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师教学随笔

2024-08-06

高三物理教师教学随笔(精选12篇)

1.高三物理教师教学随笔 篇一

秋至,叶落满地,一地落叶证明了春的美丽,夏的繁盛,秋的多情,冬的祥和。

捧花,踏叶,迎风,感师恩……

十六年光阴,逝如水,生命中有太多过客,“老师”这个词或许会渐渐封印在我们的忘却中,金秋九月,内心深处微微泛暖,成长的痕迹一一映现,师恩漫溢。

生活中无处不含老师的痕迹:案头烛光写老师的奉献,空校孤灯诉老师的辛苦,夜空明月是老师的挂念,耳畔微风是老师的叮嘱……扪心自问,可曾留意?

我更认为,老师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支蜡烛,为我们照亮了知识的路程,照亮我们的心,一蜡烛,虽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别人,耗尽自己。这无私奉献,令人永不忘。

带着苦涩离开小学,师说:“孩子应该长大了,以后的路要自己走了。”我无语。扛着梦想我步入初中,师说:“孩子定会有一个好前途的。”我亦无语。师如渡船者,我如渡河客,师叮咛,我是无语,独上岸,未给留言,孤船,渡者,伴夜眠。

师为花,非牡丹,牡丹过于高贵;非百合,百合香气过于浓烈;亦非莲花,莲花过于孤高。老师如康乃馨,花淡雅、色暖,香气沁心;学生犹如满天星,花虽小但聚,给人团聚之感。

在这满天星辰中,哪一颗没有您的心血,哪一颗没有您的辛劳,哪一颗没有您的笑影多情的九月迎来了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教师节,踏着这满地的金黄,手捧鲜花,感谢辛苦劳累的老师,曙光下,您的桌前多了一束满天星,在有星的夜里,我们陪着您;人生路上,我们的心中藏着一株康乃馨,在有雨的路上,有您陪着我。

2.高三物理教师教学随笔 篇二

一、吃深吃透教材

高考命题不拘泥于大纲, 不追求知识的覆盖率。可是谁也无法肯定大纲中哪些知识点不考。因此, 高三的复习必须依据大纲, 知识点不留盲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改变传统的教师罗列知识点的方法, 要相信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放手让学生自己归纳学习内容, 疏理知识结构,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建构起来的知识结构才是最牢靠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知识结构中的重点、难点, 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 做到融会贯通。

复习不是重复学习。每次复习都应有新的目标, 复习课要做到常上常新, 一步一个脚印。要达到这一要求, 教师的备课相当重要, 尤其是对基础内容的复习, 要落实“变”和“准”的策略, “变”就是要加强变化, 改变形式, 变换角度;“准”就是要熟悉学生, 对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可能出现的疑点、难点心中有数, 采取有针对性的检查和补救措施, 做到以点带面, 牵一发而动全身。

《化工原理》课中涉及到的数学、物理、化学知识比较多, 对于职高的学生来说, 一般新课上下来很少有人懂, 有一部分的人就准备放弃。比如热传导一章节应用的微积分知识, 是高等数学的内容, 没有人能听懂。我就不断地鼓励他们, 不要急, 慢慢来, 选择一种能理解的方法, 像求曲线包围的面积。自己也不断地寻找通俗易懂的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这是极为困难的一步。基本上一轮复习下来, 同学们非常开心, 掌握了很多, 有了一定的技巧, 也能学好了。

二、教给学生学习技巧

《化工原理》课中涉及到的一些计算方法, 如流体流动中的试差法、精馏中的图解法、传热经验公式法, 是学生第一次学到, 不易掌握, 但又必须掌握的方法, 因为这是高考的必考题。在讲解这些方法时, 根据自身的经验, 对计算步骤进行总结, 讲解例题加深印象, 一般这一类型花大量的时间, 精讲多练。这是第二轮复习的重点。

为培养学生能力及发展智力, 选择一些比较容易看懂的内容, 采用自学指导法进行。自学中提出一些应掌握或了解的问题, 使学生有目的性地阅读, 最后教师对自学内容进行总结。

三、注意研究解题教学

1. 选题

选编习题要以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及学生水平和认知规律为依据, 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相应能力培养的有机联系, 一个题型要联系, 消化一项基本内容, 题型多样化, 层次要分明。通过这样的训练, 可使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迁移, 学会正确使用,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解题能力。

2. 讲题

目前高三复习课的教学存在的错误倾向:一是部分教师认为讲得越多越细, 学生就掌握得越多, 越牢固, 越有利于能力的形成, 复习效果就越高。二是有的教师认为, 高三复习课就是习题课, 不管学生的知识如何, 推出大量习题, 致使学生的知识得不到网络化, 教材各部分知识均得不到很好的结合, 基础掌握不好, 运用起来势必不能得心应手, 学生学科能力得不到提高, 故正确处理好课堂讲与练的关系, 直接影响到复习质量的高低和学科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 评题

评知识点, 分析所讲习题设计到的知识点, 以及这些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深度、难度、答题要求, 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 所占分数比例等, 有意识地分析评讲, 可以产生多层次的刺激效应, 使学生对这些知识全面掌握, 并起到激发兴趣, 加深印象, 强化记忆的作用。

评规范解题, 就是把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情况, 有针对性地评出优劣。特别是简答题和计算题。一些学生答题与要求不符, 往往是由于答题不认真, 审题不准或答题不规范。因此, 要正确指导学生练习读题, 审题, 抓住题意关键, 寻找答题突破点, 按要求规范答题, 以防误入命题者有意设计的圈套, 这样针对学生解题中的主要问题给予透彻分析, 中肯评讲, 就能帮助学生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 做到有的放矢, 使学生铭记在心, 以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规范性。

四、坚持辅导与答疑

学生的智力、知识基础和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 在内容讲授后, 有学生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疑问, 利用讲课的空隙, 及时解答学生的提问, 一方面可了解学生是否掌握, 另一方面及时消除学生的疑点, 防止影响后续内容。

摘要:本文对如何向高等院校输送优秀的化工专业人才,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探讨了高三化工原理教学的一些方法, 旨在为化工专业教师在转变教学思想、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拓展思路提供借鉴。

3.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措施探讨 篇三

关键词: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2(S)-0015-3

1 改进教学着眼点,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不仅要重视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与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教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是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理念,是高中物理新课程追求的目标。不少学校在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无疑对学生准确理解、把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根据已知条件和事实,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利用数学工具对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导和求解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仅仅如此不够。如果我们的教学脱离了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脱离社会,脱离现代科技的发展,培养的是解题高手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从高考的实际情况看,不少学生一旦遇到与生活、社会、现代科技相联系,问题情境新颖的题目,虽然解决问题需要的逻辑推理或数学计算技能并不难,但却难以下手,而有些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绎技能要求较高的“模式化”的题目,学生则容易解决,形成易题不易,难题不难的现象。

目前学生在考试中最害怕“生题”,或者说学生的建模能力差,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教师的例题教学的失误。每一道习题都是从一个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已经不自觉地把研究对象的一些次要细节、非本质的联系关系舍去了,也就是说,这些本应由学生去体验的“去伪存真”的工作被教师“越俎代疱”了。学生在解题中只须“按图索骥”,其结果是削弱了学生主动探索的认识过程,割断了主体与客体的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出现蹋陷。杨振宁教授认为“仅仅读很多书,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知识,做很多习题,只能是训练独立思考能力的一半,而另一半的方法是很复杂的,这个方法是靠自己去摸索去创造”。

因此,要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教师的教学不能满足于“讲得好”,而要致力于学生“学得好”。一节课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手段,一支粉笔也好,多媒体技术也好,都必须把学生置身于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这是任何外在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备考复习中,老师们要牢牢地抓住备、教、批、辅、考、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要在“常变常新”上作文章。教师的教只有真实地转化为学生的学,这样才能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实验,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加强实验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是世界范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实验题考查创新意识已成为命题特色和发展方向。其主要表现为:以中学物理教材里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实验技能为载体,创设新颖的物理实验情境,要求考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地完成实验。

实验基础知识是实验创新的源泉,创新离不开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对“双基”的复习决不是对知识的重复记忆,也不是单纯对实验基本技能的反复训练,而是要求对教材所涉及的基本实验的各个环节做深层次的思考,透彻地理解。即使是考查创新意识的试题,也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的。复习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

(1)在复习内容上,要求学生认真领会每一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实验方法,而不是盲从地照本宣科。高三复习不能仅仅局限在黑板上、练习本上、测试卷上做实验。而要自己动手把《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实验认真独立地重做一遍( 包括演示实验 ),对教材上的阅读材料、小实验也要引起重视,对物理事实和现象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这样才能解答好每一道高考实验题。

(2)在复习方法上,提倡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实验,不怕失败,让学生从失败中再找出正确的实验思路和做法,领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成为自觉的思维习惯,这样才能保障正确解题的成功率。如果采取“以量制胜”的策略,做大量各式各样的题目,寄希望于押中高考题,或者企图用一些名目繁多的解题“方法”来套出题目的答案,便会使实验复习走入死胡同。

(3)在复习手段上,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更多的分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高三时间紧,有条件的学校和学生也可利用多媒体或电脑进行实验复习,学生针对自己个体的学习情况有选择性地复习,这样不需要现成的实验器材和限定地点。教师还要加强课堂演示实验,尽可能地拓展演示实验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多样化的演示实验,创设生动的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思维。

(4)对于“设计型实验”的复习,尽管高考要求学生自主设计一个教材中没有的新实验,但所运用的原理、方法、器材、设计思想、步骤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等都来自于平时的学生实验。如果考生能对课本上的每个实验都了然于胸,设计型实验将不再是难题。复习中要求教师和学生自设实验情景,改变实验条件,迁移实验器材、方法,适当进行实验迁移的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 精选习题,注重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1)复习的过程必然要做大量的练习题,但并不是题做得越多,复习效果就越好。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查找知识漏洞。要求学生做题不能只重视结果和结论,更要重视过程,要知来龙去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不会解题,不要以为只要多做题,多讲解就能解决问题,事实上,很多情况是学生对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没有实际的体验、不知其然,概念规律一团雾水,做再多题也白搭。因此,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如何通过实验、课件、图画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2)第二轮复习题应由本校高三教师集体讨论,针对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题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去选题。这样,可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少做无用功。

(3)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平时做题时应多进行自测自评,反对老师习题评讲课的“满堂灌”,采用点拔式、循因纠错式等方式的教学,师生互动,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质疑,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物理问题。

(4)切莫轻视课本习题的教学

课本习题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安排的作业,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它肯定也是命题者首选的知识载体和思维模块。每年高考题都能找到课本上的原题,或类似题、克隆题、衍生题。高三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本题的重要性,挖掘其潜力,这也是高考成功的重要一环。

经验告诉我们,解物理试题一眼看出来的答案往往是错误的,在平常的训练中不要贪多贪快,要认真地审视题意,规范作答,练出感觉,考场上才能拼出速度。

(5)加强信息的收集、整合工作。对外地资料应筛选有价值的、时代性强的、能激活思维的习题,摈弃陈旧、繁难、偏怪、超纲和过于简单的试题。争取做到搜集后要突破,消化后要应用,进行题型归类细致与创新的整合。

4 严格要求,注重解题规范训练

练习在总复习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解题规范训练要以平时做好每一次练习为落脚点。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力求规范地解题是应该遵循的原则。具体来说务求做到三条:

第一,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

不少同学常从生活经验角度去解物理题,比如用动能定理时习惯从功、能的数值上加加减减来得到结果,而不问列式的物理意义。这种不规范的混乱的思维方式,正是复习中的一大障碍,它只能使认知水平停滞在生活经验的层次上。物理学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像动能定理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过程及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然后区别各力做功的正、负,再搞清过程的初态和终态,最后按外力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列出方程,这之后的代数运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一定会上升到新的层次。

第二,要将题做完整。

有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者有之;整理到代数式但懒于代入数字运算者也有之,往往不肯将解题进行到底。许多物理题,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关键。再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双基”知识及个人的素养和能力,都是要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进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不实,最后必定导致复习工作的低效率。

第三,要按高考评分标准要求评阅每一次练习(课堂上黑板练习)、测试试卷等。

对那些不按要求解题者,要从严扣分。要把严格规范解题作为复习迎考过程中每天的必修动作,从而既可减少高考中因此无谓的失分,又能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行为习惯,这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

参考文献:

[1]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

[2]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材教法.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5月第一版

[3]阎金铎等著.中学物理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8月第一版

[4]续佩君著.物理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

[5]张熊飞著.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

[6]罗维治主编.中学物理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第一版

4.识字教学随笔 教师随笔 篇四

一是趣味识字法。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泪”字,编成“水从眼里出。”再如:教学“告”字,编成“一口咬掉牛尾巴。”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二是编故事识字法。

把生字编成一个故事来学,如:一个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他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这个字是“休”。再如:“闻”,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通过这样一个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了直观印象,达到了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

三是比较识字法。

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义却差很远,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来学习,就是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如:方、仿、访、芳、坊、妨、房,可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的比较,编成儿歌帮助记忆:“有人仿佛的仿,有言访问的访,有草芳香的芳,有土作坊的坊,有女妨碍的妨,有户房子的房。”这样把一些形似字放在一起就好记多了。

四是表演动作识字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教学“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学习“抱”字,先想一想抱的动作,然后再做一做,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抱”是用(手)抱,所以是手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五是熟字带生字识字法。

有些生字可以利用学过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减一部分的方法来帮助识记,如:日加月是明,月加月是朋,日加生是星,功减工是力。这样,学生通过熟字来学习新的生字,使其在今后的文字应用上也不会发生混淆了。

六是结合生活识字法。

汉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的事物,学习生字的好习惯,创设识字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如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本上的名字都标上拼音,让学生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还可通过阅读课外书、观看街道旁的广告语、门面的招牌等,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同时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5.高三物理教师教学随笔 篇五

陈敏

“3+X” 高考模式已在全国实施了两年,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两年高考理综试题日趋成熟,愈来愈体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改革精神。

一、近年全国理科综合测试物理试题的特点

1、物理试题数量有所减少,但更加突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应用能力的考查。与“3+2” 高考模式时物理单科试题比较,试题的总题量减少了有10题左右。但仔细剖析近两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不难发现,虽然不可能像以前单科考试那样有很高的覆盖面,但试题基本包括了高中物理中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和重点概念和规律,如2002年的第15、16题,2003年的第15、16、17、18、20、题等分别涉及电荷守恒、动量和能量守恒、力的合成和平衡、核反应、振动和波、分子动理论等基本知识,通过对这些学科内主体内容考查,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考生学习高中物理后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2、物理试题知识点分布明确,侧重科学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从2002、2003两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看,选择题集中在力、振动和波、热、光、电、原子和原子核,大题近年是集中在力和电及能量守恒,知识点分布明确,体现了综合能力测试要努力考查学科重要和主干内容的试题设计思想。重点知识重点考、反复考,但不是考旧题,而是应用新题干、新材料从新角度来考旧考点、旧问题,如2003年第22题考动量守恒定律,就应用物理科研的新发展中K¯介子衰变成带负电π¯介子和不带电π°介子的新材料,因此重要的是要注重知识灵活运用,掌握基本规律和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

3、物理试题的阅读量和信息量加大,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近几年来,高考理综试题的明显特点之一就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增多。如2002年理综第19题来源于生活中户门上的“猫眼”,第26题来源于运动员训练用的蹦床;2003年第25题是从前给自行车灯供电的小发电机;第22题来源科研的新发展K¯介子衰变成带负电π¯介子和不带电π°介子等结合社会实际、科技动态的材料,给予新的信息,学生则要结合学过的知识和规律处理新信息才能完成题目,考查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要关心社会的发展。

二、高三物理教学的建议

1、立足基础,关注学生实际。

进入高三后,教师不但要研究课本、教学大纲,还应仔细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把知识点、考点、能力要求把握准确,把每节课的组织方式、顺序和内容作好充分考虑,同时关心媒体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应再花费大量时间去做难题、偏题和怪题,不做毫无根据的猜题。正确对待学科间综合和热点问题,不必当作重点来处理。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多交流。

尽管学生的层次有不同、基础状况有不同,但他们都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所以还是要认真研究学生实际,研究相应的复习策略。抓住物理学科重要和主干知识,重视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述和训练。教师要精心组织试题,训练的题目以小巧(涉及知识点2-3个)为主,抓好定时训练(时间限在45分钟内,形式为8个选择题+2个大题)及时评,以一本复习资料配合课本一心一意抓好基础。

2、借助实验手段和电教手段,提高复习效果。

“理综”物理实验题本来源于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加强实验,可以提高做实验题的效果,同时通过实验再次演示一些物理现象、物理事实,演示一些复杂试题的情境和过程,也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3、讲练结合中倡导独立思考和规范性解题。

高考是学生能力的考查。能力的提高,首先依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独立深入思考和刻苦钻研,依靠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踏实的学习作风,落实在高考中的就是规范的解题习惯。在讲练结合中,讲例题贵在精,学生做题贵在独立思考,都不在多。在高三阶段,训练一定的的试题是必要的,我们知道,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是最终解决物理问题,而物理试题就是设置物理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应用,使物理知识得到深化和发展。但不能认为,只有通过学习较深的内容,做较多的难题才能提高能力,相反,学习最基本的内容,做一些需经努力但属力所能及的题,增强学生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才是提高能力的第一步。

讲练结合,也要求教师精选试题,定时练、及时改、及时评。

4、有针对性的讲专题,提高综合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是层次较高的能力,从2002、2003年试卷看,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的试题虽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它对高分段的考生有突出的区分度,是其他试题不可代替的。所以这种试题的主要目的不是用来区分能否考上高校,而是对能考上高校的考生再作进一步的区分。

5、加强审题能力,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

目前高考增加应用性试题,这类联系实际试题阅读量和信息量往往较大,对审题能力的要求较高。提醒学生注意:

(1)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题目给出的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那些叙述性语言有些就是“关键词语”,能否发现和理解关键词语是审题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

(2)对隐含条件的挖掘:有很大一部分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仔细思考除了明确给出的条件以外,是否还隐含着更多的条件,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题意。

6.物理教学随笔 篇六

新安县外国语初中

金海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定律、定理的发现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说在初中物理启蒙教学中,注意培养观察实验,是为他们今后进一步深造和应用打下基础。1. 应重视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实际生活和生产的物理现象,物理现象处处都有,随时都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如:露、霜是怎样形成的?雨后为何会出现彩虹?人在沙滩上走路为什么比在公路上走路要费力呢?保温瓶是怎样保温的?电是怎样发出来的?为什么人走进深水区有漂浮感觉?为什么功率大的灯泡灯丝较粗等等,观察后,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有的问题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释,有的问题暂时还不能解释清楚的,可以给一些提示,等今后学到那部分知识后回答,给学生一个悬念,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爱观察、善提问、勤思考的好习惯。

2. 对课堂中的演示实验,应给学生交待清楚,怎样观察每一个实验过程和所显示的物理现象,使用什么仪器,怎样操作。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对演示的物理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归纳总结出结论来。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演示实验,首先应介绍本实验的过程,即让小车在同一高度的斜面自由下滑后在不同的表面(毛内、棉、木板)上滑动,观察小车的运动路程长短,让同学思考小车为何在不同的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引导同学分析,得出由于不同表面的光滑程度,对小车运动阻碍也不同,然后再提出假设,如果表面绝对光滑,没有任何阻力小车会怎样?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归纳出“牛顿第一定律”,防止学生把演示实验当作看把戏,不联系物理知识去进行观察和思考的不良习惯的形成。

7.高三物理习题课有效教学浅探 篇七

关键词:习题课,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是当代教学的一个热点话题, 也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始终追求的教学目标。因为高效课堂、有效教学不但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而且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使真正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体会, 对高三物理习题课有效教学作些分析探讨。

一、转变观念, 改进教学方式

许多教师和学生都有同感“高三物理难教、难学, 也难考出理想成绩”, 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对学生放心不下, 总是认为学生“这儿不会、那儿不会”, 从而采取全部包办的教学方式, 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全部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 如有些教师从课堂开始到结束, 无论本节课的有些内容该讲, 还是不该讲, 都在不停地讲, 学生缺乏必要的练习。一到考试, 物理试卷一发下来, 教师一看试卷总认为“全是讲过的类型题”。学生一看试卷, 也感觉似曾相识, 每一道题都可以做一做, 但是学生就是不能对考题进行完整地解答。考试成绩一下来, 师生都吃惊。笔者认为, 要解决这一问题, 应打造高效高三物理习题课, 这就要求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 改进高三物理习题课教学方式, 让物理习题课变为主要是学生练的习题课, 而不是教师全讲的习题课。因为只有在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中,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放手让学生亲自学习物理知识、体验物理规律, 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才能有效提高。

二、明确教学目标, 精选习题

选择典型习题进行高三物理习题课教学是习题课教学省时高效的重要保证。根据笔者的观察, 有些教师把在一节习题课上所讲的习题数量视为习题课高效的指标, 其实这种课堂看似高效, 但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堂负担, 收效并不明显, 甚至甚微。笔者认为, 要想让高三物理习题课省时高效, 教师必须在课前结合教学内容, 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针对性, 且难度适宜的习题, 一般最好选近几年各省市的高考物理题。选择习题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典型性原则

从发展学生智能的需要出发, 典型的物理习题在方法上或内容上往往能反映物理学的重要概念、核心规律及其本质, 并有效保证物理基础知识的覆盖率和重点知识的重复率。因此, 高三物理习题课教学之前, 教师选择典型的物理习题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筛选习题时也要根据教学对象注意试题难易程度。

2.针对性原则

在筛选物理习题时, 还应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出发, 根据物理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筛选一些物理题, 如学生在哪些方面的能力、知识较为薄弱, 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能够提高学生薄弱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的题目。

3.实际性原则

《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教学应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 教师在筛选物理习题时应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 筛选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提高学生对物理的亲近感的习题, 进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

三、精讲多练

在高三物理习题课教学中, 教师讲解时要考虑对物理内容的取舍, 应抓住教学重点、难点讲, 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教师要表达的意思。对于那些教师讲了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弄懂的, 可以不讲;对于教师不讲, 多数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也可以不讲。从而省出较多的时间,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尝试, 这样, 才能使物理习题课教学高效。

四、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 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高三物理习题课教学中, 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因为只有学生掌握了物理方法, 才能学以致用, 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规律进行同化和迁移, 才能达到教师“少教、甚至不教”的目的。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更应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教给学生审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以提高习题课教学质量。

五、采取“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教学策略

在高三物理习题课教学中, “一题多问”就是指教师在同一个物理情景中, 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提出不同的物理问题, 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规律的理解, 这种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规律, 并逐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程度。

在习题课教学中, “一题多解”就是指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道物理习题, 这种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和学习习惯。

8.勤写教学随笔,成为反思型教师 篇八

作为一名新时代优秀教师,必须学会写教学反思。一堂无论“成功”或“失败”的教学,都值得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客观地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中有新的想法、成功的体验、偶发的事件等要认真地记录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即时的想法;听了一个精彩的报告或是一堂优秀的课,也要认真记录其优点及引发的思考;哪怕是一节不成功的课,能引发自己的思考,也是有必要记一记的。以下是笔者其中的两篇教学反思,与大家分享。

2009年3月25日 第七周 星期三

观摩

今天下午,我荣幸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的刘德武老师的两节精彩数学课。刘德武老师声名远播,为众人所知。面对面的课堂展示观摩,领略名师教学风采,我感到非常的兴奋和感动。其中我感想颇多,情不自禁地从心底里萌发对刘老师的钦佩之意。我佩服他那份满腔热情的敬业之情,高龄的他整天忙碌于教育事业之中,尽他的最大努力用他自己执教的典型课例和研究成果来展示给每一位教师,他的教学的精神灵魂影响无数教师,从而影响无数的学生,不断地推动教育事业前进。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一个教育家的一生归宿所在,真正地体现到教师这职业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忘我境界,体现出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的典范态射。

他的样子是多么和谐可亲,多么慈祥。他用朴实有力的教学语言去激励孩子大胆发言,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如刘老师执教“画一个正方形”这一课,课前,刘老师向孩子提出具体要求:讲话、动作要快些干脆些。刘老师有意识地让孩子边写课题边让学生大声地读出来,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技能。

这节课,主要分了四个不同层次:第一,在点子图上画一个任意大小的正方形,然后收集并依次展示并板书。主要是展示“横平竖直”的正方形。(学生感觉画这些正方形的感受很容易)第二,在点子图画一个正方形,要求正方形的4个顶点必须在网格的交叉点上。(不能再画出跟第一次面积相同的图)然后收集并依次展示并板书。(学生感觉比较困难,需要沉静地思考)让孩子细说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教师给予提示。第三,在点子图画一个正方形,要求正方形的4个顶点必须在网格的交叉点上。(不能再画出跟第一、二次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然后收集并依次展示并板书。第四,用课件演示,验证画正方形规律。

整节课,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沉浸在思考数学问题中。每当解一个问题,轻松一口气,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个个都露出微笑。每当遇到数学问题,学生不怕苦,沉浸于思考;刘老师让孩子讨论交流、汇报,并给予及时的点拔与提升,锻炼他们学习意志,培养他们关于归纳、运用学习数学方法,在思维火花碰撞中,燃起孩子创新的思维能力。

刘老师介绍了这节课设计的初衷和意图,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过程,打破传统的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局限与定势,让孩子不仅会画,还要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善于让孩子进行在比较中梳理知识,理解知识内在联系。

我也特别欣赏刘老师执教的“小数乘法与学习策略”,虽然我已听过他的这节课,但是有一种百听不厌的感觉,欣赏刘老师的教学新理念,教学风格独立风格,非常大器,教育思想很到位。

刘老师展示执教小数乘法的观摩课,设计的目标在于让老师体现上小数乘法都可以上的很精彩,体现思维训练过程,增强思维素养,培养学习数学的方法,挖掘数学思维,领悟数学方法策略的重要性。

9.青年教师教学随笔 篇九

虽然只上了一课新课,不过孙颖佳老师来听我的课了。给我也了很多建议。我到现在还是把握不好上课的环节。新课总是记不住让学生多读,所以孙老师听完课就首先觉得我读得不够。另外,我们也讨论了分角色朗读应该放在一节课的后面。学习完文章后再分角色,学生才能够区分不同角色的性格。以前我总不知道分角色朗读的意义,总是一上来就让学生分角色读了,也没有总结他们读得不好的原因。

现在各方面工作都基本进入正轨,也要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水平了。最近我注意到学生的识字、写字的正确率较低,特别是新课后第一遍抄写,差不多得有一半的学生会有错误。我想可能是新课的时候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经过练习课后,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记准的。那么,怎么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呢?周四在六师附小的教研活动给了我些指引。听的那堂课主要是介绍他们的课堂评价方法,后面教发院的陆老师点评课的时候,谈到了识字教学。他们的课堂中,生字的出现是非常自然的跟着课堂节奏来的,并且和课文内容紧紧相扣。比如那堂课上学“腰”字,是在学习了课文内容,让学生表演之后再出现的。老师配合着动作就出示了这个生字。陆老师点评的时候说,有的老师直接就出示生字,说一句“我们下面来学习这个生字宝宝。”我真惭愧,我就是这样的老师,如此生硬的出现生字,学生当然会没兴趣听。现在想想,也许那些本来就对识字没兴趣的学生,听到这句熟悉的开场白就要开始走神了。难怪有的老师讲哪里,哪里错。

课堂机械、枯燥仍是我的大问题,下个周开始要好好注意改善。学生对儿歌口诀这样的东西还是比较敏感和喜欢的,下个周争取从多领口诀,活跃课堂,真正抓住学生注意力。

关于作业出错,正确率低的问题,薛老师也给了我一些好的意见和方法。除了让我要控制好课堂纪律,保证学生注意力以外,也让我要加强作业的指导、检查。自己也要注意总结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对容易出错的学生,可以请同学帮助他,监督他。

10.教师教学教育随笔 篇十

春天来了,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校园里,到处都是阳光明媚的景象。柳树抽出了细细的绿丝,上面缀满了淡黄色的嫩叶;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露出了稚嫩的小脸蛋儿;又绿又嫩的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小朋友们也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校服,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小鸟从家里飞出来了,唱着动听的歌,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一进入校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南角的一片法国梧桐树,它们高大挺拔,好像哨兵在为我们站岗。春风拂过,它们争先恐后地吐出了嫩绿的枝叶,或浓或淡,显得是那么清新。一阵小雨过后,它们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春雨滋润,显得更加精神了。大杨树旁边,还有棵美丽的玉兰花,它们开得是那么美丽。我见过高洁的荷花,欣赏过华贵的牡丹,也见过千姿百态的菊花,但它们都比不上我们校园的玉兰花,玉兰花的形态各异,有的还是花骨朵,饱胀地似乎要爆裂似的;有的含苞欲放,害羞地不肯绽放自己的美丽身躯;有的已经早早地绽放,好像在展示自己的优美舞姿。

11.改善高三物理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篇十一

一、知识经验化加强记忆

高中物理选修3-3和3-5部分考试说明中有大量的需要识记的知识规律,如布朗运动的规律,晶体非晶体的区别,黑体辐射的规律,人类认识原子、原子核的物理学史内容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出,要让学生的学习有意义,必须让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经验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如果在复习重现具体知识内容时结合具体的实际生活经验,就能促进和提醒学生把难以理解的物理规律和真实已知的具体事件建立逻辑上的联系,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记住和理解相关的物理规律。

例如,复习黑体辐射规律:随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没有针对这一知识的相关演示实验,所以学生对这部分规律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尤其是对辐射强度极大值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常常记错。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经验来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夜间行军时,常借助仪器接受红外线来判断敌军的位置,因为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人体辐射出强度更大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强度越大);白炽灯通入小电流时,灯丝发微微的红光,而加大电流至额定电流时(灯丝温度升高),白炽灯发出白光(包含各种频率的可见光);高温使钢熔为钢水,发出青蓝色的光(温度越高,辐射强度极大值频率变大,波长变短)。直接识记规律对一些学生有难度,但是一些生活现象是学生感兴趣且记忆深刻的,这样的生活现象的引入和分析,对学生识记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有很大的帮助。

像这样把实际生活经验和物理知识规律结合起来的概念复习,是真正有意义的物理规律复习方法。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规律和生活现象的逻辑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复习过的规律记忆正确而深刻。同时,这种方式的复习教学对学生物理学习逻辑思维能力也进行了一定的训练。

二、问题驱动化促进思考

选修模块中有关物理规律和物理学发展史的内容很多,如果复习平铺直叙只是把规律一条条地整理出来并在黑板上罗列,难免让学生觉得无聊,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分心走神。而物理规律逻辑性很强,规律的建立和实验内容的确立都是经过了前人缜密的逻辑思考而得出的,教师在上复习课时也要利用这种逻辑性,以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通过具体物理问题的解决去认识规律、找寻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这种以问题带动思考的复习方法与建构主义教学观念吻合,学生把当前复习的内容与已经知道的其他内容相联系,为了解决问题而对这种联系进行认真的思考。这样学生就成为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充分地发挥了自己在复习中的主体作用,课堂的参与度和思维量也提高了。

例如,光电效应实验现象和规律的复习,可以结合光电效应实验,从实验现象、规律以及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角度来提出问题。笔者在复习该部分内容时提出了以下一系列问题:

问题1.光照在金属上,发生光电效应,而光电子肉眼难以辨别,应如何证明光电效应已经发生?学生容易想到利用灵敏电流计显示电流情况来判断光电效应的发生。

问题2.改用不同的光照,发现当光的频率大于某一值时,灵敏电流计有示数,而当光的频率小于该值时,不论光的强度如何,灵敏电流计都没有示数。这样的现象说明光电效应具有怎样的规律?学生容易总结归纳出规律:光电效应能否发生取决于光的频率,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即可发生光电效应。

问题3.如何知道溢出光电子的数量?学生能想到根据灵敏电流计的示数推测电子的多少。

问题4.这样的推测不一定准确,光电子出射方向不定,并不是所有的光电子都能到达另一极,且溢出的光电子能到达对面极板的数量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学生不能想到具体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如果所有的光电子都能到达另一极板,则灵敏电流计的示数就能反映溢出光电子的多少,如何让所有溢出的光电子都能到达另一极板?这样让学生主动思考想出加正向电压,也能理解饱和电流的含义。

问题5.如何可以知道溢出电子的动能大小?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能主动忆起反向的遏制电压。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复习规律,避免了枯燥的课堂规律复习,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这样的问题过后,学生也更容易理解饱和电流的大小与光电子数多少的关系,遏制电压的大小与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关系。

选修模块的复习应避免枯燥的知识回顾,多利用物理情境创设问题让学生感受物理学思维的魅力,帮助学生在复习课的课堂上积极动脑思考,不仅能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复习热情。

三、选题综合化提高效率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已经出现了很多把力学电学和选修模块综合的内容,如光电效应复习结合了电场对带电粒子的运动的影响,碰撞问题中能量是否守恒的问题等。在复习时教师也可以参考教材上对这些部分的处理。比如复习天然放射现象射线的种类时,可以结合课本上的三种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情况,设计新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未知射线中可能含有怎样的粒子,如何确定其电性及其荷质比,回顾洛伦兹力和左手定则。这样做不仅能够巩固相关的力学电学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也对学生理解所复习的选修内容有很大帮助。

在复习中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强的练习题作为巩固重要力学电学原理方法的材料。笔者在高三复习时讲评过2013江苏南京盐城一模的一道题目:如图1所示,一弹簧竖直悬挂气缸的活塞,使气缸悬空静止,活塞与气缸间无摩擦,缸壁导热性能良好。已知气缸重为G,活塞截面积为S,外界大气压强为p0,环境温度为T,活塞与筒底间的距离为d,当温度升高ΔT时,求:(1)活塞与筒底间的距离变化量;(2)此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

在讲评完本题之后,笔者设计了额外的的思考问题:该过程中弹簧的伸长量变化了多少?如果气缸是放在地面上的,活塞与桶底间的距离变化量是多少?通过以上的思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气缸密封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问题及气体压强的求解方法,也能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力学中受力分析的方法和分析弹簧弹力应注意的细节。在选修模块的复习或习题讲评中,教师应设计问题或情境巩固常见力学电学的知识。这样做能加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思维强度,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更能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效率。

12.高三物理教师教学随笔 篇十二

一备课

备课在备教材、备大纲、备学生、备方法、备习题的基础上, 更要备落实。

1. 复习内容应低起点高落点

复习课应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 把遗忘的知识重现出来, 把中断的思维线索重新联系起来。但并不是对新授内容简单的重复, 也不是对旧知识的快速的播放, 复习重在发展对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提高。如在课堂中剖析知识的内涵、外延, 相关知识的联系、相似规律的区别, 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知识在题目中常见的考查设计形式等。并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 增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2.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课上的好、讲的好,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活动, 认真理解、深化复习知识, 进而提高应用能力, 还需要一个检查督导的重要环节。若没有这一环节, 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落到实处, 学生对该堂课所讲知识的重点掌握程度就可想而知。如何督查学生的听讲、记忆、理解、掌握和应用等情况, 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 备课要更加注重如何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效率进行有效的督察。如课前督预习, 课堂督听、练, 课后督消化。

二上课

1. 学生的主动性对提高课堂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从几方面着手: (1) 快速阅读。复习不能脱离教材, 更要落实于全体学生都有收获。对于教材中过渡性的文字、物理学史、介绍性文字材料和引入正文的段落等, 课堂一开始就安排学生进行快速阅读, 让学生总结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 在班内进行个人阐述并交流。以此方式给全体学生以压力和动力, 督促学生认真看书, 积极思考, 增强课堂的效率和效益。同时, 又训练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并锻炼了其分析总结能力。进行个人阐述时, 要做到有良有莠, 照顾全体学生。这样, 一方面可以增强全体学生的主动性, 使全体学生都学有所得;另一方面使一部分成绩差的学生不感到失落。 (2) 精读。对于教材中的重点段落和内容,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考。精读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沉着思考和深入探究的学习习惯, 此过程中, 教师要事先准备好学生精读所要思考和解答的具有指导和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要巡回指导, 遇到某些关键性、疑难比较强的问题, 教师要及时做好释疑工作。 (3) 师生讨论。对于复习课程中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先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 学生讨论后不能解决的再由教师在班上提出,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形成结论。 (4) 课堂巩固练习。根据学生实际, 课前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目, 题目难度要有梯度性, 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需求。不同层次学生让其训练不同的题目, 让不同层次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5) 作业 (习题或测试) 讲评课。我们经常抱怨学生“讲过的类型又出错, 甚至讲过的题目再出错”, 而没有深入分析其原因。多次出错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错误思想意识的迁移影响。学生的错误习惯根深蒂固, 不给它一个强有力的致命打击, 很难改变。因此, 在教学中应当尝试进行作业、习题或试卷的错误展评。此活动每周进行二到三次, 学生分组进行。学生首先将作业交换观看、评论, 找出自己作业与同学作业的优缺点, 评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作业, 写出心得, 并在小组内交流, 以加深对错误的深刻认识, 从内心深处抛弃其错误的思想认识, 形成正确的认识。

2. 复习课课堂应采用互动合作探究模式

第一, 精讲多思。做到两个“三讲”:讲规律、讲方法、讲思路;讲易错点、讲易混点、讲易忘点。做到“三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现在不会但经过思考、探究能弄会的不讲、与高考内容无关的内容不讲;讲也讲不会的不讲、讲也听不明白的不讲、讲不透的不讲。留足学生的时间, 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思考, 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并从物理学角度阐述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假设, 通过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在教师的引导和导引下, 使学生沿着正确的合作探究方向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第二, 合作探究, 双主体和谐发展。让学生充分地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新课改的宗旨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自我探索、自我总结和自我提高, 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不断发展的知识社会中不断自我更新, 才能永远处于不败境地。

3. 正确定位教师在复习过程中的舵手作用

第一, 唤醒、启迪。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思考, 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让学生敢于大胆的猜想、假设、推理、判断, 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并得出正确判断, 从而进行思维创新, 即引导“敢于胡思乱想”, 启发学生“奇思妙想”。

第二, 指导梳理。复习课上应指导学生梳理知识, 形成结构;总结规律, 形成方法。帮助学生弄清局部知识与教材整体内容的关系, 每一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块与知识块之间内部的本质联系与区别。通过梳理, 过去分散和零乱的知识就能十分有条理、系统化地联系在一起了, 便于贮存在大脑中, 有利于记忆, 不易遗忘, 目的在于使用时可以十分快捷地提取。知识经过梳理后, 使学生加深了对某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全面、深刻地理解, 容易掌握它们的本质特征, 便于学生发现和掌握获取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手段, 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 帮助学生将知识升华、提高。复习完有关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知识后, 对所学知识产生新的认识、思考、理解, 在技能、鉴赏、态度等方面发生行为变革。复习课是综合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与新课改的宗旨是一致的。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比等方法,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和习惯。物理概念的高度概括性以及客观物理世界的复杂性, 决定了学习概念、规律必须经过广泛应用, 应用过程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是技能技巧转化为能力的过程, 而这些也正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

三结束语

复习课教学是高三教学质量的生命线, 新一轮课程改革形势下, 复习课应彻底转变观念, 变教为导, 变学为思, 循循善诱, 科学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的群体智慧, 才能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水平。

摘要:本文从提高高三物理复习课效率以及与新课改的宗旨的一致性方面, 对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复习课教学的备课、上课、教师角色、要求及要达到的目标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上一篇:幼儿园教学计划方案下一篇:小学班级朗读者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