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疯狂的投资

2024-07-27

读书笔记之疯狂的投资(精选7篇)

1.读书笔记之疯狂的投资 篇一

放假期间我读了这套《疯狂学校》,我非常喜欢这套书,这里讲述的学校也是我喜欢的学校,我也想去这样的学校上学。

《疯狂学校》一共有六册,这六册分别是:《我们的笨班主任》、《我们的疯狂校长》、《我们的怪图书管理员》、《我们的神经美术老师》、《我们的邪门体育老师》、《我们的狂热音乐老师》。这里的老师都很可爱,我希望我的身边也有一位这样的老师,和我们一起玩,一起疯。当然在这里我也懂得了很多道理,不能像安德列亚一样做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像阿仔一样的调皮,在学校捣乱。更不能像埃米莉一样的爱哭,动不动就哭,不是一个男子汉做的事。我要做一个勇敢,听话,好好学习的好孩子。

2.《聪明的投资者》读书笔记 篇二

作者: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1894~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和投资思想家,投资大师,“现代证券分析之父”,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格雷厄姆生于伦敦,成长于纽约,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著有《证券分析》(1934年)和《聪明的投资者》(1949年),这两本书被公认为“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投资圣经”,至今仍极为畅销。格雷厄姆不仅是沃伦?巴菲特就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导师,而且被巴菲特膜拜为其一生的“精神导师”,“血管里流淌的血液80%来自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在投资界的地位,相当于物理学界的爱因斯坦,生物学界的达尔文。作为一代宗师,他的证券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因此,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

摘要:

(1)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2)投资者与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动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牟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

(3)对待价格波动的正确的精神态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资的试金石;

(4)对于投机者,时机具有心理上的重要性,因为他想在短时间内获取大笔利润,在他的证券上升之前等待一年的想法是不适合他的,而等待的时间对投资者而言则无关紧要;

(5)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当价格大幅下跌后提供给投资者买入的机会,当价格大幅上涨后提供给投资者出售的机会;

(6)经验表明在大多事例中,安全依赖于收益能力,如果收益能力不充分的话,资产就会丧失大部分的名誉(或账面)价值;

(7)在能够信赖的那些个别预测和受大错支配的那些个别预测之间事先做出区别是不可能的,实际上这正是投资基金广泛多样化经营的一个原因。广泛多样化的流行本身就是“选择性”迷信被拒绝的过程;

(8)任何关于一种股票比其余股票更值得购买的分析者的意见,都必须从他个人的偏好和期待的局限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如果所有的投资者都同意一种特别的股票比其余的股票更好,那么这种股票会迅速提价到这样一种程度以抵消掉它先前的利益;

(9)股票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理论收益并不是那些处于连续繁荣的公司所创造的,而是那些经历大起大落的公司创造的,是通过在股票低价时买进、高价时卖出创造出来的;

(10)股市行为必然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行为,否则稍懂一点知识的人就能获利。投资者必需着眼于价格水平与潜在或核心价值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市场上正在做什么或将要做什么的变化;

(11)投资方式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正确的概括必需始终将价格考虑进去;

(12)在投资上处于根本地位的是分红和市场价,它们是外部股东收回投资的唯一具体的方式,诚然,收益、经济强大及资产增加这些因素对他们也很重要,但这些只有在立即或最终影响他们的分红和市场价时才显得那么重要;

(13)在正常条件下,为投资而购买的一般普通股,其安全边际在于大大高于现行债券利率的期望获利能力;

(14)获取收益所进行的操作不应基于信心而应基于算术;

(15)由股市造成的错误迟早都会由股市自身来纠正,市场不可能对明显的错误长久的视而不见,一旦这种错误得到纠正之时,就是有眼光的投资者获利之时;

(16)投资者的注意力不要放在行情机上,而要放在股权证明背后的企业身上。通过注意赢利情况,资产情况,未来远景等诸如此类的因素上,投资者可以对公司独立于其市场价格的<内在价值>形成一个概念;

(17)股票市场并非一个能精确衡量价值的<称重计>,相反它是一个<投票机>,不计其数的人所做出的决定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掺杂物,有很多时候这些抉择和理性的价值评判相去甚远。投资的秘诀就是在价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时投资,并且相信市场趋势会回升;

(18)投资者要以购买整家公司的态度来研究一种股票;

(19)无法抑制的乐观主义能导致狂热的投机,而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它无法汲取历史的教训;

(20)做个有耐心的投资者,愿意等到企业的价格变得有吸引力时才购买股票;

(21)无论华尔街还是别的什么地方,都不存在确定的、轻松的致富之路;

(22)对一家企业的状态,只有一半是事实,而另一半却是人们的观点;

3.《投资最重要的事》读书笔记 篇三

一、优异投资者的思维要求:第二层思维投资,就像经济一样,更像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准投资者们可以学习财务课程,广泛阅读,幸运的话可以得到投资前辈的指点,但是他们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获得维持高水平的结果所需的非凡的洞察力、直觉、价值观念和心理意识。想做到这点,就需要“第二层思维”。

什么是“第二层思维”?

按作者论述,“第二层思维”就是与市场普遍观点不一样的逆向思考。第一层思维对相同的事件有着彼此相同的看法,通常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但是在投资“零和”世界,要向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先问问自己是否有处于领先地位的充分理由。

二、市场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在面对市场有效与无效的争论时,作者认为没有一个市场是完全有效或无效的,它只是一个程度问题。

对于有效性:作者认为有效性并没有普遍到我们该放弃良好业绩的程度。但是由于市场在一定程度是有效的,因此在行动之前,应该问:错误的定价是否被投资者的共同努力所消除?抑或仍然存在?为什么?如果这是一门杰出的交易,为什么其他人不一哄而上?

同时应该记住:今天存在的有效性并不意味着有效性永远存在。

所以,无效性是杰出投资的必要条件。作者认为无效是存在的。

简而言之,我认为有效市场理论提供信息辅助我们决策而不是控制我们决策,如果完全无视市场有效理论,我们可能会犯大错,可能自欺欺人和忽视风险。

三、价值投资与成长型投资区别

价值投资追求的是当前低价。通常考察收益、现金流、股利及其企业价值等财务指标,并强调在此基础上低价买进。价值投资者首要目标是确定公司的当前价值,并在价值足够低时买进公司证券。

成长性投资介于枯燥乏味的价值投资和冲动刺激的动量投资之间。其目标是识别具有光明前景的企业,侧重于企业的潜力而不是企业的当前属性。

价值投资者相信当前价值高于当前价格,而买进股票。

成长型投资相信未来价值的迅速增长足以导致价格大幅上涨,从而买进股票。

两者的区别在于立足于当前价值还是未来价值。

作者强调价值投资,因为他认为预测未来比看清现在更困难。

四、重视买入价格

成功的投资不在于“买好的”,而在于“买得好”。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必须以价格为根本出发点。事实屡次证明,无论多好的资产,如果买进价格过高,都会变成失败的投资。

确定价值的关键是熟练的财务分析,而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及其前景的关键,则主要依赖于对投资者思维的洞察。

最重要的学科不是会计学或经济学,而是心理学。

在所有可能的投资获利途径中,低价买入显然是最可靠的一种。

五、对风险的认识

投资只关乎一件事:应对未来。没有人能够确切地预知未来,所以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应对风险是投资中一个根本的要素。

1、理解风险

风险是永久性损失的概率。

损失风险主要归因于心理过于积极,以及由此导致的价格过高。损失风险是人们在要求预期收益以及设定投资将价格时最关心的风险。

风险意味着可能发生的事多于确定发生的事件。

理解风险的关键是:风险很大程度上市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即使是在事件发生之后,也难以对风险有明确的认识。

平心而论,我认为投资表现是一系列事件——地缘政治的、宏观经济的、公司层面的、技术的、心理的——与当前投资组合相碰撞的结果。

未来有多种可能性,但结果却只有一个。

收益本身——尤其是短期收益——不能说明投资决策的质量。

投资风险很大程度上事先是观察不到的——除了那些有非凡洞察力的人。

最重要的是,大多数人将风险承担视为一种赚钱途径。承担更高的风险通常会产生更高的收益。市场必须设法证明实际情况似乎就是这样。否则人们就不会进行高风险投资。但是,市场不可能永远以这样的方式运作,否则高风险投资的风险就是不复存在了。一旦风险承担不起作用,它就完全不起作用,直到这时人们才会想起风险究竟是怎么回事。

2、识别风险

风险意味着即将发生的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利结果发生时损失概率的不确定。

高风险主要伴随高价出现。在高价时不知规避反而蜂拥而上是风险的主要来源。

认为风险已经消失的看法是最危险源头之一,也是促成泡沫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的钟摆到最高点时,认识风险很低以及投资一定能获利的信念令人群激动不已,以致他们丧失了对损失应有的警惕、担忧及恐惧,只对错失机会的风险耿耿于怀。

市场不是一个供投资者操作的静态场所,它受投资者自身行为的控制和影响。不断提高的自信应带来更多的担忧,正像不断增加的恐惧和风险规避共同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增加风险溢价一样。这种现象称之为“风险的反常性”。

最大的投资风险存在于最不容易被觉察到的地方。

在所有人都相信某种东西有风险的时候,他们不愿购买的意愿通常把价格降低到完全没有风险的地步,广泛的否定意见可以将风险最小化,因为价格里所有的乐观因素都被消除了。

当人人都相信某种东西没有风险的时候,价格通常被疯抬至蕴藏巨大风险的地步。

3、控制风险

杰出的投资者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拥有与创造收益的能力同样杰出的风险控制能力。

过去没有出现不利环境不代表不需要风险控制,即使结果显示当时可以不必进行风险控制。重要的是意识到,即使没有发生损失,风险也有可能存在。因此没有损失并不一定意味着投资组合是安全的。

风险控制在繁荣期是观察不到的,但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由盛转衰是轻易而举的。

在市场平稳或上涨时,我们无从得知投资组合的风险有多大。这就是沃伦。巴菲特所观察到的,除非潮水退去,否则我们无从分辨游泳者谁穿着衣服,谁又在裸泳。

风险控制是规避损失的最佳方法,反之,风险规避则有可能会连同收益一起规避。

六、关注周期

你不能预测,但你可以准备。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可以为可能性作好准备,减少它们所带来的痛苦。

在投资中,如同生活一样,完全有把握的事情很少。我有信心把握住两条法则:

法则一、多数事物都是周期性的。

法则二、当别人忘记法则一时,某些最大的亏损机会就会到来。

事物的兴衰涨落是基本原理,经济、市场和企业同样如此:起伏不定。

世界具有周期性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参与。机械化的东西可以直线运行,时间不断向前推移,得到足够动力的机器也可以不断前进。但是历史、经济领域的进程涉及到人的,当人参与进来的时候,结果就有了可变性和周期性。我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人是情绪化并且善变的,缺乏稳定性和客观性。

周期的极端性主要源自人类的情绪和弱点,主观和矛盾。

七、钟摆意识

投资市场遵循钟摆式摆动:处于兴奋和沮丧之间。

处于值得庆祝和积极发展与令人困扰的消极发展之间。因此,处于定价过高与定价过低之间。对待风险的态度上的摆动,是贯穿许多市场波动的主线。

风险规避是理性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钟摆所处的位置尤为重要。不恰当的风险规避就是市场过度泡沫或严重崩溃的主要原因。

在我看来,贪婪和恐惧的循环是对待风险的态度改变所致。

我将投资的主要风险归结为两个:亏损的风险和错失机会的风险。

牛市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少数有远见的人开始相信一切会更好。

第二阶段: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进步的确已经发生。

第三阶段:人人断言一切永远会更好。

熊市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少数人意识到:尽管形势大好,但不能永远称心如意。

第二阶段: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事态的恶化。

第三阶段:人人相信形式会更糟。

相信钟摆将朝着一个方向永远摆动——或永远停留在终点的人,最终将损失惨重。了解钟摆行为的人则将受益无穷。

八、抵御消极影响——影响投资的心理因素

无效性——错误定价,错误认知以及他人犯下的过错——为优异表现创造了机会。利用无效性是持久卓越的唯一方法。为使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你应该站在与那些错误相反的一边。

为什么产生错误?因为投资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人类是受心理和情感支配的。许多具有分析数据所需的才智。但是很少人能够更加深刻地看待事物并承受巨大的心理影响。换句话说,很多人会通过分析得出相似的认知结论,但是,因为各自所受心理的影响不同,他们在这些结论的基础上所采取的行动各不相同。最大的投资错误不是来自信息因素或分析因素,而是来自心理因素。

第一种侵蚀投资者成就的情感是对金钱的渴望,尤其是当这种渴望变成贪婪的时候。

对利润的渴望是驱动市场及整体经济运转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危险产生于渴望变成贪婪的时候。

第二个心理因素是与贪婪对应的:恐惧。恐惧就像贪婪一样,意味着过度。因此恐惧更像恐慌,是一种过度忧虑,妨碍了投资者采取本应积极的行动。

第三个因素:人们容易放弃逻辑、历史和规范的倾向。容易让他们接受迅速致富的可疑建议。 是什么让投资者迷上这样的错觉呢?答案是:投资者往往在贪婪的驱动下,轻易地摒弃或忽略了以往的教训。

第四个造成投资者错误的心理因素是从众,而不是坚持己见的倾向。

一次又一次地,从众的压力和赚钱的欲望致使人们放弃了自己的独立和怀疑精神,将与生俱来的风险规避抛诸脑后,转而去相信毫无意义的东西。

第五个心理影响是嫉妒。无论贪婪的负面力量有多大,它还有激励人们积极进取的一面,与之相比,与别人想比较的负面影响更胜一筹。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人的天性里危害最大的一个方面。

第六个关键影响因素是自负。

相比之下,善于思索的投资者会默默无闻地辛苦工作,在好年份赚取稳定的收益,在坏年份承担更低的损失。

如何抵御心理影响,提高自己的胜算:

1、对内在价值有坚定的认识。

2、当价格偏离价值时,坚持做应该做的事。

3、足够了解以往周期——先从阅读和与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交谈开始,之后通过经验积累——从而了解市场过度膨胀或过度萎缩最终得到的是惩罚而不是奖励。

4、透切理解市场对极端市场投资过程的潜在影响。

5、一定要记住,当事情看起来“好到不像真的”时,它们通常不是真的。

6、当市场错误估价的程度越深(始终如此)以致自己貌似错误的时候,愿意承担这样的结果。

7、与志趣相投的朋友或同事相互支持。

九、逆向投资

我只能用一个词来描述大多数投资者——趋势跟踪者,而杰出的投资者恰恰相反。卓越的投资需要第二层思维——一种不同于常人的更复杂、更具洞察力的思维方式。

杰出投资者有两个基本要素:

1、看到被人没看到或者不重视的品质(并且没有反映在价格上)。

2、讲这种品质转化为现实(或至少被市场接受)。

某些共同的线索贯穿于我所目睹的最佳投资中。它们通常是逆向投资——富有挑战性并令人不安的投资策略。如当市场崩溃时,多数人会说:“我们是不会去接下落的刀子的,那太危险了。”“我们要等到尘埃落定,不确定性得到解决之后再说。”

我敢肯定的是,当尘埃落定时,利润丰厚的特价股已不复存在。

十、寻找便宜货

精心构建投资组合的过程,包括卖出不那么好的投资从而流出空间买进最好的投资,不碰最差的投资。过程需要的素材包括:

1、潜在的投资清单;

2、对它们内在价值的估计;

3、对其价格相对于内在价值的感知;

4、对没中投资涉及到的风险及其对在建投资组合的影响的了解。

对于第一点,投资者应列出一个满足自己最低标准的候选投资清单,然后从中挑出最划算的。

清单列出之后,下一步就是从中选择投资,这一步通过识别潜在收益—风险比率最高或最划算的投资来实现。如科特尔(《证券分析》的编辑)说的“投资是相对选择的训练。”

我们的目标是寻找股价过低的资产。便宜货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感觉必须远不如现实,即最好的时机通常在大多数人不愿做的事情中发掘出来的。

这些便宜货特点:

1、鲜为人知或人们一知半解;

2、表面上基本面有问题;

3、有争议、不合时宜或令人恐惧;

4、被认为不适宜“正规”投资组合;

5、不被欣赏、不受欢迎和不受追捧的;

6、收益不佳的追踪记录;

7、最近有亏损问题,没有资本增益的。

便宜货的价值在于其不合理的低价位——因而具有不寻常的收益—风险比率,因此它们就是投资者的圣杯。

十一、耐心等待机会

在周期逆势(熊市)而动的投资者们有扬名立万的黄金机遇。但是本章我想指出的是,并不是总有伟大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有时我们可以通过敏锐的洞察和相对消极的行动将成果最大化。耐心等待机会——等待便宜货——往往是最好的策略。

所以在这里我要提醒你:等待投资机会到来而不是追逐投资机会,你可做的更好。

投资的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只有真正作出失败的投资时才会遭受损失。不作失败的投资就没有损失,只有回报。即使会有错失制胜机会的不良后果,也是可以容忍的。

将球棒搭在肩上,站在本垒板上观望,是巴菲特对耐心等待机会的解读。当且仅当风险可控的获利机会出现时,球棒才应挥出。

买进的绝佳机会出现在资产持有者被迫卖出的时候。在经济危机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在危机中关键要做到远离强制卖出的力量,并把自己定位为卖家。为达到这一标准,投资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坚信价值,少用或不用杠杆,有长期资本和顽强的意志力。在逆向投资态度和强大资产负载表的支撑下,耐心地等待机会,便能在灾难中收获惊人的收益。

十二、认识预测的局限性

这一关于预测的讨论表明,我们面临着两难境地:投资结果完全取决于未来发生的一切。然而,尽管在一切“正常”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有可能推知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但是在最需要预测的紧要关头,我们却几乎无法预知未来将会发生什么。

总而言之,预测的价值很小。

“预测未来是否有用”的问题,不是单纯的好奇或学术探讨。它对投资者行为有或应有重大的影响。如果行动决策的结果将来才能揭晓,那么显然,你对未来能否预测的看法,将会决定你采取不同的行动。

如果未来是可知的,防守就是不明智的。你应该积极行动,以成为最伟大的赢家为目标,没有任何损失可担心。多元化是不必要的,杠杆是可以最大化的。事实上,过度谨慎会造成机会成本。

如果不知道未来发生什么,自以为是的行动就是鲁莽。马克吐温说的很好:“人类不是被一无所知的事所累,而是被深信不疑的事所累。”

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可知范围——适度行动而不冒险越界——会令你获益匪浅。

十三、正确认识自身

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要去往何处,但最好明白我们身在何处。

市场周期给投资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那么面对市场周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第一种,否认周期的不可预测性,加倍的预测未来。——目前找不到令人满意的证明。第二种,承认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忽略市场周期,即所谓的“买入并持有”法。第三种我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试着弄清我们处在周期的哪个阶段。

在投资领域里。周期最可靠。我们不知道一个趋势会持续多久,不知道它何时反转,也不知道导致反转的因素及反转的程度,但是我相信,趋势迟早会终止,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永远存在。

市场在周期性运动,有涨有跌。钟摆在不断摆动,极少停留在弧线的中点。这是危险还是机遇?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我的答案很简单,努力了解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市场是疯狂还是低迷?),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行动。

十四、重视运气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在不可能成不明朗的结果上下了高风险筹码的人,结果他看起来像个天才,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之所以能够成功,靠的是运气和勇气,而不是技能。

我们都知道,在成功的时候,运气看起来像技能,巧合看起来像因果。“幸运的傻瓜”看起来像专业的投资者。

什么是好决策?好的决策应该是有逻辑、有智慧、有见地的人在条件出现之时,结果出现之前做出的。

长期来看,好的决策一定会带来投资收益。然而在短期内,当好的决策无法带来投资收益的时候,我们必须忍耐。

塔勒布“世界是不确定的”这一观点与我的观点十分相符。我的投资信仰和投资建议均来自这一思想学派。

我们应该将时间从可知的行业、企业和证券中发现价值上,而不应将决策建立在对更加不可知的宏观经济和大盘表现的猜测上。

因为大多数结果对我们不利,所以我们必须进行防御性投资。为了提高成功机会,我们必须在市场极端情况下采取与群体相反的行动:在市场低迷时积极进取,在市场繁荣时小心谨慎。

十五、多元化投资

有老投资者,有大胆的投资者,但没有大胆的老投资者。

从进攻与防守层面入手是理解决策的最好方法之一,以体育运动作类比则是理解进攻与防守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在主动股票市场主动得分对投资者未必有好处。相反,投资者应该尽量避免输球。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引人入胜的投资观点。

总而言之,即使经验丰富的投资者都可能打出失误球,击球过于主动更容易输掉比赛。因此,防守——重点在于避免错误——是每一场伟大投资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认为投资更像玩足球,进攻为主还是防守为主还是攻守平衡。对你来说,得分和阻止你的对手得分,哪一个更重要?投资中你是争取制胜还是避免失败?

投资中的进攻指为追求高额收益而采用积极进取策略并承担较高风险。防守型投资者关注的不是做对,而是避免做错。

防守型投资有两大要素。第一要素是排除投资组合中的致败因素,最好的实现方法是:广泛尽职调查,提高入选标准,要求低价和高错误边际,不要轻易下注在没有把握的持续繁荣、乐观预测和发展上。第二要素是避开衰退期,特别要避免暴露在崩溃危机下。除此之外,防守还需要投资组合多元化,限制总风险承担并以整体安全为重。

集中化(多元化的反义词)和杠杆是进攻的表现。它们起效时会扩大收益,反之会增加损失。过度使用积极进取策略,在形势恶化时可能会危害投资生存。相反,防守能够提高你渡过难关的可能性,你会有足够长的时间来享受聪明的投资带来的最终的回报。

如果未来不出所料,成功的投资并非难事。但你必须想到,如果未来不能如你所愿,你该如何应对?是什么保证了结果的可接受性?答案就是“错误边际”(即安全边际)。

必须在进攻和防守之间取得平衡。你是不是一名债券投资者,不在于你持有哪些赚钱的债券,而在于你是否有能力把不赚钱的债券排除在外。在格雷厄姆和多德看来,这种以排除为主的固定收益投资是一门“否定的艺术”。

同时,仅仅规避损失是不够的,必须同时有获利的潜力。关键是进攻防守的平衡。

十六、避免错误

在我看来,设法避免损失比争取伟大的`成功更加重要。

我认为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分析/思维性的,或心理/情感性的。

分析性错误主要是因为“想象无能”,即用来表示既想象不到所有的可能结果,也无法完全理解极端事件的结果的情况。

导致错误的心理/情感因素:贪婪和恐惧等。

另一个重要的错误,是没有正确认识到市场周期和市场狂热。

如何避免错误、识别错误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是无法用规则、算法或路线图来表示的。我强调的是领悟力、灵活性、适应性以及从环境中发现线索的思维模式。

一种提高投资效果的方法是思索今天的错误会是什么,然后设法避免它。

有时投资错误是不作为(该做没做),有时错误是作为(不该做却做了)。

十七、增值的意义

就风险与收益来看,达到市场一致表现并不难,难的是比市场表现更好:增值。这需要卓越的投资艺术和深刻的洞察力。

4.读书笔记之疯狂的投资 篇四

1.只有输出,才是最好的输入。

2.如果是通俗写作,优先读那些经典但又感觉比较轻松、容易进入的书。

3.人类心理都是喜欢晒优越,哪怕吐槽一个东西也是在晒智商。

4.当你完成当天的写作时长,先关闭文档,过几小时甚至一两天后再看。不立刻修改的原因是,如果你写得热情高涨,头脑发热时不容易看出问题来;如果写得不顺,重看一遍只会更沮丧。

5.写作这件事,表达欲很强的人是写不好的,写作的本质不是表达逻辑,而是倾听逻辑。“倾听逻辑”,就是听读者想要表达什么,然后替他们去表达。

5.讲故事,而不是讲道理

6.怎么开头。最好用的办法,就是直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1.怎样写出吸引人的好文章

第一,语言尽量简单化、口语化;

要想让句子简单化,只需要做一件事:修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在修改阶段,重点改掉这几种语法结构:一是过长的从句;二是多层的逻辑,比如双重否定;三是连锁的形容词。短句跟长句相比,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容易有节奏感、音律感。想想我们平时说话,一般一口气不超过10个字。记住,多用逗号,会让你的文字节奏更加明快。

第二,用文字营造画面感;

第三,用具体代替抽象。

具体做法:

第一,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

第二,善于抓细节。

第三,善于使用比喻。

我相信是名词和动词,因为动词和名词是用来描述具体事物的;而形容词描述的是抽象的感知,描述人类复杂的`心理情绪,或描述事物的一种状态,所以,形容词是让读者理解成本更高的词。

使用比喻的时候,一定要避免陈词滥调。

2.如何修改,让文章更有光彩?

某种程度上,修改文章就是修改思想。当你思路不清晰,或想法跑偏了,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一定也是凌乱松散、东拉西扯的。

至于字词的推敲、语句的修改,推荐一个好方法:念出来。

日常与人沟通时,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说话时的简练度、条理性。

修改的原则:不自夸,也不自责

3.写故事要注意的三件事:

一、情感真实。深谙人性的痛点与弱点,努力在作品中追求“情感真实”,而非“事实真实”。

二、表达克制。尽量用最少的词语传达最多的信息。可尝试用英文写。

三、相信市场,而非灵感。

4.故事结构设置的三要素

用悬念、冲突,构建吸引人的叙事结构。悬念最好设在故事的开头

用张弛有度的描写来构建场景,渲染气氛,刻画人物。

结尾,给读者制造惊喜的最后一次机会。

关于写作,有“凤头,猪肚,豹尾”一说。意指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精美,引人入胜;主体部分要充实,有理有据,像猪肚;结尾则要像豹尾一般,简洁有力,又有平衡感。这对故事写作也是适用的。

5.如何训练你的逻辑思维

文章的逻辑性比文采修辞更重要。语言平淡,别人就算无感,但还是能明白你的意思。思维混乱,人家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那真是一脸蒙啊。

所有表达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逻辑问题。

6.写作时表达要明确,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复杂的事情简单说,简单的事情说完整。

第二,慎用双重否定。

7.写作所需要的刻意训练,不单是通过“不停笔”来做量的积累,还要通过持续训练深度思考能力来实现质的飞跃。具体怎么做?

第一,警惕第一时间想到的观点、轻而易举得出的结论。

第二,得出观点之前,确保自己对一件事已经有足够深入的了解。

8.三个技巧,让你更有逻辑地思考

一、列提纲:将素材归类分组

我们的情绪、思想往往重复而凌乱,但文字必须有条理才行。对初学者来说,要训练思维的流畅,就要学会在正式写作之前打腹稿、列提纲。

构思一篇文章的时间,有时比写作时间还长。如果只有一个粗略想法,却没想好主次观点及逻辑结构的话,经常会写着写着就卡壳,然后东拉西扯。提纲可以随手写在纸上,也可以做成印象笔记,来不及的话就打腹稿,在心里想好一二三。

如果你在开始写作之前,已经很清楚文章的中心思想,金字塔原则能帮你轻松搭建好写作框架、规范表达逻辑;如果你动笔前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那么不妨回到本小节开头,用归类分组的方式,通过分析素材来梳理观点,再从分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中提炼出中心思想。

二、理结构:框架比细节重要。

不要一上来就想文章细节,细节虽然很重要,但不是第一位的。

三、善表达:逻辑连接之术。

第一,理清内部关系。

第二,善用连接词。

第三,注意呈现方式。同一个连接词一用到底,也会很让人扫兴。

9.文字密度:不要啰唆,精简干练

画面感:细节具体,案例鲜活

5.读书笔记之疯狂的投资 篇五

读书笔记

读书摘记:

第57页: 开始投资股票前,投资者都应该首先问自己以下三个个人问题:

1、我有一套房子吗?

2、我未来需要钱吗?

3、我具备股票投资成功所必需的个人素质吗?

第61页: 林奇认为股票投资成功所必需的个人素质:耐心、自立、常识、对于痛苦的忍耐力、心胸开阔、超然、坚持不懈、谦逊、灵活、愿意独立研究、能够主动承认错误以及能够在市场普遍恐慌之中不受影响保持冷静的能力。专家和大师的区别是大师总是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用简单易懂的通俗语言来解释清楚。对于股票投资这种入门门槛比较低的行业来说,国内的、国外的、技术的、基本的,各类专家可谓是数不胜数,不过真正说到大师,那或许用十个手指头就可以数得过来。无论我们如何的压缩这个名单,相信彼得.林奇的名字是永远不会被遗漏的。

彼得.林奇是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麦哲伦基金的前基金经理,在他的管理下,麦哲伦基金从1800万美元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成长为12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基金,13年的时间里基金收益高达29%年复利。彼得.林奇还是个高产的作家,写了3本关于股票投资的书,介绍了其投资理念和方法的前两本都是长盛不衰的投资类畅销书。尤其是第一本书「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几乎囊括了彼得林奇的全部投资智慧。

虽然该书的第一版于1989年出版,比中国股市的历史还要长,但是书中的内容却丝毫没有落伍之处。相反随着近几年国内的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来自美国成熟市场的投资理念越发的具有指导性。而在其千禧年纪念版中彼得林奇的自序更是为国内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大师思路的绝好机会。

彼得林奇的投资理念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好公司的股票迟早会有良好的表现。因而林奇崇尚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和调查,当然,林奇并不认为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和调查需要怎样高深的知识和方法,这并不是基金经理们的特权,相反林奇认为每一个普通的投资者只要用自己3%的脑力就能在选择股票的时候,和那些处在平均水平之上的华尔街专业人员选得一样好。

全书的切入点都是针对业余投资者而陈述,在分析股票与基金的利弊及个人偏好上加以解说。针对公司规模大小及业务发展情况,将公司大致分为6个类型,以此建议读者根据偏好来进行投资。并且在投资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身边的潜力股,详细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专注于自己熟悉了解的行业,并坚持自己的判断。

对于找寻值得投资的股票,彼得林奇往往是从生活中和身边的事情开始,其主要思路就是产品――上市公司――股票这个顺序。从生活中发现的畅销产品挖掘出能够上涨几倍的潜力股票正是彼得林奇的强项,也是其草根企业调查文化的典型模式。当然,这和美国的上市公司达到上万家,几乎每一种产品后面都有上

市公司的背景有关。虽然国内还没有达到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每一种产品都有上市公司背景这种程度,但是类似的线索还是不少的。这里说一个我个人的真实体验,2005年随着近几年汽车产量的不断提高和汽车价格的下降,整个汽车行业从前几天的高峰期进入了盈利大幅削减的衰退期。不过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汽车公司都是这样的,江淮汽车主要生产轻卡和瑞风MPV商务车,这些产品主要供应给中小企业的商务用户,对于商务用户来说,只要有需求就会购买汽车,不会因为汽车价格下降而推迟购车计划,这一点从江淮汽车2004~2005年的汽车销量就可以看出。更为重要的是我周围的经营中小型企业的朋友中,已经有两个购买瑞风MPV商务车的。因此,我判断江淮汽车受汽车行业萧条的影响很小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5.5元附近大量买入江淮汽车,之后江淮汽车果然在大盘向下的情况下逆势上涨,经过一年多一点儿的时间已经实现翻番(复权后)。还有一次是去年年末,我的一位从事电梯电缆生意的朋友出差到北京,在聊天过程中向我诉苦,因为铜价大幅上涨,导致公司的成本大幅提高,利润下降,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之后我查看了伦敦铜期货走势,发现已经连续上涨很长时间了,于是买入了国内生产铜的云南铜业和江西铜业,之后国内有色金属股票大幅上涨,我虽然没能一直持有到现在,但是几个月内收益也超过了50%。这些都只是比较典型的案例,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还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线索。

关于如何寻找赚钱的股票上,彼得林奇还有很多独特的方法,比如林奇将上市公司分成六种不同的类型:稳定缓慢增长型,大笨象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资产富余型,以及转型困境型。这六种不同类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投资方法,而且林奇对不同类型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也不同。这是一种相当简单的分类和框架模型,这种模型的好处就是会减少投资者对不同类型股票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比如,如果你持有的是缓慢增长型的股票,那么就不应该指望它会有多么了不起的表现,相反,如果你持有的是快速增长型,那么就不应该轻易的将其卖出。

还有就是每一个投资者都无法回避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林奇对此做了一个简单的财务讲座,并对投资者应该关心的每一种著名数字做了详细的案例分析,这样投资者就不会再对厚厚的上市公司报表无从入手了。

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父。这是国内非常流行的一句股谚,这说明了如何卖出股票的重要性,对此林奇根据股票的六种不同类型,详细列举了何时应该卖出,何时应该持有的详细依据。当然,跟如何选股一样,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对于这些方法要分析林奇得出结论的依据,并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有一点对我个人触动很深的部分是彼得林奇对组合投资的宣扬。随着巴菲特集中投资理念的盛行,很多投资者已经对分散风险和组合投资嗤之以鼻,不过我个人还是认为对于一个普通投资者来说,组合投资是非常必要的。组合投资不仅仅是分散了风险,也增大了成功的可能性,毕竟我们不能指望买入的每一只股票都能成为林奇所说的涨10倍的tenbagger,多一个股票就多一个抓到牛股的机会。组合投资还可以有效的控制股票投资中经常会出现的冲动和冒险情绪,从而引导投资者走向长期成功的道路。

6.《时间之贼》的读书笔记 篇六

《时间之贼》内容简介:历史悠久的印第安古墓吸引了大批专业考古学家。同时也吸引了心狠手辣的盗墓贼——人称“时间之贼”。年轻的考古学家弗里德曼博士无故失踪;警局附近连续发生两起盗窃案;神出鬼没的神秘传教士;古墓附近惨死的盗墓贼……这一切有着怎样的联系?丧妻的利普霍恩和倒霉的吉姆·契如何打破僵局,解开重重谜团?盗墓,打扰了死者的灵魂。必将遭到报应!

当我看了第一章以后,就再也没有放下这本书,直到读完。故事的节奏感、神秘感和悬疑程度几乎让人在屏息之中完成这次探险。故事的`结局十分震撼! 本书的亮点在于向你生动描述了美国土著居民纳瓦霍人的文化,与人物的内心刻画。 随着女教授的失踪,一个即将退休,饱受精神创伤的警员利普霍恩与同样运气不太好的契阴差阳错……

7.证券《长赢投资》读书笔记 篇七

我大概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来看了投资巨人约翰.博格的“长赢投资”这本书,本书中博格向投资者奉献了其投资智慧和实战经验,为投资者指出以最低成本买进所有的股票并以指数化方式持有这市场组合来投资的长赢之道。

想赢吗?那就用常识投资。博格说成功投资的真谛不过是常识而已。他提出了一个成功的投资策略,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拥有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拥有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不简单啊,这需要很大的资金支持,而个人的资金量有限,很难去购买所有公司的股票,即使买到了也是数量有限,获利少,因此我觉得买进所有股票跟适合机构投资者,因为它们资金雄厚,人才及技术齐全。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而已,而投资大师博格却提出了适合所有投资者的解决方法,也就是他所说的最简单最佳的方法:购买一只涵盖这种市场组合的基金,然后永久性地持有下去。这种基金被称为指数基金,即一个包含很多股票的投资组合。它有利于消除个别股票,市场板块,及决策所带来的风险,从而实现风险最低化。如果有人不受心理因素,公司经营状况,宏观经济因素,政治及政策措施等因素影响而持续持有这基金的话,那这人就能在证券市场上坐享股利和收益增长所带来的全部回报。但是人不是完全理性的,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只能是一种极端的和个别的情况,投资者很难避免受到羊群效应,后悔厌恶,损失厌恶,反应不足与反应过度等非理性行为的影响,一旦受到这些非理性行为的影响,投资者就会做出错误的决策,而很难达到持续持有的目标。另一方面股市易受到政策因素影响。首先,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扩大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但是货币供应太多又会引起通货膨胀,使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使实际投资收益率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则相反,它会减少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证券市场的活跃和发展;货币政策对人们的心理预期影响也非常大。其次,税收直接影响投资行为,一般来说,税征得越多,企业用于发展生产和发放股利的盈余资金越少,投资者用于购买股票的资金也越少,因而高税率会对股票投资产生消极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也会下降。再次,市场利率是股票投资者买进或卖出股票的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利率下降时,股票的价格就上涨;利率上升时,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跌。由此可见,投资者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持续拥有难以实现,因此股市上很多人输。而巴菲特,博格等投资大师赢就赢在持续持有上。

博格的有些观点很有道理,让人很欣慰,而部分观点则和我常识有点冲突,我难以接受,不过他的投资理念使我固有的投资思维发生了变化。复利确实能带来很大收益,复利能使你的钱不需要任何成本就自动增长,因为你的初始投资为你赚取了利息,而这些利息被不断地再次投资以后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利息,这样子赚钱可以说再好不过了。但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你必须得长期投资并坚持下去,复利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过几十年你很有可能就因为复利效应而成为百万富翁呢!我严重偏好于投资基金,可大师博格在本书中一味地推崇指数基金,他说道:“一旦你领悟到金融市场的机理,你就会发现指数基金是唯一的投资方式。”可我觉得指数基金除了成本低,风险低之外没什么大好处,它更适合投资新手,因为成本低,风险也比单纯投资股票要低,一般人都能负担得起。那些风险承受力大的投资者应该更偏向投资基金,因为投资基金有很多优点:a.基金由专业基金管理人士操作,解决投资者时间,精力和专业知识不足问题;b.由专业人士构建投资组合,能较好地分散投资风险,保障投资者的利益;c.一般情况下投资者随时可以把基金卖出或赎回,基金的变现性和流动性强;d.积少成多,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因此,我一直把投资基金当作最佳的投资方式,可看了

本书后我突然觉得现阶段指数基金以低成本,低风险的特点很适合像我这样的投资菜鸟啊!

低成本是投资取胜的关键。各种股票基金高昂的运行成本,如经纪人佣金,申购费、管理费、赎回费、高换手率带来的成本,使得其收益长远来看,必然落后于市场。选择基金时一定要选择成本低的,博格书中提出,与成本最低的基金相比,换手率最高,成本最高的基金承担的风险水平要高出34百分点。如果收益按复利计算的话低成本基金10年内的价值可以翻三番,而高成本的只能翻两番,也就是说仅仅因为成本不同,利润水平相差1倍。成本最低化最佳选择是选指数基金投资,由于没有可度量的换手成本,指数基金的总成本总是很低。因此,购买市场所有(或者大部分)公司股票的指数基金,成本低,换手率也低,长远来看回报接近于市场,因此能够打败绝大部分股票基金。但是成本最低化的方式不是唯一的,不是每个人都要买指数基金来降低成本,投资者可以选他自己想要投资的任何基金,并用成本平均法降低成本,拿投资基金为例,由于市场的变化,该基金的费用不时波动,有时成本较低,有时成本较高,通过定期购买,你就能达到该基金的平均成本,在成本低时你能多买一些,而成本高时就少买,这样,无论成本是多少,你都能获得复息所带来的效益。有些投资者认为最佳的投资方式等到目标中的投资项目价格下降时一次性投入事先存好的一大笔钱,这样就能降低成本。但是,在等待整个过程中,他们错失了进入市场的时间,市场时机是很难预测的,手上拿着一笔钱光等的话,连一分钱利息也收不到。选择指数基金或者平均成本法降低成本取决于投资者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或者两者都不选也不是不理性,最不理性的是光等不早点投资。博格写着本书的最大的意图也是介绍一个低成本,低风险的投资工具吧!好让我们缺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年轻人早日进入投资理财行业!

上一篇:二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下一篇:外包装标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