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课总结

2024-10-03

展示课总结(精选9篇)

1.展示课总结 篇一

说课展示总结

我校语文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性质特征及其教学规律,切合小学生学习的需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我们的课堂更扎实有效,逐步提升师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我校语文教学水平。从默默无闻到小花初放,走过多少风风雨雨,尝过多少酸甜苦辣,我们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在长期的探究中成长。下面我主要从教师研修和学生活动两方面来总结教研组工作。

一、教研活动形式创新,提高教师素质,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搭建平台

(一)教研的制度保障

1、教研制度推动教研规范化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为副组长,教研组长、研究小组成员、年级段长为组员的多层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制定了各级工作制度。我校教师用每周周五下午的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进行集中教研,每两周一次开展教学沙龙。

2、考核制度促进教研科学化

学校制定了《教师教研考核制度》和《教研组长考核制度》,将这一考核纳入其摸考核中。

3、培养制度保障教研优先化

教研组内实行特殊教师优先培养的制度,对于教龄三年内的新教师、骨干教师、研究小组教师采取分层培养,分层要求的策略。不同的教师在有针对性的培养中得到最大化的提高。

(二)教研形式的创新

近几年来,我们语文教研组一改先前无主题、无目的,高耗低能的教研活动形式,本着“主题式教研”的宗旨,在教研形式上学习区先进教研组,加以探索、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研内容主题化

两年来,我们语文教研学习教研室精神,组根据教学实际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比如2009学年,高段逐渐开展“探寻略读课文教学方法”、“探讨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研讨”等主题校本教研活动。低段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主题,分层、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2010学年,则又围绕“正确设置目标 个性解读文本 构建有效课堂”来开展主题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围绕主题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反思研讨活动。定期举行主题教学沙龙,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加快我镇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和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2、教研形式多样化

(1)提高思想,实现共享

教研组提供一个有价值的议题组织老师探讨、交流,进行专题发言。沙龙中我们或赏析名师案例,或进行集体评课,或学习先进理论。我们不再闭门造车,我们积极邀请专家、名师来我校。老师们在和谐浓郁的教研氛围中聚集观点,提高思想,实现共享。(2)研赛互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

我们展开了一系列比武活动。有新课程标准比赛,有新教材理论比赛,小学语文新生代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为契机,积极研讨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培养新生代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切实促进青年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3)与时俱进 快捷高效

教研组创建了语文教研组,上好公开课后,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各教师围绕一个教研主题,针对公开课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互动评课,这样在加强教师间交流的同时不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获得老师们的欢迎。

(4)骨干研究,示范领路,教学相长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语文教研组成立“语文研究小组”,成员由各年级段的骨干教师组成。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5)走出去,请进来,互动研讨教研相长

共同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落实,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为语文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异地交流展示的平台。

2.展示课总结 篇二

清明节刚过, 教导处通知我和另外四位老师:在上个月的多媒体公开课评比中, 我们被评为优。同时要求我们在全校老师面前上一堂多媒体展示课。接到通知后, 我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准备。我决定教余光中的名诗———《乡愁》。我查资料、写详案、做课件, 花了很多心思和精力, 想借此机会在全校教师面前展示展示。从授课的内容、教学的思路到问题的设计我都很满意, 尤其教学思路———“听诗——读诗———画诗———写诗———背诗”, 感觉特别顺畅。尤其“画诗”“写诗”将是那堂课的最大亮点。我仿佛已经听到了有老师在说“这一堂课教学思路真清晰”“5班的学生朗读得真好, 九年级的学生能读得这么有感情, 少见”, 随后我在任教的另一个班———九 (7) 班的试讲中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计划。时的我信心十足, 蓄势待发。

展示的日子到了, 教导处特地在全校发了听课通知单, 很多别的学科的老师也都早早地坐在了多媒体教室里, 等待我上课。我面带微笑信心百倍地开始上课。一开始上课, 我就把本课的最大亮点“听诗———读诗———画诗———写诗———背诗”这一教学思路板书在黑板上, 并强调我们整堂课将按以上步骤进行教学。接下来我巧妙地设问, 学生精彩地回答,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都在我的预料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偶尔一瞥, 我触到了听课老师赞许的目光。

当学生进行到第三个环节“画诗”时, 我觉得他们还饶有兴趣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经典好句层出不穷。趁着学生情绪高涨之时, 我面带微笑地抛出了下一个任务:“同学们从小到大读了很多诗, 但总只是欣赏, 却不曾写过, 今天我们就借这个机会来试着写一首诗吧, 现在我们进入‘写诗’环节。”话音一落, 我就感觉到课堂气氛沉闷下去了。学生的眼睛开始闪烁不定, 回避着我, 我心里充满了凉意。但由于话已出口, 只得硬着头皮鼓励他们说:“相信我们班有这个实力, 三分钟后我将点人大声朗读自己的佳作。”于是在我有意无意的迫使下, 学生开始拿笔在纸上写划, 时写时停, 他们的手仿佛僵住了。有的六神无主, 有的抓耳挠腮, 有的愁眉苦脸……如坐针毡的三分钟过去了, 我试着点了一名成绩较好的女生来读诗, 但她刚读到一半就停下来, 表示自己没写完, 读不下去了。我又赶紧点了另外一名同学, 救场心切!但他竟低下头摇了摇。这种情况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极为少见, 我的心咯噔一下, 有点慌场了。我赶紧调整教学进度, 再次提示, 再次引导, 并故作镇定地说:“看来大家准备的时间不够, 我再给大家三分钟时间。”

又一个难熬的三分钟过去了, 我点起来的学生要么读起诗来结结巴巴毫无情感可言, 要么东拼西凑完全谈不上诗的音韵美, 更谈不上诗的意境美。此时此刻整个课堂出现了冷场的局面, 见此情景我尴尬极了, 此时的我只感觉学生状况比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还苦。我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状况, 只能一边在心里埋怨学生不配合, 一边勉强点几个学生读出他们写的“诗” (心想这是诗吗?) , 继续赶着场子。硬着头皮将40分钟上完, 甚至后面的教学环节都没有了时间, 最终这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全部完成, 当时的情景真是难以名状。

课上完后, 自己感觉很累, 很失败。没有听到预期的赞美, 没有看到预期的成功。没有也不愿意去追问听课领导和老师的意见, 我只想逃之夭夭。

现在, 静下心来回忆那堂展示课, 仔细剖析自己的表现, 我悟出了很多很多……

一.要充分了解学情

在这堂展示课上, 学生分明是第四个环节“写诗”出现了问题, 究其原因是他们不太会写诗。是啊, 学生平时写诗就少, 或者根本就没写过;况且作文教学中也没训练到, 而我却强行要他们在公开课上短时间内写出一首诗, 并要求他们在众多的老师面前大声地朗读, 这的确让他们有些勉为其难。可谓教师好像备好了一切, 却出乎意料地没有备学生, 可学生才是课堂的灵魂所在啊。好的教学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做到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 即所谓“因材施教”。教学不应该一味追求挖得深, 学得难, 做得好看, 而让学生无话可说, 无感可发, 无所适从。这也就要求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知道什么对他们是有难度的, 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 怎样设计利于他们思考、利于他们合作学习。只有这样,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 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 这也是从“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

二.课堂教学必须有预设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只有充分、成功的预设, 才有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因此, 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 任何教学都必须有预设。而且这种预设必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手段、教学情境等多方面。如就教学目标而言, 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进行预设, 而不能只单纯地预设知识目标。无论哪一方面都要有适当的、多套的预案, 只有充分成功的预设, 才会有生成的美丽。上述展示课之所以不成功, 就因为备课时忽视了学情预案的设计, 执教者在遭遇学生实际能力 (写诗) 达不到教学预期时, 就失去了对课堂的有效驾驭。

三.善于捕捉生成资源

生成是课堂预设的升华, 是教学生命力与真正价值之所在。古希腊有句名言,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同样, 一名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 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充满变化的, 而这些变化又蕴含着许多丰富的教学资源,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密切地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 敏锐地捕捉和发现这些有效的信息, 并加以利用。这样才能使凝固的课堂变成一幅幅鲜活而生动的画面, 呈现一种和谐自然的教学氛围。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度预设, 不允许课堂教学出现任何意外、“错误”, 这样的课堂就会缺乏弹性和活力, 如笔者上面叙述的展示课的情形。细细思量, 笔者另一次公开课上对于生成资源的捕捉应是成功的。我在教《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 问:读了课题, 你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有一名学生拼命举手, 被叫起来却说:“我读课题读出一个问题来, 为什么课题不是‘天游峰上的扫路人’?”。面对这个读出意外收获的孩子我顺势追问:为什么不加这个“上”字?请读读老人的语言、动作描写或许有发现。结果这个学生自己读出了他独有的答案:那是因为老人与大山融为一体了, 他是大山本身的一部分。多么精僻深刻的认识, 在这一多维对话中生成了一个个各不相同带有个性的理解, 同时生成了一个事先没预设, 事后也不会被重复的教学过程。可见面对这些意外的收获, 教师只要善于导航, 仍能驶进美丽的港湾。当然, 这里还有一个正确评价学生生成结果的问题。如本人的这节展示课, 现在想来, 我对课堂上学生写出的“诗”用过高的评价标准要求了, 什么“音韵美”呀, “意境美”啦, 这都是对诗歌创作的要求, 怎么能用此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急就章”呢?如果当时我用鼓励的态度对学生的作业给予积极的评价, 哪怕是对一句话, 一个词加以赞赏, 也许课堂的气氛、效果就会好些, 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些, 也不至于导致整个展示课的失败。

四.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 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 不仅形散而且神散, 那种所谓的生成实质是“放羊”, 是放弃教学的责任、教师的责任, 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一代人的素质;另一方面, 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死气沉沉的, 那种所谓的预设会严重束缚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成能力, 而且会慢慢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欲望和生命活力。因此,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不过, 只是辩证地认识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 更重要、更迫切的问题是我们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和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不要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 而要注重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 掌握了哪些方法。我在教学中有点贪多求全, 只想着展示自己教学思路的完美,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整堂课的容量, 完全忽略了五班较七班而言, 其学生的思维虽较活跃但文学功底却差一些的实际, 从而导致了这堂展示课的失败。

3.地理课?信息技术展示课? 篇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非常普遍。长期以来,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成为很多一线教师经常提出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整合”观点应运而生。“整合”观点认为,教学并不是一堂信息技术的展示课,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除此,还有它的优势:学生易于接受,形象、生动。但是,滥用信息技术手段,失去了它的魅力,充当了有些老师的“一块黑板”,甚至有些情况下,还产生了负面效果。

笔者比较认同“整合”的观点,信息技术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它与教具、挂图等功能一样,只是教学手段一种。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不是说一定要使用,它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才使用。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什么情况下使用呢?在地理中,工业、农业等产业活动布局时都强调要因地制宜。同样,信息技术在教学运用中,也需要遵循这个原则。信息技术的使用,要考虑这几方面要素:①教学条件的允许;②教学内容需要;③教学对象,也就是学生的需要;④执教者的情况;⑤信息技术本身;

第一,教学条件的允许。随着国家对教育方面的重视,政府对于教育投入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现在大多数的中学,多媒体设施的配备已经是基本的配制了。因此,在教学条件方面基本具备了。

第二,教学内容的需要。这一点是笔者经常思考的问题,什么内容需要用,什么内容可用可不用,什么内容完全不需要用。依笔者来看,我们可以这样考虑。

一、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看。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则一般不需要考虑采用信息技术。有一定知识难度的内容,可以适当考虑。较难于理解掌握的内容,一般可以考虑使用。

在高中地理選修2海洋地理教学中,笔者曾执教一堂公开课《海水的运动》。教学内容中涉及海水运动的三种类型:波浪、潮汐、洋流。其中,波浪中风浪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并没有考虑信息技术应用。潮汐、洋流这两块内容,平时学生接触比较少,比较难以理解,所以考虑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二、从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来看。一般来说,教学重点内容,可以考虑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但这不是绝对的,有些教学内容虽然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比较容易理解,执教者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是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高中地理必修1《水循环和洋流》,从教学内容来看,水循环的环节和洋流模式图是两个重点。其中,自然界的水循环比较容易理解,这个可以考虑不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而洋流模式是教学中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可以考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帮助学生理解。

三、从地理事物状态来看。地理事物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静态的地理事物往往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动态的地理事物,尤其是发展变化的过程,比较难于理解和想像。在很多情况下,可结合信息技术处理,才能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与理解。

笔者执教《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节时,有关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变化的教学内容,学生不太容易想像到如何变化的。笔者下载了个展示这一动态过程的flash动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教学对象,即学生的需要。执教不同班级时,教学对象变化了,教学手段等也需要因生制宜。课堂上学生主要差异有:①学生素质不同,其接受新知的能力存在差异。②不同班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也存在差异。在学生素质较高或课堂较活跃的班级,可以不考虑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班级也需要适当地增减。

在教学中,笔者执教过甲乙两平行班级。甲班接受新知能力较强,乙班接受新知能力要稍微弱一些。笔者在执教《水循环和洋流》时,水循环在甲班并没有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而是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乙班上,笔者却采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把水循环的环节制作成了PPT动画,让全体学生和笔者一起说出水循环的环节。

第四,执教者的情况。作为一个执教者,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学习,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实际当中。但对于执教者而言,也是存在差异的:有些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不擅长;也有些教师,在课件使用时,往往会被课件所束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些情况使得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上课的可能性减少。

我们可这样处理:①针对信息技术方面不擅长的教师,学校方面可以组织培训,或者建立一个 “课件制作工作室”,其成员可以由信息技术老师担任,也可以聘请专业人员。②针对部分教师被课件束缚情况,可以在制作课件时考虑到这种情况:⑴有多种课件可供选择;⑵可根据授课教师思路制作课件;⑶课件制作时,让教师在到下一步教学环节中有多个选择机会;

笔者在制作课件时,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中,加入了一些选择按钮,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可根据实际进行点击选择。采用的一个方法就是在PPT母版中,加入可供选择的按钮。

第五,信息技术本身。现在信息技术软件很多,比较常见的有PPT、Authorware、Flash等。各有各的长处,PPT容易上手,文本处理比较方便;Authorware展示内容的逻辑性较强;Flash在动画效果方面比较好。课件制作时,可以根据情况,有选择性使用某种软件来制作课件。当然有时也可以融合一起,取长补短。如在PPT中融入Flash动画。

以上是笔者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如何处理信息技术于中学地理教学课堂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进入到中学地理教学中。一堂课使用的课件,不一定是面面俱到,但一定是为这堂课顺利进行,为学生顺利学习这堂课、掌握学习内容而服务的。

4.特色课堂展示课总结 篇四

【课堂特色】

1、能深研新课程教学标准,落实新课标精神,具体灵活设置本课的复习目标,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不仅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注重过程和方法的训练,情感与态度的价值观的培养也贯穿始终。

2、认真落实区教体局的“自能高效”策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动性得到加强和突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互助式学习体现较好。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优生的带头帮扶作用明显。

3、注重了预习和展示环节,尤其是展示部分,体现快乐展示理念,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升华知识内化知识激发兴趣提升自信。学生参与意识强参与度高,展示手段多样,课堂气氛民主和谐。

4、教材的整合以及横向和纵向的联系较好,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课堂过程的开放性体现较好。能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有效结合,体现地理学科的“音画”特色。

5、课堂模式先进,能有机结合“低重心教学策略”,面向全体,注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注重“五化”环节的落实,关注细节,关注学情,自我定位准确,教师只起引领、点拨、督学的作用。

6、注重了学法培养,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归纳、总结和生成,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明确,地理素养培养、地理视角训练较多。

7、板书板图简洁美观,体现结构性和条理性实用性;地理课堂语言规范简练,普通话准确,有感情;评价及时多样,鼓励性语言恰当合理,言之有物,评之有据。【存在的不足】

1、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执行仍需进一步的努力,比如小组评价中个体和全体的评价着重点应再具体些,如习惯、方法、和结果的评价要具体点。

5.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总结 篇五

一、本次活动亮点频现

1.激发了青年教师的潜能,展现了青年教师优良的素质。青年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认真,上进心强,具有强烈的课改意识。xxx老师言语简练,教学思路清晰,利用精美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充分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xxx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师生互动恰当,教师点拨评价充满正能量,创设了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自始至终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xxx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条件,教学效果明显。xx老师及时观察学生学习状况,收集相关信息,及时做出评价。xx老师时事事件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同时也说明了生物知识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尝试课改新理念,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适应新的教育形式,转变教学方式,当务之急在于建立教学新理念,即由过去的教授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从本次活动来看,8名青年教师从备课到上课,从导学提要的完成到教学课件的制作大部分教师都有所体现。导学式生堂课堂教学模式是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也是咱们学校的教改特色,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远比学生单纯掌握知识要重要得多。从课堂效果来看,8位青年教师基本掌握了这一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认真学习新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和运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和高效性。

3.认真准备、精心备课,展现了青年教师较强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素养。根据要求,8名青年教师都完成了导学提要,在环节完整性、学生主体作用体现性、实用性、与课件有机结合等方面符合学校课改要求。在教学授课过程和驾驭课堂方面8位老师做得都比较到位,青年教师们或条理性强、思路清晰,或塌实严谨、稳扎稳打,或循循善诱、耐心细致,或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主体作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讲课的生机与活力。如xxx、xxx老师的教学节奏感好、逻辑性强;xxx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为主、环节齐全,注重导课,启发牵引的到位,xx老师教学语言有激情、教学设计的独特,xxx老师吐字清晰、教态亲切,讲课大气。

4.注重双边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表现尊崇、热爱、理解、协助学生的理念。现代教育倡导师生平等交流的教学行为,这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xxx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语文课堂变成了一幅幅动画,紧紧地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xxx老师制作的课件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和实际,让学生在感性中理解深奥的物理概念。同时,其和蔼可亲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同学们的欢迎。

5.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的能力强,师生、生生互动性有较为充分的体现。善于学习、认真对待工作的教师进步大、成长快,已经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如果我们平时的教学都能以展示课、汇报课的态度去认真推敲、钻研,那我们的讲课水平、教学成绩肯定会有更大的提高的。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凡是讲授过公开课、参赛课的留给自己的印象特别深,远远超过常规课,原因就这样的课投入的多、设计的精、亮点多、给自己的刺激也多,所以多参加展示课、公开课、比赛课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

二、意见和建议

在活动中,老师们的精彩表现频现,每一位老师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亮点。同时,本着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思想,把本次活动中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如下。

1.课改意识有待提高。学校正在推广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适应了目前教育改革的大形势,我们的改革,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通过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不要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通过这8节展示课,我们不难发现,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或没有完全践行课改要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力度不够,仍然带有传统教学模式的痕迹。

2.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具体和明确。个别教师发问的目标指向不够明确,致使学生回答不能切中要害。课堂讨论也只是浅层次的。教师要擅长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问题,随机发问,进行突破性精讲。这需要在平时的业务学习中加强对教材的研讨,加强对学生的研讨。

3.学习目标的设计应科学合理。个别教师展示完目标后把目标扔到一边,忽视学习目标对课堂的指导性和目标性。

三、启示

1.多听课,多思性。

对教师来说,听课是进步的有效捷径,听课首先要抱有积极的、谦虚的态度,取人所长,补己之短。听后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反思过程本身,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2.多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种竞赛课活动,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最大发挥一个人的潜质,逼迫自己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对自己的进步是其他任何形式都比不上的。同时,平时的备课上课要按照参赛的标准严格要求。

3.多学习、多交流。

目前学习的机会和途径非常多,青年教师一定要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同时要自觉实践。青年教师刚刚步入教坛,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是走向光明和辉煌,还是走向暗淡与平庸,主要取决于我们能否自觉地实践,这里的自觉最重要。

6.课堂展示课活动总结讲解 篇六

为切实解决我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低效和无效问题,围绕“聚焦课堂,有效教学”这一主题,按照教育局关于《金凤区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开展组织,通过小专题研究,实施工作。以有效教学推进活动为载体,按照“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完善教学规范、聚焦课堂教学、锻造优良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的总体思路,深入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努力实现“有效教学”这一基本目标,以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实现质量提高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就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一下总结:

一、组织形式严谨,领导全程参与。

课堂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对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有《效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实施方案》的解决课堂无效或低效的问题,我校积极组织和开展本次活动,本次活动是本着有效教学和如何解决课堂无效或低效的问题开展的,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次提高自己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绝好机会。

活动初,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教研员王老师和校长在动员大会上就我校的课堂有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从中我们也感觉到了本次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全面开展阶段。我组以开展小专题研究为中心。首先、我组与学校领导小组对语文组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主题,进行听课摸底,查找大家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初步确立小专题,每个教师根据设定的小专题再讲一堂公开课,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到两个低效行为。学校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听、评,并结合以往发现的问题做了认真的分析,基本找到了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的根源,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没有对教材

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挖掘,青年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到位;二是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中没有形成合力不够,集体备课计划式的少,针对性不够突出,对一些教学中的难题充分的研究不够深刻,形不成解决难题或困惑的策略;三是课堂教学实践与课前设计严重脱节,“教学设计是给领导检查用的”的思想弥漫在部分教师群体中。

以曹校长为代表的学校评价领导小组对各教研组根据小专题的预设效果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效果进行诊断、评价和研究。会同各评价员认真分析、评价了各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细致入微地指出了教师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引课、课后小结、板书中的低效现象。个性问题:教师授课中评价语不到位、专业用语不规范,师生互动、教师设问、小组合作中存在低效现象,同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每一位老师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并根据教务处的安排布置了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对于出现的问题,大家群策群力,对各个教学环节逐一修改,为下一阶段的再研究工作做好了准备。

2、发现问题再研究阶段。在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轮研究。我教研组根据第一阶段发现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为教师确定改进方案,进行新一轮小专题研究;以解决第一阶段出现的问题为研究目标,组织教师进行再诊断再评价和再研究。第二阶段,首先进行了学校内现场展示。由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安排组织各学科教师进行研究展示活动。我组确定以《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低效》为小专题研究形式开展,我们语文组的全体老师坐在一起进行商讨、研究,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的低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互动实质的失真

互动实质的失真就是指互动徒有形式而无实质内涵。在当下语文课堂中,教师面无表情,语气生硬,缺乏亲和力。在这样的氛围中,虽然有互动和对话,但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很难完成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或者,语文课堂互动又走向了“为互动而互动”的形式主义,与互动的本质背

离。比较典型的是程式化。程式化的师生互动是经过教师特殊“包装”过的,或者是在教师一定“控制”下的师生互动。这样,表面看来是师生在互动,实质还是教师的话语霸权在控制,或者说教师在预设的框架内无法解放。

(2互动方法的缺位

一问一答和生生讨论的运用成了语文课堂上互动方式的主角,但流于“形式化”或“程式化”就反映出教师在运用互动方法上的意识缺位,成了课堂互动中的隐形“杀手”。就拿讨论法来说:杨老师在第一次教学《女娲补天》找石头部分时采用讨论法,说:“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过程你有怎样的体会?”学生回答很多,如体会到了女娲甘于奉献、有爱心、救被困的人们等。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视角,教师为了尊重多元理解,最后互动结果脱离文本,莫衷一是。如此讨论活动不仅耗时、低效,拖散了严谨的课堂结构,而且养成了部分同学在热闹中偷闲的习惯。由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到位,讨论的成员之间分工及要求不到位,问题的设计不到位,这样的讨论形同虚设,使有价值的互动内容失去意义。

(3互动评价标准的缺失

语文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实施,课堂教学任务由“双基”变为“三个维度”,就是要在“双基”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在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评价中也常常暴露出评价方式的不合理、没有做到评价的恰如其分。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对自己喜爱的学生的评价一般是积极的、肯定的;对自己不喜爱的学生的评价一般是消极的、否定的,这样往往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根据上述所暴露的问题,在第二轮的听课中,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深入课堂,查找与解决,通过教研员王老师的细心指导和老师们的不懈努力,我们认为要解决课堂中师生互动环节中的低效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更新师生理念,更换互动意识

为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首先应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因为教师对学生作用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我们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来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构建互动式教学的重要保证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关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围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这样,教师就很容易和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产生一种自然的情感交流,那么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便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3.关注后进学生,是构建师生互动的必要条件

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班级并不是小班教学,因此班级的人数比较多,教师由于忙于教学,一般只关注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那些不善言谈,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则关注较少,这个问题会严重影响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对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课堂上多给他们提问、发言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个别实在难以表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最简单的语句说起,由易到难。

三、展示成果

第三阶段,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和学校教务处的统一安排在本校举行了第三阶段集体备课

与展示交流活动。确定了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备课小组,以三年级语文《女娲补天》为集体备课对象,杨华老师为主备,先由授课教师根据小专题谈教学实践与教学设计吻合之处和不吻合之处,反思出吻合和不吻合的成因,找出不足及今后如何改进;备课组的教师根据小专题对照教学设计并结合自身的研究方面找出实践与设计相同和不同的环节,分析成因,找到解决小专题的策略,取得了一定效果。

四、通过本次活动取得的经验:

1、我们认为在以后应该不断创新和改变原有模式促进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继续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把课堂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组织好各个教学环节,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磨练,整体提高长龙小学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向抓管理、重精细、强素质、创特色这一工作目标迈进。在阅读文章的理解上,只要他们说得与答案接近,都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上进的动力。

2、通过本次活动,使我校教研组和教师对小专题研究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小专题研究有所理解:一是对照教学设计看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二是从教学实践的亮点反思教学设计的缺陷。三是在研究中找到解决低效和无效问题的一般规律,针对不同教师的教学特点、个性、创造力进行修正,使一般规律变成不同教师的个性化规律,使教师在遇到同一问题时都有适合自身的有效的解决办法。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活动的开展也反应出一些问题:

1、个别教师不能端正态度,参加活动不踊跃,不能虚心向他人学习。

2、个别教师不能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充实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个别教师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气氛不活跃,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今后的努力方向:本教研组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推广“预防在先、认真落实、反思研究、找出策略”实现有效课堂的策略,在今后教师的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一策略,使本课题的研究落到实处。具体的作法就是在听课前,第一要看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第二就是听课时要用教师的教学设计对照教师的教学行为;第三是课后与教师一同研讨这节课理论与实践的吻合度,需要完善的地方;第四是经过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与教师找到好的教学策略。这样就可以避免无效或低效的行为尽量少的出现在课堂上,从而基本保证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

泾龙回民小学 语文教研组

7.展示课总结 篇七

一、课堂教学的创新练习不够扎实

笔者观摩的健美操课、武术课, 没能很好地突出“练”的主导地位。在健美操课中创新练习部分, 笔者认为从课的设计之初就是败笔, 作者的原意可以理解为在本课中体现学生的创新练习, 让学生编创健美操。但是笔者认为, 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受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和学校条件所限, 健美操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普及, 学生的健美操基础极低, 甚至是一片空白。各校对健美操课、舞蹈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正常, 很多体育课的教学活动是在走过场, 像展示课一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一年能有几次?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能够编创健美操新动作吗?总体来看, 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没有体现出健美操课的本质———练习。学生的练习时间太少, 对健美操的理解太浅, 这也是听课教师议论最多的问题。笔者认为这节课应是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多做练习, 多做动作, 让学生多学会一些健美操动作, 让学生看到健美操的健与美。学生有了一些健美操基础后, 再让学生尝试编排简单的健美操才有可能, 才能达到创新练习的效果。不能一味地为了迎合新课程标准, 只为体现创新练习而不管学生的基础能力, 不管什么项目都生搬硬套, 其结果只能是画蛇添足, 适得其反。

二、课堂教学有流于形式之嫌

武术课上教师与学生一出场, 师生都在腰上扎了一条纱巾。听课教师都在议论, 都在猜想这条纱巾在课中将起什么作用, 直到课快结束时才发现, 这条在腰间扎了一节课的纱巾, 只是做放松练习时的道具。这不禁使笔者发问:这条纱巾只为做放松练习而用, 就在腰间扎了一节课的时间, 有这个必要吗?这对课堂练习有什么帮助吗?

笔者在观摩中发现另外一个问题, 本课既然是武术课, 就应该体现武术动作的力与美, 而纵观本节课学生的练习, 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习了几下分解慢动作之后, 再也体现不出武术运动的精、气、神。尽管指导教师在课中也提到做练习要有精、气、神, 但这体现在哪里?指导练习是分解慢动作, 分组练习是分解慢动作, 表演练习是分解慢动作, 单组表演是分解慢动作, 合成练习还是分解慢动作, 而体现武术运动力与美的完整动作练习在本课中没有体现,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而且, 在本节课中指导教师从没提到过动作要求, 既然武术动作已分解练习, 更应强调动作质量, 手、眼、步、力、美体现在哪儿?手型不到位, 步行不明显, 身形不要求, 眼神不随拳, 出手不发力, 精、气、神难体现。没有动作质量要求, 武术课教学活动永远不能体现武术运动的精、气、神, 也就失去了武术课的实际意义。本节课的联系密度也明显不足, 整节课充斥着分解慢动作练习, 学生等待的时间多于练习的时间, 达不到武术课的练习效果, 从教学过程看出本课在设计上存在明显不足。武术运动只有通过多练习和完整动作的连贯演练才能形成动作定型, 在脑中形成印象, 达到教学目的。

三、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本次研究课展示活动, 笔者看到了研究课成功的一面, 也看到了有些指导教师能力上的不足:多数指导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过滥。如健美操课、武术课, 从上课开始指导教师就是不停地讲、不停地说, 当然不是技术要求的讲解, 而是语言过于幼儿化。感觉不是在给高中上课, 完全象幼儿教师在给一群幼儿园小朋友上课, “这样好不好, 那样好不好”。亲切的语言, 鼓励性的表扬是必要的, 但过多、过滥、过头就显得纯粹是在表演。如:“你做得太好了, 比我做得还好, 你就是我的老师, 我拜你为师, 我给你鞠躬。”学生做得好不好暂且不谈, 这样的语言与做法显得教师过于浮躁、不真实, 其他学生的心里也未必能接受这样做法。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应真实、亲切、果断、简练, 在语言和行为上摆正师生的平等关系, 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8.让初中语文展示课“活”起来 篇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70-01

推行多年的“展示课”在逐步尝试和推行的过程中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如80%~90%以上的学生成为无所事事的课堂“看客”和“听众”;本该灵活、机动的课堂因被程序化、程式化的东西所掩盖而毫无生趣;看似有生命力的、活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在教师和学生的按部就班中呈现出令人窒息的静止状态。我认为,有必要对初中语文课堂展示课的“活”及时做一个“会诊”了。

一、把握课改之脉

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而核心价值在于“归还课堂、引导自主、讲求合作、学会学习”。简单地说,就是“放生(解放)学生,归还话语,尝试活动,回归主权”。但是,如果把课堂的“活”单纯地理解为“归还”两个字——即“归还课堂、归还话语”,而忽略其关键“引导自主、讲求合作、学会学习”的话,那是唯心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很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我们应该明白“归还”更多意义上是强调实施教学双方角色和地位变化的形式,而真正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还在于“引导自主、讲求合作、学会学习”。

二、突出“预习”之重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主体主要是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模块,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其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预习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由辅助性环节演变为整个教学模式之本的独立的教学环节。要想语文课堂具有活力,展示是其核心,而展示必须是学生咀嚼过的、成熟的或者是有疑问的东西,是需要对该知识有整体感知才可能顺利进行的。所以,预习应该成为展示的原发地。所谓“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概可以概括预习与展示的关系。

三、把握“展示”之法

1.活。活,即环节灵活。我们可以把展示课大致设定为预习交流、确立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环节,但这个基本的建构和框架并非一成不变,只要有“六环节”的基本意识,可灵活变通、别具一格地使用各环节,使展示课“活”起来。

2.动。笔者听过很多这样的展示课,在老师激情高昂的引入后,学生分小组在固定的程序下,依次上台 “宣读小组的总结”。可是座位下面的学生,书放在一边、目光呆滞、满脸疑团,既不认可也不否定。这样的展示算展示吗?这样的课堂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在我的意识中,在课改的核心理念中,展示应该是动态的、有活力的、有生命的,是互动的。所以在展示课中,教师要对展示和听课学生提出相应的、互动的要求:展示的学生要改单一的朗读为多形式的表演,比如讲故事、演小品、说相声、念对白等,以兴趣抓住听众、观众,以丰富的表演传递知识;而听课的学生要学会倾听,学会做笔记,学会收集有价值的知识点,学会发现和记录别人展示的不足、漏洞,以完善自己的知识和观点,甚至于在展示中可以与展示的同学形成互动。这样的展示才是有价值的,这样的课堂才是动态的、永恒的、有韵味的。

3.争。展示课的平台不是一家之言、一言之堂,“争”才是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良药。所以展示应该表现为:(1)争先恐后抢占“舞台”。既然学生要展示,既然要求学生展示,那就完全可以取消人为的障碍,打开展示的通道。(2)争先恐后表达观点。在展示课上,学生除了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加以吸收以外,更主要的还在于自己的主动性,应该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既可以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更主要的是让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可贵的学习过程。(3)辩论释明疑点。不为活跃课堂,单为真知灼见,我们提倡辩论,何况展示课本来就是展示自己观点的战场。

4.评。“评”是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见证,也是指挥棒。一堂成功的展示课绝对少不了评价。展示关键要看学生,看学生是否大面积地动起来,看学生的动是否在主动的状态下进行,看学生的活动是否生成了新的发展。

5.点。我们的展示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随心所欲,任何小组在全面完成预习提纲之后,在对知识有过整体感知后,就应该围绕某个“点”进行充分展示,至少在展示过程中不至于偏离“主航道”过远。在这些“点”的展示中,融入以上的“活”“争”“动”“评”,展示课堂也就深入了、实在了、有效了。当然,这个点可以是“读点”“疑点”“重难点”,可以是“写作特点”,还可以是“方法点”“表演点”“创造点”“感悟点”“评价点”,重心不同而已。

展示课其实就是一个体系,有其精髓,它需要我们去尝试、去丰富,不要按着形式去走。也许以上五个要素还不足以完全激活展示课,但至少可以使当前的展示课变得更充实些。

9.青年教师优秀课展示活动总结 篇九

为认真贯彻执行省教育厅减负增效、规范办学的要求,积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规范月”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健康成长,学校决定由督导室牵头,各年级、各处室协办,于九月份举行青年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现将本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

9月8日,学校成立了由朱校长总负责、张书记总督查的活动领导小组,由杨华文主任、汤玉璋主任具体负责,在上学年五、六月份初赛的基础上,征求各方面意见,确定了姜娟娟、刘吉利、朱正明、方

云、梁 波、朱海燕、苗 茜、邹 松、迟庆平、沈 娟、柴兆军、詹 澜、杨庆峰、姜振君、张永梅、王展妮、赵 霞、吕海霞、相

根等开课教师。这些老师都是近年来我校涌现出来的比较优秀的青年教师,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业务水平和教学基本功,对其他青年教师的成长有较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让其他青年教师有一定的认同感和亲和力。10日晚7点,我们专门召开了开课老师会议,对开课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开课

第3周,展示活动正式开始,各位开课老师进行了认真准备,刘吉利、朱海燕、张永梅、苗茜等开课教师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备课精心,上课精彩,大部分课堪称精品。既遵循“诱思探究”理论,又符合新课改要求,每个老师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在课堂上,语文学科刘吉利老师一直鼓励学生去“悟”、去“练”,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智慧得到尽情展现。数学学科朱海燕、方云等老师针对学生实际,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引入了几个学生很熟悉的基本函数图象,从直观入手,从具体开始,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从感性到理性地概括出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由浅入深,循循善诱。英语学科苗茜老师教态自然亲切,语言富有感染力。文章处理环环相扣,由易到难,条理清晰。迟庆平老师问题设计合理,学习目标明确,让学生心中有数。邹松老师以学生表演剧本的方式授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物理学科沈娟和柴兆军等老师都能注重实验探究,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之中,逐步对现象进行分析,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化学学科詹澜老师通过精巧的设计把纯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活泼,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课件的不断呈现,使文字描述变成了可观、可感的直观体验。既活跃了课堂,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生物学科杨庆峰老师很善于从生活中搜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如用常州的麻疹事例引入新课,生动形象,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历史学科赵霞老师不是把教材的知识照搬给学生,而是把明朝的内阁与以前的宰相制度相比较,既和学生一起复习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同时又拓展延伸,把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内阁制度对比,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政治学科张永梅老师结合网络对本单元的考点做了详细的解读,条理非常清晰,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帮助学生建构微型知识框架。在授课过程中即讲即练,即讲即背,即背即查,非常实用有效,同时导学案的使用与课堂的结合非常好,并指导学生答题方法和记忆方法。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内容多而不乱,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地理学科吕海霞老师讲解透彻,分析到位,而且非常严谨。因为整堂课主要是综合分析,难度较大,但教者对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长江流域农业发展条件都按高考要求进行分析,让学生培养规范意识。

当然即使是优秀青年教师,处于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阶段,也有一些差强人意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使是新教师也有的“老问题”,就是老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问题提得多,学生探究少。看来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真需要一场革命才行,我们的老师还仍然放不开手脚。

三、听课:

这次活动虽不怎么轰轰烈烈,却也井然有序地进行,朱校长、张书记等领导深入课堂,给青年教师以指导。一些老教师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课,给青年教师以帮助。英语等教研组将本次活动与教研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相得益彰。督导室一班人和李学斌、陆钰主任认真组织听评课活动,严格考勤。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的青年教师听课都非常认真,认真记录,认真点评。我们有理由相信,安宜高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四、评课

各位青年教师听课后,大多数都进行了认真点评,我们一共收到了83篇电子点评稿。统计如下:语文17,数学5,英语28,物理4,化学6,生物3,历史8,政治7,地理5。从数量上来看,除数学组外,其他组都按要求完成了任务。从质量上来看,绝大部分的点评稿都有较高的质量。他们都把这次活动当成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总结下来有下列特点:

大部分老师态度谦逊,虚心向开课老师学习。任许瑶老师认为从姜娟娟老师的课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郝翠玲老师说“不是第一次听刘吉利老师的课了,但每次听她的课,我总觉得自己收获不少。”吴素霞老师认为听朱正明老师的课“态度虔诚、受益匪浅”。迟庆平老师不仅自己认真上课,还积极主动地参加听课、并认真点评,她认为“我最大的想法就是全方位武装自己,向以上两位教师(苗茜、邹松老师)学习,让自己也能上出精彩的英语阅读课。”卞明巧老师认为詹澜老师的课“目标达成比较高,对我的鞭策很大”。赵琳老师觉得“听完课后,收获很大,希望以后能更多地开展听、评课活动,使大家共同提高”。王展妮老师认为赵霞老的师课“总是那么精彩,让我受益匪浅”,王玲老师认为“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借鉴学习。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向其他老师学习”。吕海霞老师认为这次活动对她感触很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注重自己各方面的修炼,多问、多学、多思考、多研究、多积累,争取使自己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成绩。”华国春老师“希望学校能多安排类似的展示课,让我们年轻的教师能不断学习。同时建议学校应多给我们年轻教师机会,在我们年轻教师不断努力工作的同时,且取得了很优秀的教学实绩的基础上,给我们年轻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

2、很多老师都能对所听课进行正确分析,既肯定展示课的成功方面,又指出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我们一些年青教师非常有勇气,能大胆指出展示课中的不足,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对自己、对其他青年教师的成长都很有好处。沃玲玲老师认为刘吉利老师的课非常精彩,但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赵杰老师认为几位数学老师的课都很严谨,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需进一步发挥。李建玲老师认为英语课“在细节阅读中,边听磁带边做题,不是很妥当。”

王先府老师认为物理课“在如何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重力加速度,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仍需要更深入的探索”。张文玲老师认为所听生物课“知识点很多,有的内容如免疫系统的组成分析的太多,可以直接让学生记忆”。

赵霞老师认为所听历史课“设计的随堂练习与所学知识不够衔接”。刘晶老师认为所听历史课“老师讲的过多,一些学生想说能说的地方,没有利用起来”。这些评价非常中肯,又非常有价值。

3、当然本次点评稿中也出现了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有3位语文老师、2位数学老师、2位英语老师、2位物理老师的点评基本雷同,甚至完全一样。特别是有1位历史老师是从网上下载的,开课时间、开课老师都与实际不符,甚至还有网站的痕迹。这就不太好了,本身这次活动是学校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的一个成长平台,却不好好抓住机会,何况你还是一位刚刚引进的老师。

虽然这次活动在许多方面还需要完善,但总的看来还是比较成功的。

上一篇:知识竞赛主持串词大全下一篇:在巡察工作动员会上的表态发言(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