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广播稿

2024-09-08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广播稿(精选10篇)

1.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广播稿 篇一

毕业生心理健康讲座广播稿

为帮助应届毕业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5月30日下午,我院思政部邀请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晓杰教授教,在我院一楼报告大厅为全体应届毕业生作了题为“阳光心态健康成长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讲座。

赵教授在讲座中,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旁征博引,阐述了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参与竞争,勇敢地迎接挑战。同时,针对高职大学生就业的特殊性,重点解析了高职学生面临就业时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对择业时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误区和招聘面试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疏导。最后,她对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第一,要对自身就业前景充满信心,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第二,要注意自身能力的提升,先就业,再择业,寄予未来谋长远;第三,不要只看经济待遇,更要看重未来的发展前途。

讲座期间同学们掌声不断,在全神贯注的聆听之外,更有热烈的讨论。相信这次讲座定会使同学们对即将面临的就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感悟。在之后的就业道路上直挂云帆济沧海!思想政治教学部

2012年5月30日

2.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广播稿 篇二

1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

从1985年开始,我国进行了四次青少年体质调查,调查结果令国人吃惊:最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在持续下降,最近一次的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而肺活量、速度、力量、耐力、爆发力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肥胖率继续增多,学生肥胖率在过去的5年内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其中初中生接近六成,高中生为七成六,大学生为八成三,这一组组数据刺痛了我们的眼睛!那么谁该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买单?即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

2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2.1 学校方面的原因

2.1.1 教育理念不正确

长期以来,许多中小学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对于学校体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实践中经常以“升学率第一”替代“健康第一”,以“应试教育”替代“素质教育。在一考定终身,以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魔棒”下,中考、高考考什么,学校就开什么课。有的学校到了初三、高三体育课干脆就不开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数就是孩子的生命,教师的命脉,学校的命运”在这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学校、老师、家长整天围绕分数转,结果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根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由此可见,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是“少年弱”的重要根源,是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病原体”。如果应试教育的弊端不除,避重就轻,抓小放大采取其它措施,那么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扭转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局面,恐怕要“路漫漫兮”。

就学生的课业负担,学习时间,睡眠时间,国家相关法规均有明文规定。就学生的课业负担《国家教委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1993年3号)中明文规定:作业的分量和难度要适当。小学一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每日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各年级不超过1.5小时,不要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就学生的学习时间,《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年6月4日发布)第5条明确规定:小学不得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大学不超过10小时。就学生的睡眠时间,国家教委《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1994年24号)明确规定:保证小学生每日9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初中生9小时睡眠,高中生8小时睡眠。然而这些法规条文对于许多中小学简直是“一纸空文”。

为了了解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学习时间,睡眠时间究竟如何,笔者随便问了一名学生,这名初三学生向笔者一股脑地倾诉出满肚子苦水:“我每天要写3个多小时的家庭作业,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每科都有作业,有时要写到11点多,我觉得特别累。”。一份调查也表明:“成人一天工作8小时,而孩子一天则要学习10个小时以上,有1/3的学生睡眠不足,2/3的学生压力过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锻炼。[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05年国内城市未成年人发展联合调查“中学阶段青少年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从初一至高二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从8小时下降到7小时,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2]然而一位受访的校长则一针见血地告诉笔者:“在应试教育下,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很难得到根本解决。在考试的指挥捧下,家长希望孩子有出息,会加大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力度,从学校方面看,如果拿不出一个理想的升学率和重点率必影响学校的发展。因而,当一切考核都以考试作为标准时,学习就很难成为一件放松的事情,为了考试而牺牲体育课和课间操的情形就会经常出现,只要应试教育存在一天,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就不会有所缓解,学生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减负”,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就无法得到真正的保障。归根结底一句话,青少年体质嬴弱,唯应试教育种祸。”

2.1.2 体育课“缩水”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然而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或害怕伤害事故的发生,或教学资源缺失,许多中小学的体育课“缩水”,所谓“缩水”即少上或不上体育课;体育课不进行体育运动而是观看体育幻灯片、电视片或观看老师的讲解、示范;体育课活动降低难度、强度;敷衍了事,走形式等。长期以来,许多中小学的体育课常常被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课挤占,到了期中、期末考试前或到了初三、高三,体育课往往被取消。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有些学校的初三、高三的体育课,只有课程表上安排,然而却没有上过一天,根本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一项调查也表明:在我国广大西部农村地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片面追求升学率,跳“农门”的利益驱动,体育课在相当多的地区和学校未受到重视,由于师资严重不足,场地匮乏,以及课时被占用等原因,16%学校没有开设体育课,23%的村小学没有接受过体育教育,70%的农村小学没有完全按教学大纲上课。[3]

此外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为避免出现运动伤害事故,不敢上课,不敢给学生增加运动量,甚至不按教育大纲施教,取消自认为有危险性的体育运动器材和项目,使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譬如,在体育课的器械教学时,要么降低难度教学,要么出于安全的考虑,“刀枪入库”因噎废食,取消具有危险性的运动器械和项目,如小学的“跳山羊”,中学的“跳箱、跳高、单双杆等,取而代之是没有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体育活动,如跳皮筋、做操、打球等。一项调查也显示:“因为担心体育课学生受伤,担心家长为“宝贝”向学校提出高额索赔,半数学校收起“跳山羊”和跳马,99%学校封了攀登架、爬竿、爬绳和秋千,有的学校甚至不敢搞长跑运动……”。[4]“一些强度难度稍大的运动项目,老师不敢放开让学生做。每家就那么一颗独苗,磕着碰着,老师怎么担待得起?”一位体育教师这样告诉笔者。而另一位体育老师坦诚地向笔者述说当前体育课的现状:“一堂课,两个球(足球、篮球)老师学生都自由,体育课逐渐‘空壳化’、‘休闲化’、‘走过场’,体育课逐渐变成‘休闲课’、‘耍耍课’‘放羊课’”。

2.1.3 场地设施匮乏

许多城市中小学尤其是重点中小学,人均体育活动面积不足,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西部农村小学体育设施器材短缺,笔者前些时候对我市两个中心城区进行了调查,分别调查5个中小学,最好的一所学校是学生活动场地在人均3.57m2,其中有5所学校学生活动场地面积不足1m2。这还包括了学校所有能让学生活动的场地。在对5个农村中小学的调查中惊讶的发现:一所高中2千多个学生,只有一块跳高垫子,几十个篮球,排球,其它全无。而一所小学器材室只有11m2,就算装满了又能有多少器材呢?据国家体育总局的调查:我国有标准400米跑道田径场地的中学只有2424所,占中学总数的2.4%,有200米跑道田径场地的小学有23936所,占小学总数的3.6%,建设有风雨操场的学校寥寥无几。[1]为什么城市中小学体育活动面积,少得如此“可怜”。一位市教育局的领导向笔者说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按照国家办学条件规定:中小学人均体育活动面积约为3平方米。有400米跑道的学校可容纳1000名学生,可现在的学校,尤其是优质资源学校至少容纳了3000名学生,超过规定的学校学生容纳量的1倍到2倍,而目前更为严重的是优质资源学校还在大量招生,甚至超标准招生,那么学生的人均体育活动面积可想而知,此外一些学校还挤占挪用甚至出租体育场地,使原本就不足的体育场地更加缺乏”。对于农村中小学缺少体育设施器材的问题,这位市教育局领导告诉笔者:“一方面基础教育的管理权和投资权在区、县教委,但是农村的财政收入低,教育拨款有限,教育经费保证不了也就影响了学校的体育设施的配备,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地方和学校,对学校体育工作不重视,投入不足,没有从办学经费中抽出一定比例用于学校体育工作。”据有关部门最近的调查也显示:西部某省中小学人均体育经费1—3元,北部某省15个贫困县的401所初中,平均年体育经费为5109元,其中4000余元得用于学校运动会,大部分学校不能采用现有的体育器材上一节完整的体育课,即使在东部某经济发达省北部5市的初中,98.7%的学校也没有按最低要求配备器材,南部某省会城市学校体育器材配齐的仅占17%。[5]

2.1.4 课外体育活动销声匿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文规定: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安排课间操,每周应安排三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也强调: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强调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然而事实情况是: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基本上不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部分城镇学校也由于场地小,而每周只能进行一次象征性的课外体育活动,有的学校课程表上虽然安排了课外体育活动,但徒有虚名。一项调查也显示:以体育活动为课外娱乐的中小学生只占21.3%,超过六成的中小学生以看电视、玩游戏、上网、看书作为课外娱乐活动。[6]

就中小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情况,笔者曾随便问了几个中小学生“放学后你们一般干什么?”他们回答道:“看书”、“写作业”、“看一会电视”“听听音乐”、“上上网”,由此可见,中小学课余体育锻炼参加率不容乐观。难怪有人形容现在的社会群体性的体育锻炼是“老年人奋起,中年人觉醒,青少年沉睡”。

2.1.5 师资力量短缺

许多中小学尤其农村中小学,在教师的引入上有着重智轻体的现象,没有专职体育教师,或专职体育教师改教其他学科,或小学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兼职体育课的现象特为普遍。“我区有好几年没有‘进’体育教师了,目前我区有在编体育教师为68人,实际需要82人,有14人的缺口,体育教师缺编缺得厉害”一位区教育局长告诉笔者。

2.2 家庭方面的原因

2.2.1 家长缺乏正确的健康观和教育观

脑力劳动为上,体力劳动为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等传统社会文化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受传统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受一考定终身,以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受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压力增大的社会现实影响。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普遍具有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文化素质轻心理素质的倾向。在他们看来“孩子没有病就是健康,没有必要花时间在体育锻炼上”;“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是否进行体育锻炼无所谓”; “高考不考体育!能否上大学,上好大学,由文化课的成绩决定,我们作为家长,当然首先抓文化课了”;“人才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孩子的培养就是文化素质的培养”;于是乎,为了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培养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热衷于早期“智力开发”。周未假期,本来是孩子放松的好机会,可是一些家长还要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考试班或给孩子请家教,让孩子学钢琴、学绘画。从而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权利,锻炼身体的权利。江西九江地区的一份调查报告发现:81%的家长没有主动为子女购置过锻炼身体的体育活动用品;家长对子女学习都有明确具体要求,面对孩子提出体育锻炼的要求仅只7%。[7]

2.2.2 家长缺乏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

许多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不仅对孩子娇生惯养,而且缺乏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在饮食方面,太放纵孩子,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致使孩子过多摄入了含高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垃圾食品,造成孩子“营养过剩”,或者致使孩子养成了挑食、偏食习惯,使营养物质摄入不全,缺少必要的微量因素,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因此,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及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土豆型”和“豆芽型”孩子即“小胖墩”“豆芽菜”比比皆是的原因。

2.3 社会方面的原因

2.3.1 社会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未给予足够重视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已颁发17年;《体育法》已颁布12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已颁发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颁布8年。然而多年来,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一直在持续下降,究其原因就在于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未给予足够重视,尤其是教育部门及相关部门缺乏督导检查,没有将这些法规及其它相关法规落实到实处。另一方面,有些教育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判,以文化课考试为核心,升学人数多少排位次,从而导致学校体育教育既缺位又缺量,对学生的评判,只看文化成绩而不看体育成绩,没有把体育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体育部门也没有将奥运争光战略的实施与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只重视奥运争光战略的实施,忽视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结果导致一边是奥运金牌直线飙升,另一边却是亿万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试想如果把举国体制培养精英的钱用一部分到大众体育上,中国少年何至未老先衰?何至成为“纤弱书生”,“知识亚健康者”,“高分软骨者”。此外,社会在人才的培养上不仅忽视体育,而且在人才的录用上也忽视体育,譬如:在人才招聘会上,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应聘者的文化成绩,很少听说哪个用人单位要看一看应聘者在学校的体育成绩。

2.3.2 社会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的公共体育场所少

1995年出台的体育法规定:小区应该有配套体育设施。国家建设部也规定: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小区,必须免费配套相应面积的体育设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开发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为了躲避社会责任,钻了各方面政策不协调,不配套的空子,把建筑面积规划成4.8、4.9万平方米,致使许多社区很少或根本没有体育设施。[8]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的资料也显示:中国各类体育场馆的数量已超过61万个,人均体育场地近1m2,但事实上,选择在马路边锻炼的人群依然达到40%。实际上,除去教育系统所有的2/3的体育场馆,体育系统所有的1/4的体育场馆大概只有不到10%的体育场馆可供普通百姓使用。根据统计出来的2002年城市居民体育场地调查情况。当年人均体育场所只有0.006m2,也就是拇指大的一块地方。[9]有的社区虽然有体育设施但是这些体育设施是按成年人的标准设计的,只适合成年人进体育锻炼,不适合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匮乏和不合理,以及许多社会体育场馆设施没有向青少年学生开放,使有体育锻炼意识的青少年因这种客观原因无处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2.4 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2.4.1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因怕脏、怕苦、怕累、怕受伤,不愿参加体育锻炼

现在的中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比较懒散,心理脆弱,怕苦、怕累、怕受伤、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甚至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都不愿做,身体得不到充分的活动,体质也就随之下降。2005年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等部门对全国10万学生及5000名体育教师的调查表明:57.5%的学生是因为“怕累”24.0%学生是因为“怕受伤”而不愿参加体育锻炼。68.9%的体育教师也认为“怕累”是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10]

2.4.2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缺乏主动锻炼的意识,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校、家庭、社会是中小学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外因,而中小学生缺乏主动锻炼的意识,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则是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内因。2005年有关部门对全国10万多名学生的调查表明66%的学生每天锻炼不足1小时,近24.8%的学生基本不锻炼;有60.4%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74.6%的学生认为他们体质不好是由于体育锻炼不够造成的;有28.9%学生说他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11]

2.4.3 一些中小学生缺乏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正确的审美观

由于中小学普遍开有早读课,一些中小学生为了赶时间不吃早餐或吃不好,而在中午,一些中小学生嫌学校的饭或家里的饭不合自己的口味,随便在校外的小摊上吃一些不合卫生标准的垃圾食品;一些中小学生尤其是女生缺乏健康知识及正确的审美观,认为越瘦越美,于是盲目节食减肥,因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及不正确的审美观,也是造成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2.5 学生生活方式方面的原因

2.5.1 “电子鸦片”——电脑网络游戏“毁人不倦”

我国这一代少年儿童的生活方式明显地发生了由“动”到“静”的变化。曾几何时,捉迷藏,跳皮筋,跳房子等以院坝为活动场地,运动身体为效果的传统游戏,已经不为现在的孩子所知,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电脑和网络游戏,电脑和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吸引他们的“最大磁场”,已成为他们主要的玩耍项目。有一项资料表明:电脑和网络游戏占了学生业余时间的36.2%,[12]“我们喜欢玩电脑游戏,电脑上那么多‘魔兽’‘传奇’‘CS’之类电脑游戏,玩起来多过瘾”。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样告诉笔者,由此可见,电脑和网络游戏现在已经成为损害青少年健康、学业和青春的高效“杀手”。

2.5.2 现代化迷局的困扰

随着生活条件的现代化,如上楼电梯,以车代步,不参与家务劳动,体力劳动减少……等生活方式的“静态化”都使得许多少年儿童日常运动量较从前大为减少。[13]“孩子们的生活方式由动到静,尤其是头脑运动取代了身体运动,对孩子们体质造成影响是必然的”一位小学体育教师这样告诉笔者。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小学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不是一种原因造成,而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的原因、社会方面的原因、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还有生活方式方面的原因。

摘要:本文运用调查法,访问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深入分析了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旨在为有关部门制定措施提供依据。

3.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与教育 篇三

一、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一)青少年通常具有如下六个心理特征:

1. 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平衡:青少年期在躯体及心理方面呈现快速的发展,有日新月异的感觉,同时又存在生理和心理成长方面的不平衡,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有时显得“成熟”,有时又显得很幼稚。

2. 思考形式——儿童期的“直觉思维”,少年期的“具体运用”的认知方式。学会运用理论来推想因果关系,开始懂得处理复杂的信息和资料。但因现实感尚未稳定成熟,不能确实区别自己内在的幻想与欲望及外在现实,因此不习惯去跟外人谈论自己的内在情感与需要,尽量回避。

3. 人格发展——增加自主自立的欲望与需要,建立自我界限。

4. 人际关系——跟父母逐渐疏远,喜欢跟同辈交往。

5. 心性发展——开始喜欢与异性来往。

6. 社会发展——自我意识增加,在社会场合里关心自己的角色。

(二)青少年除具有以上心理特征外,还有以下心理特点:

1. 人生观及价值观尚未完善,行为上表现缺少主见,易盲从。

2. 敏感。对外在的任何事物都有较强的好奇心,探究是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

3. 判断力不足。易受诱导和误导。对一些复杂的事物难以准确的判断和推理。

4. 少年的独立意识还较模糊,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多停留在思想中;而到青年期,自我獨立意识基本成熟,行为上已基本受自己的意识支配,对成人的命令往往是有批判、有选择的执行,此期如果过分的高压和强制,会造成自信心和自尊的严重伤害。

5. 好胜。是此期的主要特点之一,对任何竞争都有必胜的念头。

6. 韧性差。虽然好胜,但很可能由于经验不足或能力较差而无法取胜。遇到此情况,往往会气馁、退却,为此,对青少年“气可鼓不可泄”。

7. 自控力尚未成熟。青少年易感情用事,易冲动。由于自控力不足在行动上往往管不住自己。

8. 涉世不足,人际关系简单化,易造成心理创伤。一方面,他们的充满精力和旺盛的生长力向前发展,另一方面,面对复杂的社会有缺少足够的经验。

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1. 社交或异性交往问题

正常情况下有同性友谊、对异性有强烈的好奇心或怕羞性躲避,常有性的幻想,但不妨碍学习和一般集体活动,可有短暂与异性的对抗或过分亲密。但有的则出现在社交、约会而有时耽误学习,甚至过早的性关系、非法同居、做“三陪”,甚至卖淫,则应进行管理与督导。

2. 过渡性焦虑

由于适应不了新环境,或新课程、新老师,开始不太愿意上学,留恋家庭,但内心有强烈的上学愿望,经鼓励也就逐渐适应了。但有的在学校总感不如在家自如,常想自学成才,有时称身体不适不去上学,但医院检查未见异常。在家仍不用功学习,严重者有明显的“离家焦虑”,甚至“上学恐怖”。

3. 学习成绩不良

青少年对不同的科目有选择性的兴趣或重视,甚至受教师的影响。如果对不止一门功课不喜欢,兴趣在相当程度上在学校以外,如游戏机、网吧等,缺乏学习动力,成绩下降,严重者对学习被动,把成绩不好完全归于客观原因,如不及时纠正,则导致留级、退学。

4. 对抗行为

青少年思想绝对化,爱唱反调,对老师、家长的忠告总有一套似是而非的道理,尤其与父母的关系,既依赖父母又批判及反对父母。对他人玩弄手段,故意使人受伤害,常伴有其他行为问题。

5. 品行问题

青少年受侵犯、受侮辱时大怒,甚至大打出手,但几乎不主动攻击他人。心情一般是轻松愉快的,有的可间歇性爆发品行问题,但间歇期正常,也能认识犯错了,严重者对父母有暴力,在外有违法行为,对人常产生明显的敌意,欲望的满足不能延迟。

6. 进食问题

青少年期易出现挑食,怕发胖,注重身体体形和体重,有的则进食习惯不良,偶然厌食或暴食。其中严重者为厌食症或贪食症。

7. 烟、酒、药物滥用(不包括法定违禁品)

青少年期由于好奇偶尔使用,或由于哥们义气而用,有的成习惯,甚至有了依赖性,并常伴有其他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

三、积极开展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面临着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变化。个人愿望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激烈的竞争等,都威胁着人们的心理健康。特别是青少年,由于年龄较小,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加之学业、就业的压力,使其对未来感到无所适从。在这种沉重的心理负荷下,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内心平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及心身疾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对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

1.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卫生的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及心理问题的辅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的一项科学而系统的工程。其目标是: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供必要的援助,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其次是针对极个别学生的心理异常现象进行防治和矫正。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正确认识和把握自我,以及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

2. 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和方法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校课程计划中增设心理卫生课,向学生传授心理卫生知识或进行心理训练,对预防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着一定的作用。

(2)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并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

(3)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实训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职业的重要渠道,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的变化发展,了解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4)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3. 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开展时,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重在体验和调适;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发展与预防、矫治相结合,立足于发展;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家长的配合相结合。

四、探索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的最佳途径

1. 尊重每一个青少年的人格: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性,每一个人都有价值,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个人,都需要尊重,青少年也是如此。然而我们的老师、家长常常把他们看作比自己低一等的被教育、被管教的对象,常常用自己的期望去要求他们,用一把尺子去评价他们。这就忽视了他们的独特性,可能导致家长不理解和不尊重他们的情绪。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孩子,鼓励和协助他们发展自己的长处,让他们成为一个独具个性的独特的自我。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使他们有成功的发展。

2. 鼓励和帮助青少年自我成长:每个人都有成长的能力,我们只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有利于成长的环境。我们只有让他们自己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在挫折和错误中增长经验,磨练意志,才能够成熟和成长。如果企图代替孩子的成长,不让他们经受痛苦和磨练,就无法使他们在现代社会中适应和生存,更无法参与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

3. 增进心理沟通:平等地沟通是理解和教育的前提。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和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孩子们又抱怨老师和家长不理解他们。当彼此不能沟通和理解时,许多问题就容易发生。因此,老师和家长应当重视孩子们的情感,要抽出时间倾听他们讲自己的事情,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

4. 学习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老师和家长首先通过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习自我心理调整的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5. 遵循对青少年的辅导原则:①要富有伸缩性;②尊重对方个人的存在;③听取青年人的见解,维持双方交流;④建立联盟关系,站在青少年角度看问题;⑤注重目前与现实;⑥供給生活的知识和经验;⑦提供可模仿与认同的对象;⑧善于发现和赞扬青少年的长处和潜能,诱导发展。

4.小学生心理健康广播稿 篇四

a: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中午好!我是主持人xx,

b:我是主持人xx。

a:很高兴“春蕾”广播站周五播也又与您见面了。

b:今天的新闻袋袋裤,我们一起去回顾上周在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研培活动。

a:10月17日,XX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研培活动“心理绘画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与实践”在华阳锦江小学开展。本次活动由县研培中心心理教研员陈丽老师主持,来自全县各兄弟学校的30多名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全程参与了活动。

b:活动先由我校心理教师王欣为我们带来了一节融入了心理绘画的心理健康课《科学记忆方法好》,课堂上王老师立足于学习心理板块的科学记忆,指导学生通过探究掌握科学记忆的方法,其中重点指导了归类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并在联想记忆法的训练中结合了心理绘画这个主题,让学生在绘画中探索科学记忆的奥秘。

a:而第14届西博会将于20xx年10月23日至27日在成都举办。中国西部国际博览是由中国15个国家部委和西部12个省(市、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国际性博览盛会,每年一届,在四川XX市举办,现已成功举办13届。西博会立足中国西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是中国政府设在西部地区重要的投资促进平台、贸易合作平台和外交服务平台,是实现西部合作、东西合作、中外合作的重要载体,是中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最大窗口和最重要平台。

b:在过去的一周中,我们身边出现了很多的好人好事。有一天,一位同学上完体育课后丢失了自己的外套,正当他百感焦急的时候,失物招领处人员通知有一件红色外套被挂在了招领处,这位同学赶紧跑过去,既兴奋又感激地一再感谢那位捡到衣服的同学。我们的校园、社会就需要这样的好人与好事,请同学们向那位同学学习。

a:同学们,阅读能力是人一生的重要能力。同学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阅读。经常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他们今后习作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课内阅读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侧重的就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方法的指导是必须的,但要掌握这种阅读方法,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并形成一种习惯。

b:学生在运用多种阅读的同时自身要理解,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能够达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了这种生活的能力。”因此,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

a:今天的欢乐跳跳豆中我要与大家分享两则笑话:关羽扯着刘备的袖子说:“大哥,我再也不想跟军师一起出差了,他老放屁。”刘备大怒:“荒谬!你堂堂一员虎将,刀切斧凿都不怕,几个屁能崩死你吗?”关羽:“大哥有所不知啊,肉体上的伤害还是次要的。关键他每回放完屁都皱眉头摇扇子装无辜,周围人一打量我们的脸色,都以为是我放的。”

b:有天悟空直接问唐僧:“师父,你动不动就开除我,为什么从没想过要开除八戒和沙僧”面对悟空的质问,唐僧看了看他的另两个徒儿,轻声说:“因为为师是佛门中人”“这跟佛门有什么关系”“佛门中人是不能乱开沙戒的”“………”

5.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广播稿 篇五

我们又要备考了

时间飞速而过,本学期时间又过半,本周就要进行期中考试了,同学们都在认真复习功课,准备参加期中考试;摩拳擦掌,要考出高水平,好成绩。

面对期中考试,应该如何复习功课 又应该如何准备考试呢

在复习功课中激发自己的灵气和智慧。

有人曾这样评价我们这个民族:“他们永远是不缺乏想象力的,缺的只是原创力”。复习功课对于同学们来说,有时就等同于一种机械运动:上课——下课;看书——做题,不断重复,无止无境。很多同学已经习惯了这种机械运动,并认为复习功课就是要这样机械,熬过期中考试就是胜利。

同学们往往会在看似忙碌的生活中寻找一种不显眼的懒惰:你可以告诉自己已经把复习计划全部做完了,却没有告诉自己今天复习的实际效果怎样;你可以在每节复习课上很认真地听讲,很认真地做笔记,但是你的思维有没有得到一种真正的碰撞呢

我们每个同学在复习功课中怎么能没有想法,没有感觉呢 怎么能把自己的灵气和智慧抹掉呢 我们应该努力在复习功课中激发出我们每个人的灵气和智慧。

比如说,在复习中要形成一个知识的框架,按照每个单元,每节课的主题整理知识点的线索,并与考试常用材料和问题的类型对照整理。就是做题,也要挑好题做,多找一些往年本年级的各科试卷,独立做上面的考题,这样既做到了做好题又熟悉了期中考试的题型。

在期中考试中激发自己的勇气和自信。

首先是要拥有在期中考试获胜的勇气,一股战而胜之的勇气。我们不否认自己的短处,缺陷,不足,但我们更要激发出自己的潜能,扬长避短,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最大能力。许多时候,许多事情,我们初看做不到,做不好,但只要激发出自己的潜力,鼓起真正的勇气,其结果连你自己都会吃惊,成功,大大成功。在我们面前存在着无限可能,优势与劣势经常处于不断交换当中。千军对垒,勇者胜。

再者,要具备在期中考试中取得成功的自信。相信自己的知识在不断增加,基础在不断夯实,“相信我能行”,“只要努力,我一定能做到”,不要认为自己特别差,特别不行,相信自己与人生低谷还远着呢 就是低谷,我们还可以拼尽全力,奋勇一博,跳出困境,跃出低谷。你尽可以利用自己的不足创造价值:当你为粗心而烦恼时,你及时告诫自己不要迷失了期中考试的方向;当你觉得复习,考试时一时无法静心,你可以告诉自己放松一下效果会更好;当你一门考试失利了,可以告诉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鼓起/ 5 自信考下去。

6.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广播稿 篇六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采用自编的《青少年学生偶像崇拜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采集, 采用SPSS13.0软件及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对开放性问题进行定性分析。本次调查在苏州市田家炳中学、苏州阳山中学、苏州科技学院等学校共发放问卷270份, 回收问卷254份, 其中有效问卷239份, 初中生有效问卷83份, 高中生有效问卷118份, 大学生有效问卷38份。

二、研究结果

1. 偶像崇拜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是普遍的

调查数据显示, 在被调查的239名青少年学生中, 曾经有过偶像崇拜的人为230, 占被调查人数的96.2%, 从来没有过偶像崇拜的人仅为3.8%。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 证明青少年学生几乎都不同程度上有过偶像崇拜。其中偶像崇拜开始阶段为初中的有109人, 占被调查总数的45.6%, 开始于小学的有96人, 占总人数的40.2%, 甚至有5%的人在幼儿园期间就有过偶像崇拜。

2. 青少年学生崇拜偶像的类型主要是娱乐与体育明星

调查显示, 娱乐明星是青少年的最爱, 选择娱乐明星为偶像的有159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69.7%, 其次为体育明星, 占23.2%, 其它依次为游戏角色、电影或书中人物, 商业名人、专业人士、知识性人才、同学、老师、父母, 最后为军事家, 政治家。值得注意的是, 大学生有43.24%的人将商业名人、专业人士作为崇拜的偶像, 而初中和高中只有7.79%和15.79%, 且经过非参数检验, 存在着显著差异;女生 (83.70%) 比男生 (49.26%) 更喜欢以娱乐明星作为偶像, 相反地, 男生 (44.09%) 比女生 (8.89%) 更喜欢体育明星, 且通过非参数检验两者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3. 偶像的人格魅力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主要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 偶像的个性与气质、才华、人格魅力是引发青少年崇拜的主要原因。其中139人选择了个性与气质, 占了总人数的60.4%, 位居首位。女生更注重偶像的个性与气质, 有82.9%的人选择此项。在影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原因中,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个性气质 (60.4%) 、才华 (53.5%) 、人格魅力 (50.4%) 。在外貌因子、个性与气质因子上随着年级的增高比率逐渐递减, 人格魅力因子上随着年级的增高比率增加, 女生比男生更加注重外貌。经过非参数检验, 发现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偶像崇拜的原因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发现男女在成就因子方面存在着差异。

4. 青少年学生偶像崇拜的主导价值取向是积极的

调查数据显示, 寻找理想和学习偶像的精神是青少年学生崇拜心理的主要原因, 在各阶段均超过半数以上;其次是有心理寄托、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和同学有话可聊、逃避压力和宣泄情绪。初中生选择的主要目的是寻找理想、学习他们的精神, 高中生和大学生主要是寻找理想、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心理寄托。在回答“你向偶像学习什么?”的问题时, 依次是努力上进 (59.2%) 、人格风范 (52.1%) 、举止风度 (52.0%) 、成功策略 (44.4%) 、衣着品味 (20.6%) 、姿态动作 (11.7%) , 可见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中, 关注的主要是积极向上的心态、内在品质和人格风范, 对比较现实的“成功策略”很重视, 也兼顾衣着品味和姿态动作等外在因素。

5. 青少年学生偶像崇拜的方式与对行为的影响比较理性

调查显示, 青少年学生与崇拜偶像相关的行为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有59.0%的人选择“谈论偶像的话题”, 有57.2%的人选择“收集偶像的信息”, 40.2%的人选择在心里思恋及购买偶像的产品。而模仿偶像的行为、参加偶像出席的活动、做职业粉丝的则分别只有8.3%、6.1%和2.7%。可以看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行为还是比较理性的, 这一点在中学生和大学生之间并没有差异。在偶像崇拜的狂热程度的调查上, 60.4%青少年觉得自己偶像崇拜的行为为一般狂热, 30.0%的人认为自己不狂热。可见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行为并没有预先想象的狂热。但是在年级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中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比大学生狂热。

三、分析与讨论

1. 偶像崇拜极其普遍地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精神生活, 榜样教育引导应从小做起

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青少年学生 (96.2%) 都曾经有过偶像崇拜的经历, 表示没有的只有3.8%。这个数据虽然有些极端, 但其他类似的调查的比例也在70%以上。初中是偶像崇拜发展最快, 表现最极端的时期, 初中学生对偶像崇拜最为投入, 群体效应也最为突出, 这也是教育与引导的关键期。同时, 从调查结果看, 被调查对象中有40.2%从小学开始就有了偶像崇拜, 甚至有5%的人在幼儿园期间就有过偶像崇拜。可见, 偶像崇拜开始年龄小, 在儿童身心尚未成熟、判断力和鉴别能力不强的时期就受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的影响, 而且心理投入程度也都是很高的。从这个角度看, 对儿童进行榜样教育应从幼儿园开始。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教育中在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没有进行榜样教育, 而是教育实效不高, 被青少年儿童认可和接受程度比较低, 特别是在教育形式、榜样的类型方面, 有脱离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实际需要的问题。教育者不能只树立道德榜样、英雄人物, 而忽视青少年审美心理需求和感性接受的现状, 应注意帮助学生选择与个人健康成长积极相关的, 富有审美性、艺术性、多样性、思想性的榜样, 而非盲目崇拜的对象, 使其偶像崇拜过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成长的过程。

2. 青少年学生偶像崇拜呈现出感性化和娱乐化的倾向, 审美的心理需求比较强烈

调查结果与我们的实际观察是一致的, 有相当比例 (69.7%) 的青少年学生将娱乐与体育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加以崇拜, 这一文化心理现象不是单一因素引发的。诸如学生文化生活匮乏, 教育重智轻德与重成绩轻心理体验, 社会多元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冲击等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青少年学生的偶像崇拜是他们审美心理需求未得到很好满足的一种补偿过程。调查中学生们反映, 对歌星、影星的崇拜让我们学会了很多歌曲、了解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历史”。有的学生说, 我们通过偶像也学会了审美, 特别是形体美和服饰美……尽管这种学习良莠参半, 但值得反思的是, 除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一般的说教, 形象生动的影视作品与歌舞等文化形式也是青少年成长中的一种共同的心理需求。

3. 偶像主要影响青少年学生内在的心理素质, 应提高青少年学生超越崇拜心理的能力

从引发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主要原因来看, 青少年关注的是偶像的个性与气质、才华、人格魅力以及促进自我的成长。同时越是影响其内在的心理品质, 教育者对偶像崇拜问题的关注就越显现其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旦青少年选择了某个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 这个偶像就成了青少年在心理自我发展中的重要“客体”, 这个客体的问题, 常常会让青少年感觉到是自己的问题, 使他们行为消极、情绪低落, 甚至会迷失自我。所以偶像在青少年心目中的恰当定位是教育者引导的关键, 将自己与偶像的有效分离也是必不可少的。

4. 青少年学生偶像崇拜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 有其存在的生命意义

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尽管总体上是积极的、理性的, 但因其分享对象主要是自己的同辈群体, 是作为青少年学生群体的亚文化形式出现的, 很少或几乎不与家长和老师分享, 社会主流文化较难真正参与其中, 所以在偶像对青少年的普遍和深刻影响的背后, 应该看到这是他们成长中的一种共同心理需求, 禁止是无效的。相反, 值得整个社会反思的应该是如何通过对青少年文化生活的建构与参与, 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所崇拜的偶像, 借偶像的积极品质激发和促进自我成长, 并对偶像的消极品质能够独立地分析和鉴别。

早在19世纪, 尼采就在他的《偶像的黄昏》中说过, “缺乏高昂情绪, 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力量过剩才是力量的证明。—一次重估一切价值……这是一项使命的命运, 每时每刻迫使他跑进阳光, 抖落身上那沉重的、变得太沉重的严肃性。”偶像正是青少年学生在其成长中重新审视和探索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但如何不走向极端的崇拜和选择具有积极意义的偶像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埃里克·H·艾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孙名之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2]王娟娟.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透视[J].社会心理科学 (理论研究) , 2005.

7.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探究 篇七

一、 现代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含义及其内容

1.心理挫折的含义

挫折是指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他是一种主观体验,在超出人可以承受的不满意的程度时表现出来,结果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是指“吃一堑长一智”,引导个体提高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人们以更好的方法去满足需求。有弊的方面是指当挫折太大时,可能会使人产生痛苦、情绪低落、失去信心、行为产生偏差,甚至引起种种疾病。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不遇到挫折,适当的挫折可以使人更加成熟,但如果长期遭遇挫折,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就会降低,甚至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2.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挫折及内容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挫折,是指青少年学生所从事的有目的、无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需要不能满足、动机不能实现的情绪状态。青少年学生不仅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由于对他们来自各方面的期望值很高,从而决定了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压力的广泛性和挫折的必然性。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是自尊心和荣誉感较强,这些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他们就很容易产生心理挫折感。

事实上,在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青少年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会感到灰心、丧气、失意,甚至会产生痛苦与焦虑,这样既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会使他们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和行为。那么,教师要及时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对待挫折,调整心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这样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变得成熟和健康,而且能增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现代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分析

1.现代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客观原因

所谓现代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客观原因,也就是指产生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外在原因,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生活因素,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限制,使青少年学生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动机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挫折。比如,有的青少年学生爱好音乐且很有天赋,但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导致他们买不起乐器而上不了音乐学院等等,从而引起其心理失落、沮丧和有挫折感等。

2.现代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主观原因

所谓现代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主观原因,又称内在因素,主要是指青少年学生个人能力或其他生理和心理等条件的限制、个人的动机冲突而产生的挫折。其一是学生个人的生理因素,主要指青少年学生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相貌身材等生理缺陷所带来的限制而产生的挫折。比如,由于有些青少年学生身材有缺陷,所报志愿不能被录取,面试失败等。其二是青少年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因素。其三是青少年学生个人挫折容忍力的大小。事实上,人的挫折容忍力不同,所产生的挫折感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有生理缺欠的学生,挫折容忍度较低,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容易产生挫折感,而认识水平较高的学生,他们的挫折容忍力则较强。此外,青少年学生对挫折感的主体体验不同,所产生的挫折感一般也不同。

三、 现代青少年学生对挫折的反应

1.心理挫折情绪的反应分析

无论什么人,当受心理挫折打击后,情绪上都会产生以下几种反应:一是愤怒情绪。当人受挫后,所引起的愤怒情绪会对构成挫折的人或者物进行直接攻击行为,比如反唇相讥、怒目相待,或转向攻击他人、意图发泄等。二是不安情绪。是指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挫折失败,慢慢失去信心,产生茫然感,情绪上不稳定、焦虑烦躁的心理等。三是冷漠情绪。是对挫折原因表现出冷漠、无动于衷、不在乎的态度,失去以往的上进心等。四是退化情绪。是指个人遇到挫折时不能坦然面对而逃避等。

2.对挫折的积极反应

所谓对挫折的积极反应,是指青少年学生能正视现实、承认挫折、冷静分析主观和客观条件,并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用改善提高自己的方式战胜挫折,视挫折为成长道路上的洗礼等积极的心理去面对挫折。

3.对挫折的消极反应

所谓对挫折的消极反应,是指当青少年学生受到挫折时,采取攻击、压抑等行为暂时减轻受挫感,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安慰的心理行为。

4.对挫折的妥协反应

所谓对挫折的妥协反应,是指当青少年学生受到挫折时,找一些合理化的借口或者理由来解释,为自己开脱;或者逃避现实,回避与挫折有关的情境;或者模仿周围优秀同学的言谈举止等,以减轻自己的挫折感的行为。

四、现代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处理策略

1.发挥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作用

良好的学习环境、优雅的校园文化、高素质的教师风范、和睦的同学关系对心理受挫的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学校要破旧立新,以尊重青少年学生为突破口,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不断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同时,融挫折教育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和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之中,并辅之以适当有益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青少年学生的个性不断得到张扬和完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2.家庭要担负起心理素质教育的责任

其一,家长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去引导孩子。其二,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让青少年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积极思考、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处,加强沟通,增进亲情,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孩子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

3.努力创造心理素质发展的社会环境

环境造就人,社会改造人。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大的环境是比较好的,但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比如,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黄赌毒的危害日益加深,好吃懒做、不劳而获的思潮在青少年学生的头脑中不断蔓延。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全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素质。用法制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净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风尚和人际关系,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总之,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是可以教育和疏导的。事实上,只要我们教师认清形势,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注意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有效教育和疏导的目的,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双丰收的目标。

8.小学生健康教育广播稿 篇八

(B):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好奇吧!为什么这个小栏目叫做《心理健康教育》呢?

(C):我们每个人在生活或学习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烦脑,面对烦恼应该有良好的心态我们的口号是:

(合):“有了烦恼不用愁,听听广播能解忧。”所以,请收听我们的广播吧,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觉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愉快地生活、学习。

(C):是呀,月有阴晴圆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很正常。但请不要人为地扩大自己的烦恼。如果你有烦心事时总老想着,放不下。这个烦恼就会占满你的.头脑、。一件事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是我们的烦恼,还是我们的收益,有时取决于我们的想法。

(A):取决于我们的想法?难道想法不同了,坏事还能变成好事?

(C):不信?是的,你们也许不信,请听几个故事:

(故事一:)一位考试没考好的年轻人来到一座寺庙前,坐了下来长长地叹了口气。庙里的主持见了,指着地上斑斑驳驳的树荫问:“年轻人,这是什么?”他回答:“阴影。”主持大笑:“哈哈,错了,年轻人,这是阳光啊!”年轻人似乎明白了什么,露出了微笑。

(B):哦,有阴影说明有阳光,年轻人注意到了阴影,却没想到阳光。

(C):是呀,再给你们讲个故事。

(故事二:)那是暑假里我们一家人在武夷山游玩一线天的时候,我们头顶上有许多白色的蝙蝠,还不时地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有的游人在走出来的时候,身上还沾上了蝙蝠的粪便,大家心里都挺不舒服的。但导游说:“其实难闻一点没关系,那可是‘福气’哦!粪便更珍贵,说明你有‘福分’了!”这样一说,大家都愁云散尽了。

(A):哈哈,真有趣,这倒使我也想起一个故事:

(故事三:)有一对双胞胎,哥哥整天愁眉不展,口头禅是“太糟啦!”,弟弟每天都笑容满面,他的口头禅是:“太好啦!”。父亲看在眼里,想试着改变一下,想让哥哥能露出笑脸,弟弟也生一次气。一天,父亲趁兄弟二人不在家,在哥哥的房间里,放上一盒玩具,在弟弟的房间里放上一堆小狗的粪便。不一会儿,兄弟俩回来了。父亲坐在客厅里,等待他们的反应,你猜,结果怎样?

(BC):怎么样?

(A):只见哥哥哭丧着脸跑了出来,对着父亲嚷嚷起来:“太糟了!是谁进了我的房间?!”接着弟弟也急匆匆地跑出来了,兴奋地问爸爸:“太好了,爸爸!我们家是不是添小动物啦?是小狗还是一匹小马?我怎么找不到呢?在哪儿呢?”

(C):同学们,听了这三个故事,你们是不是受到了一点启发呢?乐观是使我们生活幸福的法宝。烦恼时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说不定从烦恼中我们还能得到意外的收获呢!

(B):我还补充一点,如果有了烦恼别空烦恼,只在那儿发愁、沮丧甚至伤心、流泪是没用的,不如主动去解决烦恼。就像一个结在那儿,不管再难解开,我们动手去解,都有解开的希望,如果只看着结叹气那结就永远在那儿了。

(A):是呀,有学习方面烦恼的同学,你可以通过老师、家长帮助,了解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是学习技巧不足,还是学习情绪不稳定。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为自己记忆力不好烦恼的同学不妨学点记忆方法:有目的记忆,理解记忆,分步记忆,对比记忆,特征记忆,联想记忆,协同记忆,谐音记忆记忆的方法不少吧。加上平时的训练,不愁记忆力练不好。

(B):有交往方面烦恼的同学,不妨学习三个词:尊重、理解、宽容。要做到这三点可不容易,但也只有做到了才能拥有友谊的甜蜜,共同进步的喜悦。

(C):有亲子关系方面烦恼的同学一定要加强与家人的沟通。你为大人们的有些做法、说法感到烦恼时,而他们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要把自己的想法及时、主动地与家长交流。对于有些大人们之间我们个人力量无法改变的事不妨不去过问。人人都希望拥有幸福、温暖的家庭,如果不幸你的家庭不够幸福,请不要难过,这是给你的一个小小考验。生活要求你更加自力、自信、自强,不妨换个想法,战胜困难,也许你可以练就比别的同学更强壮的翅膀,比他们飞得更高、更远。还有请记住,我们是你们永远的支持者。你们有什么烦恼,可以写信投到的心理信箱里,让心理老师帮你出出主意。

(A):为自我形象烦恼的同学,我送上一个词:自信;送上一句话: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一定的不足,千万别为自己一方面的不足把自己全部否定掉。

(B):同学们,每个人成长的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勇敢坚强的你一定不会轻易地被小小的烦恼压倒。不是有这么句歌词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相信战胜了困难我们可以看到更加美好的明天。

(C):最后祝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同学们再见!

9.小学生广播稿考试前紧张心理 篇九

男1:祖杰小学

女1:祖杰小学

女1:这里是

合:阳光哆来咪广播台

男1:在这里,我们为您打开一扇窗,展示校园的活力与风采。

女1:在这里有飞扬的梦想,有温馨的祝福。

女2:敬爱的老师们,

男2: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男1:我是播音员

女1:我是

男2:我是

女2:我是

女1:祖杰小学阳光哆来咪广播台,又和大家见面了!

男1:今天由我们为大家广播,希望大家能喜欢。

女2:本期我们为大家安排的节目主要是复习迎考的有关知识:《复习、考试的意义》、《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迎接挑战》《复习计划》《复习迎考金点子》、《每周一歌》

男2: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进入了本学期的第19周,这意味着期末考试又悄悄临近了。

我们将用辛勤的劳动换取丰硕的成果。

女1:可以说本学期让我们学习的时间已经不多,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找找学习要求还有哪些差距等等,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做适当调整。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想我们所有的同学都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优异的成绩来向家长汇报。

我们要从现在起“温故知新,用科学的方法迎接期末考试。”

男1:一、首先要正确认识复习、考试的意义。

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观点,学习要经常复习,温习旧的知识能从中获得新的体会、新的见解、新的知识。

“温故”所以能够“知新”,是因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这些已有的知识,主要是有关知识的概念、原理、规律等,构成了同学们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同学们只有以这些知识作为迁移的基础,才能使自己在学习新知识时,思维通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而离开了这些知识基础,便不可能在新问题面前从旧知识中受到启发,获得新体会,新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空中楼阁,掌握新知识便只能是美妙的幻想。

女2: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温故知新”呢?正确并适当地运用考试,对促进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因为考试对同学们学习的进步情况及其成绩是一个较为客观的检验。

同学们为了要取得一个满意的学习成绩,就要很好地理解知识,牢固地掌握知识,熟练地掌握技能。

这对同学努力学习起着激励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在学习中积极克服困难的良好学习习惯。

同学们通过考试,还可以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经常运用考试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找出原因,纠正错误,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这本身也是同学们自我分析、自我教育能力的增长。

男2:二、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迎接挑战。

复习的主要功能是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进一步巩固知识,切忌为了复习而复习。

通过复习,还可以培养综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做好复习工作?同学们可以借鉴以下几点:

女1: ⑴系统地看书和笔记、以及有关的学习参考资料,并随时做些笔记,把复习的内容在脑中过一遍。

⑵复习首先要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

要通过编提纲、列表格、作图等方式找出知识间的逻辑联系。

男1: ⑶复习要在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把握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对重点和难点要花更多的时间复习巩固。

⑷复习也要记忆。

要运用推理、归类、对比等方法,要记住知识的结构和联系,对重点内容更要记牢。

⑸在复习过程中,对不懂的问题要搞懂,进一#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www.gkstk.com end#步查漏补缺。

女2: ⑹通过做综合性的练习来巩固复习的内容,并通过测验来进行检查。

当然,除了以上几点,注意科学地安排时间,劳逸结合,认真上好复习课等都很重要。

衷心地希望我们全体同学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充分认识考试的意义,做好复习工作,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男2:下面请听六(1)班 黄淑琪 同学的复习计划。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要期中考试了,大家是否在为怎样进行有效的复习而苦恼?今天,我就教大家几招,很有用喔!

1.做好复习前的准备。

我认为最首要的准备是思想上的准备;其次才是方法上的准备、时间上的准备。

考试没有捷径,好好看书才是最好的办法。

强迫自己学。

要在短时间里提高你的成绩,就要学着克制自己,电视、电脑要暂时放一边,跟你的课本一起度过吧!考前的突击很重要,也很有效,如果你认认真真对基础性的东西进行系统的复习,把做过的题目,老师讲过的内容都看一遍,做一遍,再做一些期末模拟试题,将老师发的试题都系统练一遍,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演变。

肯定能取得好成绩的。

2.注意复习的方法。

你可以找一些跟你要好的同学,朋友一起来复习。

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不会感到一个人复习时的寂寞,还可以相互讨论下不会做的题。

在累了的时候,大家还可以一起玩一下,放松放松,一举多得。

成绩也会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

3.要有自信。

对基础好的同学,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实力,应该有能够考好的自信;对基础不够扎实的同学,也不用老是去想成绩的好坏。

如果我们前段时间努力了,就有理由相信我们的付出总有回报。

每个同学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这次考试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心理定位,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

过高则会造成过分紧张,过低则会太放松自己,这都不利于考试的发挥。

静下心来,认真复习,充满信心,力求考试的正常发挥。

胜利往往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只要同学们各方面都准备好了,那就满怀信心的迎接期末检测,交一份最佳的答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最后祝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男1:三、复习迎考金点子: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检验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与挑战,积极主动地去迎接考试。

有的同学一到考试前夕就感到压力很重,整天忧心忡忡,唯恐自己考不出好成绩。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若你在平时学习中不断地积累巩固就一定能取得佳绩。

女1: 其次我们要全面地进行复习准备工作。

在考前几周就应该为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针对自己的薄弱科目实行专项的“拾遗补缺”复习。

优异成绩的取得来源于孜孜不倦、勤奋刻苦的学习过程。

王冕学画、羲之习字,无不头悬梁、锥刺股,靠着要把铁棒磨成针的精神最终成就伟业。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古训:业精于勤而毁于随。

男2: 第三,我们要注意劳逸结合,注重学习的效率。

有的同学在考试期间非常用功,给自己加班加点,常常学习到深夜。

其实在考试前几天要充分保证睡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才是正确的方法。

女2:期末考试就要来到了,每个班级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中,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之余不要忘记加强体育锻炼,祝同学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下面祖杰小学阳光哆来咪广播的全体成员为大家点上一首《童年》。

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台湾的罗大佑,至今还深受学子们喜欢,请欣赏。

10.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广播稿 篇十

摘要: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将来能担负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所以他们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教育部关于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中公布了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体能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

(2)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3)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呈上升趋势;

(4)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对学生视力不良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

(5)学生心理问题。

对学校的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面临体能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学生增多和学生心理问题加大,行为过于偏激等重要健康问题。同时,对目前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和体育教育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为此我们想借此机会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等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关注中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为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共同努力。

关键词:青少年;健康;体育教育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而最近的一些调查表明,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学习、身体以及心理等各个方面。如青少年患有肥胖症或身体偏胖,青少年近视率大大增多,心理发育不健康,行为过于偏激,肺活量呈下降的趋势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目前学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分析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问题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证。80%的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甚至不足半小时,而且体育锻炼方式很单一(包括课间操和体育课)。只有20%的学生觉得自己的锻炼时间基本达到1小时,学生希望有更多的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人觉得自己的锻炼时间太多。究其原因,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视素质教育形同虚设,削减体育课的课时来保证高考科目的学习时间。学生家长也不惜拿孩子的体质作代价来换取优异的文化课成绩,因此,学生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家锻炼时间都在大大地减少。

2.学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锻炼需要,体育课内容的设置不够丰富、不够新颖,以传统的体育达标为教学目的,大大挫伤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独生子女受到畸形“呵护”,家长小心翼翼地养育孩子,生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由于害怕学生受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体育教师也不得不取消一些对抗性强和容易受伤的体育教学项目,缩少了学生活动的范围。人为地消减了学生的体育项目和锻炼时间。

4.学校对体育科目重视不够及设施缺乏,导致学生体质下降。有些学校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大大不够,一些体育器材都是破旧不堪的,学生对其早已失去兴趣,更不要说使用这些器材进行锻炼。

5.对学生视力的调查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班半数以上学生都戴眼镜,并且年级越高戴眼镜的学生越多。通过调查显示,近视率高达78.2%,其中男生为76.8%、女生为83.7%。67.5%的学生回答过周末在家看电视长达100分钟以上,8.4%的学生沉浸在网吧游戏当中。因此,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根本原因,电视、网络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

6.影响学生的心理因素

(1)青少年学业负担过重。目前,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过长,过重的学习负担及升学竞争压力是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

(2)家庭的重压与社会负面的影响。升学与就业的压力和竞争,使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期望过高,越来越趋向于一种感情支配下的病态心理,由此产生的非理性行为造成对孩子的伤害。同时,社会上人们在道德、精神方面发生的种种病变,诸如职业道德的缺乏,贪污腐化的风行,对青少年的影响甚大,造成价值观的混乱和情感的苦闷,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又一因素。

(3)生活因素。青少年学生的个人生活如吸烟、喝酒、熬夜、沉迷电子游戏、泡网吧,饮食不规律,不参加运动等不良嗜好,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发心理素质的脆弱与个性缺陷(自私、创造性、骄纵等)。

(4)生理因素以及由“性”引发的相关因素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尤其是客观形象不尽人意(偏矮、偏胖、过瘦)和性冲动引起的渴望、焦虑、压抑等对其青少年心理影响特别大。

(5)学校本身的各种消极因素,校园里消费攀比现象、暴力现象、非人性化管理产生的师生、生生人际矛盾,不正当的恋爱现象,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6)学校健康教育与心理卫生工作相对薄弱和青少年学生本身缺乏心身保健意识比较普遍,心理保健知识更是贫乏。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帮助、疏导和有效的矫治,是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针对学生的诸多问题采取的措施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美国作家爱默生曾感慨地说“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学生时期尤其要加强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将产生有益的影响。学校可通过专题讲座、黑板报、广播、多媒体等形式向学生宣传体育锻炼道理,营建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并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教师带头参与,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2.组织小型体育比赛。学校要经常组织有意义的小型体育比赛活动,如拔河、跳绳、班级篮球友谊赛、师生对抗赛等。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增进了友谊,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又营造了良好的体育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依托新课标保证体育课正常运转。增加体育课的课时,拓展体育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有新鲜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学校应结合实际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理环境,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机会。

4.让学生了解营养知识,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首先要满足学生成长发育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每天我们要均衡地摄取糖、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总能量大约2000卡路里。只有将科学合理的运动与膳食平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提高学生体能,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目标。

5.社会、家庭和学校一起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因为社会是学校体育的外部环境,家庭则是学校体育的基础。学校教育仅仅是一个部分,每一个孩子都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社会,所以应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教育网络,使学生远离抽烟、喝酒、熬夜、沉迷于网络等不良的行为。

上一篇:电影疯狂外星人观后感下一篇:千手观音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