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工作计划发言稿

2024-10-19

体育工作计划发言稿(精选8篇)

1.体育工作计划发言稿 篇一

工作已经挺长时间了,通过这段时间向前辈们的学习和通过教学训练摸索的经验,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对体育教学和篮球队的训练有了一定的认识,体育工作会议发言稿。前一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在下一阶段中我将继续努力,认真学习,争取更大的成绩。

下面我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两个方面阐述一下我对下一阶段的计划:

在体育教学方面,我主要是针对体质监测的项目进行的教学,到下半年,四年级的学生升入五年级,他们进入水平三的阶段,测试项目和四年级的时候有所变化,他们的项目是:

400米跑(50米×8往返跑)台阶试验

选测一项

坐位体前屈 仰卧起坐 掷实心球 握力

选测一项

50米跑(25米×2往返跑)立定跳远 跳绳 篮球运球

足球颠球 排球垫球

选测一项

我准备选取400米、仰卧起坐和50米跑作为体质测试的项目,其中男生的400米及格成绩是1分55秒,仰卧起坐一分钟是22个及格,50米跑10.50秒;女生的400米及格成绩是1分55秒,仰卧起坐一分钟是22个及格,50米跑11.0秒.从这学期起,我就针对400米进行了训练,每节体育课准备活动要跑3圈,从昨天起开始测试400米,我打算在放假前对所有学生要测试两遍,不及格的每节课都要测,争取让所有学生都能达标,发言稿《体育工作会议发言稿》。针对仰卧起坐我想每节课借出15个小垫子,把学生分成两组,两个人一小组进行比赛,看谁能做得多,看谁能在一分钟之内做的多,另外布置仰卧起坐的家庭作业,让父母签字,通过父母督促学生进行练习。50米跑成绩基本都能达标,我将随堂进行测试。

训练方面,目前女子篮球队一共有16名队员,其中有11人能坚持训练,他们是四年级二班姚清怡、李丁,四年级四班褚朝媛、丁芊瑶、袁一萌,四年级六班王琦予、宋云菲、朱天玥,五年级徐依慈、谭宇楠、刘瑞锦和三年级五班的姜玉宁。经过半年的训练,这些学生已经培养起了篮球的兴趣,基本的篮球运球、传球和三步上篮技术都已经掌握,在下一步的训练中我将重点针对体能和基本配合的练习。在训练中要保证训练时间,每天下午的四点半到五点半按时训练,严格要求请假制度。不断发现新的有天赋的学生,让他们补充到现有的队伍中,保证梯队建设。平时多与班主任和家长交流,让他们打消顾虑,支持我们的训练。

我相信,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2.体育工作计划发言稿 篇二

1994年7月, 全国第一届省级体育教研员研讨班在福建省闽侯县举行。董玉泉老师、施利东老师作为浙江省代表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于是, 作为会议的组织者, 笔者有幸遇见了董老师。这是将近二十年前的事。那时候的董玉泉老师, 年富力强, 意气风发。

回顾20年前, 中国学校体育正处于创新、变革的前夜。当时, 毛振明教授刚从日本学成归来, 踌躇满志, 心中装满报国情怀。本次研讨会, 新、旧两种学校体育文化, 在理念上、实践路径上开始发生碰撞与冲突。

董玉泉老师, 一位来自地方的省级教研员, 积极参与到学校体育改革的争论与研讨中。由于集多年的教学、教研经验, 董玉泉老师的观点, 总是引起大家的关注。

也是因为董玉泉老师性格开朗, 胸怀坦荡, 观点鲜明, 他的表述充满激情和幽默, 他的发言, 经常为会议带来欢笑和轻松。董老师好学, 充满实践智慧的见解, 激发了笔者与之交往, 向其学习的冲动。于是, 笔者与董老师交往了二十年, 从陌生到熟悉, 从相识到相知。友谊和友情同时建立。

客居北京二十五年, 搬家四次, 许多家什丢弃、遗失了, 但是, 董老师赠我的龙泉宝剑, 一直是笔者家的镇宅之宝。龙泉剑是友谊的象徵, 诤友的见证。董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眼中, 董老师是一位行者, 他以五十年的教学与教研实践, 切切实实践行了“奉献、求真、创新”的崇高信念。五十年来, 硕果累累, 桃李芬芳。

二、敬佩董老师, 五十年兢兢业业

2011年, 中国教科院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联合开展中、美、俄、日四国学生体质健康比较研究, 为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 笔者组织了包括董玉泉老师在内的中方研究团队。在向美国专家介绍中方专家时, 我说:董玉泉老师, 中国最好的体育教师。这样介绍董玉泉老师, 不是溢美之词, 更不是夸张。因为, 董玉泉老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 配得上这个称号。

首先, 董老师作为一个体育教师, 是个全能型人才。考察一个体育教师的能力, 其中的两个重要指标是: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对不同学段的教学胜任能力。事实上, 一个体育教师, 田径、体操、武术、球类、舞蹈等都会都掌握, 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课都教都能教好, 是非常难得的。了解董老师的人都知道, 董老师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家都知道, 年轻的董老师能为大家所关注, 正是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出任高中女生的艺术体操的示范教学。更难得的是, 董老师多才多艺, 是个杂家, 实在是难能可贵。

其次, 董老师作为一个体育教研员, 是个充满实践智慧的实干家。中国的教研系统, 是世界教育领域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组织, 它承担本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培养任务, 也承担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指导、研究等责任。因为工作关系, 全国的体育教研员, 从省到市、县, 笔者认识很多教研员, 也见过他们的教学指导方式。与大多数教研员不同的、也是让人敬佩的是, 董老师始终坚持着自己独有的工作方式:亲自下课堂上示范课。放眼当下的体育教学, 在指导实践领域的第一线, 不难发现, 理念引导、教学点评、口头指导的教研方式比较多, 而以亲身示范即“我上课给你看”的方法实施教学指导的体育教研员, 可谓凤毛麟角。所以, 董玉泉老师, 中国最好的体育教师, 实至名归。

在我眼中, 董老师也是一位使者, 一个榜样, 他的使命就是播撒阳光, 他燃起自己, 以长盛不衰的热情, 循着先辈的足迹, 引领方向, 教会学生发现生命的真谛:健康和快乐!

三、赞扬董老师, 七十年不懈追求

今天, 2013年4月21日, 我们聚在一起研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和浙派体育教学特色问题。以董玉泉为代表的一代浙江省体育教师群体, 在浙派体育教学特色和风格形成中, 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什么是浙派体育教学特色?有人总结了“实、巧、灵”, 董老师自己也总结了“严、实、趣、乐、活”等特点。这些归纳, 逻辑清晰, 界定明确、鲜活, 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浙江省体育教学形成的特色和风格进行了历史梳理、理论提升和科学总结。这些总结, 为促进中国学校体育的学科发展, 为丰富中国学校体育科学理论, 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滋养和实践经验。

如果说这种归纳、总结, 是在一个“事实”的维度上, 笔者认为, 有必要从另一个维度来考察浙派体育教学特色。

这个维度就是“程度”。对于一个优秀体育教师而言, 以教学能力由低到高为例, 从其成长的历程看, 必定经历三个阶段:技能阶段、技巧阶段和技艺阶段。分析一下董玉泉老师的成长经历、发展道路, 五十年的职业生涯, 董老师的教学无疑达到了教学艺术的境界, 而他的教学, 又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将“事实”和“程度”两个维度结合起来, 可以清晰勾勒出浙派体育教学的特点与高度。在这个图景中, 董玉泉老师是一个优秀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追求的目标, 他是浙江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榜样, 是浙派体育教学的一面旗帜。

在我眼里, 董老师更是一位智者, 一面旗帜, 他用从心里流淌出的大仁爱大智慧对待事业和人生, 通过百转千回的修炼, 把教学的艺术与艺术的教学升华为人生的艺术与艺术的人生, 带给我们的是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美好的人生启迪。

3.体育工作计划发言稿 篇三

【关键词】社区体育;高校体育生就业;社区体育指导员

On the Integration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Sports Majors and Community Sports Work

ZHAO Yang-yang

(Henan Wushu Administration Center, Zhengzhou, Henan 450033)

【Abstract】Faced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the public for sports participation,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ry to meet their needs by turning out community sports instructors needed by this age, which is of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the nation, the society, the mass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Keywords】community sports, employment of college sports majors, community sports instructor

目前,高校体育生毕业后就业形势很不乐观,由于体育岗位的需求有限,而每年高校体育毕业生众多,导致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而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体育的需求也很迫切。针对这一时代机遇,笔者认为可把每年毕业的部分高校体育生分配到基层社区,使他们为群众体育贡献一份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高校体育生科学的指导使广大群众在参与体育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素质,丰富余暇生活,沟通人际情感,为实现我国进入体育大国迈出重要的一步。

1 高校体育生的就业形势

高校体育生目前的就业方向主要有政府的体育官员,教练员及体育教师等,但这些岗位是有限的。许多高校体育生由于步入社会,找一份适合自身专业的工作很难,加之迫于生计等原因而被迫改行,这不得不是一种对国家和家长在培养学生体育成才路上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高校体育生有较强的体育技术,加之在大学和训练期间通过大量的体育理论学习使之文化素质很高,与那些专业运动员相比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在传授技能时能恰当表达训练建议和制定科学正确的指导方针。若社会给予高校体育生一定的用武之地,高校体育生凭借自身的体育技能和理论相信会全面施展自身的优点来造福社会体育事业的。

2 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毕业生相融合的展望

2.1 基于社区居民对体育日趋增长的需求

社区不仅包括管理组织群众生活,也包括向群众提供一定的社会活动空间和服务群众。社区具有多重服务群众的功能,其中之一就是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组织开展群众精神文明工作。由于现在脑力劳动者增多,人们余暇时光充裕,以及老年人口的增多等原因使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加。许多群众在空闲时间看电视、玩电脑、下棋等让身体长期处于静止状态。长时间静止状态对人身体无益,生命在于运动。且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导致人们的心理压力过大,人们迫切需要定期放松自己以适应下一工作任务,而体育锻炼就能在娱乐中充分的放松身心。大多数人们现在已觉悟到体育的重要性,因此部分群众渴望体育锻炼,但受到许多制约因素使锻炼计划一直未能实施。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经费问题,许多群众不愿意花钱去俱乐部健身;二是不懂得锻炼方法,这是许多群众目前正面临的问题。体育锻炼应做到因人而异,盲目的锻炼方法会伤害人体健康。社区体育指导员会依据每位群众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经验等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使群众高效率的锻炼。

2.2 基于建设体育大国的需要

我国要真正实现从体育强国向体育大国的转变,群众参与率是关键。在经济发达国家,群众体育开展的如火如荼。不仅如此,一些国外本民族的体育甚至面向全球化发展,跆拳道就是典型的一例。跆拳道的产生与中国武术历史相比很短暂,且在技击上与武术难分伯仲。中国武术仅拳种就有129种,每种拳种都是由许多技击动作演变而来。所以武术的技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此外,武术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理念与跆拳道传达的文化相一致,都是以礼义为主要目标。跆拳道之所以比武术风靡全球在于跆拳道用与时俱进的方法来改良和以道馆、比赛为形式向群众普及和传播。中国主要是体校、武校来传播武术技能。武校体校的习练人群是儿童少年,其掌握快、身体素质好,使中国竞技武术发展很快,人才辈出,可群众武术由于外在一些局限性而发展速度落后于竞技武术。国家很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依次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等文件及在居民活动区为我国群众安装了锻炼器材等。着实有一定成效然而有些弊端也显露出来,比如上文提及的群众不懂得科学锻炼。社区体育指导员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体育项目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社区体育指导员可以根据群众对体育项目的喜好及个人的身体素质等来为群众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再加上社会以定期举行表演,比赛等为外在助动力,可提高我国群众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我国向体育大国的迈进。

2.3 基于儿童少年对体育的需求及为其树立终身体育观

儿童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国一直以“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儿童少年成长的目标。儿童少年参加体育一般都在学校进行,社区体育的开展可以与学校体育相辅相成来共同促进儿童少年对体育的需求。社区体育很自然放松,使儿童少年享受到与学校体育不一样的休闲体育。再者,社区体育的设施便于儿童少年课外就近活动。此外,社区中会有一些民间艺人,他们参与社区体育可以向儿童少年及其他人群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有助于保护和发扬我国古代体育瑰宝。最后,社区体育项目活动多样,自我选择性强,可使儿童少年在通过自身感兴趣的体育项目锻炼时热爱体育,这有利于终身体育观的形成,使我国国民体质逐步上升。

2.4 基于对竞技体育提升的需要

体育若是一棵树的话,群众体育就是树根,竞技体育就是树叶。竞技体育发展再好若没有群众体育做支撑就如一个外表茂盛内无养分的树一样。每个群众都应有权利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再者,社区体育的发展可以间接促进竞技体育的提升:群众在锻炼中通过自身感悟来探讨锻炼方法可以间接促进体育科研的提升。再加之通过社区体育这个平台也可以为竞技体育提供人才资源。在以社区为单位的体育练习中通过运动选材的方法可以挖掘出那些有运动天赋的儿童少年,使之从小接受专业体育训练,可以在培养优秀运动员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很多家长对孩子走职业运动员的道路有担忧,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参加体育训练受伤机率大;二是职业运动员文化素质不高导致就业面狭窄。随着我国体育科研日益壮大,许多运动员受伤率会逐步减少,若运动员就业方面解决得当,许多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中,这能加快我国竞技体育的提升。从而在国际赛事上对间接提高我国综合实力,提高民族自信心等有很强的政治作用。

3 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面临的问题

3.1 政府对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定位

社区体育指导员属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一种,社会体育指导员现在在我国已成为一种职业,然而由于场地经费及工资待遇问题等使一些高校体育生不得不望而却步。因此,国家应及时制定社区体育指导员相应细则,以确保高校体育生工作时无后顾之忧。日本近年来人均身高明显提高,这与合理的营养与运动密切相关。从深层次来看,日本的群众体育管理得当。日本对体育的管理采取“官办民助”的方法,即由政府和财团供给发展基金靠民间体育组织来发展国内体育活动。中国社区体育也可以部分借鉴日本的发展模式。制约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主要是管理制度和经费问题,所以应首先由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与提供经费来扶持其起步,以社区体育为发展基地来发展群众体育。等社区体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国家可适当放手。

3.2 高校体育教学应为社区体育需求量身定做

目前,高校体育生专业主要分: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这些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及选修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然而,学生对社区体育群众的健身需求却有一定的盲目性。高校应根据社区居民对体育的需求而在高校开设相应的必修课使之为社区体育量身定做。如开展有关太极拳、健身柔力球等课程来使高校体育生教授社区中的中老年人群,这些项目锻炼时要求柔和缓慢符合中老年身体素质且又不只不觉中活动了身体各关节。总之,社区是个融不同人群的小社会,因此高校体育生应在大学期间充分为以后的就业扩展技术技能,使之学以致用。

4 结论

目前,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应根据这一历史机遇来培养出相应的社区体育指导员。使之为普及群众体育做贡献及解决体育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国家应不断完善社区体育指导员保险制度等多种社会保障条件,有关人员还应不断探讨体育场地、居民管理等问题,以达到通过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科学指导,让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体育的诸多价值。

4.市体育工作会发言材料 篇四

全力做好群众体育工作 促进全民健身稳步发展

方城县教育体育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几年来,在市体育局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们围绕中心,当好参谋,四轮驱动,促进了方城群众体育工作的蓬勃开展。先后获得省、市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主动作为,当好参谋,强化政策驱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是主动作为,当好参谋,争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县委、政府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加强和谐文明开放方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县目标考评体系,对体育事业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倾斜;县委、政府主要领导身体力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发挥表率作用。如市里组织的‚公仆杯‛、县里举行大型体育活动,四大家领导亲自参与,带动了各级各部门为体育事业发展办好事、办实事。二是发挥督查作用。督促乡镇、县直、企业发展体育事业,推行全民健身活动。如县检察院投入2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篮球、羽毛球、排球等体育设施。县教体局、县卫生局、赵河镇、古庄店乡等单位每年举行职工和农民运动会,辐射带动了系统上下健身活动的普遍开展。三是发挥职能,强化责任。县教体局以中小学校为依托,以乡镇政府主管领导为骨干,健全网络,同时把体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教体局千分制量化考核范畴。年初与基层学校层层签订责任状,经常检查指导,促进了工作的开展。针对方城前几年的硬件建设落后的现状等,我们经常及时向县领导汇报体育事业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积极献计献策,争得领导的理解、重视和支持。2008年,县里投入350多万元对全民健身广场进行升级改造。四是健全机构,成立各类运动协会。2010年,县委、政府决定将原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提高行政级别,以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管理,同时,积极协调,多方运作,充分挖潜,筹议体育协会,止目前,全县已成立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门球、诗画书联、钓鱼等21个体协,会员达1万余人。体育协会机构的逐步建立,为群众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强化意识驱动

为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我们采用多种形式,突出重点宣传国家发展体育的方针、政策、体育法规、健身基础知识等,把开展体育运动相关知识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健身意识,做到了三个‚充分‛。第一,充分利用相关节日把开展宣传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每年8月8日的国家‚全民健身日‛、省每年五月份的‚全民健身月‛以及‚五一‛、‚十一‛、春节等节日,我们都组织城乡、机关、企事业、学校、街道、社区、乡村,印发标语、传单、广告,进行踩街、舞狮、划旱船、打腰鼓、太极拳(剑)表演、扇子舞、猜谜等活动。仅2010年,参加宣传教育活动的人员就达2万余人次,展出版面200多幅,在县乡街道悬挂横幅100余幅,印发体育健身知识宣传单150000多张,设立体育法规及知识咨询站点50余处,参与咨询和受教育人数达5万余人次。

第二,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辐射面广、可视性和可读性强的特点进行宣传。两年来,县电视台、广播站开辟专栏,展播体育新闻、体育法规、健身知识等相关内容100余次,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健身知识、健身方法、健身意义的深刻了解和认识。

第三,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村民委员会、社区组织、学校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组织人员走村串户,举办知识讲座、印发资料、召开会议等,把体育相关内容宣传贯彻到干部群众中去,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多方投入,项目带动,强化建设驱动

近年来,我县体育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发展,主要是在设施建设投入上不断拓宽渠道,形成了‚五个一‛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体系,即:县级财政解决一部分,向上争取一部分,联系单位帮助一部分,企业和社会捐助一部分,群众自筹一部分。2006年至2010年,我县连续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对体育事业投资达4800多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 元,县财政投资 万元,各级单位帮助1000万元,社会各界捐资1000多万元,在城区兴建了张骞广场、文化广场、琴韵广场、汉霸公园及潘河两岸四个橡胶坝公园等公共健身场所,在乡镇完成了 个乡村健身项目。2008年,县政府投资350万元对全民健身广场进行了升级改造,修建了标准化跑道、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室、门球场、旱冰场等,配置健身器材100余套。

四、创新载体,积极促进,强化活动驱动

一年来,我们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重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城镇与乡村相结合,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开展了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做到了‚五个积极‛、‚五个促进‛。

1、积极开展专项竞技体育比赛,促进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我们坚持经常组织专项竞技比赛,充分发挥体育专业人才的表率作用,影响和促进全县体育竞技水平向高标准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10年开展竞赛18次。5月份我们组织了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人员参加‚庆‘五一’宛北水泥杯‛乒乓球大赛、‚庆‘五一’恒基地产杯‛篮球赛、老年门球赛、钓鱼等比赛。其中乒乓球赛就有机关、事业、企业、乡镇村等单位21支代表队参赛,涉赛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工作人员1500余人,历经200余场比赛,观赛群众达3万人次。

2、积极发挥人群体协等社团组织的作用,促进多种形式普及面广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2010年,我县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协会、老年体协、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不同层次人员开展活动60余次,参加活动人数达6000余人次。10月16日,我们组织县老年体协举办了重阳节老年体协文艺表演,四大家领导到会祝贺,活动精彩纷呈,观众达3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3、积极组织开展以行业为主的运动会,促进行业运动会蓬勃发展。2010年我们分别组织了教育、卫生、公安等以行业为主的运动会11次,其中教育系统职工运动会历时12天,县委书记梁天平、县长秦书君等四大家领导、各乡镇和县直单位领导参加开幕式。教育系统27个代表队共1366名教职工参加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14个大项39个小项的比赛,规模空前,影响深远。

4、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群众体育活动,促进农民健身活动的普及。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突出传统性、趣味性和地方特色的原则,充分利用已建成的63个农民体育健身项目,开展了舞狮、乒乓球、篮球、腰鼓、秧歌等活动,去年参加活动达13000余人次。

5、积极组队参加省、市各类运动会,促进我县体育成绩不断提升。2010年6次组队参加省市比赛,取得了较好成绩。2月份我们组队参加省第八届农运会暨省二届‚万村千乡‛篮球赛,荣获亚军; 9月,我们组织篮球队代表南阳市参加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获得省运会成年组篮球赛三等奖。

成绩属于过去,明天更须努力,我们将以此次大会为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继续勤勉敬业,锐意创新,为体育事业的更高更快更强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5.体育工作计划发言稿 篇五

2007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批准设立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并于1 2月在晋江举行授牌仪式。2007年底,晋江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晋委发[2007]6号),把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体育城市作为晋江市的战略目标,晋江体育产业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现就晋江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摸清家底,提供体育产业发展决策依据全面了解晋江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加快晋江体育产业规划战略研究,是制定体育产业发展决策的基础和关键。2007年,晋江全面做好体育产业的普查调研工作。一是对基层单位进行体育产业全面普查。组织镇(街道)及市直各单位对体育及相关产业进行调查,摸清家底。二是对体育产业进行全面统计。由市统计局和文体局组织调查小组,对体育及相关产业进行普查、分类、统计。三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体育产业调查和课题研究。委托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组成的专题调查组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著名经济学家李善同研究员率领的课题组对晋江市体育产业进行全面调查,摸清晋江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在调研过程中采用基层上报材料、座谈会、走访企业、领导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对晋江的体育文化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先后形成了《晋江体育产业调研报告》和《晋江产业升级与城市功能提升战略研究总报告》等课题成果。

经过全面调查统计,从六个方面充分显示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晋江的支柱产业和体育城市的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晋江已具备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的显著优势和充分条件。(I)06年增加值90.8亿元,占GDP 18·4%,从业人员24万人,占全社会的2 5.2 6%;②拥有国家级体育品牌42枚;③三年来央视和地方卫视投放广告45.91亿元,CCTV一5有“晋江频道”之称;④三年来赞助体育赛事和国家运动队1 8.21亿元、聘请体育明星7 6人;⑤设立CBA俱乐部的唯一县级单位;⑥体育用品和体育概念上市公司3家,预备上市1 2家。

二、整合资源,构筑体育产业发展平台

作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晋江体育产业面临有利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晋江抓住有利时机,整合各方资源,为体育产业发展构筑平台,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力求做到“五个坚持”、“个统筹”。“五个坚持”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走外向型发展道路;坚持体育、旅游、文化三业互动;坚持打造区位特色、产业特色和体制特色的三统一;坚持整体规划、规范运作、分步实施。“五个统筹”则是统筹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统筹体育产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统筹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发展;统筹体育产业与环境生态保护;统筹体育产业与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积极推动体育用品企业与国家体育部门的合作。2 007年底,举办国家体育资源与晋江体育企业对接会,国家体育总局篮球、乒羽、水上、游泳、文化、信息、装备、基金、自行车击剑、网球、登山等11个项目中心,以及报业总社、体科所、中体产业等3个直属单位与晋江体育用品企业进行了一系列对接和合作。另一方面,强化晋江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提升。继续通过聘请体育明星代言人、分季度召开新产品营销会等形式,致力于拓展品牌对外影响,提

升品牌含金量,推动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化。特别是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晋江体育企业的“奥运攻略’’也进一步升温,新的宣传推广手段层出不穷。安踏陆续推出奥运备战系列、奥运夺金系列、奥运未来系列多支奥运广告;特步集团与央视签约,砸下过亿元广告巨资,成为北京奥运会决赛期间国内体育用品企业最大的广告商,同时也是北京奥运会上白俄罗斯奥运代表团的赞助商;名乐赞助的中国举重队到晋江考察对接,提升了晋江体育用品的知名度。361。则成为2 01 0年广州亚运会高级合作伙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 0 08年1 2月晋江承办了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国家体育总局领导,总局各部门、直属单位和各省区市体育局负责人,以及1 00多名体育界专家学者,莅临晋江共同探讨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大计。此次盛会,为晋江体育产业的发展构建更高的平台。

三、规划先行,谋划体育产业发展蓝图

晋江被国家体育总局授牌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后,如何提升体育产业的整体品牌,丰富体育城市的内涵,成为摆在晋江面前的重要课题。晋江先后委托美国国际管理集团(IMG)就运动、休闲、旅游、娱乐等方面进行市场研究、理念策划和赛事规划;委托美国仲量联行(JLL)就商业、地产、酒店等方面进行市场研究、项目定位和布局规划;采取“1+1’’的方式,委托新加坡盛邦集团和厦门规划设计院进行总体规划;委托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进行交通规划,景观、市政等专项规划和启动区控规拟委托国内外知名机构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全方位的规划,晋江将建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全球重要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体育城市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划目标,并制定了“一带二地一中心”的战略布局。

(“一带”:就是在沿海大通道两侧的5 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规划和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集大众健身、竞赛表演、运动训练、商贸会展、体育生活化社区、旅游休憩为一体的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二地”:就是打造全球体育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运动训练基地。“一中心”:就是打造全国体育赛事中心城市。)

根据规划目标和战略布局,晋江将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制造与商贸)、培育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建设国家级训练基地和规划开发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作为发展重点,并分阶段实施。

四、多管齐下,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步伐

(一)设立专门机构,全面启动体育产业基地建设

为统筹协调全市体育产业发展工作,2 007年底,晋江成立了发展体育产业领导组,由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杨益民担任组长。(晋委【2 007]1 01号)

2008年,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经中共晋江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核定事业编制1 5名,其中股级职数名。【晋委编[2 008]2 5号)。随后,成立由晋江国有投资公司全额投资的晋江体育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设施建设,房地产等等;成立由晋江国有投资有限公司和晋江能源

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的晋江国家体育城市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体育用品市场开发;体育文化推广及交流;广告设计、制作及发布等。

(二)大力宣传推介,打响体育城市品牌

2008年,晋江充分借助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澳门国际贸易展览会等一系列平台,设立“中国体育城市·晋江”展馆,推广城市品牌。并制定晋江体育城市整体宣传、推广方案,委托广而告之公司创作、摄制体育城市品牌宣传片。

(三)设立晋江市全民健身日,打造体育发展群众基础

群众体育工作是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重要支撑之一。2008年,晋江经市人大审议通过,把每年的5月2 O日设立为晋江市全民健身日。在首个全民健身日启动期间,全市各镇(街道)积极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共计7 3项次,近3万人次参与全民健身日活动,激发了群众广泛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并迅速形成热潮。

(四)进一步开发繁荣竞赛表演市场。

近五年来,晋江共举办和承办各类国际性赛事1 5场次、全国性赛事20 3场次、省市级赛事和活动300多场次。仅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授牌后的2O08年,晋江就先后举办和承办了2007-2008赛季全国男篮职业联赛晋江赛区比赛、“恒盛杯”中国一古巴女排对抗赛、“361。杯”中国(晋江)首届羽毛球精英赛“恒盛”中美篮球名人对抗赛、第六届全国农运会风筝和男篮比赛、第二届全国强县市)领导干部篮球赛、2O08-2 009赛季全国男篮职业联赛晋江赛区比赛等多项大型体育表演赛事,获得圆满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体育工作计划发言稿 篇六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启动仪式,心情是分外激动的。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冬季的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增添活力。

同学们,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是党和国家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举措,是每一个家庭的要求,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非常欢迎、值得高兴的事情。开展这项活动意义深远。

有些同学站了一会儿感觉头晕了,跑了一会儿感觉累了,干了一会儿活感觉疲劳了,气候稍有点变化就感冒了,等等,都说明大家体质比较差,这其中是平时很少开展体育锻炼的缘故。为了我们今天要进行的学习,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增强自身体质刻不容缓。本着“健康第一”的宗旨,要寻找机会锻炼,要挤出时间锻炼,要有规则地去锻炼。这样的话,你的身体肯定会一天天强健起来。身体是学习、工作的本钱,身体好了,对你现在学习就更有精神了。

对于今天我们学校启动的阳光体育运动,请同学们回到家里,要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告诉身边的人,你的家人知道后肯定会欢迎、支持的。我们一起来营造一个全民参与阳光体育的冬季体育活动氛围。

7.体育工作计划发言稿 篇七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体育院系,体育职业资格培训,双证融通,工作策略

1 前言

我国《职业教育法》于1996年就明确提出了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实行“双证”制度的要求,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所引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我国教育发展“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都提出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工程”, 并提出了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政策指导, 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单一学历证书, 向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制度发展;江苏省体育局、教育厅于2010年率先在全省高校体育院系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开展4年来, 全省高校体育院系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建设、师资力量、体育场馆等优势, 紧紧围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 有计划的开展大学生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从提高培训质量入手, 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大力提高了毕业生的教育质量, 有效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工作。

2 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职业资格培训工作意义

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行, 为各体育院系的教学改革和学生的就业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同时结合国家相关部门对体育经营活动场所的管理政策, 为市场提供了统一标准的高质量专门技术人才, 为提高体育场所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反过来也为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行工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支持。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应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及时合理的调整课程方案及教学内容, 根据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向和特点, 根据各类体育场所的工作人员要求条件与技术要求的相关国家标准, 明确规定体育经营活动场所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资质要求, 研究体育健身市场发展规律, 培养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对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的发展和开展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在推进体育职鉴工作中, 一要站在教育强省、体育强省的高度, 提高认识, 进一步明确体育院校开展体育职鉴工作的重要意义;二要积极探索, 不断建立完善体育院校开展体育职鉴工作的机制模式, 将体育职鉴工作纳入院校长远发展计划, 统筹规划, 加强研究, 确保工作开展制度化、程序化、常态化;三要强化服务, 充分发挥体教结合的优势, 实现体育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体育市场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切实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和服务。

3 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职业资格培训工作策略研究

3.1 加强宣传引导, 提高对体育行业职业资格培训鉴定认识

首先是对教师的宣传。组织培训教师学习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 认识“双证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如以下重要的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 (国发[2010]36号) 、《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和《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 (苏政发[2010]110号) 等文件精神。同时严格执行江苏省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相关专业课教师专业实践要求:“须有在行业、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实践经历, 具有非教师系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关专业 (工种) 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执业资格证书”, 并列入专业课教师职称评比工作计划。

其次是对学生的宣传。深入宣传国家关于“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的有关政策精神, 强势推行双证书制度。在新生入学教育时, 就对他们进行引导, 并在进行专业教育时, 反复向学生强调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意识。

再次是对社会的宣传。各学校网站设置技能鉴定专题板块、网站鉴定信息能及时更新。学校经常利用各种社会培训、函授学习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向社会开展宣传, 不断强化体育行业从业人员对职业资格证书重要性的认识, 为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积极发动宣传, 制定宣传画册, 班主任、辅导员以及课程教师通过班会、墙报、课堂等多种途径广泛深入宣传。召开班级动员会、年级动员会, 宣传体育职业鉴定的意义, 强化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重要性的认识, 使得学生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3.2 强化日常培训管理, 努力保障体育职鉴培训工作

为保障体育职鉴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强化培训管理是关键。江苏省各高校体育院系从抓好生源组织、做好班级管理、处理好与其它活动的关系入手, 努力保障体育职鉴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

生源是开展职鉴培训工作的基础, 在生源组织上, 应该从三个层面进行组织:一是面向体育专业学生, 二是面向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 三是面向社会。宣传方式除采取常规的校内各宣传媒体外, 为吸引社会生源, 江苏省体育局以行政文件形式向全省发布。

建立了由教务处牵头, 相关部门协调配合, 各高等教育系 (院) 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指定专人负责, 责任到部门, 责任到人, 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方案、有落实、有检查、有评价, 确保培训工作的整体推进。

在培训班级管理上, 每期培训开班前都需要举行开班典礼, 分管院领导和教务处负责人都要亲自作开班动员, 明确培训工作具体要求, 强化安全意识, 对于一些高危项目, 明确专人负责。为使班级管理更加精细化, 每个培训班配备班主任, 同时选定责任心强的学员担任班长和组长, 共同做好培训班管理工作。要求班主任认真做好培训考勤工作, 及时做好与学员的沟通, 及时为学员们排忧解难。在培训过程中, 分管领导还会安排人员进行教学与管理督查, 力保教学工作认真负责, 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如南京体育学院为了规范培训工作, 从制度建设上入手, 先后出台了《南京体育学院大学生证书培训管理办法》、《大学生培训考勤管理办法》、《大学生培训主讲教师选拔、考核办法》等多项培训管理文件, 从而在制度上保障了培训的规范性和有序性。在培训工作中坚持“三会一课一评价”, 所谓“三会”, 就是每次培训都要召开三次会议:即培训工作准备研讨会、开班典礼、结束总结会;所谓“一课”, 就是集中备课, 针对培训工作中发现的技术问题及时研究可行的解决办法, 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所谓“一评价”, 就是每一项目培训结束后学生都要填写一份《授课教师评价表》, 根据学生评价, 为下一轮教师的选聘提供素材。

3.3 积极探索实践“双证并重、教学融通、标准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没有实施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之前, 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就业的需要, 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09年以来, 该院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把社会认可度高的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考试纳入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 有明确的要求, 即要求学生必须取得某一项或几项职业资格考试证书, 这些考证要求, 在新生入学教育时, 就对他们进行引导, 并在进行专业教育时, 反复向学生强调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意识。为保障双证制度的有效实施,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高度对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内容加以重视, 根据江苏省区域经济、体育发展等现状, 结合市场需求, 将体育行业职业资格的工种、考核标准等制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将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和日常专业教学融合在一起, 将学生的学业考核和职业资格的考核标准有机衔接。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体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把社会认可度高的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考试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是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 明确“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社会需求为着力点, 将体育行业国家职业标准的内容贯穿到课程教学中, 促进课程与职业标准融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对专业课程内容也进行了适当改革, 保证专业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特点, 在具体培训中, 侧重对技能操作的指导。在新的培养方案留有机动学分, 参加技能培训且取得证书的学生可计算学分。一系列的举措实现了教学与培训、证书与学分、考试与鉴定的对接。

3.4 加强校企合作, 努力实现三方共赢

通过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加深校企合作的力度。江苏省高校大部分体育院系已建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深度校企合作单位, 较好地满足了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需要。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 管理者率先转变观念, 改变传统的单一以中学、高校为实习主战场, 坚持走出去,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 及时开发社会资源, 加强与企业合作, 建立与市场接轨的教学实习基地, 为学生搭建培训、鉴定、实习、就业一条龙的服务平台。与健身场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培训场地和实习机会, 优先录用优秀学员, 现有的学员已经成为健身场馆的馆长和店长;同时高校利用优秀师资力量为其培训学员, 真正实现三方互惠共赢。

3.5 对接市场, 逐步推进专业课程教学与职鉴标准的高度融通

为了更好的提高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为以后的培训工作提供更好的借鉴, 高校体育院系必须对体育场馆、健身俱乐部等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市场调研。明确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 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群众体育管理部门、社区体育指导中心、运动休闲公司、赛事公司、体育场馆、体育用品公司、各类健身俱乐部、游泳馆、高尔夫球场等, 从事体育、休闲和娱乐产业的经营管理、市场开发、赛事运作、教育培训健身咨询、指导、服务和管理等方向的工作;主要服务岗位有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者、咨询指导员、经营开发者、私人教练员、体育场馆的服务与接待员及运动训练指导、服务员等。目前, 纳入国家职业大典的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工”、“体育经纪人”和“游泳救生员”, 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项目共有47项。社会对适应这些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兼备的人才需求量很大, 但一般大学生从就业上岗到熟悉行业运作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因此, 企业一般青睐“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 而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在体育院校推行体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并重, 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 使体育专业学生能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职业资格能力锻炼, 提前了解该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 提高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使他们在校期间就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从而缩短就业上岗后的适应期, 这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企业, 都是一件“双赢”的事。江苏省大部分设有体育专业的高校都做了相关的教学改革, 学生的获取职业技能证书的意识增强了。据统计, 江苏省自实施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以来, 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约占40%。

4 结语

江苏高校体育院系自2009年开始开展体育职鉴工作, 共经历了试点 (2009-2010) 、全面推开 (2011-2012) 以及2012年之后的全面提升三个阶段。截止2013年9月底, 江苏30余所大中专体育院校共组织开展了救生员、场地工、跆拳道等9个项目的培训鉴定, 学生获得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占全省获证总人数的70%左右, 成为了江苏开展体育职鉴工作的生源主渠道和培训鉴定的主战场。对于高校体育院系来说, 开展体育职鉴工作, 同时满足了院校发展、学生就业、师资建设、市场服务四个方面的需要, 只有积极推进体育职鉴工作进校园、进大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分、进考核, 实现体育院校体育职鉴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才能确保体育院校体育职鉴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在体育院校开展体育职鉴工作是一项面向社会服务的、人才专项培养工程, 是顺应体育强省建设, 依托高等教育的强大优势打造的人才支撑平台, 是最具本质意义的体教结合模式, 是江苏实现人才强体、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渠道, 是拓宽体育类学生就业、创业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陈西玲.高等体育院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思考[J].体育学刊, 2008, (6) :110-113.

[2]谢霞.基于4P营销策略的江苏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证书推广策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9 (5) :51-54.

[3]王晓贞, 玄延军.江苏省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10, (5) :101-105.

8.体育工作计划发言稿 篇八

关键词:体育文化;奥运会;武术;瘦身计划;养狼计划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3-0008-04

Abstract:Wit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logical analysis and so on,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ports work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from the origi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binary sports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follows: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ports culture is different, which has caused different ethnic preferences in the choice of sports events;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integra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i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sports culture; it is inevitable that Chinese martial arts enter the Olympics in theory; we should rationally analyze the Olympic "downsizing plan" and the "wolf breeding program" of the Chinese Table Tennis Association from the essential aspect of sports culture.

Key words: sports culture; the Olympic Games; Chinese martial arts; downsizing plan; wolf breeding program[HK][HT]

1 问题的提出

世界上的所有阴阳、矛盾、两极、正反等看似天然形成的因素,并不是我们刻意分为两个方面,而是我们只能以二元化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体育界关于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基于文化的理念,从体育人的视角出发,研究内容主要是体育文化的差异性。2001年我国成功申办2008年的奥运会,掀起了中西方体育文化研究的热潮,范围主要以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为代表,欧美国家以希腊、英国、美国为代表,主要研究人有孙葆丽、史友宽、李力研、李可兴、谢小英等。2008年前后为研究的高潮,学术成果层出不穷,涉及的主要内容是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互补,有些学者也提出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与保护。

近些年关于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研究趋于减少,而研究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眼下存在的实际问题。譬如如何结合历史唯物主义对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取舍?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探讨哪些西方体育项目将要在我国兴起与繁荣?奥运“瘦身计划”中哪些是未来将要出局的项目?我国武术有没有进入奥运会的理论必然性?为什么要实施“养狼计划”,有没有可行性?其实这些问题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目前研究的还不够透彻,亟待给出合理的回答。本研究将从构建二元体育文化体系的角度出发,对这些问题做一剖析。

2 文化与体育文化

2.1 文化的涵义

《新华字典》中关于“文化”的定义:“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culture)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给它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宽泛地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实践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在西方社会,最早对文化进行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写道: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1]。” 体育作为一种非生产性的身体文化,理应纳入文化研究的范围[2]。

2.2 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指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框架体系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理想、体育价值、体育制度、体育道德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由于地理位置和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有其特色的一面, 它是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以表演性、娱乐性、保健性为基本模式,以崇尚务实、中庸、平和为价值取向、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体育活动[3]。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忽视,它拉近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距离,不同民族、 特色、 区域的体育文化的融合,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文化的内涵,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与日俱增。中西方体育文化作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两支奇葩,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有相同的起源,又显示出不同的特点[4]。

3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演进

纵向研究中西方体育文化交往演进史,横向对比中欧所处的历史年代,不难发现,两大文明的对话出现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处于雅斯贝斯所谓的“轴心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历史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宗教的推动下,人们逐渐用理性的观点、道德的方式来考量这个世界;第二次高潮是随着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而出现的[5]。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得到充分解放,人文主义解脱了宗教神权的束缚,地理大发现突破了地域界限,把世界融为一体,中西方体育文化有了直接对话的可能。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西方体育文化随着殖民倾倒式地涌入中国,中国被迫接受西方体育,中国的有识之士也逐渐认识到西方体育在塑造民族性的积极作用,后来就出现了“土洋之争”。以史为鉴,我们发现两次大的融合都是以思想解放为铺垫,以战争为起点,表现为文化的未完全融合。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我们要主动学习吸收西方先进的体育文化思想,弃其糟粕,洋为中用,为我国全民健身及体育事业服务,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中西方体育文化二元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4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二元分析

[JP2]在中国古代没有“体育”这个词,其前身萌芽于古代军事中的崇武教育。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环境产生了自给自足的农耕型文化,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就形成了以体育为主的崇武教育,主要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受道家“无为”、佛家“无争”的影响。孔子养生思想提倡“中庸”“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庄子提倡“顺其自然”,荀子提倡“贵生”,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沿着“健康”“长寿”方向发展,注重个人修养,民族性格内向,融进了天人合一、动静结合的导引养生、武技的发展,提倡君子之争,削弱了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性,因此“消肿舞”“五禽戏”、太极拳、舞龙、舞狮等项目发展很好。[JP]

古希腊是西方体育文化的源头,受海洋商业贸易文化的影响,人们经常与恶劣的海洋气候做斗争,体育文化提倡支配、征服自然,以个人为中心,崇尚竞争。古希腊学者赫拉克里特曾说:“斗争是万物之父,战争是万物之争。”人们重视对体型的塑造,突出表现外在的力与美,角力、拳击、摔跤、掷铁饼和游泳等项目广泛流行。

5 构建二元体育文化体系的意义

5.1 更有利于中西方体育文化融合与互补

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存在即合理”的理论。中西方体育文化发展了几千年,从辩证的角度看,都有其合理性与先进性。当前随着各个领域全球化的趋势,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显得尤为频繁,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是必然的趋势。季羡林先生指出中国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包容性[6],但是缺点是“内”,是中国人内忧外患、身处困境的根源。西方体育文化强调竞争与实证,强调人类对自然的超越,对事物的研究多从“实验”“分析”“分解”等实证角度出发,学习西方体育文化有助于中华民族性格的重新塑造。

西方体育文化推崇“争斗”,问题的解决崇尚武力,以赢为最终评判标准,铸就了西方人攻击性强的民族性格。近些年不断出现球场暴力、兴奋剂事件、种族歧视等有违体育道德的重大事件,令赛事举办方颇为头疼。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点。我国体育文化注重“合”“和”,提倡“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提倡和谐,因此优秀的传统养生文化、太极拳、中医、茶道等吸引了大量西方人的关注。在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实力提升的基础上,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逐渐西进,走上了国际化传播的道路。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上任伊始就提出:“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当然我们要保留这个格言,但是在新世纪来临的时候,或许对体育来讲需要新的格言,那就是更人性、更干净、更团结[7]。”这句话就是西方体育与东方体育必须也必定融合的最好阐释。西方古代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的。”对立——斗争——和谐,是赫拉克里特的公式,他的和谐是冲突的、动态的,着眼于对立面的斗争,更注重否定和新生[8]。

5.2 关于武术进入奥运会的问题

5.2.1 从二元体育文化体系谈武术进奥运会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源于西方文明,其体育文化体现出人对自然界的征服,注重竞技,追求力量、速度和效率,评判原则具有“量化性”,评判标准具有“严密性”“数据性”。武术流派众多,博大精深,本身集娱乐、健身、民俗、教育、哲学、军事、医学、养生和竞技等一身,武术基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内涵,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化。

那么武术进入奥运会首先要迎合西方人的观念,对技术动作进行提炼,对裁判竞赛规则进行修改,以便于评分可量化,对于武术评判中的“精、气、神”神韵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评判标准尽量避免,力争达到项目的“可竞技化”。另外,我们也不要追求武术整体进奥运,可以拿出一些发展较好、国际传播较为广泛的小项先入奥运,如长拳、太极拳等。

5.2.2 武术进奥运是大势所趋

为中国奥运会操劳一生的何振梁(已故)老先生认为武术需解决“量化”和“国际化”两个问题才能成为奥运正式比赛项目。2008年奥运会武术以“特设项目”的身份出现在北京奥运会上;2014年武术以正式项目进入南京青奥会,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一直想学习太极拳,终于在南京“美梦成真”;2017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武术已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谈“武术进奥运会”时表示,目前世界普及目标做到了,武术距离“入奥”最高目标越来越近,2015年非洲运动会在刚果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柴维尔举行,武术可能会成为表演项目,2019年泛美运动会将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武术或成为表演或者正式比赛项目。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邵世伟认为武术进奥运,“国际武术联合会”作为一个拥有150个成员的庞大国际组织,也应该发挥其积极作用。

5.2.3 不要为了进奥运会而丢失武术的“根”

博大精深的“中国 Kung Fu”之所以那么吸引西方人的眼球,还要从李小龙(Bruce Lee)说起,他是UFC起源者,MMA之父,截拳道武道哲学的创立人,集武术技击家、哲学家、武打演员、武道改革先驱者于一身。中华民族对武德的尊崇,对武术之道的迷恋,增加了西方人对中国武术的神秘感。中国后来所拍摄的《少林寺》《卧虎藏龙》及美国电影《功夫熊猫》等著名影片,都大量地运用了中国的武术素材,其中不单单是对武术技法的运用,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的探索。目前西方人绝大多数武术爱好者热衷的是传统的中国武术,而对现代竞技武术的迷恋者寥寥无几[9],我们在竞技武术进奥运会的历程中,一定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留住,淡出了富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传统源泉,失去文化滋养的纯体育化将会使得竞技武术苍白干涩[10]。

5.3 由奥运会“瘦身计划”及乒、羽“养狼计划”说开去

5.3.1 奥运会“瘦身计划”缘由

萨马兰奇从1992年开始就主张奥运会项目要“减肥”,继任者罗格更是坚定不渝地执行着“瘦身”的方针。从上任伊始,罗格就建议将奥运会大项限制为28个,小项限制为301个,运动员人数限制为10 500人,目的除了减少开支,节俭办奥运,增加门票收入,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为把新项目引入到奥运会提供机会和创造可能。正是在罗格的主张下,棒球和垒球被淘汰出了奥运会,当时被考虑的项目还有马术、乒乓球、羽毛球、现代五项等[11]。“瘦身计划”规定的项目数量及比赛人数的上限势必导致只有旧的比赛项目离开了奥运会,其他体育项目才有可能进入奥运会,这无形中增加了其他体育项目(诸如武术和健美操等)申请加入奥运会的难度。乒、羽中枪后,总局乒、羽管理中心拟定了一些解决办法,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养狼计划”。

5.3.2 基于二元体育文化体系谈现实问题

我们从二元体育文化体系构建中,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文化部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过程中发现,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逃离现象”严重,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历史想象。其实国外也是如此,以“现代乒、羽的鼻祖”英国为例,在该国的体育观念中,乒、羽根本不算运动,是小众项目,因为这两个项目已经与西方民族的潜意识“对抗”“力与美”的观念相去甚远,只是与我国民众隔网对抗“斗心、斗智”的民族性格较为吻合,所以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乒、羽爱好者。那么,乒协提出所谓的“养狼计划”从体育文化的本质来讲,不符合历史的潮流,放一些“狼”出去,且不说有违奥林匹克精神不说,这些运动员到国外个人发展都存在问题。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二元体育文化体系也为我们应对奥运“瘦身计划”提供了对策。女子拳击进入了2012伦敦奥运会,七人制橄榄球和高尔夫球进入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究其原因,其一,这些项目与西方人的体育文化观念相吻合,因为据资料可知,目前国际奥委会委员有109名,其中欧洲48人,占了44%,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帮派”,再加上美、日、澳的委员们,西方人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比如说拳击,俄罗斯总统普京非常爱看拳击赛,世界拳王克里琴科竞选总统,美国总统奥巴马为含冤26年的拳击手加油(拳击是美国人的文化,就像中国人很喜欢喝茶一样)。其二,这些项目在全世界开展广泛,职业化水平很高。橄榄球源于足球,无论是7人制橄榄球或是15人制橄榄球,英式橄榄球或是美式橄榄球(源于英式橄榄球),无非是在人数、装备、规则上的差异,从体育文化的本质分析,都与西方人追求“对抗”“超越”“挑战”的文化理念相吻合,特别是美式橄榄球(American football),是一项激烈的体能冲撞类项目。NFL现在位列美国四大职业联盟之首,“超级碗”的冠军杯——文斯·隆巴迪奖杯,拥有超过一半美国家庭的电视收视率,同时全世界有超过150个国家电视转播这场比赛。“超级碗星期天”赛事同时也是全美收视率最高的电视体育节目。

5.3.3 给我们的启示

基于二元体育文化的本源出发,今后国家体育总局乒、羽管理中心的“养狼计划”不可行,我们的出路是发展职业联赛,只有联赛的水平提高了,扩大了影响力,才会吸引各国高水平的选手主动参与,扩大在世界各大洲的影响。目前国内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大型群众体育赛事“谁是球王”在乒、羽项目中火热开展,充分展现了乒乓球运动在中国大众体育、全民健身方面的广泛性和普及性。

CKF(即Chinese KungFu)是我国原创性的武术搏击国际赛事,是中国功夫搏击国际联合会组织(ICKFFF)的金腰带国际赛事。由CCTV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和原野兄弟(香港)赛事推广有限公司、CKF功夫王者联盟有限公司于2013年联合创办,拥有相关赛事和电视网络等全媒体转播报道的全部版权。2014年度第一季的44场赛事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反响空前,由中央电视台和新浪、优酷等多媒体全程播出,覆盖了中国13亿人口和海外华人,赛事极大吸引了国外媒体的关注,美国中文电视台购买了全部赛事在美国四个洲和纽约五大城区的转播版权,这是竞技武术职业化的一个经典范例,既迎合了西方人的文化理念,经过包装又扩大了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播。

另外,从西学东渐以及国际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趋势可以预测,符合中西方体育文化融合理念的网球(国内未来趋势好于乒羽项目)、户外运动、冰雪运动等项目近年来将会在我国火热兴起。无论是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或是分享含苞待放的体育产业五万亿,抑或是国家体育总局的竞技体育金牌战略,我们应当溯源中西方二元体育文化体系,从理念层次挖掘出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为我国体育文化更好地“走出去,请进来”提供理论支持。

6 结语

构建二元体育文化体系的意义在于从体育文化的本源上解决我们在实际体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体育文化的演进中,我们发现中西方民族的性格以及文化全球化的趋势注定了体育文化在传播中必定冲突与融合,本质上是历史的车轮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下向前推进,并对文化中的精华进行取舍,这不是人为可以决定的。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是五千年精华的沉淀,武术进入奥运会理论上只是时间的问题,奥运会的“瘦身计划”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养狼计划”只是乒、羽中心的一厢情愿,本源上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项目遵循了体育文化发展的规律,才有生命力。从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以及体育产业发展的大布局出发,我们应当主动走出去,并且把未来适合在我国发展的项目大胆地请进来,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参考文献:

[1]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6.

[2]马德浩,季浏,David L. Andrews.西方文化研究的演变对我国体育文化研究的启示[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1):47-51.

[3]茹秀英,王揖涛.新中国50年来中西方体育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历史透视及原因剖析[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3):1-5,36.

[4]周咏松,周清明.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3):232-235.

[5]史友宽,周屹嵩.中西方体育文化交往框架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7):1-4.

[6]季羡林.《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序 [N].光明日报,2002-10-27.

[7]雅克·罗格,李辉.让梦想永存——国际奥委会新主席的就任宣言[J].体育文化导刊,2002(1):10.

[8]杨玉冰,刘玉萍,杨柳欣. 太极拳创生新论[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8,31(10):1434-1436

[9]杨建营.对比奥运竞技体育谈中国武术体系的未来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1):50-53,77.

[10]王占涛,李中军,汪明修.武术缘何不放弃奥运会——从非奥运视角看武术发展[J].山东体育科技,2014,36(3):1-4.

[11]屈辉.奥运会瘦身计划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3,(2):21-24

上一篇:返乡农民工创业指南下一篇:贺岁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