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实践教学法设计方案

2024-09-29

马原实践教学法设计方案(精选8篇)

1.马原实践教学法设计方案 篇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教学安排

特别说明:

本学期实践教学安排采取组合菜单方式,要求学生根据组合菜单按要求完成。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安排:本期实践教学采用组合菜单方式,总共5组次。因时间关系,平时作业可不用另行布置,前4组次可充当平时作业。具体时间安排由各任课教师自由裁量。

社会实践作业的格式要求:凡所要最后上交的纸质作业,一律用有重庆三峡学院排头的横格信纸誉写,字迹要清晰。所有小组共同完成的作业,在作业的封面写清楚小组成员的班级、学号、姓名和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

一、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施社会实践教学,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服务社会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施原则

任课教师负责与学生自我管理有机结合的原则;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交替进行的原则;学生个性塑造与团队协作精神相互促进的原则。

三、实践教学方式组合菜单 组合一:

1、实践形式:写论文——做课件,论文字数2000字;课件正式页数不少于10页,图文并茂,上交纸质论文、课件电子稿各一份。要求课件条理清晰,内容充实,制作中要有图片或音像资料等作为文字观点的辅助说明,以做到图文并茂,形式生动。

2、组织形式:四——六人组成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

3、题目指南:(需根据题目指南设计具体题目)

——结合所学专业

(1)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科学方法与辩证法(2)协同说、突变说、耗散结构理论等理论与辩证法(3)运筹学与辩证法(4)生活中的辩证法(5)科学中的辩证法(6)创新思维与辩证法(7)学习中的辩证法

(8)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细化到社会发展的某个方面、某个问题来 论述)(9)人工智能问题

(10)专业理论中的辩证法

(11)其它自选题目(需经任课老师同意)

——喜迎十八大或读十八大报告(或由任课教师具体安排)

从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展开论述 从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原理看民生方面的新举措、农村、教育等 从地理环境作用原理看环境方面的新举措 分析科学发展观中蕴涵的某一个方面的哲学原理

——收集2012年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

(1)从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展开论述(2)从个人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展开论述(3)从道德等社会意识的作用展开论述(4)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展开论述(5)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展开论述

——奥运主题

从故事看奥运精神或人文奥运理念 从运动员的感人故事看意识的能动作用 运用辩证法分析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历程 从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看个人与奥运的关系 其他

——全球化问题:全球化的实质、表现、影响、中国与全球化等问题 ——时事、国家政策分析(不是一般的介绍,要求用所学原理来进行分析)组合二:

1、作业形式:读传记及其他书籍、文章、报告等——编故事、写感想。故事2000字,感想1000字。同时根据故事制作出形式丰富、生动的课件。要求首先写明所读书籍、文章、报告的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等基本信息。上交故事电子稿、感想纸质稿及电子课件各一份。

2、组织形式:四人以内组成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

3、题目指南:(需根据题目指南设计具体题目)

——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传记,讲他们的故事,侧重某一个方面,如革命实践、读书、生活、思维方式等,谈感想;

——读科学家传记或某个方面的科学史,讲科学家和科学发展史上有关科学认识的故事,总结科学认识的方法、规律、特征、要素等(只要一个方面即可),联系认识的本质、认识运动的无限过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等其中的一个原理谈感想。(读其他方面的书籍,须经任课教师认可。)

组合三:

1、作业形式:活动策划。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要求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请以重庆三峡学院团

委、学生会或学生社团的名义设计活动策划书(包括主题、时间安排、道具等)。上交活动策划书电子稿一份。

2、组织形式:四——六人组成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组合四:

1、作业形式:改写课本。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改写教材,将课本中的某个基本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新编写,至少不低于3000字,课件正式页数不少于10页,图文并茂,上交纸质稿和课件电子稿各一份。

2、组织形式:4人以内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作业。组合五:

1、作业形式:舞台表演。在当代大学生生活、思想、学习等方面选材,表现当代大学生助人为乐、进取自信、创新活跃、热爱祖国、心怀天下的精神风貌。

2、组织形式:六——八人组成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

3、要求:提前上交剧本梗概(内容包括:人物、道具、剧情等),同时要写明故事的主题思想(不少于500字)。表演一般在最后一两次课上,当堂表演。

四、注意事项

1、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单纯讲述原理或单纯叙述实际都属于不合格的作业。

2、要求用一个观点说明一个问题。如果一篇文章中用多个观点分析若干问题,重点不突出也属于不合格的作业。

3、根据选题指南给定的范围,自己拟定论文的具体题目。论文题目要小、要具体,分析问题要深入、丰富。防止“假、大、空”和简单化。

4、一般情况文章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的逻辑顺序进行,体现文章的真实性、严谨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5、课题小组中的每位同学都要体现出不同的分工,如:文章书写者、课件演讲者、搜集资料者、拍照录像者等。

6、课堂演示时间 5——10 分钟。

7、严禁抄袭,一经发现,作业按0分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 2012 年 9月 15 日

2.马原实践教学法设计方案 篇二

本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能力、科学研究素养、创新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渠道, 让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以及信息管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 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 运用于实践之中,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 对理论的理解, 并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系统运用本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信息管理技术咨询与评估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努力实现学校学习与工作就业的无缝对接,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实践教学方案特色

1、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环节

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由浅到深、由验证性实验到设计性实验、由课程学习到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逐步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成为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具有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

2、将实践能力纳入考核项目中

通过项目竞争机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更好的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期末成绩考核方面突出了实践成绩, 学生成绩单上专门有实验一栏, 记录学生的实验成绩。

3、实践形式的创新

校内和校外实训相结合, 在校外实训基地为了保证实训效果, 每一名学生都有企业导师。

4、实验教材的创新

针对学生认知特点, 每门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都组织编写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 实验指导书, 另外本专业还有一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即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过程

每年通过企业需求问卷调查、校企座谈会、走访毕业生等途径广泛征集企业人才需求信息, 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 充分发挥校企联合组成的专业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对这些需求信息和技术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吸收合理因素, 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 形成灵活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动态的教学计划, 使实践教学体系设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实时融合技术演进及企业实际需求信息。实践教学体系制定过程图如图2所示。

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整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框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是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落实到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建设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 培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 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企业需求和技术演进, 遵循“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创新性”的基本原则, 制定了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方案, 该方案的整体框架, 如图3所示。

五、专业整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根据社会岗位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技能的要求, 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结合本专业课程知识体系, 构建了系列化、层次化和工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践教学模块、第二课堂模块、专业认证模块、实训基地项目开发模块、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四个模块, 课程实践教学又包括三个平台;第二课堂模块包括专业认证环节、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环节。该实践教学以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为基础, 以规范化的管理和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为关键, 以实践教学管理与监控为保障, 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为目标。如图4所示。

1、课程实践教学模块

课程实践教学模块, 是将要求实践应用的课程配上必要的实验, 以实验配合理论课教学, 对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模拟及设计, 通过课程实验培养学生的系统操作能力和分析设计能力, 该模块又细分为验证试验、模拟试验和设计实验。在课程实践教学模块的设计上, 一改传统的课程实践教学独立性设计的特点整合课程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逐步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考核和监控体系, 形成一套完整的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体系, 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渠道。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两条课程主线:一条主线课程培养学生开发信息系统的能力;一条主线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管理与数据分析能力。为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开发能力, 本专业设置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Windows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信息系统开发实训、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等实训课程;为培养学生信息管理与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能力, 本专业设置了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管理学、数学建模、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统计学、管理运筹学、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现代信息决策方法、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平台:第一个平台为技术应用实践平台, 主要包括计算机办公软件实践、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高级语言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等实训课程;第二个平台为专业基础实践平台, 主要包括Windows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等实训课程;第三个平台为专业综合应用实践平台, 主要包括企业资源计划 (ERP) 实训、信息系统开发实训、企业信息化建设实训、网络创业实训等构成。如图5所示。

(1) 技术应用实践平台

通过计算机办公软件实训、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 培养学生熟悉和使用计算机常用软件, 通过“做中学、学中做, 边做边学”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熟练操作Office软件及网页设计软件;通过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等实训课程提高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和算法实现的能力;通过高级语言案例设计训练学生计算机程序语言的编程、调试、实现, 通过完成案例目标强化编程训练, 提高学生实际编程能力, 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专业基础实践平台

以基于C/S模式的数据库实际应用案例为驱动, 综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编程技术、数据库开发技术和网络技术, 全面提高学生程序设计开发能力,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 专业综合应用实践平台

通过ERP实训, 模拟企业系统运营, 使学生在主导“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训练过程中体验得失, 总结成败, 进而领悟科学管理规律, 提高经营管理能力;通过信息系统开发实训让学生在实际的信息系统开发环境条件下, 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 进行B/S架构的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这些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见附录1, 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布置任务、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和组织讨论为主, 要求学生主要利用实验课堂和课外时间在全开放的实验室完成任务,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会发现式学习。

2、第二课堂模块

第一课堂侧重系统知识传授, 是教学的主阵地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第二课堂侧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 是对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 也是育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的意义在于:

(1) 拓展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 需要较多的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这就要靠开展第二课堂来完成。同时, 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后, 又能提高课堂教育质量,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

(2)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第二课堂教学中引入综合型系统作业, 锻炼学生对互联网有效信息的收集利用能力、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提炼加工表现能力和体现在主题作业中的综合设计能力。此外.还可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及重新组织所学知识以获得新的、有一定价值的学习成果, 使得学习成果具有明显的新颖性和价值性特征。学生对主题作业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自主权, 有充分的思想表达空间。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宽广的实践空间, 加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造就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涉及面广, 内容更加丰富, 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能力的同时, 突出培养自我开拓能力和创新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4) 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 改善学习环境。在第二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信息技术融于教育的各个环节, 有力地促进学校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交换。学生根据需要通过网络学习有关的内容, 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会利用网络搜索资料、传输文件。让学生在良好的学风、成才的气氛感染下学习应用各种技能, 同时还能增强进取心。

因此, 将第二课堂活动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 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改善学生学习现状, 促进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课堂模块分为专业认证和科技活动与科技竞赛两个环节。

(1) 专业认证环节

坚持学历教育与岗位就业资格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能获得岗位就业资格和职称任职资格证书,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由国家信息产业部和人事部组织的软件水平考试, 实现60%以上的毕业生获得程序员、20%左右的毕业生获得程序设计师或系统分析员任职资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创造条件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2) 科技活动与科技竞赛

科技活动与科技竞赛是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高水平竞赛。该模块学科竞赛又细分成技能类、模拟类和设计类。例如, ERP软件技能大赛可培养学生对ERP软件的应用技能, 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可培养学生在模拟的企业运营中进行经营决策的能力, 电子商务创业设计大赛可培养学生创业方案的设计能力等。这些学科竞赛均以团队形式参赛, 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竞赛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专项实训模块

专项实训模块是学生必备基本能力的培训活动, 主要结合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知识体系等展开。该模块又细分成平台实训、模块实训和方案实训。平台实训是培养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的实训, 包括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践、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平台设计等, 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模块实训是根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和角色定位进行的实训。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应用等。学生可以根据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员、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人员、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员等职业角色选择不同的模块, 重在培养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专项技能、职业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方案实训是向学生提供选题难度相同、企业背景不同的若干实训备选方案,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重在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这一模块的实现可利用学院现有资源, 建设综合性、利用率高的综合实训基地。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校内综合实训实验室主要有:企业资源计划 (ERP) 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软件开发实验室、网络管理与维护实验室、网站制作室等多个实训实验室保障学生的校内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

4、项目实践模块

项目实践模块是学生结合具体项目进行的实践活动, 该模块又细分成创新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和实际的项目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教育部“十一五”期间设立的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之一, 重在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该项目由学生担任项目负责人, 项目组由3~5名学生组成, 由任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由学生提出申请, 经批准后正式立项, 国家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 在本科学习期间由教师指导完成, 此类项目参与的学生较多, 项目的难度适中, 可作为普通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分角色模拟过程项目、电子商务网站设计项目等均可列入此类。实际的项目实施是指教师从申报的各级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中选择适合学生做的任务交给他们并指导他们去完成。例如派学生参加ERP实施项目, 让他们走出学校、走进企业, 亲身感受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能力要求, 进而培养其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能力。

六、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项教学实践活动, 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专业技能, 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对于是否达到这样的效果, 需要用标准化、科学化的考核方法来评价。实践教学考核主要从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的时间、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 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实施。

定量方式主要有笔试、上机考试等, 以分数确定考核成绩。例如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上机考试方式进行, 学生需根据教师对课程考核提出的要求, 分组完成系统的开发设计。这种考试方式与传统的考试方式相比较, 学生的自由发挥空间更大, 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这种考试方式更加体现了我们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

摘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整体实践教学方案突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具有系统化、层次化和工程化的特点。该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践教学模块、第二课堂模块、专业认证模块、实训基地项目开发模块、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四个模块, 课程实践教学又包括三个平台;第二课堂模块包括专业认证、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两个环节。实践教学以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为基础, 以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与监控为保障。

关键词:实践教学方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

参考文献

[1]赵礼强, 荆浩, 徐家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2005, 12 (6) :130-132.

[2]陈延寿.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情报杂志, 2006, (8) :140-142.

[3]戴江华, 张瑞军, 邓旭东, 任延华“.以项目为驱动”创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05期.

[4]蔡文青, 梁斌, 朱东芹, 彭邦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计算机教育2009年04期.

[5]邓灵斌, 刘任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03期.

3.马原实践教学法设计方案 篇三

摘要:针对CS2013缺乏与其相匹配的实践教学指导性纲领的问题,以CS2013的知识体系为指导,设计了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制订了以系统编程、问题求解、计算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涵盖程序设计完整知识体系的实践教学大纲,并具体给出了一个实验课程设计案例。然后,在这一大纲指导下进行了翻转实验的教学改革试点,借助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训练平台和编程题考试自动评分系统,尝试了线上线下紧密结合,课内课外互为补充,能力为导向,考、讲、练结合,学习成效驱动的翻转实验教学模式,在本校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障了学生的实验效果和实验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CS2013;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知识体系;能力培养

从计算机诞生至今,计算学科的相关专业教育一直受到国际学术学会组织的关注。美国计算机学会(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Machinery)和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计算机分会(IEEE-CS: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Computer Society)联合任务组于2013年推出了第四部计算机科学(CS:Computer Science)高等教育指导性大纲CS2013(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2013)。CS2013中的知识体系涵盖了18个知识领域,提供了不同大学和学院的121门案例课程,这些课程从不同侧面体现了知识领域中的各个知识单元组合成课程的不同方式。此外,CS2013也提供了5所不同大学和学院的核心课程设置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知识单元实例化将完整的知识体系分配到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一系列核心课程中。这些案例不仅共享了课程和核心课程设置的经验,而且展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这些经验和案例为高等学校实施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了切实可操作的课程设计方法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模式,也引领了全球计算机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为计算机领域专业教育构建了一幅全面、具体、严谨、深入、可操作性强的蓝本,因而受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行业的普遍推崇,在全球计算机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引发了对其指导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的热潮。

然而,作为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基石,实践教学领域却一直没能推出一部与CS2013相匹配的指导性大纲。造成了实践教学一线缺乏清晰统一的指向和纲领,导致了先进教学理念与实践教学的脱节。

为了使中国的计算机课程与国际接轨,在我国计算机高等教育中推广CS2013的先进教育理念,2013年受教育部委托,由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工委、Intel公司牵头,组织国内十余所著名高校核心课程教师成立了“ACM CC2013中国工作组”,针对CS2013中缺乏对教学实践环节的指导性纲领问题,重点对适应CS2013指导思想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参与CS2013实践教学体系的研制工作,结束国内只是被动跟随国际标准的现状,适时将中国计算机教育的特色、需求、想法表达出来,以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切入点,以期在国际计算机教育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ACM很重视中国工作组提出的增加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同意由中国研制CS实践教学体系,作为CS2013的附录发布。作者作为ACMCS2013中国工作组成员之一,参与了CS2013实践教学体系中“程序设计基础”核心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编写工作。

本文对程序设计课程的CS2013实践大纲的制订工作进行了介绍和总结。程序设计课程群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如何在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将CS2013的教育理念具象,践行CS2013中的知识点覆盖和能力培养,体现CS2013中从知识到能力到思维培养的层次性要求,同时兼顾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实际,是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着重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重点阐述的内容。

一、基于0S201 3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1.CS2013中的程序设计课程

CS2013中将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体(BodV ofKnowledge)组织为18个知识领域(KnowledgeArea)构成的集合,分别与计算领域中的各分支对应。其中,从各知识领域所涵盖的知识单元来看,与程序设计课程相关的知识领域主要包括程序设计语言和软件开发基础。程序设计课程相关的知识单元和核心知识点如图1所示。

2.基于CS2013的程序设计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与以往单纯强调对知识的掌握不同,CS2013中的一门课程可能包含多个知识领域中的知识单元,涵盖某个知识领域也可能需要多门课程,因此CS2013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设计的能力,即具有系统编程能力;同时,在实践中锻炼求解问题的技能,要求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可以运用掌握的知识来予以解决的模型,进行合理的假设和抽象,还要求学生对同一问题掌握多种求解方法,即问题求解能力;CS2013虽没有反复强调问题求解技能,但对求解问题方法的选择和求解代价的评估,以及对封装、抽象、系统级视角解决问题等思维方式的引入,都蕴含了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要求;此外,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特性使得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计算机学科对学生的培养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这种终身学习能力要求从向学生传授知识,改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后使之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如何引导和强化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应该是当今高等教育中所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其中,系统编程能力的训练应在实践教学中贯穿始终。随着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深入,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求解能力,在学生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掌握一定的问题求解方法之后,引导其进行自主学习,并最终形成计算思维,完成从手到脑到思维的能力的逐级提升。

3.基于CS2013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过程和对教学的评价。只有设立了明确清晰、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聚焦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使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紧紧围绕着目标而展开,并为最终达成目标而服务。用目标的导向性避免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教师过分依赖个人的直觉和经验进行教学。

因此,为了制订与CS2013相匹配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大纲,首先要明确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即通过熟悉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如c/c++)的基本语法和编程实践,了解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过程,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计算机问题描述和求解的思维方法,以及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方法,使学生熟悉程序设计语言的集成开发环境,熟悉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常用算法,熟练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系统分析、设计、编码和调试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使其具备今后无论使用什么语言编程都能灵活应用这些思想和方法的能力。

二、基于CS201 3的程序设计实践教学设计

1.基于CS2013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规划

根据程序设计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以及CS2013中对程序设计相关知识领域和主题的规划,结合国内的实际教学情况,从CS2013中相关的主题中提炼出需要在教学实践环节中予以强化、加深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并针对这些需求规划制订了与课堂教学内容和进度匹配、覆盖重要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在整体规划中,实验部分包含不多于5个必修实验,不多于2个选做实验,课程设计部分包含最多3个必修课程设计。各实验与相应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2.基于CS2013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原则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基础实验部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逐步运用所学知识,对关键能力的形成进行反复训练,最终强化为计算思维能力。

(2)综合实验和课程设计兼顾趣味性和实用性,强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编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实验任务强调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选题或自主设计任务要求,为学生自主实验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从而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3.基于CS2013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CS2013制订的实践教学大纲的具体实验内容、题目和对应的能力培养目标如表2所示。

三、基于CS201 3的程序设计实验设计案例

以贪吃蛇游戏为例,介绍本实践教学大纲制订的思想和设计方法。

1.案例内容

题目:贪吃蛇游戏。综合运用面向对象知识,编程实现贪吃蛇游戏,熟练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增强系统分析、设计、编码和调试的能力。

(1)用户账户管理功能:记录用户个人信息、得分和级别,支持个人信息的增删改查。

(2)游戏管理功能:按照食物出现的频率、贪吃蛇移动的速度等设置不同的难度。使用键盘方向键控制贪吃蛇的上下左右移动,在没有用户按键操作情况下贪吃蛇自己沿当前方向移动,在贪吃蛇所在的窗口内随机地显示贪吃蛇的食物,并实时更新显示贪吃蛇的长度和位置;当贪吃蛇的头部与食物在同一位置时,食物消失,表示用户吃掉了食物,贪吃蛇长度增长,用户得分增加;当用户得分达到预设值时,游戏过关;当贪吃蛇头部到达窗口边界或即将进入身体的任意部分时,游戏结束。

(3)进阶内容:实现学英语背单词功能。游戏开始后向用户展示一张给定的单词表,单词表可从指定的单词文件中随机抽取,随着游戏级别增长,单词表中单词的难度加大;食物为字母,用户操纵贪吃蛇按顺序选择要吃掉的字母,吃掉的字母形成单词表上的未被吃掉的单词后,用户得分增加,单词表中的单词减少;当单词表为空时,用户过关。这个进阶内容就是学生自主设计的一个任务。

2.案例分析

该课程设计覆盖的知识点如表3所示。这些知识点涉及cs2013中的软件开发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两大知识体,知识点覆盖全面,基本涉及了从基本的数据结构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从算法到程序设计方法,从设计、编码到测试、验证等程序设计课程中涵盖的几乎所有重要内容,是具有很强综合性的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的特点是兼具趣味性、综合性、层次性、实用性。趣味性体现在题目来源于受众广泛的游戏,以游戏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代替较为刻板的题目,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性体现在题目覆盖了贯穿程序设计课程的大多数知识点,同时能够对程序设计、编码、测试、调试、纠错、抽象和建模等多种能力进行训练,在知识点覆盖广度和能力训练深度上具有综合性;层次性体现在题目中功能的设置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学生可以根据能力选择其中的部分功能予以实现,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用性体现在经学生自己设计实现的这一系统可在自己的学习中实际使用,这将大大促进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实际价值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

四、学习成效驱动的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如果没有好的测评作为导向,那么目标的制订和实施将成为一纸空谈。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改善教学计划和方法。

为了顺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保障学生实验效果和实验目标的有效达成,我们自主研制开发了支持远程在线自主实验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训练平台。该平台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自主选择完成实验的时间和地点,让学生“我的实验我做主”。这种方式从空间和时间上拓展了传统实验课的“疆域”,使程序设计课程的部分实验从课内迁移到课外,从而形成“线上线下紧密结合、课内课外互为补充”的实验教学模式。在资源约束、空间约束和时间约束的条件下,这种实验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实验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和可获取知识信息量有限等方面的制约,突破了场地、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实现了实验教学手段的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促进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

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既不是教师在实验课上盯着学生一行行敲代码,也不是仅仅给学生一个实验分数,而是让学生在实验和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能够做有所得、学有所获。既然如此,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做有所得、学有所获”呢?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训练平台上增加了程序在线评测、错误反馈和定位等功能。原来学生提交的实验程序需要教师手工评阅,现在学生提交实验程序可以实时获得评分和成绩排名,允许学生多次提交程序,直到成绩满意为止,对错误的程序还能给出相关提示辅助学生自主修正错误。平台的在线评测、错误反馈和定位等功能使得学生不仅在课外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完成实验,而且在实验代码的一次次提交和改错中还能获得能力的提升,既降低了教师指导实验的工作量,又达到了“以评促学”的教学目的,提升了学生的程序调试和排错的能力,教师还可以从平台上及时跟踪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行为特点,使学生的实验效果可控、可观测。

为了引导学生从关注“学习成绩”到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我们还改革了实验考核方式。一方面按学生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训练平台上的刷题分排名取相对分,作为平时实验分;另一方面完全取消了期末考试,每次实验课都利用我们自主研制的编程题考试自动评分系统进行机上考试,在所有实验考试成绩中去掉一个最低分作为学生的实验上机考试分数。相对于期末只考一次而言,这种分阶段马拉松式的考核方式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补救,从而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避免了期末考前临时抱佛脚、“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每次都考得明明白白,学得扎扎实实,我们又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翻转课堂试点。在每次考试结束后,都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错误的程序,让学生有反思自己试卷的机会,共同点评典型错题之后再进行一次不计分的模拟重考,让学生考一次收获一次、练一次进步一次。

4.马原实践教学作业 篇四

网络时代的正能量传递

〖你好,非常感谢你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请你耐心回答这份问卷。本次调查所得数据仅用于研究之用,请放心填写。〗

1.大学以来,游戏和睡觉占掉你大部分时间吗? A 是 B 否

2.你眼中的大学生活中是否充满了正能量? A 是 B 否 C 一般般 D 说不清

3.在你的生活周围,哪种情况出现的比较频繁?(可多选)A 打牌游戏 B 讨论小说 C 疯狂追剧 D 认真学习

E 一无聊就睡觉 F 其他___(请注明)4.你所理解的正能量是什么? A 给人内心上的感动 B 较广义的积极品质 C 使奋进的精神力量 D 不太清楚

E 其他___(请注明)

5.在生活中,你是否需要正能量来激发自己? A 是,经常需要 B 有时候需要 C 不需要

6.你觉得生活中哪些人可以给你正能量? A 同学 B 朋友 C 老师 D 家人 E 其他___(请注明)

7.你觉得学校可以给人以正能量的鼓舞和启迪吗? A 能 B 不能 C 一般般

8.你所认为的正能量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A 助人为乐,不求回报 B 慈善活动,希望工程 C 关爱环境,服务地球 D 社会活动,争取权益

9.你认为哪方面的正能量对自己的发展较有宜?(可多选)A 学习B 管理 C 文体 D 志愿 E 科研 F 创业 G 其他___(请注明)

10.日常生活中,正能量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 A 提高工作激情,让生活更有意义 B 短时间内有一点积极作用 C 基本上没有任何作用 11.面对不平时,你是会选择? A 立即反击 B 犹豫 C 漠视 D 无感 F 其他___(请注明)12.你觉得应该怎样捍卫正能量? A 相信主流媒体 B 提高自我修养 C 正视见义勇为 D 投身公益活动 E 其他___(请注明)

13.如果没有综测加分,你愿意去做志愿者吗? A 会 B 不会 C 看情况

14.你愿意传递正能量吗? A 一定会 B 尽力吧 C 也许会 D 不会的

15.作为大学生,你倾向于如何传播正能量? A 关心他人 B 先做好自己 C 宣传积极向上的行为 D 不想传播正能量 E 其他___

5.马原实践教学用书论述题 篇五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第二,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第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14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矛盾及其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个性。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当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同时,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在某种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我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社会主义”提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包含了社会主义所固有的共同本质,是矛盾的普遍性;“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国情的特殊规律、基本国情,是矛盾的特殊性。一方面,中国国情无论多么特殊,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否则就会失去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又必有考虑中国的国情,把两者结合起来。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4试用质量互变规律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把远大的革命目标与脚踏实地的 工作结合起来的必要性?(1)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的。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变化。是事物在度的范围内所发生的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它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超出度的 范围发生的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显著的变化,它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2)量变和质变又是统一的。其一,量变和质变相互依赖、相互转化。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质变体现和巩固着原来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量变过程。其二,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①量变中渗透着质变,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②质变中渗透着量变,即在质变中有量的扩张。(3)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转化为质变,又由质变转化为新的量变,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这是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4)根据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①一定意义上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的宏伟目标,是质变,没有这一远大目标就会迷失前进方向,缺乏前进的动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勇于开拓,大胆改革,锐意进取。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离不开量的准备和积累,因此,我们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好日常工作。不能急于求成。应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布署,艰苦创业,循序渐进,力争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每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为现代化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要反对因循守旧。因此,质量互变规律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把大大的革命目标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机结合起来。

5.运用辩证否定观原理说明怎样正确对待西方文化?

(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2)辩证否定观原理对于指导我们正确对待西方文化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对待西方文化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吸取什么和抛弃什么,批判什么和继承什么,都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反对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态度和方法。要有选择地学习、吸取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抵制、防止那些落后的腐朽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的渗透。

6.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1)这句话是马克思用来描述资本的原始积累。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2)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3)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积累的基础,在英国表现的最为典型。

(4)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另一重要方式。新兴的资产阶级还通过各种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这一切,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程。但是,资本的形成和原始积累过程,却是以牺牲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自由权为代价的。因而,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步罪恶的掠夺史。所以马克思说“资本来到时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7运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1)绝对真理又称真理的决定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和局限性。相对真理又称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和有限性。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基本属性,而不是两种不同的真理,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第二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3)这是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所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就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既要反对教条主义、思想僵化的倾向,又要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人物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同样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8根据唯物史观基本原理阐述科学发展观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2)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始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群众史观的价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发展与物的发展有机结合;坚持社会整体论和社会有机体思想,主张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并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体现了唯物史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的要求。9试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第二,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经济在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第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具体表现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加强这些先进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建设,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和政治觉悟,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

10怎样理解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作用和后果?(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2)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动波动。

(3)作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11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你怎样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个国家的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经济萧条,百废待兴。各个国家为了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开始着手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这一举措,极大的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恢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各国不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相反,而是世界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黄金时间,当然,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增长与各国政府采取了大量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密切相关。下面为其主要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这是根本原因。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第三世界新的经济掠夺。4.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5.东欧剧变、苏联瓦解,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扩张提供了新的市场和动力。

6.美国式的民主、自由和价值观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有效推广。所以,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能够下定义为,这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垂而不死,腐而不朽”的局面。

12分析“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股份公司促进了资本社会化和生产社会化,意味着资本主义占有关系的改变”的含义?(1)资本主义垄断阶段,股份公司是一种新的集资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它使企业资本形式由个人资本转化为大会资本,使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它顺应了资本主义生产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资本社会化和生产社会化。

(2)但“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占有关系的性质。实际操纵股份公司的仍然是大资本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胜份公司,是为垄断资本服务的企业组织形式。

13从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渐进改革的合理性? 从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中,我们应该得到如下启示: 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即保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性质不变; 第二,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坚持革命性和渐进性的统一;

第三,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违背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规律? 第一,从落后的程度上来认识,相对落后与比较落后是相对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落后的,但它不是绝对落后。

第二,从革命直接条件来认识,生产力发展是革命的根本条件,单并不是直接条件,并不等于直接的革命形势和革命主观力量的成熟。第三,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角度来理解,考察无产阶级革命问题不能只站在某一个国家的角度,而应从全球的角度来观察。

第四,从历史上看,社会形态的更替由薄弱环节先突破不是偶然的个别现象,它不是特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例,是带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15论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辩证关系? 1.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高级阶段。

2.社会主义有阶级存在;共产主义消灭了阶级。

3.社会主义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共产主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4.劳动在社会主义社会是谋生的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16论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及意义? 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展现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再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目的和归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础和最高原则,指导和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发展方向。意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17为什么说认识运动过程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P72 18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

一、概念

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 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 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三、意义

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 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

19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人类的全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质是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检验真理就是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唯一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只有实践。(2)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是主观与客观的“交错点”,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并加以对照。

(3)因此,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既是实践的指导思想,又是理解、总结和表达实践成果的必要条件。但是逻辑本身也是以往人类实践的精神成果,逻辑推理的前提和逻辑法则的真理性也要靠实践来检验。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我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20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变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运用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兴办那些私人资本无力兴办的、适应新科技发展要求的巨大

21有人说,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适用所学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

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存在依赖的的危险。经济全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22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力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人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改进劳动资料,改造自然界,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而且,人还可以通过一系列历史活动,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推动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历史中的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作用。社 会发展又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历史就是在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一个人积极的或消极的历史活动都会成为历史事件具体内涵的组成部分,成为整个人类意志中的合力因素和影响历史前进的力量。(3)任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就,虽然离不开杰出人物的巨大作用,但一者杰出人物来自人民群众,二者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和实践要么建立在无数代前人和当代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基础之上,要么离不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或方向。一切杰出人物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在这个角度上,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人们的意志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力”作用的结果。它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行不悖,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

(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个人奋斗作为人类意志合力组成部分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襟抱负,现在为振 兴中华而学习,将来为复兴中华作出自己毕生的贡献。

23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一切 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儿女读书问题、住房问题、就医问题、低保问题,物价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败问题等。

(3)在实践中,我党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免除农业税,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推广农村公费医疗,稳定高校学杂费,加大大学生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稳定销房价格,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扩大城乡低保户范围并提高其标准,提高务工工资标准,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平抑物价,解决民生问题,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都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4)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 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4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

6.马原实践教学法设计方案 篇六

各位同学:

根据国家教委的相关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每门课必须拿出1/3的课时作为实践教学,以期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学期共安排了16课时的实践课,课堂教学从48课时减为32课时,因此,所有的同学均需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以下实践课的安排,请按照要求完成。

内容安排

(一)青年志愿者活动(2课时)

通过参加1-2项青年志愿者活动,进行体味、体察、体验等身体力行的道德实践和锻炼,以培养学生爱心、责任意识,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最后围绕个道德观或者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提交一份1000-2000字的小论文。

(二)学生参观访问(2课时)

选择参观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军官教育团旧址、朱德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等等,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与成就,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提交一份1000-2000字的观后感。

(三)观看影像资料(4课时)

观看富有教育意义的影视资料,构建良好的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怡情养性、陶冶高尚情操。提交一份1000-2000字的观后感,结合马原课中的相关原理写作。

例如:《阿甘正传》《暖春》《希望》《南京!南京!》《后天》《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名单》《 唐山大地震》《2012》《长征》《井冈山》 《太行山上》《恰同学少年》《东京审判》《宇宙与人》

(四)名著阅读(4课时)

学生阅读中外经典名著和名人传记,以培养理性思维能力,从中获得榜样的人格力量和思想启迪,撰写一份1000-2000字的读书笔记。

(五)开展社会考察及社会调查(4课时)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热点问题,深入农村、厂矿企业、城市社区、经济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等开展社会考察和社会调查。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生产资料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金融市场;了解我国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我国新农村建设进展;了解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现况;了解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我国分配制度等等。通过社会调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和现象,并以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及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良好的社会接纳性。提交一份1000-2000字的调查报告。

考核方式:实践课占总成绩的20%,以上内容完成后,请同学们在学期结束前选择5项中的1项形成文字,最后选择其中的一项提交给学习委员,并且老师在学习末随机抽查同学们对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要求同学们口头介绍如何如何完成这5项任务)

提交时间:要求交文字稿,不能打印,6月初上交。

提交要求:上交的作业请写好学号,班级,姓名。

7.马原实践教学法设计方案 篇七

一、2007版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情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目前执行的是湖南农业大学2007版人才培养方案。2007年, 我们以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 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踏步的改革, 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 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 并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应用”的原则, 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 对相关课程进行了整合,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 对专业课模块进行了重新设置。并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对52门理论及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重新进行了修订, 编写了2007版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教学指南》。

但是, 在改革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一是学校的分配制度是按课时拿报酬, 没有实行岗位津贴制, 由于教学改革牵涉到课程整合、课时数减少等原因, 一部分老师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改的意义, 在新的教学内容贯彻实施方面, 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实践中来, 致使有的课程名称改了, 内容却变动不大, 甚至换汤不换药。二是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学校规定总课时必须在1, 900学时之内, 而公共、基础课就占了1, 044学时, 学科专业基础课占去618学时, 只剩下238学时是专业主干课可调整的, 若简单地换几门课, 根本无法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

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 目前工业企业最需要的是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我们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 按照重基础、少学时、低重心、新知识、宽面向的原则进行了整合, 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要求, 但在实践教学方面, 尚未真正形成完整的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 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及实施现状

在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课程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构成。这些环节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 课程实验。

一是将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实验整合为单独设课的图学实验、力学实验、电工电子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机械制造基础实验和制造技术综合实验等。虽然从文字上看, 实验教学体系涵盖了整个机械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 而且在实验项目上列出的三性实验比例也较高, 但由于现行体制的限制, 实验中心多年来没有专业的工程实训队伍, 实验员基本上就是保管员, 实验都由任课老师承担, 由于老师教学任务重又是兼职做实验员, 所以对实验教学的研究投入精力很少, 基本是完成任务, 实验内容仍是一般验证性的实验。二是在主要专业实验的设置上, 虽然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 设置了专业实验名称, 但在实质内容上还是各门课程验证性实验的简单叠加, 实验内容并没有创新, 并没有构建起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 课程实验之间的联系也不紧密。

(二) 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主要是机械制造基础实训 (金工实习) , 时间是5周。在硬件不断得到完善的同时, 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却没有及时更新, 金工实习教学内容还停留在一些传统的车、钳、刨、铣、磨、铸、锻、焊等实习项目上, 缺乏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内容。虽然这些教学内容对学生基本功和常规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训练和提高, 但不能给学生建立起现代机械制造系统的完整概念, 实习教学基地没有现代工程背景, 学生也就建立不起工程意识。金工实习指导教师均为中、高级技工, 虽然他们在操作技能和生产经验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但在知识面、教学能力和对先进技术的跟踪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比如新进的数控加工设备的教学实习就没有人能够胜任。教学观念和综合技能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发展的要求。

(三)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环节主要有部件测绘及计算机绘图2周、机械原理1周、电子学1周、机械设计3周、机械CAD/CAM 1周、液压与气动1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周、机械制造工艺2周等。由于高校扩招以来, 工学院学生人数剧增, 尤其是机制专业学生人数增加最多, 有限的教学资源包括师资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加之教师追求课时数最大化, 于是一门课的课程设计由1~2名老师承担, 一个老师要指导近百名学生的课程设计, 加之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没有把课程设计当做是一次实践锻炼的机会, 而是在网上抄袭了事, 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四) 生产实习。

专业的生产实习主要是机械制造工艺生产实习, 时间是2周。鉴于当前社会的现实情况, 很难找到能够满足机制工艺生产实习的合作企业, 有些企业能够提供的实习条件有限, 尤其是机制专业学生人数多, 企业还得分批次地接受学生实习。而原来的老国企改制后, 为了减少学生实习对生产的影响, 接纳学生实习的车间或分厂一般都是老旧设备和传统工艺, 先进制造设备和先进工艺都不让参观。更多的企业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 都不愿意甚至拒绝学生去实习。加之教育经费的不足, 学校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几乎没有投入, 平时都是靠教师的个人关系去联系实习单位, 不要说满足实习要求, 能找到一家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已经是很不错了, 最后生产实习变成了走过场, 流于形式, 达不到实习的教学目的。

(五)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也高度重视, 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甚至要求毕业设计要真题真做, 要求有创新性。然而实际情况是一个老师要指导将近20个学生的毕业设计, 别说真题真做, 就是出这么多假想课题都难, 工作中难免顾此失彼。另一方面, 毕业设计时间正好是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高峰期, 也是学生寻找和落实工作单位的关键时期, 迫于就业压力, 大多数学生都不可能安下心来进行毕业设计, 最后以各种手段应付、敷衍了事。在近三年的毕业答辩中, 发现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 在网上花几十元钱就能买到一份毕业设计, 而答辩时却一窍不通。

以上种种表明, 我国高校工科教育培养过程与企业脱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许多对学生能力培养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 (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近年来也越来越被削弱, 甚至名存实亡。而多年来,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成果比比皆是, 但是如果不能正视我国高校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 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 一切都是空谈。

三、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 应更加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等。然而,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仅是整合几个实验或改变几个实验名称这么简单。涉及到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密切联系, 所以, 没有由上至下全员的参与、积极开展教改研究与实践, 就不可能达到改革的目的。

一个方案的制定, 既要考虑先进性、科学性, 还得考虑可操作性。在现有的教育评价体制下, 原有的实践教学环节不能少, 但可以根据农业院校的特色进行调整。在实践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可以结合教育部、财政部及省教育厅主办的各类学科竞赛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 以学科竞赛为线索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除了原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外, 还增设比如学科竞赛、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等,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且还可以促进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比如工程制图、机械制造工艺、电工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特种加工等等, 原来需要花大量课时来开设这些课程, 而这方面的能力大部分可以依靠学生在学科竞赛、课外创新实践中学习。节省出来的课时可以设置其他的实践教学环节, 比如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慈善活动、义务劳动等, 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加强实践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是各个高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所以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合理可行, 就必须要面对这一问题。一是要增加投入, 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校内可以通过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 来丰富学生实践的内容,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校外要继续巩固好与农大建立了合作关系的企业, 同时发挥学校大农科优势, 利用产研合作关系, 不断拓展可以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企业。二是要发挥校办工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通过转变管理机制, 充分调动校办工厂搞好学生实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挖掘工厂潜力, 形成产学研协调互动, 真正推动产学研结合。

参考文献

[1].莫亚武, 谢方平, 陈文凯.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2].苏春建, 范云霄, 于涛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多样性[J].教学研究, 2012

[3].孙金栋等.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中国建设教育, 2007

8.谈谈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 篇八

一、结合地理学科特点设计活动方案

地理学科强调实用性,为此我们在学生学了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后,可指导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在绘制前,教师要先明确一些典型建筑设施如学校大门、教学楼等的名称及相对位置,然后指导学生结合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绘制学校的平面图。

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表面上纷繁枯燥,同时受课时限制,广大师生普遍感到难教、难学。为此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摸索形象性、趣味性的记忆法,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追求优质高效。如对于江西省的简称,就有学生说了八个字“南昌起义,说干(赣)就干(赣)”,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江西省的简称,还记住了它的省会。

二、结合重大节日设计活动方案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联合国和我国政府都确定了一些重大的环境节日,如“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等。在重大环境节日来临之际,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搜集资料,以“摘录”或“手抄报”的形式进行专题交流。

如针对我们当地河流污染严重的问题,可先组织学生探讨水资源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水是生命之源”;然后要求他们实地调查,探寻河流污染源,并经过讨论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最后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公益广告词。

三、结合时事新闻设计活动方案

学好地理需要不断的、大量的知识积累,而时事新闻里就蕴藏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信息。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一方面带领学生捐钱、捐物;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学习地震的相关知识,尤其让学生知道抗震救灾的应对措施。

四、结合学科联系设计活动方案

地理是一门文理兼跨的边缘学科,与其他学科必然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如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不仅涉及历史内容,而且还暗含了地理信息。在讲授“省级行政区和自然环境”时,就可联系此诗设计活动内容: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画出红军长征的大致路线,标出途经的省份和重要山脉、河流的名称,并用小卡片写出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如此学生对长征的地理概念清晰、历史线索明确、课文理解深刻,可谓“一箭三雕”。

五、结合乡土地理设计活动方案

学生对家乡的山水和风土人情能感受深刻且其感觉也生动真实,结合乡土地理设计活动,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崇高的志向。为此可经常跟一些社区和商家联系沟通,通过参观、调查等方式让学生走进社会和生活,最后写出体会或调查报告。体会或调查报告不要求篇幅,重在提出有关家乡建设的创造性的建议。

例如,我们举办“‘欢迎到我家’——旅游线路设计比赛”,先让学生在课前对自己家乡做调查,并让其在课堂上以“导游”这一角色向班上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内容可以是人文方面的,如民俗风情、当地小吃、风景名胜古迹等;也可以是自然环境方面的介绍。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了解家乡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以及家乡经济建设的战略方向和美好前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总而言之,通过一系列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运用地理知识的技能明显增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

上一篇:给你最后一封情书散文下一篇: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课程设置的调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