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教学总结

2024-07-22

器乐教学总结(精选13篇)

1.器乐教学总结 篇一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器乐教学总结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器乐教学应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将本学期的艺术团兴趣小组开展的工作做个总结。

一、本学期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措施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4、上好器乐兴趣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本学期,艺术团继续排练了《瑶族舞曲》,重点强化训练了笛子演奏,古筝分谱的训练有待加强,二胡分谱的训练比较好。笛子兴趣班练习了《新年好》、《荷塘月色》、《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曲目,学生掌握的很好,胡芦丝、巴乌兴趣小组的同学练习了《四季歌》、《粉刷匠》、《映山红》、《月光下的凤尾竹》、《打水姑娘》等曲目,并且上台表演,效果很好。

5、在完成音乐训练任务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6、经常督促学生回家多练、多听的好习惯,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器乐曲。

7、给学生提供舞台,提供各种形式,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长处,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定期进行汇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

8、自身专业业务素质应不断提高,做到勤学苦练。

二、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有的学生的基本功没练好,在演奏中有一定的困难。可在分组练习后,各小组进行展示,既可以检验学生的演奏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齐奏中的位置、作用,以取得整体统一和协调。

2、学生的表演能力不强,心理素质较差。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上台表演,在表演中既锻炼了胆量,同时又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进而化为继续学习的动力。

“兴趣小组”顾名思义是以“兴趣”为主,只要学生乐器感兴趣,而能够用心去学习,并能学会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我们就很开心了,本学期只是一个起步阶段,愿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学校构建艺术气息出一份小小的力。愿器乐能够真正的带给孩子们一份快乐、一份自豪、一份自信、一份荣耀。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高,更多地去学习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周军昌

2014.6.17

2.器乐教学总结 篇二

怎样才能在器乐教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美感、乐感, 让学生逐渐热爱并理解音乐, 最终达到陶冶情操、开发智力的目的?笔者积近三十年的教学经验, 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审美为核心,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音乐教育思想已成为21世纪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主题和时代音乐教育的最强音。

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有意识的反应。要想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接触到音乐后对音乐充满着无限的好奇感。器乐教学其实就是在学生经过一二年级音乐学习后最适合进行的一种音乐教学方式。

器乐教学一般应选择简单且便于携带的小型乐器。学校进行器乐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某种乐器并达到某种深度, 而是要通过器乐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认为通常选择口琴和竖笛既不会过多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 又携带方便, 还便于课堂教学。

孩子天生好动, 在进行器乐教学时, 不能拘于形式。根据我的教学经验, 开始进行器乐教学时, 应让孩子们自由吹奏, 然后引导孩子们分清哪些声音是乐音, 哪些声音是噪音。再适当吹奏几首同学们熟悉且简单动听的儿童歌曲, 最好是能让同学们跟随乐曲情不自禁地唱起来, 让他们在心理上、听力上都得到一定的满足。在此基础上, 将要进行教学的曲目的旋律按音节先分解, 让学生分别学习各音节音符的指法后再连起来演奏, 就像做游戏一样, 在学习演奏的过程中, 老师要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手势吸引学生, 使老师与学生能在课堂中互动。这样才能让学生眼、耳、口、手、脑全部调动起来, 真正融入音乐之中。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是采用了听奏结合, 听中奏、奏中听的方法, 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使音乐欣赏、器乐教学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但能身心愉悦, 兴趣盎然, 而且获得了美的享受, 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 也学会了演奏技巧。

二、面向全体, 注重个性发展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 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 为他们创造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 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 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 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

器乐教学的任务既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 那么就应面向全体学生。但现今社会, 是鼓励个性发展的社会。由于每个学生生长的环境、家庭的教育, 特别是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差异, 在进行器乐教学的过程中, 既要考虑到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共性, 更要注意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要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最好的开发, 并让每个学生从中得到最大的收益。

在教学过程中, 有的学生可能从小就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 接受能力强, 表演欲强, 甚至能在老师尚未讲授前, 自己就能读懂乐谱, 并能完成基本的演奏。而有的学生缺少音乐细胞, 接受能力也差, 更不敢大胆表演, 甚至反复讲解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 在这种情况下, 就要因人施教。对很快就能学会演奏的同学要及时鼓励, 激励他们在学习中大胆演奏, 鼓励他们敢于创新, 让他们很快进入兴奋状态, 自觉地帮助那些进步稍慢的同学。而对于那些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学, 要注意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 进行积极的评价, 尽可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避免这部分学生因不能跟上团队的节奏而丧失学习热情。我教学的方法是让性格内向的和胆大的学生结对子, 表演能力欠缺的和擅长表演的学生结对子, 逐渐培养全体同学的自信心和表演兴趣, 长此以往, 所有的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了。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表演中个性得到了发展, 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

三、共同协作, 培养团队精神

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器乐教学过程中, 按照教材中的要求, 还应在口琴和竖笛学习有了一定基础的时候, 组织进行合奏练习。通过器乐合奏的过程让他们知道, 要想合奏和谐统一, 就需要每个人都努力适应团队, 按要求去调整自己的状态。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从小就懂得,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 只有懂得合作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只有主动为了整体的和谐而甘当配角, 自愿为团队的利益放弃个人的私利, 在团队中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 才能吹奏出和谐的音符, 才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

我在教学过程中, 为实现这一目标, 通常采用“小乐队”的表现形式,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乐队”, 布置几首口琴、竖笛及各种简单打击乐器就能演奏的乐曲, 让“小乐队”的成员自行练习, 然后在班上进行演奏表演。这样既能使学生全员参与音乐实践, 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现的机会, 从而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兴趣, 在“小乐队”的集体中, 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 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特长得到发挥, 个性得到张扬, 能力得到锻炼。

3.器乐教学初探 篇三

一、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只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因此,对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事实上,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师被识谱教学所困扰,很多学生也因此挫伤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生总是喜欢用听唱的方法去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用旋律乐器示奏乐曲的旋律部分,节奏乐器击拍节奏,使学生对旋律的音准达到初步掌握,然后让学生边演奏、边视唱乐谱。器乐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音准和读谱视唱能力,让枯燥的识谱变得生动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音乐素质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句至理名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成了学习音乐的重要动力,甚至是唯一动力。学生没有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课程就形同虚设,没有兴趣作基础,音乐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就终身教育而言,音乐兴趣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中小学器乐教学中主要是各种打击乐器、竖笛、口风琴、口琴、电子琴,随着民族音乐的渗透,葫芦丝这种民族乐器也被引入课堂乐器的演奏教学。同学们拿到这些乐器就会吹一吹,敲一敲,乐器发出的新奇声音使他们对乐器充满好奇,同时也渴望能掌握这门乐器,这时,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希望能够用它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教师精心完美的示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也至关重要,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氛围中进入角色,把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信心,迈入器乐学习的大门。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技能训练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学习过程,如何使学生将盲目对乐器演奏的新鲜感转变为持久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呢?除了在教学中注意教学的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互相交流的平台,如小小演奏会,采用多种形式演奏,增强学生对乐器的热爱,也增强学生学习器乐的自信心和勇气,以及合奏中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不间断的技能练习,体验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同时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和毅力。

四、器乐学习可以增强大脑的发展

科学实践证明,演奏乐器有助于右脑的发育,有利于智力开发,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乐器技能的训练主要是通过手指的触摸动作来完成的,同时也离不开手、足、眼、口、脑等多种器官的协调活动,激发了大脑的整体协调能力,使其更加机智敏捷。目前普遍注重左脑的逻辑思维推理的发展,而忽视右脑的发展。美国脑科学家对爱因斯坦的脑细胞组织进行了切片观察,发现其“棘突触”比普通人多,这与他从小弹钢琴、拉小提琴有关,这些音乐活动发展了爱因斯坦的音乐脑,即右脑,从而给他创造了最佳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灵感,使他勇于创新并取得伟大成就。因此,新世纪呼唤“全脑教育”,呼唤创新人才。

五、像歌唱一样去演奏,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之美

器乐教学的本质是通过器乐来表演音乐。器乐教学实际上教的是音乐,而不是乐器。我们只是通过器乐这种介物来表达和体验音乐,所以,在演奏乐曲时必须理解乐曲,运用自己的想象深入体会作品的感情,经过自己的二度创作,与作品产生一致的感情共鸣,把它用乐器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在理解音乐形象,感受乐声之美中,增强了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反过来,这些音乐鉴赏与审美能力的积累又对学生在演奏中技能技巧的完善和音乐表现能力的提高起着极大的作用。

总之,器乐教学是很好的艺术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运用音乐知识、技能,在器乐演奏中表现音乐,不断获得表现音乐的兴趣,接受美的滋润与熏陶,必将更快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器乐兴趣活动小组总结 篇四

杨国锋

器乐兴趣小组尝试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培养智力因素(歌曲、乐谱、节奏等)与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相结合为原则,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注重音乐审美体验,感悟音乐艺术魅力

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比较注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这个基础理念,这一理念常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课堂中巧妙地把音乐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并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律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一方面,上课时注意琴声美、语言美,让学生体会美的想象力,从而使学生进而喜欢上音乐活动课。另一方面,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给学生适当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及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至少要留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在他人面前自信地表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每节课还设计一些值得研究、可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回答。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从不用教师的思维定势去约束学生,应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及理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如在欣赏《友谊地久天长》时,是让学生先听音乐,然后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及理解,发挥自己的想像,无论学生觉得音乐在表现什么,教师都不去压抑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个人的观点,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三、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提供开放式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们从中可挖掘自身的许多潜力,如: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在上《军港之夜》这一课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演奏,每组自己推选一名组长,再由组长来组织、分配每个人的演奏任务。他们的想像力非常丰富,创造能力非常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创造意识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音乐活动课中的创造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5.器乐教研室工作总结 篇五

一个学期结束了,为了更好地完成下学期的器乐教研室的教学计划,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制定了本学期授课计划和教研室活动计划。本教研室在开学之初,经过集体讨论,制定了本学期器乐教研室各科课程授课计划和教研室活动计划,做到本课程的教学及研讨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

1、较好完成了教研室评估工作。本学期,根据学校要求,我们对教研室的教学、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等材料进行了整理、备案;制定了新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进行了教研室内部的自评,然后参加了系、院得教研室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各方面评价较好,圆满完成了评估工作。

2、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本学期主要是继续上学期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的建设。

2、制定了课程教学大纲。为了确保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学期我教研室着手进行课程教学大纲的拟定工作。在长达一学期的时间,教研室全体成员通过集体讨论、多方查询资料、问卷调查、反复修改,于期末时将既符合学科特点、又适应我校学生实际的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拟定成文,使得今后本教研室的各课程的教学工作更加科学严谨、有据可依。

3、在教研室开展了改革教学方法的讨论,及时听取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且,积极探索新的考试形式,已经应用到期末的考试、考查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开展了期中考核、检查各课程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为了确保教学计划的落实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教研室于第十二周进行了期中考核,通过学生填写教学评估表、召集学生代表座谈,了解并检查该课程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把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意见及要求及时反馈给各个任课教师,以便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确保各个任课教师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更好的教学效益,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的满意度。

5、组织教师参加校课堂大赛,获得二等奖。根据学校教务处的精神指示,认真组织安排器乐教研室的老师参加学校的教学公开课活动。在这次公开课活动中,本着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创造高品位课程的精神,态度端正、教学认真,备课兢兢业业。教研室成员集思广益,听课之后及时评课,指出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以期确保公开课活动的效果。同时也促进了没有参加课堂大赛的其他教研室成员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6、按照教学计划和各授课计划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各科器乐主修及选修课的教学工作。

7、安排好学期末的考试工作。根据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器乐教研室及时做好期末的考试安排、组织工作,并顺利完成考试任务。

8、进行了期末工作总结。于学期末进行了期末总结工作,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着手进行下学期教学工作安排。

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器乐教研室在新学期里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大的发展。

6.器乐教学教案 篇六

《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了解打击乐器(响板、三角铁、串铃、铃鼓),熟悉它们的音色和演奏特点;

2、让学生掌握每种打击乐的基本演奏方法,进一步感受打击乐器的魅力;调动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并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让他们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

3、学生能够很好的用自己手中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伴奏。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认识并会用(响板、三角铁、串铃、铃鼓、鼓)打击乐器 2.能够为歌曲伴奏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钢琴律动)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做个小游戏,考考大家!播放一段打击乐你们来猜猜里边就有什么乐器?

(教师评价语言:好极了、真给力、见多识广、真聪明等)师: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一下呢? 生:……

师:他们分别是(响板、三角铁、串铃、铃鼓)他们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打击乐

出示图片告诉学生他的名字【展示给学生如何使用,并给各小组分发乐器】

师:老师把我们这几位小朋友分到了各小组,你们高兴吗?那就认识一下,找出你手中的乐器可以发出多少种响声,展示给大家。(小组讨论)

第一组:响板 第二组:三角铁 第三组:串铃

第四组:铃鼓 第五组:碰铃

(每一组组长介绍并说出本组乐器可以发出多少声音并展示出来)

师:(好极了)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些乐器加入到歌曲中会是什么样的呢?

2.聆听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学生跟音乐律动)附听歌曲要求:每一组选择歌曲中的一句,并用手中的乐器打出节奏,小组展示(教师指导)

3.教师弹钢琴学生每一小组轮流用乐器打节奏并唱出歌词 4.教师钢办每小组用自己的乐器合奏(没轮的小组唱歌律动)5.各小组用自己手中的乐器将整首歌曲的节奏打出来

师:这些打击乐器不只能独奏、齐奏,还能合奏出美妙动听的曲子,现在请同学们起立,我们一起跟着欢快的旋律动起来吧!6.教师钢办,各小组用乐器伴奏 7.播放录音,边唱边用乐器伴奏 8.扩展

现在我每播放一种音乐你们来猜这是什么乐器?

播放音乐《梁祝》 学生猜 配图片(小提琴)

播放音乐《二泉映月》…………………(二胡)播放音乐《金孔雀轻轻跳》…………………(葫芦丝)播放音乐《小放牛》…………………(笛子)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了那么多打击乐器,你们有没有把记住它们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下,都有哪些乐器?(师生总结)8.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重温了这首好听的歌曲而且还交到了打击乐器中的几位好朋友,知道了他们的名称、外形,了解其演奏方法,感受、听辨其音色特点是乐器欣赏教学的重点。那让我们再次跟随音乐嗨起来吧!9.布置作业:

7.小学音乐器乐教学研究 篇七

关键词:器乐教学,声部,新课标

一、为什么要开展器乐教学

1. 人人都享有被教育的权利, 可共享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基础音乐教学使针对集体而非个人的, 器乐教学也应该普及到每个人身上。只有让器乐进入课堂, 才能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加全面的音乐教育。

2. 依据美国当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所言:

“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的桥梁。”墨塞尔先生对器乐教学的深刻认识, 无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教师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领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中因势利导, 以趣激学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我们要拉动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器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说, 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之一。重视器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是现代音乐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3-6年级的学生应学会演奏简易的吹奏乐器, 能够演奏2-3首乐曲, 并且要求小学器乐教学应占音乐教学的20%。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一直以来, 乐器仅仅使丰富课堂教学的工具, 然而随着器时代的发展, 器乐变得越来越不可缺少。例如通过课前一曲的形式, 让每个学生拿起竖笛吹奏歌曲, 我觉得这个办法有利于学生的指法练习, 还能提高学习器乐的兴趣, 从而使音乐课的气氛更加浓郁。

三、让器乐进课堂

1. 让器乐进课堂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歌唱时的音准, 对学生学唱歌曲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可以学习一些乐理知识, 还可以通过器乐演奏合奏等进行进行多声部的训练。例如四年级的《红蜻蜓》, 完全是一首两声部歌曲, 教师可先让学生齐吹奏do到si, 待熟悉了指法后再进行分组分声部练习。这样一来, 学生的兴趣高涨, 都在期待着两声部的合奏。通过合奏, 可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同时又培养了音乐兴趣。

2. 建立学生学习器乐的信心。

由于器乐学习非常枯燥无味, 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动机, 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就成为了一大难题。教学中教师应多做示范, 每次练习要求要明确, 集中解决重点问题。如第一课主要要求学生找准指法和手型;第二课主要要求学生吹奏时稳住气息, 手指触键要稳;第三课主要要求声音干净、连贯。初学阶段教师要注意选择简单、生动的乐曲, 如《闪烁的小星》《划小船》《欢乐颂》等。

四、在“器乐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1. 打击乐器。

在运用打击乐器前, 教师要出示相关的打击乐器, 并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打击乐及其演奏方法, 敲击打击乐时, 声音要愉悦、清脆。

2. 器乐教学与歌唱教学的关系。

如果单单就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而言, 小学音乐教学中还是以唱歌教学为主, 器乐教学有其自身优势, 但主要还是为唱歌服务。器乐教学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唱歌伴奏, 使他们唱出来的歌曲更好听, 增加他们的演唱能力。这个观点, 连最讲究器乐教学的奥尔夫也是完全认同的。通常情况下, 教材当中每首歌曲的曲谱, 也是我们器乐教学的演奏曲谱, 所以教材上的每首歌曲, 我们不但可以用于演奏, 而且可以用于演唱。在教学中, 我通常先把需要演唱的歌曲教授几遍, 再让学生用乐器演奏, 这样不仅使学生演奏起来更加容易, 同时也使学生在掌握新歌的音准上更为准确。新课讲授完后, 我会留下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复习, 并且背奏歌曲, 通过课后练习, 学生对歌曲掌握将非常熟练, 甚至可以不用教师指导, 就能准确地唱好歌曲。

3. 器乐进课堂与二声部练习。

在这个环节中, 我们可以首先将学生分为两声部, 第一声部的学生先吹, 二声部学生听, 然后再反过来。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听到两声部的合奏的声音。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最好的和声效果。在学习唱歌或器乐的过程中, 总会遇到一些困难, 例如音高、音准、节奏等难点。尤其是节奏,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歌曲范唱,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 其中的节奏比较难掌握, 尤其是开头的节奏出现了弱起, 比较难唱准, 更别说吹奏了, 还有后面二声部合唱。对此, 教师可先分别示范两声部的吹奏, 然后给学生听原唱的和声效果, 再让学生进行分声部训练、合奏训练等。这样一步一步学生就会更加有兴趣地学习。

4. 重视培养学生使用乐器的良好习惯。

课堂常规是教学中必要的一种约束力, 其主要作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有秩序的条件下学到应学的东西。器乐教学尤其要重视课堂常规,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否则学生很容易把乐器当玩具, 不听指挥, 随意乱弹。因此, 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做好课堂常规,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乐器的良好习惯。对乐器的摆放、领用、归还要有严格的要求, 学生要严格执行。教师应让学生保管好自己的乐器, 使用完后记得清洗干净放好。

五、器乐教学让学生更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在音乐课堂教学以及学习生活中, 团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包括教育他们懂得如何协调自己和他人, 使得整体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这是非常必要的。在器乐吹奏的过程中, 若要使乐曲演奏的秩序不被打乱, 每个成员的表现欲都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这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学会考虑怎么做才能使团队的努力收到最好的效果。

六、器乐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

8.课堂器乐教学点滴体会 篇八

不仅如此,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器乐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及学生的音乐素质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显著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热情

学生对学习器乐有一种神秘感,进到音乐室,对钢琴等各种乐器喜欢摸摸看看,充满好奇。课堂上,能够亲身体验用乐器来学习,使他们内心充满新奇、欢乐,充满成就感。正是在这种新鲜感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能认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不知不觉沉醉在音乐艺术氛围中,在轻松愉悦“玩”乐器的过程中掌握各种音乐基本技能,自然而然地接受艺术的熏陶,这大大增强了他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及参与意识。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音乐课堂教学内容,通常包括唱歌、演奏、欣赏、识读乐谱、创作等几个方面。一堂课,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环环相扣,能吸引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反之,教学手段单一,内容匮乏,学生则易思想涣散,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作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教师应合理利用和支配这一积极的教学手段,通过吹奏与欣赏、演奏和歌唱等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不同音响效果的体验,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三、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在合唱教学中,声音的协调与统一、声部间的配合,是教学中常见的难点,学生声部“打架”一直是教学中一个比较难“啃”的“骨头”。在教学中我尝试过不少方法,但效果不十分理想,一堂课下来收效甚微。一堂课时间毕竟有限,如果老在一个地方反复纠错,学生不仅烦躁,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且也会因自信心受挫而影响教学效果。乐器有着固定音高,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吹奏多声部作品一点也不足为奇,可以把合奏的方法在合唱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迁移。在合唱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熟练吹奏的旋律轻声唱几遍,再把合奏中的感觉移到合唱中去。实践证明,运用合奏—合唱迁移的教学方法,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学生的合唱能力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

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1.音准能力的提高。与没有任何器乐基础的学生相比,学习过器乐的学生,他们对音高的概念相对比较清楚,一般试唱不用费太大劲,基本可以自如地唱下来。因此可以这么说,器乐进课堂是训练学生听觉的最好办法之一。

2.演唱技能的提高。器乐的演奏训练使学生的听觉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势必会在他们的脑海里建立起较好的固定音高概念,这就为演唱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基础。此外,教学中,我们不时会遇到一些对音高概念模糊、唱歌易“跑调”的学生,有时,一首歌常常给唱得面目全非。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奏训练后,我发现,这些学生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说明器乐教学在提高学生演唱技能方面确实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五、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自信心与合作意识

器乐进课堂除了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掌握吹奏技巧外,坚持不懈的吹奏练习也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格。这种意志的磨炼和自信心的增强,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自信。课堂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音乐骨干的培养,注重以点带面。我的做法是选出吹奏成绩优秀的学生,委任他们为小老师,鼓励他们主动与暂时落后的学生结对子,学生和学生在一起互相切磋,平等交流,可以消除后进生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融入集体的精神。

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器乐训练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学生们在演奏技能逐日提高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编,从而使创新能力得以提高。由于对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课后更是爱不释手,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心仪的乐曲,在一起互相竞奏,互相交流,互相切磋,其乐融融,既增长了技艺,又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使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诚然,器乐教学的意义不仅限于此。器乐教学堪称音乐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手段,使之为有效提高音乐课教学整体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启珩.素质教育初探 器乐实验先行[J].中国音乐教育,1994(6).

[2]章辛,张向东.器乐教学实验的做法和体会[J].中国音乐教育,1994(6).

9.《中国传统器乐》教学大纲 篇九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音乐教育专业高中起点本科班”、“音乐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班”专业课,亦可用于“音乐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器乐的历史发展梗概;对传统器乐中具有代表性的独奏音乐和地方乐种优秀曲目,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能从理论上进行一般的总结和概括,掌握其主要艺术风格特点;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修养和审美意识,增进对祖国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熟悉和感情。课程在分析音乐作品的同时,与该音乐作品有关联的乐器性能及历史知识等有关文化背景,也作配合性的介绍。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教学原则

1.本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分析、研究、认识中国传统器乐生存、发展、消亡中的各种文化现象。

2.本课程以现存与实地考察所获得的传统器乐为主要教材依据,注重传统器乐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力求较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反映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真实面目。

(二)教学方式与考核

1.本课程以网上电子课件教学讲授为主。

2.配合以文字教材的阅读(《中国传统器乐》含光盘,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10)。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定时回答学员们提出的学习问题。

4.本课程平均每周由各地认证课室安排1学时的面授辅导,每学期考试前集中安排2学时的面授辅导。5.考试方式为笔试。

6.本课程为1学期,共18周,4学分。讲授16周,复习2周。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

第1周第一讲

绪论

一、器乐与乐种界定

二、器乐与乐种历史

(一)先秦时期的钟鼓乐队与古琴音乐

(二)汉魏至南北朝时期的鼓吹乐与相和歌

(三)隋、唐时期器乐的繁荣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民间器乐

三、论乐器演奏技巧与旋律个性

(一)乐器演奏技巧与旋律的共时性地域色彩

(二)乐器演奏技巧与旋律的历时性时代特征

(三)乐器演奏技巧与旋律的创意性表现意义

第2周第二讲

上篇

独奏音乐的主要类别与艺术特征

第一章

吹管乐类

第一节

一、历史与形制

二、笛子音乐:分析北方笛曲《五梆子》,分析南方

笛曲《鹧鸪飞》

第二节

洞箫

第3周第三讲

第一章

吹管乐类

第三节

一、历史与形制

二、管子音乐:分析管子曲《小二番》 第四节

唢呐

一、历史与形制

二、唢呐音乐:分析唢呐曲《一枝花》 第五节

笙、葫芦笙、芦笙、把乌

第4周第四讲

第二章

擦弦乐类

第一节

二胡

一、历史与形制 二、二胡音乐:分析华彦钧的二胡作品,《二泉映月》

《听松》

第5周第五讲

第二章

擦弦乐类

第二节

板胡 第三节

马头琴 第四节

四胡、京胡

第6周第六讲

第三章

弹弦乐类

第一节

一、历史与形制

二、古琴音乐:分析管平湖演奏的琴曲《流水》,分

析吴景略演奏的琴曲《梅花三弄》

第7周第七讲

第三章

弹弦乐类

第二节

一、历史与形制

二、古筝音乐:分析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

第8周第八讲

第三章

弹弦乐类

第三节

琵琶

一、历史与形制

二、琵琶音乐:分析琵琶古曲,《十面埋伏》《霸王

卸甲》《夕阳箫鼓》

第9周期中复习

第10周第九讲

下篇

乐种的主要类别与艺术特征

第四章

弦索乐类乐种

第一节

弦索十三套乐曲及其乐曲《合欢令》 第二节

河南大调曲子板头曲

第11周第十讲

第五章

丝竹乐类乐种

第一节

二人台牌子曲及其乐曲《巫山巅》 第二节

江南丝竹及其乐曲《三六》《行街》

第三节

广东音乐及其乐曲《雨打芭蕉》《赛龙夺锦》,《平湖秋月》

第12周第十一讲

第五章

丝竹乐类乐种

第四节

潮州弦诗及其乐曲《狮子戏球》《浪淘沙》 第五节

福建南音及其乐曲《八骏马》《梅花操》

第13周第十二讲

第六章

鼓吹乐

第一节

河北音乐会及南乐会乐曲《放驴》

第二节

晋北笙管乐及其乐曲《采茶》《柳叶青》

第14周第十三讲

第六章

鼓吹乐

第15周 第16周 第17周 第18周

第三节

鲁西南鼓吹乐及其乐曲《大合套》 第四节

山西鼓吹乐及其乐曲《大得胜》 第五节

辽宁鼓吹乐及其乐曲《小讴天歌》

第十四讲

第七章

吹打乐

第一节

十番锣鼓及其乐曲,《十八**二》《下西风》

《香袋》

第二节

十番鼓及其乐曲《百花园》《满庭芳》

第十五讲

第七章

吹打乐

第三节

浙东锣鼓及其乐曲《将军得胜令》《大辕门》 第四节

西安鼓乐及其乐曲《尺调双云锣八拍坐乐全套》

第十六讲

第八章

锣鼓乐类乐种

第一节

西安铜器社及其乐曲《打呱社》 第二节

土家族打溜子及其乐曲《八哥洗澡》 第三节

山西洪洞威风锣鼓 第四节

山西绛州锣鼓

10.器乐排练室教学计划 篇十

(1)葫芦丝介绍

(2)葫芦丝演奏的`基本姿势、按孔部位和方法、口型、吹奏的呼吸方法、葫芦丝演奏指法。

(3)葫芦丝基本发音练习:(5 6 7 1 2 3 5 6)练习曲。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丝,了解其特点、构造、流传区域及独特的音色。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学会音阶的吹奏。

(2)感受葫芦丝古朴、柔美、典雅的音色。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葫芦丝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吹奏的呼吸方法、葫芦丝演奏指法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葫芦丝:

1.葫芦丝构造:葫芦丝主要由主管、簧片、附管、葫芦四大部份构成 a.主管:旋律管,开有多个按音孔。

b.簧片:发声部件,安装在竹管一端。簧舌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和长方形两种,材料以铜质为主。

c.附管:辅助(合声)发音管。常见的为一附管发一单(长)音,高音附管 d.葫芦:葫芦起漏斗作用,气流通过葫芦传递到主管和附管里面。

2.葫芦丝音域及分类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

C、D等调。通常9度以内不超过11度。

(二).基本姿势、按孔部位和方法、口型、吹奏的呼吸方法、葫芦丝演奏指法。

1.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分站姿和坐姿两种:

①站姿。要求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略分开,呈外八字站稳,两腿直立,身体的重心点放在两腿之间(必要时可左右移动)。上身挺直,但不能僵硬。头部直仰,胸部自然挺起。目视正前方。双肩松驰平衡。两肘自然下垂,两臂不可夹住身体,要与腰间保持一定距离(约十公分左右)位于身体正前方中心线。乐器与

身体形成45度到50度角。

②坐姿。其上身的要求和站姿相同,一般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双脚分立踏地,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但不可架腿或两脚交*。坐位高低要适当,以免影响呼吸肌肉的充分运动。

2.演奏中呼吸方法

一般可归纳为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目前被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是混合式呼吸法。其优越性表现在整个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动作,形成运动整体,因而气息的吸入量多,气息较深,呼气时也容易控制。

3.练习基本音

开第三孔为“do”即筒音作“ 5”

降B大调指法表 (筒音做 5 )

低音 5 低音 6 低音 7 1 2 3 4 5 6

第七孔 ● ● ● ● ● ● ● ● ○

第六孔 ● ● ● ● ● ● ⊙ ○ ○

第五孔 ● ● ● ● ● ○ ○ ○ ○

第四孔 ● ● ● ● ○ ○ ○ ○ ○

第三孔 ● ● ● ○ ○ ○ ○ ○ ○

第二孔 ● ● ○ ○ ○ ○ ○ ○ ○

第一孔 ● ○ ○ ○ ○ ○ ○ ○ ○

说明:● 表示“闭” ○ 表示“开” ⊙ 表示“开半孔”

(三).作业布置:

1.练习呼吸方法

2.练习基本音

11.器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篇十一

一、加强认识,转变观念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国内诸多高师院校对器乐的教学目的不是很明确,属于一种冷处置状态。鉴于此,加强对器乐教学的认识,转变观念是推动器乐教学的关键。那么我们可尝试从如下几方面着手:1.教学目标明确,重视器乐的日常教学。2.加大宣传力度,开展艺术实践。3.开展专题讲座,对器乐中某些乐器的特性做科学性的分析,消除他们对器乐学习的误区。4.积极引导器乐教师潜心施教,教科并重。

二、调整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教学内容的具体文件之一……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和任务的有力保证,是编写各科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主要依据……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和各项活动的行动指南。”

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是保证教学实施的关键因素。2004年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明确提出器乐(中外乐器各一种共6学分)作为必修课开设,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的高师院校却因为主客原因得不到实施。客观原因:随着逐年学生的扩招,教学师资匮乏,学生与师资不成比例,导致器乐教学得不到保证。主观原因:主管层面不重视,片面强调声乐钢琴,即便配备有少数器乐教师,但都是属于附设,有演出就凑数,没演出就放大假的局面。没有宏观调控教师比例。

三、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

高师是培养中小音乐师资的基地,培养目标的不同,如果教学模式一味的模仿,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忽视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停留在教会几首作品。第二,教学对象单一。第三,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第四,教师上课随意,上课内容没有整体规划。第五,扩招与教师的反比例,教师教学任务太重而导致对教学的敷衍。科学的高师器乐教学模式为单人课,小组课,集体课,三合而一的模式。单人课使得教与学的地位相对稳定,其教学常能较容易做到因材施教,师生交流也比较便利,学生也能在较短的时间习得必需的基础知识、技能、能力和观点,为学生音乐技能的学习与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小组课将音乐素质相近、技能水平相近的同学分成一组,使得同学之间增加了交流,拓展了视野,加强了竞争,同时也为教学节约了资源。集体课重在利用集体授课的优势,培养学生从教的能力,运用齐奏、重奏、合奏等不同的表演方式培养学生的相互配合的能力;这三种教学模式相互弥补,相互促进,对高师器乐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四、规范教材

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音乐师资在器乐教学方应具备独立组织器乐教学和编排器乐节目的能力,因此,高师器乐的教材应具备以下几点特性:1.师范性。2.实用性。3.浓缩性。4.精练性。5.分类性整理。教材的内容分:1.乐器的基本理论和演奏方法。2.练习曲与乐曲。3.实践部分。

五、资源配置优化

高师器乐教学乐器种类繁多,从教师资源配置上不可能一门乐器一个教师,加之高校扩招,师生不成比例,导致了器乐教学停滞不前,从而出现不开或者少开器乐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因此为了妥善解决器乐师资相对不足的矛盾,我们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入手,力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益。1.在编在岗教师。建立评聘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动性、(下转第18页)(上接第17页)能动性。2.设立流动编制,外聘专业教师。3.优秀学生助教。

六、结语

高师器乐教学是音乐专业课程中必不可少且具有重大意义的一门技能课。高师器乐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合格音乐师资的培养。因此,对器乐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永远是教师锐意进取的课题,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开展器乐教学研究与实践, 把握教育教学规律,运用科学教育理论,认真分析,不断总结、改进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提高高师器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晓勇.《谈高师器乐课教学》.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中国分类号]J6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3-365392005005-0078-03

2.樊国生.《高师音专器乐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南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第四期

3.廖丹.《关于高师民族器乐的思考》. 《美与时代》.2005年6月(下)

4.田晓娜主编.《中国学校教务工作实用全书》.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

5.中图分类号:J6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499(2001)02-0051-06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徐文武《有关高师音乐技法集体课实践与研究的若干问题》

12.器乐教学总结 篇十二

一、实现乐器与教材整合,培养学生技能意识

乐器根据大小形状、演奏技巧、发声原理等特点分许多种类:有的简单易学,如七孔竖笛,学生只需掌握基本的指法和吹奏技术就可学会;有的较为复杂,如口琴,学生不仅要吹吸并用,更要依靠感觉左右移动音位。对于水平较低的初中生而言,如果学习的乐器难度过高,容易产生畏难和厌学心理;反之,如果过于简单,又提不起兴趣进而轻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以音乐教材的技能学习为基点进行整合,选择难度适当的乐器进行教学,使音乐学习不成为学生的负担。

例如,在进行知识和技能单元学习“竖笛练习”时,对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竖笛这个简单、普遍、易带的乐器是完全可以实现学生人手一个的。于是笔者和学生们进行了手把手的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竖笛的音乐魅力,增长音乐技能。学生手握着竖笛纷纷跃跃欲试,笔者让同学们站起来,抬头挺胸,手指自然弯曲,面带微笑,竖笛与身体成45度角,轻轻吹气,有意识地控制气息。经过多番练习和指导,学生们基本能吹出音调,大大提高了后续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乐器实现唱奏合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将声乐教学与器乐教学放在一起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攻克音乐教学中的诸多难点,例如合奏教学,合奏作为音乐的一种综合形式,包含着音乐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它不仅要训练学生的乐器吹奏打击方法、声部的学习、音准和节奏的把握等表演才能,更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大家的共同健康成长。

在进行《青春舞曲》教学时,在学会基本节奏曲调后,笔者将其设计为两项音乐教学活动。

活动一:编排打击乐伴奏。首先介绍和展示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及各自的演奏方法:手鼓、萨巴依,还有其他打击乐器以供选择。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喜爱的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然后小组分别展示成果,全班共同选出与歌曲节奏最匹配的小组打击伴奏。

活动二:创编舞蹈动作。选择几个舞蹈功底较好的同学进行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学习,然后带领学生进行舞蹈教学并选择舞蹈组。

两项活动完成后,全班分别组成唱歌组、舞蹈组、乐器伴奏组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同学们载歌载舞,团队合作的力量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充满青春的活力。

三、应用自制乐器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音乐是实践的艺术,而现代教育更加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在实践中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音乐新教材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一项创造性内容———自制简易乐器。自制简易乐器含义较广,包括自行寻音源材料(课桌、书、玻璃杯、身体的各个部位),或用易拉罐等废弃品制作的一些简易乐器(如铃鼓、酒杯琴等),来探索、体验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情感起伏等等。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这项内容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完《茉莉花》这首歌曲后,学生对这些简单的音节节奏较为熟悉。于是笔者让各组分别准备八只大小不一的玻璃杯、一根筷子、一瓶水,让学生自行往八只杯里注入不等量的水,自行敲打并进行调适,直至能奏出1、2、3、4、5、6、7、1的不同音阶,尝试连续敲打出一小段与歌曲相符的乐曲。学生通过自我动手操作,不断改进、聆听、练唱,不仅加深了对音调的掌握,更激发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创造思维进行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13.小学器乐合作教学案例分析 2 篇十三

一、案例背景:

《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广大教师都想构建一种与“课程标准”最为合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音乐教学中的器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能力具有突出的功效,下面我就张老师三课时的器乐教学。进行了教学案例的分析。

二、实况表述:

1、第一课时——初尝甜头鼓舞人心

细节:六年级老教材末页有几首器乐合作谱 结果:张老师叮叮当当地捧着一箱子打击乐器进了音乐教室。孩子们伸长了脖子探头探脑,“张老师,你今天又有什么新花样啊?”张老师笑了笑:“这个月咱们的音乐课主题是器乐合作,这电视里不是有女子十二乐坊什么的吗?我们也搞一个,我们全班有24个人,就叫二四乐坊吧。哈哈”张老师的话刚落,全班一阵欢笑,“张老师,真逗,取这么个名字。”“想不想来合作一下。”“想——”仿佛张老师的情感渲染已起到了作用。随后,张老师让全班同学按照自己的座位就近组成小组。(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座位组成小组而不是让他们自行组成,正是因为培养他们适应跟各种性情的人合作的能力和意识,否则六年级的学生肯定在班上有自己的小团体,而成绩好的同学也肯定不喜欢和差的同学合作,怕拖小组的后腿。这一点教师在合作的时候是都要要注意到的问题。)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工进行识谱训练,于是,教室里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口琴的,有碰铃的,有响板的,有小堂鼓的。20分钟以后,张老师分别根据乐器的不同分工对各个乐器组进行了检查,对他们的演奏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演奏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根据从大到小的原则,让学生进行了演奏,先是全班,然后是四个大组,(因为小孩子胆小,而人越少对各个演奏者的要求就越高。)于是,动听的瑶族舞曲就在孩子们的表现中在整个音乐教室里回荡。一次演奏完,从孩子们快乐的眼神中看出了他们的喜欢和兴奋。于是张老师乘机趁热打铁:“同学们,今天你们演奏得都非常动听,但是有很大的因素是因为我借给你们这些打击乐器,可如果我下节课不借你们了呢?就剩你们手上那几支口琴,你们还能演奏出动听的器乐合作曲吗?”“哦,,,,,老师好小气哦。”“我是很小气,我不借,你们就不能自己做吗?”“自己做?怎么做啊?”好,等的就是你们这句话,于是张老师把他们手中的各个打击乐器的发声原理一一进行了讲解,然后布置了一星期后展示乐器的的作业。看,几个沉不住气已经在咬耳朵商量怎么做了。

2、第二课时——自己动手别样风情 细节:

结果:走进教室的门口,我们已经听到了一些丁丁冬冬的声音,好家伙,孩子们做得还真不错,每个小组都有作品呈现,有拿易拉罐做沙锤的,有拿啤酒瓶盖做串铃的,有拿一串调羹做碰铃的,有拿竹板做响板的。真是想象力丰富,无奇不有。这一堂课中,学生们很快乐,我们也很快乐。

3、第三课时——再接再厉深层探索 细节: 结果:“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演奏的都是作曲家给我们配好的乐谱,那我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打击乐的发声特点自己给一首曲子配上伴奏演奏一下呢?”“行,我们行”。看到他们配的乐谱,真是错误百出,很多乐理知识性错误都出现了,借这个机会张老师又给学生复习了一些乐理知识,并用简单的话对配伴奏这一音乐技能进行了辅导,学生们兴趣很浓,看着自己配的乐谱被同学们演奏出来,他们别提有多高兴。

三、分析与反思:

上一篇:公房使用权有偿转让下一篇:《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