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精选11篇)
1.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 篇一
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弘扬劳模精神、丰富劳模时代内涵、推动机电创新模式研究提升的场所,为保证工作室工作正常运行,制订以下制度,希望工作室全体人员严格执行。
1、忠于团队,履行责任,遵章守纪,乐于助人,大公无私,严格管理,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工作室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团队声誉及利益。
2、工作室成员除完成工作室分配的任务外,还必须认真完成机电运输科分派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发挥模范作用。
3、工作室成员之间要互相协作,发现问题互相提醒,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工作室成员之间需要以礼相待,对他人热情有礼,并耐心帮助机电运输专业各单位解决遇到的工作难题。
5、工作室设主任一人,理事3-5人,负责联系成员和相关管理工作。做好活动记录,对各种资料按要求保管存档。
6、工作室活动经费要按照煤矿工会的规定严格管理和支出,款项公开,确保专款专用。
7、工作室成员要对机电运输科发生的机电运输事故及时给予技术支持,并参与事故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的制定。对频繁出现的事故制定创新开发方案,从创新的角度进行彻底解决。
8、工作室成员要定期对机电运输科特殊工种员工进行技术培训,特别是新技术的应用应开设专门的培训班。
2.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 篇二
近年来, 煤炭行业也力图通过整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方式化解过剩产能, 但整合后, 无论是产业集中度还是市场控制力均未达到理想状态。
那么, 如何应对“寒冬”时节, 是煤炭行业首要问题, 在此煤炭经济效益令人堪忧之际, 作为煤企更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鼓励员工争做时代楷模, 以此鼓舞带动广大职工迎难而上, 创新创效为企业的发展降本增效, 开源节流, 这无异于是“另辟蹊径”, 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新时期职工群众的伟大创造, 是工人阶级无穷智慧创造活力的具体体现, 是用劳模的先进思想、崇高品质、模范行为和创新精神引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创新创造的伟大实践, 促进了企业创新发展关键问题的解决, 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随着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在各地升温发酵, 目前, 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五阳煤矿工会工作的又一响亮品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 对于发挥劳动模范的引领作用, 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尤其是应对煤炭行业市场疲软的境况, 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结合五阳煤矿发展战略, 为充分发挥该矿高技能、高学历人才在科技创新、技能攻关中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工作环境, 不断提高职工技能水平, 五阳煤矿于2012 年12 月创建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旨在弘扬劳模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引领职工群众奋发有为, 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 提供平台更好发挥技能人才优势, 是一个集技能传承、经验交流、技能创新和技能转化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工作创新基地。这标志着该矿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攻关克难、自主研发水平将掀开新的篇章。
该矿劳模创新工作室由获得“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张联斌及获得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唐满元担任组长, 由获得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穆春平担任副组长, 成员由十余名矿劳动模范组成。
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主要是以文化为引领、专业技术创新为目标, 该工作室里的每个成员都以劳模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担负着模范引领、技能传承、技术革新、学术交流、新技术推广、应用等职责。
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是以劳动模范、金牌员工、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技能领军人物姓名命名, 带领团队立足基层, 通过传播先进创新理念、科学管理 (操作) 方法、高超技术技能, 由点带面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组织。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广普及先进理念、技术和方法, 提高职工的技能素质, 突破本行业本专业的技术发展瓶颈。通过科技咨询、技术诊断、人员培训等活动, 采取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服务,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推动人才、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形成产学研用之间有效互动的创新模式, 为企业培养发展急需的科技人才。
在技术经验交流的同时, 传承劳动模范精神, 成为企业技能传承的纽带, 人才培养的基地, 为该矿储备专业技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职工成长打造了绿色通道。把职工凝聚到劳模周围, 传授经验, 切磋技术, 培训技能, 提升职工素质, 培养了一批专注于一线创新创造的团队, 推动了创新型人才的涌现。
1 难题攻关, 技术创新
矿山的首席设计师、高级技师、省级劳动模范、硕士学士作为组织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主导力量, 担负着破解安全生产难题、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要责任。工作室于每月面向职工征集安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每月召开安全生产技术研讨会, 并制定具体方案及改进措施, 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工作室自成立至今, 共解决制约生产的技术难题400 余项, 技术创新项目100 余项, 其中40 余项分别获矿、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奖, 这些小改小革, 有效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提高了该矿的劳动生产效率和机械化程度、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达3000 多万元。
2 传承技能, 培养人才
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行师带徒制、导师制、教练制, 通过理论授课、现场实训提升实践技能, 规范操作行为, 形成了“讲理论→提建议→论方案→定计划→练操作”的模式, 每周定期组织学员进行3次业务理论学习, 分门别类的对综掘机司机、采煤机司机、采掘电钳工、煤矿电气安装工、巷道掘砌工、矿井维修钳工、液压支架工等12个工种进行专题授课, 涉及矿井生产采、掘、机、运、通等专业知识, 主要学习新工艺运作特点、新设备结构性能以及外单位的先进经验等。
同时, 以每周“专业小考”, 每月“系统大考”的检测模式进行测评, 并将测试结果纳入高级技师考核范围, 以此增强授课者的责任心, 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了职工的创新能力。
3 成果转化, 推广应用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建立技术交流的互动平台, 所取得的创新成果不仅解决了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而且实现了降本增效的双赢效果。其中, 由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明的“神州号风水分离器”, 地质预测预报软件就是实例代表。
“神舟号风水分离器”在井下实际试验运行中, 完全达到理想效果, 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可以使风水混合风压实现风和水的有效分离, 保证了支护钻机动力和性能的稳定, 提高了生产效率80%。
二是防止钻机润滑油脂快速流失, 保证了其动力部分的润滑性能和密封效果。不仅杜绝了跑风串水现象, 减少机械磨损度, 而且延长使用寿命, 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是设备结构简单, 造价低廉, 并且使用维修方便, 能适用于各种环境, 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该创新成果在全矿所有掘进队组推广使用后, 不仅可以有效保护支护钻机, 延长顶钻的使用寿命, 而且还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理想效果。
地质预测预报软件是一款自带数据库文件的地质预测预报软件, 实现了对煤系地层详尽地质信息全面掌控的目标, 并能有效整合瓦斯, 建立水文地质平台, 已在潞安全面推广使用。诸如此类的创新成果在生产过程中已推广20 余项, 并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与此同时, 劳模创新工作室拓展了弘扬劳模精神的新途径, 为劳模保持和发挥先进性、展示劳模的时代风采提供了平台, 增强了劳模的感召力, 让职工群众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也让职工感受到劳模精神对推进技术进步的强大力量, 进一步激发了职工诚实劳动、科学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热情。
潞安五阳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发展绝不可以“闭门造车”, 成长之路需要广开言路, 借鉴和吸纳国内出色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经验, 以此来不断丰富、提升该矿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发展水平, 梳理该矿劳模创新工作室发展方向总结如下:
3.1 精心策划、稳中求进
一是要做好选树工作。选树好有一定创新成果和创新能力的劳模;选树好业务精湛、技能高超的技术领军人物;选树好有创新热情、有创新成果的年轻技能人才。
二是要实现“提高率”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活动, 实现广大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率, 实现广大职工创新能力的提高率;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提高率。
三是要做好“奖励”。首先, 做好精神奖励, 对在劳模创新工作室中有突出成绩的人员授予精神奖励, 激发其不断创造创新的热情。其次, 做好物质奖励。
3.2 完善管理、改进机制
一要在上级领导和党委领导下, 统筹规划创新平台, 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制定目标、循序渐进的形成完整的管理机制。
二要尊重和保护创造者的创造热情和创造成果。
三要加强宣传,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让职工群众明确技术创新的方向、方法和思路, 提高活动的参与率。
3.3 强化考核、促进创新
为提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生命力, 促进其不断提高创新力, 应加强考核, 制定高标准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验收标准和考核奖励办法。
摘要:近年来, 我国经济增速正逐年下降。目前, 产能过剩和资源错配的矛盾依然严重, 经济增速的进一步下调已成事实。在此宏观经济形势之下, 结构性产能过剩给煤炭行业带来了沉重的包袱, 国内煤炭延续了“跌跌不休”的市场行情, 煤炭市场出现供需矛盾, 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行业运行情况依然严峻。在煤炭行业“寒冬”时节, 潞安五阳工会根据当前时期的经济工作重心, 组织和发动广大职工, 群策群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煤炭市场产品竞争力。集思广益, 创新平台应运而生, 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此创办, 旨在弘扬劳模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工作作风, 犹如一面鲜红的旗帜, 将一个个技能人才凝聚麾下, 报团攻关, 就如何创新创效为煤企降本增效、开源节流闪光发热。
3.浅谈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及意义 篇三
关键词:创新工作室;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群众基础
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江铜集团德兴铜矿已运行几年了,从试点到规范运作,初建雏型,给矿山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效果,以德兴铜矿泗洲选矿厂郑钢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例,2015年,以郑钢为主的劳模们为各工种培训达36个课时,参加学习培训人员达212人次,成立攻关课题公关小组,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创经济效益77.5万元。
德兴铜矿劳模创新工作室硕果累累,如:德兴铜矿大山选矿厂李全胜、精尾综合厂赵银保、建设公司江健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矿山生产发展、技术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均在各单位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相对班组自主管理活动,合理化建议技术改造等,作用和效果有显著提升,分别分别是:
一、突出“敬业”精神,塑造“江铜人”新内涵。德兴铜矿的劳模们本是各行各业的技术业务精英,由他们牵头,组织本单位的各工种技术骨干,形成一个“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团队,为本单位安全生产排忧解难,以德兴铜矿大山选矿厂为例,2015年由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参与的课题有18个、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有65个,参加突发故障排除的有17起,分别占全厂78%、80%、74%,劳模们深切地感受到学习新技术给他们带来无限成长的机会,相比过去单枪独斗的时候,团队的战斗力给每个人都带来了活力。
二、突显 “传承”精神,技术技能代代相传。劳模创新工作室不断进行技术攻关、技能提升,为江铜科技兴企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强化了“工匠”精神文化氛围。众所周知,技术创新,重在技术积累,积累来自于企业技术人员一代一代的“传承”,企业管理的健康标志之一,就是看企业“传承”功能是否有效,从矿山2014—2015年两年的技术比武和劳动竞赛成绩优异者人数看,95%与该单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有关,或受到劳模的指导,或参加过培训学习,或本人就是劳动劳模。可以说,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企业导师带徒制度的升级版,同时又进一步丰富了创建学习型班组的内容,拓宽了空间。
三、突显“人才”观,削弱传统文化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潮。世界经济产业发展经验表明,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一个社会或经济组织团体中,大量的精英生活呆在军队里,说明这个社会在动乱;大量的精英活跃在官场上,说明这个组织团体比较疆硬;大量的精英活跃在文化技术领域,说明这个组织团体昂扬向上,正在走向文明繁荣。
江铜集团德兴铜矿从50年代末期开始建设、至今有60多年的历史,学而优则仕,技而优则仕,是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的基本特点,现在,基层生产单位成立以劳动劳模为中心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动身边的人学技术、钻业务,是该矿文化思想一个新拐点。近两年,该矿成立了一个1160平方米的职工技能训练中心,可同时满足百余人集理论教学、实践训练、技术交流、成果展示、技能比武于一体的综合场所,为该矿职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素质、破解生产技术难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又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制度起到了助力作用。
当然,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设立,它的发展,它的效益,只能说开局良好,以后的道路依然漫长,承担的任务很多,要得到健康发展,生根发芽,还有两个条件不可和缺少。
(一)专家团队。劳模们也要学习,背后要有个专家团队做业务指导,日日新,日益精,日日深入;单看靠内培的培养和交流,近亲繁殖是不健康的。
(二)要有稳定的资金做保障。工作室可分为三个档次:公司级、省级、国家级,同时要有适当的奖励资金,使这些技术骨干们有尊严有情面有地位。
接下来,我们再从科技兴企的战略层来看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及意义,一个大企业的科研开发体系是由五个主要因素构成的,才能生根发芽,健康成长,根深叶茂,这五个主要因素分别是:
(一)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由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代表的技术业务精英深入基层,带动身边的人爱技术学业务;
(二)有高端专家介入,开发、研究、引领,专家科研所(院)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良好互动,不断地促进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三)有良好的运行机制,确保各工种精英人才有作为、有发展、有荣誉;
(四)江铜集团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和推动,在资金上和人才培养政策上有保障;
(五)有良好的社会氛围,符合潮流,与时俱进。
四、结语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有效运行,在文化层面上起到了巩固该矿“敬业”精神,进一步培养了“工匠”精神,削弱了“官本位”文化思潮;在科研体系战略构建上看,扩大了群众基础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学技术钻业务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王萍.关于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认识[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4).
4.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 篇四
拓展劳模精神内涵的同时,从创新的角度出发,面对如何弘扬劳模精神,如何改进劳模管理工作,如何更加广阔地发挥劳模作用、激励广大职工持续广泛的做贡献、推动企业发展这一新时代的命题,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而劳模创新工作室提供了这样一个能让劳模实现从“光荣几天”到“贡献一生”转变,从“个人创新”到“团队创新”转变的平台。借助于创新工作室,劳模不仅能有机会更为广泛地推广个人的先进技术、经验和知识,有机会把个人的经验转化为团队的经验,更有机会使个人的荣誉升级集体的荣誉,最终升华为企业的荣誉。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并着眼于本单位致力推动科研水平提升,引领行业发展趋势的战略需求,按照上级工会的要求,结合我所实际,2013年xx工会成立了以陕西省劳动模范、集团公司级科技带头人、研究生导师xx研究员的名字命名的“xx创新工作室”,主要致力于拓展和梳理xxxx前沿技术,依托高新产品的研发需求,开展高效能药剂的预先研究,发现和培养一批基础理论扎实、富有经验、有活力、有创造性的青年学术骨干力量。工作室运行一年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新时期,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主要目的就是创新,尤其是原创性和基 础性创新,而这些创新中许多都来自普通员工。企业通过劳模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和促进员工成长,实现技术、管理、服务等基础性工作的创新,将更多的技术成果和管理方法转化为生产力,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社会形象,这不但是企业树典立范的目的,也和“发挥劳模作用,带动员工自我创新”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目的是一致的。
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工作的目的在于发挥劳模引领作用,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示范、激励、导向等方面。工作中的劳模本身就是示范的标杆,看到劳模听到劳模的事迹,就能找到与劳模的差距。也就在不知觉间就打破了员工安于现状的心态,努力工作追赶模范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劳模在工作上取得成绩,获得企业的激励。激励反过来又要求劳模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和工作技能,提高综合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激励还能促使其他员工立足本职、争做先进,引导他们创造更多业绩,更加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劳模创新工作室想要发挥劳模引领作用,核心在于创新。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立志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火工品专业研究所,技术创新是我所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前提,是我所占领技术高地的唯一途径。一年来,“xx创新工作室”从无到有,形成了由一名研究员、三名高级工程师和一名博士后组成的核心团队,他们以高新项目为依托,以国家先进武器技术需求为指针,埋头于各项药剂开发的领域中的技术创新,目前,他们共承担了十余项掌握前沿技术课题,其中在xx、xx、xx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一年来,先后发表6篇技术,受理或授权4项国防发明专利,有两项xx预研课题通过阶段性验收,两项xx课题通过项目验收试验,3项课题获得立项批复。
但创新不能单局限于技术创新,而应把眼界放开阔一些,通过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实现技术的持续创新。这方面,“xxx创新工作室”走出了新路,做到了传承和创新并举。在培养方法上,一方面,xxx研究员一如既 往地对课题组成员和在读研究生高标准、严要求,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不忽略任何一个可疑点,因此,他培养的研究生每次毕业答辩都能获得“优秀”的成绩。另一方面,xxx通过举办专门各类讲座满足各层次人员的知识需求外,还会不定期的组织团队内部的学术交流,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促进大家互相开拓思路减少盲点,提高技术理论水平,使得团队内的成员获得了共同的成长。在培养方式上,一方面,xxx谨守“一对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学生在工作中的“言、行、思、辩、著”等进行全面指导,另一方面,他或邀请外单位专家来所交流,或鼓励自己学生报考高校的博士生,让团队成员能体会到不同企业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技术创新和培养方式创新,归根到底是一时一事的创新,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还需要进行管理的创新,将一时一事的创新固定下来,推广出去,形成规模形成效益。多年来,正是在以xxx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严把关的技术研究人员的推动下,我所在课题争取、题目立项方面成果颇丰,先后获得多项国家重大军民品专项项目,研究领域也获得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科研程序也更为严谨和规范。同时,研究生培养工作也蒸蒸日上,逐步迈入了正轨,形成了各种有依据、有量化的考核标准,实现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持续推进。
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劳模引领作用,实现技术、人才培养和管理的创新,是其可以显见的作用,但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根本目标是带动员工实现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指创新的主体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独立自主地完成的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毫无疑问,自主创新是全部创新方式中最困难的一部分,但也是最有效地部分。
发挥劳模引领作用带动员工实现自主创新,应当在以下几方面做足功夫:
首先要营造“劳动最光荣,劳模最可爱”的氛围。通过氛围的营造,尤其是对身边劳模的“包装”和“推介”,让每位员工都了解到,无论在任何时候,劳动都是获取价值,获得尊重的唯一途径。通过宣传,让广大职工感召于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勇于创新等劳模精神,积极营造爱护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通过组织劳模与员工的互动交流,使广大员工认识到,劳模其实就在身边,只要努力自己也能做到。引导广大员工向劳模学习,带动广大员工学技术、练本领、比服务、树形象、做贡献,使更多的优秀员工脱颖而出,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其次要做到与日常工作结合。自主创新来源于员工,是在实践中一点一滴摸索总结出的,自主创新最终服务于员工,对科研生产实践工作起到推动改进的作用。不能与日常工作结合,劳模的引领作用就不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的之矢。这种结合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思维的结合,即用劳模先进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等武装普通员工,促进员工向劳模看齐,学习劳模的优秀的品质和作风,学习先进的技术,进而实现个人和本职工作的创新。在xxx获得“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后,所里组织专人撰写了宣传材料,通过《xx通讯》和《xx通讯》等刊物进行了宣传,让广大职工熟知其事迹。通过介绍,员工了解到身边的劳模就出现在平凡岗位上,他与其他人的区别只是在于勤奋和努力的程度不同,以及其他人不充分具备的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实事求是的品质以及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找到了差距,也就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引领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是技能的结合,即劳模将个人已获得的先进的技术通过更新、转化和改造,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转变为普通员工所能掌握的技能,并辅之推广手段,实现员工素质的整体提高。xxx作为课题的第一负责人或主要负责人参与了项目立项和研究,在研制过程,他对于项目策划的方案和进展的方向的关注,大大多于对实施过程中细节的关注,当本专业领 域的科研生产过程遇到困难时,xxx常常以专业引领者的身份,作为专家组成员,对于分析问题和找准出路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年来,xxx研究员及其团队先后培养了5名研究生,2名在读博士后,共举办了5场各种形式的讲座,累计课时达到25小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活动的结合,通过开展创新设计大赛、技能大赛、劳动竞赛等活动,把普通职工与劳模放在同等位置比较,通过比较找差距,通过比较找动力,不断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员工实现自主创新。历年来的创新大赛和职称评定工作中,xxx或作为参赛者或作为评委,均参与其中,通过现场点评和交流,使广大职工找到了与劳模的差距。
再次要做到有组织和制度作为保障条件。缺少组织性和制度保障,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创建和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的问题,主要有:
(一)劳模本身和劳模工作难以受到广泛认可,不仅会挫伤劳模的工作积极性,还失去了培、树劳模的初衷,使“荣誉光荣一阵子,待遇享受一辈子”的民间笑谈变成现实。
(二)劳模的科研和技能推广活动只能处于自发的、间歇性的状态,某个阶段或某个课题上或许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最终所获得的技术优势仍不免落为昙花一现的结果。
(三)劳模无暇从繁重的科研生产活动中解脱出来,专注考虑人才培养的问题,亦或无暇对自己的成果进行提炼和汇总,使更多员工受益,最终有可能使得人才断档,技术流失。由此可见,如果缺乏组织性和制度保障,“发挥作用,带动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
我所在开展相关活动过程中,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我所也通过各种措施保障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作用,要求创新工作室按照“亮出标牌、确定目标、建起团队、建立制度”等基本要求开展工作,同时通过提供必要的保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成果展示等方式,不断支持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各项工作。
当前,我所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创新 工作室的价值也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但与先进行业、先进单位、先进工作室相比较,差距仍是明显的。主要体现在:制度流程不完整,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工作室的“品牌”认知度不高,科研成果转变为技术能力的比例仍较小,员工自觉自主创新的动力仍显不足。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高度重视、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不断开发出“发挥劳模引领作用”的新动力。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工作重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做好规划,定好目标,完善制度,形成机制。规划要与企业行政规划相辅相成,目标要远近结合,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完善。要落实工作责任制,切实保障创新工作室的人、财、物及各方面的需求,切实促使管理者、实施者和跟随者明确自身定位,更加有目的的开展工作。要形成选树先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挖掘、总结劳模的新事迹、新做法,根据形势和时代需要,充分发挥劳模的创新作用,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
二是创新劳模宣传方式,增强辐射效应。劳模个人魅力的影响力对于创新工作室发挥引领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要打破报纸、宣传栏、报告会等传统的宣传模式,运用多元的宣传方式,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手段,用点滴事迹散发出的感情凝心聚力,用互动的方式激发员工的争先热情,用率先垂范的手段彰显劳模的魅力价值。
三是积极拓展交流机制,及时推广工作室的工作效果。交流学习是拓展思维的手段,也是文化互补的提升方式。交流的范围可以不单局限于团体内部、专业内部、单位内部或技术人员内部,跨行业、跨专业乃至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取得了实效,从实践上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通过交流这一契机,可以及时对已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评比、表彰和推广,可以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对效果做出评估和改进。通过劳模工作室产生的辐射效应,可以推广扩散至管理、服务等部门,增强增大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动效果。四是完善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文化建设,使创新争一流的思想深入人心。新时代的劳模不仅需要吃苦耐劳、勤恳奉献,更需要开拓创新、争先创优。通过各种手段开展劳模事迹的宣传工作,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模的良好文化氛围。要将劳模创新工作室树立为企业文化标杆特征,借助这一优质工作平台,企业发展将有一个更好的着力点,技术进步也会有更好的依托点。
5.劳模创新工作室口号 篇五
1、奉献平凡岗位,建设非凡业绩。
2、坚持成就典范,用心收获称赞。
3、技术创新学劳模,美好合安竞风流。
4、用心服务,真诚微笑,从我做起。
5、劳动美,笑容甜,服务优,司乘欢。
6、强化服务意识,倡导劳模精神。
7、服务永无止境,发扬劳模精神。
8、劳动笃行忠诚,微笑传递文明。
9、用“劳模心”做“劳模事”,争做“劳模人”。
10、弘扬劳动精神、建设创新合安。
11、劳模精神展高速风采,榜样力量促健康合安。
12、服务无处不在,创新只等你来。
13、劳动创造伟大,微笑彰显文明。
14、学习劳模陈青,建设美好合安。
15、用微笑,温暖人,用话语感动人。
16、弘扬“青”精神,宣传“模”力量。
17、青心相伴,乐于奉献,爱行合安。
18、劳动书写美好,微笑传递和谐
19、合安有我而美丽,我因合安更精彩。
20、学劳模、树榜样,共建美好合安。
21、发挥劳模效应,创合安新形象。
22、南来北往通,劳模精神挂心中。
23、弘扬劳模精神,建设美好合安。
24、学劳模,树榜样,共建美好合安。
25、向伟大的.工人阶级学习,致敬!
26、弘扬劳动精神,建设创新合安。
27、劳动书写美好,微笑传递和谐。
28、构建和谐港口,共建美好家园。
29、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弘扬劳动模范精神。
30、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1、弘扬“青”精神,宣传“模”力量。
32、劳动书写美好,微笑传递和谐
33、劳动创造伟大,微笑彰显文明。
34、用心服务,真诚微笑,从我做起。
35、劳动美,笑容甜,服务优,司乘欢。
36、南来北往通,劳模精神挂心中。
37、坚持成就典范,用心收获称赞。
38、强化服务意识,倡导劳模精神。
39、弘扬劳动精神、建设创新合安。
40、合安有我而美丽,我因合安更精彩。
41、发挥劳模效应,创合安新形象。
42、用微笑,温暖人,用话语感动人。
43、学习劳模陈青,建设美好合安。
44、奉献平凡岗位,建设非凡业绩。
45、服务永无止境,发扬劳模精神。
46、弘扬劳模精神,建设美好合安。
47、劳动笃行忠诚,微笑传递文明。
48、青心相伴,乐于奉献,爱行合安。
49、服务无处不在,创新只等你来。
50、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51、塑造城市精神,建设和谐南京。
52、弘扬劳模精神,争当时代先锋。
53、向伟大的工人阶级学习、致敬!
54、争当雷锋传人,弘扬伟大品格。
55、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市。
56、构建和谐港口,共建美好家园。
57、弘扬劳模精神,建设和谐山西。
58、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
59、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学习劳模。
60、发扬主人翁精神,创现代邮政伟业。
61、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
62、向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敬!
63、向劳动模范学习,向劳动模范致敬!
64、我与港口共荣辱,我与港口同发展。
65、港口有我而美丽,我因港口更精彩。
66、咱们工人有力量,咱们工会有作为。
67、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
68、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创造世界。
69、向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学习、致敬!
70、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弘扬劳动模范精神。
71、坚持正确服务方针,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72、弘扬劳模精神,推进企业两个文明建设。
73、大力弘扬新时期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
74、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75、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76、劳动书写美好,微笑传递和谐。
77、弘扬劳动精神,建设创新合安。
6.xxxx劳模创新工作室章程 篇六
第一条 本工作室定名为XXXXX劳模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劳模工作室)。第二条 本工作室由XXX工会发起,由XXX劳动模范组成,服务于XX技术革新、技术攻关、节能减排、有志先进个人或集体的成材。
第三条 本工作室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及规定以及本章程的规定,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企业利益和企业形象、保障工作室成员合法权益,接受公司工会及有关机关、部门的监督。
第四条 本工作室宗旨:以“挖潜增效”为目标,服务企业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点带面推广劳模经验,带动员工群体素质的提高,为长炼的再次腾飞作出贡献。
第五条 工作室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认真学习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协助XX工会及各部门做好劳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发挥劳模的技术、技能优势,总结推广劳模的先进生产、优质服务经验,定期组织技能研讨、交流与协作,开展攻关和咨询服务活动;
(三)通过拜师学艺、授课教习等形式,做好传帮带工作,促进有志上进的员工尽快成长,培养、扩大劳模先进的根基;
(四)加强与同行业的联络渠道,构筑劳模学习培训、沟通信息、交流技艺和经验的平台,取长补短,增进友谊;
(五)了解劳模在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状况和要求,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促进劳模政策的贯彻落实;
(六)组织劳模对XX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第六条 本工作室吸收新成员。
第七条 申请加入本工作室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需为XXXX员工,拥护本工作室的章程,有加入工作室的意愿;
(二)曾被授予全国、部省级、市级劳动模范、厂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者,均自动成为本工作室成员;
第八条 加入工作室的程序:
(一)提交申请书;
(二)经XX工会研究通过,由XX工会书面通知本人; 第九条 工作室成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由市级以上政府或工会组织授予的劳模先进分子具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对工作室章程或计划、方案的审议、修改享有表决权;
(三)参与本工作室各项活动的权利;
(四)对本工作室有讨论、批评、监督、建议的权利;
(五)享有本工作室的各种福利、待遇; 第十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工作室的章程,执行工作室的决议;
(二)自觉维护工作室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工作室形象和名誉。第十一条 成员退出应书面通知工作室。
第十二条 工作室成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工作室讨论通过并经XX工会备案,予以除名。
7.劳模创新工作室宣传片脚本 篇七
——***“*****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纪实
劳模是矿山的精英、工作的典型、学习的标杆,劳模精神更是体现着企业的主导精神,凝聚着企业的发展力量。在这座充满文化与智慧的矿山,睿智的古书院矿工会领导班子,在上级工会的带领和指导下,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深入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让一批又一批“蓝领”在矿山绽放着更加绚丽的风采,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内生动力。
梦想,从这里启航
岗位操作人员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更是企业发展的希望。为了实现他们的“蓝领梦”,古书院矿工会立足高远,以“李鹏飞创新工作室”为载体,通过劳模引领和示范,全面开启了岗位操作人员队伍建设的新征程,真正为他们打开了梦想之门。
领导重视是创建的前提。***矿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由矿长、矿党委书记担任小组组长,矿工会主席担任常务副组长,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纳入了工会、人力资源部、生产管理部、机电管理部、技术管理部等部门,形成了完整的活动机制和体系,负责指导、监督此项工作的总体创建和运行。同时,出台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矿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形成了“党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挂帅、职工参与”的创建格局。与此同时,投入2000余万元对“***创新工作室”进行硬件建设。整个创新工作室占地近2000余平方米,分为实物区、模型区、办公区、6KV配电室和运输设备实操场地五大区域,并购置配备了培训教材、模拟仪器、多媒体教学,制作了室内牌板版面,为职工营造出了安静优雅的学习氛围和设备齐全、能够满足多工种需求的学习条件,为广大职工搭建了交流促进的学习的平台。
服务,从这里开始
为了更好地推进“***创新工作室”的运行,***工会坚持“高标准推进、高质量服务”的理念,严格遵循省市总工会和集团公司工会的创建标准,按照有冠名、有场地、有团队、有经费的创建标准,紧紧围绕重点建设项目、关键技术岗位和重点生产环节,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金点子合理化建议、难题会诊、项目研发等技术创新活动。创建领导组大力支持并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和组织引导,鼓励创建工作室自行编写实操培训教材,弥补统编教材的空白,使之成为集现场教学、模拟演示、理论讲解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培训基地,促进广大职工群众的安全操作技能和综合素养提升,持续为企业发展培养高技能、高素养的人才队伍。
技术,在这里练就
如此的环境和服务为创建工作的高效推进奠定了扎实基础。但是群雁高飞还需头雁领,为充分发挥劳模的典型示范和榜样引领作用,“李鹏飞创新工作室”精心选拔团队成员,使精英小组的品牌形象和技术创新成果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
****,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矿山的农民轮换工。2011年,他一举拿下全国煤炭系统支护工冠军,先后获得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十大杰出青年”,山西省“转型跨越技术能手”等多项殊荣。成为矿、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山西省煤炭行业“特级劳动模范”和“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还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和“百名优秀青年矿工”获得者。
***矿把创新工作室与李鹏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名字更加响亮,影响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一个故事,看似平凡简单,却能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李鹏飞是矿山的劳模,是技术带头人,更是职工心中学习的标杆,充分发挥他的影响力,就是更好地发挥劳模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职工走向岗位技术的巅峰。
除带头人***外,古书院矿工会还为“***创新工作室”组成了强大的技术团队,有机电副总、部长***、安装队长***技术成员***、****等九名劳模、技师、高级技师,不仅实操经验丰富,而且具有强有力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工作室”创建以来,累计开办培训班180余期,培训968人次。解决技术难题100多项,申报发明专利3项,创经济效益675万余元。先后征集报送集团公司81件“金点子”参加15期评审,有13件入围获奖,直接创效约180余万元。其中,机电运行工区职工***提出的“井下推广使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项目获集团公司2013年度“十佳金点子”。创新工作室成员、选煤厂女工***提出的外运平车装置改造项目,不仅获得 “五小”成果一等奖,集团公司还以她个人名字命名“***外运平车装置”,全国能源化学工会授予她“全国煤矿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在“劳模大师”的引领带动下,通过岗位技能竞赛,培养了一大批技师、高级技师。目前,全矿在册职工5192名,取得职业鉴定等级证人员达3500余人。其中,高级技师16人,技师84人,高级工989人,中级工1674人,高、中级工分别占员工比例的32%和57%,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取得累累硕果。
奉献,在这里延续
8.中国移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总结 篇八
劳模创新工作室,以“网络支撑创新”为纽带,打造了一支能观察,能吃苦,能思考,能钻研的优秀创新团队,通过管理创新、技能创新和节能创新等手段,精心打造好劳模创新工作室,促进分公司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现将成立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管理劳模工作室,是以集团劳动模范——同志牵头成立的劳模创新工作团队。工作室成员包括公司网络技术、工程建设各个专业的市级及以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劳动模范、技术专家及创新骨干。
二、工作开展情况
劳模工作室成立以来,一方面通过信息报道、视频宣传、事迹展览和风采展示,宣传劳动模范和劳模工作室团队的优秀事迹,弘扬正能量,突出“劳模就在身边”观念,形成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关爱劳模、争当劳模的氛围;
另一方面,工作室汇聚网络技术、工程建设等各个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创新骨干,通过各级劳模先进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各种岗位练兵、技能比武、课题攻关、创新评比等活动,充分发挥劳模工作室“教绝招、传技能、带高徒”等作用,进一步培养及选拔各类优秀人才。
工作室成员结合移动通信网络生产一线工作,通过积极开展合
理化建议、难题会诊、课题攻关、项目研发等科技创新活动,对生产实践中涉及到的技术革新、效率提升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攻关、有效攻克移动通信网络运维和建设难题,促进网络支撑能力提升。
二、主要成果
以下为工作室两个创新成果展示: 创新提案一: 创新提案二:
9.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 篇九
各位领导大家好 下面我就发行局工会开展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活动情况做一简要汇报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今年5月以来我局工会紧紧围绕市公司工会关于开展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的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局实际以促进邮政报刊发行快速发展为目标以发挥劳模先进引领带动作用为重点广泛开展了“创建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活动努力搭建劳模先进创新平台打造劳模先进工作团队推出优秀创新项目和先进操作法在提高职工业务技能水平、加快报刊传递时限、优化生产作业流程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泛开展突出重点点面结合 为促进创新工作室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我局成立了创建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在人教、党群等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下领导小组对全局劳模先进情况进行了分析先期指导创建了以北京市劳动模范孙x沂、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李xx、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张x理命名的三个市公司级创新工作室并举行了隆重的创新工作室挂牌仪式。本着全覆盖的原则我局工会还深入全局9个部门工会鼓励支持市公司级先进职工结合各自岗位和业务特点成立创新团队又先后帮助指导创建成立了发行局级创新工作室9个。目前我局创新工作室已达到12个确定创新课题14项其中针对提高职工业务技能水平的课题5个优化作业流程、加快传递时限的课题6个科技开发的课题3个。
二、注重实效加强宣传全员推广 我局工会为发挥好劳模先进在企业中创新、创先、创效、创优的带头人作用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针对薄弱环节针对我局生产作业现场分散和劳模先进的不同特点按计划认真落实方案要求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部门主席会及时掌握各创新工作室活动开展情况对如何更好的发挥重点人物特长及如何实施重点项目、实现重点目标进行讨论研究。并利用职工代表视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过程管理深入基层具体组织指导。
一实施岗位练功提高整体分发质量 由于我局一线职工每天站立作业要不间断地重复着同一个数报动作。在报种不同、套张不同、份数不同、地名不同的情况下统一操作、同时作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上千公斤、几万份报纸、刊物、通过几千遍的数字换算、一份份地从手中点数、捆扎一些生产单位新职工较多。要想做到快速准确就必须立足岗位刻苦钻研、苦练基本功。针对这一情况我局工会指导成立了李xx、阎x禹等创新工作室。
各创新工作室采用技术交底授课法、服务细节观摩法、技术操作分析法、岗位练功帮教法等多种手段提高分发业务技能水平认真总结提炼具有先进理念的岗位工作法使得分发质量逐步提升。李xx创新工作室针对本科生产业务繁重、多种用工多的特点确定了《细化岗位工作法、提升分发质量》的创新课题。从规范执行报纸分发岗位操作制度入手对数报、数刊、扎袋的每一个动作步骤进行分解论证动作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用录像的方式分析讨论优化操作步骤最终归纳出一套切合实际的标准模式通过“每周一练”活动在全科推广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全科数报成绩明显提
升过去数报1000份能达到1分钟以内由李xx1人变成现在的6人全科职工数报成绩每人都提高了10秒以上他们还采取交叉训练法改变了以往分发报纸的只练习数报分发期刊的只练习数刊的传统模式他们还自制了方便条方便职工熟练掌握500余种报刊代号工作间歇互问互答分发作业时互相主动提示职工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分发质量明显提高。
二优化作业流程、加快报刊传递时限 为加快报刊发行传递时限提高内部生产作业能力适应市场多元化竞争为报刊社、读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我局工会指导帮助孙x沂、张x理、徐x利等创新工作室根据不同的生产作业要求确定攻关课题。指导他们在工作中全方位分析和研究报刊分发、投递的作业流程认真梳理每个作业环节查找作业流程、作业环节创新优化突破口缩短报刊在局内滞留时间推进报刊发行专业流程再造。孙沂创新工作室为进一步规范、优化业务数据处理流程确保业务数据准确性达到100和处理时限达到100提出了《优化业务流程加快零售快速邮路时限》的创新课题。
工作室成员针对外埠报纸制签和本市零售快速邮路制签两大块业务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状况深入实践总结归纳出了《外报制签业务生产流程及操作规程》和《快速邮路业务生产流程及操作规程》对每个环节的工作重点和操作规程都做了具体描述与要求并给出了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现在跨年时登记数据错输年份造成生成数据错误快速路工作结束时忘记修改后台造成生产科打不出路单未及时修改变动通知等6项差错问题得到了有效杜绝提高了业务处理时限。
张x理创新工作室在“两心”、“三勤”、“四及时”、“五标准”、“三协调”《张x理快速交接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运营效能缩短报刊传递时限》的攻关课题。目前已推出了“梯形排班法”、“兄弟班组协同作战法”。通过实践改变了人员过于集中造成分发场地过于紧张赶发时限难以保证的问题解决了业务量增加、时限提前不增加人员的问题。使零售赶发一频时限提前了30分钟满足了业务发展的需求。他们还先后总结推出了“韩x刚微机制单操作法”、“王x庆大包分发操作法”等工作法使班组分发质量大大提高实现了外阜查验零的目标。
三加强科研开发、提升企业科技含量 我局工会支持科技研发项目指导创建了以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和青少年发明奖获得者张x倩为带头人的创新工作室确定了《医保报销系统升级》《个性化图书馆单据打印系统》《个性化校园期刊分发系统》三个研发课题。
经过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目前《医保报销系统》已在各二级单位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满足社保中心、市公司、保险公司和各二级局间的数据同步与交换实现数据共享系统升级的研发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年底将投入试运行。系统的升级将增加独生子女及家属药费报销程序报表统计汇总功能查询功能使职工和退休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全年报销情况掌握医保政策和报销比例的变化为企业和职工办了实事。
另外张x倩创新工作室开发的《个性化图书馆单据打印系统》、《个性化校园期刊分发系统》也已正式上线满足了图书馆服务的实际需求实现了针对大客户特殊群体的个性化服务。回顾半
年来的创建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劳模先进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今后工作中我局工会将充分利用展台、展板、现场会、巡回报告等形式大力宣传推广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的好经验、好方法使先进经验转化为工作实际确保创建活动目标的实现。
2009年
10.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 篇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进行了细致谋划,提出了XXXX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以改革创新为基本动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当前,在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劳模活力,发挥劳模(职工)创新工作案作用,进一步强化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助力企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已成为国有企业工会组织需要深入研究和有效面对的现实课题。
XX重工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已初见成效
为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弘扬职工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在企业生产建设中的带头作用,XX重工工会自成立以来,大力推动所属企业着力建设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目前,已经建设成形劳模创新工作室X个,分别为XX。正在建设中的劳模创新工作室X个,已建成的职工创新工作室X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与运作,将有助于加强高技能专业人才、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切实解决和突破企业实际生产工作中的大量技术难题,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储备技能人才和智力资源。
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对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挥技术引领作用
在专项岗位技能练兵活动中,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职工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通过新技能新方法的应用,为解决瓶颈问题寻找到了突破口。
一是有利于促进技术交流,形成技术成果。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分别是各企业的先进人物,在各家企业的职工队伍中具有相当号召力。工作室吸收了一批技术强、业务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潜能的职工,共同组建了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技术团队。成立以来,工作室积极研究、论证、推广创新成果,在职工队伍中营造学习探索、革新创造的思想氛围,使一批先进的操作方法、技改成果和安全管理思路融入了所在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
二是有利于推动业务学习,助力提升技术水平。创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中一项重要举措和有效抓手。工作室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企业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较高的工作效率,通过高技能人才对员工进行操作培训和创新引导,开展各类技能比武等活动方式,全面提升职工操作水平和学习热情。
三是有利于创新成果的形成与推广。在劳模的引领下,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进发出极大的科研热情,形成了一批极具价值的创新成果。XXXX年,XX劳模创新工作室立项创新成果X项,分别为XX。XX劳模创新工作室申报专利X项,其中发明专利X项,实用新型专利X项。
(二)发挥精神引领作用
劳模创新工作室对职工有着示范作用。劳动模范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创业和主人翁精神,无私奉献、忘我劳动的情怀,爱岗敬业、良好职业操守的品德,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意识,对企业职工都有着极其鲜明的示范作用。
劳模创新工作室对职工有着引领作用。劳动模范的引领作用,主要是通过劳动模范的引导,让职工能立足本职、争创先进、展现出工人阶级的崇高品格和时代风貌。劳动模范的引领作用还表现在劳动模范所担任的使命上,指导职工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劳模创新工作室对职工有着激励作用。劳动模范的优秀品德和先进思想,是激励全体职工的巨大力量,它鼓励着全体职工不断努力,勇于拼搏,敢于创新。
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在搭建一个展示才能、发挥作用、不断提升、推进发展的阵地和摇篮的同时,引领广大员工立足本岗、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先进人才和技术能手,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知识型、专家型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对如何发挥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引领作用的几点思考
开展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普及面不够宽广,制度流程不够完整,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工作室的“品牌”认知度不高,员工自主创新的动力仍显不足,打得响的产品品牌还不多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高度重视、开拓思路、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激发出“发挥劳模引领作用”的新活力。
(一)扩大规模,完善制度,形成机制。扩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规模。用X年左右的时间,在重工系统各单位创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力争实现全覆盖,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到创新工作中,使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产生更大的群体效应。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规划与企业行政规划相辅相成,目标远近结合,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完善。一要落实工作责任制,切实保障创新工作室的人、财、物及各方面的需求,切实促进管理者、实施者和跟随者明确自身定位,更加有目的的开展工作。二要形成选树先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挖掘、总结劳模的新事迹、新做法,根据新形势和新时代的需要,充分发挥劳模的创新引领作用,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三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规范运转、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考核评比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使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成为新时期弘扬劳模精神的有力阵地。
(二)创新劳模宣传方式,增强辐射效应。打破报纸、宣传栏、报告会等传统的宣传模式,运用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手段,用点滴事迹散发出的感情凝心聚力,用互动的方式激发员工的争先热情,用率先垂范的手段彰显劳模的魅力价值。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劳模事迹的宣传工作,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模的良好文化氛围。在日常工作中,各级劳模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把“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时代劳模精神体现在生产技改的方方面面,用实际行动引领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和甘于吃苦的奉献精神,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干劲,使践行劳模精神成为每名职工的常态。
(三)厚植文化土壤,营造创新氛围。创新绝不仅仅是凭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一己之力能完成的,需要在企业中营造创新氛围,形成创新文化,培养职工创新意识。一是利用多种媒介大力宣传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取得的实效和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鼓励职工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二是以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基地,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成果展、技术攻关讨论、新产品研发交流、工艺布局优化研讨和技术创新成果表彰奖励等活动,引导职工从日常工作中不合适、不顺手、不方便、不实用的问题入手,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大胆进行改进,使更多的职工在学与思中接触创新、习惯创新、实践创新,在全公司营造出“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源、时时是创新之机”的良好氛围,为公司发展注入思想和文化动力。在日常工作中,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要重点抓导向,引导广大职工围绕节能减排、增收节支、工艺优化、设备改进、技术经济指标提升、设备小改小革等开展技术革新或合理化建议活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集中研究解决制约影响生产的技术难题和“瓶颈”问题,着力在提高生产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上求突破;想方设法为职工群众中涌现出的“金点子”提供实践机会,着力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上求突破,最大限度地把技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满足企业发展和职工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
(四)积极拓展交流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交流学习是拓展思维的手段,也是文化互补的提升方式。交流的范围可以不单局限于团体内部、企业内部,可以跨企业甚至跨行业交流,通过交流,开阔眼界和视野,为实现新的创新提供必要的养分和源泉。要大力推广优秀创新成果和先进经验,让更多的企业借助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必要时对工作室研发项目和优秀工作室进行评比奖励,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
11.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 篇十一
摘要:当前社会转型期,信息化进程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发生变化,对大学新生开展专项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我校针对当时形势,积极改变新生教育管理工作思路,设立新生教育管理机构、搭建师生两个平台、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和转变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管理为中心四个方面来创新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导师制;以学生为中心
引言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下,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大学新生入校后所面临的是全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能否使他们尽早地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并以此为根据,确立新的起点,将直接影响他们能否拥有高质量的大学生活。目前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生管理模式相对滞后,不同类别高校之间的培养模式也应不尽相同。因此,构建大学新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大学新生开展专项教育管理工作是时代的要求
(一)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1.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们物质生活获得极大改善的同时,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就当代大学生而言,热爱国家、积极进取、充满理想、有着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其主流特征,但是,由于新形势下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他们极力通过网络、书刊、影视等文化产品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试图影响和渗透我国新一代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更显得重要了。
2.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直至今日,其已经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与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对青年一代的影响,不论是在其形成认识观、世界观的过程中,还是在其形成对世界、对时政的看法上,都是极其巨大的。
(二)内部环境带来的挑战
1.高等教育精英化到大众化
1999年我国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到201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的目标,然而在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了15%,比目标提前了8年之多。我国如今的高等教育规模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仅次于俄罗斯、印度、美国)。在我们为我们花了不到十年时间走完别人半世纪才走完的路的同时,过快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问题。由于生源地不一样,招收进校的新生无论是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还是性格方面,都有着千差万别。因此,我们在对待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分清楚如何对症下药,不仅需要师生配合,也需要辅导员(班主任)用实事求是的观点区别对待。
2.高校管理情况的变异
随着大学扩招,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对高校管理人员的需求也愈发增长。与此同时,高校后勤化高速普及,这样的推进速度,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如大学出现生活社区化、成才环境社会化的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校对大学生行为的约束力,同样还存在共住学生群体规模大,管理工作开展有难度,纵观全国各大高校,已陆续发生了一些问题或出现了一些事故苗头。这些新情况和新特点是过去从未碰到过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使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我们应该探索新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寻找适应不同水平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二、国内外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经验与借鉴
(一)国内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借鉴.北京大学:通识教育及“元培学院”
北京大学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原则, 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这一原则被视为通识教育的推行。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总体而言都过于专门化,因此现在所有类型大学的本科教育都需要更“通”一些。但是,不同类型的大学应该有不同的“通”的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不同的“通”的方法。
2.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零零班”的尝试与启发
197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少年班,为智力超常的早慧少年提供一种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少年班实行宽口径通才教育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首先是集中进
行为期两年左右的宽口径通识教育,全面打好数理化生、计算机、现代实验技能和外语基础,待到学生对学科和专业有所了解,再根据自己的志趣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学科类和专业,从而保持和增强内在的求知创造的动力。
3.浙江大学:“西点”模式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尝试以西点军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来教育新生和面临退学的老生。西点班采取学院与部队联手的管理模式,聘请现役军官担任营长,聘请退伍军人担任专职教官,学院指定党总支副书记担任教导员,并指派学生政治辅导员负责日常具体工作。“西点班”的成功让我们意识到,即使是在大学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里,学生在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指导下,依然可以适应,甚至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模式
西安交通大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模式,通过推行本科新生住宿“书院制”,以生活社区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行为养成教育,明显改善了新生入校后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以及懒散问题。学生在本科期间不仅是专业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是书院的学生和主人,参与书院的自主管理。因此,借鉴书院制管理模式,发扬本校特色,也是行之有效的管理。
(二)国外高校新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借鉴
1.思想道德的教育
自有国家以来,教育就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任何国家办教育,都是要培养它所需要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培养信仰其意识形态的青年人。尽管欧美等国在许多方面奉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但在培养大学生追循其主流意识形态方面却是专一而明确的,高校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不少方面的措施很有效果。
各国在高校学生身上,都倾注了大量的汗水,致力于学生思想道德等方面的修养。以美国为例:虽然美国高校中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课程”,但是在哲学课和历史课中,课程都以思考世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的理论分析为主线,通过讲述美国伟人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使青年学生具有民族优越感,树立为国家奋斗的理想。美国大学普遍都开设职业道德课,甚至工学院也开设工程伦理学,着重解决学生的职业价值以及与职业有关的品德问题,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克服功利主义的影响。
因此,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占领思想教育这一领地,是极其必要的。
2.宿舍管理
大学生离开家庭,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因此宿舍管理无论是在哪个国家的大学生管理
工作,都是重点。美国各高校实行的是完全的学分制,学生进校不分班年级,在开始一、二年中也没有专业和系的概念,集体宿舍是学生相对稳定的地方,故他们以宿舍为单位管理学生是合理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多发生在宿舍,在交流中,学生人生价值观逐渐发生细微或者巨大的变化,并且,学生中的事端也往往发在这里。抓住“宿舍”这一重点,无疑是纲举目张的措施。
综上所述,为了便于研究,笔者将国内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几种有特色的运行模式进行了独立的分析与研究,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学生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我们并不能拘泥于某种单一运行模式而不及其它,尤其是在“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下,学生工作体系更要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虑,将上述多种运行模式交叉运用、综合实施,而且最好能根据各个高校实际情况创新出更为适合于本校学生工作的运行模式,只有这样,高校学生工作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三、我校积极构建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模式
(一)设立专门机构,以加强对新生工作的专项指导
2006年9月,我校根据东西区地理位置和新生共性特征,将新生的学习生活安排在西校区,并建立一个专门的新生教育管理机构——新生工作部。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加强对新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性教育和养成教育等教育工作。新生的教学活动、党团组织活动、勤贷等工作仍由学院具体管理。待一年级学生完成学业后,新生辅导员即完成在新生教育管理机构的各项工作任务后,随学生回归学院的统一管理。
(二)搭建两个平台,以便于积极主动的开展新生工作
1.搭建新生辅导员培训与交流平台。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职能与对象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新生工作部每月组织新生辅导员开展工作培训与经验交流会、新生工作论坛等等。因此,搭建好平台,让新生辅导员及时了解新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以便于辅导员更加主动积极地开展好新生工作。
2.搭建新生“三自能力”锻炼平台。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范围涉及到大学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自我管理体制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建立运转正常的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机构,是使学生的自我管理制度化、经常化的保证。将新生由被动的管理者变为主动的管理者。
(三)抓好三支队伍,构建新生教育管理立体网络
1.新生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高低、工作效果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大学新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影响到新生整个大学学习生活目标的实现,因此新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我校重点推选新生辅导员参加各省高校辅导员培训中心的学习培训、专题研讨班、校内岗前培训活动等。新生辅导员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从本质上进一步理解大学生教育管理与中学生教育管理的区别,以促进新生辅导员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我校新生工作部还针对新生所在公寓片区,制定新生辅导员定期入住制度。
2.在新生中推行导师制。由于我校实行学分制,在课程设置上大都采用低年级开设公共基础课,高年级开设专业或跨专业课程,通常采用选修制,面对众多的选修内容,许多学生往往不知所措,仅凭个人的一些兴趣和感性认识选择课程,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从性,往往会导致自己的所学的课程不成体系或与培养目标偏差太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从2009年起,我校在本科生中全面推行导师制,在本科新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引入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既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方略,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学生干部队伍。我校新生工作部在一年级新生中选拔学生干部,成立新生自律委员会,主要通过新生自律队伍检查学生晨读,早操情况,并督促新生开展好寝室卫生等工作。真正实现新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
(四)创新入学教育方式,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开展导航工程
新生工作部将入学教育内容与大一学生的日常教育内容紧密结合,贯穿到一年级全过程,丰富了学生日常教育的内容,达到入学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大学新生入学后对环境、生活、学习不适应的状况,通过理想导航、名师导航、学习导航、生活导航、自我导航、心理导航六个导航系列活动,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和养成教育工作,在引导新生成长成才,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加强新生养成教育,开展“文明修身”活动,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1.坚持管教结合,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生工作部在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文明教育,通过开展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通过签定“寝室文明公约”、“校园文明公约”、开展诚信教育,争创文明寝室、优良学风班等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将“文明修身”作为自己学习生活追求的目标。学生违纪率明显下降,上课迟到现象大幅减少。
2.坚持“五查”制度,加强新生养成教育。新生工作部建立了新生日常行为交叉检查制度,将新生公寓楼划分区域,每个区域都由一名辅导员担任督察组组长,指导新生自律委员会定期检查学生“三早一晚”和寝室内务,起到了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的作用。
(六)积极探索新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新思路,提升新生辅导员工作水平
新生工作部针对新生辅导员大多是新任辅导员且人员流动快的特点,着力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和管理,努力提高辅导员的水平。通过岗前培训、以会代训、经验交流、相互诊断、以老带新等方式不定期地对辅导员进行业务培训;此外,通过规范辅导员工作程序,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检查,严格执行辅导员月工作考核制度;引导辅导员深入研究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等,使辅导员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结论
我校新生教育管理工作,以学生为本,结合新生自身特点和校情推行通识教育,设立专门新生教育管理机构;搭建好新生教育管理交流平台;加强新生辅导员队伍、导师队伍、新生干部队伍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以管理为中心。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我校新生工作新局面。
当然,我们应看到,从传统管理模式到新模式和渠道的转变,是渐进式的,还有一个过程,还必须为促进这一转变提供和创造必备的条件,尤其是全员育人教育观念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劳模创新工作室如何创新08-05
打造全国劳模班组 提升班组管理水平11-03
探索和完善弘扬劳模精神的工作机制09-04
向劳模致敬! 向劳模学习!10-16
身边劳模榜样06-21
学习劳模心得07-20
劳模考察材料08-18
劳模主要事迹09-12
劳模个人事迹材料06-22
公司劳模事迹材料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