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考研与专业就业—临床医学硕士

2024-10-15

2022年考研与专业就业—临床医学硕士(精选10篇)

1.2022年考研与专业就业—临床医学硕士 篇一

2018年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硕)考研经验和资料汇总

2018考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硕)的同学们,4月已经过了一半了,专业课的复习你开始了吗?专业课的复习是越早开始越好哦!为了帮助大家备考,聚英考研网的老师为大家分享一位厦大新闻与传播(专硕)学姐的经验和考研资料汇总,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一、经验分享

由于今天主要介绍专业课,所以我们直接从专业课部分开始介绍。

专业课:基础133分/综合108分。

我从5月份开始看专业课。只是看。开始仔细读+背是9月份开始。

在公布的九本参考书目书中,本科学过不同版本但是大致相当的有6本,所以相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有点印象(本科本专业学的还算过得去)。最早开始也是花最多时间的是中新史。因为专硕大纲10月出来之后,有传闻说不考中外新闻史了,所以之后,群里很多人都说不考不考就不看了,可是卷子一出来,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傻了眼,妈呀,30分的中外新史填空啊。实际上,出卷子的人,还是那些人,不管考纲发生怎样的变化,人是没有变的,这一点很关键。暑假时我把中外新闻史读了一遍,真的是头大,但好在我细细啃了一遍,所以基础没给拉低,不然就say goodbye了。在考场上还是有一些规律的,比如说“第一”“首次”“最”这类型的,是一定要掌握的。因为考试就考这些,不信去看真题。

专业课复习的大致方法也就是先看真题,再定位,再研究出题布局和预测出题重点,自己背啊背啊背...我和别人有一点不同,我特别爱写,就是我要背的东西,我得先写一遍,看着这些字进入我眼睛,再进入我大脑,然后背起来会特别顺畅。一个小贴士,目录是非常好用的东西。我仔细背诵和默写的参考书只有三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教程》《广告学概论》,其余的,都是用框架记忆法。(这仨是永恒的重点特别是对专硕而言)。

所谓的框架记忆法呢,就是用目录来搭这本书的框架,我觉得聚英全书最好的一部分就是每本书笔记前的综述,告诉你这本书近年来考的内容,以及这本书要怎么划分。当然你可以自己划,这已经是建立在通读课本的前提下了。《传播学教程》划分就是5W加一些传播学科概述和奠基人及学派等等,所以每本书如果能像这样自己划分概述,会比一章一章的读更清晰。啊,特别幸运的一点,今年专硕题,基本上就是考新闻和传播这两本,其余除了广告和公关沾点概念,都没涉及,所以抓大头的我,也算是幸运的抓到了分。但是我希望各位还是能在抓大头的同时抓一抓小鬼,用目录把真题和大致内容搞清楚,现场编也有理由啊!

综合业务那门我才考108,怪哉。我自己觉得比基础考的好。考这点分也没资格说了,但是综合还是比较贴近实际运用的(比起基础),所以30天30题即使你看不完,也得学学它的答题框架,“述背景+引理论+加分析+举实例”,我觉得实务这样答会比较好,但是不懂为什么分

会只有108,不过好像大家都不太高,难道是压分吗?平时积累是得看看杂志的《广告大观》《新闻知识》《传媒》…图书馆现刊应该会有,别买。在准备复试的时候,我看了很多杂志,发现很多都是考点,呐呐呐,自己决定时间安排吧,毕竟课本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专业课复习方法就是:看聚英全书笔记+回到课本再看一遍+觉得重要默写下来+背。自己脑中有一个框架,像是把课本的知识按表格或按①②③copy进脑海,考试时按关键词尽量复述。比较没技术含量。

二、考研资料汇总(1)参考书目: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二版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三版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二版

《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程曼丽,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广告学概论》陈培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纪华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 《广告心理学》黄合水,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 《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现代电视新闻学》叶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3月版

(2)复习全书

1.《2018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获取渠道:http:///ziliao/details/132610 适用考试科目代码: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适用专业:新闻与传播硕士(专硕)

更多考研资料请上聚英考研网:http:///

2.2022年考研与专业就业—临床医学硕士 篇二

全日制专业硕士, 在诞生之初, 培养方式多是以自筹为主, 而且学校一般不对其提供奖学金。因此, 学生在报考时, 首先会选择学术型硕士, 专业硕士的录取分数会低于同校同学科的学术型硕士。同时, 由于专业硕士培养目标不在于学术研究, 在起步阶段, 多数培养单位对专业硕士的培养思路并不清晰, 导致专业硕士的培养没有重点、质量不高。【1】

随着研究生全面自费及奖学金制度的转变, 资金成本已不再成为困扰学生选择的因素, 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得到了公平认知的机会。但是, 专业硕士规模的短期扩大, 对研究生招生、培养等各个环节都是巨大的挑战, 其就业前景及培养质量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很多考生和家长, 甚至有些在读的专业硕士都对自己的未来比较模糊, 认为专业硕士毕业后就业与学术硕士相比肯定会处于劣势, 用人单位尚未认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基于此, 本文对2014届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就业及培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给出进一步提高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建议。需要说明的是, 本文所指的专业硕士均指全日制专业硕士, 在职专业硕士不包含在内。

一、调查情况

2013~2015年度江苏省毕业研究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均启动于研究生毕业一年后, 通过电子邮件向毕业生发送答题邀请, 受邀学生为当届全体毕业研究生。从专业硕士的答题情况来看:2012届共有11个二级学科专业硕士点, 毕业生1827名, 调查覆盖了9个二级学科, 样本总量为230人 (调查占比12.59%) ;2013届共有126个二级学科专业硕士点, 毕业生8185名, 调查覆盖了114个二级学科, 样本总量为1474人 (调查占比18.01%) ;2014届共有139个二级学科专业硕士点, 毕业生10798名, 调查覆盖了127个二级学科, 样本总量为2278人 (调查占比21.10%) 。

二、就业质量

本文选择了六个指标进行就业质量分析, 分别是就业率;平均月薪;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就业现状满意度;离职率。本文所指就业率是按照教育部的统计口径来计算。教育部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统计口径包括七类, 分别是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 领取就业报到证, 到用人单位就业;毕业生不通过学校办理手续, 也不需要就业报到证, 直接到用人单位应聘;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单位就业;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 (包括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形式) ;毕业生升学;毕业生出国学习及出国工作;应征入伍。本文调查涉及到的毕业去向包括:在内地及国 (境) 外工作、在内地求学、留学、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应征入伍和待业;除待业外, 其他去向均统计为就业。

从调查结果来看, 2 0 1 2届专业硕士的就业率 (97.39%) 高于学术型硕士 (96.55%) ;而2013、2014届专业硕士的就业率 (分别为97.22%、9 7.9 4%) 则均低于同届学术型硕士 (分别为97.61%、98.12%) 。纵向比较来看, 2012~2014届专业硕士就业率有波动, 2013届最低。2014届硕士生具体去向中, 专业硕士在内地及国 (境) 外工作 (91.14%) 、自由职业 (1.98%) 、自主创业 (1.05%) 的比例均高于学术型硕士 (分别为88.25%、1.31%、0.78%) , 而在内地求学 (2.72%) 、留学 (1.01%) 、应征入伍 (0.04%) 的比例均低于学术型硕士 (分别为5.86%、1.79%、0.13%) , 其中两类硕士生去向差异最大的是在内地求学的比例, 相差3.14个百分点。【3】毕业去向的不同, 直观的反映出两类硕士在培养目标上的区别。但总体来看, 无论专业硕士还是学术型硕士, 八成以上毕业生会选择工作。因此, 分析两者在求职、就业质量方面的表现, 对提高硕士生培养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余五个指标, 专业硕士均高于学术型硕士 (见表2) 。专业硕士的学科类别更强调实用性和专业性, 其对应的就业领域和职业方向较为明确, 学生在求职时更容易找到对口工作。离职率较高, 说明专业硕士的就业稳定性相对较低;从毕业去向的构成来分析, 其自由职业的比例也高于学术型硕士。

整体来看, 专业硕士就业率低于学术型硕士, 主要是由于求学的比例较低;而月薪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学术型硕士, 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对两类硕士生的认可度基本一致。无论专业硕士还是学术型硕士, 毕业后工作的比例均达到八成以上, 伴随着硕士生规模的扩大, 就业压力随之加剧, 因此应及时加强对硕士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三、求职情况

求职情况直接反映毕业生找工作的难易程度, 间接反映了人才市场的活跃度。从调查情况来看, 专业硕士的平均求职费用 (2676元) 、平均求职申请份数 (5.6份) 和平均求职花费时间 (101天) 均小于学术型硕士 (分别为2866元、5.8份、110天) , 可见专业硕士找工作的难度略低于学术型硕士。

调查中, 对求职有帮助的因素包括毕业院校知名度、个人综合能力、所学专业、工作经验和实习实践经历、个人综合素质、社会关系、技能资格证书、导师推荐和学习成绩。从硕士生的反馈来看, 2014届两类硕士认为排首位的因素均是院校知名度, 重点高校 (如“985”、“211”高校) 的学生具有更强的人力资本和市场竞争优势。【4】排第二位的学术型硕士认为是工作经验和实习实践经历、学术型硕士认为是个人综合能力。从实习经历来看, 专业硕士有实习经历的比例高达82.88%, 比学术型硕士 (68.09%) 高14.79个百分点, 其中:有与专业相关实习经历的比例为68.88%, 比学术型硕士 (49.87%) 高19个百分点。可以看出, 专业硕士更加注重实习实践, 对其求职的帮助作用也较为明显。

四、培养评价

(一) 对自身发展的评价

自身发展情况, 是毕业生对整个硕士修读期间个人诸方面成长发展的总结评价, 是毕业生的主观感受, 会因为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 自身发展的好坏, 不仅取决于学校的培养, 还取决于自身的努力程度。因此, 自身发展的满意度, 不仅仅是学生对学校培养的反馈, 也包含了对自身学习情况的评价。

从调查结果来看, 2013届专业硕士的自身发展满意度 (68.57%) 低于学术型硕士 (69.28%) , 而2014届专业硕士的自身发展满意度 (69.62%) 高于学术型硕士 (67.98%) 。届次比较来看, 专业硕士的自身发展满意度有所提高, 而学术型硕士则有所下降。

调查中, 学生将对自身掌握的知识、能力、素养满足工作的程度进行判断, 知识、能力、素养共分为17个指标 (见表3) 。从满足度来看, 2014届专业硕士比学术型硕士高1个百分点以上的指标是:跨学科专业知识、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环境和做事方式, 低1个百分点以上的指标是:专业前沿知识、情感与价值观。可以看出, 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在知识、能力、素养的需求上并不完全一致, 学术型硕士更期望增加跨学科知识, 提高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而专业硕士则更需要增加专业前沿知识。学生在工作后的反馈, 可以为培养单位提供很好的工作改进依据。

(二) 对导师的评价

导师是研究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者、创造性知识的传递者、科研能力的培养者、市场化引路者以及研究生做人的楷模。【5】因此, 研究生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此次调查, 从政治思想教导、人格品德示导、科学前沿引导和科研方法指导四个方面对导师进行评价。其中, 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对导师的满意度最高的均是政治思想教导 (分别为95.17%、94.74%) , 其次均是人格品德示导 (分别为95.00%、94.06%) , 而对科学前沿引导 (分别为89.68%、88.60%) 和科研方法指导 (分别为89.16%、87.66%) 的评价相对低一些。整体来看, 专业硕士对导师的满意度高于学术型硕士。

选择导师的理由包括导师学术成果丰厚、年轻导师更有精力指导学生、导师项目比较多、导师尽职尽责、被分配给该导师。从专业硕士选择导师的理由来看, 2013届专业硕士选导师的首要因素是“被分配给该导师”, 2014届专业硕士则是“导师学术成果丰厚”;选择“被分配给该导师”的比例明显下降 (从30.75%下降到27.22%) , 因“导师学术成果丰厚”的比例升高较多 (从24.85%上升到29.06%) 。导师的选择跟专业选择的关系较为密切, 从一定程度上表明, 专业硕士不再成为学生调剂后的选择, 更多的学生自主报考专业硕士。

(三) 对母校的评价

对母校的评价主要有两项指标, 一是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 二是母校的推荐度。从调查结果来看, 两类硕士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在逐年下降, 其中:2012、2013届专业硕士对母校的满意度低于学术型硕士, 2014届专业硕士对母校的满意度则高于学术型硕士 (见表4) 。

2012~2014届专业硕士对母校的推荐度均高于70%, 并且均高于学术型硕士 (见表4)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母校的反馈意见, 我们对不推荐母校的理由进行了调查, 主要因素包括:学校层次和知名度不够、就业情况不好、专业实力不强、教学质量不高、导师原因、文化氛围不浓、生活服务不完善、校风学风不好等。2015届两类硕士不推荐母校的理由中, 排首位的均是学校层次和知名度不够 (专业硕士为48.15%、学术型硕士为49.63%) , 其次均是就业情况不好 (专业硕士为34.92%、学术型硕士为46.67%) , 排第三位的均是专业实力不强 (专业硕士为32.80%、学术型硕士为29.63%) 。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差别在于, 学术型硕士对就业情况不好的反馈更为强烈, 专业硕士对教学质量不高 (专业硕士为27.51%、学术型硕士为20.59%) 、文化氛围不浓 (专业硕士为20.63%、学术型硕士为12.59%) 的反馈更为强烈。

五、总结

(一) 随着硕士培养规模的扩大, 其就业工作需要得到更多重视

无论专业硕士还是学术型硕士, 八成以上毕业后会选择工作。虽然二者的培养目标不同, 但是其发展方向却有所趋同。原因在于:一是社会上以学术研究为主的岗位数量不足, 博士的招生人数受限, 能够继续深造的机会非常紧俏;二是经过硕士生的学习, 学生们对科研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但是对于从事科研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 加上年龄及生活压力的增加, 选择工作更加符合实际状况;三是很多学生读研的目的就是要为就业增添砝码, 因此对就业能力的提升需求更为迫切, 特别是学术型硕士面对就业的压力, 由于实习实践不足, 就业情况不好的反馈更为强烈。因此, 培养单位应该重视硕士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加强硕士生实习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 专业硕士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 学术型硕士的培养优势不明显

就业质量方面, 专业硕士的月薪、就业现状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离职率均高于学术型硕士, 而且专业硕士通过调剂选择导师的比例也在大幅降低, 说明学生对专业硕士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认同感得到迅速提升。整体来看, 专业硕士的受欢迎程度会越来越高。培养评价方面, 专业硕士对自身发展、导师、母校的满意度呈现出超过学术型硕士的趋势。究其原因, 同校同学科的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在学习环境、课程教学、导师指导方面差异并不大, 【2】而专业硕士的学制时间却比学术型硕士短, 因此单位时间的收效更高;同时, 专业硕士的论文压力小, 找工作、实习时间充足, 更容易毕业。学术型硕士培养的优势如何得到提升, 需要在培养规模、学制、培养模式等方面, 需要做出适当调整, 比如:适当缩小学术型硕士的规模、缩短学制时长、以系统的科研训练为核心等等。

(三) 专业硕士数量激增的情况下, 培养单位的应对情况并不十分理想

虽然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选择专业硕士, 但是从届次比较来看, 专业硕士对母校的满意度却逐年下降, 近两届的就业率也低于学术型硕士。目前, 国家急需专业化技术人才, 各类高级工程师有巨大的缺口, 而当前的专业硕士教育还没有很好地贯彻高水平、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培养与应用型人才教育的核心理念。如何把专业硕士培养切实符合国家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 需要进一步推进研究, 比如从企业导师、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突破, 搭建实践与科研的纽带桥梁, 切实实现“做中学、做中研”。

摘要:本文基于“20132015年度江苏省毕业研究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数据, 比较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就业情况, 作出研究:两类硕士生的就业质量指标值接近, 毕业生主动选择专业硕士学位的比例也在逐渐提高, 专业硕士对自身发展、母校的满意度及推荐度呈现出逐渐超过学术型硕士的趋势, 说明专业硕士越来越来越受青睐, 社会对专业硕士的认可度有很大的提高。在硕士生培养方面, 由于两类硕士毕业后主要去向均是就业, 因此应加强对其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视程度, 提高其实习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专业硕士,学术型硕士,就业质量,培养评价

参考文献

[1]孙阳春, 范智勇.影响应届生攻读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因素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 2011 (10) :10-12.

[2]高明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加强与职业领域的有效衔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9) :105-106.

[3]潘漫.江苏省毕业研究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报告 (2015) [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16.

[4]蒋承, 罗尧.专业硕士的就业意愿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4 (10) :2-16.

3.2022年考研与专业就业—临床医学硕士 篇三

专业名称:凝聚态物理 所属一级学科:物理学 所属门类:理学

一、凝聚态物理专业概述

凝聚态物理专业是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空间结构、电子结构以及相关的各种物理性质。凝聚态物质是由大量的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组成的。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对象为晶体、非晶体、准晶体等固相物质和稠密气体、液体以及于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各类居间凝聚相。迄今,传统的固体物理各分支,如半导体物理、金属物理、磁学、低温物理和电介质物理的研究更加深入,各分支之间联系更趋密切。此外,许多新的分支不断涌现,如强关联电子体系物理学、无序体系物理学、准晶物理学、介观物理与团簇物理等。凝聚态物理的基础与高新技术紧密相联,其成果是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件的源泉。近年来,凝聚态物理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技术,日益向邻近学科渗透、扩展,促进了化学物理、生物物理、信息科学和地球物理等交叉学科的发展。综上可见,凝聚态物理学已成为当今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

二、凝聚态物理重点学科单位

物理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凝聚态物理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

凝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同济大学、四川大学

三、凝聚态物理专业院校排名

第一档次(A++):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第二档次(A+):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

第三档次(A):郑州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

第四档次(B+):上海大学、湖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燕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

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湘潭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广西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广州大学、扬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第五档次(B):湖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青岛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内蒙古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温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聊城大学、中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宁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新疆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吉首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江苏工业学院、贵州大学等

四、凝聚态物理专业就业分析

目前凝聚态物理学正处在枝繁叶茂的兴旺时期。并且,由于凝聚态物理的基础性研究往往与实际的技术应用有着紧密的联系,凝聚态物理学的成果是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 和新器件,在当今世界的高新科技领域起着关键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凝聚态物理学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技术日益向相邻学科渗透、扩展,有力的促进了诸如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和地球物理等交叉学科的发展,与此相应此专业的相关人才应用范围很广,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4.2022年考研与专业就业—临床医学硕士 篇四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考研竞争压力,大三及大四医学检验学系学生将作何选择?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本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全部大三与大四学生进行了就业与考研方面的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医学检验专业大学生就业与考研选择提供参考。

1.调查问卷基本内容

问卷设计。本调查问卷结合医学检验专业自身的特点及本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围绕“考研与就业意向选择”、“考研与就业难度比较”、“对目前专业的满意度”、“对目前专业不满意的原因”、“考研原因”个方面展开调查。其中,“考研与就业意向选择”分为“考研”、“就业”、“考研与就业共同进行”三种情况;“考研与就业难度的比较”包括“考研难”、“就业难”、“二者都难”、“二者都不难”;“对目前专业的满意度”包括“满意”与“不满意”两种情况;“对目前专业不满意的原因”包括“检验技师社会地位低”、“没学到真正有用的专业技能”、“考研不具优势”“调剂到医学检验学专业,并非出于自己兴趣”5个方面;“考研原因”包括“进一步完善并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层次”、“本科毕业已不具有竞争优势,考研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就业”、“躲避社会压力,想继续过校园生活”、“家长的督促”、“自己的目标不明确,考考再说,跟着社会形势走”、“不喜欢本科阶段所学专业,想通过考研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这6大方面。

调查方法。为确保调查的实效性,本研究选择本校医学检验专业325名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大三男生39名,女生133名;大四男生31名,女生122名。将大三与大四学生分别集中起来,发放调查问卷325份,收回325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25份,有效率100%。

统计学分析。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2.1“考研与就业意向选择”以及“考研与就业难度的比较”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选择“考研”的学生多于选择“就业”的学生,也多于选择“考研与就业同时进行”的学生,其中选择“考研”、“就业”、“考研与就业同时进行”的大三学生比例分别为40.70%,26.74%,32.56%;选择“考研”、“就业”、“考研与就业同时进行”的大四学生比例分别为58.82%,19.61%,22.88%。由此可以看出,考研的大四学生人数明显高于就业的学生人数,且高于考研的大三学生人数。

从图2可以看出,认为考研难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人数最多,比例为67.86%;认为就业难的学生人数居第二位,比例为27.68%;认为二者均难的学生居第三位,比例为4.46%;没有学生选择“二者都不难”。

上述结果不同于临床医学专业的调查结果,在该校的临床医学专业中选择“考研”的大四学生占88.22%,选择“就业”的学生为2.52%,二者均选的为9.26%;认为考研与就业均难的大四学生为92.15%,认为考研难的大四学生为3.35%,认为就业难的大四学生为4.5%。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近几年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导致大批学生走上考研的道路,而相比较医学检验专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学生对考研抱着可考可不考的态度。究其原因,大概可归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医院对医学检验专业求职者的要求低于医学临床专业。以三甲医院为例,一般要求应聘者至少是硕士毕业,甚至有些医院还明确要求应聘者毕业院校为“985”或“211”高校,这些要求限制了这些来自非“985”或“211”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迫使他们不得不通过考研这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但是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偏实验操作的技术学科,学生在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就可以满足检验相关日常工作的需要,所以大部分医院对学生的学历要求不高,对毕业院校进行限制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得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就业范围明显大于临床相关专业的学生。

第二,全国有医学检验专业的大学明显少于有临床医学专业的大学,而且医学检验专业的招生数量也远远少于临床医学专业。以我校为例,每年临床医学专业的招生人数约为1200人,而每年医学检验专业的招生人数为150人一180人,二者比例约为6.7—8=1,从这个比例中可以大致看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要小于临床医学专业。

第三,医学检验专业的自身定位涉及的就业领域较多,这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比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及就业岗位。医学检验专业的就业领域除大家熟悉的医院检验科、病理科、输血科外,还包括第三方检验服务公司、检验试剂的研发公司、研究机构的实验室、检验检疫局、海关等,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身的就业定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在我们前期所做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定位调查中发现,高达82%的学生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15%的学生不想做医生,但是想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工作,另有3%的学生不想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如此多学生希望成为临床医生,但是国内现有的临床医院很难容纳每年如此多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这种供求之间的不平衡造成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偏低的问题。相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找到对口工作的几率更高(如果将考研的学生纳入已就业的学生范围,该校、、、、的就业率均为100%),这也导致了他们对考研抱着可考可不考的.态度。

作者还就性别对考研与就业选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选择“就业”的女生比例多于男生(大三:7.82%vs.23.08%;大四:0.49%vs.16.13%),且选择“考研与就业同时进行”的大四女生比例多于男生,而选择“考研”的男生比例明显大于选择“就业”的女生。这一结果与作者所做的专业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一致。

2.2“对目前专业的满意度”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对目前专业不满意的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比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第一,人们普遍认为医学检验工作的技术含量不高,没有挑战性,这正好与部分男生爱挑战的性格不符,导致他们对当前所学专业不满。第二,有些学生是被调剂进医学检验学专业的,可能从入学之初就不喜欢这个专业,这也会导致对目前专业不满意。所以,很多男生会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现有的专业,这与前面所做的性别在就业与考研选择上的差异性的结果相符合。2.3“对目前专业不满意的原因”分析从图3可以看出,对目前专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检验技师社会地位低”,其次是“没学到真正有用的专业技能”,再次是“考研不具优势”,最后是“调剂到医学检验学专业,并非出于自己的兴趣”。因此,认为检验技师社会地位低的学生想通过考研避开检验技师工作;认为没学到真正有用的专业技能的学生想通过考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对“考研不具优势”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分析。56.8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不少,但是真正对考研有用的课程教师讲解得并不深入,因此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相比较,他们在考西医综合的时候不占优势。42%的学生认为现在医学检验专业授予的是理学学士学位,在考研时又会遇到临床相关医学专业受限的问题。1.15%的学生认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可以报考的对口专业比较少,且在全国的招生人数比较少。

2.4“考研原因”分析

对选择“考研”与“考研与就业同时进行”的126名大三学生(男生30名,女生96名)以及125名大四学生(男生26名,女生99名)考研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见图5。男生和女生考研的主要原因是本科毕业已不具有竞争优势,考研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就业14%的男生与5.13%的女生考研的原因是家长的督促;另有8.93%的男生和4.1%的女生想进一步完善并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层次;5.36%的男生和1.03%的女生考研的原因是不喜欢本科阶段所学专业,想通过考研读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更值得一提的是,有1.79%的男生和3.59%的女生选择考研的原因则是因为自己的目标不明确,考考再说,跟着社会形势走;有1.79%的男生和4.10%的女生选择考研的原因是躲避社会压力,想继续过校园生活。

3结语

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而言,目前的就业环境相对宽松,就业压力不算很大,导致目前选择“考研”的学生比例要明显少于临床医学专业。多数学生认为本科毕业在现今社会已不具备竞争优势,因为本科阶段学到的真正有用的专业技能有限,尚不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考研有助于提高其专业能力,从而有助于其将来找到更好的工作。然而,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安排、授予的学位可能对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考研不利,一方面这些学生被授予的是理学学士学位,另一方面在考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时又要求考西医综合,而西医综合中的内科学与外科学在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要求相比临床专业要低,这就导致教师与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如何培养具有专业竞争力和考研优势的医学检验学生将成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现有的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将部分医学基础课程调整到大一或大二学习,将内科学及外科学等专业课程放在大三学习,这对学生的就业及考研都大有禅益。

5.考研金融专业硕士:择业与择校 篇五

金融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想在金融业崭露头角,靠得不仅是知识储备,而是接触新事物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效率。很多同学对金融专硕跃跃欲试,但是否适合报考,还需要结合一些择业、择校因素综合考虑。金融专业主要的方向可分为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两大方向,前者侧重对金融工具的运用,后者关注货币与宏观经济运行,学生主要就业于商业银行、投资咨询机构、大型国有或外资公司、保险、政府监管机构等。目前整个中国金融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端的金融人才紧缺,行业平均年收入约 10 万元左右。且金融行业接触面广,对自身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金融专业硕士(MF)考研择业因素

金融行业特点:

(1 )结构失衡,高端人才紧缺

从目前金融行业需求方来看,随着金融深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金融人才的紧缺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下列几类人才处在供需结构不平衡的最前端:一是具备领军素质的高管; 二是精通外语、法律及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法律、咨询、中介和会计方面高级专业人才。

(2 )两极分化,收入差距较大

金融行业高管工资平均水平是公认最高的,这不仅仅是由该行业较好的资金回报率决定的,更多的是来自于普通员工的“剩余价值”(姑 且用马克思的概念解释)。金融行业门槛主要集中在名校效应和实践能力上,从业后创造业绩的能力能从成果上很清晰的反映出来。一般而言,该行业初始工资中等,工作两三年之类涨幅较大,但淘汰率也较高,严格的按金字塔型分布,且最高与最低工资差别较大。

金融行业平均收入位于全国行业平均收入序列之首,该行业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和对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的要求是薪金水平高的主要原因。

二、金融专业硕士(MF)考研择校因素

金融择校

(1 )报考院校就业情况

对大多数人而言,考研归根结底是为了就业,就业率和行业领军公司入职人员数是院校实力最有力的说明。目前,金融专硕应届生招生还没有毕业生就业情况可以参考,但是在比较院校上基本上可以参考学硕的就业情况。一般来说,名校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是高就业率的重要保证。

(2 )地缘因素

上个世纪末的时候,最牛的理工科学校基本上在重工业区,像曾经的王牌学校兰州大学、全国闻名的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还有辽宁大学,随着时间发展基本上都有所没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地缘上优势的转移,最顶尖的.老师、最多的资金、最好的学生都会向着地缘好、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因此评价高校的时候,地缘应当作为最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北京是金融政策的制定中心,上海是金融运行中心,从地缘上来说,这两个城市的毕业生具有很强的本地就业优势,一般而言,跨地区就业除前十几名的重点院校外,都比较困难。

(3 )校内资源

6.2022年考研与专业就业—临床医学硕士 篇六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2019年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

考研招生介绍

设计艺术学(1305L1)

本专业为硕士学位授予点,包含的研究方向有:

1、视觉传达研究:本专业旨在培养在平面设计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具有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借鉴国外现代平面设计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能力、具有较高的专业设计水平和文化艺术修养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从事研究和教学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学生在校研究涉及视觉传达设计等广泛领域。

导师吴文越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硕士,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博士。2001年赴丹麦学习习近平面设计。主题“为了年青人”邮票设计成为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发行邮票。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整体设计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电子出版物提名奖,200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型计算机系列丛书《黑魔方》获中国之星设计大赛整体视觉形象设计金奖,2010年获得大韩产业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特别功劳奖,及其他设计类奖项。并为国内多家政府机构、企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事业单位进行相关项目案例策划、设计。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教师。主要文章《ABCD不等于东南西北》、《中国设计思维:在全球化语境中确立民族立场》发表于光明日报。著有《企业视觉形象创意设计》,《我的第一次》(有关设计经历的第一次)等。

导师郑晓红副教授,日本多摩美术大学硕士,苏州大学设计艺术学博士。曾担任日本Hishinuma设计事务所设计师、日本WATANABE TEXTILE ART STUDIO研究员、日本Hamano综合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模式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日本Textile Design Association会员、日本色彩学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趋势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华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品牌策划、品牌创意设计与模式创新、色彩调和论研究、色彩数据化应用设计、城市色彩规划、室内空间色彩设计、异构媒体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主要学术成果:《Japan The 1st Pleats Competition》展(最优秀设计奖);东京服装节Textile Design最优秀奖;《SIBORI国际扎染会议》优秀设计奖;《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版画作品入选);《郑晓红纤维艺术作品集》(黄河出版集团2006年版);《完美创意的实现》(译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色彩设计智能软件》项目负责人;文化部重点实验室《舞台灯光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的色光情感偏好定量化研究》项目负责人。其设计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美术设计展并获奖,并为国内多家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进行品牌策划和设计。

导师丛志强,副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艺乡建创建人之

一、国家一级美术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生态、艺术振兴乡村、传统手工艺创新设计、品牌建设、包装整合设计。

《自由主义视域中的设计伦理构建》《本位脱离:消费逻辑主导下中国设计师的危机研究》《情境设定在书籍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消费主义语境下中国设计生态失衡研究——基于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的视角》《失度、异化与丧失——消费逻辑主导下的中国设计危机》等多篇文章发表于《美术观察》《文艺争鸣》等CSSCI国家核心期刊。研究报告《艺术激活乡村》《浅谈丹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激活》被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采纳;《艺术激活乡村:一带一路传统文化村落创新性建设策略研究》被湖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村镇处采纳。

主持学校面上项目重点项目《传统村落中工匠文化的困境与创化策略研究——以设计生态学理论构建美丽乡村战略智库》;以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和学校面上项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目重点项目《艺术激活传统村落途径研究》。30多个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及参展,大型作品《大观天下》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先后为多个大型企业进行品牌策划与设计,如:中国装饰集团、八喜冰激凌、承德中药集团、宏力集团、首安股份、无锡高达、艾文蒙特环境科技等。合作策划实施2018中国衢州柑桔文化艺术节、2018中国衢州柑桔音乐节、2019中国衢州国际柑桔文化艺术节、九问设计展、再启蒙艺术展、2018国家艺术基金传统村落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成果展等大型活动。

2、环境设计研究

环境设计研究包含许多潜在研究内容,各家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概括地说它由以下两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一是环境设计生成时所采用的媒体;二是环境设计出现的时间和顺序。从上述研究内容来看,恰恰反映了它与设计方法论的紧密关系。从国外大学相关学科的研究来看,对环境设计生成时所采用的媒体的研究和开发比较多,而对环境设计出现的时间和顺序的研究相对来讲比较少。在国内,在此领域有系统的研究还是相当初级的和偶发的。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本研究的侧重点将锁定在环境设计的方法论意义上,对其出现的时间和顺序赋予更多的注意。这种考虑主要基于两方面的现实情况,一是该课题研究的现状;二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对环境设计的实际需求和存在的问题。

导师王英健教授,1961年生于北京市,1983年6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1993年3月毕业于日本东京都立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3月毕业于日本东京都立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83年8月就职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名城所,1996年6月就职于东京ILC设计公司,同时任日本东海大学建筑学专业客座教员;1997年6月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讲师;2000年1月任WALL设计集团海外项目负责人;2003年8月调入中国人民大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日本建筑学会会员。著有:《钢构造入门》(译著)、《建筑设计课题的表现技法》(译著)等书,并在海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规划设计有:辽宁兴城保护规划、承德市保护规划、南京新都心规划方案设计、南通新都心规划方案设计等。

导师李宇宏教授,曾学习风景园林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植物学专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曾就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职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院、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现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任教。著有《景观生态旅游规划》(编著)、《简明场地设计》(译著)、《景观设计与施工英汉双解词典》(译著)、《景观设计基础——植物设计》《外国古典园林艺术》(著);主持科研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等。有诸多学术论文发表。主要研究领域是景观规划理论、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设计,主持参与项目:大庆市黎明湖公园绿化设计、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山口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黑龙江省望奎庙山生态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北京青龙湖休闲旅游区规划等。

导师陈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设计系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著有《陈浩陈炯素描作品》、《房地产全程策划》、《陈炯风景素描集》、《艺术区形态研究》、《陈炯作品集》。参与项目有:主持设计中国公安部全国派出所建筑外观形象统一、主持08北京重点地区重点大街—机场路段改造设计、主持修改设计中国人民法院标志、主持全国人民法庭建筑外观形象统一设计、主持设计并制作贵州高等法院浮雕、主持国家艺术基金《传统村落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等。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3、跨媒介艺术研究(视觉传达研究)

跨媒介艺术(Inter media /Mixed Media)泛指“非单一媒介”的综合艺术形式,其中媒介的感知范围涉及视觉、听觉、触觉,媒介的物理维度涉及二维、三维、时间与空间。跨媒介艺术作品可根据创作的需要将不同的媒介在不同的维度中进行有机的组合。

跨媒介艺术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由早期的综合媒介绘画一直发展到今日当代艺术中的多媒体影像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互动艺术等,其跨媒介的表现形式包括了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声音艺术、现场艺术等,这其中有表演与影像的结合、声音与装置的组合、摄影与实物的组合、绘画与摄影的组合、多重影像在空间中的组合等。在数字媒介与网络传播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介的因素使得跨媒介艺术形式具有了更广阔的可探索空间,其中,与以往艺术形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艺术观众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媒介的一部分参与在跨媒介艺术作品之中。

媒介间的平等使得任何一种单一媒介都有可能在其自身传统的基础上与其他媒介发生横向的有机结合,并在维度上扩大单一媒介的表现空间。因此,无论是传统的绘画、雕塑或是摄影、视频以及肢体表演都有可能在一个新的维度中形成一种具有探索性的跨媒介艺术形式。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导师童岩副教授,1962年出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91年毕业于比利时安特卫普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

主要成果:

2006年11月空间互动影像作品<照相馆>入选第二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邀请展。

2006年7月互动影像装置作品<花开花落>,<惊动>应邀参加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举办的主题为《艺术游戏》的展览。

2006年3月主题《漂动的影像》视频装置作品在北京艺术东区“云水天地”画廊展出。

2013年1月论文“新媒体艺术观念的趋向”发表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年1月作品《更生•相续——北京杨梅竹斜街环境改造及杂院公共空间营造》入选由文化部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

2016年5月作品《安住——平民花园》入选第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导师郭春宁教授动画与新媒体艺术课程。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世界动画研究协会成员,四川动漫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芝加哥大学暑期研究项目导师及明德厚重人才计划导师。

出版专著《独立动画手册》,译著《思考沟通》,《数字媒体概论》荣获北京市精品教材。承担国家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项目出访温哥华电影学院,法国拉罗谢尔驻留艺术家,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的访问研究者。

多部数字作品获得国际展览和收藏,其中与闫柏屾合作的《番茄酱》(Ketchup)被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收藏,获第11届中国独立影像节评委会大奖,韩国釜山国际短片节大奖,法国丰特弗洛艺术交流。作品获选德国斯图加特国际动画节,瑞士国际动画节,巴西国际动画节,爱丁堡国际短片节和萨格勒布国际动画节等。

多篇中文论文发表于《当代电影》、《民族艺术研究》等学术期刊,多篇英文论文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克罗地亚电影》, 意大利《Imago》,《Cartoon and Animation Studies》及《Epistémè》。动画式纪录片、生成动画与游戏等主题论文在英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新加坡、韩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中以英文发言。并参与法国电影节、亚洲女性电影节、波兰动画节和英国影像节的艺术策展。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4、动画(视觉传达研究)

研究领域:动漫文化产业

研究方向:动画创作与理论。

研究的内容有:

课题1:对动画创作规律、美术设计、动作设计、制作流程、运动规律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课题2:虚拟现实互动艺术——沉浸式古城堡影响博物馆系列研究

课题3:对动画片创作艺术方面的理论及相关的电影理论、美学原理、视听理论、剧本创作等相关理论进行广泛的研究。

课题4:动画导演的空间处理研究

课题5:传统技术与新技术探索研究

导师赵前副教授,1959年出生于广州市,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1980——2002年任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动画部,担任动画片导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演,1987年至1991年赴日本留学专攻动画制片,在动画片创作一线从事主流动画片创作、制作工作20多年,曾担任多部电视动画系列片导演、美术设计、原画设计等工作。

2002年任职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动画专业学科带头人;影像/新媒体导师工作室学术主持人;成都大学客座教授;四川动漫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视协“动画短片学术奖”评委;中国学院奖评委;美国俄亥俄大学中商国际视觉艺术大赛组委会中方评委;首都大学生创意文化节动漫设计大赛评委。

主要作品:中央电视台26集系列动画片《音乐船》,第11集导演、美术设计、第1集、2集、3集、4集、5集的原画设计;中央电视台十集电视系列动画片《小贝流浪记》,第四集导演、美术设计;大型影院动画片《猫咪小贝》,执行导演。

获奖:中央电视台十集电视系列动画片《小贝流浪记》第四集导演、美术设计;1999年8月获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2000年12月获第五届全国电视节目“金童奖”。大型影院动画片《猫咪小贝》执行导演;2000年5月获1999中国电影华表奖(政府奖)和优秀美术片奖等。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主要著作:《没有围墙的课堂——动画艺术的人文关怀》(专著);《动画基础》(译著);《赵前作品集》;主编21世纪经典动漫系列教材:《动画片场景设计与镜头运用》(编著)(国家级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精品动画影片分析》(主编);《动画影片视听语言》(编著)《动画短片创作基础》(编著)《原动画设计》(编著)等。

导师郭春宁教授动画与新媒体艺术课程。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世界动画研究协会成员,四川动漫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芝加哥大学暑期研究项目导师及明德厚重人才计划导师。

出版专著《独立动画手册》,译著《思考沟通》,《数字媒体概论》荣获北京市精品教材。承担国家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项目出访温哥华电影学院,法国拉罗谢尔驻留艺术家,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的访问研究者。

多部数字作品获得国际展览和收藏,其中与闫柏屾合作的《番茄酱》(Ketchup)被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收藏,获第11届中国独立影像节评委会大奖,韩国釜山国际短片节大奖,法国丰特弗洛艺术交流。作品获选德国斯图加特国际动画节,瑞士国际动画节,巴西国际动画节,爱丁堡国际短片节和萨格勒布国际动画节等。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多篇中文论文发表于《当代电影》、《民族艺术研究》等学术期刊,多篇英文论文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克罗地亚电影》, 意大利《Imago》,《Cartoon and Animation Studies》及《Epistémè》。动画式纪录片、生成动画与游戏等主题论文在英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新加坡、韩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中以英文发言。并参与法国电影节、亚洲女性电影节、波兰动画节和英国影像节的艺术策展。

7.2022年考研与专业就业—临床医学硕士 篇七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运动生理学》 王步标、华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体育概论》杨文轩高等教育出版社 《运动解剖学》李世昌高等教育出版社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高等教育出版社 《体育科研方法》黄汉升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习经验分享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新祥旭www.xxxedu.net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8.2022年考研与专业就业—临床医学硕士 篇八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

一、当前形势和周围环境的分析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显得特别严峻。

(1)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的就业也由“精英”走向“大众化”。大学生不再是计划经济下的“宠儿”,已没有了计划经济下的统包统分,而是一律走向人才市场,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

(2)大学生毕业初期就业率不高。据统计,我国近几年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约为70%,2001年有30万毕业生在离校时未落实就业岗位,2002年有40万,2003年有60万。并且在今后几年内,大学生待就业的人数还将会不断增加。

(3)综观21世纪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我国就业市场将会呈现出:①就业机会增多,就业难度增大;②人才地位提高,人才争夺加剧;③计划配置减少,市场配置增多;④就业岗位增加,岗位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更高这几种趋势。

所以,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相当严峻。况且,我们作为某学院的学生,本身虽有思维活跃,社会活动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等的优点。但是,我们和其他院校的学生相比,本身就具有社会认可度不高,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较弱,个性较强,危机感、紧迫感不强,自信心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的劣势。从这些来看,我们的就业形势就会显得更加严峻。

二、会计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社会上各种企事业单位对会计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会计将成为各行业中的一个热门专业,其社会地位和收入也会慢慢地提高。以下是关于会计专业就业前景的分析:

1、内资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也是目前会计毕业生的最大就业方向。但是,其待遇、发展欠佳,新人月薪绝大部分集中在1500元左右。

2、大部分外资企业在同等岗位上的待遇都远远高出内资企业。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都比较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但其要求较高的英语水平。在薪金方面,新人一般在3000元以上,同时,绝大部分外企能够解决员工的各种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3、最近,法律+财务的财务会计也很受上市公司和外资企业欢迎。所以,选修了法律专业并有所成就或拿到法学第二学位的同学,其发展前途也很光明。

4、事物所的待遇虽低,且有时加班还不给加班费,杂事多„„但是在那里能学到很多东西,也能充分锻炼能力。即使有的小会计事物所月薪只有1000元,但大一点的也有3000元左右,外资大所实习生(试用期)则大部分能拿到5000元以上。

5、理财咨询,这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阳光职业。更何况,现在对个人理财咨询职位的招聘需求量正在慢慢放大,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社会投资渠道的增多和保障制度的改革,社会对这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个人理财咨询师的待遇会因区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月薪至少也会在2000元以上。并且收入也必将随着经验的增长而增长。

9.法律硕士专业简介与就业前景 篇九

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试是全国统一考试,是由英语一、政治、法硕(法学)联考专业基础(法学)(刑法、民法)、法硕(法学)联考综合(法学)(法理、宪法、中国法制史)等四门科目组成。

【法律硕士(法学)与法学硕士的区别】

法律硕士(法学)属于专业学位硕士,而法学硕士属于学术型学位硕士;前者在于培养实务型法律人才,后者在于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

【法律硕士(法学)与法律硕士(非法学)的区别】

二者都是专业学位硕士,都将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硕法学专业的学生本科都是法学专业,已经经过四年的法学理论学习,研究生阶段主要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法律理念的领会和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法律硕士本科阶段都不是学习法学专业,来自法学专业之外的其他各个专业,具有专业复合型。

前途展望

法学本科教育是以通识教育为主导的培养初级法律人才的教育模式;根据九个二级学科设立的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研究生是学术性学位,是以“理论型”或“学术型”法科人才为主的;面向非法学本科毕业生招生的法律硕士(非法学)则是“复合型”专业学位。从国家和社会发展来看,我国目前需要有一大批“专门型”的高级法律人才,这是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这三种学位的人才所不能替代的;也就是说我国缺乏一种专门型高级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10.2022年考研与专业就业—临床医学硕士 篇十

厦门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答案

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专业领域: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一、简单题

1.新闻编辑对于新闻素材的再创作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请指出下列标题存在的问题,并作修改A《医生“收红包”罚做洗衣工》B《欠债还钱

并非天经地义》(新闻事实为一公民两年不讨薪,错过诉讼时效,丢了7万元)

标题追求简单、通俗生动形象的同时也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医生“收红包”罚做洗衣工》暗示了这样一种说法:如果医生违规违纪,就会处罚其当洗衣工,这有贬损洗衣工之嫌。人们也许会问:洗衣工是不是都受过处罚?在我们国家,只有社会分工不同,做任何工作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同时,“收红包”为新闻事实,在这里没有用它的引申义,而是用的本意,因此可以不必加引号。将标题改为《医生收红包 该做洗衣工》只是调整了收红包的医生的工作岗位,这样就比较妥帖。

标题选择的事实与观点必须与新闻内容的本质一致。第二个标题《欠债还钱并非天经地义》新闻事实为公民两年不讨债,错过了诉讼时效,丢了7万元。这篇新闻的本质应该是普及诉讼时效这一法律意识,避免此类的事情再次发生。但是这一标题则偏离了这一事实。可将标题改为《错过诉讼时效 难以欠债还钱》这样通过标题强调了诉讼时效的重要性,也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3.请写出历史上较有影响的广告概念。

提示:即有关广告的各种不同媒介组织的解释。书上有。

4.请写出广告主题理论与发展的几个阶段

提示:USP 品牌形象理论 定位理论

5.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原则

6.公关新闻报道的基本政策有哪些?

二、论述题

1.论述重大事件特别报道的要求。

提示:现代电视新闻学里原原本本的有,可见厦大专硕(其实学硕也是)非常注重课本知识,大量提米都是从课本里直接可以找到答案,甚至论述题都是。当然,自己还需要拓展,表述需要清晰,字迹规范)

上一篇:大学助残日活动总结下一篇:3~6岁教学指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