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示范校

2024-10-18

书法教育示范校(共10篇)

1.书法教育示范校 篇一

“张芝”书法示范校活动实施方案

瓜州县第二中学樊宏康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市委、市、县政府关于“做美城市”和打造“国际明星城市、戈壁明珠城市”定位目标,加快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推进全县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我校借助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底蕴丰厚的特点,激励学生继承传统文化,浓厚学校书法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热情,教育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一、活动主题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出生于东汉渊泉县(今瓜州县)的张芝,首创一笔草书,给中国书法的发展演变做出了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为万世所景仰。举办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大展,就是以书法艺术为载体,以“张芝奖”书法大赛为契机,以带动瓜州书法及相关事业发展为目标,开展主题为“传承书法艺术、培育书法新人、造就书法高地”的书法艺术活动,旨在传承草圣遗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后人对祖国灿烂文化和书法的热爱之情,推进当代书法的繁荣与进步,把瓜州二中打造成集书法研究、创作、培训、展览、为一体的书法艺术圣地,进一步提升我校文化品位、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活动内容

1、草圣张芝书法艺术作品收集。

2、张芝生平介绍及张芝书法艺术作品讲析鉴赏。

3、成立书法兴趣小组辅导班并定期组织书法辅导活动。

4、举办瓜州县第二中学首届“张芝奖”全校师生书画大赛。

5、由县文联、教育局组织100名青少年学生参加少儿百人百米书画长卷书写活动,在现场书写,营造草圣故里爱好书法、学习书法,研练书法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机构 组长:王金创 副组长:张耀海

成员:宋云薛永忠张占辉

工作人员:贾永兵樊宏康吴雪冬孙天军周志红

四、工作职责

为了确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我校成立由王校长任组长,张校长任副组长,宋云贾永兵负责人为成员的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大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活动筹备组、宣传报道组、材料收集讲解辅导组、书展布置组、组织参观展览及现场表演。

1、活动筹备组:(负责人:宋云)

主要职责:负责研究制定、审定活动筹备方案,负责组织协调工作,起草各类文件、活动方案、领导讲话、致辞等材料及活动经费的落实,并抓好各项工作的督查工作。

2、宣传报道组:(负责人:周志红)

主要职责:负责学校内外氛围营造,确定宣传标语,做好县媒体邀请、宣传报道等相关工作,并在学校电子屏采取字幕滚动、新闻广播、活动通知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做好宣传、报道等工作。准备活动需要的材料、奖品。负责接待工作,组织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参观服务工作,搞好大展活动迎宾服务。电子屏滚动字幕宣传由王英兵负责。

3、材料收集讲解辅导组:(负责人:樊宏康)

全面搜集张芝书法资料,成立书画兴趣小组,制定书画兴趣小组辅导计划,定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辅导。兴趣小组辅导教师:樊宏康孙天军吴雪冬。

4、书展布置组:(负责人:贾永兵)

大力宣传我校书画兴趣小组活动情况,定期举办师生书画展览,将我校书画兴趣小组的活动成果以各种形式予以展示和汇报。

5、组织参观展览及现场表演。(负责人:贾永兵)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及瓜州县文联举办的书画展览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由县文联、教育局组织100名青少年学生参加少儿百人百米书画长卷书写活动。

五、活动安排

1、五月份:宣传启动阶段,草圣张芝书法艺术作品收集。张芝生平介绍及张芝书法艺术作品讲析鉴赏。

2、六月份:成立书法兴趣小组辅导班并定期组织书法辅导活动。

3、七月份:举办瓜州县第二中学首届“张芝奖”全校师生书画大赛。

4、十月份:由县文联、教育局组织100名青少年学生参加少儿百人百米书画长卷书写活动,在现场书写,营造草圣故里爱好书法、学习书法,研练书法的良好氛围。

六、相关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校师生要充分认识到此项活动的重要性,精心部署,扎实安排,及早着手,认真做好此项活动的会务接待、现场布置、宣传报道、环境卫生整治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到实处。

2、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相关责任人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尽快按照责任分工要求,细化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确定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责任,并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分配工作任务全面落实。活动组委会将加大跟踪督查力度,协助解决相关问题,为活动圆满成功提供

有力的组织保证。

3、密切配合,务求实效。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按照责任要求,做到既各司其职又协作配合,确保本次活动取得实效。

4、认真总结,积累经验。对活动中所有图文资料进行妥善保存,对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总结,为以后开展活动积累素材,总结成功经验。

二O一二年五月三日

宣传标语

1、写漂亮字,做优秀人。

2、师道有用天可鉴,文会笔随至广博。

3、书法展正气,翰墨寄豪情。

4、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演绎书法神奇魅力

5、中国 瓜州草圣故里欢迎你

6、翰墨怡且乐,书法寿而康。

7、羲之笔下千秋韵,兰亭地上万种情。

8、翰墨之缘,人之情缘!

9、闲翻残书一卷,胜喝烈酒十缸!

10、书法有路勤为径;墨海无涯苦作舟

11、腹有诗书气自华

12、张芝遗风,翰墨情缘

13张芝羲之冠绝古今,瓜州沙州际会风云

14、张芝羲之冠绝古今,瓜州沙州丝路神韵

15、草圣故里,墨香瓜州

16、张芝遗风,翰墨情缘

2.书法教育示范校 篇二

一、书法教育的悠久历史

早在西周时期, 即设有官学制度, 使教育有了正规化的体系, 官学施行“六艺”教育体系, “六艺”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书”和“数”是学习礼乐的基础和条件, 也是基本的文化知识。秦统一中国后, 基于政治和文化控制的需要, 推行了“书同文”的文化政策, 对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理和规范, 这对汉字和书法的教育普及和发展发挥了基础性的推动作用。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书法教育有了更广泛的发展, 并形成了“家学”的教育方式。隋唐时代, 尤其是唐代, 政治开明、文化昌盛, 书法得到空前重视。宋代的书法不仅在科举制度上等到了体现, 而且宋徽宗还专门设置了中央官学, 课程包括国子学、书学、画学和算学, 并在政府衙门设置“楷书”、“书令史”等名目之常员, 负责书写记录。明代帝王对书法的喜爱同样推动了书法创作的兴盛。同时对书法创作优秀者予以赏赐和提拔, 这对书法的普及无疑有明显的效果。清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着广泛的联系, 其中康、乾二帝尤其喜好书法。同时清代教育制度基本沿袭明制, 教育形式主要是学校和书院, 还有民间的学塾。仅以国子监为例, 监生每日必须临摹晋、唐法帖数百字。

新中国成立以后,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书法教育和书法普及工作, 先后出台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2001-2010年) 》等一系列政策法规, 并在部分大学、中小学设立了书法专业和书法课, 同时设立艺术类专业提前招收书法专业学生, 鼓励书法爱好者和有书法功底的学生学习和报考, 乃至从事书法教育和创作工作, 这对于推进我国书法艺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导向和推广作用, 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书法传承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虽然书法教育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目前, 在我国已有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科研机构设置了书法专业, 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 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并日臻完善, 与此同时每年还有百余名书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但受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发展和培训机构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 书法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 既缺少师资队伍, 几十年来罕见有突出成就的书法家。造成这种局面, 不外乎由如下原因:

第一、书写工具的改变。几千年来, 中国人日常写字, 使用的都是毛笔。而现在国人日常写字, 使用的是钢笔、圆珠笔等硬笔, 毛笔则几乎完全退出实际日常使用领域。书写工具的根本差异, 使写字者已越来越难以体会掌握书法的操作规范及其美学意义。特别是随着电脑的普及, 以至于硬笔也很少派上用场了。这对书法来说, 真的是一场灾难。

第二、更深层次的, 是教育的失误。一直是应试教育, 故考试的内容左右了教育的内容。科举成绩的好坏, 很大程度上决定能否进入上流社会, 也是安身立命的工具。现代中国, 步入上流社会, 基本用不上书法, 身份教养的象征也与书法不沾边。由于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是照搬西方来的, 所以, 现今青年人受的审美教育, 也是发端于西方现代文明和后工业文明, 审美的标准也在相当程度上惟西方人马首是瞻。现行书法教育的缺位造成的恶果, 不仅是中国人越来越不会写自己的母文 (据说这在全世界也是罕见) , 更严重的是给我们的后代在文化的认同, 传统的承袭, 人格的养成和审美心态上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第三、书法理论的混乱。我国传统的思维是实事求是的, 极少长篇大论。文学、艺术、美学等诸方面的理论, 也大都是点评和顿悟式的。只是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 都是人家白种人针对自己的美学艺术实践而总结出来的, 与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实践, 尤其是书法艺术实践方柄圆凿。

第四、部分媒体的误导。正因为目前书法理论界存在着混乱, 许多专业报刊及其影响下的大众传播媒介发表的书作, 往往非常低劣, 对青少年和一般受众起了误导作用。

第五、书家地位的尴尬。这是造成书法危机的并非不重要的因素。就是说, 现今中国, 很多书家无法以书法谋生。书法历来被文人学者视为雅事, 因而大都恥于言钱, 也很少有完全靠鬻书为生的专业书家, 即使在当今商品社会, 也一仍如初。而在我们的邻居韩国和日本, 由于有完美的书法教育体系, 需要一支庞大的书法教师队伍, 书家可以凭借书法艺术谋生, 书家的社会地位也自然很高。

三、普及书法教育, 传承传统文化

一是要提高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在古代, 甚至近代, 书法艺术主要发挥着信息记载与信息传播的社会实用功能, 但同时也具有审美与社会教化功能。当代书法艺术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社会教化与审美价值、文化承载与传承价值、社会政治价值、人类意象思维开发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五个方面。书法艺术的社会价值, 主要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教化与审美价值。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价 (下转96页) (上接72页) 值在于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的一种重要方式与途径。在书法艺术的文化价值中,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

二是落实要求, 普及书法教育。早在2002年, 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意见》指出:在重视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 必须继续强调中小学生写好汉字。要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书写状况加强指导, 通过示范、比较、观摩、展示等各种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加强写字教学的趣味性, 增强成功感。学校应组织学生开展写字、书法的课余活动, 提高书写能力, 加深对汉字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理解。2011年8月, 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 《意见》要求: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 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 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提高审美情趣。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书法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逐步提高教师书法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多渠道解决书法教育教师缺乏问题。中小学目前普及书法教育的主要客观问题, 就是缺乏书法专业教师,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一是应在现有教师中, 选择有书法基础的教师去短训进修;二是鼓励大中专院校书法专业的毕业生到中小学从事书法教育工作;三是聘请当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少年宫、文化艺术团体的书法专业人员根据中小学书法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学习书法;四是鼓励社会各界及个人为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活动提供支持。

3.书法教育示范校 篇三

一、书法艺术的价值及重要意义

1.人生观的培养

苏轼说:“古人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刘熙载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总之,如其人而已”。书品即人品,这里的人指人的道德修养,古代的书法艺术品,是书法家艺术价值和道德价值的体现。书法教育比较重视书写的形神兼备,书法艺术不仅能提高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还是一个人人格的体现。书法教育重视学生真、善、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对学生远大理想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一个人意志的培养过程,在学习书法时,必须经历摩、临、背、创几个过程,方能获取自己的成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理解“天道酬勤”的人生哲理,在书写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虚实相生、阴阳互补、长短合宜、方圆结合、对立统一的世界观,在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书法教育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强身健体功能

身体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书法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更能强身健体,练习书法要求有正确的姿势:抬头、挺胸、颈直、两腿分开、自然直立、两臂对称、指实掌虚、屏气凝神,这样姿势的练习可以有效锻炼身体各部分的肌肉,也能让人在书写的时候能够放松心情、心平气和,这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古时候,人的平均寿命普遍偏低,很多书法家却都很长寿,隋朝的智永和尚活了近百岁;欧阳询、柳公权都活了 80 多岁;明代文徵明 89 岁;近现代梁同书 92 岁,所以书法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延年益寿,何乐而不为那!

3.审美教育的培养

书法是人们思想情感的表达,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生活的享受,书法能够提高人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人整体素养。书法教育作为美育培养的主要途径,通过书法作品的书写、想象、创作等活动,激发其情感,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在美的艺术当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书法与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具有相通的艺术美,因此,书法被称为“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大书法家钟繇论书法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见万象皆美之,点如山頽、摘如雨线、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者如鸣凤之游云汉,来者如游女之入花林”。把书法的结构进行如此的比喻,简直是美不胜收。书法融合了自然美、人性美、社会美,具有独特的审美愉悦功能。书法在书写的过程中要求平稳、大方、匀称,在构成方面讲究线条、布白、结构、章法,体现书法的造型美和神韵美,这些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二、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1.书法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书法课程对于提高综合素质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目前,书法课程教育能够借鉴世界各地先进文化,敢于打破传统,是非常好的一种现象,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书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学习书法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从地方到中央可谓掀起了“书法热”,纷纷成立书法协会,目前中国书协会员有万余人,各级书法协会有百万人,这也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各种书法赛事也频繁举行,各大高校也开设了书法专业,但是,书法教育并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就业面也很窄,据调查百分之六十书法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不得不转行到其他专业就业,就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大纲、教材,学校也把书法课用语文的写字课代替,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升学率,并不重视书法课程对于整个教育阶段的影响。书法只是作为爱好的培养,并不能把它作为主要科目的学习,这也是很多家长想法,这也势必是影响书法教育的一个方面。

2.书法教育的独立性不强,自身的问题也需解决

目前,国家虽然倡导书法教育,书法也在很多中小学已经开展起来,但很多学校对于书法的认识还不够,觉得书法就是写字,就是要书写规范,所以一些学校把书法课程放在语文里,由语文老师上课,也有的学校认为书法是美术的范畴,由美术老师担任,而多数的美术老师对书法的研究较少,可想而知,书法课程的教学会是一个什么状态。

书法自身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书法与写字规范性的界定,我们都知道任何艺术都是从实践中来的,书法艺术的形成首先是从书写过来的,但是两者又有一定的区别,书写强调规范性,而书法艺术强调审美个性的培养,两者的教育方法和培养目标是截然不同的;二是书法的评判标准,在国内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书法赛事,通常会请一些书协人士、知名书法家等担任评委,在评选结果时难免根据个人的好恶来进行评定,评判缺乏标准。另外,书法教育目标不明确、发展不均衡,中小学书法教育不能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规范教育,很多学校根据现有的资源来开设书法课程,可见很多学校并不重視书法课程教育。

3.人才培养与师资短缺的矛盾有待解决

现在虽然提倡书法教育,但是书法课程并未规定书法课为学校的必修课,所以有的学校对于书法课程可有可无,课程设置也较随意,随着各个学校书法课程的开设,书法教师严重缺乏,虽然很多高校开设了书法专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书法人才,但还远远不够,而且还出现了书法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相对口专业的工作,而很多学校又缺乏专业的书法教师的现象,这和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有些学校教师现行的编制已满,没有书法教师,书法课程只能由非专业教师任教,而专业的书法教师因为没有名额而不能进入学校,为了生存,很多书法专业的毕业生只能改行,这种现象还需要国家政策的调整。

4.书法教育各级部门管理不够健全,缺乏健全的考核、评价制度

目前,书法教育对口的管理部门职责不够清晰,大部分地方的书法教育归为美术管理范畴,学校也没有专业的书法教育的管理部门,对于书法教育的考核、评价没有完整的考核制度,自然无法对书法教育进行客观的考核、评估、监督和管理,导致书法课程不受重视,也影响师生学书法的热情,很难在书法领域有更好的发展。目前,学校书法教育急需一支完整的书法教学队伍,在理论上,能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懂得书法教育,发展书法理论;在实践上,有专业的、造诣深厚的功底,建立健全书法教育体系,方能推动书法教育正常有序的发展。

三、发展书法教育的举措

1.政府引导,教育部门主管,加强书法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各级政府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应加强对书法教育普及提高,务实工作,协调各方面,切实解决书法普和教育教育工作中所遇到实际困难。从财政支持、政策法规、师资配备、考核细则、评价办法、学校管理、协调社会等方面进行切实工作,完善书法教育普及方案,使书法教育普及工作的能够顺利开展。

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书法教育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总结,制订完善的书法教育规划,加大财政投入,解决各种问题,切实做到书法教育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规可循,在实际书法教学中能积极主动发挥潜能,推动书法教育正常有序的工作。各级地方教育部门一定要切实负责,把书法教育工作当成重要工作任务,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基层工作,重视书法教育,对书法教育进行常抓不懈。

2.制定书法教育的评价标准、完善考核制度

完善的书法教育评价标准是评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标准。要进行考核,必先要有考核标准和办法,政府部门要根据书法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健全和完善的考核标准,在进行推行下去时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执行。要有相应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来促进人们对书写重视。目前,我们虽然有硬笔书法考级标准,但很多考级部门良莠不齐,考核标准也就不一样,政府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制定完善的考核标准,才能推进书法教育正常持续的发展。

学校是实施书法教育教学的主体,学校要配合主管书法教育部门,落实书法教育责任人,努力完善教学体系、规范教学,提高书法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考核制度,上下配合、齐心协力、积极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学校书法艺术教学工作中去,把书法教育有声有色开展下去。

3.加强基层人员能力培养,注重各级协会与学校均衡发展

师资队伍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书法教师教学水平是书法教学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国家提倡书法教育的开展,但专业书法教师又有较大的缺口,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有书法专业,但需求与就业不能很到地对接,现在很多学校的书法老师并不专业,所以对教师的培训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至为重要,就需要主管部门把师资培训工作做好,提高书法教学水平。

目前,书法爱好者以及各地方书法协会众多,我们也可以利用这部分资源,把这部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聘请到学校,来补充目前学校书法教师短缺的问题。对于优秀的书法教师要放宽政策,积极配合兼职教师上好书法课。学校可利用各级书法家协会、研究会、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等专业组织机构的优势,聘请专家进行书法专业方面的讲座和指导,对权威的书法家可以作为特聘教师为本较兼职书法教师。

汉字是中国的伟大创造,书法艺术源遠流长,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的重大贡献,书法艺术教育对中国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书法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审美,加强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也可以强健体魄。当今书法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我们必须弘扬传统文化,积极研究对策,使书法教育有更好的发展。

4.书法教育示范校 篇四

本报讯(通讯员 彭彪)2月28日,中国出版集团教材中心、中版教材有限公司代表欧阳莉,将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示范基地的匾牌,授予吉大师院附小校长王中华。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湖南省写字教学经验,研究《写字》新教材在实验过程中的对策与建议,在教材编者、使用者、研究者之间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中国出版集团教材中心、中版教材有限公司,建设书法教学示范基地。据了解,中国出版集团教材中心、中版教材有限公司,本次在湖南建设三个书法教学示范基地,分别落户怀化、张家界和湘西。

根据基地协议,该校做好《写字》教学和教材研究工作,并及时向中国出版集团教材中心提供基地建设动态资讯、优秀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书法教学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中国出版集团教材中心大力支持基地的教学和教研工作,每年提供6000元的研究经费。

作者单位:吉大师院附小

5.书法教育总结 篇五

一、重锤敲响鼓,领导建制度。

任何工作的开展和取得成功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书法教育也不例外。本,由书法教师起草计划方案,提请学校领导班子讨论,最后将成熟的写字(书法)教育计划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并在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1、保证时间:我校对下午三节课的作息作了适当调整。每周一、三、五中午半小时为全体师生写字时间,在校本课程中开设每周一节书法课(一-四年级),由书法专职教师任课。学校把写字课列入课表。

2、人员安排:学校在编制紧张的情况下,专门配有专职书法教师二名,还聘请中国书协会员李国强先生任校外兼职书法教师,聘请校内有一定书法基础的青年教师5名,作为我校的书法教研组成员,以确保书法教学在我校的蓬勃开展。

6.教育警句书法名言 篇六

2)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卢梭

3) 师者,人之模范。——杨雄

4) 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 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

6)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卢梭

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8) 益者三友,友直,要谅,友多闻,益矣;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9)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10)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11)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

12)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13)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记•学记》

14) 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赫尔巴特

15)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16)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17)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

18)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毛泽东

19) 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乌申斯基

7.汉代美术教育与书法教育比较研究 篇七

汉代艺术发展颇为迅速, 国家重视对艺术人才的培养, 设立的专门的艺术教学机构"鸿都门学", 这对当时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鸿都门学的教学模式以教授学生绘画、书法的技法为主, 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 这使得鸿都门学培养出的学生虽能够成为优秀的画师, 但很少出现艺术大师。书法教育在汉代也经历了比较大的变革, 在汉代, 书法艺术从传统的识字教学中分离出来, 成为了独立的艺术教学模式, 这使得书法艺术走向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1 汉代文化背景对汉代美术教育与书法教育的影响

艺术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影。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反映时代精神, 汉代时期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迅速, 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在汉代初期, 国家在黄老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无为而治", 而后其经济逐渐发展, 国家对于儒家文化的重视逐渐加深, 以至于形成了汉代"独尊儒术"的思想文化政策, 在这一时期, 诞生了许多的儒家文化大师。而儒家所重视的经学教育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汉代文化教学兴盛, 艺术教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再加之汉代数位皇帝对绘画与书法颇为喜爱, 使得汉代的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 从教学机构角度分析汉代美术教育与书法教育

官方办学方面, 汉代官方对美术教育的重视逐渐加深, 为了更好的培养绘画人才, 汉代官方设立了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院, 称为"鸿都门学"。鸿都门学是专门研究书画艺术的教育机构, 它搜罗众多"诗词歌赋"方面的人才并加以教育, 使得汉代的艺术教育发展空前迅速。另外, 鸿都门学还将书法教育与识字教育分离开, 使书法教育成为了独立的艺术教育。鸿都门学与"太学"相对立, 一个研究艺术, 一个研究文学。鸿都门学的设立使得我国艺术教育与文化教育正式分离,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从官方艺术教学的情况来看, 汉代对绘画教育的重视程度要超过书法教育, 官方设立的鸿都门学以教授学生绘画为主, 当时修习绘画与书法的学生比例超过10:1, 由此可见, 汉代官方设立的教育机构对于书法艺术的重视程度不足。

而在民间办学方面, 则以书法教育为主, 美术教育为辅。汉代进行书法教学的场所被称为"书馆"、"蒙学", 这些教育机构的教师不仅仅教授学生书法, 还教授学生识字, 学生学习的是"字书",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 书法教育与识字教育还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汉代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国家经济实力强盛, 民间的教育发展也很快, 使得汉代的文化普及率达到了历史新高。由于当时在民间书法教育与识字教育没有分家, 再加之汉代民间书馆很多, 书馆内的教师一般都广收门徒, 每一个教师的书法风格皆有不同, 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多有不同, 使得汉代民间书法艺术百花齐放。另外, 汉代民间教育还有家庭教育这一教学模式, 即"父传子"的教育模式, 当时民间有很多艺术世家, 家中父子兄弟皆是书法大家。汉代民间对书法的重视逐渐加深, 使得该时期的民间书法文化发展异常迅速, 同时也促进了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分立。相比于民间书法艺术的灿烂, 民间绘画艺术则发展较慢, 汉代民间绘画缺少专门的教学机构, 即使有少数的几个"画馆", 也并不出名, 门徒也很少。而且, 当时人们对民间绘画艺术还有很大的偏见, 朝廷的达官贵人也很少会收集民间艺术家的绘画作品, 使得汉代民间的绘画艺术发展较为缓慢。

3 从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的角度分析汉代美术教育与书法教育

在中国绘画史上, 汉代是一个大发展时期, 当时的宫廷、官府、私宅等许多地方都需要绘画, 或歌功颂德, 或表达其他的意思。这些绘画作品有纯装饰、欣赏性质的, 也有表现学行、贞烈、警勉等内容的。汉代的绘画教育目的较为明确, 即培养专门的绘画人才, 学生在接受绘画教学时, 绘画教师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以对学生进行绘画技法的传授和教育为主。从教学效果来看, "专精式"的艺术教学模式确实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也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但是, 从发展的角度考虑, 汉代"专精式"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这也是汉代"鸿都门学"鲜有艺术大家出现的原因之一。

4 结语

在汉代, 书法艺术教育与美术艺术教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书法艺术从儒家经学艺术中分离出来, 成为了与绘画、诗词、歌赋同等级的艺术形式。这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绘画艺术在汉代以前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足够重视, 而到了汉代, 国家重视绘画艺术的发展, 大幅提高了画工的社会地位;通过教育改革, 使得书法、绘画教育更加规范;设立了专门的艺术教学机构, 培养专门的艺术人才, 种种措施使得汉代我国的艺术教育发展十分迅速, 可以说迎来了发展黄金时期。汉代的艺术教育是我国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值得每一位艺术教育者研究、学习。

摘要:汉代时期, 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社会较为安定。在这一时期, 其治国思想由"黄老无为"变为了"独尊儒术", 国家对于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在这一时期, 我国的绘画艺术教育与书法艺术教育发展空前迅速,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汉代绘画艺术教育与书法艺术教育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从教育机构、教育目的、教学效果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并探究了汉代艺术教育的特点。

关键词:汉代文化,美术教育,书法教育

参考文献

[1]陈伦元, 蔡建国.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的发展历史[J].中国文化周刊.2013 (6) :129-135.

[2]朱家成.浅议当代绘画与书法艺术教学的工作创新之策[J].中国艺术教育.2012 (6) :236-241.

8.书法教育缘何推进缓慢 篇八

关键词:书法;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354-01

屈指算来,自己在教育一线上已经工作20年整,亲历了课程改革发展的20余年,也经历了书法教育发展的20余年,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课程改革还是书法教育多会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就当前的书法教育而言非但没有向前发展,反而呈退步趋势——许多孩子的字写成既得,从不去计较有关笔画、笔顺及结体的相关知识。以至于一些孩子的字如不看其书写还可以,如果你目睹其书写有些根本就没法看了。比如有的学生写“口”字,先写一笔竖,之后一笔就写成了,总共两笔,且写的极熟练,可见这个极常见的字她已经错写多年了。我们评判试卷时常有一些学生的名字,虽经多人反复考证,却也无法确认。语文试卷的“作文”书写量较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章是没法读下去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教学生活中常常发现。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了,究其原因,被教育者——学生,应该是没错的,错的还是我们这些施教者,当然包括制度的制定者,制度的实施者,教师,甚至也包括家长。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认识普遍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以前书写的文字材料更多的以电子的形式出现,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此,在社会上广泛的流传着“书法无用论”,当然这里的“书法”是相对写字而言的。这种说法传播愈广在孩子心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就愈大。学生汉字的书写会随着意识的淡薄而淡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大大削弱。如果教师、家长受此“书法无用论”的影响,就会疏忽对孩子的“书法”教育。再者,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得我们的教师很少去关注书法教育,多是不管学生怎样写,写成既得,不管写的好与坏,写上既得。这样,学生的书写习惯没人约束,处于一种无规无矩、顺其自然的状态,这样一种教育状态学生写好字就怪了。去年我曾对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的10所初中,32所小学(翁牛特旗共有62所小学、20个教学点)和 100名在校生的家长针对有无书法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过一次社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所初级中学只有1所学校按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书法课。62所小学中所调查的30所学校只有2所学校开设了书法课。教学点师资匹配相对差些,估计那20个教学点开设书法课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在对100名家长的调查问卷中认为开设书法课有必要的占48%认为没必要开的占31%,余下的21%认为可开可不开。可见,我们的学校对书法教育基本上保持一种漠视的态度,家长呢!对孩子关注更多的则是学习成绩,除非连家长都感觉这字没法看了才会稍稍关注一下。

再者,由于我们的教育评价机制没能从本质上有所改变,一些学校多年以来一直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来提高升学率,因为书法教育与升学率关系不大,甚至有些人认为练习书法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因此即便是明明知道学生的书写已经遭到了没法看的程度,亦不会引起学校、教师、家长的特别注意。事实上,我知道,在翁牛特旗的10所中学里,仅有乌丹第六中学几年来一直在坚持每周每班一节书法课,前几年均由语文教师担任,从2013年开始由学校从近200名教师中选出3名专业书法教师任教,几年来,他们一直在坚持着,事实上并未影响教学成绩,反而他们的教学成绩在兄弟学校中一直是名列前茅的,我想:“他们或许是让学生学习书法的受益者,因为学习书法更能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其次是书法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就目前看,各地区的书法教育师资普遍存在问题——即书法教育资源短缺。2013年,教育部正式发文要求中小学推进书法教育,全国各中小学校都把书法纳入常设课程。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中小学校书法真正开设的却寥寥无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书法教师严重短缺。我们也十分欣喜的看到书法家陈振濂去年曾拿出其在浙报集团国际报告厅举行的“学术引领拍卖陈振濂书法拍卖专场”中个人书法作品的拍卖所得,推出了用于帮扶培养西部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书法蒲公英计划”。由此,陈振濂从2013年起将连续3年每年拿出100万,成立专项基金。3年内面向全国100位中小学教师,累计面授书法课程100天,提升全国中小学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书法美术教师的书法素养。这一举措无疑是好的,它能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但就目前看只是杯水车薪,从全覆盖的角度看不会有大的改观。去年我参加了在赤峰四中举办的的一次全市书法教育启动大会,会上现行《书法教材》的主编张凤民对教材的使用做了阐述,期间还安排了一节示范课,课上一名女教师讲解了毛笔楷书基本笔画的书写规则,课的模式还可以,但就其板书来看自己的基本功亦很一般,期间在黑板上写了六个字,大小不一,不是很耐看的,再者讲的是毛笔字的书写,学生练习时却全用钢笔,这多少有些笑话,以致学生中间出现了用钢笔圈笔划的现象。由此可见,书法教育师资该有多么匮乏。试想,如果我们的学校能像培养其他学科教学能手那样、像其他学科培养骨干教师那样去培养书法教师,那么书法教师自然不会缺的,学校的书法教育也会同其他学科一样脚踏实地的稳步发展。

最后,没有较好的考核与评建机制介入书法教育就很难被重视,很难被普及。我常想:是不是我们的语文考试也可以向英语听力那样听写几组汉字,是不是也可以像前几年那样在试卷里考一考学生的部首查字法或有关笔画笔顺的常识。记得在我读书的时候试卷上常出现类似向“凹”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声母__,应查韵母__,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部,__划,之类的考题,我想在现在的试卷中如果有类似的考题介入,有分数的制约,或许从学校,从教师甚至从家长的角度引起的重视程度就不一样了。

9.书法教育工作总结 篇九

宝鸡高新第二中学

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品格;通过书法教育让学生了解掌握传统汉字文化,从小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同时,书法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特长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艺术修养。经过一学期的书法课教育教学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做如下总结:

一、明确教育教学目标,加强领导管理

我校书法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普及书法教育,从每个学生抓起,从“双姿”抓起,达到人人都能“规规矩矩书法,堂堂正正做人”,人人都在书法教育中受益”。

学校围绕这一教育目标,组建了书法教育教学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组长,学校教导处主任任副组长,教导处具体安排实施书法教学方案,由全校的语文老师、美术老师担任书法课教师,保证每班每周至少有一个课时的书法教学课。书法课堂定为语文课堂或美术 课堂、综合实践课堂。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水平

学校要搞好书法教育,师资问题最重要,只要老师们的意识和水平上去了,学校的书法教育工作才能做好。因此,一开学,学校就抓师资的培训,根据老师们的特长和爱好为老师们选择书法练习教材,开展师资校本培训,交给老师书法练习的方法。在教师中形成良好的学习舆论和氛围。同时聘请我校书法造诣深厚的薛峰老师,及美术上功底扎实的赵巧莉老师担任书法教学指导老师。所有书法教学人员工作认真、尽心尽力,学校的书法学习氛围浓厚,老师们通过报刊、杂志、字帖、光盘等渠道,自主学习,提高自身书法修养,形成了学校书法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双姿”训练,优化课堂教学

书法教育是一条线,始终贯穿在各科教学中,它还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许多问题,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品质等,我们把抓双姿作为书法教学的切入点,提出了“抓双姿,养习惯,写好字,促发展”的口号,把“双姿”培养作为一项工程来抓,书法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磨练了坚强的意志,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等优良品质的形成,促进了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形成。同时,在日常教学工作上,还要重视备课、上课及学生训练等环节,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书法教育课过程中,要求学生在书写前,平心静气;书写时,意到笔随。学生在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的练习中将书写工整、做人正直的思想内化;将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意识内化;将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心理素质内化;将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书法文化内化。

五、探索评价体系,科学考核

没有评价的教育是不完备的教育,书法、硬笔字的考核,我们沿用原有方法,学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写字的要求和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写字指导纲要》,对学生的书法、硬笔书写质量进行评价,开展书法的评比考核。

六、通过载体,提升学生书法学习兴趣

学校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在书法课上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欣赏、学习书法名家的作品,以此增进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同时,学校积极联系市“关协”,在校园开展“德润陈仓、书法进校园”活动。市“关协”一行数十人,在我校为同学们倾情授教,现场指导同学们如何写好硬笔书法,如何练好毛笔字。同学们学习书法的热情空前高涨。

在我校的“庆元旦·校园艺术节”活动中,全校师生都积极参加了“师生书法比赛”活动,大量优秀作品涌现出来,为全校师生呈现了一场精美的视觉盛宴。

七、取得的成绩

通过学校周密的安排、老师精心的培养教育。我校的在书法教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首先,学生作业上的字迹更加工整了,校园里面的书香气息更加浓厚了,学生之间待人接物更加的彬彬有礼,整个校园洋溢着祥和平静的气氛。其次,在学校开展的硬笔书法、毛笔书法比赛活动中,参加的同学更多了,同学们的作品更加的精美,有深度。

最后,在一学期的书法教学中,培养了学生为人做事不浮躁、不懈耽不气馁的良好品质;培养了向着既定目标执著追求的意志信念。同学们逐渐开始懂得什么是美、懂得欣赏名家的字画,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

同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书法认真、端正的学生,无论是在校、在家里、在社会上,大都处事认真,有较强的毅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八、我们的困惑

当今社会,电脑已经普及到每个人,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沟通,传统的书信往来已经很少用了,在这样的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怎样教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写字,写好中国字,用精美的汉字书法去沟通,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最大的难题,我们将锲而不舍的探寻更好的教学方法。同时,书法教学上的师资薄弱,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困难。

当然,我校的书法教育教学也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将不断完善,让我校的书法教育更上一层楼。

10.小学书法教育论文 篇十

自古以来,汉字的认知与书写教育便一直是学子们的必修课程,在《周礼》《说文解字叙》《唐六典》中,对此相关内容俱有记载。强调以字书与正体学习为主,尊崇规范、齐整、美观是官方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清季,受西化影响而产生的新学制得到了行政机关的大力推行。19以后,从清行政机关陆续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

中可以看到,学习书法已被纳入到了“小学堂”?的教育之中。例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颁布的《钦定小学堂章程》第二章《功课教法》提到,高等小学堂第二年便有“习字”课程,内容包括“楷书、行书,兼习小篆”。光绪二十九年(19)颁布的《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第二章《学科程度及编制章》明确要求,高等小学堂学生必须“习楷书,学官话”,教学内容系于“中国文学”科内。民国时期,革故鼎新,吸收西方的制度与理念成为一时的潮流。在这个大环境下,初等教育体制出现了全新的局面,书法教育也被更广泛地纳入到了新式学校中去,民国行政机关教育部对于书法教育的具体内容及目标均有详细的规定。比如,19教育部一出台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将书法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日用文字及普通文之书法”,明确提出“书法教学是‘国语’教学的一部分”,“书法所用字体为楷书及行书”。

在中学阶段,书法教学亦被纳入国文课中。1929年和1932年,教育部两次改定初中课程标准,其对于书法教育的具体要求是“书法指导:课内略微说明用笔、结体及书法源流大意等,课外及假期中临摹大小字,先求整洁,次及美观,笔记与作文簿均需缮写整齐,并制止使用破体字,随时予以考证指导”。从目前可见的大量资料来看,民国行政机关教育部无论从宏观的学制布局,还是微观的教学内容安排,均对中小学书法课程作了详细而全面的规划。只是可惜在政局动荡、国运危殆的年月里,这些规划很难实施下去罢了。其基本方思路还是延续了古代书学教育的理念,即书法课的基本定位为规范汉字的美化书写,教育目标也主要是为了致用于世。需要说明的是,从现有资料看,民国时期的中小学书法课并没有在“艺术性”方面有过多的要求,“整洁”与“美观”是其教育的主旨。

因此,让孩子们从小把字写好很重要。”这一指示得到了教育部的部分落实,为此教育部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小学生写字训练的通知》。《通知》下发以后,一些地区对写字课的训练是有所加强的。但是由于当时国内经济尚处于复苏发展时期,各地的文化教育基础也是良莠不齐,再加上教育行政部门缺乏持续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总体而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状况并不乐观,其破冰之旅直到新世纪初方才起航。

二、教育部新政的出台

经济的繁荣是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21世纪初,教育部没有正式发文之前,在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书法课已经悄然得到局部普及与推广。地方成功的先行举措得到了越来越多高层人士对书法教育的关注与认可。以后,在全国政协会议上,苏士澍、吴为山等委员数次对“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问题提出了强烈的呼吁。地方的试点与委员的议案最终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极大重视,在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贾庆林明确指出了大力发展“中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此后,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更是将中央领导的指示落到了实处。208月,教育部正式向全国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与此《意见》相配套,初,教育部出台了修订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为了对《新课标》中有关书法的内容作出详细的说明,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还专门组织专家讨论并编写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简称《指导纲要》)。1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这一《指导纲要》。《指导纲要》对于当前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纲领明确阐释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以及实施建议与要求,并对书法课上的法书范本作了细致的规定。仔细解读《指导纲要》,可见贯穿其中的四条基本教育理念:即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根基是汉字素质教育、强化书法的传统文化内涵、重视汉字书写的共性美,以及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书法美。这四条理念我们今后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支撑。

三、目前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育部系列文件下达之后,各地中小学在现有基础之上,大多设聘了专任书法教师,并开设了书法课。和前二十年相比,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整体氛围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变化,关注并重视书法课的风气已经在全国普及开来。于此同时,全国近百家出版社也在“政策蛋糕”的吸引下,开展了中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工作。如此超大规模的教材编写,恐怕在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但是通过较为广泛的调研,我们认为当前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由于尚处于磨合研讨阶段,因而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客观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必对将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硬件的角度来看,问题集中在师资、学习场地、学习材料等方面,其中师资的问题最为突出。

我们发现在文化经济发达的地区,师资的达标率(在岗人数与技术水准)较高,而经济欠发达、文化底蕴相对薄弱的地区,书法教师的达标率则较低。

为此,各地教育部门除了人员编制的扶持外,一些高等院校还纷纷承担起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重任。

例如,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自20起,便开展了一系列的中小学书法教师的培训工作。经过多期的课堂教学、技术训练与理论研讨,数百位书法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此外,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系等高校院系也有相应的举措,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客观而言,由于教育部政策下达的急迫而带来的人才培养与需求的不对等性,中小学书法教师的缺口将在近几年内一直存在,该问题也亟需得到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书法专业院系的重点关注。

和硬件相比,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软件问题更为突出,这些问题涉及教育理念、目标、途径、方法等诸方面,从一定角度来讲,倘若软件问题解决不好,中小学书法发展前景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在认识层面,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书法课的定位。要做好教育工作,首先要解决目标定位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的目标与出口又在哪里等都需细致思考。从《指导纲要》的精神看,书法课与语文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联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识字与书写的紧密联系。在古代,文字的“识”“书”教育是完整的。但在今天,由于现实环境中各种外因的影响,“识”与“书”这种原本很紧密的关系被割裂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常会发现当前的语文识字教育与传统书法之间的不少尴尬——笔顺的问题就很有代表性。目前公布的汉字笔顺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和“先中间后两边”,这一顺序的确立主要根源于汉字传统的书写方式,另一方面则与新中国成立后几次公布的简化字方案有关。由于文化传承的原因,书法创作中的绝大多数笔顺是与规范汉字相一致,但还有一些特例。比如“左”与“右”字,规范汉字是先横后撇,而在书法创作中,“左”是先横后撇,而“右”则是先撇后横;又如“方”字,规范汉字的末笔是横折钩,而书法则是一撇;再像“成”字,规范汉字起笔为横,而书法则是撇画。以上所举的还是楷书,如到行草书,笔顺的情况就更加复杂。

在一些笔顺上,规范汉字与书法创作之所以会不一致,原因有二。其一,在书法创作中,古文字的传统精神还是得到了较好的保留,而规范汉字在这方面则要少了许多;其二,在书法创作中,艺术性是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在遵循汉字共性美(匀称和谐)的基础上,书家会力求展现汉字书写的独特美感。基于此,书法作品在笔顺、笔形、笔势、部件诸方面都会与规范汉字有一定的不同。以部件为例,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中有个“泉”字,该字“白”部(在古文字中像岩石的形状)中一横,和左右两竖都挨不上,是孤零零的一个短横。这样的写法如果在出现在语文生字课上,那绝对是错字。汉字的艺术性处理只是“识”“书”联袂过程中的一个问题,而在书法作品中的众多异体字更是在讲究规范的语文课堂亟需规避的。文字异体对于我们研究汉字与进行书法创作是非常好的材料,但对于中小学(尤其是小学)书法教学而言,却未必是一件好事。在调研中,我们常会听到书法教师们的“抱怨”为什么“墓”字下面非要加上一个点?尽管在教材上已经对此做了“释字”说明,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询问“加点”的问题,又需费多少口舌才能说清楚。还有一些书法教师(主要是语文教师兼任)向我们反映:上午语文课刚刚给学生讲了生字的规范写法,而下午的书法课上却出现了“尴尬”的例字,这实在是件棘手的事情。

这些“尴尬”其实完全可以从教育定位上加以规避。书法课(尤其是小学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辅助和服务于语文教学。通过教学,学生能够书写出规范而有美感的汉字,这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所以,我们并不提倡在书法课上过度夸大汉字书写的艺术性与个性特色,这一点也与《指导纲要》的精神相违背。基于此,我们在编写书法教材,或是讲解古代法帖例字的时候,也务须紧紧围绕着教育部颁发的《新课标》中的《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常用字表》去入手。对于古代法帖中出现的大量异体字,建议在教学时最好慎用。但是,书法课也绝不等同于语文写字课。中小学书法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强调汉字规范书写的基础上,兼顾汉字书写的艺术性。如果书法教师仅仅知道了规范与死板的美观,而对于汉字书写中的艺术性没有了解的话,那他的书法课一定不能达到规范与艺术兼顾的教学目标——上述笔顺以及“泉”字等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第二,强化范本的共性美。《指导纲要》明确提到了“适度融入书法审美”的要求,什么是“适度”?质言之,就是书法美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在《新课标》中,也曾提到了有关培养学生汉字修养的问题,其要求“初步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结合这两个文件可以清晰地看到教育部对于汉字书写美教育的一个思路:从初步的汉字形体美到书法艺术的共性美,再到书法艺术的高级审美(个性神采)。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不管是教材编写还是具体的教学中,我们都会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对于汉字基本知识的了解实在需要加强。文字素养是语文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太学中,学生们仔细研习古籍经典之前,《说文》的基础是一定要打好的。研习《说文》,可以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形、音、义之美,进而有益于其进一步理解与研究文献。但在今天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减负等原因,有关传统文字的不少知识已经不在语文课的讲授之列,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对于汉字形体的“六书”常识,不甚明了,对于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与形态,也是知之甚少。由于缺乏了这类基本的文字常识,我们的学生自然不能准确地了解汉字的形体美,进言之,又如何让他们去理解和表现书法艺术美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寸”在“六书”中是一个指事字,作为指事符号的短线表示右手腕关节的位置,这个指事符号在隶书与楷书中变成了点画,但其位置依然要对着横竖相交之处,这才是“汉字的形体美”。

如果学生没有“六书”的知识,恐怕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放置这一点画的意义。因此,我们建议在书法课教学内容中应该适度融入汉字基本知识的讲解。

其二,对于书法共性美的重视与认识还远远不够。《指导纲要》推荐了13件临摹的范本和30件欣赏的作品,其目的非常清楚,临摹范本强调的是书法共性美的重点学习,而欣赏作品则为了学生提供了书法个性美的体验。但我们仔细思考一下,《指导纲要》中提供的这13件临摹的范本,其实还是有可增减的余地,个别范本的个性特征还太鲜明,而一些颇具共性美特点的法书则没有列上(如颜真卿的《郭虚己墓志》等)。在书法课上,学生需要掌握的是书法的共性美,我们并不期望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成为书法家,但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汉字书写的基本的美感。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这种共性美的认识与重视是远远不够的。以教材为例,我们都知道系统性和科学性是编写教材必需遵循的原则,它们分指这门学问的共通性与严密性。但是现在许多的中小学书法教材,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选取范本的共性典范不够、体例不尽一致、编写用语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教材尚且是如此,我们的基层教学情况就更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们建议在后续推出的教材或是教师用书中,一定要有一本类似“汉字书写基本原理”这方面的书。有了这样的教材,教师和学生才会扎实而全面地了解汉字书写的基本美感。

第三,从文化的角度阐释书法的个性美。书法的个性美是共性美的艺术升华,也最能展现书法艺术的多彩魅力,因此《指导纲要》推荐了不少作品让学生去欣赏,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于书法艺术美的审美体验,进而使得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编写教材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为学生讲析这些作品一定不要专就笔画、结构去就事论事。倘若斤斤于此,对于缺乏书法艺术实践的中小学生而言,实在是一件费解的事情。在调研中,我们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有位教师为学生分析《张迁碑》的艺术美,他讲解得十分仔细,比如方笔、拙朴等。这些概念如果是高校书法专业的学生来听一定可以马上理解,但是坐在课堂下的`中学生们肯定是一头雾水,他们根本不理解方笔到底好在哪里,拙朴又是什么。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障碍在哪里?其实就是一个专业知识的背景差异。因此,我们主张要使中小学生理解书法的个性美,一定要从文化背景的阐释入手,要让学生知道正是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才形成了书法艺术丰富多彩的个性美。这样的教学是一举两得的,既可以解决学生书法美的欣赏问题,又能够丰富他们的传统文化修养。

四、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模式

根据《指导纲要》的精神,并结合实际调研的成果,我们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模式有如下规划。在一、二年级阶段,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与生理结构的限制,因此书法课应该与语文课(可由语文教师兼任)密切挂钩,用硬笔书写规范而美观的汉字是书法课的主要任务。书法课的范字可以采用方正字库的方正楷体GBK。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汉字结构的美观上,可以采用启功先生“黄金结字律”的原理去讲解例字,并初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书写能力。在作业方面,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文中出现的成语,让学生用硬笔书法加以书写。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一、二年级与三、四年级的过渡与衔接问题。由于从三年级开始,学生需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增加一些诸如介绍毛笔的使用方法、经典楷书的名家名帖以及临摹书法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三、四年级也是书法学习的重要过渡阶段。《新课标》规定,三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不仅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由于涉及毛笔书法的临摹,我们建议在有条件的学校还是聘请书法专业毕业的教师作为专任人员。所谓“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实际上指的就是和一、二年级书法课的有效衔接,其“正楷字”可以仍旧以方正楷体GBK为标准。由于三、四年级的生字量很大,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常用汉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地运用汉字结构规律去书写美观的汉字,并可以加大作业的书写量(例如由一、二年级的四字词组扩展到一段文句等)。鉴于《新课标》中已经涉及了“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的科目,那么选用什么字帖作为临摹范本就尤为重要了。从传统的楷书学习来说,人们大多一般会采用“颜柳欧赵”这四位楷书名家的法书作为临摹的范本。但我们建议,在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楷书临摹的范本应侧重于共性美,而不能从个性鲜明的作品入手,例如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颜真卿的《郭虚己墓志》、唐人写经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在临摹步骤上,我们主张从楷书结构的细致模拟入手,而后逐步增加对基本笔法的理解。由于方正楷体GBK更多表现出一种汉字形体的规范美,那么一旦学生接触到具有艺术美的正楷字帖,则常常会向老师质疑:到底是规范美好,还是艺术美好?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对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着清晰的理解,给学生的讲解也须强调二者之间在层级上的差异。

五、六年级是小学书法学习的高层次阶段。

《新课标》规定,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其中精神,实际上是在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提高学生楷书的书写水平,其二,使学生具有一定书法美的欣赏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在五、六年级的书法课中,教师需要着力做好两件事情。第一,学生在三、四年级阶段已经对楷书书法的共性美有了一定的基础,那么在五、六年级阶段则应该拓展其视野,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以及书法教师的专长,确定自己的主攻楷书经典碑帖。备选帖目主要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雁塔圣教序》《郭虚己墓志》《颜勤礼碑》《神策军碑》《玄秘塔碑》《三门记》《胆巴碑》《妙严寺记》等。和三、四年级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五、六年级的学生不仅要会临摹,还要进行初步的楷书创作。书法创作是临摹的进一步提高,它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的临摹能力,《新课标》中所谓的“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应包括楷书临摹与创作两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逐步为学生讲授书法创作的相关知识。第二,五、六年级的学生也应初步具备欣赏书法艺术美的能力。教师须为学生介绍欣赏楷书美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并通过具体的经典作品加以说明。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重点培养学生感悟书法美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人文素质。

初中三年(七至九年级)的书法教育则是小学书法教育的延伸与拓展,小学书法教育着意于揩书字体的练习,初中三年则不能局限于此。《新课标》提到: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其意图非常清楚,即学生应学会临摹除楷书以外的其它字体的名家书法。当然,在短短的三年,要使学生遍临诸体是不现实的事情,因此我们认为在初中的三个年级,应该分别为学生介绍三种与楷书(唐楷)有密切关联的字体。这样既可以巩固小学的楷书训练,又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在七年级,可以学习魏碑体书法,推荐作品有《元怀墓志》八年级则需学习行楷书,推荐作品为智永的《真书千字文》;在九年级,还可以接触一下隶书,推荐作品有《曹全碑》。在每一种经典碑帖的学习中,教师应该简明扼要地讲解这件作品在技法上的主要特点,并进而使学生对这种字体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在作业方面,教师则应采用少而精,注重实效的方法,以免因为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多,而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在初中三年的书法学习中,《新课标》还提到了“书法的审美价值”的观念,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因此,我们主张不仅要给学生解析这些经典碑帖的艺术美,还需简要介绍产生这些美感的文化因素,诸如书写工具、书家轶事、书史要事等,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文化之旅中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结语

上一篇: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总结下一篇:农地制度与农村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