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备考策略(通用8篇)
1.化学备考策略 篇一
2014年高考化学考备考策略及备课组整改措施
--------高二化学备课组
一、新课标化学试卷命题特点与分析
新课程标准卷化学试卷,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的命题思想,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现对2013年新课程试卷特点分析如下:
1.难度稳中待降,稳中难降,居高不下。2013年试题没有繁难偏怪题,一般难度0.5左右,易中难比例5:3:2。不同的是试卷结构、呈现方式、考查角度。但同往年相比,2013年新课标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加大了计算题的考查力度。计算题量增加,数据运算复杂。
2.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兼顾能力,形成新的热点,依据教材不拘泥于教材。主干:n及NA,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热,电化学,物质结构,速率平衡,离子平衡,无机化工,有机合成,实验探究;
能力:信息能力,问题能力,探究能力;
新热点:平衡常数,盖斯定律,Ksp,核磁共振氢谱。
3.综合性增强,设问点调整,图文阅读量增大,打破板块界限。第一卷:选择题设问,正误判断多,四个选项属性尽量不同,多覆盖。第二卷:设问点适度增加,版块间整合程度加大。
4.背景素材丰富,情景新颖真实。试题情景贴近生活实际,贴近STSE,符合新课程理念,主要结合环境、能源、材料、药物,降碳节能减排,碳-14的特殊用途,光气的制备,太阳能材料,合成溴苯,合成有机防腐剂,新型电池,铁的卤化物成分探究,氧族元素的结构,氧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硫化锌材料,精铜炼制等。
5.更加重视实验和探究,二卷题题有实验。新课程特别注重:实验,是化学的基本方法,新课改学习方式的改变——探究学习。
二、2014复习备考策略
1.明确要求,把握方向。“大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依据“考纲”选择复习内容和深广度,不搞“偏、难、怪”的内容,对“考纲”不要求的内容,坚决删掉,对“考纲”中降低要求的内容,坚决不拓宽、不加深,对“考纲”中新增的内容,要认真研究,复习时到点到位。这样,既把注意力放在重点、热点、难点及关键点上,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握了高考方向。
2.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目前学生的状况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牢,有必要安排时间让学生将几本化学教材通读,尤其是平时容易忽视的一些地方更应着重理解,同时加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所涉及方程式及其实验现象的反复记忆,以便高考时能快速、准确的提取基础知识进行应用。复习要针对理综高考化学科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选择以无机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代表和反映有机烃与烃的衍生物官能团衍变关系的推断题,训练学生用正向、逆向、统摄思维进行推理,提高推理能力。同时要选择以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实验题,突出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操作方法、现象描述、简单设计、分析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注意选择一些具有开放性的实验题,提高 第1页
学生的创新意识。理综化学实验试题其考查不外乎从实验目的、原理、装置、操作、理解、评价、改进、拓展等,试题回归教材却高于教材,但每年考生的失分点却较多,因此,我们应重视教材上的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3.专题专项,科内综合。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深化知识,构建网络,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加快解题速度,提升准度。点应放在教师的讲评上,讲评应抓住重点,只讲学生存在问题较多的知识点,可以归类讲解,一题多解,变式训练,切忌一份试卷从头讲到尾。在后期的模拟测试中,练习要限时完成,切忌随意性不定时的练习。综合训练题和模拟测试题不宜过多,不要搞题海战术。我们后期使用的模拟测试题都是质量比较高的理综试题,这对学生快速适应高考大有好处。
4.重视习惯,严格要求。化学复习要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当一轮复习结束时,可能存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完整、化学用语使用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化学实验能力差、思维的变通性差等问题,在第二轮专题复习中要进一步严格要求,重视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采取多提问,多动笔,边总结边纠正的方法。一定要杜绝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精等现象。
5.及时反思, 查漏补缺。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求学生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当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做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经“痊愈”,哪些“顽症”尚末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地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努力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高考命题具有必然性与随机性,命题组的潜意识里有一个3——5年的命题周期。由此若对近几年年的高考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必能得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将会大大增强指导复习的针对性,大幅度提高应考复习的效率。同时,高考命题也存在着相当的随机。
三、提高整改策略
(一)强调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化学研究基本方法的考查,坚持对主干知识的集中教学。
1.坚持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近四年有关试题题量:2题,难度:较易;内容:同分异构、有机反应、有机分子空间构型、有机物的性质。2010年考查的同分异构、有机反应类型。
对简单有机物的考查主要涉及必修2中的内容,因此要通读该部分教材,了解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性质与用途,明确分馏原理、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流程,理解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聚合反应、以及蛋白质的变性与盐析等概念的含义。
2.坚持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考查力度逐年加大。
2011年、2012年、2013年不仅考查配平,还考查了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推断反应产物、反应现象。
对此变化,2014年备考工作老师应从以下方面加强:
(1)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被氧化元素,被还原元素等概念判断。
(2)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包括补项。
(3)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化学融合,即根据电化学原理判断物质氧化性或还原件强弱,进而书写化学方程式。
(4)灵活运用电子转移守恒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如金属溶于
酸,再与碱反应,用守恒法判断金属、气体、沉淀之间的关系。
(5)氧化还原反应与生产、生活、科技、能源(新型电池)的联系等。
(6)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书写新信息化学反应方程式。
3.坚持对离子反应的教学。
考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书写技能,有限制条件的离子共存,与氧化还原反应、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盐类水解相关的离子反应是重点。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五类情况。
4.加大对化学计算、实验、书写化学用语等基本技能的教学。
利用盖斯定律,有关化学平衡,特别是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是历年考查的重点。热化学的方程式:主要考查热化学的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热的计算等。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属于中等难度。随着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反应热成为高考重点考查内容之一。近年来,主要以概念的判断、图象题、反应热的计算题型较为多见。
5.坚持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中离子平衡、电化学、原子结构等化学原理的考查。特点:全面覆盖、突出重点、难度适中。
(二)突出对科学素养、对能力的培养。
1.突出对综合能力的考查:①用多种知识解决同一问题,考查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有机无机综合进行推断。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化学科命题注意自主学习能力:①化学试题考查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形式是考查学生通过阅读试题,观察实验装置、图形、图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新旧知识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②考查通过对曲线观察,获取信息能力。
(三)继续突出对实验能力的教学
加大了对实验考查的力度,在考查实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对实验的评价、分析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设置新情境,灵活设问,思维力度加大。
(四)考查思维过程的表达能力如描述现象,解释原因等
(五)重视考查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突出计算的工具性,但不单独出化学计算题。
(六)关于选修内容的考查——这里主要分析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以有机推断的形式,考查考生对有机基础知识、有机分析、基本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考查自主学习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1.根据有关信息进行推断
2.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断
总之,高三化学复习要讲究方法。针对化学各类知识的特点,将所学知识进行浓缩、精炼、迁移、升华,利用联系、比较、归纳、推理等多种方法进行复习,以良好的心态正视高考。作为高二老师而言,从现在起要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全校的力量从各个方面、各个细节全方位来应对高考,做到未雨绸缪,坚决的打好明年的高考攻坚战。
2.化学备考策略 篇二
一、梳理双基、构建知识网络,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近年来的中考命题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理解、记忆以及它们在科学探究中作为理论基础的重要性, 注重考查考生对双基的理解及运用。所以不能仅仅孤立地复习某个知识块, 要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类, 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梳理、提炼, 寻找出各部分知识块之间的内在联系, 将知识系统化, 从而构建成知识网络。
组织复习教学时, 需要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的系统性, 构建符合新教材特点的知识网络, 使学生能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俯视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 在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时能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切入点, 使其思维更上一层楼。建构知识网络的方式有许多种。对于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复习, 可以构建并列逻辑关系或非逻辑关系的并联式知识网络, 也就是将相同、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点用对比的方法呈现,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对于像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纯净物, 再按照纯净物这条主线分下去建立树式知识网络, 即以一个核心的基础知识作为知识主干, 然后有序地从主干知识的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衍生出多个知识点,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还可以构建递进式知识网络, 将具有一定隶属关系的多个知识点有序地呈现,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二、联系生活、关注信息,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的中考题注重体现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科特点, 体现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在复习教学时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 选择以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生活健康、化工生产、高新技术、资源和能源等社会广泛关注的信息为背景材料设计的情境新颖、内容广泛的题目, 教会学生运用阅读、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 用文字和化学用语表达有关信息, 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加工信息。再结合已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解题, 从而提高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和题给信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1】 (1) “安全烟花鞭炮”是指在制作鞭炮的原料上, 用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爆炸性能较弱的高氯酸钾 (KClO4) 替代易爆的氯酸钾。两种盐类物质分解反应的产物完全相同, 请写出高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 烟花药剂中还含有木炭、铝粉、铝镁合金粉等, 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 写出燃放烟花时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至少写两个) 。
分析:题目通过给予信息,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根据信息 (1) 高氯酸钾 (KClO4) 和氯酸钾两种盐类物质分解反应的产物完全相同, 可知:高氯酸钾 (KClO4) 分解反应的产物是KCl和O2, 高氯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KClO4=KCl+2O2↑。
根据信息 (2) 烟花药剂中还含有木炭、铝粉、铝镁合金粉、钛粉等, 点燃烟花时这些物质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相关化学方程式有:
三、重视实验、展开探究,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 是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特别是科学探究的能力。近几年中考对实验探究题考查的力度日益加大, 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又考查学生运用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科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探究“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离子有关”, 下面的实验方案中, 不需要做的实验是 () 。
A.观察CuCl2、Cu (NO3) 2溶液的颜色
B.观察Na2SO4、K2SO4溶液的颜色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 静置后观察溶液的颜色
D.加水稀释后观察CuSO4溶液的颜色
分析:“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离子有关”:一种可能是Cu2+, 另一种可能是SO42-。设计的实验要能够说明Cu2+、SO42-是否显蓝色。选项A和B中的实验的目的是观察Cu2+和SO42-是否显蓝色;选项C中的溶液中Cu2+从有到无, 说明溶液显蓝色与溶液中是否含有Cu2+有关;选项D中的实验只能说明Cu2+、SO42-浓度的变化引起溶液颜色的变化。答案为D。
四、开放创新、探索求异,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开放性试题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 从不同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 思维应该是发散的, 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3】 (1) 在已学过的初中化学实验中, 右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进行哪些实验? (写出两个实验) : (1) ____; (2) _________。
(2) 保持右图实验装置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不变, 如果做其他改动, 还可以做哪些实验? (写出两个实验) :
(1) _____; (2) 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开放性。 (1) 本题所示装置是初中化学涉及的给固体物质加热常用的实验装置。加热碱式碳酸铜、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都可以用此装置。 (2) 保持图中实验装置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不变, 稍作改动, 还可以做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在试管口放少量棉花) 、氢气还原氧化铜 (去掉橡皮塞, 并将玻璃导管伸到试管底部) 。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 中考化学有效复习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优化复习对策, 注重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开放性和探究性, 加强考查学生基础的全面性和科学素养,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所以, 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 努力把握好新课改的方向, 提高学习和复习效率, 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国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教学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8, (3) :29-31.
3.高三化学备考复习策略 篇三
关键词:高三;化学备考;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70-01
鉴于期末考试的重要性,建议学生:需要理清学科的知识框架,夯实基础知识与要点,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平和、自信的心态迎接考试。
一、理清化学知识的框架
在备战期末考试的过程中,学生不要只埋头复习单个知识点,要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和精力分配,从整体上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融会贯通,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构建知识框架上,在弄清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再细化知识点,并强化主要知识。
例如,能够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氢离子,碘离子,硝酸根离子,硅酸根离子
B、银离子,铁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
C、钾离子,硫酸根离子,铜离子,硝酸根离子
D、氨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
解析:本题应该选择C。对于A选项,氢离子、碘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三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氢离子与硅酸根离子能发生反应生成沉淀。B选项中,银离子能跟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形成沉淀;选项D中的氨根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反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间的共存问题,需要学生能构建离子反应的知识构架。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离子间的反应主要有:复分解型(包括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型两类。这里的酸性不是狭义上的氢离子,还要包括所有酸性微粒,根据这一原理可以知道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是显示
酸性的,水解是显示碱性的,因此,它不能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任何一种共存。
高考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主干知识有: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分子的结构及晶体的类型;化学反应与能量;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原理及其应用;非金属卤素;氧族和碳族元素、美铝铁以及碱金属和同分异构体。同时,还有烃衍生物、蛋白质、糖类、油脂以及有机合成材料等。除此之外,还有物质量计算、结构式与化学式、方程式计算;实验室制法、分离以及物质检验和化学实验的设计。学生需要按照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逻辑推理、实验性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进行复习并掌握化学知识。
二、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需要注重基础,更要突出教材,建议学生一定要回归课本。注意教材中章与节之间的知识联系、规律的解释等。同时,还要适度重视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常识的介绍及课后习题,它们往往是高考的盲点,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课的提示卡中有:在检验试样或者配好的试样溶液中是否还有某种物
质的时候,每次取少量该物质试验。
比如: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
上表各组实验数据最先出现沉淀的是()
解析:应该选择D。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众多,本题主要是从溶液自身的浓度与溶液温度因素进行考查的,只要抓住了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其反应速率就越大,便可以选择正确的答案。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其题目源于课本本身,而且与新教材内容相一致,真正体现了教材的回归,对基础特性进行了有效的强化。
三、注意细节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学生一定要注意其表达和书写的正确性与规范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化学成绩。为此,要注意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需要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需要强化机构简图、电子式、有机结构式、结构离子式等的书。总之,在化学复习的时候,必须要养成良好地使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达;化学计算的步骤要严格、运算要准确,有效数要表示规范等。
四、平和的心态
据调查显示,考生在实际考试过程中,试题本身的难易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生的答题心情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实践中考生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调整好心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做题时,若遇到平时没有见过的题型,一定要冷静,不要被题目表面所蒙蔽或者吓住,要相信再新颖的试题也是来自于我们日常学习的化学教材和内容,相信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和技巧,一定能将此题解出来,而且还要把日常所学的知识发挥到极致。
4.高中化学重难点知识与备考策略 篇四
第一题: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必考)
一、~五年大数据
命题角度
|
设项方向
|
频数
|
难度
|
1.化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2
|
0.71
|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
|||
工艺原理分析
|
|||
2.化学与人类的日常生活
|
化学与食品、生活用品
|
5
|
0.75
|
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
化学与医药
|
|||
3.化学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
|
化学与环境污染、污染治理
|
4
|
0.74
|
物质在生产、农产品的应用
|
|||
绿色化学
|
|||
4.化学与前沿科学技术
|
新科技成果
|
1
|
0.70
|
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
二、备考策略
高考对本题型的考查通常以生产、生活、环境及古诗词中涉及的物质为载体,考查考生对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反应本质、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达到考查考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
试题选材大量来自于实际应用情景,内容涵盖医药、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境与环保、现代技术、古诗词等领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在高考中,仍会以某点为信息源辐射相关联知识与方法,以判断正误、推理的形式,借助最新科技成就和古诗词考查化学物质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化学原理。在立德树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中涉及的化学知识考查要引起我们备考的高度重视。
第二题:阿伏加德罗常数NA
一、(2014~2018五年大数据)
命题角度
|
设项方向
|
频数
|
难度
|
1.微粒的结构
|
化学键的数目
|
4
|
0.57
|
最简式或摩尔质量相等的物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数考查
|
|||
原子的组成
|
|||
2.反应进行的程度
|
给出已知量的可逆反应,产物量的判断
|
6
|
0.55
|
由于浓度的改变,反应无法进行到底,导致产物量的变化
|
|||
盐类的水解导致微粒数目的变化
|
|||
弱电解质的电离导致微粒数目的变化
|
|||
3.转移电子数目
|
教材基本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
5
|
0.53
|
与量相关的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电子数目判断
|
|||
4.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
物质状态和所处外界条件(是否为标况)
|
3
|
0.62
|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
二、备考策略
通过上述对本题型高考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全国新课标卷对于本单元的考查几乎全部集中在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个角度,主要是因为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个载体考查各个章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内容是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等)数目、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某种化学键的数目等,综合性较强,考查知识点比较全面。
预测的高考中对本题型的考查仍然会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以物质的量为基点,综合多方面知识,确定粒子数目或考查粒子数目的变化。
从的题目可以看出偏好用有机物为载体,对常见有机物,考生要能写出其结构简式。
第三题:有机化学必修2(必考)
一、(2014~2018五年大数据)
命题角度
|
设项方向
|
频数
|
难度
|
1.有机物的结构及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
|
有机物的共线、共面
|
5
|
0.43
|
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
|
|||
简单有机物的命名
|
|||
2.有机代表物的性质用途判断
|
有机代表物的性质判断
|
4
|
0.55
|
有机代表物的用途判断
|
|||
有机反应类型
|
|||
有机物的检验
|
|||
3.结构给予型有机选择题
|
有机物分子式的判断
|
3
|
0.52
|
根据所给有机物判断该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
|||
根据官能团判断有机物的性质特点
|
二、备考策略
有机化学必考部分主要考查甲烷、乙烯、苯几种烃及其常见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涉及同分异构体判断和反应类型的较多,另外通过给予结构简式,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对陌生有机物结构、性质做出判断。
物质的命题形式不再是必修要求范围内有机化学的某些观点进行叙述,而是力求在考查中体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重要化学思想。
近几年有些有机知识还会与化学与生活、以及与一些实验题结合在一起考查。通过对题目进行情境化的包装和叠加,提高了试题宽度和深度。
预测20高考,有机必修还应以考查结构为主,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断仍然是复习的重点,同时兼顾常见烃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可能利用有机物合成简单流程来全面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第四题、化学实验基础(必考)
一、(2014~2018五年大数据)
命题角度
|
设项方向
|
频数
|
难度
|
1.化学实验常识及基本操作判断
|
安全标识、事故预防及处理
|
2
|
0.52
|
药品的取用与保存
|
|||
常见基本操作正误判断
|
|||
2.仪器的识别、使用及装置图的判断
|
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
|
3
|
0.49
|
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分析
|
|||
分离、提纯装置分析
|
|||
设定目标型装置判断
|
|||
3.操作—现象—结论一致性判断
|
装置、操作、目的一致性判断
|
9
|
0.47
|
操作、现象和结论一致性判断
|
|||
目的、操作、结论一致性判断
|
二、备考策略
实验是高考化学重中之重的内容,是全国新课标理综化学卷考查重点,选择题对实验的考查也相对稳定。往往以评价型实验的形式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原理,涉及实验操作评价、实验现象评价及有关操作、现象和结论的因果关系评价……
该类试题一般以图表的形式呈现,考查的落脚点通常都是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分离、提纯等内容,而且涉及的方法及装置也就比较固定(如萃取与分液、蒸馏与分馏);有时也出现以气体制备装置分析为主的实验选择题,常考查气密性检验、操作顺序以及试剂、原理、装置、收集、尾气处理等内容(的创新点),
对于叙述型实验操作及实验常识判断,往往也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实验双基内容上。
预测2019年高考还会以实验操作、目的、现象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为主,要求考生在掌握常见仪器使用及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结合基本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的内容对有关结论做出正确判断。
第五题、电化学(必考)
一、(2014~2018五年大数据)
命题角度
|
设项方向
|
频数
|
难度
|
1.新型化学电源
|
正、负极判断
|
5
|
0.43
|
离子移动方向
|
|||
电极反应式、总原电池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
|||
电极及电解液转移电子计算
|
|||
2.电解原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阴、阳极的判断
|
3
|
0.51
|
离子交换膜的作用
|
|||
副反应分析及溶液酸碱性的改变
|
|||
电极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
|||
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
电化学腐蚀的原因分析 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
1
|
0.60
|
二、备考策略
在2019年高考中,对于电化学的考查将继续坚持以新型电池及电解应用装置为背景材料,以题干(装置图)提供电极构成材料、交换膜等基本信息,基于电化学原理广泛设问,综合考查电化学基础知识及其相关领域的基本技能,包括电极与离子移动方向判断、电极反应式书写、溶液的酸碱性和pH变化、有关计算及其与相关学科的综合考查等。
预测以二次电池以及含有离子交换膜的电解池为背景的命题将成为热点题型,因为二次电池不仅实现电极材料循环使用,符合“低耗高效”的时代需求,而且命题角度丰富,便于同时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原理;含有离子交换膜的电解池设问空间大,便于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
第六题:元素周期律(必考)
一、(2014~2018五年大数据)
命题角度
|
设项方向
|
频数
|
难度
|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元素(物质)性质
|
①非金属(金属)性比较 ②原子(离子)半径比较 ③单质、氢化物熔、沸点比较 ④离子键与共价键判断 ⑤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判断 ⑥物质性质判断
|
11
|
0.51
|
2.元素周期表片段
|
1
|
0.58
|
|
3.物质转化与元素推断的融合
|
1
|
0.49
|
二、备考策略
本题型以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内容涉及元素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金属性强弱的判断、金属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及非金属元素单质氧化性的比较等知识点。主要考查考生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理解,要求考生对“位-构-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将周期表、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内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用。只有推断出相关元素的名称并熟悉它们所形成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预测2019年高考还会以考查递变规律和性质为主,题目一般通过图表、文字或相关数据分析等推断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或以陌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其可能具有的性质等,有时还通过简单的实验设计或现象推断性质递变规律或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等。
其中出现元素推断与框图、有机物等综合起来,这一当年的创新点还是可能重新出现,我们备考要加以重视。
第七题:电解质溶液(必考)
一、(2014~2018五年大数据)
命题角度
|
设项方向
|
频数
|
难度
|
1.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中和滴定
|
溶液pH的计算
|
3
|
0.43
|
考查滴定管的使用及滴定误差分析
|
|||
酸、碱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特点
|
|||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
|||
2.弱电解质的电离
|
强酸(碱)与弱酸(碱)的比较
|
4
|
0.51
|
电离平衡影响因素
|
|||
借助滴定图像计算Ka或Kb
|
|||
3.盐类的水解
|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
|
3
|
0.47
|
盐类水解的应用
|
|||
粒子大小关系
|
|||
4.数形结合曲线分析
|
通过某一点(一般为起点)计算Ka或Kb
|
7
|
0.40
|
曲线上某一点酸碱性的判断
|
|||
随着横坐标的变化对水电离程度的影响
|
|||
曲线上某一点的粒子关系
|
|||
5.溶解度及溶度积
|
根据图像计算Ksp
|
2
|
0.60
|
判断溶液的性质(“饱和”还是“不饱和”)
|
|||
外界条件对溶解平衡的影响
|
二、备考策略
通过上述对本题型高考统计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主要考查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以及借助图像数据计算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电离主要考查水的电离平衡、离子积常数和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应特别关注酸、碱反应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变化及以图像为载体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主要考查粒子浓度大小关系。
预测高考会加大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查,应特别关注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的变化;沉淀溶解平衡在选择题上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重结晶方法分离提纯化合物等方面,预计今后的高考会注重把溶解度和难溶物质的Ksp结合起来以图像的形式考查溶解平衡,应给予关注。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第一轮复习:
学校会发复习资料,那些资料都是学校多年比较而精选出来的,因此资料上的题每道题都别拉下,仔细回答,至于别的资料丝毫别管.
根据资料进度,提前记全记准记牢该课的知识,宁可不做题也要挤时间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记住.
一切以课本为中心,所有题的答案都能从课本中得来,一定要首先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记住.
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是老师分概念,知识点,元素,化合物总结概念,每部分知识都画成联系图,我才开始没注意,后来发现许多以前没注意甚至根本不知道的知识,而且知道那些自己掌握的还薄弱,而且根据图可清楚地看出来各个概念,知识点,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达到旁击侧应,由于化学的知识是相连的,做题时就知道往哪里思考.
第二轮时我懒得管其他科,只愿意做数学化学,因此把第一轮的旧资料,第二轮的新资料根据自己的情况分版块作题,我当时化学无机和数学函数图形不好,所以一天到晚只作这个版块的题,所有的题一个不漏都又作了遍.其他资料,其他版块都没管.
第三轮复习:
第三轮时学校化学教研组里找经典题印成套,我没头没脑发一张作一张,因为这一轮是熟悉考题类型
所谓的典型习题其实高考试卷类型题,到最后会发现高考化学其实太简单了,连高考考的什么都清楚,题目类型做来做去都是那几个,例如:高考试卷上化学选择题肯定有
满足xxxxxx的电子结构是
在xxxxx的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只不过考题的选择支有变化,但类型弄来弄去就是那几个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3.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4.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记笔记的类型有:
(1)补充笔记。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规武器”,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4)系统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笔记的形式有: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5.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5.初三化学备考计划 篇五
我们的学生有这样的特点:基础差、习惯差、学习能力较低,但肯听话、热情高、有一定上升空间。针对这样的特点,我的备考教学措施如下:
一. 课堂上就不能满堂讲。基本上是十分钟讲一个知识点,就马上要对应十五分钟的与
此知识点相关的类型题,其中包括练习的几道题和小考的一两道题。让学生们知道自己学到的知识在考试中应该怎样应用。不然他们大多数人会下课以后马上忘记。
二. 从最基本的知识点抓起,少挖难题、让知识“浅入浅出”。这样学生学起来既有兴
趣又能在考试时尽可能提高分数。历观近几年沈阳市化学中考试题,难题所占分数并不多,而我们的学生情况不适合做过多的难题。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分层教学,在课堂上用很少的时间给好学生一些拓展空间。其余大部分学生要稳抓基础题、练好基本功。
三. 一个知识点在一周内要反复提到三遍或更多。在后面学的知识点中有用到前面所
学,或在习题中遇到都要像新授课一样耐心的再阐述一遍。因为化学是一门科学学科,对于我们十四五岁的孩子来讲理解起来真的不容易。所以当他们记不住或理解不了的时候要让他们知道这是很正常的,不能气馁。多重复、多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6.初三化学中考备考计划 篇六
威宁第三中学叶茂
一、指导思想:
进入初三阶段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中考而进行,在备考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为主线,不断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促使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教学特色,拓展教学时空,与时俱进,拼搏创新,突出整体化和尖子生的培养,争取使本学科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6)班化学课的教学,我所担任的班级中绝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欠缺勤学好问,多钻研的精神,基础知识不扎实,灵活运用能力欠佳,学生整体学习意识淡薄,欠缺学习兴趣。所以在中考中要分层进行教学与复习。
三、中考目标:
加强教学研究,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争及格率、优秀率稳中有升,尤其要大面积提高中等生、中等偏下学生的成绩。
四、备考计划:
1、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制定备考计划。以打好基础为主要目标,按照课程标准为基础,省中考说明为依据。抓住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逐步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基本的知识网络、知识系统。12、授课阶段:(2月—3月底)为新课教学阶段。在教学中以班级的知识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学习上尽可能降低难度,作业、测试尽量由浅入手,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力争在本月底完成新课教学任务。
3、单元复习阶段:(4月份)进行第一轮“全面复习”,复习中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化学的积极性,加强双基训练,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练习要把握好几点:(1)精选习题,选编有梯度层次的习题,并突出重点。(2)实行限时训练,做到既抓速度又抓准确度,不断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3)加强堂上和课外的辅导,对学生的训练要即时跟进。
4、专题复习阶段:(5月份)进行第二轮“重点复习”。集中解决他们共同存在的问题,并列举一些常见题型出错的原因,打好他们的基础。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达到 “ 举一反三 ”“ 触类旁通 ” 的要求。抓好双基教学,打好基础,提高及格率。
5、应试训练阶段(6月份),进行第三轮“模拟测试”。根据学校中考计划安排,进行模拟考试。综合复习以及知识的查缺补漏。了解中考信息,熟悉近年中考题型,考试的方向,多与周边老师交流了解中考信息与动向。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介绍知识的综合运用,证明题的分析思路和开放、探索性题、尽可能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启迪、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综合运用、实际应用和创新实践能力,教会解综合题型的方法,培养考试应变能力。
五、几个补充意见 :
1、复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事情,要持之以恒,夯实每个知识能力点,抓到每个具体的学生。
2、注重作业和试卷的批改,要有侧重点的有目的的批改,完善批后工作,真正让批改发挥作用,注重学生考试得失自我评价的指导,能够及时发现复习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3、最后一点,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7.化学备考策略 篇七
一、理综三科是一盘棋, 应强化“大局意识”
由于理综是三科合卷的模式, 物理重在思维、化学看重细节、生物讲究积累, 所以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因此, 无论是理综各科老师, 还是学生, 都应该以“使学生的理综总分最高化”为原则和目标, 老师要在备考中不断帮助学生提高应变能力。
1.指导学生平衡三科的学习时间
面对6科的学习, 对很多学生来说, 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 老师, 尤其是班主任, 要指导学生合理分布学习时间, 让学生不要放弃任何一门学科, 即使某科基础不好, 也要用心学, 力求拿到基础分。当然, 学生的学习节奏是由老师定下的基调决定的, 所以这也需要各科老师的协调统一, 尤其是在作业的布置上, 要尽可能做到细水长流。
2.指导学生学会平衡三科的考试时间
高考要求在150分钟内, 学生要完成一张按“单选生化物, 双选物化生, 大题生化物”的顺序编排的试卷, 这种全新的试卷结构考查了考生的综合应变能力。多数学生都要经过多次训练和反复尝试才能选出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答题方式。即使学生各科都比较优秀, 也有可能因为做题的顺序不当或时间安排不合理而难以取得高分。
理综的答题顺序不外乎两种:一是按试卷顺序作答, 二是分学科作答。
如果学生按试卷顺序答题, 建议选择题应安排在40~50分钟内完成;非选择题应控制在90~100分钟为宜。
在这两届的理综考试中, 我校学生多数都是选择分学科作答的答题方式。部分学生因为做题速度较慢和不会合理取舍题目等原因, 总是出现150分钟只够做完两科, 却留一科没能做的情况。因为没时间做而白白地丢掉这科的基础分, 真是十分可惜。因此, 我指导学生在考试时, 要把握好时间, 有把握的题目一定要能做到稳、准、快, 得全分。把不会做的题暂且搁置一边, 每科答题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在50分钟。我敦促学生重视平时训练, 要求学生在每一次的理综考试后, 都要对该次考试的答题顺序进行评价与反思, 如答题速度的调控、答题时间的分配。事实证明,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 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应试策略,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成绩也获得了明显的提升。
此外, 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比较弱, 因此需要老师在学生前面, 必须重视并及时跟进和深入分析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反常现象。比如, 2011届的部分学生在“深一模”考试中发挥失常。问及原因, 竟是因为“惠一模”“惠二模”“惠三模”的考试, 包括月考、周考时, 老师为了方便改卷, 都是将理、化、生的答题卡分开印刷的, 他们很容易就根据答题卡上的题号找到了相应的物理题、化学题或者是生物题。但是“深一模”的答题卡是按试卷题目的顺序印的, 部分学生因为考试时紧张, 不能快速而准确地将各科题目分开, 所以改变了一直来的分学科作答的答题方式, 而是按试卷顺序做答。但新的问题出现了, 临场改变做题顺序, 导致他们把握不好做题时间, 对于多长时间该做完全部的选择题, 该留多少时间做大题, 心中没底, 所以考试就在慌乱之间结束了。于是, 我就有针对性地提出, 学生要熟知各科试题在试卷上的具体位置。学生在随后的考试中发挥了良好的水平,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见, 老师的有效介入, 将帮助学生明确方向、重拾信心。
二、理综化学的有效备考
1.有效教学——课上落实, 消除盲点
总结知识体系, 建构知识网络, 通过分类对比, 明确共性, 认清差异……都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 在培养学生能力的高考目标之下, 我注意到:理科生对一些识记的内容往往不够重视, 认为多做题才是有效的。但是, 恰恰是对这些基本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准确, 常常导致学生出现答非所问、听得懂却不会做、做题效率低等很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对学生自信心的打击又是致命的。老师只是口头的说教或“强调”, 对学生而言只会“左耳进右耳出”。所以, 我会将一些识记的内容安排在课上时间进行强记或默写, 让学生带着任务限时完成, 效果良好。
2.有效作业——每日一卷, 定式、定量、定时
进入理综高考模式后, 2010化学《考试说明》取消了过去难易题的比例限定, 明确规定“试题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 以中等难度题为主”。这就提醒我在复习中要以选择“中等难度题”为主。
我在对订购的复习资料进行合理利用和删减的基础上, 还自行编写作业作为补充。“内容”是从近年的高考题和广东省各市的模拟题中进行精选和编排, “形式”则按高考试题的组题模式和常考题型来编排, 形成相对固定的作业套路。
学生都已习惯, 化学作业天天有, 每次布置一张试卷的作业量, 而且在半小时之内必须完成, 绝不占用和挤压其它学科的学习时间。此外, 在批改作业时, 随手标注学生出错比较多的题目, 将学生的知识缺漏和错题进行分类汇总、重新组卷, 定期重复训练。注重点滴记录, 就可以有效补缺。
3.有效指导——有沟通, 才有理解
“这个题并不难, 为什么学生会出错?”当老师有这样的疑问时, 与其凭主观去揣测, 不如对部分学生进行面批。学生的错误是珍贵的教学资源, 简短的沟通, 就可以有效地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学生有可能是因思维定势产生的错误, 还可能是因新旧知识干扰产生错误, 也可能是解题方法没有掌握导致的错误……面批有助于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情, 然后“对症下药”, 同时也对课堂的讲评和课堂的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所以, 面批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题是有效指导的保障。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发现, 很多时候, 学生需要的不是表扬, 更不是批评, 而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同。要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就要主动走近学生, 理解学生, 在接纳学生情绪的基础上, 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老师完全可以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 让学生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我相信这一点, 我也是这样做的。
经过连续两届理综考试模式下的用心备考, 我深刻地体会到: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坚持去做, 将常规工作落到实处。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日子总是那些一心一意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日子, 哪怕是为了一个卑微的目标而奋斗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因为无数卑微的目标积累起来可能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作为教师, 特别是毕业班的教师, 让我们用心去感动我们的学生, 用行动感动我们自己!在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同时, 促进我们的业务不断提升!
摘要:结合近两年关注到的学生在备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从理综三科是一盘棋, 应强化“大局意识”;理综化学的有效备考两个方面, 对广东高考理综备考及化学备考进行了探讨。
8.化学中考计算题的备考策略 篇八
根据题目类型,一般可以进行分类并开展复习,做好备考工作。在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表格数据分析类型的计算、函数图象类型的计算、综合计算题中的画图题四种类型题目中,重点介绍后两种题型的备考策略。
一、函数图象类型的计算
此类题目显著的特点是题目中有一个函数坐标图形,要求学生能从坐标图形当中分析得出有用的数据。如:
题1:(2010年揭阳市)将一定量的CO2缓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随时间的进行生成的沉淀质量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达到t时生成的沉淀质量为 50g;
(2)若改为碳酸氢钠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相同质量的沉淀,则需要的碳酸氢钠固体的质量为多少克?[提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Ca(OH)2═CaCO3↓+NaOH+H2O]
这一类型题函数图象通常是将化学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数学抽象,通过图象的点、线反映出物质间的变化情况。由于此类型题往往还带有探究成分,让考生在答题过程中感到很困难,但这一类型题却又是近几年计算题的常见考法,因此有必要进行备考训练。在备考时,我着重让学生分析每一段函数图象表示的意义、转折点表示的意义等,特别是学会分析图象中的一些数据,把这些数据变为解决计算题的依据。
二、综合计算题中的画图题
此类型题可以看成是“函数图象类型”的反面,但话虽如此,答题的难度又是加大了不少。如:
题2:(2009年佛山市)烧杯中装有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已知该溶液中含H2SO4的质量为9.8g。某同学为测定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向烧杯中逐渐加入10%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1)得到沉淀的总质量为 g,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 g。
(2)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画出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
题3:(2009年佛山市)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屑(由锌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组成,取四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试计算:
(1)经过分析,在第1次测得的数据中,(填物质)完全反应了。
(2)列式计算黄铜屑样品中的锌的质量分数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画出在50.0g样品中加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在此类型题的备考过程中,我会先与同学们一起复习计算类型题三,然后再进入此类型题。在此类题的解答中,学生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不注意起点,只关注终点,往往把起起点定在原点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画图过程中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然后才是把点连成线,反应结束后还要关注物质过量后图象的延长线。如何确定“起点、转折点、终点”呢?更需要教师对学生作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通过实操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备考的目的。
【化学备考策略】推荐阅读:
中招,语文,备考,策略07-25
2018高考备考策略10-31
谈谈高三复习备考策略06-29
招警考试备考策略08-01
2018高三数学备考策略09-14
初中数学中考备考策略09-21
浅析高考政治学科备考策略09-16
银行从业考试全程备考策略10-31
2024年会计上岗证备考策略08-17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备考策略分析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