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读后感

2024-10-23

《给予是快乐的》读后感(共16篇)

1.《给予是快乐的》读后感 篇一

今天,我认真地读了课文《给予是快乐的》,读后我有很多话想提示自己。

人间处处有真爱,真爱处处暖人心。课文讲述的是圣诞节前一天,有一个男孩家里很贫困,但他一心想给残疾的弟弟看一份好的圣诞礼物,让他知道圣诞礼物是什么样的。通过读这篇课文,使我们知道给予是快乐的,歌颂了男孩的美好品质。

拥有爱是幸福的,而乐于助人更让人感到快乐。当我们见到有人遇到困难时,应该及时去帮助他,伸出友爱之手,献上最真诚的关怀。不要忘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2.《给予是快乐的》读后感 篇二

在本次事件中,肖老师选择了及时应对学生抛出的问题,这是非常值得赞赏的。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中,经常会发生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师的预设相悖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出合理的应对。

在这堂课中,学生更需要获得的是什么呢?对学生的反馈,肖老师也做了一番分析。如果从知识与技能的维度来看,或许一种推导公式的方法就足够了,只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公式,进行训练,他们便能很熟练地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那么从过程与方法的维度来看,是不是多种推导方式的比较、图形间的转化才是学生更加需要学习的数学思想方法呢?

其实,无论是知识还是过程方法,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只是孰轻孰重,就需要教师自己去掂量。换言之,这就涉及教师对课堂学习目标的设定问题。我们都知道,一堂课的关键是设定学习目标,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才能设计教学过程,而教师在设定学习目标时,就应当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能力和教材内容来进行设定,这堂课便是如此。相信肖老师的选择代表了她对学生的理解,而学生给予的反馈正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可以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3.《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篇三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体验。

●过程与方法:

1.从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他们的心理。

2.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情操。

【重点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让学生领悟“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看几张图片,(出示几张人物笑脸图,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快乐)是啊!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令你感到很快乐呢?

2.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给予是快乐的》,看看课文中的他们对快乐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填充课题:给予是快乐的)学生齐读课题。

3.同学们,注意这个词(给予)怎么读?“给”还可以怎么读?

4.你是怎样理解“给予”这个词的?

二、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①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字音,读通句子。

②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③画: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作出批注,写写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学生反馈:

①出示词语:圣诞节、羡慕、饶有兴趣、宽裕、不由自主、兜一圈、湿润,指名学生认读。

②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完成填空。

课文讲述了在_________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_________,在短暂的相处中,_________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_________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_________。

③课文中讲了谁给予了谁呢?给予了什么?

(板书:保罗的哥哥 保罗 小男孩 小男孩的弟弟)

三、合作探究

(过渡:同学们,课文中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强烈震撼了保罗的心灵。)

1.课文中告诉了我们保罗的判断出现了几次错误呢?你从哪些自然段知道的?请找出来画出横线,读一读,并在小组内谈谈你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第一次保罗原以为_________,没想到__________。第二次保罗原以为_________,没想到_________。)

(1)第一次错误

①课件出示保罗和男孩的第一次对话。

②带着惊叹、羡慕的语气一起读读这段话。“哇,我希望……”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呢?按常理推测的话,你认为男孩希望的会是什么呢?

③保罗和我们一样原本以为男孩希望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没想到男孩却这样说(引读)“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④(课件出示:“我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哥哥”。“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对比分析)自己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从中你能读懂什么?

⑤面对这样的男孩,保罗有何表现?直到保罗看到哪一幕,他才明白过来呢?

(2)第二次错误

①默读11自然段,这段话中有什么地方打动了你?找出描写男孩动作的词语,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②小组汇报交流成果,说画出的词语,谈体会。

③从哥哥的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哥哥为什么要这样对弟弟说呢?

④当弟弟听到哥哥对他这样说的时候,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⑤此时保罗的眼睛为什么会湿润呢?

⑥保罗感动之后是怎么做的呢?齐读12自然段。

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保罗感到难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小男孩感到难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小弟弟感到难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过渡:这个夜晚,对于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而快乐的,被给予的人是快乐的,给予的人也是快乐的。

四、反馈拓展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收获?结合身边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练笔:想象一下,他们后来可能会跟对方说些什么?

保罗会对自己的哥哥说:__________________。

小男孩会对弟弟说:_________________。

小弟弟会对哥哥说:_________________。

总结:高尔基说过,给永远比拿愉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人世间最美的语言。老师还想送给同学们一首诗《给予是快乐的》,相信你的体会会更深。(配乐朗诵)

五、课后延伸

推荐阅读篇目:

1.《给,永远比拿愉快》─蒋风 2.《感恩之心》─林润翰

六、布置作业

1.尝试给予别人一句关怀、一次援助,哪怕是一个笑容,并将自己的快乐与同学交流。

2.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4.《给予是快乐》读后感 篇四

内容讲的是:圣诞节前夕,哥哥送保罗一辆新车。

就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包罗下了班,发现一个小男孩在”我“的车周围转来转去,”我“问他:”想不想坐我的车?“他说:”想。“

刚走了没几分钟,小男孩对”我“说:”在我家门口停下好吗?“”我“只好答应这个小男孩。到了他家门口,小男孩下了车,把他残疾的小弟弟抱出来,对自己的弟弟说:”这时邻居家的车,等你长大了我也给你买一连这样的车。“

5.《给予是快乐》读后感 篇五

我读到“天哪!我希望…”时,想法和保罗一样,都以为小男孩会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哥哥,但一“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句话使我为之一震,因为小男孩竟然有这样高的品质,能够替别人着想。

“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小男孩为了自己的弟弟,长大后也要像保罗哥哥那样,送弟弟一辆新车,让他看看圣诞节橱窗里的东西,让弟弟快乐。他给予了小一弟一弟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对生活的希望。小男孩在给予弟弟这些时,心中十分快乐。小男孩的身上有着常人没有的高尚品质。

这篇课文不由得使我想起了署假中的一件事。表姐喜欢打游戏机,到我家来时看到我有游戏机,便缠着我,我就答应了。结果她什么时候都要打,睡觉打,吃饭打,上厕所时也打。我受够了,便把游戏机要了回来。后来我发现姐姐文曲星上有个游戏很好玩,便问她要,姐姐欣然答应。结果我也像表姐玩游戏机那样,连电池也玩光了,而姐姐也没问我要。我当时十分内疚,表姐却说“没关系。”

6.给予是快乐的 篇六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感到什么是快乐的?可是,有一位叫

保罗的人他对快乐有新的认识,得出了这们的感受(板书完成课题:

给予是快乐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2、看到“给予”两字,我们会马上想到上学期曾学过一篇课文《给予树》,现在你还记得“给予”是什么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那么究竟是谁在给予?谁又在接受别人的给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快速地读读课文,找一找。

2、回答刚才这个问题首先要把课文中的人物找出来,他们分别

是——(生讲师板书:男孩、男孩的弟弟、保罗、保罗的哥哥)师:

谁能把他们的给予关系用线条表现出来?

三、研读课文,品读重点句:

1、在这些环节中,哪些地方是最令你感动的,让你思绪万千的,感到一股暖流充满心间的,就把它划下来,再大声地读一读。

2、谁能把你找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根据学生找的随机出示课件)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刚才有好多同学也都找了这个句子,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3、这句话中“有一个这样的哥哥”是指什么样的哥哥?

4、如果你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心中会感到怎样?(快乐)是啊,如果我有这样的哥哥,那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快乐。但要“当这样的哥哥”需要什么条件?但家庭并不宽裕的男孩却非常羡慕当这样的哥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5、是啊,保罗以为这个男孩会希望自己也有这样的一个哥哥,但男孩却希望自己也能当一个这样的哥哥。这令保罗惊讶,也令我们感动,感动这个男孩不是想着获取而是想着给予。虽然这个男孩还没有这样的能力当这样的哥哥,但他有这样美好的心愿。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哥哥?(根据回答板书:关爱)

6、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想当这样的哥哥?生找后课件出示:

(“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7、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

8、你能想象出男孩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和动作吗?如果你现在就是那个男孩,会怎么说这句话?自己试一试。(课件出示:男孩

地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9、谁愿意带着你的理解来读一读?

10、保罗以为男孩是想炫耀一下,但男孩却是为了给他腿有残疾的弟弟一个希望(板书:希望)。希望给行动不方便的弟弟买一辆新车。这对于残疾的弟弟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声音再去体会这兄弟间的浓浓亲情。齐读。

11、同学们,这是一位多么有爱心的哥哥,他的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曾误会过他的保罗。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于是(课件出示: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2、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男孩、小弟弟或保罗,告诉大家,这个夜晚让你难忘在哪?

13、是啊。这不仅是一个难忘的夜晚,而且也是一个快乐的夜晚。(课件出示:)

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

小弟弟因为()而感到快乐。

保罗的哥哥因为()而感到快乐。

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

14、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课件出示:)

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

四、总结全文: 是啊,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会不时地体会到这种给予的快乐。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慷慨的爱心„„都是给予,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给予、奉献,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再读读课题。

五、课外延伸:

阅读链接:推荐几篇相关的文章,课后我们来共同阅读体会

(课件出示推荐篇目:

1、〈给,永远比拿愉快〉——蒋风(中国)。2、〈感恩之心〉——林润瀚(中国)。3、〈乞丐〉——屠格涅夫(俄国))

原文标题:《给予是快乐的》四(上)教学设计教育档客 jydoc.com 原文网址:http://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保罗两次都想错了,他错在哪里。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3、懂得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给予才是快乐的,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情怀。

【教学重点】

1、了解保罗两次想错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男孩的句子,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教学难点】理解“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给予才是快乐的。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4课(齐读课题)。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课文共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都是在哪一天认识的?圣诞节是在每年的几月几号?

就在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出示画面)看,这就是保罗哥哥送给他的车。说说看,这是一辆怎样的车?(崭新的、豪华的、高级的······)如果你看到了这辆崭新、豪华的车会有什么感觉?(高兴、兴奋、快乐······)男孩看到了保罗的新车后又会有什么感觉呢?请同学自读课文1——5自然段,找出描写男孩的句子。

二、研读课文,品味给予。

(一)品读第一次误解。

1、学生自读1——4小节,找相关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①老师也找了些句子,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找到的句子和老师一样的请举手。

②出示句子:

“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

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3、指导朗读。

①谁能读好第一个句子?(指名读,全班读)

②师读保罗说的话。

③听了保罗的话,男孩有什么表现?谁能读好男孩说的话?

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男孩和保罗的对话。指名演绎。

保罗看到了男孩脸上惊奇的表情,所以他猜想男孩会希望什么呢?(出示说话练习)

保罗认为男孩希望________。(指名说)

保罗以为男孩是希望从哥哥那里获得一辆新车,谁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板书:获取)

保罗心里是这么想的,我们也可能这么想,可男孩是怎么说的?谁能快速地找到这个句子?(指名说,相机出示句子让全班齐读。)出示:男孩希望_________。(指名说)

原来男孩不是想获取而是想给予,他想给予弟弟一辆新车,所以保罗想错了。(板书:不是······而是······)

4、师小结:

男孩的话,让保罗感到很······保罗不但感到吃惊而且有些惭愧,因为他错怪了男孩。为了表示他的歉意,保罗是怎样做的呢?在兜风的过程中男孩提出了什么要求?保罗又会怎么想呢?

(二)品读第二次误解。

1、指名开火车朗读6——9自然段。

2、车开了一段路后,男孩提出了什么要求?(指名说)

3、让我们再次读好第8、第9自然段。

4、说话练习:出示“这时保罗笑了,他想_______________。”(指名说、板书:炫耀)

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向小朋友炫耀,但是他又想错了。保罗为什么会想错?让我们拿起课本齐读10——13自然段。

5、学习10——13小节。

(1)(出示插图、播放音乐)师:小男孩的弟弟腿有残疾,行动不便。平时,他只能透过窗口欣赏外边的风景。圣诞节即将来临,别的孩子都在大街上奔跑、欢呼,在商店里挑选自己喜爱的东西,他却只能呆在家里,透过窗口羡慕地看着这一切!然而今天,小弟弟就要和哥哥一起乘车去兜风了,他的心情是多么______。透过画面,我们看到了小弟弟脸上洋溢着快乐、幸福,这是因为他得到了哥哥的________。(板书:关爱)

(2)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场景呀!让我们再次读好第11自然段,再次感受这份浓浓的亲情。(出示相关段落)

(3)是啊!小男孩让保罗开车到家门口并不是想向他人炫耀而是想给予弟弟关爱。所以保罗又想错了。(板书:不是······而是······)

(4)引读第12小节(师):小男孩这份浓浓的亲情再次打动了保罗,于是“保罗下了车······”

(三)提升感悟

1、那一天,保罗和兄弟俩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保罗这样写到(出示范文,播放音乐):

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我开着车带着兄弟俩行驶在大街上。看着圣诞树上闪烁的灯光,看着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兄弟俩笑了。他们笑得是那样灿烂、那样满足,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给予是快乐的”!

2、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这真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夜晚啊!小男孩不是获取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给予弟弟关爱。这一份浓浓的手足之情,不但让保罗难以忘怀,而且也同样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3、引读第十一小节:也就是从那天起,保罗······(板书:给予是快乐的)

三、拓展延伸,感悟给予。

1、课文学到这,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理解“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意思的吗?下面,再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后面的短文,看看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这篇短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2、(播放音乐)是啊!如果我们能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手帮一把,相信在得到他人感激的同时,你也一定能感受到快乐。老师知道在“5.12”四川大地震中,好多同学都给灾区人民捐了款,还有的同学给灾区人民写了慰问信。这一句句关切的话语,一颗颗爱心的传递,让灾区人民重新鼓起了勇气,战胜了困难。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给予是快乐的!”(出示“给予是快乐的!”全班齐读)

3、最后,让我们大家一起牢记高尔基的这句名言——给永远比拿快乐!(出示:给永远比拿快乐)

板书设计:

24、给予是快乐的不是获取而是给予

不是炫耀而是关爱

小男孩

-----------------------小弟弟

给予是快乐的!

一、师生对话,初读解题

1.同学们,在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

2.小结:是的,我们得到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往往很快乐。但有一种快乐不是来自于物质的获得,而是人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我想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大家一定会获得另一种快乐。

3.揭题,指名读课题:《给予是快乐的》(正音:给予jǐyǔ 理解词义)。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设计着眼与对文本含蕴的充分挖掘,以“在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为学习起点和重组学习内容的主线,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给予为什么会快乐呢?认真读读课文,读准字音,努力把课文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找一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给予了别人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反馈

(1)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难读的段落?(交流,抽读,正音。相机理解:饶有兴趣、宽裕)

(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给予别人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哥哥 → 保罗

男孩 → 弟弟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过好“认读关”是“学习主题构建”的良好前奏,先让学生扫清生字词障碍,读通、读顺全文;然后再经历“学生与文本初步的对话”,通过对全文人物的链接,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以“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给予别人什么?”为切入点,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板书,提纲挈领,凸现教学目标,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导行作用。

三、精读课文,感受快乐

(一)感受获得的快乐

1.(指着板书)保罗、男孩、弟弟都得到了别人所给予的东西,他们快乐吗?

再一次读读课文,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划出相关语句。

2.交流讨论、体味语言文字,教师于交流中指导学生朗读。(根据学生需要,随机出示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本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感知现实的基础上,又拟定了一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随时调整的框架,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与思维活动空间,启发学生先从“获得”的层面去体验、感受快乐。为下文对“给予”的体悟打下伏笔。

(二)感受给予的快乐

1.文中有没有写弟弟的快乐?但他的快乐你感觉到了吗?(感受到了)

2.他的快乐又是是谁给予的?(小男孩和保罗)

师:获得时是那样的快乐,给予时他们快乐吗?让我们再仔细地来研读文本:(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并根据学生需要,随机出示学习内容)

(1)男孩快乐(重点研读以下三个句子)

◎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

◎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2)保罗快乐

(三)分角色朗读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目睹这感人的一幕,为小弟弟高兴,为小男孩、为保罗感动。(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读。指导读出小男孩的自信、自强及对弟弟的关爱之情,读出保罗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按照课程标准,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进入情景体验,在读中揣摩、感悟、体会语言所承载的知识、情感、文化、思维,从而表现出对语言本体的学习,而不应拘泥于教材对材料展现的逻辑顺序,以及结果分析展开教学过程。因此,以这一材料为载体,以“读-品、读-思、读-悟”为基本学习活动程序,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感悟和表达快乐的意蕴,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使他们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促使其语文素养(朗读水平、读书能力)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四、合理想象,感悟主题

1.圣诞夜的夜晚流光异彩、熠熠生辉,美丽的圣诞树上挂满了一份份美好的祝愿,圣诞音乐在每个人耳边尽情流淌,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街道。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的男孩、弟弟、保罗会想些什么呢?选择其中的一个说说。(交流)

2.是啊,分享是快乐的。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乐于奉献,人生才会美好充实。──(出示、齐读)“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点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交流,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重新“激活”,与学生经验世界沟通。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再次点击“中心”,收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五、拓展升华,深化主题

轻声读读《给,永远比拿快乐》(见课文中的阅读链接),说说短文讲了什么事?

“给,永远比拿快乐”,读了短文后你对高尔基的这句话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是啊,给,永远比拿快乐,那么你有过因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

(出示)我也曾因为_________而感到快乐。(让学生动笔写一写,然后交流)

给予是快乐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了这样难忘的一课。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我们也不时地体会到这种给予的快乐,它就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慷慨的爱心。

【设计意图】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精神,根据学生与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由此而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凸现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教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整合处理,短文和诗歌的补充,使学习内容得到合理的升华,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新的学习信息与已有经验的耦合,并实现了思维的内化、情意的激发。努力使“教师执行”的课程转变为“学生经验”的课程,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课程标准得以有效落实。

六、作业自选厅

1.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同学们,你会为自己留什么作业?(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类、引导)

常规性作业:

·抄写文中的词语2遍。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到小组长那儿过关。

·同桌之间互相背诵课文。

拓展阅读

·每个同学到课外找相同主题的文章阅读。

·举行读书展示活动,把课外找到的相同主题的文章进行交流。

·课外搜集“给予是快乐的”名人名言。

三、实践作业

·今后,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把一切好的东西都给予他们。

·今后的生活中,向文中的保罗、小男孩学习。

2.最好的作业就是永远记住这世间最美好的语言“给予是快乐的”,向文中的小男孩、保罗学习,共同播撒爱心,赢得真正的幸福。

【设计意图】教学应该在学生的“需要起点”上开始,但又不能停留在“需要起点”上,否则将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在学生自设作业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有效引导更能激起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实践型作业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社会生活,把握了语文生活化的精髓,为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原文标题:教育无痕 润心无声──《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教育档客 jydoc.com 原【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一、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初学习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感人的故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小男孩)除了他还有?(保罗、小男孩的弟弟)

2、保罗和小男孩因为彼此陌生,保罗对男孩产生了一些误解,最后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给予是幸福的。保罗出了几次错?为什么会误解小男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读一读,找一找。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保罗错了几次,为什么错。

2、交流讨论。错了两处。第一次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得新车,结果错了。第二次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坐车炫耀自己,结果又错了。

三、品析文章第一部分:

师:保罗为什么会一错再错呢?请一个同学来读读1-7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保罗为什么会错,并在书上做上标记。

1、指名朗读1-7自然段,其他学生圈圈点点

2、讨论、体会,并进行朗读训练。

按照常理来说,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

品析句子。小男孩的希望是给予弟弟圣诞礼物。朗读,读出小男孩羡慕的语气,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当然,我非常愿意。”

这就是保罗和小男孩的第一次对话,谁来演保罗,谁来演小男孩?其他同学给他们配解说词。

四、品析文章第二部分

师:保罗开始觉得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了,于是邀他乘车兜风,不过,保罗又错了。请大家自学8~12自然段,保罗猜测小男孩什么,实际上是什么?

生自学,讨论:

理解炫耀:夸耀。有意显示、卖弄自己。

从这个地方你觉得这个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

文章中怎么说的?请大家用“△”画出小男孩动作的词语,用“

”画出小男孩的语言,并想想小男孩说话时的语气。指导朗读。

五、品析文章第三部分

保罗看到这里,他被深深地打动了,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位小男孩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出示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请你猜一猜,他们会去什么地方呢?小男孩的弟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保罗和小男孩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他们为什么难忘?

六、总结升华:

1、保罗的哥哥快乐吗?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学生交流

2、出示名人名言:

“给永远比那快乐。”——高尔基

“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放。一心为自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雪 莱

3、这样的话你会写吗?(创作快乐格言)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同时,也发生在我们的身上,给予是一种高尚的快乐。今天我向大家推荐几篇相关的文章,课后我们来共同阅读体会。

7.相互给予 走向快乐 篇七

踏遍人生的每一处角落,寻遍人生的一页页履历,布满其间的就是两条时而相交时而分离的曲线,交叉之处凝结着苦痛与快乐。分离之处既闪现着快乐的光环又爬满了苦痛的荆条。拥有快乐远离苦痛是我们一生的梦想,那么如何得到快乐,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呢?作家靳以给我们回答了这一问题。

作者开篇就叙述了自己与其他人一样,在苦痛与快乐之间徘徊,而且“小心地迈着我的脚步。”看似作者惧怕苦痛,但下文突然来了一句“我不怕苦痛,可是我也不拒绝快乐。”使文脉陡然一顿,接着,又得知作者已经在苦痛中泅泳了,在苦痛中我想到并看到了快乐,但快乐转瞬即逝。似乎只能生存于苦痛中了,“一只温柔的,好像无力的手”的出现,让我走进了快乐之园,作者选取了这一细节,意在说明虽然“好像无力”的手,却帮助我走出阴霾,走向光明,这是人类高贵品质的折射!这一举动感动了作者,在作者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并促使我作出援救别人的抉择。“我们共过苦痛的,我怎么能把他们遗忘在苦痛之中?”就是这种精神的鼓舞,由于自己力量不足以援救所有的人,在险些又回到苦痛中时,是自己曾救出的苦痛人救了自己,这是人性光辉的闪现,是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是互相给予结出的硕果!人,是社会中的人,是关系中的人。人不可能独立于世上,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度过人生的重重难关。当人们一同披荆斩棘战胜风雨中的险阻后,我们才最快乐,“因为我们所得到的是穿过苦痛的快乐。”至此,文章的主旨呈现,这是点晴之笔,是发人深省的睿语:我们为什么快乐,因为我们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他人快乐而活的一群,是为自己的快乐精神而活的一群。这就是快乐的哲学。

文章语言质朴脉络清晰,由人生存在苦痛与快乐切入,到自己陷入苦痛中并得到援救以及自己受到心灵震颤为过程,最后得出全文的精髓。

8.给予是快乐的! 篇八

在一个凉爽的夜晚,我和爸爸一起去滨江公园散步。忽然,我听到一个小姑娘的哭声,我顺着声音找去,发现一个小姑娘坐在地上号啕大哭,眼神里充满无法形容的惊恐和慌张。看她一个人在冷风中瑟瑟发抖,我实在不忍心,便问:“小妹妹,你为什么坐在地上?”小姑娘带着哭腔说:“我和妈妈走散了。”我听完,拉起她那冰凉的手,带她去找妈妈。

找到自己的爸爸,问小女孩“你知道你妈妈的电话号码吗?”小女孩说:“不知道”。哎,打电话这个方案是没效了。我又问“你的妈妈长什么样?”“穿红色高跟鞋,头上戴着一顶小花帽”,小女孩答道。我爬上一块石头从上面往下看,看到了许多类似于小姑娘描述的人,可是都被否定了。我又找到了一位像小姑娘的妈妈,又被小姑娘确定。我拉着小妹妹的手向那位阿姨奔去,见到那位阿姨,小姑娘大叫一声妈妈!看见母女相聚的场面,我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9.给予是快乐的 篇九

我是个爱帮助别人的学生,所以我的朋友很多。

有一件事,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是去年,我和好朋友出去玩,突然看见我家邻居_李奶奶,正拎着一堆蔬菜,满头大汗。突然想起老师说;老人有困男时要帮助老人。我就急忙对好朋友说;咱们去帮帮李奶奶吧。好朋友说;管她干什么?我听了很生气,就对她说;老人有困难时要帮助老人,要帮助老人,而且你自己身为少先队员,却这样做对吗?好朋友听了满脸通红,什么也没说,连忙和我一起向李奶奶走去,我负责拿蔬菜,好朋友负责扶李奶奶上楼梯。

虽然,我和好朋友回到了家都腰酸背痛,但是我们还是很高兴。

10.让读书给予一份快乐 篇十

读书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固然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思考,缺乏思考的朗读训练是有形无神,毫无价值的。课上,学生除了应当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之外,更多地应学会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教师应鼓励学生读书时像爱因斯坦那样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此一定会从中得到新的收获。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同时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共同商讨解决。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问题,如:什么是两端凿进法和竖井开凿法、什么是“人”字形线路、帝国主义国家有哪些、居庸关和八达岭在哪里、华北和西北包括哪些地区等,这些问题有的尽管与本文关系不大,却是学生今后必然涉及的重要知识,在语文课堂的朗读思考中获得,无疑是一笔意外财富。

融入情感,让读书绽放个性之花

语文课堂离不开读书,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及的:“让学生在充满个性的、反复的自主朗读中理解文本,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以读代讲已普遍成为广大教师的理想选择,既然教师把朗读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就应当充分释放学生的个性空间,将自身对文本的不同体验与感受尽情地流露于朗读之中。这种情感的流露可以是一种语调,可以是一种表情,可以是一个动作,甚至可以是一声呐喊。每个学生对文本有不同的解读与认识,教师应当尊重并予以保护,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长江之歌》是一首现代诗,鉴于诗歌内容的抽象性与形式的特殊性,我选择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情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朗读。训练的重点不在于声音的响亮准确,而在于表达的逼真传神,这种表达在朗读的同时鼓励辅以各种方式,以追求读书的最佳效果。实践证明,融入情感的个性化朗读不但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好课文的主题思想,而且能让教师以逸待劳,事半功倍。

追求共鸣,让读书产生心灵共振

读书除了自己应当置身于文本境界,还应当将他人带入这种境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当以自己的情感渲染一种氛围,影响周围世界,让他人的内心情感世界能与自己产生共鸣。这就好比观众观看了演员的表演后感动得潸然泪下一般,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像演员一样如此强烈地震撼着他人的心,那么学生的朗读训练必然会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记得上《花瓣飘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感受人物的心灵,在学习6~9自然段时我特地安排了一名军属学生朗读课文,这名学生由于有着同样的真实经历,读得相当投入,情感的流露可谓淋漓尽致,湿润的双眼代表了她的内心,令我和全班同学震惊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动,不约而同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这样的境界里,学生们的心灵能不产生情感共鸣吗?

尝试配乐,让读书给予一份快乐

读书是表达和释放情感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表现美和诠释美的一种形式,我们应当不断地完善读书的效果,以得到更多的艺术性的享受。配乐诗朗诵给我们的启迪是深刻的,将语言与音乐二者有机结合,效果不可同日而语也。语文朗读训练可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选配适宜的背景音乐,辅助课文朗读。学生对音乐的选择,其实已经诠释了自己对文本的不同认识与情感。音乐本身是一种艺术形式,能使人身临其境,无论是对于朗读者,还是倾听者都能产生一种情感效应,能使静态的语言文字变得活泼生动,丰富多彩,从而给人带来更多的心灵享受。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我便尝试让学生在乐曲库中自由选曲,配乐朗读,各种版本的配乐朗读虽然感觉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都能将自己对刘老师的那种敬仰、爱戴、感激、祝福的情感表达出来,在训练的同时分享到了读书给予的快乐。

总之,读书不能仅仅满足于声音的准确与响亮,因为这些都是外在的、肤浅的要求,读书应当在情感和境界上多下工夫,因为这才是内在的、根本的目标。我们应当迎合新课程的理念,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不断地反思与完善,让语文朗读训练形神兼备,成为学生施展个性,放飞心灵的强健之翼!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后北漪苑南区2 -4-12 )

11.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篇十一

执教:项成潮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能从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3,,能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在反复的朗读中抓住文章的重点字词,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能基本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体验。教学重难点: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从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由为我大家上课好吗?我姓项,项羽的项,今天能给大家上课很高,你们开心吗?(快乐)我们就来聊聊快乐的事吧!最近有没有让你感到开心快乐的事呢?现在想想心里都美滋滋甜蜜蜜的吗?跟同学分享一下吧!

预设:可以具体些吗?说说当时的场景好吗?说的真具体,你瞧同学们都分享到了你的快乐。

黄公望著名的书画家在富春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厚厚的一笔„„富春山居图(这是中国的瑰宝呀)浏览时,心情一定是开心的,尤其傍边还有同学的陪伴,欢歌笑语,一路追随。听了你的开心,我们的口水都流下来了!你快乐了,让在座的同学老师都快乐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看着这美景,心情怎不开心 快乐呢?

二,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课文,这又是怎样一种快乐呢。学了课文我们一定会有另一种体会。

2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个课目

预设 读的真棒,把这个词读的很正确(板书给予)这是一个多音字 一般读gei yu 3同学们预习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这写了哪几个人物吗?

还有补充吗?还差了谁

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都找到了(板书:哥哥---保罗

男孩

弟弟 4你能根据这几个人的关系,说说课文的只要内容吗?

预设 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男孩很羡慕,他立下承诺也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车,保罗被感动了,他带着弟弟和小男孩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说的更简单,更明了一些好吗? 说的真清楚明白,谁来再说一说。

自由的自己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简洁明了!

5过度:文章中有两次小男孩的言行都出乎了保罗的医疗,保罗误会了男孩,他误会了什么?

预设:希望能有这样的哥哥,男孩却是能当上这样的哥哥,开到家门口,保罗误会男孩是为了炫耀,可是有错了„„(希望能送给他弟弟这样的一辆新车)

三,研读文本

1,保罗为什么会两次误会男孩,默读课文1——9自然段,找到相关理由,用①②③小序号标出来,圈一圈重点词(教师巡指)

2,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次的误会,谁找到了理由。找到一处以上的举手,(你真棒,你来说说吧)

追问:从哪些词中你体会出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要补充? 3,出示文章的片段(指生读,自由读)

预设:听到了保罗的回答,男孩睁大了双眼,他又怎能不使保罗误会呢。这些言行举止足以让保罗产生了误会。这个家不宽裕,而车又是一件奢侈品,是会让男孩很羡慕啊!4,第二次的误会的理由在哪里,找到理由的请举手。预设;眼中闪出亮光,男孩的心中在想些什么?

看到这辆车弟弟会开心的,我要让我的弟弟看看这辆车(你真了解小男孩,你会是个好哥哥的。)

四,深入情感

1,第一次的误会保罗被男孩的言行深深感动,第二次误会,男孩的言行又有哪些让保罗深深地感动呢,也深深地感动了你

ppt出示:默读课文10,11自然段找出让保罗深受感动,也让你深受感动的语句,标号序号,划出重点词,也可以写写批注。

预设:第一处(男孩跳下车„„坐下)哪些重点词让你和保罗都深深感动呢?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感同身受,你已经走入那男孩的内心了。再细细体会一番,能看出男孩的心情怎样,对他弟弟怎样。你必定是一个能关怀别人的好同学)

预设第二处:(看到了„„礼物了)哪些重点词让你和保罗一起感动着呢? 亲眼:弟弟腿有残疾

当我们沐浴在阳光下,弟弟只能在房间中呆着,当我们纵情球场的时候,弟弟只能露出渴望的眼神,当我们欢声笑语踏足远游事,弟弟只能为而兴叹。

这样的弟弟心情必然是„„(无奈,伤心)

可此时此刻,紧靠在一起的兄弟间,弟弟的心情却是(看插图)(板书快乐)我们的男孩带给了小弟弟快乐,保罗也带给了男孩和弟弟开心。

所以保罗被这些场景深深地感动了,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接读)五,拓展延伸

他们一起在车上看到美丽的风景,你瞧,五彩的霓虹,天空还飘着片片雪花,各家大门前装点着斑斓的圣诞树,耳边不时传来幽蓝铃铛发出的悦耳的声响,此时此刻,你就是开车的保罗,看着男孩、弟弟如此快乐,你会怎样想呢,请写一写。我想——————————

六,情感总结

大家一定知道了什么是给予,给予其实就是一句安慰的话,一个搀扶的动作,一个理解的眼神,希望大家能给予别人欢乐,这样你必将会得到更大的快乐„„

板书:

给予是快乐的

给予

哥哥

保罗

小男孩

弟弟

12.给予是快乐的作文 篇十二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予是快乐的作文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予是快乐的作文 篇1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去参加英孚学校举办的一个活动,爸爸把我送到举办活动的地方,便让我自己进去参加活动。我把票给了一位年经的女教师,她高兴地接过票,并送给我一个圣诞帽,旁边的叔叔又给了我一个小礼物。

活动开始了,我们先狂欢了一会儿,便开始玩游戏。这个游戏我胜利了,得到一个小礼物,我好开心。

突然,主持人说:“下面咱们给孤儿院的小朋友们捐一些玩具吧,吃的玩的都行。”我看了看自己手里的一大把糖,想了一会儿,便跑了上去,把糖放进一个大袋子里。我在放糖的时候想,虽然我少吃了一大把糖,但能给孤儿院的小朋友们带来快乐,我的内心也是快乐的。

这个夜晚,我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

给予是快乐的作文 篇2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当我们在《太原晚报》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因烧伤而住院的4岁小云美床前,把精心准备的礼物一一拿出时;当我们握着小云美的手,鼓励她微笑面对生活,祝她早日康复时;当我们一同高唱《感恩的心》时;当看到小云美在我们的簇拥下露出笑脸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给予”这个词看似简单,可要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今天我做到了,虽然它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从大队部张老师信任的嘱托中、从小云美开心的笑容中、从同病房患者赞许的目光里我感受到了给予带给我的快感和幸福。

给予永远是快乐的。这种快乐也许源于接受者的一丝微笑、一个点头、一次拥抱、一声谢谢或者祝福。但是这样的一丝微笑会让给予者和接受者铭记一生。让我们一起敞开胸怀,做一个无私的给予者,铭记那一份快感和一丝微笑吧!

给予是快乐的作文 篇3

在生活中,当我们得到一件奖品时是快乐的,得到表扬时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时是快乐的`,得到别人帮助时是快乐的……

可是,美国作家丹.克拉克却说:“给予是快乐的。”

在热闹繁华的街上或小巷,都可以见到一些不会维持生计的人——乞丐。他们整日风餐露宿,衣衫褴褛,他们无以为生。有很多人都鄙视他们,一点儿也不注意到身旁有乞丐。

有一个星期天,我上完补习班,准备回家时,突然,下起了雨,我便跑了起来。那雨像断了线的珠子,啪嗒啪嗒地往下掉。

雨下小了,只见一位老乞丐蜷缩在柱子旁边。他身穿一件单薄的衣裳,外面披着一层塑料纸。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破旧的铁罐,已经生锈了,锈迹就像他那面黄肌瘦的脸上参差不齐的邹纹一样。那双深深陷进的眼睛里,透入出两个字——可怜。我见他那穷困的样子,让人同情,我便掏出一块钱,走进他,将那一块钱投入铁罐,他马上用他那沙哑的声音对我说:“谢谢你,谢谢你,祝你长命百岁,身体健康……’’

我并没有说什么,只对他微微一笑,没想到,那一块钱却能带给我这么大的快乐,我高兴的走了。

一元钱,没有“万’’那么气派,更没有“亿’’那么富有,却能让一群可怜巴巴的乞丐带来温暖。

给予,就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啊! 给予是快乐的!

给予是快乐的作文 篇4

快乐无处不在,并不一定是得到了什么才叫快乐,给予也是一种快乐。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二,我背着收拾整齐的书包上学去。第三节就是我最喜欢的美术课了,我准备了五颜六色的水彩笔,想要好好画一幅美丽的画卷。 上课了,正在我准备埋头苦干开始画画的时候,椅子突然一阵剧烈的晃动,原来是梁哲鸣在摇我,他沮丧地说“唉,又忘了带水彩笔了,能借给我用用么?”想到妈妈一向要求的助人为乐的精神,我大方地答应了“请随便用”。 梁哲鸣感激不尽的连声说“谢谢”。

过了一会,梁哲鸣邀请我一起共同画一幅画,我开心地答应了。于是,我们一起联手合作,画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青山绿水鱼儿游、花红柳绿鸟儿飞。老师在我们合作的画作上打了一个大大的“优+”。看着这个合作出来的好成绩,我和梁哲鸣都开心地笑了。

13.爱是父母给予的最好礼物 篇十三

他们给予了我们全天下最好的礼物。

包括名字、衣服、玩具……

还有爱。

同时,他们也教会我们勇敢、坚持与自信。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采访了4位香港父母,她们中既有单亲妈妈,也有领养孩子的父母,还有救人为乐的医生父母,更有在丈夫病倒后,独力照顾一家大小的坚强母亲。

各人虽有各自不同的故事,但爱却是每个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

生命是一场盛大的奇迹。尤其当你见证新生命的诞生时,那份喜悦必定一生难忘。但未必每个生命在诞生时都会被祝福,尤其当她是一个单身母亲时。不过,每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所以,21岁的女孩Stella选择了将孩子生下来。

新生命带来的喜悅

单身母亲的勇气

Stella(化名)今年21岁,怀有3个月身孕,在上一段感情关系中意外怀孕。“起初知道怀孕,的确感到很惊慌。”她形容,怀孕比预期来得早。“但是既然有了骨肉,便不能伤害他。”很欣赏Stella勇于承担和分享的态度。Stella说,她曾经承诺过妈妈,要18岁以后才会拍拖。“小时候和妈妈看电视,看到亲热戏份她便借故问我:‘你会不会很小就拍拖?’,我说:‘不会,18岁才会拍拖。’还拿一张纸写下诺言,由双方签名。”可是,她没有守诺,小学六年级就发展了初恋,之后更是恋情不断。“所以一直也不向妈妈承认自己有拍拖。”Stella由开发廊的母亲独力抚养,最后一次见生父已是幼儿园的事情了。“我小时候很乖,听妈妈吩咐,在6点前就回家。她工作虽然忙,但仍然经常和我聊天。”

后来Stella进入反叛期,母女俩时常冷战。然而遇上人生大事,始终第一时间会想起母亲。“证实怀孕后,离开诊所的第一时间我打电话告知妈妈,她说她很开心,我和前男友这才松了一口气。当晚3个人一起晚餐,妈妈言行举止都表现得很高兴,我想她只是用伪装的轻松希望我们压力少一点吧。”

学习独立自主

未来的日子Stella会选择独力照顾骨肉。作这个决定前,她经过许多思考。“有挣扎过,有想过堕胎是否便能和男友重新开始,甚至到过深圳,最后还是没有堕胎,因为我于心不忍。”当医生问他们是否想留住胎儿,前男友给予肯定,还给Stella一个拥抱。

二人一度安下心来,然而,男方的母亲不喜欢Stella,甚至勒令儿子与其分手,分手后的Stella幸得已为人母的朋友忠告:“不生下来,你永不知道孩子为你人生带来多少快乐。”

经社工介绍,Stella住在“母亲的抉择”的宿舍待产。在这里,妈妈们过着规律的生活,8点起床,各人轮流做家务,每天有固定课堂和活动,学习生育知识和价值观建立等,另有自由时间,然后晚上10点左右睡觉。Stella说,院友都很勇敢,自己也变得独立了。“如果不住在这里,我想我的情绪会很负面,现在可以和其他女孩互相激励。”

机构每天准许舍员使用1小时的电话,Stella通常会用来和母亲聊天。“很期待和孩子见面,现在吃什么、做什么都会先为孩子着想。我鼓励发现怀孕的单身女性,将孩子生下来吧,要珍惜每一个生命。”

領養是很多人同行的路

遇见生命的彩虹

大约两年前,Jacky和Konnie成功领养了一名女婴,并给她起了一个漂亮的名字—Cello。领养虽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还是很多人对此三缄其口。感谢Jacky和Konnie愿意分享他们的领养故事,以此激励同路人,启发后来者。对于领养孩子,Jacky有感而发:“这条路并不容易走,如果大家多讲多听,起码这条路会宽广一点,也盼望社会对领养的观念更包容、开放一些。”

Konnie亦说,不用将领养想成是多么不可被提及的故事。“大约在3年前,我们准备领养,当时除了资料搜集,我们还跟一些领养家庭会面取经,他们的无所不谈令我们明白,领养无需遮遮掩掩。”跟别人分享心路历程之余,跟家人沟通亦是重点。“大家有很多看法和疑问,担心我们有没有足够的爱心去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小朋友。”因此他们认为领养不能急进,必须取得家人共识。

在香港,有兴趣领养的人士可先接触社会福利署,其后的步骤包括出席讲座、递交申请表和接受家访及进行深入咨询,可谓漫长而繁复。夫妇俩对当时填写一份极为详细的问卷印象弥新。“起初以为申请很简单,事实却相反。那份问卷由我们的家庭背景、成长历程到婚姻关系、育儿方针等,巨细无遗,不是一时三刻可完成的。”Konnie补充说,问卷连“你是否接受小孩有湿疹”都会问清楚。Jacky形容,过程曲折好比10月怀胎。“不过,我们也趁此时间再次深思自己是否想当父母,又是否可以为人父母,这样的交流也令我们夫妇关系更加密切。我们都很欣赏社会福利署和机构的审慎态度。要明白,所谓领养,不是替夫妻选择小孩,而是为小孩配对合适的家庭,他们的裁决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何妨多花一点时间?”

香港有3间提供领养服务的认可机构,Jacky和Konnie在其中选择了“母亲的抉择”,欣赏他们关注生命的态度、服务、支持及跟进工作。“我提过,这条路不容易行,我希望选择意向相近的机构与我们同行。”其实同行的,还有身边密友。在咨询过程中,机构会约见申请者的家人和朋友,简直是全方位“探底”,看看他们是怎样的人,也听听他们口中的Jacky和Konnie。“不只这样,连家中的窗户都检查好,简直像在验楼一样!”这样做是确保小朋友住得安全。

大提琴的祝福

经过好一段时间的审批和配对后,终于等来满心期待的一天:有关方面通知他们可到机构去看望孩子。第一眼看到小宝贝时, Konnie用“难以置信”来形容:“很紧张又感恩,小女孩好可爱。”而Jacky则提醒自己,赴会前不可抱期望,一切平常心。这时,领养阶段来到“适应期”,让小孩渐渐熟悉父母的气味和将来的居住环境。然后又进入“试用期”,有专员和社工跟进掌握情况,最后一步才是上法庭宣誓,在法律上正式完成领养。“我们选了2012年12月12日宣誓,当晚跟家人好友聚餐,就等同如是女儿的满月酒。”

转眼间,当年那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Cello现在已出落得活泼可爱。访问当日,她一会儿唱歌,一会儿引我们说话。Konnie说女儿外向好动,引发不少趣事,亦为两口子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坐私家车外出,她爱向邻近车厢的乘客打招呼,也使得我习惯多与陌生人说话。”夫妇带Cello出游,还曾为Jacky带来过“艳福”。“女儿太活泼,我带着她在机舱走,结果引来空姐的包围。”其实当初改Cello(大提琴)这个名别有意义。“大提琴在一个乐团之中不是主角,但它接近人声,与其他乐器的声音很搭配得来,是一个好拍档。再者,音乐家抱着大提琴弹奏,意味着我想经常抱紧女儿。”Konnie则比喻女儿是彩虹。“她雨后才出现,为我们家带来期盼,而且是可遇不可求,所有人看到她都深感兴奋。”

挚亲的定义

小妮子现在才两岁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夫妇当然期望她快乐成长,无论领养与否,都是用平常心教育女儿。因为他们都是普通家长。Jacky又感激“母亲的抉择”,给予领养父母一些实际建议应对日常大小事,诸如一些尴尬事,“暂时最尴尬是有人问‘孩子像父亲还是母亲’。”Konnie说。Jacky主张坦诚:“我们因应Cello的年纪用不同教材让她明白身世来历。其实我们已向她明说过,只不过她尚未明白。假使她日后想寻根,我会坦然陪她面对。”他们又参加机构举办的领养家庭同乐活动。“我要她知道,她并非孤身上路,身边还有其他相同经历的人。”对于计划领养的家庭,他们有什么建议?Konnie说:“要多找‘过来人’聊,做好资料搜集。千万别介意旁人的眼光,领养其实是双赢的方案,是一件好事,很值得支持。”Jacky则说:“血缘有何相干,夫妇俩并没有血缘关系也可成为挚亲。我们有一名领养孩子,又助养了一名来自柬埔寨的男孩,我觉得现在拥有很完整的家庭。”

医生,每一天都与生死擦肩而过。没有一份职业比医生更活生生地看见生命的形貌,尤其是外科医生。

手术中,掌管生存的心脏及脑袋就在咫尺间。昨天才在病人大肠间搜寻出血位置,今天同一病人竟跟自己打招呼。从灾祸中逆转重生,生命力的震撼驱使梁嘉铭立志行医。所谓医者父母心,本身亦是两子之父,梁嘉铭对生命及育儿有深刻看法。

向子女灌輸價值觀

醫者父母心

“做医生的确很辛苦,不过医人是我的兴趣。”梁嘉铭选择外科,透过手术医人可立竿见影,后被派到脑神经外科。脑神经外科医生要诊治人体最神秘的器官—脑部,与脑部有关的病症多不胜数,举例说脑肿瘤、脑部血管闭塞、脑出血、脑积水等。剖开脑部,仿佛在阅读生命的奥秘。

梁医生以前在医院工作处理急症,过着值班待命的日子,现在他转到诊所工作,接手非紧急及转介病症,变相是随时侯命。“现在可花更多时间跟病者和其家人沟通,是一件好事。”梁医生行医逾20年,见尽悲欢离合,体会到亲情的可贵。他提到一次深刻的行医经历,当时他初出茅庐,碰上刚被大学录取的学生病人。“这位年轻人因单车意外受重伤,送到医院那刻瞳孔放大,代表脑干有可能失去功能,几位医生实时抢救。经过几个月的治疗,我看着这位病人从死亡边缘走出来,由近乎植物人状态到能够坐起来,重新学走路,最后走出病房。这件事启发我,借着医疗团队的手,抓紧时机,原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梁医生不只找到使命感,更与病人的家人成为朋友。“病人母亲不顾一切,无间断地照顾儿子,半年间她变得憔悴,很高兴他们最终能一家团圆。在病人的康复里程碑上,医生与病者的父母及家人一路同行。”

见证这么多感人的亲子故事,梁医生自然看重与子女的关系。现在儿子读中学,女儿还小,妻子则是同路人,是一名护士。问他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时间,他苦笑道:“当医生少不了要牺牲家庭时间,幸好得同行的妻子体谅,我才可专注于工作,子女也从小明白我的工作需要随时候命。”做医生难,其实为人父母更难。“记得当初知道妻子怀孕,首先是感到欢喜,随后便立刻担心自己是否懂得教育孩子。时代进步,社会复杂了,有时连大人都未必分得清是非黑白,何况孩子?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向他们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做好人比做伟人更重要。”他说自己是内敛型的人,但他目标是做一位沟通型父亲。“希望成为子女的朋友,为他们作支持,子女找我倾诉,我是随时候命的。”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他也在学习如何做一个好爸爸,从病人与其家人的互动中寻找启发。“儿子进入青春期,我和他的关系更像一对好朋友;女儿虽然读小学,不过女孩子心智成熟得快,常说一些令我意想不到的‘大人话’,和她相处像一对情人,我发现自己牵女儿手的时间比牵太太的手多!”

几毫米的生死线

爱看香港TVB剧的人,想必对《妙手仁心》印象深刻。而剧中极受欢迎的程至美,也是一名脑外科医生。但现实可不如剧情般轻松,医生的工作争分夺秒,简直是生命线上的运动员。受脑部重创的病人,由到达急症室、转送至手术室再到深切治疗部,命悬一线。“要把握十几分钟的黄金时间,不可怠慢!如果是脑血管闭塞,必须在出事后几分钟内医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医脑涉及极复杂的知识与程序,因此神经外科被公认为医学上地位最高的领域。“做脑部手术准备功夫相当多,处理血管与神经等精细部位是以毫米甚至更小的单位去计算,与骨科手术是很大的对比。一般来说我们要用三四个小时甚至6到8小时完成常规手术。我记得有次我们3个医生轮流做脑肿瘤和血管瘤手术。一共花了28小时才完成。”可以想象当中的体力与精神消耗!梁医生笑说:“有次手术前清洁双手,旁边的外科医生也在洗手,一个多小时后我再洗手时又遇到他,不过他已经处理完几项手术,我却刚刚开始。”

很好奇一位资深医生如何看生命。他说,“中学时在课堂上讨论生命,大家用哲学、宗教、科学的思想谈得兴高采烈,老师总结说,生命是什么其实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不要浪费光阴。”他的职业是行医,更珍重生命的每个个体的存在。“行医多年,我明白到生命不是由人控制,好人也会突然辞世。有时候我们一班医生认为情况受控,结果病人失治;有时以为无可救药,病人却能奇迹生还。我们唯有互相勉励,尽力而为。尽了力,起码能带来一点希望。”命运无法预知,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从忙碌中抽空与家人共享天伦。“辛苦工作无非为了家人,他们永远是我的快乐源泉。”

病魔的到临,是厄运抑或是祝福?面对丈夫张达明罹患重疾,何念慈(Annie)却可在这几百个灰暗的日子里,找到温暖阳光,让一家大小笑着度过,她,靠什么支撑?

與家人共編安全網

回想得悉噩耗一刻,Annie说:“起初是震撼、担心又伤心,心里质问:‘有没有搞错?为什么会轮到我?’”经验告诉她先要冷静。“我用了7天时间闭关,不是逃避抑遏,而是面对内心最大的恐惧,想象各种最坏情况,尽情宣泄,任由坏情绪乱蹿,当它走到尽头,情绪会自然向正面回弹,有利重生。”

以书信坦诚相对

她要照顾丈夫,还得向10岁儿子和8岁女儿交代事件。“我和丈夫一齐向子女交代事件和丈夫往后的治疗过程,儿子完全理解我们的话,女儿就一知半解。”Annie懂得自我疗愈,一对子女的抗逆力也不容小觑。“其实现在小学常识科和中文科课本已经用癌症做课题,加上我们一家关系亲密,会互相写信诉心声,所以子女的性情一向稳定,理解能力也高,面对冲击也不轻易乱阵脚。”原来Annie在子女还年幼时已开始写信给他们,故此子女长大后亦建立起写信讲心事的习惯,儿子更把家人的书信存起,放在一个摆了防潮珠的箱子内。“我们一家四口,还有菲佣与狗,一直互相支持鼓励。”

安全网联系家人

面对这场战役,Annie坦言不能孤军作战,战事漫长,需要家人和朋友团队力撑,有他们合力结成的安全网,她才能安全度过。“开家庭会议时,哥哥、姐姐还有妈妈的支持,让我可以安心下来,思考下一步;老友网络也实时发挥作用,觉得软弱时,心理学家朋友会为我辅导,无暇照顾小朋友时,大学同学义不容辞前来帮忙,连超市送货的伙计,也送上鼓励。路上遇见陌生人,亦会说句温暖话语慰问;一件坏事,却成就了温馨感动,忽然让我打通与身边人的交流,令这张安全网越来越广阔稳固,希望子女将来都拥有自己的安全网,懂得谦卑,学习修补,做个好网民,才是生存之道。”

尽管事件已为这一家留下伤疤,要舍弃从前活跃的生活模式,无法再享受滑水、滑雪,但Annie选择向前看,与丈夫和子女携手欣赏新旅途上的风光。“这两年我为了照顾丈夫,忽略了孩子,但见他们学业成绩仍然保持水平,少了玩乐时间,也不会投诉,表现愈来愈成熟,便觉得好安慰。”

发挥女性软实力

Annie笑言一向自命强悍,从事临床心理辅导工作多年,过关斩将无难度,然而丈夫患病这些日子,却教她学懂低头示弱。“硬闯未必解决得了问题,这段日子,遇上问题想不通时,就哭一阵、睡一阵,放下重来,日子反而过得更好。”这黑暗一课,也让Annie重新认识自己。“知识、专业训练、分析能力和经验,的确帮到我理性处理事件,但真正帮助到我的,原来是女性独有的柔性力量。女性天生忍痛能力超高,能忍受每月之痛,甚至生育剧痛,所以练就忍耐、包容和适应的特性,如被强风吹袭的小草,懂得低头避过烈风,过后便能回身弹起,就像我知道丈夫患病,懂得跟自己对话:为何灾难会降临?因为病痛实在普遍,命运安排,就要适应,我有能力有经验帮自己、帮最爱的人度过,已是一种万幸。”

14.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篇十四

学习目标:

1.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2.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为主,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课前三分钟:讲述《给予》的小故事 2.出示学习目标:

A.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B.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3.出示自学指导:

A.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B.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C.文中哪些地方出乎保罗的意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用“——”画出来。

二、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展开学习,认真思考,开动脑筋回答问题。1.解决生字新词问题:

满脸羡慕 饶有兴趣 不由自主 湿润 圣诞节 宽裕 兜一圈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憾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

用把握关键词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提炼语言的能力。

三、小组探究:

文中哪些地方出乎保罗的意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用“-------”画出来,与组员交流自己的感受。

在自学指导题目基础下,要求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讨论,找到句子后表达感受谈体会。感受保罗物似主人,小男孩纯洁无暇美好无私的心灵和乐观自信的性格。

1.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获得)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给予)

小男孩的话让保罗吃惊,不是获得而是给予,想要做一个让弟弟收礼物、买玩具、享受美味的哥哥;而不是有一个这样的哥哥,自己获得礼物,获得快乐。拓展:

小男孩做出了什么样的举动,让保罗认为小男孩会说“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从1---4段中,小男孩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来分析。

2.小男孩除了想给予弟弟一辆新车外,还想给予弟弟什么? 小男孩的弟弟有残疾,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去行走,小男孩还想给予弟弟生活的勇气,生活的希望、信心······ 拓展:

抓住小男孩说的话多读几遍,让学生来当小男孩,读出感情(兴奋、希望、饱含信心)。

四:展示提升: 拓展:

经过这两次的出乎意料,保罗身上发生了什么? 保罗受到了感动。“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感受到保罗深受感动。

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小弟弟感到难忘,是因为(第一次乘这样的车,看到圣诞夜的风光)。

小男孩感到难忘,是因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保罗感到难忘,是因为(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这样一个夜晚,让保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给予是快乐的”。经过这一夜,保罗以后会怎么做呢?(对保罗的哥哥······)

五、课堂检测:

想一想:

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你会怎么做呢?(ppt展示班级校园里的互助画面,落实到为班级为校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上)。

推荐阅读: 《乞丐》———俄国 屠格涅夫

《成人之美的故事》———哈利法克斯 《爱的教育》———意大利 亚米契斯

六、矫正达标:

1.小结:经过这堂课的学习,受到感动的不仅是保罗还有我们每一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会向这个小男孩学习,一把尺子一块橡皮事情虽小,但给予的心没有大小之分。2.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24.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 一辆新车 吃惊 不是获得而是给予 又错了 不是炫耀而是关爱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抓住两处出乎保罗意料的地方展开教学,让学生联系上下人抓住重点词来体会,说说这句话为什么感动了你,从小男孩的语言、神态、动作,还有保罗的内心变化感悟小男孩那不是索取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关爱的美好心灵。

15.给予是快乐的! 篇十五

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坐在黄崇源前面的韩锐急急忙忙的走了过来,连气儿也没有喘,就说:“王徐,能借我一把尺子吗?”我知道,下一节课是数学课,上这课要有5样东西:数学书、草稿本、铅笔、橡皮和尺子。而韩锐缺的正是尺子。的手里只有一把直尺。我的心里仿佛有两个小人在争吵,一个在说:“把尺子借给她吧!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嘛!”另一个小人却说:“不行!不可以借给她。你又不是有一套尺子,如果你借给她,自己不也照样没法做课前准备。”双方舌战来,舌战去的。我沉思了片刻,最终选择了前者。

我从铅笔盒里,拿出直尺,给了她。说了声:“拿去吧!”这时,只听“哐啷”一声响,等边三角尺掉了出来。我兴奋极了,把三角尺拿在了手里。

16.《给予是快乐的》读后感 篇十六

一个家就是一个运动场

这户人家的别墅式小楼坐落在幽静的大马路边,没有围墙和院子,只见一艘游轮占据了房前的整块空地。沿着狭窄的过道进入屋内,只见作为生活区的一楼除了厨房之外,满地都是孩子的玩具和运动器械,沙发、桌椅则被放置在角落边。走入地下室,映入眼帘的还是各种运动器具。推门步入后院,我们看到了一个由露天茶座改造成的运动场,其中有自制的攀岩、吊环、蹦床……主人家的小孩和我们的两个寄宿孩子正在尽情玩耍。放眼望去,只见前面一大片草地,相当于两个足球场那么大,主人说那是生活在这片小区的十几户家庭一起买下的公共运动场,供大家踢足球、玩橄榄球、打曲棍球……整个小楼与其说是家,还不如说是一个无所不有的运动场。在这样的环境中,运动自然成了孩子在家的主要生活方式。

我们的一个寄宿孩子生病了,让洋妈妈给他吃点感冒药,洋妈妈说他们家里从不备药,因为他们的孩子一般不生病。大冬天,我们的孩子棉袄裹身还觉得冷,洋孩子则穿着短袖赤着脚丫,两只手还是火热的;学校体育课上,我们的孩子只会跑步,而刚读一年级的洋孩子几乎都会踢足球,玩橄榄球和曲棍球……

一块伤疤就是一次成长

主人家的小儿子也在鸽子山小学读书,他活泼好动,特别擅长攀爬运动。我们发现他的校裤破了好几个洞,拉起裤管,腿上布满了疤痕。我们问他摔疼的时候哭过没有,他笑笑说从来不哭,因为爸爸告诉他疤痕是运动的勋章。坐在客厅角落的沙发上,我发现旁边的椅子上堆满了女主人来不及折叠的衣服——清一色的运动套装,有的衣服、裤子上还破了洞。洋妈妈说洗衣服是最劳累的家务活,孩子们每天都穿得很脏,裤腿上沾满了泥巴,有时候一天就弄破一条裤子,来不及买,只得继续让他们穿。洋爸爸补充道,他们鼓励孩子运动,更鼓励孩子摔跤,因为一块伤疤就是一次成长,要让孩子从小懂得人生是在跌跌爬爬中走向精彩的。这时,洋妈妈拿出大女儿的照片给我们看,只见照片上的女生穿着橄榄球衣,笑得一脸灿烂。洋妈妈告诉我们,从16岁开始,大女儿就没有向他们要过一分钱生活费,全是她自己在餐厅、超市打工挣的。现在,她正在奥克兰大学主攻医学。

而打开我们游学团一个13岁女孩的行李箱,却见里面满满当当全是漂亮的裙子,有十多套。每到一个地方,购物消费就是她最主要的活动。当离开本地家庭独立住旅馆的时候,她哭了,因为她的行李箱怎么也塞不下购买的东西;离开旅馆的时候,她又哭了,因为她的手机落在房间了……这就是崇尚“女孩一定要富养”育儿观的中国家庭娇生惯养出来的小公主。洋人家庭则认为男孩女孩一个样,从小要在运动中学会吃苦。他们把刚出生的孩子浸泡在海水中冲浪,他们选择大冬天让孩子到游泳馆游泳,他们动员孩子在双休日与父母一起加入当地马拉松比赛……摔倒了爬起来,流血了不喊疼,用运动的伤疤练就孩子坚强的意志、独立的个性以及生存的能力。

一声父母就是一程陪伴

再过几天,鸽子山小学又要放两周假了(新西兰学校一年有四个假期,前三个假期都是读十周书,然后放两周假,只有第四个圣诞节假期比较长),学校还是不布置作业。我们非常好奇洋家庭会怎样安排孩子的假期呢?洋妈妈告诉我们,他们事先向单位请了两周假,假期除了有三天空闲到新西兰南岛去玩一下,其余时间都是带孩子去赶各自的赛场:大女儿的橄榄球比赛、大儿子的足球比赛、小女儿的游泳比赛、小儿子的曲棍球比赛……比赛分散在各地的体育场,由家长自愿组织,所有裁判、工作人员以及观众也都由家长担任。看着我们的惊讶表情,洋爸爸笑着说:请不要质疑家长的专业性,因为在新西兰,全民皆是运动员、裁判员。

孩子们一放假,家长就得放下工作陪伴孩子度假,那公司老板会准假吗?洋爸爸笑言,必须同意,因为老板自己也要陪孩子去参加体育比赛。新西兰法律明文规定,孩子读小学时,父母必须有一方陪伴在身边。为给孩子创造运动条件,父母可以牺牲家里属于自己的空间;为让孩子积极参与运动,父母也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在西方国家,父母要担当起一程“全身心的陪伴”的职责,直到孩子18岁成人礼为止。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工作之余也会时不时地秀一秀他的天伦之乐——陪女儿们打球、游泳。而我们中国父母能做到这样的陪伴吗?中国文化过多强调了生育是一种义务,而忽略了养育更是一种责任。有些父母常常以“工作忙”为借口,把孩子堂而皇之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托管中心。有些家长说他们也很重视体育运动,也给孩子报过一些体育兴趣班,比如每周40分钟的乒乓球课、每周1小时的跆拳道课……但是,当运动已经精确到用时间来衡量时,运动就俨然成为了孩子额外的负担。

这次家访让我感受到了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巨大差异,更让我陷入了对中国家庭教育的深入思考:全身心的陪伴,并不是守在孩子身边,控制孩子的行为。也许像新西兰家长一样——陪伴孩子一起运动,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才是更为“绿色有机”的陪伴方式。让为人父母的我们都能把运动陪伴作为礼物赠送给孩子吧!

上一篇:厂规厂纪制度篇下一篇:安全教育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