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2024-07-30

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13篇)

1.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篇一

如何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这学期我带的是小一班,这个班的孩子年龄发展层次不同,生活自理能力差异大。这学期我班又转来了七位新生,其中有些幼儿是从别的幼儿园转来的,有的幼儿从没上过幼儿园,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更应采取一些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一、变单一地安慰孩子为采取多种方式让幼儿融入集体生

活。

随着亲人的离开,幼儿会突然感到安全感的丧失。处于心理不安全、情绪不稳定状态的幼儿,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多数幼儿首先会抗拒或哭泣。大多数的教师此时更往往会花费所有的时间去爱抚哭泣的孩子,反复哄劝“别哭了,别哭了,妈妈一会儿就来了,好宝宝,乖……”。但教师一味的哄劝往往强化了幼儿的感受,越哄越哭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长时间的安抚无效时,有的教师还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即不搭理他,让孩子独处一会,以期达到终止哭泣的目的。也有教师因厌烦孩子的叨念或为了督促幼儿完成某项事而对幼儿哄骗:你吃完饭妈妈就来了;你睡醒妈妈就接你……,这样做或许一时也能奏效,一旦诺言落空,幼儿就会更加失望。以上种种方式过于简单,也不能真正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因为即使幼儿后来停止了哭泣,但他们会显得不快乐,不主动与人交往,不探索、不玩耍、表情淡漠,心情忧伤。

有关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社会学分析表明: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幼儿要体会一种新的社会归属感,让幼儿园的生活让他有一种参与感,能够分享到在幼儿园时的快乐,才能更快的喜爱幼儿园的生活。以下两种方法特别有效:

1、表扬鼓励法。如:适时、适当的在集体面前赞美孩子,表扬任何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夸奖孩子干净、漂亮;画画好;聪明……,再适时的奖励他小红花和帮小朋友分勺子担小值日生;安排他(她)做小的孩子的哥哥姐姐,等等。幼儿能从他人的语气、动作等方面深刻的感受到他人对其态度。孩子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很高兴,很得意,产生深切的自豪感和从未有过的满足。这样,孩子也会顺从老师的教育,服从老师提出的要求,逐渐对老师产生依恋感,进而容易接受集体生活。

2、注意力的转移法。心理学表明,幼儿的注意力有容易转移的特性。充分利这一特点,要从关注孩子的需要,创造兴趣点出发,有效引导幼儿喜欢新的生活环境。例如:朱杨熠小朋友入园后不离教师左右,拒绝参与任何集体活动。但惟独对教师弹的钢琴特别感兴趣,原来他也会弹钢琴。我就利用这一点,当他一进幼儿园,我就领他先玩一会儿钢琴,将其注意力转移过来,再适时的跟他拉拉家常,聊聊天。慢慢的,他感到老师可亲,逐渐的接受了幼儿园的生活。

转移幼儿注意力的方法还有很多:看看动画片、新奇的玩具、到户外游戏、观看大班的游戏活动等等,都是好办法。当幼儿沉浸在新环境中时,孤独感就会迎刃而解,逐步会融入集体生活。

二、变询问孩子需要为主动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很多孩子随着亲人的离开,幼儿会突然感到到茫然不知所措。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离开了与父母一对一的照顾,而不知如何寻求帮助。新生朵朵小朋友尿频。当她想小便时,小脸就憋的通红,也不吱声。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该幼儿就会尿裤子。这种情况,教师如果只是频繁的提醒孩子是否小便,忽略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则不能解决该幼儿胆怯、不会表达自己需求的问题根本。纲要中提出:要教给幼儿必要的交往技能。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则是交往技能的重要方面。但由于新入园时期的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又往往因为胆小和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无法主动向教师、提出要求。为避免这种情况而导致的幼儿惧怕上幼儿园,教师应当跟幼儿讲明:该说话的时候要讲话,有事情要大胆地告诉老师。教师可直接教幼儿一句一句地让大声地、大胆地、连贯地说“老师,我想上小(大)便”;“我渴了”;……日常生活用语;或者“老师,他拿我的东西;”“老师,我尿裤子了!”……等寻求帮助用语。通过反复模拟练习,使孩子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有效的缓解幼儿因亲人离开带来的心理压力。

三、变简单的表面判断为满足幼儿真正需要。

幼儿初入园,幼儿会由于环境、心理的变换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状况。教师如果不加以判断,就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教师要学会聆听和观察幼儿,尊重、满足、理解幼儿的需要,认真对待幼儿情绪变化。

例如,许文博小朋友,中午睡觉一进被窝就哭着念叨:爷爷,爷爷……。从表面看他想爷爷了。但我了解到在家里,每次睡觉都是爷爷陪着他才能睡着。由此判断,他发出了一种“求助信号”:老师,请陪陪我!于是,我轻轻走到他的身边,给他掖好被角,不必任何言语,只要坐在他身边5分钟,他就会进入梦乡。

郑荃小朋友,入园第二天还发自内心的对妈妈说:老师真好!我喜欢幼

儿园。第三天一进教室门,却哭了起来。我知道并不是老师不好了,老师还是原来那个老师,只是因为又来了个哭的厉害的小妹妹,老师相对来讲“冷落”了她,她觉得寂寞。我赶紧让她紧紧跟着我,又忙着找来她这两天刚结交的好朋友,陪她玩,立刻她就破涕为笑了。

李子睿小朋友,进了幼儿园只是一个劲的问:妈妈什么时候来?教师回答他后,他还是

隔5分钟一问。表面看他是“念母心切”,实际上是因为他正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我为他提供了纸、笔,让他画画。因为我在美术活动中发现对他画画很有兴趣:涂颜色很仔细,还把太阳画的五颜六色,有自己的主意。画完了,我又特别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他,还把他的画进行展览。李子睿由此而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这种喜悦是在家里、妈妈那里得不到的。慢慢的,他喜欢画画了,也更愿意上幼儿园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了。

四、变厌烦家长不安的情绪为引导家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

我们一般会认为幼儿入园工作中亲子分离难,难的是幼儿离不开家长。其实,这种幼儿与家长的依恋情绪互相的。家长也存在“入园适应期”的种种不适应现象:家长非常不放心从未离开身边的孩子:不知道教师有什么办法能照料好三十几个幼儿;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被人“欺负”,特别是自理能力弱的幼儿家长,更是六神无主。这些家长不肯走,嘱咐嘱咐老师,嘱咐嘱咐孩子,眼神中透出无比的忧虑。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家长的这种忧虑情绪会直接传染给敏感的幼儿,使幼儿获取“不安”的信息:“妈妈舍不得我”“老师不会很好照顾我”……这对幼儿顺利入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幼儿蒋天顺的奶奶反复当着孩子的面在教师面前强调:“孩子是自己从小拉扯大的,什么事也离不开奶奶,离开奶奶就是不行。”这位老人每次送孩子入园,都是把照料大小便,到穿脱衣、喝水,一一做完,还是恋恋不舍。在这种情绪气氛下,该幼儿自然是哭天抹泪。遇到这种情况,有的教师会感到特别厌烦,会认为家长非常不信任教师,打扰了正常的工作,督促家长赶快离开。

这样做其实不可取。教师要与家长沟通,给家长信心,帮助家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

1、可以将幼儿在园的一天生活情况向家长做简单的介绍,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在离园时间,对幼儿的表现多进行肯定和鼓励,使得家长欣慰,坚定“送孩子上幼儿园是正确的”的信心。

2、可以用打电话的方法保持家长与幼儿间的关系,一方面使幼儿听到父母的声音缓解不安情绪;另一方面,可缓解家长的紧张情绪,安心的参加工作,解除家长的内心之忧。

3、让家长在家里配合幼儿园要求,教孩子学会漱口、洗手,用毛巾擦手、擦嘴,用勺子吃饭,认识自己的衣服、鞋子等。看到孩子学会了幼儿园的各项基本要求,家长自然会对孩子放心三分,尽快摆脱焦虑的情绪。

4、教师可有意引导幼儿回家后,跟家长说说幼儿园中的有趣的活动和自己认识的新朋友。毕竟,孩子初上幼儿园,家长的最大心愿就是孩子喜欢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幼儿情绪愉快地跟家长学学在幼儿园学到的歌曲、儿歌等,可以消除家长的所有顾虑。

5、对新生进行家访,对此我和周老师利用晚上的时间到新生家进行家访。了解幼儿入园前的情况、在家表现、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饮食、睡眠情况,有些什么地方需要老师特别注意的,以及对老师有什么建议等等。

新生的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可操之过急,要让幼儿逐渐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只要我们老师能设身处地的为幼儿着想,用我们的爱心去滋润每一颗童心,去理解、关怀、教育每一位幼儿,相信每一位幼儿都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爱上幼儿园,爱上幼儿园的老师。

2.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篇二

关键词:一年级;新生;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从相对自由和轻松的学前教育环境进入小学学习,在起始阶段,很多孩子都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应情况。为了帮助孩子尽快进入小学生的角色,愉快地接受新的学习环境,一年级的老师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一、亲其师而信其道

作为一年级老师,要让孩子们感觉老师是可亲的人。这亲和力首先来自于老师对孩子真切的关爱。这爱,可以直接说出来,告诉学生,老师喜欢他们,喜欢他们这样或是那样的良好的表现;可以用行为来表明:在孩子不舒服时,俯下身子,轻抚他的额头,关心地询问病情,关根据情况做出恰当的处理;在孩子闷闷不乐的时候,可以扶着他的肩膀,看着他的眼睛,问他一声“你怎么了?”;可以不经意之间,帮他翻一翻衣领,或是拉着他的手一起上下楼梯;孩子学习有困难,要及时而又耐心地给予辅导。这样,学生就会把老师当成他们的大朋友或自己人,乐意跟老师学习,愿意听从老师教导了。

二、建立融洽的班级氛围

一个地方孩子乐意呆了,才有可能在这里愉快地学习。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班级里营造家的氛围。老师要经常对学生说,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大家的父母,同学就是兄弟姐妹,我们一定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老师要由衷地赞美、由衷地宣扬、由衷地为他高兴,让他感觉到老师真的为他自豪;当孩子有错的时候,要就事论事,以理服人,从孩子的成长角度和他探讨解决的方法,让他知道,老师真的在乎他的感受;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单是老师本人,还应该发动班里的学生,共同献爱心,出力气。比如有人忘了带作业本了,可以问一问“谁有多余的本子借给他?”;有人身体不舒服了,如果情况不太严重,还可以让同学带他去校医室看看;有人拼音不会读了,可以让成绩好的小老师教一教;还可以适当地向孩子示弱,请孩子帮忙,让他们感觉自己已经长大,有能力帮助别人了,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事。一个有爱心的集体对孩子是很有吸引力的。

三、帮助学生了解新规范,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时期。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遵守守则为荣”的观念。这样的观念是通过及时有效的表彰来形成和固化的。这就需要我们大量的、能起示范效应的表扬。如:小明能专注地看着同学回答问题,他真懂礼貌;小东来得很早,帮班里扫地,是个爱劳动的孩子;小方的作业写得又整洁,又正确,学习可认真了;亭亭看到同学忘了带学具,主动把自己的笔借给同学用,真有爱心。通过给孩子正面的信息提示,学生就会知道什么是好的行为,我们应该学习这样的行为,或是我是小学生,我能也做到!其次要带领学生反复地学习相关的行为规范,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比如,上课学习要用心:预备铃响,要回到座位,安静坐好,准备好学习用品,按指定的位置摆放好;老师讲课时,眼睛看着老师,跟着老师的安排学习;写字时要坐姿端正,做到“一寸、一拳、一尺”等。课间休息,不要在走廊上奔跑、做危险的事;上下楼梯靠右慢慢走;不发出太大的响声。要参加值日劳动,爱护校园环境,不乱扔垃圾等等。这些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应该是前后要求一致的、反反复复的、不厌其烦的、以鼓励为主的。在表扬学生做得好的同时,给学生得到的各种精神和物质奖励,让孩子们好的行为得到张扬,得到强化,进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让孩子们自愿、自觉地成为一名遵守纪律、热爱学习、文明礼貌、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学生。同时,孩子犯了错,给了改正的机会,还是一错再错的,我们也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而且要说到做到,让学生明白必须为自己的不良行为负责。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处罚的方式和程度。比如,孩子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课,把作业写错了,要求修改的,不能要求写得太多;做了错事,可以让他做好事我弥补,而不是告诉学生说要罚他做什么。这一阶段,正面的引导效果会更好。

四、开好第一次家长会,并经常性地和家长沟通

及时召开开学之初的第一次家长会是很重要的事情。老师对孩子有什么要求,请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怎样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学习,都是第一次家长会要考虑到的内容。第一次家长会,一般会就以下方面和家长进行沟通:通报学校的作息时间,提出有事有病要请假的要求,教育孩子做事要有时间观念;上下学的安全和在校时的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学习、劳动用品的准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值日劳动、讲究卫生问题;孩子间出现问题如何协调;在座位安排、班干部选举、值日劳动等的做法和意图;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大人间,教育方式方法的协调问题;最重要的是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辅导孩子学习;介绍教科书的知识结构,和学习目标,让家长心中有数;提醒家长做好做孩子的学习助手,在孩子遇见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帮助;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应该就怎样利用教科书、怎样拼读音节、怎样书写拼音和生字,怎样审题等给家长进行辅导,这样家长才能给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平时,还要通过各种途径,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根据教育教学进展,向家长介绍对学生的阶段性要求,每个阶段,孩子们有什么需要纠正的问题,哪些方面又有了进步,使得家长的配合更有针对性;建立如Q群之类的平台,和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等。这样,让家长和老师一起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效。

3.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篇三

作者|艾米

一、调整生物钟,尽快收心

寒假生活轻松自在,很多孩子在假期里形成了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晚睡晚起、用餐时间不按时、饮食不节制等等,而开学后生活节奏紧张,学习压力,孩子们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为此,家长要引导孩子调整生物钟,帮助孩子尽快收心,回归到校园的生活状态。

二、制定学习计划,明确方向

计划对学习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所以,开学之初,家长要协助孩子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树立新学期的学习目标,帮助孩子明确这一学期的学习方向,然后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进。

三、鼓励孩子多与老师同学交流

经过寒假一个多月的分离,不少同学都会发生一些小变化,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开学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彼此在寒假里的所见所闻,这样的形式能够增进孩子与同学、老师之间的感情,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4.大学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篇四

第二,学会照料自己,学会自立。在高中的特殊时期,同学把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所有和生活起居有关的事情以及重要决策都由父母包办,但进入大学后,父母不在身边,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大学新生应该在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成长、拥抱青春、投入真正的独立生活。

第三,接受并适应大学的授课方式。大学和高中在教学方法上有许多不同,高中老师事无俱细、严格督促,手把手地牵着学生往前走,学生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而大学更强调同学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很多,同学一方面应注重课堂听课效果,同时还应该做好预习和复习,跟上老师的节拍,如果不能适应老师的快节奏而采取放弃的做法,上课听不懂就不听,课后又不及时复习,这样就会越来越跟不上。因此开始时,我们无论如何要咬紧牙关,挺过这一段,你会逐渐适应大学的授课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第四,积极参加课余班团活动。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合理安排学习与活动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参加课余班团活动可以扩大与同学的交往、丰富课余生活,消除孤独与寂寞的心理,同时通过参加课余活动还可以充分展现自我,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

5.如何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篇五

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对于初一年级新生来说,了解中学的学习生活是进入中学后非常重要的一课。那么,从小学到中学,将面临哪些新问题呢?

一、中学的课程内容增多。

小学学习的主要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但到了初一,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绝对不能放松外,还有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科目也要进行正规的期末考试(这也是初一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到初二,还要增加物理,初三还要增加化学等等,学习内容逐年增多。

二、中学的课程难度加大。

三、中学的课时密度增大。

中学课程内容增多,难度加大,相对于有限的授课时间,每一课时的密度增加,有些内容还会延伸到课外。

四、中学的教学方法有别于小学。

小学主要是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成分多,而中学则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即可,但在中学,还有许多继续发展的余地,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

五、进入中学,学生的思想压力较大。

面临着中考、高考的压力,还有来自学校、家庭、老师、同学、自身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客观存在的新问题,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现实,这就需要每一个初一新生主动适应这种生活。要尽快适应这种生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一、要拥有一颗平常心,认识到困难、压力的存在是正常的、不可怕的。

进入中学,要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遇到问题、困难是必然的。因此要从心理上具有不怕困难和勇于战胜困难的准备和决心。再说课程的安排、课本内容的编排是有科学根据的,它符合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承受能力。只要方法得当,肯下工夫,完全能够学得好。否则,惊慌失措、急躁埋怨,只能适得其反,绝对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不利于自己尽快适应中学生活。所以拥有一颗平常心,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注意转变学习观念,积极适应中学老师的教学方法,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新方法。一些在小学学习成绩不错的同学,进入中学后却越来越差。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不注意面对具体问题分析,老是照搬小学时的学习方法,殊不知,到了中学,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不断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变,要跟上老师的步伐。尤其是当老师的教学方法不称你心的时候,要主动去适应老师,而不应该盲目猜疑,甚至抵触。

三、抓好学习的三个主要环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听课、复习是不能轻视的三个主要学习环节。一般来说,凡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三个学习环节做得都不错。①预习。就是在新内容学习之前先进行自学,目的是熟悉内容,解决基础知识,找出问题,使听课有的放矢。如语文课的预习,可以查查字词,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提问题,记记疑问等,以备听课时集中解决重点问题。

②听课。包括听老师的讲解、评议,同学的讨论、回答,而且要边听边思边记,尤其是自己未能解决或没有想到的问题,尽可能在课上解决所有的问题。

③复习。完成作业是复习,做练习也是复习,然而全面的复习是先系统地梳理知识、理解知识,再通过作业、练习进行查缺补漏,最终达到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度。所以,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只限于完成作业。

四、要不断总结,分清经验和教训。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适应中学生活肯定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为了尽量缩短这个过程,就要不断回顾、总结自己的学习,看哪些方法取得了成效,哪些措施走了弯路;看哪些方法效率更高,哪些措施实效显著。同时要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只要及时总结,不断改进,即使一时走点弯路也不会影响前进的大方向的。

6.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篇六

一、教材问题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教材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新课改后初中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探究学习和探究过程,忽视描述性、结论性、规律性知识的理解记忆,这就使得初高中化学不能够很好地衔接。另外有些知识点在初中是了解内容或选学内容,而在高中却是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

1.关于“物质的量”的教学

现行初中教材对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概念只是做简单介绍,学生对这些微观粒子的概念非常模糊。以前人们都认为“物质的量”这一章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根本原因是其抽象性,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微观粒子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不够深入。我认为对“物质的量”这个教学难点的突破口在于讲课过程中要适当阐述、补充一下微观粒子的概念,使学生真正明白其含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游刃有余地去理解、应用“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当然“物质的量”概念的抽象性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在教学中要放慢速度,用通俗、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另外还要注重练习,通过习题讲解能够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学生只有准确把握了“物质的量”概念的涵义才能够比较顺利地学习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我就是按照这种方法讲授“物质的量”,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还是切实可行的,效果也比较好。

2.关于离子方式书写及离子共存规律的教学

在离子方程式的各个书写步骤中,气体和难电离物质的确定比较容易,因为难电离的物质是水、弱酸、弱碱。中学常见的弱酸有HClO、H2S、CH3COOH、H2SO3、H3PO4等,弱碱有NH3·H2O。学生对于这些弱酸弱碱可以死记硬背下来,而让他们感到最困难的是难溶物质的判断,因为现行初中教材中物质的溶解性是选学内容,学生对于物质是否溶于水只能凭空想像去推测。上课时我曾经提问一个学生,问氯化铝、氯化镁能溶于水吗?他竟然说这些物质是沉淀。当然,这也怪不得我们的学生,初中就没有学习这些知识,怎么要求他们必须掌握呢?这就是初高中教材衔接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补上这一课。我给学生编了一个顺口溜:“钾、钠、硝、铵盐全部都溶完;硫酸铅、钡,钙微溶;碱溶钾、钠、钡,钙微溶;氯化物不溶银、亚汞。”再给学生解释一下,绝大部分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不溶于水。在中学阶段只要掌握住上述四句话,一般情况下物质是否溶于水都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至于离子共存规律的教学,大家知道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如果是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水、弱酸、弱碱),那么这些离子不可大量共存,否则就可以说能够大量共存。仔细分析一下,这又转化到沉淀的判断问题,可见物质溶解性在高一化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二、学生问题

前面已经说过,对一个高一学生来说学习化学难点还有阿伏加德罗定律、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毋庸置疑,它们确实是高中化学里面比较难理解的东西,尤其要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必须有足够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高一学生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反过来想一下,更关键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方法问题。

1.上课注意听讲,认真做笔记

新课改后初中化学知识的编排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贴近,加之初中化学是启蒙教学,内容简单,一般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学生上课时即使不注意听讲自己课后也能够看懂,但是到了高中知识难度加大,对概念的内涵、外延挖掘较深,习题类型多。如果不端正学习态度,仍像过去那种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就有可能在以后的上课中由于某一知识的欠缺而听不懂课,从而引起连锁反应,学习上就会出现较大的困难。另外,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做笔记。老师讲授的东西都是一些重点内容和经典的习题,由于高中知识容量较大,学生即使课堂上听得很明白,但课后也有遗忘的可能,俗话说“好记性不如坏笔头”,课后如果遇到类似习题,而又不会做的时候,那就可以翻开笔记看一下,如果没有笔记的话,遇到的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解决就遗留下来。当遗留的问题较多时学习上就会出现困难。可是一部分高一新生不会做笔记或者根本不做笔记,上课时动脑、动眼、不动手。事实上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就是那些不会做笔记或者根本不做笔记的学生。

2.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也发现一种怪现象,平时学生作业中做过的习题,考试时却不能准确作答或者根本不会做。调查发现,一部分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不是积极地去思考,而是立即去问别人怎么做,表面上是学会了,但过一段时间又遗忘了,这叫不会学习,没有真正地把学过的知识予以消化、吸收。其实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独立去克服,即使你没有把它解决掉,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的能力也在提高。如果遇到困难不加思索就去寻求别人帮助,那么这个作业等于没做,因为你的能力没有提高。另外,也发现一部分学生对于章节练习题总是不能按时完成,当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这些习题的时候,他们还是一张空白卷。这些学生认为,反正老师课堂上还会讲授这些习题的,到时听明白就可以了。其实学生课后独立做这些习题的时候,就是在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所以每做完一道题,都要认真思考和总结。

3.加强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化学思维能力是在对化学事物的感觉、知觉、表象基础上,概括地认识物质本质特征以及运用已有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经常进行思路、方法以及有关知识的比较、总结,把知识系统化、理论化。做到“举一反三”,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学习知识、讨论问题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增强了,考虑问题就比较周全,分析问题也就比较透彻,这样解题时思路就宽广了。同时也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包括推理能力、表达能力、信息迁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培养自学能力需要学生自己准备一套自学辅导资料,学生在阅读辅导资料的时候,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同时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予以总结得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理解起来比较透彻,记忆会比较清楚,应用起来也比较灵活。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每解决一个问题学习上就前进了一步,每遗留一个问题,学习上就多了一个障碍。对于阿伏加德罗定律、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些章节内容单纯地靠老师课堂上讲授是不行的,因为这些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规律性比较强,它需要我们独立地去思考,去总结。

三、教师问题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化学教材内容、老师授课方式、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对这些变化要有所了解,教学方式的改变要循序渐进,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为此要做好一下几个方面。

1.深入钻研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新课程教材实施后,有些知识点已被删去,如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根据溶解度概念的计算,酸、碱盐的有关知识等。还有一些知识点在新课标中降低了要求,如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元素化合价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等。对这些变化我们要清楚,否则教学上就会脱节,学生在学习上就会出现困难。同时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准确把握教学的“度”,不要对所学知识过度延伸。比如在讲授物质的量概念的时候,1mol物质中含有多少离子、电子、质子。其实离子的概念在必修1第二章才学到,电子和质子的概念在必修2介绍原子结构时才学到,现在就做这些计算,学生当然会感到困惑的。作为老师一定要深入了解初高中教材的变化,讲课的时候确保知识的连续性,让学生学得开心、顺畅。

2.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

高一新生由于各种因素不能够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方式,作为老师开始要放慢教学节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对于抽象、难理解的知识,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反应时间,不要忙于赶进度而实行一言堂。试想,如果你说出的前面一句话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接着讲授下面相关的内容,那学生肯定听不懂。假若连续几节课听不懂,学生对学习化学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以至丧失学习化学兴趣。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不应对知识过于深化,要让每个学生听得懂、学得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同时课后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调查学生有哪些疑点,课堂上再有针对性地讲解,帮助学生一点一点地克服困难,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3.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办学条件不一,初中学生有的做过一些简单实验,有的只是背诵一些实验现象和结论。实验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设法多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近距离去接触化学,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验证或总结规律,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力提高了,考虑问题就灵活多变,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宽广一些,学生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另外,学生通过实验能够体验到化学的奥妙,激发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能够投入,学习效果会大大增强。

4.积极转变教学方法,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新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化学新课程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积极倡导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感悟、体验、内化知识。教师应努力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能够使学生对问题理解得更透彻。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教师平时教学成绩非常优秀,可是在高考以及各种竞赛中学生成绩很平淡。平时的考试题都是一些常见、经典的习题,学生考试时简单地套用解题模式就可以得到高分,但是高考题和竞赛题注重对能力的测试,想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去解题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平时得不到培养,那么高考中就很难得到高分。这就要求老师要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并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7.高一新生如何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篇七

如何尽快适应高中生活?下面谈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中与初中的变化不同;二是如何应对高中新生活。

一、初中到高中的变化

1、学科特点变化 高中与初中有很大不同:

一是知识量大。高中三年开设的十几门学科虽和初中差不多,但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量比初中是大大增加了。具体讲,每节课的知识量都远远大于初中。

二是难度大。具体讲:一是表现在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上有一定的跨度,这一跨度又不可能靠细嚼慢咽来填平,这就对同学们掌握知识带来一定困难。二是表现在高中所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比初中高得多。如高中一年级:

数学中的函数。这一概念不同于初中给的概念,比较抽象,对高一新生来说比较难接受;

物理中的力学。是贯穿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想象力都比初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物质的量等知识的抽象性、概括性都是远远高于初中知识基础,并难以理解。

英语科的词汇量、阅读量比初中大大增加,听、读、说、写能力要求提高;

还有政治、历史、地理以及生物等,这些学科在初中是以常识的形式介绍给初中生的。也就是说,同学们在初中学的是常识而不是学科知识,从实际讲大家学的也不认真不到位,有的作为常识也没记住。可是到高中还要用到这些常识性的东西,并且高中是以学科知识体系讲的,前后都有深层的内在联系,从难度讲初中到高中发生了跳跃。

三是学习进度快。根据高中的教学内容远远大于初中,而学习时间实际是两年,第三年是复习,导致高中的教学进度快,每节都有新内容,如果跟不上进度,往往会出现“消化不良”或“负债”现象,长此以往,积累的问题增多,学习兴趣就会下降,就会失去学习信心,使自己转化为差生。

四是综合性强。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多个知识点或综合应用学科内前后知识的综合分析,甚至需要其他学科知识。

五是系统性强。表现为知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和规律。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知识网络,构筑有利于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这一点对高中三年的学习很重要。否则,你无法很好的掌握各科那么多得知识。

六是能力要求高。如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特别是自学能力尤为重要。在高中学习中,必须培养自己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消化吸收老师课上讲的内容。只靠课上听,课下不通过复习、反思、练习等自学过程,在聪明也不会取得理想成绩的。

七是理解要求高。不能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记住和理解的关系是,记住是理解的基础。也就是在记住的条件下,通过思考练习领悟来实现理解掌握。最终达到对知识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2、学习方式

初中学习方式以模仿和记忆为主,要求的是“学懂、学会”。

而高中则是以理解和应用为主,要求学生要有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实践的能力,将基本概念、原理消化吸收。通过思考、悟透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要求的是“会学”。是“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式学习”。如何理解“学会”与“会学”呢? 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

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问题,是一种创新性的学习。

3、规章制度不同

在初中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要求也不完全一样。但到四高有四高的规章制度,从早晨起床、早操、早读、上课、自习、宿舍纪律都有明确的要求,以此,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环境和保障。这一点同学们在入学教育中,各班都组织了学习。希望同学们要尽快的熟悉这些规章制度,并按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

4、心理方面

一是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心理上正处于朦胧的成熟阶段,有的同学们会认为经过了中考的磨练和考验,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不再依靠别人的指点而能解决好自己的事情。在一些问题上,和家长、老师有分歧,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但存在的弱点是常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

二是用初中心理状态来对待高中学习。在初中,有的同学初

一、初二不用功学习,到初三用功学习就可以考上高中。在这种心态的引领下,把高一看作是最简单、最有懒惰机会的高中生活。认为在高一可以偷懒,高

二、高三再努力。因此,在懒惰心理支撑下,很容易轻视高一的学习生活。同学们,无论是从知识的角度,还是从学习方式方法的角度来讲,高一是高中三年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决不可掉以轻心。

三是在初中环境下心理有优势,而在高中学习激烈竞争的氛围中,会导致心理发生变化,失去优势,甚至造成精神上的压抑。

以上这些都需要同学们,从思想上要有充分的认识,心理上要有充分的准备,行动上要做到分秒必争,勤奋刻苦地去学习。同学们,高中的生活是苦中求乐。

“苦”:是指大脑进行高度紧张的学习思维活动、刻苦勤奋扎实的学习态度,单调乏味的学习过程过程;

“乐”:体现在通过刻苦努力,自己取得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功。具体体现可以是,做对一道题;在课堂上,成功回答一个问题;总结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帮助同学解决一个学习或生活中的问题;做一件对班级有意义的事情等等。

一句话,在四高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要以“用勤奋经营自己”为座右铭,鞭策激励自己,去克服困难。同学们,在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来自于自己;最大的喜悦也是来自于自己。战胜自己、相信自己,就是胜利。

二、如何应对高中新生活

首先,是大家要尽快适应以上讲的初中到高中的各方面的变化。如果我们大家不能尽快适应高中生活这一新的变化,很容易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甚至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为此,同学们应尽快适应以下几方面:

1、尽快适应新环境

适应新环境,新环境包括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制度环境、人际环境等。(1)校园内的自然环境最容易适应。通过两周就可以适应它,熟悉它。

(2)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一个软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去适应,去建设。比如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它不仅是要适应它,更重要的是 由大家共同来建设它。建设一个人人受益的良好的班集体和学氛围。

(3)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刚性的,是大家在这里学习、成长、发展的保障,我们只有尽快的去适应它,并严格的遵守它,否则将会受到校规校纪的严肃处理。

(4)生活环境。我校生活环境,现在不理想的方面主要是住宿条件一般,和我们在家的条件无法比。宿舍旧条件差,但要干净整洁。因此,我们要面对现实,克服困难,讲究个人与公共卫生,齐心协力,共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提高大家学习生活质量。

(5)人际环境,对大家有影响的人际关系不外乎有与老师、与同学、与异性的关系。处理好以上关系的原则是:

师生共处,要相互尊重,和谐相处。老师要多给学生一点关注和鼓励,学生要消除对老师的成见,以求各学科均衡发展;

同学之间,要放置争议,排除干扰因素,做到相互宽容、相互体谅、以诚相待、团结互助,同舟共济,使班级内形成“学习上紧张有序、生活上互相帮助、关系上和睦融洽且人人心情舒畅”的良好学习氛围;

异性接触,要保持一个度,交往过密,会干扰心态,误人误己,如何处理异性关系,送同学们四个字:“沉默是金”。

如果我们大家把这些关系理顺了,感情就会疏通,隔阂就会消除,身心就会轻松,形成和谐的班集体,就能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高中三年的学习中去。

2、做好承受压力、经受挫折、忍耐寂寞的心理准备

步入高中,大家在思想和心理方面会出现以下问题:

(1)住在学校,面对更长的在校时间,失去亲人的呵护,感到孤独和失落,产生对父母和家人的强烈思念。

(2)在四高强手如林,使初中时优秀学生的光环黯然失色。面对激烈的学习竞争,有的同学信心不足。

(3)学校生活条件无法与原来家庭环境相比,狭小的生活空间容易产生各种矛盾,紧张的生活和学习节奏也使人疲惫和不快。

(4)在学习上,面对更激烈、更紧张的竞争环境,在思想和上产生压力和心理负担。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都要求同学从现在起就要树立起一种学习的责任意识、高考意识,做好承受压力、经受挫折、忍耐寂寞的心理准备。尽量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或者出现上述问题,有心理准备尽快解决。

3、学习要积极主动

高中阶段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在高中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的管理、学习方法等,这里的学习时间的管理主要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确保计划的落实。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积极寻找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4、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

(1)学习要主动自觉,珍惜时间,专心致志,循序渐进,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坚决改掉拖拉的习惯,当天的学习任务必须当天完成。

(2)学会学习即“会学”。“会学”体现在:会质疑、会思考、会积累、会总结。

会质疑。就是在学习中会发现问题。常言道: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学习中,对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是“学进去”的标志,换句话说,对知识产生疑问是真正学习的开始。所以说没有问题的学习是“假学习”。

会思考。思考是在对知识产生疑问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比较、分析、判断、归纳等思维活动。通过思考,领悟知识的真谛,对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思考,甚至是反复思考。

会积累。就是储备信息。他要求大家平时要注意积累与学习相关的知识。一是来源于课外学习资料,二是来源于课堂上。积累知识,就要学会记笔记,尤其是在课堂上,在课堂上首先是听讲和思考,听并思考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做好笔记。记什么?注意记课本上没有的和典型解题思路与技巧,以及自己不懂的。切忌,不要照抄老师的板书内容而影响听课。又如,年级实行的“周记本”,就是一种很好的积累方式,他可以记录自己一周学习中的问题,与老师交流,解决问题。同时对今后高三复习也有很好的帮助。

会总结。学习贵在及时总结。一是总结知识间的联系与规律。这有利于自己掌握并运用知识。二是总结学习方法。就是对适合自己并有效的学习方法要肯定,对不适合自己的方法应及时改进。也就是说,要及时总结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良好的学习方法对提高成绩、以及今后的发展很重要。

5、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1)进入高中后,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因此,要求同学们要重新确定自己在新的集体中的位置,确定自己的三年的奋斗目标。

(2)采取正确地比较方法,树立信心。刚刚进入高中的同学们,自我意识比较强,往往过分关注别人对自已的评价,又常常把自己置于和别人比较的地位,也就是“横向比”。这样比的利:是有利于激发上进心,他的弊端:是很容易因其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自卑。所以,在自己有实力或有充分信心时,可采用横向比,找出自己的差距,确定努力方向。在自己实力不足或信心不足时,以“纵向比”为主,与自己的过去比,有进步就是成功。

6、各科应均衡发展

高考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就不能偏科。各科都不能给自己放弃的余地。数理化生、语文外语、政史地、计算机等10门课程都要会考,会考有一科不合格就不能以应届生参加高考。从高考、会考两方面都要求各课要均衡发展,不能偏科。从实际考虑,我们要求是“保强补弱”,保持优势学科的长处,弥补弱科的不足。

这里特别提醒大家注意,有的学生由于和某科的老师关系不太好。(通过调查发现,和老师关系不好主要是学生因某种原因对老师有意见,课下又不与老师沟通,最终形成对老师有成见。)而失去了对该科的兴趣,甚至放弃该科的学习。同学们,老师面对80位学生,可能有些方面你不适应,正确地方法是与老师交流意见,一方面老师改进,更重要的是你改变,通过意志努力,去适应老师。

同学们请记住,进入高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三年的时间,足以不断提高成绩。因此,同学们在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的同时,要客观分析自身的长处和短处,给予正确的自我评价,正确定位,并激励自己不断向目标努力。

8.如何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篇八

初一上学期,家长应配合孩子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1、学习方法的转变。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相对较少,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以语文为例,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基本掌握,考试就不成问题,但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增多,考试题更为灵活,讲究活学活用,学生必须改变以往写完作业万事大吉的做法,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除了老师所留的作业,还应该多做参考资料,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独立性学习转变。

2、生活习惯的转变。中学课程紧,内容多,在学生生活上必须有规律,紧张起来,制订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并自觉遵守,保证作息有规律。

3、看电视的转变。一些家长不许孩子看电视,其实翻翻一些高、中考题就会发现,部分考题与电视有不小的联系,如上海市近年高考题有一题目就是让考生推荐看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曲),因此学生应将电视作为学习的工具,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看,不能在电视前一看就是一两小时,或总看一些连续剧,应选择与学习有关的积极向上、能陶冶情操的影视剧。

三种学习方法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三种学习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9.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英语学习 篇九

一、抓住契机,正确引导

告别了小学的学习生活,迈入初中的大门,此时的学生都是怀有美好的理想与满怀信心地准备开始新的学习,对英语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个契机,不要急着上新课,抽些时间跟学生谈谈英语的重要性及广泛用途。还有自己身边的英语如:遥控器上的英语单词,药品说明书、商品说明书的英语短语,大街上的英文广告及店铺的英文名称等。生活中的英语无处不在,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大胆开口说英语、读英语和积极表演,还要多听,培养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应尽量利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英语学习将迎刃而解,也为入门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加强学法指导,因材施教

古人云:“授人以鱼,可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初一的学生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如果方法不当,也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老师不妨花些时间给学生讲讲初中的学习与小学的学习在内容和难度上的差别,学习方法也会与小学不同。中学科目增多,在校时间比小学短,学习任务加重,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调整,作好准备,以培养自己坚强的毅力。老师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尤其在英语学习上,只要学习得法,就能轻松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1.学习英语,首先要过好三关,即语音、词汇和语法关。语音是学生学英语通向成功的金钥匙。学好了语音,就能够根据音标拼读单词,探寻单词的记忆规律,进而能牢固地掌握句型和短语等。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渐增多,讲解语法知识,把学习内容加以归类,帮助学生感知语言规律,扫除学习道路上的障碍。

2.学习英语,要养成过硬的背诵和默写的习惯。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由输入再到输出的过程。初一英语需要多读多背多听,有了输入的储备,才能培养语感并感知语言规律,为英语的灵活运用——输出做好准备。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1.提高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虽然都知道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心理教育,也懂得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因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许多教师不得不高度重视知识的传授,并采用各种有效的办法,尽可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从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与需要出发去让学生学会求知,使英语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割裂开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只要上好课,学生能认真听讲就行了。什么心理不心理?以前不讲心理教育,学生也照样认真学习的吗?还有的教师认为,上课传授知识的时间还不够用,哪有空余时间来考虑心理教育呢?更有教师认为,思想品德课不是开了心理健康教育吗?这一任务由他们去完成吧。凡此种种,反映出教师们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严重脱节,对立起来了,而忽视了教师对学生心理起着绝定性的导向作用。由于教师的形象会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性认识,学生也会由此产生一种相应的情绪,这时学生的心理便处于了一种相应的状态,教师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学生便有潜移默化之效。故而教师必须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做好心理健康的教育。

2.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从小学入中学,是学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升入初一的学生面临许多变化。

(1)社会角色的变化。他们由小学资格的最老到中学的资格最小,就象从峰顶跌入谷底。在家由小学的小孩子到中学的“长大了”,这一高一低引发了许多新矛盾。

(2)学习活动的变化。科目的增加、学习任务的加重,学生的心理承受方面也在发生着变化。中学的学习需要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心理及行为的偏差,如厌学、逃学、考试焦虑等。

(3)人际关系的变化。过去的好朋友分手了,师生、同学关系需要从新建立。

(4)行为规范的变化。孩童时的调皮,少年时的天真面临中学生活的挑战。

(5)青春期的闭锁心理。

针对上述变化,教师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度过这个不适应的“震荡期”。

三、正确评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航

评价不是简单的表扬与批评,更不是指责和惩罚,而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认真的观察,深刻的了解,真诚的交流,蹲下来看学生。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具有成功的愿望,进而产生成功的动力。

评价要以赞赏为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赞赏学生是人文精神在教育过程的渗透,体现老师和学生在人格尊严上的平等。它倡导个性解放,要求老师看到学生人性美好的一面,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

10.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篇十

今年我任小班的班主任,刚知道的时候我打从心里喜欢教小班的BB,一想到他们胖乎乎、天真可爱的样子就想抱抱、亲亲他们。终于到了迎接他们的日子,他们的哭闹声和眼泪使我有点不知所措和头疼的问题,脑海中只想怎样才能使他们喜欢我们,喜欢来幼儿园。

我们班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在家一般由爷爷、奶奶照看着,大小事情一律由老人包办,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满足他们,过分依赖别人、独立能力差等不良习惯。孩子从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里,思想上感到紧张、害怕,使孩子不愿入园。怎样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呢?我用了一些方法,效果不错。

家园配合。跟家长交流,多了解孩子在家在园的情况,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当面和老师交流,以免造成误解。有什么事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让家长多对孩子讲幼儿园的好,如有好多的伙伴玩,有许多的玩具玩,有老师带着玩游戏、讲故事等等,增加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和好感。

教师工作细致认真。每天用最友好的笑容迎接每一个孩子,要尽快熟悉每一个幼儿的姓名和了解他们的喜好、性格、脾气多与幼儿交流。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对于幼儿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要即时给予表扬,如孩子今天来幼儿园是高高兴兴的,今天孩子把早餐都吃光啦,孩子睡觉睡的很香等等。

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尽量避免用严肃的口吻。

11.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篇十一

二、案情与分析

事件1:皓皓刚来园,就喜欢躺在床上哭个不停,哭累了,停一会儿再哭,总之,整整哭闹了一个月。我先尝试着让他起床后与小朋友一起坐下,可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真让人头痛。经向其家长了解,该孩子在家从来不与其他的小朋友交往,只喜欢一人在家乱玩。我就试着与他一起玩,与他说话,慢慢的他不哭了。尽管该孩子睡在床上不哭了,有些进步,但始终不离床,每天在床上就等着爷爷来接他。我就想不管如何都因把他从床上拉起来坐下。可连续几天,每次都拉了好几次却无法成功。世上无难事,也就是在十月二十号,我终于把皓皓从床上拉起来,那天我就重点关注着皓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硬把他从床上拉起,然后把他睡的小床叠起,杜绝他再睡后路。可他一见小床没了,就哭着躺在地上,我就又把他从地上拉起,抱在身上,而且紧紧的抱住,不让他躺在地上,我俩拉撤着,搅和了老半天,那天总算没有睡在床上,初战告捷,但可把我累的够戗。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好办多了,第二天,同样我先把他从床上拉起,虽然他不愿,但比前一天好多了,起来后就坐在我的身边不哭了。后面几天,他见我拉他起床,开始不愿,但后来就听我的话,很配合地就起来了,和同伴一样坐在座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十一月中旬,皓皓只要我们让他起来,他就会很愿意起来了,一起床就自己找个座位坐下来。这就是他的进步,每次当大学生星期三来园指导他时,我觉得他也一次比一次进步,你看,开始时,谁碰他,他就哭。现在,他已愿意和大哥哥一起玩了,但当大姐姐和他一起玩时,他仍就不愿。分析: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不能让其随心所欲,任其发展,除了要耐心教育,正确引导外,在不伤害他的情况下,也可加点强制,这也是有必要的。

事件2:皓皓从今年5月底开始,由每天下午2点来园,改为正常来园。第一天,皓皓情绪低落,哭着不让爷爷走,但由于他已来园一段时间,故没有号啕大哭,过一会儿就不哭了,不声不响地坐在椅子上,什么都不愿意做,到了吃饭时间,叫他吃饭,他就哭。叫他上厕所,也不愿去了。更不用说睡觉了。皓皓个性既内向又倔强,由于刚改变他的生活习惯,(原来每天下午来园)他有些不适应,故上课时我们多次让他回座位坐好,让其上厕所、睡觉,但都遭失败。我们就采取“软攻”,先带他到感觉统合训练室玩,任由他去玩各种玩具;中午不肯睡,也没有勉强他,而是让他坐在床边;大小便在身,为其换洗,渐渐消除他对我们的戒备心理,过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能回座位坐下和同伴一起上课了;有时也愿意上厕所了。分析:自闭症儿童适应能力差,入园前的生活习惯不能加以延续,这样,老师可采用“软攻”的方法,重新加以引导和帮助,使其适应园内的生活。

事件3:皓皓本学期六月份开始中午在园吃饭了,可几天过去了,皓皓没有在幼儿园吃过饭菜,每次看到餐桌上的饭菜直摇头,我们怕他饿着,硬塞进他口,却吃一口吐两口。为了能让他把饭吃进去,就想方设法耐心地劝导他,甚至一口一口地喂他吃饭。尽管给予了特殊照顾,却仍不见效。我就问其爷爷他喜欢吃什么?知道他最喜欢吃鳝丝。有一次,幼儿园正好吃鳝丝,我想:这次总该吃了吧,可去喂他,他仍不吃。我又想也许他吃到味道好,就会要吃的。我就按住他,然后喂他,好不容易塞进他的嘴,却又被他吐出,所以自从来园后从未进一口饭、进一口水或一块饼干。

我们就寻找问题的根源。皓皓自幼患有自闭症,常在家,不与外界接触,故进了幼儿园后,一直无法融合这个大集体。特别是每天吃饭使他成为沉重的心理负担。在负担的重压下,孩子厌食加剧。另外,造成皓皓吃饭困难也同我们进餐护理过程中的方法不当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餐护理中,我们关注的是让孩子把饭吃下去,缺乏对吃不进去饭的孩子情绪情感上的认同与理解。所以,为了能让皓皓在园吃饭,我们常采用家园整合法,与其家长联系,让他爷爷先来园给孩子喂饭。首先,我们做家长工作,以便获得家长的支持。那天皓皓的爷爷来接孩子了,我们就及时告诉他,皓皓在园吃饭的情况,其家长并没有对此现象有何反响,我们本想让家长拿些皓皓喜欢吃的东西,而后慢慢过度到吃学校里的东西,可其家长说,皓皓什么零食都不吃,就吃饭。第二天,我们又喂他吃饭,但几次好不容易把饭喂进他的嘴巴,但又被他吐了出来,真拿他没办法。下班时,我们俩就在教室里一起讨论如何让皓皓吃饭的对策,经过商量决定,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运用家园整合的方法,让孩子吃饭,是一个最佳的方法。我们决定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也要争取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经过几次耐心的与家长联系,终于得到了家长的支持。皓皓的爷爷愿意每天午饭时间都会来园给皓皓喂饭。第一次,爷爷来园喂饭,皓皓开始还是不愿吃,后爷爷有些火了,这时,我就上前对其爷爷说“对孩子的教育要耐心,不能超之过急„„”,他爷爷听后也非常耐心地一口一口地喂皓皓吃饭,皓皓也开始张口吃饭了,我们看后好高兴啊!分析:从皓皓吃饭的转变,我深感到家长资源的整合利用对特殊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家长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只要充分挖掘这些教育资源,定会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事件4:自从我园开始实行融合教育,早上来园,父母就会把孩子送到融合班,皓皓也不例外。那天我和他爷爷一起把他送到小三班,他哭的很厉害,就是不愿意去。我们就拽着他去,来到普班,他哭的更厉害,他爷爷很心疼,久久不愿离去,我想,第一天就算了。可是第二天,他还是哭。我就让他爷爷走,我就给他玩具玩,普班的老师也来关心他,过了一会儿,总算不哭了。但也不与其他小朋友玩,就喜欢一人坐在椅子上什么也不愿意做。对于自闭症儿童,融合是一件难事,应多了解他喜欢什么活动, 给他创设一个他喜欢玩的环境,让他参与。

如:他喜欢到感觉统合室去玩,我们就和普班老师一起带孩子们去感觉统合训练室玩,皓皓也一起去玩,我们就及时表扬他。从那天起,皓皓与普班孩子一起融合再也不哭了,相反,一来园还拉着爷爷的手去普班,有时还自己一人走到融合班去玩呢。分析:要营造适合自闭症儿童活动的环境,让其在感兴趣的活动中游玩,并得到乐趣。以增强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总结与反思: 总之,从事自闭症儿童的教学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要做的事很多很杂,作为特教教师,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更要关心他们的教育。通过对自闭症儿童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的案例分析,使我对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感到:对于自闭症孩子除了要耐心教育,让其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外,还应适当加些强制。正如二期课改所说:以儿童发展为本,注重儿童的主体作用,但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12.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的方法 篇十二

孩子们开学已经两周了,对于的新生来说,尽快适应新学期、新老师、新同学非常重要。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做好衔接,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呢?

一、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会感到和小学的差别很大,在各方面都会遇到一些新问题,也许难以适应新环境,也许再怎么努力成绩都停滞不前……如果没有心理上的准备,会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有些同学甚至会因此而一蹶不振。金钥匙学校刘老师建议,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到即将入读的中学参观,熟悉新的环境,从思想上做好进入初中的准备。

初中阶段是每个学生都会面对的新起点,是一条新的起跑线,与其战战兢兢,不如轻轻松松,扔掉包袱轻装前进,才会跑得更快更稳。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常常有这种情况,小学升初中后,一些小学成绩优异的学生成绩却变得平平,而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本来一般,初中后却一跃而起,突飞猛进。这些转变和学习习惯好坏分不开,家长应督促学生养成认真学习、勤做总结的习惯。

课上漏掉一分钟,课下多用十年功。老师上课的每一句讲解都是重点和难点的精华,只有吃透吃准,才能在练习中举一反三。同时,进入初中一定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科增多,课堂容量增大,仅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远远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课下预习、复习等环节和课堂听讲同样重要。摆脱依赖,主动出击,多做习题,融会贯通,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上游刃有余。

三、家长多些关爱和沟通

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在学生心中有着相当的权威,而进入中学,学生独立性增强,叛逆情绪出现,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警惕。

初中后,孩子会有很大的`变化,家长要对孩子多些关爱和沟通交流。如果发现孩子跟某个异性同学交往过密,其实这是生理趋于成熟导致的微妙心理变化。金钥匙学校刘老师建议家长一定要以恰当的方式正确引导,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要棍棒相加。

13.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篇十三

1.中学生活与大学生活有很大差异;

2.从中学到大学需要调整;

3.如何很快适应大学生活?

[写作导航]文章宜首先采用对比的手法比较中学和大学生活的不同:在中学时,父母、老师会帮助解决所有的问题,而在大学则要全靠自己;文章第二段应承上启下,指出很快调整适应的必要性,为第三段的建议作铺垫;第三段应罗列几条建议,分别从熟悉校园、学会独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等方面回答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

[范文]

After entering college, we found, to our surprise, that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 school life and college life are great. In high school, we always depended on our parents and teachers to solve all kinds of difficult problems. At college, however, we have to rely exclusively on ourselves. What's more, we have to learn how to get along with our classmates and roommates.

Four years at college is an important yet very short period of time in our life. So it is always expected that we adapt to this life as quickly as possible. But it is a pity that not everyone can do so immediately. 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上一篇:如何管理好初三毕业班后期的工作下一篇:法治副校长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