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感官教学反思

2024-07-23

蒙氏感官教学反思(共4篇)

1.蒙氏感官教学反思 篇一

蒙氏感官部分作业

感官方法:配对、分类、排序 配对:感官讯息有层次

分类:在众多中物品中,有好几种类,把具有相同特质的分为同一类。数学属于感官的,把感官赋予数以后成为数学。

日常生活运用了动词和名词,到了数学又运用了形容词。

感官先只有动作,不太有太多的语言,感官区辨的能力提上来,加上记忆的方式(用举例创造记忆)

第一组感官教具可以在2岁半左右开始。2岁半幼儿即将进入动作精致化敏感期,身体有条件执行精细的动作,感官有比较多的发展,进入认知的整理状态,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这个新的知识体系就是打开感官知识大门的钥匙。

感官教具具备的特质:每一种教具要加每一种感官的特质把它抽离出来。老师所帮助孩子做的只是“间接预备”。每种教具在做一个示范的时候只有一个困难度。

感官教具在数学上都是精准的。因为儿童有吸收性心智,用海绵、照相的方法都吸收进去,包括重量、长度上的。

感官不仅存在教具身上,而是存在很多生活中。感官教具一定限制在一个范围内,不是全部。通过教具的练习,帮助孩子打造一把钥匙。

大小、长短、粗细没有绝对,都是被比较出来的。感官教具一定要定义一个范围,不然孩子不能独立操作。

色板是教孩子配对、分类的,颜色是在美术区域去探索的。理论部分:感官活动的特质

每一个教具将某一感官特质抽取出来,教师的一个示范仅仅有一个难度。教具在重量上都要是精准的,因为幼儿具备吸收性心智。

如培养我们的孩子对国家的认识,暗示幼儿在生活中找到中国的元素。如:老师身上饰物中出现中国结。

感官教具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教具相当于一把钥匙,感官的东西都是比较出

来的,没有绝对的高矮、多少------。

感官三种能力:配对、分类、排序。

幼儿可以带着这三种能力,他们还有沟通的能力。

教师给幼儿黄、蓝,幼儿知道了它们在一起会变色。教师起到了控制变向的作用。

视觉教具

1、工作名称:带圆柱体底座

适应年龄:2岁半——3岁半的孩子 教具:带圆柱体底座 步骤:

1、双手握住带圆柱体底座的两端,轻轻拿起,放到桌子上。

2、右手用三指钳的方法先将两边的圆柱体拿起,随意放到桌子上。

3、任意的拿起剩下的其中一个。

4、告诉幼儿:“你也可以试试看。”

5、将剩下的全部拿出来。

6、放回时,右手三指拿起放在桌子上的任意一个圆柱体,让圆柱体的底朝向自己,对比着带圆柱体底座的圆洞,说:“到底是哪一个呢?哦,原来是这个。”将对应的圆柱体放回圆洞中。

7、将其余的圆柱体都放回底座中。

注意:幼儿初次进行此活动时,先进行粗细递减、高低相同的教具。延伸活动:

a、幼儿熟悉四组带圆柱体底座后,可同时进行两组、三组、四组活动。b、可把圆柱体拿到比较远的地方,教师可把一个发钗放到圆洞里,让幼儿找这个圆洞里的圆柱体。

c、可提供幼儿一个眼罩,让幼儿戴着眼罩进行活动。此活动适合4.5岁以上的幼儿。

d、可以四人一起进行,让对方拿自己制定的圆柱体。此活动适合4.5岁以上的幼儿。

2、工作名称:粉红塔

1、取工作毯确定工作范围。

2、用右手从教具柜取下最小的立方体,放到左手的手心,两手相扣送至上作毯上,以同样的方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运至工作毯上散放。

3、找出最大的立方体,放于丁作毯中央,再找出次大的放在它的上面,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建塔,建塔时一手扶住塔顶,另一只手摸塔的两则是否对齐,要求旁边所留间隔必须相等。

4、造塔结束后,欣赏一下正体的协调感,取最小的立方体稍做展示,并从第一个台阶开始逐一向上对比。(前三个要做到动作分解)

5、将立方体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取下,散放于工作毯上,并找出最大与最小的,做三阶段教学法(1)命名:分别拿起最大与最小的立方体,边摸边说:“这是大的,请重复大的,”(据人数多少决定是否让幼儿摸摸看,4-6人可摸)。(2)指认:老师说“请问大的在哪儿?请问小的在哪儿?(3)发音:老师手指到大小立方体问幼儿:”请问这是什么?”

6、结束后,为了了解儿童掌握的程度,可请幼儿在剩余的立方体中再找出最大与最小的。

7、工作结束后,按由大到小的顺序送回教具柜。

3、工作名称:棕色梯

适应年龄:2岁半——3岁的孩子 教具:棕色梯、地垫 步骤:

1、取出地垫,放在地上,打开并铺平。

2、到柜子前,从最小根拿起,右手拿起,左手手掌托住,散放在地垫上。

3、拿到比较大块时,双手握住棕色梯的两边,放到地垫上。

4、“哪根是最粗的呢?”找出来放到地垫上面的位置。

5、“剩下的哪根是最粗的呢?”再从剩下的棕色梯里面找出最粗的摆在第一根的旁边,用手摸一下,两边有没有对齐。

6、可用同样的方法再找出两根,剩下的可请幼儿进行。

7、把最细的拿下来,放到最粗的棕色梯上比对一下,依次往后面比对。“看最细的一根在爬楼梯哦!”

8、收回时从最大的开始收,并提醒幼儿一次只能收一块。

9、将地垫折好收回原处。

4、工作名称:红棒

适应年龄:3岁半以上的孩子 教具:红棒、地垫 步骤:

1、取出地垫,放在地上,打开并铺平。

2、到柜子前,从最短的那根拿起,右手拿起,左手手掌托住,散放在地垫上。

3、拿到长根时,要把红棒贴着身体拿出来。

4、所有都拿出来后,询问幼儿:“看一看,哪根最长呢?找出来”将最长的一根找出来放到地垫最上面,右手从左到右划一下。

5、“接下来哪根最长呢?”找出剩下的最长根后,左边对齐,再用右手划一下、6、“你也来试试吧!”请幼儿完成后面的。

7、“咱们走到远处看一看吧!”

8、拿起最短根与每根对比一下。

9、将所有红棒摆散,“请你将红棒送回去吧!”请幼儿将红棒送回到柜子里。

5、工作名称:几何图橱 适应年龄:2岁半以上的孩子 教具:几何图橱 步骤:

1、到柜子前双手拿起几何图橱的两端,将它放到桌子上。

2、左手三指钳将几何图橱中国的三角形拿起来,右手食指与中指描摹一下三角形的边缘,(注意要从靠近自己的边缘描摹)再摸一下几何图橱的边缘,放在三角形下面的空格里。

3、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正方形和圆形的工作。

4、放回去时,右手也要描摹一下图形与几何图橱的边缘。

5、为提高幼儿兴趣,可提供幼儿眼罩。注:此活动适宜3岁以上的幼儿。

6、幼儿进行完第一层抽屉后,可进行几何图橱下面的几层。

7、幼儿熟练后,可把几何图橱中所有抽屉一起进行。

8、拿出实心的卡片,放在桌上,任选几何图橱中的任何一个图形,找出与它相同的卡片,比一比,放在卡片的上面。

9、粗的卡片和细的卡片都独立做一遍后,最后可三张卡片一起进行。

6、工作名称:色板2 适应年龄:2岁半——3岁的孩子 教具:色板2 步骤:

1、打开盖子,将盒子放在盖子上。

2、“你能找出色板1的颜色吗?你先把它们找出来。”

3、将色板1的颜色找出来后,盖子盖上。

4、“这是你以前做过的,从这里开始吧。”拿出一个蓝色的放在桌子上方。

5、将红、黄、蓝三色颜色配好,然后把盒子里剩下的色板都拿出来。

6、“你想从哪一个开始配对呢?”随意的将剩下的颜色都配好对。

7、幼儿熟练后可进行距离游戏和环境游戏。

8、幼儿进行完后,可进行三段式语言教学:

一阶段:命名——这是„色

二阶段:重复——请你把„色拿给我三阶段:测试——这是什么颜色

7、工作名称:色板3 适应年龄:3岁——3岁半的孩子 教具:色板3 步骤:

1、准备一个托盘,将色板3中的一个色系拿出来放到托盘里,盖上盖子,将托盘放到桌子上。

2、将托盘里的色板都拿到桌子上,随意散放。

3、“哪一块是颜色最深的呢?”将颜色最深的找出来放到桌子的一边。

4、再找出颜色最浅的放到另一边。

5、从颜色最深到最浅的依次排好。

6、摆好后从最浅处看一下,然后站到远一点的地方也可看一下。

7、再从盒子里找出一个色系的色板。

8、询问幼儿“你要先找出哪一块呢?接下来哪一块呢?”

9、按照颜色从深到浅的顺序摆好。

10、收回时,将顺序打乱,放到托盘里。

11、打开盖子,“收回时也要从最深的开始收放哦!” 12、9种颜色都尝试过后,可在在桌子上摆一个小碗,把9种颜色都按照从深到浅摆出,摆出一个太阳的样子。

触觉教具:

工作名称:指尖敏感化: 年龄:3岁前

教具:小水碗、温热水、小毛巾、水盆、托盘 步骤:

1将双手指尖放入盛有温热水的小碗里,教师和幼儿一起唱一首歌,大约一首歌的时间,将双手从温热水中取出,拿出小毛巾,一只手按住小毛巾,另外一只手在毛巾上磨一磨,搓一搓,然后同样的做法换另外一只手。2将所用过的温水倒进回收容器中,把所有的材料放回固定的位置。

工作名称:触摸粗糙细致板 年龄:3岁前 教具:粗糙细致板 步骤:

1现将双手做指尖敏感化。

2教师和幼儿只拿来一个触觉板,教师一边摸一边说:“粗糙的(细致的)。” 3幼儿来操作。

4提升难度,不用眼睛看,只用手模,一边摸一边给触觉板命名。5收放材料

工作名称:触摸触觉板 年龄:3岁前 教具:触觉板

步骤:

1现将双手做指尖敏感化。

2幼儿拿来触觉板,放在桌子上,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3教师在开始部分带领幼儿定义触觉板。教师摸一个,幼儿再摸,将摸过的这个触觉板放在一旁,教师再拿一个,如果与刚才第一个不一样,就放在一边,继续再拿一个,如果与第一个一样,就放在一起(配对)4提升难度戴上眼罩进行配对。5用视觉辨认刚才自己的操作。

6再次提升难度,将所有的触觉板放在一起,找到最粗糙的,放在桌子的上方(旁边),然后再从剩下的触觉板中再寻找最粗糙的一个,放在上方排列在第二个。依次继续做。7收放材料

工作名称:触摸温觉板 年龄:3岁多 教具:温觉板 步骤:

1现将双手做指尖敏感化。

2幼儿拿来温觉板,放在桌子上,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3教师用手腕的内侧温觉板的温度,请幼儿来试一试说一说摸到每一块的不同感觉,还可以说一说它是用来做什么的。教师引导与幼儿生活进行连结,对温觉板的材质进行命名。4收放材料

工作名称:触摸重量板 年龄:3岁多 教具:重量板

步骤:

1现将双手做指尖敏感化。

2幼儿拿来重量板,放在桌子上,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3教师用手指做一个凹陷的弧度,将重量板放于指腹部位,上下颠一颠。4先用最重和最轻的进行比较,摆放好。分出一组轻,一组重。延伸:1戴上眼罩分轻重

2三个重量板进行比较:轻、中配

重、中配

轻、重配

轻、中、重一起配 5收放材料

实体感官教具:

工作名称:操作立体几何组 年龄:2.5至3岁 教具:立体几何组 步骤:

1找来一个地垫,铺在地上。

2拿到教具柜上的立体几何组,将它放入篮中,教师和幼儿坐在地垫上。3教师先将教具一个一个拿出来进行命名,放在篮子旁边,然后将教具一个一个拿起来,请幼儿一起命名教具,之后放入篮子里。

4教师看着远远的地方,将教具一个一个从篮子里拿出来,用手去感觉教具,然后放在篮子的旁边。延伸:

1、加入三段式语言教学:教师用一块大布盖住教具,用手摸,一边说一边命名,然后将该教具拿出来。

2、拿一个平盘,将形状放进去试一试是否能够滚动。

3、拿来图片通过形状底座将教具进行分类。如:圆形的放在一起。

5将教具放入篮中,收放材料。

混合感官:

工作名称:操作建构式三角形 年龄:2.5至3岁 教具:建构式三角形 步骤:

1教师和幼儿取来教具,放在桌子上。2教室坐在幼儿的右边。

3教师将教具进行配对,两个一样的形状移动变成不同的形状。4教师一边移动一个形状,一边探索形状的变化。5教师引导:想办法将边合在一起。6收放材料。

工作名称:操作长方形盒 年龄:2.5至3岁 教具:长方形盒 步骤:

1教师和幼儿取来教具,放在桌子上。2教室坐在幼儿的右边。

3教师将教具进行配对,问:“这是什么?”

一段将两个一样的形状黑色线相对放在一起,拼摆成新的形状。二段将两个一样的形状变换方向,使得变换成新形状。三段教师问:“将所有三角形放在一起会是什么形状。” 6幼儿操作 7收放材料

工作名称:操作蓝色三角形盒 年龄:2.5至3岁 教具:蓝色三角形盒 步骤:

1教师和幼儿取来教具,放在桌子上。2教室坐在幼儿的右边。

3教师将教具进行配对,两个一样的形状移动变成不同的形状。4教师一边移动一个形状,一边探索形状的变化。5教师引导:想办法将边合在一起。6收放材料。

工作名称:操作二项式立方体 年龄:4岁

教具:二项式立方体 步骤:

1找来一块桌垫布铺平,教师和幼儿取来教具,放在桌垫上。2教室坐在幼儿的右边。

3一段:将盒子打开,将形状一个一个拿出来,方向不改变的放在桌垫上。对照盒盖上的图参考着将教具盖在盒子里面,还原它。

二段:将教具还原在盒子外面,教师将教具纵切,请幼儿观察每个面都是一样图

案的。打乱教具装回盒子里。三段:戴上眼罩幼儿操作。4收放材料。

工作名称:操作三项式立方体 年龄:4.5岁至5岁 教具:三项式立方体 步骤:

1找来一块桌垫布铺平,教师和幼儿取来教具,放在桌垫上。2教室坐在幼儿的右边。

3将盒子打开,将形状一个一个拿出来,方向不改变的放在桌垫上。将每一层的教具放在一起,共三层。拆散教具的时候将二项式立方体呈现。

一段:对照盒盖上的图参考着将教具盖在盒子里面,还原它。

二段:将教具还原在盒子外面,教师将教具纵切,请幼儿观察每个面都是一样图案的。打乱教具装回盒子里。三段:戴上眼罩幼儿操作。4收放材料。

工作名称:操作重叠几何图形 年龄:4.5岁后 教具:重叠几何图形 步骤:

1教师和幼儿取来教具,放在桌子上。2教室坐在幼儿的右边。

3教师将红色教具取出排成一队,教师摆好两个,幼儿接着摆。可以从大到小。4红、黄、蓝各排成一队。

5收放材料。

工作名称:操作彩色圆柱体 年龄:4.5岁 教具:彩色圆柱体 步骤:

1找来一块桌垫布铺平,教师和幼儿取来红色圆柱体,放在桌垫上。2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3教师逐一取出红色圆柱体,将圆柱体进行排列,从最粗到最细进行排列。4收放材料。

2.蒙氏感官教学反思 篇二

彩色串珠一套从 1 到 9。

每一串色彩不同:1 为红色,2 为绿色,3 为桃红,4 为黄色,5 为天蓝色,6 为紫色,7 为白色,8 为棕色,9 为深蓝色。

串珠盛放在木盒中。

准备:

被邀请的孩子应该已经做过数学棍材料。将材料搬运到桌子上。和材料一起备有一块小垫毯用来垫在桌子上在上面摆放材料。

展示:

1    选最长的一根串珠放在孩子的面前。

2    选第一长的一根直接放在第一根的下面。

3    继续依次由长到短选出串珠往下摆。

4    最短的一根串珠摆在阶梯的最下方,距孩子最近。

5    串珠摆完之后形成一个倒三角形的阶梯。

6    把摆成三角形的串珠重新拆开,打乱顺序随意摆在桌子上,要求孩子做一遍。

7    孩子摆出三角形后,把串珠 1 从三角形阶梯上移开,用食指指着珠子说,“一。”

8    将串珠 2 从阶梯上移开,用食指指着珠子依次数:“一,二,这是二。”

9    用三段式教学强化孩子的学习和理解。

10  用同样的方法直到所有的串珠全部被数过。

11  要求孩子做这个练习。

12  练习结束后,指导孩子把材料放回到盒中,再送回到原来的地方。

失误控制:

1    没有从最长的一根串珠开始。

2    没有结束在最短的一根上。

3    摆好的串珠没有按顺序 9 - 1 形成倒三角形阶梯。

4    教师兴趣点:

⑴ 串珠的各种不同的颜色。

⑵ 每种相同颜色的珠子被一根硬铁丝串在一起。

⑶ 意识到这个材料包含的.意义同数学棍相同。

⑷ 看到材料逐渐形成的阶梯。

⑸ 看到串珠滚动。

⑹ 数形状微小的珠子。

教学目的:

在感官认知的基础上介绍彩色串珠材料,为将来在数学计算的基础上使用这套材料做准备。通过这套材料练习和强化学过的数学概念。

年龄:3 1/2 到 4 岁。

说明:象我一开始所介绍的那样,这些材料展示步骤只会对已经接受过蒙氏教育培训以及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老师有帮助。

系列文章:

蒙特梭利材料的展示方法

蒙氏数学材料--红蓝棍(数学棍)用法

蒙氏数学棍和数字卡用法

蒙氏教具纺锤盒的用法

3.蒙氏数学分类教学反思 篇三

本次的家长开放日,我开展的活动是数学活动《分类》。这是小班科学领域的活动。前些日子,在某教师的三年汇教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活动。于是我借鉴了一下,并且在原有活动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本次活动是通过给小白狗和小黄狗分饼干、找家的情境游戏,让孩子们初步尝试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并且在情境游戏中掌握简单的分类,对集体活动感兴趣。

科学领域的活动,重要的环节是操作、实践。所以,在教具制作时,我也花了一些心思。第一次操作中,我将原本送饼干环节改成了送糖果,糖果人手一颗放在盘子中,分别为白色与黄色,让孩子们分给白狗与黄狗;第二次操作,原教案是将两种图形的饼干分给小狗吃,但原教案设计过程中,只注重了形状而忽略了颜色。为了更方便孩子们理解,我将饼干的颜色统一制作成了红色,让孩子们更直观地通过形状来喂食。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都能掌握按物体的颜色、形状分类。不过,在实践活动中,我认为自己还是有些浮躁,以至于有些问题、要求提得不够仔细,就让孩子们去操作了,所以发生了一些小状况。如第二次操作时,孩子们拿好材料就一拥而上,喂食时有些拥挤,应该让他们先坐下,分批来喂等。所以,想要让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自身而言,仍需注意细节啊。

4.蒙氏活动插的工作教学反思 篇四

今天,我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工作――插的工作,直接目的是学习按规律排序。

搜寻了班里的材料,我选择了雪花积木为主,其他可以插的小玩具为辅。活动中,女孩组参与的展示活动是两种颜色的雪花积木交替着插,完成后的形状为一条直线,这看似简单的操作,却难住了几个孩子,因为他们虽然取对了雪花积木的颜色,但却不知道插在什么位置上,我反复的让孩子们观察,我插好的积木,同一种颜色的积木都是或平或立的,经过观察实践,女孩都掌握了这项本领,在老师展示后的操作中,孩子们不会利用其他小玩具两种颜色交替着插,很棒的.!

为了灵活的进行这项工作,我在男孩组的展示中,换了另外一种方法,给孩子们提供的材料是一片同种颜色的积木,4片同种颜色和4片同种颜色的积木,来用交替排序的方法插花。

这样,在晨间区域自选活动中,孩子们就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学习,等于在一次活动中,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学习交替排序,避免了枯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2023-2024年度第一学期电教工作总结下一篇: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