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2024-10-23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共8篇)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篇一

论大学生精神动力几因素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实践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社会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新的历史使命,既需要着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已成为社会选人、用人、评价人的基本尺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就是澄清是非,知善恶,辨美丑。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念。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

一、目标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理想与信念情况,我们进行一次粗略的问卷调查。当问到“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65%的大学生回答“是”,自己确实有科学的理想与信念,体现了大学生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有 8% 的回答“否”,可以看出,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个别同学尚未树立目标,没有目标,生活不充实。另有27%的大学生回答“不确定”,可以看到部分大学生时而有目标,时而没有目标,他们自己都不能分清,体现部分大学生没有认清明白,没有勇气面对目标。

目标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是我们的价值追求体现,是我们的前进的方向标。

没有长期的目标,你也许就会被短期的种种挫折所击倒。设定了长期的目标后,起初不要试图去克服所有的阻碍。就像你早上离家不可能等路口所有的交通灯都是绿色你才出门,你是一个一个地通过红绿灯,你不但能走到你目力所及的地方,而且当你到达那里时,你经常能见到更远的地方。

为何有些大学生拥有科学的目标,一些大学生没有目标,一些大学生没有认清目标。经观察,有目标的同学,有充实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对生活比较乐观,二没有目标的同学生活比较散乱,漫无目的,没有认清是否有目标的同学时而生活乐观时而生活忧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学生引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树立正确的目标;明确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同时多看一些关于目标的好的作品,学习一些伟大的哲学家理论,学习一些伟大的科学家的成长精神,学习一些伟人们的奋斗精神。坚持心中的理想,充分运用目标,提高自己的各项素质。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在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目标,通过目标来管理自己,约束自己,提高自己。为理想而努力奋斗,实现理想。

二、信心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要处理好理想与信念的问题,信心是少不了的。经调查,当问到“是否有信心实现理想”的时候,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5%回答“是”;有5%的大学生回答是“否”;有20%的大学生回答是“不确定”。从中可以看出,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当中大多数有信心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对生活比较乐观,积极向上。但有部分大学生不能确定是否有信心实现理想,体现了部分大学生不够坚定,不能坚定信念,对生活不够积极,自己时而充满信心希望,时而没有信心失望,更有个别接受调查者表示没有信心实现理想,体现了他们对理想的茫然,不知所做,其原因可能是理想过于远大,不科学,使自己感到不可能实现;而产生恐惧的心理,从而失去信心。也有可能自己真的感到无助,困难重重以为对理想只能远远观望,可望而不可即,因此失去了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心。

信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信心是我们奋斗的源泉,信心是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假如生命失去他应有的信心,那他就不再具有生命,那他就没有前进的动力,成为一湖死水我们应树立信心,树立科学的理想。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保持头脑清晰、面对现实、勇敢面对、不要逃避。冷静地分析整个事件的过程,分

析一下是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还是由于外来因素而引起的呢?还是两者皆有呢?假如是自身因素的话,那么自己就应该好好反省一下: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以后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呢?事情已经发生了,不要急于去追究责任或是责怪自己,而应该想想事情是否还有挽回的余地呢?要是有的话,应该怎样做才能把损失或伤痛减到最低呢?应该怎样做自己才会感觉舒服一点呢?

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请记住一句话——没有永远的困难,也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是解决时间的长短而已。困难与人生相比,它只不过是一种颜料,一种为人生增添色彩的颜料而已。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逃避问题或是借酒消愁,有道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只要我们对自己有信心的话,那么什么困难都难不倒我们的。我们更应坚定信心,相信自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了树立信心,我们每天应该计划一些小的目标,并努力去完成,不断增加自己的成就感,不断改善自己,树立信心,为理想而奋斗。

三、父母

有人说;“父母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儿行千里母担忧”大学生应当关心父母,要多为父母想想,不要只为了自己。你会发现,你与父母更亲切了,父母支持你,支持你实现理想。在调查中,当问到“父母是否支持自己实现理想?”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76%回答“是”,有11%回答“否”, 有13%回答“不确定”。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为理想而努力奋斗,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得到父母的理解。而少数的大学生并未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实现自己的理想。表明了有少数的大学生与父母有一定的距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学生应当树立高远的科学的理想,多与父母沟通交流,使父母理解大学生自己的理想,得到最亲的人对自己实现理想的支持。大学生会更有信心去面对实现理想过程中的种种困难。理想为我们点亮前进的路,信念为我们加油,推动我们克服困难向前奔去。理想是完美,不能驻足于现实,信念是前进的动力,应让信念伴随理想,携手奋进。理想与信念,相铺相成,有理想就要有信念,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做一个勇敢而坚强的追梦人。坚定信念,才能自觉为理想而奋斗!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前提,但一个人生活不能没有理想,有理想才会有动力,我们会把理想和信念兼并,勇敢的向前冲,不管多么困难,都会勇敢向前冲。实现理想就要坚持信念。有理想,有信念。理想与信念是推动人生自觉活动的力量,有了理想和信念自然就会又一个坚定的立场,方向明确,意志坚定,热情高涨,精力旺盛;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一个没有收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人生漫漫旅途上,理想与信念总是伴随着匆匆的脚步;理想与信

念总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的,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总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与追求。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理想信念犹如是人生的引航灯塔,它给予我们动力和方向,我们要坚定理想与信念。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多想想自己的父母,多想想自己的亲人,坚强地面对困难,追求理想。理想是每一个人心里美好的愿望,它的实现与否在于一个人是否有坚定的信念,而信念是一个人完成任何事情所必须具备的。理想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才得以实现。一个人拥有好的信念并坚持它,就能够促进理想的实现。理想就像启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在追求的路上不至迷失自我,理想与信念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与力量源泉,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理想,都坚定自己的信念。一个人要先有理想才有信念,信念是理想的支柱,要有坚强的信念,大学生应该多与父母交流,得到父母的最真挚的理解与支持。在信念的支持下,才会使理想变成现实;作为大学生,不仅需要理想,更需要信念,信念与理想都必不可少。目标提供动力信心。有理想,有父母的爱,有信念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大学生活,真正地追求理想,实现理想。

作为大学生,大学生需要理想,大学生更需要为理想而奋斗!理想并不是参天大树,而是一颗小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去耕耘;理想并不是一片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在上面栽种上绿色。

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篇二

1 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高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调查显示, 高

职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主流是好的, 多数学生对马列主义信仰比较坚定, 对党和政府比较信任。但也存在着各种不容忽视的问题, 不少学生缺乏理想信念, 对一些重大问题认识模糊或错误, 认为马列主义是虚的东西, 不值得去学习和领会, 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虽有一定的接触, 但不能理解其精神实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 理解上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繁荣不能正确看待, 对共产主义丧失信心;不能正确看待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等, 对党的感情麻木, 对党的执政能力持怀疑态度;对我国政治体制缺乏正确认识, 对西方的所谓“民主”存在一种向往和崇拜现象;政治取向上功利性倾向比较严重, 金钱观、利益观较强, 入党动机趋向务实;个人主义思想泛滥, 道德理想观念淡漠,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对传统道德表现出冷漠和疏离。

1.2 原因分析当代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许多的问题, 原因是多方面的,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 社会转型带来的后果过去, 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形成

了独特的教育方式, 也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传统的教育内容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而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 市场经济使高职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产生动摇, 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国家和民族意识, 使高职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受到严重挑战, 再加上西方文化的渗透, 一些腐朽的思想、价值观念乘虚而入, 改变了一些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1.2.2 对市场经济的误解一些高职大学生对市场经济缺乏正

确认识, 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 认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引用市场经济的一些方法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将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归功于引用了资本主义的做法, 对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提出质疑。

1.2.3 大众传媒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获取信息的欲望和手段都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大众传媒作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 无疑会对人造成直接地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特别是对高职学生, 影响更为显著。前些年, 我国的许多媒体, 在对西方文化的引入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宣传中没有进行批判地选择, 其中不乏糟粕成份, 这些对于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均未完全定型的高职学生来说, 极具诱惑力, 再加上这些误导在全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崇洋的环境, 这就是更加容易造成高职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信仰的形成出现偏差。

1.2.4 家庭教育的失误客观地讲, 现代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培养

是非常重视的, 但由于溺爱心理, 很多家长多重物质追求而轻思想意识培养, 重技能培训而轻理想道德教育, 致使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存在逆反心理, 对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极大影响。

2 加强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思考

切实加强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1 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来教育学生, 要把它们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

要从实际出发, 对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 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分析, 教会学生用马列主义的立场与方法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些社会问题, 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 清除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澄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 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2 转变教育观念, 发展咨询教育。

长期以来, 我们习惯把理想信念看作是单方面的工作, 以老师或教育者来对学生实施教育。学生则以受教育者的身份被动、消极把接受教育, 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 严重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 造成学生对所教内容漠不关心, 对教育者不信任。而咨询教育则是把老师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老师作为专家, 为学生提供服务, 学生要求服务是个人主动行为, 他就能够坦诚把自己的思想、看法与老师进行广泛地交流和探讨。这种做法既发挥了理想信念教育中高职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同时也比较符合高职学生思想活跃, 独立性强的特点,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来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2.3 充分发挥学校全员育人的功能。

提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就是要在学校形成一种全员育人的氛围, 培养一种育人育好人的特定环境, 使学生置身于此环境下, 能感受到一种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气氛, 而在实际工作中, 这一点还做得很不够。高职院校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义建设事业培养多少合格的人才,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全员育人, 全方位育人功能的发挥程度。因此, 要搞好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就必须把全校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 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以形成“合力”。

2.4 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与方法。

要运用现代传播工具和手段改进理想信念教育方法, 努力拓展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如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党、团和班级活动, 在不知不觉中实施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身临其境, 来理解、吸收、消化理论知识, 从而使之转化为内在的思想观念;可以通过加强网络建设把严肃的宣传主题以生动形象、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精心设计内容, 讲求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了解高职学生思想动态,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5 要关心学生, 理解学生。

高职学生在学生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的压力, 如: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心理压力, 有时还要面临社会岐视压力。作为学校和学校的教职员工, 要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心理方面遇到的困难, 尤其对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更应伸出温暖之手, 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对那些违纪学生, 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进行教育引导, 不能方法简单、态度粗鲁, 要让他们充分感觉到领导、老师、同学的关怀和友爱, 这样就容易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同, 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才有了其生存的空间和土壤。

2.6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 其内在的教育导向, 潜移默化的功能是其他形式的教育难以替代的, 而校园文化建设又能为高职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提供生存的土壤和升华的优良环境。所以,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建立政治方向明确, 学术氛围健康, 道德风气高尚的校园文化环境, 对加强和改进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更为重要。

摘要: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 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地, 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神圣而不可推卸的任务。本文从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 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加强,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对策

参考文献

[1]“以德治国”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杜菊辉.2002年12月.

[2]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张庆奎.2004年12月.

[3]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调查与思考.刘继勇.2005年3月.

3.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篇三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关注点。数据显示:92.8%的大学生对于理想信念有着自己的具体认知,没有考虑人生理想信念的大学生仅占5.3%。选择“让自己和家庭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的排在第一位,占到了59.5%而“及时享乐,过好每一天”的大学生占到了7.5%。选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数位列第二,占25.8%,从整体上看,目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呈现出多元性,只关心自己个人理想和理想虚无的大学生群体值得关注。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困境。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受到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冲击,部分学生滋长了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忽视社会责任,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物质的需求和倾向被放大。

在家庭教育方面,一些学生养成了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习惯,不能吃苦,经受不住挫折的现象明显。

在学校教育方面,高校的教育仍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一环,但在当今形势下其作用受到了挑战。数据显示:有55.8%的大学生认为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学校起着关键或重要的作用:但也有30%的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塑造作用越来越小;11.3%的学生反映目前学校理想信念教育讲大道理太多,同学们一般不接受。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当前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密,缺乏亲和力和说服力,以说教和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不适应高校教育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个体成长及社会发展

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学习是专业知识和思想意识双重锻造的过程,两者应当同时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崇高的理想信念可以使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拥有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强劲的精神动力,行为上保持积极的精神风貌和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担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始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随着我国经济成分呈现多样化,社会现实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难度加大。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理想信念教育的措施

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数据显示,在大学期间“迫切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占31.5%;“希望”加入的占43.5%;“递交申请但顺其自然”的占13.9%;“不愿意”的占10.2%。大学生对加入中国共产党持希望态度的比例占到了75%,有10.2%的学生对入党持否定态度。可见,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原因复杂多样,面对复杂多样的递交申请原因要做好正面导向。

调查数据显示,在大学生希望入党的理由中,选择“成为优秀人才,为党的事业做更多贡献”的占到了43.9%;“为了就业时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单位”的占21.5%:“觉得入党后荣耀,感觉好”的占21.8%;“为将来更好发展积累政治资本”的占8.9%。由此可见,尽管有75%的大学生表示希望入党,但为了崇高社会理想而选择入党的仅占43.9%,因为面子上的荣耀、就业、积累政治资本这三项原因而希望入党的总共占到了52.2%。这样一组数据不能不令我们深思,在当前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等现实状况面前,相当一部分学生把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看得较重,对国家、民族、党的利益考虑得比较少。面对这一令人担忧的情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

数据显示,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历史、目标、指导思想等基本知识“非常清楚”和—了解一些,但不全面的两项共计占到了84.3%:不了解,因为没有机会了解的占8.6%“不了解,因为不想去了解的占7.4%;对于党员发展程序和入党条件,“非常清楚”和“了解一些,但不全面”的两项共占78.6%,“不了解,因为没有机会了解”的占13%,“不了解,因为不想去了解”的占7.4%。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党建基本知识和入党程序有一定的了解,不了解和不愿意了解的是少数。

此次调查反映,党员学生拥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党员学生,但“及时享乐,过好每一天”和“没有考虑”这两项的比例之和也高于非党员同学。部分学生党员表现出的理想虚无与功利主义值得重视。调查还显示,大学生认为身边的党员同学,“成绩一般,社会活动能力很强,深得老师信任”的占39.1%,列第一位,“非常优秀,综合素质很高,深受同学拥戴”的占24.2%,“很会做表面文章,素质低”的占21.7%,“老实厚道,成绩优秀,但仅此而已”的占13%。同时,在回答对党员同学入党前后变化的感受的设问时,选择“始终保持先进本色,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列第一位,占38.7%,”不再像入党前那么严于律己了,和普通同学没有什么区别“的占30.6%,”不再像入党前那么公而忘私了,只顾干自己的事情占16.7%,“不再像入党前那么谦虚谨慎了,给人自以为了不起的感觉”占10.5%。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党员同学的综合表现总体上持肯定态度的,但部分学生在同学中不能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申请入党过程中选择最信任、最希望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自己的辅导员(班主任)”占30.4%,位列第一。调查数据还显示,对于大学阶段最愿意倾诉的对象,62.3%的学生选择“要好的同学” ,选择“父母”的占20.3%,“信任的老师”占8.2%,选择“辅导员(班主任)”仅占6.1%,居未位。大学生在申请入党的过程中最信任、最希望得到辅导员的帮助,而辅导员却不是他们的主要倾诉对象。就其原因,学生在选择倾诉对象时会考虑对对方的信任程度以及倾诉的后果影响,往往会回避与之利益密切相关的人。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要主动多关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各高校的整体情况来看,要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建立完善辅导员激励保障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广大辅导员教师更好地投身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努力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按照参与频率由高到低的排序是,第一位“阅读”占40%:第二位“上网”占15.7%:第三位“看电视”占15%;第四位”体育运动占12.2%;第五位“朋友聚会”占12%;第六位“玩电脑游戏”占3.8%。上网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网络时代,学生能够第一时间获知社会新闻,也能通过网络便捷地进行学习和资料查找。

4.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材论文 篇四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到什么是理想和信念,以及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充分理解理想和信念的作用。掌握实现理想和信念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 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理想信念的确立、追求和实现。

[教学难点] 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如何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教师讲解、点拨、启发与学生思考、活动相结合。

[教学时间] 4学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罗曼·罗 兰也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 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没有科学的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就会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可见,追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青年时期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时期。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课程导入

什么是理想,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什么是信念,如何坚定正确的信念?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何重要意义?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如何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自觉努力的结果。青年大学生要确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首先必须对理想信念本身有所了解、有所选择。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有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l”,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古代,理想叫做“志”,即志向。孔子讲“三军可夺率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今天,有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第一,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必然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

(举例)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他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因为他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宗教裁判所指控他为“异端”。1592年,罗马教徒将他诱骗回国,并逮捕了他。刽子手们用尽种种刑罚仍无法令布鲁诺屈服。他说:“高加索的冰川,也不会冷却我心头的火焰,即使想塞尔维特那样被烧死也不反悔”。他还说:“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经过8年的残酷折磨后,布鲁诺被处以火刑。最后,被绑在广场中央的火刑柱上的布鲁诺向围观的人们庄严的宣布:“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来临,真理终将战胜邪恶!”“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知道我的价值。”

第二、理想不同于幻想和空想,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有实现的可能性。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理想,可以有幻想,但不要空想。空想脱离实际,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2、理想的特征

⑴目标性:对自身实践行为的价值方向进行选择; ⑵超前性:以预见方式反映未来;

⑶时代性: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发展水平联系; ⑷阶级性:一定社会群体内的共同理想; ⑸现实可能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⑹实践性:通过实践检验、修正、发展、实现。⑺多样性、层次性:

3、理想的类型

从主体上分:个人理想、社会理想 从性质上分:科学理想、非科学理想 从时序上分:长远理想、近期理想

从内容上分: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讨论题):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第一、个人理想是指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包括个人具体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社会理想是指社会机体主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只在全社会应该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第二、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得实现。

第三、在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发生冲突时,要做到个人理想要服从于社会理想。

(二)、信念含义和特征

1、信念的含义: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无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首先,信念以认识为基础; 其次,信念以情感为关键; 最后,信念以意志为保证。

2、信念的特征

①稳定性:一旦形成,终生不渝并具有巨大惯性。

②多样性:人们需要的丰富多彩,导致信念的丰富多样 ③执著性:努力身体力行,不达目的是不罢休 ④亲和性:志同道合:德同则相聚,道合须志同 ⑤实践性:根源于实践并积极反作用于实践

(三)、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1、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

2、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3、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小故事):

三个农民工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说:“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时间将三个人分出了层次: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点评):

真的是时间将我们分出层次来的吗?不是,是每个人心中的理想信念把人们分成不同的层次的。不同的理想信念,就有不同的人生规划,也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或碌碌无为,或铸就辉煌。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举例):

1、毛泽东的少年立志

1910年,毛泽东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就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2、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的故事 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开始留学日本的生活。出发时,他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此诗表现了青年时代的周恩来要为拯救中华而愿献出一切的豪迈气概。他还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3、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踏遍青山,尝遍百草,写成《本草纲目》。

4、马克思与《资本论》

马克思呕心沥血40年,阅读1500种书籍,写出《资本论》。

5、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数学家陈景润初中阶段就想到“数学是什么事也少不了他的”立志在数学方面为祖国作贡献。正是这个志向,鼓舞他奋斗几十年,才取得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世界领先的成就。

6、王淦昌与原子弹

在国外从事原子弹研究的王淦昌先生从国外归国时,组织上决定让他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这在当时是一项秘密任务,组织上跟他说:“你今后可能要隐姓埋名。”王淦昌先生沉默一会儿,抬起头,坚定地回答:“我愿意以身许国。”

7、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

由于家境贫寒,几乎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他从小立下大志,“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11岁时,一边替人赶马车,一边顽强的学当时的科学著作。他29岁时发明了留声机,31岁时发明了电灯,给人类带来了“世界之光”。

(二)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

邓小平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这个理想”。

第一、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放在突出的位置,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能解答好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第二、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大学时期,同学们普遍面临一系列人生的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第三、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习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学们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相联系,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才之果。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课程导入):

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和先进分子,还应当追求更高的目标,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长期的实践中,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建立了巨大的历史功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不负历史的重托、人民的选择,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和当代大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才能大有作为。

(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2、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同学们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自觉地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健康地成长成才。

(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举世公认的重大贡献。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新的强大生机。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确信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用这一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科学的信念,是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前提。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必要性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自私的,有限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永恒地发挥作用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课程导入):

常言道:“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人生哲学中,非常重视讲“志向”。(名人名言)

1.2.3.4.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

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

“志向”这个词具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确立一个目标和方向;二是以顽强的意志去追求它。可见,“志向”就是理想信念。而确立理想信念,就是“立志”。

(一)立志当高远

有志者,事竟成;有大志者,人生事业才能辉煌。大量事实告诉我们,那些大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对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鸿鹄之志,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举例)

1.2.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马克思:“为世界而工作。”

(二)志向做大事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当年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江泽民说:“为人民学习,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奉献给祖国。”

(三)立志须躬行

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华罗庚认为:“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

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书》: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在理想和信念方面认识上的误区和态度上的偏颇,会左右着人们追求理想的行动,从而影响到理想的实现。因此,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艰巨性和曲折性,以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来追求理想是非常必要的。

(一)理想实现是一个过程(名人名言)

李大钊当年所指出的:“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的事”。

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理想的实现并非易事,并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时会布满了荆棘,有时会会遇到急流险滩。

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低,实现它的时间越短,经受的困难和挫折就越少;反之,一个人追求的理想越高远,实现的时间就越长,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就越大。

党中央为我们描绘了21世纪头20年到21世纪中叶的美好理想,而美好理想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证明,追求崇高理想的道路是漫长和曲折的,实现理想的任务是繁重、艰巨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非常艰巨的事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一定要有百折不挠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准备。

(二)正确看待实现理想过程中有顺境与逆境

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往往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因此,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1、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实现理想的路径可表述如下:现实→理想(现实)→现实(理想)→„„理想。(1)理想不等于现实。如果用数学公式可以表述为:理想=真善美,现实=真善美+假恶丑,因而,理想≠现实。这一公式一方面说明理想就是理想,现实就是现实。

(2)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和摇篮。理想离开了现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又不脱离现实。

(4)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第一,理想必须是有现实的根据、是合理的。第二,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性格。第三,要根据对客观、主观条件的认识,找出正确的实践途径和方法,设计可靠的计划方案,扎扎实实地保证理想的实现。

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一般来说,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其次,道德理想与现实道德水平的矛盾。再次,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最后,生活理想与现实经济条件的矛盾。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一个恒久的难题。理想之花灿烂,理想之果甘美,要使理想开花结果,必须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人们在确立理想与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于思想活跃和敏感的大学生来说,也容易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产生困惑。

(一)克服两种认识偏向:一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二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为理想而献身,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李大钊先生曾指出,“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然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受到一种冒险的美趣。”“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

(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课堂讨论):艰苦奋斗过时了吗?

另附:[诗歌欣赏]

《理想》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5.大学生理想与信念调查表 篇五

A.是,专注于曾经的理想并为之努力。B.因思想成熟而改变

C.因别人影响而该变D.为适应家庭或就业形势而改变

2.到了大学你是否为自己调整理想?

6.论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 篇六

【摘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也是佳人希望的寄托,拥有着美好的未来,理想与信念对大学生的成长道路和人生方向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理想信念 大学生 成长成才 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所有的果实都曾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成为果实。果实就是意味着成功,就是最后的结果,鲜花就好比是一个人先天的才能或者是某种优势,所有的果实都曾是鲜花,就是每个想要成功的人都有着自己的能力,领域不同,只是术业有专攻而已。

故事中,青年把自己比喻成鲜花,满足于华丽的外表、美丽而又充满活力的生命力,把老人比喻成果实,只有枯败的外表,缺乏生命力。青年忘了果实也是从鲜花而来,鲜花只存在于一瞬的美丽,总会凋败,而果实在历经磨练后仍能坚强地保持它质朴的内在。这告诉我们,所有鲜花成为果实之前必定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险,奋力拼搏,在不断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从而才能成长为成熟的果实!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理想信念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坚定大学生的意志品质。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开始留学日本的生活。出发时,他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此诗表现了青年时代的周恩来要为拯救中华而愿献出一切的豪迈气概。他还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有美好崇高的理想追求的信念才是有价值的信念,而有坚定信念支撑的理想才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所承担的任务与以往不同了,但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同样需要坚定理想和信念,培养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的坚强意志。因此,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信念对我们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当代大学生应立志高远,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要同社会的需要、人民的利益相一致;始于足下,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同时要认清现实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理想信念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脱离现实而空谈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会成为空想。光有对美好理想信念的向往是不够的,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我们需用辩证地眼光看待和处理理想信念与现实的矛盾,坚信自己的理想是能够实现的。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科学理想坚信不疑,才能坚定自己的向往产追求,并将理想落实到行动上。对于自己的国家,应该树立起为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理想信念而献身的精神,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必须通过实践和行动才能转变为现实。艰苦奋斗,其主旨在于奋斗,敢于吃苦、勇于奋力抢救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学习中,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在生活上,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抵制和反对铺张奢华的思想和生活作风;在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努力完成各项任务。饯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7.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篇七

一、问卷调查和样本选取

调查所采用的问卷是围绕微博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关系设计的自编问卷《微博与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研究》。问卷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信息, 包括性别、年龄、学科等;第二部分为问卷主体内容, 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情况, 微博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和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调查采取的方法是分层抽样法, 抽取了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两所高校四个年级、五大学科的1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由调查人员入班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918份, 有效回收率为91.8%。对回收的问卷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学生的性别、年级、学科分布见表1、表2、表3。

二、调查结果

(一) 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情况。

当前, 大学生已经成为使用“微博”的主力军。调查显示, 大学生中有72.8%有自己的微博, 只有27.2%没有微博。而没有微博的这部分大学生中, 有58.1%计划开通微博, 27.9%选择“视情况而定”, 只有14%的大学生“不打算开通微博”。大学生使用微博的主要用途是发布信息, 达45.6%, 其中, 即时报道身边发生的事的占24.2%, 表达自我观点和情感感悟的占21.4%;其次, 是获取和传播信息, 达34.6%, 其中, 浏览各类新闻资讯的占19.2%, 转发和评论热门话题的占15.4%;再次, 是出于交友的目的, 达17.8%, 其中, 加入微博圈群的占9.3%, 将感兴趣的人“加关注”的占4.8%, 扩大自己的“粉丝群”占3.7%。关于微博吸引大学生的原因, 调查表明, 微博内容表达的自由性、操作的便捷性、信息的即时性、交流的平等性等特点, 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其中, 认为微博可以自由表达想法的占24.3%, 操作简便的占21.2%, 信息更新及时的占18.8%, 信息量大的占15.9%, 互动性强的11.2%, 参与者多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的占8.6%。

(二) 微博为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微博”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的时代, 海量的信息蕴藏着大量的文化知识, 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素材。调查显示, 大学生可以从“微博”上获取各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其中, 娱乐八卦类信息为21.3%、时事政治信息为18.5%、社会人文信息为17.6%、朋友动态信息为15.5%、生活时尚信息为13.4%、求职就业信息为10.7%、学业相关资讯为3%。同时, 微博的互动性和平等性使大学生在与他人的观点碰撞和交锋中开阔了思维。调查显示, 微博与其他媒体相比, 认为“微博提供了更多更迅捷的资讯”的占31.1%, 认为“微博具有更宽松自由的言论环境”的占28.6%, 认为“通过微博可以迅速获知热点问题及舆论倾向”的占24.4%, 认为“通过微博可以与平时难以接触的名人进行交流并得到指导”的占15.9%。此外, 通过“加关注”大学生可以直接将自己感兴趣的人“加关注”, 成为他们的“粉丝”, “关注对象”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方式必将对大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大学生“关注”对象的参与壮大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者队伍。大学生对各类人员的关注程度依次是:同学、朋友为18.4%, 家人、亲戚为15.8%, 学校、班级、社团等为15.7%, 政经名人和文体明星为13.2%, 新闻媒体为11.2%, 人气微博主为7.8%, 志同道合的陌生人为7.6%, 老师为7.2%, 喜爱的品牌为3.1%。

(三) 微博海量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的同时也必然会使一些不良信息借助微博平台得以传播, 一些大学生面对不良信息时, 由于社会阅历缺乏、判断力和辨别力缺失, 容易淡化乃至动摇理想信念。调查显示, 大学生在微博上看到的不良信息主要是:“炫富斗富等不健康生活方式”30.8%、“含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信息”25.9%、“侮辱、诽谤他人的言语”18.1%、“虚假信息”12.4%、“反党、反政府言论”10.8%、“其他”2%。对于微博上的海量信息, 大部分大学生能理性看待其可信度, 认为可信度很高的为12.8%, 一般的为73.1%, 很低的为13.1%。但是, 大学生认为, 这些信息让他们在思想上产生迷茫和困惑, 认为“微博上铺天盖地的信息让人难以取舍”的占29.8%, 认为“微博上的流言谣言让人难以辨别”的占27.2%, 认为“微博上的碎言片语让人难以深入理解”的占25.3%, “已经对微博上瘾, 并对此深感苦恼”的占17.7%。同时, 微博上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一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当问及“微博上的观点与理想信念不一致时, 你会改变理想信念吗”, 认为“不好说”的为37.4%, “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理想信念”的为32.5%, “从不改变理想信念”的为18%, “改变了理想信念”的为12.1%。

三、微博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成因分析

(一) 微博满足了大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权衡需求理论认为:在社会或个人心理驱动下, 个体会产生某种需求 (如获得信息、表达观点) , 当人们发觉传统媒体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而新媒体能够满足这一需求时, 他们开始采纳并持续使用这一新媒体[2]。跟传统媒体不同, 微博的匿名机制使信息发布者不需要经过权威部门的实名认证, 微博的“微特征”又使使用者只用寥寥数语而不是长篇累牍发布信息, 这样,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像发送手机短信、QQ消息等发布在微博上, 与“粉丝”们分享, 通过“粉丝”的“转发”和“评论”使个人意见得到传播, 提高自身话语权的影响力。这种表达方式为大学生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更容易受崇尚个性张扬的大学生的喜欢, 为大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 微博也不同于其他新媒体, 微博集新闻网页、社交网站、博客、网络论坛、QQ、手机短信等优点于一身:微博使任何人都可以替代权威新闻媒体在第一时间报道自己身边发生的事, 使任何人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发布类似于短信的“碎片化”信息, 使任何人可以像博客一样有个性化的网页, 使任何人可以像在论坛上一样发起话题或参与讨论, 使任何人可以像QQ一样实时聊天和建立群, 也为任何人提供了类似于社交网站的虚拟社交平台, 等等。微博的这些特性满足了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对信息求新求快的需求, 参与平等交流的需求, 虚拟人际交往的需求, 群体归属的需求, 等等。此外, 微博的“加关注”、“转发”和“评论”等功能使任何人都可以不经允许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喜好将朋友、同学、老师乃至文体明星、政经名人等感兴趣的人“加关注”, “转发”和“评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使具有较强自主意识的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和获取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二) 微博信息的多元化和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多样化相契合。

微博用户来自各行各业、各个社会阶层, 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微博上拥有话语权, 发布和传播信息。因此, 微博上的信息不仅呈爆炸式增长, 而且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 由于各个微博用户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的不同, 他们关于是非、善恶、得失、利弊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 这反映到微博上即各个微博主的信息背后蕴涵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 呈多元化状态。通过浏览和参与话题讨论,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不同个体产生思想的共鸣, 进而整合成群体的价值观, 对参与其中的个体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实现了引导[3]。这种信息的多元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多样化相契合, 使大学生总能在微博上找到与其有共同或相似观点的个人和群体, 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容易受到微博上的多元化信息的影响而改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多样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 从理性信念的层次上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另一方面, 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 大学生理性信念的主流是好的, 认同并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 但也有个别学生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等消极落后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多样化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 看待问题往往一知半解、囫囵吞枣, 当微博上的一条信息经过无数次“转发”和“评论”后形成“群体意见”时, 个别大学生就会在话题浏览、参与评论中不加理性鉴别和科学判断, 极易受微博上的“群体意见”的影响, 使自己原有的理想信念在“群体意见”的引导下弱化乃至走向反面。

(三) 微博的“去中心化”带来了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和发展的困惑。

微博的“去中心化”意味着话语传播者不再局限于所谓的权威媒体和知识精英, 而是更多的平民百姓。人们在微博上发表观点、参与评论的同时也进行着传统与现代、科学与愚昧、高尚与庸俗等各种价值观的碰撞融合。这些观点既有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 又有与社会主导价值观不一致的乃至截然相反的。由于微博的信息传播既不是线性传播, 又不是点对点的传播, 而是一种核裂变式的传播, 这种裂变式的传播意味着一个人的微博信息可以被他的“粉丝”转发, 再通过“粉丝”的“粉丝”转发……使信息广泛传播, 形成优势意见, 并最终形成社会影响力。微博的这种核裂变式传播方式使一些别有用心通过标榜“时尚”、“新奇”、“有趣”等特点发布和传播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不一致的垃圾信息, 吸引大众的“围观”, 通过不明真相、缺失判断力的大众的“转发”和“评论”等, 以超过那些符合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信息几倍、几十倍, 甚至上百倍的速度广泛传播, 甚至迅速淹没那些与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一致的信息, 从而打破了传统社会理想信念的同质化格局。市场体制的建立、民主体制的改革赋予大学生更多的自主性与自由性, 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和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由于理想信念尚未完全形成或稳定, 大学生在比较和选择的过程中, 或出现不知所向、不知所选的困难, 或以不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行不合理、不规范选择, 这是学生在比较和选择中不可避免的偏差[4]。微博的“去中心化”, 使大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容易迷茫和困惑, 难以对各种信息进行分辨和取舍, 开始对原有的支持自身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乃至怀疑。同时, 微博内容的碎片化使大学生对信息的把握是不完整、零碎的, 而习惯“信息快餐”的部分大学生不愿意也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比较和整合, 他们就可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难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甚至盲目相信某些错误反动的思想观点。

四、“微博时代”下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 搭建“红色微博”平台。

微博的出现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而“红色微博”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在“微博时代”占领理想信念教育的制高点的主要平台, 是微博与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对接,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观在微博上的传播与引导。“红色微博”平台的搭建可以依托新浪、腾讯等比较成熟的网站, 也可以是各高校单独设计开发的微博网站。“红色微博”平台的建设应立足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使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言微语”, 传播蕴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微博”, 引导大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形成群体价值观, 并最终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红色微博”平台上的微博应根据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分类设计相应的主体, 全方位、立体化地对大学生开展分层分类引导, 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比如根据学生不同的政治面貌, 建立学生党员教育微博、团员教育微博等;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 建立新生适应性教育微博、大学生涯辅导微博、求职与就业微博等;再如根据学生的不同组织, 建立班级微博、宿舍区微博、学生会微博、社团微博等。

(二) 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微博德育”能力。

“微博”的出现对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微博便捷高效、平等交流等优势也使高校德育工作者利用微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可能。因此, 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善于改变工作方式方法, 主动使用微博, 提高“微博德育”的能力,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 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微博上的“意见领袖”。这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学会掌握和驾驭微博话语, 能用时尚新颖、简洁明了的“微言微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使用文字、图片、音像、视频等立体式传播手段, 充分运用视觉、听觉等的冲击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 对各种热点话题能进行深度剖析, 对各类零碎化的信息能进行整体把握;改变“说教者”的形象, 塑造平易近人、善于沟通的形象, 吸引广大学生成为自己的“粉丝”, 扩大教育的受众面;与名人、人气微博主等进行合作, 通过彼此间的转发和评论提高在大学生中的“人气指数”。另一方面, 应借助微博整体把握学生的理想信念形成和发展的趋势。通过“关注”大学生的微博, 及时获取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遇到的思想困惑, 与学生进行平等互动的交流,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澄清思想困惑和迷茫;设置校园内外的热门话题, 吸引大学生参与讨论, 对大学生的群体性意见因势利导, 引导其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方向发展;转发和评论大学生发布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信息,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微博上的理想信念教育, 有效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接受度。

(三) 建立微博与其他教育载体的耦合机制。

利用微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应对微博挑战、提升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 然而由于微博所具有的信息碎片化、信息泛滥等局限性使微博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媒介发挥作用一定程度地受到限制, 这就需要建立微博与其他教育载体的耦合机制, 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去弊存利。一是要建立“两课”课堂与微博的课堂内外互动机制。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要从课堂上延伸到微博上, 借助微博上自由宽松、轻松活泼的讨论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 使学生在平等参与话题讨论中接触到各种不同观点和各种信息, 从而深入地思考理想信念问题, 形成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见, 并正反馈到“两课”课堂上, 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体把握和理解。二是要建立微博与红色校园文化的网上网下对接机制。应该将微博打造成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网络阵地, 让大学生通过微博的虚拟互动和红色校园文化的现实体验加深对理想信念问题的理解。在微博上经常性开展红段子征集、红歌传唱、“寻访红色印迹”等红色校园文化活动, 用微博传承和创新各种红色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增强红色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要建立微博与其他新媒体的对接机制。微博的140字内的表达方式使微博用户难以全面而透彻地发表观点、 (下转第137页) (上接第125页) 表达自我, 同时信息的快速更新很容易使有用的信息被埋没, 这使高校运用微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面临困难。建立微博与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辅导员博客、校园BBS等的耦合机制, 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各种网络媒介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融合, 全面而透彻地传播蕴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 并使之成为热点话题, 吸引大学生的关注。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微博, 微博在改变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同时, 也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以温州地区的大学生为调研样本, 调研微博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微博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成因, 提出了“微博”时代下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如构建“红色微博”平台、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微博德育”能力、建立微博与其他教育载体的耦合机制等。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黄蓉生.论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 2011, (4) :31-35.

[2]Zhu, J, &He, Z.Perceived characteristics, perceived needs, andperceived popularity:Adoption and use of internet in China[J].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02, 29 (4) :465-495.

[3]周琪.微时代下社会群体思想行为特点透视[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0, (4) :13.

8.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篇八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012 年 11 月 29 日,习近平同志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2013 年 3 月 17 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2]中国梦高度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既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也是全国人民的“幸福梦”。“中国梦”的提出,赋予了大学生人生目标和精神支撑,在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亮起了一盏指路明灯。

一、“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之间的内在契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3]可以看出,“中国梦”实现的本质要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致。

理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使人们在追求理想信念过程中产生无穷动力和坚韧意志。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最根本问题在于没有找到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契合点,没有将社会理想与个人价值很好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阐述,体现出社会理想对个人理想和个人价值的重视和肯定,揭示了“中国梦”与大學生个人理想信念之间存在着内在契合性,使大学生能在理想信念问题上做到知行合一。

首先,“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的梦,体现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蕴含着个人与祖国和民族之间深刻的关系。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会好。“中国梦”为每个大学生实现个人理想提供了广阔空间。祖国强大,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才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才能使大学生个人理想最终得以实现。“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也将是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

其次,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的事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通过价值观的引导,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到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来。以中国精神为引领,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实践,

使大学生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中国梦”所体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每一个大学生所应具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内在一致的,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实现个人价值,把个人理想的实现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以个人理想的实现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构建他们的精神支柱,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他们肩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对于回应各种严峻的挑战,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深远意义。[4]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社会新变化给当代的大学生带了诸多方面的挑战和冲击,改变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转变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想、生活追求和职业选择。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大课题。

从当前的情况看,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愿意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崇高性,也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他们在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过程中形成了求真务实的理念,注重实干、积极进取、追求实效,往往通过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来实现自身理想的追求和向往。但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各种错误文化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不断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信息大量涌入校园,一些反动的,错误的和愚昧的东西搀杂其间,当代大学生要保持思想上的纯洁和政治上的坚定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少数大学生的思想中,已经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稗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想危机。某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消极现象。

对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个人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社会转型对价值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学习、经济、就业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压力逐渐加大,这使得他们在有些时候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对人生目标模糊,缺少生活动力。由于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他们不敢面对生活、情感、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和压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缺乏正确的认识、足够的勇气、必胜的信心、顽强的毅力,以及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产生了灰心丧气、消沉动摇、生活态度消极的现象。第二,“良莠不齐”信息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出生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他们的成长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网络对于高校青年的认知、思维、情感、态度、意志、动机、价值观等的塑造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网络不仅改变了他们的观念、思想和表达方式,同时也给他们搭建了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快捷的平台。一方面给他们传递了大量有益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对他们造成了负面信息的密集轰炸,放大着社会的丑恶,诱导着他们对社会、人性的错误认识。第三,学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不强。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但是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理想信念教育目标与现实脱离,注重课堂灌输,忽视社会实践。

三、以“中国梦”为着力点引领、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努力奋斗,更需要广大青年大学生勇于担当。因此我们要以“中国梦”为契机,引领、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确立并巩固青年一代崇高的理想信念。

首先,在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促进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与“中国梦”相统一。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理念、目标方向、发展精神、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大学生自觉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引导教育学生,在面对多种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时候做出正确判断,自觉地按照正确的要求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教育他们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追求,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与他们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断的实现自身的价值。

其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在改革开放中走向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锻炼环节,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在新形势下,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业务水平,更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有组织或自发地运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通过参加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开展“三下乡”、“进社区”等社会实践,让学生体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更好地理解、看待问题,认识社会的能力;通过技能竞赛、科技创新和科研立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举办艺术节、知识讲座、读书活动、征文比赛、演讲等形式,辅之以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各种社会实践,使他们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对自身潜能的认识,在自我教育中成长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在多样化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的认识分析中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从而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

再次,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外部环境和氛围。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内在的教育导向、潜移默化的功能,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传递文化知识、陶冶高尚情操、活跃课余生活、疏导消极情绪等方面,是其他形式的教育难以替代的。当前,互联网等外部环境存在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致使理想信念教育出现产出小于投入的尴尬局面,这是非常不利于高校青年的成长的。大学不仅仅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更是一个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提倡高品位、高格调的文化内容和形式,提升校園文化的层次,坚决抵制消极、庸俗、低下、颓废、腐朽的文化侵入校园;要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体现不同层次和特点,广泛开展大家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健康高雅的文化活动;要将“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展现在校园网、校园海报、宣传橱窗、宣传横幅中,利用丰富详实的图片资料和优美的文字表述,通过健康的信息传递,提升校园文化品质[6]。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文明健康的情操和审美意识,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利条件、奠定扎实基础。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人民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支撑。我们必须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将自己的青春与祖国的繁荣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1

[2]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3-18

[3][4]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10-15

[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11-18

上一篇:生产厂家产品授权书下一篇:近效期药品促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