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讲师

2024-09-30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讲师(精选6篇)

1.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讲师 篇一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硕士方向和学院领导、导师介绍

08-11-21 作者: 编辑:皇甫一欣

万钢 校长(国家863计划清洁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

万钢博士1952年8月出生,1981年在同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5年赴德国Clausthal大学机械系留学,1990年获博士学位。

万钢博士在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攻博期间发明了定量研究固体波传播的光学方法,并成功地把此方法应用于汽车低噪声设计,为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在此科学领域中的研究赢得国际声誉。

万钢博士1991年进入德国奥迪汽车公司技术开发部任高级工程师,负责开发计算机轿车整车虚拟开发工作。他负责研制的“轿车三维表面测试和快速成型系统”、“轿车动力总成三维运动向量测试系统及悬架运动自由行程包络图”、“三维人体CAD模型和实体拟和及轿车人机工程CAD系统”、“汽车风洞测试系统”使奥迪汽车公司在轿车虚拟开发技术上领先于世界汽车企业。

1996年万钢博士升任奥迪公司生产部和总规划部技术经理,负责信息化制造技术。他负责研制的“智能控制白车身表面质量检测系统”项目获得国际专利,并创造了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设备创新模式。1999年万钢博士在轿车生产线创建了三维激光在线检测和数字化异地实时质量控制技术,为新一代奥迪A4轿车顺利投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该技术已经成为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的内部操作规程,这是大众集团有史以来第一个由中国工程师牵头建立的操作规程。他在奥迪10年间一共经历了5 代新车型的开发及生产并熟悉汽车企业的投资、规划、开发、生产、质量控制等许多方面的工作,成为德国著名的汽车专家。万钢博士与1994年和1995年先后被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和同济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所指导的德国博士生在燃料电池方面的研究课题目前在国内尚属空白。1999年万钢博士受教育部邀请成功组织了留德汽车工业博士工程师合作交流团回国巡回报告,洽谈合作,受到教育部领导的赞赏。尽管国外的事业和生活一帆风顺,但万钢博士为了寻求更大的创新和突破,毅然回国。2000年万钢博士向国务院提出了开发洁净能源轿车,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建议,受到科技部,经贸委领导重视和支持。2000年底,万钢博士提出了发展洁净能源轿车“中国平台计划”,目前“中国平台计划”的第一步已经在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和经委直接支持下启动。“中国平台”的实现,不仅将为我国提供一个节能环保的高新技术产品,而且将为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闯出一条创新的道路。

万钢博士现任同济大学校长、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同时被科技部聘任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为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规划我国电动汽车发展方向,构筑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实施思路,并承担了重大专项中技术最为复杂、任务最为繁重的燃料电池轿车项目。主要研究成果:

“四轮驱动燃料电池微型汽车”获2002年上海市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在德国奥迪公司主持7项工程开发项目(总经费高达3960万德国马克)均已产业化;主持完成“轿车产品开发链的研究”、“轿车动力总成运动向量测量和计算方法”、“快速成型和制造系统”、“轿车自身自动检测系统”、“车身制造在线检测系统”、“电动汽车预先技术研究”、“燃料电池汽车虚拟匹配开发”、“中国平台计划”、“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全球资源条件下上海发展清洁能源汽车的资源调查和发展战略”、“上海市发展清洁能源汽车的战略和政策研究”、“燃料电池轿车的开发”等项目。获世界专利1项、欧洲专利1项、申请中国专利13项。出版著作:《让中国的汽车工业展翅飞翔》。发表论文:

主要有“Oberflaechenfehler von dem Lakieren erkenen”、“Automatic Body Inspection System in Serienproduktion”、“光测力学技术”、“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China”、“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创新管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实践”等20余篇。

余卓平院长

余卓平教授,1960年1月生,江西南昌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系,1985年获同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国不伦瑞克大学汽车研究所、大众汽车公司研发部、达姆斯达特大学汽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同济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汽车学院常务副院长。兼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汽车工业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专家库主任委员。

余卓平教授长期从事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和先进汽车技术。

主要研究成果:“汽车车内噪声预测、诊断与控制”获200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燃料电池轿车核心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核心技术”、“汽车半主动悬架研究”等项目。负责“燃料电池轿车”和“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等项目。出版著作:《汽车底盘技术基础》,参编《汽车工程手册(设计篇)》和《机电一体化在支柱产业中的应用》。

发表论文:主要有“ABS抗路面不平度干扰研究”、“轿车车内噪声控制方法研究”、“减振器异常噪声的试验研究与分析”和“A New Suspension Vibration Model Applicable to the Study of High-Frequency Suspension Vibration”等58篇。

靳晓雄 副院长

靳晓雄教授,1947年2月生,天津市人。1975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机电系。1985年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声振研究所进修一年。1995年获硕士学位,1998年获博士学位。历任同济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机械学院党委副书记、汽车学院副院长、汽车振动与噪声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汽车噪声与振动工程中心副主任、上海汽车教育基金会理事。曾获宝钢优秀教学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靳晓雄教授长期从事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研究。研究方向为汽车噪声与振动的预测与控制技术,汽车结构模态分析与模态试验技术,汽车零部件及结构疲劳寿命预估与试验技术,汽车线传控制技术以及气动汽车等。

主要研究成果:主持和完成科研项目1`0多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产学研合作三等奖等奖励。

出版著作:《工程机械动力学》、《工程机械振动分析》、《工程机械噪声控制学》及《汽车振动分析》等。发表论文60多篇。

孙泽昌 副院长 孙泽昌教授,1953年7月生,河北沧州人,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81年于该校工业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于同济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学院副院长、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副主任、汽车电子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汽车电子教席责任教授、同济大学-Motorola汽车电子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子分会理事、电动汽车分会副理事长。1996年前在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长期从事电力传动自动控制方面的教学与科研,之后在汽车工程系,汽车学院致力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为本科生及硕、博士研究生主讲过“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汽车网络与电力传动控制技术”等十余门课程。

主要研究成果有:“QFY-2汽车尾气分析仪”,该成果曾获1992年航空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汽车模型风洞建设与测试技术研究”获2003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近五年来作为项目组长、副组长和核心研究人员完成多项国家“十五”863计划和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

1)“网络、总线、通讯协议的前期研究(863项目,组长)”; 2)“燃料电池轿车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863项目,副组长)”; 3)“燃料电池发动机(863一期项目,副组长)”;

4)“燃料电池轿车整车(863一期项目,核心研究人员)”;

5)“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研究(上海市重大项目,核心研究人员)”; 6)“清洁能源汽车在全球资源条件下的调查(上海市重大项目,核心研究人员)”。目前承担的国家及上海市重大研究项目有:

1)“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控制策略与控制器(863项目,组长)”; 2)“燃料电池发动机(863二期项目,副组长)”;

3)“燃料电池轿车整车(863二期项目,核心研究人员)”;

4)“车载信息终端与智能化仪表研制(上海市重大项目,同济大学项目负责人)”; 5)“现代汽车车身电子控制技术研究(济大学-Motorola合作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出版的著作有:参加编著《上海桑塔那—中国轿车丛书》、《汽车工程手册》。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余篇,主要有:“感应电机转差调速系统的稳态矢量控制法”;“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功率平衡控制策略研究”;“汽车控制器局域网CAN技术应用研究”;“锂离子动力电池模型及参数识别”;“汽车网络发展趋势及分类方法”;“新一代电子控制汽车发电/起动复用装置研究”等。李理光 副院长 方向:动力机械与工程 马 钧 副院长 方向:汽车市场营销

楼狄明 同济大学第二联合党委书记

楼狄明教授,1963年7月生,浙江东阳人。198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89年获上海铁道学院硕士学位。历任上海铁道学院助教、讲师,上海铁道大学副教授、机械系副主任、系党总支书记,同济大学教授、机械工程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兼系党总支书记、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汽车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所长、第二联合党委书记。兼任上海市内燃机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内燃机学会大功率柴油机分会委员、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会员、《柴油机》特邀编委、教育部能源动力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常务委员、铁路高等工科院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999年5~7月为法国彼埃尔与玛丽亚.居里大学访问学者。曾获铁道部优秀教师、上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铁路青年科技拔尖人才、上海英特尔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称号。

楼狄明教授长期从事热力发动机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柴油机结构CAD/CAM及性能优化。

主要研究成果:“TJ-65 型涡轮增压器的研制”,获1995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博览会金奖;“内燃机活塞裙部润滑的优化设计”获1993年“上海市科协第五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评选三等奖”;主持“车用柴油机复合增压系统的研究”、“JN295D型直喷式柴油机的研制”、“280柴油机高强度组合活塞的研制”、“高性能机车柴油机连杆的研制”、“376ZLQ扁钟罩型涡流室柴油机关键技术研究”、“轿车排气系统软件包开发与应用”等。出版著作:参编《中国内燃机工程师手册》。

发表论文:主要有“大功率机车柴油机组合活塞损坏机理的研究”、“钢顶球铁裙组合活塞三维接触分析”、“柴油机铰接活塞二阶运动的模拟计算与分析”、“内燃机活塞设计开发的预测技术”、“柴油机谐振复合增压技术的应用”等40余篇。

2.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讲师 篇二

1 考研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建议

1.1 考研的从众心理

很多同学在报考研究生时存在从众心理, 并非是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考研准备, 而是被动考研。这部分同学没有根据自身的情况与特点选取相应的学校与专业, 导致在后期的复习中缺乏动力。具体表现为:考研教室在最初的一段时间总是人满为患, 而在临考的前1到3月之间, 坚持来教室复习的同学却不到当初的一半。部分同学因为找到了好的工作而放弃考研, 另一部分忍受不了考研的枯燥而放弃。考研是一场持久战, 随着复习的深入, 很多同学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疲惫不堪, 失去了斗志。考研的同学在心理上不能随波逐流, 而是目标明确。

1.2 考研遇到的心理压力

1.2.1 学业压力

在备考的同时, 还要面对各种课程考试, 很多同学感觉时间与精力都无法达到需求, 无奈之下放弃考研。建议同学们在准备考研时, 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 将课程学习与考研之间的冲突尽量减小。

1.2.2 家庭压力

由于就业困难和社会影响, 部分同学在家长的要求下考研, 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 在考研准备中缺乏动力, 以至于复习效果低, 很难达到最终的目标。理性分析, 从个人发展出发, 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1.2.3 个人压力

很多同学在面临家庭、社会和就业的压力时, 明确了考研的目标, 但是给予自己过度的压力, 从心理和生理上都保持在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 不能做到一张一弛, 保持平静的心态, 所以复习的效果是事倍功半。

1.2.4 班级压力

考研之初, 明确奋斗目标很重要。很多同学在报考院校和专业时, 不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 同学之间存在盲目的攀比, 这种现象通常是以班级为单位体现出来。好胜之心人皆有之, 而如果好高骛远, 则不能达到考研的真正目的。少部分同学在考研之初就担心不能考上研究生而被身边的同学嘲笑, 放弃考研的机会, 体现为面临挑战, 缺乏自信。

1.2.5 就业压力

考研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 (1) 专业知识的进一步锤炼, 个人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2) 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在考研复习时, 每一位同学都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身边的同学都一个个找到了工作, 而自己依然是悬在半空, 这使得他们焦躁不安, 无法静心复习。相比于直接选择就业的同学, 考研学子的就业压力更大。当心态焦虑时, 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或与辅导员进行沟通, 缓解压力。

2 复习问题

2.1 考研政策与学校专业信息

在确定考研前, 要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需要整理的信息主要有: (1) 国家考研政策、招生单位的特殊规定, 报考院校的招生专业目录、历年的招录情况; (2) 公共课内容与题型、历年的试题与答案; (3) 专业课历年的试题与答案; (4) 报考院校指定的参考书目; (5) 报考院校的即时动态[1]。

2.2 个人兴趣与专业的选择

确定考研后, 面临的是学校与专业的选择, 同时也是个人爱好、专业与学校三者之间的一个博弈。在考研大军中不乏因为个人爱好而跨专业考研的例子。面临这种问题时,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以个人爱好为基础来选择专业, 再根据专业选择学校。

2.3 个人复习计划的制订

复习计划的制订要科学, 要与个人的学习方法相适应。不能盲目地以时间求效率, 没日没夜地高强度的复习, 结果是事倍功半。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只有做到张弛有度, 才能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提高每天的复习效果。

3 加强学校的服务与引导功能

近几年我校的就业率居于全省前列, 就业率的持续走好使得汽院学子只有少部分选择考研, 而伴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质量的提升, 考研将逐渐成为高校人才输出的重点。考研率的提升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的学风建设, 也能促进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为提高学校的考研率, 我校在教学资源紧张的条件下, 开辟出专门的教室供考研学生学习, 并对教室进行管理, 充分发挥考研自习室的综合功能;各院系也积极组织考研成功的学子与准备考研的同学分享考研路上的经验、教训与感悟, 回答备考同学的疑问, 使备考同学对于考研有更清晰的认识, 在考研复习中少走弯路, 节省精力和时间。对于在考研路上犹豫彷徨的同学, 通过多种有效途径了解他们的考研动机、心态与进展, 结合他们的个人特点, 帮助他们分析考研中的得与失, 引导学生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选择[2]。

研究生考试, 专业课是主体, 很多同学考研都是因为专业课无法取得好的成绩而失利。对于专业课, 建议学校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 启用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 为学生解答学习中的问题, 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公共课的复习面大且广, 很多学生选择网络课堂进行培训, 能够对学生的复习起到指引的作用, 它的缺点是老师与学生无法进行沟通, 是灌输式的教育, 如果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来进行指导, 倾听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 再进行查漏补缺, 效果是网络课堂无法达到的。

参考文献

[1]沙林峰, 陈健.浅析二本类大学生考研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 (11) :141-142.

3.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讲师 篇三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车队立项答辩会于2月29日如期在学院A311教室举行。李理光副院长、吴志军副院长、楼狄明教授、章桐教授、罗峰副教授、汽车学院党委副书记曹静老师、郑晶晶老师和房亮老师作为评委参加了答辩会。

在会上,志远车队的Electric-power和Eco-power项目组分别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发现并完善了工作上的不足,同时为对新的一年制订了新的目标。老师们对同学们的努力给予了肯定,并鼓励同学们发扬创新精神,做到超越自我,不断进步。

翼驰车队FSAE项目组在会上对新的一年将要参加的赛事及车队构架进行了介绍,同时还制订了新的时间节点表与赛事目标。在新的一年里翼驰车队还将扩大对外宣传,以提升车队的影响力。老师们对翼驰车队在比赛中使用无线方向盘的创新精神进行了表扬,并提出了要以国内比赛为重点,不断创新展现自身技术优势,引领国内比赛方向的要求。

智能小车组也对即将参加的比赛作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比赛规则、赛道基本参数等内容。光电组、摄像头组、创意组都分别对自己的比赛方案作了介绍并制订了时间安排计划。智能小车现有成员35人,除汽车学院外,还有6人来自机械和电信学院。老师们对智能小车跨学院合作的特色给予了肯定,通过跨学院的合作,集思广益,开拓创新。

4.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讲师 篇四

一、试点项目重点简介:

项目名称:团小组科技创新模式构建

为鼓励、引导团员青年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激发团员青年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团员青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崇尚科学、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迎接挑战的精神和品格,同时探索新时期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新方式、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对全体青年的有效覆盖,提炼近期基层团组织建设成果,学院分团委高度重视此次试点工作,以科技创新为契机,积极组织,统筹安排,以团小组为单位成立课题组,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目前,工科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情况可谓参差不齐,整体还处在较低层面,学生缺乏科技创新观念、匮乏的政策规范和制度保障、普及性较低等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一是培育良好的校园科研环境,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思想教育;二是构建合理的科技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为此,学院制定完善了有关科技创新活动的规章制度,加大了对科技创新活动资助和表彰,加强了对课题组的内部管理,向学生全面开放实验室,并组织专业老师和高年级优秀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指导。

二、试点项目主要举措:

学院根据自身实际,结合专业特色,以师资队伍为依托,制定了一套可操作性强、学生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试点方案,其主要举措如下:

1.以团小组为单位,组织相关专业学生通过交通调查取得调研结果,分析目前聊城市区所面临的交通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综合分析方法构造适应聊城城市特点的交通结构模型,形成调查报告,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以及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2.面向全院团员招募有共同兴趣的团员组建科技创新小组,配备专业老师进行指导。科技创新小组成员主要通过自学,完成部分创新项目如“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四足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与仿真”、“自动倒酒器”的研制、超级MCU模型车的制作等。

3.以各种科技比赛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团员积极参与到科技活动中去。例如通过举办“霹雳火速度挑战”车模比赛、“发动机拆装大赛”等活动,以各个团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既让了广大团员学到了知识,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能够感受到团组织的温暖。

4.分团委对各个团小组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定期考核。通过评选“科技创新之星”等方式,使更多的学生在追求异性思维、敏锐观察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鼓励;同时,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使得科技创新活动得到更好普及,有利于增强团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5.进一步强化团的组织、制度管理。为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管理,使之成为团组织覆盖的有益补充,学院分团委对学生社团统一进行指导和管理。同时,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发挥专业优势,学院学生会还专门设置了素质拓展部,全面负责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这些举措有利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充分地调动了广大团员青年的工作热情,极大的提高了广大团员的创新意识。

三、试点项目工作效果:

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不仅调动了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也吸引和凝聚了一批优秀的团员青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通过交通调查和调研结果,系统分析了目前聊城市区所面临的交通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综合分析方法构造了适应聊城城市特点的交通结构模型,并积极进行与有关部门进行学术交流,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以及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二.完成了三轮农用车车架三维尺寸数据采集与实体建模,进行了车架的有限元建模与动、静态实验,初步建立了三轮车车架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积极探索优化方案。

三.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建模的兴趣,增强学生参加各种CAD竞赛训练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择业的竞争力,深化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学院有多名同学在全国CAD制作大赛中获奖,科技创新小组在全国第三届MCU模型车大赛中荣获佳绩,学院对作品进行了展示。

四.利用相关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立四足机器人机械系统的三维模型及其虚拟样机模型。了解了四足机器人基本原理并提出了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方

案,初步进行了四足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和相关机械零件图的绘制,正积极筹备机械系统的虚拟样机建模、分析仿真结果。

五、通过科技创新项目,将基层团组织建设纳入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格局;坚持服务促团建,通过多种多样、切实有效的服务,不断增强了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基层团的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基层团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形成各级团组织全力抓基层、抓团建的整体格局。

四、试点项目几点反思:

试点项目存在的问题:

1.团员参与的积极性仍没有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由于长期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重知识轻实践,忽视学生个性品质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影响了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尤其从大学生参与“申报学校科研立项项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撰写科技作品(论文)”等三项科技创新活动中发现,大学生真正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早进入科研领域的比例普遍较低。

2.科技创新团小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尚不够健全,学生科技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行政拨款方式,学生科技活动阵地少,专门用于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设施设备数量极其有限。

3、科技创新项目专业性太强,依靠学生目前的知识储备攻克项目难题存在难度。同时由于日常的科研教学工作,老师不能及时地对科技创新团小组进行指导。

4、试点过程中没有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纳入到正规的学生思想教育的体系中来,也就是没有将科技创新的思想深入到同学们日常的生活中来。

试点项目两点意见:

1、“五项措施”即发挥学校各级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科技竞赛;加强科技类社团的建设;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多方努力,加大资金投入;开展科学、科技类论坛与讲座,努力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在广大同学当中加强引导,集中评选、表彰大学生科技标兵,加大对科技标兵的宣传力度。

2、“两个向导”一是指科普性导向,即竞赛要面向广大同学,降低门槛,使更多同学参与进来;二是科研性导向,即各院系举办专业性强、水平高的学科竞赛。

五、试点项目推广注意事项:

1、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深入的剖析,拟定可行性实施方案;

2、加强科技创新的宣传工作,将科技创新思维深入人心;

3、对科技创新经费进行估算,做好申请工作。

5.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讲师 篇五

招标开标大会主持词

(2013年3月22日)

首先请各投标方递交招标文件。

上午10:00,招标文件递交时间结束,请工作人员停止接收招标文件。

开标仪式即将开始,为保证开标仪式顺利进行,敬请各位评委、投标企业代表和其他与会人员关闭通讯工具,或者将手机设置为无声或震动状态。谢谢合作!

各位评委、各位来宾、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西华大学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计算机采购招标开标会。首先,我对出席本次招标会议的人员做一下介绍:

1、评标人员:王俊桃、刘敏、段帅、潘恒

2、竞标单位代表: 九个投标单位

3、监标人员:任为

4、工作人员:周晗,马辰,周英,王亚兵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评委、各位来宾和朋友们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西华大学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计算机采购招标开标会现在开始。

一、大会进行第一大项:

开标活动开始:

第一:请投标方派代表上台进行抽签,并且确认投标文件密封是否完好后签字; 第二:请监标员,按开标顺序逐个开标,开启投标箱;

第三:唱标人开始唱标,请监标员做好监督,记录员做好记录;——(周晗唱标)第四:请各投标方代表对以上唱标进行核对,如有疑义,请举手发言;(没有就算了)第五:宣布评标原则和评标注意事项(原则招标文件里面有)

二、大会进行第二大项:

第一、评标活动开始,工作人员发放标书,评委会审阅。(二十分钟左右)

第二、下面请投标人逐次做相关陈述(每个人限5分钟),评委向投标人提问相关问题,要求投标方进行二次报价(可省略)。

第三、再次议标后,确定最终报价,填写确认书。

第四、评委根据评标原则,公开、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投标者开始评分;

第五、工作人员按评分标准统计、计算得分结果。

第六、评标委员写评标报告,全体评委签字。

三、大会进行第三项:

(投标评标顺利结束),现在宣布评标结果:********同时也及时通知未中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谢谢大家的合作。

6.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讲师 篇六

校企合作是指高校及行业、企业等校外机构资源优势互补,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共享教育设施资源及企业实践就业平台,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竞争力的一种特殊的办学模式。随着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已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一些发达国家的机构及政府率先发现了企业和学校合作对于就业的影响,并成功推行了合作的制度模式。顾力平、王丽研究并分析了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模式、以及加拿大和北美国家的eBE模式等运作成功的经验[1,2]。王茜、孟大伟等从多个角度研究论证了校企合作有益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水平[3,4,5]。臧瑞婷、王英等针对具体的案例分析了校企合作对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其中王英更是用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统计数据作为依据,分析了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证明了校企合作的促进性作用[6,7]。有一部分学者主要研究校企合作运行出现的问题及贯彻校企合作方针的具体方案。王自勤研究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囚徒困境模型,认为大企业参与才能克服企业方动力不足的缺陷[8]。景临英等从博弈论的角度发现不同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在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企业合作时,所产生的博弈方式也是不同的[9]。冯珺建立博弈矩阵发现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积极性不高[10],郭伟刚和郭伟峰等将研究继续细化,运用博弈模型分析校企共建实验室及实训基地项目中的利益的困境,并提出最优的合作方案[11,12]。现如今学者大部分是研究高职院校和企业等校外机构合作的问题,研究大学与企业合作的较少;部分学者从博弈角度研究了校企合作的困境,可是缺乏具体的对象,且没有强调学生专业的区分。本文将以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及就业一体化方式为对象,结合学校的特点分析校企合作的必然性,运用博弈论方法重点分析企业与学校合作学生遇到的问题,针对所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1 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1 学院的性质决定校企合作是必经之路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是依托南昌航空大学开办的独立学院。学院下设7个系部,设置工、理、文、管类专业29个。贯彻“秉承传统、依托资源、创新机制、跨越发展”的办学方针,以社会及市场需求为导向,目的是培育学科理论扎实,实践能力牢固,富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型人才。

从思想及政策上看,虽然该校坚持理论与实践教育并重,安排鼓励学生进行校内实训,并实时的开始综合实践能力测评考核制度,但学校老师的培养方式还是偏重于理论的灌输,缺乏与社会实践相契合的知识及技能培养体系。

从条件上看,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具备学科及专业相对单一,学生入学门槛较低,师资力量尚不强大,科研平台低下,实训设备落后等特点。学校缺乏知名的教授带队,校内教师理论能力强于实践经验,科研设备不完善,实训厂房设备老化跟不上当代一线水平,导致许多学科课程项目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对接,学生普遍呈现出理论水平不强且实践能力偏弱的现象。学术研究水平落后于全国的名牌院校学校,实践能力和专业性能力又与高职院校拉不大差距,致使企业在选取毕业生作为员工的培训选拔周期过大。多数企业为了规避成本,则倾向于名牌院校或高职院校的学生,导致该校的就业竞争力面临危机。

1.2 校企合作的优越性

校企合作将直接有利于学校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学生的目标。企业的介入将给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带来新的血液。双方通过签订合同,企业派遣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新式设备,使得学校的科研及实践平台得到提升,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对接,丰富了培养方式;引领老师团队在促进研发成果的同时,兼顾社会实践阅历的提升。对于学生来说,校企合作给在校生提供了接触社会的机会,为学生建立了社会实践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养成竞争意识,提高就业竞争力。企业也可以在合作当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在与学生的交流当中观察考核毕业生,提前锁定适合的人才,缩短了毕业后再进行选拔的周期。另一方面,企业在入驻学校的同时也为学校及企业做了宣传,使得企业的形象在学生中渗透,而学校的威望在社会上也得到提高。校企双方共同促进,共谋发展。

2 校企合作的博弈模型

2.1 模型分析

校企合作分为合作培养人才和合作技术攻关,在这里仅讨论合作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实际上是企业委托校方为其培养人才,双方共同提供资源,企业为委托方,学校为代理方。但在现实社会当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校企合作断裂无法达到均衡。校企在合作培养时企业的主要目的是从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当中选拔优秀的工作者填补职位的空缺,同时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而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素质,扩光学生就业途径,提升校方的技术水平。因此企业与学校构成合作关系时,由于机会主义,校方可能为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隐藏私有信息,例如谎报或隐藏努力的水平,利用课堂及理论便利开展与利益不契合的行为,而企业并不采取现场检查,无法准确观测校方的行为,仅可以观察到培训的结果,这直接导致道德风险问题。作为信息的劣势方,企业的利益将会受损,进而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效率。

模型假设:

假设1:企业和校方都是理性人,企业是风险中性,而学校是风险厌恶,风险系数为ρ。

假设2:a是一个一维连续努力变量,是校方的行动或努力的程度,由校方自行支配,企业无法观察。企业仅能观察到校方传递出来的信息或者最终合作的效果。

假设3:θ 代表外界的环境水平,是外生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校企双方都不能影响其大小,但其概率分布函数G(θ)是共享信息。

参数的设定:

学校以努力程度a和企业进行合作,a是一个一维连续变量。 外界的环境水平为 θ,其概率分布G(θ)及密度函数g(μ)为校企双方共同知识,其期望均值为Eθ =0,方差为Var(θ)=σ2,表示外界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

企业的收入来源可表示为π =a+θ,代表着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所获得的可以衡量的成本的节约、人才的获得以及声誉度的提升,由校方的努力水平及外界的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均值为Eπ = a,方差为Var(π)=σ2。

校方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企业给学校签订的合同,包括给学校设备的资助、经验的指导以及毕业生实习就业岗位的提供等。企业无法准确了解校方的具体行为时,设合同的线性函数为:S(π)=B+μπ,其中B表示合同设定的学校能获得的基准收益,μ表示校方从企业收入所分得的额度,企业每获益一单位π,校方获利将增加μπ,且0<μ<1。校方的努力成本为,(λ>0),其中λ表示努力成本系数,越努力则努力成本越高。企业和学校合作的固定成本为cE,cU。学校要为合同中所分得的企业的收入承担分险,且学校是风险规避的,设ρ为风险规避度数,ρ越大则学校方越害怕风险。∏E和∏U分别表示企业和学校的期望收益。由此可以分别列出,企业和学校的期望收益函数:

企业的期望收益:

学校的期望收益为:

由于学校方是风险规避,则学校的确定性等价收入∏为:

其中1/2ρμ2σ2代表学校所承担的风险费用。

设学校方的保留效益线,若学校方的确定性等价收入低于这个保留效益线,那么校方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则学校将会拒绝合作,或者提前跳出合同。则可以推知合作的参与约束为:

而在信息不共享的情况下,学校身为代理人会隐藏信息采取适当的努力程度,使得自身的确定性等价收入达到最大化。对式(3)求努力程度a的一阶及二阶导数:

由于二阶导数小于0,所以学校确定性等价收入函数是凸函数,必定存在最优的a使得∏最大,令μ-λa =0可以求得学校坚持的最优的努力程度是a=μ/λ。

因此企业作为委托人其主要目的是选择最优的努力程度a及利益分享系数μ,以此保证企业的效用的最大化。合作过程中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激励约束:a=μ/λ

由于式(8)等号成立时,合作决策取得最优,可得

将上式及激励约束代入企业的期望收益式(6),可得:

对式(10)求μ的一阶及二阶导数,易得到企业为方设计的最优的收益分担比例:

,将μ*回代入式(7)可得到最优努力水平。将得到的μ*与a*回代入式(9)可得

将μ*及B代入合同设计的式子,可得到最优的合同设计方式:

企业的最优期望收益为:

2.2 模型分析

根据式(7)可知,校方最优的努力程度是由学校共享收益的比例及努力成本系数的大小决定的。学校共享收益的比例越大,学校努力成本的系数越小,则学校更有努力的趋势促成合作。而由μ可知,ρ越大(学校越畏惧风险),且外界自然因素越不稳定,企业将会设计不利于学校的激励合同使得学校分得的收益减少,则学校尽可能的会少付出努力来维护利益。

通过s*(π)的表达式可知,学校在合作中的收益最终将受到企业获益π 的影响,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即学校方面的风险态度及外界的环境因素的效应都将影响到校方最优合同的收益。并可以求得学校在签订合同时所承担的风险,σ越大,外界环境越不稳定,承担的风险则越小;ρ越大,对于风险的害怕承担越大,则承担的风险越小;成本系数λ越大,学校承担也将随之减少。总的来说,学校付出的努力a越少,则学校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小。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校企双方进行合作人才培养,学校更倾向于以少量的努力来承担少量的风险。通过式(12)可得,一旦学校方害怕风险,且外部环境受到冲击出现不确定性因素,学校每一项努力措施都要花费巨大的努力成本时,学校将采取适当减少努力水平的措施,这直接导致企业在合作中的利益受到损失。

3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校企合作实例分析

3.1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校企合作的现状

为了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提供优质人才,联合开展管理、技术或市场项目研究,以实现双赢的目标。江西华宏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双方经协商同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开设携手共同人才培养模式,并初步签订了双方共同开办特色“华宏特色班”。

协议期内,校方在根据国家统招计划招收的本科生学员中设立“华宏班”,培养毕业后有意向入职华宏集团的学员。“华宏班”学员由校企双方商定,企业在学校新生招录或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组织选拔确定,选拔完毕由学校审批并注册登记,确认登记完毕后班级成员名单提交企业进行核准并记录。开设华宏班后,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学员的课程设计及学习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委员会由学校教授、副教授及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委员会为学生制定各学年的课程安排列表后,提交企业进行审核。针对华宏集团的各类别职位,在满足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目标的同时,分别在不同的学年安排了汽车构造学、汽车营销学等课程。

每一门课程都主要由学校方面安排老师进行教授,企业派遣专业的技师及经验丰富的就职人员至学校为学员进行演讲,定期安排学员到企业参观工程项目实体及企业运营模式,体验企业的文化,促进学员的竞争意识。专门开设企业实训课程,进行汽车维修及营销见习,由企业为见习成果打分。大四学年,企业为学员提供为期半年的实习岗位。在实习期间企业为学员建立实习档案,制定实习期间的考核方案,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全程跟踪和考核;学校派遣指定的教师在实习期内关注实习学员的生活及实习状况,并及时进行反馈。企业并在毕业后优先为有意向进入企业的学员提供岗位。

3.2 校企合作的对策建议

通过博弈模型的分析可知,在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个别因素的变化或者调整都可能影响学校和企业的支付函数,进而导致合作双方的期望效用无法得到满足,严重时将会导致合作效率低下甚至合作破裂。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和华宏集团的这套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有效的解决了在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差及就业竞争力弱的问题,但是如何维持并巩固合作模式这一问题却并没得到切实的考虑。依照博弈模型的分析结果,校企双方信息不对称时,一旦学校在合作过程中付出努力的成本很高、对于亏损的畏惧心理很大且外界因素变化性很大,将直接导致学校降低努力水平来达到自身的利益保障,企业会因为学校采取的措施影响到其最优的收益。针对以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下列建议。

1)建立协调机构,完善反馈考核机制。在现有的合作模式中虽然校企双方共同商讨决议,学生的课程由双方人员共同进行教授,但是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依然相对严重,缺乏能够协调校企双方的机制。在进行教授课程的时候分别是由单方面安排老师,在校方进行授课时,学校有可能在授课期间将授课内容偏重理论化,企业并没有办法及时准确掌握学校讲师的课程质量,仅能通过实训期间观察学员的实训效果。且学校与企业间信息传递过慢,双方都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另一方的信息。每一项决议完成后,需要通过多重步骤才能到达双方决策层处,容易造成效率低下。

为了缓解信息不对称这一主要矛盾,提升合作培养的效率,学校要与企业达成协议在校内建立校企合作专设协调机构。机构分为领导层、工作层及实施层,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构建。机构领导层为主席层,主席由企业董事长担任,而副主席由校方分管学生教学培养工作的副校长担任。领导层主要负责合作中项目的审批,并作出决议;工作层设立主任、副主任,由校方安排各系主任担任正职,企业专业管理人作为副职,共同管理华宏班开展过程中的一切事务。从培养目标的设定、学员的选拔、学员的生涯的规划、专业课程的设计安排、教材使用、校外的实训、实习安排与教师团队的培训与选拔等都将由院长及副院长召开会议商议拟定,并将商议案提交给领导层审定。工作层并将每周定期召开工作人员例会,总结各期教学成果、实训效果,安排各期计划;实施层则主要是贯彻实施人员,企业为各专业安排特定的具有丰富经验技术专员与学校的老师合作配合完成人才的培养工作。学校与企业合资聘请其他企业或学校的高级管理人才、技术师及教授成立顾问团,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培训课程规划提供意见,为机构计划的设计及实施落实提供指导。

在设立机构的同时,应当完善反馈考核机制,建立反馈考核工作组。反馈考核工作组由学校老师及企业专员共同组成,由企业安排业务主管担任负责人。在学校老师开设课程时,企业每周安排课程专业人士到场听课指导,并对学生做出课程过程质量抽查、课程效果评价,随机挑选学生应答企业实践相关问题,观察教学效果。学校人员则每天对学生的学习实训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上交至反馈考核小组进行评估。以此减少信息不对称及信息传递慢造成的影响。

2)更新学校设备,增强师资力量。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缺乏资金,校内教学及实习设备落后,跟不上当代先进设备的水平,无法保证学生的技能与社会需求对接,无法独立承担学生的日常实习培训;师资力量有限,学校的老师科研水平不高,也缺乏在企业的实践工作经验,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企业的职位要求的对接。资金的缺乏、教学设备的落后及师资力量的薄弱都将增大学校方面努力成本系数,而努力成本系数增大表示学校只有付出更大的成本才能达成目标。在成本巨大的前提下,学校为了规避风险,则更偏好于不付出努力,这将导致企业收益受到波动,影响合作的平衡。

企业可以为合作院校合资购置新的科研、教学及实训设备,减少学校努力的成本系数。企业也可以利用学校内部空置的土地资源,以学校内的旧的厂房作为基础,以企业出资学校出地的形式建立实训基地,由企业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坐班管理,学校可根据课程,安排学员直接进入实训基地学习。企业安排学校老师进入实训基地进行短期的实践培训,由专人带领指导,并对其进行考核,提升老师的实践经验及能力。学校也可组织短期教育培训班,帮助企业技术人员学会基本的教学技能。企业从中可以大大缩短交通费用培训费用等不必要的成本,以最快的效率培养人才储备。教学仪器、实习设备及师资力量的改进减少了学校的努力成本系数,促使学校有动力为维持合作付出努力。

3)建立信用机制,加强感情维系。根据博弈模型的分析可得,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除了努力成本系数及学校方的风险厌恶度将影响合作的持续发展外,外界环境的稳定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外界环境主要包括社会舆论、其他企业或院校介入及市场上人才的需求等要素。尤其是社会上其他企业或院校的介入,外界企业或院校的资源实力一旦超出现有的合作方的实力,将很可能导致校企消极合作,进而导致合作无法维系。政府要制定支持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相关政策,为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双方提供法律支撑及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从参与博弈双方的角度入手,企业和学校之间应当建立信用机制,增大违约方的成本,对于中途退出校企合作的一方不但将赔偿违约金额,政府还将对违约方进行信用登记,并记录在案;对于积极参与并坚持贯彻合作的企业与高校,政府也将开设奖励基金,营造让双方遵守协议的外部环境。

上一篇:情景剧编剧合同下一篇:208全国教育名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