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说课稿

2024-10-30

大眼睛说课稿(精选10篇)

1.大眼睛说课稿 篇一

《叶子的眼睛》说课稿

《叶子的眼睛》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用简短而精炼的语言,描述了山谷中的春天的早晨,阳光驱散浓雾,唤醒森林中的生物,惊醒了树叶,从而营造出了一幅优美奇妙的风景画。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教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词及两个偏旁。

过程与方法: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在此基础上背诵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关键词句理解内容,通过朗读感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其中教学重点为

学会本课生字词及两个偏旁, 能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基础上背诵诗歌。教学难点是

运用不同形式朗读小诗,感受其中的趣味,萌发对文字的热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我在执教《叶子的眼睛》一课时,努力实践以学生的“亲历感受”替换教师的“繁讲冗析”,用师生间充满灵性的对话营造诗情新课堂,让学生乐学愿学。针对教材,针对目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1.出示图片

师激情导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树绿了,桃花红了,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到森林里去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学生齐声回答)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新诗。

2.板书课题,学生一齐书空。相机在田字格里教学生字“叶”,偏旁是“口”。

3.请同学齐读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小诗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诗。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三)了解内容,随文识字。

1、知道叶子的眼睛是什么吗?把那一句话读一读。(露珠)

(1)你见过露珠吗?(出示图片)你觉得露珠怎么样?(随机出示:水灵灵 亮晶晶)

(2)指名读,注意读准“灵”“晶”都是后鼻音。

谁能把这两个词读的美美的?

(3)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露珠儿是叶子的眼睛”了吧?

(4)你还知道什么是水灵灵的? 你见过亮晶晶的什么? 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一句话。

2、这眼睛不仅水灵灵、亮晶晶,还怎么样?(出示:眨呀眨的好像说:天亮了,真高兴!)(1)指名读这句话,齐读。

(2)谁来做个眨眼的动作?现在你知道眨为什么是目字旁了吧!

(3)眼睛眨呀眨的,好像在说什么?我们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4)出示“高兴”,谁能记住这两个字?

(高的甲骨文,对比着记忆)你能给“高”找朋友吗?高的反义词是什么? 出示“兴”,你发现八变成了八字底后有什么变化? 你在什么时候特别高兴?你能用高兴说一句话吗?

3、出示完整的句子,朗读训练。

4、你看“露”是什么偏旁?课文中还有一个字是雨字旁?(雾)下雾的天气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中有一个词的意思就是模模糊糊——迷迷蒙蒙,读准字音。

5、是谁把叶子叫醒的?读第一句话。正音“轻”,脚步很轻很轻,是怎样走路的呢?可是这么小心,还是把树叶摇醒了。让我们一起来摇一摇,你还见过摇什么?谁想来读一读。

6、再读课文,正确流利。

四、生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注意指导

心:卧勾不要太大,三点要呼应。

兴:上面点点撇指向中心,长横托住,八字底摆正。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当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在草尖上跳跃,明媚的阳光又开启了新的一页,亲爱的孩子们,用你们最美妙的声音开启美好的一堂课。在这美好的一天让我们继续走进森林,寻找心中的美景。

二、品词析句,想象体会。

1、读一读第一句,画出你在森林中看到了什么。雾气:迷迷蒙蒙

理解迷迷蒙蒙,扩词AABB 阳光:轻轻走进

2、出示阳光射进森林图,你又看到了什么?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出示词卡:走进,你体会了什么?

3、阳光怎么知道树叶醒来了?清晨阳光下的露珠会是怎么样的呢?相机出示:水灵灵、亮晶晶。哲闪闪发光的露珠不就是叶子的眼睛吗?那么美,那么闪亮!你见了会情不自禁赞叹,齐读,你还能说几个像“亮晶晶、水灵灵”这样的词吗?

4、阳光摇醒了树叶,叶子睁开了眼睛,这眼睛还眨呀眨呀的,让我们都来做做叶子,我们的双手就是眼睛啦,阳光照进来,眼睛还眨呀眨的。随机采访:小叶子,你怎么这么高兴啊?天亮了,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朗读第二句。

三、背诵积累。

1、同桌合作朗读。

2、老师和男女生合作朗读。

3、尝试背诵,四、拓展迁移:

太阳越升越高,整个森林醒来了,我们又会看到哪些奇妙的景象呢?你们看——出示森林美景图。仿写:阳光把森林唤醒了,哇——(),(),()是()的眼睛。

五、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指读。

2、给“还”组词的方法帮助孩子了解“还”的意思和用法。

六、写字指导。

就:左右各一半,注意撇的穿插。

进:半包围结构,井的撇短竖长,走之底稳稳托住井。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板书设计:

3、叶子的眼睛 雾气:迷迷蒙蒙

阳光:很轻很轻

真高兴

露珠:水灵灵

教育的本义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以体现“教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

2.从“大眼睛”到“大眼睛” 篇二

45年,对于历史来说,甚至都算不上弹指一瞬,但对于一本杂志而言,却是一段悠长的岁月。

45年,《大众摄影》杂志经历着自己的成长,经历着与许许多多摄影同行的悲喜忧思。我们在共同的努力中寻找希望,在美好的希望中走向目标。

在《大众摄影》杂志创刊45周年之际,我们以第三届“我与摄影”征文的形式,讲述摄影人的新时期与新摄影;并以“寻找我们”的活动,感谢朋友们对《大众摄影》的关注,并期待更持久、更深入的交流。

解海龙,当过文艺兵,文化馆馆员,新闻摄影记者。当年他为“希望工程”拍摄的“大眼睛”照片,几乎成为上个世纪90年代最著名的照片之一。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与《大众摄影》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古与今》彩色作品获《大众摄影》1984年《祖国的春天》专题摄影比赛一等奖。

《大众摄影》编辑告诉我,2003年7月是《大众摄影》创刊45周年,那天我还在整理自己在“非典”时期拍的片子。中午的时候,工会打来电话说,由于“非典”的原因,原来会员过生日送的蛋糕先暂时取消,并祝我生日快乐。原来,那天是我的生日——52岁生日。一股怀旧的情绪让我又回头看看自己这么多年的摄影生活。

早些年,在北京崇文区文化馆,与广角摄影协会的兄弟们一起,对摄影发烧得象如今的SARS,不仅自己玩命地拍摄,还兼组织辅导工作。那时候,“广角”就好象是摄影记者的摇篮,陆续有人当上了“无冕之王”。起初,我是由衷地高兴啊,毫不谦虚地说,他们的成功,有我很大的努力。可后来,心里就由甜变酸了。40岁,怀着20岁热情的我还是走进了《中国青年报》的大门,当起了摄影记者。在报社的那些日子里,我真的以为自己是20多岁的小伙子,有了这样的机会,凭着攒了多年的干劲,我在报社真是如鱼得水。上窜下跳,今天还在人民大会堂,明天就到了边远山区。1998年,我几乎达到了摄影记者的工作巅峰状态:1月拍张家口地震;5月拍内蒙古阿尔山大火;8月拍抗洪抢险;之后就去了西藏拍为藏民做白内障手术。在记者的工作岗位上我认为自己是非常称职的,当然,我也得到了很多荣誉,我认为,我已经达到了我自己的摄影巅峰。之后的几年里,报社摄影部陆续来了很多年轻人,他们不仅带来更新的观念,在使用电脑和外语上,我终于有些力不从心了。迎接新世纪的时候,我真的犹豫了。有一天,报社接到电视台的电话,邀请我去作嘉宾。我随口问是哪个栏目,他们说是“夕阳红”。我的心“咯噔”一下,然后赶紧收拾家伙,撤离了新闻战线。

但是,我和摄影是不能分开的。到了中国摄影家协会,我终于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就想:哎,划了个大圆圈,我又回到了组织联络辅导的工作上来了?与十六年前相比,我现在面对的是全国的摄影人。在这两年中,小到对每个会员、团体的联络工作,大到办展览、搞比赛、搞培训班、建立信息中心、办网站,总之全是服务性的工作。只要是与摄影有关的事情,我都是非常乐意做的。

也许是因为惯性的原因,我的眼睛却一直没有离开过新闻摄影的前线。看到新人新气象,我的心里又好象多年前一样,先是甜后是酸。这两年我添了个毛病,没事的时候就把所有的相机、镜头拿出来,擦!擦得干干净净的。手电、电池、胶卷都准备好,好象手机随时会响起来,接到拍摄任务立刻出发。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我背着摄影包从里屋走到外屋,然后再走回去。把摄影包放起来。我真是不甘心啊!

摄影包里的胶卷在反复的出差途中一遍一遍地过安检,除了X光,难道没有曝光的机会了?

当“非典”突然袭击北京的时候,我立刻感到,我不能再旁观了,这也许是我做新闻摄影的最后的出击。当绝大多数摄影记者还没有深入到SARS病房一线采访的时候,我通过关系找到北京佑安医院,我要求进入病房拍摄。当获得批准后,我激动得几乎忘了传染这回事了。但是,我坚信,医生能去的地方,我就能去。当我脱掉三层防护服的时候,我真的为我们的医护工作者自豪。虽然在SARS病房,我只停留了40分钟,可是这将是我摄影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

随后,我这次拍的片子大量地在各报刊陆续刊发出来。这时,我又在想,我已经不再是某个媒体的摄影记者,我的片子也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新闻报道,我应该在自己现在的岗位上,让摄影为抗击SARS激发更大的社会力量。这当然也与我当年拍摄“希望工程”的经验有关,我已经不再把摄影简单地看作是一次新闻的记录,还要把它的社会功用发挥得更好。由于事件的特殊性,不是所有的摄影记者都能深入到抢救SARS病人的最前线,经过多方努力,我们以协会的名义向抗击“非典”一线捐赠了十台数码相机以及打印机,目的就是想让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将那些应该被载入史册的画面拍下来。同时,我也在积极地同广东、河北等媒体摄影记者和团队取得联系,密切关注所有关于记录“非典”时期的影像。等到我们战胜SARS的那一天立刻会举办一个展览。

我拍摄的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孟庆华的照片被《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用作了公益广告。看过报纸后有很多朋友对说,解海龙又拍一双大眼睛。

3.眼睛的说课稿 篇三

一、 说教材

《保护眼睛》是第一单元《保护我的身体》中的第二课。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了解眼睛在生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体验失去眼睛及戴眼镜的麻烦,感受到拥有一双明亮、健康的眼睛是多么幸福,从而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依据新课标和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

1、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

2、初步认识近视眼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及读书、写字习惯;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学习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难点: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学,课前需要准备好头饰和眼镜。

四、课前准备(头饰、眼镜)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法和学法上

五、教法与学法

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观察法、活动体验法等多种方法,巧妙地将教育寓于探究体验活动中,激发探究兴趣。

下面着重来谈谈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粒黑葡萄,用它可以看世界,用它可以看书报’你们猜猜,这是什么?”我用这则生动形象的谜语引入活动主题:学生马上就猜出谜底是眼睛。就此我出示课题“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每个人的梦想,那眼睛有什么作用呢?”有学生迫不及待的.回答,用眼睛可以看书,写字,看电视,画画??。“对呀,眼睛可以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可是,如果我们失去明亮的眼睛眼前会是什么样子呢?”

最好的老师兴趣提醒了我,在导课时,我采用谜语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对眼睛的感性认识,很快他们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2、情景体验,激发情感

这个环节我用玩游戏“贴鼻子”的形式让同学们轮流上台,让学生在黑板上给事先画好的娃娃贴鼻子。因为眼睛被蒙上,他们看不见,很多同学把鼻子贴在了眼睛上,嘴上,脑门上??或者贴歪了,贴倒了。这样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同学们哈哈大笑,兴趣十足,积极性很高。我问学生为什么会贴乘成这样?有学生回答“因为蒙着眼睛,看不见,所以才会贴歪”。“如果不蒙住你们的眼睛,你们能不能贴好?”同学们都很有信心地回答能。随后,我找一个同学,让他贴,他果然贴得又快又好。我们把掌声送给了,我抓住时机问学生:“通过这个游戏你们有什么感受?他激动地说:“眼睛看不见特别不方便,任何事情都做不好。“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通过这样的情景体验让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性,强烈感觉到应该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

(小学生对游戏最感兴趣,在这里我设计通过玩“贴鼻子”这个游戏,让学生在玩中亲身体验到失去明亮的眼睛给生活带来的不方便,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

3、调查讨论,合作交流

这个环节我先出示头饰“眼睛”,情景小表演:“眼睛的哭诉”。(我模仿眼睛说:“呜??我是一双不幸的眼睛,我的小主人从来没有关心、爱护过我。他总是用很脏很脏的小手来揉我、让我在太阳底下看书,把书和本子离我那么近,我好累啊!可他还从来不好好做眼保健操,让我休息,把我保护。你看,我现在什么也看不清了,我都成近视眼了,呜??) 学生们听得特别认真。”我乘机问他们:“刚才的眼睛为什么哭泣呢?孩子会说因为这双眼睛的主人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及读书写字的习惯,使它近视了,十分的不方便,所以它才哭泣。乘机提问:“哪些不良习惯会造成眼睛近视?”让学生出示课前已调查过的 “近视原因调查表”,小组内完成情况不尽相同。但通过调查,同学们都有所收获,然后让学生把自己调查结果在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补充:“通过调查,你发现哪些原因会造成眼睛近视?”学生会根据自己和他人生活的实际说出:”躺在床上看书;趴在桌上写字;在公共汽车上看书等等不良习惯会引发近视。。大家一起总结那些不良习惯会造成眼睛近视,通过学生交流,初步知道了眼睛近视的形成原因后,我开始让学生体验感受近视眼的弊端,我拿出两副眼镜,让学生戴上,分别进行

喝开水,跳绳两个活动,喝开水的同学在低头时不断扶眼镜,而且开水的热气凝结到镜片上,眼镜变的模糊不清。而跳绳的同学眼镜总往下掉,要不断的停下跳绳来扶眼镜,最后一不小心眼镜还是掉在了地上。由这一情景同学们深刻体验到戴眼镜的麻烦:仅仅这么两件小事就已经很不方便了,可想而知,如果眼镜日日夜夜陪伴我们,遇到的麻烦就更多了。我乘机提醒大家一定要克服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调查讨论,合作交流归纳,使学生了解眼睛近视形成的原因,并通过情景体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戴上眼镜的麻烦,认识不良的用眼习惯,给眼睛带来的伤害,及生活的不便。从而让学生增强学生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意,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4、制定计划,切实实施

学生在前面各环节的活动中已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我乘机提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制定《我的爱眼计划》。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分别绘制了图画、文字计划。自编小小儿歌等等,用多种形式来制定自己的爱眼计划,并向别人宣传爱护自己的眼睛。

(本环节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我的爱眼计划》,再次巩固前面所学的护眼知识,并做到因人而异,同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制定,可以选择绘画、儿歌、表演等多种形式,学生兴趣十足,易于调动积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按计划执行,也体现了与语文、艺术等学科的融合。

5、休息放松,总结归纳

课进行到这个时候,学生已比较疲劳了,我提出:“同学们,我们上课已经很长时间了,你们的眼睛一定也有些累了把?下面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做做眼保健操吧!于是放眼保健操音乐,我和同学们一起做眼保健操,放松休息一下眼睛。并给他们讲解做眼保健操的好处:“可以放松休息眼睛,并通过对穴位的挤压揉搓,缓解眼部的疲劳。”

(本环节既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也是在活动中教给学生一种保护眼睛的,放松眼睛的好方法。)做完后,我有感情的说:“同学们,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吧!”

七、板书设计

4.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篇四

沙文中学

邓叶花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沪科版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6节《神奇的眼睛》。我说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神奇的眼睛”一节安排在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这样安排符合初二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由浅到深,同时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并且神奇的眼睛解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唤起学生对眼睛爱护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眼睛结构

②了解眼睛如何看清物体

③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眼睛的神奇,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护眼意识 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了解眼睛如何看清物体

②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难点:引导学生探究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二、媒体运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本节课是以探究为主,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规律,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根据本节课特点,我采用实验探究和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模式。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也为上好本节课打下基础。

四、教学程序的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有如下五个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了解眼睛如何看清物体

(三)探究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四)应用新知解释现象

(五)巩固评价,形成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通过让学生倾听2008年残奥会盲人歌手杨海涛的《天域》及他在演唱结束后的深情独白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以及对眼睛的爱护意识。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二)新课教学

讲解新课:

本部分内容又分为4个环节

1、眼睛的结构

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重新温习眼睛的结构,在与之前学过的凸透镜重新规律作类比,知道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而视网膜则相当于光屏。

2、眼睛如何看清物体

我先引导学生思考“眼睛如何看清物体”,在做演示实验:在气球中加水当做晶状体,而两手相当于睫状体,演示眼睛看远处及近处时晶状体的收缩情况,在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引导学生了解眼睛看清物体的原理。

3、探究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眼疾,关注人们最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引导学生探究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一教学难点。

4、引导学生关注,爱护眼睛。

(1)播放动漫视频:不注意用眼的危害(2)生活中引起近视眼、远视眼的原因

(3)怎样保护眼睛?

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说说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保护眼睛,不然会有哪些危害。这样设计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堂小结:采用学生回忆反思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法。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难点,脉络清晰,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爱护我们的眼睛说课稿 篇五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家中的电视和电脑的普及,孩子在家中看电视、上网、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加上部分学生写字、读书的姿势不正确,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家边看电视边写作业的不良习惯,孩子的近视程度越来越低龄化,且人数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国的弱视儿童有1000多万,青少年近视率达40%,大学生近视率超过70%……这说明,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已经刻不容缓。为此,开展一次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保护眼睛》。

这一主题活动在经历了主题生成课之后,我们把它分解成了五个活动内容:认识我们的眼睛;了解我们的视力;近视带来的不便;预防近视小常识;爱眼宣传我能行。这些活动动容分五个小组来完成。由于上节课及课后同学们都已经做了充足的调查,所以本节课只是一个调查成果的展示。

《课标》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优势和活动进行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交往能力;能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自我、他人和小组的活动,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建议,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中对于保护眼睛有了一些了解,也在三四年级的综合实践课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所以可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调查、合作、探究等能力。

三、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和课标的规定,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制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

认识近视的危害,学习有关预防近视、保护眼睛的知识和方法。

2、能力目标:

(1)、在调查全班同学的视力活动中,初步学会自查视力;

(2)、学会眼保健操的正确做法,了解保护眼睛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3)、在收集资料活动中,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在调查、采访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树立学生爱护眼睛的意识,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有关预防近视、保护眼睛的方法。

2、认识眼睛结构,了解视像原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

这是一节活动课,所以我完全放手交给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整理、研究、展示这样一过程,激起了探究的兴趣,激发了探究的欲望。每个学生都全身心的参与,从而拥有了自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得,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六、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说以下我的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回忆活动内容:

小组长介绍自己组的活动内容以及小组的人员组成情况,这样可以让全班同学回忆上节课的大家确定的`活动内容。

(二)、分小组展示活动成果

因为五个活动内容是环环紧扣的,所以汇报的时候让大家根据

刚才小组依次汇报。

1、第一活动内容:认识我们的眼睛

这一小组分两个部分完成首先两个同学拿着眼睛的模型介绍眼

睛的结构,之后让同桌拿出小镜子互相指认刚才说到的部分。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使大家都掌握眼睛的结构。

然后播放第一小组的采访录像,使学生了解如果我们不好好的保护我们的眼睛,就会使眼睛的某些功能减退导致视力出现近视、远视等缺陷。

2、第二活动内容:了解我们的视力

(1)、出示全班测量统计图

(2)、统计全班近视人数

(3)、汇报近视原因

3、第三活动内容:近视带来的不便

第三小组以小品的形式汇报近视带来的不便,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意识到要保护自己的视力。

4、第四活动内容:预防近视小常识

(1)、播放动画片

(2)、两个学生表演保护眼睛拍手歌

(3)、学生用ppt告诉大家吃什么食物可以预防近视

(4)、出示错误的做眼保健操的动画片

5、第五活动内容:爱眼宣传我能行

(1)、展示爱眼宣传小报

(2)、歌曲《保护我们的眼睛》

(三)、全课小结

6.日本人“大眼睛” 篇六

作者:李长声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0年7月

定价:27元

这是一本知名旅日作家李长声先生的随笔集。李先生生于1949年,39岁时自费去日本留学,曾专攻日本出版文化史。这本《枕日闲谈》仍与出版有关,谈书,说流派,讲作家,论奖项,侃八卦,但摊子铺得很大,已不限于书。

日本人与诸葛亮

早就知道日本人崇拜诸葛亮,程度比中国人还厉害,就是没想过也没深究过为啥。据李先生介绍,日本人熟悉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一个叫土井晚翠的诗人。土井诗人写诗咏叹诸葛亮,诗被选进中学课本,还被人谱曲传唱,诸葛亮的形象由此深入日本人心。此外,日本人读的《三国》不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而是吉川英治的《三国志》。吉川英治认为整个《三国》说的就是曹操和诸葛亮这两个英雄争胜败的故事,所以《三国》应该是起于曹操,终于诸葛亮。因为这个思想,他写《三国》,写到诸葛亮去世就收尾了。日本人因此对诸葛亮的印象更加深刻。李先生说,日本人对诸葛亮相当熟悉,已经到了不拿他当外人的地步。在有些日本人眼里,诸葛亮简直就是“Made in Japan”。为什么呢?这么说吧,中国人读《出师表》有几个会哭的?恐怕不多,可日本人会,而且哭得厉害,因为有心事,跟诸葛亮有关的心事。您要想知道具体的,就去读书吧。

好大的眼睛

常看日本动漫的朋友可能会对漫画里人物的大眼睛印象深刻,比如《花仙子》里的小蓓,《一休》里的小叶子,等等。还珠格格眼睛够大吧,但跟日本动漫里的人比,还没人家一半大。这种大眼睛的画法也影响到了中国,不信您打开电视看看,中国动漫里的人物很多也都有着铜铃般的双眼。

对于日本漫画,我只注意到眼睛,李先生却关注到了全身。他说:看日本的漫画或根据漫画改编的电视卡通片,印象深刻,特征之一是人物的身体瘦而长,眼睛大而圆,像西洋娃娃。

早期的日本可不是以大眼睛为美的。据李先生说,日本12世纪的美术作品《源氏物语绘卷》上的人物,女性的身体像杨贵妃那么丰满,可眼睛却是一条缝;17~19世纪的江户时代,浮世绘画师画的美人画像,眼睛也是细细的;19~20世纪初的明治时代,有个旅居日本的欧洲人给日本女孩看西洋美人画,女孩一见,首先惊讶的是眼睛:哦,那么大!日本画里的人物眼睛变大始于现代画家竹久梦二。竹久梦二跨越了明治、大正和昭和三个时代,他小时候见的画应该还是细眼睛,没想长大以后却对眼睛做了颠覆性的改变。到了战后,漫画里人物的眼睛越来越大。李先生说:几乎占据一张脸的大部分面积,挤小了甚至挤掉了鼻子和嘴的位置。再后来,漫画影响到了生活,电视上的艺人们也都以拥有漫画人物一样的大眼睛为美了。

说到这儿,想起老相声里的《美人赞》:柳叶眉,丹凤眼,杨柳细腰赛笔管。捧哏的说到这儿,逗哏的答话了:生活里的美人要真长成这样,那可就看不得了。

塞车的书

塞车就是堵车。谁要说自己是北京人,可没见过堵车,那一定是假冒的。堵车现在已经成了北京人心里的病。以守信闻名的古人尾生,在桥底下等一个女子,女子没来,洪水先来了,为了守约,尾生誓死不走,结果抱着桥墩子淹死了。如果尾生活在今天,每天死八回都死不够。这车堵的,有几个人能守时呢?

其实不只北京堵,世界凡大都市,都堵。日本号称是公共交通最准时的,但自己驾车出行,也堵。逢年过节的时候,堵个几十公里是常事。李先生介绍,东京大学有位西成教授,把这现象看在眼里,观察了十余年,并用自己的专业——非线性数学解析,对堵车现象给予分析,最终出版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堵塞学》。

按西成教授的分析,塞车的根本原因是上坡,特别是缓坡。上缓坡的时候,如果司机不加大油门,车速就会逐渐减慢,前面的车一慢,后面的就要踩刹车,这样就形成了自然堵塞。西成教授还有个高论我没看懂,他说,在高速路上,车距如果低于40米,就会发生塞车,在这个时候,只要谁踩一下刹车,就会造成大约10分钟的堵塞,而一旦堵上就不容易疏通。

西成教授还讲了另外一些有趣的现象,这些现象我倒是心有所感。比如:能看见前面两辆车时的速度比只能看见一辆车时要快,近年来车身越来越高,阻挡了视线,所以会堵车;超车时,往卡车前面愣插,使卡车急剧减速,也会造成堵车;还有,路况好的时候,超车道里跑得快,堵车的时候,行车道里跑得快。如此等等。

文章结尾处,李先生有一段话写得有趣,他说:同样是塞车,北京的景象跟日本大不一样。日本车辆被塞成一线,像僵死的蛇,而北京好似跳千手观音舞,左探一车头,右探一车头,伺机往前插,满路不和谐。

作家的学历

书尾的一篇文章名叫《作家与学历》,开篇没说日本人,讲的是香港作家倪匡和台湾作家三毛。倪匡说,有一次他在台北参加一个座谈会,会上大家做自我介绍,自报的学历都很高,不是博士也是硕士,到了他这儿,倪匡说:我初中毕业。场面立刻有点尴尬。就在这时,倪匡身后的三毛大喊:我小学毕业。三毛后来跟倪匡说,她真的是小学毕业。

李先生说,好像作家这一行是最不讲学历的。如果一个建筑师没有学历而著名,会让人觉得刮目相看。可如果一个作家没学历,就没人会觉得奇怪。所以李先生建议,没有学历的人想改变命运,最好的办法就是当作家。

据李先生说,日本属于学历社会,所以日本的作家中有学历的偏多,比如写科幻小说的田中芳树就是个博士。不过日本学历社会的历史并不长,李先生是这样介绍的:1872年以前的江户时代,武士的儿子是武士,农民的儿子是农民,学文化改变不了命运,没用;1872年,有人写了本书,告诉大家学习能让人出头。于是在同年,明治政府开始了强迫式义务教育,但上学的孩子还是很少,原因是没钱读书;直到1895年,日本打败了大清国,跟老佛爷要了赔款,才把教育基金成立起来。1900年开始免费上小学,入学率90%以上;但到1960年时,高中入学率也只有60%;到1970年代,中国政府放弃了战争赔款,日本的高中就学率才达到90%以上。也就是说,日本进入学历社会,至今也不过三十年。

《没人这样说过词》

作者:杨一枫

出版社:中国书店出版社

作者杨一枫被网友称为“诗词版的易中天和郭德纲”。《百家讲坛》主讲人鲍鹏山评论这本书:今年我推荐大家看小杨“说”诗词。为何推荐,原因有三:1.给力;2.有用;3.好玩。说给力,思想语言都挠到我们的痒处;说有用,既能增补知识又能心灵鸡汤;说好玩,把凤姐和周邦彦、中国男足和林黛玉、暮光之城和姜夔、张爱玲和李清照都融在一起,是够好玩的。

《枪,偶尔有音乐》

作者:[美]乔纳森·勒瑟姆 姚向辉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本融合了科幻、反乌托邦、推理、黑色等元素的小说,1998年曾入选《审理》杂志“100部今生必看的科幻图书”。大概因为书中包含了上述元素,所以读者会称这部小说是著名推理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和“垮掉的一代”的创始者威廉·巴勒斯的结合体,是来自反乌托邦小说《美妙的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的馈赠。本书同名电影由《坏中尉》的制片人监制,将在2012年上映。

《一个不会读书的作家》

作者:[加]霍华德·恩格 赵淑霞 王莉娜(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非虚构。一个以创作侦探小说而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忽然得了中风,自此,他不能再读书,更不能写书。但这位作家一生只爱书:上小学,同学们在运动,他在看书;上中学,参加夏令营活动,他还在看书;上大学以后更甚,家人让他帮着递一下盐瓶子,他根本不明白家里人说的是什么。一生的最爱被夺走,怎么办?当然要夺回来。作家于是开始了他艰难的历程。

《YES!产品经理(上、下册)》

作者:汤圆 老马(著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7.大眼睛说课稿 篇七

一教材分析《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讲述了琳达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从更深的意义上理解,“永生的眼睛”体现的就是一种热爱生命的情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读了本篇课文后,应该能够感受到这其中体现的真善美,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也能够涌起很多的感动。但因受年龄所限,学生对器官移植非常陌生,对其意义更是不理解,因此,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另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

在些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为:

1.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珍惜和热爱生命和美好的生活。

3、.了解角膜捐献,对捐献角膜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4.学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四、说教法与学法

课标中提到“略读课文在内容上理解上,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我的设计理念是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我根据教学目的2、3两项,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交流体会”的方法进行教学。这里的“悟”既包括读懂的,又涵盖质疑的。这里的”读”可以是默读、朗读、分角色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这里的“交流”既可以是你喜欢的词句段落,也可以是人物特点。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五教学准备

器官捐献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课前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下面我重点来说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阅读片段,交流感受,导入课题。

出示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片段,学生阅读,谈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海伦凯勒这位著名的盲人作家的名篇,表达了她渴望重见光明内心感受。学生在此前度过她的文章,以此作导入,配之教师深情朗诵,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文兴趣,还能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垫定了一个情感基调。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语言。

1.一读,做到不漏读、不错读,教师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的句子,引导学生正音(捐赠、盲童、热泪盈眶、屡次、遵从、搂住),注意多音字“重”的读音。

2.再读,边读边思考边动笔,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言语学习的起始环节,要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读课文,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倒,读后订正,意在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正误的识别与判断能力,让学生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和段落,能使学生初步感知这是一篇感情至深的文章。

三、读中品味,领悟情感。

a.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划的部分,并联系谈谈自己的理解。

研读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探究问题:

(1)“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

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父亲和琳达的态度是不相同的并找到相关的段落朗读。其次,给予学生引导提示: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最后如果是你,你能给予他人哪些东西?

(2)“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我的女儿温迪自幼酷爱画马,她的作品屡屡获奖。父亲接着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①文中的“我”是谁?为什么会为“我”而感到自豪?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如果你是那个接受眼角膜的盲童,在他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见到了世界、见到了阳光,见到了梦中的亲人……你最想跟温迪的外公,那个无私捐献眼角膜将你从黑暗带向光明的人说些什么呢?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全面所学的课文谈。

(3)把父亲的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送进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在学生由感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读中谈感受,读中质疑,读中进行角色互换。文中父亲的一种无私情怀如涓涓流水渗入学生心田,受到刻骨铭心的熏陶和感染。

研读含有“骄傲”的句子: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我紧紧地搂着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通过“作者说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那么,父亲留下的更是什么?”来帮助学生体会“热爱生命的精神,体会永生的眼睛的含义;用“‘我为我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作者用了14岁这数字词,想说明什么?”来启发学生与作者自己14岁的时候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感受温迪的富有爱心、勇于奉献和热爱生命。

四、教师小结,进一步体会课题的含义

在学生对被琳达和父亲的语言和行动深深感动的同时,出示本文后面最后三段的内容,配乐朗读,激发出学生对温迪更深的敬意和对“永生的眼睛”的内涵的更深的理解。当学生拥有了感动之后,再来看看课题,“永生的眼睛”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仅仅是将要消失的眼睛在别人的身上得到了延续吗?还有什么?(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还指他们一家三代人富有爱心、勇于奉献、热爱生命的那种伟大的行动和美好的情怀将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染着我们,将永远流传下去,得到了真正的永生。他们这一家三代人也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他们也是永生的。”

五、延伸情感实践拓展

链接相关资料:①邓小平爷爷逝世后,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②深圳大学生吴翼飞捐赠角膜,让四位者见光明。③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左右的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学完这篇课文,面对器官捐献,你有没有自已的想法?说一说。

作业写一份倡议书。

8.《大眼睛羚羊》评课稿 篇八

评议内容:一年级音乐《大眼睛羚羊》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执教教师:刘永红

参加评课人员:史校长、孙校长、李主任、全体音乐教师

一、音乐教研组长李晓霞主持讲话:

二、刘永红教师针对授课内容作阐述: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一)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与适当的情绪演唱《大眼睛羚羊》,体会歌曲丰富的情感以及黎巴嫩儿歌的音乐风格。

(二)能积极的用声势动作参与音乐活动,并有较出色的表现。

(三)感受和体验四四拍音乐的强弱规律。

羚羊是深受阿拉伯人喜欢的动物,它有着大而温和的眼睛,是阿拉伯诗歌中常用的题材。歌曲《大眼睛羚羊》是一首黎巴嫩儿歌,歌曲词曲短小,节奏感强,四四拍子,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乐句组成,通过描述孩子失去羚羊后“着急”的心情与羚羊回来后孩子“欢喜”心情的对比,表现了孩子与羚羊之间深厚的感情。歌曲具有黎巴嫩音乐节奏感强与感情丰富的特点。

本课是一年级的一节唱歌课,由于歌曲中出现了乐理知识(强、弱),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为: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2.学唱歌曲《大眼睛羚羊》,并创编歌词进行表演。奥尔夫主张在音乐学习中,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孩子们在拍手跺脚、音乐游戏、歌唱、舞蹈、演奏乐器等活动中兴致勃勃地学习音乐、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综合提高其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表现力。

因此本课设想学生在大量律动活动中愉悦、轻松地感受歌曲情绪、节奏、句式、旋律等特点,在不知不觉中为后面的歌曲学唱作好了铺垫,从兴趣着手,让每一个孩子在律动活动中跳得热情、唱得欢乐。

本课以小朋友巴斯布斯“寻找大眼睛羚羊”为情境线索,根据情境设计了“寻找羚羊”(学唱歌曲)—— “一起去滑雪”(律动)等一系列音乐活动。首先从讲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寻找羚羊”活动中,重点体验“着急”与“欢喜”的不同情绪,并让学生在演唱中很好地表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在游戏环节中,让学生愉快轻松地唱一唱、做一做“6(la)、5(sol)、3(mi)、2(re)”等四组音符,复习巩固科尔文手势,训练他们敏锐的听觉能力,并为演唱《滑雪》旋律做好铺垫。在律动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情境表演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同时体验歌曲欢快活泼、积极向上的情绪。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能说是,会演唱歌曲了,并没有很好的达到表演唱的效果。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在困扰着我。我想,问题肯定是出自老师的教学设计及安排。音乐课应该是活泼、轻松的。也许是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吧,所以对乐理知识特别关注。这首歌曲大家能较快地接受并学会,但乐理这些专业性的知识,对于一年纪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因此,使我总是将注意力过多的放在知识的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表现歌曲。以后我将在教学中,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演唱及歌曲的表演唱中,让学生知道怎样用愉快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另外课堂上音乐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应更多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提高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水平。作为音乐学科,要做到生动丰富、机智巧妙,适时适地的评价。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有利于学生表现力创造能力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的发展。”在这方面,我只能用 “你真棒”“你唱得真好听”等简单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今后的常态教学中,我要不断训练自己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如何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三、各位教师作具体评价:

(一)徐培文:

1.教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设计能紧密围绕所教内容。

针对一年级小朋友,能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兴趣。注意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上课、下课利用音乐。既使课堂开始和结束有序,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康德霞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音乐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很感兴趣。

2.体现了教师的亲和力:

老师很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随时用肢体语言,表情,以及夸奖鼓励的语言给学生以暗示,既可以掌握课堂的节奏,给每个同学以练习和表现的机会,给学生被关注的感觉,与学生保持亲善友好的交流关系,教师的语言充满了亲切感。老师在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有许多次鼓励学习的言语和动作,给学生很大的自我效能感。

(二)范国庆:这节音乐课,教学设计的环环相扣。一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聆听新授歌曲—再演唱。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通过本课,牢牢的把握住了声音的强弱。但也是由于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在歌曲《大眼睛羚羊》的教学中,时间的安排和演唱的教学没能很好的表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在教学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三)杨艳丽:

1.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能围绕自己设定的课题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出,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整堂课都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给学生们充分的练习机会,并将教师的讲解换成多媒体的呈现,加深记忆.这一切都是很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其中的感觉,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

(四)李晓霞: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创造力与灵感,即兴创作。

2.注重个性发展:

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条件。比如,几位老师让学生改编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四、建议: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和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要以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为轴,有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技能。

(二)突出教学重难点:

整个课堂教学中,要突出教学重难点,设法在教学活动中突破教学重难点。突出新授内容的训练,在学生掌握所学新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扩展,才能达到对知识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目的,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求实:

课要上得有实效,不要流于形式。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不要偏离主题。

9.移动的大眼睛 篇九

摄像头

随着即时通讯工具的广泛普及,即时信息、语音电话、视频聊天都成为广大网友不再陌生的词汇,它们已经悄悄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缩短着与世界的距离。在宽带快速普及的今天,摄像头无疑成为最实用的工具之一,用它配合MSN、QQ等通讯软件,与朋友交流将会更加方便。

一向以生产数码外设为主的罗技公司近期推出了2款“快看”系列网络摄像头——罗技迷你豪华版和罗技迷你版(以下简称豪华版和迷你版),它们都为笔记本电脑设计,可以很方便地夹在屏幕上。

豪华版的造型简约时尚,银灰色的外壳绚丽多姿,大大的眼睛则镶嵌在主体下方,成为它“察言观色”的窗口。镜头上方依次排列着麦克风、罗技的图标(Logitech)、LED指示、快拍按键。背面配备百变灵巧夹,可以非常方便地夹在显示器上。

与豪华版同根而生的迷你版网络摄像头,同样拥有着出色的品质。迷你版的设计比较简单,但造型十分可爱。圆圆的大脑袋憨态可掬,大眼睛设计在整体的中央。镜头上方有快拍按键,方便用户的使用。镜头下方设有一个LED指示灯,显示用户摄像头的工作状态。背面也装有百变灵巧夹。

在性能方面,2款产品都拥有130万像素,视频分辨率为640×480,捕获画面清晰动感。由于使用玻璃镜头,能够获得清晰锐利的图像。另外它还可以手动对焦,对焦范围可以从3cm延伸到无穷远。

技术方面,RightLight使之无论在何种光照条件下,都能够自动生成效果最佳的图像。而且内置式带有RightSound技术的麦克风,声音效果清晰,没有恼人的回声干扰。使用其自带的“欢乐特效镜”软件,还能添加视频特效。选择3D动画头像,模仿你的面部表情和头部移动,或者选择2D面部道具,用眼镜、帽子等改头换面。视频特效不仅有趣,更可以方便地应用于QQ、MSN、Yahoo!Messenger、AOL InstantMessenger等程序,显示你独特的个性。

虽然2款产品的功能基本一样,但画质上还是豪华版略胜一筹。在测试对比中,迷你版的画面颜色略有些暗淡,并且随着视角的变换呈现的画面并不流畅,还有些断续的现象存在。

作为专为笔记本电脑用户设计的摄像头,2款产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用户在移动环境下的使用需求,它们的外观被设计得时尚小巧,方便携带。可调焦距让画面随时保持清晰,而顶部的快拍功能键为用户在使用中提供最为便捷和直观的拍照方式。此外豪华版还随包装另赠摄像头旅行专用包,让你的摄像头在移动环境下也能得到贴心保护。

10.《戏曲大舞台》说课稿 篇十

首先,说教材。

《戏曲大舞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课。其目的是想让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去领略它博大精深的内涵,去欣赏它回味悠长的神韵,从而积累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热爱!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本单元课文训练的意图和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三个维度的目标:

知识和技能:了解戏曲有关知识,学会把握不同剧种的特点并进行初步的戏曲鉴赏。

过程和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浏览网页,从丰富的戏曲视听及图文资料中,直观感受戏曲的特点。我将指导学生用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表演法带领学生体验戏曲艺术之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确立为: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学习一定的戏曲知识。

教学难点为:体会戏曲富有文化底蕴的曲词,感受戏曲特有的艺术魅力。

第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戏曲知识的介绍,却忽视了直观感受和能力迁移对学生的作用。所以尽管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在学生头脑中,戏剧知识还是一片空白,更谈不上对戏曲的喜爱,去达到预期的欣赏水平了。为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我把课堂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将视听、图文资料制成专题网站,辅助教学,做到发挥网络资源信息量丰富的巨大优势,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指出的:“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有关精神,再结合我们远程教学“模式三”环境下的各项要求,我把学法定位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屏幕广播实现的“群体学习法”;二是学生之间共享成果的“小组协作学习法”;三是采用问题引领和任务驱动来实现的“自主探究学习法”。我将通过对这三种学法的落实和指导,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实时监控,充分发挥远程教学的特点,同时又要把这堂课上出语文课的特色与韵味,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所收获。

第四,说教学过程

一、问卷导入

在开始我会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方便快捷的交互平台,以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戏曲的认识与喜爱程度。如有对戏曲有了解的同学,可让他试唱两句,调动课堂气氛。如果没有,那么今天大家就一起随老师走进戏曲天地,去领略戏曲的博大精深的内涵与独特的艺术之美。

在此我以问卷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之后课堂气氛的调动起到良好的铺垫。

二、了解剧种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四部不同剧种中的经典桥段,让学生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戏曲种类。然后引导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当中分四组在老师整理归纳的网页资源中分别寻找这些剧种的图文资料,再派出代表总结归纳。并让学生在自学中试唱几句,体会各种戏曲唱腔的独特以及韵味的悠长。这一活动中,学生既欣赏到了各种戏曲,又领略到戏曲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三、戏曲常识

综合考虑学生学情与戏曲特点,这一环节我将将主要介绍戏曲的行当、脸谱及虚拟性这三大特点。首先我会故意以“角色”这个词来提问,然后再点明角色是外行的叫法,在戏曲中我们称之为行当。再让学生在专题网站内去查找四大行当的特点及相关内容,这时远程教育设施及资源在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可在网络上找到相关内容自由浏览,既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让学生养成自己动脑思考的.好习惯。然后我再用四大行当中的净行引出脸谱的知识,同样让学生在网上找答案,再用两个与脸谱相关的知识题来巩固学生对刚学知识的印象。脸谱颜色丰富,图案精美,学生学习中还能体会戏曲的画面之美。

关于第三点虚拟性的介绍,我将会展示一个字给大家“虚戈”。所谓“虚动干戈即为戏”,再配以一段三岔口的视频,让学生明白,舞台上即使没有千军万马没有山川河流,但仍可通过演员表演体现出来。

四、品词学唱

“虚动干戈即为戏”这其实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它还有下联,便是“又加一点便成文”

在这一个教学环节我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充分认识戏曲受到了人们的喜爱,除了它优美的唱腔,华丽的服饰外,还在于它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戏曲唱词工整押韵,优美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京剧中途《三家店》这一经典桥段,唱腔优美,唱词工整。引导学生发现唱词的工整押韵。另外,唱段中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孝文化,我们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在这节活动课中,我们不妨现场教同学唱这几句,通过学唱与品读来体会戏词中丰厚的思想文化内涵。以此为例,让学生自主探究,品读戏词,融入戏曲。

五、珍视瑰宝

今天,我们看了戏,听了戏,演了戏,还品了戏,走进戏曲天地我们才发现,原来戏曲的世界如此的奇妙。我们应该珍视与传承我们中华民族这一伟大的艺术瑰宝。然而课堂是有限的,语文学习的空间却是广阔的。大家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去感受戏曲文化的无穷魅力。(展示“相关链接”。)布置作业。

以上五个教学环节,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主线,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并注重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五、说农远资源的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将远程教育资源合理运用能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它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悦,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快乐地栖居在课堂上。

上一篇:例谈记叙文素材的选择下一篇:小学暑假社会实践报告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