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

2024-10-07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8篇)

1.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 篇一

《藏戏》

1. 学习并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2. 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其在表达上的特点。

1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

2藏戏面具图片。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钹伴奏;它复杂到每个角色

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它有着怎样的特色。(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 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有哪些?

2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 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 读前三个自然段,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 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 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 默读第8自然段至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第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的特点;第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没有舞台的特点;第19一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三五天的特点。)

2 自由读第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 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文章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第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 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教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的呢?学生读:第8—16自然段。

2画教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时没有舞台呢?学生读:第17和18自然段。

3教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学生读:第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第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小组交流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

清的牛皮船,被掀獉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獉”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个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教师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

2.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 篇二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母亲河——黄河的基本知识, 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并拥有综合分析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本节课对我们地处西北地区的学生具有难度, 作为教师, 我必须让抽象的黄河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并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拨动他们纯真的爱国之情。让本节课成为同学活动充分, 思维活跃, 快乐合作, 课堂高效, 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代表课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读图完成黄河基本知识整理; (2) 能分析理解黄河对我们的贡献; (3) 能读图分析出黄河之患的由来; (4) 能设计一两条治理黄河的科学方案。

地理能力目标: (1) 可以徒手绘制黄河简图; (2) 学会使用黄河水系及地形图。

德育目标:激发同学们对黄河的忧患意识, 体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情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的学生长久以来仍把地理学习当作“副课”对待:上课应付, 学习不积极, 兴趣不太浓厚, 被动学习状态比较明显, 地图的使用能力较差。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鲜活、趣味性的图片, 刺激他们的直观体验;通过反复地读图、用图练习, 利用地图串联知识, 以图带练, 轻松掌握黄河知识。同时抓住中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 设计一系列能够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潜能充分发挥的教学活动, 满足每位学生的参与欲望,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知识, 学会实用的地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先播放黄河的图片, 配以背景音乐使学生对黄河产生感性认识, 然后通过组织同学们吟诵黄河诗词, 引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唤起在我们心中都深藏着的那一份浓浓的黄河情、中国心!

1. 黄河知识知多少

首先出示黄河水系图, 利用导学案,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竞赛形式, 完成黄河基本知识的自学整理总结, 通过学生活动, 基本了解黄河的概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整理、讨论、归纳总结,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及能力, 养成用图、析图的良好习惯, 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2. 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

首先给出图片, 利用导学案关于黄河不同河段特征的引导, 总结出不同河段特征, 认识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思考, 增强自信心。

3. 师生小游戏

(1) 徒手一笔绘黄河 (利用稿纸和电子白板小组合练, 先描画, 再以手指代笔, 快速描绘, 做到心中有图) 。

(2) 快报黄河站名 (主要的水电站和地名) (3—4位同学上台指图、大家模拟黄河旅行报站名, 老师加大梯度和难度)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读图、绘图活动突出了地理课“图不离手”这一特点, 给他们创设“活动情境”建立脑海地图, 做到心中有图, 以图记忆。

保留一份同学们绘制的最佳干流示意图, 为后面的游戏做素材。

4. 讲解黄河之功:发电、灌溉、塑造、旅游

小活动:请你来当小老师!同学上台讲解导学案中的选择题, 充分让同学展示, 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互动的舞台。

5. 黄河的忧患、产生原因及治理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 得出黄河的主要灾患, 并讨论这些忧患是怎样产生的, 使学生了解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 观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状况, 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稀少、人为破坏等) 。引导同学们通过合作、研究, 提出对黄河治理合理科学的建议, 拓展知识容量和深度, 理解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探究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本节课重点内容, 通过各小组协作式学习,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 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断流, 同学们也提出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发展节水农业, 节约用水等方案。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真正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顺利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6. 我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黄河已是伤痕累累, 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把小组的最佳方案以小标签的形式贴在黄河干流示意图上, 让母亲河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美!

五、课后反思

3.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 篇三

[摘要]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为依据,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以八年级下册为例,新教材除了增设了前言,章节设置及地理图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关键词]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地理教材 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119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地理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为依据,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编排。新教材的出现,不得不让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它与湘教版旧教材相比,究竟有何变化?下面对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新旧教材进行一些比较分析。

一、 前言的增设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别出心裁地在目录前增设了前言。前言的第一句话是:“在本册书中,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的区域。”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新教材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的是“我们一起来认识”而不是“你们将要学习的是”,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接下来的部分用了非常优美生动的语言对整册内容进行了简单概括,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优美的语句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增强对学习本册内容的兴趣。

二、章节设置的变化

1.章节数量的变化。旧版教材共有6个章节,而新版教材只有5个章节,而且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章节号与上册章节是相连的,体现湘教版八年级整册内容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2.章节内容的变化。从新旧两版教材的内容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思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旧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应该是总—分的传统思维方式,从一般到具体,先介绍中国的产业,包括上一册的中国的人口、气候、资源等等,先让学生对整个中国的各个方面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在下册就详细从东部沿海、内陆沿疆、黄河和长江沿岸这四个部分对中国每个行政单位进行了介绍,内容繁杂,追求面面俱到,但是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又是不可能的。因此,新版教材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很大的改进,主要从认识区域的方法着手,教会学生从位置和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和发展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区域,不再是简单知识内容的呈现,而更注重的是学习如何分析区域的方法,这才是学生适应当今变幻莫测的时代最需要掌握的东西。新版教材把《中国的产业》这一章节放到了上册,而下册的重心完全放到了区域的学习上,不管是章节先后的安排,还是章节内容的选取,都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三、地理图像的变化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传递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的初中生来说,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地理图像能让他们迅速地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根据初中生这一显著的特点,无论是旧版教材还是新版教材,教材编写者都采用了大量的地理图像来凸显教材内容。尽管如此,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采用的地理图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突破。

1.新旧教材地理图像数量和密度的变化。旧版教材共分为6个章节,地理图像在每个章节的数量分别是33幅、57幅、16幅、15幅、16幅和1幅,总共是138幅;而新版教材5个章节的地理图像数量分别是42幅、37幅、46幅、73幅和3幅,总共是201幅。新教材的图像密度和数量都比以前有所增加,说明地理图像在地理教材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2.新旧教材地理图像质量的变化。从整体看,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色彩更加鲜明、丰富,图注更加清晰,图像的线条也比较饱满。旧版教材以彩图为主,而新教材在彩图的基础上也适当地采用了黑白图像,比如在教材第12页,为了突出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地域特色是“南船北马”,图521和图522就分别采用了“20世纪40年代江南水运”和“北方传统运输方式”两张黑白图像,黑白图像的运用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真实的人文景观,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更强的说服力。除此之外,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更具时代感。两版教材中都有对北京的区域介绍,体现北京最近这些年来高速发展成果的图片更是大量出现在新教材当中,比如北京的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和鸟巢等。与此同时,新教材的图像也体现了地方民族特色,比如展现京剧、秦腔、锅庄舞等图像的运用。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在很多方面存在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毕竟蕴含十年来无数教师无数次课堂实践的经验总结。就如同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新版教材也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它是“十年磨一剑”的成果,现在又正返回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人的认识是无限的,总能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去改进和完善,“最好的总是在下一次”,怀抱着这样的期望,教育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 周侯辰)

4.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期末试题 篇四

六年级研究性学习期末综合检测试卷(B卷)

第一部分:成果交流(面试,60分)

一、请说一说,你最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问题?(10分)

二、请写出你在本学期做过的课题的名称,展示你在本学期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各种记录,如笔记、研究日记、作业、图片、资料、实施方案等。(10分)

三、介绍你在本学期做过的一个课题研究,介绍时请说明课题名称、研究时间、小组成员、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成果等基本内容,所列的基本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研究情况允许有部分改动。可由学生自主介绍或者由监考教师采取问答形式进行测评。(40分

小学六年级研究性学习期末检测卷

第二部分:研究能力(方案设计,40分)

请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课题研究并填写实施方案,可将设计方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也可根据自己的设计情况另行填写,方案设计可以由单人或多人(限

被抽测学生)设计完成。

(填表说明:研究目的,说明为什么要做,写出课题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内容,说明要做什么,列出课题研究的出要内容。研究方法,说明怎么做,明确研究采取的具体方法,如查资料、采访、调查、比较和统计等。研究步骤,说明计划准备、资料收集、讨论分析、成果总结等阶段的主要任务、时间安排。研究成果,说明做成什么,如演示展板,小论文,研究报告,实物模型、作品

等。)

小学六年级研究性学习期末检测卷_ 六年级美术下册期末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 填空题(30分)、中国戏曲根据()、()和()的不同,把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商品包装的基本任务是()和()。

3、系列包装又称(),指的是把同一品牌下的不同产品进行关联,形成一个体系。

4、肌理是()。

5、紫砂壶作为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集()、()、()、()、()诸多造型因素于一体.6、中国戏曲个角色行当都有自己固定的()、()、(),其中服饰称为“行头”。

二、选择

1、生活中道路两旁的树木、渐渐远去的铁轨„这就是近大远小的()。A、突变现象 B、观察现象 C、透视现象

2、《双燕图》是()的作品。A、齐白石 B、吴冠中 C、石涛

3、当我们从高处往下看时,这种视角被称为()。A、俯视 B、仰视 C、平视

4、()是夹在环衬与正文之间的一页上面一般写有图画书的书名、作者(译者)和出版者信息。

A、扉页 B、封面 C、封底

三、判断。

1、为了凸显建筑物的宏伟气势,摄影师经常会采用平视视角。()

2、通过色彩的深浅变化,可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

3、米罗是英国画家。()

4、绘制肌理不一定总是真实具体的,有时候抽象的、夸张的或是图案化了的肌

理纹样,也可以使作品产生独特的效果。()

5、第四届全国城运会的吉祥物“庆庆”原型来自承办地陕西所独有的珍稀鸟类朱鹮。()

6、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四、按要求绘画设计(50分)。

5.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 篇五

(1)事情发展顺序

(2)时间先后顺序

(3)先总述后分述顺序

(4)空间推移顺序

句式转换

(1)“把”字句(主动句)和“被”字句(被动句),动作发出者和动作接受者相互转换,更换主语。

(2)主说和转述:“三个改变”第一,改变标点符号:“”→,。第二,改变人称。第三,根据需要删减个别字,保持句子通顺。

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例句“我们要从小养成讲文明”

(2)用词不当。例句“妈妈非常关爱我”

(3)搭配不当。例句“她穿着一件粉色上衣和一顶白色帽子”

(4)语意重复或啰嗦。例句“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5)词序颠倒。例句“语文对我最感兴趣”

(6)前后矛盾。例句“五颜六色的红旗在迎风飘扬”

(7)指代不明。例句“王宇和李军是好朋友,他经常到他家一起学习。”

(8)不合事理。例句“盲姑娘见有人进屋,赶紧站起来让座。”

修改病句技巧:

(1)了解病句常见类型

(2)保留愿意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句子主干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词语搭配

(5)从逻辑事理入手

修辞(6种常见修辞)

(1)比喻:

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事物。“本体”+“比喻词”(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变成、是)+“喻体

(2)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例如“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睡了”

(3)排比:

结构相似、证据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

(4)反问:

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目的在于加强语气。例句“这比山还高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

(5)设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

(6)夸张:

6.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 篇六

秭归县两河口镇中心小学

王锦勇

人物速写是难度比较大的课题,其难点在于表现人物的动态人体比例的同时,还要对其神态、气质有敏锐的判决与判断,并予以着重到表现。现在因为教材的更换,所以在五年级和六年级里同时出现了难易不同程度的人物速写的课题。对一般学生来说,能画出一个符合人体结构比例的完整任务形象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用速写的形式,迅速地画出人物的动态就更难了。

从实际考虑,我觉得应做好转化工作,从静态入手,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之后,才转入动态的人物速写。实际上课后总结作业,发现几个现象颇为有趣。

7.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 篇七

一、小学习作教学现状

1.学生作文兴趣不高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是习作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只有从内心里升起对写作的极大的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习作练习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本习作技巧。然而,从当前小学生的习作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对写作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是奉命而作,缺乏主动意识,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的写作动机不足造成的。一旦缺乏写作动机,学生的思维单一固定,漫无目的,所写出的文章就丧失了生动性与真实性。

2.作文情感空缺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这种情感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内心体验是分不开的。通过对当前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情感空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对写作技巧的讲解,学生的作文个性不足,甚至陷入某种固定模式,千篇一律,丧失了作文本身的情感魅力。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作文增添生命活力。

3.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的作文教学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与生动性。教师往往采用讲授式教学法,对作文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进行讲解,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然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将会降低,影响写作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生习作策略研究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语文写作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与宽泛性,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能够信手拈来当作写作的素材,很多学生之所以在写作中无内容可写,或者三言两语就无从下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活中缺少观察与思考,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在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中,主题是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本单元均为该类型的文章,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问学生对家乡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对该事物印象深刻?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另外,在进行本章的习作教学时,可以引入《银杏》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对该篇文章进行分析,借鉴其中的表现手法。在课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以该事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2.融入丰富的内心情感

作文实际上是对心灵的真实反映,它不仅与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密切相关,要想在作文中将自己的思想进行全面丰富的表达,除了大量阅读、积累知识,还需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感悟、多观察、多思考。新课改下,作文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修辞方法的应用,学会选材立意,更多的是启发学生体验生活、思考生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本章习作教学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写作对象后,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对家乡产品的介绍,无论是农副产品还是工业产品,它都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在对这些价值进行介绍的同时,还可以融入自己与这些产品的故事,增强文章的情感表现力,使文章更富生命力。

3.加强作文分享与交流

作文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文学功底,而且体现了个人的性格特征,在完成作文后,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这不仅是作文学习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互改,对于作文中优美的词句进行标注,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一起交流探讨,这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提升习作水平。在本章节的习作练习中,每位学生就家乡的某种事物进行描写,通过作文互改,能够了解到其他地区的人文风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写作充满兴趣,逐渐提升习作水平。

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作文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作文不仅仅是学生思想意识的表达,更是学生价值观、内生力的彰显,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从语文教育的价值观出发,多进行引导、启发,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开始转向对学生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视与培养,这也正是新课改语文教育价值观的体现。以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教学为例,对小学生的习作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策略,兴趣不高,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8.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篇八

第一课《画画你我他》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依据国家美术课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阶段目标设置,让学生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尝试来学习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人物特征,关注身边的新同学,帮助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并发展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在欣赏感受中体验绘画作品的造型语言,以趣启智、以情动人。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能体验肖像画如何表现人物的外貌神情的。

2、了解表现人物肖像画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尝试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人物。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神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图画本、绘图铅笔、橡皮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五环节授课过程)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能体验肖像画如何表现人物的外貌神情的。

2、了解表现人物肖像画特征的方法,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导语引入:

1、出示一张肖像漫画: 他是谁?同学们都说画得像,能说出哪里像吗?

2、生答:描述特征 教师总结:五官、脸型、发型,总称为头部特征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外貌特征,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引出课题,你、我、他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布置活动内容】

1、学画人物肖像画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

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2、人物的面部比例——三庭五眼。

举例说明:人脸的长:从发际线到眉弓、眉弓到鼻尖、鼻尖到下巴,三段等长人脸的宽:五眼的距离,学生观察、体验。

3、脸型的区别。

圆脸、方脸、三角脸、瓜子脸、鹅蛋脸等等。

4、神情的变化——喜 怒 哀 乐。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

(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5、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课后活动】

设计自己的肖像画,试着画画自己的家人的肖像。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临摹人物肖像作品一幅。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能体验肖像画如何表现人物的外貌神情的。

2、了解表现人物肖像画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尝试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人物。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出示图片,明确肖像画的两大特征

1、头部特征(外貌特征):面部基本特征,如五官、脸型、发型

2、神情特征 :喜怒哀乐神情,能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神情是通过五官来体现的,所以五官的刻画尤为重要,要仔细观察。

(二)、出示两幅肖像画作品,观察比较:

1、画家宫六朝的《小女孩》的头部特征和神情特征

小组分析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头部特征:鹅蛋形的脸、大眼睛、小嘴巴、一对长辫子; 神情特征:凝视前方的眼神、鼓起的腮帮,紧闭的嘴唇,表现出小女孩倔强的个性。

2、分析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外貌和神情特征 小组分析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外貌神情特征:烈日下黝黑的皮肤、满面皱纹、流淌的汗水、浑浊的眼睛、干裂的嘴唇,粗糙的手端着一碗水。

画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贫苦、质朴、善良、勤劳

3、小结:对外貌和神情的刻画,能反映人的年龄、情感、身份、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三)、画肖像画的方法:

1、抓特征:抓外貌、抓神情

2、写实手法:如实地表现人物外貌神情特征

3、夸张手法:抓住人物的外貌和神情的某些特征加以强调夸张,使人物的特征更加明显

4、可以采用不同的绘画形式:素描、速写、国画、版画等等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同龄人的肖像画作品欣赏

2、、出示体育明星姚明照片,说说外貌和神情有什么特征? a、仔细观察人物特征,回答

b、恰当地夸张强化面部特征,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绪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

给姚明画一张肖像画,工具画法不限,可以夸张突出脸型、五官和神情特征。

1、选择任何一种表现方法创作肖像画。

2、鼓励适当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特征。

【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课后活动】

优秀肖像画作品临摹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临摹优秀肖像画作品 课后反思:

第二课《卡通故事》

课时 : 2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教材分析:

虽然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但它以亲近自然,可爱夸张的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卡通正逐步成为青少年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卡通综合了漫画,连环画的一些特点,形成了他特有的表现手法,具有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一些卡通片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有善恶、有美丑、有现实与想象、有历史与未来生动有趣,学习卡通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课知识内容丰富,包括了漫画、卡通画两方 面知识。通过对卡通作品的欣赏,来提高对卡通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认识,并尝试用卡通形式设计一个卡通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方法特点及表现的语言,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尝试卡通形象的设计。

2、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设计卡通想象

时:2课时

教具准备: 卡通片 图片若干张 动物人物表情

场景图片等等

学具准备:铅笔 卡通图片 颜色 等

第一课时(五环节授课过程)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方法特点及表现的语言,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尝试卡通形象的设计。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讲故事】

1. 欣赏卡通图例,让学生根据图中反映的情节编故事。

2.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3. 启发学生思考,讲一件生活中有趣的事。

4. 学生讲故事。媒体准备:卡通画挂图、卡通碟片、教材、绘制工具、展板等。

【看卡通谈卡通】

1. 思考:除用语言叙述故事,还可以用什么手段表现故事情节。

2. 结论:文字、影视、绘画等手段,其中影视、绘画中经常运用卡通的表现方法。

3. 卡通的概念:卡通一词意为“活动的连环漫画”,动态画面为卡通片,静态画面为卡通画。

4. 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片或卡通画,以及最喜欢的卡通形象,说出理由。5. 观看卡通片《大闹天宫》和《米老鼠和唐老鸭》片段。

6. 思考:片中题材、表现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何异同。

7.分析:两部作品都运用了夸张、拟人的手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大》以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正面、反面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惩恶扬善,弘扬真、善、美,绘制手法上借用国画工笔人物表现手法,线条流畅,疏密有致;《米》以生活中的小事为题材,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活泼,侧重幽默风趣的表现。

8. 总结:卡通可以通过有趣的形象语言反映生活,抒发和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卡通与时代、民族、科技、经济、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播放卡通片《大闹天宫》和《米老鼠和唐老鸭》片段。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画卡通】

(一)分析卡通的表现特点

1. 特殊符号

1)欣赏图片,分析卡通画中表现事物各种状态所用的符号。声音:放射状短线 速度:短横线 奇怪:折线 发怒:冒火

2)分组交流资料并讨论卡通常用的符号。

3)学生上台演示,表现思索、哭泣、爆炸等。4)总结:运用简洁的符号能使表现更生动。

2. 人物表情

1)学生表演生活中的一些表情(伤心而哭、开怀大笑、恼羞成怒、惊讶万分)。

2)卡通形象的表情对比。

3)总结:卡通画一般都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

3. 人物服装

1)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的服装特点。

2)交流卡通画资料,讨论服装的类别,以及服装与人物身份的关系。

3)总结:服装是卡通画中人物身份的标志。展示有特殊符号的卡通画挂图。学生利用展板演示。挂图展示各种表情的卡通形象。挂图展示穿不同服装的卡通形象。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1. 教师示范画一个卡通形象,学生直观感受绘制步骤。

2. 学生从符号、表情、服装等方面分析卡通形象的特点。教师利用展板示范。3. 设计“我的故事”中主要人物形象,用卡通手法表现,画出草图,并且“我的故事”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写出来,为下节课创作做准备。(对下节课课前准备作出安排)

【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课后活动】

优秀卡通画作品临摹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临摹优秀卡通画作品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故事延生,探讨创作】

1、回顾上节课讲故事的内容情节,小组同学抓住主要故事情节确定故事人物。

2、分小组确定人物形象的动作。

3、媒体准备:卡通画挂图、卡通书、教材等。【画卡通】

(一)继续分析卡通画的表现特点

1. 人物动作 :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动作的特点。(卡通形象的动作表现一般采用夸张的手法。)

2. 画面背景 :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背景的特点。3. 语言表现 :欣赏卡通画,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4. 总结卡通画的表现特点 学生讨论分析卡通画的表现特点,并引导对构图的分析。展示有人物不同动作的卡通画; 展示有背景的卡通画; 展示有语言表现的卡通画;展示一幅卡通连环画;同一画面不同构图形式的比较。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展示一些优秀的卡通连环画,学生欣赏,了解一些卡通连环画表现的基本技巧。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进行卡通连环画创作,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作品展示】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课后活动】独自创作四小幅卡通连环画,写清故事情节。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学生用卡通形式表现生活中一个有趣的故事。课后反思:

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色彩》

课时 : 2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教材分析:

本科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映,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

设计思路:以各种向日葵照片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映。教材选择了凡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向日葵》,向学生介绍艺术家的生平和心路历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感受艺术家对艺术的真挚感情,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色调及色彩的对比关系,笔触技法等方面予以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理解画家通过色彩和笔触表达自己的情感等。采用观察、提问、交流等形式,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研究色彩的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向日葵》作品,了解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良好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色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笔触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水粉颜料等工具

第一课时

课时 : 2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同学们,在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每天看到的景物大自然都赋予了其各自的颜色。比如:天空是蓝色的,树叶是绿色的等等,那么,向日葵是什么颜色的呢?(生答)揭示课题:《向日葵》

2.欣赏各种在生活中的向日葵图片 提问:①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是怎么样的?

②它本身代表了什么样的精神?(生答)小结:向日葵始终向着太阳生长,生机勃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代表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正因为向日葵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以它成为许多画家绘画的题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荷兰的画家——凡•高。

(简单介绍生平事迹)

2、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提问:感受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谈感受)

师提示:可从色彩上和笔触上进行分析

讲解的过程中可根据生的回答可适当的色彩的有关知识,如对比色、邻近色、色调等。

总结: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们能感受到凡高对向日葵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发现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的手段。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感受色调

欣赏两幅不同色调的《乌鸦群飞的麦田》让生思考在同一幅画,画面色调不同,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学生谈感受),师一边进行引导,一边给予评价。

2、感受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出示黄色在不同颜色的衬托下的图片)

(学生谈感受),师一边进行引导,一边给予评价

总结: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3、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对喜怒哀乐的理解与感受。

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感受不同的笔触)。

1、出示不同笔触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师评价。

2、出示不同色调的《乌鸦群飞的麦田》,再次感受笔触带来的情感体验。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小活动: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色彩和笔触表达自己对下列词语的理解与感受。

①风和日丽

②狂风暴雨

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学生自评和互评,从中了解自己作业的优缺点。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学生体验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认识色彩,理解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运用色彩知识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感受自然界色彩和艺术表现表现之间的差异,了解色彩对比和笔触在作品中所起到的情感表现的作用,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大胆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进行表现。

3、首先让同学们欣赏多幅不同形态和颜色的食物图片。(多媒体展示不同食物图片)提问:观察图片中的颜色,你会联想到什么样的味道? 总结:颜色能够带来各种联想。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认识色彩(多媒体展示三原色,三间色)

1、三原色:红黄蓝。色彩最原始的颜色,任何颜色都不能调出三原色,三原色可以调出各种颜色。

2、间色:两种原色混合的颜色。橙绿紫。

3、提问:你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学生回答)

总结:颜色能够带来联想,不同性格的人对颜色也有特别的喜好。比如黄色,亚洲人喜欢黄色,黄色在古代是皇帝的专用颜色,代表的是权力和财富。但是欧洲人就不怎么喜欢黄色了,《圣经》记载,耶稣是被穿黄色衣服的犹大出卖的。再比如非洲的国旗(多媒体展示非洲部分国家国旗),用色上喜欢红色,绿色,红色。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体验色彩

1、小游戏:用色块表现季节

每个小组分发色块包,把表现季节颜色的色块贴到表格中。

2、展示作品。

3、总结色彩的冷暖色。偏向红橙色调的为暖色调,偏向蓝紫绿色调的为冷色调。

4、生活中的装饰。多媒体展示6幅书房照片,学生谈自己喜欢的风格及喜欢的原因。

总结:由于色调的不同,我们对书房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这说明色彩可以表达情感。色彩于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那么人们富于色彩有哪些象征意义呢? 红色:喜庆、吉祥、恐怖、危险„„ 黄色:高贵、皇权、光明、财富、甜美„„ 蓝色:冷、忧郁、凉爽、永恒、遥远、纯洁„„ 橙色:快乐、健康、明朗、运动„„ 绿色:春天、希望、新生、青春、和平„„ 白色:光明、纯洁、高尚„„ 黑色:空无、毁灭、严肃、庄重„„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色彩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将春、夏、秋、冬四季节,用合适的颜色组织起来。谈谈你为什么这样组织画面?有何意义?

1、每组同学分别在自己的卡片上,用合适的色卡表现春、夏、秋、冬。

2、按照合适的位置,贴在相应的季节上。

【作品展示】

总结:色彩的冷暖色。偏向红橙色调的为暖色调,偏向蓝紫绿色调的为冷色调。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课后活动】

1、用画笔体验向日葵带给我的喜悦之情。1)花心 花盘,花瓣,花萼。

3、厚重的笔触、再体验,按照梵高的构图方法,画完的同学,贴在黑板上,分男生、女生。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时 : 2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了解什么是色彩的调和?

2、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学生欣赏。1.认识邻近色 出示色相环,提问:

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欣赏感悟。

(1)播放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提问:

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 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小组研究 :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学生观察回答。欣赏感受。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3)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再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学生作业。注意画面内容与颜色间的关系。学生发言。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学生设计作品。

2、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时 : 2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不同色彩调和的作品,欣赏。

2、说一说不同的色彩所表达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

3、找出艺术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4、想一想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3、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调和的效果。

3、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找出存在的缺点。介绍自己的作品。

4、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3、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学生发言。教后反思:

第四课《标志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标志的基础知识与制作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计简明、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强集体意识,增强集体凝聚力。教学重点

标志的分类、设计要求和表现方法。教学难点

在理解标志特征的基础上设计简明、传递信息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教具准备

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绘图剪贴用品等。学具准备

搜集各种标志图片,本校校徽,准备彩笔、铅笔、尺规、16开素描纸、彩色卡纸两张(对比色调的)、剪刀、胶水、双面胶等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出示校徽图片,以引导问答式点出标志的含义及特征。总结标志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学习的必要性,导入课题《设计标志》。

1、掌握标志的基础知识与制作方法;

2、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计简明、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讲授新课:引导学生看大屏幕(演示课件)。

1、标志的种类(以提问与直观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1)从用途上分: ①非商业标志; ②商业标志; ③公共标志。

(2)从其表现手法上分:(以连线方式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加强认识,使他们对标志设计产生浓厚兴趣)

①图形构成的标志(包括具象和抽象两种)②文字构成的标志(包括汉字、字母、数字)③综合型标志(图形和文字组合)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2、标志设计的基本要求:用四个字概括,即“简、准、奇、美”(分别以直观评析法引导,增强学生对标志的了解,为提高设计能力做铺垫)。

3、标志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演示制作过程)①选题; ②构思; ③构图; ④定稿; ⑤着色。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以绘画或者剪贴的方式制作:

1、设计一幅运动会上具有班级特色的标志。

2、为校园艺术节活动设计一个标志。

3、设色做到单纯醒目,使用调和色或对比色,一般不要超过三种以上色彩。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前台展示,选出代表作品指出优点及不足,给予合理建议。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知道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能。

2、为班级设计一个标志。

同学们通过欣赏这些标志可以看出,每个标志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含义。因此可以说:标志是具有某种含义的视觉符号,犹如语言,起着识别、示意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二)标志的构成形式教师结合课件讲解。

1、颜色构成的标志。我国在生产和交通安全的颜色标志为红(静止、停的意思)、黄(警告、注意的意思)、蓝(指令、遵守的意思)、绿(安全通行的意思)、如铁路用黄和黑标明注意、警告、危险的安全标志,用红和白作为公路交通标志,用红、黄、绿灯指挥车辆行驶的标志等。

2、文字构成的标志。如可口可乐标志、第一汽车制造厂标志等等。

3、图形构成的标志。如奥运五环标志,党徽标志、农业银行标志、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标志等等。

4、文字和图形相结合构成的标志。例如:运用中国古钱和“中”字构成的中国银行标志、中国铁路的“工人”标志、中国工商银行标志、吉林电视台标志等等。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三)、标志的构思与创意。

结合课件欣赏中外优秀标志作品的构思与创意。如奥运会标志、北京奥申委会徽、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等。

1、奥运五环标志。它由5个奥林匹克环套接组成,5个环从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是黄、绿环。整个造形为一个底部小的规则梯形。奥林匹克标志象征五大洲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所有国家和所有民族的“奥林匹克大家庭”主题。同时也象征着五大洲的人民团结起来,为创造光明的世界而努力。

2、北京奥申委会徽。该标志图运用奥运五环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的象形,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五星,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以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整体形象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以此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3、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以设计“禁止吸烟”标志为例,讲解标志的制作过程。

1、选题。确定标志设计的题目,为班级设计标志。

2、构思。怎样突出标志设计的特征,用什么手法来表现。

3、构图。可多画几幅草图,反复思考,寻找简练、概括的形象,明确地表达信息;也可采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以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4、定稿。选择最理想的设计定稿。

5、着色。设色单纯、醍目,或用对比色彩。一般只用一两种颜色,防止杂乱影响效果。

6、学生完成设计,教师行间知道。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如:怎样将语言概括地用符号来表现,怎样表达得明确,又有独特的形象。发现有独特设计的作业 可以展示给大家,以便同学之间互相沟通信息,互相启发。

2、课堂小结:展示设计较好的作业,巩固标志设计的特征及表现手法的知识内容。可让学生以谈设计的构思过程来说明。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稳定课堂气氛,检查用具及搜集的标志图片。(1分钟)

2、同学们,在当今信息时代,由于科技、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标志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谁能告诉大家,你在什么样的场合见到过什么样的标志?它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学生答略)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标志设计。(2分钟)

3、校园的秋天──设计标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欣赏教材的图片及学生收集的典型图片。

2、欣赏多媒体课件,本课知识结构:

1).标志的起源:原始部落的图腾—Totem

2).标志的意义、用途。(做游戏)

3).标志的艺术特征:准确、概括、独特、美观。

4).标志的设计要素:图形、文字、图文、数字、抽象

5).设计标志的方法、步骤:a.选题明确b.构思新颖c.表现生动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自选主题,设计一个标志设计方案。如:可为学校运动会、音乐会、朗诵会、书画比赛、艺术节、知识竞赛或为本班特色的主题班会设计一个标志。(13分钟)

三、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设计练习,听音乐,教师巡视辅导并演示。辅导要点:

1.思维方法,大胆想像创新。“我就是设计师”。

2.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动的表现方式。

3.及时表扬、展示好的构思,使学生之间沟通信息,互相启发。(20分钟)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课堂小节及教学反馈:用投影仪展示典型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自评互评,用游戏的方式分小组评比,表扬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鼓励全体同学克服不足,努力进步,并由个别同学谈谈学习本课的体会和受到什么启发。教师归纳。布置下节课用具。(9分钟)

课后反思:

第五课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我国民间美术的简介和欣赏,了解一些以“谐音”、“寓意”、“象征”等民间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如意吉祥的图案。能够用语言来描述民间美术作品图案纹样、色彩的特点等。

2、采用比较法,找出民间美术和别的艺术形式的异同。

3、通过学习,对民间美术的吉祥图案或色彩产生兴趣,并收集民间美术相关的图案。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美术中“谐音”、“寓意”、“象征”独特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区别。

课前准备: 从Internet上找到民间美术相关的图片,尽量收集到当地的工艺美术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我们看到这张年画,有一个小朋友坐在一条大鲤鱼上,旁边还有盛开的莲花,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3、劳动人民是很聪明的,他们画这些我们常见的事物是有一定含义的。他们往往会用一种谐音的方法来表示吉祥的意思。

4、“莲”和 “连”是同音字,“鱼”和“余”是同音字,合起来就是“连年有余”的意思了。聪明的古人想出了用谐音的方法来画,也很好看。大家再想想,你家里在新年贴的“福”字又代表了什么呢?

5、“象征”是说由这一个事物来让人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表现方法。如红色象征喜庆、喜鹊象征吉祥、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6、这些都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呀!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民间美术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介绍民间美术种类

1、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以后随着年画发展,它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着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着名的年画产地。

2、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动人民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包括风筝、泥玩具、布玩具、活动玩具,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培养和传承民风民俗的教具。

3、刺绣主要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及钱包、香包等布制品。民间刺绣厂一间制作底样,造型质朴、大方,色彩上采用原色对比,平面色块的运用使色彩过渡跳跃感,先得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4、剪纸是人门十分熟悉的、用于装饰、烘托节日气氛的一种民间艺术,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学生找一找民间美术的特点,民间美术重要的艺术特征和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2、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1)民间美术的特点——民俗文化形象的载体;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风格上既有传统又有变异,强烈体现民族性和地方性;就地取材,因材施艺。

(2)民间美术重要的艺术特征——寓意性、象征性。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家具衣物装饰等常用到吉祥图案,如运用较多的有谐音,两个狮子和如意代表事事如意,“喜”字代表人生中所有的吉祥与快乐,“囍”又称双喜,更多用于婚嫁场合,表达婚姻吉祥如意之意。

(3)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必须符合民俗观念、民俗传说和民俗活动的要求。有些内容已成为固定模式,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民俗吉祥图案。如《连年有余》、《松鹤延年》、《喜上眉梢》等等。

3、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师生共同学习研究,探讨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2、教师展示不同民俗的艺术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

(1)民间美术有着十分浓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头脑中要常常记住三个要素,那就是:谐音、寓意、象征。

(2)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主要民间美术种类以外,我们知道的还有脸谱,编织,皮影等等,同学们课下了解。

(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有何感想?请你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图案?

(4)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每一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5)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学生课后亲自尝试制作一下,剪纸,泥塑,刺绣等手工品,或者搜集民间美术相关的图案。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播放视频展示过年的喜庆活动。

2、提问:春节期间人们是进行哪些活动表现喜庆吉祥的气氛?

3、观看视频,独立思考问题,倾听体验民间艺术,导入剪纸课题。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剪纸的表现手法

多媒体出示剪纸图片,出示问题(剪纸艺术的寓意、内容)。

2、归纳提炼,学生欣赏(审美),并回答问题。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认识讲解纹样。

2、选择适当的形状来装饰喜鹊。

1)、倾听理解学习,交流合作完成。

2)、让学生明确不同纹样的灵活运用,追求美感.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制作方法

1、出示剪纸三步骤展示图(画、刻、剪)

2、视频讲解剪法与刻法,观察思考学习学会剪纸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创作(分工合作)。

1)、教师出示活动要求,明确任务。巡回指导。2)、学生动手合作,体验剪纸艺术。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合作交流

1、上讲台展示作品。

2、投票、点评 激励并反馈。

3、拓展

(1)、剪纸镂空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2)、剪纸姑娘舞蹈视频欣赏。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出示北京申奥标志,讨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什么图形。为什么申奥的标志要选择中国结,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展示用中国结装饰的生活物品,如扇子、手机、筷子、车饰等,还有身上穿的民族服饰上的结饰,如盘扣、腰带等,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中国气息,是我们炎黄子孙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师生互动,用最快的速度打一个结。

2.观察比较师生打出的不同结形,有活结、死结、蝴蝶结等不同结形,哪一种更美观,哪一种更实用。

3.结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具有美好意义的。远古先祖在文字发明之前“结绳记事”、“以绳德厚”;有文字之后,“结”与“吉”同音,它承载着我们对亲友真挚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平结的编结法)

1.平结是一种古老、实用的结形,有高低相等、不相上下之意,又有平稳安定之意,用途广,常用来做手链、项链、门窗等物品。

2.示范,老师带着学生编几个来回。1)固定中间的两根主绳;

2)在需编结处穿上副绳,并打一结固定使主绳,左右各有一根副根。3)右绳与左绳相交后从后面绕过主绳,压住左绳穿出。4)右绳绕在主绳上,并压住主绳;

5)左绳与右绳相交,从后面绕过主绳,再从主绳与右绳形成的圈中穿出; 6)拉紧,继续下一轮编结。

3.编完之后,剪断余线。用打火机烧副绳尾部,趁热抹在主绳上固定。4.装饰玉珠、木珠、铜钱、瓷珠等饰物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学生制作)

1.选择自己喜爱的色绳及饰物。

2.构思怎样编,在什么位置装饰什么样的饰物,怎样穿插、固定。可以画几个草图,做到心中有数。

3.编制完成,教师指导并及时解决问题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五、展示总结

1.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学生互评、师评。

2.出示用平结编成的动物图案、蜻蜓结、表链、发夹、小型壁挂或背包,引发学生继续尝试、创造的兴趣。

3.布置下节课的课前准备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学生展示自己上节课编好的平结饰物,交流编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2.平结是一种实用常见的基本结形,还有一种结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出示小饰物,介绍盘长结。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盘长结的编法

盘长结的结形曲线,有如盘肠而得名。据北京雍和宫的法物说明册记载;佛门有八宝.即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和盘长八件宝物,又称“八吉祥”。盘长为八宝中的第八品,有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说,象征贯通天地万物的本质,能够达到心物合一、无始无终和永恒不灭的境界。它虽是八宝之末,却代表佛门八宝的全体。所以盘长结是一种具有非常美好的祝愿和祈福的结形。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示范,带着学生一步步编结。

1)按照书上或教师提供的线路图穿插走线,注意在色绳转折穿插处要多用珠钉固定,防止走形。

2)线路走完后再检查一次,确认无错误。

3)俗话说“三分编,七分抽”,抽结形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直接关系到结编得成败与否。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示范一个错误的抽法,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结形不能着急乱扯。

2、用镊子从色绳的一头向另一头逐渐抽拉,循序撤掉珠钉,直至结形抽紧收平。

1)、打结固定。2)、装饰饰物。3)、做穗子。

4)、学生再默画一个盘长结的线路图,并记牢。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盘长结是代表吉祥、美好的福件,它的连绵不断的结形对宗教、民间艺术甚至现代标志设计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出示几个范图,引导学生分析其含义。

2.盘长结是一种美好、吉祥的基本结,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演示出很多变化结。鼓励学生尝试编出或在课外了解更多的结形。

总结:今天我们只是学了中国结的几种常见结形,实际上结的形式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结,它已扩展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结的运用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让我们用充满智慧的头脑和灵巧的手及敏锐的眼共同创造出更辉煌的中国结文化。

课后反思:

第六课

让图表说话

教材分析

本课《让图表说话》涉及设计·运用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学生通过调查活动的实施以及图表知识的学习运用,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让图表说话》图表广泛应用于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等许多方面,因此本课《让图表说话》教学力求体现学科内、学科问的综合效应,使学生了解美术与社会生活、科学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增长。

教学目标

1、明确图表的不同功能,掌握图表设计、美化的基本要领。

2、能够有目的的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通过图表明确地反映出来。

3、能够在有序的操作训练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图表设计方法。教学难点:图表的个性设计、制作。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学生在班级范围内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调查,要求收集相关信息,并得出简单结论。该活动为图表设计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假如现在有一位同学要到你家去玩,但不知道怎么走,怎样帮助这位同学正确地找到你家呢?两种方法:可以跟他讲述如何走,也可以直接给他画一张路线图,你们想想哪种方法会更好?很明显,后一种方法更加直观和清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让图表说话。

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在班级范围内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相关信息的收集,那么首先让我们看看,通过大家的努力都得到了一些什么样的结论,有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

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肯定学生取得的成果,学生用文字表述或用表格整理的调查结果,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并形成传达信息的效果对比。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学习图表知识

(一)、图表的多种形式

从上面这组同学的作业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学都是运用表格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和整理的,除用表格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调查内容的特点,选择更合适的格式形式来表达,如数学课中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图片展示)

活动二:能否用更丰富的图表形式重新整理调查的信息,使调查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显,并为运用形象生动的图形做铺垫。

活动后展示几组有代表性的小组作业。

(二)图表的丰富表现

1、具象图形运用。通过运用不同表现方法对内容进行整理,我们不难发现,恰当的表现方法能使内容更具逻辑性,使图表所表达的内容间的对比与变化更加一目了然,那么怎样能使图表更形象、生动而又有趣呢?我们先来欣赏几个范例。(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例,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具象图形在图表中的表现运用,能加强图表的表现力,使之更加形象生动。

2、抽象图形运用。除利用具象图形外,也可用点、线、面、体表现数据的对比关系与变化趋势。

3、色彩运用。丰富的图表设计除选择恰当的图形表达外,色彩的搭配也很重要。

4、相关文字、数字的标注。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作业:学生进行图表设计。教师辅导。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活动三:学生利用绘画、剪贴等方法进行图表设计,使图表变得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并有创意。

作业展评,自评与互评。

总结: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图表,图表的运用,让我们以更直观的形式去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信息,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是,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并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

课后反思:

第七课《书法的点画之美》

教学目标:

1、能够明确、形象地描述不同书体的特征;

2、能够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能够按照所学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教学重点:认识不同书体你的点画特征。

教学难点: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第一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欣赏篆、隶、楷、草名家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初步了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相应的书体。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作品中的粗细、长短、浓淡、快慢等变化,以此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3、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欣赏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峄山碑》为秦始皇东巡刻石之一,由李斯所书,此碑后毁,由后人临写,重刻,现存于西安碑林。

以“铁线”“玉箸”等比喻,帮助学生分析小篆匀细而挺拔、简洁而圆润的线条特点。以“禁”“及”两字解释“藏头”“护尾”“向下垂引”“转笔”等术语。

2、《曹全碑》是东汉时期的碑刻,明万历初在山西合阳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引导学生分析并初步领会《曹全碑》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小组讨论:按照教材将“定”、“史”两字的转折提按处标示出来。

2、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对临“定”、“史”两字,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小组选学生代表展示本组所标示的转折提按标示,学生交流评价。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讨论临写的体会。说说自己在临写时是否注意了转折、连断、快慢、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2、教师选学生优秀临写作业,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小结学生的临写活动。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学生临摹,完成作业,全班讲评。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故事导入

王羲之学习书法的故事

2、《王羲之兰亭序》内容简介:王羲之行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公元353年,即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一群文人雅士会于绍兴兰亭,饮酒赋诗中趁兴写下《兰亭序》。全序二十八行,共324字。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代学书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视《兰亭序》为至宝,命人摹临了许多副本分赐给近臣,最后成了他的殉葬品。较好的摹本有唐冯素双钩摹本,叫《神龙本兰亭》。因为钩摹较能保持真实面目。其他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则多少掺杂了各人自己的笔墨。与原迹精神难免有差异。

3、《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通观全文,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与朋友聚会时。流觞曲水,怏然自足之情怀。

4、就布局来说,《兰亭序》采取纵有行,横无列式,其字与字,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相配,错落有致,而点画皆映带而生,气脉顺畅。结构变化微妙,如楷书者而不呆板,似草书者亦不狂怪,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用笔十分精到,讲究提按分明,收起得当,可谓“得其自然而兼其众美”。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碑帖赏析

《自叙帖》为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代表作。该贴的特点:笔势新奇迭出、不拘定则,线条如龙蛇飞动,点画如骤雨旋风。

2、展示《怀素自叙帖》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临写体验、交流。

2、分别用楷书、隶书、小篆、草书四种书体临写教材中“不及”两字,强调呈现四种书体笔画的各自特点。

3、小组之间交流、探讨四种书体如何通过提按、快慢、断连、行止、藏露等用笔方法来表现出线条的不同形态和质感。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教学拓展(线条之美、书画同源)设问:“书画同源”的含义是什么?

2、中国画中的线条与中国书法的线条是信息相通的,它们都是通过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来书写各种粗细、长短、质感、力度不同的线条来传神达意,来表现 各自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艺术造型。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欣赏教师收集的吴昌硕中国画作品,感受中国画线条与中国书法线条的同根同源。课后反思:

《中国美术作品概述

(一)》

课时 : 1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核时间:

等级认定: 学科组长签字: 教科处签字: 教学目标

1、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惑。

2、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初步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方法。

3、让学生从感受形象人手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埋解从而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雕塑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秦始皇兵马桶、霍去病墓前雕塑、六朝陵墓雕塑、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奉先寺等典型地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复习前课所学——展示作品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内容。

2、课前思考——展示本节课所赏析的作品让学生思考分析其显示的精神生活世界以及体现的艺术审美特质。

3、总结学生所答概述本节课所鉴赏的作品的特点和历史演变。独立思考问题并回答。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畅所欲言、合作交流、全面提高。

2、中国原始雕塑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先民们在制作石器过程中融会进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其中“石之美者”的玉石更成为人们雕刻的主要材料。更引人注目的是陶塑艺术。陶器的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人们在陶器制作中创造出无数精美的艺术品。夏代晚期和商周青铜成为雕刻艺术的主流中原地区的各种礼器以及四川等地的青铜立体雕塑都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秦汉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出现的第一高峰期秦始皇兵马俑、西汉的霍去病墓前石刻以及两汉的陶俑艺术并称为“秦汉雕塑之三绝”它们共同奠定了秦汉雕塑在中国和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布佛教造像渐渐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流。隋唐尤其是盛唐时期中国雕塑艺术达到了历史的颠峰。唐代佛教造像将宗教的神秘庄严与世俗的审美标准完美地统一起来菩萨像的塑造姿态优雅富有人情味。宋代的雕塑的题材更接近于民间的日常生活。元、明、清中国雕塑进一步衰落但民间的充满生活情趣的雕刻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佛教造像的传入和历史发展:

1、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佛教神像的塑造大大促进了雕塑对人物的刻画为隋唐时代雕塑达到全盛奠定了基础。佛教起源于印度两汉之间传入中国。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带有明显的外来文化特征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人们将自己对佛教的理解以及传统的雕塑技艺越来越多地融入作品使佛教造像日益中国化。

2、隋唐。隋代是一个过渡时期它的雕塑先继承南北朝时代北齐、北周的艺术风格。但渐渐地在石窟造像的人物造型上将南北朝时期的细腰秀颈、瘦臂纤手的文弱形象变得体魄雄健面部表情刻画细腻精致、技法圆润洗练隋代的金铜佛像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造型准确、衣饰华美空间关系的处理井然有序开创了唐代雕塑风格的先河。唐代的佛教造像数量庞大现存的遗迹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山西天龙山石窟、陕西彬县大佛寺、河北响堂山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山东云门山石窟、四川广元千佛崖、乐山摩崖石刻、云南剑川石窟等石窟和摩崖石刻都不乏杰出的作品。其中规模最大、艺术特点最明显者首推敦煌。唐代开凿的窟龛占全部敦煌石窟的半数。这些石窟中的佛教人物庄严而亲切、在焕发着理想世界圣光的同时又洋溢着现实人间的气息。唐代雕塑也是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完美结合既雄伟强壮、气魄宏大又柔丽流畅、细腻深沉佛的庄严、菩萨的妩媚、弟子的虔诚和力士金刚的勇猛均表现得淋漓尽致。雕塑技法完全成熟无论是雕还是塑均能运用自如立体造型与平面绘画的结合也天衣无缝。唐代雕塑的杰出成就还表现在唐三彩上。这种小型的、用于随葬的陶塑明器是一种低温烧制而成的陶器以黄、绿、褐、青、白等色彩为主明亮而华丽。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有女俑、乐舞俑、文吏俑、武士俑镇墓俑、胡人俑等动物则有骏马、骆驼以及想象中的镇墓兽等等题材十分丰富表现了唐代社会的众生像。唐三彩女俑丰腴、肥胖、脸面饱满、樱桃小口的造型以及女子骑马出行的形象反映了唐代追求健康美的艺术标准众多的胡人俑以及沙漠中行进骆驼和马则是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

3、宋元明清。宋朝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城市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代表着这一新阶层的审美观念随之成为一种社会潮流使得艺术家的创作发生了变化民间工艺雕刻艺术如泥、面、糖等彩塑石、玉、牙、骨、竹等雕刻以及金工、陶雕和漆雕等技艺得到大力弘扬。佛教造像的神圣性和理想性减弱而世俗性、现实性则大为增强。雕塑艺术失去了汉唐以来的雄浑大气技巧上趋于程式化。宋代佛教造像更加接近生活富有人情味。如著名的太原晋祠圣母殿宫女像苏州洞庭东山紫金庵罗汉塑像等都有这种特色。元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成为佛教艺术的主要题材。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支系之一俗称“喇嘛教”主要在西藏地区形成和发展。藏传佛教艺术既继承了西藏本土的传统技法又受到中原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等地艺术风格的影响。在佛像铸造中注重镶嵌工艺、鎏金工艺和透雕工艺的运用表现出强烈的装饰性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虽然存在着缺乏个性的程式化倾向但形体的外在表现力却十分强烈。宋元明清时期尽管雕塑艺术走下坡路但在工艺雕刻领域却取得了新的成就无论是作品的精美还是种类的繁多都超过前代。而在世俗题材的雕塑艺术方面也出现了新的气象开始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主流。

4、学生欣赏,学生评述。

5、学习观察雕塑作品、石窟作品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感受。

6、感受摄影雕塑、石窟的魅力。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上述在赏析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2、交流、提高。

3、由于学生查阅过资料应该可以回答出一部分问题不完整或需要强调的部分教师应注意重点解析。在回答问题之前可以小组综合讨论拿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回答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提出意见或不同看法。

4、学生评述。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合作训练。

2、总评讲解学生提出的疑难要求注意分析作品中的每一细节分析作品产生的历史依据和演变过程。本节课主要赏析了我国古代雕塑、石窟的代表性作品,通过赏析的方式了解了各类作品所体现的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审美特质并通过自我归纳总结的方式来定义中国古代雕塑各时期的不同及特点也让同学们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程度。

3、倾听理解学习,交流、合作完成。

五、巩固提高

(1)内容:结合具体图例概述我国古代雕塑、石窟的代表性作品。

(2)要求:

1、结合具体作品进行阐述。

2、结合作品产生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

上一篇:2016美术兴趣小组教案下一篇:社区工作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