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的操作

2024-07-01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共10篇)

1.静脉留置针的操作 篇一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操作方法

1.1 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

1.1.1 血管的选择: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宜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患儿可选择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紧急心脏起搏、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抢救、中心静脉压的测定、胃肠外营养等治疗,宜选用股静脉或颈外静脉;长期卧床的患者,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因久病卧床的患者易形成血栓。发生在静脉的血栓比动脉多4倍,发生在下肢的血栓又比上肢多3倍[1];烧伤患者可供使用的血管较少,更应注意血管部位的选择,由于上肢静脉干线短,下肢静脉干线长,选位顺序应先上肢后下肢;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可应用腹壁静脉穿刺放置静脉留置针。

1.1.2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留置针的大小依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血管情况分别选用18G~24G等型号。有主张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

1.2 穿刺方法:四肢浅静脉穿刺法:选择粗直、弹性好且活动方便的血管,距穿刺点10~15cm扎止血带,使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最佳状态是穿刺成功的关键[2]。消毒穿刺部位后,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继续沿血管进针1~2mm,使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入外套管,松开止血带固定。等通过3种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的研究发现,送外套管时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穿刺成功率高。

头皮静脉穿刺法:头皮静脉是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常用部位。操作者右手拇指与中指握住套管回血腔两侧,食指轻按在外套管上面,无名指、小指与患儿头皮接触固定,以15°~30°角缓慢进针,直刺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入1~2mm。拇指、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直至全部置入血管内。右手将长约4cm的3M透明胶带,以穿刺点为中心平整粘贴,透明胶带上缘在外管针翼一半处,右手拇指与食指持肝素帽,左手食指、中指按外套管尖端处,即食指紧贴透明胶带下缘按压,以阻断回流血为宜。右手无名指与小指夹针芯退出,拇指、食指迅速将肝素帽对口旋上外套管,双手拧紧肝素帽,再次固定。小儿血管细,压力低,小儿头皮套管针细小、柔软,穿刺后不易回血或不回血,使穿刺判断失误。如果使用负压穿刺,既用10ml注射器的生理盐水,针头与套管针连接,施以负压使针头进入血管后尽快见到回血,避免盲目进针穿破血管。

1.3 固定方法:通常用3L系列透明胶纸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既固定针体又保护针眼,此方法简便易行,特别适用于关节部位的固定。对加长静脉留置针首先按以上方法固定,输液完毕封管后,将留置针的延长部分紧贴留置针外侧根部向穿刺端反折,然后将反折部分用胶布牢固地固定于针翼上,固定后无血液进入到留置针的反折部分,大大延长导管使用时间[3]。

2正确封管是留置针成功的关键 2.1 封管方法:正确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学校对留置针只是有所了解,甚至没有条件亲身操作。进医院实习以来,了解到临床上通常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先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官腔。但另据临床研究认为,边推边退的封管方法仍存在弊病。由于肝素帽致密度极强,退针时容易将针头一下子退出留置针外,退针的均匀速度很难掌握,容易造成负压封管,导致凝血堵管。而只将针头斜面进入留置针内均匀推注封管液,则不会引起负压封管,可使留置时间延长[4]。张静华等将刺入肝素帽的针头向外拔出2/3,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头尾部,食指固定肝素帽准备拔针,左手拇指和食指将输液器滴管上端官腔反折,同时左手中指与大鱼际肌捏住茂非氏滴管用力挤压3~5ml,将茂非氏滴管极其下端部分腔内的液体持续压至血管内。与此同时,右手拇指和中指将针头逐渐拔出肝素帽,封管结束[5]

2.2 封管液的选择:封管液的选择是保持输液通畅的关键。

2.2.1 肝素溶液封管:肝素为一种酸性粘多糖,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在体内外应用时均具有强抗凝作用。静脉留置用肝素溶液封管对于出、凝血机制正常的患者是安全的[6]。

2.2.2 生理盐水封管:生理盐水可用于一般病种患者的封管,并可用于肝素钠禁忌症的患者。用生理盐水封管,免去了加药程序,减少感染机会,操作简单,经济有效,扩大了静脉留置针技术的使用范围。

2.3 封管液剂量的选择:适量的封管液是防止套管内凝血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学者报道,用生理盐水10ml或肝素1250U加入5ml生理盐水内,封管成功率100%、99%[7]。在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效果研究中发现,采用3ml肝素溶液封管留置的天数明显多于2ml肝素溶液封管留置的天数。由于2ml肝素溶液含肝素量相对较少,因此易发生堵塞。

3延长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护理对策

3.1做好留置针留置前对患者的评估和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内容:(1)告知患者及家属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意义、目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预防等;(2)指导患者避免碰撞或按揉留置针部位,避免留置针肢体剧烈运动或用力,适当限制留置针肢体的活动;下肢应用留置针输液时,应抬高肢体20~30度,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3)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护理人员应提高工作责任心,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掌握患者病情和输液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对于不能配合、昏迷、躁动、精神失常患

者给予置管肢体约束,避免留置针抓脱和滑出,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证留置针的使用效果。[21]在研究影响留置时间因素分析是认为,为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输液过程中,要告知患者适当活动留置肢体,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

3.2改进和提高操作技术

提高穿刺、送管、固定、封管等技术。穿刺前,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和选用粗大的静脉,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壁造成的伤害,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穿刺时,采用适当的进针角度和速度,正确掌握送管时机和 技巧,提高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避免静脉内膜受损;穿刺后,留置针封管时注意封管液的选择和剂量,推注封管速度宜缓慢,保证正压封管,防止药液刺激血管壁。[8]通过改进静脉滞留针操作方法,降低了堵管的发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首先,在

穿刺见回血后即松开止血带并打开调速器,在液体缓慢输注的条件下继续送管,保证及时冲净残留在留置针腔内的血液,防止增加血栓的形成机会而发生堵管。其次,输液过程中,延长管呈U型固定,肝素帽高于留置针尖端,不易回血,减少堵管的发生。再次,封管前将刺入肝素帽的针头外拔三分之二使退针匀速,保证正压封管,同时采用脉冲式封管法在管腔内形成涡流彻底冲走管壁内腔附着的药液、回流血液和大分子液体,降低堵管机会。[9]在探讨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封管效果时发现,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的不同,直接影响留置

针的留置效果,将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将延长管的远段改进为近段后,可显著降低导管内回血率和堵管率,延长滞留时间。因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在远段时,液体空间相对较大,延长管的弹性面积相应加大,使血管内压力大于延长管内压后回血率和堵管率增加,留置效果降低。

3.3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

在留置过程中应对穿刺点进行密切观察,保持黏贴保护膜清洁干燥,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反应,及时拔管,并给予局部热敷等。[10]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三消法”消毒皮肤,即穿刺前消毒、穿刺后消毒、拔针前消毒,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11]在探讨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的改良应用,可减少留置针的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方法是将透明的保护膜中心开窗0.3cm乘0.3cm,对准穿刺点,使保护膜与皮肤黏贴好,每天消毒穿刺点两次,用一次性输液贴覆盖穿刺点,改良后的保护膜可有效减少皮肤炎性反复和留置针拖出的发生。关于黏贴膜的更换时间,在对颈内静脉穿刺管黏贴膜更换时间的研究中提出,导管滑出和导管细菌培养阳性与更换时间无关。可能与出汗,渗出多,活动大,薄膜易脱落等因素有关系,建议最佳更换粘贴膜的时间为每周两次,如果有脱落现象及时更换。通过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降低了置针的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4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有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的形成。

4.1 穿刺部位感染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4.2皮下血肿

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操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好弹性好、走向直、清晰地血管,避免在关键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应熟

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根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 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4.3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过紧,并加强对床此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4.4导管堵塞

造成堵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有滞留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止导管堵塞。

4.5静脉炎

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化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长期输液病人,选择静脉应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滴注速度应慢,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要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4.6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根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三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

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2.静脉留置针的操作 篇二

留置针又称套管针, 用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 运用静脉套管针输液具有保护血管的作用, 可减轻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避免护理人员被刺伤[1]。近年来, 静脉留置针在国内得到逐渐推广和应用, 其功能也得以逐步扩展, 深受病人和医护人员的欢迎, 做好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做好宣传指导工作

应预先对病人及家属说明留置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及常见并发症和预防方法, 以取得病人信任, 使病人积极配合。置管期间指导病人避免碰撞或用手按揉置管局部, 避免穿刺侧手臂剧烈运动及过度用力, 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 预防血肿、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

2 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严格掌握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范围,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留置针型号,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穿刺时动作轻柔、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 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成功率还与操作者心理状态有关, 操作者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 穿刺部位评估

选用粗直、富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的静脉。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 不宜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部位的静脉。老年病人血管弹性差、脆性大, 留置套管针时应尽可能选择粗直的血管;长期卧床病人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 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以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4 严格无菌操作

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消毒直径应在8 cm以上, 并反复2次消毒。穿刺成功后再用碘伏消毒周围皮肤, 待干后用无菌敷贴紧贴皮肤固定好。2 d更换敷贴1次, 当敷贴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

5 正确输入药物

应先输高渗性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再输等渗或刺激性小的药物, 输入高营养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 且每次输液完毕要用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进行正压封管。每次重新给药或输液不畅时不可用力挤压输液管, 因该操作有可能将套管针内的血凝块挤入血管内而发生血管栓塞或静脉炎。

6 并发症护理

若穿刺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应及时拔管, 根据情况进行冷、湿、热敷, 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恢复血管弹性。肿胀、疼痛明显者可局部用红外线照射, 若刺激性药物发生的渗漏, 尽量选用冷敷或冰敷, 冷敷可使血管收缩, 减少药物的吸收。

参考文献

3.浅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步骤及护理 篇三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78-0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随着护理科学的发展,静脉留置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脉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静脉穿刺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痛苦和不适,按药物浓度给予静脉药物治疗,利于随时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赢取危重患者的抢救时间。适用于新生儿、儿童、成年人、长期输液及血管穿刺困难的病人。操作[步骤 洗手、准备用物、选择血管、消毒、穿刺、送管、固定、冲管、封管。1具体操作步骤-1.1选择血管进行评估:首选前臂静脉、 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为患者选择留置针的适宜型号。1.2洗手,准备用物; 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治疗车上应置有治疗盘、静脉留置针、肝素生理盐水1U/ml×50ml,5ml注射器一支,无菌敷料,一 次性敷贴、消毒物品、静脉输液用品等。1。3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静脉留置注射的重要性。取得配合。检查、核对药物及用法。消毒皮肤 2 次,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8×8cm,螺旋消毒,待干。.打开肝素帽包装,备用。.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接扎止血带,一手固定导管座,一手垂直向上轻轻除去护 针帽,旋转松动外套管,绷紧皮肤,以15~30°角度进针,直刺血管。見回血后,降低到 5—10 度角 再进针 0.2cm,;右手持住针柄,左手将留置针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松开止血带,打开调速器 观察穿刺是否成功-撤出针芯,连接肝素帽,肝素帽要高于导管尖端,且与血管平行,左手固定针座,右手撤出针芯,一 旦针芯撤出, 不得再次插入-;.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无菌透明敷妥善固定;;连接输液器,调节静脉输液速度;填写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间,收拾用物。冲管: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推一下,停一下。封管:1.只将针尖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先脉冲式封管 2.当推注封管液 剩 0.5-1ML 时, 采取边推边拔针头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 给予正压。 3.夹紧小夹子:一手持小夹子,一手快速将延长管推至输液夹底部, 夹小夹子的位置尽量靠近穿刺点,以保持封管有效性。

常见的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及其护理;静脉留置针常有穿刺部位感染,液体渗漏、皮下血肿,导管堵塞、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 等并发症。静脉输液本身是一种侵入性操作,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增加了感染的危险性。在进行穿刺或留置针护理前,用肥皂液洗手,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静脉,加强自身护理操作技能,提高静脉穿刺率。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穿刺处每天换一次敷料,并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盖上无菌干纱,用胶布重新固定好,也可使用无菌胶贴隔日更次一次,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妥善固定导管,争取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必要时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防止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静脉输液后正确封管;每日治疗结束后用0.9%生理盐水5ml冲管,将残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封管:每日用肝素盐水1ml封管一次。肝素盐水浓度为每毫升盐水含100U肝素。封管应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液推注速度宜慢,使其充满整个导管。每日仔细观察穿刺点皮肤的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有药液外渗 可给予局部封闭,减轻疼痛,促进吸收,取0.9%生理盐水10ml+2%利多卡因5ml+氢化考地松0.5混合液局部浸润封闭;;取土豆切成片状贴敷于皮肤红肿部位;;局部物理疗法。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过长,留置时间为3 d~5 d为宜,如有液体外渗,穿刺部位红肿等应立即去除。,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4.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查房 篇四

时间:2013年6月16日

主查人:陈巧丽

主讲人:黄洋

内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参加人员:当班所有护士

一:静脉留置针适用于临床输液、输血及动、静脉抽血等治疗。

二:操作前:做好病人解释工作,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其操作目的、配合方法、注意事项等

三:选择合适的血管:一般选择粗、直、充盈、长度适宜,尽量不使用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穿刺

四:做好物品准备、检查日期、型号、包装、套管和针芯是否完整。五:正确的穿刺方法:(1)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安尔碘棉签消毒皮肤3遍,范围穿刺点周围10CM以上(3)以15—30度进针,见回血后调整角度再进针少许,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打开输液调节器,待输液通畅后退出针芯(4)妥善固定留置导管,松紧适宜,不扭曲,不折叠,将填写日期时间的敷贴固定在交叉接口处,(5)整理、做好解释工作及注意事项。

5.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维护 篇五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国家就作为头皮针的替代物而普及使用,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

优点:

由于静脉留置针具有与血管相容性好,柔软、无刺激,能在血管内保留,可随血管形状弯曲,减少了血管的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又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保护血管和减轻患者的痛苦等优点,在临床上普遍应用。

留置针适用范围:

长期输液患者、老年患者、小儿及无自主意识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输液或输血),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艾滋病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也可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

禁用范围:输入发泡剂及刺激性药物,胃肠外营养液,PH大于5低于9的液体或药物,及渗透压大于600mOsm/L的液体时禁用。

血管的选择

1.操作前应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静脉、机体的营养、病情、所用药物等进行评估

2.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

小儿:可选择耳后静脉、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等。留置针的临床选择: 在不影响静脉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选用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使用前对针的质量进行检查:有无破损、失效、针头有无倒钩,导管有无断裂、开叉及起毛边等现象。

输液前的护理

首先是肝素帽的消毒,常用消毒液:酒精,复合碘/酒精 擦拭时间:15s消毒技术:多方位用力摩擦。

穿刺部位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不间断式消毒,范围不小于8×8cm,消毒面积应大于透明敷料面积,皮肤消毒剂应自然风干。

透明敷料使用的要点

3M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作密闭式固定(无张力粘帖),必须遮盖白色隔离塞。在透明敷料上注明穿刺时间及操作者姓名。做到

1、无张力垂放

2、敷料中央对准穿刺点

3、贴膜区域无菌干燥。操作三步曲:

1、捏导管突起

2、抚平整块敷料

3、边撕边框边按压。

冲管及封管的护理 冲管的定义:

用等渗盐水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应用于输液前或两种药物之间。①避免残留药液刺激局部血管。②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封管的定义: 用稀释肝素液来保持静脉通畅。通常用于输液结束后。一般儿科用0.9%NS 3~5ml封管,冲管液体的最小量应为导管和附加装置容量的2倍。推荐使用一次性冲管装置。

封管护理

正压封管,边推边撤针头,推得速度>撤针头的速度边推边退出,然后夹好留置针管上小调节夹。

留置针维护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保持穿刺点无菌,以透明敷料覆盖,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黏性丧失或卷边被污染时及时更换。

(3)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如发现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沿走向出现条索状发红,提示有静脉炎发生,应拔除留置针,进行相应处理。

(4)输入刺激性药物前后需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刺激局部血管。

(5)输液完毕后正压封管并以小夹子夹闭延长管,确保正压效果,以免堵管或有血栓形成。

(6)更换穿刺部位时应对侧手臂或不同静脉。

(7)输液过程中注意保护输液侧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免造成回血堵管。

(8)如果发生堵管,应拔管重新穿刺,切忌用力推注,以免将管内血凝块推进血管内引起栓塞。(9)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0)静脉留置时间为72—96h。

(四)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液体外渗

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白,发凉,紧绷,水肿。(1)应选择粗直,血流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2)用无菌透明辅料妥善固定。

(3)嘱患者避免留置针侧肢体过度活动,勿使肢体受压,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

(4)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5)采用正确的拔针,按压方法。导管堵塞

表现为输液不滴或滴数过慢,冲管有阻力或无法冲管,不能抽吸回血。

(1)发现输液过慢时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如通气管反折,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输液侧肢体受压等。

(2)静脉输入胃肠外营养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多种药物输注时,两种药物之间一定要用生理盐水彻底冲管。

(3)采用正确的封管手法。

(4)正确使用封管液的浓度及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有条件者可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5)注意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3 静脉炎

表现为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局部肿胀,沿穿刺静脉走向出现红、热、痛、水肿或条索状改变,有明显束缚感。可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细菌性静脉炎,拔针后静脉炎。

导致静脉炎的常见药物:20%甘露醇、环丙沙星 /加替沙星、多巴胺、七叶皂甙钠(80 %患者使用 3~5天内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高糖、高钾、脂肪乳等

静脉炎的分级

 0级:没有症状

 1级:穿刺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  2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 3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 4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 静脉炎的分级有利于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追踪 机械性静脉炎 原因:物理刺激所致

相关因素:a.导管留置状态

导管与穿刺点反复移动/导管在关节部位/过度或不合适的活动

b.固定不良,在更换敷或延长管时引起导管移动 c.过大的导管型号,细小静脉 d.送管时绷皮技术不好,送导管速度过快

e.微粒物质:胶塞、玻璃碎屑、棉花、沉淀物、无法吸收的未充分溶解的微粒物质

预防:选择柔软材料的留置导管;避开关节部位穿刺;稳定固定导管和输液管,减少移动;必要时可使用手臂固定托或其它固定辅助工具

细菌性静脉炎

原因:感染所致(最少出现的静脉炎,分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相关因素:

 操作者洗手不彻底; 无菌技术、观念不强(皮肤消毒、连接口消毒); 皮肤消毒/消毒剂使用不当;  污染溶液(包装破损、效期) 非密闭式固定,敷料污染潮湿; 穿刺技术不当,导管接触皮肤;  多次穿刺. 预防:操作前充分洗手;穿刺部位消毒彻底;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穿刺点使用无菌透明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急诊状态下置入的套管针应在48h内拔除。化学性静脉炎

原因:药物及溶液的刺激 导致:静脉硬化、渗漏和血栓形成 化学性静脉炎产生的相关因素: 1.pH值、渗透压;

2.血液稀释不充足;与输液速度有关; 小静脉,粗导管。3.留置时间过长; 4.消毒剂未干;

5.刺激性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冲分的冲管。 药物性质(PH值):

• 血液PH值为7.35-7.45;

• PH值<4.5为强酸性;pH值>9.0为强碱性; • 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  pH值<4.5时

在无充分血流下,静脉内膜组织明显改变;

 pH值=6.0-8.0

内膜刺激小

 pH值>8.0时

使内膜粗糙后,可能形成血栓;  药物性质(渗透压)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为240-340mOsm/L,285mOsm/L是等渗标准线

 低渗溶液:<240 mOsm/L

如 0.45%氯化钠 溶液

 等渗溶液:240-340mOsm/L 如 0.9%氯化钠溶液  高渗溶液: > 340mOsm/L 如 甘露醇 • 药物的渗透压越高,对静脉刺激越大。

• 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

药物

渗透压 阿霉素

280 环磷酰胺

352 5-FU

650 长春新碱

610 3%氯化钠

1030 TPN

1400 甘露醇

1098 5%碳酸氢钠

1190 50%葡萄糖

2526 一旦发生静脉炎 ,既给病人造成痛苦 ,又增加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影响整个治疗的顺利进行。

化学性静脉炎的预防:充分的血液稀释(首选);合理酸碱溶液稀释;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加大溶液稀释量;减慢输液速度;使用透明贴;消毒后充分待干再行穿刺。

静脉炎的治疗:

传统方法:1.冷、热毛巾湿敷2.50%硫酸镁湿敷 3.50%酒精湿敷

6.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 篇六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还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已广泛地用于临床,效果满意。但如果临床操作技术不当及留置后护理不当,可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现将使用后的体会总结如下。

1.穿刺静脉的选择

根据患者自身血管的情况选择穿刺静脉,尽量避免关节活动处、要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无静脉窦的血管穿刺。一般选择上肢的肘部,腕部和下肢的大隐静脉穿刺。休克晚期患者,由于其微循环严重障碍,血管塌陷,肘部血管也无法穿刺,应直接穿刺颈部静脉或股静脉,以免贻误抢救时机。.留置针的选择

根据患者自身血管情况选择留置针的型号,创伤大、出血多则选择粗的留置针,反之则选择小型号的留置针。因为留置针的直径与血管的直径的比例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有关。所以在不影响抢救和治疗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小型号的留置针,以减少留置针对血管壁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穿刺方法

选择好血管,用手指摸清血管深浅及走向。常规消毒皮肤,严格无菌操作,留置针进针角度为15°~30°,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即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方向平行进针少许。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送外导管,皮肤外只留2~3mm长导管,这样既不容易折转,也不容易脱管,贴膜固定好套管针,即可输液。

4.护理要点

① 预防感染 每日此处更换无菌贴膜一次,并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

② 防止堵塞 每日治疗结束后用0.9%生理盐水5 ml冲管,将剩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也可每日治疗结束后用肝素盐水(每毫升盐水含1 000 u肝素)1 ml封管一次。

③ 静脉炎的治疗 每日应仔细的观察穿刺点皮肤及血管走行皮肤的情况,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出现红、肿、热、痛,沿静脉走行出现红色条索状,则可能提示发生静脉炎。要及时拔针处理,给予硫酸镁纱布湿敷,效果显著,也可以用静脉炎软膏局部涂擦。

④ 药液外渗 如出现药液外渗,应及时拔针处理,特别是药物刺激性强的,以免给患者造成痛苦,及时给予硫酸镁局部封闭或者硫酸镁纱布湿敷。

7.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 篇七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 对血管的刺激性小, 可随血管形状弯曲, 不易脱出血管,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大手术、抢救危重患者时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极大地方便医护人员的救治工作, 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同时也能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穿刺处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1 操作方法

1.1 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

1.1.1 血管的选择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血管宜选用凸起于皮肤表面, 能触摸到的、富有弹性的、少静脉瓣的血管, 尤其是肘部静脉, 包括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颈外静脉, 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患儿可选择用大隐静脉、手背静脉、头皮正中静脉、冠状缝、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1]。休克、大失血的抢救, 宜选用颈外静脉[2]。

1.1.2 留置针的选择

一般成人选用20号、22号, 小儿选用24号针头, 大量失血或需要快速补液时常常选用16号针头。一般不要求输液速度的情况下, 应用细、短留置针, 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对血管的刺激性小, 可以保护静脉, 延长留置时间[3]。其次, 在使用留置针前首先要对留置针进行检查, 查看针头是否有倒钩, 针管边缘是否有分叉, 如有问题不予使用。

1.2 穿刺方法

四肢浅静脉穿刺法:选择粗直、弹性好且方便活动的血管, 在穿刺点上方10 cm处扎止血带, 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10 cm×10 cm的范围,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取出静脉留置针, 去除留置针护针套, 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 握起蝶翼部分, 使针尖斜面向上。嘱患者握拳, 护士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持针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 进针不宜过快, 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 再进针少许。然后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外套管, 右手拇指与食指握住针柄, 退出针芯, 左手再将外套管继续进入血管1 mm, 松开调节器。将3M透明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 以进针点为中心且覆盖针翼, 延长管U形固定, 直管与血管平行, Y形管在血管的外侧, 调节输液速度。将留置时间贴于固定处。

头皮静脉穿刺法:小儿静脉分布与走向与成人不同, 尤其是对那些静脉未暴露而很胖的患儿进行静脉穿刺, 通常约有5%的人穿刺不成功。故为患儿穿刺时, 应选择5°~10°的进针角度, 操作时动作要轻、稳, 不能过猛, 当针头刺入静脉时, 感到阻力减少并有落空感, 此时见有回血, 再将针头推进少许, 以便固定。

穿刺成功后, 固定不当可引起针头转动、滑脱, 套管针刺失败, 故通常用30 mm×30 mm系列透明胶纸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 既固定针体, 又固定针眼。在选择头部穿刺时, 固定针头后, 最好将输液管在小儿一侧耳廓上用胶布固定1条, 这样小儿转动头时, 不容易挣脱针头。合理有效的固定方法也是保护穿刺静脉的关键。

2 封管技术

2.1

通常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 其可以将套管内残留药液冲洗干净, 避免局部刺激。封管后于近心端1/3处夹闭留置针[4]。

2.2 封管液的选择

2.2.1 肝素溶液封管

肝素封管液的浓度是10~100 U/mL, 通常将0.9%的生理盐水250 m L加6 250 U的肝素稀释即可。肝素封管液抗凝作用可持续12 h以上, 即每隔12 h重复封管1次。

2.2.2 生理盐水封管

生理盐水替代肝素盐水封管, 维持时间可达6 h~8 h, 即每隔6 h~8 h重复封管1次。生理盐水封管, 增加了封管次数。

3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时间一般为3 d~7 d, 如果护理好可维持7 d以上, 为了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7 d后无论液体是否外渗均应拔管, 更换留置部位。

4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4.1 静脉炎的预防

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原因为药物刺激和机械损伤。临床观察发现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均输注高渗糖如甘露醇, 含钾液体及补液量大于2 000 m L/d, 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引起血管的痉挛和收缩;大量快速补液时, 增加血管壁侧压, 造成机械性损伤, 静脉炎发生的概率增加。故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血管有无发红、疼痛、条索状等静脉炎的症状, 如有应及时更换输液部位, 并给予50%硫酸镁、土豆外敷。同时应选择富有弹性的粗直血管, 坚持从远端到近端的原则, 尽量避免在套管针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留置前要告知患者肢体避免下垂和用力, 输液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输液毕用毛巾热敷输液部位血管。

4.2 防止套管堵塞

通常与封管操作不当或留置针侧肢体受压致血流受阻有关。故应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 并且避免在留置针侧肢体测血压。

5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5.1 老年人皮肤松弛, 静脉脆弱, 全身状况差, 可增加外渗的发生率。应重视宣教, 告知患者使用留置针的好处及保护方法, 嘱患者留置针侧肢体尽量避免下垂和用力, 不合作者可适当约束, 加强巡视。

5.2 穿刺前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 如有破损、过期禁用。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输液贴最好3 d更换1次, 输液器每日更换。同时以碘伏消毒穿刺点周围, 直径大于10 cm, 输液前后严格消毒肝素帽, 输液毕肝素帽用无菌纱布覆盖。

5.3 放置留置针的患者应及时巡视, 巡视时发现液体外渗及时更换注射部位, 选用50%硫酸镁、土豆外敷, 年龄大及糖尿病患者因痛觉不敏感, 慎用热敷, 以免烫伤。

综上所述, 在行静脉留置针操作之前, 应有计划地合理使用血管, 一般来说, 能用上肢不用下肢, 因为下肢静脉瓣多, 远端血液回流缓慢, 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5], 并认真封管。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成功率, 延长保留时间。

参考文献

[1]戚红.封闭式留置针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0, 15 (2) :78-79.

[2]周宗芳, 刘玉华.深静脉留置管在抢救重病人中的应用[J].山西护理杂志, 1997, 13 (12) :640.

[3]彭翠香.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输液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 2000, 15 (10) :617.

[4]路必琼, 刘慧凤.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2) :91.

8.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护理 篇八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0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28-0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而且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已经广泛地用于临床,效果良好。但如果临床操作技术和护理不当,会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1 应用护理体会总结

1.1 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应该向其陪护解释清楚。

1.2 选择合适的血管 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

1.3 做好物品的准备 本院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套管留置针,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1.4 正确的穿刺方法 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1.5 妥善固定 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2 正确的封管

2.1 封管液的种类即0.9%氯化钠注射液(内用)。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104U。的量及封管时间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者,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生理盐水封管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时引起的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患者可减少肝素钠溶液的应用。

2.2 封管液人有无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拔除导管,对局部进行处理。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认真钻研技术,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护理操作技术,认真进行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提高留置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2.3 封管的技术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3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3.1 做好健康教育 静脉置管前,护士应告诉患者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说明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發症的发生。

3.2 观察局部反应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3.3 置管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小纱布固定。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为动脉留置针,更应加强监测,防止意外发生。

3.4 输液前后的护理 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询问病。

4 护理要点

4.1 预防感染 每日此处更换无菌贴膜一次,并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

4.2 防止堵塞 每日治疗结束后用0.9%生理盐水5ml冲管,将剩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也可每日治疗结束后用肝素盐水(每毫升盐水含1000u肝素)1ml封管一次。

4.3 静脉炎的治疗 每日应仔细的观察穿刺点皮肤及血管走行皮肤的情况,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出现红、肿、热、痛,沿静脉走行出现红色条索状,则可能提示发生静脉炎。要及时拔针处理,给予硫酸镁纱布湿敷,效果显著,也可以用静脉炎软膏局部涂擦。

4.4 药液外渗 如出现药液外渗,应及时拔针处理,特别是药物刺激性强的,以免给患者造成痛苦,及时给予硫酸镁局部封闭或者硫酸镁纱布湿敷。

4.5 留置时间 套管针一般留置时间为3-5天,但有临床报道,留置时间最长为27天,平均留置天数为8-9天。患者静脉炎普通发生在置管后6-7天,而5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因此5天应作为常规套管针留置时间。

9.静脉留置针的操作 篇九

晚期癌症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轻患者经常穿刺痛苦,保护脆弱的血管,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便于随时抢救,避免抢救不及时而引起各种纠纷,同时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1]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更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本科自2008年10月-2009年3月对90例晚期癌症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取得很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科自2008年-2009年3月对90例晚期癌症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其中男57例,女性33例,年龄30-90岁,平均50.5岁,留置时间最长14天,最短2天。

1.2穿刺方法穿刺前护士清洗双手,正确的洗手预防外源性污染,并减少感染的机会,备齐用物,评估病人并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按输液方法排尽输液管的空气,检查留置针包装、型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包装有无破损,否则不能使用,取出留置针与输液器针头连接,铺垫巾及扎止血带,消毒皮肤,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留置针,针头与皮肤形成15-30度角度进针,见回血后,穿刺针送进少许,一手固定针心,一手拇指与食指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松开止血带,取出针芯,注明穿刺的日期,便于观察。2护理

2.1心理护理加强心理疏导,晚期癌症患者有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病人甚至想放弃 治疗,所以要主动与其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其心理问题,告知病人静脉留置针的目的,对血管刺激性很小,保护好血管,取得患者的配合并进行穿刺。[2] 2.2加强健康 教育 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告知病人所输药物及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注意保护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回血堵塞血管。不得自行撕开留置针的敷贴,在输液前应向病人讲解药物渗出的临床表现,如果出现局部隆起、疼痛或输液不通畅,教会病人及时关闭输液器开关,呼叫护士,尽量减少药物渗出。[3] 2.3做好药物安全护理对于晚期癌症患者要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进行治疗,要有高度的同情心、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输液前后均用125u/ml肝素钠生理盐水10ml进行正压封管,并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对于肝癌肝昏前期患者输液前后注入0.9%氯化钠10ml,不用肝素封管,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肿胀、疼痛不适,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予50%硫酸镁加地塞米松湿敷,24小时内予冰敷,24小时予热敷。

2.4加强巡视病人,询问病人是否不适,及时更换输液瓶,以免引起空气栓塞,对于油性皮肤或出汗较多的病人,随时观察敷贴有无脱落,或者在病人及家属允许情况下用约束带约束输液的肢体,输液结束后解开约束带。

2.5拔针后的护理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精神差,注意力不集中,按压方法不对,经常出现穿刺点有淤斑淤血。拔针后用棉签按住穿刺点,再用一小块敷贴压住,嘱患者在床上按压致不出血为止。按压期间不得随意走动。3小结

10.静脉留置针的操作 篇十

静脉留置针能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而且对血管刺激小,不易脱出血管,不影响患者肢体关节小幅度活动,尤其能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近年来静脉留置针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反复但多次静脉穿刺,既造成病人的痛苦,又易使浅表静脉受到破坏,使得以后的静脉穿刺更困难,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2.穿刺新技巧

2.1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对血管的总体要求是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首选前臂掌侧静脉,婴幼儿可选择头部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等较粗直的血管;外周循环不良、大面积烧伤病人宜选择股静脉或颈外静脉;长期卧床及老年病人尽量不选下肢静脉。对于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输液量较大时,应选择粗大静脉输入。

2.2穿刺新技巧

穿刺者的手自然放置在穿刺部位上方6cm处扎止血带,常规消毒后。传统握拳法易影响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且由于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时官腔瘪陷,进针后易穿破血管。在临床中背隆掌空杯状手法和握指法更有利于静脉穿刺的成功。嘱病人手部自然放松,手腕下垂,除拇指外四指并拢向掌心面,使手背部隆起,如握空杯状。而操作者用自己的左手握于手背的掌指关节处,形成握手状,这样不仅克服了病人握拳时指掌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穿刺进针角度的缺点,又使血管充盈、显露、固定之优点,更易于穿刺成功。

穿刺前应排尽肝素帽内的气体,转动蝴蝶形翼片,检查针芯是否不易于退出。一般主张采用针头在静脉正上方斜行快速穿刺法,左手拇指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针柄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度-45度角直刺静脉,见回血后降低角度10度左右,顺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3-0.5cm,接着边送软管边退针芯,在这一关键步骤中应注意速度宜慢,且操作者的右手小指将病人手背皮肤绷紧,同时,拇指和食指将外套管向前移动缓慢送进静脉血管内,直至全部送入静脉内,针芯完全拔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外套管不应送得太进,松拳后,由于皮肤松弛易导致软管打折而导致输液停止。

3.护理

3.1妥善固定套管针

透明膜外用弹力绷带缠绕,可防止透明膜卷边,每次输注前检查留置针是否在位及通畅情况。想病人讲解自我保护的方法:置管期间可适当活动,但不可剧烈活动,穿刺部位注意防水,固定的透明膜卷边或污染时要找护士及时更换。

3.2合理选择封管液及掌握封管技术

有报道指出,在推注封管药液时,采用连续、不间断、脉冲式的边推边退的方法,使肝素帽内产生回旋窝使肝素帽内充满封管液,充分抗凝。缓慢拔出针头,同时将留置针的塑料锁推上,使之达到正压封管。再者,静脉炎与封管剂量和注入速度有关,封管液剂量太少则不能冲净套管针内药液,可引起局部血液凝集,用力过猛会使血管内部压力骤增,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局部血管疼痛、红肿等,每次输液结束后封管一次。

3.3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静脉炎

在使用留置针前评估输液治疗方案的输液过程、速度、药液的性质,评估病人的血管条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流程,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消毒应在8cm以上,并2次反复相反方向消毒,力求“一针见血”,用无菌敷贴紧贴皮肤固定好,留置时间以3天为宜,若输液不畅,冲管有阻力时立即拔除。另外,留置输液期间,规范和加强护理管理,及时进行观察,可有效消除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输液质量。

3.4做好健康教育

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前,将输液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取得配合。输液期间,将远端肢体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留置期间保持穿刺局部清洁干燥;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及用力以防静脉回流受阻;不要压迫穿刺血管;出汗较多时,及时更换敷贴;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如有红肿、硬结、疼痛等不适时,及时通知护士立即拔除;一旦发生静脉炎,可局部热敷或用25%硫酸镁湿敷,如有渗漏立即拔针,更换穿刺部位。

4.小结

上一篇: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下一篇:2021初中生读儒林外史有感作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