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苹果

2024-07-14

幼儿园小班苹果(共14篇)

1.幼儿园小班苹果 篇一

幼儿园小班《大苹果》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蜡笔的正确握法。

2.尝试用绕圈圈的方法由中间往外画圆。

3.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对苹果上色。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苹果若干,自备一段轻快的音乐。

2.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六页《大苹果》,蜡笔。

活动过程:

一、圆圆的苹果

1.出示实物:苹果,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

2.根据苹果的实际情况进行描述:苹果圆圆的,有的红,有的绿,有的黄。

二、我会画苹果

1.示范蜡笔正确握法。

2.教师用绕圈圈的方法由中间往外示范画圆:圆圆一个球。

3.提问:这个球是怎么出来的?刚才老师是怎么画的?(一圈一圈绕出来的)

4.示范画上果柄:头上扎小辫,变成一个红苹果。教师:“除了红苹果你还吃到过什么颜色的苹果?”(绿色)

5.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空手练习画绿苹果,引导幼儿要一圈一圈从中间往外画圆:圆圆一个球,头上扎小辫,变成一个绿苹果。

6.请个别能干的幼儿上前尝试画一个黄苹果,鼓励幼儿尽量画得大一些,饱满一些。

三、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适时指导并纠正幼儿握蜡笔的姿势。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四、作品欣赏。

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最喜欢谁的作品。

案例反思:

本次活动在环节设计上,我先让孩子们认识了苹果,知道苹果是什么形状,有哪些颜色,有不同大小等等,使孩子们有了认识苹果的经验,孩子们对于绘画《大苹果》这个活动就更加感兴趣了。在后面的示范环节我也采用了教师范画、幼儿集体书空练习与个别练习三部曲的形式帮助幼儿逐步掌握用绕圈圈的方法由中间往外画圆。但在教师范画苹果这一步,我在示范用绕圈圈的方法由中间往外画圆时似乎有点心急了,动作太快,幼儿没有看清楚,我也没有强调一圈一圈绕着画出圆圆的苹果,在幼儿自由创作时有的孩子就不会画,只是简单的`画了一个封闭的圆,再在里面涂上了颜色,没有掌握绕圈圈画圆的要领。从中我也认识到教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抓好活动的重点慢慢引导,切不可操之过急。在幼儿创作环节中我也发现了我班孩子的绘画常规有待培养,有的孩子连蜡笔的摆放都还不清楚,个别孩子的蜡笔握法也需要纠正,在今后的美术活动中还需要时时强调常规的培养。

小百科:苹果,是水果中的一种,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树为落叶乔木。苹果的果实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水果之一。

2.幼儿园小班绘画活动研究 篇二

一、有效提升幼儿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绘画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绘画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绘画的热情,使绘画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1、绘画内容情景化

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我常常把绘画要求渗透在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中。如我设置了“小鸟小鸟飞来了”的情景,在油画棒顶端贴幅小鸟图,启发幼儿以画纸为天空,用油画棒在纸上画直线、曲线以表示小鸟飞行的路线。有趣的教学情景引领着孩子们沉浸在绘画活动中,乐此不疲。

2、绘画材料多样化

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重复单一的操作材料不易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而且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在游戏。例如:为幼儿提供各色的剪成条状的皱纹纸,让幼儿揉成团进行粘贴、装饰绘画作品;提供各种形状的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等。

二、探索有创意的教学方式

1、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

小班幼儿的观察力比较直观,生活经验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产生绘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绘画活动的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有了幼儿感兴趣的教材,才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2、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

(1)借助材料,加强幼儿的握笔姿势训练。

为了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要经常让幼儿进行撕纸、剪纸的练习,这对增强幼儿的手部力量和手的灵活性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设计合理的“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绘画活动应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将颜色和形状合为一体,才会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设计好其“导入”部分,从而有效的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运用故事、儿歌游戏化教学。

在绘画活动中,要经常将语言渗透在绘画活动中,把绘画主题编成一个个故事或一首首好听的儿歌,幼儿在自由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绘画内容,陶冶情操。如画点苹果时,让幼儿学习点画方法,可以编成一首儿歌:

“食指食指翘翘,颜料盘里亲亲,苹果树上变变”。

概括地描述点画苹果步骤,使幼儿知道第一步画什么,第二步又画什么……点画时应注意什么。幼儿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进行绘画活动,开心极了,也兴奋极了。

(4)运用游戏化的评价,让幼儿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游戏化的绘画活动更需要游戏化的评价过程,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采用游戏化的评价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让幼儿学画小鱼时,我们对幼儿说:“谁画的鱼儿最漂亮,小猫就会来钓鱼。”这时幼儿的绘画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游戏化的评价可以避免单纯的评价作品的好与不好,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绘画的技能,从而让幼儿始终对绘画活动充满着向往和迷恋。

三、創设宽松的活动佳境

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

2、提供自主空间,体验集体作画的乐趣。

美术活动时还可以让幼儿共同研究,共同设计,集体作画,操作。使幼儿处于互相商量、全作、互助、彼此协调的气氛中,增强合作意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主动发展,在相互绘画中发现新的创意,让绘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体验集体作画的乐趣。

3、区域活动是集体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

我们在集体活动中许多尚未完成的目标可以再区域活动中得到拓展,同时区域又是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的重要环节。有一些能力强或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现象。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在创美区域活动中我们就实施了分层指导的原则,针对不同能力的孩子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让他们都能体验到创作的成功。

四、抓住幼儿一日活动时间,不断强化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幼儿一日活动排得满满的,如何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绘画活动呢?经过教研组老师们的商量后,觉得利用午睡起床的等待时间和下午游戏时间,给幼儿提供白纸、彩色纸让幼儿自由画、折叠、撕贴,让幼儿自己去摆弄,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发现,在不自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近乎一年的绘画学习,小班幼儿的绘画能力明显得到了提高,这也标志着我们前一阶段的培养计划得到了有效地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苹果 篇三

重点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中的行进和停止。

2.分辨行进与停止的信号并做相应的动作。

3.享受扮演司机开车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DOREMI”:《开车歌》

2. 配套CD

3. 鼓、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和幼儿谈论关于开车的问题,请幼儿自由表达想法。(1)有哪些小朋友是乘汽车来幼儿园的?

(2)通常是谁在开车呢?

(3)什么时候车子会停下来呢?

(4)车子遇到交通信号灯时,该怎样做(红灯停、绿灯行)

2.请幼儿扮演汽车司机,一起玩下面的游戏。

(1)幼儿跟随教师的鼓声假装开车行进的动作,车速与鼓声的节奏保持一致。

(2)教师说“红灯”,鼓声停下来,幼儿停止行进;直到教师说“绿灯”并敲鼓时,幼儿再继续开车前进。熟悉玩法后,教师可以不用说红灯或绿灯,直接用鼓声表示行进与停止。

3.播放音乐《开车歌》,请幼儿仔细停,然后讨论:

(1)乐曲旋律中的哪个地方像是车子遇到红灯了?

叭叭叭,汽车开来啦!

看见红灯不能走,看见绿灯快快走,

(开—— 停 开——)

叭叭叭叭,叭叭叭叭,汽车开来啦!

(开—— 停)

(2)请幼儿坐下来,随着乐曲用双手做开车和停车等待的动作。

4.幼儿园小班苹果 篇四

小班科学活动:虫子和苹果

设计意图:

每个人都应该关爱和尊重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小班科学活动——《虫子和苹果》,旨在通过活动,初步培养幼儿从小客观看待大自然的眼光,体验成长的快乐,理解大自然中各种生物和谐共处的现象。

活动目标:

1、了解生长需要营养。

2、激发幼儿尊重生命,并感受成长的喜悦。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虫子和苹果》

活动重难点:苹果为虫子提供了生长的营养是合理的现象。

活动准备:fish课件、磁带、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出示课件。

2、讨论与分享提问:苹果被虫子吃了,它心里面怎么想呢?如果这个虫子不吃苹果那么它会怎样呢?如果这个苹果没有被吃掉,它会怎么样?如果被虫子吃了以后,种子落在地上后会发生什么事呢?(看课件)

3、游戏:我们要长大。

4、小结各种各样的生物构成了我们美丽奇妙的大自然,这些生物每天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和我们一地长大。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虫子和苹果》这篇文章共1246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小班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喜悦,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会变的颜色》含反思教案吧。

5.幼儿园小班教案《首先有个苹果》 篇五

幼儿园小班教案《首先有个苹果》

活动名称:首先有个苹果 活动目的:1.知道故事的基本情节   2.初步体验听故事、学数数、认数字的乐趣。 活动准备:图书、故事卡片、数字卡等。 活动过程: 一.介绍图书 《首先有个苹果 》的书名和故事的主要人物。 重点:(1)了解故事的名称。 (2)自习看看,请记住故事中会出现的东西。 [这个故事中整合了许多数活动的内容,在听故事前向幼儿提出的这个要求,不仅仅是为了让幼儿熟悉故事的主要人物,其实也是为了整个数活动作一个铺垫。] 二. 听听故事、数数、说说故事中的数。 老师:1.我们打开书看一看,首先有什么?有多少? 2.接着发生了什么事?数数有几条虫。 3.下面谁来了?数数有几只?它们想干什么? 4.突然出现了几只熊? 5.四只熊急急忙忙追小鸟,会发生什么事呢? 6.撞到几只蜜蜂窝?还会发生什么事?   [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帮助孩子熟悉故事,同时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感知故事情节的展开与“数量”的变化的关系;感知”数“与故事中的逻辑关系;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轻松地学习”数”。]   重点:(1)数数,认识1~5。(2)初步体验随着故事的展开,人物与数字的不断变化。 三. 重新数一数――幼儿自己操作卡片进行讲故事。 师:刚才大家都听过故事了,现在你们能按照故事,把这些东西(故事卡)排排队吗?并能讲故事吗?   重点:(1)继续熟悉故事 和感知”数”。(2)幼儿按照医院进行故事卡片排列,观察孩子排列故事顺序的.经验和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很重要,老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掌握,观察对“数”的掌握,观察幼儿排故事时的思维过程等等。如:有的孩子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排故事;有的按照故事的顺序.....无论孩子用什么方法排列,老师都可以通过个别观察与询问来了解孩子的思维。] 四. 大家一起讲故事。 师:小朋友的故事卡都排好了,那让我们一起来讲这个好听的故事吧,故事中有一个什么? 重点:手口一致点数,体验股市的有序和数序。 [再次借助故事卡讲故事,不但可以对故事、数数等进行进一步的复习和巩固,也可以借助此过程,让孩子发现操作活动中的问题,并自己进行调整,使孩子的学习更自主。] 五.故事卡片回家了――有序地整理卡片。 师:我们的故事讲完了,故事卡片也回家了,我们首先请一个苹果回家...... [收卡片又是一个很好的练习,如听指令、看数字(数字卡)、猜指令等方法,让幼儿整理卡片,并通过这个环节来不断提升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力和数数的能力。]   六.延伸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可以继续用卡片讲故事,并把这些故事卡制作成故事书。   [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教学,能有效激活孩子的活动积极性,活动中,教师将故事与“数”紧密结合,每个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听老师讲故事-和老师一起讲故事-自己排故事、讲故事-听指令收故事卡,故事和“数”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而孩子们则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非常有兴趣的感知故事中的数,活动中甚至有孩子说:“后面出现的动物比前面的多”,可见,通过故事的情节推进和层层递进的学习方法,孩子们已经体会到了故事情节背后隐藏着的简单的比较和加减概念,故事在孩子学习中的魅力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附故事:首先有个苹果(改编)   喂,现在开始讲故事啦!这是一个好玩的数数的故事。故事里会出现什么东西,仔细听仔细看,记住了?好,现在我们开始!   首先有个苹果,两条虫子里面钻了出来,三只鸟相处那些虫子。来了四只熊,急急忙忙想追那些鸟,转到了五只蜜蜂窝,数不清的蜜蜂从蜂窝里飞出来,终于,闹得一塌糊涂,哎呀,这下脑子全乱了,重新数一数吧.....

6.浅谈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 篇六

关键词:事故; 意识; 引导;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112-001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幼儿园应建立房屋、设备、消防、交通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以及食品、药物的管理和幼儿接送等制度。防止发生失火、溺水、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煤气中毒、吞食异物和防止幼儿将异物放入眼、鼻、口内以及交通安全等事故。”因此,培养小班幼儿初步安全意识、提高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做到家园教育同步,是小班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3-4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动作还不灵活、协调,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还不够,识别危险能力差。现在的家长虽然比较关注幼儿的安全,但幼儿年轻的父母缺乏育儿经验,爷爷奶奶又过分溺爱,如何防止幼儿伤害事故的发生,如何引导家长正确管理孩子已迫在眉睫。

幼儿园家庭安全教育存在着注重给幼儿提供安全、保护性的环境,忽视幼儿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加强对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保护自身的能力,是安全教育的目标。同时,在这一问题上也应对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实现家园同步教育。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游戏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的中介。首先,教师为幼儿创设与安全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其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織一系列的实践和操作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从而逐渐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小班阶段的幼儿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强、行动具有模仿性,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对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甚至有些盲目。同时小班幼儿的动作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缺乏生活经验,对危险的认识能力很低,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刚开学不久,幼儿的情绪尚未稳定,老师利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主题来开展集体活动。但老师发现每天上午家长送幼儿来园时,有幼儿要跟别的家长到外面去找妈妈,或者一有机会就朝活动室外面跑。针对这种现象,老师灵活调整原有计划,生成了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如“不跟陌生人走”、“小鸭找妈妈”等;老师采用情景表演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如幼儿从“小鸭找妈妈”的情景中感受到小黄鸭找不到妈妈的痛苦,从而产生了要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意识。幼儿情绪基本稳定后,老师又根据小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特点,设计了游戏安全的教育活动,并进行小组练习。如“有秩序地滑梯”、“一个跟着一个钻”、“小小运动员”等。接着老师还注重环境安全的教育。设计了“危险的地方”、“小猴爬窗户”等。为了使安全教育活动生动、有趣、形象,老师拍摄了录像给幼儿观看,让幼儿获得感性经验,把个体的经验转化为群体的认知,以弥补小班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同时老师还实施了对幼儿人体保护的教育。如“小手洗干净”、“生病了”等。除此之外,老师还对幼儿进行了食物安全的教育。如“小肚皮疼了”、“这些食品不能吃”等。

幼儿园实施安全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中配合教育完成。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向家长详细介绍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如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记住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牢记父母的姓名及工作单位;初步学会拨打紧急呼叫电话等。举办家长讲座,开辟“家长园地”及班级QQ群等专栏,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与家长共同探讨,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家园共育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园必须密切配合,达成共识,实现家园的同步教育。我园小班年级组的安全教育工作得到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园老师养成“嘴勤、耳勤、手勤”的工作习惯,每天在活动室、游戏区等地看一看、查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老师随时抓住安全教育契机,进行正确引导。幼儿园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家访、交谈等形式,加强家园配合。家长结合幼儿园的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也较好地把握了“保护”和“培养”的分寸。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了解孩子,研究孩子,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只有了解幼儿,才能减少教育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浙江宁波也有一句老话:“三岁脾气看到老。”安全教育从幼儿进园的第一天抓起,持之以恒,定能为每一个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7.幼儿园小班苹果 篇七

活动目标:

1.能用常见的水果替换原歌词,并唱出来。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歌唱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准备一棵智慧树(树上有许多水果:苹果,橘子,枣子,葡萄,香蕉等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智慧乐园玩一玩吧!出发…… 瞧!这是什么?(智慧树)

师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

师:小朋友们,这可是一棵神奇的树,它会变魔术呢。看:变!变!变!这是什么呀?(苹果)

2.幼儿唱第一遍歌曲

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快乐的苹果歌吧!

3.幼儿唱第二遍,并随着歌曲做相应的动作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那你们还想看智慧树变魔术吗?

二、创编歌词并演唱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见过的其它水果。(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并帮助幼儿用新的水果名称及特征替换原歌词。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变换水果名称创编歌曲:橘子、香蕉…… 根据水果颜色创编歌曲:红苹果、黄橘子……根据水果味道创编歌曲:酸橘子、甜苹果……根据水果大小特征创编歌曲:小枣子、大苹果……

三、知识迁移

请小朋友摘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把它唱到歌里去,也可以唱给同伴听。

四、师幼互动

把自己创编的歌唱给客人老师听。

教学反思:

我觉得本次音乐教学活动有以下几个亮点:

1.教材的选择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智慧树变魔术贯穿了整节活动,使幼儿始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

2.活动过程设计巧妙,环节连接合理。

3.老师的教态活泼,与幼儿建立了平等,融洽的关系,所以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总结这次的音乐教学活动,我觉得还有以下几个缺憾。

1.在拓展幼儿思维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本次音乐活动的重点是通过变魔术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在说一说、变一变、唱一唱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从水果的颜色、大小、味道方面进行替换,但由于我没有引导幼儿对歌词的替换模式进行总结,所以幼儿在创编歌曲的环节上有点乱,不能根据规律替换歌词。

2.歌曲的表演空间没有充分利用。

3.只注重了活动总目标的达成,没有提醒幼儿在歌唱活动中表达欢快情绪。

我将以这次研究课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使自己在音乐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8.幼儿园小班苹果 篇八

设计意图:

《认识苹果》是小班上学期的一个科学活动,这个活动从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之一苹果着手,为幼儿进行一个丰富多彩的认识苹果的过程。苹果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水果,但由于它的常见,家长往往会忽略让幼儿认识苹果,让幼儿对苹果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怎样让幼儿在小小的苹果中探究发现科学的秘密?怎样有效的引导幼儿在观察苹果的过程中,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因此我设计了《认识苹果》这个科学活动,来引导幼儿真正的认识苹果。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苹果的特征。

2.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认识苹果。

3.喜欢吃苹果,知道多吃苹果身体好。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

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认识苹果,了解苹果的特征。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每人带一个苹果(红富士、蛇果、青苹果、黄蕉)

2.小叉、盘子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苹果的外形特征。

1.师:小朋友今天都带来了什么呀?(苹果)

2.师:苹果真多呀!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可以用小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还可以用鼻子闻一闻?把你的发现跟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看看谁发现的最多。

3.师:谁来说说苹果是什么样子的?

幼1:我的苹果是圆圆的。

教师追问:这个圆圆的苹果象什么呀?(皮球、轮子)那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看看苹果会怎样?(苹果会滚动)

幼2:我的是红颜色的。

教师追问:谁的苹果也是红色的举起来给我们看看。还有跟他们不一样颜色的苹果吗?(引出绿色、黄色)

幼3:上面还有柄。

柄长在哪里呢?(凹进去的地方)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小结:苹果看上去是圆圆的,凹进去的地方有个柄,摸上去光光的、滑滑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还有的是黄色的,闻起来香香的。

5.师:它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呢?(教师介绍苹果的名称:青苹果、蛇果、红富士、黄蕉等)

二、观察了解苹果的内部特征。

1.师:我们看到苹果的外面是什么?(果皮)那你们知道苹果的里面是什么吗?(幼儿猜测)

2.师:现在我来把它削开,看看苹果的里面到底是什么呢?它是什么颜色的?

3.师:果肉里面又会藏着什么呢?(皮、籽)怎么才能看到里面是什么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猜测)现在老师就把它切开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果核)果核能不能吃呀?

三、品尝苹果。

1.师:你们喜欢吃苹果吗?苹果是什么味道的?

2.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苹果请小朋友尝一尝,说说苹果吃到嘴巴里是什么感觉?(甜甜的,脆脆的……)

3.小结:苹果营养丰富,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多吃苹果,这样身体才会棒棒的。

教学反思:

由于小班的年龄特点,他们并不是很能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发出的指令,经常会出现一个小朋友说什么,其余的小朋友就会说一样的这种情况。我们先从了解苹果的外形特征开始了这次的活动。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感知苹果,用眼睛看一看苹果像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味道?用手摸一摸苹果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边观察苹果边说一说,并讲述自己得发现,孩子们观察得非常仔细。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提问“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吗?”大多数小朋友会重复同样的回答。所以,如何有效的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这一点还值得我去深入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我应该多引导幼儿进行回答,而不是帮幼儿将答案说出来,这样既没办法突破活动的重难点,也没办法提高幼儿的思考、表达能力。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不但了解了有关苹果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同时也掌握了运用不同感官去感知事物的方法,学会用探索的方法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苹果是孩子们喜欢的水果,能在愉快地游戏中和孩子们共同探索出其中的科学秘密,收获甚丰。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掌握科学知识是其次的,对活动感兴趣、有探索的精神、探究的欲望、敢于展现自己是我们开展活动的目标。

9.幼儿园小班幼儿韵律感的培养 篇九

关键词:小班幼儿;韵律感;认知能力;音乐游戏

一、选择适合幼儿认知能力的音乐,培养小班幼儿的韵律感

可以说,对音乐的选择是顺利开展韵律活动的第一步。选择适合幼儿认知能力的音乐,能够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热情。在韵律活动开展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培养幼儿园小班幼儿韵律感的音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生动的音乐形象、活泼轻快的旋律、快慢适中的节奏。这样的音乐,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想象;二是音乐旋律有发展的余地,即便是重复播放也不会使人产生厌倦;三是音乐的情绪感染力比较强,乐曲的情绪能快速引起幼儿的共鸣。在不断地比较与反思中,我们觉得儿歌和民间音乐是比较适宜小班幼儿的音乐。在韵律活动中,音乐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为幼儿所熟悉,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只有为小班幼儿提供这样的音乐,才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一次以“鱼”为主题的韵律活动中,我们选择了播放儿童歌曲《小鱼游》开展这次韵律活动,当孩子听到这首乐曲时,立刻兴奋起来,随着欢快的音乐,孩子手舞足蹈起来。我们认为,之所以这首乐曲能够引起孩子的共鸣,主要因为这首乐曲节奏快慢适中,旋律活泼欢快,比较接近幼儿的欣赏水平。尤其是乐曲的背景音乐,既有流水的声音,也有走路的声音,同时,还有小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比较容易激发幼儿的无限想象。随着欢快的乐曲,孩子鼓着小嘴,想象着小鱼在水中吹泡泡,然后,自己也在用力地吹气,同时,还与扮演鱼妈妈的我玩捉迷藏的游戏。

二、选择一些节奏重复有强烈对比度的乐曲,培养小班幼儿的韵律感

韵律感的培养,不仅与幼儿的认知经验有关,和幼儿的感觉也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选择一些节奏重复有强烈对比度的乐曲,更容易帮助他们记住旋律,尤其是在重复的基础上,音乐旋律增加了新的内容,重复的节奏不仅有利于幼儿练习基本律动动作,还可以有效提高动作的熟练度,而适当地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随着变化的节奏做出不同的动作。例如,我们选择了《找小兔》《拍手点头》《动物模仿操》等一些重复旋律的音乐为孩子播放,这些音乐许多地方旋律重复,只要听上几遍,幼儿很容易记住。一部分韵律活动结束后,我们开始引导幼儿欣赏音乐中不同的旋律,理解与体验各小节中不同的音乐,并积极地鼓励孩子,根据音乐创编一些新的动作,由于孩子已经熟悉了许多动作,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所以,想象的热情很容易被激发。音乐的节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音乐的情感。因此,韵律活动的音乐,还需要具备情绪感染性,尤其是那些有强烈对比度的乐曲,更能激发小班幼儿的想象热情,幼儿通过感受不同情绪,展开联想,浮现与音乐有关的物体形象。例如,笔者曾经将两段曲子组合在一起,这两段乐曲,采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用大鼓演奏的乐曲,低沉、稳重的旋律,使幼儿联想到许多笨重的動物,大象、狮子、肥猪、犀牛等;而运用笛子演奏的乐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使幼儿联想到许多小巧、灵活的小动物,蜜蜂、小鸟、小鱼等。不同的音乐,会让幼儿产生不同的联想,在听音乐时,与音乐有关的物体形象就会浮现在幼儿的大脑中,音乐丰富了幼儿的想象,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的韵律感。

三、通过有趣的音乐游戏,培养小班幼儿的韵律感

音乐的高低、强弱变化,对于韵律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只有对乐曲的高低、强弱变化有一个正确感知,才有利于感受音乐美。在律动活动中,单纯地听辨乐音,很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倦情绪,如果将听音乐与有趣的活动相结合,更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提高幼儿的兴趣。例如,在一次律动活动中,笔者设计了一个唱歌的游戏,笔者请一位小朋友扮演“小公鸡”,一位小朋友扮演“小鸭子”,让小公鸡与小鸭子比赛,看看谁的声音高。这个游戏形象生动,内容简单,幼儿很容易理解,“小公鸡”“小鸭子”咯咯咯、嘎嘎嘎地唱起来,所有小朋友的情绪被感染了,听音乐分辨,评价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随后,在笔者的引导下,全班幼儿都当鸭子、公鸡,纷纷唱出高低不同的叫声。孩子兴致勃勃地唱,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控制高低音的快乐,还有一些小朋友,随着音乐与歌声舞蹈起来,学起“小公鸡”“小鸭子”走路的动作,唱低声时低头,高声时抬头,可爱的小家伙将对于音乐的理解转化为行动,以独特的方式表现音乐。如此反复练习,愉快地跳跃,孩子都非常兴奋,他们高兴地又蹦又跳,音乐一变,马上交换动作,简单的游戏,不仅提高了幼儿听辨音高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对音乐律动的兴趣,律动感明显增强。

总之,幼儿园开展韵律活动,要想提升幼儿的主动性,引起幼儿的兴趣,必须选择适合幼儿认知能力的音乐,并且音乐要具有节奏重复、对比度较强、内容有趣的特点,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提高幼儿的模仿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茜.情感教学与幼儿的自主学习[J].学前教育研究,2005(10).

10.幼儿园小班苹果 篇十

案例背景:

《大苹果》是建构式教材主题活动“酸酸甜甜的水果”里的一个美术活动,由于我们小班段的幼儿都是新入园的孩子,对于蜡笔虽然不算陌生但是多数孩子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握法,更不用说怎样用蜡笔作画的技巧了,因此我们在原有的课程上做了相关的改动,从教幼儿学习画前正确拿蜡笔的习惯,到初步尝试用绕圈圈的方法由中间往外画圆的方式作画,来帮助幼儿打好美术绘画活动的基础。

活动目标:

1.学习蜡笔的正确握法。

2.尝试用绕圈圈的方法由中间往外画圆。

3.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苹果若干,自备一段轻快的音乐。

2.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六页《大苹果》,蜡笔。

活动过程:

一、圆圆的苹果

1.出示实物:苹果,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

2.根据苹果的实际情况进行描述:苹果圆圆的,有的红,有的绿,有的黄。

二、我会画苹果

1.示范蜡笔正确握法。

2.教师用绕圈圈的方法由中间往外示范画圆:圆圆一个球。

3.提问:这个球是怎么出来的?刚才老师是怎么画的?(一圈一圈绕出来的)

4.示范画上果柄:头上扎小辫,变成一个红苹果。教师:“除了红苹果你还吃到过什么颜色的苹果?”(绿色)

5.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空手练习画绿苹果,引导幼儿要一圈一圈从中间往外画圆:圆圆一个球,头上扎小辫,变成一个绿苹果。

6.请个别能干的幼儿上前尝试画一个黄苹果,鼓励幼儿尽量画得大一些,饱满一些。

三、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适时指导并纠正幼儿握蜡笔的姿势。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四、作品欣赏。

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最喜欢谁的作品。

案例反思:

本次活动在环节设计上,我先让孩子们认识了苹果,知道苹果是什么形状,有哪些颜色,有不同大小等等,使孩子们有了认识苹果的经验,孩子们对于绘画《大苹果》这个活动就更加感兴趣了。在后面的示范环节我也采用了教师范画、幼儿集体书空练习与个别练习三部曲的形式帮助幼儿逐步掌握用绕圈圈的方法由中间往外画圆。但在教师范画苹果这一步,我在示范用绕圈圈的方法由中间往外画圆时似乎有点心急了,动作太快,幼儿没有看清楚,我也没有强调一圈一圈绕着画出圆圆的苹果,在幼儿自由创作时有的孩子就不会画,只是简单的画了一个封闭的圆,再在里面涂上了颜色,没有掌握绕圈圈画圆的要领。从中我也认识到教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抓好活动的重点慢慢引导,切不可操之过急。在幼儿创作环节中我也发现了我班孩子的绘画常规有待培养,有的孩子连蜡笔的摆放都还不清楚,个别孩子的蜡笔握法也需要纠正,在今后的美术活动中还需要时时强调常规的培养。

11.幼儿园小班苹果 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指点画苹果。

2、体验点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

1、准备“苹果”音乐磁带或事先教会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

2、小熊毛绒玩具一个。

3、印有苹果轮廓图一张(比幼儿操作的大一些)、遮盖的布一块。

4、颜料盘、抹布。

学具:

1、印有苹果轮廓图一张人手一份。

2、颜料(红)每桌一盘、抹布、报纸。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歌表演:摘苹果。

教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树上结了好多红苹果,宝宝们我们一起到果园里去摘苹果吧!走!”

随即打开“苹果”音乐引导宝宝站起来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教师:“我们摘完了苹果,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随即老师把轮廓图贴在黑板上 “看,苹果全给我们摘光了!”又出示小熊,说:“呜呜,谁在哭?噢,是小熊呀,小熊为什么要哭呢,原来它今天也想到果园里来摘苹果,可是它发现苹果都给我们宝宝摘光了,小熊好伤心啊,怎么办呢?让老师来想一个办法把苹果变出来吧!”

2、教师示范讲解。

*教师:“老师要请两个朋友来帮忙变苹果,一个是它。”随即伸出食指,问幼儿:“它是谁呀?”(食指),“还有一个是红颜料。”出示颜料盘。“这个颜料盘里面的颜料是什么颜色的?”(红颜料)。

*小结:“我请的食指跟红颜料来帮我变苹果。”边说边用实物示意。

*示范讲解:“现在我开始变苹果啦,看好了我是怎么变苹果的。”“食指食指翘翘,颜料盘亲亲,苹果树上变变、变变变……”“哎呀,我的手脏了,赶紧擦擦。”示范擦手。

*老师:“噢,原来老师变苹果还要念好听的儿歌呀!”“宝宝也来学一学好听的儿歌吧!”引导幼儿变出食指念二遍。

*教师:“老师刚才在这边变了苹果,哪个宝宝也上来到那边变苹果?”请一至两个幼儿示范作画。提醒边念儿歌边变,并请下面的宝宝帮他念好听的儿歌,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出。

*教师再次出示小熊,说:“小熊看见老师和宝宝给它变了苹果,真开心呀,它还说谢谢老师呢,老师还会对它说不用谢呢!”

*教师:“森林里还有去多小动物他们也想摘苹果,宝宝们你们愿不愿意给他们变苹果呀?”

3、提出作画要求。

*提醒幼儿用食指蘸颜料,轻轻蘸颜料,用力变变变。

*注意手指在画纸上点一下就马上拿开。

*强调苹果变在苹果树上。

*鼓励幼儿这边变变,那边变变,多变些苹果。

*提醒幼儿及时用抹布擦干净手,不要手和弄脏衣服。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讲评。

*教师:“苹果变好了,苹果树回到果园里去吧,宝宝看一下你自己变的苹果,再看看其他宝宝变的苹果,谁变得好?”引导放到旁边的.柜上(布置成树林),互相欣赏。

*教师:“宝宝回到小椅子上,我们来看!”分别出示几张好的作品,讲评,告诉幼儿好在哪里的原因。

6、结束。

12.地方童谣在幼儿园小班的传承 篇十二

关键词:地方童谣;方言传承;幼儿园

【分类号】G613.3

普通话是我们民族的共同语言,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主体文明和哲学世界观,也方便全国人民交流。而方言和民族语言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地方文化,承载着地方的特色文明和哲学世界观,蕴藏着地方的智慧、技艺、信仰、风俗载体,是普通话无法替代的。常熟方言语调快而硬,像豆子滚落。方言虽然生硬难听,但还是有它独特有趣的地方。浓重的乡音,生硬快速里自有它独有的麦香气息,粗糙本真。

《指南》指出:3-4岁的孩子应基本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然而,近年来,在小班开学初我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即一半以上的小班孩子不会用本地的语言表达,半数孩子听不懂他人说的方言要表达什么意思。3-4岁幼儿的语音发展到了一个大的飞跃期,同样也是词汇飞跃发展的时期之一。如何把握住孩子语言发展飞速的这个时期,来传承方言呢?下面是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地方童谣在幼儿园小班的传承”的研究。

一、环境创设——自制地方童谣图夹文,引发孩子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在白茆地方童谣园本课程研究中,我们对图夹文诠释本地童谣进行了一些研究。首先,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从《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中选取了一些适合孩子的文字形式的本地童谣,然后,为了便于幼儿欣赏和理解这些本地的童谣,我们把这些文字的内容用图绘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些研究的成果展示到班级语言区,激起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孩子们看到这些图片总会一边指指点点,一边说着自己对图的理解。也就是这些适合孩子的地方童谣图夹文图片的展示,激起了孩子说的兴趣。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适时地介入孩子的阅读和讲述中,和他们一起来说说图片里的事情。方言就在这里进入孩子的阅读。

二、地方童谣课程走进语言集体教学,延伸在语言区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白茆山歌可谓是一本很珍贵的教科书,但是现今山歌传承人大多年岁以高,“肚里山歌装满箩”和“山歌声声汇成河”的盛况,要想世世代代传承下去,需要新的传承人;山歌文化要想不断适应人民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的提高,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需要新的传承。在这样时不我待的情况下,我们把山歌引进了幼儿园的课程中,从白茆山歌的童谣部分着手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形成了具有白茆特色的本地童谣园本课程。

以小班童谣《姆娘姆娘好吃来》为例。童谣《姆娘姆娘好吃来》原始内容仅两句话,即:姆娘姆娘好吃来,黄狗罗罗眼热来。就在这简单的两句话里,包含了方言词汇:“姆娘姆娘”“黄狗罗罗”,更包含了一个品尝美味的情境。品尝什么美味呢?结合小班音乐活动《苹果》,我设计了小女孩(小细娘)、小男孩(小猴子)吃苹果,黄狗(黄狗罗罗)看见了羡慕(眼热来)这样一个生动的生活情境过程。

然而方言的传承不是几次童谣集体活动就能完成的,所以集体活动童谣《姆娘姆娘好吃来》只是打开了幼儿学说方言的一扇门,之后的延续活动在语言区展开,孩子的方言词汇不断增加。

童谣《姆娘姆娘好吃来》在语言区里的延伸活动:

●借助童谣《姆娘姆娘好吃来》,进行动物的替换,丰富方言词汇:“小花猫伲”“小羊妈妈”。

1.教师:“喵喵喵,谁来了?”出示小猫(小花猫伲)图片 “用白茆话怎么和它打招呼?看见小猴子吃苹果,小花猫伲说什么呀?(姆娘姆娘好吃来,小花猫伲眼热来。)小花猫伲,守一守呗嫩好吃吃。”

2.教师“咩咩咩,谁来了?”出示小羊图片(小羊妈妈)“用白茆话怎么和它打招呼?看见小细娘吃苹果,小羊妈妈说什么呀?(姆娘姆娘好吃来,小羊妈妈眼热来。)小羊妈妈,守一守呗嫩好吃吃。”

动物主角的替换,给幼儿说童谣注入了新的活力的同时,孩子的方言词汇得到丰富。而且,这里教师预设了一个情节: 守一守呗嫩好吃吃。这个情节的预设为后面的活动做了铺垫,这里是等一等吃好吃吃。

●动物、食物匹配。

教师出示食物图片肉骨头、小鱼、青草。

1.教师:“小朋友喜欢吃苹果,黄狗罗罗喜欢吃什么呢?(肉骨头)”请幼儿给黄狗罗罗送肉骨头。“吃到了香喷喷的肉骨头,黄狗罗罗开心地说:姆娘姆娘好吃来,黄狗罗罗开心来。”

2.教师:“小花猫伲给它送什么好吃的?”(小鱼)请幼儿给小猫送小鱼。“吃到了鲜美的小鱼,小花猫伲心里怎么样?(开心)”鼓励孩子和老师一起来说说小花猫伲的感受:姆娘姆娘好吃来,小花猫伲开心来。

3.教师:“快来给小羊妈妈送好吃吃吧。”请幼儿送食物。“吃到了鲜嫩的青草,小羊妈妈开心地说,孩子们开心地说:姆娘姆娘好吃来,小羊妈妈开心来。”

上一个环节是“等一等吃好吃吃”,这个环节是“吃到了而开心”,孩子们把食物图片送给小动物,就像真的给小动物吃了它們爱吃的食物一样,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满足。

至此,一首崭新的白茆童谣诞生了。

童谣《姆娘姆娘好吃来》由原始内容“姆娘姆娘好吃来,黄狗罗罗眼热来”变为下面的内容:

姆娘姆娘好吃来、黄狗罗罗眼热来。姆娘姆娘好吃来,小花猫伲眼热来。姆娘姆娘好吃来,小羊妈妈眼热来。姆娘姆娘好吃来,黄狗罗罗开心来。姆娘姆娘好吃来,小花猫伲开心来。姆娘姆娘好吃来,小羊妈妈开心来。

幼儿的方言词汇学习从先前的“姆娘姆娘”“黄狗罗罗”两个,到现在的“小花猫伲”“小羊妈妈”“肉骨头”“小鱼”“青草”等,方言词汇在累积中得到丰富,情感的体验也从先前的不得食物而眼热到后来的得到食物而开心。

在幼儿有了童谣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后续又自制了童谣手偶,这种根据童谣内容教师自制的手偶投放到语言区,使得孩子们说童谣的兴趣倍增,在手偶操作中童谣说得朗朗上口。

三、总结

13.幼儿园小班苹果 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能给苹果手口一致点数,并能按颜色、大小分类摆放。

2、能用语言表达出苹果的特征,用身体语言表达出大和小。

活动准备:

1、大的红苹果15个,小的红苹果15个;大的绿苹果15个,小的绿苹果15个大的红箩筐1个,小的红箩筐1个。

2、大的绿箩筐1个;小的绿箩筐1个。

3、小刺猬的头饰1个。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T: 我是程老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来跟你们一起做游戏好不好啊。但是我有一个好朋友也想跟你们一起玩,好不好啊?我请你猜猜他是谁?他的身体小小的,背上都是刺。是谁啊?(小刺猬)。我们鼓鼓掌欢迎欢迎。

2、摘苹果

T: 马上就要过冬了,小刺猬要准备过冬的食物了。我们前面有个苹果园,我们一起帮小刺猬摘苹果,你们愿意吗?“

3、数苹果

T: 我摘了很多苹果!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先数我摘的苹果。看看我是怎么数的(一个一个放在椅子上数,示范手口一致点数)一共摘了4个苹果。

你们也来数数看。待会小刺猬会来问你的。(老师个别指导)

T: 请你告诉别的小朋友,你摘了几个苹果。(请几位幼儿上来数数看。)

T: 现在再来数数我摘的苹果。数的时候我们要用到我们的手指宝宝,我们把我们摘的苹果放在椅子下面。(把苹果贴在黑板上)

4、区分苹果的种类并分类摆放

T: 那你们看看这四个苹果长的哪里不一样吗?(引导幼儿说颜色和形状不一样)原来这两个是红苹果。这两个是绿苹果。那这两个红苹果有什么不一样吗?一个是大大的,一个是小小的。(拿出大大的红苹果)那这个苹果的名字叫”大大的红苹果“(用身体语言来表示大大的。)(同样出示另外三个苹果,把四个苹果放在手上。)

T: 我们把摘到的苹果放在箩筐里送给小刺猬吧。我们来看看这些箩筐是什么样子的。“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有大大的红箩筐,小小的红箩筐,大大的绿箩筐,小小的绿箩筐)

T:(出示大大的红苹果)那这个苹果该放在哪里呢?(请幼儿上来放苹果,同样出示另外三个苹果,让幼儿来放放看。)你们真聪明!那我请小朋友把你们的苹果来放一放。(先请一个小朋友来放,然后再请小朋友来放)

T: 我请四个小朋友来检查一下,小朋友放的对不对?

5、结束活动

T: 有了这么多的苹果,小刺猬不愁冬天没的吃了,他真开心,他说”我们一起唱首歌吧!"

教学反思:

本活动为小班数学研讨活动的第二次活动课,经过黄建双老师的第一次活动后的探讨、分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案。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环节过度自然,层次分明。活动中我在幼儿操作之前的一些细节问题讲得比较清楚,因此幼儿在操作的时候秩序较好,幼儿也能很好的完成操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4.幼儿园小班苹果 篇十四

活动目标:

1、学习原地双脚并拢,用力向上纵跳触物。

2、通过自身的练习,知道用力摆臂带动身体向上。

3、在游戏“大风和树叶”中注意倾听教师的指令。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⒈树上挂有苹果若干,数目与幼儿人数稍多。

⒉另一端长绳上挂高低不一的气球若干。

⒊空果蓝若干、草盖、长凳。

活动过程:

⒈准备活动——苹果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我们排着队伍到果园了去吧,引导幼儿一个跟着一个在场地周围走,要求保持距离。

⒉游戏活动——摘苹果。

⑴你们想去摘苹果吗?可是苹果长在比我们高的树上,怎么样才能摘到它呢?(跳起来)。

⑵幼儿原地练习向上跳,鼓励幼儿想高处跳。

⑶请一位跳的高的幼儿示范,引导大家观察他的手臂。

⑷幼儿原地练习,双脚并拢,用力摆臂带动身体向上。

⑸将幼儿带到场地摘苹果,教师指导动作若的 幼儿。

⑹苹果大丰收了,我们拍拍气球乐一乐,鼓励幼儿向上跳,向更高处挑战。

⒊放活动——大风和树叶。

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随风飘落,我们来扮演小树叶随风飘荡好吗?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树叶飞舞的动作。

教学反思:

本活动为小班数学研讨活动的第二次活动课,经过黄建双老师的第一次活动后的探讨、分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案。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环节过度自然,层次分明。活动中我在幼儿操作之前的一些细节问题讲得比较清楚,因此幼儿在操作的时候秩序较好,幼儿也能很好的完成操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上一篇:拆除爆破设计方案下一篇: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补助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