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4-08-22

榜样教育的策略研究(共8篇)

1.榜样教育的策略研究 篇一

榜样的力量教育随笔

今天,我们班玩起买菜卖菜的区域游戏,孩子们对买卖菜并没有多大的经验,偶尔也是和父母在超市逛逛。只见点点小心翼翼地拉开了衣服,在外套的内口袋里摸出了老师刚刚发的一块钱,拿出钱后他还在内口袋所在的胸前拍了拍。我禁不住暗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小家伙眼睛一眯:“奶奶也是这样做的。”我终于想到,小家伙原来是模仿买菜的奶奶呀!

教育有三种形态,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在幼儿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长时间是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所以影响他们性格最大的就是他们的父母。小班的孩子最常做的就是模仿,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孩子们常在与大人和同伴的.相处中耳濡目染地学到些什么。

刚开学,每个孩子在我的眼里都一样,而沉稳内敛的果果却做了件让我刮目相看的事情。那天我帮在午睡间楼上玩积木的孩子们收完玩具后,已经在楼下穿鞋子的果果看见我下楼,就帮我把鞋子拿到楼梯口摆好。虽然鞋子摆反了,但我永永远远地记住了这个美好的小女孩。此后我常常关注她。果果不仅尊重老师还友爱同学。在果果和她的小伙伴同时因为手指受伤时,她还能真挚地去关心同伴,这是我从来没有想到一个只有4岁的小女孩竟拥有如此博大的胸怀。这都是果果在家庭生活中获得的优良品质。

从孩子出生开始,周围的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就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家长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性格。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所谓良好的家庭环境就是全家人要融洽、和睦、团结友爱,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活泼开朗、热情率真的孩子。其次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给宝宝树立一个良好的性格典范,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他做每一件事都会以自己的父母为榜样的。第三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教育要以引导和说理为主,严格而民主,自由而不放纵,对孩子太过溺爱或太过严厉都会让孩子胆小怕事的。另外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年龄的特点来定,不要制定超过孩子能力的目标,这样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当孩子有了好的表现时,对孩子要多表扬和鼓励,这样孩子才能拥有强烈的自信。

2.榜样教育的策略研究 篇二

一、研究目的

榜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 它对于提升人的道德水平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民办高职学生群体在道德认知、道德评价、道德意志等方面相对薄弱,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需要正确、恰当发挥榜样作用, 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正面的榜样, 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形成正确价值观又要注重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避免榜样教育流于形式, 使榜样停留于宣传报道、喊口号, 无法深入学生思想深处。正是因为榜样对学生产生着隐形而深的影响, 因而必须重视榜样教育工作, 那么, 今天民办高职学生崇拜的榜样是怎样的?榜样教育的现状如何?厘清这些问题是理解当前榜样教育遭遇困境的前提, 也是寻求榜样教育出路的基础。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中的榜样”调查问卷, 在南京地区一所民办高职院校随机选取2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发放200份问卷, 回收189份, 有效问卷183份, 问卷对民办高职学生对榜样的认识、对榜样教育的了解、榜样教育的评价以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了解民办高职院校榜样教育的基本现状。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从学生对榜样的认知和对榜样教育的评价两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在榜样认知中分别从榜样的存在、榜样类型、榜样评价、榜样关注等维度调查了民办高职学生对榜样认知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民办高职学生榜样认知呈如下特点:大部分学生有崇拜的榜样、榜样类型呈现多样化、对榜样的认识趋于理性、榜样关注度处于中上等水平。在询问学生心中是否有特别崇拜的人物一题中, 21.2%的学生选择了“现在没有, 以前也没有”, 其余的学生都曾有过特别崇拜的人物。针对学生崇拜的人物属于何种类型的调查中, 从高到低依次是父母或家人、明星、杰出人物、英雄榜样、自己、虚拟人物、老师、同伴。学生对榜样的认识相对理性, 46.2%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崇拜的榜样有一点缺点, 仅有9.2%的学生认为没有任何缺点。对媒体所报道的榜样关注情况的调查中, 44.6%的学生选择了一般, 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比例合计为30.8%, 信息化时代媒体快速发展, 促进了学生对榜样的了解和认知。

在榜样教育评价中我们针对媒体和学校两个维度进行了调查。在对媒体宣传的榜样调查中, 39.7%的学生认为媒体宣传的榜样是真实、可信的榜样, 20.6%的学生认为榜样缺乏长久的生命力, 16.7%的学生认为榜样有些脱离生活实际, 12.7%的学生认为榜样有些高不可攀, 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媒体所宣传的榜样在学生心目中认可度并不是非常高。

在对学校榜样教育的调查中, 71.2%的学生选择了学校偶尔举行榜样教育活动, 榜样教育活动的形式多为主题班会形式、观看榜样事迹、在特殊节日开展教育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 52.3%的学生认为学校榜样教育活动效果一般, 在询问目前榜样教育活动存在哪些问题时, 40.6%的学生认为榜样教育活动流于形式, 31.3%的学生认为活动不能贴近学生, 26.6%的学生认为榜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只是成绩好的学生。50%的学生认为榜样教育对“三观”的形成作用一般, 从整体看学生对于学校榜样教育活动满意度不是很高。

四、问题分析及对策

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民办高职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有成功人士, 如马云、乔布斯、比尔盖茨等商业人士, 也有明星如梅西、科比、成龙等体育或演艺明星, 还有少部分学生将自己的父母作为榜样。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榜样多为知名成功商业人士, 选择这样的榜样多是出于对这些人物成功光环的羡慕,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片面性, 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将“能工巧匠”作为榜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热情, 也比较贴近学生的学习, 我们针对近期中央电视台近期播放的《大国工匠》节目进行了调查, 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并不知道这个节目, 对于节目中介绍的各行业的顶尖技术能手更是了解甚少, 仅有8.3%的学生表示崇拜这样的人物, 应该说这样的反差是比较大的, 我们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针对榜样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特征, 在榜样教育活动中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 榜样的选择要贴近学习和生活,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的热情。

选择榜样时要充分结合民办高职学生特征, 挖掘普通人物不平凡的事迹, 使学生在了解事迹过程中能够得到共鸣, 要侧重真实事迹, 特别是学习、奋斗过程中思想变化、战胜困难的方法等, 不要将榜样树立得过于高大和完美, 且不能使榜样形象单一化, 只侧重成绩出色的人物, 由于民办高职学生在学业成绩方面往往缺乏自信, 单一地树立成绩优秀者为榜样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热情, 反而使学生认为榜样遥不可及, 让学生只能仰视而无法产生学习的热情。

2. 榜样的宣传要与信息时代媒体的发展密切结合。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智能设备的普及,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 在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榜样的了解大多来自媒体提供的信息, 学生所崇拜的明星、商业人士在媒体上出现频率及信息量比较大, 而很多值得学生尊敬、崇拜的劳动者、技术能手在媒体上出现频率不高, 且给人的感觉是单纯事迹报道, 对人物的展现不够丰富,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其了解甚少, 因而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介, 加大宣传力度, 使这些技能专家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营造良好的“榜样氛围”。

3. 榜样的教育形式要与实践结合, 将榜样扎根于学习生活中。

3.小学生榜样教育研究 篇三

关 键 词小学生;榜样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7-0048-03

榜样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最常用的德育方法之一,因其符合儿童爱模仿的心理特点,且形象具体鲜明,易于被孩子们接受并乐于效法,因而被广泛推崇。榜样教育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那么,我们榜样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呢?笔者特地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小学生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匿名形式)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进行。此次调查所选取的样本是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所公办小学,共发放问卷694份,回收有效问卷611份,列入数据处理对象的为552份,回收率为90.3%。结果显示,小学生榜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1.榜样的选树与学生需求错位

当前榜样教育所树立的榜样人物主要为以下几种:一是教科书中所树立的“英雄”或“伟大领袖”等人物形象;二是班级中的优等生;三是教师、父母等师长形象;四是明星类偶像人物。从图1可看出,老师在日常教育中主要以老师、同伴、父母作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且三者平分秋色,差别不大,而伟人、科学家、英雄排名相对靠后,电影明星、歌星等的排名则更靠后。而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地位,老师是最高的,并且远远超过英雄、伟人等。其次是父母,而同伴则居于第5位。

2.教育方法单一

教师是进行榜样教育的主导力量,而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是非判断能力均不强,因此对老师几乎言听计从,足见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然而,从实际调查和访谈结果看,大多数学生选择雷锋做榜样,也有不少学生选毛泽东、周恩来、习近平等领袖或国家领导人。而在被问及是如何获知这些榜样人物的事迹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来自课本和教师,少部分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而得知(如图2所示)。由此可见,教师在榜样教育的途径选择上比较单一。

3.榜样教育过于形式化

调查发现,虽然很多学校都在开展榜样教育,但大多流于形式。例如,学生对雷锋精神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每年3月份的学雷锋月活动。除此之外,学生了解榜样事迹的主要途径就是教科书。在对学生所熟知的榜样人物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杨利伟的熟知程度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在后来的访谈中我们得知,原来是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则关于杨利伟事迹的链接,教师们在上课时都会有所提及,因此孩子们对杨利伟的事迹比较熟悉。然而,除了课本和固定的节庆纪念日活动,教师几乎很少有专门针对榜样教育进行的活动或课程,以至于在孩子们被问及榜样教育对自己的影响程度时,超过61%的学生认为榜样教育对自己是有影响的,其余则认为影响不大甚或没有影响。

二、小学生榜样教育的问题成因

1.忽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田守铭、陈国先和杨秀林等曾指出,儿童选择榜样人物的总体顺序首先是父母和老师,其次才是朋友,然后才是英雄人物等,因为儿童“选择的首位榜样人物(父亲、母亲、教师)既是他们道德理想中完善的人物,又是具有可亲近性的,易于模仿的人物”。 [1]而我们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然而,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教师为儿童树立的榜样与儿童自己选择的榜样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尤其在“教师”这个榜样人物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由此可见,教师一旦忽视了自身作为儿童模仿对象的重要性,对自身行为缺乏检视,那对儿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而另一方面,儿童的另一个榜样——父母,如果也没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行为榜样,则同样会在无形中将儿童导入歧途。

2.缺乏对偶像崇拜的正确引导

心理学认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时期的过渡性需求,其核心问题是心理认同和情感依附。[2]然而长期以来,学生的偶像崇拜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学生自己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随意选择偶像,学校对此不闻不问,教师对此视而不见,家长对此坐视不管,学生可以随意更换自己的偶像,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在同伴的影响下又变成喜欢那个,但无论如何变换,学生选择的偶像始终与学校推崇的榜样人物格格不入甚至相互排斥。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如果只是一味加强榜样教育的力度,收效必然不大。正视偶像崇拜的影响和作用,寻求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合理契合的路径,借力打力,这才是让榜样教育事半功倍的出路所在。

3.应试教育重学业轻德育

在当前应试教育还大行其道的背景下,许多学校虽说一直注重道德教育,但多是做表面文章,他们真正看重的还是学生学业质量。而在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现象更为严重。在如此大环境下,孩子要想得到好的品德教育是困难的。而此阶段如果错失了德性教育的最佳时机,那么孩子们在接下来的人生当中要改变就更不容易。

三、小学生榜样教育的策略探讨

1.选取榜样贴近生活

许多教育工作者都会习惯性地以为,只有那些“全面发展”的先进典型,才具有榜样示范的效果。殊不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以“高大全”的标准塑造出来的英雄人物、道德榜样,往往超脱于现实生活,可敬不可亲,游离于少年儿童现实生活世界与精神生活世界之外,使他们难以真正从思想到行动上认同这些榜样。他们的生活本身色彩缤纷,成长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因此他们需要的是那些贴近生活现实,能与他们同奋进、共思考的“活”的榜样。这些“活”榜样并不需要“高大全”,那些生活在少年儿童身边, 积极向上、品德良好,在邻里、群众中具有良好声誉的普通人(包括少年儿童),都可以成为少年儿童学习的榜样。

nlc202309090651

2.注重师长感染熏陶

父母师长在生活学习中严于律己,以实际行动影响儿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渗透作用。实践证明,与其它显性榜样教育方式相比,渗透更能获得润物无声之效。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越大。” [3]因为,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教育是自然而然、在受教育者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能“隐藏”起教育者的意图,有效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自发或自觉地去模仿学习,最终逐渐形成一种道德习惯。

3.重视媒体导向环境

当今社会已全面进入网络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被大大拓展,这为榜样教育更好地深入儿童内心提供了技术保障。但这些新媒体也有种种弊端,如部分媒体人忽视媒介的导向力量,社会责任感淡漠,为金钱和名利不顾及传播人群及影响,发布暴力、赌博、色情信息,令受众遭受信息污染,危害身心健康。这对青少年儿童而言,危害性无疑更大。如此大背景下,教师和家长要尽可能地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过滤,构建一个绿色的榜样学习环境,尽可能避免对孩子们产生消极影响。

4.创新奖励强化机制

学生的道德成长是自己体验、感悟、选择和行动的过程,需要“自我”的参与,是一种主动学习。每个孩子都在体验中不断地感知、感悟成长,这是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4]因此,无论是榜样教育还是其他方面的品德教育活动,都理应遵守“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因为只有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激发,并且切近其“最近发展区”的行动和目标,德育的激励机制才能见成效。

比如,温州某校从学校实际出发,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习惯为着眼点,紧紧围绕“一月一事”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德育要求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实践行为,时时事事有习惯养成的标杆和行为的准绳。为此学校每月推行“星星评比”,推选优秀学生作为同伴榜样,以此方式进行榜样教育。随着活动的开展和深入,学生们的道德水平逐渐提升,行为规范日益向好。

同样,天河某小学结合市区“美德少年,最美少年”的推荐和评选工作要求,开展了“颂行为规范,做十美少年”活动,推选具有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的“美德少年”作为学校当月的“榜样”。接着,通过对“美德少年”事迹的宣传和学习活动,在学校掀起学榜样赶榜样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校园榜样”,使学校德育工作呈现出一副崭新的局面。

可见,榜样只有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听、学习、效仿,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其所包含的道德含义,进而把榜样行为内化为自身行为。

参考文献:

[1]田守铭,陈国先,杨秀林.儿童选择榜样整体顺序的初步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1(6).

[2]岳晓东.论偶像——榜样教育 [J].中国教育学刊,2004(9).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4]洛克.教育漫话[M].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温州市经开区天河一小 浙江温州 3250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4.榜样教育的策略研究 篇四

榜样教育模式即榜样示范模式,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其选择榜样,并以榜样的行为、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影响受教育者,使之模仿榜样行为并形成与榜样相一致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学雷锋活动一直是实践榜样教育模式的典范。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教育对象特性的变化,学雷锋活动在榜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些问题。传统的榜样教育,一般采用的是宣教式、客体性的教育模式,说教方式多,而践履体验少,当前,革新原有的榜样教育模式,建构有包容性的、内发性的、生活化、适用面广的主体性的榜样教育模式是增强榜样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条件,也是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成效化的必要手段。

从榜样教育形象的选择和塑造来看,对雷锋榜样的形象塑造与解读要切合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受教育者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榜样教育是以榜样形象为价值载体和核心内容的教育。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中,榜样教育通过树立榜样形象,发扬和倡导其所代表的品质和道德精神在一代代受教育者群体中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和示范效应,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到21世纪后,雷锋作为崇高的人格形象依然为我们当时代的人所学习,而雷锋作为助人为乐的榜样如果没有因为时代在变而添加其价值内涵和意义,就会使得生活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受教育者没办法将其精神内化,这样的榜样教育形象对于追求个性发展,求同存异的新一代受教育者来说没有任何新鲜感,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更不可能感染他们,引导他们进行模仿。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服务精神。这种服务精神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诉求点,具有先哲所提倡的道德风尚,既承继了民族传统美德,又超脱了旧的时代局限,反映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许多国家盛行的服务学习理论是一种把受教育者的理论学习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理论。具体来说,服务学习是指一种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将社区服务与知识学习结合起来的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受教育者在服务中运用所学知识,并反思服务过程,在反思中进一步识得未来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同时形成社会责任感。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参加了社区服务或服务学习项目的受教育者,大多深化了自身公民责任感与义务感。把雷锋精神的核心——“服务精神”与国外的服务学习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和本土转化,创设公民服务项目,使雷锋精神实践化,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榜样教育模式。

榜样教育应该起到价值引领和道德示范的作用。榜样教育模式中的价值引导不是告诉受教育者必须追求什么道德价值和不追求什么道德价值,而是通过榜样的实际行为和榜样行为所蕴含的精神告诉受教育者什么价值是正确的、先进的、高尚的,什么是社会需要的,什么是受教育者所应该追求的,从而让受教育者在榜样的示范下自己作出正确的选择。

1.下列关于榜样教育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榜样教育模式由教育者为受教育者选择榜样,要求受教育者模仿榜样的行为,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与榜样相一致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B.榜样教育模式受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教育对象特性变化的影响,必须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合时代社会观念发展的特点。

C.传统的榜样教育模式采用宣教式、客体性的模式,强调说教的作用,说教方式多种多样,突出客体,忽视受教育者的践履体验过程。

D.榜样教育模式必须革新,使其更具包容性和内发性,更加贴近生活,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从而增强其教育的实效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榜样教育以榜样形象为价值载体和核心内容,榜样形象的选择与塑造十分重要,而这一形象的塑造与解读又必须随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的成长而变化。

B.榜样教育只有通过树立榜样形象,发扬和倡导其所代表的品质和道德精神,给受教育者以激励和示范,方可成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C.雷锋作为崇高的.人格形象,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但时代变了,其形象的内涵也要相应变化,必须添加适应当代社会的价值内容和意义。

D.对于生活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追求个性发展的受教育者,雷锋作为助人为乐的榜样,如果还以传统的教育形象出现,就会失去其模仿与学习的吸引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锋精神属于思想道德范畴,它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服务学习是一种开放性教育方式,属于综合实践范畴,受教育者通过服务学习一方面识得所需的知识,一方面形成并深化社会责任感。

C.作者认为,当前我国行之有效的榜样教育模式是使学需锋活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减少说教的成分,使雷锋精神实践化。

D.榜样教育的根本不在于空洞的说教,而在于充分发挥榜样的价值引领与道德示范作用,使受教育者对自己追求的价值做出正确的选择。

试题答案:

1.C(扩大范围。原文为“一般采用的是宣教式、客体性的教育模式”,选项中去掉了“一般”二字。),

2.B(说法绝对化。“只有……方可”排除了其他有效的教育方式。)

5.高中老师的家庭教育感悟:榜样 篇五

聊了几句后,我听出孩子鼻音浓重:“咋,感冒了?”

金柳解释说:“北京这鬼天气,雾霾浓得——!气温也特别诡异,昨天还十七八度,今天就变成几度了……”

我耐心听完孩子的诉说后,批评道:“你抱怨天气有啥用?北京上千万人口,感冒总是少数吧?”

金柳当即改口,说:“我没有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感冒了。害得爸爸担心,对不起!”

金柳是大二学生,尽管已经19岁,但我们仍然如此细致地进行责任感教育,出了问题,必须从自身寻找原因。不推诿,不推脱,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在中国家庭中,小孩子不慎跌倒,父母不是打凳子,就是拍沙发:“都怪这个死凳子把我娃绊倒了!”有时实在找不到推卸责任的替代物,地面一平如展,连片树叶都没有,怎么办?

怪风。

“刚才那阵风把我娃吹倒了,打它!”抱怨一通后,孩子终于喜笑颜开,家长以为莫大的胜利。

孩子渐渐长大,问题总有这些那些,但家长的言论万变不离其宗:

“我给她妈妈早说过,她就是不执行!”

“孩子放在补习班里,情况我不知道。我马上问问!”

“孩子爸爸忙,根本不管孩子!”

“她初中时结交某某某同学,带坏了!”

“现在这社会,是哪个混账发明个手机,害死我娃了!”

……

怨天尤人。千说万说,责任都是旁人的,自己没有;实在不行了,把孩子抱怨一通,结论是……自己没责任!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中,孩子也成了推诿扯皮的高手。迟到了责怪交通不畅,堵车;没完成作业了责怪电力公司不尽职,停电;上课打瞌睡了责怪作业多……甚至别人犯的错误都是自己犯错误的理由:

“那么多人说闲话,你咋不说他呢?”

“作业没交的人好多,你咋不抓他们?”

……

作为父亲,我关心孩子的身体,更关心孩子的责任感。我回老家,经常受到亲朋好友的宴请。由于小县城的生活节奏慢,大家的时间观念不够强,往往是通知5:30分开宴,7点人才到齐。于是,便经常出现这种奇葩现象,5:25分我来到宴会地点,却发现一个人都没有。于是,我只好先打电话找来请我吃饭的主人;主人来后我们齐心合力,再一个一个打电话催促——终于在6:30开始举杯动箸。

回到家,女儿忍无可忍,强烈要求下次聚会我们也晚到半小时:“我们即使推后半小时,也比多数人早到!”我不是没有犹豫过,我甚至疾言厉色地立下规矩:“凡迟到者,一分钟罚酒一杯!”但面对孩子的建议,我沉吟半晌,说:“别人犯错不是我们犯错的理由,如果因为别人迟到我们也选择迟到,那就等同于把我们的素质降低了!”下次,我们依然提前5分钟到场,不迟到!

家庭教育说白了是榜样教育!

10月13日,李佳桐同学第一次迟到,我要求家长写出迟到说明。家长在微信群回复道:“金老师您好!李佳桐自律性较差,早晨起床长期依赖家人叫醒,因为我出差,估计是家人没有把他叫起来,等放学后我联系他,一定严肃批评!希望这次迟到的教训可以让他警醒,学会为自己负责。谢谢金老师,给您工作带来不便,万分抱歉。”家长的说明是诚恳的,但我也看出问题所在:一个高二的学生,起床竟然还需要家长催促,责任感何以体现?并且,这段文字里明显把孩子迟到的责任归因为两条,一是孩子二是家人,自己的责任呢?于是,我电话跟家长联系,直接指出要害。

家长领悟力很强,几小时后,再次回复短信:“最近一直开会,今天终于把未读的《班务日志》和金老师的《班务札记》阅读完毕。金老师以身作则,用每日一篇札记与孩子和家长们沟通,给孩子们起到了表率的作用。孩子们的写作也日渐进步,石浩枫的日志还增加了小创意。说明孩子们都在用心写日志,这将是他们人生的一大笔精神财富。今天李佳桐迟到,作为家长非常惭愧,我们替孩子做得太多,没有让他自己独立成长。以后要更多的以榜样的作用来引导他,让他独立自律。我们班里的家长都非常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希望我们和老师孩子团结一心,为了孩子们美好的未来一起努力!”

6.榜样教育终稿 篇六

一、案例背景

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大学生来说,榜样教育能帮助他们确立最初的生活指向、给他们以奋进的力量和成长的动力,加速其社会化进程。注重大学生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使选树榜样的过程转变为大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宣传、努力争做典型的过程,推动良好校风学风建设,形成和谐人际关系和文明的校园风尚。

我校在榜样教育方面一直特别重视,“榜样中财”与“凡星中财”一直作为我校的特色活动,以“寻找身边的榜样”为切入点,以“寻榜样、树榜样、学榜样”为主旨,推出“学生主体型”榜样教育模式。各学院在校团委的号召下,积极开展各类榜样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辨是非、明善恶、知美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与社会责任。诚然,学校,各学院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榜样教育活动,但活动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榜样的示范效应有待加强。校团委在榜样教育活动中,如何深扩大榜样教育的影响力和加强渗透力、开拓和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生思想教育活动新途径和新机制是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比如:学院的主题教育,形式和内容单一;“十杰”评选出的学生事迹并不被广大同学熟知,可见榜样教育活动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榜样教育活动的长久开展机制有待探索。我们从实际出发,发现了一些工作中有待提高的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增进对于校团委相关工作的正确认识,对校团委开展榜样教育活动起指导意义。

二、案例介绍

案例一:

在“榜样中财”颁奖晚会结束后,大二的小明在校园里遇到了大一的小红,两人发生了如下对话。

小明:小红,你们今天晚上去哪里了,大家都这么晚才回来? 小红:我们去观看“榜样中财”的颁奖晚会了。小明:我们怎么不知道呢?

小红:这次活动只要求大一的同学参加,对大二大三的同学并没有要求。小明:那今晚都有什么活动啊? 小红:有一些文艺节目,而且还听了获奖人物代表的发言。

小明:听起来很不错啊,不过之前没怎么听说过这个活动,就没有参加,今晚学到点什么没有?

小红:还可以,不过由于只对每个人的事迹做了简单介绍而且之前没有了解过,所以感觉印象不是特别深刻,只记住了几个以前就认识的学长。案例二:

某学院学生会,每年在3月5日“雷锋日”举办“学雷锋活动”呼吁全院同学捐出自己不需要的衣物,并把所有捐献的衣物集中起来,分别捐赠给了某农民子弟工小学和“工友之家”。并且在小学举行了“学雷锋”的主题活动,以雷锋为榜样进行宣传教育。但是,小王同学觉得类似的活动宣传不到位,同学的参与度不高,活动效果与预期有一定差距。活动举办第一年由学生会A部门举办,而第二年由学生会B部门承办,消息传递不及时,造成包括小王同学在内的部分同学,对活动情况以及举办部门都不甚了解。

三、问题分析

1.活动宣传问题

从以上案例分析得出,活动没有形成浓烈的宣传氛围。活动组织者与外界沟通不紧密,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有待加强。活动的前期宣传动员工作做得不够,部分同学对活动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活动开展过程中,组织者没能及时地将情况反映给同学,从而达不到榜样教育的初衷。

2.活动参与度问题

从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受众面太小。真正能参与到活动当中的同学不在多数,不利于达到举办活动的目的。

3.活动思想教育方面问题

根据案例分析得出,两个案例都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活动中存在思想教育方面欠缺的问题。活动的组织者把精力集中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方面,这是其好的一方面,但是,忽视了活动举办的目的和意义,在榜样的激励示范效应方面有所欠缺。不利于提高活动的影响力。

4.活动项目机制优化问题

通过对前边两个案例的解读,我们发现两个案例都缺少对活动的后续工作。榜样学习活动是一个通过了解榜样的行动来学习榜样精神到自己实施行动的一个过程。两个活动都给了同学们一个了解榜样行为的机会,但是同学们是否真正地学到了榜样的精神并且付诸行动则在两个案例中都没有给予关注。这样的话虽然活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缺乏后续工作,没有给同学留下一个长期深刻的印象,就很可能导致预期的效果不能达到,而使活动失去部分意义。

5.活动主办部门组织结构问题

从案例分析得出,活动的主办部门存在一定的漏洞。活动的持续性,活动的教育性以及活动的组织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这表明有关部门的内部组织结构亟待优化,人员管理方面有待加强。

四、解决方案

(一)宣传方面

两个案例中均出现宣传力度不够,同学得不到活动消息的情况。笔者认为宣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确立宣传目标

宣传目标即发起宣传者期望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某种变化。宣传目标的设置,总是与宣传所依附的领域内容密切结合的。目标的设置须顾及受众接受的可能性,在理论上、感情上能引起人们的重要感、归属感。如案例当中的,“榜样中财”候选人,学雷锋事迹。

2.确定相应的受众范围

任何宣传都须确定相应范围的受众。受众的范围,根据宣传的目的和内容确定。通常从 4个方面了解受众,追求宣传效益:a、了解受众的切身利益,宣传的内容应与之相符;b、了解受众接受宣传的态度,对赞成、中立、反对甚至带敌意的不同受众,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c、了解受众所处的环境,一些对宣传持中立或反对态度的受众,在一定环境的社会压力下容易改变态度;d、了解受众接受宣传的能力和水平,如阅读能力、理解水平。

3.选择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

这种选择须有助于宣传目标的实现。宣传内容的选择通常贯彻现实性和关联性原则,给受众以现实的思想和理论以及具体、生动的事实材料,否则难以达到宣传目的。同时,所选择的思想、理论和事实材料,须和受众的利益、经验及接受能力相关。如案例当中,就可以将“榜样中财”候选者的事迹在以各种方式在同学当中宣传。宣传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宣传内容和宣传对象,同时要求鲜明性和多样性。鲜明性表现在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观点,多样性则可通过各种新鲜形式重复思想观点,以加深受众的印象与记忆。

4.充分使用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最有效的宣传工具。快速传播媒介(广播、电视、报纸)容易影响受众对日常事件的看法,慢速传播媒介(杂志、电影、书籍)容易影响受众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快速传播媒介影响受众更为广泛。在学校我们可以通过校报和广播室的宣传来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各个学院可以在各自的院刊杂志上向同学们征集相关稿件,从而在观念上影响到学生,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和示范效应。

5.测量宣传效果

宣传活动并非一次性的单向传播过程,因此,调查、测量宣传效果,不断调整宣传的内容、手段和宣传的步骤,分析、排除反宣传的干扰(如误解、曲解),是进行有效宣传的一项重要程序。通过调查,广泛地了解受众生活、信仰、价值观念、选择传播媒介的习惯等,深入现场去观察、记录受众对宣传的反映。从而客观的分析此次活动的优缺点,为下次举办类似活动积累经验。(二)参与度方面

从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活动的受众面小,参与度不高。“雷锋日”能去到雨竹小学的同学很少,“榜样中财”出席颁奖晚会的也只有大一新生。为了提高活动的参与度,笔者认为应该做到: 1.优化活动形式

加强活动的计划与组织、努力提升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应是提高参与度的主要着力点。首先,要保证活动的经常性,加强有意参加活动的同学之间的交流。其次,活动的计划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既要有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又要有鼓励少数学生脱颖而出的活动,在平常活动中践实榜样教育,做到普及与提高的统一。再次,活动要有办出特色,办得新颖,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不让学生在学校茫茫活动中迷惘。

2.精化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不宜太多,这样既增加了组织者的工作难度,又使活动显得冗长。做到精化活动内容,突出活动主题。在活动逐渐推进过程中将活动想传递的榜样精神融于其中,删去与主题不贴切的活动内容,精心设计主题活动的形式及内容。(三)思想教育方面

在两个案例中,都没有过多地重视先进思想教育,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活动的形式上。榜样学习活动是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来学习榜样的精神,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品质得到提高与升华,所以笔者对高校组织榜样学习的活动有几点建议:

1.深入宣传榜样精神

为了更好地了解榜样的事迹与精神,并深入思想教育,笔者建议开展深入宣传活动。如从案例一“榜样中财”中看出,虽然在颁奖当天对榜样人物的事迹有一个概括以及采访,不过由于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同学们无法全面地从思想上了解榜样所具有的过人之处。而如果邀请榜样人物来以宣讲形式为同学从事件、思想等多方面解释,并且加上同学与榜样人物的交流,就可以让同学更好地去学习榜样人物身上的特质,也就真正地从思想上有了收获。即标题所指出的深入具体地进行思想教育。2.活动实质要重于形式

思想教育方面的活动有多种,但是某些活动却达不到预计的效果,其原因大多活动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质,只留于表面却忘记了最根本的目的。对于形式重于实质的活动要及时进行整改优化,以确保达到活动的最初目的。例如征文活动更注重对文章主旨中心的评判而非词语、句式等形式的评判,讨论发言中要求突出提出观点等。要通过对整体方向上的倾斜使同学们认识到榜样教育活动的实质,真正地从思想方面对同学们进行教育。3.思想教育方式要多样化

榜样学习不应只将眼光放在校内,而更应该向校外发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在思想方面得到良好的教育。学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整合各方资源,如书籍、网络、电视等。同时通过书本讲授、现代媒介浏览、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对同学进行思想上的多样化榜样教育。如通过为同学讲授榜样的先进事迹与优秀道德品质、组织同学观看先进人物视频、组织同学采访榜样、体验榜样生活等方式让同学更深入地从道德品质方面理解榜样,得到思想上的升华,进而通过自己的行为而为社会做出更好地贡献。

(四)机制优化方面

两个案例中,在反馈机制方面做得都略有不足,所以应该就反馈机制进行优化,使榜样教育活动的效果更加明显。优化反馈机制,让更多的同学在以后的生活中记住榜样的精神,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目的。对此,具体的建议如下:

1.交流活动经验

在榜样教育活动结束之后,及时开展活动的经验交流会是非常有必要的。参与榜样教育活动的同学积极发言讨论,对于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榜样的精神会有很大的帮助。交流会上有以下几点要求:首先,要使尽可能多的参与者加入交流讨论的行列,以便更好地交换各自的意见。其次,要就榜样的事迹来给同学们提示,这样既真实又容易理解。最后,要为交流会做出一套系统的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领悟榜样活动的意义。这样,这个交流会既能够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又能更好地起到榜样教育活动的效果,同时也能在校园内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2.定期监督与审查

要想更好地去了解同学们是否在榜样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定期地监督与审查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在以后的活动中,对同学们的思想、行为等方面的观察得出的结果,再与榜样教育活动之前的行为进行对比,就可以得出榜样教育活动是否起到效果、在哪些方面起到效果等结论,就能为以后活动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依据,以便活动更好地开展。

3.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对于榜样教育活动的进行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此类活动是需要长期进行的,要想让国民学习更多优秀的精神,就必须建立一套长期方案。如案例二中关于“雷锋日”的活动,只有与小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定期培养输送优秀学员,才能保证“雷锋日”活动在每年都能正常进行,并达到学习雷锋精神的预期效果。

(五)主办部门组织结构方面 从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榜样中财”和“雷锋日”整体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在一些具体细节方面,如前期的活动策划以及后期的预期效果等出现了一些小问题。这也就体现了组织结构不是最优化的,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改变。

首先,要提高整个集体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在人员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每个人的能力越强、素质越高,产生的效果就越好。所以,集体内部应该通过成员培训、定期考核等措施来提高干事的工作能力。其次,要做好集体内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许多活动都需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才可以完成,部门间配合越默契,达到的效果就越好。所以组织需要通过合理分配任务,注重部门协调等措施来提高部门间的协作力。再次,明确分工,只有将工作细化才能保证工作能被最完整地完成。这就需要明确人与工作的关系,将工作内容具体对应到每个人身上,并定期确定工作的分配与完成情况,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建立完整的一套干事成长体系。在干事成长的各个阶段做好记录,并定期检查记录,找出优点与不足,并帮助他们及时认清、改正自己的错误。通过这个方式使干事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提升工作效率,使整个集体能够处在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之下。

(六)案例解决方案应用分析

案例一:在举行“榜样中财”颁奖晚会前,应加大宣传力度。在校团委网站发布通知,教学楼宣传板、食堂宣传栏等位置张贴海报。同时要求各学院将通知下发,并向同学介绍“榜样中财”活动,鼓励各年级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对于场地面积限制问题,可以选出一些优秀的大

二、大三同学到现场观看,并组织其他同学在食堂观看晚会。在思想教育问题,活动前期可以为同学介绍榜样的一些先进事迹,帮助同学更好地了解榜样中财这个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同时在活动后期可以开展“榜样宣讲会”活动,邀请榜样到各学院宣讲,与同学们有更深入密切的接触。同时也可以开展征文、辩论、交流会等活动,让同学们围绕“榜样精神”进行交流,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到榜样的过人之处。同时可以建立长效的反馈机制,定期观察同学们在榜样学习方面的进度,如进行思想汇报、优秀个人评比等活动。通过这些使同学们可以在整个“榜样中财”活动中有更多的收获。

通过上述文字可以分析出,如果学校采用了笔者提出的网站通知、海报张贴以及节目统一组织观看等方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整个活动的宣传度和参与度,解决案例中的问题。而在思想教育方面,开展“榜样宣讲会”以及征文、辩论等活动会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与领悟到榜样的精神,使他们思想与行动上得到更深层的教育,同时会产生比案例中活动更好的效果。进行思想汇报、评选优秀个人等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同学们学习榜样的热情,也为学校观察同学们学习榜样的进度提供了便利。如果学校采用了改进方案,“榜样中财”整个活动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案例二:负责部门的不确定会导致职责混乱,进而影响整个活动的进行,所以首先应该确定负责部门,并不再做变动。其次应该在宣传方面做一些改进,学院应该在“学雷锋”活动前组织一次动员会,为同学们在活动方面答疑解惑,并鼓励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活动人员可以不仅限于同学,也可以邀请老师来献出自己的爱心。活动前对志愿者进行思想与行动上的培训,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进行活动时,不应该仅限于行动上的学习,更应该对小朋友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如举办讲雷锋故事、读雷锋日记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让小朋友在思想上有着更大的提升。活动结束后,及时开展经验交流会。同时应该将活动变为经常性活动,定期举办“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并且可以与小学建立合作关系,长期向学校输送优秀的志愿者。这样就可以使整个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通过上述文字可以分析出,明确分配职权、优化组织结构对于整个活动的进行有很大的帮助。为了使活动的前期效果得到提升,笔者采用了动员会,邀请老师献爱心等活动。而对志愿者的思想培训、“讲故事”、“读日记”等活动的形式非常新颖,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下完成对于参与者的思想教育,笔者认为如果学校采用了此类活动,在思想教育方面一定会优于案例,帮助参与者更好地体会雷锋的精神,也便于其更好地学习雷锋的高尚行为。将“献爱心”活动经常化,并与小学建立合作关系,这是长效机制的一种实施。这样就可以避免案例中出现的类似于“对活动情况不了解”、“活动效果与预期有一定差距”等事情的发生,同时也能提高整个活动的意义,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的效果。

五、经验与启示

(一)案例处理的成功之处

1.在本案例分析中,我们充分意识到活动前期宣传的重要性,并针对各个活动的特色提出了宣传办法的改进。加强活动的前期宣传,必然会增加活动的参与度。除此之外,针对榜样活动的宣传还能够对活动最根本的教育目的起到促进和深化作用。

在案例一中,学校在全校范围内举办“榜样中财”,其目的在于对全校同学进行榜样教育,为各个年级的同学树立成功的典范、鼓励大家学习进取。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这项本应得到同学们广泛支持的活动参与度并不高,影响范围也十分有限。通过上述分析中对各种宣传手段的综合利用,可以对原有活动有如下几点的帮助:

①、提高同学们对活动的重视程度,让大家由被动参加转向主动积极参与,进而主动接受活动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真正感受到榜样带来的激励和鼓舞。

②、能够使活动的信息得以更加广泛的传播,提高活动的参与度,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③、在宣传活动本身的同时对成功榜样的优秀精神品质也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从另一方面加强了活动的教育意义

在案例二中,“雷锋日”的活动目的在于宣扬雷锋精神。对此次活动加强宣传力度也就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播进行又一次的宣传。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也将雷锋精神的教育范围从院内扩大到全校范围,从而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学习并践行雷锋精神。

2.通过增加活动内容、完善活动环节,加深活动的教育意义,达到举办榜样活动的根本目的。

榜样教育作为各个高校积极践行的项目,完善相关活动的环节和机制在整体上有如下益处:

①、充实活动内容能够展现出有关榜样的更多细节,显现出榜样任务积极向上的精神,将榜样教育真正的做到实处。

②、整体上提高活动质量,即提高榜样教育的水平,进而推动榜样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③、规范活动的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活动组织者的压力,从而令活动的举办更加方便、容易,有利于榜样教育活动的进一步推广 针对本次案例分析中所涉及的活动,上述改善措施也会带来颇多益处。

首先,案例一中“榜样中财”是全校范围的大型榜样人物评选活动,对此活动的内容进行拓充、环节进一步规范,会有如下的改善提高:

①、让更多的同学作为决定者加入到活动的评选过程而不再只是扮演观众的角色,能够让同学们切实的感受到评选竞争的激烈,也让更多的同学对候选人的优秀历程能够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②、规范评选过程可使评选结果更加令人信服,也提高了活动的公平性和可信性,有利于提高活动的影响力。

③、增加榜样人物与广大同学的沟通交流过程能够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榜样人物的优秀精神品质,产生更加强烈的震撼感,以实现榜样教育的目标。

其次,在案例二中,“宣扬雷锋精神”是颇具历史的主题,丰富活动的内容更能使雷锋精神的宣传别具特色,同时富有现实意义。对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对活动内容进行适当的创新补充不仅能够带动同学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能够通过我们的行为表现出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展现我们这个时代的风采,既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弥补。

3.回馈机制的建立巩固了榜样教育的结果,实现活动长期的教育鼓励的目标。案例一中,学校在成功举办了“榜样中财”的活动后,没有举办任何反馈活动。不利于参加的同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长期的学习,对未能参加的同学来说,也没能在后期了解这项活动。对于活动本身来说,也失去了一个后期宣传的机会。这就对学校举办活动的初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整体上削弱了榜样中财的教育效果。所以我们建议学校在活动结束之后开展“榜样宣讲会”活动,邀请榜样到各学院宣讲,与同学们有更深入密切的接触,让同学们围绕“榜样精神”进行交流,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到榜样的过人之处,也可以扩大“榜样中财”的影响。同时可以建立长效的反馈机制,定期观察同学们在榜样学习方面的进度。可以让大家定期进行思想汇报,使大家将榜样精神贯彻到日常的生活中,践行在点滴的实践中,使“榜样中财”这个活动的效果最大化。

案例二中,学院在“雷锋日”举办了“学雷锋活动”活动,为大家学习雷锋精神、用心帮助他人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是在举办了此次活动之后,就没有再进行后期的宣传和回馈活动。这不利于加深同学们对活动的印象,也会影响了活动的效果。我们在上述分析中提出了建立定期反馈机制的建议。如果学员将这个一次性活动变为经常性活动,定期举办“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可以使这个活动保持持续的影响,使学习雷锋精神深入人心,让同学们深入感受到雷锋精神的精髓,在平时生活中做到热心助人,奉献他人。并且可以与小学建立合作关系,长期向学校输送优秀的志愿者。这样就可以使同学们通过亲身的实践活动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与收获,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感受雷锋精神的内涵,从行动上做一个雷锋精神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从而使整个活动的效果更明显,举办地更加有意义。

(二)案例分析的不足之处

在本案例的分析中,1.我们虽然对活动组织结构提出修改建议,但是仅就活动的反馈机制,长期发展机制提出意见,但是对于具体的组织结构,组织章程,组织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就一概省略。

2.我们虽然对活动内容及形式提出改进,但是,由于经费,活动对象、主题等的不确定性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制约,往往不能满足活动本身的需求。对活动内容的改进我们就一概省略。

(三)小结与启示

榜样示范教育是一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常用的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选准一个典型就等于树立一面旗帜,将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如果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教育运用恰当,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说服力,更具导向性,更具有效性,从而实现大学生健康成人成才。大力宣传推广榜样,充分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 宣传是推广榜样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资源广泛宣传榜样,扩大榜样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另一方面,对榜样的宣传也要实事求是,讲究技巧,注意点面结合,准确把握宣传力度。宣传推广榜样必须积极调动广大学生学习榜样的主动性。老师必须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启迪”的责任,让学生有更加广阔的选择余地和思考空间。只有把榜样推广开了,才有更多的人受到感染,才能让榜样的精神转化为更多人的行动。总之,榜样示范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方法,善于发现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和示范作用。

如何正确树立大学生榜样:

1.大学生榜样应该更多地来自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榜样是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学习榜样首先是为了改进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而引导他们向理想生活奋斗。

2.要做好对大学生榜样的培养与扶持。大学生榜样身上确实具有一些常人所没有的东西,但是,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对这些形象不断地“修理”“塑造”,继续抓好培养工作。只有经常“打枝”“整杈”“浇水”“施肥”“培土”,才能使典型之“花”“常开不败”。

7.榜样教育的策略研究 篇七

一、强调真实性, 让学生信任榜样

榜样的使用一定要得当, 合理的引入一些榜样才能够真正为课堂教学带来推动作用。首先, 榜样一定要强调真实性, 只有让学生信任的榜样形象才能够更好的让他们接受, 这样的榜样才能够具备更深的引导与启发价值。教师要让榜样的确立和教学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 最好是选取那些和大家的生活相关的人物或者事迹作为榜样。这样的榜样首先易于被学生理解, 这些熟悉的人物与事件也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只有真实具体的榜样才能够带给学生更为深刻的触动, 这样的榜样才能够更好的为教学过程提供积极的辅助功效。

《扬起自信的风帆》是很富启发性的一节教学内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们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而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一种新的同一性或自我认同感。在这一阶段, 青少年们必须思考自己所有已掌握的信息, 包括对自己和社会的认知, 以便确定自己是谁, 以及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要获得自我同一性, 就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因此, 在这一阶段自信心的树立显得尤为重要, 本堂课就是根据树立自信心这一主题而设计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 并且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氛围中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我会有意识的给学生们列举一些和他们十分贴近的榜样。我会以班级内性格开朗以及自我认知完整, 并且具备良好的自信心的学生为范例, 让学生对比自己和这个同学的差异。有的学生说道和这位同学比起来自己不知道应当如何和其他同学更好的交流, 也有学生说道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局限, 而这个同学很擅长各种体育项目。就这样, 无形中大家在这个非常熟悉的小榜样下对于自我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 大家也意识到构建自信心对于自己的成长可以起到的积极作用。这个榜样不仅真实可信, 而且就在学生身边, 因此很具感染力。这样的榜样才是好的教学范例, 才能够为知识教学带来更好的辅助功效。

二、把握多样性, 使榜样易于学习接受

榜样在确立时同样应当把握多样性原则, 这样才能够更易于学生学习与接受。多样性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榜样在确立时应当有所不同, 随着教学重点以及教学目标的转变榜样在确立时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多样性的榜样往往能够更好的为教学过程提供支撑。另一方面, 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认知层面, 教师可以选取不同的榜样来为知识教学提供辅助。无论是名人明星还是历史中的人物, 学生们自然各有偏好。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学中榜样的选取对象, 只有多样化的确立榜样才能够让教学过程更为高效。

在教学《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这一课时, 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类型选择不同的榜样。例如有些学生喜欢追星, 教师可以从学生热捧的“明星族类”中选取典型, 提供不怕艰难困苦直至获得成功的偶像榜样;有些学生喜欢历史, 我们可以从历史人物中选取既体现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 又蕴含时代精神的榜样去教育学生。尽管呈现的是不同的事例, 但这些榜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就是他们的成功不是轻而易举得到的, 而是通过不断努力奋斗得来的。多样化的选取榜样不仅更具说服力, 能够影响不同类型的学生, 这也能够带给学生们更为深入的启发, 让大家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好的体验。

三、凸现时代性, 使榜样具有号召力

榜样在列举时同样应当凸现时代性, 要紧密和当下的时代背景相结合, 这样才更具说服力。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喜欢列举久远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这些范例和学生生活的时代背景相隔甚远, 不少学生甚至对于这些内容毫无认知。这就很难发挥榜样的影响效用, 这样的榜样列举显然无法体现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因此, 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要结合时代性来列举那些更具号召力的榜样, 这样才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推动作用。

在教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节内容时, 教师在列举榜样时应当深度结合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确立合适的范例。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当今时代呼唤和需要的榜样, 这些榜样应该是反映时代发展的新面貌, 而不是陈旧的形象。比如说发展经济方面, 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可持续的发展, 与过去只是要求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忽视环境的保护的行为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尽量多举一些保护环境的例子, 而不能总举以前的事例, 同样, 教师可以采取将两者对比的方式来呼吁学生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只有和时代背景深度结合的榜样才能够更好的说明问题, 这也是对于知识教学的一种深化。

8.基于弘扬雷锋精神的榜样教育创新 篇八

关键词:雷锋精神;青少年;榜样教育;创新

作者简介:李祖超,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聂飒,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特别强调,要以青少年为重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广泛进行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1]在新的国际环境和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迫切需要雷锋精神的正确引导。学校榜样教育作为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就是使青少年通过学习榜样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自觉地去认同和效仿,见贤思齐,进而提升修养、完善人格。然而,目前青少年榜样教育存在脱离生活实际、榜样种类单一、教育方法简单化、缺乏时代特征等弊端,导致榜样教育浮于表面,未能深入人心。为此,如何重塑并创新榜样教育,引导青少年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成为中小学校榜样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选择的榜样同龄化、亲近化

青少年认知水平以及能力所及范围内的榜样,容易迅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最具可比性、可学性,这是青少年榜样教育的科学基础和客观要求。[2]因此,学校开展榜样教育,要尽量选取与青少年年龄相仿、亲切感人的学生榜样。

(一)走出“高、大、全”的榜样教育误区

笔者曾负责共青团中央的一项课题,对全国8省(市)的5800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47.8%的青少年认为当前选择树立的“榜样人物形象有所夸大、不真实”;58.1%的青少年认为榜样形象“神化”“纯化”;48.4%的青少年认为榜样多是“高、大、全”的完人形象;仅有19.3%的青少年认为“榜样人物真实、可信,不浮夸”。[3]由此可见,当前榜样教育习惯以“高、大、全”的标准塑造英雄人物,将榜样纯化成毫无缺陷、高不可攀、近乎完美的“圣人”形象,无形中增加了榜样与青少年在精神上的距离感,使学生难以真正从思想到行动上认同这些榜样。相反,那些生活在青少年身边、具有优秀道德品质、最能激发青少年情感共鸣的普通人却没能进入榜样教育的行列,这使榜样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现实性和亲切感。因此,学校在选取榜样时,要走出“高、大、全”的误区,遵循真实性、平凡性和可接近性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榜样教育的生活性,让榜样可信、可亲、可学,使青少年能够亲眼见、亲耳闻、摸得着、学得到。

(二)树立具有新时期雷锋精神的亲切感人的同龄榜样

学校在弘扬雷锋精神、树立雷锋式的榜样时,要遵循同龄化和亲近化的原则。

首先,要树立具有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学生榜样,使之同龄化。榜样如果在年龄、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与学习者相仿或接近,那么学习者更容易获得榜样行为,并自然产生模仿的倾向。[4]年龄相仿的群体在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可比性。选取同龄人作为榜样,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比较意识和学习动机,加深学习者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与认同。

其次,要充分挖掘具有新时期雷锋精神的青少年榜样,使之亲近化。不拘泥于个人贡献的大小,从校园好人好事到全国模范标兵,只要行为习惯能体现雷锋精神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青少年,都应该进入学生榜样的行列,既不过分拔高榜样的优秀品质,也不故意弱化榜样的缺陷不足,树立有血有肉、真实亲切的青少年榜样形象。

二、榜样宣传形式多样化、新颖化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拥有丰富的教学设施和浓厚的育人氛围,是开展青少年榜样教育、弘扬新时期雷锋精神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构建多样化、新颖化的榜样教育宣传形式,创新弘扬雷锋精神的榜样教育的新途径。

(一)创新主题班会,及时宣传班级“小雷锋”

以班级为单位、以热门话题为主题的班会是班级及时宣传同学中的榜样事迹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传统的主题班会往往局限于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教室,由班主任定标准、定主题、定内容,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不够民主等弊端,导致同学积极性不高、榜样宣传效果不佳、激励作用不大。新时期的榜样宣传要充分考虑“90后”“00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创新和重塑传统班会。

在形式上,不局限于固定时间和地点,可利用课余、郊游、节庆等时间,在户外组织小型班会,让班会地点更灵活、形式更自由、主题更丰富、气氛更轻松;在内容上,不局限于教师制定榜样标准、学生被动服从,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轮流担任班会主持人和榜样推荐人,介绍班级内部涌现的“小雷锋”,包括政治上积极上进、无私奉献的同学,学习上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同学,生活上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同学,工作上一丝不苟、尽职尽责的同学,信念上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同学,作风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同学,等等。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总结的作用,汇集班级每天的好人好事,宣传雷锋精神的点点滴滴,鼓励大家学习和效仿,使榜样教育成为一项日常课程,形成班级的一大特色品牌。一方面,给予先进学生充分的鼓励与肯定,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先进作风;另一方面,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进取精神,营造人人争当“小雷锋”的优良氛围。

(二)更新板报橱窗,真实记录校园雷锋精神

板报和橱窗是反映学校组织文化、渗透学校组织精神的重要隐形课程之一。新时期的榜样教育要更新传统板报橱窗宣传方式,使雷锋精神自然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达到隐形课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榜样教育作用。

首先,在造型上,传统的校园橱窗多以单一的方形为主,给人以严肃刻板的感觉,应加强橱窗的设计感,例如圆形、多边形、流线型、立体造型等,以新颖的视觉效果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关注橱窗内展现的丰富内容。

其次,在内容上,传统的板报橱窗大多由班主任或学校行政部门指定素材,由固定的学生干部设计版式、落实内容,这往往使大多数的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对学校指定的榜样缺乏认同感。应该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全校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轮流担任板报橱窗的主办人,采取广泛征稿的方式收集校园雷锋式人物素材,真实记录校园雷锋精神,使板报橱窗在设计风格和内容形式上都展现出多样化风格,形成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构建网络平台,生动再现身边雷锋事迹

一方面,在学校网站开设学雷锋活动专栏,运用文字、音乐、漫画、照片、视频等多种手段介绍“雷锋式学校”“雷锋式班级”“雷锋式青少年”,生动再现身边雷锋事迹,大力宣传学生榜样的高尚风范和优良品格,弘扬雷锋赤胆忠诚的爱国主义精神、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勤俭节约的艰苦奋斗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以及忠于职守的螺丝钉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搭建广泛的学雷锋网上交流平台,通过BBS、QQ、电子邮箱、微博、手机报等青少年常用的网络交流工具,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榜样学习心得体会,形成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的雷锋精神学习交流平台,使来自不同方面的学生能够共享优质榜样教育资源,由点及面地传播与弘扬雷锋精神。

(四)借助节庆汇演,大力宣传雷锋精神标兵

首先,借助“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3月5日学雷锋日、国庆、元旦等节庆机会,由学生推举一批道德品质高尚、行为表现突出、个人贡献较大的学生榜样,授予他们雷锋精神标兵等称号;打破传统的领导颁奖形式,由当代道德楷模、师德标兵、著名科学家、知名学者、标兵推举人或曾经接受过标兵帮助的学生代表亲自颁奖,设计新颖的颁奖仪式、颁奖词和事迹展示,颁发富有纪念意义与激励作用的奖品、证书和奖章,向广大同学宣传标兵学生的先进事迹,以高度的感染力获取大家对榜样优秀品质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通过元旦晚会、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文艺汇演,采用相声、小品、曲艺、歌曲、诗朗诵、舞台剧等多种方式将标兵学生的成长历程、理想信念、感人事迹等生动展现给广大同学,借助丰厚的视听效果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标兵学生,主动将自己的思想行为与之进行对比,意识到自身的弱点与不足,巩固其向榜样学习的决心。

(五)善用影视广播,全面展示雷锋式英雄风采

学校应充分利用影视、广播等校园媒体资源,介绍学生中涌现出的雷锋英雄式人物,例如汶川大地震中为同学打开生命通道的英雄少年马健和小林浩、在烈火中呼救15人的12岁小英雄夏娟、为救同学而牺牲的初一学生沙渊聪、在废墟中坚持读书的初一女孩邓清清、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阳光男孩楼岱悦,等等。学校要敢于创新,在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重视德育,重视榜样教育,将影视活动纳入正常教学工作轨道,由相关部门负责选取典型影片、制定放映时间表,经常组织学生观看雷锋式英雄人物的纪录片、宣传片,生动介绍他们的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他们无私奉献、助人为乐、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品质,加深广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认同。有条件的学校或地区,也可以自拍或者与电视台合拍宣传优秀学生标兵事迹的短片,在班级或学校轮流播放。

三、榜样教育活动常态化、普及化

通过榜样教育弘扬雷锋精神,是一个循序渐进、系统长期的过程,学校要将雷锋精神的内化、践行和外化三个重要环节贯穿于榜样教育系列活动之中,使榜样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常态化、普及化。

(一)内化雷锋精神,变理解为认同

内化雷锋精神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雷锋榜样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形成情感共鸣,进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模仿欲,自觉地将外在思想意识转化为自身思想意识的过程,具有见效慢、周期长的特点。学校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思想教育、班会、板报、橱窗、网络、影视、广播、节庆汇演等多种途径持续性地开展常态化、普及化的榜样教育,不断在学生中发现、表彰、宣传具有雷锋精神的好榜样,形成人人争当雷锋榜样的好风尚,构建弘扬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这样才能有效推进雷锋精神的内化过程。否则,榜样教育只是流于形式,雷锋精神只是浮于表面,仅仅停留于每年学雷锋日热热闹闹做好事、认认真真搞形式等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层面,雷锋精神难以真正深入广大学生内心,甚至会让学生对此产生排斥和厌烦心理。

(二)践行雷锋精神,变认同为行动

践行雷锋精神,即依照内心认同的榜样精神,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在实践活动中效仿榜样的行为,展现雷锋精神。首先,学校要鼓励广大学生对榜样行为进行常态化模仿,笔者对全国5800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名人传记”是对青少年励志教育作用最大的书籍[5]。由此可见,学校应该广泛普及有关雷锋精神的书籍阅读活动,大力开展读书比赛活动,号召学生阅读雷锋传纪、雷锋日记、雷锋式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读物及红色经典等励志书籍,促进广大学生在深刻认同雷锋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地模仿,完成由意识向行动转化的第一步;其次,学校要普及各种学雷锋志愿活动,将青少年对榜样的简单模仿进一步转化为真诚的实践活动,例如文明礼仪活动、保护环境活动、爱粮节水活动、维护公共秩序活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扶困难群体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促使广大学生运用新时期雷锋精神指导实践活动,通过常态化、普及化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

(三)外化雷锋精神,变行动为习惯

外化雷锋精神是指主体的行为举止自发地、非刻意地体现出内心固化的雷锋精神。在这一层面,学校和榜样学生已不再是组织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的主导,青少年自身成为践行雷锋精神的独立主体,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他们自身价值观的一部分,并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体现出来,成为一种稳定的日常习惯。雷锋精神的外化是榜样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榜样教育效果的最佳体现;实现雷锋精神的外化,要求学校在持续性地开展各类榜样教育活动的同时,时刻关注学习者的思想动态,及时肯定学习者的先进行为,广泛发现学习者中涌现出的新榜样,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提升为弘扬雷锋精神普及化,使青少年由学习榜样到自己成为榜样,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N].中国青年报,2012-03-03.

[2]余明远.青少年榜样教育误区探析[J].教育探索,2009,(11):125-127.

[3][5]李祖超,邵敏.青少年榜样激励与励志教育现状研究——基于全国8省(市)青少年问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60-63.

[4]袁文斌,刘普.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与心理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122-127.

责任编辑/齐 欣

上一篇:英语作文重点加分句型下一篇:描写母亲的优美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