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村

2024-07-13

难点村(共9篇)

1.难点村 篇一

以“难点村”治理为契机 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

定兴县委农工委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2009年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县认真安排,精心部署,按照夯实组织基础,强化制度保障,重点解决问题,促进农村发展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大了“难点村”治理工作力度,并以此为契机,从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入手,有力地促进了村级民主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

根据政策和法律,按照民主程序,结合“难点村”实际,我们建立健全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基本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建立健全以农村“三资”管理为重点,以村民自治章程为主要管理方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以村务公开和民主评议村干部为重点的民主监督制度,问题举报及信访案件的查处制度。按照统一要求、规范内容、整齐格式的标准,我们将“两会制度”、“两会议事规则”、“村规民约”等民主管理制度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投资3000元为6个“难点村”制成了统一格式的标牌,悬挂在村两委办公室,既可以使村干部有章可循,又方便了群众随时监督。

二、强化各项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

我们在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以后,狠抓了制度的贯彻落实。一是建立健全各种群众组织。建立健全了村民代表会、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各种组织。我们着重对2009年度的6个“难点村”进行了各种组织的建立,指导6个村成功选举产生了村民代表186名,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35名,民主理财小组成员30名。二是加强阵地建设。我们投资3万余元改建、修缮房屋12间、粉刷村务公开版面30平米。目前6个难点村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活动室,都建立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三是以“难点村”治理为契机,狠抓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民主理财、民主议政日、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务公开等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我们为每个村都购置了档案盒、记录本,要求各村都要有详细的会议记录和档案资料。四是建立了村级财务民主审批制度。充分发挥了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代表的作用。在“难点村”治理上我们结合“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建立了村级财务民主审批制、村助理会计推荐考核制、一村一帐户制、资金流动“双印签名制”、资产资源的“双台帐”制、定期报帐制、集体资产、资源、重大项目招投标制、农村“三资”管理的电算化制等9项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的审批程序,避免了乱开支、白条入帐、帐目混乱的问题。五是加大财务公开力度。根据农村集体“三资”月报帐制度,将财务收支由原来的季公开调整为月 公开,将档案资料纳入村务公开档案管理。六是严格督导考核。制定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考核工作方案,对村务公开实行利用一季一检查一考核,对民主管理实行半年一考核,考核实施百分制打分办法,年终进行综合评定。年终总体评定80分以下的乡镇和村不能评为优秀,单位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不能评为先进个人。

三、几点体会

通过各项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村务公开要努力实现“三延伸”。一是公开形式向直接对话延伸,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为村民解疑释惑;二是公开内容向全方位延伸,凡村民关注的、关系本村经济发展的问题都进行公开,特别是超过年初预算额度的,应再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三是操作环节向程序化延伸,做到议题的提出、确定、表决、执行、监督五个环节全方位公示,真正做到事情让村民知晓、决策让村民参与、干部让村民监督。当前要突出把财务收支和土地征用补偿分配等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所有村级收支做到逐笔公布明细账目,实行一般村务事项每季度公开不少于一次,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每月公开一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及群众关心的事项,如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事项要及时公开,不断提高村务工 3 作的透明度,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以消除群众误解,化解农村不稳定因素。

2、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制度。以规范村民代表会议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凡是涉及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实行民主决策,由村两委会联席会议商议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并做到会前向村民广泛征求意见,会后公布表决结果;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要形成书面记录并妥善保管;实行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前,村民代表应主动征求联系户的意见,让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村民。

3、明确村务管理主体和权限。经全体村民的公议公决授权,界定好村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与公共事务等具体内容,明确村党支部、村委会分工,明晰村班子主要成员的各自岗位职责以及权力权限范围,切实解决好村务管理由谁说了算的问题。

4、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民主监督。一是发挥新建立的村务监督小组的作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让监督小组参与决策。二是建立村“两委”报告和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每年组织一次民主评议活动,通过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由村“两委”会向村民代表报告一年的工作,村民代表对村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对连续两年被评为不合格的村干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三是加强对村集体财务的监督工作。全面推行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审计,对群 众反映财务问题较多的村,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组织人员帮助开展财务清理整顿工作,解决存在问题,并将结果向群众公布。

总之,一年来定兴县以难点村治理为契机,在全县进一步完善了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农村“两委”班子战斗力进一步加强,村里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农村社会、经济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们将继续抓好2010年“难点村”的治理工作,争取使全县村级民主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0年4月16日

2.难点村 篇二

1. 番禺城中村改造面临的形势

1.1 集约节约的土地利用政策要求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是我国土地利用政策的重要原则。随着广州“南拓”战略的实施,广州新城、亚运村、新客运站、广汽、中船等重点项目的建设,番禺也面临着用地紧缺的问题。根据番禺区国土部门调查数据,目前番禺现状建设用地已达308平方公里,但是根据省市国土部门的要求,到2020年番禺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为284平方公里,这意味着番禺在今后10年中必须要节约出24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才能满足土地利用要求。为此,番禺也必将从原先粗放土地利用方式转向集约使用土地。加上区政府主导控制的土地较少,仅有汉溪-长隆区域、现代产业园等部分土地。因此,如何进行旧城更新,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大土地使用效率已成为政府当前规划建设工作的主要要求。

1.2 城中村改造是城中村自身发展的需求。

随着番禺城中村的发展,城中村在规划建设方面的问题也逐步凸显,诸如: 建筑密度高,建筑环境差;道路不成系统,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薄弱;消防通道严重不足,消防救护能力差等。不仅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市容市貌,而且村中治安形势严峻,给社会治安造成极大的压力。为了自身的发展,“城中村”的改造也势在必行。

另外,城中村的土地也趋于饱和,剩余可利用土地很少,很多城中村已无空余用地进行新的建设,如东郊村、沙圩村、罗家村等。村集体经济增长已趋于缓慢,为保持村集体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村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城中村必须谋划好未来的发展出路。如何进行城中村改造,提高原有土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产出,是当前城中村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2. 番禺城中村改造面临的主要难题

2.1工作组织架构有待加强

2008年番禺成立城中村及旧城改造办公室,城中村改造开始提上日程,但起步时间晚于国内的西安、郑州、珠海等地区。2009年广州市开始推行“三旧”改造工作。2010年4月,番禺成立了番禺区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办公室,负责“三旧”(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改造工作,城中村改造開始纳入三旧改造范围。但由于行政编制少(仅有8名),人员配备不足,目前主要借调其它兄弟单位的技术人员。而且缺少相关审批权限,其职能主要为组织编制城中村改造规划,及与上级、各职能部门和镇村协调。有关城中村改造项目的立项、审批仍由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相关审批事项进展缓慢。

2.2 整体统筹考虑较少,相关配套措施不足。

城中村改造工作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既牵涉到拆迁、安置、补偿、复建等一系列实务性工作,又涉及规划指标配置、土地转性等审批事项;既要满足广州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城中村改造的各项工作要求,又涉及村民、政府、开发商等多方面利益的协调问题。在具体办理手续中,也涉及立项、环保、规划、国土、投融资、拆迁安置、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环节。由于城中村改造的开发时间周期较长,因此需要对整体措施有个全盘考虑。目前番禺城中村改造正在推进沙墟二村、里仁洞村、东沙村、南郊村的改造项目。由于政府对相关改造工作要求时间紧、任务急,因而在相关集体及村民物业产权的认定,土地出让金、拆迁补偿、社会保障等管理措施上,考虑还不够细致;各职能部门间的协调不够充分。

2.3引进开发商改造开始面临困境。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及风险控制的要求,目前开发商只对开发时间短、收益明显,成效快的项目有兴趣,而对整体成片旧村的改造,往往不愿接洽。而且开发商追求的是最高利润或行业平均利润,当前在引进开发商改造时,政府也面临着过低的容积率引进不了开发商,而过高的容积率又影响社会公平和城市环境的难题。

2.4 部分改造村村民对城中村改造存在抵触情绪。

一方面,城中村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行政管理、监督执法的滞后,违章建设严重,城中村无证建设、擅自加建已成普遍现象。村民通过出租房屋,已取得相当的既得利益,且城中村改造时间周期相对较长,回收收益较慢,具有不稳定因素;使他们对改造工作抵触情绪较大。另一方面,有些改造村在过去的政府征地、拆迁过程中,尚有部分历史遗留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造成村民对政府推行城中村改造工作信心不足。

3. 问题的分析

城市政体理论认为,城市的发展取决于城市中的基本政体力量。当某种政体力量占据主导地位时,城市的发展就朝向该政体的利益方向发展。根据该理论,在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着三种基本政体力量:村民、政府、开发商。当政府力量在从中占据主导地位时,政府主导的改造拆迁就成为必然选择;当企业(市场)力量占据主导地位时,城中村改造就会朝着企业的意愿发展;当村民集体力量足够强大时,城中村改造就会最大限度地满足村民集体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也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历史上各个社会阶级和集团通过政治纲领表现出来的政治利益和与此相联系的意识形态斗争,都以经济利益即物质利益为基础。恩格斯说:“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37页)。对利益的追求,形成人们的动机,成为推动人们活动的动因。物质利益不仅是人们发展生产力的刺激因素,而且是推动人们改造社会、改革同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社会制度的直接动因。

对于城市的几种政体力量来说,村民:主要以追求经济效益第一,而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居其次。政府:基于其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应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而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居其次。开发商:主要把经济效益摆在第一位,其次才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综上分析,番禺城中村改造面临有工作组织架构有待完善、整体配套措施有待协调、引进开发商改造工作有待增强,但说到底,城中村改造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利益问题。协调好各种政体力量的利益关系,保证三方利益的平衡,是城中村改造成功推进的重要前提。

4. 解决建议

4.1健全工作组织架构,理顺各部门职责分工。

目前由于审批权限集中在市“三旧”改造部门,且涉及部门众多、审批时间长,已影响了区、镇的招商引资力度,“城中村”改造项目总体推进较慢。建议根据用地面积、建设规模、投资额度等,合理划分市、区改造部门审批权限,做到重点项目由市统筹推进,一般项目由区审批;既可以保证市政府对各区改造工作情况的控制,又能充分发挥地方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而且作为区推进“三旧”改造的主要部门,区城改办与各职能部门都属同一级别,在多部门工作协调时力度不够;建议成立由区领导为组长的专业领导小组,在区的层面统筹协调解决各部门工作纠纷问题。各政府中应进一步完善人员构成,吸纳足够的专业人才;针对改造项目,从立项、用地办理、规划报批、工程报建、实施验收、房产办证等环节,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明晰区城改办与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做到具体职责明确、互不推诿。

4.2 统筹考虑,综合制定各项配套政策。

城中村改造除涉及一般的立项、规划、国土、建设等环节外,还涉及物业认定、评估、拆迁补偿、安置、土地政策调整等环节,因此远比一般项目涉及的环节多、周期时间长。为此,政府应对项目立项、资金筹措、财政拨款、环评手续、用地规划、建筑审批、消防验收、房管办证等各个环节予以整合、简化,避免各部门之间不必要的掣肘和推诿,从而建立起合理、高效的并联审批、一站式审批;并从有关政策方面对城中村改造项目予以支持,比如:资金筹措、补偿安置、用地流转、土地出让、财政划拨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

通过制定详尽、可操作的工作指引,比如:拆迁工作指引、补偿安置指引、报建指引、验收办证指引等,以此来分类引导改造中的各项子工作。尊重历史情况,坚持“历史问题合理处理”和“按合法权属安置补偿”的原则,在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制定合理的符合村民实际需要的补偿办法,并通过民意调查、咨询意见、公开宣传、上门解读等方式,让广大村民充分了解、理解改造方案,消除他们的疑惑,并争取最大程度的支持。

4.3 建立长效的、固定运营模式,破解开发商改造方式的困境。

城中村改造应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政府部门不能一味提高规划指标满足开发商,而改造后的城中村也理应成为村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好场所。城中村改造必须在优先保证村民集体经济利益基础上,对建设容量和环境进行控制。但蛋糕只有一块,在改造项目预期经济利益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分配村民和开发商的经济利益是一个难题。

因此,当前引进开发商的困境在于:过低的容积率,则难以引进开发商;而过高的容积率则会影响社会环境和社会公平。

城中村改造项目具有开发周期长、风险相对较大,受政策影响因素多、利润率不高的特点,作為开发商其追求利益无可厚非的。而投资是开发商的自主行为,政府不可能也不能对开发商利润进行控制。

为破解开发商改造方式的困境,建议成立由政府、有关常设机构、村集体共同管理的长效、固定运营机构。该机构的职能为:负责辖区内所有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其启动经费可先由政府或银行垫付,盈利后即归还政府或银行。其盈利模式在于:每一城中村改造项目均控制其利润,其利润率控制在比正常运转稍有盈余方面(如利润率控制在5—10%左右);这样可以保证经济利益大部分可以返回给村民集体。为加强对其利润的监管力度,可以成立以村民、社会独立人士、政府职员为主的监管机构(可对监管机构的人员建库,人员的任用可随机从库中抽取),该机构直接对政府负责,承担起监管责任。

该城中村改造机构的持续运营,则依靠政府持续推进的连片城中村改造项目。由于宏观调控和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许多城市也和番禺类似,势必很快进入城中村和旧城改造的过程。而持续、大量的城中村项目的开发,也将给该机构带来大量、持续稳定的收益。待每一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及初步运营成功后,即转给村集体或由村集体委托专业机构经营管理。

4.4 引进专业人士,提高城中村改造的经济研究及策划水平

城中村的改造涉及方方面面,不仅涉及规划、建设、国土、市政等专业,而且其与经济的关系尤其紧密。城中村改造能否获得成功,其中的经济分析、策划和宣传能否有效执行是很重要的因素。为此在城中村改造方案编制过程中,务必引进强有力经济策划团队,把经济策划、分析、宣传等融入改造方案的各个环节,在务实、合理的经济分析基础上,提出可持续的改造方案;并通过整体团队的宣传、策划,争取村民集体的支持,大幅提高改造方案的实施力度。而且加强规划实施全过程的投入产出信息反馈机制及后继跟踪研究,为日后其它改造项目的建设提供实际数据和经验支持。

参 考 文 献

1、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2(1)

2、张庭伟,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城市规划,2001(7)

3、郑杭生,吴力子。 “农民”理论与政策体系急需重构[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

4、俞弘强,中国政府与农民关系研究述评[J].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5)。

5、沈磊,城市化进程中失土农民的安居政策,建筑学报,2004 (1)。

6、吕玉印:《城市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0。

3.难点村验收报道1 篇三

在区民政局长刘忠同志提出的“难点村”治理常态化、长效性要求下,5月14-20日,民政局副局长翟安国同志带领民政局基层政权科的工作人员对我区“难点村”治理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各镇民政办主任陪同检查。

检查验收组一行深入石桥镇黑龙村、黄集镇姜岗村、古驿镇大张村、西尹村、朱集镇尚寨村、王集村、刘集街道办事处许营村、龙王镇孙庙村、程河镇赵坡村、东津镇打伙村、三合村、双沟镇古城营村、佘营村、龚咀村,张家集镇中营村、王岗村,伙牌镇老李家村等17个第二批受省补助的“难点村”。检查组一行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

17个“难点村”治理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同时,民政办也向检查组汇报了区、镇直单位对各自“难点村”的帮扶情况。

检查中过程中,翟安国副局长针对各村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五点整改意见,要求各村在月底之前整改到位。

一是要求各村对总结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写出自查和整改报告,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

二是要求各村以《湖北省村务公开目录》为样本,加强村务公开栏建设,创新公开形式,保证村务公开及时便捷全面真实,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

三是要求各村细化工作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把村委会任期目标、村民议事规则、公章管理、财务审批流程、干部离任审计等制度及时上墙。

四是要求各村把所有村档案整理规范,及时运转《村民主决策及党务村务公开记录簿》。

五是要求基层政权科的同志整理各村需要区直对口帮扶部门帮扶的项目,以文件形式上报给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领导,建议帮扶部门继续帮扶。

最后,翟副局长肯定了各镇、村在“难点村”治理工作中付出的辛勤努力,同时指出,“难点村”治理工作任重道远,区民政局将保持治理工作的常态化、长效性,争取把“难点村”建设

成为“先进村”、“亮点村”。

4.维稳难点村整顿方案 篇四

各“三包为民”工作组、贯巢村委会:

为进一步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切实解决新形势下村级组织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做好我市后进村整顿工作,全面提升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经镇党委研究,特制订一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市委的总体部署和加快城市化步伐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中心,以整顿班子,健全制度,缓和干群关系,理清村级财务为重点,进一步开展整顿维稳难点村党组织工作,把薄弱村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围绕城市化发展的要求,推动薄弱村

二、目标任务

1.整顿对象:村级经济相对薄弱,集体经济空白,村级负债严重,村里正常开支无法保证,村级组织运转困难,无钱为群众办事,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差。

2.整顿任务完成的主要标准:

(1)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尤其是有一个好书记。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村级各类组织健全,运转协调,村级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有力推进。

(2)有一支好的队伍。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活动场所和硬件设施有明显改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正常,村级群团组织作用明显增强。

(3)有一条发展村级经济的好路子。按照加快城市化步伐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大力推进资源开发、资本经营、资产管理和社会服务,加速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更趋合理,村级年可用财力达到或超过50万元,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4)有一个好的经营机制。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村集体经济创新运行机制,管理科学规范,资产保值增值,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基本形成,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区域封闭基本消除。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不断完善。

(5)有一套好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以“一公开四民主”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管理制度,村级各项工作协调运转。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村里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各项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无集体上访事件发生。3.整顿时间:

从4月初开始,到7月1日结束。

4、整顿目标:

通过“百日大整顿”活动,达到“两确保两基本两明显”的要求,即:确保“有人管事、有址办事”,确保从村社会稳定;基本做到“有钱办事、按章理事”,基本化解矛盾纠纷;干群关系明显好转,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三、主要措施

(一)是要落实责任促帮扶。市派“三包为民”工作组要加大对“后进村”的扶持力度,每个市派工作组挂点一个“后进村”,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引导村级组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要求乡镇、包扶单位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自觉把做好包扶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使命,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整顿帮扶工作。通过帮助村级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选准致富产业、提供技术支持、联系市场销路等措施,帮组村级组织走上持续发展的路子。

(二)是要借助外力谋发展。要求薄弱村根据镇级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主动参与,敢于创新,例如:在我县“三宜一中心”的宏伟战略引导下,大力发展薄弱村农家乐,提高农民收入等。

(三)是要抓住契机强班子。要求各乡镇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着力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薄弱村班子建设,不拘一格地把能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的人选拔进村级领导班子。要加强对薄弱村书记的培训工作,增强他们的市场观念和发展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双带”能力。同时,要建好配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并不断发展壮大薄弱村党员队伍,为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夯实组织基础。

四、组织领导

本次整顿工作由市“三包为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镇党委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三包为民”工作组及镇党委要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创新的精神、扎实的作风、务实的举措、认真做好后进村集中整顿转化工作。镇直各部门、各办事处都要把薄弱村帮促活动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扶贫开发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多管齐下,标本兼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市委成立集中整顿后进村工作督查组,不定期直接到乡镇、村检查有关责任人履行职责和工作组到位情况,将加大对薄弱村的考核力度,实行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督查和考核的结果,连同帮扶村的镇直相关部门、薄弱村所在办事处、镇包村人员一同通报全镇。对在薄弱村帮促活动中做出贡献的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在活动中失职、渎职的,给予通报批评。

5.“难点村”治理工作总结[模版] 篇五

在开展科学发展观治理活动中,我镇**村被确定为“难点村”,一年多来,通过各方面的工作,难点基本得到了治理。

**村原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三个村合并后,当时的两委班子不团结,缺少凝聚力;由于地处圩区,经济发展落后;村级债务较大;无活动场所;水利基础设施较弱。

就如何对该村进行治理,镇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进行治理。一是制动与县委办联系,形成结对;二是下派一名干部到村任挂职书记;三是积极申报设置由村改为村社区;四是抓阵地建设;五是补基础还欠账;六是盘活资产,逐步偿还。

由于镇委、政府的措施得力,一年来,该村治理成果十分显著,挂职书记化解矛盾,谋发展。在县委办的支持下,村建成了200多平米的活动阵地;镇投入28万元,用于村砂石和排涝站建设,现已竣工;经县民政局验收,农村社区已建成;村“两委”班子已进行了充实调整。凝聚力,战斗力和工作活动有较大增强。今年在**高速绿化带大汇战中,400多亩的土地扭转,一周内就完成了任务,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市委领导的认可。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6.难点村 篇六

集中整治活动的实施意见

(2010年12月6日)

按照上级部署安排,全县新一轮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将于明年上半年展开。为保证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关于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举“难点村”集中治理活动的通知》(临组通字[2010]59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紧紧抓住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这条主线,集中治理村“两委”换届选举难点村,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理清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有效地做好明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准备工作,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基层组织保证。

二、换届选举“难点村”的主要类型

1、软弱涣散型。村班子软弱涣散甚至瘫痪半瘫痪,长期不管事或者管不了事,村里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班子缺职型。村“两委”班子缺职特别是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缺职。

3、管理混乱型。村级民主程序不健全,村务财务不公开,决策不民主,管理无章法,村内土地、财务、宅基地、计划生育等-1-

热点难点问题突出、久拖不决,群众心气不顺。

4、村情复杂型。宗族派性及恶势力干扰村务,影响村里正常开展工作;村“两委”班子成员成为家族利益的代言人,大姓人家依仗人多势众,影响和干预村务,甚至村务被宗族派性势力所把持,被恶势力所操纵;上次村“两委”换届选举不成功或者换届选举曾出现过问题。

三、换届选举“难点村”的整治目标

集中治理换届选举“难点村”要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治乱治难、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为切入点,以实现村级工作规范化为落脚点。总的要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选好一个强有力的村党支部班子,特别要选准配强党支部书记。党支部班子成员首先从本村考虑人选,包括动员本村在外的致富能人回村任职;对本村确实没有合适人选特别是无党支部书记合适人选的,要从优秀机关干部中选派,既可选派1人,也可同时选派2--3人。要通过集中治理,确保“难点村”有书记、有支部班子。在选配村党支部班子的同时,统筹考虑村民委员会组成人选,为村委会换届选举打好基础。

二是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和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先易后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确保一批群众关心的农村土地、财务、集体资产承包、征占耕地补偿、宅基地划分、计划生育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群众情绪得到理顺,干群矛盾得到化解。

三是探索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发动党员群众献计献策,探索、找准适合本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收入来源稳定,基本解决无钱办事问题。

四是建立一套规范实用的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四民主一考核”工作机制,着力完善村级议事决策程序和民主管理制度,村级工作规范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得到提高。加强村级服务阵地建设,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村班子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集中整治的方法步骤

换届选举“难点村”集中治理活动从现在开始,到明年3月份基本结束。

(一)摸清底子,提出治理方案(2010年12月)。由县里统一动员,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力量深入调查摸底,全面摸清辖区内到底有多少换届选举“难点村”,这些“难点村”到底难在哪里、症结是什么,下步换届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村研究制定治理工作方案,明确治理目标、治理措施、治理时限、工作组人员和帮扶领导,建立工作台帐。各乡镇《换届选举“难点村”集中治理工作台帐》(附表)要于2010年12月12日前报县委组织部。

(二)集中力量搞好治理(2010年12月—2011年2月)。重点落实三项措施:一是选派治理工作组。工作组原则上由乡镇选派,注意抽调有能力、有经验、讲正气的干部任成员,组长一般由党政班子成员担任。要增强选派的针对性,对班子不健全、软弱涣散和干部工作作风方面问题突出的,选派以从事基层组织建

设工作干部为主的工作组;对村班子在村务、财务管理方面问题突出的,选派以纪检、民政、财政、经管等部门干部为主的工作组;对村内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矛盾点比较多的,选派以信访、综治等部门干部为主的工作组等。二是确定领导联系帮扶。每个“难点村”分别明确一名党政班子成员、一名站所负责人联系帮扶。联系帮扶领导要定期深入“难点村”调查研究、现场办公,随时了解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三是实行销号管理。集中治理期间,县委组织部将每月调度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已完成治理任务的及时销号,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定期通报。

(三)考核验收(2011年3月)。由县委组织部、民政局组织人员对换届选举“难点村”集中治理情况逐一考核验收。对在规定时限内治理效果明显的,通报表彰;对治理措施不力、工作不达标的,责成乡镇党委向县委呈报限期整改报告。要及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和长效机制,巩固集中治理成果。各乡镇集中治理情况要形成专题报告,并于2011年3月5日前报县委组织部。

四、加强组织领导

“难点村”的换届选举是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治理成效如何关系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各乡镇党委要高度重视,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措施,务求实效。

1、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各乡镇党委要对村“两委”换届选举“难点村”集中治理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专题部署,并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抓好组织实施。乡镇党委书

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安排,亲自调度,亲自督查,带头联系帮扶“难点村”;乡镇党委专职副书记、组织委员要全力靠上,确保集中治理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一村一策,分类施治。各乡镇要对排查出的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派工作组,分类整顿治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对班子软弱或没有合适人选的,要放宽视野,选准干部,配强班子,定实目标,拓宽路子,规范管理。对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轻的要加强教育引导,进行谈话诫勉;对违反党纪政纪的,要严格按照党纪政纪的管理规定作出处理。对财务问题,属于制度不健全的,要健全完善各项财务制度;属于干部财务不清的,要认真调查,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对违反土地政策的,要查清事实,予以纠正,按规定作出处理,还群众一个满意。对社会治安状况混乱村,要依法严厉打击,确保集中治理活动取得实效。

7.新堤办事处难点村整治工作汇报 篇七

新堤办事处大兴村地处城郊结合部,是城区开发的重点规划区,地理和区位优势非常突出,但其发展明显滞后,群众意见很大,工作很难推进,自从“难点村”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办事处党政非常重视,成立了纪委书记为组长的治理专班,深入到该村,广泛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查找难点村产生的根源,究其原因一是班子不团结,少数干部以权谋私;二是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三是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四是村级公益建设难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治理工作。

一、抓基础,突出班子建设。该村二委干部中存在严重的面合心不合,少数干部以权谋私严重,在治理过程中一是开展了党员评议支部;村民代表、党员评议村委干部活动;二是对优秀的二委干部树立正面典型,以正面教育为主;三是对比较称职的干部鼓励他们上进,多为群众办实事;四是对少数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村干部严格的按党纪、政纪或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是抓重点,突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管长远、管根本的,“难点村”之所以难,就是因为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够所造成的。为此,我们从制度建设入手,有针对性的帮助“难点村”建立管用的村级制度,规范村级工作运行程序,同时加大执行的力度,培养村干部养成执行制度的习惯。我们帮助该村完善了“村规民约”,建立了以“二会”、“四制”为

主的党内管理制度;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为内容的村级管理制度。

三是抓管理,突出公开和民主。我们一是对该村的帐目进行了清理,并实行了公开,给村民一个明白,二是对村级的重大事项请村民代表、党员民主决策,还村民主人翁地位;三是规范了党务、政务公开的内容,建立了民主公开栏,让村民有了知情权。特别是村级土地、资产处置和发包、企业的承包、土地征用等重大事项实行阳光操作,请党员、村民代表参与决策;如村级建筑队2010年实行了公开招标,党员代表监督,为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

四、抓服务,突出民生和村级公益事业。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村庄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我们坚持把完善村级行政服务设施、落实服务项目、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放在首位,结合全市创卫工作重点整治村庄环境。先后投入50万元完善了村级行政服务大厅,方便村民群众;让村民在办理户口、申请低保救助、办理生育证等不需出村;投入资金升级了村医务室,做到了小病不出村;投入100多万元硬化道路、绿化村庄,建立了农家书屋和农民体育设施和场所,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针对民生问题,村集体对60岁以上老人每年给予生活上的补贴,对失地农民按政策办理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8.难点村 篇八

当前,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作为街道当前重中之重工作来抓,举全街道之力完成剩余3个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并积极抓好新一届村干部培训工作,促进新一届村级班子发挥作用。

一是实行领导包村负责制,全力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街道对驻村干部进行重新调整,配强配齐未换届三个村的驻村干部力量,明确职责分工,实行领导包村负责,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街道班子集体研究解决。在驻村干部的积极努力下,目前三个村的换届选举工作有序推进,选举日都已确定。三个村正按照村换届选举日程安排表进行中,于春节前都已召开村两委会,传达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组织进行选民登记等工作,于近日全部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

二是继续加强掌控,营造良好的换届氛围。继续加强严肃换届纪律宣传,准备掌握村级组织换届的各种动态和影响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主要因素和关键人物,对重点对象特别是“五种情况人员”提前掌握、主动约谈,时刻监督选举情况,掌握选举舆情。提前排摸一些地方黑恶势力、地痞流氓等干扰和破坏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处置村级组织换届一些苗头性问题,特别是春节期间,加强对借“正月酒”开展非正常拉票和其他“贿选”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的换届氛围。继续强化选前谈话制度,对候选人、被推荐人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公平竞争。

三是严格把握关键环节,确保选举质量。选举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把握好选举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境。一是要把握好关键人物动态。对六类关键对象在选前、选中、选后实行“六必谈”,牢牢掌控全局动态。二是把握好换届选举程序。按照换届选举程序,把握好村民选举委员会产生、村民代表推选、选民登记、委托投票和选举大会组织等重点环节,做好每一个细节,规范程序。三是把握好选举中妇女所占比例,村委会女委员和妇女村民代表实行专职专选,确保妇女村民代表占村民代表的三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中党员占村民代表组成人员的30%。

9.难点村 篇九

篇一

根据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4号文件精神,按照《沧州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从去年开始利用两年的时间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为使“难点村”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认真谋划、积极落实,到目前为止依照“六项任务”治理措施要求,我县“难点村”治理工作经过检查验收已全部完成治理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9个乡镇253个村,“难点村”17个,占14%。253个村已普遍建立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17个村中有4个村由于村情复杂,没能如期换届,在这次治理活动中进行了“两委”换届,选出了新一届“两委”班子。有8个村进行了办公场所的翻新和维修。其余各村也都落实了“村务公开”制度。总的来说,我县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工作进展快,“难点村”治理工作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沧州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下发后,我县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保持

稳定的实事来办。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存在“怕露底不敢公开、怕麻烦不想公开、怕难堪不愿公开”等不正确认识,我们首先从统一思想认识入手,开展广泛的教育活动。一是召开了全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农村基层村务公开程度的高与低、搞得好与差,事关农村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认识到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二是出台相关文件,成立县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会议召开后,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把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谋划,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副县长尹卫江为组长,农工部部长卫庆宅、县民政局局长崔建章为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县纪委、财政、民政、农业、计生、司法、信访等单位为成员的肃宁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成,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肃宁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此外,各乡镇也将

“难点村”

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乡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的党委书记担任,乡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三是举办了以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由村委会主任和村支部书记参加的培训班,使基层干部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明确意义,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

分发挥了村干部的主体作用。四是广泛宣传,大造舆论。我们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板报、专栏,农村小广播等形式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形成浓厚的民主公开氛围。

三、工作措施

村务公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县在全面推行村务公开中注重在管理和实效上下功夫,各乡镇利用一周的时间对全县253个村开展排查摸底工作,最终确定了17个村为“难点村”,根据“难点村”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和措施。

1、抽调精干人员,派驻到村帮扶、指导专项治理工作。每个“难点村”派1名乡镇党委、政府领导驻村,明确责任,从抓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建设和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制定相关措施,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

2、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乡镇包村干部通过走访座谈、专项调查、民主测评等方式,让党员、群众发现问题,深入了解问题,同时广泛听取广大党员群众的整治意见,为整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3、加强检查督办,注重实效。在开展整治工作的同时,成立了由县分管领导组成的督办组,对整治措施的落实和实际效果进行检查督办,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有实效。

四、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农村基础组织、提高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通过民主选举,全县已有4个“难点村”选出老百姓认可的村两

委班子成员,建立完善了党支部领导、村代会决议、村监督委员会监管、村委会执行的村级组织新架构。2、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同时注重培养选拔优秀人才,吸收年轻有为的村民加入党组织。在加强村干部培训工作的同时,注重为农村干部的后备力量培养人才。3、建立并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等资金的保障机制。

(二)加强农村民主制度建设,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保障其履行职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村集体资产管理使用和财务收支等活动。各乡镇党委政府每个季度由专人分组到各村进行检查、照相、存档,保证每个村都按时公开。对财务公开,由各乡镇资金财务管理办公室每季度提供一次每个村的财务收支情况,由包村人员与村干部核对,确保公开的真实性。2、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凡是涉及群众的重要事项,都必须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3、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乡镇纪委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审计,引导村民群众规范有序地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

(三)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教育,牢固筑起思想道德防线。2、通过构建惩防体系,使农村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明显增强,依法办事、民主管理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侵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改革深化,体制创新,制度健全,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各项事业进步。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加大对村级两室的建设力度,加强党在基层的活动阵地。2、坚持规划先行,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采取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开展一事一议等方式筹集资金,改善农村水难吃、路难行等实际问题。3、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以“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为着力点,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调整产业发展布局和小城镇建设规划,防止城市污染及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农村转移

(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1、要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统筹兼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全民招商,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2、依托固有资源,继续做大做强。梁村

镇依托“东风养殖有限公司”,近年来肉鸭养殖发展迅猛;以达字房村为代表的“土地流转”模式也在各村陆续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后应加强各园区建设,走农业产业化道路。3、抓好服务指导。积极开展农村信息服务工作,搭建“三农”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以县信息网络平台为主体,以乡镇信息服务站、专业合作组织信息服务站为服务窗口的信息服务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三农。

(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深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修订完善乡规民约,依托农村道德评议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等,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引导农民群众革除各种陋习。2、把创建文明生态村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结合起来,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广大农民服务结合起来,以户为抓手、以村为基础、以小城镇为龙头,不断深化拓展创建活动。

篇二

2009年,根据中央纪委、中组部、民政部等12部委《关于开展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与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视频会议精神,依照市村务公开协调小组的通知要求,我区参照市民政局转发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认定标准》,对全区9镇178个村进行了全面摸排,确

定了四个“难点村”(龙泉镇三店村、城子村,永定镇坝房子村,斋堂镇吕家村)。一年来,我区始终坚持对“难点村”的治理工作,并通过各项积极的措施,使“难点村”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要求,我区始终坚持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出发,以解决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为着力点,解决影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瓶颈问题,保障村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立了门头沟区“难点村”治理工作小组,并进一步明确了区领导牵头、镇领导负责、村领导主抓的三级工作体系,全力抓好“难点村”的治理工作

二、进一步开展调研,摸排到位

参照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认定参考标准》,我区先后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调研摸排工作,认真分析每个村的情况,并对每村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影响后果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确定了我区四个难点村,分别为:龙泉镇三店村和城子村、永定镇坝房子村和斋堂镇吕家村。“难点村”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F几个方面:一是“两委”矛盾突出,班子软弱。由于村“两委”不合,村干部执政能力弱,家族派性严重,导致了村集体经济不发展,群众怨气大,村民群众怨声载道,上访问题时有发生。

二是村务公开存在走形式,轻结果的现象。村干部抱有“得过且过”的思想,有的公开内容侧重于一些统计

数据,缺乏实质性的内容,致使老百姓一知半解,不清不楚:有的把某个村务事项的办理结果“公布”一下就认为是“公开”了,忽视公开后意见收集和反馈,影响了村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三是民主理财不到位,财务公开不透明。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作用发挥不明显,村内账目记录不清,财务公开不透明,村民上访情况较为严重。四是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还存在-定的偏见,个别村干部认为村务公开是时尚、是形式,过多、过细公开会束缚自己的手脚。认为公开越细,工作越不便,所以存在走过场和敷衍的现象。另外,部分村民在参与村务管理中存有“对人不对事”的倾向。由于村“两委”威信较低或是受村内的宗族、派性的影响,部分村民或村民代表纠集在一起,对人不对事,一哄而上闹班子,人为设置障碍,影响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抓住症结,建立台账

通过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我们因村制宜,根据“难点村”产生的不同问题、成因等,为每一一个村

建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台账,了

解产生难点的症结,倾听村民的呼声,聚思广益,有的放矢,针对性地制定了专项治理方案。各村实行“一村一帐多举措”,“难点村”重在整改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较好的村重在完善提升,从而形成整体推进,切实保证我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1.建立责任机制,强化包村干部力度。-

-是实行镇党委、政府是“第一责任人”,村“两委“是“第一执行人”,村民代表是“第一监督人”,村民群众是“第-评价人”的责任机制,同时进一-

步明确分管领导,负责其辖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保证“难点村”情况稳定有所改善的同时,也要防止其他较好或边缘村转化为“难点村”。二是进步加强了包村干部力量,镇主要领导牵头负责“难点村”的治理工作,同时加大工作力度,结合实际制定治理工作方案,切实改善“难点村”状况。

2.全面公开,注重实效。做到了“四规范”,即:规范了公开内容,制定了村务公开日录。从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和事务公开三个主要方

面对我区村务公开工作进行了明确。这样一来,使村民群众更为直观,通俗地知晓了村委会工作开展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规范了公开程序,丰富了公开方式。确立了“事前征询意见、事中监督指导、事后及时反馈”要入户发放一封信、明白纸,还应结合本村实际,不断创新公开形式,扩大村务公开覆盖面。规范了公开时间,拓展了监督渠道。全区统-公开日为1月20日、7月20日:各村也进一步增加公开频率,重大事项做到了随时公开。拓展了监督渠道,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立体化的监督网络。规范了公开档案,完善了归档资料。区档案局、区农委、区民政局共同转发了《北京市村级档案管理办法》,梳理了档案项目,对村级档案工作提出了具体婴求。我们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要把每次民主日活动收集好:把村务公开事项,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质询情况和村委会为民办实事项目记录好:把《村民委员会工作手册》、《村党支部工作手册》、《村党风廉政建设

工作手册》填写好,把新农村建设档案保存好的要

3.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龙泉镇明确村级财务管理是解决“难点村”间题的关键和首要环节,镇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度,销成立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各村配备一名报帐员,加强村财务帐目和村集体资金的监管: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监督机制,各村成立

民主理财小组,实行民主理财,将财务活动情况及有关帐目定期向村民公布。实行财务公开,重大财务事项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实行财务民主决策,销经管部门对村级财务开展财务审计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行财务监督审计:强化村级支出管理,村级各项开支实行村、支两委班子成员集体的审批制度,凡单项大额开支,必须经“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另外,还建立了定期教育培训制度,对村级财务人员定期进行政策法律、业务知识的集中培训,提高其素质。通过严格有效的村级财务管理措施,规范了村级财务运行,将集体资金的使用规范化、公开化,有效地减少了因村级财务而引发的群访、越级上访事件。

4.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健全了农村“两委”和村民会议制度,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我区178个村全部建立了农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有的村还邀请外出打工人员回村参加村民代表扩大会)以及村级重大经济事项事前咨询制度,138

个村建立了村民-

-事-

+议管理制度。

妙峰山、王平、潭柘寺等镇制定了镇级重大事项管理办法。

(三)以民主日活动为载体,搭建上下联动,广泛监督的平台在每年两次的农村“民主日”活动中,我区采取“区镇村三级联动,广泛监督的模式”,强化了村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指导,防止了不公开、假

公开、不及时公开等问题的发生。区级层面:由成员单位的后备干部和科学发展观巡视指导组成员先后组成民主日活动巡视指导组,深入到各镇村采取“看、听、问、查、核、评”等方式,全面了解9镇178个村活动开展情况,促进了全区村务公开工作的均衡发展。镇级层面:将关口前移,包村干部提前了解情况,化解矛盾与问题,予以现场指导,保证了民主日活动的顺利进行。村级层面:采取两种主要方式,接受村民群众监督。第一,通过固定公开栏,村报、广播、网上公开等形式公开了党务、村务、财务和事务,同时告知召开村民代表会的时间,邀请广大村民列席代表会。既发挥了村民群众建设和谐村镇的主体作用,又直接接受了村民代表和联系户的监督。第二,通过村民代表向联系户发放“致村民群众的一封信”和“明白纸”,征询村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意见与建议,填写征询意见表,这一形式既接受了代表监督和群众监督又护大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覆盖面,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參与率、知晓率和满意率,同时村民代表也把群众的心声及时传达给了村委会,以便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整体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通过外聘专家和组织考察以及分层次的宣传、教育、培训,拓宽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农村财会人员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视野,增强村级干部接受监督、群众参与监督的意识:提

高基层F部群众对于这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村民代表民主议事、民主决策的能力。与此同时发挥大学生“村官”服务村级事务管理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动。同时,在此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专项治理阶段中,全区各镇村采取了镇党委推动、村“两委”落实的方法,本着“好”村抓巩固提高、“边缘村”

抓完善提升、“

难点村”村抓改进转化的原则,实施分类指导,结合市区相关文件精神,有针对性地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带动我区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深化。

四、“难点村”治理成效

目前,通过一年来的积极有效措施,四个“难点村”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难点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显著增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村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与群众的关系日益密切,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逐步增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明显增多。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下-

上一篇:思修问卷调查(关于大学生早餐的调查)下一篇:期初教学检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