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教案

2024-10-25

种子萌发教案(共8篇)

1.种子萌发教案 篇一

七上:种子的萌发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学生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试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难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视频播放种子萌发过程,提问:这是一种什么现象,种子在什么环境下能萌发? 学生:猜想需要水、空气、温度

2、新课讲授

(1)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学生分组制定探究计划,分享,之后教师播放探究实验设计动画及探究结果 师生总结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

1、一定的水分

2、适宜的温度

3、充足的空气(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教师:除上述环境条件外,种子自身还需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萌发呢? 学生:

教师:举生活中的例子,得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种子度过休眠期

2、胚完整且有活力(3)种子能发的过程 视频动画,学生总结

讲述种子萌发过程:种皮胀破—长出根—长出茎和叶

1、吸水种皮胀破

2、胚根发育成根

3、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4、胚轴伸长(4)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

3、小结巩固

四、板书设计

2.种子萌发教案 篇二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藏茵陈种子来源于青海玉树, 千粒重为0.098 45 g。

1.2 试验方法

(1) 生活力的测定, 用TTC染色法[2]。

(2) 在培养 (25±1) ℃, 实验柜内, 桌面 (阳) , 桌面 (阴) , 培养箱 (20±1) ℃做初步发芽, 发现在培养箱 (25±1) ℃下发芽率较高, 进一步用化学药剂处理, 在 (25±1) ℃进行培养。

(3) 预处理。化学药剂在室温条件下用0 (蒸馏水做对照) 、1%、2%、3%、4% NaOH溶液浸种3 h;0.01%、0.02%、0.03%、0.04%青霉素 (为华北制药厂生产) 溶液浸种48 h;0.001%、0.002%、0.003%、0.004%的赤霉素溶液浸种12 h;以30 g/100 mL的聚乙二醇 (PEG) 溶液浸泡12 h、24 h、48 h、76 h, 上述完毕后, 用蒸馏反复冲洗 (注:种子体积小用针管小心冲洗) 直至pH显中性, 然后将前三种处理的种子转入辅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在 (25±1) ℃培养箱中进行常规发芽试验, 培养箱相对湿度在22.5%左右。用PEG处理后将种子取出洗去表面PEG溶液然后将种子播入盛有土的花盆中覆盖0.1~0.2 mm细干土让其萌发。每天定时定量浇蒸馏水一次, 每2 d观察和记录发芽情况。

(4) 每种处理取40粒种子, 用NaOH和PEG处理重复二次, 其它均重复三次, 根据供试种子数、逐日实际发芽数和苗长 (cm) 计算芽率, 最后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1) 种子生活力测定表明:

藏茵陈种子生活力为95%, 但发芽率较低 (约40%) , 表明该种子有休眠特性。

(2) 逐日发芽数以第14

d为最高, 以后未再增加, 各重复之间的差异可能由种子小、种子发霉等因素造成的。由表1可见药剂处理对芽整齐度影响不大。

(3) NaOH以藏茵陈种子萌芽发的影响。

表1可见用各浓度NaOH处理后藏茵陈种子均未发芽, 说明NaOH对藏茵陈种子有抑制作用。对照 (用蒸馏水浸种3 h) 的两重复至第7 d发芽率为36%和44%以后未再增加。

(4) PEG处理对藏茵陈种子的影响。

各处理和对照均未发芽, 这可能是由于土壤质地差和土壤板结的因素造成, 有待进一步研究。

(5) 赤霉素处理对藏茵陈种子萌发的影响。

经方差分析F=0.719

(6) 青霉素处理对藏茵陈种子萌发的影响。

经方差分析F=11.84

1) LSD 0.05=18.604;2) LSD 0.01=26.461

3 小 结

NaOH预处理对藏茵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青霉素赤霉素预处理对藏茵陈种子萌发有一定影响, 0.04%青霉素处理可明显提高种了发芽率。PEG处理种子作用不明显。

摘要:用几中不同浓度药剂处理后在25℃恒温下进行发芽, 结果表明:NaOH对藏茵陈种子有抑制作用, 赤霉素对藏茵陈种子发芽影响不明显, 青霉素处理效果较好, 在0.04%下发芽率达44.8%, 聚乙二醇处理效果也不明显。

关键词:藏茵陈,青霉素,赤霉素,NaOH,聚乙二醇,种子萌发

参考文献

[1]黄秀梅, 邗素丽, 吉元德.正交高驻地法研究藏茵陈的提取工艺[J].中国药学杂志, 1994, 29 (8) :7-12.

[2]邹琦主编.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90-92.

[3]宋淑明.钙, 赤赤霉素对小冠花种子萌发的效应[J].草业科学, 1997, 14 (3) :46-48.

[4]韩蕊莲, 候庆春, 邹厚远, 等.用PEG“引发”沙达旺种子活力及抗逆性的研究[J].草业科学, 1993, 10 (6) :60-63.

3.种子萌发有“套路” 篇三

200

150

100][胚乳][萌发种子][221.3][205.9][205.3][204.2][177.7][172.7][161.7][118.1][174.9][183.8][198.7]

例1 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 ,通过 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 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 mg。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 mg·粒-1·d-1。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 ,原因是 。

解析 本题以种子萌发为载体,考察了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水解,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考查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葡萄糖通过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的供能;(2)呼吸速率最大时段消耗有机物最多,种子的干重下降速度最大。无需计算各时段的数据进行比较,只需瞧一瞧曲线形状的变化趋势。种子呼吸速率最大的时段就是“萌发种子”干重变化曲线下降幅度最大时的时段,故在72-96小时种子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最多,为204.2-177.7=26.5 mg·粒-1·d-1;(3)子叶从胚乳中吸收营养物质,一部分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某时段内,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组成物质的转化量=胚乳干重的减少量-此时种子干重的减少量(呼吸消耗量)。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组成物质之转化率最大的时段,就是两条曲线所成夹角最大时对应的时段,故96-120小时为(118.1-91.1)-(177.7-172.7)=22mg,最大转化速率为22mg;(4)萌发种子干重的增加依赖于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需要一定时间、一定强度的光照。而题意保持实验条件不变(玉米种子至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由于没有光照,萌发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有呼吸作用,随种子有机物的消耗,种子呼吸速率逐渐减慢,干重变化趋势越来越小。

答案 (1)葡萄糖,呼吸 (2)72-96 26.5 (3)22 (4)下降 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例2 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盘为种子千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于重及脂肪含最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公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时间/d][2 4 6 8 10][44

42

40

38

36][100粒种子干重/%][O]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 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N”或“O”)。

(3)实验第11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千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和 。

解析 以种子萌发为背景,考查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实验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检测、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了植物代谢的基本知识。

(1)欲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可将种子中的胚乳切片,用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进行染色,放在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橘黄(或红)色的脂肪颗粒。

(2)前文中提到,种子萌发开始阶段,细胞呼吸旺盛,干重一般减少,而由该题图可看出,种子的干重先增加后减少,在6-8d时最大。又从题干中可获知该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占干重的70%。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脂肪含量逐渐减少,而前面一段时间干重却逐渐增加,可能的原因有脂肪转化为糖类、水参与种子中物质代谢以及成为结合水等。由于脂肪与糖类相比,其碳氢比例高,当脂肪转化为糖类时,O元素增加,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O。

(3)实验第11d时,脂肪减少了90%,种子干重的增加不再来源于脂肪的转化,那就只能来源于光合作用。由于种子处于黑暗环境,并且提供的是蒸馏水,因而欲完成光合作用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答案 (1)苏丹III(或苏丹IV) 橘黄色(或红色)(2)O (3)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练习答案

1. 番茄种子播种在苗床上,在适宜的条件下,第6天子叶展开,第9天幼叶出现。研究人员从种子到幼苗形成期间每天测定其干重,并绘制成曲线。下面四个曲线图中,正确的是( )

[3 6 9][天数][O][干重(mg/株)] [3 6 9][天数][O][干重(mg/株)] [3 6 9][天数][O][干重(mg/株)] [3 6 9][天数][O][干重(mg/株)] [A B C D]

2. 下列有关豌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增加

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

C.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

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胚乳][糊粉层][淀粉][蛋白酶][葡萄糖][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化)][β-淀粉酶(钝化)][胚][GA]3. 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产生的赤霉素(GA)转运到糊粉层后,诱导相关酶的合成进而调节相关的代谢过程,促进种子萌发。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种子萌发时,胚乳中葡萄糖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葡萄糖先增加的原因是 ;后减少的原因是葡萄糖转运至胚后,一方面用于 的消耗,另一方面是用于 ,从而构建新的细胞。

(2)[β]-淀粉酶在由钝化到活化过程中,其组成的氨基酸数目将 ,理由是 。

(3)为研究淀粉酶的来源,研究者为萌发的种子提供14C标记的氨基酸,结果发现[α]-淀粉酶有放射性,而[β]-淀粉酶都没有放射性。这表明 。

(4)若要验证糊粉层是合成[α]-淀粉酶的场所,可选取 的去胚大麦种子,用 处理,检测是否产生[α]-淀粉酶。

练习答案

1. A 2. B

3. (1)淀粉水解 细胞呼吸 合成有机物 (2)减少 β-淀粉酶的活化是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完成的,水解掉了部分氨基酸 (3)α-淀粉酶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新合成的,而β-淀粉酶是种子中已存在的 (4)有糊粉层和无糊粉层 等量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

4.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四

知识与技能:

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

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

2、农民播种的种子都能萌发吗?需要哪些条件?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阅读教材P90―P9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分组完成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实验方案:

讨论和完善方案;参照P92中1―6题进行修订和完善。

预测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课下完成: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反思实验得失。

2、拓展反思:

(1)种子萌发是否还需要其他环境条件?

(2)有人说光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你如何探究?

学习任务二:阐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阅读教材P92最后一文字,总结出种子萌发的自条件。

2、阅读P93―P94《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各小组根据课本思考讨论5个问题,并制定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然后完成P94的“讨论1和2”。

3、小组展示交流成果,代表描述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拓展反思

取三粒完整且具有生命力的玉米种子,甲切去了胚乳(只留下胚),乙切去了胚,丙不作处理,然后,将三粒种子种在适宜条件的土壤中,三粒种子的萌发状况将会怎样?

学习任务三: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1、观看课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2、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系统总结

四、尝试应用:

1、某良种站想把一袋优质玉米种子邮寄给远方的农民朋友,为保证邮寄的种子质量,应注意哪些问题?

2、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作物播种所需要的种子,你应当怎样挑选种子呢?

五、诊断评价

1、早春播种以后,农民常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出苗,其原因是

A保湿保温,有利萌发B防止鸟类啄食种子

C种子的萌发需要避光D防止大风大雨侵袭

2、播种在水涝地的种子很难萌发,这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要的

A水分B空气C养料D温度

3、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胚乳里的营养物质

A被胚根吸收掉B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C转移到幼苗的幼叶上D被土壤中的其他植物吸收

4、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中,下下列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为样本

B、为了避免浪费只需取3~5粒种子为测定样本

C、重复测定1~2次,取几次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D、为了使测定结果准确至少要取10000粒种子为样本

5、小明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共重复测定了三次,每次都是种下100粒,出芽的情况分别是95粒、90粒、94粒。那么该种子的发芽率为

5.植物种子的萌发课堂教案 篇五

课堂导入

我听说一个人近似蜥蜴的外星人身高两米左右,长着一对很大的红眼睛,全身披满了绿色的鳞甲,每只手有八个手指,跑起来比火车还快,他带来一枚外星的种子,大豆的种子大如拳头,内部结构很复杂,但他非常想了解我们地球上种子的结构,加入来到我们同学们中间,我们该如何回答? 学习目标

1、描述植物种子的结构

2、探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

3、分析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在战争四起,民不聊生的年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五闲田,农夫犹饿死。而今天是我们的年代国泰民安,一派繁荣,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五闲田,人民亦欢喜。然而我们是否很深入知道养育我们茁壮成长的万颗子(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条件吗?请很据自学提纲,自我学探究本节的内容,进入我的课堂我做主。自学提纲

1种子主要由什么组成?胚由哪几部分组成?双子叶植物大豆和单子叶植物玉米等的区别是什么?

2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是什么?胚吸收营养后,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都发生什么变化?

同学们的自我学习认知过程中,品尝到了知识的甘甜,脸上都露出了满足的喜悦,是否真的收获本节真正的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请同学们进入自我检测显身手,自己独立做自我检测题。自我检测

1A种子由()组成,胚由()组成,B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C种子萌发外界条件是足够的(),足的(),适宜的()。2胚吸收营养后,()首先发育成根,()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发育成茎和叶,()消失。

(同学们奋笔疾书做完自我检测题,请主动展示答案,让同学们对自我检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合作探究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生活总有很多的现象包含着科学知识,有很多的困惑困扰着我们的心智,俗话说两人一条心,黄土也能变成金,让我们同桌二人共同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1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共同点将来都发育成了什么?我们喝的黄豆的豆浆是那一部分磨制而成?我们吃的绿豆芽是种子结构中的那一部分?

2有一位很懒的爱贪小便宜的农民买了一批价格很低廉的种子,播种后发现出苗率很低,请大家分析其中的原因。

同桌之间讨论的兴趣昂然,热情似火,好像是一个生物学的小专家,是否真的可以真的可以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变成打开生活之门的金钥匙呢,请同学们进入互动检测比高低。互动检测(要求每个组的成员独立完成后,小组长对答案,组成讨论不懂问题,然后以后回报)1将大米或高梁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被破坏了。2我们吃的花生油主要是从花生种子的哪一结构里榨取的?()3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其主要作用是()。

A、防止病虫 B、保持适宜的温度 C、保持空气流通 D、种子萌发需要避光 反馈提升

分享是我们生活最大的快乐,分享中体验幸福愉悦,分享中共同成长,请同座一个人作为代表展示你们自主探究中成果。(同学们边展示,教师边评价,边强调板书)

有一个自诩在农作物种植很有才的人,他洋洋得意说:“我了解关于种子结构的知识最多了,春天来临准备种植小麦,他去种子站购买了几十斤前十年的老种子,他用大锤将种子砸碎一部分,一个长者告诉他:“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他却在家呼呼大睡,没有去田地疏松土壤,一场春雨过后,长者告诉他:“谷雨前后,种瓜种豆“,他不以为然,偏偏在干旱的时候去播种,长者又好心建议他,播种的时候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嗤之以鼻,于是他在一个干旱,土地板结,没有塑料薄膜把小麦播种下去,结果别的农人小麦绿油油长势非常好,而他的小麦非常稀疏,发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们能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帮他找一下做错的原因吗?假如你是一个新型的农民,你会采取那些办法让你庄稼长的茎秆健壮吗?(要求学生表演,八个人探讨回答展示问题)总结巩固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内容,和你手头资料中需要与大家分享的问题。(展示教师总结)形成性检测

1种子主要有()组成,玉米的营养贮藏在()中,大豆的营养贮藏在()

2一年之计在于春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发芽率超过()种子适合播种。学生的自我评价

6.种子萌发教案 篇六

2、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观察发芽的蚕豆,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在课前10天左右提供蚕豆种子、发放记录表,用于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和蚕豆发芽情况。

课堂上准备:

分组观察材料──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汇报;

刚发芽的蚕豆、棉花,为第三部分实验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植物妈妈利用各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种子经过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合适的环境它就开始萌发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讨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出示一些蚕豆种子:这些蚕豆种子有没有具备发芽的条件?缺少哪些条件?

汇报蚕豆发芽时吸水量的观察记录。

计算:10粒蚕豆种子的吸水量大约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

2、观察发芽的蚕豆

激发研究兴趣

讨论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分组研究:蚕豆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认识种子的各部分。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寻找证据证明各部分的作用。

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归纳种子各部分作用。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子叶有什么作用?找到证据了吗?你有什么疑问产生吗?

讨论研究操作步骤。

分组将蚕豆如33页插图所示做好实验装置

设计蚕豆发芽情况记录表。

你们能完成这项研究吗?

各研究小组讨论各自的研究计划。

汇报交流研究计划。

4、若干天后,各组归纳实验结论并汇报。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6 萌发的种子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2、观察发芽的蚕豆

7.蚬壳花椒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篇七

蚬壳花椒的中药应用较早, 至今都以野生采集为主, 人工规模化种植尚无报道。蚬壳花椒自然繁殖更新能力差, 生长缓慢, 随着相关中成药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野生资源受到很大的威胁, 组培苗规模化生产成本高、幼苗抗性差, 蚬壳花椒大规模扩繁一直以来都是个难点。蚬壳花椒产种量大, 但种子自然萌发率极低。因此, 探索蚬壳花椒种子休眠原因, 寻找合适的方法破除其种子的休眠, 提高种子萌发率对实现蚬壳花椒人工大规模种植意义重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取2013年1月采集于湖南省张家界的蚬壳花椒种子。

1.2 试验方法

1.2.1 蚬壳花椒休眠类型的认定。

种子的形态观察:将蚬壳花椒种子洗净, 手工去除种子的种皮, 然后用解剖刀小心去除种子的胚乳, 剥离出种胚于低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1.2.2种子不同部位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

取蚬壳花椒种子若干, 分别制得壳外油层 (将种子在钢筛上用力搓下种壳表面油层) 、种壳 (手工将种子破壳后分离出种壳) 、种仁 (手工将种子破壳后分离种仁) 3个不同种子部位材料, 将上述材料和完整种子用研钵研碎, 分别用水和甲醇浸提24 h, 过滤取滤液。将不同浓度滤液添加于油菜种子发芽培养皿中, 将培养皿放在25℃恒温气候箱中培养, 观测油菜种子萌发情况, 并计算萌发率, 分析蚬壳花椒种子不同部位是否含有萌发抑制物及抑制效果。

1.2.3 不同温度沙层积解休眠。

层积过程中种子内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种子层积设定时间为70 d。层积过程中, 每隔7 d进行取样, 手工去除种皮后对种仁 (胚和胚乳) 进行淀粉、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酶、过氧化物酶 (POD)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HD) 活性的测定。具体方法参照植物生理系列化实验技术与原理[5]。

1.2.4 蚬壳花椒发芽方法研究。

取等量变温层积40 d的蚬壳花椒种子分别用湿沙、珍珠岩、草炭和土壤基质进行拌种。将处理好的种子用钢筛装好, 并套上扎有小气孔的白色塑料袋, 于25℃恒温气候箱避光培养, 统计发芽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蚬壳花椒休眠类型认定

2.1.1 种胚形态观察。

蚬壳花椒种子呈背腹稍扁的圆球形, 直径 (7±2) mm, 种皮厚 (8±0.3) mm, 种皮外覆有约0.5 mm厚黑褐色油脂状物质。单粒种重 (0.15±0.05) g。单粒种仁重 (0.06±0.02) g (图1、2) 。

对蚬壳花椒种子种仁 (胚乳和种胚) 进行解剖, 通过低倍光学显微镜进行观测。发现种胚体积仅为 (1.0±0.3) mm3 (图3) , 占种仁体积不到1/50 (图4) 。种胚没有明显胚芽、胚轴、胚根的分化 (图3) , 子叶与胚乳结合非常紧密, 较难观察出清晰轮廓, 且和胚乳难以分离 (图4) 。形态休眠是指虽然种子本身的发育已达到最高的干重, 并且已可能干燥离开母体, 但是胚发育却不完整, 甚至分化尚未开始, 因此播种后在短期内无法萌发[6], 因此, 根据植物种子胚形态休眠的定义, 可以认定蚬壳花椒种子含有种胚形态未熟休眠。

2.1.2 种子中萌发抑制物。

将蚬壳花椒种子分部位浸提, 研究其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可以初步找到蚬壳花椒种子萌发抑制物存在的部位。将蚬壳花椒种子分别制成含100颗种子当量的全种子、壳外油层 (硬壳外的黑褐色物质) 、种壳、种仁4种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将浸提液作用于油菜种子萌发过程, 观测其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对照组 (CK) 为清水处理。1倍、2倍、10倍分别表示稀释倍数。

由表1可以看出, 在3种浓度的浸提液中, 壳外油层的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油菜种子的萌发, 即壳外油层中含有萌发抑制剂。蚬壳花椒各部位的甲醇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普遍大于各部位的水浸提液, 说明蚬壳花椒种子中萌发抑制剂主要是脂溶性的, 但也有水溶性的。

壳外油层的水和甲醇的浸提液抑制率分别高达41.7%和60.0%, 说明蚬壳花椒种子种皮外披覆的油脂状物质具有较高的抑制效果。种仁的甲醇浸提液抑制率也高达30.9%, 说明含有萌发抑制剂是蚬壳花椒种子休眠的原因之一。

种仁浸提液的低促高抑现象可能是因为种仁中含有较多的内源激素, 激素由于其高效性通常都具有低促高抑作用。种皮外的油脂状物质则可能含有较高的大分子酚酸类物质, 这类物质对种子的萌发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这些酚酸类物质主要为脂溶性, 所以甲醇浸提液的抑制效果大于水浸提液。而这些酚酸类物质可能通过种皮孔隙进入种仁中, 故种壳浸提液也有较低的抑制作用。

(%)

2.2 沙层积过程中种子内营养物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在70 d沙层积过程中, 每隔7 d进行1次取样, 将种子去种皮后进行种子内营养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测定, 测定结果见图5~11。

由图5可以看出, 蚬壳花椒种子在不同温度沙层积过程中, 淀粉含量总体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而未经层积的对照则几乎保持不变。其中变温层积处理种子淀粉含量在4℃层积时呈缓慢减少, 而在移入25℃层积 (后35 d) 后, 淀粉含量开始加速减少, 并在第49天出现破壳露白, 露白之后又呈现缓慢增加。4℃层积种子淀粉含量减少量总体上多于25℃层积种子。

处理组淀粉含量均减少, 这说明湿沙层积可以促进种子内淀粉的水解。这可能是因为湿沙层积过程中, 种子长时间保持湿润, 种皮软化, 透性增强, 种子吸水后, 生理代谢得到增强, 这在变温层积到49 d时破壳萌发的现象中可以得到验证。而恒低温则一定程度抑制了种子内酶活性。这与尚旭岚[6]和张艳杰[7]的研究结果趋势一致, 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 淀粉因参与水解成可溶性糖, 因而含量出现较大程度的减少。

由图6可以看出, 可溶性糖含量在种子层积过程中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增加。25℃处理较4℃处理增加的多。变温层积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在4℃层积阶段缓慢增加, 在进入25℃层积后开始急剧增加, 在种子破壳时达到最大值, 而后开始减少, 在幼苗子叶展开后开始稳定。

这可能因为随着层积的进行, 淀粉开始水解成可溶性糖, 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而种胚生长的主要能量来源和碳源, 随着种子内生理代谢的加强, 可溶性糖被用于呼吸降解产能, 所以在种子破壳后, 其含量急剧减少。

由图7可以看出, 蛋白质在种子层积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减少, 但层积后种子蛋白质含量仍较高。4℃处理较25℃处理减少较多。变温层积处理种子在转入暖温层积时, 蛋白质含量才开始加速减少, 但在破壳后开始回升。这可能是因为在蚬壳花椒种子中, 蛋白质不是萌发的主要能源物质, 前期蛋白质缓慢水解, 随着种子休眠的解除, 水解的蛋白质大量用于合成核酸和酶, 蛋白质含量下降;后期随着种子生理代谢的旺盛, 酶合成量逐渐增加, 萌发后, 幼苗又开始大量合成结构蛋白, 所以蛋白质含量增加。这与张艳杰[7]的研究结果出现相同趋势, 张艳杰的研究表明, 南方红豆杉种子在层积过程中, 种子内的蛋白质开始水解, 但在层积后期, 随着种子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加, 种子内总蛋白质含量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

由图8可以看出, 随着层积时间的推移, 各处理种子中脂肪含量出现缓慢减少, 较对照均出现显著减少。25℃处理较4℃处理减少较多。在层积前28 d, 除25℃层积种子脂肪含量减少相对其他处理较多外, 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28 d以后, 变温处理减少最多, 第70天 (幼苗子叶展开) 时, 脂肪含量仅为4.8%。

这说明在层积条件下, 蚬壳花椒种子中脂肪均有一定程度分解。25℃条件下, 脂肪分解速度较4℃快, 但变温处理可以加快脂肪的分解。这是因为脂肪作为蚬壳花椒种子的主要贮藏物质,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 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 甘油通过甘油醛经乙醛酸途径转化为糖, 为种胚生长和种子萌发提供能量来源。25℃条件下, 代谢酶活性相对较高, 代谢较旺盛。这与尚旭岚的研究结果趋势具有相似性。尚旭岚[6]在青钱柳种子的层积过程中测定种子中粗脂肪含量发现, 粗脂肪随着层积时间的推移, 脂肪水解加快, 脂肪含量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

由图9可以看出, 种子中淀粉酶在层积后较对照均有所升高。25℃处理较4℃处理高。4℃处理在层积49天以前较对照无显著性差异, 之后活性开始升高, 但仍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变温层积处理种子淀粉酶在35 d (破壳) 后急剧升高, 在56 d (胚根伸长) 达到最高, 之后开始下降。这说明层积可以使淀粉酶活性升高, 且较高温度时酶活性更高。种子休眠解除后, 淀粉酶活性得到显著升高, 种子生理代谢加强, 淀粉水解较多, 随着种子中淀粉的减少, 淀粉酶活性降低, 幼苗见光生长以后, 光合作用增强, 淀粉逐渐被储存起来, 淀粉酶活性进一步降低。这与魏朝阳[8]在研究冬青种子层积过程中其种子淀粉酶含量变化趋势出现一致, 即淀粉酶活性先较大幅度的升高, 后因酶解底物 (淀粉) 的减少而出现活性降低。

由图10可以看出, POD在层积前活性非常低, 且在层积过程中, 其活性增加幅度也不大。变温处理在35 d后转入25℃层积后, POD活性开始升高, 在42 d后开始急剧升高, 一直到70 d (幼苗子叶展开) 时仍处于最高活性。

这是因为, POD是参与种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酶, 在种子休眠阶段, 种子呼吸维持在很微弱的状态, 当种子休眠解除和启动萌发时, 种子呼吸作用显著加强, POD活性也急剧升高。这一趋势也与张艳杰[7]研究的南方红豆杉种子中POD在层积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具有相似性, 即层积前期, 种子呼吸作用十分微弱, POD活性极低;随着种子呼吸作用的加强, 种子内POD活性出现急剧升高。

由图11可以看出, 所有处理种子G-6-PDH活性在层积前35 d升高并不显著, 之后开始逐渐升高。G-6-PDH活性在恒温 (恒低温或恒高温) 条件下升高幅度并不大, 但在低温时较高温升高较多。变温条件下, 层积种子从4℃转入25℃后, 其活性显著升高, 并在63 d (胚轴伸长) 时达到最高, 而后开始降低。

这说明低温层积能一定程度活化G-6-PDH, 但较为缓慢, 但低温层积后转入较高温度时, 其活性能够显著升高。G-6-PDH是植物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 G6PDH活性的升高能够激活磷酸戊糖途径糖代谢。而呼吸途径调控学说表明, 处于休眠的种子和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呼吸途径不同, 即种子的解休眠伴随着细胞呼吸途径的转变。一般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为糖酵解 (EMP) 和三羧酸循环 (TCA) , 但种子在解休眠和萌发过程中, 还有磷酸戊糖途径 (PPP) 的呼吸代谢。所以, 当种子细胞呼吸途径转为磷酸戊糖途径时, 意味着种子休眠的解除[9]。所以蚬壳花椒种子由4℃转入25℃后, 种子内相关酶活性加速升高, 贮藏物质加速水解, 种子开始萌发。

2.3 蚬壳花椒发芽基质研究

采用变温层积40 d+0.1%赤霉素水溶液浸泡处理的蚬壳花椒种子进行不同催芽基质的催芽试验。以湿沙基质为对照, 处理基质分别为草炭、珍珠岩、土壤。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 草炭基质显著提高了种子的萌发率, 其萌发率高达68%, 而珍珠岩和土壤基质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则低于对照。说明草炭对提高蚬壳花椒种子的催芽效率具有较好的效果。

草炭含有较丰富的腐殖酸, 腐殖酸处理种子可以在种皮表面形成一层大分子亲水性膜, 使种子保水性能提高, 减少种子水分的蒸发, 并能与草炭中矿质营养元素结合, 为种子提供营养物质, 刺激种子启动萌发。周莉娜等[10]研究表明, 用黄腐酸对小麦拌种30 min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促进小麦幼苗生长。

(%)

3 结论与讨论

种子休眠是植物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它能够确保该植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得以存活, 种子休眠可以避免种子在不适宜的环境或季节萌发, 如果种子在温湿等条件不当的季节萌发, 会导致幼苗的死亡[11]。蚬壳花椒种子胚形态发育不完全, 必须要完成胚的发育才能够萌发。

在湿沙层积过程中, 种皮长期处于湿润环境中, 吸水充足, 种皮中较难溶解的果胶质、纤维素、革质、角质及其他一些大分子有机质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潮解而软化。种仁 (胚乳和种胚) 和种皮膨胀也使种皮孔隙得到扩大, 增加了种皮的物质交换量, 氧气和水较易进入种胚而促进种胚呼吸作用加强。二氧化碳和萌发抑制物等能够得到扩散而浓度降低, 抑制作用削弱。此外, 种子萌发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胞外酶和水溶性激素能够通过种皮扩散到基质 (湿沙) 的水溶液中, 进而进入尚未萌发的种子中, 加快周围种子的萌发进程, 这也是层积能够提高种子萌发整齐度的原因之一。层积初期, 由于种皮的透性较差, 种子吸水和氧气较少, 种子内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贮藏物质水解比较缓慢。层积后期随着层积时间的推移, 种皮透性加强, 气水充足, 种子呼吸作用逐渐加强, 生理合成代谢变得越来越旺盛, 对碳氮源和能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激素等生理的调控使得种子贮藏物质水解加速, 代谢酶活性升高, 核酸和蛋白质等细胞分裂的原料物质不断地合成, 促进了细胞的增殖, 加快了胚的生长速率, 胚形态和生理成熟后, 休眠即解除, 在合适的温湿环境中种子便能够较快进入萌发。

摘要:目的:建立解除蚬壳花椒种子休眠和萌发的有效方法, 提高蚬壳花椒种子萌发率。方法:以恒温4℃、恒温25℃、变温 (先4℃层积35 d, 后25℃层积35 d) 湿沙层积70 d处理蚬壳花椒种子, 每隔7 d进行1次取样, 测定种子内营养物质含量和酶活性, 分析各处理解休眠效果, 探索最佳层积温度。以层积处理后的种子用不同发芽基质 (湿沙、草炭、珍珠岩、土壤) 进行拌种处理, 探索最适宜发芽基质。结果:变温层积可以有效解除蚬壳花椒种子休眠;草炭拌种可以大幅提高种子萌发率到68%。结论:变温层积可以加速蚬壳花椒种子内营养物质的水解, 提高种子内酶活性, 促进种子内生理代谢反应。

关键词:蚬壳花椒,解休眠,变温层积,酶活性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补编第二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79.

[2]马英姿, 王平, 梁文斌.药用植物蚬壳花椒的生境及生物学特性调查[J].经济林研究, 2007, 25 (1) :25-29.

[3]《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 (下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5.

[4]马英姿, 王平.蚬壳花椒受威胁程度评价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J].经济林研究, 2008, 26 (1) :108-112.

[5]王晶英, 敖红, 张杰, 等.植物生理系列化实验技术与原理[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3.

[6]尚旭岚.青钱种子休眠机理及其解除休眠方法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07:84-88.

[7]张艳杰.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07:88-90.

[8]魏朝阳.冬青种子休眠机理及解除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07:42-44.

[9]KHAN AA.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生理变化[M].王沙生, 洪铁宝, 高荣孚, 等, 译.北京: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9:200-244.

[10]周莉娜, 孙丽蓉, 毛晖, 等.黄腐酸抗旱营养剂对小麦和玉米生长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 30 (1) :154-158.

8.种子萌发教案 篇八

关键词:截叶栝楼;种子;吸水率;呼吸强度;发芽率;发芽势

中图分类号:S567.23+9.0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270-03

截叶栝楼(TrichosanthestruncataC.B.Clarke.)为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藤状草本植物,别称大子栝楼、广西大栝楼子、大栝楼,在广西等华南地区习惯替代栝楼入药[1]。据报道,栝楼属植物的药用价值很高,多具有润肺止咳、清热化痰之功效,而截叶栝楼还含有丰富的有机硒等微量元素和天花粉蛋白等,营养丰富[2-3]。此外,截叶栝楼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减慢心率、提高动物耐缺氧能力、抗急性心肌缺血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入药时药理作用与栝楼相近,但具有毒性作用较栝楼低的优点[4]。截叶栝楼除作为栝楼的习用品入药使用外,其籽粒还可炒制食用,在广西百色的靖西、德保、那坡等县,当地居民还有在春夏季采集野生截叶栝楼细嫩芽苗作为瓜苗菜食用的传统,在靖西县还有少量农户驯化栽培,春夏秋季供应县城菜市场,为具有当地特色的畅销蔬菜,将其规模化栽培种植可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选项之一。

种子种苗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获得优良的种子种苗是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前提条件,种植前判别种子的优劣是保障种植后能否获得稳产、高产的关键。就目前截叶栝楼瓜苗菜的生产实践来看,采摘野生资源为主,供应量少且时间不长。已有少量当地农户零星栽培生产,延长了供应时间,但大田育苗及栽培时存在出芽不整齐、发芽率低、苗长势弱等问题。因此,开展截叶栝楼种子检验及萌发特性方面的研究,可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将为该特色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种子收集地点为靖西县,共3个不同来源均购自药农,种子具体情况见表1。采后经过去果皮处理,阴干留种。种子经黎素平教授鉴定为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截叶栝楼的种子。种子质量检测工作及种子萌发特性试验于2013年4月进行。

1.2种子取样

采用“四分法”鉴定种子各项品质[5];种子净度分析试验中,试验样品不少于2500个种子单位。千粒质量和发芽率测定均使用净度分析获得的净种子。

1.3试验方法

1.3.1种子净度的测定

将样品倒在玻璃板上,把纯净种子、废种子和杂质分开,分别用电子天平称重,重复3次。计算净种子的百分率,符合规定容许差值时[4],将3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所测截叶栝楼种子的纯净度。

1.3.2种子千粒质量的测定

采用百粒法测定种子千粒质量[5]。取100粒种子称质量,重复8次,计算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换算成1000粒种子的平均质量。

1.3.3种子含水量测定

采用低温烘干法测定种子含水量[5]。称取约5g种子放入干燥铝盒内一起称重,然后置于(103±2)℃恒温烘箱内烘8h,之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重,每2h取出称重1次,直到种子达到恒重,计算含水量。试验重复3次。

1.3.4种子发芽测定

将种子剥去外种皮后,以5%硫酸铜消毒30min,置于双层滤纸纸上保湿发芽,测定发芽率和发芽势,3次重复,每次重复测定50粒种子。

1.3.5外种皮对种子吸水率的影响

本试验使用试验编号为jx-3的种子,分别测定带种皮种子和去种皮种子的吸水率。称取种子10g,各重复3份,以75%乙醇消毒后转入垫有双层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置于25℃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于2、4、6、8、12h、24、36h取出,用吸水纸吸干种子表面水分后称量种子湿质量,再放回培养皿中继续吸水,如此重复测定,直至种子湿质量数值较接近为止[5],计算出每个时间间隔中种子吸水率。吸水率=(种子吸水后质量-种子吸水前质量)/种子吸水前质量100%。

1.3.6外种皮机械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本试验使用试验编号为jx-3的种子,在解剖镜下用镊子和解剖针对种子分别进行以下解剖处理:剥去外种皮(CK)、完整种子(T1)、剥去胚根处种皮(T2)、剥去子叶处种皮(T3)。处理过的种子经保湿培育一段时间后统计发芽率,试验重复3次。以胚根突破种皮记为萌发,每天观察记录1次,第1粒种子萌发记为发芽开始时间;以3d内无种子再萌发作为萌发结束的标准,记为发芽结束时间。

1.3.7萌发过程中外種皮对呼吸强度的影响

本试验使用试验编号为jx-3的种子,使用岛津GC-17A型气相色谱仪分别测定有种皮完整种子和去种皮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呼吸强度(CO2浓度)。取上述种子各30粒,表面灭菌后将种子置于蒸馏水中浸泡6h,再转入恒温25℃的光照培养箱中保湿萌发培养,每隔12h将种子取出,转入以翻口塞密封的25mL三角瓶中萌发2h,再用lmL注射器取气样测量,取样后种子转回恒温箱,直至萌发过程完全结束。气相色谱仪工作条件为[6]:柱温60℃,进样器温度120℃,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120℃,载气为He气,流速为30mL/min。试验设3次重复。

nlc202309032132

1.4数据统计与分析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该处理接种种子总数×100%,发芽势为发芽试验开始后第10天时的发芽率。采用Microsoft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制作图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种子品质检验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3个不同来源的截叶栝楼种子净度值均较高,在96%~99%之间,这与其果实浸泡后瓜瓤较易漂洗有关。干燥种子含水量在7.5%~10.2%之间,含水量变化幅度不大,可为其安全贮藏提供保障。截叶栝楼种子千粒质量较大,在459.4~511.7g之间。测定种子发芽率时,编号为jx-2、jx-3的种子发芽率达到96%以上,发芽势也均达到90%及以上,可见发芽整齐,应该与其去外种皮后再进行发芽检验有直接关系;编号为jx-1的种子发芽率为87.3%、发芽势为75.3%,明显低于jx-2、jx-3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这可能与其为隔年陈种有关。

2.2种皮机械性对截叶栝楼种子发芽的影响

由表3中可以看出,外种皮对截叶栝楼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制约,尤其是胚根处的种皮对种子萌发制约程度最大,剥去此处的种皮即可显著促进种子的萌发,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与发芽势,发芽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明显提前,发芽历时明显缩短等。其中对发芽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种子剥去胚根处种皮后的发芽势从25.3%增加到90.7%。由此可见,胚根处种皮的存在可能是导致种子发芽不整齐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种子子叶处的种皮对种子萌发也有一定的影响,剥去子叶处种皮可使发芽率从68.9%提升到82.7%,发芽势从25.3%提升到38.0%,发芽时间略为提前,可能是因为剥去该处种皮后透水作用增强而导致。

2.3种子萌发过程中外种皮对种子吸水的影响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吸水可分为3个阶段,即急剧吸水、暂停吸水、胚根长出后重新吸水[7]。由图1可知,经过2、4、6、12、24、36h吸胀后,[CM(16*2]去种皮种子的吸水率分别为9.3%、

20.1%、25.2%、43.8%、45.5%、44.6%,而完整种子的吸水率则分别为3.6%、6.6%、13.0%、30.6%、39.5%、40.6%。去种皮种子前12h的吸水率曲线上升平稳,12h后吸水率增加缓慢,其中24h吸水率达到45.5%的峰值;完整种子前24h的吸水率曲线持续上升,24h后吸水率增加缓慢,至36h吸水率达到40.6%的高值。上述结果表明,剥离外种皮可促进种子的吸水,提前约12h使吸水率接近较稳定值,即进入暂停吸水阶段。

2.4种子萌发过程中外种皮对呼吸强度的影响

呼吸强度的变化能揭示萌发过程中种子内部物质与能量变化的有关情况[7]。由图2可知,截叶栝楼种子外种皮对萌发时的呼吸强度变化有明显的影响。去种皮种子呼吸强度从12h后开始逐渐平缓增强,24h后呼吸强度进入快速增长期,至156h时呼吸强度达到峰值,为32.37mmol/(kg·h),此后呼吸强度略有所下降但保持相对稳定。完整种子的呼吸强度在12~60h时变化不大,曲线较为平缓;60h后呼吸强度进入快速增长期,但已比去外皮种子晚36h,至228h时完整种子的呼吸强度达到峰值,为24.14mmol/(kg·h),但低于去种皮种子呼吸强度的峰值,并且推后72h;228h后完整种子呼吸强度虽略有所下降,但保持相对稳定。

3讨论与结论

截叶栝楼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种子营养价值也很高,为发展截叶栝楼规模化栽培生产,须要解决种子发芽不整齐问题。已有研究表明,同属植物栝楼、大方油栝楼种子发芽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种皮的机械性障碍,种皮障碍导致该类植物种子进入强迫休眠,用机械手段切除种皮可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8-9];同时如果汁清洗不干净,也会影响种子的萌发[10]。本研究亦表明外种皮的机械阻碍是导致截叶栝楼种子发芽率下降、发芽势降低、出芽不整齐的关键因素。因此,播种时需要将种子清洗干净,并对胚根处外种皮进行破壳去除,即可显著促进种子的萌发,提高发芽率与发芽势。

种子萌发是一个不断吸水并由呼吸作用提供能量的过程[11]。测定种子萌发过程的吸水情况与呼吸强度有助于了解种子的萌发进展。在本试验中发现,去除外种皮可使其种子吸水峰值提前约12h,并且其呼吸强度快速增长期提前约36h。上述结果证实截叶栝楼种子的外种皮确实机械性地阻碍了种子的萌发,因此去外种皮即可保证种子萌发所需的水分供应,促使其及时进入呼吸强度快速增长期。

综上所述,根据本试验的研究结果,笔者初步制订了截叶栝楼优质种子质量标准,即籽粒饱满,大小均匀,且发芽率≥95%,发芽势≥85%,千粒质量≥450g,种子净度≥96%,含水量≤10.5%。而隔年陈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均已明显下降,不宜使用。在播种育苗中,为了提高种子发芽效果和质量,需要将种子清洗干净,并采取机械方法切除外种皮。

参考文献:

[1]贝伟剑,宋黎纳,赵一.大子栝楼的药理作用[J].时珍国药研究,1995,6(2):20-22.

[2]龙凤来,胡普辉,黄时伟.栝楼属植物研究进展[J].陕西林业科技,2008(2):58-62.

[3]胡兴华,李国斌,蔡爱华,等.栝楼属三种栝楼种子的营养分析[J].广西科学,2004,11(3):266-268,272.

[4]黄美兰,贝伟剑.大子栝楼和栝楼的药理作用比较[J].广东药学,2000,10(1):47-49.

[5]GB/T3543.1~3543.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S].

[6]LiP,WuH,GengS,etal.GerminationanddormancyofseedsinEchinaceapurpurea(L.)Moench(Asteraceae)[J].SeedScienceandTechnology,2007,35(1):9-20.

[7]潘瑞熾,董愚得.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

[8]章晓波,王昌初.栝楼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J].种子,1998,17(1):17-19.

[9]周涛,黄璐琦,陈美兰.贵州特有植物大方油栝楼种子的发芽特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3):356-358.

[10]许桂芳,王鸿升,孟丽.瓜蒌种子休眠原因与破除休眠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0,32(1):28-30.

[11]白永富,焦芳婵,卢秀萍,等.烟草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强度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2(5):672-675.

上一篇:《一面五星红旗》优秀教案下一篇:害虫蚊子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