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案例分析

2024-10-26

iso案例分析(共11篇)

1.iso案例分析 篇一

ISO9000与组织结构设计与分析

一、与组织相关的主要概念

组织与组织结构

1.组织是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GB/T19000—ISO9000)组织意味着一个正式的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或职位结构。

2.组织结构是指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GB/T11000—ISO9000)将组织工作作为一种过程形式时,必须考虑下列的因素:

a.组织结构必须反映目标和计划,目标和计划是组织活动的目的b.组织结构必须反映出组织管理可使用的权力的范围

c.组织结构必须反映它的环境,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d.组织中人员是基本要素,组织结构中业务活动的划分和权限的设置必须考虑人员的数量和习惯,这不是说组织的结构的设计要围绕着人,但配备什么样的人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1.分工

分工是指为达到所需的目标,划分任务和劳动的各种方式,对组织结构设计时的分工形式,对工作效率及效果会产生影响。

2.工作、职位与部门

1.工作(job)是由组织为达到目标必须完成的若干任务组成。

2.职位(posting)是一个人完成的任务和职责的集合。

3.部门(Department)是指在一个组织中,一个管理人员有权执行所规定的活动的一个明确区分的范围、部分或分支机构,

2.iso案例分析 篇二

关键词:ISO质量管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ISO质量管理在高职院校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有一定逻辑和指导性。这种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评估结果, 并控制实施过程。应用ISO质量管理, 可使高职院校的各个环节得到纠正、反馈和改进, 并确保这些过程受到严格的监控, 这样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可得到有效提高。现对ISO质量管理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

1 ISO质量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职院校中ISO质量管理能够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并提供了统一管理的标准, 对高职院校中一些不合理、不完善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使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逐渐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 教学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ISO质量管理非常注重全员参与性, 在整个过程中, 全方位地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管理过程中, ISO质量的实施, 给高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产品和质量观念, 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责任意识和产品意识进行强化。目前高职院校面临激烈的竞争, 所以可以通过应用ISO质量管理, 使多个院校的管理水平更加优秀。ISO质量管理通过规范质量过程, 优化学校形象, 增加高职教育的整体竞争力, 给学生及家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 ISO质量管理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应用

2.1 ISO质量管理的适用性

高职院校应用ISO质量管理, 有一个输入、转换和输出的过程, 需要对各个过程进行控制, 达到自身制定的目标。从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来看, 高职院校拥有一支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 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理论基础, 还有一定实践经验, 这种情况比较适于采用ISO管理模式。而且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能够拥有人才资源优势, 减少教育质量管理的建立和运行成本。

2.2 规范过程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在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中, 要以过程管理为基础。高职院校要明确流程, 强化过程管理, 各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工作流程, 严格遵守规范。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开发课程及人才培养方面, 必须增强流程意识, 引进人才, 报销经费, 管理资产,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 加大控制和监督力度。高职院校中一项工作的结束并不代表工作流程的结束, 相关人员应注重持续改进, 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各项工作中。

ISO质量管理也要加强对管理活动的设计进行规范, 并将此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实行。教学质量管理可以通过设计活动内容, 细化活动目标、内容、形式和流程, 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活动的水平和效果。例如报销发票就符合质量管理流程,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质量管理要求精心设计活动经费, 在这个过程中, 除了报销发票这项工作, 活动设计也应体现ISO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所以, 高职院校应用质量管理时, 不能忽视管理活动的设计工作, 应将活动设计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2.3 增强认识, 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ISO质量管理规范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该体系中明确表示这项通用标准并不是专门为了一项工业或是经济部门制定。从这点可以看出, ISO质量管理体系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在高职院校应用ISO质量管理需要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全面、全程、全方位地进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 全面性是指教育质量不仅仅指教学质量, 而是包括人才培养方面所有工作的质量, 所以在整个教学中, 要设计科研、行政等各项工作, 还包含合作企业。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是一个过程, 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这个过程就是教育的全过程, ISO的质量管理主要应用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人员应了解教学各个阶段的重点, 以及各个阶段需要达成的目标, 采取合理的质量管理手段, 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在高职院校中要保证全员性, 就是将学校各级人员都纳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 并完善团队整体的配合情况, 加强全员培训和教育, 使院校各个部门及人员都拥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提升服务水平。

3 结语

通过上文对ISO质量管理在高职院校的实践应用分析, 能够得出, 妥善应用这项质量管理规范, 能有效提升教学成果。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建立奖罚制度、设立激励机制, 使院校各部门和管理人员都有持续改进的想法和动力, 最后形成自主意识, 促进院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天沛, 代洪.ISO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5) :167-168.

[2]陈国雄.在高职教育中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浅析[J].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 2009 (10) :149-150.

3.iso案例分析 篇三

关键词: 质量屋模型;ISO9001;业务流程改善

1 引言

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HOQ)模型一直是产品开发中连接用户需求与产品属性的经典工具,它是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这种产品设计方法的核心内容。QFD通过HOQ来有效规划产品设计,建立客户需求和技术指标之间的关系并逐级展开落实到企业产品实现全过程。丰田汽车TOYOTA成功地运用该方法到汽车产品开发设计之中并取得巨大成功,迅速占领国际市场。

质量屋是一种直观的矩阵表达形式,一般由七个不同的部分组成。首先是客户需求(Voice of Customer,VOC),这是产品设计的基础。其次是产品特性(Product Features),这也是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的手段。再次是客户需求的重要性(Importance of Customer Requirements),这部分主要是表达产品设计关注的程度。第四部分是计划矩阵(Planning Matrix),用于与和主要竞争者的竞争分析,它包括三部分内容:现有产品的改进,改进后预测的销售情况和顾客需求得分。构成质量屋的主体是顾客需求与产品特性之间的关系,该部分表明产品特性和顾客需求的相关程度和影响。除此之外,产品特性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质量屋的屋顶,通过产品特性之间的分析,产品设计人员可以得到全局最优化的折衷设计方案。最后一部分是目标值,即上述各部分对产品特性影响的结果。质量屋模型见图1。

有许多学者利用质量屋模型在产品设计上的应用做了深入的研究。Taeho Park等采用改进过的质量屋模型确定最优的客户需求和设计要求匹配模型。George L. Vairaktarakis利用数学模型首先对客户对产品需求的重要性进行识别,并据此建立质量屋模型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这种方法既可以最大化地迎合客户的需要又兼顾了开发成本。此外利用该模型还可以对竞争对手的虚假优势进行识别,有利于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

质量屋除了在产品开发中运用较广外,在其他的领域也有应用。Michael等利用质量屋模型模型对某学院MBA远程教育的运营管理课程进行评估和找出课程提高方向。

业务流程改善(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是企业关注的一个热点之一。面对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在关注企业直接成本的同时,对自身流程管理的有效性和畅通性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变换和节约内部成本。学术界和企业界均对此做过评述和研究。

本文将质量屋模型引入企业流程改善研究,为企业流程做初步的诊断分析,并以某公司某部门的企业流程为例,进行案例研究。

2 研究方法

传统的质量屋模型是围绕产品设计开发而建立的,是将客户需求翻译成产品技术需求的有效途径。本文对传统的质量屋模型进行改经,以便其更好地适应与业务流程分析。

改进的质量屋模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也是客户需求,这是业务流程设计的核心。其次是为满足客户需求流程的特性,这也是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的手段。再次是客户需求的重要性,这部分设计业务流程优先关注环节。第四部分是ISO9001的要求,有些流程需要在ISO標准控制下设计。构成质量屋的主体是顾客需求与流程特性之间的关系,流程特性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质量屋的屋顶。该模型将在案例研究中具体应用。

3 案例研究

XX公司XX部门生产的XX产品在工业品市场上颇具竞争力。为了让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并保证产品质量,该部门决定通过ISO9001质量论证,并以此为契机对业务流程进行改善提高。本文以该公司销售部为例,通过对客户的访谈,客户对销售部的要求按重要性大小分别为畅通的沟通渠道,准确的报价,按期完成投标计划书,中标后与其他部门的沟通。根据客户需求,对销售部的业务流程运用质量屋模型进行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内部沟通和合作对满足客户要求的影响较大,同时对业务流程之间的关键因素也有促进作用,因沟通此加强内部沟通和合作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在整合该业务流程时应该考虑各个部门的参与。如组织投标团队时应该考虑到各个部门人员的加入和调配,而不能只关注销售力量。

参考文献

[1]Taeho Park,Kwang-Jae Kim. Determination of an optimal set of design requirements using house of quality.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1998, 16: 56-581.

4.iso案例分析 篇四

为了使大家对ISO17025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的不符合项有所了解,SLD中检实验室技术按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的要求,整理出常见的不符合项类型分享给大家。

这些不符合项案例主要涉及5M1E:即人、机、料、法、环、测等六大方面,具体按:①组织;②管理;③人员;④设备;⑤环境;⑥方法;⑦溯源;⑧文件;⑨记录;⑩报告等要素进行分类。

另外,案例集将不符合CNAS规则文件要求的典型案例单独归为一类,基本上覆盖和体现了认可评审中实验室普遍和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对不符合项案例集的说明

1、建立本案例集的目的:是为让实验室了解认可评审中经常发现的问题,分析自身体系运行和能力维持中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确保检测或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不符合项的来源:CNAS秘书处汇总的745份评审报告中的2674个不符合项,从中甄选出比较典型的,在认可评审中经常发现的不符合项。本案例集基本能够体现认可评审中实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校准、机械和电器检测领域,以及部分跨多个专业领域的综合分析机构。

3、不符合项的分布:从2674个不符合项来看,基本覆盖了CNAS-CL01的每个条款,其中以设备校准不符合项最为常见。按不符合项出现的概率看,排在前几位的依次为:

① 设备校准和准确度(5.6.1/5.5.2); ② 技术记录(4.13.2.1); ③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5.4.2); ④ 实验室的作业指导书(5.4.1); ⑤ 服务和供应品的符合性检查(4.6.2); ⑥ 质量控制(5.9.1); ⑦ 设施环境(5.3.1); ⑧ 内审(4.14.1); ⑨ 供应商的评价(4.6.4)。

二、本案例集中的不符合项分为以下十五大要素:

1、组织;

2、人员:人员职责、人员资格、人员能力、监督和培训;

3、设备:设备配置、设备维护、设备标识及设备档案、标准物质的管理;

4、计量溯源性:设备校准、校准结果的确认、设备的期间核查和校准产生的修正因子的应用;

5、设施和环境条件:环境设施、监控、相邻区域的不相容、安全防护和隔离;

6、检测/校准方法:标准和作业指导书、方法确认和方法验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7、样品:样品接收和处置、样品标识和样品存储;

8、合同评审:合同评审和分包;

9、质量控制:质控计划、质控的实施;

10、文件及文件控制:文件架构、文件管理和文件标识;

11、服务和供应品采购:供应品的采购、存储和验收以及供应商评价;

12、记录:记录的管理、记录信息不全和电子记录的管理;

13、检测/校准报告: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中的信息不全和不够准确。

14、内审:内审和不符合项;

5.iso案例分析 篇五

摘要: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与ISO9000质量体系的不同(1)关心对象不同 ISO9000针对的是顾客需要;ISO14000则针对众多相关方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的需要。(2)目的不同 ISO9000目的是满...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与ISO9000质量体系的不同

(1)关心对象不同

ISO9000针对的是顾客需要;ISO14000则针对众多相关方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2)目的不同

ISO9000目的是满足顾客需要;ISO14000目的则是持续改进环境状况。

(3)压力不同

推行ISO9000标准的压力来自市场;而推行ISO14000标准的压力来自公众。

(4)审核重点不同

ISO9000审核重点是质量保证与控制,依据是选定标准;而ISO14000审核重点是符合法律,持续改进。

(5)审枋阶段不同

ISO9000认证没有预审核要求;而ISO14000认证包括初评、正评两个阶段。

(6)注重范围不同

ISO9000注重范围为产品涉及的区域和活动;而ISO14000注重范围为组织可控或可对环境因素影响的范围,即“限定场地”。

(7)标准要求有所不同

ISO14000在管理体系方面提出的新的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目标管理

②全面管理

③信息沟通

④持续改进

6.ISO9000体系 篇六

一、1986-1987:87版ISO9000;

二、1990-1994:94版ISO9000族标准;

三、1994-2000:2000版ISO9000族标准2、2000版ISO 9000组标准包括哪些核心部分?

(1)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2)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

(3)ISO 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提供考虑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两方面的指南,目的是促进组织业绩改进和使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

(4)ISO 19011:2000《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提供审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指南。

3、质量管理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共有八大原则:

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即: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原则二领导作用

即: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和内部环境。

原则三全员参与

即: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原则四过程方法

即: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原则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即:将相关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原则六持续改进

即: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原则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即: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原则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即: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4、ISO 9000:2000关于“过程”的定义是什么?

定义: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5、ISO 9000:2000关于“不合格”的定义是什么?

定义:不合格——未满足要求。

6、ISJO 9000:2000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是什么?

定义: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7、ISO 9001;2000标准提出的“纠正措施”是指什么?

“纠正措施”是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8、ISO 9001:2000标准提出的“预防措施”是指什么?

“预防措施”是指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9、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10、任命书:营销管理中心总监、生产管理中心总监、技术研发中心总监、财务管理中心总

监、稀土资源中心总监、行政管理中心总监。

11、公司质量方针:以技术进步和持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来满足市场需求使公司得到持续发展。

12、公司质量目标: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客户满意度及客户投诉控制和完善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可测量的指标。

产品及区域:高纯稀土氧化物、稀土合金产品、各种规格的锆陶瓷产品。

13、引用标准: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14、质量管理过程: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测量有关。

15、15个程序文件,“记录”是指“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16、文件分类:质量手册A,程序文件B,作业文件C,质量记录D,46、ISO 9001:2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哪些文件?

ISO 9001:2000标准要求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五类,分别为:

(1)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质量手册;

(3)形成文件的程序;

(4)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5)标准所要求的记录。

47、ISO 9001:2000标准中明确规定需要形成文件的程序有哪些方面?形成文件的程序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件控制;

(2)记录控制;

(3)不合格产品控制;

(4)内部审核;

(5)纠正措施;

(6)预防措施。

54、ISO 9001:2000标准规定“记录”指的是什么?

62、什么是“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64、如何确保质量目标符合ISO 9001:2000标准要求?

组织必须做到:

(1)使质量目标建立在组织的质量方针的基础上,与质量方针相一致。

(2)使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即组织提供的产品目标及满足产品要求的具体追求。

(3)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的质量目标应尽可能的可定量或定性检查。可以通过测量方法,确定实现的程度,可判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来提供判定指标。

(4)在设定质量目标时,考虑到组织(当前、未来的)内外和市场变化需要是不断改进的。

(5)将质量目标在组织的相关职能(通常指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各职能部门)和层次(如决策层、执行层、作业层等)上加以展开,并分解到每一层次,是组织的实际情况,各相关

职能和层次人员能把质量目标转化为各自的工作任务。

48、ISO 9001:2000标准中规定必须制定哪几种类型的文件?

制定文件的类型包括:

(1)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

(2)规范,阐明要求的文件;

(3)指南,阐明推荐的方法或建议的文件;

(4)作业指导书和图样,提供如何一致地完成活动和过程的信息的文件。

55、ISO 9001:2000标准规定“记录”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是证明产品、过程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第二是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为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信息。

56、ISO 9001:2000标准对“记录控制”提出哪些要求?

“记录控制”要求包括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形成文件的程序应规定记录的表示、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要求。

57、“管理评审”则是最高管理者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按计划的时间间隔亲自主持的评审活动。

79、ISO 9001:2000标准规定对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的目的是什么?

评审的目的:

(1)产品要求得到规定;

(2)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予以解决;

(3)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111、ISO 9001:2000标准对“内部审核”提出哪些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

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和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

7.iso案例分析 篇七

RFID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由通信带宽、调制方式、信噪比等决定。一般说来,频率越高,允许的通信带宽越大,数据传输速率也越大,但所用调制方式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输速率。

低频RFID系统占用的通信带宽很小,其传输速率小于10 kb/s,如ISO/IEC 18000-2 TypeA的传输速率为5.1 kb/s。高频以上频段的RFID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在几十至几百kb/s量级,特别是高频频段RFID系统,由于读写器和标签之间交互的数据量很小,可以同时占用多个子信道进行通信,从而实现短距离的高速通信,如ISO/IEC18000-3 Mode 2前向链路传输速率高达423.75 kb/s;微波频段ISO/IEC 18000-4 Mode2有源标签由于采用高效的调制方式,其传输速率也可达384 kb/s。另外,由于超高频和微波频段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不少空中接口模式允许根据环境的特征改变调制方式或参数,从而自适应调整传输速率,实现系统性能的最优化。

3.4防碰撞机制

由于不同频段RFID系统的通信距离不同,读写器覆盖范围内的标签数量也不同,因此对多标签防碰撞算法的要求也不同。例如低频频段RFID系统中,由于通信距离很短,读写范围内只有少量的标签,ISO/IEC 18000-2采用确定型的防碰撞算法,主要以一些确认机制保证对标签的准确识别;而在超高频ISO/IEC 18000-6 TypeC中,采用的动态时隙ALOHA算法,实现对多个标签的高速识别。

除了多标签防碰撞,对于远场通信的超高频和微波系统,标签发射信号极弱,容易受到临近读写器的干扰,因此密集读写器环境下的多读写器防碰撞算法也日益成为空中接口协议标准化关注的内容,ISO/IEC 18000-6 Type C针对“多读写器”和“密集读写器”模式对发射信号的带外杂散泄漏能量做了更加严格的限制,还提出收发异频方式,前后向链路采用不同的频率工作,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多读写器之间的干扰,便于用户进一步根据需要设计相应的多读写器防碰撞算法。

3.5主要特点与适用领域

由以上对比分析可总结出不同频段RFID系统的优缺点,如表1所示,各领域可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具体的技术方案:如对于只需要进行短距离通信的门禁系统,可以选择低频或高频的低成本智能卡;而对于需要远距离通信且短时间内需识别多个标签的供应链管理、高速公路收费等系统,则需要选择超高频或微波频段RFID系统,甚至有源标签。

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多模标签”的概念也引起标准化工作组的关注,它在一个标签上实现不同频段(如HF和UHF)标准的技术方案,综合利用了不同频段RFID系统的优点,提供更好的系统性能。因此,针对这种“多模标签”的管理也逐渐成为空中接口协议标准化过程中考虑的内容。

4 同一频段不同模式比较分析

在不同频段的空中接口协议中,往往提供多种工作模式,不同模式之间不必兼容,但不能产生互相干扰。这里将以倍受关注的ISO/IEC 18000-6 UHF空中接口协议为例,分析不同模式之间的特点。ISO/IEC 18000-6标准定义了工作在860~960 MHz的无源标签空中接口协议,目前该标准正式发布的版本中包括三个类型:TypeA、TypeB、TypeC,这三个协议相互独立,且彼此互不干扰[4]。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RFID系统的兼容性,读写器可同时支持三种协议,标签至少支持一种协议。由于三种协议所针对的应用环境不同,因此其在物理层参数、防碰撞机制及安全性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以下重点从这三个方面比较分析18000-6的三种类型。

4.1 物理层参数

如表2所示为ISO/IEC 18000-6物理层参数对比,主要包括前、后向链路的编码方式、调制方式和数据传输速率三个方面。对于前向链路编码方式而言,TypeB采用曼彻斯特编码,该编码方式的特点是将时钟和数据包含在数据流中,在传输代码信息的同时,传输时钟同步信号,且该码不含直流分量,因此具有自同步能力及良好的抗干扰性能,但上述优点是以带宽加倍为代价的。相比而言,TypeA和C采用脉冲间隔编码(PIE),该编码方式中1和0的长度不同,使得标签的译码更为简单,且其占用的频带更少,但由于1和0的长度不同,会使得该码存在直流分量。对于后向链路编码方式而言,三种协议均采用FMO编码,该编码的好处是无直流分量,便于恢复定时信号,但其抗干扰能力不足。为此,TypeC中除了采用FMO编码外,还采用密勒副载波调制编码,且提供了六种可选的副载波序列,该编码本质上属于一种扩频编码,在带宽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副载波数量越多,其抗干扰的性能越好,但带来的代价是其通信数据率的降低。因此,在周围环境比较理想的情况,后向链路采用FMO编码,提高通信效率;随着周围环境干扰加大,采用副载波数量逐渐增加的密勒副载波调制编码,保证通信的可靠性。

对于前、后向链路的调制方式而言,三种协议均采用基于调幅的调制方式,该调制方式的主要好处是实现简单,且在接收方解调简单,使得成本较低,但其抵抗外界噪声的能力较差。为此,TypeC后向链路中还采用了PSK,该种调制方式相比于调幅而言,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适用于周围环境噪声较多的情况。

对于前、后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而言,TypeA和B均只有两个固定值,由于通信数据率受外界环境影响很大,因此,TypeA和B在外界环境多变的情况下,其适应性不足。相比之下,TypeC协议前、后向链路的传输速率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当外界环境干扰较少、可利用的频带较宽、读写器数量较少的时候可以采用较高的数据率,保证标签识读的效率。反之,采用较低的数据率,保证标签识读的可靠性,从而使得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通信可以根据周围环境进行配置,兼顾通信效率及可靠性。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TypeA和B仅考虑单读写器环境,而TypeC提供了三种读写器环境,分别是:单读写器、多读写器以及密集读写器环境,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在多读写器及密集读写器环境下,存在着读写器到读写器干扰和多读写器到标签的干扰。由于TypeC无源标签采用反向散射形式与读写器进行通信,其信号强度按照距离的四次方进行衰减,导致距离该标签很远的读写器都会对该标签信号进行干扰。为了解决读写器到读写器的干扰,TypeC中将前、后向链路频率分开,减少读写器信号对标签的干扰。同时考虑到实际读写器信号在边带上对标签信号的干扰,标准中针对多读写器环境和密集读写器环境分别加强了边带功率限制,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读写器到标签干扰的问题。

4.2 防碰撞机制

超高频RFID系统中所涉及的碰撞类型主要包括:多标签碰撞、读写器到读写器的碰撞和多读写器到标签的碰撞。由于2004年TypeA和B发布时,多读写器应用场景较少,因此TypeA和B的防碰撞机制针对单读写器环境,仅考虑多标签防碰撞。对于多标签防碰撞而言,表3中总结了三种协议的相关参数,TypeA基于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标签选择不同的时隙传输信息,读写器根据标签的碰撞情况调整每帧中时隙的长度,从而减少碰撞的发生。此外,TypeA中采用了随机退避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碰撞。但由于协议中规定一个帧内时隙的最大长度为256,当标签的数量很多时,会导致碰撞率迅速升高,而此时不能通过加大时隙数,减少碰撞次数,系统通过率因此降低。TypeB基于二进制树形分解算法,通过读写器给标签发送时隙状态,控制标签重传数据的过程。该算法的主要优势是即便识别很大数量标签,也能保持较高的系统通过率,但TypeB的标签状态及读写器指令相对简单,一般仅适合于简单识别的场合。TypeC基于时隙随机算法,该算法隶属于动态时隙ALOHA算法,但打破了帧的限制,实现了时隙数自适应调整的过程,以减少冲突时隙和空闲时隙产生,使碰撞标签可以及时重新参与识别。TypeC协议的最大时隙数可达215,在实际应用中,不会受到时隙数的限制,有利于识别很大数量的标签。

TypeC除了规定多标签防碰撞机制外,还规定了读写器到读写器的防碰撞及多读写器到标签的防碰撞,其中读写器到读写器的防碰撞通过前、后向链路频率分开,且限制边带功率来实现,这部分内容在“物理层参数”中已分析过;多读写器到标签的防碰撞则主要通过session和已盘标记来实现,TypeC中规定了四个session,不同类型的读写器可以选择不同的session,避免相互间的干扰。此外,若读写器成功识别某个标签后,对于TypeA和B而言,会使该标签处于休眠状态,避免被重复读取。但该方法不适用于多读写器环境下,因为若其他读写器想要读取休眠标签,则必须将其唤醒,从而导致原读写器重复读取该标签。为此,TypeC对每个session规定了一对已盘标记A和B,使得标签被某个读写器识别后,只需将该读写器对应session的已盘标记转换,此时标签不再响应该读写器命令,但对于其他session的读写器仍处于激活状态,因此session和已盘标记既避免标签被重复读取,又可实现多个读写器相互配合工作。

4.3 安全性方面

超高频RFID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通信链路的建立和对标签内存的访问两个方面,TypeA和日中未规定如何解决上述安全问题,相比而言,TypeC在这两方面均有所考虑。在通信链路建立方面,标签响应读写器Query命令时,产生16位随机数,读写器随后的命令中包含该随机数,使得标签能够比较16位随机数是否正确,以决定是否继续与该读写器建立连接,从而防止未经授权的读写器与标签建立通信链路。对标签内存访问方面,标签有两个访问的状态:开放和保护,允许读写器锁定标签存储器,从而防止内存中信息被恶意访问或篡改。总的来说,虽然TypeC中考虑了安全性问题,但尚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安全性要求。为此,SC31新成立的WG7正在着手制定空中接口协议对应的安全标准。

5 未来发展重点和方向

5.1 新空中接口模式的研究

在RFID的应用过程中,已有一些空中接口协议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在RFID空中接口协议标准化过程中,不断会有新的空中接口模式出现,如2006年,EPCglobal UHF频段的空中接口协议经过部分修订后被接受成为ISO/IEC 1 8000-6 TypeC,2008年EPCglobal HF频段的空中接口协议则被接受成为ISO/IEC 18000-3 Mode 3。近年来,IPICO公司也在努力推动其IP-X空中接口协议成为ISO/IEC 18000-6的TypeD,它采用“标签先讲”(TTF)的工作方式,可以简化设计、降低系统成本,但由于其可能干扰现有Type A、B、C模式,因此遇到了一些困难,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但是可以预料,随着其它国家和地区RFID技术的发展,在空中接口协议标准化过程中会继续针对新的模式、甚至新的频段进行规定,这对我国同样是一个机遇,在兼顾已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创新RFID技术的研究,制定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进一步推动其成为国际RFID标准。

5.2 有源标签与传感器

辅助电源的引入能够大大提高RFID标签的发射功率和处理能力,从而增大标签的通信距离,提高标签的识别速率、抗干扰能力;而传感器与RFID标签结合,使RFID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物品的识别和跟踪,更可以实时监视物品及其外界环境的状态,为物品的管理带来极大的好处。因此,带辅助电源和传感器的标签技术很早就引起工作组的重视,ISO/IEC 18000-3 Mode 3与ISO/IEC 18000-6 TypeC分别于2008年2月和2008年6月进行修订,增加了对带辅助电源和传感器标签的支持;而2009年7月发布的ISO/IEC 18000-7也增加了对传感器的规定,包括传感器相关信息的存储、传感器日志信息等。随着“物联网”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关注,作为“物联网”基础的传感器和RFID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必将被进一步推进。

5.3 信息安全

随着RFID技术的逐步推广,其中涉及的信息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地关注,特别是空中接口协议由于涉及读写器与标签间的信息交互,其安全性问题尤为突出。而现阶段ISO/IEC 18000标准对信息安全方面的规定很少,仅ISO/IEC 18000-6 TypeC中采用16位随机数和锁定标签内存等安全措施,且这些措施远不能应对恶意信息截获、攻击等行为。考虑到空中接口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复杂,SC31将这部分内容从ISO/IEC 18000标准中独立出来,由WG7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标准ISO/IEC 29167(共六个部分),其中ISO/IEC 29167-1为空中接口信息安全标准的框架,定义了各种安全功能及安全机制。其他五个部分规定了不同频段的信息安全标准。目前ISO/IEC 29167-1、ISO/IEC 29167-2、ISO/IEC 29167-6正在制定过程中,其他几部分制定工作尚未开展。

6 结语

ISO/IEC 18000标准是最重要的国际RFID空中接口协议,包含多个频段多种模式,在ISO/IEC 18000-1的框架下,后续各部分针对RFID读写器与标签交互过程中的物理层、协议等通信参数做了规定,为RFID技术在各应用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随着技术的变革,空中接口协议依然在不断演化中,特别是有源标签、传感器的引入,给RFID空中接口协议的标准化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也为中国等后发国家和地区带来机遇。我国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在兼顾已有国际标准的同时,制定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并进一步推动其成为国际标准,为我国RFID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ISO/IEC.ISO/IEC JTC1 18000 Information technology-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Air interface protocol[S/OL].(2009- 08-09)[2009-09-12].http://www.autoid.org/SC31/ sc_31_wg4.htm.

[2]武岳山.浅谈RFID空中接口标准ISO 18000系列的总纲- ISO 18000-1的地位与作用[J].电子技术应用,2006,32 (11):3-6.

[3]陈国培.RFID技术基础[R/OL].(2008-05-20)[2009-09- 12].http://www.rfidchina.org/ZT/class_3/PPt/8.Pdf.

8.玩转ISO光盘映像文件 篇八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ISO文件。它可不是那个ISO质量认证哦,这里所说ISO文件,是依据ISO9660规则所制作的一种存储在硬盘中的映像文件,它是光盘的完整映像,只不过没有制作成光盘而已。使用这个文件有几个好处,比如可以降低刻录光盘的失败率,还可以方便保存零散的数据等。

对于I S O文件的读取,有很多软件都可以,最常见的如压缩软件Winrar,当系统中安装了Winrar后,我们只要双击ISO文件就可以调用Winrar来打开ISO文件里面的数据了,还可以把所有数据解压到硬盘中进行使用(如图1)。

还有虚拟光驱软件Daemon Tools也可以用来读取ISO光盘映像文件,只要在任务栏中点击软件图标,点击菜单“虚拟光驱→驱动器→安装映像文件”,再选择一下ISO文件,这时就会在虚拟光盘中看见ISO文件里面的内容了,如果是个游戏映像文件,那就可以用里面的安装文件来安装游戏了(如图2)。

9.ISO培训通知 篇九

佛山市奥雅图胶粘实业有限公司

培 训 通 知

致各部门主管:

ISO老师于本月13号(星期六)来我司做培训辅导。请各部门主管积极参与,不得缺席。带上本子与笔,做好相关记录。请妥善安排好工作。

1、培训内容:程序文件指导;

2、培训时间:2011年8月13日上午10:00---12:00;下午:14:00-18:00;共6小时;

3、培训地点:二楼会议室

4、参加人员:谢蔓萍、王晓军、陈元昌、关培华、刘庆镗、虞照杨、黄县娇、梁秀妙、伍建勇、曹传高、宁鑫雄、封德坤。

以上请知悉。

行 政 部

10.ISO理念论文 篇十

论文摘要: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有力保证,文章根据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探讨ISO理念在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ISO;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管理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学相继开始了通过建立ISO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来实现大学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我国一些高等学校也通过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并建立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来实现教育质量管理,取得了良好的实效。目前,在高等学校的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下,学院作为二级办学实体,在大学的人才培养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引入ISO理念,使教学运行过程的每一环节和每一方面都受到连续、稳定、有效的控制,有利于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学院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管理工作的基础,以学院教学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为抓手,构建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于长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来构建高校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精心策划、统筹安排、合理设计,忌生搬硬套,关键是要用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来管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构建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与制度体系

完备的管理组织体系的构建是完善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ISO管理原则中十分强调管理者的重要地位,同样对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领导作为决策层,在质量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二级学院应该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为学院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二级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决策机构,成立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十分重要。教学指导委员会由主管教学的院长、系主任、课程负责人等组成,负责研究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制定管理办法,监控并评价学院教学质量,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学院还成立教学督导组,教学督导组主要由离退休教师组成,负责对教学工作检查、调研和督促,进行听课、评教、评学,参加学院各类教学奖项、教学成果的评选,多方面收集教学情况,并及时向学院领导反馈,提出改进建议。系部负责主要教学环节的日常监控,负责对教学工作的布置、检查和总结,组织听课、评课,检查教案、教学进度,收集学生与同行的反馈意见,发动教师全员参与日常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

此外,建立健全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还必须加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队伍与教学信息员队伍建设。学院要选聘一批了解学科特点、熟悉教学运行、懂得教学管理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学管理岗位,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奉献精神的专业管理队伍。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办公室应成立教学信息站、学习部长兼任主任,各班设教学信息员一名,负责收集、整理各种教学信息,及时反馈学生对教学的意见或建议,定期开展调研活动,发布教学信息。

吸纳ISO全员管理的.理念,加强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建设,吸收不同层面的人员加入到教学质量管理行列,形成由院党政一把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系部、教务办、学生教学信息员等构成的多层次、动态的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通过“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同监控”的原则实现教学质量各环节的逐级监控,为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提供组织和人员上的保障。

建立健全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是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二级学院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融入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在认真学习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本院各专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更加细致、操作性更强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应主要包括:教学检查制度、督导/信息员工作制度、学生评教制度、领导同行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毕业设计管理制度、新教师考核制度、学生学业预警制度、教学工作考核制度等。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可以使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教学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此外,要坚持把制度的落实放在教学管理工作的首位,对于细致繁杂的制度内容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要严格按章处理,形成依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运行环节

按照ISO9000族标准“质量形成于生产全过程,必须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在生产的全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的基本思想,学院应坚持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使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1.质量标准的制订

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管理的依据。大众化时期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在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活动中,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满足“顾客”要求作为学校教育的质量标准。高校二级学院必须结合学院实际,根据各专业的定位及培养目标,制定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如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考试质量标准等,为教学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评价体系的建立

教学质量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标准,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活动给予价值判断和评估。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评价必须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客观依据,评价体系设计必须考虑到学科、专业的特点,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多种因素,要注重从课堂教学的评价延伸到其他教学环节,将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利用学院建立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学生、领导、同行、督导等评价作用,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考察和评估,以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性,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

3.信息反馈与调控体系的建立

教学质量评价是手段,反馈与调节才是教学质量管理的真正目的。要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的反馈与调节,首先必须掌握真实、全面的教学信息,要注重全方位、多渠道收集。通过教师座谈会、系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形式,及时掌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网上评教、学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定期反馈等途径,大量收集学生反馈的各类教学信息;通过院系领导、教务管理人员常规教学检查,教学督导的评估与调研,了解教学状况。对于收集的教学信息,学院教务办应及时分析,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反馈至主管领导、系部或个人,对普遍性和全局性问题深入地开展总结研究,推动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

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要突出及时性、客观性,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控,规范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学质量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管理人员要不断改革教学管理方法,二级学院要合理利用信息,将评价结果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和评优等工作挂钩,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达到质量监控的真正目的。

三、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校级教学质量体系的延伸和创新。在充分考虑高校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引入ISO质量管理理念,从保障着眼,以监控为手段,充分发挥师生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保证了学院教学工作的良好运行。学院从运转质量管理体系以来,教学工作局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强化了广大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认识;教学管理工作更加有序、高效,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教改成果不断增加、收获丰硕。近3年来,我院教师承担校内教改项目42项,省级教改项目18项;发表教改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多部;校内教学成果奖59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6项。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逐年增加,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明显增多,出国率、考研率不断上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系统在教学流程管理、教学意见反馈、教学材料归档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管理的效率,实现了教学质量监控的动态性和实时性。

11.ISO21118亮度标称赢尊重 篇十一

ISO21118标准制定于2005年8月,其前身是日本IBMIA(日本商用机器&信息系统工业协会的简称)的投影机分会早年制定的投影机性能标准IIS,ISO 21118标准主要包括投影机类型、分辨率、亮度、照明系统、投影机的参数、计算机信号输入适用端口、计算机的图像输出、VcR以及其他相关设备的规格说明等信息。2006年7月14日,IBMIA投影机分会在其网站的相关页面(http://www.jbmia.or.jp/pjc/pjist.html)公布了自2006年1月以来,在中国内地销售的投影机产品(部分)的真实技术指标,以确保在中国内地销售产品的质量,帮助消费者正确地选购投影机。

截至到2007年6月24日,JBMIA网站上已经公布了索尼、NEC、日立、明基、三菱、松下、爱普生、三洋、夏普、卡西欧、佳能、东芝共12个品牌的超过140款产品的亮度指标,在爱普生、松下、NEC和索尼等厂商的产品标称和宣传资料中,也全面开始使用ISO21118标准标称指标。

ISO21118与之前的ANSI标准目的是一致的,就是统一投影机亮度测量和标称方法,给消费者创造一个公平、透明、良好的消费环境。

采用ISO21118标称亮度是这些公司对中国用户和市场的一种承诺,相信将对国内投影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们仔细研究了ISO21118标准中关于亮度的测试方法,其采用的测试方法与ANSI标准以及PC World中国实验室使用的测试方法完全一致,都规定了测试环境光线、温度等条件,在固定画面大小的情况下,将画面分为9个区域,采用9点测试法测试100%全白的模式下测量亮度,采用9个点的平均值×投影面积获得测试亮度。与ANSI标准以及PCWorld中国实验室使用的测试不同的是,ISO21118标准在计算结果中还使用了一个系数。

上一篇:二一班优秀学生名单下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及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