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学习心得

2024-06-27

心理危机干预学习心得(精选8篇)

1.心理危机干预学习心得 篇一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心得体会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这个讲座你听了吗?是不是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呢?下面的这篇《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心得体会大家一起看!

昨天下午听了河师大教育学院刘小先教授带来的题目为《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与管理》的讲座,在工作中,我拥有的多是实践经验,在假期的培训中,终于在这些专家、教授的引领下,去思考自己平日做的事情,上升为理论,然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更好的去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工作。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1.非典属于瘟疫,像瘟疫、地震、水灾、空难、恐怖袭击、战争等这些是属于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2.失恋、失业、丧失亲人、破产、人际关系紧张、高考失败、遭遇性侵犯等这些现象的术语是个人内在的冲突。3.校园危机事件有五大类

●学生意外事件:车祸、疾病身亡、运动及游戏伤害、溺水、自伤、实验实习伤害等。这些好理解。

●校园安全维护事件:火警、地震、人为破坏、校园侵扰、失窃等,●学生暴力与偏差行为:学生斗殴、暴力**、枪炮弹药刀械违规、财产**、赌博**、滥用药品与烟毒、破坏校园、性侵害**、飚车。这个概念令我很惊讶,在刚毕业的这一届

学生中,皓是一个问题学生,他常常上课违纪,带食物进班,与同学们发生冲突,有一次和其他班一个男孩骑别人的电动车在高架上飙车,他就属于这种情况。我处理他的事情很多次,总是屡教不改,原来,处理学生心理的问题时间常常是两三个月或者几年时间才会有效果。

●管教冲突事件:师生冲突、亲子冲突、管教体罚、学生抗争申诉。这一概念让我想到了班里的皓、铭、茹、宗这几个学困生的问题,家长只是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其实背后的道理都是青少年心理危机。

●儿童少年保护事项:离家出走、乱伦、遗弃、长辈凌虐、出入不正当场所等。面对危机的身心反应

●生理方面:肠胃不适、头痛、失眠、恶梦、易惊吓、呼吸

困难或哽塞感、肌肉紧张…

●情绪方面:焦虑、恐惧、怀疑、抑郁、悲伤、易怒,绝望、愤怒、烦躁、自责…

●认知方面: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

●行为方面: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1.焦虑——学生首先表现出来。

●焦虑是一种无明确对象的游离不定的紧张状态,处于焦虑状态的人警觉程度很高,而且常常抱着对未来的恐惧,总觉得未来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在焦虑状态下,人们通常会出现“认知狭窄”的现象。2.内疚、羞耻和负罪感

●自责、内疚、羞耻和负罪感一种非常消极的思维模式,结果会导致个体不断贬低自我,甚至是无法容忍自己。听到刘教授的这些理论的分享,我想到我的学生军,在学期初他的家长跟我说,她的儿子晚上睡着觉,背上、屁股上都是汗,孩子晚上一两点了还睡不着,这些都属于生理方面的表现,家长在跟我叙述的时候,我竟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我的心理学知识及医学常识严重匮乏,我现在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我可能在大学期间学习的英语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还可以,我在英语学科教学知识和学科教学能力方面在自己这20年的教学中也已具备并且还说的过去,但我对于教育心理学的了解太过肤浅,在大学时作为公修课来学习,在工作中明显是捉襟见肘。我必须不断的去努力。了解学生的心理。

另外,刘教授提到,心理危机的应对缺乏万能和速效的方案,对心理问题的疏导至少需要一个月,有的甚至是几年的治疗。我认识的心理医生马丽医生,她常常是在至少20次的谈话沟通后一个孩子才发生改变的。

2.心理危机干预学习心得 篇二

近年来, 由于大学生受到各种社会生活事件的影响而导致心理危机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因此全国各地高校均非常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工作。笔者所在院自2005年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来, 成功干预了多起大学生心理危机案件, 现将一起典型危机干预案件的方案作为范例分析如下。

一、心理危机干预背景

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晚, 笔者所在院旅游系08级房地产策划专业081班学生黄某、梁某、阮某 (因特殊原因隐去学生的真实姓名) 等十余人, 因为一位好友庆祝生日而聚集在学校门口附近的夜宵烧烤摊用餐, 不经意间与外面社会闲杂人员发生口角冲突, 在对方的挑衅和侵犯之下继而升级为群体斗殴, 最终演变成刑事案件。笔者所在院有一名学生被对方所持的刀器刺中腿根大动脉, 后来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终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不治身亡;另有重伤和轻伤各一人。此事发生后, 震惊了全学院师生, 笔者所在院积极采取措施, 严控事态扩大和妥善处理事件各种相关事务。由于此事件已经对全院师生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冲击, 形成了较大的负性、不良、消极等层面的情绪感染。特别是当晚在场亲历了事件经过的所有学生, 心理上受到的伤害, 更值得我们高度而密切的关注。

二、心理危机干预目的

通过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的各项心理干预活动, 采取“促进相互间交流, 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学会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等有效的措施, 使在此事件中产生了心理危机感的同学们均能从此事件中尽快地走出来。即:消除学生心理上的恐慌, 平复恐惧心理;从本质上清除已经形成的坏情绪和坏记忆, 培养正性的、乐观的情绪和情感;让学生更加了解生命的可贵和不可复制性 (或重复性) , 从而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和感恩生命。

三、心理危机干预对象的确定

在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中, 首要前提就是对干预对象的精确划分 (分级) , 这对干预所要采取的措施、方法和手段, 以及干预的最后效果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一) 干预对象级别划分

第一级:危机事件中的“受伤者”、“参与者”和目睹血案发生的“旁观者”;

第二级:危机事件发生后的“施救者”、“处理事件者”、“陪护伤员者”, 以及后来闻讯赶到现场而目睹了惨状的“感染者”。

第三级:“同舍者”、“同班者”、“老乡者”;第四级:旅游系所有专业的在校学生;第五级:全院在校学生。

(二) 确定干预对象

1.通过全面而细致了解事件的始末, 明确事件中学生行为的性质, 把握危机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最终评估事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理危机程度。

2.掌握所有“现场当事人” (即第一、二级对象) 的名单和情况, 随时随地都能保持联系 (以方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活动) 。

3.经过面谈和经验评估, 把握第三级干预对象的范畴与学生名单, 并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

四、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与步骤

心理危机对象级别不同, 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步骤也会有所区别。应根据“从紧到缓”、“从重到轻”的原则, 从第一级开始, 逐级进行安抚、疏导、引导和强化等干预工作。同时, 根据干预对象人数的多寡, 逐步开展形式适当、内容恰当、方法得当的干预活动。

(一) “一级对象” (个别干预)

1.个别面谈与心理会诊;

2.鼓励倾诉, 给予同感,

3.阻断外来一切不良信息, 疏导情绪宣泄, 消除坏记忆;

4.引导正面情绪情感的建立, 重构心理体系;

5.共同探讨人生问题, 重建价值体系;

6.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二) “二级对象” (个别干预或群体干预)

1.心灵辅助, 集体排解 (倾诉、发泄、相互安抚等) ;

2.疏导情绪情感, 消除不良情绪情感;

3.肯定他们行为的公正性和道德感;

4.正面引导他们认识事件的性质 (社会性、突发性、主客观性等) ;

5.通过游戏活动, 增强人与人的亲密感, 树立信心。

(三) “三级对象” (个别干预或群体干预)

1.彼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大家共同发表对此事件的观点;

3.通过游戏活动消除负面不良的情绪;

4.澄清已经被混淆 (或模糊) 的价值观念;

5.强化正面认识, 树立信心。

(四) “四、五级对象” (群体干预)

1.由各系、年级辅导员负责召集, 由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统一进行;

2.以讲座为主 (或座谈) 的形式, 以“如何应对心理危机”为主题内容, 以游戏活动、行为训练等为载体;

3.有针对性地制作应对心理危机策略的宣传单和板报等,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提高自身化解心理危机的能力;

4.开展心理健康素质拓展培训班, 以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得抗压能力的提升。

五、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施与保障

1.由学院党委、学工处、团委统一领导, 在旅游系的协助下开展工作;

2.由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室负责落实具体工作;

3.主要实施人:阮书云、丁玉莲、姚紫燕;

4.学院各部门、所有教师、辅导员都必须无条件的协助和配合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5.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另外制订) , 应根据事件的发展和学生群体的具体心理态势来灵活调整。

六、具体干预活动范例 (系列干预活动中的一次, 主要对象:第二、第三级)

(一) 时间:80—100分钟

(二) 地点:教学主楼二楼1202教室

(三) 主持老师:阮书云辅助老师:丁玉莲

(四) 对象:房地产策划081班全体学生 (意外死亡学生所在班集体, 属于对象范畴)

(五) 目的与意义:释放苦闷情绪, 消除顾虑, 放下过去, 清除坏记忆;敞开胸怀, 展望未来, 快乐成长!

(六) 具体实施流程:

第一部分:信任接力

1.摆手放松

2.相互按摩肩膀

3.相互握手道谢

4.老师与每一位同学握手问好

5.由个别同学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体会

[我们是一个集体, 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我是爱你们的!]

第二部分:倾诉交流 (老师引导, 学生倾诉, 相互交流意见)

1.这几天我的内心感受到的压抑是什么?

2.这几天我是怎样度过的?

3.我最担心的 (或最恐惧的、最害怕的、最关注的等) 是什么?

4.对这件事情, 我的看法是……

5.我经常出现某种情况, 是正常的吗?又该怎么办才好?

[老师应对学生反映的问题逐一进行解答与析疑, 给予足够的关注与尊重]

第三部分:情感“割 (分) 离” (老师引导:放下恩怨是非, 分离彼此。)

1.对“黄成材”同学的未了之事 (或愿、或话) 进行交待和完成;

2.其他想对他说的心里话或者告别话;

[把这些纸条集中放到一个盒子里, 统一烧掉]

3.把自己内心的恐惧、害怕、担心、痛苦、悲伤等逐一写下来;

4.把自己内心最想抛弃的东西写下来;

[把这些纸条集中放到一个盒子里, 也统一烧掉]

5.放松游戏:转呼拉圈 (每个人都必须转5圈以上)

第四部分:重拾信心

1.每个人都给自己至少一句鼓励或者祝福语, 把它写下来, 存放在自己未来的日子里;

2.倾听歌曲——“生命的意义”。

第五部分:奔赴未来

1.游戏:找朋友, 送祝福!

[每人都准备好几张写上自己最真挚的祝福纸条, 自由排队找朋友, 然后互赠一条祝福。只要手上还有祝福纸条, 就继续找朋友送祝福。直到送完为止。]

2.同唱一首歌 (《向快乐出发》) , 握手拥抱, 奔赴未来。

3.指导老师寄语:

生命是宝贵的, 是无可替代的, 我们尊重它, 爱护它, 珍惜它, 才是正确的生命观。也只有这样, 我们的生命才会阳光明媚!

经过这次活动, 我们都应该懂得, 生命给予我们的考验和苦难有时是不可预知的, 但我们应时刻准备着用一颗坚强而快乐的心来承载!这才是对生命的正确态度。尤其是在这种态度下, 我们的人生才会显示出其真正的意义, 那就是我们生活的每一部分每一时刻都充实而有价值。

活着是一种权利, 喜欢活着和好好活着便是一种责任, 健康而快乐地活着, 更是一种境界, 也是对生命最高的诠释!所以, 我们都要学会尊重和爱惜自己的生命, 为自己的大脑注入积极的元素, 投入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快乐地面对生活, 积极地规划人生, 我们的人生就会在这样点滴的行动中展现青春活力, 绽放着属于我们的美丽!未来, 阳光依然灿烂!

七、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分析

“10.16”事件发生后, 学院领导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科学应对;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全面启动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 并通过所开展的一系列 (共计7场) 心理危机干预活动, 前后历时两个星期, 使接受心理干预的学生均能够调整认知, 积极释放负面情绪, 及时修复心理创伤, 危机心理逐步消除, 生命意识不断增强, 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 校园秩序井然, 学生学习与生活状态稳定, 师生精神面貌清新。由此可见, 此事件后笔者所在院所采取的一系列心理危机干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 笔者所在院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制订了心理危机后干预机制, 完善学校各种心理支持系统, 组织心理咨询老师定期以预约咨询或随访咨询的形式, 对一、二、三级干预对象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风险评估, 并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关心和关注, 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状态得到恢复, 并促进可持续成长。

在学校发生的任何一种危机事件, 对其中的当事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都是一项系统工程, 这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 而且也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 高职院校要积极面对心理危机事件,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方案, 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帮助学生化危机为机遇, 从而提高心理素质水平。

摘要:心理危机干预是借用有效的心理辅导手段, 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心理困惑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和安全度过心理危机期的活动。笔者所在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针对不久前发生的学生意外“伤亡事件”, 迅速作出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进行系列的干预活动, 最终成功地为在此次事件中的学生化解了心理危机。

关键词:心理危机,危机干预,干预措施,干预范例

参考文献

[1]林静.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EB/O L].Z佐罗网, http://all.zcom.com/mag2/yixueqikan/yiyuanguanliyuyufangyixueweishengxue/225/20074/31290806/.

3.心理危机干预的神圣使命 篇三

当我们看到:为挽救一千企图轻生的人,常要调动公安、消防、武警等多部门兴师动众时,不禁为之叹息。

人的生命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但我们更应该以最低的成本付出和更科学高效的方式来预防自杀,并设法使自杀率降低,这就必须提到“心理危机干预”。

个体在遇到精神打击或罹患精神疾病时,以惯常方式和个人能力往往不能应对其所面临的处境,而引起情绪和认知行为的变化,形成失衡状态,甚至产生轻生念头,这就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干预,一般是指三级干预体系,即健康教育、预防性干预和治疗性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应包括下列重要环节——

1健康教育:把自杀问题纳入疾病控制范畴,对社区居民和各群体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并提示预防自杀间属的重要性;介绍心理咨询的专业机构,培养人们主动求助的意识。

2预防性干预:家庭和工作场所可对自杀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需要更多的人介入,包括家人、朋友、医生、社工、雇主、教师、志愿者等,让他们成为自杀干预的第一道关口。

“自杀干预志愿者”也是有条件的:首先,志愿者必须珍惜自己的生命,并愿意救助他人;其次,志愿者要不断参加学习培训,学会舒缓自己压力,战胜自我。

公安人员也要学会心理技巧,比如香港就有“谈判专家”,在紧急时刻将欲自杀的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而医生和药剂师应尽量减少危险、成瘾药物的处方用量,则益于预防自杀。

3治疗性干预:一旦发现自杀行为的征兆和症状,及时地让有自杀想法的人走进专业的心理机构或医院进行心理评估,在我国已有北京、南京等大城市建立了“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并设有心理热线,提供专业干预、建立情感支持和心理治疗等,可有效降低自杀事件的发生。

普通人如何帮助有自杀征兆的人呢?至少可做以下事情——

①冷静和耐心地倾听,让她/他倾诉自己的感受;

②认可他表露出自己的情感,也不试图说服他改变自己的感受;

③相信他说的话。当他说要自杀时,表示理解和同情;

④如他要你对其想自杀的事情给予保密时,不要答应;

⑤让他相信他人的帮助能缓解面临的困境,并鼓励他寻求帮助;

⑥说服其家人或相关人员共同承担帮助他的责任;

⑦如果你认为他当时自杀的危险性很高,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他去心理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

⑧对刚刚出现自杀行为(服毒、割腕等)的人,要立即送到最近的急诊室进行抢救。

4.“心理危机干预”小知识 篇四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

精神医学范畴的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帮助其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使之尽快摆脱困难、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1)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

(2)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3)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

(3)鼓励自信,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

(4)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四)引起危机的常见原因

对于大学生来说,产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1.成绩连续下降;

2.学习、生活、行为反常且延续时间过长(2至6周);

3.突发性的应激事件或长期的压力情境造成的巨大压力;

4.亲人、恋爱、成绩、奖励等重要需要面临危机或丧失;

5.家庭经济条件差造成的较大心理压力;

6.不能及时疏导心理压力而造成的极度压抑;

7.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而产生的巨大落差;

8.对教学、管理的极度不满。

(五)什么时候需要专家的帮助?

1.心情非常压抑、没有起伏达两周以上,个体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致。

2.反复出现自杀念头或是已经打算自杀。

3.伴随下列状况的抑郁:对从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社会退缩、对未来绝望、注意力涣散、筋疲力尽;缺乏食欲、内疚、异常迟缓、早醒。

4.在一个月内有四次或四次以上惊恐发作。

5.由于焦虑而回避购物、上班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日常活动。

(六)常见心理危机及干预

1.躯体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1)急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如下:

①是焦虑,病人感到紧张、忧虑、不安。严重者感到大祸临头,伴发植物神经症状,如眩晕、心悸、多汗、震颤、恶心和大小便频繁等,并可有交感神经系统亢进的体征,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面色潮红或发白、多汗、皮肤发冷、面部及其他部位肌肉紧张等,

②是恐惧,病人对自身疾病,轻者感到担心和疑虑,重者惊恐不安。

③是抑郁,因心理压力可导致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不思饮食,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2)慢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①是抑郁,多数心情抑郁沮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病人容易产生这类心理反应。可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②是性格改变,如总是责怪别人、责怪医生未精心治疗,埋怨家庭未尽心照料等,故意挑剔和常因小事勃然大怒。他们对躯体方面的微小变化颇为敏感,常提出过高的治疗或照顾要求,因此导致医患关系及家庭内人际关系紧张或恶化。干预原则为积极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以最大程度减轻其痛苦。

2.恋爱关系破裂

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懑情绪,有的可能采取自杀行动,或者把爱变成恨,采取攻击行为,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干预原则为与当事者充分交谈,指出恋爱和感情不能勉强,也不值得殉情,而且肯定还有机会找到自己心爱的人。一个人不仅仅爱一个人,也不仅仅被一个人所爱。同样,对拟采取攻击行为的当事者,应防止其攻击行为。指出这种行为的犯罪性质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既要防止当事者自杀,也要阻止其鲁莽攻击行为。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劝告可使当事者顺利渡过危机期,危机期过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当事者可能认为对世界上的女人(或男人)都不可信,产生很坏的信念,但这不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而且随着时间的迁延会逐渐淡化。

3.亲人死亡的悲伤反应(居丧反应):

与死者关系越密切的`人,产生的悲伤反应也就越严重。亲人如果是猝死或是意外死亡,如突然死于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引起的悲伤反应最重。

(1)急性反应:在听噩耗后陷于极度痛苦。严重者情感麻木或昏厥,也可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感,或痛不欲生呼天抢地地哭叫,或者处于极度的激动状态。干预原则为将昏厥者立即置于平卧位,如血压持续偏低,应静脉补液。处于情感麻木或严重激动不安者,应给予BZ使其进入睡眠。当居丧者醒后,应表示同情,营造支持性气氛,让居丧者采取符合逻辑的步骤,逐步减轻悲伤。

(2)悲伤反应:在居丧期出现焦虑、抑郁,或自己认为对待死者生前关心不够而感到自责或有罪,脑子里常浮现死者的形象或出现幻觉,难以坚持日常活动,甚至不能料理日常生活,常伴有疲乏、失眠、食欲降低和其他胃肠道症状。严重抑郁者可产生自杀企图或行为。干预原则为让居丧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用BZ改善睡眠,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对自杀企图者应有专人监护。

(3)病理性居丧反应:如悲伤或抑郁情绪持续6个月以上,明显的激动或迟钝性抑郁,自杀企图持续存在,存在幻觉、妄想、情感淡漠、惊恐发作,或活动过多而无悲伤情感,行为草率或不负责任等。干预原则为适当的心理治疗和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治疗。

4.重要考试失败

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的考试失败可引起痛苦的情感体验,通常表现为退缩、不愿与人接触,严重者也可能采取自杀行动。干预原则为对自杀企图者采取措施予以防止。发生这类情况的大多是年青人,可塑性大,危机过后大多能重新振作起来。

5.晋升失败

5.小学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篇五

学校成立心理事件预警和危机干预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及学生会干部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组长:统筹管理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副组长:协调心理健康负责人(刘倩倩)及各科室、班主任、科任教师对于防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工作。

组员:

1、预防和监控学校可能诱发学生心理危机的各种生活事件;

2、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及时进行预警和初步干预;

班主任及学生会干部:

1、收集并上报学校有心理和行为异常学生的信息;

2、及时向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寻求帮助并向刘倩倩老师和学校领导通报情况。

二、心理疏导的对象:

我校因面对疫情产生不良情绪、急需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的全体师生及家长。

三、心理疏导的方式:

(一)、平台互助。在开学前,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引导我校师生及家长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做好疫情防控知识的相关宣传工作,引导全体师生及家长及时关注情绪,做好情绪调控,普及心理健康维护常识,合理看待疫情。各班主任要及时关注学生及家长疫情及其心理状态,全面收集相关信息。开学后,学校心理健康老师(刘倩倩)、各班主任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等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心态,珍爱生命,积极面对学习生活。

(二)、技术支持。尝试开通网络心理支持服务,开通心理热线、微信群等沟通方式,积极为广大师生及家长做好服务。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刘倩倩)、班主任要认真研读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积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变化,对有需求的师生及家长开展线上个体辅导戒者进行电话咨询(电话:4034819。),引导师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开学后,要针对本次疫情认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及个体心理辅导,时刻关注师生心理状态。

四、心理疏导内容:

1、疑似感染师生:

(1)、政策宣教,密切观察,及早求治;

(2)、为人为己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3)、服从大局安排,按照规定报告个人情况;

(4)、使用减压放松行为,减少应激反应;

(5)、寻求应对压力的社会支持:利用现代通讯手段联络亲朋好友、同事等,倾诉感受,保持与社会的沟通,获得支持鼓励;

(6)、鼓励使用心理援助热线戒在线心理干预等及时寻求社会帮助,调整心态。

原则:健康宣教,鼓励配合、顺应变化。

2、无感染但情绪波动明显,正常学习、生活遭受明显影响的师生及家长:

(1)、引导适度浏览相关信息,正视疫情;

(2)、引导接纳自身情绪,管理自身情绪和压力,提供心理支持;

(3)、对交流、适应性行为进行指导,引导掌握一定的心理自助技巧(积极的自我对话、正念冥想、行为放松等),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适度选择娱乐活动,提醒注意不健康的应对方式(如沉迷上网等);

(4)、引导来访者正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做好自我症状识别与求助;

(5)、对由此次疫情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做好转介工作。

五、心理疏导流程:

对于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1、建立支持系统

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在学生中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与学生交心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辅导员、学生干部对有心理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及时周到的帮助,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心理辅导老师负责与个别学生的谈话和跟踪访问,动员有心理困难学生的家长、朋友对学生多一些关爱与支持。

2、建立治疗系统

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应进行及时的治疗。对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者,以在校接受心理辅导为主。对症状表现较重者建议到相关医院的心理门诊接受咨询、治疗(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对症状表现严重、危机程度很高者,必须立即将其送医院等专业精神医院治疗。

3、建立阻控系统

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人事或情景等刺激物,协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危机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对于疫情个体遭遇刺激后引起紧张性反应可能攻击的对象,学校应采取保护或回避措施。

4、建立监护系统

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监护。

5、后期跟踪

因心理问题而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除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办理外,还应向所在学校出具学校认可的心理疾病康复证明。

6、危机处理

6.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方案 篇六

当前,急剧的社会变迁使学生面临的外部世界变得日益复杂:多元文化的冲击,给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互联网使学生的视野远远超出学校,拓展至世界各个角落;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阶层的分化(诸如有的家庭瓦解、失业人员增多等),使得处境较为困难的学生增多;升学压力和沉重的课业负担……这些都使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危机事件(诸如离家出走、暴力倾向,甚至自残、自杀等)也越来越多。

果不其然,近几年来,关于学生危机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而导致学生危机偏激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问题,造成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由于生活环境、群体文化氛围、道德风尚及青少年自然素质、身体成熟水平和心理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现在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心理危机现象随处可见。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用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是我们教师必须破解的时代课题。

一、学生常见的危机种类及特点

1、青春期性成熟危机

青春期性成熟的主要标志是健康的性意识和性角色的形成,如早恋。由于个体性成熟中的需要得不到实现,性意识、性角色混乱导致成熟性危机。这种危机的学生是:异性交往过密而有缺乏父母的关爱;恋爱受挫或失败;生理激变而又毫无准备,适应不良;性早熟的少女,性晚熟的少男;情感丰富、过敏而又体貌较好的少男少女。

2、学业危机

学生社会化最重要的任务是掌握生活技能,传递社会文化,它主要通过各种校内外的学习来完成,学业成败是衡量这一任务完成的标志,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都十分关注它,学业失败最易导致这类危机。这种危机的学生是:学习太较真而又面对重大挫折的“明星”;闹转学、调班受阻而产生对学校恐惧;抑郁、自我封闭而又学业不良;有严重考试焦虑;从小以大学为奋斗目标,而正面临实现无望。

3、异常家庭学生的人格危机

异常的家庭主要指异常的家庭结构与异常的家庭职能。异常的家庭职能,主要指教育、闲暇生活、抚养等职能挫伤,如教育失误、过于溺爱、过于严厉、期望过高;拒绝、冷漠;闲暇生活不当,如沉溺于麻将、赌博、吸毒、婚外情;抚养缺乏,如子女学费、基本生活困难等,异常家庭结构主要指单亲、父母离异、继父母、收养、死亡、服刑、分居等。异常家庭因家庭权威形象破损、亲子情感创伤,使个体社会化陷入困境,导致人格发展受阻,带来多种人格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学生是:家庭畸变而又处境不利、适应困难;家庭教育不良、期望过高而又不善于沟通;家庭破裂而又缺乏保护;离家出走而又陷入困境;溺爱中长大而又面临重大欲望不能满足。

4、道德价值危机

这种危机是个体在内化社会价值观念、形成社会道德过程中内心与自我价值之间的冲突无法调和所引发的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学生是:人际交往中身受道德伤害而又不能自拔;早年创伤被压抑目前又被类似事件激活;初受处罚而又自尊心过强。篇二

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是一个时代问题、教育问题、社会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学校预防和干预的作用尤为明显。实践证明,学校教师在对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过程中,有广大的作为空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提供怡宁空间,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

学校应当成为学生健康发展、历练人格的第一课堂,应该给学生提供各种发展的机会、舞台和空间。不能由于教师和学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学校管理的需要,以强制性的管教方式,给学生的行为规定了许多禁区,对学生要求也过高,这也不行,那也不准,似乎学生必须象一只温顺的小绵羊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不能越雷池半步,殊不知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感到自己无能、羞怯、退缩,一方面形成低级服从与依赖的心理品质,另一方面形成消极的反抗、仇视、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为特征。因此作为学校能否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2、倾注爱心,正确引导

作为老师,发现学生有异常情况,要高度重视,同时要深入调查,了解异常学生的家庭背景、现实处境和遇到的困惑。并及时地找学生谈心,对学生思想产生的误区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念头要倾注爱心,耐心说服,给他们以精神慰籍,使他们忘却痛苦。

3、实施生命教育,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促进个体自我和谐、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控制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促进个体和谐,关心他人,扶助弱势群体,尊重和珍爱他人生命;促进个体和自然的和谐,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如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等。而实际生活中,不珍惜生命的现象很惊人:割腕、服毒、跳楼等自我伤害行为,异常冲动、古怪的暴力冒险行为,与班主任、父母唱对台戏的抗拒行为。对这些行为要综合运用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等各种方法加以根绝。

4、寓教于乐,不过分苛求学生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且每个人的发展也是极不平衡的,对待学习成绩,教师不能采取一刀切,以同一尺度、同样要求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可以教育学生树立符合自己实际的奋斗目标,不要过分苛求自己。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只要他们尽力了,尽管成绩不太理想,也要给予理解,给予赞赏。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马克吐温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可见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表扬激励的作用相当重要,特别是对学习好胜心极强而实际成绩又不理想的学生来说,老师多一点微笑,多一鼓励,多一句夸奖,就如同滋润万物的和风细雨,就象可以摇曳心灵的脉脉温情。篇三

为了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订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

一、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大队部、学生处、年级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等担任,办公室设在教导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制度与流程图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特建立以下几项制度:

1.培训制度。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对心理咨询的老师、班主任、任课老师、年级组长等实行定期培训。

2.鉴定制度。学生因心理问题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的,其病情应经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鉴定或到指定的专业医院进行鉴定。

3.保密制度。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人员应对工作中所涉及干预对象的各种信息严格保密。

三、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

(一)预防教育

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任课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应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同学们的哪些言行是自杀的前兆,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

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通过心理健康电子报、海报、讲座、课程等多种途径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健康观念,针对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开展教育;在学校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通过主办主题鲜明的特色班会,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早期预警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

每届初一新生入校后及五年级学生,由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统一安排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并对重点学生进行特别跟踪。

学生进入初二、初三年级及六年级后,对在初一或五年级测试中筛查出来的部分重点学生进行重新测评,掌握其心理动向。

2.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

为掌握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随时掌握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

在学生层面,培养大队干部、团委干部为心理辅导员,负责本班同学心理健康健康方面的联络,对班级内出现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初步判断,并报告心理老师。

在班主任层面,教导处根据工作需要对班主任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水平甄别和基本的心理辅导技能的培训,增强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了解。

3.建立心理咨询老师学生心理危机报告制度

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心理咨询期间发现学生存在较严重心理危机、超出学校心理咨询范围的,应在24小时内将相关信息报告给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做好转介工作。

(三)干预措施

对于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1.建立支持系统

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在学生中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与学生交心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辅导员、学生干部对有心理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及时周到的帮助,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教导处、学生处及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负责与个别学生的谈话和跟踪访问。动员有心理困难学生的家长、朋友对学生多一些关爱与支持,必要时可以要求学生亲人来校陪伴学生。

2.建立治疗系统

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应进行及时的治疗。对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者,以在校和区未成人心理辅导站接受心理辅导为主。对症状表现较重者建议到相关医院的心理门诊接受咨询、治疗(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对症状表现严重、危机程度很高者,必须立即将其送医院等专业精神医院治疗。

3.建立阻控系统

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或情景等刺激物,协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危机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对于危机个体遭遇刺激后引起紧张性反应可能攻击的对象,学校应采取保护或回避措施。

4.建立监护系统。

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监护。

(四)后期跟踪

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除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办理外,还应向所在学校出具学校认可的心理疾病康复证明。

学生复学后,学校对其学习生活进行妥善安排,帮助该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引导同学避免与其发生激烈冲突。班主任对其要密切关注,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每月与其谈心一次,并通过周围其他同学随时了解其心理状况。

7.从南平血案看心理危机干预 篇七

犯罪嫌疑人本是医生, 据其供认, 他的作案动机是周边的人看不起他, 讲他是非;而且婚姻不顺, 女友迟迟不与其结婚;辞职之后, 另谋新职不成, 觉得活着没意思。

从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 变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其间的际遇和思想斗争, 我们无法得知, 但像嫌犯一样、有着相同经历的人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并非一二。在遭遇了家庭的困扰、生活工作学习的不顺心、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善后, 得不到关爱与温暖, 又无法及时进行自我疏导, 忧郁和种种负面情绪得不到缓解, 长此以往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性报复性心理。在理论上, 当破坏性负面心理集中指向自身, 达到极端时就会出现自杀倾向;如果集中指向外界, 达到极端时便会出现报复性行为。

目击群众的心理干预

在看这次事件的报道时, 我注意到周围很多群众的反应, 包

括一些在事件中心位置的人, 比如那位参与搏斗、面部尽是伤痕的保洁员大姐。他们大多表现得非常亢奋和激动, 即便离得相当远也久久不能平复心里的紧张。这次事件发生在一所学校门口, 当时的目击者多数是孩子。

突发事件现场人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他们既不属于事件核心, 又不脱离事件主体, 因此这一群体不如犯罪嫌疑人、受害者 (及其家属) 那样备受关注, 如果自身无法调节好情绪又不愿意寻求外界帮助, 那么常常便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如果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出现危机事件, 现场群众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后发生一些心理上的变化, 即便发生新的伤害事件, 也很可能会被人忽略掉是这起危机带来的隐患。当然这一点, 也逐渐被我们认识到。

受害家庭的心理干预

在这场不幸中, 受损失的不只是13朵小花, 更是13个家庭。那些悲痛欲绝或痴痴等在抢救室外的家长, 是孩子之外受伤最严重的人。

受害者亲属如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和心理干预, 就有可能继发为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应激障碍等。一旦如此, 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精神异常, 生活在失去亲人所带来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或是由此带来更大的伤害。

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之一, 是让当事者学会应付困难和挫折的一般性方法。这不但有助于渡过当前的危机, 也有利于以后的适应。方式有很多:

主动、冷静和耐心倾听并热情关注, 让他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 给予心理上的支持;甚至可以应用询问技术, 询问他是否想自杀;

提供疏泄机会, 鼓励对方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并认可他表露出的情感, 建立同感, 不要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感受。这儿要讲究技巧, 要相信他说的话。当他说想自杀时, 要认真对待;当他要你对他说想自杀的事情保密时, 则不要答应;

由于创伤性应激事件使当事者情绪焦虑水平上升, 并影响到日常生活, 因此, 要对当事者解释危机的发展过程, 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理解他人的情感, 让他相信我们的帮助能够缓解他所面临的困境;

提高当事人的信心, 鼓励自助, 培养兴趣,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摘自科学松鼠会官方网站, 有删改)

编后小语

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家贫自卑以及同学的嘲弄、欺侮愤而杀人, 事件震动全国;2010年春南平惨案的嫌犯则是因为工作不顺和感情受挫从而报复社会, 举国皆惊。这些事件看上去离我们很远, 但它们所折射出的心理健康危机问题值得所有的人关注和重视。

正在读初中的我们在慢慢长大, 童年的无忧无虑渐行渐远, 学业的压力不断加大, 青春期的烦恼笼罩在我们的心头……

如何防止烦恼引发心理危机?同学们要了解和懂得寻求心理干预, 遇到困扰, 不妨跟自己的知心好友、跟老师或者跟我们《初中生世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聊一聊, 这样能够帮助你们放下包袱, 轻松地学习, 阳光地生活。

8.孤雁单飞 心理危机干预应及时 篇八

案例:

老张66岁,身体一直很硬朗。可自从老伴去世后,身体突然就垮了下来。半年后,老张竟然被查出患了肝硬化,几个月后,他在儿女们的千呼万唤中闭上了眼睛。

笔者与老张的儿子国强相熟,国强对没有对父亲早点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一直颇为遗憾。老张与老伴感情甚笃。老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病,需要准时服药。但老伴比较健忘,常要老张每天及时提醒。

去年国庆节,老伴的妹妹邀请她过去住一段儿。老伴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老张却始终忧心忡忡,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老伴到异地的第五天,就因为突发脑溢血去世了。

老伴的突然离世,给老张带来深重的打击,一听到消息,老张“啊”地一声便人事不知。等抢救回来时,他目光呆滞,口里喃喃地说:“我不该让她去啊!我不该让她去啊!”很快,老张的身体就垮了下来,不到一年便走完了人生的旅程。

解析:

面对这难言的故事,我们在痛心之余,该进行怎样的心理解读,来提醒那些老年朋友呢?丧偶老人的心理变化,通常要经历心灵震惊、情绪波动、自我谴责、孤独绝望、恢复平衡5个阶段。丧偶老人的心理障碍,主要发生在前4个阶段。应该尽量缩短前4个阶段的时间,尽快进人第5个阶段。

丧偶老人首先是尽情倾诉。丧偶老人应把内心的痛苦、焦虑和种种想法向子女或亲友倾吐,以寻找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

其次是自我安慰。生老病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应该理智地看待,死亡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没必要自我责备,更不能责备医生或其他家庭成员。

第三是转移注意力。改变生活环境,尤其是刚丧偶的老人,面对老房子、故人的照片、衣服、用品,到处都是老伴的“影子”,不利于情绪的稳定。建议这段时间最好能够换个生活环境,或者外出旅游散散心,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第四是主动参与社交。很多老人一旦丧偶,往往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这样肯定不利于身体健康,应该主动建立自己的社交圈,最好培养若干兴趣爱好,结交社区里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一起下下棋、打打牌、散散步,一定要做到有事可做,这才有益于建立正常的生活。

在清明节前后的日子里,儿女们应悄悄藏起故人的照片、遗物,避免老人睹物思人,还要尽量简化扫墓仪式,弱化老人的追忆和思念。老人掃墓儿女们一定要陪伴在身边,防止因过于悲伤诱发疾病。要提前策划好,安排好扫墓活动内容,让老人既表达了哀思,又顺便踏青郊游,将一天安排得充实些,淡化老人的沉痛心情。另外,带小孩子一起参加活动对老人也是一种宽慰,能有效调节、缓解老人对故人的哀思,坚定老人健康生活的信念。

上一篇:大学教师的辞职信下一篇: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