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法院执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精选8篇)
1.目前法院执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一
加强基层法院加强执行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为了确保“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任务的实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大执行工作宣传力度,不断宣传执行工作新成效,宣传对执行难的理性认识,凝聚全社会理解执行、尊重执行、协助执行的广泛共识。作为破解执行难这一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执行宣传工作在“基本解决执行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执行宣传工作的现状
破解执行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当下,媒体已经成为执行工作的重要载体,执行宣传是执行公开的重要内容,是执行工作赢得社会支持的内在要求。但在具体的执行工作中,执行法官却没有更好地用好执行宣传这把“破解执行难”的无形利剑。一方面,基层法院的领导存在重执行业务而轻执行宣传的思想偏向,认为只要把案子执结了老百姓就会满意,宣传什么,对加强执行宣传工作,提升法院形象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然性认识不到位,舍不得加大投入提升法院的“软实力”,这是一种缺乏政治眼光,不会算大帐的表现。宣传工作成效不像盖房子修路,可以用物化的标准考量,这也导致执行部门开展依法执行宣传力度不够大,舆论氛围不够浓。特别是对抗拒执行、规避执行受处罚的典型案例通过媒体曝光的不多,依法执行的社会知晓度不高,社会警示效应不够明显。另一方面,从执行宣传工作发展的形势要求来看,执行部门宣传设备落后、机制不够完善,或者可以说是根本没有宣传设备,更谈不上什么宣传机制建设,一个心思就是迅速结案,案子执结了,回过头
来看到了案子的典型教育意义,想宣传了缺少执行现场的素材、图片等,制约了执行宣传工作。还有一些基层法院把执行宣传一味的寄托在宣传部门,但宣传部门对案子不是很了解,报道不出效果。再者宣传部门就一两个人,难以应付繁杂的工作,这也制约了执行宣传工作。凡此种种,制约执行宣传工作的因素笔者仅仅列举一二。
二、做好执行宣传工作的作用
(一)做好执行宣传工作有利于群众理解法院工作。
法院作为化解矛盾纷争的专门机构之一,既承担了繁重的审执工作,也负担了沉重的负面社会舆情压力。执行工作因其对被执行人的强制性及执行难对申请执行人的司法负累而时常陷入困境,申请执行人多不能区别执行不力与执行不能,将执行案件周期较长的原因统统归结于法院执行不力,而忽略了执行难的其他影响因子。加强执行工作宣传,让当事人理解执行不能的多重因素交叠,设身处地理解法院执行压力,对于化解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矛盾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而良性的引导同时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契合了党的群众路线立场,用实际行动赢得舆论支撑。(二)做好执行宣传工作有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
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工作纲要》提出要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全力打造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将执行案件流程信息、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执行裁判文书等及时向社会公开,保障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执行案件及执行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让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可见执行宣传已经成为深化执行公开、实现“阳光执行”的重要途径。(三)执行公开是司法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开展执行宣传是强化执行公开的重要措施。
一方面,通过加强执行宣传,充分利用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把有关执行的法律法规通过形象化的宣传作品表现出来,提升社会公众的法律知识水平,让其了解执行、支持执行,从而促进法院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法院公信力。另一方面,通过执行宣传,将执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通过特定的表现形式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公众面前,让社会公众清晰地看到执行法官执行的过程,打消公众心中的疑虑,提升公众对执行乃至法院工作的认可度和公信力。(四)做好执行宣传工作有利于提升执行威慑力。
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加强政策和执行成效宣传,让“老赖”们坐立不安,彻底放弃侥幸心理,促使其自觉履行义务。在具体的个案中,执行的对象是负有履行生效裁判文书所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执行过程中,看似只有具体个案的被执行人受到了执行的威慑,但通过对执行个案的有效宣传,也能够促使尚未参与到具体执行程序而又负有履行生效裁判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的潜在被执行人感受到强制执行的威慑力而自觉主动履行自己的义务,这就是执行宣传工作的威慑效果。三、对改进执行宣传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注重执行宣传形式多样化。
要不断丰富执行宣传工作的内容和手段,既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更要利用法院网站、知名论坛、官方微信、微博平台等新兴媒体,有针对性、多渠道地开展执行宣传工作,更好地突出宣传效果。一方面,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对执行宣传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新媒体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对通过互联网发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执行信息等具有快速转载、转发等功能,能够起到迅速扩大知晓度和覆盖面的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执行宣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更多的人了解执行工作,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在运用新媒体的同时,不可忽视传统媒体的作用,在当地的党报党刊、电视台开辟专栏进行执行宣传,同样也可以提升执行工作的知晓度和覆盖面,增强强制执行的威慑力。同时。更要加强执行宣传策划,创新执行宣传形式,丰富执行宣传载体,通过邀请新闻媒体到执行现场实地采访报道,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执行听证现场直播,及时和定期提供案件执行新闻线索等方式,也可组织策划“基本解决执行难”系列专题宣传活动、“老赖”别赖专题宣传、向社会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打击“拒执”等犯罪系列报道活动,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面展示一定时期内执行工作取得的成效,扩大影响。(二)注重执行宣传内容多元化。
当前对执行工作的宣传存在宣传内容相对单一、固定的特点,比如宣传执行到位的多,反映执行不能的少;宣传执行创新的多,系统化介绍执行工作的少;宣传报道多,介绍执行实务和理论的少等等,这样的执行宣传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服务解决执行难问题的程度上却较为有限。在解决执行难问题过程中,执行宣传在内容上应尽量实现多元化,既要向社会说明情况,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执行面临的客观现实,不但要宣传执行成功的,也要反映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要注重宣传报道,也要注重对执行实务和理论进行探讨,搞清楚哪些是法院职责所在,哪些是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所在,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应注重对“执行不能”的成因、表现、如何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执行不能”等方面的宣传,努力使“执行不能”客观存在的观念深入人心,理性对待“执行不能”的意识牢固树立,引导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动从源头上解决执行难问题,也要做好执行重大活动,如集中兑付、执行专项行动的正面宣传,更要做好曝光“老赖”、干预执行、拒执犯罪的反面曝光。通过执行宣传工作的开展,对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遇到的困难及所做的努力进行呈现,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正能量,引导执行环境向积极的方向稳步发展。(三)注重执行宣传力量多组合。
宣传工作同任何工作一样,需要投入,需要领导重视,尤其在目前法院面临司法责任制改革、发展面临诸多矛盾的情况下,宣传工作任务很重,也很迫切,需要更好的条件,更多的投入,来保障工作的顺利有序推进。除了必要的宣传设备,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吃苦耐劳、业务精良的宣传队伍就成了做好执行宣传工作的基础。毕竟人的问题是干好工作的最关键的问题。在实践中,执行宣传工作多由执行干警兼职负责或者从法院宣传部门抽调人员开展,这二者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执行干警兼职从事执行宣传工作,虽然他们对执行法律法规掌握熟悉,对执行工作的特点也很明确,但他们精力有限,而从宣传部门抽调的人员进行执行宣传工作,又对执行工作本身了解有限,因此想要开展好执行宣传工作,应该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必要时可邀请当地电视台新闻媒体的记者加入,加强与新闻媒体、报纸杂志相关人员的沟通与协调,共同组建一支强大的执行宣传工作队伍。当然,条件允许的基层法院可以考虑选好配强专门的执行宣传人员,选拔那些政治坚定、思想修养好、组织协调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优秀干部,充实到执行宣传工作岗位。同时,在“案多人少”加剧的严峻形势下,既要深挖自身潜力,加强执行信息宣传调研工作,更要善于寻找“外脑”,借助外力助推执行宣传工作的开展,努力凝聚执行宣传工作合力。2.目前法院执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二
1.1 工程的效益低下
重建设、轻管理致使工程的效益低下。灌区水利工程特别是乡、镇、村管的支、斗渠, 自从实施生产责任制后, 因为有些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还没能够得到及时地更新, 把水利工程建设当做是国家投入, 应该是要灌区的管理单位来管理, 无法处理好建设和管理、当下和长久的关系, 不注重工程管理工作, 导致工程遇险或者遭到他人破坏时也无人问津。而同时工程维修时也要向灌区管理单位或者向国家伸手。致使“等、靠、要”的懒惰思想严重泛滥, 最终工程瘫痪, 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1.2 工程老化, 年久失修
“先天不足, 后天失调”是灌区建筑的基本特点, 由于工程老化又年久失修, 使得工程不断向恶性方向循环发展。目前我国的水库工程大多建于五六十年代, 在其建设期间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以及工程标准偏低等等磨难与打击, 加之运行年数久, 很多都已超过使用年限, 结果隐患多多。如果无法及时加以维修和巩固, 不仅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和提高了维修费用, 而且还使得工程效益不能正常发挥。
1.3 管理人员少, 待遇低, 管理队伍不稳定
现有的管理人员最大限度也只能够管理到于渠, 支、斗渠等工程, 根本无暇顾及其它剩下的工程, 同时基层条件较差, 待遇低, 无法留住人才, 导致许多工程无人管理, 局面混乱。
1.4 小型水利工程人为破坏十分严重
近几年, 部分地方用水人家没有经过管理单位的许可, 就私自在渠道上胡乱开口子, 违背了用水管理的制度, 给工程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另外还有部分不法分子个人私自作怪, 偷盗斗闸门设备、抽水机器以及输电线路, 使得工程无法正常运行。
1.5 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
1.5.1 管理机制十分陈旧。
传统的灌区工程管理工作主要针对的是属于人为建造的工程那部分, 也就是水工建筑物以及它的配套设施的管理。传统灌区工程管理工作还存在着“重大修, 轻检查”的弊病。如今的现代灌区工程管理工作, 一定要在总结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与新形势、新要求同步, 放眼注重灌区未来工作的发展点, 制定新的管理职责、范围、方法、标准, 一步步做到灌区管理的现代化。
1.5.2 经营机制不活。
在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 水费大多是由政府代收。可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壮大与发展, 灌区工程管理单位的职能也在发生着变化。用水对象逐渐由之前的农村集体转变成单个农户, 使得灌区的运行管理维护费的另一部分需要靠收水费来分担。可是要向长期接受无偿供水的农户突然收取水费以及派工维护工程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 这造成一些灌区的运行管理工作开展的十分困难, 员工的工资更是难以增长。
1.5.3 工程管理信息不畅通。
当前我国各灌区的涵闸主要是运用人工观测进行水情记录, 测量方法十分落后, 信息精确度低, 无法及时准确的传达至上级主管部门, 使得推广灌区的计量用水等科学管理方法十分艰难。
1.6 灌区的对外交通和通讯方面
由于灌区主要是为农业服务, 所以大部分的灌区都是与交通干线远离的, 而且渠堤道路没有设等级、路面比较狭窄、坑坑洼洼, 多半是临时建的道路, 一到下雨的时候路面也变得泥泞不堪, 车辆也无法通行。所以如果灌区总干经常出现险情, 很容易耽误抢救的时间与影响抢险物资的运输, 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2 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
2.1 开展灌前、灌中、灌后检查
坚持“养重于修, 修重于抢”的原则每年灌溉前、灌溉中、灌溉后对工程现状开展“三大查”, 一旦有问题就要快速处理, 不能及时进行处理的问题要留底并报维修改造计划, 请求灌区主管部门帮忙合作及时解决。在检查中, 要隔三差五的给淤泥、护坡、朝天洞、杂草、截水沟开展清理工作, 做到渠堤以及建筑物的完整、机械设施的灵活工作。及时填写堤防、管涌、散浸、滑坡以及建筑物的完好程度, 并将检查、修复处理情况及时记录存档。
2.2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爱护水利工程的舆论氛围
要深入镇、村开展宣传活动, 使群众主动参与到水利工程管理中去, 营造全民爱护水利工程的良好氛围。要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纪念日, 采取广播、宣传车、标语等多种形式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广泛开展爱护水利工程宣传活动。坚持长期宣传, 不断提高灌区群众保护水利工程的意识和自觉性, 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工程管理。同时, 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 使爱护水利工程深入人心。
2.3 加强工程建设, 确保工程质量
大力扩展资金的来源渠道, 加快灌区的续建配套设施以及节水改造工作的步伐。在建设过程当中, 严格把关质量。首先要依据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分清参建单位的职责, 理清建设管理的程序;而是要不断完善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与工程的验收签证制度, 做好设备与原材料的进口工作;还有就是要严格把关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的质量, 监管单位要全程跟踪与监督, 尤其是要监督重点施工点与关键部分的现场工作, 保证每道工序验收合格, 方可开展下面一道工序;最后还有要规范工程资料和档案管理工作, 为建立和执行工程建设的质量追究制奠定基础。
2.4 转变工程管理观念, 创新管理体制
依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关键在观念转变。从根本上转变那些不适应依法管水的传统习惯和方法, 着力研究和探讨在新形势下管理新机制, 新格局, 通过组织体系观念转变为管理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对干、支渠实行渠道工程分级划段, 实行目标管理, 使工程的巡查和监管工作经常化。对斗、分渠管理充分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作用, 实现“斗渠民营、专群结合、民主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 充分发挥群众积极主动性, 使工程管理更加科学, 更加合理。
2.5 加大管护经费投入, 保证工程管理工作
有序开展灌区水利工程的效益主要为社会效益, 目前由于各种因素, 灌区水费价格只达到成本的30%左右, 全靠管理单位落实工程管理及维修养护经费很难。因此, 各级部门要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 将其管理及维修养护经费纳入到公共财政, 同时整合社会资源, 确保工程经费的来源稳定。
2.6 加大考核力度,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 首先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规程, 其次在日常工作中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 具体人员。形成工作有人管, 任务有人抓, 责任有人负, 层层抓具体的工作格局。第三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办法, 加强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对工作出现重大失误, 工作进度严重滞后的, 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 结束语
灌区工程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繁琐的、系统的社会性服务事业, 一方面要求我们从科学角度出发, 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 按照规律办事, 讲究实效;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改变思想、创新观念、运用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如果我们能够坚持不懈地总结经验、认识教训, 灌区工程管理工作将会不断的得到完善和更新, 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蒋心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1985.
[2]崔虎平, 冯联宏.V壁头灌区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分析[J].山西水利, 2005 (2) :55.
3.目前法院执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三
关键词:电力企业;思想政治
电力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不断改革与调整中,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电力企业中得以建立之后,电力企业在发展上出现了新的问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竞争环境发展了较大的变动,而电力企业的发展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电力垄断局的打破及其电力体制经历了种种变化,让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诸多挑战性问题。怎样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思想因素,也就是需要企业内的员工能够在思想上团结一致,是企业拥有一个凝聚力强、向心力强大的员工队伍,为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1.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加强宣传教育
企业中有些员工在困难面前高估困难的难度,不肯进行主动解决,没有信心来战胜困难,针对这一问题,企业要展开深层次的教育,运用形势教育,结合辩证法,来让员工能够站在大局上看待问题,能够认清现下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形势上可以知道事情正想着好的方向发展,从而能够在困难面前树立足够的信心。并且在对员工进行思想上的教育时,要根据员工个人的情况而定,杜绝那种“一刀切”的解决方式。
2.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具有超前性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符合上级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还要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相结合,在对党委精神有个基础的了解后,在工作上进行调整,做出一些适度的超前工作,比如在思想工作上,不能落后,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将问题的发生控制在源头。其次要在教育上超前,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导作用利用好。在经济建设上,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助,因此企业要想实现好的发展,就需要为企业在发展上形成良好的思想。当一个企业内部的干部员工在思想上同意稳定了,在对事情的发展观点上能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了,企业才能够实现顺利的发展,才能够取得较好的发展效率。简单的说,一个企业只有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将这项工作提前为员工做好,才能够调动员工在生产发展中的积极主动性,将事情的发展引向一个良好的态势上。
3.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木”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我们在教育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以员工的基本利益为标准。要对员工的思想展开定时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员工思想中的疑问进行解答,关注员工所重视的热点话题,避免矛盾的产生,重要的是在对员工思想尽心了解后,要对员工的思想进行事先的引导,在事中要进行及时的开导,在事情后端要进行良好的疏导,将员工的个人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从根本上为员工的基本利益考虑。只有一切为员工做好准备,员工的思想意识才能够得以端正,才会树立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企业要以法服人,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要以法律为基础,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离不开法律为保障,构建一个健康的企业,同样也需要法律为保证。因此在为员工做思想工作的时候,应该坚持按照法律行事,一起工作均不能违背法律。同时对员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员工能够在真理面前心悦诚服,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从而跟上社会的发展。
4.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加大科学含量
思想政治工作的改善,需要科学技术为指导,需要加大科学含量,所谓科学含量,主要有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党的发展离不开这门思想政治工作,因此这项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重点工作,指引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门处于不断发展的学科,面对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它必须在短时间内聚集人才队伍,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和解决,因此,这项工作是在继承上求发展,在发展中被继承。我们应该对政治经济学的最基本思想进行运用,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信念,借助于科学社会主义来对人们的信心问题进行解决,在对员工信仰问题上,不仅借助于党建理论来进行解决,必要的时候,要运用伦理学,教育学、人才学以及政治学等这些学科进行辅助,帮助员工树立科学的信仰。要想做好电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需要进行解决的便是群众的政治问题,其中包括政治原则、防线以及“四信”,所谓的“四信”,指的是信念,信心,信任以及信仰。其次需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主要是三观,即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最后指的是认识问题。这三项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严谨对待。
5.不断创新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优质服务以及经济效益都离不开电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其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得以渗透,才能偶发挥应有的作用。鉴于此,各个部门应该在工作方法上坚持与时俱进的方法,根据企业的中心工作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好每一个载体,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进去。
5.1将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视为载体,做好最基础的渗透。
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其最基本的工作便是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内部职工日常工作便是生产以及管理,职工是否有着较高的思想觉悟,是否有着较好的工作态度,关系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效率的高低,因此,有必要借助于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将其思想政治活动进行有效的渗透。
5.2将企业管理视为载体,将节点渗透工作做好。
前勤和后勤是电力企业中管理的主要内容,所谓前勤,指的是生产一线,后勤指的是生活服务。其中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与企业的管理工作有着严格的联系,鉴于此,企业只有将政治思想工作贯穿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将党的关怀传递到企业的管理员工中去,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积极性的提高。
5.3将企业文化视为载体,将特色渗透工作做好。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职工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文化构建,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独特载体,企业可以借助于这个载体,定期举办活动,让企业的员工参与到活动中,接受先进的思想教育,同时企业可以在内部创办图书室,给员工权利,并且鼓励员工向图书室借阅相关书籍进行阅读,来为员工提供一个学习的良好环境。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利用好文化娱乐这个阵地,举办文化联谊会,或者为员工提供健身房,定时开展文体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来对员工进行定时的组织,并且宣传先进文化思想。最后,企业要借助于宣传阵地,购进现下各种与民生发展相关的书籍,报刊,免费发给员工阅读,或者定时组织员工观看相关影视节目等,来提高员工的思想意识。总之,企业应该将这些企业内部阵地利用好,积极开办一些让员工喜闻乐见的、与大家利益相关的,以及充满趣味性的活动,借助于这些载体,实现积极政治思想的传播,让员工群体在愉快的气氛里欣然接受先进的思想教育。
结束语:作为电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的时候,应该具有积极的主人翁精神,要追求突破,追求创新, 同时还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份属于自己的分内工作,要积极承担责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谋创新,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经济中必须具备的思想观念。作为一个合格的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要立足于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进行充分的发挥,调动大家生产的积极性,让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力企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得到有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伟为.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J].中国核工业,2007(6)
[2]杨江宁.浅析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J].统带经济,2008(6)
[3]王兴盛,王永红.实现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结合[J].政工学刊,2007(01)
[4]泉永利,加强和改进电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9(Z1)
4.目前法院执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四
排污收费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国家排放污染物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也是刺激排污单位治理污染的积极性、筹集污染治理资金的有效环境经济手段和法律制度。《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表明现行排污费在征收、使用和管理等方面已迈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市在排污收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好排污收费工作,实现依法、全面、足额的目标,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请关心我市环保工作的网友们多提宝贵意见,共同促进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排污申报登记工作不到位,企业谎报、瞒报现象时有发生。
排污申报登记是一项法定的环境行政管理制度,也是各排污者应尽的法律义务。申报登记的内容是测算排污费的唯一依据,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但我市目前排污申报登记工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一是申报面不广,精力集中于少数重污染源而放松了面广量大的一般污染行业、第三产业和小型企业的申报登记。二是申报核定不到位,质量是申报登记的灵魂所在,只有通过认真审核,才能确保申报数据的真实有效。三是申报未能实现动态化,个别区县把排污申报混淆为环境统计,只实行一年一度的年审,忽视了老污染源的变更申报,从而直接造成排污数据呆板而失去动态。
(二)由于对排污收费的稽查力度不够,造成排污费征收金额流失。
建立健全的收费制度是顺利开展该项工作的重要保证。目前,一些排污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故意瞒报或谎报其实际排污量和排污种类,从而达到排污费能少则少,能不缴则不缴的目的,而没有认识到排污收费同税收一样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有的企业还利用发展经济为借口,向区县政府申报少缴或缓缴,从而造成排污费源的流失。同时,环保部门内部稽查力度相对偏软、监督检查不到位,导致在排污申报、核定、收缴等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
(三)我市可开征排污费源数量较大,收费队伍人员相对不足,造成排污费开征面不全。
收费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在我市环保系统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目前,环保系统收费人员数量不足其他税务、工商等部门收费人员的1/3-1/4,尤其是在我市地域面积广阔的郊区、县,由于工业布局较为分散,收费人员因受编制等因素所限明显不足,直接影响全市范围内的费源调查和监察、稽查工作,导致我市排污费开征面不足,没有做到应征尽征。这也是制约影响全市排污费征收的最主要因素,必须加以改进。
二、改进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严格落实《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颁布是国家排污收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环保部门应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式。首先,应把握收费的合法性,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超标收费向排污收费转变;由单因子收费向多因子收费转变;由单一浓度 收费向浓度与总量相结合的收费转变;由静态收费向动态收费转变。其次,应把握收费的全面性。征收对象方面:由企、事业单位扩大到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所有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征收内容方面:除征收废水、废气排污费外,应加大噪声超标排污费和固体废物排污费的征收。第三,应把握收费的足额性。充分利用各污染源的申报数据,按照现行前三项污染物的当量数之和进行测算,确保征收按月或按季的征收额。最后,应把握收费的时效性。对逾期未缴纳的排污者,应及时发出催缴通知书,并按规定征收滞纳金,直至给予相关的行政处罚。
(二)加强宣传,营造排污收费的良好舆论氛围
排污收费制度是国家管理环境的重要手段,是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来促进污染防治的重大举措。收费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环保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应结合我市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鼓励公众参与。一要积极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宣传,取得理解、支持;二要利用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主动向社会宣传,扩大社会知晓度;三要定期召开会议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及时向排污者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同时,更要抓住违法典型来触动感化其它排污者。只有这样,才能为排污收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注重排污申报,奠定排污收费的法定基础
排污申报的基础性、先导性,决定了其在排污收费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排污申报登记,可全面掌握辖区内所有排污者的现状,为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的落实提供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也为排污收费的测算、核定提供法律依据。为此,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首先,扩大申报面。在抓住重污染源的同时,加大对一般污染源、第三产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申报登记。其次,扩大申报种类。既要抓好废水、废气的 定量申报,还要开展噪声、固废和电磁波污染的申报,力争实现全面申报。第三,强化申报核定。通过采用物料衡算、典型抽样及财务审核等办法,把好申报质量关,减少谎报、瞒报现象的发生。
(四)加大稽查职能,增强排污收费的威慑力
5.目前法院执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五
录入:五十军 # 2010-1-19 人气:322 作者:吴世君
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关系到干部作风问题和党在基层的形象,认真分析和研究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特点,探求解决信访所反映问题的对策,对于加强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保持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十分必要。通过对群众信访反映问题的分析,可以找出引发群众信访的诸种因素,探求、预测、调控、解决其信访原由的对策,以适应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需要。
一、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行为存在的问题及特点
(一)当前信访人最关注的几个问题
1、盼望信访主管部门能公正处置信访问题,担心办案人员徇私枉法;
2、希望信访主管部门能把自己反映的问题当成大事,急事,特事,得到迅速解决,担心久拖不办,互相推诿;
3、盼望工作人员讲真话、办实事,担心找借口敷衍搪塞,言而无信;
4、盼望“大官”能够亲自接待和处理,甚至给出重要批示,担心领导不予理睬;
5、盼望自己的“官司”能打赢,担心办案人员偏袒一方不公正。
6、信访人怕打击报复。我们在处理举报信和信访中发现,大多数举报人都要求为他们保密,他们最担心的就是遭到打击报复。被举报人一般是具有一定的领导职务的人,举报人在地位等方面处于弱势,最担心遭到被举报人及其既得利益者的打击报复。现实生活中一些举报人因举报而被压制、下岗,甚至遭到灭门之祸的恶性事件的发生,也加重了举报人的后顾之忧。
(二)信访人不知道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
不少基层群众不了解信访举报的有关工作制度,不能很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即使能够行使权利的,也因自身的文化因素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访举报的效果和质量,诸如匿名举报多,不便于答复信访人,反映问题内容不具体,道听途说,造成查办难度大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查处和反腐败工作的力度。
(三)目前纪检监察信访行为存在的问题和特点
人的心理活动从根本上讲,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要求这个基本因素决定的。群众信访行为的形成与发展,也是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与个体为维护自己权益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工作实际和对信访件的分析,目前纪检监察信访行为的主要问题和特点是:
1、行政行为侵害群众合法权益导致群众上访依然存在。部分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对实际情况调查不够,把握不准,对群众切身利益考虑不周,只顾及部门及团体利益,做出了一些有损群众利益的决策和行为,导致群众上访。比如在小额信贷、扶贫资金和物资发放等领域的信访件就是机关不切实际的决策造成的,在所有信访件中,占很大比例。
2、政治体制、工作体制改革滞后,相关规定与市场经济发展相抵触、相矛盾,导致的信访问题难以解决。矛盾化解与群众诉求的即得利益相差甚远,引起新的群体访、越级访将长期存在,难以彻底化解信访根源和隐患。
3、部分党员干部素质低下,服务意识淡薄引起的上访件有所上升。由于少数基层干部严重脱离群众,宗旨意识淡薄,对群众的合理要求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个别基层干部甚至欺压百姓,违法乱纪,引起群众极度不满而上访。主要在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不透明,钱粮兑现不及时,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公等领域反映较多。
4、腐败现象的刺激成为群众信访新的诱因。当前存在的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行贿受贿、腐化堕落等腐败行为和现象,尽管由于近年来不断加大惩治力度而有所收敛,但作为一定历史阶段内的社会现象,从根本上遏制和清除还要有个过程,而这些不正之风的存在与人民群众大量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已成为导致群众心里不平衡而信访的一个社会原因。
5、信访三多现象明显。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种社会矛盾不断产生,群众信访呈现出“三多”现象,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增多,影响经济发展的信访增多,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众突发性集体访增多。
6、改革与发展,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导致了一些新的矛盾出现而引起的上访。如企业职工安置问题、重点建设项目中的城镇建设改造拆迁问题、襄渝二线铁路征地补赏问题、工程建设征地补偿问题等。由于群众对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够,承受力差,要求过高,加上管理体制、制度建设及其它方面的原因,这些矛盾没有及时消除或缓解,最终造成集访、群访甚至越级上访事件。
7、历史遗留问题信访件呈集中表现趋势。属于多年或几十年未解决的历史问题占一定的比例。这类上访群众,大都是老上访户,使一些多年积累下来久拖未决的问题,重复来访。
8、匿名举报依然居高不下。据统计,在受理的举报线索中有60%以上是匿名举报,虽然信访室及时作了处理和分流,但在具体查办案件过程中,难以得到举报人的继续支持,直接影响了举报线索的成案率。
9、信访件的线索总体质量不高。目前的信访举报线索,除少部分反映的问题有可查性外,大部分是看到、听到的一些表面现象或个人猜测,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导致线索可查性不高。
10、善于举报的人数不多。据平时掌握的情况来看,多数较有价值的举报由于举报人对国家法律的一些具体规定不熟悉,对涉嫌违纪犯罪的数额、情节、作案的方式方法表述含糊,不能较好掌握违纪犯罪的基本特征,只有找到举报人对举报材料进行深入挖掘才能使涉嫌违纪犯罪的行为比较清晰,致使一些可能立案的信访线索流于一般信访件进行处理,从而影响了信访件的调查初核质量。
11、重复举报和一信多投现象普遍。信访受理的重复举报和一信多投现象呈逐年递增势头,这部分线索多数为匿名举报。
12、信访举报的形式更为灵活。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运用,其快捷迅速的传递方式和保密性特点,网络举报逐步被信访人所接受和采用,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总的来看,纪检监察信访举报主要是五大特点:一是“信访量大”、二是“任务重”、三是“人员变动快”。四是信访举报形式灵活多样。五是信访举报成案率低。
“大”,一是受理来信来访量大,其中来信量占居很大比例,尤以集体署名、重复访更为突出。一是乡镇来访量大,由于到基层上访方便,上访人员不论大事小事、有理无理,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找乡镇信访工作人员反映,更有甚者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使基层工作人员成天疲于应付。像瓦庙镇的刘际隆上访户;二是群众反映的问题涉及的面大,大部分是纪检监察机关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各种纠纷、需要落实各种待遇等问题,从统计的情况看,不属于信访举报部门受理范围的来信中占三分之
一、来访中占二分之一。造成上述来信来访量大面广的原因一是对纪检监察部门的信任,二是不了解纪检监检监察机关的职权范围,三是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妥善地处理好群众反映的问题。如有的经济纠纷案件,法院作出判决后未及时执行到位。有的也找到信访室要求处理。
“重”即基层信访工作没有专职人员,兼职不兼现象突出,肩上的担子重。乡镇这一级人手本身就少,工作条件差,有的人还要身兼数职,除了自身本职工作外,还要承担很大一部分中心工作,很难把全部精力放在信访举报的调查初核工作上。
“变”即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尤其是乡镇这一级,除纪委书记外,其他人员变动大,有的刚入门,就作了调整,而信访举报工作业务性强,没有一定的基础很难做好。这与有的乡镇负责人不重视、有的干部不热爱这一项工作有关。此外,上级有关部门对基层信访举报工作强调任务多,业务指导少。
“活”即信访举报方式灵活多样,除了传统的举报方式外,目前网络举报日趋增多,向新闻,网络载体,电视台等媒体举报,而且举报的角度,表述的语言趋于政策化,“专业化”。
“低”即信访件可查性不高,成案率低。由于举报人对国家法律的一些具体规定不熟悉,对涉嫌违纪犯罪的数额、情节、作案的方式方法表述含糊,大部分是看到、听到的一些表面现象或个人猜测,信访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导致线索可查性不高,成案率低。
二、形成这些信访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少数领导对做好信访工作,事关当前稳定大局认识不足,对稳定工作直接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性理解偏浅,因此在领导精力上投入不足,只把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当作一般性工作看待,没有真正引起高度的重视。
2、近年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全面考虑不周,缺少对策和计划。如农村财务、资金使用、土地征用、退耕还林等方面的信访,其中退耕还林钱粮兑现不及时引起的矛盾,没有采取果断的措施和办法进行化解,引起集体上访、甚至多头上访发生,缺乏有效手段根治处理这类信访隐患。
3、农村财务、政务公开内容普遍简单化、笼统化,群众最敏感和反映最尖锐的问题不公开不透明,有公开也是属于笼统公开,群众依然不明白。平时财务监控不力,年年都在公开,年年都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对此群众反映尤为突出。
4、对信访问题的查处,有的乡镇工作方法简单,就事论事,未作全面深入和展开,半生半熟,查处不到位,以致造成信访后遗症。
5、没有建立解决信访问题首问负责制等有效的工作制度。使一些领导及工作人员,对群众的初信初访,有的不够重视,有的在办理过程中存在偏听、偏信、庇护的观点,对群众的反映没有作出积极态度,有理有据进行说明解释,处于应付,解决也不彻底,使一些个访逐步变为集体上访。
三、处理当前纪检监察信访问题的对策
当前,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使全国人民尽快步入小康社会。因此,社会稳定就显得尤其重要。要解决好信访和上访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抓基础建设,强化信访的预测预防,将苗头型、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从这几年我县各级信访举报受理的信访情况看,越级信访和重复信访仍然占一定的比例。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层信访工作基础比较薄弱,有些应该在基层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或及时解决,甚至导致矛盾激化,形成越级访或者集体访。因此,纪检监察机关的信访工作,首先要抓好基础建设,一方面要选配适合做信访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创建必要的办公条件和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必要的信访工作机构,如信访领导小组、信访信息协调通报机构和信访信息监督员等等,并且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其次,要加强业务指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分析基层信访工作形势,总结基层信访工作和新鲜经验,提任务,提要求,切实加以引导。第三,要加强对来信来访的预测预防工作,及时妥善地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化解各种矛盾,逐步减少重复信访、越级信访和集体上访。这就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要把信访信息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上,注意抓住倾向性、苗头型问题,善于从小处入手,选准角度,快速反应,并通过信访信息的加工、提炼,使信访信息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要确保信访信息的质量和效果,以便在查办信访案件工作中,自觉地把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和有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以及闹事苗头的信访问题作为重点,高度重视,极早处理,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避免问题恶化。第四、要加强信访调研工作,围绕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有目的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收集基层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并将这些收集的信息,进行认真分析,从中发现带有规律性、倾向性、必然性的东西,供领导决策参考。
(二)抓任务落实,强化责任追究,保证基层信访工作的开展
按照纪检监察“来信来访必须件件有结果”的要求。要对每个信访件,无论交办、转办、还是协办,都要有—个结果。对任何一件来信来访都要抓到底,抓好落实。同时,要建立一套完整适用的关于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办法,明确规定“县乡两级党政一把手为基层信访举报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的信访举报工作负总责,督查指导本辖区信访件的初核调查工作。县乡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对基层信访举报工作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从而推动纪检监察基层信访工作上质量、上水平。
(三)抓信访初核,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查处信访案件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认真查处信访案件,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落实,各类违纪问题得到处理,才能化解信访矛盾,减少重复、越级信访。因此,必须将纪检监察工作的立足点应放在对每一件来信来访的初核上,从阅信、接待到调查的全过程,都坚持做到快传递、快审批、快结案、快答复;对批转下去的信访件,要勤催办、勤指导,努力提高信访件办理质量和效率,使群众反映的事情尽快得到解决。一是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切实为民谋利益。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种社会矛盾不断产生,群众信访呈现出“三多”现象,要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抓好农业生产性费用、农民建房收费和各种搭车收费以及乱集资、超标准集资等专项治理,纠正和治理面向农民的不合理收费。二是坚决查办信访案件,有效惩治腐败。针对目前信访反映的问题匿名化、违纪人员手段隐蔽、知情人少、反映的情况不具体等特点,要求办案人员开动脑筋,细心分析,积极探索查办信访案件新路子,坚持充分依靠群众的信访举报和初步调查的情况发掘线索,找准突破口。认真分析案情,做到快中有细,粗中有细,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在“细”中发现问题,查清问题,取信于民。
(四)抓体制创新,建立健全解决热点问题的运行机制。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进,从解决基层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看,纪检监察体制自身改革也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要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掌握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主动权。要主动了解民情民意,主要是拓宽信访渠道。增强信访举报的透明度,使广大群众进一步明确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的受理范围及检举、控告、申诉人的权利和义务,以激发群众的举报积极性。一是完善传统信访渠道。设立专门举报电话、公布举报通讯地址。二是开辟网上信访渠道,让群众“说出想说的话”。一般信访主要来源于写信、来电、来访三个渠道,但一些举报者都有所顾忌,担心遭到打击报复,客观上导致了信访渠道不是很畅通。“网络”的普及和运用是当今人们最方便、快捷的交流沟通方式。要专门设置“网络举报信箱”,让人民群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举报,完全消除举报者的疑虑。三是建立社会信访渠道。可以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人士组成信访信息监督员,形成社会监督网络,全方位主动收集人民群众对各个行业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信访信息监督员这样相对固定的社会信访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各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从而大大减少群众来信来访次数。四是完善领导接待来访制度,使群众和领导之间的面对面对话变成现实。逐步形成各级党政领导接待来访,处理信访的良好氛围,使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从而减少越级信访。二要规范信访工作程序。首先,凡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电话以及上级机关和领导同志批转的信件一律由信访室统一登记,提出承办建议,由分管领导阅批。其次,对群众举报问题重大和案情明显可直查快结的,交各室快办速办;对转交基层办理的信访件,各有关室负责跟踪督办至结案。再次,信访件办结后,除转立案处理的外,一律将查核材料和处理结果交信访室,经分管领导审核后统一归档;需向上级报结的,由信访室统一报告;对于调查不彻底,处理不到位和群众对处理不满意的,退回有关室和调查组进一步查处,直到领导满意、群众满意、自身满意为止。第三,对信访案件的查处工作应进一步规范化。明确要求查办信访案件必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认真查办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进一步明确分工,责任到位。以促使信访案件查办工作规范化,做到统一承办,统一协调督办,形成从领导到经办人,人人重视、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信访案件查办工作的良好局面。在信访初核调查中,一是自办、多办。二是联办、协办。群众的举报,有的涉及党纪、法纪多种情况交叉,有的涉及多个部门,需要有关部门协办或联办,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合力。遇到这种情况,纪委要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牵头办案。三是督办、催办。纪委要建立信访跟踪督办制度,对转出的信访件要求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信访室负责把好报结的时间关、质量关;对有关报结材料,规定五个不收,即:事实不清不收,证据不足不收,定性不准不收,处理不当不收,手续不完备不收,确保信访的按期结案率和优质率不断提高。
(五)抓工作创新,强化自身素质,提高信访干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
信访工作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与时俱进。一是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二是要认真探索新形势下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立足新的实践,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总结工作经验,把信访工作水平,工作质量再提高一个层次。三是提高队伍素质,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既要学好政治理论,又要钻研业务知识,扩大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工作本领。以适应信访工作的需要
(六)抓组织领导,强化配合协调,促使信访问题在基层得到解决
6.目前法院执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六
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蠡县人民法院政治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也逐年递增,新型案件、复杂案件也大有上升的趋势,这无疑对法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法官的司法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办案水平和质量,影响到法院司法为民、调节社会矛盾的能力。而要提高法官的素质和能力,就必须加强法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法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一、近年来基层法院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
根据各级法院的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经过多年有效的教育培训,基层人民法院队伍状况呈整体上升的良好态势,但在教育培训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加强的地方。
(一)重视业务工作,轻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普遍存在。笔者所在法院民事审判庭审判员人均每年办理150余件案件,刑事审判审判庭审判员人均每年办理80余件案件,执行庭平均年执行案件近200件,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干警把绝大多数精力都用在案件处理上,集中学习也受此客观因素的影响开展的少,干警自觉学习的精力和时间更加少,业务知识的学习也表现为用什么、找什么、学什么,使得政治业务理论学习不深入系统,在办案中表现出政治敏锐性不强,就案办案问题时有发性,并且个别情况下存在汇报不及时,说理讲法不到位的现象。
(二)教育培训不贴近实际,理论性偏强,学习效果不好。目前的培训对于法学理论体系、法律渊源、经济、政治、社会方面学习内容不多,急需急用的法律知识学习的多,使得法官的知识面狭窄。目前进行的教育培训采取的大多是组织学习理论政策、领导讲话、法律法规,受教育者在集中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出现打瞌睡、开小差等情况,思想不能集中。在教育培训中,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方法,如讲学、述学、网络教学以及研究式学习方法,但干警对此却表现出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比较差。
(三)没有形成健全的教育培训考核和保障机制。近几年,法院的教育培训工作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 1
在培训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的考核机制,往往是计划很好,效果不好,只摆花架子,不下真功夫,考核以检查学习笔记的多少来认定学习效果,干警没有感受到教育培训考核的压力,学习不深入,仅仅是照本宣科、浅尝辄止,拿参加培训当休息,将培训变成了提高政治福利待遇和获取法官等级晋升的一道程序。另外,法院是全额预算拨款单位,教育培训经费主要依靠地主党委、政府以及上级法院的支持,经费短缺,法院开展集中开展教育培训时有心无力,审判人员全方位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很少,法官存在“知识断层”,影响了案件的优质高效审结。
(四)法院非编制内人员缺乏科学规范的教育培训。一是由于法院人员和编制有限,致使许多法院都聘用了一部分人员承担大量的书记员工作,但聘用人员的流动性和队伍的不稳定性造成了聘用制书记员教育培训难度大,新老人员在不断交替、更换中,大多数是以干代训,依靠法官和老书记员的具体指导逐步熟悉工作的,缺乏统一规范的岗前培训和平时教育培训。二是人民陪审员教育培训工作滞后。人民陪审员由于来自不同单位机构,有的是退休职工,因此进行统一系统的教育培训不容易安排,在案件审理中,有的陪审员陪而不审、只点头不说话,合议案件时不充分发表意见,使陪审成了形式,陪审员成了摆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对法院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人民法院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保障法官提高审判质量和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不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丰富教育培训内容是今后法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方向。针对上文提到的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今后需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努力。
(一)增强理论学习的有效性,引导干警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理论引导思想,思想决定行动。实践证明,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坚持把思想理论武装放在首位不动摇,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来带动深刻的思想教育,并且不断深化学习内容,引导干警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目前,人民法院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气氛不浓,主要原因一是认识问题。部分干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理解不深刻,未能深刻理解思想政治工作是坚定理想和信念,激发工作和学习热情,指导审判工作实践的强大武器;二是方式方法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停留在召开会议、传达文件和观看电教片等固有模式上,政治思想教育调研不足,创新形式不够,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工作脱节,显得枯燥无味,无法激发起干警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新时期干警的思想特点和审判工作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找准切入点,增强渗透力和感召力,引导好、保护好广大基层干警的积极性、创造性,把他们的思想、精力统一到审判工作、法院改革上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干警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摸得着”、“看得见”,与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好东西。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克服形式主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有力地促进干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观念转变。
(二)切实加强教育培训的基本保障。多年的实践证明,教育培训能否有效、顺利开展,领导重视和机制、经费保障是决定性因素。一方面,加强“软”保障。要坚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造就人才;要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把业务培训作为上岗、任职、晋升的必要程序。定时定期选派中层干部到上级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其政治思想及业务素质,切实发挥出他们在干警中的“以点带面“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另一方面,加强“硬”保障。在教育培训经费方面可实行专项报批、专项安排、专门使用、全额保障。一是出资鼓励干警接受各类在职教育培训,积极组织他们参加上级法院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和各种考察学习,定期组织干警外出学习培训、交流,使其丰富阅历、增长才智,创新思路,积淀更加丰富的法学知识和审判实践经验;二是对参加提高学历教育和司法考试的干警,给予一定的复习时间和参加考试的时间,并予报销部分学习费用;三是上级法院举办的法官培训学习及其他专业知识培训,应免交培训费和教材费用,以充分调动法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减轻基层法院及法官个人的经济负担。
(三)丰富教育培训内容。进一步丰富干警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教育培训。致力提高广大干警的人格、气质修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和愿望。可见,对干警进行文化素养教育培训,有利于丰富干警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更好地跟上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在教育培训中,一方面,进行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训,帮助干警培养科学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
面,通过对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知识的学习,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人文精神的养成。
进一步丰富对干警的业务教育培训。首先,在业务教育培训过程中,融入“三个至上”指导思想,促使法官在审判全过程务必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利益和宪法法律至上的原则。其次,在业务教育培训中,融入法学渊源、原理。改变单一的学习培训专门法律知识,加大对法理、法学渊源等深层次理论知识的培训,将法学原理、来源、形成过程等知识融入专业法的教育培训中,使干警在及时学习掌握实用法律知识的同时,培养法官的专业兴趣,帮助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说理析法能力和法学理论水平深度。第三,要将教育培训的内容重点放在加强对广大干警的岗位能力的培训上,强化岗位技能,及时更新干警知识结构,努力使学历转化为能力,知识转化为素质,文凭转化为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努力培养更多的高、精、尖法官。对已经具备审判资格的法官,培训的重点是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邀请专家学者、办案能手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对没有通过司法考试的书记员培训的重点是努力使他们尽快的通过考试,应当在复习时间和组织辅导上作出相应的安排。
(四)创新培训方法。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的中,重点要突出“三个结合”:一是要按需施教。培训既要紧密结合岗位需要,又要超前于当前工作,突出培训主体与发展需要的结合;二是要因材施教。根据干警的岗位需求、知识结构和从事专业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分类、分层次开展培训,使干警切实能够“缺什么、补什么”,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方子吃药”的旧模式,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结合;三是要灵活多样。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突出灵活性和实效性的结合。
(五)建立特殊队伍教育培训模式。要将聘用书记员队伍造就成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后勤兵,就必须在保证这支队伍相对稳定。如何提高这支队伍的综合能力是各级法院面对的一个普遍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关键就是要对聘用书记员进行科学有效地教育培训,制定科学的培训制度,区分培训内容,将其分为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其次是设置专门培训机构。改变过去由法官传授经验的模式,安排专门培训机构统一进行,还可将其穿插于正式干警的培训中。对于人民陪审员队伍的教育培训,要改变现有人民陪审员
只陪不审的现状,就要有专门部门负责培训工作,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法律基础知识、审判工作基本规则、审判职业道德和审判纪律等。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式还是进行集中培训,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学习,并配套采用上文涉及的案例式、研究式、参加观摩庭、旁听重大案件等生动、直观的培训方式。并对陪审员的考勤和陪审案件情况进行考核,促使他们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充分发挥参与庭审、监督审判的职能作用。
(六)将教育培训与干部任用和考核结合起来,进一步健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健全审判(含执行员、书记员)人员和行政人员教育培训考核制度,把培训与法官的考核、晋级晋职挂钩,真正形成“培训、考核、任用”三位一体的有效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干警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很多法院推行的《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办法》,对审判工作和法官审判(执行)能力、行政能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监督考核管理,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警晋级晋职、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使得教育培训的进展与成效在法院工作的各个环节凸现,形成教育培训工作有实施、有考核、有整改的循环机制,这一新的做法,将在今后的运作过程予以评价、完善。
7.目前法院执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七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德育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中学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科学, 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而中学德育在完成这一任务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中学德育不仅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直接的影响, 还会对中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 加强中学德育有助于更好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二、目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要加强中学德育, 就必须对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因此, 对目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 德育内容偏离实际
在现实中, 中学德育往往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不够;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 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实践教育相当薄弱。近年来, 作为中学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版本虽在不断更新, 但内容大体上没有什么区别, 它往往只是从国家, 民族的高度出发讲“大道理”, 忽视了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发展现状有一定距离, 课堂老师也仅停留于“照本宣科”的说教。这就使得道德教育表面化、形式化。所以, 很多中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时, 学习态度异样被动, 机械地背诵教材上的内容以应付考试而已。其结果导致学生知行分离, 书上的大道理人人皆知, 但做起来却显得力不从心。
(二) 德育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 在中学德育中, “说教”和“形式主义”现象严重, 方法和手段单一。在德育的评价上, 采用考分制, 学生的品德转化成分数, 形成考分越高者品德越好的荒谬逻辑。僵化的说教方式无视学生的困惑, 对于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仅采用教条的方式去教育学生, 禁锢了学生的思想, 妨碍了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近年来, 中学德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活动形式, 如讨论、辩论、演讲、参观、考察、专题调查、社会实践等, 其中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尤其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与喜爱。但我们也应实事求是地看到, 在中学德育方式方法方面, 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德育工作者就频繁地组织活动, 希望引起轰动效应, 而很少切实考虑中学生的品德基础和品德发展需要, 结果使活动流于形式。
(三) 德育对象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不容乐观
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中学生思想认识不成熟, 社会实践经验少, 分辨是非能力弱, 部分中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还存在突出问题。有的中学生一味赶时尚、追求怪异, 模仿港台娱乐明星, 追求所谓的“酷”;有的奉行“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自私心态严重;有的思想空虚, 沉溺于网络等虚幻的世界不能自拔;有的心理脆弱, 受不得一点打击。由于受外界影响太多, 中学生已经接受了许多不良的东西, 形成了一定的己见。当教育者对他们进行教育时, 有些中学生就拿出自以为正确的那一套理论来反驳, 或者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 根本就不会去理会那些正确的道理, 这也使得中学德育难度增加。
(四) 德育环境存在突出问题
1.学校教学环境欠缺
学校应试教育气氛浓厚, 德育未受到足够重视。在现实生活中, 有的学校存在“重智育, 轻德育”、“重成才, 轻做人”的功利思想;有的德育工作者存在“重知识, 轻实践”、“重传授, 轻体验”的倾向。在应试教育下, 中学以追求升学率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目标, 于是重智育轻德育变得非常常见。在他们看来, 只要学生成绩好, 其他一切都不重要。所以, 忽视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没有正确的去引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老师上思想政治课是为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仅为了应付考试, 最终导致学校风气变差, 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也就一直得不到改善。
2.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 直接关系着孩子一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行为。在家庭环境中, 家长的言行举止, 潜移默化的对孩子身心发展有很大影响。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 纵容孩子的坏脾气;有些家长片面重视孩子的知识技能培养,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许多家庭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 忽视孩子的品德教养;有些家长甚至自己都有一些道德上的问题, 从而也影响了孩子的正确思想的形成。
3.社会环境因素与学校德育的反差
目前, 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的某些因素与学校教育不协调, 致使许多中学生产生道德心理冲突和困惑, 增加德育工作的难度, 甚至抵消学校的正面教育。
(1) 社会经济环境的转型致使青少年对个人利益的过分追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重视和承认, 使得中学生对金钱、利益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成就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效率意识逐步形成。在注重个人奋斗的同时, 过分追求个人利益, 过于讲究实惠功利等消极现象也随之产生。
(2) 大众传播及网络的不良影响。
在信息时代下, 大众传播及网络给青少年的学习及生活带来了便捷, 但也给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7 年7 月发布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学生网民已接近6000 万, 青少年学生在网民中占有率达36.7%。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 青少年判断是非能力较差, 在这些东西的影响下, 最易做出违反道德规范要求的事情。如不能加以正确引导, 就会使中学生的道德行为出现偏差。
三、加强中学德育的对策分析
解决中学德育存在的各种问题, 加强中学德育, 需要从多方面作出努力。当前, 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树立正确的德育观, 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主要包括:德育实体观, 即重视德育的实体作用;德育价值观, 即重视德育对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的意义;德育主体观, 即明确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对中学德育来说, 其目标主要就是达到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 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 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
(二) 不断更新德育内容, 强化理论联系实际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德育内容精华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情况, 不断充实德育内容。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 教育者要不断更新德育观念, 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特征, 真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比如, 教育者具有开放观念, 学校德育要面向社会、面向世界, 大胆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抵制一切腐朽消极的东西, 培养中学生的开放人格, 社会主义意识, 接纳他人的意识和交往接纳能力等等。
(三) 改进德育方法, 科学开展德育工作
孔子曾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中学德育工作者在开展德育工作时, 一定要注意德育方法, 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德育工作, 避免经验主义、形式主义、简单化等倾向。中学德育要运用多种方法如理论教育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心理咨询法等,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开展德育工作, 以提高中学德育的有效性。
(四) 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 使其真正为人师表
中学德育工作者自身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树立远大的崇高理想和反映时代特点的新观念, 关心国家大事, 认真学好党的方针政策, 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
中学德育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中学德育工作者应该努力钻研德育理论, 掌握中学德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还应掌握与德育理论相关的一些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 吸取人类文化的精华, 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更好地开展中学德育工作。
中学德育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在教育学生的同时, 要时刻以身作则, 在对学生进行“言教”的同时, 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要热爱学生, 热爱自己的工作, 深信从事的工作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工作。以顽强的意志和开拓精神做好德育工作, 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提高德育的效果。
(五) 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做好中学德育工作, 必须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种力量的关系, 以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在中学德育建设中, 学校要与学生家庭经常取得沟通, 教育和引导孩子按照道德规范去行动。要积极优化社会环境, 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使人们对道德的行为见而赞扬, 誉为光荣;对不道德的行为, 见而贬斥, 视为耻辱, 形成一种以履行道德规范为荣, 违背道德规范为耻的社会风气。
(六) 注意发挥网络的德育功能
8.目前法院执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篇八
1.课程教学实施的陈旧化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热衷于死记硬背的机械训练和生硬灌注的“填鸭式”传统教学理念,这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约束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也悖于新课标的创新教学理念。
2.教学内容体系竞技化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内容,这些竞技项目不仅“难、繁、偏、旧”,而且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妨碍了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课程任务的完成。
3.教学过程的技术化
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运动项目技术的规范化,将以健身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教学,变成一个运动技术传授过程,混淆了教学的目的和手段,而且因为练习难度的增加,挫伤了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热情和愿望。
4.教学方法公式化
在教学中过多强调教师授课的权威性、课堂气氛的严肃性和学生学习的被动性,方法单一、死板。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激发,创造性几乎无法表达,学生难以体验锻炼的乐趣,以致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尴尬局面。
5.课堂组织军事化
在课堂上往往过分强调体育教学的组织纪律,片面追求教学组织形式的一体化,以军事化教学模式来要求天真无忧的少年儿童,忽视了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使体育教学成为机械的操练过程,失去体育教学真正的锻炼意义。
6.评价方法的单调性
在教学中由于忽视了学生的年龄差异、个体素质差异及学生的努力程度差异等,大多数教师运用内容单一、方法单调的评价形式去进行评价。如:重体能、知识与技能的量化评定,轻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重等级评价,轻人性化个性化的语言表述;重平时印象,轻教学过程中的实质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伤害了许多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整改措施
1.明确新课标教学的培养目标
在教学中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确定新课标教学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在身心得到愉悦的同时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品质,着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提高教师全面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课改中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措施,最终需要体育教师去贯彻落实,因此,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新课改实施的保障。体育教师要抓住这个良好的契机,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积极进修培训,主动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不断探索新问题,走终身学习的道路,以崭新的面貌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
3.优化教学方法、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
新课标的教学并不是说不重视运动知识和技能。认真学习和掌握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可以提高学生对运动意义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为学生终身坚持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精心选用教学方法,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来激发并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新课标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体育教学真正为健身、健心的教育目的服务。健身与健心都是体育教学中应该完成的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健心比健身更重要。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建立一套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完善机制,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义务监督,同时教育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并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5.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在教育中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可以培养人才、造就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淡化体育分数和名次的竞争,强化科学育人、全面育人的意识,要为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在评价中要注意学生成绩进步程度,充分体现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努力和提高,但也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把教师和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分别实施自我评价、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
【目前法院执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推荐阅读:
目前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15
科研所目前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调研报告07-10
城投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08-2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06-22
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10-06
对目前工作的看法08-14
法院执行局2003年工作总结10-02
区政协领导视察区法院执行工作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