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汇报

2024-10-24

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汇报(精选5篇)

1.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汇报 篇一

街道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创建工作 和《环境保护法》贯彻情况汇报

市人大调研组:

XX街道总人口7027户28125人,辖区面积7平方公里,辖南园、毛园、陈方、大慈、李孟五个社区村民委员会和三易、和谐两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是临夏市面积最大的街道办事处。辖区地处城乡过渡地带,是典型的‚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加之开发拆迁多,环境卫生整治任务重、难度大。目前,街道共有垃圾点1处,铁皮垃圾箱2处,垃圾清运车1辆,保洁三轮车2辆,社区保洁员20名。根据调研工作安排,现将XX街道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创建工作和《环境保护法》贯彻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

街道把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创建活动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办事处主任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各村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街道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协调、检查推动等工作。

(二)细化制度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街道在充分调研各村社区环境卫生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多方征求意见,研究制定了《XX街道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方案》紧密结合街道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际,提出了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的共15个方面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了目标要求、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细化措施等内容,进一步明确了网格监管、监督检查、追究问责等保障措施,做到了任务明确、措施细化、责任到人。

(三)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今年以来,街道积极联系市双联单位、市城管局、市环保局等先后开展了30余次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并以州级单位周五、全市周四义务劳动为契机,每周组织干部职工,充分发动和带领辖区群众,重点对辖区内道路两侧、河道沟渠、卫生死角及环卫设施周边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清理,对农村陈年垃圾进行了集中清运,对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共集中清运垃圾500余车,拆除乱搭乱建50余处,清理城市‚牛皮癣‛2000余处,围挡残垣断壁50余处。同时,与辖区内100%的沿街商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并在日常管理中抓好落实;动员居民对房前屋后卫生和门前“三堆”进行了清理,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定期动员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及住宅小区对楼顶屋面进行了全面打扫清理。二是实行网格化管理制度。以环境卫生日常巡查和管理为职责,实行‚街道主要负责人—网格长—副网格长—网格员‘四级网格’责任制‛,把辖区具体划分54个网格区域,配备54名网格员,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层层靠实工作责任,形成了一体化、网络化协同推进的环保工作体系,确保环境整治工作常抓不懈。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街道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倡议书等载体,向辖区群众广泛宣传开展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目的,不断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通过逐一走访入户、村社会议、党员大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形成‚爱我临夏、热爱临夏‛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气。

四是严格监督检查。街道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对整治工作进行督查检查,并下发督查通报,对日常巡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告知相关村社区,限期整改、跟踪落实。同时,对组织不力,落实不到位、卫生不达标的村社区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村社区负责人的责任。

二、贯彻《环境保护法》情况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是搞好环保工作的前提。我街道始终把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并将之贯穿于环保各项工作之中。一是充分利用‚6.5‛世界环境日和‚4.22‛世界地球日宣传契机,通过悬挂横幅、制作展板、发放环保知识宣传单、倡议书等方式,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二是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张贴和发放《关于严禁向红水河河道内倾倒垃圾的通知》1200余份,提高沿线居民群众的认识,有效遏制了向河道倾倒垃圾现象的发生,切实减少资源污染。

(二)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加强环保队伍建设。挂牌成立了街道环保办,配备5名工作人员。

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制定并下发《XX街道网格管理员管理办法》、《XX街道环保问责制度》、《XX街道环境卫生问责制度》以及《XX街道烟花爆竹禁放、垃圾秸秆焚烧监管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四项制度‛,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监管到位。今年,街道根据‚四项制度‛,对监管不到位的1名网格员给予了党内警告处分,4名网格员在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进行了大会检讨,对2名网格员由街道纪工委进行了约谈。

三是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自全市2017年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街道共整治商铺小煤炉328个,实现清零,拆除家用小煤炉427个;封堵土炕881座,劝停使用2504个;整治各类锅炉35台;购买发放电褥子600条、引燃煤3100箱;购买优质煤12吨,对劣质煤进行了逐一置换;加强烟花爆竹管控力度,在32个小区前后门放置严禁燃放烟花爆竹警示牌,与辖区内小区物业、餐饮单位、工地等签订了禁放责任书;回收秸秆3000余车、并倡导辖区居民妥善处理废旧农膜,从源头杜绝焚烧污染现象的发生。

三、工作亮点

(一)开展毛园村社区农村环境卫生规范管理试点工作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部署,从3月24日开展,我街道采取‚以点带面、示范推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在毛园村社区率先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规范管理试点工作,一是对历年堆积垃圾、乱搭乱建进行全面清理,并对10余公里的水渠进行彻底清除,解决了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二是对残垣断壁和储备土地进行了修补围挡,粉刷修补道路沿线墙面15000㎡,在道路及水渠两侧种植云杉等花卉苗木1000余株,对垃圾点回收点进行填埋改造;三是与辖区居民、商铺逐一签订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书,重新划分环境卫生责任区域,家家户户统一发放轮式垃圾桶,从而做到垃圾定时收集、统一清运;四是安装宣传版面10余块,制作环境卫生评比公示栏,成立环评小组,对街巷每月评比一次,庭院每季度评比一次,并配备村社保洁员9名,确保环境卫生定时清扫和全天候巡回保洁。通过以上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辖区环境面貌明显好转,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同时,以毛园村示范创建工作为标准,街道积极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将农村环境卫生规范管理试点工作扩大到街道其他6个村社区,在全辖区范围内全面开展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创建工作。

(二)创新垃圾收集清运模式

在辖区面积大、环卫基础设施差的前提下,街道积极探索、创新垃圾清运收集模式。一是通过走访入户、发放倡议书、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动员群众每日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并由村社区进行统一收集拉运,不断教育引导群众改变随时随地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二是加强对住宅小区的动态监管力度,督促物业公司做到小区垃圾日产日清,对清理不到位的物业及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并跟踪落实,努力营造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三是根据示范创建工作要求,在经前期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对辖区内15栋354户老旧居民楼道垃圾通道进行了砖砌式封堵,并在每栋楼底放置垃圾箱,由小区物业统一收集整理,城管局车辆及时清理拉运。四是成立街道网格化管理微信群,对街道城管办工作人员在每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在群内及时进行曝光,督促相关社区、网格员立即整改、跟踪落实。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街道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辖区环境面貌有了极大改观、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但是与州、市创建工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街道辖区面积大,又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5个村社区无下水管网,生活产生的污水及粪土无法处理;二是经费短缺,毛园村社区实行规范管理后雇佣的8名保洁员及其他村社区保洁员的工资落实难度大;三是政府储备土地、已征用未开工项目工地,乱倒垃圾现象严重,杂草丛生,治理难度大;四是群众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全辖区大力开展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创建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措施,不断改进工作不足,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二是继续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三是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教育引导居民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四是加强日常动态巡查监督,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巡查机制,巩固示范创建工作成效;五是针对市上督察组、市委市政府及群众反馈的问题,积极整改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汇报 篇二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区域内农民年纯收入xx%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

由于县统计局xxxx年的统计数据未出,但预计xxxx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xxxx年相比增幅为xx%左右,其中农民年纯收入达xx%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

(二)区域内xx%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实现脱贫

xxxx年全县x户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在各级政府及帮扶部门的帮扶下,通过发展产业、务工等增收方式达到脱贫标准全部脱贫。xxxx年我县无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

(三)制定将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的扶持政策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构筑服务x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的服务业发展生态圈,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x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印发x县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府发﹝xxxx﹞x号)其中涉及将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的扶持政策有:

1、对新落户、固定资产投资xxxx万元、xxxx万元、x亿元以上的主题客栈(精品民宿),建成投运后分别给予投资方一次性宣传营销奖励xx万元、xx万元、xx万元;对首次改建的投资额达xxx万元(含)以上的主题客栈(精品民宿)项目,正常运营后,按照建筑面积给予投资企业每平方米 xx 元的一次性补助,补助最高不超过xx万元。

2、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xxx万元、xxxx万元、xxxx万元的文化旅游企业,分别给予xx万元、xx万元、xx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年营业收入超过xxxx万元的文化旅游企业,与上年相比,每上一个xxxx万元台阶,给予xx万元奖励。同一企业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xx万元。

3、对新评定为国家xA、xA、xA、xA级旅游景区,分别给予运营管理单位xxx万元、xx万元、xx万元、x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新评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的乡村酒店(农家乐),分别给予获评企业x万元、x万元、x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4、对旅游商品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x省名牌和x省著名商标的生产经营企业,分别给予xx万元、x万元、x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组织旅游商品参展参赛的文旅企业,新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给予xx万元、x万元、x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牌的旅游企业,给予 xx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5、对组织从业人员积极参与省、市、县旅游主管部门组织的文化创意、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旅游行业管理、导游服务、涉外旅游等方面业务培训的单位,按xxx元/人予以补助,全年每个单位最高不超过x 万元。

6、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对自建电子商务平台,且在政策年度内线上销售农产品首次突破xxxx万元、工业品xxxx万元以上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分别按照销售额的 x%、x.x% 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xx万元。

7、应用电子商务。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产品首次突破xxx万元(含)—xxx万元、xxx万元(含)—xxx 万元、xxx万元以上的,分别给予x万元、x万元、x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销售工业品首次突破xxx万元(含)—xxxx万元、xxxx万元(含)—xxxx万元、xxxx万元以上的,分别给予x万元、xx万元、xx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四)培育或引进知名品牌旅游企业达x家

x县统筹城乡和农业林业局牵头与x中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接洽商谈“生态x.龙虾水乡”项目,该项目预计一期投资约x.x亿元,目前完成中伦稻虾综合种养xxxx亩。二期利用稻田建成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建设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体验,水产品育苗研发中心等,在全县建成x个生态立体综合种养示范区。项目的建成将带动我县旅游收入,解决附近的劳动力务工。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重点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围绕打造“农事体验型”旅游,按照“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思路,立足我县现有农业产业资源,大力推进一、三产互动,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二)推进乡村旅游集群发展

积极探索“小组生”发展模式,加大农、旅结合的力度,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连片发展;发展壮大以天府农业博览园、花舞人间、斑竹林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休闲区。

(三)大力宣传x乡村旅游

全方位加大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充分利用梨花节、赛艇赛等重大会节平台,大力营销展示我县乡村旅游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方式搭建微信、电商等网络平台,全方位宣传x乡村旅游资源。

(四)加大旅游企业的招商引资

3.全域旅游创建标准 篇三

现阶段推进全域旅游,应至少体现以下五个鲜明特征、达到四项基本标准。

一是在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全域旅游要求不能停留在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配置,而是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效再配置,既宜居又宜游,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比如,水利建设不仅要满足防洪排涝、灌溉功能,还要有审美游憩价值和休闲度假功能。交通建设和管理,不仅要满足运输和安全,道路还应建成风景道,还需要规划建设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完善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和配套标识、营地等。林业生态的建设,除了满足生态功能要求外,还有形成特色景观吸引和配套旅游服务功能。农业发展,除了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外,还应满足采摘、休闲等需求。城镇不仅要满足居民居住和生产功能,又要注重特色、注重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建成当地农民的幸福家园,还应建成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幸福乐园。

二是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现在的情况往往是,景点景区内外、酒店内外,两极分化明显,一墙之隔或一河之隔,俨然两重天,景点景区内鸟语花香、干净整齐,景点景区外却是私搭乱建、脏乱破差;酒店里流光溢彩、金碧辉煌,酒店外却是污水横流,垃圾成山。可谓走进景区酒店是发达的“第一世界”;而走出门外则是落后的“第三世界”。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拆掉景点景区“围墙”,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按照全域景区化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推进多规合一,整体优化环境、优美景观,优化旅游服务的全过程。

三是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在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产业优势突出的区域,整个区域的管理体制设计,都应有旅游理念,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即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创新区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区域综合化管理。围绕形成旅游发展合力,通过综合改革,破除制约旅游发展的资源要素分属多头的管理瓶颈和体制障碍,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导向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功能。围绕形成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格局,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模式,消除现有执法手段分割、多头管理又多头都不管的体制弊端。

四是全域发挥旅游+功能,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区域内,通过旅游+新型城镇化,促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发挥旅游对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旅游+新型工业化,促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户外用品、特色旅游商品,发展工业旅游,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和销售方式新形态;通过旅游+农业现代化,促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新形态;通过旅游+信息化,将旅游业培育为信息化最活跃的前沿产业,用信息化武装旅游;通过推进旅游+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进旅游生态化,使旅游发展从“围景建区、设门收票”向“区景一体、产业一体”转变,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产业链条全域化,旅游产业全域辐射带动。

五是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全域旅游形成新型的目的地,要求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和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旅游质量和形象由整个社会环境构成,这就要求全域旅游必须走共建共享道路。在景点旅游模式下,旅游从业者只是导游、服务员等,而在全域旅游模式下,整个区域的居民都是服务者,都是主人,他们由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全域旅游既要让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更需要广大游客、居民共同参与。既要考虑让游客游的顺心、放心、开心,也要让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通过旅游发展成果为全民共享,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实际受益,来促进居民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自觉把自己作为旅游环境建设一份子,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提升整体旅游意识和文明素质。如海南三亚玫瑰谷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旅游扶贫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共建共享的路子。玫瑰谷所在的三亚吉阳区博后村,原来是个生产生活方式十分落后的村落,耕地基本是撂荒多年的盐碱地。玫瑰谷公司采取每亩3300元年租金的方式租赁村里2755亩盐碱地种玫瑰开发旅游,安排村民300多人从事玫瑰种苗培植、种植、田间管理和采花,200多人从事旅游运营管理工作。公司做到四个确保:一是确保每年的土地租金直接进入村民口袋(博后村土地撂荒之前,村民主要种植水稻,每亩年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每亩地年租金3300元)。二是确保村民每月2600至3000元的工资准时发放。三是确保村民除租金外,每年还能得到每亩最低800元以上的旅游分红。村民户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四是确保常年以保底价收购农户的鲜切玫瑰花产品。村民纯收入超过2万元。村民在自家土地上务工,不必为就业发愁,不担心领不到工资,享受着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快乐、幸福和尊严。2013年4月9日,总书记在此视察的时候予以肯定,并亲切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现阶段推进全域旅游应达到四项基本标准:

一、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

二、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

三、厕所革命及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

四、建成旅游数据中心。这四项基本标准是现阶段的起码要求,各地应实事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实践,取得符合当地实际而又丰富多彩的经验。正确理解全域旅游,应避免陷入一些认识误区。

其一,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建景点景区、到处建宾馆酒店,恰恰相反,全域旅游更加关注景点景区、宾馆酒店等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景点景区、宾馆酒店建设和管理仍然是必要的,而且要提高质量、层次,但这不是工作的全部。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到处都是风景而非到处都是景点景区,到处都有接待服务而非到处都是宾馆饭店。千万不能把增加景点景区和宾馆饭店数量、扩大规模等同于发展全域旅游。要防止出现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遍地开花”,四处泛滥。

其二,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进行旅游开发。全域旅游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开发性保护模式。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通过全面优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旅游要素和产业布局,更好地疏解和减轻核心景点景区的承载压力,更好地保护核心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

其三,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条件在近期实行全域旅游,全域旅游要分步推进,切不能搞运动,不能刮风。有条件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地区,一般应具有几个“主”的特点:区域内有明显的旅游主打产品,旅游资源禀赋高,旅游产业覆盖面广,旅游业有优势成为该区域的主导产业、主体功能、主打品牌。当然,随着经济社会和旅游业不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具备发展全域旅游的条件。

其四,推进全域旅游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可简单复制、粗暴克隆。从实际出发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探索针对性举措。百花齐放、丰富多彩是全域旅游的魅力所在。我们既要进行顶层设计,出台创建标准,更要鼓励各地的首创精神,避免千城一面、千景一格、千点一味、千域一样的呆滞状况,要形成色彩斑斓、百花争艳、各具特色、生动活泼的现代大旅游格局。

4.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调研建议 篇四

自今年4月份全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区文旅局按照职责,克服困难,做了大量工作,积极推动全区创建工作向前推进,但是目前全区面上来看,各单位、部门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够,创建氛围不浓厚,下一步我们专题调研组将重点调研相关单位和景区,对创建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及时梳理,力促创建工作积极稳妥高效开展。

通过对区文旅局的调研,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如下:

一、资金问题。按照创建工作需要,区文旅局已经提报创建工作资金的请示,但截至目前相关创建资金还未拨付到位,影响了创建活动的进度。建议加快拨付创建急需资金。

二、人员问题。由于创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亟需从全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抽调几名精干人员到创建办公室负责创建材料的汇总整理、文字材料撰写等工作。目前创建工作已全面展开,人员短缺问题急需解决。建议加快研究确定人员,及时到岗到位。

5.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汇报 篇五

2016 年 11 月,淮北市烈山区自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后,通过规划融合、景区建设、市场规范、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现将烈山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烈山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概况

烈山区地处淮北市南部,总面积 388平方公里,人口 38 万。全区辖烈山、宋疃、古饶 3 镇和杨庄、临海童、百善、任楼 4 个街道办事处,一个经济开发区。烈山是淮北市城市“东进南扩”的重点发展区,同时烈山还是中国土地复垦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开放性农业示范区、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百强县(区)、全国六大石榴基地(塔山石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软籽石榴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中国生态旅游名区,其中榴园村是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

烈山文化旅游资源丰厚,传说烈山是炎帝烈山氏的出生之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山孜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 1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寺、华家湖新石器中期文化遗址、赵集二级扬水站 3 处;2019 年又新增了烈山窑遗址、赵氏宗祠和榴园村明清石榴园及乡土建筑三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保单位如宁戚墓、许由墓、捻寨遗址等 16 处;同时,烈山窑和草庙孜正在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4A 级景区四季榴园和南湖公园、正在打造国家 3A 级景区七彩和村、以及正在提

升和规划建设的龙脊山自然风景区、华家湖、廻龙山、十里长山等文化旅游景区景点。

二、烈山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进展

(一)成立创建组织,明确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任务。为扎实推进创建工作,烈山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烈山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烈山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烈山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计划表》、《烈山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任务分解表》,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引领全区产业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

(二)坚持规划引领,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特色。投入资金 100多万元,高标准规划《烈山区全域旅游规划》、《烈山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项目总体规划》,全区规划了四季榴园、南湖公园、龙脊山、化家湖、廻龙山、十里长山六大景区,突出建设重点,以点带面,示范推动。编制《烈山区石榴特色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实施第二批精品民宿建设和旅游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创建成国家 AAA 七彩和村景区。

(三)完善管理体制,提升全域旅游服务水平。在四季榴园景区设立了烈山区旅游警察、旅游景区巡回法庭,设立由公安、旅游、环境、市场(工商、物价)食药等单位参与的综合执法队伍,将景区游客中心国有资产包括债权债务移交给盛大投资公司。

(四)推进“旅游+”,实现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一是“旅

游+文化体育”。利用化家湖景区连续举办六届环湖自行车赛,环化家湖山地自行车越野赛,2018 年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淮北站榴园)暨山地自行车越野赛以淮北市太极拳展示、秦楼桃花节、七彩和村梨花节、最美桃花面摄影大赛、寻找最美石榴仙子摄影大赛、李政恩篆刻书画展等节庆活动和赛事活动为载体,打造文化体育旅游各类活动,形成了持续时间长、内容丰富多彩、有品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二是“旅游+山水”。依托烈山山水资源、农耕文化这一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四季榴园景区建设环形观景路,形成烈山特色的“一带一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中湖公园、泉山公园、化家湖、龙脊山、廻龙山、十里长山等景区建设。三是“旅游+交通”。全区旅游路网建设全面铺开,“六横六纵”路网把烈山各景区景点有机串联,点点连成线,线线连成片,节约了游客在路上的时间,延长了游客在景区景点休闲的时间;开通 105、109、116、126路等旅游线路和淮北—榴园旅游专线直通车。四是“旅游+养生”。依托烈山宜人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山水资源,建设榴园精品民宿、塔山生态农庄、果老生态山庄,培育龙脊山地锅鸡、果老山庄黑山羊、小香猪、蒸时令野菜等十大品牌养生特色食品;开发研制石榴酒、石榴汁、石榴茶等养生保健食品,凸显本地特色。五是 “旅游+小镇”。利用集镇建设打造特色石榴小镇、苹果小镇、灵枣小镇等,以旅游产业作为支撑,带动了本地的城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实现城镇调整产业、改善民生、提升形象的目标。六是“旅游+工业”。烈山区将利用工业遗产,变废为宝,依托旧的矿井矿区进行改造,变成矿井餐厅和矿井体验,成为吸引游客的新的景点。国家矿山博物馆、酒器陈列馆、纺织体验馆等工业旅游已经形成。目前,井下餐厅和矿工体验煤矿以及北从朔西湖公园南至南湖公园的旅游观光“小火车”正在谋划设计中。七是旅游+商品,创新开发具有烈山特色的中国结、泥塑、剪纸、根雕、奇石等文化旅游产品,并逐渐形成旅游产业,增加当地旅游收入。塔山石榴系列产品、和村苹果、黄营灵枣、秦楼蜜桃、赵集水果蔬菜等地方土特产,已形成规模特色,其中塔山石榴、和村苹果、黄营灵枣已成为国家地理名称保护产品。2018年,在安徽省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中,金榴园石榴饮料获得银奖。

(五)抓好项目建设,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品味。围绕四季榴园 4A 级景区提升,新建榴园高档民宿和四眼井纪念馆,不断推进石榴特色小镇、赵瓦房画家村、塔山二期精品民宿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旅游交通、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四季榴园、龙脊山景区提升和泉山公园、化家湖景区规划建设,创建七彩和村和秦楼桃花源 3A 景区、加快十里长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和草庙孜等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大大提升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品味。

(六)发展乡村旅游,辐射全域旅游示范区范围。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全区年接待游客近

百万人次,旅游收入已达亿元,通过发展万亩石榴园、万亩苹果园、千亩灵枣园、金泰莱农业生态园等特色农业基地,依靠发展农家乐特色餐饮、农耕文化体验、拓展训练等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达到了引领休闲观光与拓宽增收渠道的作用。

2018 年,先后申报创建国家 3A 七彩和村景区和秦楼金泰莱生态园景区,挖掘赵集民俗文化,建设赵集民俗馆,发掘了烈山窑遗址和草庙圩孜淮海战役华野指挥部旧址两大文物遗产,投入百万余元资金,进行发掘、抢修、保护和开发利用,正在申报国保单位,着力打造旅游景点和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

(七)夯实旅游基础,保障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烈山区围绕“旅游标识数量充足、旅游宣传面广量大、旅游服务优质高效、市民参与彰显魅力、旅游监管措施得力”五大目标,全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水平。沱河东路、兴湖路、卧牛路、梧桐大道等旅游线路全部建成。投资 320 万元建成雷河体育公园并免费向市民开放;投资 200 万元,建成赵集村、和村两个美好乡村示范点全民健身广场;投资 470 余万元建成烈山区全民健身中心免费开放,投资 150 万元四季榴园广场项目已经建成投入使用。近两年,在重点交通干道设立标识标牌 100 多块,在旅游示范村、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次中心等地新开工建设旅游厕所 8 个,已全部投入使用。利用微信、关注、邮折、明信片、宣传折叶、导游图、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加强线上线下旅游信息宣传和查询服务,极大方便了游客的游玩。

(八)丰富旅游活动,扩大全域旅游示范区影响。烈山区通过连续举办旅游文化活动的方式,不断扩大全域旅游示范区影响,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石榴文化旅游节,创新举办“今世桃花缘,缤纷古饶游”、“花海果香,七彩和村”梨花旅游节、导游词演讲比赛、“烈山山水一日游”活动,加大了烈山旅游的宣传力度,提高了烈山旅游在本市以及周边地区的知名度。

三、烈山区全域旅游业创建存在问题与难点

一、旅游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没有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也没有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文化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没有落地。

二、旅游基础与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不足与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评估标准差距较大。

三、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旅游监管与运营主体不明,政府及文旅部门直接管理,“大包大揽”,缺乏专业旅游运营公司。

四、全域旅游创建的主体单位是区政府各部门和镇办村居,但政府各部门主体职责不分,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沟通协调不足,各自职责任务不能落实,文化旅游部门单独协调力度不够。

五、公共交通严重不足。旅游专线仅有淮北至榴园一线,全区三镇一办和景区之间没有循环公交车,更没有旅游专线公交,游客到各景区景点出行不便。

六、各景区严重缺乏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基层干部依赖性较强,缺乏旅游商品的创新开发,“一村一品”没有开发目标。

七、土地性质与属性是全域旅游发展的瓶颈,缺乏全域旅游发展优惠政策,特别是支持农业生态园和农家乐建设用地政策不明,红线与绿灯不分,严重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从旅游出行(停车)、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等六大要素,分析我区全域旅游创建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瓶颈限制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出行问题。通景公路标识标牌缺乏,景区道路狭窄拥堵,停车场不足使用,而且分布不均,布局不合理,如进入四季榴园景区塔山路较窄,节假日出行堵塞,旅游大巴车很难通行,公交车不通,影响市民游客休闲观光旅游。同时,旅游景区服务中心、景点咨询站等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景区介绍和旅游线路宣传不明,缺乏导游全景图,没有导游和志愿者引导,游客旅行大都靠自己摸索线路。如四季榴园景区,按国家 AAAA 标准要求仍不完善,龙脊山更是缺乏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

二、民宿旅社缺乏,游客没有住宿歇息的地方。所有游客旅行,都是游游购购就回去了,甚至连餐饮都不在景区内。自驾游就走了。

三、餐饮饭店缺少,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如四季榴园石榴博物馆周边没有饭店、小吃、住宿、农家乐,游客只是游览博物馆后就匆匆离开了。小刘庄没人去,赵庄、宋庄饭店、住宿寥寥无

几,包括和村、黄营、赵集、秦楼等乡村旅游,留不住游客在景区吃住。

四、缺乏游乐设施和其他服务项目,没有如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等区别于外地的特色旅游。由于我们自然山水比不过江南,文化古迹建筑比不过古都名胜,仅有一些自然风光,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五、文化娱乐、趣味活动、民俗特色一一缺乏,游而不乐,乐不起来。

六、旅游商品特别是土特产单一,缺乏购物广场。小摊商贩沿路乱摆,存在脏、乱、差现象。

四、烈山区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方法与对策

1、完善乡村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在各个景区设置游客服务中心,在主要景点设置旅游咨询站点,通景公路标识标牌清晰,加宽榴园塔山路,增加旅游专线车次,开通淮北至榴园、榴园至和村、至黄营、至古饶、至秦楼、至赵集、至淮北开发区、至烈山工人村等循环公交车或旅游专线,方便市民休闲观光旅游。

2、出台旅游产品项目奖励政策,鼓励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包括农家乐生态园、自采园、民宿、餐饮、养生、工艺品制作、文化娱乐、旅游商品等。

3、通过招商引资建设游乐场、民俗馆、农业体验馆、儿童乐园、老年活动中心等。创新举办文化体育赛事活动如读书活动、书画赛、徒步行、骑行赛、棋牌赛等。

4、开发旅游品牌商品,提升塔山石榴、和村苹果、黄营灵枣品质和精包装,延伸产业链。建设中间为购物、周围为停车场的购物广场等基础服务设施。

5、开发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美化包装现有景点,如山场步道、山泉溪流、河塘水库、田林湖草、文物遗址等,提升景区景点观赏度和吸引力,重点打造几处精品景区。以精品景区建设为抓手,推进全域旅游建设。

6、继续挖掘烈山乡土文化资源,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在全区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普查,摸清烈山区自然山水资源、历史文物、历史人物、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地名由来、故事传说、民间艺人、红色文化、现代文化等文旅资源,为开发打造新的景区景点景观,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7、开发旅游品牌目的地,拓宽全域旅游示范区市场。烈山区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优美的生态自然山水禀赋,整合区内资源,结合烈山旅游资源实际,迎合市场需求,推广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打造出 20 个具有地域特色和自身优势的旅游品牌。即四季榴园乡村度假游、塔山采风写生游、环化家湖山地自行车游、泉山公园登山观光游、南湖公园徒步游、蔡顺故里孝文化游、张果老道教文化游、廻龙寺--青龙寺佛教文化游、烈山特色美食游、龙脊山自然风光游、小李庄民俗文化游、宋疃盛景农业体验游、黄营灵枣采摘游、七彩和村赏花闻香游、十里长山名胜古迹

游、古饶乡村休闲游、赵集民俗风情游、秦楼桃花亲情游、草庙孜红色文化游、金龙电子工业文明游等。

8、谋划打造旅游精品线路,融合全域旅游示范区资源。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开启“烈山一日游”,“烈山两日游”等。按照规划科学、功能齐全、内容丰富、特色突出、服务周到的原则,对全区六大风景区线路进行优化升级。以淮北市为中心,半径100 公里内的游客设置“烈山二日游”精品路线:烈山南湖湿地公园--国家矿山博物馆--四季榴园景区--淮北市石榴博物馆--龙脊山风景区。华家湖景区--七彩和村--廽龙寺--黄营灵枣园。烈山区 100 公里外的游客设置“烈山一日游”精品路线:南湖湿地公园--华家湖景区--四季榴园景区--龙脊山风景区—廻龙山景区—七彩和村景区。石山孜遗址公园—谷山竹邑古县城遗址--赵集民俗馆—赵集扬水站—山南文化大院—赵氏宗祠--草庙孜红色基地—秦楼金泰莱生态园。

五、座谈人员发言提纲

烈山镇王林副镇长:烈山镇要“老树发新芽”即加快提升四季榴园、龙脊山景区服务质量,注重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在四季榴园和龙脊山景区,规划建设民俗博物馆、动物园、儿童游乐场等文化游乐设施,加快塔山精品民宿建设,发展农家餐饮美食街。以四季榴园带动化家湖开发,发展体育旅游,如环湖自行车越野赛、徒步行、爬山运动等。打通榴园至南庄旅游线路,修建环山步道。加快小李庄美丽乡村建设和改造,发展烈山特色乡

村旅游。

宋疃镇化文强副镇长:宋疃镇以水果做旅游文章。在发展和村苹果园和黄营灵枣园的基础上,拓展樱花园、海棠园、紫桂园等多样化农业生态观光园,不断提高农业旅游观赏度,提升盛景农业旅游观光客流量。延伸拓展闸河公园,做好河道绿化步道建设,营建观景台。延伸旅游产业链,开发旅游商品,打造旅游精品品牌,如果树认领,管养服务,农耕体验,发展亲子游。做好青龙寺、廻龙寺佛教文化、和文化旅游推介,开发廻龙山、磨旗山、奶奶山、马务山等文物遗址旅游景点。

古饶镇刘飞主席:在草庙圩孜建设打造淮北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规划复原建设张家大院,新建草庙地锅豆腐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打造草庙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利用赵集周边的山场资源和遗址传说,发掘竹邑县、诸阳县、定陶县三个古县城遗址,结合民俗传统文化和生态农业资源,提升赵集民俗馆收藏品类,扩大民俗馆建设规模,打造民俗非遗文化旅游景点,发展农业生态园、观光园、农耕文化体验园,规划建设十里长山景区。

人大代表发言: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打通全区旅游景区景点公交线路,实现景区景点通车,解决市民游客出行问题。

任唤麟副区长:发展旅游的终极目的是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其核心是增加游客量,推销当地旅游商品。

烈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如何开发利用,主要是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推力,市场需求的拉力和自身资源的吸引力。要鼓励多渠道投入开发,包括政府项目资金投入、社会资本投入和其他民营实体投入。充分挖掘烈山的文化旅游资源,其方法与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整合全区旅游资源,增加景区景点的观赏密度,如烈山镇、宋疃镇、古饶镇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可以集中整合一起打造一个民俗文化展览馆或博物馆。二是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一条街、民俗一条街、民宿一条街、美食一条街、土特产一条街,等等。三是要错位发展旅游资源,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开发,打造星级酒店。四是加强旅游资源分类建设。即实行市场化运营和公益化运作,一要提高经济效益,二要提高社会效益。

缪瑾副主任发言: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增加旅游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安排检查巡视,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积极性,文化旅游部门要加强文化旅游人才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一是要镇办和区直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加大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协调力度,实行定期通报,定期解决,分析讨论,定期召开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协调会。三是多渠道、多元化的争取旅游资金投入,示范推动,典型引路,打造烈山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四是围绕食、住、行、游、娱、购旅游六大要素,进一步开发康养旅

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体验旅游等特色旅游,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总之,烈山区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距离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要求还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烈山区将坚定地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以旅游规划为基础,形成全域化旅游格局,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旅游项目为动力,突出旅游重点项目的支撑作用,以融合发展为主导,扩大全域旅游的规模和效应,以联动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动力,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打造“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建设“山水生态•美丽烈山”做出新的贡献。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进展调研报告 2 根 据 县 人 大 常 委 会2017年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了许庭波为组长的调研组,对我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情况进行调研。11 月 20 日,调研组深入到县旅游集散中心、大会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地考察调研,听取县政府关于我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情况汇报以及县文旅委、人社局、住建委、交通运输局、规划局、美好办等部门补充汇报,并座谈了解有关创建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2016年我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业贯彻落

实五大发展理念的主要途径,把改革创新作为创建的主线,把推进全域旅游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统一规划、统筹部署、整合资源、协调行动,形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新合力。县直各涉创单位紧紧围绕创建重点工作认真履职,同力协作,全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治理体系。成立了高规格的全县全域旅游领导组织,及时出台了我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意见,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明确了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出台了八个方面的扶持政策;成立了县文旅委,建立与全域旅游相适应的旅游综合管理机构;设立了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市场监管旅游分局和全县旅游综合执法办公室、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宣传营销中心、大数据中心等机构,“1+3+N”全域旅游管理体制初步建成;成立了文化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和文化旅游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全面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统筹领导与督促指导。

(二)加强规划工作,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体系。编制了全县文化旅游总体规划、绩溪县县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百里历史生态走廊片区规划等系列规划;启动了7 镇 3 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了首批四个特色小镇规划编制;完成 37 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体系。

(三)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创造和谐旅游环境。推动“厕所革命”覆盖城乡全域;谋划实施全县全域旅游重大交通项目,着力构建畅达便捷的交通网络;规范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合理配套建设旅游停车场。

(四)坚持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切实增加有效供给。积极发展旅游+体育、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养老、旅游+文化等旅游新业态,提升旅游产品品质;积极谋划实施全域旅游新项目,丰富品牌旅游产品。

(五)实施整体营销,进一步凸显县域旅游品牌形象。推出不同季节、不同旅游产品的乡村旅游特点线路,举办“山花浪漫”、“趣味一夏”和“乐享金秋”乡村旅游系列活动,营造“月月有节、乡乡可游”的全域旅游氛围;积极参加全省“1+N”宣传,在央视等主流媒体投入旅游宣传;与中青旅合作开展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

二、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创建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旅游产品品质不优。全县现有景区景点旅游设施和综合服务水平不高,需进一步提档升级;以徽墨、徽菜、徽雕为代表的特色徽文化产业亮点不多,需进一步培育;以体验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街区景点和古村落开发保护力度不够,需进一步加强。

(二)旅游新业态不丰富。以彰显我县文化内涵和非遗项目的旅游新业态深度挖掘不够;“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融合不紧密,需要加快建设;以体现我县环境生态优势的养生养老特色品牌影响力不强,需要加快打造;特色民宿等新兴产业发展不快,旅游娱乐存在短板。

(三)旅游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连接大黄山主要景区的绩谭快速通道正在建设中;县内公路等级不高,主要景区景点公路通达条件需进一步改善,全县畅达便捷的交通网络需要进一步构建;旅游客运班车、旅游公交车和观光巴士尚未开通,游客运输组织能力有待提高;旅游风景道、城市绿道等公共休闲设施需加快建设;全县自驾车服务体系不完善,自驾车营地自驾车风景道需加快建设;旅游购物设施、旅游文化娱乐休闲设施需加快布局。

(四)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全县“1+3”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组织虽已组建,但尚未实质性运行;旅游执法机构和旅游综合管理机构的力量需进一步配齐配强;旅游统计改革、导游管理体制改革、景区门票制度改革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三、几点建议

(一)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全域统筹,实现由部门联动向党政统筹转变。一要完善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县委、县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特别是要强化创建责任单位的主体责任,及时分析和解决创建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落实创建任务领导干部挂项制度,对创建重点任务,重点项目都要确定挂项领导,切实解决创建工作与涉创部门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权责脱节、联动性不强等问题,形成县委、县政府总体统筹,文旅委综合协调,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二要完善政策保障和投融资机制。认真落实国家支持旅游业发展各种措施,落实好县委绩发[2017]10 号文件《绩溪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施意见》中出台的八项扶持政策,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壮大。县直有关部门在安排中小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项资金时,要向全域旅游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倾斜,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

(二)全力推进产业布局全域优化,实现由建点连线向育点拓面转变。一要完善规划体系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立足多规合一,综合城乡建设和交通、旅游、文化、体育、农业等专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好全县全域旅游发展指导纲要,对旅游重点项目、旅游大景区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旅游市场开发、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等进行系统谋划和设计,厘清全县全域旅游发展的基本脉络,有效解决资源盲目开发、项目重复建设、业态类同和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增强全域旅游发展的前瞻性和指导性。二要科学实施重点项目支撑全域旅游发展。按照“提升核心点、整合老景点、打造新亮点”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对现有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进行全面提升,加快推进徽博园、美食城等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一批对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具有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发展旅游业。加大

与安徽出版集团、北京顺峰集团、香港爱家集团等大集团、大公司的跟踪对接,争取徽商故里、上庄、黄山岭下的公社等旅游大项目落地建设。

(三)全力推进服务设施全域配套,实现由城市旅游向旅游城市转变。一要完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按照“建设大交通服务全域旅游”的工作思路,加快我县杭黄高铁、杭临绩高铁、绩谭快速通道、国道G233 东迁等全域旅游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提升国、省道,打通内循环,改造县乡网,实现畅安美,着力构建内联外通的旅游交通网络;加密覆盖主要乡村和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鼓励发展壮大旅游汽车公司,不断增强旅游的可进入性。二要完善旅游便民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游客集散中心,为游客提供汽车租赁、线路组合、餐饮购物等一体化服务;积极推进发展新型民俗、农家乐等住宿类型;加快建设特色餐饮和购物街区,改善旅游购物环境。三要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建设我县旅游大数据中心和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智慧旅游营销平台“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功能。

(四)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全域融合,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一要加快开发文化旅游产品。重点培育一批集旅游休闲观光、餐饮购物、户外运动、文化体验、康体养生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区。指导景点景区开发参与性、展示性、情景性和文化体验型项目,深入挖掘旅游景区文化内涵,吸引游客驻足。

二要加快开发户外运动产品。规划建设“皖浙天路”,打造自驾游基地、山地越野训练基地,积极开发登山健身、徒步穿越等新型旅游产品,深入推进皖南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全国户外运动基地。三要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引导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扶贫资金向乡村旅游项目倾斜,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水平。积极培育景区辐射型、城郊休闲型、农业观光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

(五)全力推进监管治理全域覆盖,实现由粗放低效向精细高效转变。一要强化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整治。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和联合执法力度,特别是要严厉打击干扰景区正常经营和强拉游客、强行拼客等欺行霸市行为,切实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二要完善旅游联动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旅游执法机构,配齐配强旅游执法力量。进一步健全旅游投诉受理、交办、查处、反馈、问责等重点环节工作制度,着力完善旅游投诉和应急联动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文明旅游引导、旅游安全管理、突发性应急处置等制度。

(六)全力推进市场开发全域联动,实现由形象宣传为主向产品营销为主转变。要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创新力度,不断拓宽旅游宣传营销渠道,积极推动旅游宣传营销区域联动,着力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结合、线上与线下共促、政府与企业联动的旅游宣传营销新机制。深化与中青旅战略合作,借势中青旅品牌和网络资源平台,开展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聚焦“长三角”、京

上一篇:技师工作站管理制度下一篇:鲁班奖汇报材料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