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作文真实感人

2024-10-02

怎样使作文真实感人(精选10篇)

1.怎样使作文真实感人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的一些方法。

2、能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细节描写。

教学设计:

1、口头作文(小片段5分钟)

2、结合经典课文(节选)了解细节描写的方法。

3、小练笔:用细节描写写班上某位同学,猜猜他(她)是谁。

4、小结。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平时写作文时往往多用概述性的语言,结果内容不充实,不够生动感人,那是因为我们缺少了细致的描写。能够对景物、人物、情感进行细致描写会让你的作文更真实生动感人。下面请大家观察老师“喝茶”的动作,口头表述这一过程。

生1:老师端起茶杯,轻轻地喝了一口,感觉不怎么烫了,于是便喝了起来。

师:是这样吗?感觉观察不够仔细,细节描写不到位。

生2:老师端起茶杯,拧开盖子,只见一股热气冒上来,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谁知老师被烫得龇牙咧嘴,于是老师摇头晃脑地吹了几下,然后试着小呷一口,只见老师眉开眼笑:“真香啊,好茶!”

师:谁来评一评?

生3:这个过程写得很清楚,有对老师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很细致,显得有情趣,体现了老师对茶的喜欢。

师:是啊,这不单是喝茶了,我们应该给起名叫什么?对,叫“品茗”。

由此可见,要做到细致描写,首先要怎样?然后呢?

生(齐):细致观察。采用细节描写。

师:那什么叫细节描写?(出示幻灯片)

生(齐读):“细节描写是指……它刻画……包括……等。”

师:好!下面我们悟一悟经典课文中是怎样进行细节描写的。(幻灯片:《藤野先生》节选“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实在标致极了。”)

师:齐读这一片段,你发现对什么进行了细致描写?

生1:对清国留学生的外貌描写,抓住辫子来写的。

生2:还运用了比喻手法,活脱脱地写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极具讽刺味。

师:对,鲁迅先生对人物外貌描写很讲究,能抓住最具人物性格特征的某个部位精雕细琢,比如,《故乡》中对闰土手前后的描写。

还有《故乡》中鲁迅先生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很独到,大家应该有印象吧。(出示幻灯片)

生1:(齐读)“时候既然是深冬……时时记得的故乡?”

师:你们发现这段文字调动了哪些感官来写环境的?

生2:视觉(隐晦、仓黄)、听觉(呜呜的响)、触觉(冷风)……

师:哪一个词用得细致逼真?

生3:“横着”。说明荒村没有规则地排列着,写出了那个时代农村的凋敝、破败,为下文内容的展开以及闰土、杨二嫂过着悲苦的生活做了铺垫。

师:很好。那么我们再看一看《背影》(节选)“走到那边月台……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幻灯片)

师:齐读

师:请大家就“背影”的写法探究一下。(自己尝试提出问题来。)

生1:文段中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背影的?

生2:这是个怎样的背影?

师:同桌合作探究。

生1:这一段抓住了父亲的外貌(帽子、大马褂、布棉袍),而且还加了一些修饰词,说明当时的家境不好,照应了前文。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他还注意到了修饰词。

生2:特别是动作描写细致,如:穿过-跳-爬-走到-探身-攀-缩-倾。父亲是个胖子,上了年纪,爬上月台很艰难的。

师:那这样写,表现了父亲的什么?

生(齐):对儿子的挚爱。

师:所以“我”见到这样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

生3:这是个穿戴不好,行动艰难的黑色背影。

师:对,这是个小人物却见大父爱的背影,这得益于作者对背影的细致描写,细节到位,就能打动人。

师:我们来比较下面两句的不同之处。(幻灯片)

A: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B:孔乙己便涨红了脸,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生4:A句好,加上了神态描写,写出了孔乙己的窘态。

师:下面的B句可以说是对A句的扩写,好在什么地方?

A.她端起碗、拿起筷,夹了菜放进嘴里,吃了起来。

B.他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起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地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嘴角的余油。

生5:动作描写很细致,恰当地加上一些修饰词。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细节描写的方法。(幻灯片)

1、善于运用人物的描写方法。

2、巧妙地运用修饰语。

3、善于联想、想象。

4、合理地运用修辞手法。

师:运用以上这些方法,我们来给“她骂他不讲理”这句话补充细节。

生1:(添加语言)

生2:(添加动作)

生3:(添加神态)

生4:(添加心理)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当堂小练笔,请你运用细节描写写出班上的某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她)是谁。

师:都写好了吗?听了再猜,开始。

生1读:(互猜,笑声不断)

生2读:(被猜同学指出不足处)

师:小结(板书)

师:请大家各自发表对这堂课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生1:我知道了细节描写的一些方法,运用细节描写能使文章更具真实生动感。

生2:细节描写能避免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克服了作文字数不足的毛病。

师:老师还告诉同学们一个诀窍,考场上的作文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感动阅卷老师,容易得高分。

师:今天课下作文是给下面一段文字加入细节描写,使其生动形象。

语文课上,老师把批好了的卷子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后,我紧张得想看又不敢看。

附学生习作: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内心独白)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环境烘托)

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幻觉想像描写)

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6”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68,可怜的“6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动作语言描写)

郑德会

[让你的作文更真实生动感人--作文之细节描写 (九年级下册)]

2.怎样使学生的作文具有新意 篇二

话,诉

——学《新课标》谈作文教学 李艳玲

主 题 词:作文〃真话〃真情

内容提要:社会在变,人也在变,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是否也在变呢?本文紧扣《新课标》就作文教学中的“老套”提出了改进性观点,就如何使学生作文成为其真情的流露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有一定的教学参考价值。论文内容: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国际化,生活中缤纷的色彩、多彩的图画,无时无刻不在撼动着我们的激情与灵感,正如王蒙所说:“当你拿起笔时,你激动,你感到有一种强有力的冲击,这首先是生活的冲击。”然而,掀开学生的一篇篇作文,扑面而来的却无不令人遗憾:千人一面的模式;单调平板的语言,少年老成的观念和苍白虚假的情感,我们不禁扪心自问:“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了?”

怎样使我们的学生有怦然心动的佳作,一吐为快的情感冲动呢?教育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指出了作文教学的改革思路,其中,关于写作就提到了“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在此,我就“怎样使学生说真话,诉真情”谈几点体会。

说真话,实际就是把生活和写作,把做人和作文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与之相对的是“虚伪、娇情、说假话。”诉真情,就是感情的抒发要发自内心,与之相对的是无欢而喜、无忧而戚、逢场作戏、虚情假意。说真话诉真情,核心在“真”。怎样使学生作文打破“世俗”的观念,说真话,诉真情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展开:

一、从教学观念上和评价标准上,激励学生敢于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倡导为文之本“真与诚”。

很久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功利色彩及其浓厚,政治思想被作为衡量一切作文的重要标准,意识形态的思想代替了学生少年天真活泼的思维,成人化的认识代替了学生对世界直觉的感悟,潜意识里,教师就是教导学生:要想使使作文上“保险分“,内容就只能写光明的一面,不能写阴暗面、消极面;只能写精神追求,不能写物质追求;只能将小事升华为大道理,不能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因为要想得高分,必须放弃自己冒险的思考,将思维强行纳入现有的观念之中,必须坚持某种人生态度,批驳与之不符的“异端”,这样才能考得理想的分数,于是乎,作文远离了“真、诚”之本,走上了“求伪”应付考试之路。

君不见,写《我的老师》,笔下尽是:“辛勤的园丁,和蔼般如母亲,生病给我拿药……”;写《同桌》,笔下尽是:“关心,刻苦,努力的事例……”;写《最伤心的事》于是便假造了多少个亲人、伤亡的惨剧。报刊、杂志上所说,便成了大家所说:“众口一言”,在作文中,充满朝气和个性的少年不见了,有的只是板着面孔的“新 闻播音员”、“老气横秋的说教者”,僵化的精神套路和“众口一言”的思维模式,充斥着死板造作的匠气和华而无实的铺陈,以至压抑着学生的才思和灵感。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倡导“抒发心灵感受,描绘生活的真、善、美,我手写我心。如:有同学写《骄傲》,他说:“我很骄傲,因此而招来同学、老师的批评,可我有我的理由,我骄傲是因为我的努力变成了金色的果实,这是一种资本,但我并不因为“骄傲”而停止努力,一个人取得了成绩不张扬,没有收获也不张扬,那这个社会岂不死水一潭,还有朝气吗?”这样的实话实话尽管还不很深刻,但,只要是自我心灵的产物,只要是真情实感的,就是合理,我们就应给予恳定和鼓励,从教学评价上,要多多给这样的作文以肯定表扬,把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落到实处。

二、从教学观念上和评价标准上,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少一些约束。

所谓自由就是:“文章内容广泛,形式开放,不轻易地为他人意见所左右,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每个人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作文也如此,每个人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作文教学应以“展现个性和培养创造性”为核心,然而,大多数教师都在间接地警告学生,不要抒发自己的情感,因为它经常是荒诞的;不要表露自己的思想,因为它多是肤浅的,片面的。为了追求“作文速成”,引导学生,开头提问题,一线定到底,边叙边议,结尾出道理!于是,学生“造文”不是“作文”,更为可悲的是,有的教师为使学生考场作文“一气呵成”,要求学生把一篇篇作文例文“抄背”下来,于是“千人一面”的面孔再次重演,分数高了能力低了,学生成了应试教育的“娇娇者”,试想,这样的作文,学生还有兴趣去“作”吗?我们未来的作家被扼杀在摇篮里!

因此,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倡导“展示个性自由,不给学生框框套套,少一些命题作文,多一些自由作文,给学生一个“放松”自我的舞台。例如:在新学期刚刚军训结束后,我问学生军训好不好玩?有的说好玩,有的说不好玩,我说:“不管好玩还是不好玩,都是一种感受,请同学们以军训活动为内容写一篇自己的感受见闻,题目自拟。”有同学还来问是写谁呀?我说: “想写谁就写谁!”于是同学们开始动笔、思考……其中有一位同学的《皮带》写得的确是真切动人,他历叙了自己原先对军训的抵触情绪,故意调皮捣乱,教官对他严厉训斥,并用皮带打了他一鞭,自己对教官报着敌对情绪,当军训快结束时,教官却把那条皮带送给了他……文章情文并茂,先抑后扬……这不实为一篇佳作,并获得得优秀作文奖。还有一个同学在军训中晕倒了,由此他想到了在田地里干活的父母,想到了生活的不易,发警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这样的作文要多给鼓励,尽管文辞不是很流利,但情感是真挚的,只以后多培养他的作文是有潜力的。

三、从教学观念上和评价标准上,倡导开放式的作文教学,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

作文是生命的律动,更是生活的需要。但是,在经济社会信息化的今天,“作文大全、优秀作文选……”各种各样的指导丛书,铺天盖地,要什么样的作文,在电脑上或其他资料上,下载、组编即可而成。学生形成了一种错觉:无须花费时间去体验生活,无须费脑筋去感悟人生,更无须去关注社会,而只需背下一些名家、名言、典型事例,记住一些《作文选》中他人的经历,巧 妙的搭配,就是一篇篇标准的作文。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悲哀!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创设条件,突出“生活作文”的价值取向,投入生活,拥抱自然,深入山村,参观学习,收集材料,采访调查,收听新闻,面对沸腾的社会生活,瞬息万变的世界,学生有了直接的印象,深刻的体验,在接触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体验了生活,学会了观察、发现、感悟、积累,同时也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真实的生活变成一篇篇充满新意的真情诉说。例如:当收看“中国人一步登天成为现实”的新闻后,同学们情绪高涨,我趁兴而起问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伟不伟大?”“伟大!”那么,我们高歌一曲“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当即要求,以此情此景此思此想为内容,写一篇自己的感受,题目自拟,同学们埋头提笔,若有所思……收阅,却无不叫人拍手称快,有的写《我们离星星还远吗?》,有的写《征服宇宙是我的理想》,有的写《中国人是压不倒的》……真可谓“指点星星,各领风骚,自擅其妙。”我们的作文不一定要在课堂上上,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社会生活中去。记得有一次要学到应用文“社会调查”,我在事先就不说,只告 诉学生,今天带你们去逛街,但要好好注意看一路上的广告,还有社会招聘信息,用笔记着,学生装好高兴,回来后我说你们收集到我叫你收集的信息了吗?告诉我现在的市场最需要什么样的人?其次又是什么?学生开始讨论,我又问为什么?最后揭迷,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社会调查”……由此上作文课,学生不但不觉得枯燥反而更感兴趣了。

鲁迅先生因为深入生活,所以才有笔下的“阿Q”形象,因为洞察社会,敢于揭露社会现实,才有“其文如匕首如刀枪”之说;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荷塘月色》又何尝不是如此?故,学生作文不一定要写撼人心魄,惊天动地之事,只要是自己生活的经历,真实的感受,就应给予恳定的评价,使学生畅开心扉,尽情诉说生活的“真”。

值得高兴的是,《新课标》的实施使我们看到了作文教学的又一个春天,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说真话,诉真情”将归真返璞,再现自我!

3.真实感人小故事 篇三

她的父亲在推牌酒的时候把她输给了她的男人,在打骂声中她不肯走,于是那个最冷的早晨她的娘我的曾祖母用一根悬在房梁上的绳子让她妥协了。

她看着马车上的黑瘦的整整大了她17岁的汉子,不禁打了一个寒噤,然后她大声的对着曾祖父母喊道:“无情的爹娘,如果我再回来就天打五雷轰!”喊尽了她全身所有的力气后跳上马车和那个风风雨雨一起生活了50年的老伴随着吱悠悠的车轮声走上了她平凡又轰轰烈烈的路。

他们一共生了8个孩子,老大8岁那年得了天花死掉了,她抱着孩子冰冷的尸体一个人在屋子里坐了一天一夜,这几十个小时里她不出一声,也没有流一滴眼泪,在那个春天,桃花刚打包的时候她和丈夫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新土盖住了孩子的一切,与尘世永隔,在那一刻她哭得撕心裂肺。那个晨光微露的早晨她抓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撕裂的头皮微微地向外渗着血,而此刻她的心更疼。姥爷说那个时候他才放心,因为大吵大嚷才是外婆真正的性格。

那个时候还没有计划生育,一家十口人算是一个很平常的但却庞大的队伍。他们的主题就是填饱这七张肚皮。外婆和外公整天的忙碌着,因为背靠着山,因为依偎着水,因为外婆的剩下的七条命所以那些舅舅姨妈们才得以全部存活下来并生根发芽。

妈妈回忆说在她很小的时候突然有天一个女人来家里串门,还带了一个用小被子包的很严实的孩子,不知道大人们悄声的说了什么,但后来那个孩子被留了下来,直到10岁的时候被接走。那个孩子是外婆妹妹的私生子,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遭到了父亲的抛弃,姨姥姥为了再嫁就把这个孩子偷偷送到乡下,满脸泪珠的求外婆收下这个刚出生几天的婴儿,外婆震耳欲聋的喊声惊动了四名八方的邻居,姨姥姥被骂得体无完肤,最后外婆还是心疼的抱过那个孩子,并坚决地把姨姥姥赶了出去。若干年后,姨姥姥和她的干部丈夫来接这个孩子,外婆一言未发,抱着她哭了很久,姨姥姥的丈夫把孩子拖进了车里,扬尘而去。

儿童的大部分时代是在外婆家度过的,8岁的时候,因为要上小学必须要回家了,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那个地方。外婆家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流淌在外婆家门前的小溪是童年时代最明亮的回忆。小溪里鲜有经过的鱼虾,只有到离村子远的更大一点的河里才能看到它们熙熙攘攘的身影,当然那时候哗啦啦的河水声也伴随有我们淘气的欢乐声。时光就那么无声息的从小小的指缝中流过,直到回到父母的家时才仿佛意识到河里捉鱼摸虾晚饭时才听着呼唤声回家的日子结束了。还不懂得什么叫怀念的我便会用小声的哭泣来祭奠那曾经多么美好的时光。那个时候最想念的就是外婆,最盼望的就是在暑假的时候到外婆家疯玩,无论是冬夏都乐不思蜀。

另外一件让自己放心下不的就是那田园里诱人的西红柿,小的时候每到7月份妈妈种的西红柿成熟的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因为最盼望的西红柿即将成熟,那个味道是母亲所发明的独特的味道,很诱人。它的个头很大,大的有一斤多重,外皮是粉红色的,甜中有种蜜的感觉顺带着酸的意思,甜的不腻酸的不乏味。

4.最感人真实励志故事 篇四

这个店的名字就叫“碧玉五趾袜子专卖店”。店主谭碧辉,原来是江西萍乡到珠海的一个打工妹。

谭碧辉在珠海打了几年工,攒了一点钱,就想自己做生意。但是,做什么生意她却拿不定主意,问周围的朋友,也没有一个人拿得出一个准主意。在这种情况下,谭碧辉只好自己想办法。最后她看中了袜子专卖店,并且将目标瞄准了那种能将脚趾头分隔开来的五趾袜。这种袜子有一个好处,就是因为将脚趾分隔,使人不容易沤脚,犯脚气。广东那个地方温暖潮湿,患脚气病的人很多,这是一种迎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却因为不够时尚,同时没有人肯下力气去推广,以致在偌大的珠海想找一双五趾袜简直比登天还难。谭碧辉就看准了这样一个机会。

谭碧辉的决定遭到了朋友们几乎一致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第一,从未听说过有什么袜子专营店;第二,像袜子这样一种薄利小商品,得卖多少双,才能将店钱赚回来?但是谭碧辉打定了主意,不为所动。她的店很快开张了,第一次就从浙江义乌进了1万双五趾袜,每双的进价在5-10元,这批货加上租赁店铺和装修的花费,不但用光了她所有的积蓄,还负了一部分外债。然而,一开始生意却十分不景气,有些冷言冷语开始在谭碧辉耳边绕来绕去,什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之类,但谭碧辉坚持了下来。到第二个月,她就开始赢利,赢利虽然不多,只有区区1500多元,然而却展现出了一个好兆头。此后的经营虽然不时仍旧会有些磕绊,但总的来说比较顺利。现在谭碧辉靠卖五趾袜,每个月可以稳定获得上万元的收入。对一个小本起家的创业者来说,这就是一笔了不得的收入了。非但如此,现在谭碧辉的五趾袜已经进入了细节经营的境界,冬夏天有冬夏天的袜子,春秋季有春秋季的袜子,质地、款式各有不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5.怎样使作文评讲落到实处 篇五

怎样使作文评讲落到实处

作者/黄青

作文评讲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什么形式评讲比较好?什么时候评讲好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作文评价的目的是什么呢?作文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作文评讲采用什么形式比较好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环节:

一、对比性评讲

就是选择优劣习作各一篇,围绕讲评专题进行对比、分析、讨论,让学生发表见解,从中获取写作知识。如评讲《有趣的活动》时,我根据这次作文的要求,选择了较好的一篇和不太好的一篇来进行对比评讲。前一位同学写的是《有趣的丢手绢》,他有序地写出了活动的时间,经过,结果,还抓住了丢手绢女生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把整个活动过程写得很具体,并且详略得当。后者写的是《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写的顺序混乱,内容也不具体。我让学生讨论,这两篇文章的取材是否得当?同学们一致认为取材都较好。接着问哪一篇文章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同学们认真讨论分析对比后都一致认为:前者能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能把活动的经过写具体和把人物内心活动写活,而后者虽然也能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但是详略不当,平铺直叙,读后给人印象不深。又如:上学期选择“太阳”“猴子”“甲壳虫”“大象”这几种事物写一篇童话故事,很多同学都是写它们谁的本领大,在争吵,没有什么新意。而有几个同学就写得很好,一个是写有关环保的,一个写它们参加动物运动会,写出了运动场上激烈的比赛场面,很有创意,我在讲评时同学们都听得很入神。同学们通过对比性的评讲,进一步懂得,除了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外,还要注意按作文要求去写,发挥想象,这样才能写出具有一定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文章来。

指出了别人的优点就学到了别人的长处,发现了别人的缺点,就避免了自己再犯类似的错误,使学生在比较中进步,在评论中提高。

二、欣赏性评讲

欣赏性评讲就是选择优秀作文,引导学生围绕作文专题,对文章阅读、欣赏、分析,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兴趣。如本学期写春天的景色一文。(教学论文 )在评讲这次作文时,我选择了一篇优秀的作文来评奖。这篇作文重点描述了校园的美景,抓住了春天花、草、树木的特点来写,并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春天蒲扇棕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着,像在给玩累了的小朋友打扇似的。还写了校园的各种鲜花开放,写出了花的颜色,如“红得似火的山茶花”“粉得似霞的观赏桃花”“白得似雪的樱花”……,写出了花的香味,如“散发淡淡清香的海棠花”“散发浓郁香味的丁香花”……引来了千万只勤劳的蜜蜂和色彩斑斓的蝴蝶,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在花丛中嗡嗡的叫着,欢快地采着花蜜。小作者这样写,使静止的花充满了勃勃生机,把校园写活了,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这一景物的喜爱。并且用了许多优美的词语,很吸引人。文中还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全文有条理,层次分明。读完后同学们赞叹不已,都表示今后多读书,多积累词语,并且要灵活运用,把文章写好。

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在讲评作文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范文的榜样作用,可采用换人,换事件,换场面等练习作文。在讲评的过程中,学生的模仿,可能是完全不自觉或并不完全自觉,但是为了避免学生完全模仿或出现照抄情况,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创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不同角度寻找新意。模仿和创造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影响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时间证明,只要教师讲评得法,是会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的,而讲评中萌发的这种思维的创造性,必然会引起写作的创造性。

三、激励性评讲

选习作,引导学生“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不足之处,以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如教学写我喜欢的人的作文时,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人物的什么品质让你喜欢。在讲评这次作文时,我选择了田洁同学写的《我的妈妈》,这一篇作文虽然错别字多,有些地方语句也不通顺,内容也不具体,但她选材新颖,内容真实。外貌描也写得很贴切,她是这样写的:我的妈妈,个子不高,身材很胖,脸上还有几颗难看的雀斑,没有别人的妈妈漂亮,但她有一颗善良的心。选的材料是:妈妈怎样照顾生病的奶奶,内容写得很感人。由于是自己熟悉的人,所以写出来的语句朴实。我还发动学生一起来给她把这篇文章内容充实充实,经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她的这篇文章可算是一篇优秀作文了,再叫一个同学深情并茂的朗诵。这时她的脸上洋溢出一种成功感,同学们都向她投去了赞叹的目光,为她鼓掌。从那以后,她的作文进步了,不再像以前那么怕写作文了。

在上面的评价过程中我们还采用了自评、互评、集体评、口头评、书面评等方式。组织学生讲评,我注意了两点:1.作文必须是由学生自改互改的,否则就不具备学生评讲的最起码的条件。2.必须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并且将指导贯穿始终,即评讲前,使学生明确评讲的目标和要求;评讲中,就评讲的内容和方法给以指导;讲评后,要进行归纳总结。

四、作文讲评要选择适当时间

一篇优秀作文,不是教师批改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改出来的。以前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讲究旁批,眉批,总评等,加上正常的教学工作,全班学生的一篇作文改下来,加班加点最迟也要两周左右。两周后再去评讲作文,学生早就对写的什么主题,什么内容忘得一干二净。费力费神而收效甚微。现在我对学生作文粗批快改,加快反馈速度,收效很好。所谓粗批,并不意味对学生的作文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而是对学生作文中所出现最明显的失误,一言两语作总结,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深切要害。反馈的时间不超过一周。再在评讲的过程中再来查漏补缺,以补批改之不足。这样学生既能知晓自己的失误,又能在趁热打铁的过程中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还要教会同学在修改的过程中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对自己的每一个词语都要认真地进行推敲。

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中,作文评讲这一环节千万不可忽视,必须把作文评讲落到实处。新课程改革要求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品味。不同的写作专题,选择不同的评讲方式,确实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6.真实感人的乡村故事:变 篇六

听母亲说:陈家老太太真的要老啦。

陈家老太与我家隔邻———当时,我祖父兄弟二人,祖父的兄长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生意人,据说家中财产据多,金银首饰略有收藏;但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段时间,被人从家中揪出,头顶上扣着一顶高高的纸帽(上头尖,下头圆,象是农村医务所给孩子们服药用的那种宝塔糖),把祖父的兄长拉到街上后,在大群人中,在高呼着“打倒张世首”的口号声中,来回游荡,听年长的人们说,那是在游街。游完街后,世首大爷爷——我祖父的兄长便在人前矮了一截,或是说从此以后再也没大露过面。

我祖父张世工,一生老实巴交,待人憨厚,我父亲同他相似。那时农村穷,我父亲兄弟四人,大伯小时跟大爷爷跑过街、上过店,耳濡目染,对生意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也极为乐此不疲,便也及早地做起了生意,小小年纪走村串户,替人要帐或是有间隙自个做个商贩小本生意;父亲排行老二,不善言辞,但学业却有成绩,于是18岁高中未毕业便在乡村教起了书,一教便是一生!如今他的学生天南地北,可谓桃李满天下;三叔极象祖母,有音乐赋词爱好且略通一二。记得我小时,70年代初,公社号召乡村里年轻人唱大戏,像是唱《朝阳沟》,那时农村一派轰轰烈烈的热闹景象,庄稼人像是整天不知道累似的,成天笑哈哈,仿佛村村都是在朝阳沟这个令人兴奋的土地上。三叔父在戏里演一个老太太,蹦蹦跳跳、十分泼辣的形象,是银环她妈,故事是说青年学生银环放弃城里优越条件,跟对象栓保到农村锻炼,银环她妈是个城市迷,鄙弃乡下,开始时对银环的举动大为光火,记得戏中是恶狠的老太太对着银环破口大骂,并随手拿笤帚追赶银环;后改初衷,支持农业发展,老太太是我三叔扮演,戏中言行惟妙惟肖,以致于前些年村里人还叫我三叔“银环她妈”。四叔年纪最轻,搞公社时由于兄弟们多,收成差,被迫去闯了关东,至今仍在吉林长白山一带生活。

我们村叫大王庄,又叫王庄,全村上下不足千人,只有陈姓和张姓两大家族,陈老太在陈家年岁最大,由于当时历史曾曲折地徘徊在农村、折磨着庄稼人的肚子,陈家老太似是戏中银环她妈,对穷人很看不起,并常踮着小脚往村里大户人家跑,有时还鬼鬼祟祟很象电影中上演的地主老财们的小老婆。听母亲讲在吃大锅饭过后,由于我家劳力少生活相当相当的困难,有一次大年夜家中实在没柴烧,看着我和弟弟饿的哇哇直叫,父亲万不得已趁着黑夜到生产队大院里偷偷抱回一堆干柴草以伺温暖,不想这事被陈家老太发现,天还未亮她踮着小脚便去了生产队长陈之凉家里,村里大小干部一起赶到我家,也许是看到了我饿的在母亲干瘪的怀里拼命嚎叫而弟弟饿的只瞪着小眼傻傻地望着来人,他们动了侧隐之心,却没人说话。陈队长背过身去,只说了一句,“家里若是不够烧,再到村里去背点!”说完这些话,脚板“蹬蹬蹬”的离开了我家。每每谈起此事,我的受尽沧桑的母亲便眼圈一红落下泪来:“陈家老太太真不是个人哪!当初差点没把咱们家害死!”我知道这话如今说着是平静的很,但在农村、在当时,是心痛欲裂的……

母亲一生乐施行善,尽管我家很穷,但只要我嘴里有什么,若是碰到了邻居家的孩子也同我一起玩耍,便心痛的从我手里拿去一半再心痛的递给别家孩子。母亲也步入了年迈,听老人们讲,这辈子母亲一生只和人家吵过一次架:和我大爷爷家的姑姑,缘由是母亲眼见她在饭桌前对老人不敬,说了一句、算是提醒,不想被性格泼辣的姑姑纠缠,大骂不休。从未与人争吵、心存善良、息事宁人的母亲遭受委屈后哭了一天一夜……我静坐在母亲身边时,也曾经听过母亲讲那个遥远的故事,也随着母亲一边流泪、一边回忆。那是个贫瘠的年代,家家户户的生存状况都是艰难的、苍白的,穷,是那个年代的标志!每每听到母亲倾诉,我的心里都象是翻江倒海一般: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啊,憨厚的庄稼人辛苦劳作连一点白面也吃不上,善良的母亲为了家庭和孩子又容忍了多少困瘠和背后抹泪的辛酸……乡村的母亲比城里母亲难过啊,好在一切一切都过去了!我少时的恶梦也过去了!

我和兄弟慢慢长大之后,从祖父院子里被分了出来,与陈家老太不再是隔壁邻居。但因村子小人口少,也不免时时碰面。我们渐渐的长大成人了,我常年读书在外,接着上班。每每回去也碰到陈家老太,我总是迎上去握着老人家的手:“老奶奶,身体还好吧?”“好!好!是大伟吧(我的乳名)!你看看,都长成大人了,你们家也好过了……”说到此处,风烛残年的陈家老太总是欲言又止,像是说不出心里头最里面的话,并不时撩起衣角或前襟去擦拭那一生饱经风霜而又苦涩模糊的双眼……我回去告诉母亲见到了陈家老太,母亲便开始絮絮叨叨地述说:“唉!孩子啊,按理说,咱们不该搭理她,当初她害的咱家还不够惨吗……”母亲眼睛一红,也许又想起了过去时光的冷酷无情。我告诉母亲,过去的事让它过去吧,别再提了。善良、勤劳的母亲虽嘴里在唠叨,可是在她心底:没有见到怨恨和痛恶。

参加工作后,母亲对我定下三条规矩:一是好好工作。母亲说,领导让干啥就干啥,把人家安排的活干好,不要亏待领导的心意。二是不准手长。不管是穷了、是富了,心里不能贪,不是自己的东西一丁点儿也不能往自己口袋装。三是不能忘本。不管是以往的、眼前的,只要人家给过照顾、帮助,都要牢牢记住、懂得报答。参加工作二十余年来,始终牢记母亲朴朴素素的叮嘱!始终不敢忘记母亲眼里曾经噙着的泪水!一直感念哺育我的故乡热土!……

在常常回家的时候,还常见到陈家老太,每每我总是上前握住老人家的手问寒问暖,从陈家老太那浑浊充满某种歉疚的眼神里,我能读懂:也许当时她是身不由己,也许她是为了混口饭吃,也许她也是为了孩子,她也是乡村母亲……

今年的秋季,最近回到家里,父亲讲:陈家老太太身体不行了;

母亲也讲:陈家老太太真的老啦!

从母亲的言谈中,我感觉到,善良的母亲已经从心理上原谅了那个时代的陈家老太,也原谅了那个令人惨痛的年代。

从父亲、母亲的口气中,我意识到:陈家老太太已经不行了!

7.孝敬母亲的真实感人故事 篇七

一天,陈金平在厂房房顶工作时,双脚踏上空心板,传递物品,突然,空心板断裂,他随着板块跌落下来,工友们赶快把他抬起,送往医院,在送的过程中,陈金平撕心裂肺地叫到:“我的腿怎么了,我的腿怎么了?”

医院的诊断与陈金平感觉一样,腰椎断裂,身体下半部失去知觉。

陈金平的意外,使这个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父母年迈,弟妹尚未成家,两个儿子年幼,老大四岁,老二五个月。

陈金平的媳妇需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他的父亲要耕作家里九口人的田地,山区的田地不多,七、八亩,但是这些田地不是整块,零零碎碎十多片,离家又特别远,老人大部分时间忙在田里。农闲时打个临工,补贴家用;数九寒天没有临工了,到山上割柴、遛软枣,一年四季不得闲。

他的母亲宋林香负责照顾他,给他翻身、洗涮,吃药。

从此,陈金平在院子、屋子、床上,不是坐着就是躺着,母亲宋林香陪伴着他,母亲没有出过村庄,没有到过县城。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嫁到本村,宋林香很少到她们家,大女儿的儿子结婚办事,她也是匆匆打个照面,就马上回家给儿子做饭。儿子有时候不舒服了,到村里诊所拿点药,就赶快回家。

陈金平没出事前,是个高中生,干活利落,头脑聪明,性格开朗。可这一摔,把他人生所有的梦想都摔碎了。遇到风和日丽,天气晴朗时候,宋林香会扶着儿子在椅子上坐一会儿,很多的时间,陈金平的身子就像是散架的机器,需要躺在床上休息。孤独寂寞,病痛折磨使得这位温顺的小伙子脾气变得暴躁起来,稍一不顺心就会着急,大喊大叫。听到呼喊,宋林香马上放下手里的活,跑过来伺候。病人发脾气了,老人一边干活,一边忍受病人的坏脾气。

儿子身材高大,母亲矮小,一下子翻不过来,翻身分成了几个步骤,扶起上半身子,后背垫上两个枕头,然后把下半身子抬起,再垫上一个枕头,把后背上的枕头撤下,然后侧翻病人。害怕病人身上长褥疮,半个小时后,再重复同样的动作。从早上八点算起,到晚上八点,这样的动作一天最少24回。我初步做了一个计算,一年约翻动8760次,32年最少翻动28万多次。这是一个什么数字,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暑假,我有幸见到老人,个子大约有一米五左右,白色体恤,圆盘脸,皮肤黧黑,眼睛不大,精神矍铄,满脸皱纹。

和老人谈话,发现老人的耳朵有点背,她的大女儿大声说话,她才能听到。但是老人的耳朵有点特别,就是提到陈金平时,老人思路格外条理清楚,问其他事时,老人眼光迷离,有些恍惚。

院子里有一棵杏树,撅巴粗细,稀疏的叶子遮盖院子,送来丝丝凉气,房子是八十年代的挑檐房,主房北屋三间,东屋五间。老人住在主房里,八仙桌,后面是相框,相框的右边是朱红色的两个方柜子(当地叫板笼),应该是老人的嫁妆。柜子旁边是木头大床。暗灰色床单,水泥地面,和所有农村的屋子相似,伏天的屋子有一股淡淡的潮气,整个屋子显得干净、凉快。

我们在院子里与老人拉起家常,老人的语气平淡,谈起儿子摔伤后,怎样伺候,眼里虽然有一丝悲戚,但很缓和。说话中,留意到老人的右手一直在轻轻颤抖,两双手青筋裸露,没有一丝光滑,全部是细细的粗皮褶子,一小块一小块像是密密麻麻的蚕卵,胳膊上的皮肤如柿子树上的树干,每一个手指,还有手背,全部像是重新组合整理过的一样。莫非两双手全部经过车床精密地整合加工,全部打磨了一遍,所有的肌肉、血液都经过了奇妙的爬行运动,浓缩成了粗糙的精华。

漳河水长,它有尽头,太行山石头多,它有数量,两双手里无尽的母爱,却没有尽头,陈金平活着的时候,宋林香的两双手像是陀螺,不停地转着,他走了三年多了,按理这位劳碌了大半辈子的手该歇息一下了,却真的成了陀螺,一个劲地哆嗦,颤抖,像是没有完成它的使命,随时准备工作,停不下来了。

陈金平是不幸的,正值青春年华,就躺在了床上,一辈子与病魔斗争生活,但他又是幸福的,他有深爱他的母亲,倾心照顾他和他的家庭,他去世时,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听家人说,与他一年摔伤的村里有三个人,病情都和他相似,但因为种种原因,那两个早早去世了。

镜框里年轻时的陈金平浓眉大眼,目光炯炯有神,白色的衬衣显得小伙子精神利落,潇洒英俊,眸子凝视着所有看他的人,像是在说:人生只要健康,能够自由的溜达、行走、奔跑,就是最幸福的人。朋友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呀。

在返家的路上,我思索着,儿子生病了,母亲放弃了所有的一切,伺候了32年;父母生病了,哪一个儿女舍得放弃自己的生活,伺候32年呢?

8.课改真实感人的小故事 篇八

流光岭中学杨秀

(一)149班有一个男生叫尹博翔,个子矮小。刚升入初中时,胆子小,不太爱举手回答问题,成绩也处于下游。在实行“520”教学改革后,他有了特别大的变化。

小组合作探究时,他积极参与讨论。展示时,他口若悬河,大胆自信。在一次公开课上,他在课本剧《孙权劝学》中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老师和学生的阵阵掌声。从此他越发认真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在课改的舞台上相信他会有更大的进步。

(二)橘子哪来的?

刚接手148班,我就记住了他——尹涛。听其他老师说,他可是一个捣蛋王。果不其然,上课他总是做其他事情。上课让他回答问题总是一问三不知。

一天早自习,他伏在课桌上,偷偷流眼泪,我把他带出教室。通过询问,我才知道他父母离异,由爷爷奶奶带着,他缺少关爱。我摸了摸他的头,开导他,激励他。给他开小灶,上课叫他回答问题,慢慢的,他变了,上课变得积极,下课及时来问问题。

从那以后,每到星期一我的办公桌上,总是有几个黄灿灿的橘子,原来是他在表达对我的感恩。

一堂妙趣横生的诗词讲解课

昨天我开始讲八年级的25课《诗五首》。一节课的时间,仅分析了两首古诗,虽然学生发言积极,但是总有人不做笔记。灵机一动,我决定好好“放手”,也偷偷懒,于是我布置了一项任务,让班上的六个学习小组,把剩下来的三首古诗《诉衷情》、《南乡子》、《朝天子》明天展示出来。两个小组一首,同学们欢呼雀跃。

今天是第三节课,我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提前把三首古诗板书在黑板上,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的粉笔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我稍微放松了紧紧蹦着的弦。首先是第一、二小组展示,几乎全部成员都站在讲台上,看这阵势是早有准备的。首先,尹凌峰背诵了《诉衷情》,然后,他们小组把这首诗中的易读错的字拼音指出来。接着,把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了一番。最后剩余的几个同学翻译了这首诗。这赢得了同学的阵阵掌声。轮到第二小组了,曾超贤精心的导入,申宇琴,申利芬大方的讲解,也得到了不少的掌声,台下的学生不停地记着笔记。趁热打铁,我连忙让学生齐声读这首诗,惊异的发现,大部分同学已经会背诵了。

轮到第三、四组来展示《南乡子》,首先是由申仕华背诵,她一背完,就迎来了赞赏的目光和雷鸣般的掌声。只是接下来讲重点字词,作者的同学,展示的时候,声音有点小,台下的学生给出了建议。轮到第四组展示了,语文课代表尹福照设计了一个开场白,把辛弃疾与文天祥联系在一起。分析到“生子当如孙仲谋”时,同学纷纷质疑。“这句诗运用了典故,有什么作用?”“这句为什么是议论。”“这是不是运用借代的手法呢?”层出不穷的提问,四组的同学不慌不忙,一一解答。这时全班同学也都参与讨论当中。

我看到只有二分钟就要下课了,五六组还没有展示,心里有点急。他们也都是精心准备的。学生貌似看出我的心思,请求晚点下课。看来又一轮精彩将要到来,第六组的王玉康毛遂自荐,说能够把《朝天子》唱出来。学生纷纷鼓掌支持,经过他的两次演唱,学生们已经可以背诵。

这一节课,我原本的“放手”,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展示,学生更加主动,效果更好。在以后的授课中,多多“放手”。给学生一个舞台,老师收获一份奇迹。

在作文教学当中,我首先看了他们的周记,对他们的写作水平有了相应的了解,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我还了解到,他们很多人很怕写作文,尤其是一些男生。

作文的教学,在两个班,我大胆的采取了课堂限时写作,一节课,现场确定内容,当场写作。我花了五分钟左右讲要求,写作主题定为写人,题目自拟;可以写一个人,可以写多个人;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参照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写完后在作文本上写上所花费的时间。在149班,由于是第一次这么实施,班上同学有很多的问题,有畏难的,抱怨的。讲话声声不止,为了能够让他们安心写作,我下定决心,跟他们一起写,我站在讲台上,开始写作,十分钟过去了,同学们终于找到了状态,纷纷写作起来,教室里面只听见刷刷的写字声。上课30分钟的样子,尹丽丽同学就交上了作文。28分钟的时候,我当时写完了一篇文章,《我的学生剪影》描写了149班的几个有特点的学生。然后我就开始写第二篇《我的小老师——梁锦全》,台下的同学也都认真写作。“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还有一些学生没有完成,拖延了十五分钟,所有学生都交上了现场写的作文。通过这次作文,我摸清了学生写作真实水平,杜绝了抄袭的现象,而且现场作文,培养了学生的考场作文的速度。在148班,我也采取同样的措施,我自己也跟学生一起写了一篇写人的文章,我写的人物是148班的学生。

9.残疾人的感人真实故事 篇九

史铁生没有放弃生活,他在母亲的照顾和关爱下,在好心人的鼓励下,充满了生活的勇气,于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他初期有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发表于1983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成为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小说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有着很大的意义。

史铁生因为有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因此,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

史铁生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和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史铁生有许多富含哲理,催人奋进的语录,如“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我们生来孤单,无数的历史和无限的时间因而破碎成片断”。“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 。“在奥运口号‘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应该再加上‘更美’”。“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

10.感人真实爱情小故事 篇十

怀特山脉位于新罕布什尔州和缅因州交界处,方圆3000多平方公里。这里高山险峻,丛林密布,主峰达1916米,垂直山谷深达千米。一年中,6月至10月是观光的最佳时期,其他时间山脉都被厚雪覆盖着。

在准备好登山绳、水、食物以及急救药品后,达威尔夫妇开始向山峰进发了。下午3点多钟,他们来到一座高达千米的山崖上。当看到悬崖边有棵姿态优美的油松时,达威尔卸下登山包,请妻子为他拍照,为了取得更好的拍摄角度,达威尔坐到一个斜伸出来的树枝上,不料树枝突然断裂,达威尔摇晃着向后倒去,随即坠入了悬崖。

比妮被这可怕的一幕惊呆了,她惊恐地大叫着丈夫的名字,往悬崖边靠近,探头向下张望,听到了丈夫断断续续地呼唤她名字的声音。比妮仔细一看,发现丈夫被一根山藤挂住了。山藤长在峭壁上,主干足有碗口粗,虬枝盘伸。达威尔面部朝上,左手紧紧抓住山藤,右手无力地下垂,双脚本能地钩在山藤上,他的身下是深达千米的深谷。

比妮大声鼓励丈夫要坚持住,她会把他救上来的。此处的山区地势险要,三面绝壁,比妮根本无法靠近达威尔。比妮拿出放在背包里的手机,值得庆幸的是手机有信号。比妮连忙拨打美国高山联合救援中心的求救电话,由于无法说清所处的具体位置,救援人员只得派直升机沿山崖进行搜寻排查。

比妮趴在崖壁边大声地对达威尔喊:“你要坚持住,救援人员很快就来了。”达威尔一直挂在藤条上,他左腿的灰白色运动裤已被撕开,腿上有一条长长的伤口。达威尔说:“我的腿还在流血,我怕撑不了多久了。”达威尔的身体不断地摇晃,比妮焦急不已,这样耽误下去丈夫极有可能支撑不住。此时已是下午4点,天色逐渐黯淡下来。

妻子勇下悬崖救夫

比妮开始施救,她打开达威尔的背包取出一条登山绳索,打算把绳索放下去让达威尔爬上来,可是达威尔的右手已骨折,根本无法用力。比妮决定制作一架树梯来接近达威尔,这样,她不仅有机会为丈夫包扎伤口,还可以扶助他顺着梯子爬到山顶。

比妮来到大树旁,用随身携带的瑞士军刀将一些树枝锯下来,然后把树枝截成多根长短一致的短棍,再将带来的绳索剪断扎成树梯。树梯做好后,她又砍了几条又长又粗的藤条,用藤条把树梯绑在大树上固定住。天空下起了小雨,山地变得滑滑的。比妮把梯子沿着靠近达威尔一侧的崖壁放下去,随后顺着树梯慢慢往下走。达威尔吃力地喊道:“不要这样做,太危险了!”比妮并没有退缩。担心看到深谷会产生恐慌心理而影响下梯的安全,比妮极力抬头朝上看,每往下行一步她就停下来深深吸一口气。由于沾上了雨水,藤条的表面很光滑,稍有不慎就可能失足坠入悬崖。

就在比妮距离达威尔还有3米的时候,她的左脚在横木上滑了一下,导致双脚都脱离了树梯。比妮的双手紧紧抓住头顶上的一根横木,两脚惊恐地探寻着梯木,瘦弱的身体在风雨中不停地摇晃。

“比妮,身体不要晃动,停下来!”达威尔的一声提醒让比妮很快安静下来,她停止了挣扎,树梯也随即停止摇晃,很快,比妮的双脚又踩到了树梯,她弓起身子,颤颤巍巍地顺着树梯往下走。

大约过了20分钟,比妮终于靠近了达威尔。“亲爱的,你还好吗?”比妮的眼里闪着泪花。达威尔担忧地说:“太危险了,你不该下来的。”“我们一起爬上去。”比妮向丈夫伸出一只手,试图拉着丈夫登上树梯,可是丈夫的状况远比她想象的糟糕。达威尔的左腿伤口还在流血,右手无法动弹,剧烈的断骨疼痛将他折磨得生不如死。

“比妮,你快上去,等雨下大恐怕你就上不去了。”达威尔苦劝妻子。“既然你不能爬上去,我就在这里陪你,一块等救援人员。”比妮坚定地说。“不,你不能在这里等死!”达威尔吼了起来。“达威尔,不要再说了,我是你的妻子,我们怎么能分开呢,再说我们还可以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啊。”

比妮靠近丈夫,用携带的止血药和纱布给丈夫包扎伤口。她从树梯上把一只脚探到达威尔攀住的山藤上,小心翼翼地骑坐在上面,然后取出预留在包里的几截绳索把丈夫的双腿和腰部绑在藤干上,防止他掉下悬崖。

就在比妮想办法为丈夫固定手臂断骨时,树梯被山风吹得来回打到崖壁上,发出“啪啪”的响声,很快,树梯绑结点的绳子松散开来,横木陆续散架掉落。比妮惊恐地看着丈夫,哭了起来:“我的上帝,这可怎么办?”

由于达威尔失血过多,加上体力消耗很大,他甚至要失去抓握藤干的力气了。雨还在下,山间的气温越来越低,比妮脱掉上衣盖在冻得发抖的丈夫身上,给他御寒、遮雨。为防止丈夫昏睡,她大声对丈夫说:“每次开车的时候,你总要我唱《我心永恒》,这次我们一起唱吧。”夫妇俩一边流泪一边哼唱起来:“我心与你同往,与你相随……为着生命的最后一刻,不愿失去,直到永远……”

经历了长时间的重负,加之狂风的吹摇,支撑夫妇俩的山藤开始慢慢下垂。植根于峭壁上的山藤根部开始松动,石块和山土不断坠落,这让达威尔夫妇紧张万分。比妮脸色煞白,紧紧抓住达威尔的手臂:“山藤不能承受我们的重量,上帝啊,怎么办?”

把生的希望留给丈夫

达威尔努力保持清醒的状态,鼓励比妮:“相信好运与我们同在!”比妮绝望地哭了起来:“仁慈的上帝啊,如果你真的存在,就请再多给我们一点时间吧……”达威尔柔声地说:“坚持下去,我们都会活下去,我们还要生宝宝呢。”比妮亲吻着丈夫的手背,泪如泉涌:“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永远爱你。”

此时,山藤根部周围的岩石出现了裂缝,情况越来越危急。达威尔对比妮说:“你听我说,我已身受重伤,活下去也是个废人,我们两个不能全部死去,必须有一个人活着……”达威尔请求比妮把他腿上的绳索解开,比妮顿时明白了他的心意,她死死地拉住丈夫大哭:“不,你还年轻,必须活下去!”达威尔心痛得说不出话来。

比妮平静下来,她红肿着眼圈恳求丈夫:“亲爱的,你要活下去,下辈子,我还做你的妻子。”达威尔浑身颤抖,大口喘息着。比妮沉默片刻,忽然松开双手纵身一跃,向千米的深谷飘落而下。达威尔歇斯底里地悲呼:“不!比妮……”

下午4点30分,救援直升机终于出现在达威尔头顶的上空,达威尔被救上山崖。随后,救援人员打开探照灯在山崖谷底寻找比妮,经过近3个小时的搜索,在谷底的一条山涧旁找到了比妮的尸体。比妮的左手死死攥着一样东西,那是为丈夫包扎伤口用过的半截纱布……

为了纪念妻子,达威尔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阿曼德·斯坦因·达威尔,他把爱妻的名字放进了自己的名字中。达威尔还和父母商议,全家搬到比妮父母家附近居住,以便他能替比妮尽孝道。

上一篇:县人民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会议讲话下一篇:食品药品安全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