用餐区。优点在于:明确划分出的用餐空间有助于创造一种更加温馨的氛围;用于就餐的桌子可以在多功能厅中就近获得;在非用餐时段桌子可以用于开展其他活动。缺点在于:利用餐桌开展其他活动, 在午餐时必须清理;午餐后若不能及时通风换气, 房间内会残留食物的气味;如果接收大小便失禁的老年人, 没有条件与其他老年人隔离, 会给用餐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2) 单独设置的餐厅

用餐活动安排在专门的房间或区域, 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布置。优点在于:给予用餐活动特殊地位;午餐前布置餐桌, 不至于使其他活动中断;如果接收希望独处或阿尔茨海默症老年人, 餐厅可在非用餐时段开辟为安静房间。缺点在于:与其他活动用房之间的距离可能会给某些老年人带来不便;一般仅在午餐时段使用, 空间利用率往往较低。

2. 设计要点

(1) 空间设计

空间规模—确定餐厅的空间规模主要应考虑同时使用餐厅的老年人数量和身体状况, 包括使用轮椅和助行器的老年人, 以及无法在餐桌进餐的老年人, 并考虑以下方面:

餐厅内交通流线应便于使用助行器和轮椅的老年人 (包括由他人推行的轮椅老人) 进出餐位;助行器和拐杖的靠放空间;帮助老年人吃饭的工作人员占用的空间;陪同老年人在桌上一起吃饭的工作人员占用的空间;存放餐具、其他餐饮设备, 以及餐车停放的空间。

多功能利用—如果餐厅用来开展用餐以外的活动, 就需要考虑所需的设备和相应的储藏空间, 以及如何移动和存储餐厅家具, 为开展其他活动腾出必要的空间。在英国的老年日间医院案例中, 餐厅也常用作进行理疗和办理家政服务登记, 但后者往往对前者造成干扰, 影响理疗效果。

出入口—餐厅的出入口处应该有足够的空间, 保证所有老年人 (包括需要他人帮助和坐轮椅的老年人) 进出该区域的便利和安全;餐厅的门应有足够的宽度, 方便轮椅老人出入。

与休息区的关系—用餐区应靠近主要休息区, 二者距离过远可能会增加肢体残障老年人行动的困难, 让他们无法独立前往, 而只能坐在轮椅上由工作人员推行。

与厕所的关系—厕所的方位应便于从就餐区识别, 但不应被直接看到, 或距离过近让人感觉不卫生。靠近厕所的用餐区需要给予特别设计, 因为午餐前后正是频繁使用厕所的时间。

室外景观—拥有良好的室外景观可以提高餐厅的空间品质, 增加对老年人的吸引力。

避免相互干扰—如果某些老年人在饮食习惯方面会对其他人产生干扰, 并让自己感到尴尬, 可以考虑为其单独划分一处用餐区, 让所有老年人在进餐时都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尊严。

(2) 家具陈设与室内装饰设计

餐桌和餐椅—餐厅空间需要亲切的尺度和家庭式的气氛, 并鼓励老年人之间相互交流, 为此宜选用方便老人使用并有助行器靠放空间的4~6人餐桌;餐桌的高度和形状应能同时兼顾轮椅老人使用, 不带有较低的横撑, 以确保桌面下方可以停进轮椅, 并留有伸腿空间;带扶手的餐椅可供老年人支撑身体, 方便在桌旁就坐和起身;餐椅过重难以移动, 会导致老年人在入座和起身时需要寻求他人帮助, 影响老年人离开参加其他活动, 也会给打扫地面卫生带来不便;如果有条件可为大小便失禁的老年人提供专门餐椅;餐桌、餐椅均应避免带有尖锐的角部或边缘, 且应稳定不易倾覆。

色彩—墙壁、窗帘和家具宜使用温暖、欢快的色彩;铺设桌布或餐垫不仅有助于创造一个温馨的氛围, 同时也有利于吸声降噪;桌布或餐垫的颜色宜与瓷器形成对比, 方便有视力障碍的老年人识别。

墙面—应避免粗糙的墙面肌理, 不利于老年人手扶;应避免强烈的墙纸图案, 视觉效果杂乱。

地面—满足安全要求, 避免使用反光、光滑的材料;满足卫生需要, 易于清洗;满足游戏、跳舞和身体训练等其他活动要求;应避免带条状纹理的地面, 可能会让阿尔茨海默症或有视力障碍老年人误以为是台阶。

噪声控制—在用餐时, 餐厅内的噪声一般较大, 可能会让一些老年人, 特别是戴助听器和阿尔茨海默症老年人受到干扰或感到紧张。为了避免这种问题, 需要考虑对噪声源进行管理和控制 (包括推行餐车、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出的声响、电视和音响等) , 并在室内装修时使用有吸声功能的材料。

四、结语

先期步入老龄社会的发达国家经验表明, 随着人口老龄化比率不断提高, 老龄社会政策日益完善, 各种社会养老服务的分工也会越来越明确, 机构养老的服务范围将逐渐收窄, 主要侧重为生活不能自理、长期患病或身体衰弱的高龄老人提供“准医疗”服务。与此同时, 包括日间照料在内的社区养老服务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在整个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提升, 主要承担起对老年人的社会关怀及健康照护职能。这也将是中国今后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因此, 针对日间照料养老设施的相关设计研究需要不断深化, 在满足大量配建需求的同时, 确保空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Age UK.Later Life in the United Kingdom[R/OL].2014-10-22[2014-12-10].http://www.ageuk.org.uk/Documents/EN GB/Factsheets/Later_Life_UK_factsheet.pdf?dtrk=true.

[2]NHS Estates.Buildings for the Day Care of Older People[M].London:HMSO, 1994.

[3]BACON V.Buildings Design and the Delivery of Day Care Services to Elderly People[M].London:HMSO, 1994.

3.管理方案-日间照料中心 篇三

日间照料中心,由XXX开发建设,房屋建筑面积1240.6平方米,室外广场面积959.4平方米,综合就餐、生活照料、休闲娱乐和康复护理等日间照料服务,让其享受充足的护理、医疗、膳宿及健康的群体生活,建立一个无病可以休养,有病可以医治,休闲时可以娱乐,康复时可以运动、游玩的老年居住、交流、活动场所,为照金老人营造一个温暖祥和的生活乐园,具体管理及运营方案如下:

一、建立日间照料中心整体管理运行框架

(一)日间照料中心组织架构及运作模式的确定

设立一室4部合计22人:日间照料中心办公室(经理1人); 事业部2人(老年人筛选入住、手续办理2人);物业部12人(机电2人、保安4人、保洁4人、前台2人);护理部3人(护士3人);餐饮部7人(厨师4人,服务员3人)。

(二)管理模式

物业管理+专业顾问团队/个体;

(二)运作模式

1、“政府采买服务,市场化运作”;

2、日托早8:30-18:00,全托24小时服务;

3、日托与全托相结合。

(三)收费标准

有偿、低偿、无偿三种形式收费(具体收费标准待定)。

(四)服务对象范围确定 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开放,重点服务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优抚老人、低保或低收入老人等,照金及其周边需要日间照料所有老年人。

二、入住程序

(一)向所在地村居委会申请,填写入住申请登记表,家属(监护人)同意并签字;

(二)日间照料中心根据家访、老人健康状况等有关条件综合评估进行入住认定;

(三)老人及亲属(监护人)与日间照料中心签订《老人入 住协议书》。

三、日间照料中心服务

1、就餐服务;

2、基本医疗护理服务;

3、康复训练;

4、心理咨询;

5、图书阅览;

6、老年大学等。

四、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思路

目前各家日照中心主要依靠政府补贴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不能长久。日照中心只有输血,没有造血机制,以日常项目养人、以活动项目留人、以兴趣项目聚人、处理好公司与当地驻镇单位的关系、用食堂利润保运营、用镇区资源找出路,具体如下。

(一)以日常项目养人

日常项目包括理发,洗浴,足浴等。养人不是指入托老人,而是驻镇单位的工作人员。烫发、染发等具有较高利润的项目做起来,会慢慢持平人工成本。当然这些定价要优惠与市场价,随着项目逐渐的增多,逐步的完善。可以实现单个项目赢利。

(二)以活动项目留人

要留住这些老年朋友,日常项目是不具有吸引力,需要组织更多的活动,目前将活动分为三类:

1、常规活动:

工作人员带领,早上组织大家测量血压,做集体关节操,阅读报纸。

邀请业内专家,周/次举办老年人讲座,留住这些人。

3、娱乐活动:

月/次组织老年朋友观看老电影,做游戏。也会联系一些具有爱心的企业和志愿者来日间照料中心联谊会。

(三)以兴趣项目聚人

每个老年朋友的经历不一样,兴趣爱好也不同。除了通过活动组织老年朋友娱乐外,也兼顾到某些老年朋友的兴趣爱好,这是一个难题,”如何在入托老年人共性娱乐需求的同时兼顾到个性老人的兴趣爱好?由入托老年朋友中的艺术特长生和其他老年朋友进行交流。通过这样一个个活动试点,带动更多老年人活动起来,培养他们兴趣爱好。如书法,画图,舞蹈等等,通过这样的聚集更多有素质有层次的老年朋友来中心活动。

五、处理好公司与当地驻镇单位的关系

运营离不开驻镇单位的支持,处理好和驻镇单位的关系尤为重要。同时,还有另一种关系可能会被忽略,就是各个村委会。每个村委会在当地具有丰富经验,在宣传上居委会的干部,是最

2、专家课程:

好的武器。同时在运营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村委会会是良好的伙伴。所以只有只有三着紧密合作才能保证中心可持续运营。

六、用食堂利润保运营,用社区资源找出路

目前活动中心运营最大支出在两块。人员工资和水电气。日间照料中心要寻找造血机制就需要把眼光放开。日照中心目前普遍存在资源空闲状态。

在保证老年人利益的同时开拓更广泛的思路来。比如中午在老年人用餐同时,在厨房容量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展周遍政府工作人员午餐。用其中的利润来维持运营,甚至可以反馈老年人。打个比方,老年餐6元,其中老人出5元,政府补贴1元。同时可以开展政府人员用餐,可以定位7元,那1元的利润就可以代替政府的补贴,这样良性的运营是方向。再比如场地的利用,很多日照中心有教室,有活动室。这些科室在双休的时间都空余,我们可以租借出去,同样把收入补贴老年人。

4.日间照料中心落成典礼讲话 篇四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举行河溪镇新市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业庆典,值此可喜可贺之际,我谨代表河溪镇党委、政府对新市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成开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前来参加庆典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关心支持敬老事业发展的各位乡亲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尊老敬老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解、关爱、扶助老人,积极发展老龄事业,为老年人创造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和谐的社会,首先应该是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的社会,因此,我们把敬老、爱老当做民生事业的一项大事来抓,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帮扶。在市民政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新市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现已经全面建成,配套设施也基本完工,让老年人们有了活动的阵地,有了交流的场所,不但做到了老有所养,而且实现了老有所乐,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老年人群体的关怀。

5.重阳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简介 篇五

简 介

六库镇重阳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工程,项目位于六库镇重阳社区青山公园内。全镇辖12个村民委员会,4个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是一个傈僳族、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镇。全镇共有人口63013人,其中城镇人口36029人,全镇城镇人口中60岁以下人口约4832人,老年人口主要以州级、县级和其它三县离退休干部为主。镇境内居住着傈僳族、白族、汉族、彝族、怒族、普米族、独龙族、纳西族、藏族、傣族、回族、景颇族等12个民族,以傈僳族为主体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形成一个少数民族大杂居乡镇。在总人口中,傈僳族占总人口的50.93%,白族占28.39%,汉族占7.95%,其他民族占12.7%。为贯彻落实养老服务,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泸水县政府结合当前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整体上较为薄弱,设施缺乏,已有设施存在面积小、功能单

一、服务水平低等突出问题,新建六库镇重阳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一、项目建设情况

(1)房屋建筑:根据老年人日间照料的需要设置老年人的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及辅助用房。其中: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包括休息室、沐浴间和餐厅,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包括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和心理疏导室,老年人娱乐用房包括阅览室、网络室和多功能活动室;辅助用房包括办公室、厨房、洗衣房等其它公共场地;公共卫生间和其他用房。

(2)建设规模:项目总占地5823平方米,建筑面积1072平方米,床位32张,能容纳100多位老年人娱乐活动。

(3)投资情况:该项目总投入资金314万元,其中土建工程决算243万元,办理相关手续费用19.5万元,购买设施设备53万元;目前到位资金183万元(其中中央补助90万元,州级补助73万元,县级0万元),已支付施工方工程款90.5万元,办理相关手续费19.5万元,设施设备购置费53万元。

(4)建设和运营时间:2012年12月开工,2013年8月竣工,2014年1月试运营,3月正式对外开放运营。

二、服务对象

为所有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开放,重点服务离退休老干部、空巢老人、残疾老人、优抚老人、低保或低收入老人等,六库镇四个社区内需要日间照料所有老年人。

三、服务内容

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日间服务的内容。

(1)就餐服务:

老人只需交付生活费,一天基本上是:40元钱(两餐),包括中晚餐,并且能够保证丰盛的饭菜质量(两荤两素一汤)。白天子女上班,没有时间给老人做饭,老人可以送到日间照料中心,在这可以享有可口的饭菜,晚上再由子女把老人接回家共享天伦。

(2)娱乐项目

老人在这里可以打牌、下棋、跳舞、练习书法、看电视、看书、听音乐、射弩等多做免费项目。

(3)午间休息、陪聊等服务;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和心理疏导室(无专业人员,目前没有开展)。

四、社会效应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对象为社区60周岁以上需要服务的老年人,重点是离退休干部、空巢、独居且生活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了生活照料、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多项服务,得到了老年人和社会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已经服务老年人1200人次。

五、存在问题

一是入住率不高。由于怒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老年人及子女思想观念不够开放,对老人入住日间照料有抵触的思想,认为老人入住日间照料中心是子女对长辈的不孝,宁愿一个人空巢独居都不进入日间照料中心中心;老人对购买服务思想淡薄,没有购买意识。

二是资金缺口大。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建设项目一般依靠中央、省、州补助,县级财政无力配套,目前项目缺口资金153万元项目工程款;物价高,收取的费用不够维持开支(包括:一日二餐和一些生活用品),另外,中心还要承担网络费,水电费等其他费用。

6.日间照料协议书 篇六

社工开展居家养老的十大服务内容

1.社工进社区:

1、在入户走访过程中,社工了解了服务中的老年人的各项需求,能够细致地为服务老人建立全面的老年档案。

2、社工积极听取老年人的反馈意见,通过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老人对社工服务的需求和相关意见。整理调查结果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做指导性意见。2.老年活动小组:组织老人日常活动,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互助、谈心交流、精神慰藉等服务。

3.老年义工:发挥有特长的老人做公共课堂志愿者,如书法、绘画等。4.健康讲座: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

5.大型社区活动:社区、机构联动合作举行大型活动,如演出、歌唱等。6.系列敬老活动:组织志愿者、学生、参与老人互动活动。7.居家养老生活照料:组织志愿者定时上门探访老人。

8.法律维权类: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维权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利等服务。

9.文化教育类: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电大、老年学校、知识讲座、学习培训、书法绘画、图书电子阅览等服务。

10.体育健身类: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健身团队等服务。

社会工作者在“人”之社会重要性的前提下,与老年朋友相互沟通与合作,与社区组织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运用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巧,活跃老年朋友的社交生活,使他们获得一个幸福的晚年和维持一个开朗的心境。

社会工作者是为养老服务工作提供的重要主体,他们提供包括社区资源调配工作、培训和区域整体规划在内的各种专业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具体运作以社区照顾为理念,以搭建义工与志愿网络为切入点,社工引领、组织、培训义工开展活动,为项目提供全面的资源与配合,形成社工技巧专业性带动义工活动普遍性的点面互动体系。

伊犁惠泽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

社工开展日间照料站服务内容

老年人日间照料为满足养老多样化需求,拓展老人日间照料空间,从社会工作师专业角度开展服务项目有:

1、医疗保健服务载体,开展老年人医疗咨询、保健讲座和理疗康复服务;

2、文化服务载体:让老年人享有阅览图书、书法绘画、歌舞培训、打牌下棋等文体服务,组织经常性的老年文体活动;

3、社区老年课堂,通过专题讲座、咨询指导、上公开课等形式,解决老年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

4、学习培训服务载体:以社区老年课堂为主阵地,聘请各行业精英和专家学者组成的公益课堂义工讲师团,对老年人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开展涉及法律、科学养生、医疗保健、人际沟通、家庭教育等专题讲座和咨询指导等各类知识。

5、日间照料站为老人提供用餐、午休、康复等服务:老人可以早上来,晚上回去,中午在站点吃饭、休息;聊天、看电视、打牌;日间照料站可陪老人外出散步逛街;期间老人身体不适,日间照料站可请社区医生给老人治疗;

7.日间照料协议书 篇七

二0一六年三月

总 论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通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建设和运营单位:

(1)建设单位:佳县民政局;(2)运营单位:佳县民政局;(3)运营单位负责人:郭飞平

建设地点:通镇社区服务中心

研究范围:

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行业规程、规范,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社会需求、建设规模、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及公用工程、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等进行全面的论证和研究。

二、研究结论

我国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方向建立完善。

社区照料为依托。社区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结成的生活共同体,对于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情感心理需求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长期的实践中,发达国家趋向以社区照料取代大规模的机构养老。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在养老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照料功能主要体现为两种方式:一

— 2 — 是将一些为老年人服务的场所、设施建在社区,贴近老年人生活,便于他们走出家门,走人社区,接受日间照料和健康指导等服务,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包括文体娱乐、老年互助服务等;二是为不能或不愿出门的老人,主要是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上门提供保洁、送饭、洗澡等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设立家庭病床开展治疗、康复等服务,建立定期或不定期问候制度,提供紧急救援和安全保障服务,使社区成为居家养老的支撑基础。

佳县通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的实施,可以容纳40位老年人的日托,可以覆盖本社区60多老年人的上门服务。为当地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托。项目是可行的。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三、项目背景

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国推进了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原有的养老服务模式在不断变革中求生存,同时,各种新的养老服务形式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分别指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

— 3 — 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在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养老服务业”作为一个专门用语被明确提出来,并把它表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

养老服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居家养老,一类是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在打破传统的仅由子女、亲戚照顾老人或老人自理的固有模式,引入了社区福利服务的新形式。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化、社会化服务为补充,既满足了老人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的需求,又实现了由社区提供帮助以及各种服务,是一种较为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居家养老模式的新发展。

加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养老服务“以社区服务为依托”这一政策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佳县政府针对目前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整体上较为薄弱,设施缺乏,已有设施则存在面积小、功能单

一、服务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决定筹资新建佳县通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施的完善,佳县通镇社区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老龄阶段人口在整个人口中的比重逐年增大,“白发浪潮”日益临近;

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家庭中子女人数大为减少,大家庭逐渐小型化。人口老化已逐渐

— 4 — 受到全县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为老年人建设一个集住宿、医疗、保健、康复、学习、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公寓已成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曾经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做出过贡献,其晚年生活应当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建立完善老年保障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需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对促进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融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同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能够有效提高包括广大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相关行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符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五、项目选址

根据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性质和任务,其建设项目在选址时要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市政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经过多方比选,通镇社区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选址在通镇社区用地内。建设场地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预留用地。选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能满足服务对象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供电、给排水、通讯等条件较好;临近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安静,与高噪声、污染源的防护距离符合有关安全卫生规定等条件。方便群众,便

— 5 — 于开展服务。同时与其他为老服务福利设施邻近,有利于资源整合和共享。

六、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佳县通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选址在佳县通镇社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用地内。设场地为社会日间照料中心预留用地,地势平坦,现已完成三通一平。

七、供水、供电及交通条件

佳县通镇建有自来水厂。全镇有高压电网覆盖,由变电站供电,水源、电力充裕。其供水、排水管网及供电线路均可就近接入。项目所在地交通十分便利。

八、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为省级资助资金50万元。

九、负责人基本概况

法人:郭飞平

成员:马一波、郭运来、高霞则、杨艳红

十、社会评价

本项目属佳县民政局主办的非营利性项目。项目建成后,由通镇社区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通过本项目本实施,可以充分照顾到老年人习惯于既定的生活方式和熟悉的社区环境,满足了他们愿意在家中和社区接受养老服务的心理需求,具有广覆盖、低成本、人性化等特点。应当说,这是我国现阶段能有效满足绝大多数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减缓家庭成员经济和精神压

— 6 — 力的最适合、最现实的养老模式。

同时,对于改善经济结构、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一是通过“按进来”和“走出去”的服务方式可以带动“为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拉动内需。由社会化居家养老模式带动的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医、教等服务的行业,市场广阔。二是能促进城乡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化居家养老需要大量的服务从业人员,而且很大比重是需要有家务劳动经验的中年从业人员,对文化、技术素养要求不是很高。这正好适合我国待业劳动力年龄偏大和文化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其社会效益显著。

十一、结论

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老龄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和“未富先老”的主要特征,借鉴国外养老体系的有益经验,国务院老龄工作主管部门早已明确,我国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方向建立完善。

社区照料为依托。社区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结成的生活共同体,对于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情感心理需求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长期的实践中,发达国家趋向以社区照料取代大规模的机构养老。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在养老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 7 — 社区照料业务功能主要体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将一些为老年人服务的场所、设施建在社区,贴近老年人生活,便于他们走出家门,走人社区,接受日间照料和健康指导等服务,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包括文体娱乐、老年互助服务等;二是为不能或不愿出门的老人,主要是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上门提供保洁、送饭、洗澡等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设立家庭病床开展治疗、康复等服务,建立定期或不定期问候制度,提供紧急救援和安全保障服务,使社区成为居家养老的支撑基础。

【日间照料协议书】推荐阅读:

上一篇:2016年山西省直事业单位笔试真题及答案下一篇:2022年物业管理师考试《管理实务》真题及答案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