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地瓜的不解之缘散文

2024-06-29

我和地瓜的不解之缘散文(共7篇)

1.我和地瓜的不解之缘散文 篇一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我觉得这个比喻特别亲切,因为书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球人民的食品……它犹如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它能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我家有两个大书橱,似乎有一千多本书。我读书经常把好词佳句抄在积累本上,当我读到主人公高兴时,我会开怀大笑;当我读到主人公伤心时,我会嚎啕大哭。

那一次,我读书出了洋相。妈妈由于我勤奋读书,派妹妹去送我爱吃的酱香饼。于是,狡猾的妹妹把酱香饼换成了辣椒墨水饼。由于我认真地读书,没有发现妹妹把酱香饼换成了辣椒墨水饼。于是,我就稀里糊涂地吃了下去。“啊!辣、苦呀!”妹妹幸灾乐祸。我跑向洗手间,一头塞向浴缸,妈妈也跟着大笑起来,而我却哭笑不得。

啊!书,我离不开你。

2.我和路遥的一面之缘 篇二

到了西安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去了陕西省作家协会。刚进大门,就被门卫喝住:“这娃,你找谁?也不到门房登个记。”我对当地方言也能说几句,就理直气壮地用西安话说:“登个啥记嘛,都是乡党,还怕我是个贼娃子?再说这穷衙门,有啥能让我看上眼呢?”门卫却不依不饶,非让我登记不可。

就在我俩纠缠时,院里有人说话了:“这娃,让你登记就是个规矩,与单位穷富有啥关系嘛。”我循声望去,院里,一把破藤椅里,一个发福的中年人正坐着在打盹。这时,听到门卫对我说:“还讲你是西安人呢,连他都不认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路遥,这下傻眼了吧?”

我顾不得和门卫拌嘴了,就直奔那把藤椅而去。到了路遥跟前,说:“路老师,我是专门来看您的。”

路遥睁开惺忪的眼,看看我,说道:“看我?我们认识吗?”

他这一问让我顿时语塞。好在我早有准备,急忙从挎包掏出《平凡的世界》,语无伦次地问他:“您是怎么写成这么厚一部书的呢?”

他被我的问话逗乐了,笑着说:“这有啥奇怪的,一笔一画,一个字一个字写的呀。”

“我不是这意思,我是说,小说里的人物都是真实的吗?”

他仍笑着说:“小说是虚构的,哪有真实的,当然是有生活原型的。”接着,他反问我:“我说你到底找我有啥事?”

我被他给问住了,嗫嚅着说:“您的书我非常喜欢,就是想见见您本人。”

他“唉”了一声,苦笑道:“我有啥好看的,就是个普通人,和你一样,一天吃三顿饭,也放屁,也上茅房。只是特别爱抽烟,晚上睡觉可能要比别人晚一点。”说着,就掏出一盒金丝猴牌烟。趁他正往外掏烟的空隙,我赶紧拿出一盒芒果牌烟,快速抽出一根递给他,他接过一看,说:“这烟我还没抽过,尝尝是啥味道。”

他慢悠悠地吸起来,对我说:“其实,我不叫路遥,我的真名叫王卫国,18岁时还当过延川县的革委会副主任,不过一年后就被免职,这才决定写点东西。1971年,我写了一首8行詩《车过南京桥》,用了个‘缨依红’的笔名,拿到延川县文化馆投稿,有人建议我重起个笔名,我就改成了‘路遥’这个名字。我也是想通过改名,开始一个全新的生活。”

我很感激他能对我这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说起自己的“隐私”。正当我沉浸在与他交流的美好氛围中时,有人喊他说是有电话。他匆匆从那把破藤椅上站起,握着了我的手说:“感谢你来看我,让我很高兴。但很抱歉,我还有事,以后有时间咱再聊。”说完,与我挥手道别。

直到这时,我才想起让他在《平凡的世界》签名的事。如果此时追上去,就显得有点不礼貌了,便安慰自己,以后有的是时间,再说凭着这一面之缘,让他签个名应该不算啥问题。于是,带着惋惜悻悻地返回。

没料到,1992年却传来路遥因肝病去世的消息。那一刻,我不知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悲痛心情,不由得想起了《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和田晓霞念过《白轮船》中吉尔吉斯人的那首古歌——

有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爱耐塞,

有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耐塞,

有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耐塞,

有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耐塞……

此时此刻,我唯一能做的,只是反复吟咏着这首歌词,噙着满眼的泪水,沉浸在与他一面之缘的美好遐思中。

3.我和地瓜的不解之缘散文 篇三

文学,像诗苑里的一朵奇葩,让身处逆境的我们警悟,奋起;文学,宛若那美丽的贝壳,让闲暇之余的我们陶醉于她的光泽与美丽;文学,也似那淡蓝的风铃,让懵懂天真的我们伫首聆听她的低吟浅唱。

小时候,刚刚步入小学懵懂的我一学会识字,便迫不及待地找来各种各样的注音童话,一头钻进书中,与小猪稀里呼噜到街上吆喝从猩猩经理那买来的“又大又甜的橘子”,绞尽脑汁地给鸭太太的“鲜蛋公司”出谋划策;与小个子猫和大个子老鼠一起去“怪兽的肚子“里探险,去”乒乒乓乓“地折出一只木船,让小个子猫划着木船在水中晃悠悠地上学;与南南和胡子伯伯去“欢乐谷”里磨麦子,看成群的喜鹊从头顶上飞过,到剧院里看着女孩们嘻嘻哈哈地跳着欢乐的舞蹈……

伏尔泰曾经说过:“读书使人心明眼亮。”的确如此,当我回想起与书的相遇,就像一次在晴朗夏日午后的邂逅,让人惊叹于她的美,觉得妙不可言。书,点缀着我的孩童时代,走过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站口。

初升入中年级小心翼翼的我开始学着老师的模样,笨笨拙拙地提起手中的笔,尝试着让自己的笔下展开文学的花,但开头总是那样不容易,我写出的句子不通顺,文章条理不清晰,这使我灰心了,害怕再写作文。但老师的开导又让我重回自信,我急切地找来各式各样的报刊,用目光陶醉地欣赏着他们优美的文章,羡慕像雨后春笋般在《课堂内外》上刊登起作文的同龄人。他们能写出如此真情实意的文章和诗篇,为什么我就不能?我从小就要强好胜,我受不了那种灰溜溜的`感觉,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促使我也拿起了笔,我也要用明亮的眼睛留意生活,用优美的词句描绘明天!于是,我的笔下就频频绽放出了文学之花,我的作文屡屡在各种写作大赛中获奖,这种喜悦伴随着我走过了中年级。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迈入了我小学的最后的两个年级,我开始在写作时推敲每一个字、词的用法,我开始可以为了一个句子的表达方式纠结许久,可以为了一篇作文彻夜不眠地写作着,于是,我的笔下,又盛开了更加硕大艳丽的花:

“我不知疲倦地舞着,就像八音盒上的旋转小人一样,直到妈妈温柔地拉住我,把我带进了屋里睡觉,可我还不肯睡,嚷着要听故事,妈妈忙从床头拿出故事书,用好听的声音为我讲着故事,渐渐地,渐渐地,我想着明天将会发生的有趣事儿,嘴角挂着微笑,一点点的进入了梦乡……“

这段话是我写的两千字记叙文《在阳光下成长》的节选,它见证了我写作上又一次的提高。文学使人的眼睛变得敏锐,透过繁复的藤蔓眩目的花朵,看到根的凝重和差异;它陶冶人的心灵,情绪渲泻在文字里,写意着生活的灿烂;它还会使如一株独自凝愁的郁金香般的孩子,变得活泼开朗,热情奔放,勇敢地走向社会。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文学不仅仅是文学,它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4.我和书的“不解之缘”作文 篇四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在我认识字开始,我就对书十分感兴趣,所以我的书柜中总是放着许多书,比如有关童话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还有关于励志的,如《时文选粹》、《青少年心理健康读本》、《智慧背囊》等。还有关于学习的,如《作文提纲》、《提高学习成绩的语文故事》、《小学生必背优秀古诗词》等。

每天放学后,我一有时间就把书拿出来看,有时甚至到十一、二点还在如饥似渴地看着。我走进了书中人物的`心灵,到睡觉时仍想看书,已经看得入迷了!明白了许多道理:如将心比心,自然显露和谐,将心比心,人间芳香四溢,世界五彩缤纷。只要我们勤奋耕耘,再贫瘠的土地都会盛开鲜花;只要用心浇灌,再干旱的沙漠都会变成绿洲。直到妈妈回来看到我房间里的灯还没熄,就催促着我赶快睡觉,我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睡了。

在书中遨游的我,有时会为书中的情节捧腹大笑,有时会为书中的人物悲惨的命运感到伤心而情不自禁地哭起来,有时也会让我反思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

在《感恩的心》里,我看到一篇既令我感动又令我惭愧的事。一位母亲每天都在唠叨,叮咛她的女儿,有一次,她考试考得不好,母亲就唠叨:“我看你这段日子就是不刻苦,花多少力气就有多少成绩……”。临近高考了,母亲每天都在唠叨,可女儿却很不耐烦,说:“我一定要考北京的学校”。心想:这回可算听不到妈妈的唠叨了。可母亲说:“去那么远的地方生活上怎么办呢?我陪着你一起去,可以照顾你,你就可以安心学习了。”听着母亲句句关切的话语,女儿抬头看见母亲两鬓斑白的头发,昔日里母亲关心她的情景浮现在了脑海中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眼泪。

看完这篇故事,我明白了母亲的伟大,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中,母亲不仅给了我们鲜活生命和健康身体,还给了我们无私的关爱。

记得又一次,妈妈叫我去洗碗,还要把房间收拾干净。我当时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根本没兴趣听妈妈讲话,就说:“烦不烦哪,我正在看电视,我自己的房间不用你管!”说完,“嘭”地一声把门关上了。过了半小时,我气消了,心里感到十分惭愧:妈妈这样做是为了让我锻炼我的独立生活能力,况且妈妈养育了我,让我洗个碗还不应该吗?”于是我快步来到厨房,竟看见妈妈正在洗碗,一如既往,毫无怨言。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不可以和妈妈顶嘴,要帮妈妈做家务活,考个好成绩来报答父母!

……

5.书之缘 情永远―我和书的故事 篇五

――题记

滴血亲情

一盏悬垂着的蒙着牛皮纸的灯泡泛着黄晕,三颗扎着羊角辫的小脑袋紧凑着,一本摊在膝盖的小人书被缓缓地翻动,六只睁得大大的眼睛充满了渴求,一位神态娴雅的母亲正欲说还休……这样的场景如同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时不时的从我记忆里跳出来,又如一幅电影画面般在眼前晃动,这留存在我记忆里抹不去的印记就是我最初的阅读画面。那时大概还没上学,很多小人书就是这样在母亲的讲述之下进入我的视线、我的记忆。

如果说小人书给了我最初的精神滋养,那么《三滴血》就是让我领略人间至亲至爱的启蒙。当时并不知道它属于什么类型的书,只是那曲曲折折,阴差阳错,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特别是那个县官晋信书,他的糊涂、他的愚腐、他的盲目自信,使得这个“悲喜交加”的故事显得沉重而又有强大的吸引力。“奇货可居”的我得意地把这故事讲给伙伴,邻居小朋友们听,由此引来了这本小人书的“畅销”,可书还回来的时候却已经是“没头没尾、面目全非”了,心疼得我捧着小人书落泪。在我看来这没了头尾的书无疑会给这家人带来不圆满的结局,我讨厌悲剧,我喜欢中国式的大团圆,很长一段时间再也不肯把书外借,即使被称为“小气鬼”。

“年迈苍苍到老境,寻子不见放悲声……到处找寻无踪影,我不避艰难向前行。”储如此类的唱词一直在我懵懵懂懂的心底挥之不去,那是人世间最朴素最美丽的亲情,它逶迤在生活的长卷中,如空气般充实于我们周遭的每一个空隙,如清水般静静流荡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懵懂的记忆里我家总是人来客往的,尤其到了节假日,堂兄弟、堂姐妹都是我家的常客,母亲早早地做好一大桌的饭菜招待他们。每每在他们狼吞虎咽的吃喝后整理风卷残云的桌面,母亲总乐呵着“下次再来,三婶家不缺你们的吃喝,都是一家人么。”又不忘了吩咐我们“带哥哥弟弟们玩去,都是自家兄弟姐妹。”血脉浓于水的亲情悄悄滋养温暖着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慢慢地长大:妹妹独自在外求学生病,我可以为此辗转倒车送上全家的牵挂和问候;弟弟复读去了一个偏远学校,寒流袭来没有过冬的棉衣,踩着自行车行程4小时哪怕累得脚酸气虚也不敢耽搁歇息;即便不需要“跪乳”,百忙之间“反哺”于年迈的外婆一直不敢苟忘;夕阳之下的双亲倚门相望,《常回家看看》的现时版常演常新……亲情就在《三滴血》的滋养中凝聚、升腾、加温、延续,直至久远……

浅唱青春

春天的黎明将至,一间简陋的平房内,一顶泛黄的蚊帐下,一位顶着一头细碎黄发的少女拥着被子就着微弱的手电筒光,如痴如醉般沉浸在书的世界里,那一刻就是电闪雷鸣、地动山摇或许也撼不动、震不醒。那是三十多年前的我,一个才上初中的小女孩正沉溺于当时最热门《青春之歌》而无力自拔直至初阳东升。

很感谢我的父亲,当我无意间从一大捆被父亲收藏在阁楼上的书中发现这本书后,也开始我的“激越青春”,浅唱我的“理想爱情”。那让我心如撞鹿但充满了小资产阶级情调的“余林”之爱开启了心底朦胧的情怀,尽管不甚喜欢余永泽。“卢林”相识于偶然,尽管他们没有表白、没有倾诉、没有缠绵,有的只是精神的崇拜、爱慕、认同;心灵的向往、追随、相融,他们爱得纯美、爱得心醉,让我为之深深着迷并和林道静一起喜欢上了卢嘉川,甚至后来“林江”都已成为事实婚姻了我还没回过神来。

或许对“理想爱情”期望太高了,竟成为后来对待爱情,寻找伴侣的障碍。我渴望“余林”那种“骑士式”的浪漫奇遇;盼望“卢林”之间心有灵犀的相遇相知。我拒绝了一拨又一拨的介绍人,得罪了一个又一个的父亲好友,而周围的同龄人一个一个结了婚,我仍“最苦是,立尽月黄昏”而不后悔。直至那个有着一双清亮的小眼睛,淳朴男孩的出现,直至他说“知道你爱看书,我喜欢你看书。以后不管你看到什么时候我都不会介意,都陪着你。”的一刻才体悟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体验到“卢林”之恋只有遭遇太平盛世才有可能真正演绎出圆满……新婚的嫁妆没有三大件、四小样,更没有满柜的新嫁衣,只带了满满的一架书。邻家说我妈太没面子,父亲骄傲地说“腹有诗书,家有藏书。万贯财莫如一箱书,他们富有着呢!”

而后的小日子,购买书籍也成了一笔必须的开资:古典小说的才子风流、浪子情怀;近代小说的时代风云、英雄情结;武侠小说的纵酒狂歌、热血儿郎;海岩系列,余华新作,每一本都让我欲罢不能。我还喜欢去书摊买《小说月报》、《收获》这些杂志,淘到后,便慢慢品味、静静享受这在书中缓缓流过的每一寸光阴。尽管我们陋屋简居,家无余钱,但书籍给了我富足,给予我愉悦,在雨声蛙鸣的夜晚,在温馨的橘红的灯下,一种阅读之外的情愫便油然而生――似乎自己在与书中的每一个人促膝交谈,与每一个灵魂砰然撞击。

不灭友情

6.不解之缘的散文 篇六

二年多了,我与老年休闲娱乐中心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天吃过早饭,打点行装,就是背上我的琴,挎上我的书包,里面装有我的乒乓球、球拍、运动装、鞋之类的用品,还有眼镜、手机等,有时还带上相机,正好满满一书包。儿子看见忙问:“妈,您这是上那去旅游啊!”“旅游?妈这是去玩!”。旅游倒是没什么兴趣,可每天去休闲娱乐中心却成了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学生上学,像工人上班,像忙着赶车的旅客,还是去参加重要会议的职员,反正钟点一到就兴匆匆的出发,因为那里是我的精神家园。儿子高兴了,全力以赴,买球拍,买胡琴,买相机,买电脑,“妈,你们玩的够高雅的了,比我们年轻人都潇洒。”我笑了笑,什么都没说,心想:到你们退休的时候,我们玩的你们未必都能玩了!

走在去娱乐中心的路上,踏着宽敞的柏油马路,望着一排排新建的居民楼,真是感慨万千。一块荒凉泥泞的草地,一片荒芜人烟的沼泽,居然神奇般的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是新中国的成绩,是北大荒人的努力,是建三江人的福分,也是千百万垦荒者血汗的结晶。正因为三江建设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还不迟,我们赶上的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富裕,更是精神文化充实的年代,虽然年近六旬,但童心不泯。像一台运转多年的机器,有了好的润滑油,有了科学的修理技术,又碰上了水平高的机手,就会重新启动,为社会和谐贡献微薄之力。

走进建三江老年休闲娱乐中心,那个坐落在人民广场西面的几千平米的五层楼房,在那里我找到了老年人的自信,找回了年轻时的朝气。我弹琴,我唱歌,我打乒乓,生活中的烦恼在这里烟消云散。这里虽没有专业歌手的嘹亮歌喉,却有着五十年代历经沧桑的底蕴;虽没有艳丽的灯光布景,却有着享受退休生活的宽广舞台;虽没有台下欢声雷动的掌声,却有着老人们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真诚赞美。每每看到这些近似疯狂的老年朋友在这里露出的满面笑容,听到他们的爽朗笑声,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他们像青松翠柏,一年四季茂盛葳蕤,大自然的霜雪依然染白了他们的双鬓,但那份青翠欲滴的激情,那份坚持不懈的精神,那份奉献无余的热心,有了国家社会和谐阳光的普照,有了三江米都发展的春风,他们会更加璀璨夺目,绽放生命的活力。

因为我爱好颇多,年轻时有重担在身,奋斗拼搏,培育孩子,抚养老人,经历了人生的许多风雨沧桑,许多的艰难坎坷,有幸的是老了却重逢新春,又沐春光。年轻时想做而没有机会,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在这里都能随心所欲的发挥。没有想到的是,年轻时播在心底的梦,在年逾花甲的时候才开始发芽成长。

我喜欢打乒乓球,上中学的时候,每个班级门前都有一个乒乓球案子,下课都抢着打。一晃就四十五六年,幸亏有这点基础老了才能重新拾起拍子。在老年休闲娱乐中心的乒乓球室里,才真正如愿以偿。虽没有高超的球艺,也没有参加过精彩的比赛,可心里的舒畅,像感冒发烧时出了一场大汗,淋漓尽致,虽湿透衣衫,可浑身轻松。我看到活动室里打球的老人竟有八十岁高龄的,看上去有点驼背,可一站到球台前,球拍挥舞,抽拉推挡,不亚于年轻人。我在想,如果是时光倒退五十年,这里面能出多少世乒赛冠军都很难说。老年人身体的健康,表明了社会老年休闲娱乐设施的健全。

人一到了退休年龄,经历了许多世情冷暖,因此更懂得珍惜。一切对我们来说都太宝贵了,如果都顺乎自然,生命都是有时间的了。所以当今的.老年人,在不为生活来源所困惑的情况下,都会以潇洒的态度直面人生,也就是活一天就要快乐一天。也正是如此,我们才与老年休闲娱乐中心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就是社会关心老年人的一个窗口,也是欢度晚年老有所乐的精神园地。终然是银丝苍发,终然是古稀花甲,可那无忧无虑的笑,像刚开放的花瓣,散发着童真的芬芳。

你走进娱乐中心,这里有众多的朋友,有欢快的笑声,在这里感觉到了生命的充实。你一个人就是一滴水,没有活力,当你融于一种爱好的小溪,汇与集体活动的大海,你就会感觉到里面的温暖。这里有你的球友、琴友、麻友、牌友,除玩之外,还可以互相倾诉。不管你是下棋、打牌、弹琴、唱歌或者打球,在你与老年朋友们分享快乐的同时,你就会远离孤独寂寞,远离疾病,在不知不觉中你的生命正在延长。

这里有为我们服务的员工,为了我们能有一个清洁、优美、舒适的娱乐环境,他们默默的工作着,维护着我们获取快乐的地方。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7.怀念地瓜优美散文 篇七

也许是对地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次走在街上,看到街道两旁小贩们吆喝叫卖的烤地瓜,总会想起故乡的地瓜以及童年的一些趣事。

关于地瓜的记忆始于童年。每当地瓜丰收的时节,家里堆满如山的地瓜。童年的我常常和伙伴们一起用破草帽装满地瓜,跑到村后路边的垃圾堆里烧烤。地瓜有的被烤焦,有的半生熟,我们却吃得津津有味。回到家时,总被姐姐取笑我“黑脸猫”。每次放牛,肚子饿了,到地里挖几个地瓜,拾些干牛粪烧烤着吃,那可真是一种享受。

故乡的.地瓜种在春季,收在秋季。春天来时,把地瓜藤剪成小段播人土里,到了秋天便有收获了。秋收时,全家大小一整天都得呆在地瓜园里摘地瓜,然后把地瓜刨开成小薄片,晒干,砸粹,再用麻袋包装好,用牛车拉回放进缸里,作为人、畜一年四季的食粮。听母亲讲,在那吃不饱饭的年代里,地瓜曾是我家的主食。地瓜的许多故事,仍挂在母亲的嘴上。童年的许多关于地瓜的记忆,仍在我的脑海里清晰透明。因为饥饿,童年的我站在一张小板凳上,把头和手伸进了装有地瓜干的大缸里,不小心栽倒进去,幸好母亲刚从地里回来,及时把我抱了出来。

理解了地瓜,时光已流逝成不可弥补的苍桑。

离开故乡的那天,母亲特地烤了一筐地瓜让我吃个饱。临行时,母亲塞给我一小包地瓜干,亲切地说:“不要忘记地瓜”。

参加了工作,走在都市的大街上,看到卖地瓜的小贩们整天为生计而奔忙,才真正理解包括地瓜在内的一切粮食得来的不易,才真正理解临行前母亲的话语。

【我和地瓜的不解之缘散文】推荐阅读:

春风不解风情作文06-24

上一篇:武汉汉阳区道路规划下一篇:农村小学教研制度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