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的调查报告

2024-06-24

大学生实践的调查报告(共8篇)

1.大学生实践的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实践调查报告

——以在校大学生为例

班级:社工系社区1031学号:1021033129姓名:李洁

【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在不断地变化,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现象。不少人认为,恋爱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本文采用实践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针对在校大学生恋爱的问题进行了实践和调查,发现对于水平文化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学习之外,恋爱已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恋爱热门话题

爱情,何等美好的事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说的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世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在校大学生恋爱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

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新世纪大学生在校恋爱的情况,通过上网调查,查阅书籍,社会实践的方法,综合有关调查报告,大致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状况:

一、问题现状及分析

据资料报道,目前全国高校有85.6%的大学生已经实施或准备涉入爱河

(一)恋爱动机的多样化

据调查统计,以“建立家庭”为恋爱目的的大学生只占30%,更多的是以“丰富生活”,“摆脱孤独寂寞"为目的,也有为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的。他们只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和体验,走出了“交往—恋爱—结婚”的传统爱情,认为爱情不必托付终身。“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这是当代大学生很信奉的一句网络流行语。于是,校园里便出现了“契约式恋爱”,这种缺乏责任感与严肃感的盲目的“寂寞期恋爱”是十分危险的游戏,是一种不可取的人生态度。

(二)恋爱成功率低

由于恋爱存在的盲目性很大,因此,在校期间成率很低。另外,大学生毕业后就各奔东西,不能够在一起工作,这个也是导致大学生恋人分手的主要原因。所以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毕业的季节,也便成了大学生恋人分手的季节。

(三)网恋日益盛行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网恋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恋爱形式。无形的网络取代了月老的红线,许多未曾谋面的的男男女女,通过网络相识相恋。此后,网恋成为了年轻人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了新世纪少男少女的时尚代名词。大学校园本来就充满着浪漫的气息,再说,大学生又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猎奇心理,高校的网络又十分普及。因此,在高校使上网聊天和网恋更为流行。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恋爱缺乏责任感

很多被调查者在谈及恋爱的原因时,回答的是单纯地找个伴,只是为了想打发时间和消除寂寞。就是因为寂寞才想谈恋爱,随波逐流。并且对恋爱的将来基

本就没有考虑过,毕业即分手的占了大多数。很多恋爱的大学生甚至只是为了积累恋爱经验才开始一段感情。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恋爱是很缺乏责任感的,是一种很不可取的做法。

(二)盲目恋爱

许多在校大学生恋爱只是为了摆脱孤独感和满足好奇心理。大学生活的人际交往及各种考试可能会给大学生造成身心上的压力,从而产生情绪上的压印,不能很快地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常常会产生孤独感和挫折感。而正是恋爱关系的建立,成为他们消除寂寞,摆脱孤独的一种方式。

三、建议和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正确看待爱情:每个恋爱的大学生都应该在心中把爱情摆在一个合适的高度。既不能过分轻视,也不能让爱情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前途。

2、三思而后行:在想清楚恋爱可能对自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造成的影响,再开始一段感情。并且要明白自己在这段感情中的位置和角色。

(二)培养恋爱能力:

1、承受爱的能力:当异性表示好感时,应先做出判断,并考虑与其是否进行交往。在理智分析之后,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做好心理上和 生活上的准备,让自己适应今后有两个人在一起的生活。当然,也包括拒绝爱的能力:当对追求自己的异性没有好感时,应该以合适的态度和口吻拒绝对方。不能觉得不好意思就答应了对方,这样不但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相反,到最后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麻烦。温婉地拒绝对方要掌握两点:一是要勇敢地说“不”,二是把握恰当的方式。

2、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当真正接受一份爱时,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经营和呵护,让自己时刻意识到,自己对对方是有责任的。不能觉得都无所谓,这会伤害对方,也会伤害到自己。

四、个人反思

爱情是我们成长路上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这条路上,无论我们是受到了伤害,还是收获了甜蜜,它都是我们成才的宝贵经验。爱情是美好,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毕竟是应当以学业为主的,对爱情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学业的荒废。所以我们大学生对待爱情,必须冷静、客观地去看待,不能仅因为寂寞就去找一个人谈恋爱,这是很不明智的。因为大学生活毕竟短暂而宝贵,且工作无着落,经济不独立,而毕业后无法再同一个地方就业又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盲目恋爱只会是空中楼阁,只能带来无尽的烦恼与惆怅。大学是人一生中智慧和才华发展最快的黄金季节,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形成健康的恋爱心理,用理智经营爱情,把爱情融入到目标中,才能使爱情成为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成为我们学有所成,有所作为的动力。就如有那么一段话“如果人生是一曲交响乐的话,爱情这一旋律的出现,只有恰到好处,才能使人生的交响乐更加悦耳动听”。最后,衷心祝愿所有的人都能拥有一份美好甜蜜的爱情。

[参考文献]

(1)杜项菲,当代大学生恋爱浅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2)崔桂秋,大学生恋爱问题浅谈【J】煤炭高等教育,1996,(02)

2.大学生实践的调查报告 篇二

大学智力资本报告兴起于一些西方知识密集型企业。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引起一些研究学者的注意, 将其引入研究型组织的管理中。在借鉴研究型组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奥地利的大学首开编制智力资本报告的先河, 根据奥地利政府2002年颁布的《大学法案》的要求, 所有奥地利大学从2007年度开始编制大学智力资本报告, 并于每年4月30日发布自己的智力资本报告, 报送联邦教育部, 同时各校自行决定是否向利益相关者公布其智力资本报告内容。该法案还规定, 大学智力资本报告必须明确说明以下内容:大学的活动、社会目标、自行确立的目标和战略;大学的智力资本情况 (人力资本、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 ;绩效合同的完成情况 (大学的产出和影响) 等。2006年奥地利政府又出台了《智力资本报告规章》, 以指导各个大学智力资格报告的编制。此外, 西班牙、波兰等欧洲国家在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也取得了较大突破。

大学智力资本报告在阐述高校办学理念, 确定近期和中长期战略目标, 全面分析高校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基础上, 采用一套符合高校发展建设实际的指标体系, 对决定学校未来发展的智力资本情况进行系统地衡量与分析, 对内加强学校自我管理和决策, 对外显示高校实力与潜力, 在欧洲大学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智力资本报告制度对我国高校教育智力管理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大学间竞争加剧, 大学管理体制需要变革, 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大学期望增加, 更加强调公共基金使用要合理, 有透明度。由此, 如何有效管理成为大学关注的焦点。况且高校是知识密集型组织, 要充分发挥其智力资本的价值与作用。

第一, 大学智力资本报告能够客观反映大学的无形资产, 实现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和控制。目前, 我国大学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地反映和报告有形物质在实现大学目标过程中的作用及动态发展, 如通过传统的财务报告及相应的管理系统控制有形资产, 而很少通过一定方式系统地反映无形资产在实现大学目标过程中的作用及动态情况。通过引入智力资本报告, 大学能够通过智力资本理论模型和建构一系列指标体系来识别、测量、管理智力资本, 了解大学现有的智力资本存量, 采取相应措施, 实现大学的预期战略目标。

第二, 三维视角看待大学智力资本管理, 注重三种智力资本间的整合与互动。传统大学管理比较重视人力资本, 而智力资本同时还包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一直以来, 我国大学比较忽视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根据智力资本报告理论, 只有当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共同致力于知识的创造, 组织的资源才能有效转化为价值。大学的竞争力不是靠大学教师和硬件的支撑来实现的, 组织的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组织架构、管理机制、与外界良好的联系和互动将直接影响大学的战略目标的达成, 因此编制智力资本报告有助于大学以“三维视角”管理大学的智力资本, 促进三种智力资本间的互动整合, 共同提升大学的竞争力。

第三, 大学智力资本报告能够为大学提供纵横向比较的基准。首先, 就一所大学而言, 如果按年度编制智力资本报告, 将能够提供纵向对比, 从而很直观地显现大学智力资本的发展状况与进程, 为大学提供开发智力资本的信息来源。其次, 通过不同大学间智力资本报告的横向对比, 可以看出不同大学之间的优势和劣势, 为大学管理者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信息保障。

第四, 大学智力资本报告还是对外发布信息的重要渠道, 有利于大学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大学的发展, 提高大学管理的透明度。一直以来, 我国高校的对外信息披露机制很不成熟, 通过发布大学智力资本报告, 将大大增加学校对外交流的信息量和学校成长的透明度。通过这些信息, 不仅能够为教育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办学, 而且还有利于大学吸引高素质的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 提升大学教育水平。

三我国大学编制智力资本报告的要点分析

(一) 我国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理论模型的建构

理论模型是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的编制基础, 构建恰当、符合我国大学现实情况的理论模型是我国大学编制智力资本报告的关键。在分析现在的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智力资本报告的基础上, 奥地利研究中心将自身总体目标概括为:“促进知识转化、跨学科、研究管理、国际化和知识溢出。”“智力资本”是研究过程的输入, 表明了组织现在智力资本的存量, 其主要由组织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构成, 具体可形成的指标有研究人员数量、研究人员的学历及年龄、每个研究人员拥有的电脑数等。“研究过程”表征的是智力资本的流量, 即不同种类的研究活动。在奥地利研究中心模式中, 研究过程主要包括独立科研 (侧重基础研究) 和合同项目 (侧重应用研究) 两种类型, 具体可形成的指标如:每位研究人员的科研平均花费, 每位研究人员的科研时间量, 每位研究人员参与国际会议的次数, 科研设施上的总投入等。“成效”是指对三类智力资本投入所获得的结果、产出, 不仅包括财务的, 也包括无形的产出。其具体指标有研究人员的公开出版数、新的合同数、员工满意度、每个员工产生的附加值等。我认为奥地利研究中心的智力资本报告理论最为成熟, 但这一理论比较适用于专门的研究机构, 不能直接运用于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的编制, 因此, 在借鉴的基础上, 我们对其进行了适当改进 (参看右图) 。

该模型特点是将一个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智力资本、绩效过程、活动成效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一种简化的输入———输出线性逻辑, 强化了智力资本存量、流量与产出间的因果联系, 也为我们形成大学智力资本报告指标体系提供了理论框架。通过该模型, 我们可以明确当前大学存在哪些关键的智力资本, 针对这些 (人力资本、关系资本、结构资本) 我们进行了多少投入、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高各类智力资本 (即绩效过程) , 最后, 我们的成效如何?通过这样一个抽象化的线性智力资本管理模型, 我们可以针对每个过程, 逐一细化出一系列的指标体系, 来识别、确定大学管理中最重要的智力资本变量及其在实现组织战略目标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探寻有效的智力资本投入途径来提高大学的输出与成效。

(二) 我国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1) 愿景和战略目标。愿景指一所大学发展的长远目标。大学要首先以叙述的形式提出它的愿景、战略目标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基准及资源分配程度等。 (2) 智力资本, 即大学目前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 (3) 绩效过程, 即指一所大学究竟采取了何种程序和活动来实现战略目标。 (4) 输出与成效, 即指一所大学在特定期间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本在实现学校战略目标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它主要包括教学输出与成效、科研输出与成效、其化服务输出与成效等。 (5) 结束语。结语是根据大学最初设定的战略目标对大学的成绩做总结性的评价和解释。这其中大学战略目标和结语部分主要是叙述的形式, 而“智力资本、绩效过程、输出与成效”三个部分则主要是由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构成, 且在每部分指标体系后以文字形式评介、解释指标, 以及阐明这些指标与大学战略目标的关联。

(三) 大学智力资本报告指标体系的设计

这一部分是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的主体部分, 以指标和数值形式全面展示大学智力资本情况。另外, 指标体系的选择和权重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能够决定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的可靠性与可信度。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 一个好的智力资本指标体系必须满足“有用性、清晰性、显著性、相关性、时效性、可对比性、可靠性、目标性、真实性、可证实性和可行性”等特征。高校在设计智力资本报告指标体系时, 除尽可能遵循上述原则外, 还注意把握如下方面:首先, 在刚开始构建指标体系时, 综合参考了国外现有大学智力资本报告使用的指标, 智力资本文献使用的指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质量评价中的一些指标、大学管理中的一些可接受的共性指标等, 以减少指标体系设计的盲目性。其次, 注重指标体系构建的层次性, 通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观测点等层层递进形式使具有含蓄性、无形性、离散性的智力资本变量逐渐细化至可被赋值、测量。同时对一些关键的智力资本变量, 通过一些数学方法赋予其一定的权重。第三, 指标体系的选取具有可扩展性、可选择性。最终确定大学智力资本测量指标体系及其相应的权重。

大学智力资本报告是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要求的一种新理论、新工具。尽管当前智力资本报告在理论研究方面还处在刚起步阶段, 既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模型, 也没有形成一致的计量指标体系和报告模式, 很多问题还在探索中, 但智力资本报告制度对我国大学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如果结合我国高校特点, 积极关注、开展研究, 探索出适用于中国大学的智力资本报告理论及智力资本指标体系, 将会提升高校的智力资本质量管理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平, 赵如.欧洲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理论研究综述[J].科技与管理, 2009 (1) .

[2]YOLANDA RAMIREZ, CARMEN LORDUY, JOSE ANTONIO ROJAS.Intellectual Capital Management in Spanish Universities[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2007, 8 (4) :732-748.

3.大学生实践的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社会音乐 实践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24-0096-03

中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更多的人学习音乐,促使音乐教育机构逐步兴起,形成音乐与社会文化经济相融合的状态,更多的学习音乐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将自己所学的专业传授给下一代孩子,使音乐教育在市场上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拓宽了就业面,逐步带动了音乐文化产业在社会中的发展。

徐州这边的学校对孩子的艺术培养并不重视,几乎没有专门培训孩子学习艺术的学校,这边几乎是以培养文化为重点,努力搞好孩子文化成绩,以文化分带动升学率。在笔者上小学的时候,是经熟人介绍才开始学习音乐,才对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说相对于班里的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体会。后来学校的一位教音乐的老师开始在学校里广招学生学习萨克斯和单簧管,一方面是想传播音乐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好意想要孩子们学习一技之长,总归是没有坏处。这个时候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的思想方面也有了新的改观,带来了一波学习器乐的热潮。通过老师对家长思想上的疏通,家长逐渐支持孩子学习器乐。有的学习单簧管,有的学习萨克斯,有的学习长笛。并且学生们将自己所学的特长应用到生活中来,在元旦晚会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特长,增加了晚会的节目种类,使晚会更加精彩,让更多的同学领略到音乐的魅力,让更多同学对音乐展开向往。老师最初的目的是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很多孩子只是三分钟热度,一时兴起才学的音乐,很少有坚持到最后的,只有其中一个吹萨克斯的同学是真的喜欢音乐,并下定决心往音乐方面发展。当时很多人不了解,音乐也可以用来考学,大部分人都认为音乐只是业余爱好,认为专注音乐就是不务正业。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当时就已经有初中升高中艺术特长加分的政策,有艺术特长的同学以自己的特长考入这所高中,文化成绩相对的降低很多,让一些文化成绩并不是很理想的学生也可以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继续他们的学习之路。这样带动了当时很多的学生学习器乐,也是考学的一大捷径之路。最初简单的想要丰富孩子视野,多个兴趣爱好,后来无心插柳柳成荫,艺术伴随了孩子一生的道路。不仅初中升高中有艺术加分政策,高中升大学也是如此。当时我们以艺术成绩考入高校,艺术分占最大比重,基本上我们高三那一年时间全部花在音乐上面。在临近艺术考试的那段时间不学习文化课,主攻艺术成绩,在外面找老师上课。艺术考试不仅仅学习器乐,还要考察乐理,我们就需要找音乐教育机构学习专业的乐理知识。高校只以艺术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文化成绩只需要过线就可以录取。这样使很多学习成绩很差的同学,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就可以顺利的考上理想的二本大学,甚至是一本大学。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国家的这一政策让很多学生有了自己的选择,不再苦恼于学习文化课这个自己不擅长的方面,而投身于自己更喜欢的专业上来,也使我们看到了国家政策人性化的一面。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更多的人选择了艺术,中小学开始增设艺术特长班、艺术培训班以及不同种类器乐的老师,把对艺术有兴趣的孩子们汇集到一起,进行积极的艺术文化教育,并针对他们的专业进行专门的辅导。一些小学更加设了简单的乐理课程,为以后孩子学习乐理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升初、初升高以及高考,国家都有艺术加分的政策,这项政策促使更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取更好的发展,更多的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同时也提高了升学率。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家长的思想不再那么局限,较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从小学习一门乐器,多个一技之长,学习为主业,乐器为副业,培养孩子全方位发展。孩子不仅在学习文化上有很大造诣,更是受到音乐的熏陶,变得活泼开朗,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更加学会了与他人如何相处,音乐带给一个孩子的改变由此可见。中国艺术培训行业中,音乐、美术以及舞蹈占主导地位,据2012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显示,舞蹈培训市场规模占到中国艺术培训行业规模的29%,美术占到27.5%,音乐占到28%,三者的市场规模属于持平的状态。相比较来说,由于学习音乐的人大多都要买乐器,因此音乐在这之中会花费更多资金,也就是说音乐投资更大。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素质教育给了艺术教育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使艺术教育有了更广泛的教育面,如今我们的素质教育在教育领域中有着更高的发展,社会音乐教育也会随之蓬勃向上。它刺激着更多的人选择艺术这条道路。越来越多的家庭对于艺术的投入也比较大,从小让孩子接触音乐,找老师学习音乐,从小开始投资,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条件,在音乐这条路上绝不吝啬,不惜花重金去学习音乐。一般来说学习艺术的学生家里都是有经济基础的,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音乐这条路走不远。更多的家长在音乐上投资,促进音乐教育领域在社会上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促使音乐教育机构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大量涌出。徐州近几年就出现了很多艺校,广大的社会需求促使艺校的兴起,艺校从中获取很大的利润,虽然前期花钱创作良好的艺术环境,但是后来广招生源,学生带来的利润远大于之前的投资,像笔者之前所在的艺校,一个学生一学期的费用大概在一到两万之间,况且不止一个学生,当时艺校里就已经有三四十位学生,这之间的利润不言而喻。随着艺校不断发展,生源只会越来越多,发展到现在已经有近百位学生。

各大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出去代课,他们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并且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经验,在获取经验的同时从中学习到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在学校学习时这些大学生担任的是学生的角色,而在出去实习时他们担任的角色就变成了老师,角色的互换让学生体会到做老师原来也是很不容易的,老师是要承担比学生更大的壓力,做老师更要巩固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术上要远高于学生,不然不能让学生信服。还要树立威信,这一点在刚开始是很难做到的,这就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和积累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累经验为以后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获取一定收益,很多大学生都可以不用问家里要钱,自己代课赚得的钱足以供自己使用,这大大减轻了父母在经济上的压力。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便可以赚钱养家,在这个失业率越来越高的国家里,这一点真是难能可贵的,社会上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毕业即失业,而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不同,即使他们找不到公司上班,也可以招揽学生自己代课。学生们在见习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他们将这些问题汇报给老师,使得老师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有所改变和针对,更能准确的把握教育的方向,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避免了教师教学之中的误区,并且做到更好的改善及调整。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他们可以在给学生讲述曲子的内在含义时,更深刻的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又重新审视当初学曲子时所没有领会的要点,在这个过程中又是对自己水平的一个质的提升。

nlc202309091404

钢琴在音乐教育领域上有着较优势的发展前景,是现在艺术教育中发展较快较广的领域,有“乐器之王”的称号,它音域较广,钢琴在音乐当中被广泛应用,因此更带动了广大的人学习钢琴。钢琴声音优美动听,吸引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兴趣,钢琴能都第一时间被人们接受,因此学习钢琴的人数不胜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琴童学习钢琴,他们带动了钢琴文化的发展,以及钢琴培训的发展。钢琴的销售有很大的光景,一般开设琴行的人,不单单只传道受益那么简单,他同时会销售钢琴,销售钢琴会带来更大利润,远大于授课的利润,这样就形成了教学带动钢琴销售的模式,有的琴行不仅销售钢琴,还销售钢琴谱,不仅给自己带来额外的利润,还方便了在琴行学艺的学生。钢琴是一个非常能够抒情的器乐,孩子们能都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获得乐趣,结识更多有共同爱好的小伙伴,坐在一起畅聊对钢琴的畅想,是孩子们能够与人交谈,使内向的孩子更加开朗,而开朗的孩子可以带动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一起玩耍,从而改变他们。钢琴可以抒发人的情感,学习音乐的人会更加快乐。在孩子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孩子抒发情感,还能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孩子从小接受外国作品的熏陶。例如:门德尔松的作品。他的一首最广为流传的作品《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年轻时,从诗人海涅的诗中获得启发创作而成的。門德尔松的这首《乘着歌声的翅膀》已成为现在最通俗的作品,它曲调优美、婉转动听,给人一种好似在天空翱翔悠然自得的感觉;贝多芬钢琴小品《致爱丽丝》,这是贝多芬在教授钢琴时,对其中一个女学生产生好感,有感而发,特地为这位女学生写下了这首轻快优美的曲子,曲子的前半部分娓娓道来,中间部分变得活泼起来,结尾重复第一段,又似呼应开头;德彪西创作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曲风新颖别有情调,亚麻色头发的青春少女形象给德彪西带来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作出了这首短小精悍的作品,曲子细腻温柔,生动的描绘出少女的清纯柔美,学生在弹奏这个曲子时就要注意情感的释放以及指尖的力度;舒曼的《快乐的农夫》,短短几分钟的钢琴小品,是为他女儿所作的,是送给女儿的生日礼物,技巧上非常简单,曲子活泼开朗,特别适合初学儿童弹奏。在此之中,孩子了解了作者在写作时的心情与写作时的背景,以及曲子的来历,作者的生平事迹,丰富了孩子的视野。孩子在弹奏作品了解了这些,有助于孩子更好的弹奏曲子,更好的领悟曲子的情感,从而演奏出更好的效果。所以,孩子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能过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领悟不到的知识,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

中国在音乐教育方面显然还存在着不足,很多方面都没有系统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新时代中的我们要肩负起这个责任,努力做好本专业分内的事情,为音乐教育事业更添一份力!

4.大学生实践的调查报告 篇四

班级:11文管

学号:1101050128

姓名:莫应姣

关于大学生兼职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随着现在大学生的逐渐增多,社会形式严重,就业压力加大,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意识到毕业后就业的重要性了,并且已经有很多大学生除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外,还在校外兼职。除了赚点小钱,减轻家庭负担;而且学会接触各类社会人士,丰富社会经验;不浪费空余时间,也是为今后工作打基础。为了解大学生做兼职的理由、找兼职的方式、主要从事的兼职及其工作状况、做兼职的利弊、不正当兼职的影响和做兼职者的内心世界,本人对此做了较为具体的调查。

调查地点: 广西师范学院长岗校区

调查对象: 我校在读大学生50名

调查内容: 大学生做兼职的理由、找兼职的方式、主要从事的兼职及其工作状况、影响兼职的因素、如何兼顾学习与兼职等

调查方法: 主要是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再辅之以一定的访谈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大学生做兼职的理由如下显示:

有35%的大学生是为了“挣钱”。“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一观念可以说是深得大学生们追求实际的心理,夸大自主自立的,尤其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子们不愿把学习用度和日常消费这笔巨大的开支让父母全部承担,于是,选择兼职就成为大学生们解决庞大开支的一个重要途径。

有20%的大学生是为“锻炼自我”。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就业。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选择。为此,大学生们将锻炼自己的空间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而日益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有36%的大学生是想“实现自我价值”。在大学,并不是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拥有中学尖子生时代的“荣耀”与“辉煌”,自我价值的失落是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的一种彷徨而苦闷的心理。为此,一部分大学生另辟门路,选择了兼职道路,企图在这一领域中重新寻回那份“自我感觉”。

还有9%的大学生只是很好奇,见别的同学做兼职做得很“红火”,自己也要试一下。我们不妨把这一类人回为“追波逐流”者。

所有往找兼职的同学不过乎以上四个理由。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把握着更多的先进技术,怀有更丰富的知识,所以他们找兼职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方式。根据调查显示:

大学生寻找兼职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一、通过一些媒介机构。如:报纸、中介、各式传单、海报等。这是大学生很喜欢的一种形式,它既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又能保证求职率。但又存在着一定的宣传性,现实与宣传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落差。

二、通过兼职网站。这也是大学生通常使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非常方便。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到各种符合自己意愿的信息,而且大学生们也可以将自己的具体情况及择业要求写清楚。更有利的是,大学生们可以和“老板”直接对话,增加彼此之间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三、学生自己到公共场合求职。这样可以节省一些钱,又可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由于大学生的知识面不尽相同,知识把握深度不尽相同,性格、个人修养不尽相同等诸多因素,大学生在社会上做起了各色兼职。调查结果告诉我们:

35%的大学生选择家教,为什么大学生这么青睐家教呢?据调查知,家教是一份很安稳和安全的工作。有固定的工作地点和时间,学生不会很奔波,所打交道的人也只是学生和学生家长,所以不必担心因阅历少而上当受骗。

25%的大学生选择到快餐厅做钟点工;这是一份时间很灵活的工作。工作时间和是否要工作都由自己来决定。大学生往往会选择西餐厅做钟点工,可能那里更具时代信息,更符合大学生的品位。

15%的大学生选择促销、市场调查;大学生都以为这是一份很具挑战性的职业。他们或兼职市场调研员,或兼职营销策划员等等,他们促销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使用的东西。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电话卡等。

13%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公司;网管、网页设计者。这些都是网络精通者或想在这方面有所发展者的首选对象。这一职业需要知识很强,但是工作环境很舒适。多是自己的家或是公司的个人工作间。

12%的大学生选择其它。

众所周知,大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由于兼职对于体力精力的消耗比较大,有些学生又往往投进相当多的时间,而本末颠倒,经常上课打瞌睡,无精打采。还有的同学甚至逃课去做兼职,这样的做法对于学习来讲是非常不利的,甚至会严重影响学业。兼职的不利还表现在用人单位的过于苛刻,使兼职学生辛苦的付出与收进不成正比,有些甚至是“廉价劳工”。因此要做到同时兼顾学习与兼职并不是件轻松的事。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就“假如兼职与部分学习时间发生冲突,你将如何选择?”这一题目,58%的大学生选择学习,在他们看来,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始终把学习放在首要地位;而其余42%的大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他们不否认“作为学生要以‘学’为主”,但同时也认为兼职也是一种学习,一种锻炼,一种实践.另外,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既要有文凭,也要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潮流。总之,学习与兼职的同一,需要我们综合考虑找到二者的平衡点。

在兼职过程中,有部分的同学们碰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由于缺乏经验和社会阅历,不知如何应对,甚至还被欺骗和敲诈,这说明了学生的维权意识比较差,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留意安全,不要给人家骗了,最好是正规的中介公司或熟人先容的2、要留意协调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尽量不要影响学习,究竟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然而适当做些兼职也是可取的,但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应舍弃兼职工作

3、假如觉得自己学有余力,我们还是建议通过多参加社会时间活动来锻炼为人处世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4、谨记兼职打工,赚钱是其次,主要还是为了积累社会经验,特别是锻炼交际能力。

5.大学生实践的调查报告 篇五

从上面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网友都在大学期间做过社会实践,并且认为社会实践很有必要,而实践内容主要则在于同学朋友的介绍,大多数人实践的方式主要是促销,但这不排除他们想在企事业单位实习,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实践单位较为难找。他们认为实践能够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尽管社会实践的内容与专业并不相干,但是也能锻炼心理素质能力,加强人际交往,这些都是以后工作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绝大数人都会选择在寒暑假进行一个月左右的社会实践,这也能使学习更为平衡。

我们发现同学们的社会实践涵盖了很多方面,有道企事业单位作些小工作的,有做图片编辑的,有做家教的,有调研公司的,有做兼职的,等等。经过一些分类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企事业特别是自己的专业方向的很干兴趣,接着会有一大份人做比较简单找的家教促销之类。另外,做产品代理、服务员、小生意的也不乏少数。总的来说,大多数人都觉得实践有很重要的作用,并意识到了对于自身的影响,当然,也有一定数量的同学比较倾向于有偿的实践内容,这也体现了不同的同学看待实践的一些小的分歧,大多数人都会将锻炼自己、学习知识作为参加社会实践的初衷,通过分析数据与查资料,我们认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1、社会实践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大学校园毕竟不是完全的社会化,实践提供这样一个契机,让大学生们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现象,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从实践中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所从事的工作,一方面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另一方面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综合能力往往是一个学生在社会交往,社会适应多方面能力的体现,在与社会的交流中,已有的能力得到锻炼,亟需提高的能力使大学生对自己缺陷有所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在以后的发展中为社会需求做好准备。

3、社会实践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与个性塑造与检验的良好方式。高中时代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们的视野局限于纯粹的知识中,告别高中时代,大学的自由度提高很多,特别是思想的自由度,价值观通常在这个时期形成,很多学生的思想仍旧停留在高中阶段,思维模式的转变,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我判断的能力都有待提高,学生们的思考方式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主动积极的吸收利于自身发展的思想方法,由于文化思想的多元并流,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学生也有影响,这就考验他们的判断力与决策力,种植煌绞降氖导有矶嗖煌矫婕煅檠募壑倒郏云浼壑倒鄣男纬尚薷从谢卮俳饔谩8鲂运茉焓怯胄愿褡陨淼乃刂式裘芟嗔模梢栽谏缁岽罄酥芯×φ故咀约海部赡茉獾角八从械拇蚧鳎陨缁岬闹疃嗖皇视Χ匝男睦硭刂侍岢鲆螅导寡⑾肿约盒愿裉氐悖形刂剩钕肮哂肷缁岜曜嫉木嗬耄赐晟谱约禾铰贰

4、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认识人生意义大有裨益。

这同时也是价值观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弘扬民族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有文化有纪律,社会实践正式这些优良精神品质的试验方式,学生可从中体会劳动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对学生的价值追求,政治文化信仰都将有影响。

5、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在于能够推进其职业生涯的建构。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奏。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然而,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必须深化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当前相当多的大学生只是急于找到一份工作,而对于生涯发展意识、生涯决策能力、自我价值认知、职业定位等却一无所知,导致了不少“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出现。这与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初衷更是相去甚远。以上几点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的内在表述,此外,大学生实践从以后走入社会来看,社会实践大多数人关注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此专业的最新动态,关心行情与就业前景,培养职业素质,增强职业技能,为就业找出路,同时也不乏一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报酬,增加物质生活来源途径,使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途径方式

(1)打杂工是很多大学生暑假的主要生活方式。现在大学暑假一般都两个月左右,这么长的时间找些零工做做既能锻炼自己,又能赚些学费钱,减轻父母压力,不失是一种很受欢迎的社会实践方式。

(2)志愿者的实践活动是既辛苦又光荣的。他们既要做好自己,又要服务好别人。

(3)实习工作也是一种比较受大学生欢迎的实践方式。大学生经过学校的介绍信或者通过自身努力,找一些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通常采取无偿的方式,对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进行锻炼。

6.大学生实践报告寒假实践报告 篇六

“走出校门,迈向社会”的寒假实践报告

学校 专业 姓名 学号:

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实践调查报告

前言

近年来,功利性的社会价值观对大学校园这块净土的侵蚀,城市里高昂的生活成本,各种因素或明或暗地交织在一起,严峻的社会形势正在改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尚未走出校园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

尤其近日来,各大电视台相亲节目掀起一股收视热潮,相亲节目影射出当代人对婚姻以及恋爱的看法,也可能对大学生的婚恋观造成一定的影响。各种“相亲活动”层出不穷,从婚介所、交友网站、媒体,到公园、酒店、餐饮场所等,无不踊跃参与积极推动,也使得沈城“相亲经济”颇为红火。

随着“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电视相亲节目的火爆播出,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在“相亲”这个话题。一些时时尚交友网站也开始频繁的举办单身派对、时尚的万人相亲大会、婚博会、专业媒体组织的大型交友活动、大大小小的婚介所推出的见面专场„„

此次实践报告是根据《2010大学生婚恋观影响》和周围人的现实而写的。是基于2010年全国部分城市的各大高校抽样调查数据基础上,通过透视纷繁复杂的相亲人群、相亲渠道与相亲事件,分析了我国当前适婚而未婚青年的相亲状况和心理特征,大学生处在敏感年龄段时期时出现的一部分婚恋心理问题。

正文

通过调查,我发现39%左右的同学正在谈恋爱,61%的同学没有在谈恋爱。而在谈恋爱的人中,随着年级的上升,恋爱的人数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大一中,有 22.5%正在谈恋爱,大二.大三.大四中,分别为35%、46%、52%。

早恋的现象比较严重,在16岁以前谈恋爱的达到了15.4%,17-18岁为23%,19-20岁为19%,就是说57.4%的人都属于早恋,20岁以后的只为9.6%。而没有谈过的为33%。原因是刚刚高考结束的大一新生,一下子到了一个轻松的环境,没有了束缚,谈起恋爱也自由多了。

关于选择的恋人是自己喜欢的还是喜欢自己的,大概65%的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35%的人选择了喜欢自己的。65%选择自己喜欢的人中,男生的比例为 83%,女生为17%;而35%选择喜欢自己的人中,女生占了78%,男生为22%。为什么出现这种差异呢,男生本来就喜欢具有挑战性,越是竞争激烈对男生而言越是精彩。女生却偏偏相反,很多女生都喜欢被人追,很少会有女生主动去追一位男生的。这既是女生的一种矜持,也是一种虚荣心理。

在谈恋爱的动机原因中,超过一半的原因是彼此有吸引对方的地方比例为54%;而为了有人陪,内心空虚的人也很多,为23%,怕没面子的人为6.6%,其它的为16.4%。

在回答恋爱会不会对自身产生影响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了“会”,有学者指出:“对青年人来说,恋爱更多的是一种涉及生活全貌和人格整体的事情。如果说一个人进入青年期以后,在人格、生活态度以及人生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导致这种变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过于恋爱的影响。而关于恋爱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时,35%的人表示,学习生活更有动力,此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能正确地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具有积极的心态。当爱情遭受挫折时能较好地应对挫折,有利于学习生活;而8.5%的人认为变成“两人”世界,脱离集体,影响正常的同学交往;有25.6%的人认为影响了学习.根据调查,选择对方的依据中,32%的大学生首先考虑的是人品问题;34%考虑的是是否和自己性格相和,“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这你的选择是一种生活、一种目标。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因此人品和性格(是否和自己相和)是66%的大学生所选择恋人采取的依据。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择偶标准,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条件,如社会地位、物质等的择偶还要经受住社会现实的考验。当大学生情侣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担当家庭责任的现实问题直接摆在面前时,理想化的爱情能否维持还很难预测。也有11%的同学以相貌为依据的,这看也是正常,但这样的爱情难以天长地久。对于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依据,有15%选择这个,这其中女生占很大部分,很多女生则往往看重的是对方的能力,希望有一个能力比较强的男朋友。

如何认识自己的恋人,将近一半是自己的老乡、同学或校友,为49.5%,在长久的相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正是所谓的日久生情;大学的社会活动很多,这样,接触的机会也增加,有20%的人是通过这种机会认识的;经朋友介绍的,比例也多,占到了18%,这是一种比较土的方法,但也是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而通过偶然机会碰到的只有7.5%,偶然碰到,本来就不怎么熟,那在一起的机会就更少。

对于失恋的问题,被调查者绝大多数都认为顺其自然比较好,有82.3%同学能够对自己自我调整,转移注意力,而有16.7%的同学则认为自己不能很轻松得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甚至有小部分的人选择报复等一些不成熟的行为。

最后,面对毕业和以后,有什么打算,25%的表示,大家在一起不容易,要好好在一起,坚持,努力走到最后,直至婚姻;也有15%的人表示,假如现实不应许在一起,比如与事业的冲突,城市的距离。父母的医院,只能选择分手;也有48%的人,认为以后的事情难料,顺其自然好;大约12%的人表示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想现在开开心心的在一起。

结论

7.大学生实践的调查报告 篇七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剖析,教育实践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们看到不少中职学生存在着下列心理问题:

其一, 他们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 抱着“上普高有前途, 进职校没出息”的悲观心理走进职业学校, 因此缺乏“自尊”心理。

其二, 他们在初中阶段因学科分数低而常受到周边人们的歧视, 渐渐地由厌恶学习演变到厌恶生活, 抱着“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走进职业学校, 因此缺乏“自重”心理。

其三, 他们因自甘落后的心理作祟, 在初中里“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抱着“我行我素”的逆反心理走进职业学校, 因此缺乏“自律”的习惯。

其四, 他们从小受到长辈的宠爱, 意志薄弱, 缺乏“自强”的心理。

其五, 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了信心, 养成了“得过且过”的惰性, 缺乏“自信”。

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医学证明, 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对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动力, 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独特的功能。教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 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 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 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人们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并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时代的变革必然产生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事物, 健全的人格是人们主动、积极地调节自我、适应转变的根本保证。作为跨世纪的中职学生, 要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发展、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紧张有序的工作环境, 就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因此, 研究“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既适应时代背景, 又切合改革形势, 更利于学生发展, 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三、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深受社会、家庭、学校、同学四个方面的直接影响。为了突出心理问题的客观性, 我们采取问卷、座谈、家访等形式, 对家庭、企业、学生展开了全面性的调查, 下面表1和表2是我们抽取衢州中专和珍维学校的10个班级共324名学生作出的问卷调查, 信息反馈见表1、表2。

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为:一是对全体学生进行课堂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使他们不断地具备正确认识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 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使他们尽快摆脱心理障碍, 调节自我,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两个教育目标, 我们开展了以下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

1. 利用SCL-90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每年新生进校, 我们便以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为单位, 进行“SCL-90心理健康水平自评量表”的测评。分别用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生活上的态度和习惯、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情感与意志、青春期卫生知识、职业倾向和心理健康水平等六大方面的实际表现。引用此表为我们建立中职新生心理健康档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抱着对每位被测试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我们同时做好了严格的保密工作。

2. 发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让学生感知材料。

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 特别是《哲学常识》中的许多知识点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相关, 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掘这一资源,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例如在“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教学中, 可利用“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等观点, 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 正确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正确地看待学习中的困难、挫折等等, 从而引导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 通过鼓励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让学生领悟道理。

激励是行为的钥匙, 又是行为的按钮。经过激励的行为表现得主动自觉, 富有效果, 而未经激励的行为就显得消极被动, 效果也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最常用、最有效的评价方法是用激励法, 善于表扬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中肯合理的言辞、和颜悦色的表情、充满希望的语气去激励学生、评价学生。如在互动课堂上, 教师都会安排案例讨论、情景设疑等。在讨论中, 学生提出的想法有的正确, 有的幼稚、偏激, 但教师对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 应以鼓励为主, 哪怕是对于一些怪异的观点, 也不要急于批评, 以防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然, 教师须对学生不同的观点进行点评, 既要肯定成绩, 又要指出不足, 并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从而使学生正确理解并能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 创设合理教学情境, 让学生体验实践。

“教育不是压抑人, 而是发展人;不是让学生死盯着三尺讲台, 而是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不是让学生记住别人的思想, 而是让学生因感悟生活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修养, 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形成。为了促使学生饶有趣味地、主动自觉地把课上所学的知识真正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我们充分利用好电教媒体,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总结归纳, 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由校内延伸至校外。这样, 能让学生从明白的道理中, 学会处理事情的方法, 更好地用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例如在教学“职业生涯规划”一课讲解求职技巧时,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招聘会, 学生互为用人单位主考官和应聘人员。通过模拟训练, 学生既可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主考官的心理状态, 又可以锻炼自己在求职应聘过程中的应变心理和应对技巧, 有助于学生将来自信地应对主考官的提问, 成功地推销自己。

5. 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讲座。

学校配设了心理咨询室, 配备了心理辅导教师, 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聘请教授、专家和企业领导来校作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展开。

6. 布置开放性的作业。

一是利用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 让学生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二是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调查、观察、体验, 并且引导学生思考、研究社会热点问题, 培养学生差异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包容精神。

五、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1. 提高了学校的德育质量。

职业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 “教书不易, 育人更难”。长期的应试教育观念使中职学生成为人们眼中的“差生”, 因此, 中职学生普遍表现为心理脆弱、思想复杂。而学校由于受传统德育观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从实质上与传统的德育区别开, 因此收效有限。自从调查研究开展以来, 学校始终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时期职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和人格培养, 引导学生“在校做好学生, 在家做好孩子, 到社会做好公民”,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化和有序化, 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 学生中违纪违法的案例由多到少, 由少到无。学校连年来被评为“平安校园”、“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2. 提高了教师的教育能力。

针对学校这个教育载体而言,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领导和德育教师所承担的任务, 而是每个班主任, 甚至全体教师共同的职责。因此, 我校全体德育教师、班主任均参与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通过自学以及参加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得到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改善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结构, 提高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加深了对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认识, 增强了教师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3. 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实施调查的整个活动过程中, 学校领导、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对学生悉心教育疏导, 耐心咨询指导, 细心交流沟通, 组织学生之间的一次次交谈、合作与比拼。由于教师们不断引导、鼓励、肯定和同学们的时常赞扬、帮助、支持, 以及学生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获取的成功体验, 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素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绝大多数同学确立起自尊、自重、自强、自信、自爱、自律的信念。

4. 提高了家长的家教水平。

开展调查研究以来, 我们也十分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 努力架设好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 通过电话随时与家长互相传递信息, 利用家访及时和家长互相交流情况, 利用讲座适时向家长灌输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这些努力, 家长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水平, 真正消除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无关的错误观念, 学校、家庭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立体育人的局面, 子女与父母相抵触、对抗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2]蒋乐兴.职业学校学生心理指导[M].济南:齐鲁音像出版社, 2004.

[3]赵鸣九.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8.大学生实践的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 学习心理问题 实践研究 素质教育

一、研究背景

1999年,我校进行了“农村小学心理教育的实践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对的只是少数学生,未能关注大多数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其次,小学生的大量心理问题都与学习心理问题有关,可我们的心理咨询仍然停留在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教导式”的心理咨询上,与传统的德育区别并不大,对那些真正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仍感到束手无策。

为此,十一五期间,我校确定了“培养小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研究的界定

什么是学习?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持久变化。认知心理学家则将学习定义为:学习是因经验而使行为或行为潜能产生持久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是指一个主体在某个规定情况中的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为此,我们理解的学习应该有三个要点:一是,学习的变化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过程;二是,学习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三是,学习产生于经验,而不是来自成熟。

什么是学习心理?学习心理是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心理状态(包括认知、动机、情绪、行为等方面)。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设想:本课题的实验研究重点只针对小学生学习心理中的学习动机、注意力、学习焦虑、学习策略、学习兴趣、习惯、意志、毅力等方面。试图通过吸纳国内外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结合我校的实际,探索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的最佳互动模式,构建起区域性的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系统,更好地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地发展。

三、研究的实施

㈠美化校园,提高环境的教育性。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我校本着“育人育心,以心育人,育心成人”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以“爱心、诚心、信心、恒心、细心”为内容的五心教育特色,在学习上着重培养学生的信心、恒心、细心,并在“开心墙”“开心苑”“开心角”、连廊走道、花坛景点布置相关格言警句、典范故事,使学生时时刻刻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耳闻目染的熏陶。

㈡强化课堂,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1.激发正确动机,主动学习。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我校地处边远,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到学校读书漫无目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糊糊涂涂地打发时光,学习上松松垮垮,敷衍应付,毫无上进心。在课堂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持久地专心听讲,细究原因就是缺乏明确长远的学习动机。因此,加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和培养,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的主阵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⑴教学起始。精彩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科学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无疑为学生铺设了一条通向知识宝库的大道。我们通过对教材深入钻研,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或新知识的切入点,或生活实际的经验,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比一比、试一试、看一看(多媒体)”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在课堂教学的开篇就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让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的全过程。

⑵教学展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现象,当学完新的知识,兴奋点开始消退时,我们紧接着给予新的刺激,主要通过:①课间操。让低年级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拍手操,唱童谣等,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适当休息与调整,轻轻松松进入下一轮学习;②学习竞赛。巩固知识时,变简单的操练为竞赛,以小组与小组、男生与女生、个体与个体等组织形式,使学生的兴奋点得到进一步强化,完成对新知识的迁移。③激励强化。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渴求被肯定、被赞扬、被称颂的欲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惜运用赞美之辞,赞美学生的每一个精彩发言,赞美学生的点滴进步,哪怕是不起眼的进步,同时伴以点头等表示鼓励,亲和地拍拍学生的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得到调动,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⑶教学总结。一堂课结束了,但学习活动不能到此为止。课外延伸既能使课堂教学“余音未了”,更好地连接下一次学习活动,又能唤起学生新的学习欲望,在教师的有意刺激下始终处于学习状态。因此,对每堂课的总结我们都进行精心设计,逐步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①趣味题。尤其是数学课,留一些有难度、有关联的趣味题,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②实践题。如翻译一份英文使用说明书;上网查询资料;写一封信消除同学间的误会等。当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时,对学习活动将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③阅读题。这在语文课上最为常用。推荐与本课有关的内容,略告知一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欲知详情,请看……”。④仿作题。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强,模仿画画、模仿作文、模仿解题……不仅巩固了知识,也在模仿中获得了成就感。

2.辅导有效方法,善于学习。学习动机再强,如果学生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仍然不能进行有效学习。因此,作为教师,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实践中,我们从两方面入手:

⑴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①快乐教育模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教学是乐教与乐学、会学的统一。它能启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支撑积极学习的状态,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愉快与压抑、成功与挫折是小学生学习进程中常有的情绪体验。对少年儿童来说,愉快、成功的情绪体验尤为重要。因而我们追求快乐教学,以激发小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情绪作为教学的起点,以活泼的师生共同活动培植教学所需要的气氛,以学生所获得的愉快情绪或学习成功作为不断强化学习需要的保证。其主要做法是:创设自由活泼的情感情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模仿表演等方式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里造成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状态,首先解决小学生负担过重导致厌学的问题,进而使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在愉悦的心境下得到提高,从而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②自主探究模式。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要求更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体现“以人为本”。自主探究模式正体现了这一理念,主要操作是:创设问题情境——组织自主合作探究——拓展运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施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旨在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及有效的学习方法。

⑵坚持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是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实践中创立的,它反映了教育教学自身的客观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搞“一刀切”, 就会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教师费力不讨好”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着重做了两方面的工作:①学优生提高。着重培养自学能力,使其学会质疑、提问,鼓励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创新。对学优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一方面提供发挥创造性的机会,另一方面当学优生出现问题时,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②学困生转化:坚持正面教育。制订周密可行的转化工作计划,遵循“小步目标,及时反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合理实施,做到满腔热情地关怀,循循善诱地疏导。

3.培养良好习惯,终身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同样,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成为有效学习的“鼓风机”。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磨刀不误砍柴工”,致力于学习习惯的强化训练:⑴认真听课的习惯。对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首先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使学生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⑵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生存在个别差异,学力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要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抓好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其在课堂上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⑶及时复习的习惯。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⑷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着急。⑸认真作业的习惯。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做到书写认真,卷面整洁,格式规范。布置家庭作业要少而精,学生作业要有条理快节奏。由于作业少学生感到不难,就乐于动脑并快速完成。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⑹与人合作的习惯。现在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培养合作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我们注重唤起学生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学生的个体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地听,不嘲笑同学的错误等。

㈢优化活动,丰富学习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是学习的主阵地,课外活动则是学习的“助力车”。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既能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又能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积极竞争的健康学习心理品质。这几年来,我们坚持开展下列几项常规性的学科竞赛活动:

1.优秀作业展览。即时的:每天评比优秀作业当场挂入优秀作业栏;短期的:定期评比优秀作业,展出在班级展板上;长效的:每学期评比优秀作业,展出在学校画廊、走廊等公共场所。通过增强荣誉感,激发学习动机。

2.数学竞赛。举办不同规模的口算题竞赛、计算题竞赛、简便运算题竞赛、应用题竞赛、操作题竞赛、奥数竞赛等。

3.语文竞赛。背诵古诗文、生字词过关、阅读与理解、作文竞赛等。

4.英语竞赛。口语竞赛、听力竞赛、单词和短语竞赛。

通过竞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㈣固化阵地,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活动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学习的个体又存在着千差万别,在集体成长的同时,个体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需求:困惑要解决,不快要发泄,疑虑要消除,快乐欲分享……“开心吧”正是解决这些心理需求的阵地。

1.增加设施,为学生的快乐心情设宴建站。把心理咨询室命名为“开心吧”,更让学生喜欢和接受,“吧”既表示一个地方,也可以理解为是叹词,“开心吧”给人的第一个信息就是开心起来吧!其次,进入“开心吧”,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区域获得各自的心理需求。

“书吧”——读一读,生活学习多感悟。书架上陈列着各种书籍,有名人成长的故事、少年文学,也有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读物。再配以舒适的沙发,在宽松的环境下,与文本的交流中,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洗涤、感化和升华。

“网吧”——聊一聊,七彩生活真美好。登录心理咨询网站,网上交友、聊天,开阔视野,让自己的心理困惑得到消除。

“动吧”——动一动,轻轻松松乐开怀。涂鸦墙、不倒翁、蹦蹦球……通过运动,使郁闷得到发泄,心情重新变得轻松。

“笑吧”——乐一乐,忘却忧愁与烦恼。照照哈哈镜、读读小笑话……笑声回到身边,笑容回到脸上,忧愁和烦恼离我而去。

“心灵驿站”——“我愿是一缕阳光,温暖你受伤的心灵;我愿是一棵小草,带给你绿色的心情;我愿……这里是心灵驿站,煲一份心灵鸡汤,送给你,快乐一生。”一段心语就是一份心灵鸡汤,每一份心灵鸡汤即是一种心理疏导。

“悄悄话室”——“把你的烦恼告诉我,一个烦恼成半个;把你的欢乐告诉我,一份快乐成两份。”坐上地毯,抱着枕垫,没有忌讳,不必遮掩,与老师,与同学,叙叙家常,说说委屈,侃侃快乐,如细雨润物,如春风拂面。

2.开展活动,为学生的快乐学习保驾护航。⑴开设知心姐姐信箱。“你的问题我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疑虑、烦恼以及成功等都乐意跟知心姐姐倾诉;知心姐姐也及时给予答复,或辅导学习方法,或消除心理困惑,或分享成功的快乐。⑵开通“开心列车”,“ZHU你开心”。每一位教师都是“开心”姐姐,每一位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搭上“列车”,倾诉、交流、发泄……获得快乐的心情。⑶开办“心苑”心理小报。开辟“怡心苑”“交心苑”“养心苑”栏目。“怡心苑”介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的故事,正面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交心苑”答复学生信件,选取典型与学生交朋友;“养心苑”介绍健康的生活小知识,教育学生从身体方面健康成长。⑷开通“心灵之声”红领巾广播。表扬学校的好人好事,倡导文明新风;宣传心育小知识,培养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享受一次心育快餐。⑸开发校本心理课程。学校相继出台了《做一个快乐读书人》《我心飞扬》《净心坚志》3本校本教材,要求教师以此为借托,有心于身边的小事,有感于教学中的平凡事,丰富心理课程的内容,使心理教育真正服务学生,服务教学。

四、研究的成效

1.形成了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研究,逐步形成了“激发正确动机——辅导学习方法——课外拓展延伸”的快乐教育模式。

2.促进了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的形成。通过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了健康的竞争意识,磨炼了不怕困难的耐挫意志,初步形成了热爱学习的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

3.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了心育意识与能力。通过研究,广大教师确立了教育与心育并重的观念,在培养学生健康学习心理品质的同时,心理教育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取得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效应。心理教育的研究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支持。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们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家庭教育轻松多了;教师们觉得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教学如虎添翼;学生表现得更为健康、活泼、文明、上进。

五、研究的初步结论和存在问题

许多教师主动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尝到了运用心理教育的甜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高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信心,感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条捷径,素质教育与心理教育是相互依存的。

上一篇:2018职工代表发言稿下一篇:这次,我选对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