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4文言文复习

2024-08-13

语文必修4文言文复习(共8篇)

1.语文必修4文言文复习 篇一

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1.拜为上卿

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2.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3.召有司案图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4.臣请就汤镬

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镬,古代的一种大锅。

5.为刎颈之交

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古人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多种称法。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不同。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6.《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等合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7.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8.单于出猎

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而东汉三国之际,有乌丸、鲜卑的部落使用单于这个称号。至两晋十六国,皆改称为大单于,但地位已不如以前。

9.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驸马: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因驸马都尉得名。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驸,即副。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皆授官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清代称额驸。

10.匈奴与汉和亲

和亲:西汉为缓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使两个对立民族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形态,而是经由两个民族的政治、军事当局协商并用正式条约(口头或文字)规定了的一种民族关系形态。

11.《后汉书》: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宋时的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马彪《续汉书》补入)。全书主要记述了从公元25年起至公元220年的195年的历史。

12.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作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太学初建时为50人,汉昭帝时增至100人,王莽时增至10

00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13.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选拔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14.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阴阳: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个概念。

15.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16.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官吏初到任。语出《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蓟。”

17.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多指政事而言。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8.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1)臣愿奉璧往使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召有司案图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拜送书于庭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予不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信义安所见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旃毛并咽之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前以降及物故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员径八尺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形似酒尊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捧” 双手捧着(2)“按” 审察、查看(3)“熟” 仔细(4)“廷” 朝廷(5)“否” 不给(6)“现” 表现(7)“叛” 背叛(8)“毡” 毛织的毡毯(9)“弆” 收藏(10)“无” 没有(11)“沾” 沾湿 “襟” 衣襟 “诀” 辞别(12)“已” 已经

(13)“圆” 圆周(14)“樽” 酒器(15)“擒” 擒拿、捕捉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窃计欲亡走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人遗赵王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在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均之二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臣请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相如奉璧奏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礼节甚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如因而厚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左右欲刃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于是秦王不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位在廉颇之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武帝嘉其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因厚赂单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武复穷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独有女弟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游于三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遂通五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公车特征拜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再迁为太史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又多豪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视事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上书乞骸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私下(2)送给(3)理亏(4)权衡、比较(5)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送回赵国。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6)捧着(7)傲慢(8)招待、款待(9)身边的侍从(10)高兴、喜悦(11)上(12)誓同生死的朋友(13)赞许(14)赠送礼物(15)暗中(16)陷于困境(17)妹妹(18)游学(19)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20)汉代官署名(21)升官

(22)豪族大户(23)官员到职工作(24)大臣年老请求辞职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2)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5)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表程度,但不到“很”的程度。

(6)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7)兄弟亲近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亲密地接近。

(8)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9)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答案(1)两个词,指,指出;示,给人看。(2)两个词,走上前去进献。(3)扬言。(4)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5)相抵押。(6)栽培,提拔。(7)做了皇上的侍臣。(8)特,特地;征,征召。是两个词。(9)篆,篆文;文,花纹。

21.解释下列多义词

(1)负

(2)使

(3)征

(4)观

答案(1)依仗/使……承担/违背/辜负/背(2)使者/派

(3)应验/表现/出征/证明/征收/征召/征讨(4)学习/宫殿/景象/道观/观察

2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间至赵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卒廷见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肉袒负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怒发上冲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臣乃敢上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舍相如广成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赵王鼓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左右欲刃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大王必欲急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且庸人尚羞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毕礼而归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单于壮其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舆归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空以身膏草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杖汉节牧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衡少善属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妙尽璇机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西。(2)名词作状语,从小路。(3)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4)名词作状语,“肉”作“袒”的状语。(5)名词作动词,上前。(6)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7)名词作动词,献上。(8)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9)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10)名词作动词,弹。(11)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12)名词作动词,用刀杀。(1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14)形容词作动词,逼迫。(1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1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17)形容词作动词,尊重。(1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1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壮烈)。(20)名词作动词,用车子拉着。(21)使动用法,使……肥美。(22)名词作动词,拄着。(23)意动用法,以……为奇。(24)形容词作动词,擅长。(25)尽,形容词作动词,研究;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3.重点虚词系列练

指出下列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相如因持璧却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如因而厚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人之力而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伺者因此觉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因以讽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于今无会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连词,于是,就(2)介词,趁机(3)介词,通过(4)介词,凭借(5)介词,因为(6)介词,依据、凭借(7)机会

四、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蔺相如者,赵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何以知燕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不辱于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判断句,……者……也(2)被动句,“见”,被

(3)定语后置句(4)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

(5)状语后置句(6)被动句,见……于……(7)固定句式,“孰与”译为“和……相比,哪一个”(8)定语后置句,“留在汉匈奴使者”(9)被动句(10)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

五、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权衡(或“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秦国的请求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解析 “之”,这;“负”,使动用法。

2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让人拿着和氏璧回去,已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解析 “见……于”,表被动;“间”,名词活用为状语。

27.汉亦留之以相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抵押。

解析 “当”是抵押的意思。

28.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苏武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在壮年时出使,等到回到汉朝,胡须头发全白了。

解析 “凡”译为“共”;“以”介词,在。

29.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邓骘认为他才华出众,多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解析 奇,意动用法,以……为奇。

30.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汉安帝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让公车特地指名征召,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调动官职后,担任太史令。

解析 雅,素常;征,征召;拜,任命,授予官职。

2.语文必修4文言文复习 篇二

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此句课本注释多有讹误, 原因在于注释者没有注意到此句为对文结构, 两小分句字数相等, 结构相同, 对应的语法功能相同, 词汇意义相同。

课本35页注 (25) “能水”:指会游泳。能, 善、会。不够准确。“水”应指出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游泳”。利用对文的辞例结构, 我们可以推知“利足”之“利”为“善于”、“擅长”之意, “足”即名词活用为动词“行走”。课本35页注 (22) “利足”:脚走得快。古汉语中有“利口”一词, 亦即“能言善变”之意。 (《古汉语大词典》2084页) 另外, “利足”古又作“利趾”, 《汉语大词典》第2册638页正解做“善走”。

同页注 (21) “假舆马者”:借助车马的人。注 (24) “楫”:桨。上古的车和马是一个整体, 一般说, 没有无马的车, 也没有无车的马, 所谓御车就是御马, 所谓乘马就是乘车。古代的车不同于现代的车, 是必须拉的, 当时的马是专门用来拉这种车的。古时候提到车和马常常是“车马并举”, 如《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车马, 弗驰弗驱, ”《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 与朋友共, 蔽之而无憾。”上古之人并不单独乘骑马匹, 否则哪来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呢?可见, 把“舆马”分训为“车子和马”是不妥的, 当释为泛指车辆。另外,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版) 2037页将“舟楫”译为“船和桨”, 泛指船只。

《师说》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本句常见三种译法:

第一种, 人教版教材第二册80页注 (24) :教给他书, (帮助他) 学习其中文句。“教给他书”语不成辞, 还像是中国人说的话吗?将“习其句读者”译为“ (帮助他) 学习其中文句”, 也是曲解“句读”的意思。

第二种, 人教版第二册教参168页:是教他们 (读) 书, (帮助他们) 学习断句的。

第三种, 苏教版第一册37页注 (24) :教他们读书, 学习书中文句。

对比这三种翻译, 不难发现, 苏教版将人教版和教参各取半截, 合成一句, 殊不知, 其截取的恰恰是人教版最不恰当的部分, 不要说翻遍辞书找不到把“书”解释为“读书”的例子, 即便有, “习其句读”又该如何解释呢?前后两个分句的语意不是重复了吗?

以上三种错误说法的症结所在其实很简单, 就是他们都错误地理解了文中“授”字的词义, 这里的“授”用的是本义, 即“授予”、“给予”之意, “授之书”即“授之以书”, 故本句应译为“把书交给他们, 让他们标点、诵读书中文章的人”。因为过去塾师的教学就是把书交给学生, 让他们标点、诵读文章, 讲求“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正因为如此, 韩愈才说这种人“非吾所谓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焉,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

课本37页注 (26) “或师焉, 或不焉”:有的从师, 有的不从师。意思是不知道句读要问老师, 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不”, 同“否”。这个翻译有两个问题:一是没有把“或”翻译准确, 这里的“或”非无指代词“有的”, 而是时间副词“有时”。二是没有讲清楚这句话采用合叙的修辞手法, 正常的句序应该是:不知句读, 或师焉;不解惑, 或不焉。意思是不知道如何断句, 有时要向老师请教;不知道如何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有时却不向老师请教。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课本38页注 (9) “不齿”:不屑一提。意思是极度鄙视。此注不妥。按“不齿”:不与同列, 不能同列。表示极为鄙视。详见《古汉语大词典》1614页。《汉书·陈胜项籍传赞》引贾谊《过秦论》:“陈涉之位, 不齿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 中山之君。”颜师古注:“齿, 谓齐列如齿。”《诗·鄘风》:“淫奔之耻, 国人不齿也。”“郑玄笺:“不齿者, 不与相长稚。”又《尚书·蔡仲之命》:“降霍叔于庶人, 三年不齿。”孔传, “罪轻, 故退为众人, 三年之后乃齿录。”郑玄笺:“不齿者, 不与相长稚。”

同句“其可怪也欤”, 38页注 (11) “欤”:表示感叹的语气助词, 相当于“啊”。参考书62页译为“这不是很奇怪吗!”此句从标点符号到翻译错误甚多。其一, 本句应为感叹句;其二, “其”在此句中作加强感叹语气的副词;其三, “可怪”应译做“值得奇怪”。故本句可译为:“真值得奇怪啊!”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课本38页注 (22) :六艺经文和传记都普遍地学习。传, 传记, 解释经文的著作。注释以“传”为“传记”, 误。“传”即传注, 解释或阐述经文的文字。此义项并见于《古代汉语词典》227页、《古代汉语大词典》224页。参考书62页译为:六经的经文及解释经文的著作都普遍地学习过。是。

《赤壁赋》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课本84页注 (3) “既望”:望日的后一日。“此注似不够准确。《古汉语大词典》1483页引《释名。释天》:“望, 月满之时也。月大十六日, 小十五日, 日在东, 月在西, 遥相望也。”王力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图典》里也说:“大月十六, 小月十五叫做望, 鲍照诗‘三五二八时, 千里与君同’, 指望日的明月说的。近在望后的日子叫做既望。”七月为大月, 十六为望日, 本文“既望”则应为七月十七日。

客有吹洞箫者。

课本无注, 参考书148页译为: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不妥。本句为定语后置句, 当译为:有位吹洞箫的客人。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课本仅注“周郎”, 参考书译此句为:从这儿向西望是夏口, 向东望是武昌……均译为判断句, “西”、“东”看成名词作状语, “望”是向远处看。并误。此句主语应为“赤壁”, 即后面的“此”指代的对象。“西”、“东”均为方位名词, “望”为“对着”之意。此义项见《古汉语大词典》1608页, 该书并引《洛阳伽蓝记》卷三“其寺东西南北五百步, 前望嵩山少室, 却负帝城, 青林垂影, 绿水为文”。故此句应译为“赤壁西边对着夏口, 东边对着武昌……”

舳舻千里。

课本85页注 (16) “舳舻”, 首尾衔接的船只, 这里指战船。此注让人费解, 什么叫“首尾相衔接的船只”?世上哪有这样的怪船?据《古汉语大词典》2307页:“舳舻”:泛指船。《汉书·武帝纪》:“舳舻千里, 薄枞阳而出。”颜师古引李斐曰:“舳, 船后持舵处也;舻, 船前头刺棹处也。言其船多, 前后相衔, 千里不绝也。”可知“舳舻”原分指船尾和船头, 泛指船只。这里用的是借代手法, 以部分代整体。颜师古注文中的“前后相衔”, 解释的是“舳舻千里”, 非“舳舻”之谓, 课本注释者不加详察, 闹出了这样的笑话。

侣鱼虾而友麋鹿。

课本85页注 (19) :与鱼虾作伴侣, 与麋鹿作朋友。不妥。此句为对文结构, 鱼﹑虾为两种动物, 则麋鹿应分训为麋和鹿。

渺沧海之一粟。

课本85页注释 (2) “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小米。将“粟”解释为“小米”不妥, 因大海与米粒并无内在联系, 将二者放在一起相比, 不合情理。查《古汉语大词典》2219页“粟”条第四义项。“粟”:泛指粟状物。亦以喻物之微小。用例正是本句。又《山海经·南山经》:“英水出焉, 西南流注于赤水, 其中多白玉, 多丹粟。”郭璞注;“细丹沙如粟也。”《康熙字典》未集也有“沙谓之粟”的解释。另据《实用大字典》 (中华书局版) “粟”条第四义项即为“沙也”。可见, “沧海一粟”当是说大海中的一粒沙。唯此, 这个比喻才能说是贴切、准确。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3.语文必修4文言文复习 篇三

关键词:人教版教材 苏教版教材 高中文言文 选文研究

一、选文篇目与数量的比较

人教版必修教材共五册65篇课文,其中文言文有17篇,占到课文总数的26.2%。而苏教版必修教材也是五册,共113篇课文,文言文仅有24篇,占到课文总数的21.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文言文选文的比例要高于苏教版。人教版是单元编排,每册课本中都有四个单元,其中有一个独立的文言单元。而苏教版是专题编排,每册课本中有四个专题,文言文则是散见于每个专题中。人教版教材中,每册课本分布的文言文近乎相同,而苏教版的分布则很不均衡,在必修1-5册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数量分别是4篇、2篇、8篇、4篇、6篇。必修3和必修5的文言文最多,其中必修3还专门以一个专题的形式安排文言文,其他各册的文言文则穿插在各个专题中。从这样的编排中我们发现,人教版比较重视文言文整体性的学习,而苏教版则侧重对专题的理解和把握,即对人文情感的熏陶和人文素养的培养[1]。苏教版教材在把握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特点和能力,苏教版教材中各册文言文不均衡的分布必然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了压力。而人教版教材中各册文言文均衡的分布却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选文题材和体裁的比较

我将两版教材文言文选文的题材分为人物形象、哲理情思、人格精神、观点论辩四种类型[2]。人教版和苏教版都将“哲理情思”题材作为选文的重点。人教版选文6篇,苏教版选文10篇,在文章的选择上也尤为相近。《陈情表》以细腻的笔触,把作者对祖母的孝心与对朝廷的忠心表现得淋滴尽致;《兰亭集序》以轻快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诗意人生的感慨。从这些文章中,学生既可以学习丰富的文言知识,也可以挖掘古代人思想的精华,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其次,选文以“观点论辩”这类题材为主。两版教材《劝学》、《师说》和《寡人之于国也》这三篇课文充满了论辩的色彩。学生学习这些课文,不仅学到了论辩的方法,而且培养了思辨的意识。但议论文本就是高中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难点,初学者很难把握其思辨思想。如果把它放在3册以后,学生也容易理解。因此,人教版的设置比较妥当;而苏教版把它放置在第一册中,我认为是不太恰当的,这将给初学者在学习上造成极大的困难。

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都更倾向散文的选编,骈文和韵文的量相对较少。人教版选取了15篇散文,苏教版选取了23篇。散文包括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和应用文等不同体式。两版教材都将论说文作为主要的体式进行选编。在高中阶段,学生主要由对记叙文的学习转变为议论文,为了适应学生文体学习的转变,教材选编也积极作出了调整,将几乎一半的论说文安排在教材中,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考虑。从文体编排这个层面看,人教版和苏教版编排都较为妥当。

三、选文的衔接比较

为了全面考察教材衔接的情况,有必要对两版教材的文言文选文进行纵向分析。所以我选取了九年级下册选文和高一年级选文进行比较,从而推断出两版教材在初高中选文的衔接上是否合理。

从两版教材的比较得知,人教版教材选取的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选文的篇幅都比较短小,平均字数仅391个字,而高一年级必修1教材的选文平均字数却翻了一倍不止。虽然初中和高中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学段,但是他们的选文内容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初中知识的奠基,高中知识的学习就好比空中楼阁。不管处于哪个学段,文言文都是学习的难点。初中学生刚适应了短小的文言文,高中选文的篇幅却大出初中一倍多,这必然给学生学习造成很大的挑战,特别是文言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如果前一阶段的基础不扎实,将直接导致后一阶段学习的吃力,从而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相反的,在苏教版教材中,高中必修1文言文选文的篇幅却小于九年级下册选文的篇幅。这样逆向的安排,虽然减轻了初入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压力和困难,但从长远考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却受到了制约和压抑,很难有质的提升。

4.语文必修4文言文复习 篇四

⑪①晋军函陵( )②道芷阳间行( )③籍吏民( )④又前....而为歌曰( )⑤乃朝服,设九宾( )⑥沛公欲王关( ) ⑦范增数目....项王( ) ⑧刑.人如恐不胜(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

⑫①夜济而夕设版焉( )③既东封.缒而出( )②朝...封郑,又欲肆其西.( )④发尽上指冠( )⑤吾得兄事之( )..

⑥秦兵旦暮渡易水(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 )⑧函封之( )⑨进兵北.....略地( )⑩箕踞以骂曰( )⑪间至军中( )小结:以上加..

点词语的用法是 。⑬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

⑭①越国以鄙远( )②既东封郑( ) ..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

2.动词的活用

⑪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

⑫①烛之武退秦师( )②若不阙秦(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④使使...

以闻大王( )⑤项伯杀人,臣活之( )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

3.形容词的活用

⑪①其人居远.未来(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③沛公今事有急.

( )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

⑫①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秋毫不敢有所近( )....

④则秦未可亲也(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⑬拔剑.

撞而破.之( )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⑭①今太子迟之( )②群臣怪之( ) ..

5.苏教版必修四语文文言文复习学案 篇五

一、文言实词

1.特殊词义

(1)何以伐为 (2)是社稷之臣也

(3)盖均无贫 (4)则修文德以来之

2.词类活用

(1) 既来之,则安之 /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2)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二、文言虚词

1.而

(1)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2) 固而近于费/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在萧墙之内也

2.之

(1) 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吾恐季孙之忧/而在萧墙之内也

(2) 夫子欲之/ 既来之,则安之

3.且

(1) 且在邦域之中矣

(2) 且尔言过矣

4.为

(1) 后世必为子孙忧

(2) 何以伐为

5.也

(1) 是社稷之臣也

(2)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3) 今由与求也

6.以

(1) 何以伐为

(2) 则修文德以来之

7.于

(1)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 虎兕出于押

6.苏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复习教案 篇六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

(2)小知不及大知

(3)此小大之辩也

(4)旬有五日而后反

(5)而徵一国

(6)御六气之辩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2)众人匹之

(3) 虽然,犹有未树也。

(4)穷发之北

(5)小年不及大年

3.一词多义

(1辩 此小大之辩也 而御六气之不辩

(2)知 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

(3)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圣人无名

(4)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词类活用

(1) 而后乃今将图南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德合一君 /彼于致福者 / 而徵一国者

二、文言虚词

1.之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 而莫之夭阏者

(4)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 之二虫又何知

(6)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时则不至

(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

(2)虽然,犹有未树也 、

(3)未数数然也

5.以

(1) 以五百岁为春

(2)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彼且恶乎待哉

(3)且适南冥也

7.于

(1)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其名为鹏

(3)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三、文言句式

1.( )

(1)此小大之辩也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2.( )

(1)翱翔蓬蒿之间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3)众人匹之

(4)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3.( )

(1) 而莫之天阏者

(2)奚以知其然也

(3)彼且奚适也

4.( )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2)翱翔蓬蒿之间

【翻译】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3、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4、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7.语文必修4文言文复习 篇七

【学习目标】

1、重点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相关的特殊文言句式。

3、积累课内写作素材。

一、知识回顾

(一)文学常识

作者李密,________(朝代)时人,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任太子洗马。他上《陈情表》辞谢,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直至祖母死后,他才出仕,官至汉中太守。

(二)实词含义

1、臣以险衅 .

2、夙遭闵凶 ..

3、慈父见背 .

4、舅夺母志 .

5、祖母刘愍臣孤弱 .

6、终鲜兄弟 .

7、门衰祚薄 .

8、晚有儿息 .

9、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10、茕茕孑立 ..

11、形影相吊 .

12、而刘夙婴疾病 .

13、拜臣郎中 .

14、除臣洗马 .

15、猥以微贱 .

16、当侍东宫 ..

17、臣具以表闻 .

18、责臣逋慢 .

19、则刘病日笃 .20、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

21、且臣少仕伪朝 .

22、历职郎署 .

23、不矜名节 .

24、过蒙拔擢 ..

25、但以刘日薄西山 .

26、臣之辛苦 ..

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出入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出言跸,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之属。公孙诡多奇邪计,初见王,赐千金,官至中尉,梁号之曰公孙将军。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亲故。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射禽兽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

十一月,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梁王为后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于景帝,窦太后义格②,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乃辞归国。

其夏四月,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余人。逐其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王,逐贼,果梁使之。乃遣使冠盖相属于道,覆按于梁,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③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进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于梁王。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

上怒稍解,因上书请朝。既至关,茅兰说王,使乘布车,从两骑入,匿于长公主园。汉使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不知王处。太后泣曰:“帝杀吾子!”景帝忧恐。于是梁王伏斧质于阙下,谢罪,然后太后、景帝大喜,相泣,复如故。悉召王从官入关。然景帝益疏王,不同车辇矣。

太史公曰:梁孝王虽以亲爱之故,王膏腴之地,然会汉家隆盛,百姓殷富,故能植其财货,广宫室,车服拟于天子。然亦僭矣。

(《史记•梁孝王世家》)

注释:①梁孝王:名武,封为梁王,谥号孝王。②义格:建议被阻遏。“义”通“议”。③二千石:指下文的梁相轩丘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广睢阳城七十里 广:扩大 B.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拟:类似 C.上由此怨望于梁王 望:怨恨 D.故能植其财货 植:培植

7、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反映梁孝王僭越本分的一组是(3分)①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复入朝

②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

③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④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⑤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 ⑥汉使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不知王处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景帝和梁孝王一起喝酒时曾从容对梁孝王承诺:自己死后将帝位传给梁孝王。梁孝王谢恩推辞,虽然知道皇帝说的不是真心诚意的话,内心还是十分高兴的。

B.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后留在京城,出入游玩一如皇帝待遇,其属官只要登记之后,便可如朝廷宦官一样出入宫禁。

C.梁孝王再次进京时,在茅兰的劝说下,他轻装简行,跟在使者后面入城,并且没有马上去见皇帝,而是躲藏进长公主府中暂避风头。

8.语文必修4文言文复习 篇八

9.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1)用“/”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先后心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2)①你教我驾驭车马,没有把本领全教完啊?

②而您不管是领先还是落后,您的心思都在我这里,您还有什么心思去调整马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了。

【参考译文】

赵襄王向善于驾驭车马的人王子期学习,学习不久之后就与王子期进行比赛,赵襄王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赵襄王说:“你教我驾驭车马,没有把本领全教完啊?”王子期回答说:“本领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不恰当。但凡驾驭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比赛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而您不管是领先还是落后,您的心思都在我这里,您还有什么心思去调整马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了。”

10.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

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弟遽释之。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1)用“/”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

(2)①这是益鸟,吃害虫,而且会飞到南方去过冬,你怎么能长久地饲养它呢? ②弟弟恋恋不舍,但是看到小燕子的神态非常悲哀,于是就把它放出笼子了。【参考译文】

我弟弟喜欢鸟,每天都想得到一只小鸟。今年春天,有燕子从南方来,整天衔泥,在我家的屋檐下筑巢,它们工作得非常辛苦。不久,听到啾啾的声音,原来小燕子已经破壳而出了。一天,有一只小燕子掉在屋外,弟弟把它捡起来,非常高兴,将它装进笼子饲养。母亲知道了,说:“这是益鸟,吃害虫,而且会飞到南方去过冬,你怎么能长久地饲养它呢?”

B.②⑤⑥ D.②③⑥

【答案】A 【解析】许允改变思想,并非只因朋友桓范的劝说,更因许允妇巧言辩解。10.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

初 允 被 收 举 家 号 哭 阮 新 妇 自 若 云 勿 忧 寻 还 作 粟 粥 待 顷 之 允 至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2)①新妇所缺少的只是容貌罢了。可是读书人应该有各种好品行,您有几种? ②你们虽然都不错,(可是)才能都不大,可以怎么想就怎么和他谈,这样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参考译文】

上一篇: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下一篇:烦恼这样靠近你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