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打造和谐互动的体育课堂教学论文

2024-09-12

以生为本打造和谐互动的体育课堂教学论文(共12篇)

1.以生为本打造和谐互动的体育课堂教学论文 篇一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

蒋波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的主要任务应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可能达到和谐的发展”。课堂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主要平台。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尤为重要。

一、和谐课堂的内涵

所谓“和谐”,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根据这一解释,我们可以给“和谐课堂”下一定义,即“和谐课堂是指教学中配合得适当和匀称的课堂”。和谐语文课堂是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际出发,调控课堂中诸教学要素的关系,使教学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课堂。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实质就是使教学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节律和谐。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意味着学生敞开心灵、激荡智慧、畅所欲言,老师作为“平等的首席”,转换角色,使教学水乳交融。包括师生关系的融洽、学习氛围的民主、学习方式的自由、教学方法的创新灵活以及师生个性的积极展现。要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教师应重新审视,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策略,让学生乐学、会学、渴望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二、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

和谐课堂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和谐。首先,教学设计要以“学情”为主。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这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和个性喜好等,然后再斟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问题的设置、教学目标的落实等。在设计《谈生命》一文的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理解此文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课前找来了汪国真和赵丽宏的两篇同题诗文——《生命》,目的是为学生理解课文作一个“铺垫”。这是基于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的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可口的“美味佳肴”。

其次,教学设计要“留白”。教学设计“留白”是指教师不要把每一节课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而是要给每一节课留一点“多余的”时间。教学设计只是课堂教学的预设,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此时,教师需要一定的思维时间,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调控和引导,让课堂教学“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三,教学设计要渗透跨学科知识。

新课程理念倡导,语文教学要进行跨学科的合作。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文,因文制宜,渗透各学科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培养其合作学习的品质。如设计《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在教学中渗透了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资本主义社会分配制度、历史背景和法国的一些风俗习惯,目的是为学生全方位解读人物提供帮助。

第四,教学设计要有多套方案。

课堂教学是呈动态的,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多套教学方案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胸有成竹,调控自如。设计多套教学方案时,教师重点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学生的回答。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因而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有预见性。二是教学方法。课堂上,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教法时必须以学生为本,设计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三是教学难点。对学生而言,难点有时因人而异。如果教师未能充分考虑,就可能抓不住学生眼里的难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上,遵循灵活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研究学生的“真实情况”,因生设计,这些都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

二、构建和谐课堂条件——让学生乐学、会学、渴望学

我们知道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瞬息万变的社会,知识的更替非常之快。我们教学内容的变化速度有时远远跟不上知识更新及社会发展的速度。要摆脱这种困境,除了培养学 1

生独立获取知识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即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现代化、趣味化。课堂内容的丰富化是全面;课堂内容的现代化是实用;课堂内容的趣味化是兴趣。

课堂内容确定了,还要注意教学形式学生是否感兴趣。教学形式是课堂的骨髓,是线索。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影响到和谐课堂的构建。课前,教学形式应该依生而定,依学而教,不是教师的主观能动,而是依学情定教情,依教情落形式。教学的形式很多有谈话、参观、表演、实验等。单就一节课而言,有时是多种形式的综合,但如何进行设计还需依内容,依学生爱好而定。比如,教学《赵州桥》这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画一画赵州桥,画一画自己理想的桥,然后说一说,议一议。这里面就用了讨论、交流、演示、绘图等形式。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形式学生一定会喜欢,培养学生的能力也会很全面,从而促进课堂的和谐。

三、构建和谐课堂的要求——师生平等、师生对话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和谐课堂的基本特征,是师生达到和谐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而且也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因此,打造和谐课堂,就要打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里关键在于要树立起教育民主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然后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和谐课堂”中,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和幸福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会无限信任你”。的确,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启发者、倾听者……首先就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做学生可亲、可敬、可近、可信的人,课堂才能有效的产生知识与知识、情感与情感、思想与思想等方面的融洽交流,才能有效发展学生。和谐课堂教师要记住:鸟儿高飞,需要广阔高远的天空;学生展现自我则需要自由宽松的和谐课堂。为了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强调预设的教学,应该转为关注生成的教学,为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环境,往往过多的预设就会使生动的教学陷入了僵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就不自觉的抑制着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发展;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创造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和创造,并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

四、构建和谐课堂的手段——让学生倡导体验和参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要把经过劳动建成的大厦指给学生看,而要引导他制作建筑材料和他共同建筑并教他建筑之术。”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发问,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又能引发学生大胆说话的欲望,体现了自主精神,这种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构建和谐课堂的技巧——注重学生发展性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积极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吝啬赏识与赞许,如及时送上“回答很精彩!”“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你的感受很独特,老师为你高兴!”“我怎么没想到,你体会得太精彩了。“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进步真大。”“大家在用心读书,渴望知识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鼓励性的评价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并使火花熊熊燃烧,照亮全班,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在鼓励赞赏的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

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及时鲜明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发展。如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后,有的老师总喜欢这样评价:“读得不错,很好!”那么到底好在哪儿呢?学生就不清楚了。如果我们这样评价:“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样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还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由此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和谐,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 和谐,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以亲密的交流空间,和谐的语文课堂就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让爱充斥其中。如果我们的课堂师生心灵融通,那么,学生妙语连珠、兴致高涨; 教师怦然心动、神采飞扬。学生的想象放飞了,学生的灵性唤醒了,课堂洋溢着创新的火花。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品味学习的美,体验学习的魅力,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充满和谐的课堂。

2.以生为本打造和谐互动的体育课堂教学论文 篇二

一、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转变观念变“以教师为本”为“以学生为本”, 是新课改形式下对教师与学生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 在课堂上学生必须有自己的活动时间。教师必须尊重学生, 师生之间是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要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 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要进行动态评价, 不能以分数为唯一标准, 要看到学生在进步。在课堂上, 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 通过质疑、思考、解决问题等步骤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如在学习《故乡》一课时, 我让学生找出描写闰土的自然段, 将描写闰土动作、神态和语言的片段记录下来, 再让学生积极讨论交流, 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挥, 学习的热情高涨。通过集合全体学生的智慧, 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的方法,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构建情感语文课堂

一节成功的语文优质课, 离不开和谐的教学情境, 而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多种多样, 可以通过精彩的导语, 利用多媒体的特性, 还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课前活动来进行。设计精彩的课堂导语, 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恰当的导语, 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角色, 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另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声、光、色融为一体, 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渲染教学氛围, 让学生心情愉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如在学习《孔乙己》一课时, 我先为学生播放乐曲《二泉映月》, 随着悠扬凄婉的音乐, 学生们的神情立即严肃起来, 仿佛置身于那个冷酷无情、麻木不仁的世界。然后再通过课件展示孔乙己喝酒的图片, 让学生自主地对图片的孔乙己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通过对课件中人物的动作、服饰、表情, 进行交流讨论, 知道了孔乙己是一个受封建社会制度及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的形象。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引起学生探究的热情。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 很多老师缺乏足够的重视。语文课堂的情感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愉悦的情绪进行学习, 从而达到“乐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情感方式有很多, 如利用中学生好奇心强, 并且求知欲旺盛, 课前针对教学内容, 讲述与课题有关的趣闻逸事导入新课, 进而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

三、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和综合性学习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要学好语文, 我们教师要抓好课外阅读, 要留心观察生活, 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课内阅读是不行的,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延伸, 是提升初中生阅读能力训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 走向社会, 通过阅读不断获取新知, 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 超越自我。在每个假期之前, 我都会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新书, 如四大名著、冰心的散文、鲁迅的作品以及一些外国作品, 让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布置任务:仔细观察校园标语, 摘抄你认为有价值的标语, 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再以该标语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出自己的理解和赏析。

四、设置有效课堂提问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基础

有效的课堂提问, 可以将学生的思路引入更深层次,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 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不断深入学习,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问的方式有很多, 如悬念式提问, 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一般不会太久, 教学中如果在导入环节设置悬念,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再如引导提问, 引导提问一般都具有启发性, 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学习, 能够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斑羚飞渡》一课时, 我设置问题:斑羚为什么会去飞渡呢?这悬崖叫什么名字?斑羚陷入怎样的处境?……通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追问, 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3.以生为本打造和谐互动的体育课堂教学论文 篇三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并能正确地识别这些图形。

2.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

2.初步体会什么是边数,感知不同图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我国古代一些精美的建筑以及装饰的图片,引入书中的窗格图案。(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多么聪明啊,用一个个简单的图形就能组合成精美的窗格图案。)

师:窗格里面的图形非常多,你能找到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生:三角形。

教师示范用笔描一描,描几个三角形,感受三角形有三条边。

[设计意图:丰富的古代建筑图形,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奇妙组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的魅力。并借此引入学过的三角形,温故而知新,为下面的四边形、五边形等埋下伏笔。]

二、互动新授

1.找、描图形

谈话引导学生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边找边描,并及时反馈,按照学生的成果,一一展示,按照四条边的图形、五条边的图形、六条边的图形的顺序让学生说出这些图形。

[设计意图:利用窗格图中丰富的图形,让学生拥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学生在找、数、想、描、说、评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充分地感知不同图形的特点,为后面概括图形特征以及图形命名提供了坚实的感性支撑。]

2.认识四边形

利用学生的找、描成果展示出两张四边形,概括出“像这样有四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然后再回头找一找窗格中的四边形。接着看看我们周围的建筑和装饰也有四边形,并引导学生回想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四边形。

[设计意图:以窗格中的图形为原型,抽象概括出“像这样有四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再回头找一找其他的四边形,从而使学生对四边形有了更为感性的认知,并把四边形引入到学生身边和以前学过的图形当中,从而加深对四边形的认识,并初步感受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课件出示一个一般的五边形和正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各有几条边,让他们猜一猜是几边形。

学生交流后明确这两个图形是五边形,都有五条边。

让学生在窗格图中找描一下五边形,再出示一个一般六边形和正六边形。让学生想想它们是什么图形,并及时反馈。

[设计意图:在对四边形的认知有了共鸣后,对五边形和六边形的认知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在数边数,说出几边形,再找边数相同的图形的活动中,让窗格中的五边形、六边形显露无遗,进而加强了学生对多边形概念的认知学习,更进一步地积累了学习图形类的经验。]

4.分类游戏

课件展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分类,并完成统计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做标记、分一分再归类等形式,不仅加强了对多边形基本特征的感知,也让学生学习到简单的统计分类的方法。]

三、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钉子图,让学生参与如何利用钉子图围出我们今天学习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引导思考,钉子图中哪些钉子可以不要,哪些钉子却少不了。从而初步感知图形中边的重要性以及顶点的必不可少性。

四、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后,有什么收获和疑问呢?并引导思考:如果有八条边、九条边……你会知道他们叫什么圖形吗?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其他多边形,让学生对以后的图形学习充满期待。]

【实践思考】

本节课首先利用古代精美的建筑物,让学生感受数学图形的美。再利用他们熟悉的三角形,以“边”为切入口,将他们带入今天的图形学习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在找和描的活动中,让学生对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有了直观的认识。

当学生对多边形有了更多的了解后,再通过图形的分类,更加明确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知道该如何识别这些图形。接着利用钉子图感受边对于图形的重要性,也让学生初步了解顶点的不可缺少性。最后在其他多边形的展示下,让学生感受数学图形的美,让他们对以后的图形的学习充满期待。

丰富的互动和活动是学生学习认识图形的动力之一。图形的认识是一个既抽象又感性的认识。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本节课中设计了丰富的互动和活动。比如,利用找一找、数一数、描一描、猜名字、画图形等方法,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交流和反馈,不仅积累了学习数学的方法,特别是图形认识的学习,也培养了他们合作交流的态度,增强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简介:刘张,男,1985年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人民路小学西校区,主要研究小学数学教学。

4.以生为本打造和谐互动的体育课堂教学论文 篇四

童建强

(浙江省兰溪市石渠初中)

摘 要: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进而为“健康第一”思想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构建“以生为本”的初中体育课堂,促进学生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以生为本;思想;兴趣;活动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健全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以促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

一、转变思想,做好“以生为本”的保障工作

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是影响“以生为本”理念有效落实的保障,也是最重要的方面。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转变工作呢?首先,转变“放羊式”教学模式。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课堂常常呈现的是“放羊式”课堂模式,学生将体育课当作休息课,严重影响课堂价值的实现。其次,转变应试教育思想。随着体育纳入到中考成绩,课堂上学生都在不断、反复练习中考必考项目,根本没有兴趣或是全面发展可言。再次,转变单纯掌握体育技能和锻炼身体素质的意识。众所周知,在素质教育下,体育课程的价值远不止于掌握技能以应对考试,提高和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中明确表示,教师要借助体育教学来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比如: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水平的锻炼等,这些都是体育课价值的所在。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转变思想,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基本理念,进而为“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落实和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兴趣,做好“以生为本”的前提工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想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体育、自主锻炼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所有一切的前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示范”和“分层”两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概述。

1.教师示范

众所周知,教师的一切言行都会在学生面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进行示范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体育精神,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高效体育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800米/1000米”的时候,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仅是简单地教给学生动作,让学生进行练习的话,大部分学生都会以“应付”的心态进行锻炼,甚至还会在练习过程中出现走步的现象,这样是不利于800米/1000米的锻炼的。所以,在该体育项目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加入其中,在跑步过程中纠正学生的一些动作,帮助学生调整呼吸、给学生加油等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作用下克服困难,完成训练。

2.分层教学

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也就是说,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进行分层教学,或者是说进行选项课,让学生从自身的喜好、特长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比如:可以自主选择篮球、健美操、武术、田径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才能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能体会到学习和成功带来的乐趣,进而也为高效体育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多样活动,做好“以生为本”的中心工作

1.竞赛活动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好胜心较强,喜欢与人一较高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借助竞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比赛中掌握技能,找寻锻炼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篮球”“足球”等竞技类较强的项目时,笔者常常会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比赛,或以小组为单位或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在“实战”中掌握基本的技能,同时,也让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竞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游戏活动

游戏化课堂的构建是为了打破传统课堂中的简单灌输、机械训练的课堂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借助游戏活动来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进而为“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做好基本性工作。

例如:在教学“三级蛙跳”时,为了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为了让学生以积极地心态走进体育课堂活动当中,在授课的时候,笔者组织了“猜拳”游戏,将学生从枯燥的沙坑练习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猜拳比赛中进行锻炼。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比如:3~4人一组;然后,学生通过猜拳活动来决定谁进行跳,每次赢的.人要向前跳一次,看谁能第一个跳到终点。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在寓教于乐中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而也确保了“以生为本”理念的有效实现。

3.小老师活动

小老师活动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由小组长当“小老师”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锻炼,这样不仅将班级的范围缩小了,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健美操”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事先将本节课的知识教给他们,上课的时候,由他们做“小老师”来教给其他学生。笔者在这个过程中,则在各个小组中去发现问题,纠正动作,这样不仅能让课堂根据有针对性,而且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自主学习意识也会有大幅度提高。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小老师”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要依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轮流,这样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好课改下的转变工作,认真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为高效体育课堂的实现以及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5.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设计 篇五

以生为本的课堂就是要依靠学生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二、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这样不仅不损伤学生自尊心而且还纠正了学生习惯上马虎的错误。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鼓励他们大胆思考,积极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说错了不要紧,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三.巧问、精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问题要少而精(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2)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2、问题难度要适度

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

四、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

2、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是平均分的知识。教师可先复习:每份分得同样多便是平均分。然后出手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提问: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你能用整数表示出来吗?让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只在这里给学生讲解:每人分得的苹果不能用整数表示,要用1表示,2这就是分数。然后结合实际讲解分数的含义,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自学分数各部分名称。这样的新授课就不是老师在“教”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可让学生思考:a、这单元你学到了什么?举例说明。b、还有什么不懂?c、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表现。“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学生学得就很愉快了。

五、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如在做计算题时教师要自觉,认真审题按步分析,认真验算。在解应用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老师是从何想起,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从示范中领悟方法。

教师还要注意进行学法交流,对解一道题,学一段内容,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自学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篇六

内容摘要:

本文阐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以课堂教学为例,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谈了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深受社会欢迎的创新型人才。

21世纪是一个寄托着人们美好梦想的世纪。当跨进这一新世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既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挑战。而前几年职教形势大滑坡,就是明证。为此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说:“加强职业指导工作,解决好学生就业问题,是职业教育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向性要求。就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就业是民生之本’。现在到职业学校上学的孩子,几乎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子弟,实践‘三个代表’就是要为他们服务好,想就业的‘铺就业路’,想深造的‘圆大学梦’。”因此,我们职教战线上的老师,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基于“以知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以生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人才培养的规律,这正是创新职业教育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也是推进职教富民政策最根本的举措。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能力只有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因此,“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根据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先进教育思想,也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积极思维和主动实践,提高认识水平和掌握学习方法,全面提高素质。因此它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创设问题情境,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刘开在《问说》中曾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可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形成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是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上课模式,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当然,合作探究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其实这时老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探究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因此我的做法主要是创设问题情境。如我在教鲁迅的《药》时,先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文章的明暗两条线索是什么?明暗两条线索是靠什么交织在一起的?2、课文写了哪几类人物典型?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3、由前两个问题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我在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共同解决问题,尝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在学习中合作与共享,这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二、倾注更多的情感,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过程其实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这是很正常的,师生之间就应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共离合。因此我的做法是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这就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情感。如我在教老舍的《我的母亲》的时候,在要求学生阅读了课文之后,我将文章最后一段,即“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朗读了一遍,学生听了我的朗读后,身受感动,有的同学眼眶湿润了。所以,学生在读的时候,语气、语调、表情等方面都模仿到家了,这就体现了师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学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和课件的使用,它具有帮助教师拓展教学时空、丰富教学信息、减少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延伸教学功能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再加上每年我校都开展各种教师培训活动,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并与传统教学手

段相结合,用生动、活泼的动画,配合视频、音频技术,使我们要表达的内容既直观又生动,以此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我们一定要注重实效。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它对教师上课所起的作用,应该是“锦上添花”,而绝不是“雪中送炭”。也就是说,教师在上课前重要的是“织好锦”,就是认真深入理解和钻研教材,精心地备课。在此基础上,再设计并编制为提高教学质量所运用的多媒体课件,使此手段在教学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反之,如果凭借和依靠多媒体课件来哗众取宠,以弥补教师在上课时由于备课的马虎或草率所造成教学的.苍白或疏漏,那么,这种“雪中送炭”的结果,恰恰使多媒体教学走上了歧路。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用自己的循循善诱来激发学生的注意、思维与学习兴趣,用自己的渊博知识来解答学生的疑惑,满足其学习的欲望。

四、贴近专业设置,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知识源于生活,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学中广泛、深入地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想方设法创设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和大自然种种现象等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进入学习过程。在职业学校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走出校门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例如我校主要有建筑、机电、文秘等专业,我在教学安排的时候就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依我所教的语文为例,在建筑班上课的时候,我就把与建筑有关的文章不但重点讲解,而且还寻找一些相关文章来比较阅读,如我在讲《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的时候,就不仅仅把它当作一篇说明文来学习,而是把它与讲建筑美学的另一篇文章《建筑——凝固的音乐》来比较阅读;在文秘班上课的时候,我会把应用文作为学习的一个重点,这也是让学生能尽快地适应日后工作的需要。总之,职业学校的教学安排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专业设置,这就要求我们要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局面,努力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渗透,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

五、贴近社会热点,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现代多元的社会中,学生接触的东西越来越丰富,学生两耳须闻窗外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打开封闭式教学的围墙,关注社会现实,将社会热点引入课堂,指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热点,乃至关注全人类共同的话题。例如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我就会结合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设计一些专题讲座,让学生关注社会。尤其在讲到余光中《乡愁》诗的时候,我就联系了台湾三大政党访华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最好体现。

7.“以生为本”打造幸福课堂 篇七

【分类号】G623.5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感受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美好。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上主体作用,老师作为课堂组织者,引导者,怎样做到以生为本呢?我结合自己在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中的思考和实践谈一些自己粗浅的体会。

课堂导入,不少老师能用漫画、诗词、歌曲、名言、历史典故、小品表演、热点时政等创设情景进行导入。这些导入形式新颖,令学生耳目一新,激发学习兴趣。但我发现,有的老师在导入的形式上确实是以生为本,学生喜闻乐见的,可是在内容上却并不符合初中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例如我听一位老师在讲八年级《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一课,他用一个心理测试导入:有五种动物,老虎、猴子、孔雀、大象和狗,你带着这五种动物,到一个从未到过的原始森林里探险,一路上险境重重,你不可能将它们带到最后,你不得不将它们一一放弃,你会最后放弃哪个呢?”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选老虎的理由是可以震慑百兽保护自己,选狗的理由是可以给自己带路等等,但是没有人选择孔雀,可能都觉得它中看不中用不能保护自己吧。最后老师是这样总结的:“大家的选择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都没有站在动物的立场上考虑,其实在这几种动物中孔雀是最弱小最需要大家保护的,我们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由此导入本节内容。刚开始我觉得这个导入很新鲜,可是我却听到下面有学生在小声说:“到这么危险的地方我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怎么去保护孔雀呢?”这声音虽然很小缺引起了我的思考,是啊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还是未成年人,他们自己还是需要特殊保护的对象,而让他们不顾生命安全去换位思考保护一个自己认为中看不中用的孔雀,是不是要求有点高了呢,估计这个心理测试让成年人来做的话,可能不少成年人也不会选择孔雀的。这样的导入好像是告诉学生:这里有一道栏杆,很少有人能跳越过去,但是你应该努力跳过去以证明自己的跳跃能力。表面上看似以生为本,调动学习兴趣,却不知因为老师的误导过于拔高难度反而让学生认为“换位思考”很难做到,从而失去了学习和在生活中去体会的兴趣,这样是不是适得其反呢。同样是讲这一课,另一个老师的处理就完全不同,这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他首先播放了自拍的情景剧“王浩和李明的故事”:情景一:课间王浩正在专心思考问题,李明去向他请教问题,一连问了三次,王浩也没有帮他,李明很生气;情景二:王浩下楼梯崴着脚了,李明恰好从旁边经过,看着王浩痛苦的样子,是帮还是不帮呢?李明犹豫了。看完情景学生很激动,积极发言,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着换位思考分别从李明和王浩的角度考虑问题。学生的反应很积极,因为老师设计的情景就是他们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可能是他们曾经的经历或困惑。这样的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原来换位思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听完这两节课我陷入了思考,为什么第二个老师的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为他所设置的情景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都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场景,跟他们生活密切相关,他们当然感兴趣,愿意主动参与。其实就象看电视,人们都喜欢看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孩子总是喜欢看动画片,年轻人爱看《蜗居》、《裸婚时代》等,四十岁的人则喜欢看《人到中年》,而老年人比较喜欢看健康养生之类的节目,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节目和他们的生活有关,他们当然感兴趣,如果反过来让老年人看动画片,让小孩子去看《人到中年》可能有点强人所难了。再想想我们的教学对象——中学生,他们的生活场所主要是家和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与父母的交往,同学交往,师生交往,如果我们设置的教学情景也能关注并贴近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当然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我们的教学在进行课堂导入、设置教学情境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以生为本,才能让学生愉快地参与进来,让40分钟的课堂成为学生幸福的成长时光。

思想品德这门学科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得出结论,我们不仅在创设情景时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生为本,在问题的设置上同样要以生为本,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了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在设计问题时,我们还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比如我在讲七年级《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一课时,我设置了一个案例让学生讨论,问题是:结合相关案例说一说特殊保护的主体、对象、内容,可是我发现学生都一脸迷茫的样子不知该干什么,我走到学生中间问:“你们为什么不讨论呢?”学生一脸迷茫地对我说:“老师,什么是主体、对象啊?”我恍然大悟,于是将问题改为:“谁来保护?保护谁啊?保护哪些方面呢?”这样一改学生也感觉柳暗花明又一村,问题很清楚于是开始热烈讨论。这节课让我认识到,我们常常按照自己的思维认知来设置问题,结果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学生不明所以,学生需要的是青菜豆腐,可我们却硬要给他们生猛海鲜,学生只会唱下里巴人,我们却硬要他们欣赏阳春白雪,結果只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设置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经验,多数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具备相关的知识储备,如果问题太难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范围,会使学生无从下手,没有能力回答,导致课堂活动形式化,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总之,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只有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设置融趣味性、开放性和思考性于一体的讨论问题,才能让学生经历幸福学习之旅,从中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获取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杨翠蓉,张振兴.论有效的课堂讨论.全球教育展望

8.以生为本 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篇八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以生为本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以此来切实发挥语文课程的社会价值。通过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以生为本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既然要创建高效课堂,那么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不是单纯地说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课堂就高效了,那是应试教育下的高效。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要求教师善于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实践探索,自己寻找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如何以生为本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

一、认真备课,以生为本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备课就是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案,教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真备课。

首先,我们教师要认真了解班级学生的性格习惯和认知基础。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生成的。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这样才能设计出时效性强的教案。

其次,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的章节安排,将整个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划分,然后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师不要自认为教学内容简单,不备课,拿着教材就开始上课。我们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认知基础来细分课堂教学目标。

再次,我们教师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反复的修改。教学设计作为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其有效性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因此在教学设计初步形成之后,教师要对其反复修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反复推敲。我们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其他教学同仁的教学设计,参考一下教学同仁们都是如何展开教学活动的,是如何深入浅出地将知识呈现于学生眼前的,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设计出优化性更高的教案。

二、创新教学方法,以生为本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是教学活动的主旋律。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创建高效课堂。

首先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新课改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信息社会背景下的产物。翻转课堂就是通过微课件,将学习的主动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提高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以《中彩那天》为例,课前我们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多个微课件。如导入新课的微课件:同学们假如你们家人买到彩票后中奖了,你们是不是很高兴啊,可是有一个人,他买的彩票虽然中奖了,但是他神情严肃,没有丝毫喜悦,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如引导学生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微课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来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形式来理解新词;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微课件: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主旨;如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的微课件。教师制作好这些微课件后,可以将其发送到班级微信群,或者微课平台,并要求学生在课前对其进行下载、观看和学习。这些微课件时间短、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件就能完成对课文的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站起来回答微课件中的问题,教师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进行适时的补充和总结。翻转课堂下,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教师是指导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著增强。

其次是小组合作教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对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例如教学《万年牢》,课文讲述了作者的父?H是如何认真、实在地行事,教导我们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生意人,畅想一下如果他们以后自己从商的话要怎样做生意,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思维之间碰撞着火花。通过小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并会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创建高效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认真备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创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并发挥语文课程的学科价值。

参考文献:

9.以生为本打造和谐互动的体育课堂教学论文 篇九

鸡场坪乡罩子河小学 毛国华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的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以生为本的阅读就是一种关注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阅读,旨在提高生的小学语文素养。而这种方法的习得,必须依靠教师在教学阅读教学时,渗透以生为本德理念,在课堂上进行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

一、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追求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师需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以亲切的教态,巧妙的方法落实既定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的预设与课堂教学实际会有出入,这就要求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驾驭课堂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2、培养习惯,教给学生方法。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如“早读制度”、“图书交换制度”、“一帮一制度” 等。当这些制度完善并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有些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需要长期坚持训练才能形成。

新课标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处理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类。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类型文章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如:写人记事的文章,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课文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外貌、语言等语句反复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这样即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 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体现主体性,把主动权教给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

首先,要将读书时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不能让读书成为阅读课上的形式,走过场,草草了事。那样读书是没有效果的。

其次,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特别是合作学习,除了明确学习目的外,还应当让组员明确自己的职责,让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开展。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长可以实行轮换制。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是教师可以不管不问了,教师应当在组间去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时还要参加学生的讨论,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这样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才会有效果。

最后,教师要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在阅读教学汇报、交流时,往往一个学生对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一个学生打错了,接着请第二个、第三个,直到有人答对了为止。一位学生答对了,就能说明全班学生都懂了吗?显然,这是重结论,轻过程,面向少数学生教学的表现。这种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现象较为普遍,如一些学生掌握了,另一些学生还没有掌握,就会受到批评。把主动权让给学生,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二、以生为本,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是学生获取精神粮食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除了学好教材以外,再阅读一些其他书籍,既可以丰富词汇,又可以广泛学习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读写能力,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在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一是,将一些浅显易懂的课文当作故事课来上。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组织读书活动,检查阅读效果。组织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深入持久地开展。如: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看谁读的书多;举行故事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巩固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谈体会,谈收获,相互启发;还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检查读书效果,检查后认真总结,表扬认真阅读的同学,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0.以生为本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篇十

以学生为本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多动口。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朗读,二是背诵,三是口头表达。朗读是语文课堂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朗读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学生的语言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语文课上要让学生多朗读。那些具有音乐美、气韵美、意境美的文章,只有在朗读的时候,才能把美充分地激发出来。艺术化、审美化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真正走入文学。所以,对于这些文章,要重视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时的节奏、音调、语感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对于名句名篇则要强调学生去背诵,因为背诵不仅能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文学“悟性”,而且背诵的过程也是一个语言内化的过程,是一个全方位语言积淀的过程。最后,多给学生口头表达的机会。如课前的演讲、新闻述评、新闻播报等;课上针对文章的主题、内容、表现手法、结构、语言等进行质疑、讨论等;课后让同学们谈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等。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不能忽视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口语交流。

以学生为本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勤动手。语文课上,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动手写课内难字注音、难字辨别,古诗、名句默写;动手记老师讲的重点、难点,记别人的精彩言论;动手摘抄优美词句;动手仿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动手给课文写批注;动手写阅读的心得体会;动手设计阅读问题;动手批改作文;动手出语文试卷等。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在动手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在动手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和创造性。一旦掌握了课堂上所学知识,他们就会有一种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和愉快感,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以学生为本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常动脑。多动脑思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好处。对那些具有含蓄美或在遣词造句上很值得玩味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去品读,因为这些文章只有在反复玩味、反复揣摩的过程中才能悟出味来。高尔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是好的,但必须记住,书不过是书,要自己动脑筋才行。”因此,语文课上在阅读文本时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如这个地方为什么用这个词,换个词行不行?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说,换个句式行不行?这篇文章到底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在写法上有什么独到之处?诸如此类的问题要多加思考。在课堂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往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效率也因此大大提高。

以学生为本的语文课堂要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语文课上,可以让能力较强的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这是发挥学生潜能的一个好办法。他们虽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他们备课的认真,讲课的新颖独到,与同学们关系的贴近等优点都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为了台上精彩的一分钟,他们课下会做许许多多的努力,诸如查资料,写教案,组织语言,组织课堂等。一节课下来,他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此外,语文课上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我做节目主持人”、“百姓生活”、“轻松背诵”等。从活动内容的选定到活动形式的选择,从活动过程的组织到活动后的总结,都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做适当的指点。语文活动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达到语文课堂的高效。

作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在广读博览、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给学生最大的能动空间,力争做到“最美的图画让学生去画,最坎坷的路让学生去走,最精彩的戏让学生去演”,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11.中职生理解剖学教学如何以生为本 篇十一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技能选择教学策略

1.以生为本,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生理解剖学知识以及技能

在中职生理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生理解剖学的理论知识以及学生采用生理解剖学实际操作的能力。在授课开始的时候,教师要根据需要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根据专业特点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引导学生思维深入发展。教师要掌握学生对生理解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2.以学定教,积极改进创新教学方法

中职生理解剖学要想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善于将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巧妙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技能。中职生理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将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能力。教师要融合现代教学理念,快乐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在课外延伸探究。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改进生理解剖学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生理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因为生理解剖学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这种时候单凭教师的口授,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多媒体课件集文、图、音像、视频于一体,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在使用演示课件的时候,要把握教学重点,融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多样化的多媒体课件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充分发展能力。如,在“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肌细胞结构模拟图,并让学生看清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然后学生采用视频或者动画演示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自然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生理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生理解剖学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将微观变得形象可感,将需要抽象思维思考的地方变得形象可感,降低学习生理解剖学的难度。多媒体课件使教学难点降低,视频的精彩以及形象可感的图像更容易让学生进入思维空间。如,在“呼吸生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呼吸道的全景图,呼吸过程的动画以及人工呼吸的模拟图像,这样学生通过观看音、形、视频能够较好地了解呼吸的过程、原理以及规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地深层次地掌握教学的重点,阶梯形地突破教学的难点。

三、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地位

1.合作学习,可以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中职生理解剖学微观情境多,语言表达难,在一些有难度的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单凭学生个人的思维能力是无法掌握教学内容的。此时教师就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讨论中,降低学习难度,并在讨论的过程中集思广益,逐步掌握教学知识。在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采用同组异质的原则,使小组内成员能够集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取长补短。

2.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生本理念下的中职生理解剖学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生单独思考无法解决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如,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Na+、K+、葡萄糖等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过程后,让学生思考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的实质和主动转运、被动转运的特点,在学生单独思考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一抽象、枯燥的问题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进行讨论、

思考,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但能全员参与,而且学生通过讨论可以积极思考,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教学内容。

四、前置性作业,实现先学后教

1.前置性作业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以生为本的教学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更好地完成教学。而前置性作业可以实现先学后教,从而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掌握生理解剖学的相关技能。在前置性作业的设置上,教师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力求简单、低入、根本、开放,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课前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完成。

2.前置性作业的设置要注重有效性

在前置性作业的设置上,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主线,找准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知识点。对自己不太明白的生理解剖学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本上进行备注,方便学生在课堂重点探究。在前置性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掌握完成前置性作业的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在课堂上做好前置性作业的延伸,举一反三

生理解剖学的教学教师要举一反三,课堂授课要抓住前置性作业做好延伸。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总之,中职生理解剖学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够降低学习难度。在遇到学生独立无法解决的学习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增强合作意识,并通过激励性评价训练合作技能,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谭雨。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法[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07)。

[2]李林。愉快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07)。

12.以生为本打造和谐互动的体育课堂教学论文 篇十二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的推进,我们的课堂开始活泼了,教学形式、新潮别致了,教学手段丰富花俏了,学习氛围也自由热闹了,可学生到底得到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提高了没有,课堂教学的效度值得我们深思。为此我校教研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借鉴“校本研究”的经验,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学校师生为主体,以行动研究为手段,以学校地方与学校课程为平台,坚持文化兴校、科研强校的理念,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地方与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基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和学生观,努力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师生之间不和谐的因素,使学校成为教师幸福人生的家园,成为学生美丽成长的沃土。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理念,创新教育机制,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改革课堂教学,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科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努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能体现教师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也能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通过理论引领和专家指导,积极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和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一批科研型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要教育和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审美素质;要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加强“感恩”教育,使学生养成尊敬父母、尊重老师、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良好习惯。

三、实施内容:

1、课堂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构建融合的师生关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我校每学期都对地方与学校课程任课教师进行测评,测评分为两部分,一是每位任教教师都执教一节课,二是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来测评教师,测评结果应用于改善教师的教学和师生关系的改善。

2、抓好课前准备这一关。

★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充足课前准备的前提

常有人讲:“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的确,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用自己的全部精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开发学生的智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知识面的要求是越来越广,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例如:科学课有时包含有数学计算知识,数学课有时又包括有语文的理解能力等等。如果一个教师的知识水平不高,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可能胜任工作的。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掌握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其次,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科,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使自己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后,教师要有一定的进取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要不断地进行学习,这是充足课前准备的必要前提。

★熟悉教学内容是充足课前准备的根本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实熟悉教学内容,从而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

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这是充足课前准备的根本。

积极的心态就是把好的、正确的方面扩展开来,同时在第一时间投入进去。可是我们应该看到克服这些困难后的一片蓝天,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教师良好的心态是充足课前准备的保障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曾经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投入地工作与麻木而呆滞地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天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是如此。也许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而且一个班级、一个人肯定都有很多好的方面,也会有不够好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在上课前十分钟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看待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从正面引导他们,他们才会被我们所感染,和我们产生思维上的碰撞。同时,我们应该就正确的、好的事情在第一时间去投入,惟有在第一时间投入,才会唤起彼此的信任,惟有在第一时间投入,才会使困难在我们面前变得渺小,好的地方在我们面前光大,使学生受益更多。

★立足学生实际编制学校课程是充足课前准备的关键

我校自编了学校课程,分年级有梯次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自己选择,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教材的编写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

3、依托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舒瑞老师执教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立标课《纸的研究》,张姝婧老师在县级优质课评选中执教了地方与学校课程环境教育《一张纸的“旅行”》。

4、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堂上,让学生有话说、有事做、有反思、有收获、又有疑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研究活动,并对这门课程充满兴趣。

四、保障机制:

朝阳小学地方与学校课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打造生本高效课堂”领导小组

组 长:李杰

副组长:王燕秀张永亮

上一篇:什么是体验式学习?下一篇:口腔门诊部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