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中国梦

2024-08-11

老年人的中国梦(通用12篇)

1.老年人的中国梦 篇一

让“中国梦”成为青年人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重温习总书记五月四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感触颇深。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明确了“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人的。他充分肯定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和平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时代,为祖国和人民所做的不懈努力和巨大贡献。在总结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他强调:“青年是最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只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而且,他还告诫我们青年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全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作为青年人,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没有理由不投身到“实干兴邦”的行列之中,更没有理由荒废自己的青春而为后人留下非议的把柄。我们懂得“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我们也明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道理。因此,我们要立足脚下,面向未来。

作为青年人,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然而在目前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尚不完善的大背景下,有些青年人思想淡漠、信仰真空、价值迷茫,他们往往需要面对现实做出功利性的选择,出现了重物质轻精神、重个人轻集体的不良

倾向。这样,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梦想,更重要的是动摇了他们人生奋斗的意志和方向,所以要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要让他们明白“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指引人生方向”的道理,要倡导他们最大化的体现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让他们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荣辱观,鼓励他们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行列之中。

作为青年人,我们要坚守各自的工作岗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青年人是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脚踏实地地搞好自身工作,更别说创新发明了。所以,导致了工作中或业绩平平,或感情用事,或不断跳槽。对于这些青年人,首先要让他们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培养“自胜者强,自强者胜”的强烈意识,还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氛围,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这样,他们就会在工作中看到希望,用勤奋谱写自己的人生,用本领成就自己的青春,以各自的实际行动缩小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

作为青年人,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青年人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任务一种责任,因为我们的素质和本领不仅影响着个人梦想的实现,也直接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进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一些青年人安于现状,满足于半瓶“墨水”,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之中,一旦工作中出

现问题,要么怨天尤人,要么跳槽逃避,不会冷静处理和熟练解决问题。对于这些青年人,一方面要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并通过物质条件鼓励他们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培训等形式,强化他们的学习意识,丰富他们的业务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得心应手,遇到问题会迎刃而解。这样,不仅让他们给单位做出了更多的贡献,而且稳定了职工队伍,提高了职工素质,有利于青年人不断地去创新去创造。他们离自己的梦想近了,也离“中国梦”的实现不远了。

总之,“中国梦”不仅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我们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作为青年人,我们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与祖国一起成长的机会。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让我们一起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奋斗吧!

2.老年人的中国梦 篇二

1.复兴梦。2012年11月29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 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 习近平总书记高调提出并阐释“中国梦”, 表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小康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 也深深反映了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3.发展梦。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 新当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九次提到“中国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明确了“中国梦”的行为主体及实施途径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4.用“中国梦”打牢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青年节之际, 习近平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青年代表座谈, 他在发表讲话时称, 要用“中国梦”打牢青少年共同思想基础, 要用“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 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用“中国梦”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 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 更是青年一代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学校应该运用多种渠道、各种宣传方式, 如校会、班会、黑板报对学生进行宣传, 营造一个“构建中国梦”的良好氛围。并且在各个学科中, 选择适当的时机, 对上述内容进行讲解, 让“中国梦”的内涵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二、构建学生的“中国梦”

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 也必须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凝聚中国力量的后备力量。

1.品德与社会课议一议“中国梦”。品德与社会课是帮助学生建立梦想的理想课型, 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第一课《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贯穿了强国梦的内容;第二课《日益富强的祖国》融入了富国梦的元素;第三课《告别贫困奔小康》构建了小康梦的蓝图。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环境梦;第三单元《同一片蓝天下》可帮助学生建立和平梦。

2.写作课上写一写“中国梦”。在写作课上, 怎样构建学生们的“中国梦”呢?可以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梦想, 有的同学会说, 长大了当医生;有的同学又会说, 长大了当老师;也有的同学说, 长大了当解放军、当体育明星、歌唱家等等。这些梦想看上去好像是大众化的, 但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不一样, 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他们引领和指导, 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特长做出适当的调整, 这样学生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才会轻车熟路。经过讨论后, 学生们都会在心中燃起梦想的火花。这时, 就可以趁热打铁, 以《我的梦想》为题目, 让学生们把自己的梦想写出来。

3.美术课上画一画“中国梦”。美术课上, 可以让学生们想想自己梦想中的祖国、梦想中的家乡、梦想中的学校、梦想中的家园是什么样的, 然后尽情采用色彩语言, 把自己的梦想描绘在纸上。再举办一个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画展, 让这些画的内容感染周围的学生, 激起更多学生建立起自己的梦想。

4.音乐课上唱一唱“中国梦”。音乐课上, 可以选择一些励志的歌曲, 如歌唱祖国的歌曲、歌唱家乡的歌曲帮助学生们构建自己的梦想。通过以上课例, 我们认为, 只要教师用心发现, “中国梦”进入课堂的渠道是宽广的, 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规划学生的“家乡梦”

家乡是一块富饶的土地, 这里森林覆盖面积大, 山清水秀, 环境优美, 绿树丛中一幢幢小洋楼时隐时现, 清澈的水库边垂钓的老叟、嬉戏的孩子、踏青的游人, 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但是, 优美的自然环境因为缺乏优质的整体规划, 没有凸显出应有的价值。所以, 构建学生们心中的家乡梦, 就要在他们的梦中融入价值元素, 这样, 学生们才会觉得家乡有希望, 也才会自觉地担负起建设家乡的重任。为此, 在课堂上, 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结合家乡的实际, 设计了我们的美好家园。

1.经济林果园建设梦。为使我们能立足于家乡, 首先要考虑经济支柱产业, 家乡适合建设三个经济林果园带。首先, 规划好中海拔地带的现有核桃产业带, 得益于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 核桃产业已经初见成效。但是, 布局还不够合理, 现有的核桃果园大部分已经投产, 但是存在稀密不均匀的问题, 有的地块适合种植但是还没有种植的问题, 应该加以调整。其次, 在江边低海拔地区大力发展热带果园带, 如澳洲坚果、柑橘、香蕉……等等, 就目前状况来说, 这些还是空白。第三, 在高海拔地带发展温带水果带, 如桃、李、杏、梨等。这样, 有了经济支柱产业, 家乡的学子学业有成后才会回到家乡, 才能留得住人才, 有了人才才能把事业做强做大, 才会实现经济腾飞, 才能更好地规划家乡的未来美景。

2.文化设施建设梦。目前, 整个行政村, 没有一个篮球场, 没有一个适合打歌、跳舞的活动场地, 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室……文化生活设施几乎为零。村民们喜欢打歌、喜欢跳广场舞没有场地;老年人自发组织的舞蹈队节目排出来没有表演的地方;年轻人喜欢打篮球没有球场;热爱学习的想看书没有图书室, 文化生活十分贫乏落后。这样, 一个球场、一个图书室、一张乒乓球桌就成为了大家的梦想。

3.花园式美丽家园梦。城市里的社区, 到处是鲜花园林, 而农村, 虽然到处有空地, 却没有充分利用, 如果能够整体设计, 在家里的庭院里规范种植花卉, 在村庄的道路旁、空地上种植绿篱, 并规范修剪, 建成花园式的村庄, 那我们的家园将会比城市更加美丽, 变成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村庄。

3.我的中国梦:感知中国梦 篇三

——题记

“中国梦”一词自XX年以来,传遍了神州大地,而且也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与深度反思讨论,我想这也是提出“中国梦”这一词的初衷吧。

有人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我想是,因为如果没有西方列强打碎中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天朝上国”的美梦,导致了中国赔款割地,民不聊生,就不会有后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激起了数万万有志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因为如果没有前苏联总统赫鲁晓夫一怒之下撤走所有关于导弹的方面高科技人才,打破中国雄狮站立的美梦,就不会有后来我们独立研发的导弹和氢弹,开创了中华民族自立更生、在社会主义之下集中力量从事科学开发研究的“两弹一星”精神。

正是因为梦的破碎,我们才要去找寻那个已迷失了近百年的梦。不可否认,自古以来: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他们都曾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他们都曾有过无比辉煌的历史,在那些朝代,世界了解了中国,所以戏剧性的《马可·波罗行纪》让西方对中国有了垂涎之心,所以一百多年前我们的梦被打破了,我们的国家战火不断,我们的人民流离失所,我们曾今以为我们的梦就这样永远消失了,但就在六十多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新的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制度变了,国家性质变了,变了的好多,但唯一不变的是一直以来我所有同胞心中坚持的那个梦,那个中国梦,那个曾今饱受战火几乎快迷失点的梦,而就在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人民共产党给了我们重拾梦的机会,并在复兴之路上不辞辛劳,默默耕耘。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并不一条康庄大道,或许在路的尽头会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都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鸦片战争以来,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强”,到五四运动的青年学生的“打到‘二十一’条”愤慨的爱国主义情怀;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社会性质确立的三大改造,到人民富起来的改革开放。一百多年,无数先辈的不懈努力奋斗,换来今天我们生活的安逸,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体会这份责任,勇于担当,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辈青少年将奋起直追,上下求索。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说实话,我们倍感压力。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当工程师,为中国建更坚固的房子;想入党,为最基层的民众尽自己最大努力,为他们付出,办实事;想参军,到中国边境去,去捍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想考教师证,这样就能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牢记我们的中国梦……

马丁·路德·金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演讲稿叫《我有一个梦想》,我很震撼,一个黑人,在哪个种族歧视很是严重的国家,他敢以己之力,感化了白人,震撼了美国政府,感动了世人。我常常在想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圣人吗?或许是,但我更觉得他是一个满腔爱国情怀的普通民众。我们现如今青少年也该如此,常怀爱国情怀,化心中志气为动力,没有懈怠,长路漫浩浩,后面这条路或许很远,很长。

路在脚下,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往前走,朝着复兴之路走。

4.我的中国梦:中国梦,耀东方 篇四

梦想在长城脚下放飞,梦想在故宫里生根,梦想在黄河里畅游,梦想在和平鸽上展翅翱翔。记得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从未怀疑,奋斗就会成功,但即使没有成功我也想去慢慢地享受奋斗的过程,去慢慢的品味奋斗过程中的苦辣酸碳,去总结奋斗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我的中国梦”,这五个大字让人们想到很多,和“梦”联系在一起不再空洞,和“我”联系起来不再抽象。这里的中国梦不是一串漂亮的数据,也不是小学生作文上的“我的理想”,更不是字帖上的几个笔画,他是伟大的、神圣的,它来自中国人自强不息的信念,是中华民族创造美化家园的重要条件。“国”要为每个社会分子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奉献提供价值和引导。我们会因“国”而共同担当风雨,我们会共同开创一个充满缤纷繁盛的世界。相互守望,为这个社会、国家注入更多自信、温暖和希望。我们不会畏惧,因为我们有一个梦,有一个守护国家的梦,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中国魂。

物质逐渐丰足,国力逐渐强盛,这一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走完,“中国梦”少了些沉重、多了些自由和开放,他们闪现着新一代的光辉,让我们看到了新一代青少年身上的金色光芒,而这种光芒正向人们指向新一代的希望。我还记得我以前学过一篇课文,文章是介绍袁隆平爷爷的,文章介绍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成功,他只是一个农民,只是培育了一些农作物,确成为了全球人民都需要感谢的英雄,他的理想很普通,就是想让当时贫困的人们能吃上饭,但这样一个普通的理想却创造了奇迹,这个理想很普通,但不一样也是梦想吗?由此可见,梦想也不一定那么自我、那么新颖、那么物质,创造财富是梦想,用手中的财富来回馈全世界、影响全世界也是梦想,也许现在我的梦中还存有一丝迷茫。也许我的中国梦还有太多需要完善和提升的地方,但我相信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都应该获得被平等放飞的机会。

我的梦想是做一个走遍天下的流浪诗人,我要把长城的壮阔、故宫的震撼、长江的汹涌和科技的发达作为我的诗篇,奉献给中国、奉献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

5.老年人的中国梦 篇五

神七飞天,太空揽月。多少年后的今天,又是一个同样的季节,几代人的梦想实现了,儿时的那个梦中飞船终于开始了他的太空之旅。从古至今嫦娥奔月的遐想,从中到外“可上九天揽月”的追求,地球人的千年梦想在如今的中国实现了!

神七梦是神奇的梦,它是千年的中国梦想,人类的梦想,多少人为这个梦想沥尽了最后一丝心血,多少人守着这个梦想带着无尽的遗憾飞向了天国;神七梦不再是神奇的梦,因为中国,也因为有这些执著的追求者,有一批批英雄的航天人,神七不再神奇。

我想,在更多圆月当空、星星满天的夜里,我们的炎黄子孙还会有更多神奇的梦想出现,还会在那淡淡阳光沐浴的早晨去追寻他们的梦想。到那时,我们可以说中国人的梦想不再是梦,因为神七,我们更加有理由相信梦想对于中国不再神奇!

6.“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篇六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随着一轮又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时至今日却是“学好语数外,考遍华夏我好拽”。最新一轮“浙江、上海”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是“语数外”三“必考”科目加三“选考”科目的高考模式,调整有关学科分值比重,英语学科实行一年两考,以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要做到两次命题难度系数相同实属不易,绝大多数考生都要参考两次,无疑加重学生考试的经济、生理和心理负担。这种“必考+选考”的考试模式改革与现行高中教材的“必修+选修”的教材改革类似,实践结果却是学生没有选择权利,而是相关教育管理的领导为了自己的管理业绩“替”学生作了选择。这样的高考改革除了告诉学生高考科目中哪门学科更重要,迫使中小学校按高考学科分值调整相关学科教学课时外,对改变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现状毫无意义。这样的高考改革只能导致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单位“新瓶装旧酒”,按照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或实行走班制继续搞应试教学而已。

随着各地高考逐步回归使用全国统一试题,高中各年级的补课行为愈演愈烈。某省市在高考自主命题时高三在寒、暑假和小长假是不能违规补课的,周末补课也是不能收补课费的。然而该市从2016年起高考使用全国卷后,高三可补课60天,各学校具体补课多少天,则是无人问津的。财力不济的区县违规收取补课费或克扣教职工的绩效工资补贴高中补课,财力雄厚的区县甚至打算动用财政支持高三补课,为了领导的政绩和面子可坑苦了一线的教师和学生。由此可见,应试教育的根源不在学生和家长们身上,也不在一线教师们身上,而是在各地主管教育的中高层领导们身上。

“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改革虽然有了尊重学生自主高考的“萌芽”意识,但没有“真正”尊重高校各专业的自主招生需求,也没有“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天赋、兴趣和发展需求,而且便于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高考数据对高中学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便于高中学校搞集体应试教学,其改革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教材和高考命题的“地方化”不但没有实现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且浪费相当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有限的教育资源。照抄照搬别国教育模式,没有尊重我国的国情,这一“百花齐放”的教改实践,最终结果为“封建割据”的应试教育。现行高考制度必须改革,而改革的目标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人生发展规划,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完全”尊重高校各专业特点,有利于高校发现人才,有利于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别国高考模式,必须针对我国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高考模式。

二、变革梦想

高考考哪些学科,不考哪些学科,高校办学各专业院系最有发言权,由高校各院、系自主确定;学生高考愿考哪些科目,不考哪些科目,这是学生的人生权力,交给学生自己决定。文史类专业不一定都要考(或仅考)语数外历地政,而理工类专业不一定都要考(或仅考)语数外理化生。教育行政部门不能替高校做主,也不该为学生抉择。

我们不妨采用“自助餐”模式改革高考,将我国现行的分省命题考试改为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取消文理综合考试,采用各学科分科考试模式。让高校根据所设专业特点“自主”确定各院、系(或专业)考生的“必考”科目,学生则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人生发展规划“自主”确定高考志愿及其“选考”科目,从而实现学生与高校各院、系(或专业)间的“双向”自主高考。

(一)教材和命题

全国统一教材,统一命题。

(二)考试和阅卷

分省组织考试、阅卷。

(三)招生与录取

各高校制订各省市招生计划,分省录取。

(四)科目设置

取消传统高考的“必考”科目,所有学科均为“选考”科目,高考科目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等。各科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语文为150分钟,其余学科均为120分钟。

目前的高考模式都以行政化方式统一规定报考文史类专业要考哪些科目,报考理工类专业要考哪些科目,没有尊重高校各院系相关专业的招生需求,也没有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人生发展需求,导致高中学校过早文理分科,文科生不学理化生,理科生不学政史地,多数高中学校从高二下到高三这一年多时间里都在复习、做题、讲评。过去和现行的国内高考模式,因为好“集体”应试,所以才应试,致使基层教育管理干部、高中学校和一线教师为各自的政绩、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大搞“集体”应试教学,从考试模式的设计上就易导致学生产生“群体”偏科现象。

取消全体学生的“宏观”必考科目,代之以高校各院、系或专业的“微观”必考科目,不但完全尊重高校的自主招生需求和学生的自主发展需求,还有利于根治基础教育的“集体应试”教学。传统高考都设“必考”科目,在历届高考中语文不及格的大有人在,外语和数学考三、四十分甚至更低的学生为数不少,其他学科何尝不是如此。学生能否学好某学科主要由其兴趣和自身能力起决定作用,与其是否是高考“必考”科目无关。

“语数外”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可通过高校招生时对各专业“必考”科目的设置上予以突出:90%的专业要求考语文,90%左右的考生都得考语文;85%的专业要求考数学,85%左右的考生都得考数学;70%的专业要求考外语,70%左右的考生都得考外语;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还可通过中、小学平时教学课时安排上予以倾斜来体现。将语数外纳入选考科目不但没降低其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让各种诊断性考试或联合考试从此销声匿迹,同时这是解放中小学“语数外”应试教学的需要。

(五)考试成绩

1. 有效期:三年。

现行高考一年一考,高考成绩是一考一用(即将全国推广的“3+3选考”高考改革方案中仅是部分或个别科目“两考一用”),一考必用。在这种一考定终身、分分计较的考试模式中,往往一两门学科的考试成败对考生升学情况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考生备考的心理和生理压力都非常大。

将高考成绩有效期确定为三年,使得考生的各门选考学科均有三次考试机会,以最好成绩参与高校招生录取,实现高考成绩的多考多用,多考选用。这不但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充分发挥考出学科实力,还从招考制度角度鼓励学生尽量多学、多选、多考,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考试强度,全面发展考出综合水平。学生最终考上某所大学是对其三年长期考查的结果,与一两门学科的一两次考试成败毫无联系。三年有效期的设置让高考平常化,不但能根治传统高考的复读顽疾,有利于高校重点学科和专业的人才选拔,还能充分降低高考成绩对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副作用。

2. 学科成绩。

学科成绩不再以传统考分作为高校录取依据,而是将学生考分按学科排序后,以学科排序成绩作为高校录取依据。例如学科考分在前1‰以内,该学科排序成绩记为100分;在前1‰~2‰以内,该学科排序成绩记为99.9分;在前2‰~3‰以内,该学科排序成绩记为99.8分;在前3‰~4‰以内,该学科排序成绩记为99.7分;……学生高考成绩均以三年内各学科最好排序成绩记载,其高考成绩单如下表所示:

目AB前"CDEFGH的综合学科最高分300分,A最BI低’*分+0分,在历届高考中综合JG学(3科")考分低于120分的考,-生、/为0、.数,不、12少,而在浙江“3+3选.考,”(10试"点)方案中3选考学,-科、.总,、4分5、最6 7高、83200分,最低120分。12从K消L(8灭")低分角度看,浙,江-、和/0上、海的试12、45、67点方案无疑是相当F成1OMN功P0(2的(3","))部分考生因此.改,/、革/0、0.获、,1得、21、2几F、821十、3甚0至上百的加分实惠。……选考学科的最高与最低分…差…在浙江方案中只有60分,在上海方案中仅有30分,必考学科与选考学科的地位差距’进F!一"步拉大,不利于自然学Q’科*+和人文学科的人才成长与UR选VS拔WT。在传统高,考-、中,.-,,、、12各/0学、、301科2、、F13的0难、、4545度、、676系7、数82不同,学科考分X含Y金Z量不同,无法比较,-考、/生0、的45各、1学2、科82能力。同一学科在不[同年]份命题难度系数有,较-、/大0差、F1异、.,,以学科最高考分记入^高_‘校招生录取,既不/0科、F学1、、3有0、.失,公、45平、,82又会增加学生的考a试bde负c担。,-、/0,、-.、,/、40、5.、,67、82

学科排……序成绩体现了学科平等,不……但消除了不同学科命题难度系数的影响,能很好地反映考生的各学科能力,有利于高校根据专业特点招生,而且排除不同年份同一学科的试题难度变化影响,很好地比较不同年份参考考生的学科实力,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发展方向。学科排序成绩不但能有效消除全国统一试卷后各省市间的教学质量攀比压力,还能有效消除各地阅卷尺度和教育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可全国通用有利于异地高考的根本解决。学科排序成绩还能很好地兼容传统高考(将传统高考学科考分排序后转换为排序成绩即可),实现新旧高考的自然过渡,降低高考改革对往届考生和社会考生的冲击。

(六)录取资格

考生在国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各科成绩均合格,将获得高校招生录取资格。考生填报高校升学志愿后,其高考成绩自动进入当年高校招生系统,各学科均以三年内最好排序成绩参与各高校当年的招生录取。

当前地方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沦为“经济”型考试,在学生、家长、教师和基层教育管理者看来是典型的“水”考。不但不能促使学生全面学习,平衡发展,还对学生德育教育起着“恶劣”的反作用。既然这些年交给地方组织,搞得乌烟瘴气,就应由国家主导,将其升格为国家级统一考试,严肃考风考纪,既能治理现行高中毕业会考试中的种种乱象,又能纠正高中阶段的集体和个体偏科行为促使学生全面学习平衡发展,还能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录取资格的设置从学生“毕业和升学”角度强调各学科同等重要,无学科歧视,要求高中学校按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开好各门课程,要求高中学生必须全面学习达标,方能高中毕业和升学。因此,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定程度上发挥高校招生的预选功能,必将促使教育考试部门、学校、考生和社会认真对待,严肃考风考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为合格性考试,一年一考,将合格率设定为100%是教育浮夸,既不合理,又不科学,不利于给高中学生维持最低限度的学习压力。即使高中实行义务教育,也不应将合格率设定为100%,高中实行“义务”教育不是“义务”毕业。过低的合格率会增加学校、学生和社会的教育成本,浪费教育资源;过高的合格率无异于目前各省市的高中毕业“水”考,不利于纠正基础教育的群体和个体偏科行为,促使学生全面学习平衡发展。例如全国高考升学率为65%,其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可确定为85%(即学业考试中学科考分在前85%以内的学生视为合格),学生可多次参考,合格为止。

对尚未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全部达标的学生,可参加高考,其高考成绩只做档案记载,不能参与高校招生录取。为减轻学生考试负担可考虑将学生的高考学科成绩在高校录取率以上的视为该科学业考试合格,该举措还能防止各级教育部门利用学考合格率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只毕业不升学的学生,同一学科在三年学业考试中未能达标,该科学考成绩可视为合格(对学困生从规则上有条件的通过,比在命题、监考和阅卷过程中弄虚作假的混过要好)。

(七)考试时间

1. 春季高考:主要安排考文科类学科。

科目:语文、英语、历史、政治、外语口语等;

时间:2月17、18、19;

2. 夏季高考:主要安排考理科类学科。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

高考时间安排春、夏两次考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考试强度和密度,同时降低高考对正常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时间:7月7、8、9;

(八)方案说明

1.高校各院、系有权根据所设专业特点“自主”确定各院、系(或专业)考生当年的高考“必考”科目(当年有效),交国家教育部网站于当年1月1日统一公示。如浙江大学2041年在江西省的招生计划和学科要求为例:?@;<=>78.5 90.1 97.3 99.1 73.4 30.5

高校招生录取除了每年向社会公布各专业必考科目外,其招录程序与传统高考基本相同,高校不但有了高考自主权,而且招录成本不会增加。取消传统高考的加分录取,变各高校根据国家相关招生政策自主分类录取,对执行国家相关政策达标较好的高校从财政、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对未达标的高校从相关方面则予减持和惩罚。2041 9;<=>70.190.197.399.170.496.4?@;<=>78.5 90.1 97.399.173.4 30.596.450.4AB"CDEFGHABI’*+JG(3"),-、/0、.,、12.,(10"),-、.,、45、67、8212KL(8"),-、/0、12、45、67MN0(2")/0、.,、12、82’F!"Q’*+RST,-、.,、/0、12、30、45、67、82UVW,-、12、30、F1、45、67XYZ,-、/0、45、12、82[],-、/0、F1、.,^_‘/0、F1、30、.,、45、82abc,-、/0、.,

2.考生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人生发展规划“自主”确定高考志愿及其“选考”科目。如:F1OP(3").,、/0、12、F1、30…………de,-、/0、.,、45、67、82…………

考生报考科目的多少,只决定其高考志愿的专业选择面广度的大小;决定考生是否录取不是其所考科目的总成绩,而是其高考志愿填报专业要求的必考科目总成绩。如上表中赵犇姗同学:报考浙江大学的会计专业时,仅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科总成绩参与录取;报考浙江大学的建筑学专业时,仅数学、英语、物理、地理四科总成绩参与录取;该同学因缺生物成绩,不能报考浙江大学的生物制药专业。专业必考科目总成绩相同时,高校有权根据专业特点和考生的单科成绩、体检情况等综合信息择优录取。

考生应科学、合理地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选考门数不宜太少,太少导致考生升学志愿可选择的高校及专业较少,将影响考生升学机会和质量,甚至落榜;选考门数不宜太多,过多虽然考生升学志愿可选择的高校及专业机会较多,但会导致考生备考任务过重,也可能影响考生各学科考试的综合质量。考生的选考门数大多集中在4到7门,选考科目数量与考试成绩既非正比函数,又不是反比关系,往往选考科目多的考生比选考科目少的考生考得还要好。选考门数多少应量力而行,做到能者多选、愿者多考才好。

选考少于6门的考生相比传统高考无疑是减负,选考多于6门的考生因为是自愿也无所谓负担加重。高考选考多的考生学业水平考试门数可能就少,选考少的考生其学业水平考试门数就会多,但大多数考生通过9次考试就完成毕业和升学,在“3+3选考”的试点方案中考生要通过16次(9堂会考+7堂高考)考试才能毕业和升学。如此变革将为考生节省出7次的考试时间和备考成本,学生则可将这些时间和成本有效利用在选考科目的学习与备考中。

(九)作弊处罚

对在高考和学业考试中考试违规考生将记入本人诚信档案,该考生三年内不能参与高校招生录取,触犯法律的考生及相关人员移送公安机关和司法部门处理。

(十)弃录处理

为了维护高校招生的严肃性,充分利用各高校的教育资源,凡被高校录取的考生,因本人原因末报到注册的,该生三年内不能参与高校招生录取。

三、结语

从“3+2”到“3+文/理综合”再到即将全国推广的“3+3选考”等高考制度改革都未能摆脱一座必考“3”的禁锢,加之我国基础教育的行政化教育管理体制,是导致相关教育改革失效的根本原因。必考“3”的存在必将导致选考学科的教学内容被压缩在2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完成,在高三年级则仅剩必考“3”的应试教学。必考“3”的存在,让中小学搞群体应试教学的难度大幅降低,既没有充分尊重高校各专业的自主招生需求和学生的自主发展需求,又不能有效解决基础教育必考“3”的应试教学难题。必考“3”与只能选考“3”的门数规定是行政化手段还在干预高考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应试教育必将长期存在的根源。只有突破必考“3”和只能选考“3”的束缚,让高校自主确定各专业的必考科目,让考生自主确定自个的选考科目,才能让高考全面自主化,实现高考成绩由“考必用、一考一用”到“考备用、多考多用”的转变,彻底消除传统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副作用。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是组织好各学科的教育专家科学、合理命好高考题,实施和监督好高考的考试、阅卷、录取工作,为广大考生维护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为各高校的招生、录取工作服好务。中小学校不再承担高考的应试职能,而是根据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求按质按量开好每一门课,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好务。高考是学生的事,让学生自己去考。让全体中小学校和教师们放下高考应试的包袱,干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工作。

附方案图解:

摘要:纵观历次基础教育改革,尽管改革成效与改革预期相距甚远,但每次改革都说是成功的,都得到全国推广。虽然都没能解决困扰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难题,但每一次变革相对过去都有一定的进步性。能够有效解决中小学应试教育困局的根本方法是针对我国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自主高考制度,从而解放深受应试教育毒害的广大学生和一线教师们,实现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成功转型。

关键词:基础教育,应试教育,素质教育,高考改革,自主高考

参考文献

[1]樊富本.统一与自主之争:高考改革之争.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4.

7.老年人的中国梦 篇七

每个国家都会有梦想,每个民族都会有梦想,每个家庭都会有梦想,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有梦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激情,有激情才会有事业,有事业才会有未来。

说过:“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这些激动人心的话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中国的全体人民一同努力,创造,拓新,发明,坚持,付出才会迎来中国这一大国的全面发展。

2017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一群活蹦乱跳的小生命又诞生了,我们的国家又新添了许多像祖国的花朵,想八九点钟的太阳。我想他们长大后一定会是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每个人的内心底处都住着一个美好的梦。有梦就会有希望,虽然不一定会成功,但会让你拥有一份美好的生活,那样,你会感到欢乐与希望,没梦就不会有希望,那你注定会是一位失败者,平凡者。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勇敢追逐梦想的民族,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怀抱伟大理想,不断奋斗,创造了数千年的辉煌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明。特别是近代以来,从1840年的炮火惊醒沉睡国人的那一刻起,此后的一百年,无数炎黄子孙,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前仆后继,奋斗不息,坚持不懈。他们的心里都孕育着一个梦想,一个国家富强的梦想,一个民族重新崛起的梦想。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梦则民族有望,少年追梦则国家昌盛。所以我们少年要从小方面行动起来,为国家和民族出一份力量,即使非常微小,不起眼,但也很有意义。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即使管不了多么大的事,对于国家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我们还是要付出,因为这是我们其中一个小小的梦想。

梦想照亮人生,梦想改变现实,梦想创造历史!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一个人,一代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怀揣梦想,不放弃希望,努力奋斗,意志坚强,终会一步步让美好的梦变为现实。

通过刚刚闭幕的两会,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中国是逐年进步的。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居民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就业人群大幅度增长,失业率逐年下降。最幸福的就是我们学生,九年的义务教育保证了学生不再流失,学费全免,也给家庭减少了负担,推动了知识型社会的前进。这更让我坚信,只有不断坚持,努力,世界强国的梦想就能实现。

8.《筑梦中国》我的中国梦心得体会 篇八

回顾往昔,雄关漫道真如铁,那是亘古不变的筑梦时代,古人前辈筑堤民族宏图梦;正视当下,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披荆斩棘的逐梦时代,英雄少年追逐民族复兴路;展望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将是繁荣辉煌的圆梦时代,华夏儿女圆稳民族正姿态。

在涌动的人群中,我与你们擦肩而过,散发的余香是难以释怀的激励与感悟。当民族的历史浓缩为一个个鲜活的人时,谈爱国,就不再遥远,谈中国梦,也就不再是空中楼阁。炎黄农耕时期,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我们开启了五千年的中国史,从此便有了龙的传人、有

了炎黄子孙、有了“发展农业,丰衣足食”的梦想;一天一天地筑梦,一路一路地逐梦,一次一次地圆梦,便有了夸父的坚持不懈,孔孟的坚守讲学,嫦娥的梦想成真。传递着知识,也完善着教育,让人们在历史进程中明白:梦想,不再是神话,而是努力去实践,将之化为现实;历史就像一条永恒的长河,不同年代的人都是摸着石子过河,成功了便辉煌一个时代,失败了便迎接另一个新时代,但在交替中有一个信仰是永恒不变的,那便是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梦——民族团结、民生安泰。

从遥远的封建到当下的开放,每一代人都携着中华民族梦,在拼搏中奋进,在总结中崛起。筑梦的汗水每一代人都在流淌,逐梦的艰辛每一代人都在体味。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到“百花湖畔的安庆起义”,无不展现了抵御外敌的傲人骨气、保家卫国的民族气节。在近代民族梦的启蒙期,筑起的梦想有夯实的地基,在当代逐梦的过程中,也有永恒不

竭的动力。从“九一八事件”到“新中国成立”,这是铸就烈士的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是逐梦的高潮时代。这一路走来,凝聚了那么多经典感人的爱国情怀,淋漓了那么优秀的民族智慧和民族团结。从此,中华民族有了生命,有了平等,有了自由,也渐有了“强国”、“富民”的新时代梦想。

怎样的筑梦才够永存不朽,怎样的逐梦才够永葆生机,怎样的圆梦才够永矢弗谖?我只知道,血肉筑建的梦想,沉重而又庄严,但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为了炎黄子孙亘古不变的信仰,我只能深沉地道一句:“值得,民族有望!”就像马丁路德金那句“我有一个梦想”一样的骄傲激昂,一样的有信心去创造一个新时代。

一道道民族的伤痕,一个个奋进的梦想,有期盼又有实干,顽强的中国人走过了繁华,经过了战乱,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想,这就是成长,这就是进步。可是无论怎样的时代,筑梦、逐梦、圆梦都是永恒的主题。因为有梦想,祖国才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因为有梦想,我们才满心热情奔向未来。

我们都一样,在安稳年代里,为梦想奔波,向往和平,渴望自由。可和平、自由是需要青年一代去争取、去创造的。梁启超的那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一直缭绕在我耳边。让我无时不刻铭记:作为一名青年,虽然不需要像战争年代那样地奋不顾身、战死沙场,但肩上的责任也是一样沉重。民族圆梦,是一个充满太多未知元素的旅途,在踏实勤奋的同时更需要我们付出实践。所以我们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克服自己的弱点,消磨自己的惰性,摆脱平庸和低俗,做一个有梦想的幸福人。做一个普希金写得那样“现在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自由之火;现在我们为了荣誉的心还没有死亡;现在我们要

把心灵最美好的激情,都献给我的祖邦”的有激情的幸福人。有梦想的人,有激情的人,都应该以那些为国无私奉献的先烈为榜样,为不断走上小康社会献出自己的爱国热情和义不容辞的行动,将集体的梦凝聚为力量,汇聚为中华民族梦。

我是地道的农村女,我曾体会过什么是苦日子,什么是幸福感。寒暑假的很多时候,我在爸妈做生意的市场里,一呆就是半天。我静谧地看着摇摇晃晃的三轮车压扁轮胎的模样,仔细地听着卖贩的吆喝声,心疼地感受着被城管追赶的摆摊阿姨的辛酸...心里对父母的愧疚就只增不减,不是因为我不讲孝顺而是因为我太少去融入这里的生活。只有尽力帮爸爸妈妈做些事,我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农民就像黄土地一样实实在在,辛辛苦苦的挣钱养家,虽道不出的尖酸苦辣,但却有着莫名的充实感。什么是中华民族梦,在这个农业大国里,在我心坎里,为农民谋最大的福利,让

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不担心战乱,不担心温饱;能融入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中华民族梦。

9.心中的“中国梦” 篇九

不同阶层、不同岗位的人们, 心中都有自己规划的“中国梦”, 每一个梦想都是五彩缤纷的、期待生活更加美好。“中国梦”在两会上的提出, 有着重要意义, 不仅意味着代表们把人民嘱咐的梦想带给党中央, 更意味着, 中央政府能够直面艰难, 从人民的梦想出发, 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践行“中国梦”。

“中国梦”, 梦中国。汇聚民生期待, 民众感受是梦的开始。

“中国梦”代表着中国的和平发展、国家复兴、社会和谐, 这个梦想富有深刻意义。当前的中国处于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 社会阶层分化, 利益格局多元, 思想观念碰撞, 新老矛盾交织。对于中国人民来说, 今年“两会”被赋予更多期待。“中国梦”凝聚亿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期盼“两会”为“中国梦”增添助力。

对于工程建设行业而言, “中国梦”承载的内涵深刻而凝重。

“中国梦”关乎城市, 意味着节能减排的生态体系、合理的城市功能布局、便捷的交通路网……

“中国梦”关乎农村, 意味着居住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升级、生活配套的健全……

“中国梦”, 梦复兴。承载重托, 深重道远。

唯有艰苦实干, 梦想才能变为现实,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 多付出、多流汗、多实干, 才能多收获。任何梦想, 都需身体力行, 锲而不舍, 攻坚克难。

“中国梦”已经成为伟大的民族复兴之梦, 她的承载既高远也实在, 既厚重也轻盈, 既深邃也朴实;这个梦既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整体目标, 也是每一个人的具体愿望;她是实现之日的荣耀, 也是走在路上的艰辛。

10.中国梦的作文:用爱编织中国梦 篇十

“我们支教队一般在暑假的时候去,因为我们的时间有限,教课的内容不是以文化课为主,而是以‘物质和精神帮扶’为主。”“格桑花”队长张鹏航如此告诉记者。支教队的成员主要是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山东财经大学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暑期时间自费到拉萨市,希望能够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更多不一样的知识,让他们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这个暑假,山区的孩子们不再孤单,陪伴他们的不再是枯燥的暑假作业和劳累的农活,在“格桑花”队员们的陪伴下,他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收获知识的同时,开阔眼界,启发思维。

“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

“老师,你什么时候给我们上课?”“老师,你帮我学画画!”“老师,你看我作业怎么样?”这是队员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最常说的话。“我们希望看到他们快快乐乐的成长,即使再累我们也不希望他们失望。”队员刘牧申在中午休息的时候说道,他话还没说完便被一群小孩子拉出休息室。虽然十分疲惫,但是面对小朋友却没有丝毫倦容,反而满面笑容。整个支教队都相信,“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顾。”

“看日出必须坚持到拂晓”

为了和孩子们有更多的交流时间,队员们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休息时间都在陪孩子们做游戏、学画画、唱歌跳舞。从学校回到休息的地方,队员们已经是筋疲力尽。即使这样,队员们还不能休息,回到休息的地方,队员们要自己做饭洗衣,准备第二天课程材料,常常是夜里十二点多还在忙碌着。这样的艰辛有点让人想要放弃,但是队员们会告诫自己: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们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永远记得:“看日出必须坚持到拂晓。”

能飞的时候不要忘却飞

雏鹰只有离开温暖的窝巢,才能奋起翅膀,去搏击那变幻莫测的风云;马驹只有离开舒适的圈栅,才能扬起铁蹄,驰骋于烽火连天的沙场;孩子只有离开父母的呵护,才能逐渐独立,踏上漫长的人生道路。支教队的队员们都是90后一代,他们大多数人可能从未经历过如此艰辛的生活,他们努力着、拼搏着,尝试独立、挑战困难。离开父母的保护,他们所依靠的是队友之间的理解与帮助,是心中那份爱的力量,是一种叫坚韧的品质。现在,他们就像是离开幸福港湾的雏鹰,正在一片陌生的天空中搏击着,飞翔着。

11.“中国梦”的外交内涵 篇十一

首先,“中国梦”是一个“全球梦”。已经成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必须学会走出自家院落,自信地开展全球全方位外交。中国国家主席和总理就职三个月,足迹已经遍及欧亚非和南北美洲:从德国到南非,从俄罗斯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从国事访问到庄园外交,不拘形式和国家大小,遍交天下朋友——这既是中国国家利益自然延伸的验证,也是在亚太阴霾密布的情况下,去别处开出一片蓝天,广交朋友,广建联系。

其次,“中国梦”是构建一个新的国家形象的梦。这个形象,就是一个既追求合作又坚定维护利益的世界大国。从操作层面讲,我们应该重新思考过去十年的“软实力”外交——成绩斐然,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由于基本价值的取向不同,我们在西方国家内推行软实力的空间很有限。切不可把西方民众对中华文化的好奇,简单等同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平发展和软实力外交要进行下去,但应该有更明确的目标:发展中国家是中国模式更友善的受众市场。这一点得到了各种调研数据的支持。另外,软实力需要建立在可信的硬实力基础上,正如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所言“手持大棒、说话和气”。一个作为全球强国的中国,应该大大方方承认大国地位,享受大国应得到的关注,同时不要太患得患失于批评——个影响力遍及世界角落的大国,不可能是一个没有争议的角色。

软硬实力外交最好的结合点,应该是所谓的“巧实力”外交。从政策层面讲,“巧实力”的一个体现是推行“底线外交”——即明确中国的核心利益,用硬实力划出与大国地位相对应的重重的底线。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日常外交处理的课题,绝大多数都是底线之上的外交,在此领域大可继续推行倾听、协调和共赢的立场。如此软硬实力各有专攻,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各自的效用,构造出一个强大、可靠和令人信服的世界大国形象。

12.老年人的中国梦 篇十二

我的梦想是当一个舞蹈家,可以跳出一支美丽的舞蹈,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又像一只只蜂儿在翩翩起舞。我爱舞蹈,因为舞蹈可以帮我解除内心的烦恼和忧愁,可以帮我解除悲伤,使我变得很开心。有一次,我在梦乡中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穿着一件美丽的舞裙,在中央电视台春晚上演了一支独舞。我在这甜梦中继续睡了。

我一直在人生的道路上坚持我最爱的舞蹈,我相信,只要努力坚持,一定会跳出我最美的舞蹈。

优爸点评:小小的梦想总是有着大大的能力,优爸很是期待蕴桐小作者成为舞蹈家之时给优爸带来优美的舞蹈!文中,小作者很是娴熟地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跳舞比喻一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舞,非常之有画面感,很能触动了读者们的感官神经,让人联想起舞蹈者们的翩翩舞姿,并以这样唯美的画面抒发自己对于舞蹈的沉浸与热爱,这就比直接呼告要优美、充实得多。

作者:纪蕴桐

指导老师:孟莹

上一篇:物业经理自我评价下一篇:落实科学发展实现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