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美术活动总结

2024-07-16

小学生美术活动总结(精选11篇)

1.小学生美术活动总结 篇一

观桥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蒋敏

在学校的要求和计划中,本学期的美术兴趣小组成功的开展。本着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本学期的兴趣小组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并形成学生的个性品德。本学期兴趣小组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为了这目标的实现,我注重在每节课中培养学生全面的美术素质,即培养他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德能力,在表现美德行为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证明,孩子们喜欢这种活动方式,家长们满意这种教育方法。下面就本学期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美术的兴趣:

本学期美术兴趣小组刚刚成立,在以前并没有经过相应的培养训练,只是凭着好奇心、兴趣来学,其基本功并没有得到锻炼。为了能做到让他们学到知识,又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本学期我采用了简笔画,水彩笔,油画棒,蜡笔等教学法。

水彩笔这种最普遍的绘画工具每一个小孩子都能接受,在平时的美术课上孩子们使用的最多的工具也是它。在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中采用这种绘画工具学生能很轻松的表现。同时也使一部分没有基础的学生克服了的畏惧心理。当然美术兴趣小组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只是教简单的蜡笔画也就失去了开展这一兴趣课的意义,而且另一部分有基础的学生也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本小组在进行蜡笔基础教学的同时也加入了蜡笔技法教学。

二、增加了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

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学期积极我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展自己独特的见解。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而更大的就是“美术来源于生活而美化生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美术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在这学期的美术教学中结合学校的课题《小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与运用》的研究,我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创设了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这样的活动从素质的角度上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当然,在我的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知识面不宽,学生的临场发挥不好等。我也期待着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2016.7

2.小学生美术活动总结 篇二

一、多彩材料,更多创意

如今,幼儿美术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已经不局限于简单地用纸和彩笔作画,在学习经验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美术形式在不断地拓展。有简单富有创意的拖印画,有手法多样,易于变化的沙画,有方法简单,造型多样的吹墨画……不难发现这些美术形式不同于幼儿以往的绘画经验,放弃简单的纸笔作画, 而更多了一份趣味性、创意性。在这些形式中材料的提供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材料的充分准备,再有创意的想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以往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绘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以及绘画的动作由教师传授,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与成人绘画有明显相同之处。但幼儿所创作的画没有过多成人的概念化、模式化的东西,他们喜欢用夸张的手法,加上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作品往往是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积极热情地投入创造所得的。他们把这一过程视为一种享受,不管会不会,只要那样想了,就敢于去画,大胆地试验。线条奔放,毫无顾忌,绝不会因为没有足够的表达能力而气馁。但往往因为材料的局限性, 幼儿在幼儿园中对作画的兴趣在慢慢地降低,同一个人物在不同主题的活动中出现,幼儿逐渐地缺乏创意。因此,需要改变以往的作画形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创造出更多缤纷的作品。

材料也可以成为幼儿的“画纸”,根据主题“人们怎样工作的”开设了服装店,请幼儿来当小小的设计师,在“服装店”的活动中,先在美工区区域设计了“服装店”,幼儿在“买卖”的过程中,对服装的种类有初步的认识。在活动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衣服的外形布料及上面的花纹,比较并说一说衣服的不同之处,如质地的不同,领子的不同,薄厚的不同。通过几天的活动之后,幼儿们对衣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到服装店来设计衣服,卖衣服,买衣服,等到时机成熟后,我启发幼儿自己来设计多种不同的衣服造型,放到“服装店”里卖,幼儿的兴趣又一次被掀起。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又根据季节的更替变换,制作并画出了“冬天里的棉服”“围巾”“帽子”“手套”等,“夏天的海滩装”用不同的废旧材料来制作凉爽的夏装,从中渗透了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对称的花纹等绘画技巧。这样运用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强烈的作画愿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放飞想法,巧用材料

现在许多家长在平时的假期喜欢将孩子送去美术班学习, 这说明家长们已经认识到美术对幼儿智力早期开发所占的比重。可有趣的是一般没有参加过幼儿美术训练的幼儿,他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标新立异、别具一格,能够更具自己的想法进行自由地创作,利用起身边的材料。而经过培训的人,他们对操作的手法拘束于以往学过的,不能很好地将材料利用起来。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为什么花了钱参加培训的幼儿反而比没有出去参加培训的糟糕。执教无方,便适得其反,事与愿违。美术教师是设计者、启发者、引导者、鼓励者,而绝非单纯传授技能操作方法的“教书匠”。这种只重技术而不重艺术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教条性的教学方式严重摧残着幼儿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学习兴趣,同时也限制了幼儿未来的发展。幼儿被太多成人模式化的东西束缚了手脚而失去自我个性,没有自己的观察思考的方式,只会用学过的手法生搬硬套,将临摹来的一招两式重复表现,一旦面对丰富的材料进行创作时就束手无策。而那些不曾专门学过绘画的幼儿则大有可塑性。虽无临摹之技,但一经启发指点,茅塞顿开,其进步则不可估量。

在美术活动“装饰花瓶”中,我事先让幼儿在家中自己收集各种废旧的材料带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通过剪、贴、折等方法将自己所带来的材料利用起来,在制作之前先请幼儿观赏了各种各样的花瓶,说一说哪些地方可以经过改造,利用自己所带来的材料进行加工装饰,设计出自己的花瓶。经过幼儿热烈的交流讨论之后,幼儿便开始操作,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的材料比较单一,便告诉他们可以互相交换材料,这样他们的作品就会更加完美。活动后一个个充满想法的花瓶就制作完成了。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地展示出来,给他们成就感,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在以后的活动中幼儿会更积极地动手操作,大胆想象。

三、收集材料,丰富内容

由于幼儿作画的材料是由学校的经费所出,因此,要增加作画材料有些困难。我们要合理地利用身边资源,进行再创造,发挥它们的最大价值。幼儿平时生活中所用的很多物品都可进行利用,使之成为操作中的一项材料,例如在幼儿吹墨画的过程中,简单的吹画一开始可以引起幼儿暂时的兴趣,但幼儿技术有限,他们的作品往往呈现的形式都大致相同,如果利用身边的饮料吸管,筷子等材料,对吹墨画进行再加工,一幅幅精美的与众不同的作品就会再次呈现。

3.小学美术活动中学生的主动学习 篇三

一、深入观察了解学生

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判断学生学得是否主动、积极,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有关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

1.了解学生学习兴趣与需要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手段去了解学生的创造兴趣,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如在命题画创作中,如果有学生认为老师的命题妨碍了自己的表达方式,或是近日的生活体验中有他更感兴趣、更愿意表达的内容,或是他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完成命题,那么此时使用集体式的指导方式,就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交谈或个别辅导,去顺应学生的表现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进行学习的机会,但不是要教师盲目地迎合学生的每一分兴致。教师可以顺应学生的需要临时改变或调整活动计划和内容,也可以根据事先设想好的多种应变方案,给予学生灵活机动的教育引导,以满足学生的表现需要。

2.了解学生思维的即时状况

在活动中,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灵活的处理。教师只有对学生学习过程作客观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学生需要何种支持、鼓励和帮助,并尽可能在学生感到困难和乏味前介入,以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如《染纸》这一课教学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折叠方式,在纸上印染出不同的图案,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经验。在活动中,有的学生需要具体的指导,而有的学生需要的只是鼓励和支持。有位学生尝试了几次,得到的却是相同的上下,左右对称的图案。最后,他十分沮丧,准备放弃。其实这位学生只是处于思维的暂时停顿状态,他需要学习新的经验,进行新的思考。于是我建议他:为什么不去参观一下其它学生的制作呢?后来他成功了。活动结束后,他带着喜悦的心情向小伙伴们介绍了两种不同图案的印染经验,还简要分析了自己一开始失败的原因。

3.了解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

在美术活动中,同一年级段学生的绘画发展水平往往呈现出不均衡性。为此我们应该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水平,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如:低年级学生,有的还处在涂鸦阶段,有的则已经发展到了图式的再现阶段。处在涂鸦阶段的学生,他们往往对绘画的过程感兴趣,喜欢用笔和纸来表现。因此,教师应该给他们涂鸦的机会,让他们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已经跨越涂鸦阶段的学生则喜欢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教师应该利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积累相关的学习经验。

二、积极提供主动学习的教育环境

学生的发展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美术教学中,什么样的环境才能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呢?我认为应包含一下两个方面。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美化环境。实践证明:学生的艺术行为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参观过艺术作品展之后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出比往日更加浓厚的创作兴趣和热情。这是因为学生接受了来自特定环境的信息和刺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展示学生绘画及手工作品,布置艺术图片及装饰品,来装饰教育环境,并让学生一起参与设计和布置,以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和热情。

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提供能满足学生创作需要的丰富美术活动材料。如:各种不同颜色、大小、质地的纸以及炭笔、油画棒、水彩笔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这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表现需要,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如:如果学生选择深色纸作画,就必须考虑什么样的颜色更适合在深色的画纸上表现;如果学生选择大纸张作画,就必须考虑到用什么样的工具更方便快捷等等。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各种尝试,使学生既获得各种学习经验,又获得学习的乐趣。

2.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创作环境

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及个性的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与鼓励,如:你设计的房子太有趣了,我也想住在里面;你的画色彩很鲜艳,用了像彩虹一样漂亮的色彩;你做的这只孔雀既美丽又可爱,你愿意放在展览角中与其他学生一起欣赏吗等等。教师应给予每个学生被承认的快乐,使学生在获得经验的同时,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的勇气和热情。

在活动中让学生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和创造的时间,同样有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及表现。教师应帮助学生考虑自己的计划,并让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去尝试表达。如:在以“船”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可先与学生一起讨论自己曾经看过的船,然后想象未来的船的外形和功能,最后与学生一起讨论计划,如:“你的计划是怎样的”“有什么好的主意”“你准备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材料”等等。有的学生说“我准备用橡皮泥制作一只大船,船窗可以刻上去”,有的学生对一大堆纸盒感兴趣,有的学生对画船感兴趣,有的学生则热衷于把几种材料综合起来使用。

4.小学美术社团活动总结 篇四

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常识、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理解色彩、透视、构图技法知识;掌握剪纸技法、简笔画中写生画、临摹画、想象画、记忆画特点和画法以及基本的国画知识。在活动中我重点培养了学生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审美意识:初步理解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具有爱美、追求美的意识以及有一定的内心情感积累。

创新意识:具有敢于表现自己审美感受的渴望和创新意识。

学习习惯:养成刻苦认真的学习习惯、深入全面观察的习惯、大胆耐心的绘画习惯、细致有序地制作的习惯等。

在活动的各个环节注意进行审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对美的欣赏过程中自觉接受真理和道德教育。

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是他们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青少年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他们的思维表现特点。在评价青少年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是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他们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在他们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青少年,尊重青少年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判他们的作品。

采取措施:我们的孩子临摹能力强,基本功扎实,但创作能力比较差,解决问题的关键,仍是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美术课有别语文、数学,它是一种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它首先要求学会欣赏美,学会发现美。四个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有一位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观察力的培养,我们主要让学生多写生,分低、高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

如:写生一组水果,低年级可以画一些苹果、雪梨、香蕉等形状、色彩不同静物。高年级可进行同类物体练习。如:高年级可以画一组色彩、形状相近苹果,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可多采用默写的方式,如:出示一个玩具,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再拿走,然后默写,也可以默写一幅画,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对物体能抓住特征,增强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多做基本型的添加、变形练习。例如:正方形的练习,对它进行添加,可以变成汽车,房子,钟,手帕,电视,对它进行夸张和变形,可以联想成鱼,火车,大桥,等。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的内容:

1、学习剪纸的基础知识、国画的基础知识。学习、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学习剪纸的简单物象的剪法以及国画写意花鸟的用笔、用墨方法。

2、学习剪纸中植物、动物、人物剪法,国画写意荷花、菊花、水仙、凌霄花、麻雀、鱼类等的画法。

3、进行剪纸、国画创作。

4、画日记画,所谓“日记画”是用绘画的方式写日记,用线条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同时也可附以简短的文字。

其实绘画也同文字一样,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运用绘画写日记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得到发展,使眼手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为创作积累题材。许多教师都会感到辅导学生创作时,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画。往往是学生等着老师叫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作品带有成份的味道,不符合青少年感知规律。好的作品应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兴趣。让学生多画日记画,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绘画水平大大进步,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专业训练,让专业特长生带动全体学生进行美育活动。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为学校增光添彩。

小学美术社团活动总结2

从去年的五月,我开始开设美术社团教学,现在,一年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社团活动情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下学期能更好的开展社团活动,特将这一年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以便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

这个学期美术社团依然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按照学生的特长出发,重点培训绘画的尖子生。平时让他们进行课后的练习工作,让他们在学习各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能丰富艺术修养。以生为本,着重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绘画训练

这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本学期一开始,红黄蓝画社每周五利用一下午时间在综合楼开展活动。

制定训练内容,每周组织红黄蓝画社的学生在美术室按照训练内容训练,对学生进行绘画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训练。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兴趣,有部分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技法已初步接触过,所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绘画水平和制作水平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对美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尤其重要,参加过红黄蓝画社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画画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兴趣小组特别是二年级、三年级尤为突出。

三、采取各种方式表优促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提了高学生们的训练积极性,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认识并投入到红黄蓝画社中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书画作品展示,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绘画比赛,让学生同其他绘画爱好者切磋技艺、进行锻炼。表现突出的同学我们给予表扬和奖励,达到表优促劣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与日俱增。由于学生们的刻苦训练,知识技能有了进一步地提高。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许多学生的作品多次在校内展出。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摆脱以往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次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在这学期的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另外,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特别是在今年的科幻画比赛中展现出了他们的才华,赢得了广大师生校友的好评。而更大的就是“美术来源于生活而美化生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美术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当然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知识面不宽,学生的临场发挥不好等。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争取更大的成绩。

小学美术社团活动总结3

这学期,在学校的支持和组织下,我担任了这个学期美术社团活动负责人,通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为了下学年能更好的开展兴趣小组,以便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特将这一年来的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

1、依据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绘画方向。有了一定绘画基础后,再以想象为辅。引导学生如何将自己所想象的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充分发挥他们好动,思维跳跃性强,善于模仿的特点。养成对听到、看到,感到的事物进行思考的习惯。先定好想象主题,然后用自己的想法用艺术语言——线条、色彩等表达出来。由于决大多数同学基础不是很扎实,在上课时让其先临摩,自己喜欢的作品。而后培养学生记忆画,想象画等。开设一些手工游戏相结合课,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深厚的兴趣。

2、做好点评工作。对每位学生每周作的画进行点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从中使学生对美妙的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感知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美术对生活的描绘、对生活的美化。

3、鼓励学生配合班主任或宣传委员。出好班级板报。美化校园环境等。使学习兴趣与应用相结合起来。

4、教育学生要热爱集体,保护好公物。不乱涂乱画,保持教室的清洁,干净卫生。遵守课堂纪律。有事要举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适当结合一些手工来提高他们动手制作能力。

5、积极参加各类比赛。

从开学到现在,美术社团成员共参加比赛两次,第一次是头屯河区的现场绘画比赛,得到了一个一等奖,三个三等奖的成绩;第二次是参加科技月活动,获得了一个特等奖,四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对美术更加热爱,从而积极认真的去学习。总之,本学期我指导学生开展美术社团活动,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使学生学有所得,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将美术社团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同时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学期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展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摆脱以往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次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在这学期的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本学期将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5.小学美术兴趣班活动总结 篇五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美术的兴趣:

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画画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兴趣小组特别是低年级尤为突出。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次的兴趣小组中不但美术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绘画的基本技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特别是在今年的高新区现场书画比赛中展现出了他们的才华,赢得了广大师生校友的好评。而更大的就是“美术来源于生活而美化生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美术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通过这学期的兴趣小组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下面就这学期工作作一个总结:

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绘画训练。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本学期一开始,每周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指定教室训练一次,对学生进行素描、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绝大部分的学生在以前并没有经过相应的培训,只是凭着好奇心,兴趣来学习,所以要从零开始,循序渐进。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全体学员的绘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采取各种方式表优促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学员们的训练积极性,也为了更多的学生了解认识并投入到美术兴趣小组中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绘画作品展示,宣传海报展示,舞台设计等来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激发兴趣。同时对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表扬和奖励,达到表优促劣的目的。在 “庆六一学生绘画展”中,展示了大部分学员的作品,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正因为如此学员的训练积极性与日俱增。由于学员们的刻苦训练,知识技能也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6.小学美术教研组九月活动总结 篇六

小学美术教研组九月活动总结

美术这门课不仅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学习以外的乐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培养了学生的情操。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小学美术教研组九月活动总结。

白驹过隙,在不知不觉中,新学期已过一个月啦。美术教研组在校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全体美术老师同心、同行,完成了多项活动。现就九月份的工作做一个小结:

一、营造和谐美丽的校园

初秋美丽的晨曦挥洒在大同星沙小学的校园,阳光映衬着一张张欢乐的笑脸,新学期拉开了序幕。为了营造和谐美丽的校园,美术组的老师们精心布置的学生书画展,色彩斑斓,把学校装扮成充满童心童趣的乐园。

二、集体备课

开学伊始,我们小组就 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节美术课 进行了探讨。为全期美术教学做好准备,为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孩子们更爱美术课。

三、以活动促教学

根据学期初的教研活动安排及德育处安排,我们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调动老师们美术教学和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黑板报比赛

厕所文明标语创意绘画大赛

厕所是最受人关注的场所之一,除了净化、美化,更重要的是 文

精品学习文档

化。我们在我校二至六年级开展了 厕所文明标语创意绘画大赛。

四、承接学校各项宣传活动

学生路队牌设计

教研活动pop海报制作

7.小学生美术活动总结 篇七

一、巧用手抄报活动, 提高学生版面设计能力

绘制手抄报不仅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版面设计能力。我们学校每学期要举行两次绘制手抄报活动:有的以安全教育为主题, 有的以文明礼貌为主题, 有的以爱国教育为主题……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 大多数在小学从未做过手抄报, 不知道从何入手, 版面设计上没有概念, 没有章法, 整体看上去, 比较杂乱, 缺少对美的认识。于是, 我就借助办手抄报的机会, 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版面设计。

绘制手抄报需要巧设计、精安排, 还需根据内容点安排插图, 让版面图文并茂, 活泼新颖。我以对比的方法, 用一些布置合理的版面与另一些版面散乱或大而空的版面作比较,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辨别, 然后再去讲解几种布局方式。如:A对称式布局, 并出示相应范例;B均衡式布局, 也出示相应范例。版面分割这一方面, 可以提高学生对均衡与对称的理解。设计报头、栏图、题图等方面, 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也能让学生明白版面中图文的主次关系。标题字方面, 让学生尝试美术字的写法, 如字形的变化, 长点变成圆点, 字体变得倾斜, 横细竖粗或横粗竖细等, 逐步培养学生对美术字的兴趣。当所有版面设计工作基本完成时, 就要看看有没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然后添加润色, 修修补补, 让作品更优秀。学生通过做手抄报, 就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其中蕴藏着的许许多多美的规律。他们不认为是应付作业, 而觉得是精神享受, 学得更加主动投入。

二、巧妙运用校园绿化, 培养学生大胆思考, 勇于创新的能力

我以前曾为一所幼儿园画壁画, 虽然经常画画, 但还从未在墙上画过, 乍一看到十几米长、四五米宽的墙面时, 还真的愣了一下, 思考好长时间才构思出如何布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纸上谈兵”, 面对真刀真枪就有些犯难了。这应该与实践经验不足有关吧, 所以我更加注重让学生经常参与实践活动。

我们学校校园占地面积广, 需要绿化的地方比较多。有一次, 学校把两幢楼之间大约60平方米的地方分给一个班去种花草。当时我和班主任商量, 这个任务就由我带同学们去做,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把任务跟同学们讲清楚:“现在, 你们要成为小小园林设计师啦!这块杂草丛生的地方将在你们的手里变成美丽的花园了!”很快, 同学们在我的引导下, 开始进行实地考察:有的拉尺子, 有的用跨步的方法测量, 有的按比例画出平面图……他们自由结合, 三五成群, 选派小组负责人记录大家的想法, 每个人各自提供一幅平面图, 并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如有的同学认为留出“S”型小路, 有的认为可以在”S”型路旁穿插一“Z”型路, 也有的说在中间做一个圆形大花圃, 四周做成四个小圆形, 还有的同学提出把它设计成一只展翅飞翔的老鹰形象……同学们的构想真是丰富多彩。通过这次活动, 学生不仅学会了平面图的画法, 还认识了许多花草生长的规律。这次校园花圃设计, 学生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也挖掘出学生的个性潜能。

三、巧用运动会活动, 提高学生标志设计能力

学生在校园生活中, 除了上课外, 他们还是各种校园活动的主角。我们学校每年举办两次大型的运动会, 我利用这个机会, 让学生把标志设计融入运动会中。通过自主动手设计会标、会旗及队服等活动, 让学生认识理解设计艺术在生活中的地位, 提高学生运用美术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能力。

运动会前, 我告诉同学们:运动会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同学们的意志, 增进同学们的团结, 提高同学们的组织能力, 继而发扬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每个班级要把在运动会上展示个性的班级文化作为会场的一个亮点, 就必须为自己的班级设计出具有特色的标志, 才能展示班级的个性风采。同时也要把校运会精神与班级精神巧妙地融合起来, 创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标志牌。此外, 我还引导同学们收集各种运动会标志及队旗, 探讨标志的几种形式。如:A.图形组合, 列举奥运五环的例子, 农业银行及党徽的标志;B.文字组合, 列举永久自行车和可口可乐的标志;C.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 列举中国铁路“工人”标志等。运动会是同学们特别关注的活动, 若能把美术知识运用在运动会中,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致, 也让他们参与其中, 有一种主人公的自豪感, 做起标志来也自然独具匠心。

8.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篇八

关键词: 美术课堂 空间定位 学生活动方式

由于美术课堂的特殊性和学生因素的复杂性,因此美术课堂上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灵活多变。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中各种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源泉,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在此空间中处于尤为重要的位置,社会互赖理论和动机理论为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社会互赖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积极的合作会产生积极的互动,在没有个人努力和合作的情况下,则不会产生互动;动机理论,人的学习动机是借助与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人际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一种积极的依赖关系。下面,我重点谈谈学生活动方式中的合作学习。

一、异质分组是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保障。

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素质、能力、性别甚至性格等方面不同的5~10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这样的组织形式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由于各小组是异质分组,就使得各小组间是同质的,为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打下基础。美术课极具开放性、操作性,较之其他学科更具交流探索、合作学习的可能性,学生在美术方面的表现往往是参差不齐的,在学习中迫切需要取长补短、合作探究。在美术课上,正是因为学生在艺术素质、修养、历史知识、文化底蕴、兴趣、悟性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对其合理的异质分组是实施“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主要基础,是实现学生间有效互动和合作的前提。

在过去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先布置一些学习任务,然后简单地让周围的几个学生组成小组边讨论边练习。结果学生在小组内要么不知所云地乱讲、乱嚷一气;要么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导致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有别于新课程理念的合作学习,达不到合作学习积极互动、合作分工、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职责明确、资源优化互补是成功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

在传统的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一般没有明确的个人职责,往往导致小组成员各自为政,一盘散沙,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小组活动成了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如,在一节招贴画设计制作课上,老师让各小组进行讨论并拿出小稿时,各小组虽然围在一起进行讨论,并且制作小稿,但有的组有人讨论,有人看,有人不知道自己需要干什么,干脆在座位上玩;有的组竟有几个学生抢材料做小稿;有的组干脆由一人代替从构思到制作结束。这样的“合作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不能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由于各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个人职责、责任,在学习中,小组成员不能相互弥补,不能形成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依赖,共同负责、良性互动与合作的“利益共同体”。

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强调每个组员的个人职责、个人责任,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因此,学习前应对学习小组不同质的学生合理分工,让不同的小组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以前述为例,就可设以下职责:讨论、构思、材料准备,调色,施色完工后装裱,教师可以适当指导。这样,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每个学生都清楚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小组的其他同伴负责,小组之间才能真正实现互相依赖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实现小组目标。再如,把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不同角度的解读分给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如,文艺复兴的背景、达·芬奇生平、《最后的晚餐》背景、构图、立意、人物动态的分析、绘画手法的尝试性分析等,小组中每一个成员负责建构其中一个部分,并熟练掌握,然后教给其他同学,以便让每个学生能对此画欣赏进行整体建构,最后学生参加对所有学习内容的测试。这样,每个学生在自己承担的任务和交流讨论时,能够明白不但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全组同学负责,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实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合作,体现了个人在小组活动中的价值。

三、培养合作意识是合作学习成功实施和社交技能提高的重要手段。

合作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单一追求认知、技能目标,而追求均衡的实现认知、情感、技能上的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往往导致合作学习不能长期有效地开展。比如:很多合作学习小组在刚组建时,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烈的合作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则变得兴趣全无,应付了事。在小组讨论时,一些组员不善于倾听其他同学发言,而只关注自己的发言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知识面广、领悟能力强、感觉好、美术素质高的学生往往成了“权威”,瞧不起学习困难或技能差的学生,在小组竞争时,小组各成员之间缺乏群体精神,各行其是,小组竞争一旦失败,则互相指责,怨声一片。以上现象及种种表现,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合作的意识和必要的社交技能。

在美术教学中,要开展真正持续有效的合作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其表述、倾听、尊重、交流、合作等必要的社交技能。科学调查和实验已经证明:同学提供的经验通常容易被接受,同学间的交流活动能使学生理解社会角色规范,有效培养各种合作精神和意识及众多的社交技能。我们应充分发动学生,通过学生间的活动促进其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的形成,但这一过程是渐进的、缓慢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并鼓励学生在校园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有意识的练习这些特定的社交技能。在美术课上,教师还要关爱每一位学生,积极引导,并合理约束其行为,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四、不求一切最好,但求一切更好的目标定位,是学生对合作学习保持持久兴趣的动力源泉。

合作学习的评价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就算达标。合作学习还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同的依据,这样就把个人的竞争变成小组竞争,有利于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重心由传统教学理念下的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鼓励团体合作达标。这种评价理念有利于充分激发个体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

9.小学生美术活动总结 篇九

2015小学庆六一美术作品展活动总结

在校领导的亲切关心和指导下,在广大同学的支持下,2015年6月1日我校举办的XX小学XX校区庆六一师生美术作品展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师生书画展旨在展现我校学生的绘画风采和精神面貌,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校园,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提高同学们对绘画的兴趣。本着以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一、准备阶段

1.美术教师平常在上课过程中就注意了学生作品的收集。并于5月份日向全校学生布置了此项工作。

2.各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创作,班主任老师积极配合,这次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大力配合,各班学生共同合作,创作4k绘画作品及书法作品。

3.各班内选优秀作品,群策群力确定作品名称,并介绍创作构思,画面表达的意图。

4.校领导认真指导,合理安排。美术组教师通力配合,再加上大队辅导员大力支持,于5月21、22两天确定参展作品。

二、组织参观

6月1日,邀请全校教师、学生参观各班的美术作品展,聆听作品介绍。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本次活动展出了各个年级的优秀作品。

三、活动效果

本次师生书画展在走廊墙壁展出,此次绘画展宣传了校园文化,增加了学校的文化底蕴。本次作品共收集了近四百件作品,进行参展的优秀作品100余幅,作品数量多、质量高,形式丰富多样、风格各异,作品色彩鲜艳,构图丰满,儿童画作品内容观察视角独特,学生表现沉稳,介绍作品井然有序,充分体现了我校全体同学的朝气蓬勃,过人才艺。

本次师生书画展使广大同学找到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展出的作品也受到了广大同学、老师的好评,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无论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还是在作品的现场介绍中,同学们表现积极,表现出色,充分显示出了对绘画的极大热情。

10.美术社团总结活动总结 篇十

本学期参加社团共20名学生,人数较多,且一部分在以前并没有经过相应的培养训练,只是凭着好奇心、兴趣来学,其基本功并没有得到锻炼。针对这一部分学生我采取了素描基础教学法,做到既让他们学到知识,又尽快缩短差距。

现将一学期的活动具体总结如下: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学期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展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摆脱以往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三、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在这学期的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四、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

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11.小学生美术活动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欣赏;活动研究

[本文系贵州省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一、美术欣赏活动的内涵

《辞海》中对欣赏的解释为:“领略和玩赏,享受美好的事物,感受其中的趣味。”美术欣赏是一种以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为客体,以艺术接受者为主体的美术活动。优秀的美术家将他的体验和修养用美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而欣赏者用自己的体验和修养对作品进行欣赏。因此,美术欣赏是一个无限的再创造过程。从接受美学的观点出发,美术作品是一种有待挖掘的可能性作品,如果没有接受者的观看,美术作品就极有可能失去存在的理由,艺术家的创作也就失去了其主要的意义。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欣赏的过程是“理解与对话”的过程,通过美术的欣赏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美术评论的能力。

二、美术欣赏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活动被忽视,美术教育一直以绘画和手工为主,单独的欣赏课程几乎没有。这与美术教育的任务和要求不符,对幼儿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美术欣赏能力不仅是幼儿园教师比较欠缺的艺术素养,还和我们长期以来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课程的设置也有一定的关系。学生在四年的学前教育本科学习中,适合学生审美心理和认知心理的美术欣赏课也缺乏较为系统的安排,幼儿美术教师也难以把握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前美术欣赏教学无疑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美术欣赏课在儿童认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现实意义。

首先,美术欣赏课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美术作品是客观现实的形象化反映,通过欣赏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今中外的政治、宗教、科技、文化等社会背景,还可以了解认知表达传递的符号形式以及情感,帮助学生理解美术家的思维、价值取向和行为,从而逐步学会观察对象,感受对象,以及表达自我。

其次,美术欣赏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美术欣赏课不仅担负着文化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任,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欣赏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会描述作品,分析作品的内在关系,建立自信,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再次,美术欣赏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和自我认知评价。美术欣赏教育是感知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从感受视觉美体验视觉美到逐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记忆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学前教育学生美术欣赏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初步的审美心理结构,通过对作品的观察、体验、品味,使学生进行感受、 体验、 分析、思考、判断,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审美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心理能力,并使各种能力相互协调,最终使人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及对美的欣赏和创造的综合素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适合幼儿的审美心理和认知心理特点,从而较好地把握幼儿美术欣赏课的内容,找到幼儿适合的题材和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活动。

三、美术欣赏活动的形式

从西方学前美术教育和创作的现状看,视觉艺术已经把多种边缘学科容纳进来,对交叉学科进行融会贯通,艺术创作呈现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不仅吸收东方艺术的养分,还在原已引入的摄影、音像、信息、多媒体艺术的基础上,将视觉艺术与当代其他的艺术形式进行交叉研究,如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等。此外,还有艺术与科技的交叉融合……综合材料与媒介是现代艺术变革的产物,它是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都紧紧围绕对传统的变革而进行的,从而表达了一个现代人对艺术进程、现代生活的看法。美术欣赏课是最常见的美术欣赏活动,不仅涉及对作品本身的了解和认识,作品背后的人文历史以及艺术多领域的知识层面。不同于传统学前美术教育把教师的首要作用定位在传授绘画技巧、培养绘画技能上,当代学前教育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揣摩儿童绘画的内涵,解读儿童的心灵,在此基础上促进儿童的发展。鉴于美术欣赏课教育对象的不同,教师在选择欣赏作品的内容上,要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及知识结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作品。

(一)学校美术欣赏教学

学前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的美术素养、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能力,在此基础上训练他们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今后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美术欣赏的内容包括古今中外的美术名作赏析,包括绘画、民间美术、工艺美术、雕塑、儿童美术、摄影、书法、园艺建筑、广告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在美术欣赏教育中,作品既可以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又可以从历史文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了解历史故事、社会生活、文化差异、科学知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选择欣赏宽泛的内容,更加多样化的形式。通过明确不同时代各美术门类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分析其成就和局限,从而吸收美术中的一切有益成分,提高美术鉴赏力。教师对作品的欣赏发生在学生欣赏活动之前,这也是欣赏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保证。活动过程中也离不开教师与作品的对话,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的对作品的热情直接影响学生对作品的关注,特别是当学生对某作品有独到的理解时,教师通过与学生展开对话,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欣赏作品。那些在自己直觉的灵感激发下,能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的学生,往往是表现最好的学生。?对示范稿进行表面而肤浅地模仿重复的学生,则缺乏这种灵感的火花。当学生天生的好奇心被唤醒,有了发现问题和解释神秘事实的愿望时,他们探索新的可能性的想象力就被激发出来,教学工作也就达到了它的目标。

(二)美术馆美术欣赏教育活动

当前,影响儿童人格形成的儿童美术教育,美术馆是展示人类文明轨迹的地方,是全民素质提高和实现自我教育的大课堂。通过策划一系列教育活动,美术馆从静态经营转化为动态经营,原来的象牙塔,转化成为大众可望亦可及的学习场所,并成为儿童接受文化传承和艺术熏陶的殿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在此情况下,仅靠抽象的语言,容易使学生畏难而退、思维抑制,甚至会丧失学习的信心。这时需要教师以直观而感性的方式介入到学习当中,如在美术馆,让学生真正面对艺术作品去感受,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思考作品,应用多变的思维,多角度地寻找作品的创新点。在美术馆给学生提供相应美术材料,帮助学生逐步改善其作品中的问题。因此,当代的美术馆定位是以教育为中心,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儿童,还有各年龄阶段的学生、家长、老师等相关人士以及社会大众。随着中国各地美术馆的兴起,美术作品展示的增多,美术馆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也日益凸显出来。

美术馆美术教育一方面弥补学生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缺失的影像及动态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增加社会大众对美术的接受和欣赏能力。相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绘画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在这里能够积累更多的美术经验与能力,将来才能更好地解读孩子作品的原创性、语言符号、美感趣味等。美术馆不仅实现成人艺术再学习的可能性,而且还能唤起社会大众对美术教育的正确认知。

(三)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美术作品

养成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习惯,凡是见到生活中的文具、服装、广告、雕塑、建筑、园艺等时,都试着品味一下,获得一些审美感受。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还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能力。

(四)鉴赏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工艺美术作品

“器物之美在于与实用相结合,若是不与用途相结合就不会体现出美,美因为实用才变得更为实在。与实用结合在一起的美,才会有巨大的价值。”实用工艺美术在欣赏时可以选择观看、触摸、使用、观赏等方式,这样欣赏者可以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参与作品的欣赏,其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作品本身。对于现代作品来说,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及视觉传达作品,欣赏者和参与者本身构成作品的一部分。因此,一件美术作品有很多的接受方式,但只有欣赏者真正融入作品才体现作品的价值。

(五)关注儿童游乐场地、设施、玩具、服装等用品的设计和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当代的艺术教育是以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这就要求美术教工作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强化大美术的教育理念, 要特别注重课程本身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关注儿童游乐场地、设施、玩具、服装等用品的设计和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发现生活中儿童美术的特点,真正的关心儿童,了解儿童的兴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个体认知发展与创造力表现的强调,让美术欣赏能够从艺术教育的创造力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能够与教师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平等对话,才能促成教学领域课程资源整合的创造性成果。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欣赏活动,对幼儿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应不断扩展欣赏的视野,多参观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更多地体验美术作品的欣赏活动;另一方面要不断在形态、色彩、材料、构图和表现方法等方面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审美观念。

参考文献:

[1]陈心懋.综合绘画材料与媒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2]俞可.在想象中潜行[J].艺术当代.2007,(01).

[3][日]柳宗悦著.日本手工艺[M].张鲁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上一篇:临沧市临翔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下一篇:镇统计站2011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