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培养策略

2024-11-09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培养策略(通用4篇)

1.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培养策略 篇一

高中数学教学中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论文

一、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

对自我效能感形成影响最大的就是行为的成败,自我效能感随着行为的成功而提高,随着行为的失败而减少。另外,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因素还有替代性经验。比如,学生通过观察与自己能力相符的人在同一件事上取得了成功,往往对增强了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则是大大的降低了自我效能感。还有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情绪唤醒状态。一个人成功时候的情绪和失败时候的情绪变化是不一样的,由此导致了自我效能感也是随之变化的。但是,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过于强烈的情绪变化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唯有中等强度的情绪唤醒状态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最为有利。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举措

1.完善数学教师角色身份,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于教学环境的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会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变小,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反之,紧张、压抑的教学环境会使得学生效能感减少或降低。而教学环境是由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两部分组成,其中人文环境因素对教学环境的影响占主要部分。并且人文环境因素大部分指的都是师生、生生关系这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同时,数学教师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合呵护与关怀,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不断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传播爱的信念。当学生取得了小小的进步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的目光和话语,鼓励学生不断的取得更多的进步。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失误,也不要对学生嗤之以鼻,而是要细心的讲解,并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因一时的挫折也不敢前行,要有敢于前行的勇气。师生关系并不是简单地传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而是亲人、朋友、倾听者与诉说者、心理医生与患者的关系。甚至来说,教师要与学生成为同甘苦、共患难的人,来帮助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2.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分析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中关于强烈激动的情绪并不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唯有保持中等强度的情绪唤醒状态,才有助于促进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提高。而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因素是情绪唤醒的主要影响条件,包括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两部分。学生之间的交流、写作、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会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通过彼此交流经验、分享观点,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使得学生逐渐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彼此之间享受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及自主性。

20世纪60年代初期,R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教师期望某些学生获取智力上的发展,经过多年的观察确实得到了较大的智力发展。我们说这就是所谓的期待效应,也叫做罗森塔尔效应。曾经一位美国的早教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这一现象:如果人们把某种情境规定为真实的,结果它就是真实的。期待效应其实就是一种互动效应,针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要时不时的流露出对学生积极、鼓励和期待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心理层面上对学生做出影响。通过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鼓励、信任等影响,使得学生不断的增强自信心,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培养自己的数学综合能力,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所以,在数学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扬优点的同时,鼓励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就是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自信心,保持积极的心态,敢于挑战未来。

2.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培养策略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自我效能感

一、自我效能感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94年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執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

我们有时候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对某件事情,虽然已经具备了知识和技能,但是我们却并不一定会付出行动。

其原因需用自我效能感来解释。一般来说,人们对从事的活动会存在两种期望,一种是结果期望,一种是自我效能感。

由此可见,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会直接影响人们在执行某一活动时心理过程的功能发挥,对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是否努力,遇到困难是否坚持,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是否主动积极等。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学习效能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1)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订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整节课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的,因此要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必须先订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材,在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水平以及学生努力的作用,这样对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是非常重要的。

(2)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手、动脑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很高,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参与到信息技术课程中来。

2.在课堂教学中多组织交流和讨论

信息技术课的目的不仅是教授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只是单一地传授计算机知识,我们的课堂组织形式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讲授这一种方式上,学生在讨论中可以取长补短,所有这些都对增强自我效能感极其有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例如,由于每一部分涉及的计算机知识都是不同的。而学生的基础也各不相同,因此可以组织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组织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和讨论学习方法;而在课程结束的部分,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并且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反思。这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提高也是非常有效的。

3.在学生中树立学习榜样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论指出:“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通过观察他人,人们形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且在将来的某些时候,这些被编码的信息会为行为提供指导。”

所以说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一双敏感的、发现的眼睛,有意识地去树立好的榜样,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优秀生作为榜样给班级带来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发现中等生和差等生的长处并予以表扬,让学生在最近区域找到自己的榜样,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充满信心,产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个体,他们都希望自己能进步,教师的赞赏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成为他们努力的动力。

4.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我们知道在紧张压抑的环境下,学生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而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就会比较放松,也就比较容易投入到学习中,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我效能感。那么如何创设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呢?

(1)课堂氛围要轻松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娱教活动,从而创设宽松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2)教师要爱学生

在学习中,学生的水平有高低,我们一定要做到不偏心,平等地对待学生,关心和爱护他们;当学生在学习中发生错误时,应该耐心一点,启发学生寻找错误并加以改正。而对他们的进步和优点,我们应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更多地体验成功。

所以,宽松和谐的环境,对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的培养非常有利,同样也有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提高。

3.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培养策略 篇三

1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内涵与意义

关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内涵与意义,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1.1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内涵

所谓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指得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它集视听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一体,具有信息高密度、交互高强度的特点,可以对所有学科的教学产生有益的作用.而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其内涵在于利用信息技术去展示物理教学内容,丰富物理教学手段,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1.2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意义

物理课程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其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物理知识和科学素养,还要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培养,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如今,利用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相整合,则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物理教学提供资源,创设环境,整合课程,提高效率,使信息技术下的物理课堂成为一个互动的课堂整体.例如,对于万有引力定律,如何使学生将其联系到苹果落地这一问题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视频,使问题更清晰、直观,使学生认识更加深刻.又如,微观尺寸下的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是无法直接观察的,但是教师却可以用一个GIF格式的动态图片来模拟展示,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无规则的热运动,瞬间掌握了物理内容.可见,信息技术对于物理课程十分重要.

2 中学物理教师如何培养自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树立课程整合的正确观念,把握教学动态,增进与学生之间、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并且熟练掌握多种信息技术软件,如此才可更好地培养自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2.1 树立课程整合的正确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并非简单的教学手段的推广,而是一种革命,是一种巨大的、彻底的变革,这就需要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而功半甚至劳而无功.为此,教师应该树立课程整合的正确观念,树立改革的必胜之心,以先进的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课程整合,这样树立了正确、科学的观念,才能以观念指导实践,做好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的整合工作.

2.2 把握教学动态

物理学科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的.为此,教师在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最新的教学动态,在时事政策上紧跟形势,在物理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调整.比如,当前的物理习题比较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气息.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重点中学的试题库中下载一些最新的试卷,或者在相关的网站中搜索下载新鲜的试题,下载最新的考试要求和大纲要求,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课下认真研究,独立完成.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随时掌握最新的教学动态,提供最新的试题资源.

2.3 增进交流

所谓增进交流,是指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增进与教师、专家的交流,以便提升自己的学科整合能力.

(1)增进师生交流

在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人机交互是比较多的,为此一些教师就忽略了人与人的交互,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导致教学效率受到了影响.为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反映,增进与学生的交流,比如为学生布置任务,与学生共同完成,或者提出一些创新性的问题,需要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这样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开发信息技术的教辅功能,完成教学任务.

(2)增进教师间的交流

信息技术将世界变小,不同地域、不同职位、不同科目的教师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可以通过网络不断学习.为此,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增进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学习专家、教师的经验,获取名师的经典教案、教学视频,实现教学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更多、更有效的教学经验,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2.4 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软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需要掌握较多的软件,才能更好地服务物理课程教学.比如Power Point软件、Excel软件、Photoshop软件、DIS软件等,教师掌握越多的软件,就越能使物理教学游刃有余.例如,在测算油酸分子直径的实验中,很多同学在数格子算油膜面积的时候都会经常出错,甚至有一些学生感覺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计算机软件方面的长处,利用数码相机俯拍油膜,再用Adobe Photoshop CS2图象处理软件来测定油膜面积.如此一来,测定油膜面积就不再困难.又如,在演示实验中,一些物理量变化多端,这时教师就可以用各种传感器将变化中的物理量上传至计算机,再用DIS实验系统软件处理或展示物理量变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师对信息技术软件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了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水平的高低.

4.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培养策略 篇四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英语 教学

一、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人性把握,班杜拉认为,人们的行为表现取决于其行为能力的自我效能。那么,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呢?班杜拉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的含义虽前后有所变化,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际上是指个体在成功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分为四层含义:一是个体主观判断、评估自己的行为能力;二是个体整合众多信息的自我生成能力;三是个体在完成不同的任务,达成不同的目标时,具有领域特定性;四是形成的自我效能会内化为个体的一种内在自我信念。

二、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我们中职学生在小学、初中时期已经经历过多次考试的失败,他们大多已被老师看成“后进生”,自我效能感低。而效能信念产生后,会对人的身心活动产生影响,在英语学习方面,低效能感的学生可能会影响其他专业课、专业技能的学习,甚至以后的就业。

1.自我效能信念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自我效能信念会影响各种思维模式,从而加强或削弱行为操作。首先,学生获取知识的行为都是具有目的性的,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目标的设立。学生的自我效能信念越强,他就为自己设立越高的目标,实现目标的决心就越大。其次,学生的认知建构也会受到自我效能信念的影响。班杜拉认为,“人类大多数行为过程首先在思维中形成”。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会经常想象自己成功、取得好成绩时的情境,这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积极的指导。而低效能感的学生则相反,他们倾向于失败的情境,亦会消弱动机,阻碍今后的学习。高自我效能感与有效行动的认知建构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强化的关系。

2.自我效能信念在学生学习动机自我调节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学生学习动机大多是在认知的基础上產生的,学生通过认知性动机的作用激发起行为,即他们的头脑中已形成自己能做什么的信念,并且预期此行动的成败,然后为自己设定目标,并计划行动过程。研究表明,学生是以自我效能感为基础来选择挑战自我目标的,当面对阻碍、困难时,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会更努力地挑战自己、挑战目标,他们在困难面前会坚持更长的时间。

三、怎样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的信息来源于个体亲历的实践性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及情绪生理状态。因此,须依据所述四个信息来源,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其增强自我效能感的效能信息。

1.合理设置学习目标,增加学生亲历的成功经验。班杜拉认为,亲历的成功经验为个体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能力信息。可以说,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自我判断。促使学生认识并坚信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要让学生不断获得实践成功体验,有效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可见,在中职英语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体会到成功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一种最佳的方法。

笔者以shopping(购物)这个话题为例,根据教学内容,本章节要求学生完成四个任务,分别为:听:能掌握商品价格的读法;说:即口语,能销售、购买衣物;读:能读懂英文小票、支票;写:能填写英文小票、支付货款。完成这四个任务,需要本单元15个核心词汇(有余力的学生可掌握15个次核心词汇)和语法(一般现在时)这些知识的支撑,我们传统的课堂必须先学习词汇和语法,然后再进行听、说、读、写任务的教学。而要我们的中职学生一下子掌握15个词汇,还有一般现在时的运用,结果肯定是不理想的。笔者整合了课程内容,教学程序按照任务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知识重现进行。在每个任务当中,仅学习能完成此任务的语言知识(包括语法和词汇)。任务分割后,降低了学习难度,容易让学生各有所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2.有效利用榜样,提供替代性效能的信息。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在学校环境中,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成为学生的榜样,但因教师与学生的相似性较小,很难产生替代效果。在学生看来,他们同学之间甚至与高年级的师兄师姐有着大致相同的学习经历、学习基础,同学或学长的成败经历更能带来替代性效能信息,会影响到学生的自我效能判断。

我们学校的学生是自愿参加公共英语考试的,学校没有安排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辅导。笔者鼓励授课班级的参加公共英语考试的同学每周交一篇作文,并将自己学生时代坚持每周写英语作文的习惯告诉他们,学生上交的作文笔者都会为其批改。起初交作文的同学寥寥无几,其中有一个女同学,她的英语基础并不是很好,但她每周都会交一篇给笔者批改,刚开始她的作文很多语法、拼写的错误,笔者都耐心为其批改,并及时反馈给她。暑假时我们就用电子邮件联系,渐渐的,她的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以较好的成绩通过了公共英语二级的考试。在征得她同意的前提下,笔者将其每篇作文拍照,在所教班级展示,在这个同学的影响下,很多报名考试的同学都坚持每周认真写好一篇作文,交给笔者批改。之前他们很多同学,写作这部分都是完全放弃,导致公英二的通过率极低。而这次考试,每班都有几个同学通过了。由此可见,在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中,同伴榜样有时比教师榜样的效果更好。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时不是简单的说教就有效果的,正如上述案例中,笔者的“现身说法”收效甚微,学生倾向于找与自己实践经验、学习能力、年龄条件相仿的同学或同伴为榜样。学生一般认为自己在同等条件下,找到更多的效能信息,获得成功的希望会越大。

3.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归因。笔者认为,个体成就归因包含四个主要原由(见下表),具体分为稳定与不稳定,外因与内因。外因包括任务难度及运气,通常是不可控的。而内因包括能力和努力、学习策略的使用,通常能力是稳定的,努力和学习策略的使用是不稳定的。

由上表可知:如果學生能充分重视内因的作用,将学习成绩好归因于自己具有较强的能力和自己付出了较多的努力,反之,如果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提高自我效能判断,则会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在中职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找到具体原因,正确合理归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靠运气,也不在于学习任务的难易,而是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努力程度以及学习策略的使用,这样,学生正确认识到成败的原因,便可以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能够理性的对待失败,从而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4.及时给予反馈。反馈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的重要方式。中职学生大部分基础薄弱,甚至有个别同学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如果我们老师用传统的结果评价来评定上述同学的成绩,可能会打击他们的信心,降低自我效能感。塔克曼(B.W.Tuckman)发现,教师经常将学生的行为评价为高质量的、有进步的,将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但是,如果评价反馈仅仅着眼于行为的结果,不考虑行为质量的提高,则不能提高自我效能。于是,笔者给每个学生建立了档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进行评价

笔者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时采用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及老师评定三种渠道。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在教师的监控中,评价的过程都是围绕“你一直都在努力”,这样比起结果评价“你需要努力”更能提高自我效能感。

四、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在备课中,应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相关理论,分层设置学生的学习任务、目标,特别需要考虑中职学生实际水平和通过助力能够达到的水平。目标设置偏低,学生个体容易获得成功,其真实客观的能力信息就不能得到体现,从而不利于提高学生个体自我效能感。反之,目标设置过高,学生达不到,成功实践经验也就无法获得。可见,适当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后,就能取得预期的成功,也就是“跳起来就能摘到桃子”。

2.在培养学生自我效能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同时,通过创设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课堂气氛,来影响学生自我效能。吉布森(B.Gibson)和登博(M.Dembo)研究表明,课堂气氛受教师的教育效能决定,要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教育效能。教育效能高的教师会促进积极的课堂环境,可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因此,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教育效能。

自我效能感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但它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动机、学业成绩、学业情感以及学生对学习行为的自我调控,因此,我们中职英语教师更要重视其作用,并运用到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56-57.

上一篇: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设定2020年目标下一篇:为心灵什么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