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道德教育论文(共10篇)
1.儿童道德教育论文 篇一
眼看寒假将要结束,开学的日子即将来临。心中正有些忐忑之际,我在《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中看到了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开学时的思考。
在书第五章“儿童教育的近现代观念”之“蓝天下的学校:大自然是学前儿童快乐的学校”中笔者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在接近开学的日子时的思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欢乐,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每个人都有无尽的生活前程。在这个日子的前夕,最让我感到忐忑不安的是怎样使孩子们在学校里不失掉幼儿之乐。”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很直观的告诉了我们:“快乐”是一切工作的底线。
那怎样使孩子们在学校里不失掉“快乐”呢。
书中直接带我们进入了一个蓝天、白云、绿地的世界。在大自然中,孩子们环视四周,绿色薄雾笼罩,仿佛走入了童话世界一般。原来教育不需要关在围墙中,而是可以走入大自然。孩子是自然之子,他们天生是亲近自然的。大自然本身便是孩子们快乐的学校。
这让我想到,每逢春季踏青、夏季写生、秋季赏菊、冬季赏雪的日子,孩子们总是表现的非常兴奋。以前只是以为孩子们在单纯的享受大自然的美。现在才知道,就是这样的单纯审美,孩子们才能在快乐中轻松获得了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虽然,现在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还不可能把我们的课堂搬进大自然。但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告诉我们儿童是自然的孩子,他们天生亲近自然。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为保护孩子的自然本性提供帮助,为孩子营造快乐的学校氛围,这样才能鼓励孩子们将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无意识的精神财富充分展现。
2.儿童道德教育论文 篇二
一、山区儿童网络道德存在突出问题
山区儿童本是朴实无华、纯洁, 没有经受城市的喧嚣污浊, 见识相对狭窄,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兴起, 正逐渐改变着他们的各个方面。根据2012年我县对山区儿童 (18周岁以下) 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 [2]近年来山区儿童在网络道德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 迷失自我
据调查, 有10.5%的儿童认为上网对自己负面影响多;有74.9%的儿童上网是在聊天、娱乐或玩游戏。同时不难看出, 很多儿童都是在“无聊聊天”或“低级趣味”聊天, 大家都是隐匿身份, 有的冒充别人, 有的甚至迷恋“性别倒错”, 在这样一个没有道德约束的自由空间, 必然容易使一些儿童忘记自己是谁、在干什么。
2. 网络言行随意放纵
调查显示, 有56.8% 的儿童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 有51.3% 的儿童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对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动机调查了解到, 43.6% 的儿童出于“好玩、表现个性”;24.3%的儿童是因为“不痛快的时候发泄一下”;27% 的儿童是“别人对我用时我才用”;5.1% 的儿童是“大家都用我也用”。网络言行随意放纵, 缺乏应有的思想道德和评判能力。
3. 责任意识淡薄
调查表明, 由于互联网采用的是分布式网络结构, 进行电子化的信息交流, 任何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 而不必承担任何义务和责任。同时, 由于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相应完备的道德法律规范, 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缺乏相应的制裁措施, 即使个别案件达到违法犯罪程度, 也因为案件侦查的困难而得不到惩罚, 逃离法律的制裁。这样, 对正处于心理、行为的成长期, 自律意识及自制能力仍较差的儿童, 势必使其个人主义抬头, 淡化应有的责任意识。
4. 价值取向错位
在调查中, 虽然没有发现像“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一样的网络“大V”、“大谣”, 但也存在一些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 或为了博取别人眼球的发帖造谣者。可见, 由于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 极易受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吸引, 产生民族虚无主义, 迷失生活理想, 导致部分儿童道德价值取向的错位, 对中华民族优秀伦理道德价值的选择迷失。
二、山区儿童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引发山区儿童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既有内在因素, 也有外在因素。
1. 儿童自身身心特点是引发网络道德失范的内在因素
儿童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期, 又是一个人逐步走向独立的人生道路转折期, 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建立完善,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认知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加上好奇心特别强, 特别是对精彩、丰富的网络世界, 使得他们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网络世界是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 有较强的神秘性和吸引力。网络的虚拟状态为网上行为提供了安全屏障, 也给个别网民的非正当行为、不道德行为创造了条件, 因此,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影响, 特别是对一些因为课业负担过重、父母离异等原因导致心理压力过大的儿童, 或是处于叛逆期的儿童, 容易促使他们远离现实社会, 努力寻求压力的摆脱而逃进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加上儿童自我约束力不强和道德自律意识不足, 容易引发“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 如粗言恶语、人身攻击、恶意“灌水”等等, 使得他们在网络中迷失, 导致失范行为的发生。
2. 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是山区儿童网络道德失范的外在因素
一是学校因素。学校虽然是儿童接受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但当前尚未形成一个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机制和规范, 也缺乏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首先, 学校对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预见性不够, 未能及时体现出教育的前瞻性。其次, 在问题面前, 学校虽然积极应对, 但做法多停留在解决表面问题上, 还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 不具有真正意义的普及功能。
二是家庭因素。一方面, 家长对儿童上网引导不够。据调查统计, 只有17.5%的家长对孩子上网会给予指导, 82.5%的家长不可能进行指导, 有些家长偶尔会过问孩子上网情况。另一方面, 家长对儿童的教育存在误区。一些家庭在教育子女尤其是对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 许多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 孩子得不到理解和尊重, 处于青春期的儿童逆反心理又严重, 自然会以上网的方式去逃避、去发泄。
三是社会环境因素。一方面, 对网络的监管力度不够。网络信息和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清, 许多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舆论道德或法律制约而难以实现的事情在网络中可以加以实现, 大量不健康的内容侵蚀着儿童;一些网吧的卫生、安全等存在隐患, 对上网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另一方面, 对舆论的引导力度不够。目前, 我国传媒对运用网络而带来负面问题的报导多, 而对其积极的方面宣传少, 不利于儿童对网络的正确认识。
三、预防山区儿童网络道德失范的教育对策
预防山区儿童网络道德失范既要运用常规教育手段, 也要发挥互联网的正向功能, 才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1. 更新德育教育观念
由于儿童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还不成熟, 面对信息时代多元价值观, 我们不能仅仅要求他们接受几条道德规范, 而必须转变德育教育观念, 改变传统的说教式道德教育。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媒介, 今天的德育教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 时刻面临着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对儿童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要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快、时效强、覆盖广和超文本检索方式的特点和优势, 帮助他们了解现实道德与网络虚拟道德之间的关系, 提高对网络道德重要性的认识, 提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增强他们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良好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综合素质, 主要包括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意识及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四部分内容。[3]首先, 要培养儿童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和应用能力。重视山区儿童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 学校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程, 让山区儿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 掌握基本软件的应用, 提高计算机使用技术。其次, 要培养儿童信息处理能力。加强文献信息知识教育, 让儿童对所学的知识多视角观察和多方位探讨, 提高对有关文献信息检索、识别、归类、整理的技能, 了解和熟悉各种信息源的使用规则。再次, 要尊重儿童的个性。信息素养形成应该有广阔的个性空间, 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儿童个性发展的信息技术科技活动, 推动儿童个性发展。
3. 完善网络法律法规
由于网络发展速度相当快, 网络实践对现存的法律法规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在网上造谣传谣、侵犯个人隐私等, 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近年来, 我国虽然先后出台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办法》、《决定》或《公约》, 但仍不完备, 可操作性也不强,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 我国应该尽快制定专门的《网络法》, 出台更为全面、操作性更强的网络道德规范, 明确网络行为主体的权利、义务, 用具体的规范和准则来约束、引导儿童的网络行为, 用法律和道德规范的“他律”来提高儿童网络道德责任的“自律”, 着力提高儿童参与网络的界限。
4. 加强政府引导监督
由于网络真正走入大众的时间还不长, 新型的网络道德规范尚未建立。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督, 就是要通过网络建设提升政府的网络公信力和执行力, 为山区儿童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观。[4]政府要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对一些正能量的网络道德进行宣传和信息传递;要建立畅通的诉求通道, 引导儿童理性表达自己的诉求;要取缔非法网站, 加强对网络黄、赌、毒、欺诈等行为的打击和惩罚力度, 打造安全洁净的网络环境。
5. 发挥校园网络功能
要充分挖掘校园网的积极作用, 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防范和化解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一方面, 学校应主动出击, 围绕网络道德教育来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 开辟有关网络道德教育的专题版面, 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形式, 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另一方面, 针对网络所具有的隐蔽性特点, 以及对一些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设置“讨论室”、“网上沙龙”、互动电子信箱、留言板等, 引导儿童在网上展开交流讨论, 使他们明辨是非, 促进网络道德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曹文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N].光明日报;2013-5-20第16版
[2]凌贵荣.网络时代山区儿童心理问题与干预策略研究[D]梅州社会科学, 2012, (4) .
[3]郭广民.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3.浅谈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教育 篇三
智障儿童是一个智力有缺陷的残疾儿童,但他们具有一个普通儿童的共同特点。智障儿童在生理及心理等方面同样有发展和受教育的需求,这是他们的权力,更是学校的义务。
一、融合教育带来的有益影响
(一)融合教育为智障儿童提供锻炼机会
使智障儿童尽可能地同龄儿童交往,为他们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提供一个平等、均衡、全面、充分的锻炼机会。学校整洁的环境、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开阔智障儿童的视野,丰富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同时也可以扩大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范围,有利于智障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经过一年的融合,智障儿童基本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环境。早晨,能够很有礼貌地和老师和同学们主动打招呼。在这以前,这些孩子在与老师和其他人打招呼的时候,不会主动与他人打招呼,一般都由老师教导下才能记得住,而且,打招呼时,表现得比较的勉强。在参与活动时,反应比较慢,但看到其他同学后,能很快的模仿。在动手能力方面,年龄大的轻度智障儿童比正常孩子要强,游戏结束后,能够把东西整理得非常好。欠缺的地方就是智障儿童在教学活动中,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明显不如普通儿童,特别是对他们来说的新知识或是抽象的知识,很难理解,教学活动中收获甚微。因此,针对智障儿童的智商缺陷,学校为他们还专门配备了特教辅导老师,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个别辅导,强化训练,促进智障儿童进一步适应融合教育环境。
(二)融合教育带动智障儿童全面发展
融合教育的形式,以普通儿童的“助跑”作用,带动智障儿童全面发展,缩短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各项能力发展上的差异。融合的过程为智障儿童心理、生理健康发展制定出生动的发展目标和参照系统,在普通儿童占多数的群体中,智障儿童受到影响越出时间、空间和现实的自我疆界,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认识能力都加强了,从而促进了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同时,普通儿童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帮助智障儿童,使智障儿童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教师有意智障儿童进行多鼓励和表扬,克服了智障儿童在主流社会中的弱势心理,使他们在集体中享受到了与普通儿童平等的地位,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以及和普通儿童接触的深入,智障儿童和普通儿童渐渐有了默契。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能够互相尊重、友好地相处。并能够及时的模仿,用独特的方法参与到集体中去活动。在老师和普通儿童的帮助下,他们在班级中逐渐变得勇于发表自己看法和意见。
(三)融合教育培养普通儿童的社会美德
通过融合教育,使普通儿童从小就学会了要爱护弱者,养成帮助弱式群体的美德。智障儿童和普通儿童一起学习不仅有利于智障儿童的心理康复,也有利于普通儿童对智障儿童的“认可”,从小培养学生理解、关心、帮助残疾儿童,同残疾儿童和谐共处的美德。也使普通儿童逐渐体会到了智障儿童的不幸,在帮助智障儿童的过程中,明白了别人的需要,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从而培养了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四)融合教育拓宽智障儿童的认知渠道
普通儿童占多数的群体,拓宽了智障儿童的认知社会的渠道。在短短的一年里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正常学校的环境对智障儿童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现在他们对自己所处年龄段的一些新知识、新观念都能较容易的理解和接受。
(五)融合教育使智障儿童性格开朗
智障儿童多数会表现出内向、自卑等不良心理倾向。但是,通过一年的融合,学校发现智障儿童的胆小、自卑已经消失,每个智障儿童享受着和普通儿童同等的机会,笑容洋溢在智障儿童的脸上,他们也学会主动与老师、同学打招呼,向父母、亲人介绍自己班里的情况。
二、融合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智障儿童在正常班级里缺少表现的机会。老师也偶尔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可是智障儿童理解力较差,老师和同学的话都不太理解,但普通儿童并没有嘲笑他们,同学们还称赞他们有胆量,并给予他们掌声鼓励。学校觉得应该给予他们展示自己,被大家认可的平台。家长可与教师沟通,让他们每天能在集体面前有表现的机会。
(2)刚刚进入普通小学的时候,为了让智障儿童完全融入普通儿童中间,尽量把每个智障儿童分在不同的班里。但实际上,智障儿童在正常班里非常孤独。由于智商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肢体障碍等,很难与普通儿童顺利交往。常常会碰到很多困难。学校设想将智障儿童按照年龄层次,每班安置两至三个智障儿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3)普通儿童家长的态度。融合教育初期,普通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一般都不太支持。都从个人的利益出发,认为智障儿童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表示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触智障儿童。
4.《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读书笔记 篇四
但如若只是放任幼儿,恐怕也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正就如同书中所提到的鲁迅的“三味书屋”与“百草园“之间的关联。显然儿童更好地成长一定程度上还是十分需要我们这些成人去指引他们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一味的将我们成人认为孩子因该发展的方向去强迫他们接受。就像我们成人所设定的三味书屋一样,对于孩子来说是相当枯燥与乏味的,这样只会让他们变成一个缺乏好奇心、缺乏探究精神的木偶。特别是对于幼儿教育,适当地释放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在三味书屋中发现百草园的乐趣是必然的。
结合我们现在的幼儿园课程来说,我们能够发现现如今的幼儿教育也在一步步地像这个方向不断地靠拢。例如越来越多的教案中体现出了幼儿自主探索,自由讨论发现的重要性。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探索能力、探知欲望,这样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作为一名在职的幼儿园教师想要让自己班级的孩子有个性地发展,更要深刻理解及内化这样的一些理论知识,将它们融入于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之中,将它们普及与每一位孩子的家长。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孩子们那些可贵的东西吧!
5.教育儿童心得:天生的儿童秩序感 篇五
儿子大了,不怎么愿意和太小的孩子玩,一会儿便从屋里跑出来烦烦的抱怨,大概意思就是和小弟弟玩捉迷藏的游戏,第一次儿子藏在门后,被小弟弟看到,小弟弟咯咯咯的不亦说乎。第二次藏的时候,儿子就藏在其它地方了,小弟弟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儿子实在憋屈的厉害,便自己走了出来,没想到小弟弟看到他后,哇哇大哭,拉着他非要让他还呆在门的后面。儿子一边抱怨一边愤愤的说:“哪有像他这样的,明明是他找不到我,还非规定我藏在门后,我不想和他玩了”,说完不听劝说找其他小伙伴去了。我无奈的对美美说:“小孩子,就不知道让着小弟弟”,美美也很尴尬的说:“也都怪小弟弟太小了,不知道游戏规则”。
本想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可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儿子在楼下玩,被弟弟看到,这个小家伙又拉着我儿子,让儿子藏在门后,然后自己专程跑到外面,接着折了回来,扒着门看到儿子一脸不高兴的还在门后,还是咯咯咯的笑个不停。儿子气冲冲的上楼抱怨:“我真的不想和邻居家弟弟玩捉迷藏的游戏,他太小了,只让我藏在门后”,对于两个孩子而言肯定又是一场不欢而散。
生活中很多偶然的事件,往往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因为我们的不懂和无知,往往就感觉匪夷所思。如同这件事情,造成两个孩子不愉快的原因,我理解为“儿子在游戏中没有让着弟弟”,而美美认为是“小弟弟因为小不知道游戏规则”,许多人一定是和我们一样的想法,直至今天我才知道是儿童的“秩序感”在作怪。
今天上午翻看常生龙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书中介绍了蒙台梭利的《儿童的秘密》这本书,书中提出“儿童是成人之父”的新奇观点,因为这个观点的反其道而行,让我不由认真阅读起来。
书中提到“儿童是成人之父”的有力证据就是儿童天生存在的“秩序敏感期”。儿童有强烈的秩序感,他第一眼看到的情景一旦被打破,他便认为是错误的,便会不安与焦躁。比如桌子上本没有东西,妈妈放了一张纸在桌子上,宝宝便会不乐意,甚至会毫不犹豫的想要扑上去。一岁多的孩子还会过去把纸扔掉,保持桌子的干净,这就是孩子必须保持桌子上本就干净的原来样子的秩序感。
还有孩子在捉迷藏的时候,第一个孩子藏在桌子底下,其他孩子就保持了藏在桌子底下的秩序感,藏在桌子底下被轻易找到的孩子会给小朋友们带来欢乐,这样的周而复始,小孩子不会觉得厌烦,快乐反而会一直延续。而其他另辟蹊径的孩子藏的时候,别的孩子会假装找不到,直到他自己走出来。
看来,我们天生就是秩序感很强的动物,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认知的增长,把这种秩序感慢慢的打破,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对事物进行重组,久而久之养成了散乱的生活习惯。长大之后又要对这种散乱进行克服,按部就班、按照规矩行事,说到底,真如蒙台梭利认为的那样:儿童是成人之父。看来,成人教育儿童的时候,真要时常忆起自己儿童时的样子,以儿童的角度去理解儿童的世界,一定会省去许多麻烦。
6.儿童道德教育论文 篇六
最近很多人在谈员工996工作制。
顾名思义,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这就是996工作制的含义。
员工层,大喊压榨,大喊接受不了这样的工作时间。老板层大喊,幸福是奋斗出来了,只有拼命努力的工作,提升自己的价值,核心竞争力,未来才会更美好。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凡是能够在互联网真正立足的人,都能够突破这些限制,实现一种多劳多得的模式,深知,不劳也能赚很多,所以庆幸互联网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回归正题,今天我们继续分享项目,粉丝群体中,也有不少高手,一些简单的项目,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分享的这个项目,目前正在红利期,越早操作,受益越大。
这个项目同样是利用别人的技能或者资源,通过自己的核心优势,带来精准流量出售。
如果大家对线下儿童教育有所了解的话,那么你应该知道,儿童教育这块的市场特别火热
按照一个地级市的教育培训机构,差一点的每年都在百万以上的收入,好一点的能够上千万。地级市这块的市场规模,每年都在几亿以上。
现在机构比较多,竞争也开始激烈起来,为了争夺客源,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什么发传单、送礼物、免费听课等手段,层出不穷,不过这也只能维持一般的盈利,想要扩大盈利,还是需要不断的开阔新的生源。
尤其是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重视。比如,奥数、英语、语文、演讲、家庭教育、尤为火热。
而且这个项目的整套模式,都已经非常成熟,去年有人开始操作,这个项目一年收入突破XXX万左右。
随着短视频的普及,很多家长的休闲方式都已经开始改变了,没事的时候刷刷视频,看看各类视频来陶冶心情,但是这个时候,看到对孩子有用的视频,还是会毫不犹豫的点进去。
比如这样的奥数课堂,特别适合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很多学生,都跟着学做题,跟着一起计算,课堂氛围非常不错。
平均直播间人数在200-300左右,礼物打赏也非常可观。
那么这样的直播方式有什么用呢?
非常简单,是用来塑造IP的。对接大学生兼职家教群体,然后选择一个大二左右的女孩子,通过包装,简单的讲课培训,就可以胜任这个工作。
教材全部用各种高级小学,趣味性的教材,避免干巴巴的讲课。
平均以3年级以上的教材做为讲课内容,然后配合一个黑板,就可以开工了。而且此类课堂的转发率特别高。
刚才列举的这个账号,到现在为止刚运营半个月,每天中午开播1个半小时,晚上开播两小时,人气稳定在200-300左右。
这样的直播间如何盈利呢?
上面说到了塑造IP
作用就在此。找附近的培训机构,开展平时招生的合作,作为兼职教师,每周定期讲两堂课,合作机构都选择学校附近拥有课堂的方便入学。
一般招生,一个孩子能够提到200左右的佣金,平均一个直播间一个月可以输出40-XXX个左右,以同城学生为主。
如何快速提高盈利速度?
方法很简单,占领快手同城直播间。我的这位朋友,每天有5个直播间去做课程播放,总体人数能够突破两千人。而且首页有V信,想要学习的,直接加微信谈。
如何找到直播老师?
挑选老师,非常重要,与性格关系非常大。要活泼开朗,面对镜头讲课从容,互动性比较强,孩子们更加喜欢。
我朋友的做法就是,按月发工资,加提成,一个老师,月工资4000多块钱。他们本地,地级市的老师工资基本就是如此。
采用押一付一的方式结算工资,避免老师任性离职,找不到替补。然后配合他塑造的IP进行包装。
如何防范老师单干?
这是非常关键,有的老师看到有效益,很容易单干。这个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到同一的V信上去,统一管理,盈利部分自己掌管,不能能老实接触最核心的利益部分。
如何更快速的赚钱?
上面说的提成,只不过是盈利的小部分。最赚钱的就是暑假集训,按照去年他们的招生规模。3个直播间,一共成交了160多个孩子,为期7天的封闭式集训。每个人收费2XX元。
3个老师的工资能够达到1万左右,除去场地,以及生活老师的工资,到手纯利润在XXX万左右。寒假集训,也是一样。
基本上,打赏全部给老师,配合着学生提成,能够把老师工资全部给发了,还有盈利。每年光靠两个集训,能够赚到40多万,平均一月在3万左右。
这个项目,适合动手能力比较强,并且沟通能力强的人去做,扩大规模效果更佳不错,目前这种模式,还处于红利期,在所在的城市,越早占领这个市场,赚钱越轻松。
后记:很多人会说,各种培训机构,看到这个商机,不会去竞争吗?他们的资源,比我们丰富的多。
是会竞争的,所以一定要马上抢占市场,形成独特的网红IP
风格,带有IP的老师,更容易受到亲睐,合作起来价格也好谈。
创业商机有哪些发现形式?
1、学会发现商机中的商机
螳螂捕蝉,麻雀在后。人们总是急功近利,盯住最终端,不择手段。比如挖金矿时,不会计较卖“水的”的价格,结果黄金没挖着,肥了“卖”水的。我们需要练就一双慧眼,发现一些不同于别人的商家,为自己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2、系统性商机
发源于某一独立价值链上的纵向商机。如电信繁荣,IT需求旺盛,IT厂商盈利,众多配套商增加,增值服务商出现,电信消费大众化。
3、文化与习惯性商机
由生活方式决定的一些商机。比如:各种节日用品。
4、战略商机
未来一段时间必然出现的重大商机。时间倒流。20年前,中国人面临着这种商机,今天出现了“下岗”和“致富”的天壤致富之别,就是后者主动“下岗”,利用了这个商朵。
5、基础性商机
引起所有商机的商机。对长期的投资者来说,这是重要的。如基础建设、商业规则等。
6、短缺商机
7.儿童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 篇七
儿童美术教育的作用是促进审美意识萌芽、启迪心智、培养爱心、发现生活之美的教育。近年来,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 发达或是欠发达地区中学生家长对于儿童的美术教育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
现如今, 在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大于精神文明发展的今天, 如何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的前进与发展?整个社会也越来越重视美术教育这一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尤其是针对儿童早期的美术教育。
一、制度下的素质美术教育
1999年制定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又于2011年正式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我国正在逐步细化美术教育对于儿童全变发展的制度化管理, 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到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再到义务教育的美术, 接下来将会出现对于每个阶段美术教育对儿童心理、生理、生活、社会认知等方面做出更加细致的分工。这正体现了我国对于儿童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的提高。
美术教育的人文性质不言而喻, 美术课程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 致力于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探索性和综合性的标准制定课程, 通过美术教育与儿童学习、生活体验密切联系, 使儿童在和谐、友爱、积极的情感生活体验下, 增进儿童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促进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启蒙, 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社会文明的责任感, 燃气对未来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奋斗。
二、儿童美术教育培养目标
我国美术教育的总目标同其他科目相同, 从三个维度设定, 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随着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提出了更高的素质教育改革要求, 在符合三个维度目标的同时, 美育在培养儿童知识面上突出了综合性、个性化并使其身心愉悦、健康等特点。
对于儿童美育的目标而言, 其培养目标可大致概括为:1.提高儿童的认识、认知能力;2.优化、拓展智力的进步;3.以游戏形式全面发掘儿童的智力潜力;4.重视儿童个性发展;5.保护儿童丰富想象、创造力;6.使身心健康、快乐。
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我教艺术科, 不求学生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 则生活美化, 人世和平。少儿美术教育, 应当是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教育, 至于将来能否成才成家, 那要看孩子日后的发展, 由他们自己决定。对大多数孩子来说, 艺术不过是一种素养而已。”
某一次, 去参加朋友儿子的百日宴问朋友:你想让他以后做什么?朋友答:快乐就好了。我们往往在无意识下就会想自己的孩子的将来, 但是这样往往扼杀了孩子自主意识, 然而儿童的美育课程目标不是“越早学习就越有希望成为艺术家”的误区。
三、儿童美术教育实践内容
儿童阶段的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时都表现出了不同的障碍, 但通过游戏活动来认知、学习, 不仅可以增强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而且可以使他们学习到美术感性方面的知识与内容。儿童美术教育在选择内容上应注重体现其游戏与生活, 使儿童真情自然流露。儿童美术课程应是一种无压力课程。可以说这种安排还具有指导儿童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儿童精神治疗, 缓解的作用。
如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美术课程教材中多以生动的同龄儿童作品以及优秀的艺术作品为主, 辅以概括性的文字介绍, 例如“美丽的印纹”、“神奇的口袋”、“彩线连彩点”等, 很少有介绍美术专业绘画知识的内容。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想象、思考、体验、创作。
儿童在接受美术教育过程中, 丰富视觉、触觉、审美体验, 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 形成美术素养、美术审美的启蒙。同时, 儿童的审美体验与表现之喜悦感, 培养了童年丰富的情操”, 使社会、家庭更注重孩子们创造能力的培养、审美的愉悦以及人格的完善。
四、重视家庭与生活的影响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讲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富于创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每个儿童应无拘无束地运用创作欲望, 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生活, 这就是发挥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人类, 但却比自然环境中生活的生物更高级, 有审美, 人类在进行物质创造与生产的同时, 更需要交流感情与思想。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图画、手工、造型艺术等艺术行为, 人们通过这些艺术性未来追求美和感受美, 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正如日本著名学者高山正喜久认为的:美术并不是简单的教养, 而是生活, 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的娱乐行为。
儿童以个人、集体、家庭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 发现生活之美, 激发创意, 注重理性与感性平衡的素质教育。了解美术语言及美术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画面, 表达情感与思想, 爱护环境、感受生活、学习美术欣赏方法, 提高审美能力启蒙, 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五、结语
美术教育在教会儿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的同时, 也保存了儿童对事物认知的果断、端正的态度, 美术的教育对儿童而言不是成为“艺术大师”的禁锢, 而是在社会进步中要求我们全面、综合性发展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陈星.艺术人生——走进丰子恺大师.杭州:西泠印社, 2004年.
[2]人间形成和美的教育.藤泽典明.日本美术出版社, 1982年.
[3]罗恩菲尔德, 王育德译.创造与心智成长.湖南长沙:美术出版社.
8.儿童诚信教育 篇八
诚信即诚实守信,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主要讲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信”主要讲取信于人,信任他人。有学者认为:“‘诚’的重心在我,强调的重心在人,是主观动机,是内心态度和内在品质;‘信’则强调言行的客观后果,涉及自己外在言行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诚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教育规律,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诚信品格所进行的教育,包括三层内涵:指培养诚信之人的教育,即使受教育者成为富有理念和诚信品质的教育;指教育本身是诚信的,即教育自身对受教育者、社会和国家是诚信的;指教学自身的诚信,即在自觉和自在中教学诚信的教育。
诚信既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又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连接着生活的无形纽带。诚信教育对于一个人,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为了瞬息万变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必须要進行的。
儿童诚信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口号在小学校园里愈喊愈烈,儿童诚信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随着教育的发展而日见凸现!据诚信内涵和意义的阐述来审视小学校园的诚信现象,会发现其中存在诸多诚信阻滞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有些问题甚至表现得相当突显。
某“诚信”课题组对小学生“诚信”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题目如下:在下列十项品行中,你认为未来社会最应提倡的是什么?正直、礼貌、诚实、守信、孝敬、宽容、责任、独立性、合作、守时,在小学生的选择中作为现代社会重要价值观的守时、守信被列为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三位,其结果反映出的诚信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小学生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经过查阅多方面资料总结发现,其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为经常性的迟到、旷课、向师长撒谎、抄袭同学作业等,而且像雇人代做作业等“伪学”现象屡见不鲜。校园中存在的诚信问题使得部分小学生整日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与诚信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最终堕落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诚信存在问题的原因
通过具体分析,小学生诚信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主观和客观共同影响的结果。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小学生诚信观念的薄弱。它是导致小学生诚信出现问题的主观因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贮备少,认识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是非判断力低,意志品德不坚,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随着核心家庭的剧增,孩子在家中常处于中心地位,容易造成很强的虚荣心。当孩子虚荣心遭到挑战时,也会出现不诚实的现象。
父母的品行“有失楷模”。中国有句老话:“不知其人观其子”,这说明以父母品行为标榜营造和谐诚信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一项调查中,只有42.7%的孩子认为家长是诚信的!高年龄父亲,低学历母亲,单亲家庭或核心家庭,不和谐家庭等,家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会为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教师的道德“有失风范”。铸造诚信之魂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一面镜子,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教师存在大量不诚信现象,比如,老师要求小学生要守时守纪,不许迟到、旷课,而老师就有上课迟到、下课拖堂的现象;老师要求小学生不许打手机,但有的教师却在上课时公然接打手机。这些不能以身立榜的行为,给小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小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言行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的教育“有失调节”。从学校内部的教育来说,学校本应是教育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学校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表面上搞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甚至以智代德,对小学生如何做人缺少关注,道德教育名存实亡。
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使得部分经营者在利益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制假售假等现象,经济中的虚假欺骗程度不同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从而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学校不是“世外桃源”,社会的诚信危机必然会影响校园和学生自身。
儿童诚信教育策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刚懂事甚至刚出生时,就要深入浅出地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孩子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诚实守信。
父母要在言行上为孩子树立榜样,以良好的品格来感染孩子、熏陶孩子。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诚信教育。家长要用心营造良好的诚信家风。古人云:“家风淳,子孙贤”,诚信家风是孩子成长的沃土。诚信品质的养成,要靠长期的熏陶。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良好的言谈举止,诚实守信的品质,特别容易潜移默化,相互影响,从而共同进步。由此可见诚信的家风是形成孩子良好的诚信品质不可缺少的因素。
学校是教学的场所,更是育人的场所。诚信的学风、师风、校风对培养诚信之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教师在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仅依靠教育的力量难以实现其本质的转变,还需要系统的社会配套工程进行强化。在现代社会中,任何教育都要接受社会的检验,以得到升华和发展。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更离不开社会,需要社会的加强与优化。
9.儿童道德教育论文 篇九
对于专业领域的遇见,于我大都已有预设机制,往往自带理性甚至批判的思维。因此要在专业活动中激起感性的涟漪,已经几无可能。但没想到的是我在会场一坐下,就被开场的学校宣传片击中了。这可能是我见过的最难忘的学校宣传片。它完全有别于许多资料堆砌、歌功颂德、粗制滥造的学校宣传。确切地说,这是一个校友、师生合作的微电影,以祖孙三代大关学子的生活学习场景展开,以孙女的艺术兴趣发展方向为叙事线索,阐述学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孩子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这次遇见也使得我思绪不止,于是想码些文字来记录自己的思考痕迹。
如果我们能站在生命的终端回望人生,我坚信我们很多人都会觉得人生的行进已完全脱离了你和你父母、老师最初预想的轨道。那在这样的诡异的人生大戏中,作为出发站,童年应当准备一些什么?来应对未来不可预测的人生。在这个微电影里,在这所学校里,我看到了一些鲜活的解释。
曾经看到过一幅漫画,画的是一群小朋友排着队进入学校,进去之前,每个脑袋都不一样。出来之后,所有脑袋都变成了一个形状。这是对应试至上教育的讽刺!
教育,怎样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怎样为每一个孩子的可能性提供方便和支撑?这是当代教育的天问!儿童的成长是一种可能性的成长。康德认定:“人是一个有限的理性存在,但有无限的可能性。”所谓可能性,就是“还没有”,就是“有可能发生”。
, 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朗格教授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可能性心理学。她的研究不是描述普遍的真相,而是积极寻找个别的可能性,积极寻找差异,让一个个鲜活具体的“人”凸显了出来,让个体生命的差异凸显了出来。
可能性,就是要心中有儿童,透过儿童的“现实性”去发现。“可能性”总是在多一种尺度、多一种方式的催发下冒芽。
当然,可能性还意味着:
儿童还没有成熟。因为未成熟,所以会发生问题,有缺点、有错误是正常的;正因为还没有成熟,所以存有巨大的潜能。教育就是要开发这种潜能,在让他们在成熟的过程中释放能量,又积蓄新的能量。
儿童还没有确定。教师对儿童的评判亟需谨慎,有时需要耐心等待。否则,正如卡夫卡所说,缺乏耐心是人的主罪,因缺乏耐心而进不了天堂。
儿童还没有完成。“完成”是个过程,教育不能停止自己的脚步,在儿童发展的一个个阶段,“完成”一个个任务,促使他们一步步逼近一个个目标,又在他们面前竖起新目标。(成尚荣语)
而我想说的是,童年是人生的温床,恰如土壤对于种子。土壤的肥沃需要浪漫和多元,过度的耕耘和索取只会让土壤板结和贫瘠。
我们曾经经历过高度推崇集体、泯灭个体、忽视甚至践踏个体的岁月。让每个人更加自由、幸福地生活必然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教育必然要为发现每个人、点亮每个人、成就每个人提供温和而坚定的支持。!
作者:莫国夫
10.留守儿童教育 篇十
湖南省临澧县第四完小 刘昌稳 邮编:415200 电话:***
邮箱:1025342748@qq.com 摘要:留守儿童的“留守”状态短期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学校的教育。学校因地制宜,“绘制”了一份留守儿童教育“路线图”,最大限度弥补他们的成长“短板”。耕耘“善德”沃土,为留守学生调制精神套餐;重视养成教育,为留守学生成长夯实根基;延伸教育触角,为留守学生业余引路导航;依托家长学校,为家庭教育提供能量。
关键词:留守儿童 养成教育 业余 家庭教育
我校地处县城边缘,生源一半是留守儿童。长年与留守儿童相处的我们,深知这类学生群体的成长困境:缺少父母的关爱,祖孙之间隔代沟通阻滞,家庭教育方式落后老土。同时,我们也明白,留守儿童的“留守”状态短期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学校的教育,为此,学校因地制宜,“绘制”了一份留守儿童教育“路线图”,最大限度弥补他们的成长“短板”。
一、耕耘“善德”沃土,为留守学生调制精神套餐 “至善至美”,一个唯美的成语,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古老的至善文化迫切需要学校文化的现代演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四小开始了善德文化的系统构建。围绕“至善”主题,我们从“善”字成语入手,从搜集的80个“善”字成语中精心挑选出20个符合“至善”主旨的成语,重新排序、组合、连缀成“至善”的文化核心:“与人为善、乐善好施、从善若流……止于至善”。在传达室的外墙面开辟出了以“乐善不倦,至善至美”为主题的“至善”成语墙,进出校园,抬头可见。
为了形成强盛的“至善”文化气场,学校同步启动“室、廊、园、墙”等的部位的文化设计与布臵。“忠、孝、仁、善、礼、智、信”的道德文化长廊建起来了;“中国好人”的宣传专栏立起来了;走廊上,“临澧四小美德少年”光荣肖像挂起来了;教室里,“临澧四小学生一日一善行为指南”“教师心语”贴起来了:办公室内,现当代教育名家陶行知、斯霞、李吉林等名师带着各自的教育主张,肩并肩“走”来了。
学校文化,任何物象都应成为文化的载体。新修的教学楼,一砖一瓦里,蕴含着香港教授杨菁荪华侨的一份爱国情谊,“菁荪楼”这一简单的楼名因此有了丰富的“至善”内涵。综合楼与幼教楼之间新辟出的一块绿地,因杨教授亲自命名并欣然题写园名“至善园”,普通的绿地顿时赋予了鲜活的文化张力,并一举成为四小“至善“文化的聚集地。
二、重视养成教育,为留守学生成长夯实根基
立足校情,提炼养成教育核心要素。一直以来,养成教育成效为何不尽如人意?对此,我们检索了各类养成教育研究成果及专著,成果内容各异,表现形式惊人一致:梳理出了条目繁多的“好习惯**条”。平心而论,这些总结提炼出的好习惯,的确是应该养成的好习惯。然而,相对衡定的教育力作用到数目庞杂的目标点上,教育功效恐怕只能像隔靴挠痒。只有因地制宜,将眼花缭乱的目标点科学“瘦身”,才能产生看得见的教育功效。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校集中力量进行了养成教育核心指标的“校本提炼”。我校是一所处于县城边缘的小学,生源大多来自农村,以留守儿童居多。毫无疑问,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缺失的是什么?习惯,基本习惯。怎么办?家庭的缺失只能靠学校教育弥补。经过一番自我诊断后,学校举全校之力梳理提炼:临澧四
小的学生最迫切最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经过征集、筛选,学校将养成教育核心凝练成了“洁、雅、勤”三个字,每个字三项指标。即“洁:校园清洁、仪表整洁、书包洁净。雅:举止儒雅、上下楼文雅、用餐优雅。勤:勤背书、勤练字、勤阅读”。简称“三三三”目标。每项指标又分别描述出具体的行为指向。
删繁就简,调整班级管理评价体系。目标确定下来了,如何让目标可测可评?毫无疑问,班级管理评价是一道推动养成教育的有效杠杆。笔者再次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每一所在学校的醒目处,都有一套条清缕析的评价量表,而这块量表多半指向班级管理,只不过量表内指标各异。但集中指向养成教育的指标少。
我校也一样,校园醒目处设臵了一块评价班级管理水平的量表,表内指标涵盖“卫生、礼仪、上学、放学”等十二项。学校再次决定,要对班级管理动一动手术,于是,由“文明班级嘉奖排行榜”更新为“养成教育班级嘉奖排行榜”。评比主题直接指向“三三三”,累计九个项目。通过三种途径获取数据:大队委的值班数据、“行政日志”记载数据、政教主任的日常巡视数据。评比结果一周一公布,用笑脸取代分数,每周笑脸多的班级就可以获得一面红旗。评价一月一累计,直接进入班主任津贴的一部分。有了新的评价指挥棒的引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向感更强了,一门心思盯着“三三三”。
直观呈现,让结果反馈无声胜有声。最有效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抵达心灵的自我教育,尤其是与个人品德直接关联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的自我教育不能凭空冥想,需要形象直观的媒介牵引,以便于学生自我观察,区别和评价自身优缺点。受“微课”的启发,我们借助“班班通”平台,尝试定期制作“好习惯益终生”主题“微课”。开通“微课”素材提供渠道,教师人人是“拍客”,家长也可参与。校道上、走廊里、操场中,看见有教育意义的场景,手机一举,随手拍下,指尖一点,发送学校,定期评出优秀“拍客”。每周一第一节播放,“微课”呈现的是教师“育人瞬间”、学生“精彩呈现”。厕所,一直是学校深感头痛的部位,蹲位不足、狭窄拥挤、进厕不冲、异味难闻。在“进厕冲水,善良之举”的进厕习惯强化下。厕所异味开始淡化,瓷砖地面开始还原本色。五月的一天,走进低年级楼层厕所,一阵茉莉花的清香扑鼻而来。不知是谁,给厕所喷洒了空气清新剂!5月里,栀子花开的季节,不知又是谁,在厕所窗台上偷偷摆放了几朵洁白的栀子花。这些喜人变化,学校及时编成“微课”——《这里的变化静悄悄》,搬到班班通屏幕。
教育家魏书生有言:“基础教育这点事并不复杂,认准了往深处做便是。”我们欣喜地发现,在“333”的引领下,曾经的“蓬头垢面”开始流露出现代文明气息,赤脚片不见了,红领巾鲜艳了,小手干净了,举止文雅了。清晨进校,一声声清脆悦耳的“老师好”,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三、延伸教育触角,为留守学生业余引路导航
我们坚信这句格言:人的差别就体现在业余!成人世界里也有一句话:8小时内成不了专家!业余时间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为了让留守学生的业余有章可循,我们运用“放长线管业余”的策略,重磅推出“临澧四小学生业余活动指南”。对学生业余生活设计了五类“家常菜”。
“手不释卷爱阅读”。学校引导班级建立了图书漂流站。以定期跟踪调研的方式督促教师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学生纷纷被精彩纷呈的课外书吸引,由当初的“被阅读”进化成“好阅读”。中高年级学生还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其经验“让阅读像书香一样自然”在全市推广。“一笔一画写好字”。学校响亮地提
出一个“硬性规定”--“一日一练”。组织学生唱响“写字童谣”:“一读二写三再比,一日一练更给力;课内课外两结合,日积月累出奇迹。”“一丝不苟写作业”。把一丝不苟写作业作为基本学习习惯来抓,发给每位家长一份“家庭作业布臵与评阅操作指南”。学校坚持一月一次跟踪调研学生作业情况,发现倾向性问题与教师及时沟通,涌现出的好典型,学校及时推广。“日积月累勤背诵”。学校规定,所有学生背诵篇目,学生要滚瓜烂熟。“百花齐放展才艺”。“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才是素质教育的完整内涵。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己之长,或外显或隐藏。学校的责任就是给学生提供施展的舞台。有了这些评价指向,学生的业余生活主题自然由“放任自流”转向“有的放矢”。
四、依托家长学校,为家庭教育提供能量
为了破解“5+2=0”的魔法算式,我们意识到,家庭才是教育的主战场,只有建好家长学校,并尽快提高家教水平,才能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做法就是:
一是定期对家长学员授课。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学员培训会,挑选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教学工作。对教师授课把好“三关”。即“准备关、讲课关、时间关”。近年来,学校先后请来全国感恩励志教育专家朱峰、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天赋亲职教育课题组专家等来校进行家庭教育专题演讲。
二是及时组织爱心大家访。学校采取“爱心大家访”形式,定期组织“送教下乡”,因材施教,给家长面对面传授家庭教育艺术:告诉家长“祖辈如何代养留守孙儿”;启发家长“孩子的差别就体现在业余”;提醒家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三是精心策划家长会。开好家长会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关键所在。为吸引家长踊跃参会,学校改革会议形式,摸索出了三种家长会方式:一是把家长会办成“成果展示会”;二是把家长会开
成“家长论坛会”;三是把家长会办成“亲子互动会”。
【儿童道德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07-20
道德教育变脸论文09-18
道德教育讲座稿06-22
思想道德教育内容07-01
职业道德教育材料08-04
小学道德教育计划08-18
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心得10-01
生态道德教育教学感悟06-15
道德宣传教育活动记录07-28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材料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