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的个人心得

2024-10-10

文献阅读的个人心得(共8篇)

1.文献阅读的个人心得 篇一

文献阅读心得

首先要明白自己现阶段打算做或正在做的研究领域,这个必须要明确,因为这是自己阅读文献的前提。有了这个具体的目标,阅读文献才会有一个大致方向,不然收效不大,因为茫茫书海,没有一个大致的具体的研读文献的方向,就跟大海里迷失了自己一样,很难走到彼岸。确定自己的目标之后,就要去检索大量的文献,尽量多读外文文献。国外的文献大部分都是很严谨的。当然,如果刚开始接触某个领域,那么先通过阅读中文文献熟悉该领域,然后再阅读外文文献也是个很有效的路径。由于检索的文献太多,不可能全部下载下来,个人认为最好的途径是:先找出研究领域的一篇重要文献,对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仔细排查,然后顺藤摸瓜,会找出许多该领域相关的重点文献,有助于自己系统的,集中的阅读文献,加深印象,迸出火花。检索文献之后。就要对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和系统的梳理。“做好笔记,写好心得”是阅读文献的最佳手段。是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重点句子标记下来,并且对文献进行详细总结,包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难点、创新点、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最后得到的结果、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存在的问题等。为下次看别人的文章和自己写文章提供方便,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就是在占有资料和文献的同时,要借鉴他人的强处,进一步进行研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看的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因此,天天学习,文献天天有。下载的目的是学习,只要坚持学习,就会积累起自己的知识架构。水到渠成,游刃有余。水平还未达到,自己还需努力。

2.文献阅读的个人心得 篇二

一、文献检索课程概述

教育部2002年2月21日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 》, 在第十七条中对高等学校图书馆提出:“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以及其他多种手段, 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因此, 文献检索课不应只是图书馆利用教育的翻版和继续, 而应该在培养大学生全面信息素质上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 改善他们的阅读状况, 引导他们的阅读行为, 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开展经典阅读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因为经典是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 既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又是历史作品、哲学作品。经典阅读的推广对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文献检索中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 而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成就的, 更多的需要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便重视阅读, 提升阅读能力。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 阅读已经成为了一种麻烦, 他们很少采取阅读去获取信息, 因此, 为了保证文献检索课的效果, 应该鼓励大学生更多的去阅读。阅读的主体内容便可以包括我国的经典篇章。接下来探讨高效文献检索课推广经典阅读的思考。

在文献检索课程中, 检索并且阅读文献比较重要, 综述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两部分工作的具体效果。落实到经典阅读而言, 经典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我国经典的文化篇章, 其比较适合我国现代的高校学生, 而通过文献检索课程指导学生开展经典阅读, 属于高校创新模式, 更加适合基本的阅读现状。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 文献检索课程同样比较重要, 通过课程的学习, 学生可以有机认识到数据库的组成, 进而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明确基本的学习方向。同样将目光放置在经典阅读层面上, 通过文献检索便利了学生针对一些古朴繁琐文献的检查, 当学生阅读经典篇章进而对一类文献产生兴趣后, 可以通过文献检索课程所传授的具体功能来查询资料, 便利了学生的基本阅读。

二、高校学生经典阅读现状

网络技术逐渐进步, 其冲击了传统的纸质图书行业, 也改变了现代人的阅读模式。高校学生走在时代的前列, 其基础各种新鲜事物的速率较快, 因此, 高校学生的生活中减少了纸质阅读物, 更多的便是基于网络载体的阅读模式, 此种阅读模式虽然同样在阅读, 不过势必不能如同经典篇章阅读一样富有积极意义, 其中充斥了各类思想, 因此, 现代的高校学生阅读成为了问题。总结现阶段高校学生阅读, 主要如下:

1. 快餐式阅读成为大部分阅读形式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手机此类智能终端可承载网络信息走入了高校学生的生活, 并且对经典篇章等造成了一定影响。现阶段, 学生更加喜欢的便是采取时尚阅读方式, 例如手机阅读和网上阅读, 此类阅读模式更加适合学生这一青年团体的需求, 不过其同样带来了传统出版业的危机。现代的书籍出版商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 并且根据变化做出自我的改变, 此类改变极大威胁了经典阅读的空间, 使得经典阅读很有可能成为历史的遗物。例如, 在书籍中增加现代漫画元素等, 使得整体书籍缺少严肃性和严谨性, 更加娱乐。此类经过改变后的作品往往丧失了原本作品的神韵, 并且对事实可能造成一定的误解。可以说现代的网络阅读更加像快餐一样, 其满足了人们基本的文化需求, 不过同样如同快餐, 其中充斥了“垃圾食品”等, 长期阅读此类阅读模式, 使得现代人浮躁的内心将会更加浮躁, 进而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果将现代网络文学等成为快餐文学, 那么经典阅读提倡的便是“正餐”, 通过儒家传统思想的学习, 可以学习君子之道;通过法家思想的传递, 可以学习正直之道;通过墨家思想的普及, 人们都会明白“兼爱”的重要性。经典阅读, 不仅仅是将经典篇章做一次再次阅读, 更多的便是将思想再次传递, 使得人们在进步的同时, 不会忘记由先人所记录的经典思想, 进而通过思想的传达, 可以与先哲共鸣, 提升自我。

2. 出现盲目阅读的情况

我国的教育模式为应试教育, 此种教育模式虽然培养人才基数较快, 不过长期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更多的目光投入到学习中, 很少有个人空余时间去阅读一些经典文章, 当学生结束自己的高中生涯, 正式踏入大学后, 仿佛突然增加了大量的个人时间, 此类时间并不受任何外力所干扰, 并且支配自由。很多学生于此时出现了茫然的现象, 不知道如何选择支配自己的时间。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增加阅读, 不过阅读并不是简单的将书本读完便可以, 更多的应该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方向和兴趣所在开展阅读。笔者通过个人工作经验, 发现很多学生存在盲目阅读的情况, 阅读一些和本专业不相符的专业书籍, 如同雾里看花, 久之便失去了兴趣。此类情况都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避免, 大学生如何培养个人的阅读情怀, 并且真正的在阅读之中获取营养, 该问题值得大学生自己思索, 减少苍蝇乱撞式的盲目阅读, 有效开展阅读意义重大。盲目阅读便如同人类盲目进食一样, 可能会产生肥胖效果, 也可能会造成营养流失, 反而阅读本来的目的未曾实现, 经典阅读同样如此, 阅读不可盲目, 更多的应该遵从指导, 高校学生选择读物时, 可以询问指导教师, 并且遵从指导教师意见, 使得自身的阅读真正的符合自我发展。

3. 阅读疏远经典

一部分大学生升入大学后仍然热爱读书, 热爱阅读, 不过当笔者总结图书馆借书后, 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减少了经典篇章的阅读, 更喜欢读杂志和小说, 例如孔子《论语》借阅者寥寥无几, 此类问题表示了现代大学生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选择经典阅读, 使得经典篇章远离生活, 丧失了阅读基础, 使其成为恶性循环, 更加难以解决。经典阅读属于前人思想结晶, 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不可照本宣科, 同样不可盲目疏远。经典阅读的选择应该富有综合性, 更多的属于遵从自我现状, 例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现在读起, 仍然朗朗上口, 让人热血沸腾, 此类属于经典思想结晶, 更值得人们去传颂。

三、利用文献检索课推广经典阅读的建议

文献检索课程引入高校教育后, 可以看做其属于高校教育走向素质化的第一步, 其自身教育风格比较分明, 而且为推动素质教育起到了自己的作用。文献检索课程在教育中不仅仅属于科学方法课, 同时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某种程度上文献检索课程也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1. 重视经典著作课程和文化经典导读相结合, 优化经典阅读过程

经典著作的价值需要学生在阅读中慢慢体会、咀嚼。但是由于学生仅凭个人课外努力, 无法解决经典著作阅读难度, 无法真正达到理解经典著作的深度, 因此就需要在文献检索课程安排设置上的支持。在文献检索课中渗透对经典著作导读的内容, 既给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提供了支撑点, 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学生阅读经典, 也更有利于文献检索课程的深化。因此,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也要注重介绍理论与经典的关联点, 并且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经典的方式来接触“原典”,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思维, 升华其思想体验, 在此类课程教学中真正实现既重知又重行, 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

2. 推广经典阅读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

高校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更多, 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充斥着文化垃圾和网络游戏等, 笔者认为与其浪费时间, 不如引导学生将时间投入阅读。现阶段, 学生阅读的现状便是良莠不齐, 通过教师的引导, 将学生的兴趣点引入到经典篇章中。在经典阅读的推广中, 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 一方面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 另外一方面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经典篇章被称为经典, 其中所叙述的内容势必有值得借鉴的方面, 因此, 学生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可以将经典篇章作为检索课题, 例如检索红楼梦经典诗词, 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红楼梦中所蕴含的基本内容, 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检索中欣赏优美的诗词。所谓文能达意, 学生通过浏览经典文章等, 可改进自我人生态度, 重塑人生价值观。

3. 导读作品可选择名人传记

名人传记记录了名人成长故事和成功原因, 对于当代大学生有着明确的教育作用, 学生的导读作品选择名人传记可促进人格形成和树立理想正确化。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越来越浮躁, 当代高校学生同样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 此类现象往往会诞生学生的投机心理, 也就是认为成功并不需要依靠努力, 属于命运。此类观点会导致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充满抱怨, 生活在怨气之中。通过名人传记作为导读作品, 学生可以将以往的偏差念头纠正, 提升自我的整体人格, 使得性情更加健全。同时学生阅读名人传记, 可提升自我信心, 了解名人的成功经历, 发现其未成功时和自己并无差别, 所谓粪土当年万户侯, 高校学生处于人生初级阶段, 更加应该明确成功的重要意义, 进而通过名人传记的导读, 使得自我完成提升, 最后获得人生的成功。

4. 经典阅读可结合现代作品

现代出版商为了减少经典阅读的消耗, 经常会推出一类经典作品简化版, 也就是通过各类手段修饰整体作品, 很多阅读者会选择此类作品, 一方面原因是由于简化版消耗时间较少, 同时整体文章容易理解, 并且比较通俗易懂;另外一方面便是通过艺术手段加工的经典篇章富有幽默气息, 更加拥有阅读趣味性, 因此现代简化经典作品大行其道, 虽然其有利于推动经典阅读, 但同样表现了现代阅读的浮躁。此类简化读物虽然大体故事符合经典阅读的设定, 不过其更多的属于一种读后感, 真正的知识和精神养料仍然藏于原著中, 因此, 为推动经典阅读, 现代作品的设置应该更加巧妙, 通过现代文章的阅读引起读者去阅读原本的兴趣, 使得两者有机结合, 共同进步。文献检索课程中, 同样可以引入一些现代作品, 增加一部分现代作品的检索, 使得学生对现代作品产生兴趣, 最后便对经典阅读引发兴趣。

5. 经典阅读中增加专业学科经典书籍

高校学生的重点学习任务便是专业基础学习等, 可以说学生的高校时间属于其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的关键时期, 总结现阶段高校低年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便是一类专业书籍阅读问题。此类书籍涉及到较多的专业内容, 使得一部分学生阅读兴趣较小, 另外一部分学生存在“读不懂”的现象, 此类问题都属于困扰学生开展专业书籍阅读问题, 因此, 通过文献检索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命题, 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专业书籍, 势必对学生的整体学习生涯有着巨大的帮助。专业书籍属于理科生阅读的基础, 通过阅读此类专业书籍, 可提升自我专业水平, 帮助理科生完成学业进步。

6. 加强教师阅读, 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作为高校教师, 理应关注经典阅读, 但目前很多教师自身对经典都是一知半解。首先, 应加强教师群体对阅读经典的积极性, 鼓励相关教师进行传统经典的研究, 开办经典阅读讲座, 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其次, 鼓励教师成立传统经典阅读的相关社团, 为学生有针对性地推荐经典阅读书目, 指导学习科学有效地开展经典阅读, 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文献检索课程对经典阅读的推广有着巨大帮助, 希望我国高校设置文献检索课程时, 明确其积极作用, 通过教师良好的引导, 帮助高校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摘要:高校文献检索课程为基础课程, 通过检索文献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自主能力多。总结文献检索课程优势, 其适合推广我国经典阅读, 提升经典阅读数量。文中基于高校文献推广经典阅读思考, 概述了文献检索课程, 并且就高校学生阅读现状做出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推广建议。

关键词:高校文献检索课,经典阅读,推广思考

参考文献

[1]林燕, 崔岩.关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中国传统经典阅读的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28 (4) :37-40.

[2]周建明.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 2013 (A35) :481-481.

[3]季微, 吕晓妍, 宋玉等.高校大学生阅读推广激励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 25 (9) :62-64.

[4]于慧.微书评引领高校经典阅读推广模式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 2015 (2) :82-84.

[5]丁淑娟.微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模式探讨[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4 (5) :94-97.

3.关于英语课外阅读的文献综述 篇三

关键词:英语阅读 英语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

一.引言

在外语学习中,阅读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能力的提升在综合语言能力的提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作为一项接受性语言技能,是学习者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理解新事物及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之一。阅读教学历来是我国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实践和获得语感的条件。许多专家学者也充分肯定了大量阅读对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重要性。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1985)认为能否掌握第二语言的关键因素是接触大量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材料。Harmer(2000)认为好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范例,有利于他们提高写作能力;而且阅读提供了学习词汇、语法、遣词造句等的机会,促进了语言习得。阅读的作用毋庸置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英语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仅依靠在课内通过教材的输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外进行阅读拓展。实践证明,单一的课堂阅读教学不能够超越时空限制,整合与优化所有教学阅读材料与内容,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不能在足够的程度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况且,单纯的课堂阅读教学无法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语言实践的场所,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语言学习的机会。要实现课外阅读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一方面取决于阅读量,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对课外英语阅读兴趣不大,英语阅读能力相对较差,课外英语阅读的意识不强,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他们进行课外英语阅读。此外,由于受“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心理,且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并不完全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事实上,课外英语阅读本身就属于自主学习的范畴。因此,课外英语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而且也是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国外学者对英语课外阅读的研究

语言学家Krashen(1989),Tsang(1996)等的研究证明,大量的阅读,包括消遣性阅读,对提高第二语言能力极有裨益。Elley和Mangubhai(1983)比较了斐济普通学生和参加一项英语阅读计划的学生,发现后者在英语阅读、听力及英语结构测试中表现出的英语水平都远高于前者。Brush(1991:157)认为课外阅读有以下四大优点:1)学生在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的时间和阅读的方式有更大的自主性;2)令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接触英语;3)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明确的学习动机;4)在英语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作用。Krashen(1993)認为课外阅读对其他语言技能的提高发挥出显著的辅助作用,并通过与其他三种技能相互作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成绩。Davis(1995)认为课外阅读完善了阅读技能,提高了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学业发展和自身发展。Freeman(2000:136)认为课外阅读是指在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科学指导的前提下,学生自主地进行英语阅读。他还提出课外阅读一般包含制定课外阅读计划、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监测课外阅读过程、总结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评估阅读效果等,课外阅读只有在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教师积极地指导监控下,才能实现最好的效果。Nuttall(2002:127)也指出“让学生大量阅读是提高他们阅读技能的最容易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对还总结了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表示是长度适中、具有吸引力、文本类型多样及难易适中。

三.国内学者对课外英语阅读的研究

在国内,也有许多研究者对我国一些大学、中学的英语课外英语阅读开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大部分研究者基本上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特定的对象开展课外英语阅读的现状进行调研,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教学建议。王凌与何宁(2001)对南京大学的研究表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阅读能力与课外英语阅读时间呈正比。班晓琪(2002)对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二年级学生做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用于英语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且学生课外阅读最多的材料为“其他英语教材和练习”。这说明学生实际的阅读状况同《大纲》中提出的广泛接触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知识面,增强英语语感的要求有明显的差距。因此,阅读课教师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学生加以引导与帮助。华茜(2004)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53名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活动做了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进行课外英语阅读的时间较少,而且阅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没有好的方法、缺少计划及阅读有一些盲目性。她认为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如鼓励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并推荐一些合适的读物,指导他们在阅读中采用合适的方法等。朱文英等(2006)对成都市高二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论述了在新课标下课外阅读的必要性。调查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课外阅读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时间少,阅读材料单一,缺少指导。同时,作者对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实践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做法,主要有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模式等。

四.结论

无论是专家学者的专门研究,还是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都证明了课外英语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良好英语学习习惯、辅助课堂英语学习以及锻炼课外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这些研究反映了课外英语阅读问题已经引起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但还是不够系统深入,缺乏理论基础,只注重对问题表面原因的分析,所提出的相关对策,应用性、实践性不够。语言的交际性、社会性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外语教学绝不能只依赖于课堂教学。因此,探索课外阅读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组织设计课外阅读活动,探索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解决当前英语阅读教学“高耗低效”问题及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性措施,对英语教学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Brush, W. (1991). The role of reading in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designing an experimental project [J]. ELT Journal, (45/2):156-163.

2.Davis, C. (1995). Extensive Reading: an Expensive Extravagance [J]. ELT Journal, (49/4): 329-336.

3.Elley Warwick B. & Mangubhai F.(1983). The impact of reading o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53-67

4.Freeman, D. L. (2000).第二語言习得研究概况[M].蒋祖康导读.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Harmer J.(2000). How to Teach Englis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6.Krashen, S.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7.Krashen, S. (1989). We Acquire Vocabulary and Spelling by Reading [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3): 440-464.

8.Krashen, S. (1993). The Case for Free Voluntary Reading [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50(1):72-82.

9.Nuttall,Christine.(2002).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0.班晓琪.(2002).浅谈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外阅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3):35-36.

11.华茜.(2004).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验性研究[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81-87.

12.王凌,何宁.(2001).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研究[J].外语界, (4):11-17.

13.朱文英,谢光宏.(2006).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J].中小学外语教学,(2).

4.阅读文献心得技巧 篇四

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所发表的论文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可以在google上免订购你所感兴趣的alert,他24小时更新,会不间断的向你信箱发送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

经常上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一时的灵感。 定期读几篇cell ,nature,science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 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NO1)(<<国外医学>>各个分册每其都有许多可读的 综述,注意自己专业的核心刊的专辑,增刊,很重要!),应该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TITLE & ABSTRACT应该阅读的。 1)课题未定: 我很是崇拜神经所蒲教授的观点,阅读文献从教科书开始-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查找相关综述,你会发现书上一些所谓的成熟观点,在综述中是“推测”,然后找原始文献,你会发现,有许多实验证据是在当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的初步探索。如果你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流行观点没有使用目前、最新技术验证,你去验证一下,会有两种结果:①证实,那你就是用最新技术验证一个很正确的观点,给他提供了新证据,这属于好工作;②另外你发现前人的观点有错误,那你就找到一条将来的科研方向,继续做下去,搞定! 2)课题已定: 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类文章。这类文章信息量大,论述精辟,读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重点和焦点内容,而且能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的大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在哪个方向比较强等等;其次是泛读摘要,挑选最相关的进行精读。精读文章同时做笔记和标记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会对自己大有帮助;再次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论文进行泛读和跳读。 涉足一些和专业有点瓜葛但有相当距离的领域。

我一般研读相关文献的程序是: 1、对该领域有较多介绍的中文成书(资料一般是比较老,如果是新书通常汇集了最近5到10年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读后可以对这个领域发展历史和近期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一些专门的术语和英文单词也有了概念。 3、根据上面的学习掌握的专业词汇,人名,期刊名查国外文献。我的体会是,如果那个领域和原来专业距离比较远,那么一来就去查外文的文献往往找不出好东东,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常有臆断的情况,导致检索效果不好。 我觉得对于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内容,例如某种疾病,那么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书,要对这一种疾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在你以后阅读文献时会很有帮助。然后,在上查一些你的老板或你自己想要做的题目的相关方面的中文综述,也算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同时也让你有可能触及到国内目前的此方面的前沿。这时候,你可以开始阅读一些外文的综述,看一看国外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或许,此时你会对你想要研究什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就可以阅读一些国外的原始论著,它将会告诉你如何去完成你要研究的题目。等到文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开始你的课题了。但千万别忘了,时刻关注你正在研究的相关内容研究进展,它可能会给你的课题新的补。最后一条,看文献,编上号,做好笔记。 对于一个尚不熟悉领域的课题,先找相关的综述,综述是了解该领域最快的途径,因为教材具有滞后性,而论著又偏重于某一点,优秀的综述可以作教材读的

5.关于课外书的阅读个人心得 篇五

课外书读书心得1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虽然在书塾读书很烦闷,但是我觉得鲁迅的小时候还是很快乐的,看到这,总是能回想起小时候的趣事,在现在看来,总觉得小时候无忧无虑,我多麽想再回到小时候,在体验一下那小时候的事情,虽说现在回想起小时候的,感到无聊,没趣。但在小时候,是多麽值得回忆的事啊。

还记得那一次,我去乡下玩,和小伙伴下水捉鱼和虾,虽说是个小溪,但还是令我恐惧,但是为了面子,还是下去了。很快我就适应了在水里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拿个小篓子捉鱼捉虾,我不会捉,看着小伙伴捉,看着看着我的手痒痒了,于是我也开始捉了,虽说不大会但是好歹我还捉上来了一两条。我便沾沾自喜。我在水里摸索一会,摸到一个长长的,滑滑的,我一想:不好我赶紧把捉的东西往岸上一甩,一看——啊啊啊!!蛇啊!这是小伙伴围了上来,打家讨论来讨论去,把它……嘿嘿!小伙伴拿着几个小棍,把它挑来挑去,不让它走。蛇不大我们便把它的头压住,然后生起一堆火,然后把它的尾巴放在火里……

那次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深。

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课外书读书心得2

《西游记》这本古典小说家喻户晓,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我回味无穷。《西游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在十四年的时间里,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各种妖魔鬼怪,终于到达西天,取回了真经。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他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但是,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斗,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与一切困难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他总是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的毛病实在多。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他十分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憨厚、沙僧的勤快,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有坚定的信念。

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西游记》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想: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还要在生活中敢于克服困难。

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让人回味无穷的《西游记》吧!

课外书读书心得3

《论语》是我 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 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部分是回答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问题,只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因此,《论语》中记载的言论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过的知识;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 而不思考 就会茫然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然会产生疑惑等等。

然而,如果 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 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例如:“自行束?以上,我未尝无诲焉。”它的意思是:学生 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我认为,当今社会 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 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 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 老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

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如也;君在,??如也,与与如也。”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态度 和悦;君子在场时,说话局促不安。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 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 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

此外,从“朋友 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意思是说朋友送的礼物 如果只有车马,没有祭肉,孔子也不会行拜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的人们很重视祭祀祖先,即使别人送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祭肉,主人也不会高兴 等。

当然,虽然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时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会的腐败气息的言论,但从整体上看,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 做事的原则、治家治国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它仍是一本好书,孔子也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课外书读书心得4

这些天,我与父母共同阅读了19世纪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所着的《高老头》,感触很大。这部伟大的作品深刻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以及人与人之冷酷的金钱关系,读来让人震撼,同时也为巴尔扎克对社会的深刻揭露而慨叹。

故事发生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巴黎。主人公就是高里奥老头和拉斯蒂涅,此外还包括伏脱和鲍赛昂夫人。这四个人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却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一个共同的社会现象——金钱对社会的决定性作用,它诱人堕落,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酷无情,它导演出一幕又一幕的人间悲剧。高里奥原是面粉商。大革命时期,他趁灾荒年搞囤积,大发了一笔横财。为了让两个女儿攀上一门好亲事,他把自己大部分财产分给了她们。可是,两个女儿眼里只有钱,不过两年,就把父亲从自家赶出来,可怜的高老头不得不去租住破旧的公寓。20年间,他把自己的心血和财产都给了两个女儿,可最终却像被榨干了的柠檬壳一样被女儿们丢弃。直到死,两个女儿为参加舞会都不愿见自己父亲最后一面,让他含恨而终。这样的社会,哪儿还存在道德理想?金钱才是全社会的统治者,得之者胜,失之者败。而作品另一个主人公拉斯蒂涅,更是经历了一个堕落的过程。在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生活所形成的强烈对比之下,他的性格慢慢发生了变化,贫富差距不断刺激着他的欲望,最后抵不住金钱的诱惑,走上了资产阶级野心家的道路。作品中所描写的这些世态炎凉,让人惊叹,促人深思。

谁能够说当今社会不存在这样的事实?多少人一旦走向社会,就禁不起金钱和各种利益的引诱,最终充当了金钱的奴隶。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偷盗抢劫……不都是为了钱吗?可是最后落得什么下场呢?不过是整天的恐慌,度日如年,最终还要面对阴暗的牢笼,遭世人唾骂。为什么我们总是如此不小心,落入了金钱的圈套呢?为什么要被它牵着鼻子走呢?难道我们就不能主宰钱财吗?能!当然能。“钱不是万恶之源,只有当你过分地,自私地,贪婪地爱它时,它才是万恶之源。”可见只要坚持正确的人生观,正视钱财,堂堂正正地做人,就不会陷入金钱的泥沼。

我们不应当对生活过于苛求,应该珍惜好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对于钱,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其实我们拥有的最大财富在于拥有绚丽多彩的生命,认识到这点,我们才会活得更加坦荡,更加快乐。

课外书读书心得5

这次寒假,由于时间不足,匆忙看完巴金的名著《家》,不敢说完全看懂摸清。只能稍微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这是一个成都地区的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代表传统封建的势力。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觉新的弟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巴金以成熟的文笔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在温情关系掩盖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揭露了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的无耻。另外,他还描写了新思想下,新一代青年逐渐觉醒和反抗。封建势力虽然强大,但那毕竟已成为过去,和现代社会发展相悖,始终会被社会所淘汰和遗弃,即使觉民、觉慧不站起来反抗,还会有千千万万的人站起来。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另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一个如此庞大的的家庭衰落,虽然有点可惜,但封建专制始终是不可取的。

在这些充满政治色彩的思想下,也不乏细节的描写。用了很多不同的修辞,景物仿佛就是为了主角的思想而生。比如小说一开头写风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馆以及结尾写觉慧如鸟脱笼似的离家。

《家》的另一个特点是洋溢着纯洁浓厚的青春气息。这种单纯而自然的气息,正如巴金所说:“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在历史的洪流中,这本书永远不会被淘汰,因为它是我们新文化运动的见证。

6.边城个人阅读心得 篇六

翻开《边城》,作者沈从文开篇便为我们细细描摹出一幅湘西风光的人文画卷。作品中的人物并不少,分明是一个喧喧嚷嚷的社会,却给人以极静谧、极安稳的感觉,仿佛这座边城中的人们早已与自然山水无隙地融合在了一起,并不见极鲜明的人物感。

全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展开,然而,在这一幕悲剧中并不存在加害者的形象,更多的带有天意弄人的色彩,主要角色间虽然存在分歧,但解决方式爽朗而正派,充斥着人性的闪光点。看完全文后回头再来看第一章的开头部分,“受损失的也同样呆望着,对于所受的损失仿佛无话可说,与在自然安排下,眼见其他无可挽救的不幸来时相似”。原来早在一开始就已经有了前后照应的伏笔。正如后来作者沈从文本人在《水云》中的阐释:“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悲剧呢?

刘洪涛在《〈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中提出了一个别有心裁的观点:“我认为国民性中不仅有劣根性的一面,还应该包括姑且称为优根性的一面。沈从文的小说大约与鲁迅同时代,不过一个写浙东,一个写湘西。在沈从文的小说中可以看到另一些中国人,他们非常安详、和谐、善良,恰恰就没有鲁迅小说中劣根性的东西,把两位大师的小说放在一起谈,可能会帮助我们得到国民性的完整形象。”同样是写底层最普通的中国人民,鲁迅的小说中深刻剖析了中国人性中消极的一面,他们愚昧无知、随波逐流,不懂得抓住自己的命运;而在《边城》中,人们又淳朴厚道,充满了人性的闪光点。

7.文献阅读的个人心得 篇七

1 方法

研究对象。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专业2007级学生, 共计23人, 平均年龄为21岁;女生16人, 占69.57%;北京生源14人, 占60.87%;计划考研的学生共18人, 占78.3%;19名学生从未听说过批判性阅读流行病学文献的内容, 占82.61%。

研究内容。

根据北京协和医学院黄建始总结开发的批判性阅读流行病文献提纲[6], 包括作者要回答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做这个研究的原因、能接受作者研究结果的20条理由等内容, 并总结提炼成如下评价指标:文章的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的资助者和本研究关系、偏倚和混杂的处理、统计学分析方法、统计描述方法是否合理, 文章讨论部分, 参考文献的规范性, 是否说明本研究的缺陷和不足等16个方面。本活动利用5节课时间进行理论授课;在理论授课结束后, 将第二次上课要阅读的流行病学文章提前发给学生, 该文献是2009年发表在BMJ杂志上的流行病学专业文献, 是一篇典型病例对照研究, 证实了常喝水温超过65℃的热茶会显著增加患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风险[7];学生利用3节课时间进行集中阅读, 按照理论授课框架形成书面材料;并利用2节课实践进行小组讨论和小组汇报;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评价方法。

根据批判性阅读流行病文献的提纲形成评价的基本指标和调查问卷, 对每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赋值, 10代表“最重要”, 1代表“最不重要”, 在第一次授课前对学生进行基线问卷调查, 评估学生对批判性思维指标重要性的认识;在完成小组汇报和教师点评后, 依据基线调查问卷进行第二轮评估并了解学生对本轮课收获的体会和建议。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 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和两组独立设计的t检验对课前和课后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教学过程对学生批判性阅读流行病学文献问题的认知影响

通过开展批判性阅读流行病学文献课, 学生在对如下问题的认识上有了提高, 包括如果接受本研究的结论, 需要考虑对“文章所提出的研究问题的重要性、研究对象的选择具有好的代表性、实际发生了的和潜在的偏倚的处理、实际发生了的和潜在的混杂的处理、表格设计合理、信息一目了然, 图表和图像信息是否一目了然、研究的资助者和本研究有利益关系、所发表的刊物的层次、是否如实交代本研究的缺陷和不足”等九个方面, 表现在课前和课后学生对九个方面重要性认识的得分有显著性提高 (P<0.05) , 其中, 学生对于研究的资助者和本研究利益关系的认识提高最大, 从课前5.04分提高到了课后的7.22分, 而对实际发生了的和潜在的偏倚的处理问题的认识提高幅度最小, 仅提高了0.74分;其它七个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2.2 学生对本课程的收益评价

学生对本次课程学习后的评价反映, 有91.3%的学生熟悉了批判性阅读文献的思路, 78.26%的学生认为该活动对自己快速阅读英文文献有帮助, 69.57%的学生认为自己知道了批判性阅读的重要性并通过本论学习复习了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和知识, 并对流行病学理论和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认为该课程对自己英语水平的提高影响较小, 仅占47.83%, 见表2。开放性问题统计结果发现, 通过本论课程学习, 学生普遍认为“实践了批判性阅读……这种方式感觉不错……能够提高自己写作的方法……建立流行病学学科思维具有很好的帮助……同时也提高了对学习流行病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等等”。此外, 学生还建议今后要增加外文资料阅读以及推荐相关书籍或杂志, 建议今后教学活动中要多进行诸如的课堂活动等。

3 讨论

批判性思维是能动性的思维, 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并要求学生找出问题之所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分析批判的思路, 养成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评价文献是否严谨、证据是否合理, 树立循证决策的意识和习惯。本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 学生对文献选题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对于评价一篇高质量的流行病学文献除了要从研究对象的选择、偏倚和混杂控制方法, 如实交待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等内容外, 还对文献的形式和规范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学生原先对文章的统计表格设计、统计图表和图像及所发表的刊物的层次等内容认识不高。而通过本次教学活动, 使学生意识到一篇好的文献, 不仅要注重内容, 同样要注重规范和形式。

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 让学生围绕批判性阅读流行病学文献的思路框架, 阅读国际一流杂志发表的文献, 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研究方法和设计加以求证和缪误分析, 写出研究方法和设计正确与否及原因的分析报告, 教师对学生的书面和口头交流进行总结和点评。这种鼓励和引导学生对文献“挑刺”、从中纠正错误、不畏权威的教学,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 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而且使学生对流行病病因研究方法和设计等知识的掌握将进一步透彻。

总之, 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高等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批判性阅读流行病学文献能够起到补充和完善流行病学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 提高学生勇于发现问题、辩证思维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医学教育应该全面、系统地改进教学与实践环节, 把医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并能在复杂的真实临床环境中做出正确选择的医学人才。本研究仅对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小样本的探索, 还不能广泛代表国内其他院校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状况。今后还应扩大探索的深度和广度, 为进一步加强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可靠依据。

摘要: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拟通过在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开展批判性阅读流行病学专业文献的教学研究, 来探索该课程对提高卫生管理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以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专业2007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根据批判性阅读流行病文献提纲, 采用理论授课、文献学习、小组讨论和汇报交流等方式, 通过两轮调查来评估学生对批判性思维指标重要性的认识和收获。结果显示, 通过教学活动, 使学生对流行病学文献的选题、偏倚的控制等文献内容和统计描述等形式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 教学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流行病学文献的能力, 巩固了流行病学课堂理论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研究,批判性阅读,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章雅青, 李丽莎, 吴平, 等.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9, 29 (7) :869-870.

[2]鞠永熙, 孙峰.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20) :109-110.

[3]赵琼, 刘克林.循证医学教育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养成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11 (3) :10-12.

[4]施翠芬, 巫向前.护理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气质与技能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12) :78-81.

[5]彭美慈, 汪国成, 陈基乐, 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9) :644-647.

[6]如何批判性地阅读流行病学文献?[EB/OL].Accessedon:http://epiman.uueasy.com/read-htm-tid-5254.html.

8.浅谈专业文献阅读课程 篇八

鉴于专业文献阅读的重要意义,我们配合2009年郑州大学本科生教学计划修订,为考古专业一年级本科生开设了“阅读与写作”课程。其目的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辅助专业主干课学习,通过若干专题文献的阅读,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考古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基本研究方法和一些较为前沿的理论问题。二是通过阅读和读书笔记撰写,了解专业文献的撰写方法和基本格式,初步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三是通过共同的阅读和课堂讨论,使学生接受较为集中的专业熏陶,从而更顺利地跨入专业之门。

鉴于教学目的和授课对象,我们在专业文献的选择上遵循了以下原则:一是覆盖面广。综合考古学的传统研究和新的动向,我们将阅读文献分为考古学文化、地层学与类型学、文化研究与器物研究、聚落考古、墓葬研究、风俗习惯与宗教观念、美术考古、田野考古报告等8个专题,基本涵盖了考古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二是兼顾前沿和经典。我们在各专题下设立核心文献和扩展文献,其中核心文献以新近学术论文为主,代表了该专业领域新近的研究动向和前沿;扩展文献则是包括早期经典文献在内的第二层次文献,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和更深入地学习。三是以研究案例为主,兼顾理论文献,并适当增加趣味专题。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大家阅读原初的研究文献,故而文献选择侧重于具体的研究案例,力图从具体研究案例中学习,增进对相关理论方法的了解。但是考虑到青年学生往往具有浓厚的理论兴趣,且好奇心强,对于有新意的研究有强烈的兴趣,我们在文献选择中亦兼顾了纯理论文献及有趣的专题文献,如对考古学文化、聚落考古、性别考古的理论探讨文献,以及有关拔牙习俗、古代妆饰、茶具酒具的文献。

本课程采取了课前阅读、课上讨论和课后撰写读书报告三结合的形式,可分三个步骤:一是课前阅读。由教师印制阅读资料,提前一周分发给学生。为了使阅读有针对性,还须拟定若干问题供学生阅读时思考,这些问题也是课堂讨论的提纲。为避免讨论流于空泛,所拟问题应紧扣材料,侧重论文的论证过程,围绕诸如论文的论据类别、论据的组织方式、论证逻辑、结论是否准确可靠等问题提出。二是课上讨论。作为讨论课,若要使每个同学都能充分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则分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每组人数应控制在4~6人。上课时,每组推举一人做主题发言,其余人可做补充发言。主题发言期间,其他同学若有问题,可随时提问,由发言的同学进行解答。三是课后撰写读书报告。每次讨论课后,教师安排大家根据讨论内容撰写读书报告,要求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规范地写作。读书报告的内容除对阅读材料作客观准确的总结外,应围绕若干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阐发。尤其鼓励围绕专题进一步查找、阅读其他文献,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经过两年教学,“阅读与写作”课程产生了较好的反响,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识到,开设文献研读课不但要求教师有更广阔的视野、阅读面和鉴别力,还应该有灵活主持、耐心倾听、准确总结的技巧和能力,并且还要为课堂设计、批改读书报告付出更多的精力。

“德国教育之父”洪堡说:“大学生要学的不是材料本身,而是对材料的理解。”专业文献的研读过程是对专业研究的观摩和学习。通过文献研读、课堂讨论和读书报告的撰写,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具体的知识,更多的是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对专业学术工作的深切感悟。具体的专业知识往往会忘记,但阅读的体验及从中获得的感悟将伴随一生。

上一篇: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题下一篇:保险培训心得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