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分析(精选8篇)
1.同济大学建筑分析 篇一
山东建筑大学小气候的现状与分析
依据对山东建筑大学校园内草地、硬化地面和林地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下垫面的地表温度、高1.5m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测试,分析了山东建筑大学校园独有的小气候,得出太阳辐射对校园的小气候起决定性影响的情况下,绿化可以有效地减缓热岛效应,改善校园的小气候.
作 者:孟繁晋 戎卫国 刘薇 MENG Fan-jin RONG Wei-guo LIU Wei 作者单位:孟繁晋,戎卫国,MENG Fan-jin,RONG Wei-guo(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
刘薇,LIU Wei(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02)
刊 名: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英文刊名: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 ELECTRIC POWER MACHINERY 年,卷(期): 29(3) 分类号:X16 关键词:下垫面 小气候 温度 相对湿度
2.同济大学建筑分析 篇二
一、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一) 对就业现状的认识
1.对女生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认为女生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和 “十分严峻”的比例分别为:大一90.77%、大二95.08%、大三89.95%、大四89.76%, “不了解”的分别为:大一9.24%、大二2.74%、大三3.52%、大四0.65%。高年级女生对就业形势的了解程度, 强于低年级。
2.对女生就业难原因的认识。对于“女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四个年级选择居首的均是“单位存在性别歧视”, 比例分别为大一46.15%、 大二54.64%、大三46.74%、大四42.42%。大四比例最低, 部分女生选择了“自身能力不足”“所学专业限制”等原因, 认识更加客观。
(二) 自身规划情况
1.从何时为毕业后的去向做准备。大一、大二、大三学生选择最多的均是“大三”, 比例分别为:49.23%、50.27%、53.27%。面向大四的调查显示, 排在首位的是“大四”, 占50.00%, “大三”仅为17.71%。由此可见, 女大学生实际就业准备较晚。
2.职业测评情况。低年级调研结果显示, 大一23.08%进行过职业测评, 大二24.04%, 基本持平。对于“是否做过自己的生涯规划设计书”选项, 大一72.82%、大二64.48%的女生选“是”。低年级对生涯规划相对重视, 但多未以科学的测评为基础, “规划”存在一定不足。
3.毕业去向情况。对于毕业后的去向, 四个年级排在前两位的均为“就业”“考研”。大四学生的选择为:“就业”54.19%、“考研”38.71%, “就业”高于“考研”15.48个百分点, 而大一、大二、大三两者比例基本持平。
(三) 就业准备情况
1.为就业做过的准备。面向高年级“曾为就业做过哪些准备” 调查显示, 大三、大四学生选择排在前三位的均为“听过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做过人生及职业规划”“接触并请教过有相关经验的人”。另外, 两个年级均有超过10%的学生“目前还没有准备”, 可见, 部分女生对就业准备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2.对性别歧视的看法。面向高年级“在招聘时受到性别歧视, 你会怎么办?”调查显示, 大三、大四学生选择排在第一位的均是 “强化自身能力”。女生对该问题的认识较为客观, 而且多愿意通过自身努力, 提高竞争力。
3.就业渠道。面向大四学生的调查显示, 主要选择的就业渠道为:“参加招聘会”58.45%、“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获得工作”19.72%、“到用人单位自荐”12.68%、“依靠家庭关系”9.15%。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4.主要就业障碍。面向大四学生的调查显示, 女生“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性别歧视”23.94%、 “择业期望过高”21.28%、“自身能力不够”20.21%。“性别歧视”问题依然突出。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原因
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诸多方面, 结合调研及相关研究,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职业或岗位被界定为只适合男性而不适合女性。二是就业岗位供需结构性失衡。尤其是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行业, 用人单位对男生的实际招聘需求更大。三是职业生涯规划欠缺。低年级30%左右的女生未“做过自己的生涯规划设计书”, 不能提早以就业为导向提升能力。四是综合素质不高。一些女大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占优, 但在工作能力、社会经验、适应能力等方面与男生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高校做好女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建议
(一) 加强舆论引导, 提振女大学生就业信心
高校要注重加强就业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使女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有清醒客观的认识。要注意宣传技巧, 可利用“互联网+就业” 模式, 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使她们既能认识严峻形势, 又能增强信心, 明确目标。
(二) 科学测评,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重点应放在如何实施, 即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实践个人的规划、如何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等操作方面。另外, 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 引导女生进行科学的职业测评和分析非常有必要。
(三)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全面提高自身竞争力
就业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高校要引导女生对人才素质要求有清醒的认识, 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了解目标单位的用人标准, 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摘要:以山东建筑大学调查数据为依据, 对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就业意向等情况进行分析评述, 以期为做好女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女大学生就业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建筑类高校,女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3.同济大学建筑分析 篇三
谭洪卫提到的比赛是被誉为“可再生能源的奥林匹克”的“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D大赛)”。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二届湖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研讨会上,谭洪卫的发言刚结束,便有人开始向他提出有关此项比赛的问题。
一本书厚的参赛规则
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是由美国能源部发起、主办的全球大学生的实验创作竞赛。比赛的目的是借助世界顶尖研发、设计团队的创意,将太阳能、节能与建筑设计以一体化的新方式紧密结合,从而促进节能减排的技术发展和实践进步。
其中的“十项全能”是指建筑物、市场吸引力、工程、对外交流、成本可接受程度、舒适性、太阳能热水、电器用具、家庭娱乐以及能量平衡。只有在结合成本效益、对消费者有吸引力、设计能融合优化的发电方式及最大效率等方面表现最为优异的团队,才能最终脱颖而出。
该竞赛每年会有大约20支来自不同国家的大学团队参加。自2010年起,同济大学已经连续两年参赛,同时也是唯一一所连续两年参赛的来自亚洲的高校。
“比赛要求包括很多方面,同时包含很多细节。比如说竞赛时间是一个月,但参赛代表队必须在一周内将建筑搭建安装完毕,且不允许破坏地而。参赛建筑面积约为90平方米,室内装修需要安装照明、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电脑等电器设备,且建筑总花费不超过25万美金。而在评分上,总的原则是参赛代表队建造的房屋在同样面积、造价的条件下,建筑物产生的能源要大于消耗的能源。在细则上,评分项目为十项,每一个大项中义包含若干个小项。例如说在家庭娱乐的烹饪环节上,竞赛周内要成功完成4次烹饪,每次烹饪任务为2小时蒸发掉5磅水等。”
谭洪卫介绍说,真正的比赛规则更为繁琐,“在国外比赛,比赛规则要按照国外制定的技术安全标准认证,有一本书那么厚,而且2010年和2011年的比赛的设计与建造过程是交叉进行的。”
“他们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2011年9月下旬,在华盛顿特区邻近杰弗逊纪念堂的潮汐湖畔,同济大学第二次参加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代表队由30余人组成,包括学生24人(硕士生比例70%,博士生和本科生占30%),老师3~4人,工人6人,其中学生是主力军,也是核心力量。和他们同场竞技的有来自包括马里兰人学、纽约大学、普度大学在内的16所美国本土高校,以及来自新西兰、比利时、加拿大的3所高校。
“我们的学生需要完成从构思、设计、施工、结构、物流运输、宣传,甚至到商业谈判的一系列工作,老师在其中只是做一些可行性指导,工人只负责安装搭建,而我这个领队就是在合同上‘签签字’的。”谭洪卫对自己的学生赞誉有加,顺带也调侃起自己来。
“这次比赛是一次联合了多专业多学科的活动,参赛学生来自建筑、暖通、管理、土木、电信等多个专业。比赛为期一个月。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从最开始的紧张,到慢慢熟悉进入角色,虽后到独挡一面,可以说,每个人都完成了蜕变。记得还在参加比赛时,就有企业来向我索要这些学生的资料,企业负责人所说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他们说‘这样的人才就是我们的企业最需要的,他们是可以立刻派上用场、发挥作用的。”’谭洪卫自豪地说。
据悉,同济大学此次派出的参赛人员并不是最多的,但同济大学的师生发挥了团队智慧和集体力量,在20所大学代表队中脱颖而出,某些单项成绩甚至名列前茅。
从竹屋到集装房。用“太阳”创新
2010年,同济大学首次参加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参赛作品名为“太阳能竹屋”。同济太阳能竹屋最大的特点是将中国古典建筑元素与太阳能光伏技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反宇”造型,形成曲线的屋顶,既能实现光伏电池板发电效率最大化,又有利于通风散热,还能自然排水,而且竹子可就地取材,其废弃物也可以回收,既环保又节能。
它还采取了“院落”这一中国典型传统居住模式,结合赛场条件将庭院面向河流,充分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水乡民居特色,亦可改善室外环境的微气候。
同济太阳能竹屋还集成了多项被动式、主动式建筑节能技术:无论外墙还是内饰面均采用生态竹子;墙体装有高性能的新型真空保温板,具有最高保温隔热水准的真空+中空的玻璃外窗;将相变材料涂抹于室内墙表面,缓和室温变动,增强居住舒适感;在光伏组件背部设置散热或热回收装置或散热风道,既回收热量,又确保高发电效率:将太阳能热水集热器与热泵空调机组,集成为多热源一体化节能型综合设备系统等。
除此之外,它还能实现信息化智能控制,住宅的产能、能耗、环境等数据能在显示屏上显示,并能在3G手机上呈现。据估算,该太阳能屋自产能源是自耗能源的近三倍,多余能源还可并入城市电网。
2011年,“阳光集装房”成为同济大学的创意之作。在设计参赛之初,团队进行了市场调查,他们发现市场不接受太阳能房屋的主要原因是造价高,而不是太阳能设备本身的能效比。为寻求到性价比的亮点,参赛队采用了集装箱的模式,此举一则降低了房屋的造价,二则让房屋具有十分稳固的结构,三则房屋可以轻松地运输和组装。
从空中俯视,阳光集装房呈夹角形同Y形,每个分支由两个集装箱合并而成。阳光集装房的3个分支分别承担厨房和卫生间加动力房、卧室、起居室加门廊的功能,而它们的三角形结合部上下封闭后形成了多功能区域,如用作餐厅。由于房屋内采用活动墙来分割空间,因此活动墙收起后,会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感。
阳光集装房采用的集装箱模式提供的是一种创新型的模块设计形式。房屋可以按照功能模块加以定义,如厨房模块、卧室模块等,客户可以根据模块下订单。在实际生活中,房屋并不仅仅限于Y形,它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组成更多分支或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建筑。
阳光集装房采用光伏和光热两种系统利用太阳能,房屋三个分支中有两个的上方安装有40块高效光伏太阳能板,余下分支的上方则是太阳能热水器。阳光集装房没有安装蓄电池,太阳能板产生的电能通过逆变器送入外网,房屋的用电取自外网。太阳能集热系统为房屋生活热水以及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热水提供热能。
为监测和调节能源供应和消耗情况,阳光集装房安装了智能控制系统。据介绍,整个房屋的能源供耗可以通过自动和人工两种途径来调控,人们在具体操作时能选择现场或远程控制,切换到远程控制模式。只要连接网络,就可以利用手机或手提电脑控制热泵、水泵和照明灯等设备的开或关。在室内墙壁上,一台平板电脑显示了阳光集装房能源供耗电基本信息,如家庭能耗、能耗平衡、能源系统工作原理,同时人们可以通过触摸屏调节房屋各环节的能源使用。
谭洪卫说:“通过这两年连续参加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我们从中得到了许多启示。首先是我们通过比赛,结合当今世界最重大问题和社会实际需求,让青年学子在亲身参与实践中,增强对能源环保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并通过这一领域的国际交流,进一步推动同济大学可持续校园的未来建设与发展;其次,这项赛事能够充分展现高校师生们的创意构思以及研发成果,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再次,该项赛事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最新技术的平台,起到了一定的技术普及作用和引领作用,为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指明了方向。”
从2013年起,中国也将首次举办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赛事由中国国家能源局、美国能源部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承办,举办地为山西大同。
4.同济大学建筑给排水试卷B 篇四
班级:给水排水工程任课教师:高乃云
一.填空题
1.1室内给水系统按用途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室内给水系统由 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道、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给水附件、增压和贮水设备组成。
水压力40 400 kPa;4kg/cm2。
1.3 湿式报警阀的作用是用于湿式系统,开启和关闭管网的水流,传递控制信号至控制系统并启动水力警铃直接报警。
常用的喷头耐受温度为68℃,显示颜色为红色。厨房间的喷头耐受温度为93℃,显示颜色为绿色。
1.5 一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为10 -15 L/s。
1.6室内排水系统由 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排水管道、清通设备、通气管道、提升设备、局部处理构筑物组成。
1.7居住建筑的生活给水管网,自室外地面算起的最小水压往往是估计的,请估计5层住宅楼需水压 240kPa,即 24米水柱。
1.8据经验,民用建筑水落管间距为8-12米。
1.9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危险等级分为 轻危险级、中危险级、重危险级和仓库危险级。
1.10 排水立管上的检查口距地面的高度为 1.0米;安装在横管上的间距一般为 12-15米。
1.11消火栓的安装方式有 栓口向下和垂直墙面两种;距地面高度为1.1米。
1.12公用厨房间的排水需经隔油池处理。
1.13管道进、出水箱壁和水池池壁时应安装防水套管。
1.14 一个喷头的理论喷水量为 1L/s;设计喷水量为1.33L/s。
1.15 终限流速的意义为当水膜所受向上的管壁摩察力与重力达到平衡时,水膜的下降速度和水膜厚度不再发生变化,这时的流速叫终限流速;
终限长度的意义为从排水横支管水流入口至终限流速形成处的高度。
1.16坐式大便器和蹲式大便器排水管安装的不同之处在于 坐式大便器排水管上不需安装存水弯;蹲式大便器排水管上需安装存水弯。
1.17雨水内排水系统由雨水斗、连接管、悬吊管、立管、排出管、埋地干管和检查井组成。
1.18解决管道热胀冷缩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利用管道自然形成的L型或Z型弯曲管段或设置伸缩器。
二.简要回答问题
2.1气压给水设备工作原理怎样,有何优、缺点?
气压给水设备是根据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即在定温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的绝对压力和它所占的体积成反比的原理制造的。它利用密闭罐中压缩空气的压力变化,调节和压送水量,在给水系统中主要起增压和水量调节作用。
其优点:灵活性大,设置位置不受限制,便于隐蔽,安装、拆卸都很方便,占地面积小,工期短,土建费用低,便于维护管理,水质不易受污染有助于消除水锤的影响。
其缺点:调节容积小,贮水量少,压力容器耗用钢材较多,压力变化大,耗电量大。
2.2 室内生活、生产、消火栓系统给水管网如何估算局部水头损失? 生活给水管网按沿程水头损失的25%-30%计;
生产给水管网;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管网;生活、生产、消防共用给水管网按沿程水头损失的20%计;消火栓消防系统给水管网为1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给水管网为20%;生产、消防共用给水管网为15%。
2.3 规范对消火栓的充实水柱有何要求?
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4m时,且体积小于5000 m3的库房,可采用1支水枪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由计算确定,一般不应小于7m,但甲乙类厂房、超过6层的民用建筑、超过4层的的厂房和库房内,不应小于10m;高层工业建筑、高架库房内,水枪的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0m。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0m;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3m。
2.4热水的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各有什么优、缺点?各适用于哪些场合?
热水锅炉直接加热具有热效率高、节能的特点;蒸汽直接加热方式具有设备简单、热效率高、无需冷凝水管的优点,但噪声大,对蒸汽质量要求高,由于冷凝水不能回收致使锅炉供水量大,且需对大量的补充水进行水质处理,故运行费用高。
间接加热的优点是回收的冷凝水可重复利用,只需对少量补充水进行软化处理,运行费用低,且加热时不产生噪声,蒸汽不会产生污染,供水安全。缺点为热效率不及直接加热。
2.5 屋顶水箱放空管与溢流管排水至何处?为什么?
排至屋面,空气隔断。因为可避免排水管道中的臭气进入屋顶水箱。
2.6 室外消火栓的作用是什么?每只室外消火栓的水量是多少?
室外消火栓的作用是向消防车提供消防水,直接扑灭火灾或通过水泵接合器向室内消防系统供水。每只室外消火栓的水量10-15 L/s。
2.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什么情况下需将喷头朝上安装?为什么?
汽车库需将喷头朝上安装,以免碰坏;吊顶高度大于80cm且有可燃物在吊顶层中时,以扑灭吊顶层中的火灾。
2.8 写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动作过程。
失火→喷头承受温度超过耐受温度而爆破喷水→水流指示器向消防控制室传信号→湿式报警阀→延时器→水力警铃报警→压力开关完成电动警铃报警或向消防控制室传送电信号,启动喷淋泵→消防车可通过水泵接合器补充水至喷淋系统。
2.9 室内消火栓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水枪、水带、消火栓、消防管道、消防水池、高位水箱、水泵接合器、增压增压水泵等。
2.10为什么要计算最高日最大时给水量、给水秒流量?
按照最高日最大时给水量选用设备;
按照给水秒流量确定管径。
2.11通气管有哪几种类型?伸出屋面高度有何要求?
伸顶通气、专用通气管、主通气立管、副通气立管、器具通气管、环形通气管和结合通气管。伸出屋面不小于0.3m,但应>该地区最大积雪厚度,上人屋顶应>2m。
2.12 什么叫充盈度?哪些管道采用?为什么?
水深与管径的比值为充盈度;建筑内部排水横管按非满流设计,以便使污废水释放出的有毒有害气体能自由排出;调节排水高度系统内的压力;接纳意外的高峰流量。
2.13 居住小区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如何确定?
服务人口<3000人,采用公式qg=0.2αNg+kNgg计算
服务人口>3000人,Q1=(kh·qd·N)/86400;Q2=幼托、中小学、菜场、浴室、饭店、旅馆、医院等公共建筑分别计算累加后计入。
服务人口>13000人,应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规定的公式、用水定额和时变化系数计算管道的设计流量。
2.14 底层排水管为什么要求单独排出室外?排水系统中的清扫口如何设置? 为避免污水排出横管堵塞时,污水从底层冒出,特别在靠近排水立管底部的排水支管的连接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时,须单独排出。在连接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大便器,三个和三个以上的卫生器具的污水横管上应设置清扫口。
2.15住宅水表直径一般为多大直径?如何设置?室外水表如何设置?
住宅水表直径一般为20mm,水表前需安装阀门,设置在厨房间的水表一般安装高度为1m;室外水表一般安装在水表井中,水表前后均须安装阀门。
三、某工厂中一个车间的卫生间设有自闭式冲洗阀5只,自动冲洗水箱或小便器4只污水盆2只,两个阀开淋浴器10只,求给水总管中的设计秒流量。已知数
gΣ00
×10×100%=5.432 L/s
四、某集体宿舍的厕所间及盥洗间共设高位水箱大便器8个,小便器3个,洗脸
α=1.5解:
Np=4.5×8+0.3×3+0.75×12+1.0×2=47.9
qu=0.12αNp+qmax=0.12×1.547.9+1.5=2.75 L/s
五.如图所示供15只淋浴器的冷热水系统,每只淋浴器的小时用水量为500升(水
2温40℃),采用蒸汽直接加热,蒸汽表压为3 kgf/cm,蒸汽量足够,蒸汽热焓为
3738 KJ/Kg,汽化热为2137 KJ/Kg,冷水温度为5℃,热水温度75℃,冷水压力足够。
1.计算每小时耗用热水量(75℃), 冷水量(5℃), 混合水量(40℃);
2.计算小时耗热量和蒸汽耗用量;
3.图中管道A、B、C、D中的设计秒流量为多少?
注:淋浴器:一个阀开时,当量为0.5,额定流量为0.1升/秒;二个阀开时,当量为0.75,额定流量为0.15升/秒,同时使用率100%。
解:
1.计算热水量(75℃), 冷水量(5℃),混合水量(40℃):qr〃n〃b=500×15×100%=7500(L/h)
每小时耗用热水量(75℃):7500×〔(40-5)/(75-5)〕=3750(L/h)每小时耗用冷水量(5℃):7500-3750=3750(L/h)
2.计算小时耗热量和蒸汽耗用量:
Q=CB(tr-tL)〃Qr=4.19×(75-5)〃3750=1099875 KJ/h
Gm=1.2Q/(I-Qhr)=1.2×1099875/(3738-4.19×75)=385.5kg/h
3.图中管道A、B、C、D中的设计秒流量为多少?
5.山东建筑大学校友 篇五
新闻作者:庆典办公室 2006年4月24日
省直校友会
名誉会长
杨金镜 山东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杨焕彩 山东省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 程曾惠 山东省建设厅助理巡视员 徐茂波 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 柳文敏 山东艺术学院党委书记 顾一中 山东交通学院副院长
林松柏 山东省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副院长
会 长
顾发全 山东省建设厅执业资格注册中心主任
副会长
张广奎 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处长 康会亭 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韩培江 山东省城市建设学校校长 江崇居 山东省监狱管理局设计院院长 刘 新 省开发银行客户部主任 孙 黎 山东省省级机关住宅公司 申作伟 山东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 昶 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乔 社 山东省城乡建设勘查院党委书记 宋义仲 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秘书长
贾凤兴 省建筑工程管理局行业发展处副处长
常务副秘书长
唐建民 山东建筑大学和平校区管理处处长
副秘书长
于仓建 民航山东省安监办 于振国 山东大学副处长
尹枝俏 山东省建设厅勘查设计处助理调研员 王海山 山东省永隆装饰公司总经理 任 群 山东省能源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刘宝强 医药工业设计院土建室主任 刘金栋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副主任 曲振云 山东冶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李吉平山东省粮油工程设计院院长 李 波 省人防质监站站长 李 彬 山东省商职学院高工 狄元孝 山东省审计厅科长 刘树新 山东省教育厅办公室
修志栋 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办公室副主任 殷 涛 山东省建设厅科技教育处副处长 温风军 山东省鲁商冰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工 毕可敏 山东省建筑技术开发培训中心副主任 张 爽 山东省质监站副站长 李 煜 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科长
付 彬 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基建处副处长 潘战平山东省勘查设计院经理
联系人:贾凤兴 联系电话:0531-86195330 济南校友会
名誉会长
雷建国 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
会 长
董承铭 济南市人大副主任
常务副会长
蒋向波 济南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副会长
曹 桦 济南市政府副秘书长 王迪生 济南建委副主任 高立文 济南市规划局党委书记 蒋晓光 济南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毕筱奇 章丘市市长
许传海 济南市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弭尚通 济南市四建集团董事长 秘书长
王建森 济南市建委科技节能处处长
副秘书长
马 林 济南市房地产管理局副局长 王国富 济南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 刘元琦 济南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黄 蓓 济南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助理 王 粮 济南建设设备安装公司董事长 段辉文 济南建设设备安装公司副董事长 姜海英 济南市供水集团总经理 陈西克 济南市四建集团副总经理 联系人:王建森 联系电话:***
青岛校友会
顾 问
袁本令 原青岛市建委副主任 张德志 青岛建设集团公司总经济师 名誉会长
汤吉庆 青岛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会 长
杜 波 青岛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
副会长
王亚军 青岛市规划局副局长
牛瑞华 青岛房地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石志强 青岛市市政公用局副局长 孙梦元 青岛市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副主任 李广成 青岛安装建设股份公司董事长 李 东 青岛理工大学副校长 李云保 青岛市舜华实业总公司董事长 李苏满 青岛市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 杨 宏 青岛适佳楼宇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建新 青岛建设集团华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立平胶南九方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 安 青岛市机关事务局副局长 袁 杰 青岛崇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穆光福 胶州九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山东建筑大学驻青岛联络员 于鸾君 山东建筑大学教授 秘书长
孙宗贤 青岛建筑工程管理局副局长
常务副秘书长
刘建民 青岛建设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
副秘书长
于周军 青岛市建管局副处长
马 浩 青岛恩马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乃鹏 青岛安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明慧 即墨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王建卫 中国银行青岛分行
王炳文 青岛利业建设事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维清 崂山区建设局副局长
田力男 青岛市建设委员会设计管理处调研员 冯玉波 胶南市建筑业管理处主任 吕 涛 青岛市规划局建管处处长 刘 玮 青岛规划局胶南分局局长
刘焕宏 青岛方正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金成 胶州市建设局副局长
杨绪强 青岛崇杰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宋 军 青岛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苏中光 城阳区招投标办主任
赵迎利 青岛建设集团华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郭长林 青岛四方区规划局局长 胡乐常 青岛李沧区经济计划局局长 郭常亭 莱西市环保局局长
侯传群 青岛城市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郝建新 青岛市建筑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 袁德胜 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黄成岗 青岛国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焦晨生 青岛市发改委投资处副处长
薛 栋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项目办副指挥 联系人:刘建民 联系电话:0532-88257777
淄博校友会
顾 问
张发生 淄博市建委原副主任兼总工、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会 长
刘东军 淄川区委副书记、区长
副会长
王立军 张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尹 鹏 周村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石 延 淄博众信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史晓涛 淄博金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建鲁 淄博市自来水公司书记、经理 李淑进 淄博市政环卫处处长、书记
张承友 淄博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调研员 张卫国 淄博晟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继明 淄博市规划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林治国 淄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周 鹏 省安一公司书记、经理 赵 颙 淄博市煤气公司书记、经理 常 勇 淄博市展览馆馆长、党支部副书记 董存良 淄博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
秘书长
吴 震 淄博市建设委员会科技科副科长
常务副秘书长
迟炳章 淄博鲁中勘查设计审图咨询中心副主任
副秘书长
于瑞娥 淄博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张店区分站副站长 公沛泉 沂源县建设局建管处主任
杨卫国 淄博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周村区分站副站长 张兆会 淄博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临淄区分站科长
李守斌 博山区博南铁路筹备处办公室副主任(原任博山区建设局办公室主任)陈 锋 桓台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科长 祝得利 淄川区建设局建管处副主任 柴玉江 高青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科长 黄文涛 淄博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总工 崔 嵩 鲁中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
联系人:吴 震 联系电话:***
枣庄校友会
名誉会长
蒋英健 市委常委 市委组织部长 张 杰 市政府副秘书长 建委主任
会 长
潘业华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副会长
董金龙 枣庄市建委 姜 山 枣庄市建委副主任 王安富 枣庄市市政园林局局长 孙忠法 市供水总公司总经理 周 勇 滕州市建筑设计院 邓炳明 枣庄市矿务局设计处 刘全义 枣庄市中建设局局长 张树国 山亭区建设局局长 殷宪伦 薛城建设局副局长
张 良 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市中区分站 徐茂威 枣庄市台儿庄区建设局 虢宝科 枣庄市建筑设计院院长
秘书长
姜 山(兼)
副秘书长
郑均洋 市建委科教设计科科长 孙生玉 枣庄市建委工程建设科科长 张振玺 枣庄市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李明跃 山亭区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总经理
刘绍强 枣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副局长 孔凡明 滕州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工
杨宝安 枣庄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高新区分站副站长 尹国庆 薛城区城建综合开发公司副经理 郭 森 枣矿集团供应处副总工
联系人:姜 山 联系电话:0632-8665899
东营校友会
名誉会长
刘赞杰 东营市政法委书记 商照华 东营市职业学院副院长 李德润 胜利油田胜中社区高级工程师 万玉衡 东营区政协副主席 王可龙 石油大学教授
会 长
董建华 山东众成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副会长
马光山 市供热处处长
巴洪社 山东万达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守武 市信息产业局副局长 王廷怀 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由立志 市政府办公室助理调研员 石 勇 胜利设计院所长 刘振岱 胜建集团工会主席 孙连芬 胜利油建公司副经理 吕成修 市市政设计院院长 李 丛 东营区建设局质检站站长 李广智 市东方建筑设计公司经理 李剑钧 市发改委助理调研员 李子军 垦利县建设局建管办主任 陈美华 华鑫房地产公司董事长 张成华 市技术监督局计量所所长 张兰海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 项 建 广饶县建设局纪检书记 赵洪德 山东东赵集团总经理 姚振杰 利津县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 高树福 油田供水公司副经理 韩春刚 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魏育智 河口区建设局副局长 秘书长
韩春刚(兼)
副秘书长
邓 波 油田设计院科研所所长 王跃凤 东营市经贸委人事科科长
孙 乾 胜利油田东风日产慧达4S店总经理 孙庆春 富海建安公司副经理 刘清文 东营渤海房开公司总工 刘文清 胜建集团副总工程师
李廷光 东营阳光三角洲工程咨询公司经理 张培民 石油大学电机总厂副厂长 张建强 东营市建委城建科科长 张洪冰 东营市政府办公室秘书八科秘书 陈月东 山东众成地产公司副总经理 周国良 天成建安公司经理
郑希新 山东万达地产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 赵国庆 市开发区建设局安检站长 郭尊亮 东营区建设局安检站长 郭培德 东营市建筑设计院所长 董志远 东营市房产局处长 薄传友 市开发区规划局局长 薄万芳 市建苑图纸审查公司经理
联系人:韩春刚 联系电话:***
烟台校友会
名誉会长
孙万升 烟台市规划局局长
王 中 中共烟台市芝罘区委副书记、区长
会 长
吕道光 烟台市建设局总工程师
副会长
石学臣 烟台市规划局总规划师 李胜刚 烟台市芝罘区常务副区长 栾炳政 烟台出口加工区管委副主任 唐 波 烟台建设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王潍庆 烟台建设集团党委书记
马学禹 山东中允建设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陈玉忠 山东银河怡海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 刘德生 烟台德生蚨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宫明杰 山东龙大集团公司总经理
李天世 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 伟 烟台第一工程监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张绍河 烟台大学基建处处长 李志强 烟台市燃气管理处处长 刘延廷 烟台市建设工程质检站副站长 杨 勇 烟台开发区财政局副局长
宋夕纯 烟台市福山区政协副主席、福山区建设管理局副局长 庄虔文 烟台市规划局福山分局局长
王成华 烟台市莱山区政协副主席、莱山区建设管理局副局长 吴军源 盛泉工业园区管委主任 宋振家 烟台市规划局牟平分局局长 孙传武 蓬莱市规划局局长 宋庆文 蓬莱市经贸委主任 柳玉斌 龙口市地铁办主任 周忠昌 莱州市开发总公司经理 施品传 莱州市开发办主任
董 强 莱阳市规划建设管理局副局长
马忠武 招远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王振远 栖霞市规划建设管理局副局长 薛少杰 海阳市城市规划管理处主任 王黎明 长岛县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 秘书长
赵永安 烟台建设集团副总经理
常务副秘书长
曲凡叶 烟台市建设局科教设计科科长
副秘书长
孔 超 烟台建设集团副总经理 商静宇 烟台市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 蔡雅娜 烟台市勘察设计审查中心主任
张积太 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主任 曲修峰 烟台民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福松 烟台开发区建筑业管理处处长 王启新 龙口市规划建设管理局副局长
高大利 栖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刘文斌 长岛县建设局副局长 杨晓奇 莱州市规划勘察测绘院院长 张大军 蓬莱市建设工程质监站站长
郭桂芬 招远市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主任 杨旭波 海阳市中村建筑有限公司经理 遇吉茂 莱阳市规划建设管理局综合科科长 林则川 福山区建筑业管理处处长
联系人:曲凡叶 联系电话:0535-6917695
潍坊校友会
名誉会长
崔学选 潍坊市建设局局长 邵长玉 原会长,潍坊建校书记 潘 强 潍坊市市政管理局局长
会 长
桑福岭 潍坊市建设局副局长
副会长
孙守勤 潍坊市规划局总规划师 王洪书 安丘市人大副主任 赵力良 临朐县规划局副局长 田玉强 青州建设局副局长 陈贵仟 昌乐县建设局副局长 崔法贵 昌邑房管局局长 单 田 高密建设局城建科科长 马翠芬 潍坊学院土木工程系副主任
徐鹏强 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潍坊建筑业协会副会长 张伦孝 山东寿光第一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于永瑞 潍坊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党委副书记 刘季林 诸城华元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
王可珍 安丘华安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赵新生 山东景芝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者松 山东高密市广安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兆廷 昌邑兴昌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傅友冬 山东阳光金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王世宾 潍坊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来田 山东省寿光市第三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名誉秘书长
宋喜朋 潍坊建筑业协会会长、原潍坊市建筑工程管理局书记
秘书长 徐鹏强(兼)
常务副秘书长
曹金采 潍坊市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副秘书长
付余新 潍坊市建设局村镇建设科科长 李光耀 奎文建设局副局长 李玉臻 潍城区质检站副站长 郭效英 坊子区建设局副局长 常兴江 寒亭建设局副局长 王慧敏 海化区质检站站长
韩炳顺 高新技术开发区组织部副部长 毛邦虎 潍坊污水处理厂有限公司总经理 庞立泽 潍坊市规划局办公室主任 刘文远 寿光设计院院长
李东泰 昌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子良 安丘市建工处施工科长
王向东 潍坊建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赵洪亮 山东阳光金源置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杨继亭 青州市高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玉金 临朐县建筑公司总经理 李寿昌 昌乐县工程监理中心工会主席
刘国辉 潍坊华诚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世波 山东宏嘉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董事长 刘道鹏 枣庄元孚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 炜 潍坊昌大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联系人:曹金采 联系电话:***
济宁校友会 顾 问
陈 颖 济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贺 雷 济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名誉会长
韩连绪 济宁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新才 济宁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任宪政 山东圣大建设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会 长
济宁市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济宁市规划局开发区分局局长 常务副会长
史衍智 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副会长
宋 伟 济宁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 郭 建 济宁市规划局总规划师 宋新光 兖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纪建国 济宁市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主任 黄玉峰 济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史衍智 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史鲁蓬 济宁市建工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 华 济宁市建设监理公司总经理 王 珏 济宁市供水集团党委书记 王 欣 兖矿集团焦化厂经营厂长 李新斗 济宁市重点建设办公室主任 马 磊 济宁市规划咨询中心主任 张 静 济宁市维拓建筑设计院院长 王培发 济宁市任城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张晓光 曲阜市建设局副局长 包金才 邹城市监理中心主任 张仰杰 鱼台县经济开发区副主任 曹 欣 泗水县建设局规划设计所所长 谭少坤 金乡县建筑工程管理处副主任 张公玉 嘉祥县建设局施工科科长 高中进 汶上县房建开发公司经理 郑其君 微山县招标办副主任 刘 沛 梁山县建设局副局长
秘书长
刘 健 济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副秘书长
周平济宁市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总工程师 侣传宪 济宁鲁兴房地产开发公司总工程师 苏荣池 济宁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总工程师 徐善常 济宁市工业设计院副院长 潘荣国 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万怀友 济宁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张福民 济宁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主任 李 惠 济宁市规划局开发区分局科长 李 鹏 济宁市东方建设工程监理公司总经理 闫新元 济宁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副科长 黄 超 济宁市华园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彭书勋 济宁市任城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 王明春 兖州市建设局纪委书记 颜廷玉 曲阜市建筑设计院院长 张兴强 邹城市建设局城建处副主任 刘鲲鹏 鱼台县建设局安全站副站长 孔宪坤 泗水县建设局定额站站长 王金雷 金乡县建筑工程管理处办公室主任 徐昭庆 嘉祥县建筑设计院院长 孙振立 汶上县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宗卫光 微山县规划服务站副站长 张庆林 梁山县建筑设计院院长
联系人:刘 健 联系电话:0537-2968005
泰安校友会
会 长
王永征 泰安市岱岳区政府区长
副会长
段爱华 泰安市岱岳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刘忠义 市规划局副局长 于守海 市招商办副主任 李彭令 市城建国资公司总工程师 闫 华 市城市建设设计院院长 玄绪昆 市规划局泰山分局副局长 张孝祥 新泰市建筑设计院院长 翟志胜 肥城市规划局局长
朱立勇 宁阳华龙水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刘景倩 东平县银山镇镇长
秘书长
魏兆传 山东泰安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副秘书长
任德惠 市城市建设设计院副院长 蒲英标 市建设工程管理局副局长
联系人:魏兆传 联系电话:0538-6309298
威海校友会
名誉会长
毕建新 原市建委副主任
会 长
王秉刚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副会长
隋永华 威海市城市规划局局长 岳初建 威海市建委副主任 周永迪 威海市建委副主任
鞠衍奎 威海市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站长 吴洪涛 威海市建委开发办主任 吕 波 威海市城市执法局副局长 宋修德 威海市草庙子工业开发区副主任 张忠民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处处长 扬 军 威海市宇昊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 侯国进 威海市公路局开发公司经理 王天华 威海市水务集团副经理 邵 军 威海华能电厂总工
梁承山 威海鲁能海源置业开发公司经理 于富波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设计院院长 孙世波 威海市设计院巍宝安装公司经理 吴世昕 威海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副经理 丛培友 威海友邦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 刘顺成 荣成建设局副局长 刘煜亭 乳山市质监站站长 姜忠军 文登市质监站站长
秘书长 周永迪(兼)
副秘书长
丛培娣 威海市冠华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 颜海砺 威海市天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宋协辉 威海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主任 张林青 威海市工程招标代理有限公司经理 穆 杰 威海建兴设计院有限公司经理 庞树伟 威海建设集团三公司经理 张 伟 威海建设集团四公司经理 李方军 威海建设集团二公司经理 孙坤同 威海市房管局办公室主任 梁清华 威海市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总工
联系人:周永迪 联系电话:***
日照校友会
名誉会长
董淑波 市长助理 市建委主任、党委书记
会 长
吕国伟 市建委副主任
副会长
魏茂军 市建委副主任 徐中伟 岚山区委常委、副区长 范开利 市自来水公司经理 李宜周 艺州设计院院长 陈相同 昊大集团董事长 王克富 五莲建设局副局长 高子孟 山海天建设局局长 张德利 开发区设计院院长 余西顺 地勘八院纪委书记
汉维梓 山东同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秘书长
臧新宇 市园林处主任
副秘书长
夏 永 建设工程监督站副站长 倪守录 莒县城乡建设局科长 王在兵 五莲县图审中心主任 郑德光 岚山中信监理公司经理 姚爱民 日照市开发区规划设计院 徐礼军 山海天城建集团副总 刘奎森 地勘八院科长
袁兆良 山东同泰股份有限公司主任
联系人:臧新宇 联系电话:***
莱芜校友会
名誉会长
单增德 莱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圣林 莱芜市建设委员会主任
会 长
杨 峰 莱芜市房地产管理处处长
常务副会长
亓汉友 莱芜市政工程管理处处长
副会长
刘继叁 莱芜市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张学进 莱芜市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侯晓龙 莱芜市城市规划局总工程师 陶长青 共青团莱芜市委副书记 杨贵彬 莱芜市全通建筑公司经理 郝立峰 莱芜市方圆设计公司经理 孙延身 泰丰纺织集团投资公司经理 刘士祥 莱芜市连运水泥厂厂长 冯经虞 莱钢机制公司经理
秘书长
陈立刚 莱芜市规划建筑设计院院长
常务副秘书长
田兆勇 莱芜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副秘书长
李云亭 莱芜市全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 峰 莱芜市规划勘查设计院副院长 张敬远 泰丰纺织集团基建部主任 亓爱群 鲁能开源建筑公司副经理 魏圣昌 莱芜市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 张献华 莱城区建设局质检站副站长 刘 杰 正大监理公司副经理
联系人:陈立刚 联系电话:0634-8899732
临沂校友会
名誉会长
徐从兴 山东信德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名誉副会长
刘德成 临沂市建设局副局长 杜兆银 临沂市公安消防分局 张守秀
张桂玉 天元集团董事长
朱长岭 华泰建设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朱乃廷 临沭县体改委
会 长
李兴军 临沂市规划局局长
副会长
李新忠 临沂市计委投资科科长 王卫军 双月园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亓树生 临沂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张新华 临沂市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 薛 铸 临沂市建设局施工科科长 张元金 临沂市规划局工程科科长 白 岩 临沂市规划院副院长 范玉山 临沂市城建测绘院院长 鲁佃太 临沂市建设局助理调研员 吴永清 临沂市公安消防分局副局长 田文勤 临沂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 林青友 天元集团安装公司书记 刘彦起 罗庄区建委工会主任 魏元福 临沂矿务局副经理
高洪文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公司基建办主任 冯正新 河东区建设局副局长 谭卫东 苍山县建设局副局长
张 军 房源房地产住宅发展公司董事长
秘书长
张新华(兼)
副秘书长
王 韬 山东汇仁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毛 杰 临沂市设计院副所长 周 刚
王文礼 双月园集团办公室主任 赵 炬 市建设局办公室副主任
联系人:张新华 联系电话:0539-8115636
德州校友会
顾 问
郭作富 德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名誉会长
邵自升 德州市建设委员会主任 刘文治 原德州市建委副主任 孙军生 德州市组织部副部长 赵春雨 德州市城市执法管理局局长 宋学军 德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会 长
李荣胜 德州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副会长
杨 毅 德州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王 红 德州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段文通 德州市建筑规划设计院院长 杨文华 德州市开发拆迁办主任 崔全岳 德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 朱金华 德州市城市规划局副局长
陈鲁滨 德州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总公司总经理 靳海洋 山东德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志敏 宁津县建设局纪检书记 郝 兵 齐河县建设局副局长 刘启彦 陵县建设局副局长 张晓临 临邑县建设局副局长 高学功平原县建设局副局长 李玉岭 武城县建委副主任 蒋 磊 庆云县建设局副局长
秘书长
崔全岳(兼)
副秘书长
哈 勇 德州市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董伯驹 德州市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孙新泉 禹城市质检站站长 卞 彬 乐陵市监理公司经理 孟宪斌 夏津县建筑设计院院长
联系人:崔全岳 联系电话:0534-2665179
聊城校友会
会 长
李军生 聊城大学副校长、聊城市市长助理
副会长
田中俊 东阿县委副书记 栾振利 茌平县副县长 孙福亮 聊城市经贸委副主任
兹留柱 山东聊建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胜潮 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院长 王爱生 聊城市建委副主任 郭守印 聊城市规划局副局长
秘书长
兹留柱(兼)
副秘书长
李继峰 聊城市房管局开发科科长 宋洪秋 聊城市建委招标办主任 齐武祥 聊建集团副总经理、建科院院长
郭明洪 聊建集团副总经理、市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经理 李 瑛 聊城市规划局规划科科长 赵联信 东昌府区建设局副局长
联系人:兹留柱 联系电话:***
滨州校友会
名誉会长
隆方同 市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 刘星泰 无棣县县委书记
顾 问
史 东 市政协副主席
孔祥惠 市建设局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 马光辉 滨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李玉莲 滨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会 长
李太远 市建设局副局长
副会长
王金岗 滨州市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总经理 李 军 滨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主任 尹秀琳 滨州市土地管理局副局长 韩海龄 滨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曲秀峰 滨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马 波 惠民县建设局副局长 王 军 山东邹平建筑集团公司总经理 张胜民 沾化县建设局副局长 秘书长
马銮洲 滨州市建管局副局长
副秘书长
刘群和 滨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部主任 郭宪玉 邹平县建管处主任 刘 军 滨城区建设局副局长 孙建军 博兴县质检站站长 何文新 无棣县质检站站长 刘全信 信阳县安检站站长
王开光 滨州市经济开发区设计院院长 张 勇 滨州市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经理
联系人:马銮洲 联系电话:*** 菏泽校友会
名誉会长
李卫国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毕可文 原菏泽地区人大主任 党文生 市建设局局长、党委书记 程贯乾 原建委副主任
会 长
方天宾 菏泽市建设局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科长
副会长
王敏生 菏泽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刘建国 菏泽市建设局副局长 刘文林 菏泽市规划局副局长 邵九宪 菏建集团总工、高工 李 明 菏泽市规划建筑设计院院长 白 哲 菏泽光源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元翔 曹县建筑工程管理局局长 邵传述 成武县房产局局长 陶祥平单县建设局副局长
彭 新 巨野县建设局副局长、工程师 胡存景 郓城县建设局副局长 马良腾 东明县供电局副局长 王同民 菏泽市建设职工培训中心 秘书长
王同民(兼)
副秘书长
郭国智 菏泽市审计局高工 吴大勇 菏泽市质监站高工、站长 杨以柱 菏泽财政局高工 赵文兰 菏泽规划局主任 高照轩 菏泽市建行平纪强 菏泽市一建公司高工 孔新民 定陶县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经理 满启祥 单县建设局质监站站长 王若宇 曹县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杨克亮 巨野县建设局城建科科长、工程师 库秀才 郓城县建设局
段 朋 东明县建设局质监站工程师 申 喆 鄄城县建设监理公司经理 魏昌东 成武县城乡建设局工程师
联系人:王同民 联系电话:0530-5319316
地质校友会
名誉会长
杨正江 原山东省地勘局局长 张永海 原山东省地质学校校长
牛俊宪 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山东省工商联党组书记
会 长
王桂鹏 省国土资源厅执法局局长
副会长
万继涛 省地矿局集团公司副总工 王义生 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经理 于学峰 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王德敬 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副院长 吉孟瑞 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副院长 李 瑛 鲁南地质工程勘查院副院长 李光友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组织处处长 李景波 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宋明春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勘处副处长 郑富华 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副主任 宫述林 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副院长 韩连顺 山东建筑大学科长 颜景生 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
秘书长
于学峰(兼)
常务副秘书长
韩连顺 山东建筑大学学生处
副秘书长
王传进 省地勘局审计处处长 王树星 鲁北地质工程勘查院工会主席 刘 风 泰安市泰山区工商联会长 孙永福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李现文 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站站长 宋余礼 山东省第八地质矿产勘查院高工 张冠英 省建设厅经理
陈言贵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主任 倪 军 省地勘局财务处处长 郭德英 山东地矿工程集团经理 韩廷宝 鲁南地质工程勘查院经理 韩祥银 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高工
6.同济大学建筑分析 篇六
5月16日,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视察小组进入学校,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开始。此次来校的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视察小组组长为天津市建筑学会副秘书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玉坤教授,组员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沈中伟教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黄秋平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薛明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根据评估工作安排,视察小组于5月16日至18日对该校进行了视察。
在5月16日上午举行的欢迎会上,鹿晓阳副校长主持会议。王崇杰书记致欢迎辞,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校建设和发展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靳奉祥校长汇报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及本科、研究生教育情况;建筑城规学院赵继龙副院长向专家们汇报了建筑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情况。视察组组长张玉坤教授代表专家成员对学校的高度重视、热情接待和周密部署表示感谢。
在为期3天的评估中,专家组视察了学校教学管理情况、教学设施及办学条件,观摩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情况、建造节大赛和学院学术活动,审查教学计划和大纲、学生作业和作品,与学院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校友分别进行座谈,了解我校建筑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估结论和建议。
7.同济大学建筑分析 篇七
1.1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高校建筑设计中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设计不在是单纯的“形式服从于功能”, 建筑环境心理学也成为了在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建筑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建筑与环境如何从心理和生理的角度更好的服务于。
现代高校建设往往是围绕着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致力于创建更加人性化的校园。这便决定了不仅要完善校园的基础设施, 提升各类教学设施等。校园的文化内涵, 以及校园的环境对师生心理的影响等, 同样也是建设的重点。而校园的环境是由其中一个又一个建筑组群和各种及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环境空间所组成的, 那么当中每一个环节都在起着它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设计者在每一幢建筑时都要去全面的去考虑如何满足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 从而升华建筑的功能。是每个个建筑组群在具有其自己独立个性的同时, 又被统一在校园的整体环境之中。
例如:通过建筑的色彩, 形态来加深建筑组群给人的影响, 从而增强人们的场地归属感。利用不同的植物, 来丰富校园的视觉美感, 在色彩上与建筑的外部色彩形成互补, 有效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 紧张、焦虑情绪, 同时在嗅觉上进一步限定空间。从而更利于使用者更好的投身于工作和学习当中[1]。
1.2 以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图书馆为例
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决定其根本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有利于学习研究和交流的空间环境, 这就决定了图书馆内外空间的复杂性。图书馆既要为师生们日常的学术交流提供场所;也要兼顾个人独自研读空间的私密性;当然图书馆不仅仅只有这两个问题;办公、会议、藏书等等。通过对河南大学金明学区图书馆的调研, 分析其空间组织, 环境设计中如何利用建筑环境心理学来深化图书馆的功能。
2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图书馆的调研及分析
2.1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图书馆整体环境布局概述和分析
图书馆的外部环境整体采用的是对称式的布局形式。对称的馆前广场, 对称的景观绿化, 对称的道路交通系统, 对称的建筑外立面…当然不仅仅只有对称, 其中还包涵着空间和空间之间, 建筑与建筑之中的主从关系。馆前广场为主, 两侧的绿化景观为从, 建筑也是由当中的主楼和两翼的辅楼所组成。对称以及主从带来的稳定感, 给人的心理上带来了平静, 在外部准备进入图书馆的人们营造了情绪上的氛围。
2.2 图书馆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包括建筑造型、馆前广场、庭园、绿化布置、馆区道路及图书馆周围环境等, 这些都会对使用者产生心理上的影响图书馆的整体环境, 拉近了与使用者的心理距离, 达到了建筑与人的对话。首先图书馆的地理位置适中, 交通方便, 使大家感到去图书馆很容易, 从而给人以接近感。图书馆是校园中公众利用最频繁的公共建筑, 它是师生们获取知识和交流的主要场所。图书馆的外部形象严肃庄重, 但入口处的内凹却好似张开的怀抱, 彰显了平易近人的姿态;虽使人产生了对知识的敬畏之心, 但在主楼正立面的玻璃幕墙采用了镀膜玻璃, 又引起了师生门对馆内空间布局的无限好奇, 进而从心理上产生了想要进入馆内的愿望。馆前广场则是作为图书馆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必不可少的过度空间。马路上是喧嚣的, 图书馆要给人营造一种安静的学习氛围, 从离开马路到进入图书馆, 经过馆前广场这段距离, 给读者以心理过渡, 使其形态由纷繁转向平和。馆前广场为公众提供了活动的场地和人际交流空间, 与此同时, 使读者感觉到宽敞舒展, 不至于感到狭窄拥挤而局促不安。
中国传统图书馆类建筑讲究“园中有馆, 馆中有园”[2],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图书馆准寻了这一点。坐落在花园里的图书馆使读者更觉得幽雅安宁, 适合于静下心来读书求知, 于幽雅处获得创造的灵感, 由恬静中产生思维的激荡, 从而向往此处的幽静。馆与园结合为一体, 在馆区精心布置绿地。在图书馆两翼的辅楼中间, 布置了一个庭院, 既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又使读者能在亲近自然, 赏心悦目的环境中产生优美感, 在读书间歇得以精神调剂。
2.3 图书馆内部环境的调研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的图书馆内部共分八层。馆内有中庭, 高为四层。办公空间主要集中在一层, 二至三层则主要是一些时事类读物库, 并穿插了会议室, 报告厅, 贵宾接待室, 电子阅览室等辅助用房。四至七层是图书馆各类藏书书库。八层集中了图书馆内的研究室。交通流线方面, 平面采用回廊及两条纵向走道联系各个空间;垂直则主要依靠南北两个交通核, 另设置一些辅助楼梯来组织人流, 整体交通流线清晰。图书馆的通风是以自然通风为主, 辅以设备通风相结合。主要功能空间自然采光良好, 部分辅助空间没自然采光, 但均设有人工照明。书案和座椅主要以木质为主, 并在个别地方布置皮质沙发。
2.4 图书馆内部环境的分析
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是多方面的, 诸如阅览、借书、研究、上网、自习、培训、听讲座、参观展览, 或休闲小憩等, 图书馆内部环境应尽量满足读者在不同场合的心理需求。
使用者进人河南大学图书馆内, 首先看见的是门厅, 其环境布置敞亮、雅致。入口的陈设、影壁墙、大型电子屏、咨询台, 都安排有序而方便, 再配以导览触摸屏、图书宣传、文字标牌, 形成一种亲切气氛。馆内总体布局和各层面安排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方便, 到达各处的流线简捷顺畅, 无绕行阻碍或在阅览室中穿插。书架与阅览座位在同一室内布置便于就近取阅, 其间距适宜人体活动。让读者觉得一切都有条不紊使用方便, 心情舒缓轻松。
图书馆内各部分对光线的要求是不同的, 该馆中大部分阅览室都采用的是自然采光, 室内光照基本均匀柔和;既满足了使用者亲近阳光的心理需求, 又让使用者感到心境平和。
空气的新鲜度和无污染是阅览室内的一项重要卫生指标, 也是影响读者健康和情绪的要素之一。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图书馆摒弃了密封式窗和全空调, 主要功能用房均采用开启式窗户的自然通风, 并辅以经消毒处理的机械送风换气, 减少异味, 使室内呼吸带没有混浊, 这有利于读者长时间在阅览室内仍保持清醒的头脑。
人对色彩很敏感, 图书馆在配色方面既考虑功能的要求, 又满足读者心理的需要, 并结合地区特点和民族风格, 冷暖色调使用配合得当, 内外色彩协调统一, 符合对阅读研究空间独特的视觉要求:恬静、温馨、愉快, 为读者创造出赏心悦目的环境。
图书馆往往是知识和文化的代表, 所以其陈设也常常是图书馆知识和文化韵味的体现。文化符号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从象征到暗喻、抽象到具象, 大到。图书馆室内设计应该综合考量当地优秀文化、艺术和历史因素, 结合学校自身特色, 让读者感受到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人性化的环境可以提高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效率和兴趣, 甚至可以超脱物质层面, 成为精神的、审美的文化环境。
3 结语
建筑环境心理学思考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通过这次对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图书馆的调研与分析, 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希望在以后的建筑设计中能够从使用者的心理出发, 充分考虑建筑的内, 外环境, 已形成更加合理, 美观, 方便的使用空间。
参考文献
[1]林玉莲, 胡正凡.环境心理学 (第三版)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8.北京建筑大学:“筑”你梦想成真 篇八
我知道今年学校有一件大事就是刚刚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这对学校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李雪华:我校第五次党代会确定了学校发展三大工程:新校区建设工程、更名工程、申博工程·2011年9月,我校大兴校区正式启用;2012年10月,我校“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博士学位培养项目;2013年4月,我校正式获批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自此,我校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学校发展三大工程的圆满完成。
更名大学是北建大人长期的事业梦想,它凝结了5万余名校友的支持与期盼,更凝聚了几代北建大人负重修远、厚积薄发、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不断追求。学校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有利于在新的平台上突破发展瓶颈,有利于提升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力和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更有利于全面突出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与特色,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此外,学校更名的成功,填补了京津冀地区和华北五省市这一建设领域的重要区域没有称为“大学”的建筑类高校的空白,为北京现代建筑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持,有利于发挥北京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和全国行业的引领作用。
主持人:从校名就可看出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很有自己的特色?从以往来看,学校的毕业生都在哪些行业工作?
李雪华:我校的培养原则是“人人成长、个个成才”,即在充分发挥孩子特长和爱好的基础上,给每个孩子自主发展的空间,使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具体采取“以建筑行业需求为引导、以强化工程素质为基础、以实现科研教学融合为目标”。制定了在专业大平台基础上的分层分流的培养方案,对于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学校也在2011年正式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过专业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工程教育培养质量。此外,我校的专业设置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以及市场的需求和长远的发展,我校目前只有31个本科专业,但都是紧紧围绕着建筑行业。建筑类专业北京地区最齐全就我们学校了,也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通过住建部全部专业高等教育评估的高校。我们的专业小而精,规模不大,小班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辅导和培养,我校生师比是1:14,保证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最个性化的培养。我们培养的学生也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我们建校以来为北京市培养了将近6万名毕业生,活跃在建筑行业各个领域,是北京市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2002年我校就被授予北京市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建设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我们的毕业生遍布设计院、管理部门和建筑企业等,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10名土建类建筑大师,占到全国该类建筑大师总量的十分之一。
就业工作一直是我校学生工作的亮点,多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良好,社会需求旺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我校学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一直在97%以上,部分专业就业率连续100%。2012年我校共有毕业生1939人,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次就业率为97.27%。在七十余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校共培养了近六万名不同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我校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北京市各级政府所属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和建筑设计研究院(所)及建筑、市政等企业,大多已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为国家及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持人:根据自身的培养宗旨,学校一定有自己独具优势的专业?
李雪华:我校现有3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覆盖建筑行业各个领域,建筑类专业齐全。我校有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自动化:同时我校也是国内12所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全部6个专业评估的高校之一,也是北京地区唯一的。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建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全国排名第9,城乡规划学全国排名第12,风景园林学全国排名第15,土木工程全国排名第30,管理科学与工程全国排名70,我校土建类专业办学水平处于同类院校领先地位。
主持人:学校对考生是否有特别的要求?根据您多年招生的经验,考生在报考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选择报考专业?
李雪华:我校的录取政策具有简单、人性化的特点。在录取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我校充分考虑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力求让各分数段的学生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我校录取的基本原则为:所有专业均没有美术加试;100%提档,提档后无特殊情况均不退档;同一志愿分数优先,没有专业级差;认可各地的加分政策,加分到分专业;没有男女生比例限制,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在同等情况下优先录取。
高考录取分数是由高校在该地区的招生计划数、报考人数及报考该校考生的分数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是招生录取工作自然形成的结果,因此录取之前很难准确断定各学校、各专业的录取分数,建议家长查阅和浏览各个学校招生简章和招生网站,了解近3年的录取分数,分析该校录取分数比较集中的分数段,和最低分持平或者高出10分报考都是有较大希望的,达到平均分基本是有把握的。
就市场的检验和就业等方面的情况来看,选择一个有着长足发展的专业至关重要,升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就业,因此选择一个自己喜欢、毕业后叉能用得上、更容易就业的专业比较重要。同时建议选择学校和专业时不要好高骛远,首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判断自己喜欢的专业范围:然后对应自己的成绩层次找到对应的高校群,多种渠道了解这些高校的办学实力、办学特色和就业前景,进一步确定自己的目标学校。
主持人:您在北京建筑大学工作了这么多年,期间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可以描绘给我们您眼里的北京建筑大学魅力在哪里?
李雪华:首先,我自己就是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一个毕业生。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可以说,北京建筑大学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学校见证了我的青春、我的成长和发展。在校学习和工作这么多年里,我也有幸经历了学校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期间,我感触最深的是目睹了一批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走进学校,经历四年的磨砺后,满怀信心地走上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我想这才是我们北建大人最有成就感的地方。我很高兴能够看到学弟、学妹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我也希望,广大校友能够在有时间的时候多回学校,学校的每一步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你们的关注和支持。北建大永远是广大校友的家。
在我眼里,北京建筑大学是一个能够帮助学生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地方。我校99届毕业生、首个中标国外标志性建筑的国内青年建筑师马岩松就把建筑师看作是一个“筑梦”的职业。在这里。学生们梦想的世界,完全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设计呈现于纸上,并且极有可能变成现实,当梦想中的建筑通过自己的双手成为现实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其他专业的学生无法体会的。
主持人:2013年北京建筑大学的招生计划是多少?在招生录取上又有什么新的特点呢?
李雪华:2013年我校计划招生1800人,其中北京计划977人,京外计划813人,在不同省(区、市)分别参加本科一、二批次录取。
【同济大学建筑分析】推荐阅读: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课群方向)本科生培养计划09-18
同济大学调档函09-11
同济大学机械设计09-25
同济大学医学专业介绍08-07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讲师09-30
大学生物理竞赛同济07-16
同济大学09年考博英语07-20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09-03
同济大学选修课参考10-08
挑战杯同济大学团委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