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策略

2024-07-04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策略(精选8篇)

1.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策略 篇一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改进“三化”策略

作业设计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巩固、完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凭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但当前语文作业多以读背课文、抄写字词和完成配套作业本为主,作业设计存在形式机械单一、内容重复无趣、难度一刀切、缺乏创造性等问题。这种机械、重复、无趣的作业不仅无法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心理与抵抗情绪。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为教师重新思考作业的内涵与价值、开展作业改革提供了可能。该文件指出了作业“育人功能”的价值定位,意味着作业改革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立场检视作业问题的来龙去脉,调整作业的目的、结构和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基于以上问题,需要教师对语文作业设计推陈出新,打破传统,作业类型设置多样化一点;关注差异,作业完成要求自主化一点;注重实效,作业评价反馈多元化一点。

一、打破传统,作业类型设置多样化一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表述告诉我们语文作业不能单一、孤立地做,作业的类型应不拘一格,灵活务实地处理学与练的关系,力避单调重复,听、说、读、写、演、画等训练形式全面结合起来,各项并重,要突出语文课程内部知识之间、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等方面的练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这样多维的目标决定着我们的作业类型设置应该是多样的。多样的作业类型,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还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

(一)内外结合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学科认知的窗户,而要认识外面世界的更多精彩则需要学生开展独立自主的探究。课外作业应是在课堂认知基础上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索,课内学习与课外探究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恐龙》时,课前教师布置学生观看《恐龙世纪》电影片段,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回到恐龙世界,走近恐龙,了解恐龙,感受恐龙的生存环境和种类繁多。这样身临其境的视听冲击,可以使学生对恐龙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好地帮助新课的学习。

(二)生活关联式,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所以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要把教材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得书本理论在现实中找得到依托,使知识立体化、具体化。

如识字课《自选商场》结束后,让学生跟家长去超市,认识商品,记住名称。鼓励收集一些商品的包装,并认读商品名称;学了《找春天》一课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观察大自然,寻找身边的春天;《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后,可要求学生回家学做一些家务活,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服务观念,同时积累读写的素材。这样的作业,学生做得轻松、愉快,不是把作业当作任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三)学科整合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者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交叉结构的构建,打破和跨越传统的学科界限,多维立体引领学生成才。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着力作业的学科整合,强调作业的情境性、开放性、综合性、应用型等,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等适应未来需要的综合素养。

如在学完《乌鸦喝水》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小乌鸦,你还有什么办法喝到水呢?小学生好奇心强,乐于到科学世界去探索,大脑的优势在兴奋中形成,学生往往会因兴之所至,产生超越“阻碍”的力量。如在学《快乐的节日》时,笔者没有布置背诵作业,而是把歌曲《快乐的节日》教给了学生,以音乐特有的节奏让学生体会儿歌的韵律与情感,以唱促背,何乐而不为。

(四)活动互助式,引导学生乐做善做

学校层面组织的活动丰富多彩,小学里的活动常与一定的教育目的相联系,语文教学具有浓厚的人文性特点,布置语文作业就可以与校园活动结合,让两者相得益彰。

对角色较多、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编剧表演。如在学完《半截蜡烛》后,让学生抓住任务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撰写剧本,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并在相应的活动中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内容经历了内化和外显的转换,能很好地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体会到成功,看到自己的价值,才能乐学善做。

二、关注差异,作业完成要求自主化一点

学生是作业完成的主体,就应该拥有作业的自主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展示。

(一)数量有别,保护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智力、习惯、已有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作业数量过多,学生完成作业就会出现敷衍、应付的态度,探索性趋弱,反之亦然。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坚持轻量化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做基础性练习,要求他们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择完成。如背诵练习,一般学生只要背诵教材有要求的篇目,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适当、适量的作业要求可以有效地帮助不同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二)难度分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针对学生的差异,我们可以设计“套餐型”作业,作业布置分基础、提高、发展三个层面,三个层面螺旋上升,体现作业难易的层次性,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层次。如下图:

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后,可设计这样的“套餐型作业”。C套餐作业是:摘录课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并把它背下来;B套餐作业是根据课文描写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并在画旁介绍爬山虎的脚以及说说它是怎么爬的;A套餐作业是观察一种植物,写一篇观察日记,把这种植物介绍清楚。

通过设置“套餐型”作业,给后进生降低难度,确保完成下限目标,给中等生保持难度,努力完成提高目标,给优等生增加难度,努力实现发展目标。由于题目难度分层,学生不仅没有畏难情绪,相反,好强的心理将促使他们尝试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这样,学生的能力水平虽然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均会在自己原有的“基点”上得到发展与提升。

(三)自主选择,满足学生多元需求

教师布置作业应树立“弹性”意识,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趣味盎然、形式多样的“超市”作业。从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作业数量、作业完成方式等各方面,让每一类学生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另外,语文教材的编排讲求单元统整,我们的作业设计可以此为切入点,尝试改变作业的日布置方式,单元整体规划,以周为单位布置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作业的内容与顺序。自主选择,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规划与管理时间的能力,可以解决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体现对不同学情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尊重。

三、注重实效,作业评价反馈多元化一点

评价反馈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评价反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具象评价,关注学生学习动态

“√”、“×”是最基本的批改,“优”和“差”是最直截了当的等级划分,但它们都过于笼统,缺乏感情色彩,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能够结合学生喜好,用生动的图案代替,可以让评价更具人文性。如用“五角星”的个数代表书写的好与差,用“笑脸、哭脸”代表题目的对与错,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得到“苹果”贴纸等。

(二)交流评价,重视学生思想激励

批改,可运用对话式、点评式等方式,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充分发挥作业批改的育人价值。这样的评价,一方面指出问题更具体化、人性化,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到被尊重,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机。

(三)体验评价,注重学生能力形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无形当中形成了一种几近一致的“作业反馈观”:重笔练反馈,轻口练反馈;重结果反馈,轻过程反馈。这与课程目标有一定的错位,更不利于有效的作业反馈。我们应打破教师独批独改的做法,立足学生立场,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尊重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让学生自己先写作业评价,培养学生自主评价能力的养成。也可开展“小小书法家”、“我是小书虫”、“故事大王”、“写作小能手”等展评活动,可以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展现学生的能力。这样不仅鼓励了作业的小主人,而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学习身边的榜样,获得进步,体验成功。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作业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基于学生,只有适合的作业才是最好的。适合的作业能让学习充满生命活力,让学习成为赏心悦事,让学生有情感共鸣,让智慧的火花成燎原之势,让“双减”之路更加平坦。作业改进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新,更是我们持久的行动。

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策略 篇二

一、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无论什么人都不可能代替学生去读书学习。无论是谁, 要想获得知识技能, 除了靠自己一本一本、一篇一篇、一项一项地去扎扎实实地读、练外, 别无他法。教师只能起“领航”“推进”的作用。学习本来就是学生自己的职责, 他们应该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负起责任来, 对于作业也是一样的。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 传统的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 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大小, 过多的单一化、机械性作业内容, 学生往往被动接受, 忽视了作业的优劣, 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发展。这些作业偏重书本, 不但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 加重了学生负担, 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做出了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 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 作业的设计应当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 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因此, 根据不同课文的要求, 教师可以寻找一个最佳切入点, 既让学生自编作业题, 又注重激发他们在自编中的创造性, 把作业的“老面孔”演化为多种多样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 让作业能够成为充分展示学生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

二、联系学生生活和实践布置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 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 设计形式多样且具有实践性的作业, 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 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 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 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 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 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 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 是增加阅历、开阔视野的好途径。去年寒假, 我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春节、婚庆、新居落成、乔迁之喜方面的对联。学生十分乐意, 收集了许多佳联:“红梅吐艳放异彩, 白雪迎春映妆台”“人生道路几何曲线, 幸福家庭小数循环”“铺张宴客奢宜戒, 简朴迎亲实可风”……有的办成手抄报, 有的制作成卡片, 有的还能够讲出对联隐含的故事。这样, 学生自己亲自去收集, 印象十分深刻。

三、评价合理, 突出多元性

小学生语文作业的评价是小学语文学习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小学生语文学习, 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评什么, 怎么评, 事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效果, 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思维处于“休克”状态, 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开放性语文作业的评价是多元的, 我们要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形式, 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去。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 尽可能地发现学生作业过程中的可取因素, 从能力、情感等角度给予学生多方面的评价, 要坚持正面鼓励的原则。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 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指出别人的错误, 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 把评价权交给学生, 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同时, 作业评价要克服对全体学生实施“一刀裁”的弊端,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在呈现评价结果时, 为了能够使评价公平、公正、合理, 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结果的呈现要把定性与定量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业评价手段多元化的尝试, 使作业本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 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想法、困难、情感, 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 而学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促使自己不断改进, 在现有基础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策略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优化学生品质;体现人文精神

一、用境来实现情感价值,营造学习氛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学习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获得实效性的内在动力。例如,我们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给出了如下的情境问题:如果把太阳看成一个圆,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就给我们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形象。此情境学生既熟悉、常见,又直观、形象。从而实现认识的升华。

二、用知来体验情感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厌学现象,充分发挥情感的两大功能,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情趣,引发学生积极的情趣体验。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用编顺口溜方法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

三、用德来完美情感价值,优化学生品质

在数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科学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情感和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如,讲授“统计初步”时对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数学成就的介绍和在讲“数的整除”时对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的介绍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用情来培育情感价值,体现人文精神

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去打动、感化学生。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教师的讲课语言要富有情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数学内容生动有趣。

五、用需来激励情感价值,诱发求知欲望

情感是在自身需求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外,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求。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教学中通过设置疑问、揭露矛盾等方式设置问题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求知的需求。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寻、不断创新,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的目的。

(作者单位 湖北省洪湖市第七中学)

4.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策略 篇四

近年来,我国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并且把初学英语的时间提前到了小学。尤其是沿海地区,许多学校英语教学率先进入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的阶段。教学条件大步提升,教学模式大力创新,教学思想大胆先进。甚至很多学校普及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平台。有些条件不错的幼儿园也把英语的启蒙教育作为一个不错的卖点。另外,在教学方面,建立平等开放性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已经成了大家的一种共识。然而英语教学的学习年龄的提前,给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思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

小孩的英语学习应该如何进行,能否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和旧的教学思路,就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问题。入门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左右,年龄小,注意力很难集中,随意性较大。学生容易受外界事物影响,思维比较简单。所以对教师上课的要求颇高,教学思路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教学设计要求简洁、生动,教学活动安排得当、紧凑。

因此,一堂课不应该是无序的活动堆积,并不是整堂课都要学生活跃热闹、气氛热烈,而应该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序列,前后呼应,动静相宜,各种活动相互强化和巩固。在此我结合长期的实践和体会,以及听了不少同行的优秀课,特别是莅临聆听了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比赛的课例,深受启发,受益匪浅。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就英语教学课堂活动安排谈几点思考策略,与大家共同讨论:

一. 确领会任务型教学的精神。

现有的小学英语教材大多是以任务型教学为基本策略编写的,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结合起来的总思路。尤其是在低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特别注重采用“全部动作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让学生在有节奏的歌谣中体验语言,在活泼优美的旋律中感受语言,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活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

而各项任务是用要靠各种课堂活动来完成的,因此,我们要使学生体会语言的语义和用途,就要用切实可行的任务引导课堂,用步步提高的活动充实课堂,用真实的情境活化课堂和用浓厚的兴趣固化课堂。

二. 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方式。

教学的内容不同,活动方式也肯定有变化,不能千篇一律。比如教动物和教文具物品就明显不同,教动物可让学生模仿动物的代表性动作,有动作就能让学生联想到动物的可爱形象,就能自然而然地动起来,投入到具体的情境当中愉快地学习,学生必然学得认真而愉快。而教文具物品,就可多用实物或图片,因为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会容易接受些。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我们采用猜物品的游戏会容易巩固些。

三.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观察及感知觉的情绪性和无意性还很强。容易分心,及易受自己的心情和兴趣干扰。一般我们在低段的活动要求简单明了,像Let’s do, Let’s chant, 模仿,学和做,歌曲表演唱,诵读,猜物品,比反应速度等,就非常实用。

在高段以上方法就可能会用得少些,而是引导交流谈论更多,对话多, 表演多。总之,思维性的活动更多更丰富。因为高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训练,有意注意已初步形成,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加上知识积累更丰富,接受能力更强,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也更强。当然这些活动也可高低段通用,并不是要截然分开,只是用的分量有所侧重罢了。

四. 注意把握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习得语言非常需要一种投入,而投入是建立在兴趣所在的基础上的。不能想象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都能够有良好的自制力,能够抛开兴趣而言,自觉学习。因为他们自控能力差,无意注意比重较大。极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增强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学得投入,学得盎然。

五. 关注活动的可操作性。

简单实用的活动是最好的,我们要尽量减少准备活动的时间和环节。因为往往还没有等我们做好准备,学生已经不耐烦了,恐怕就要“造反”了。但复杂一点的活动有时也是必要的,这要看是不是完成课堂任务所需要的。使用课件也要实际一些,能用图片或实物的就没有必要劳烦去用多媒体。否则效果适得其反,且化费太多的时间去准备。

另外我们还要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有些活动我们平时如果没有什么使用的话,就要考虑活动的可行性,及如何简单明了地向学生介绍清楚,才不会使课堂陷入拖沓冗长而乏味。该项活动比较复杂的话,需要考虑是否先做好铺垫,或分几次完成。不然的话也许会让此活动走向失败,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六. 课堂活动要前紧后松。

因为学生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容易投入,且精力好,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好。因此,往往我们把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理解的活动放在前面进行,如引入,理解性操练,巩固内化等。到了课堂的末尾,则安排较容易的集体性活动,如朗读、表演、说唱等。一来气氛好,易出效果;二来一堂课如果能在一种积极肯定的气氛中结束,学生能获得成就感,能培养学生对英语课的远期兴趣。

七. 前后呼应,动静相宜。

课堂活动还要注意照顾重点内容,强调主题,反复操练,逐步提高。各项活动应该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序列,前后呼应,动静相宜,各种活动相互强化和巩固。动静结合,在动的活动前安排静的活动。正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只有注意照顾到各方面的内容,既能面面俱到,又能把握重点,强调主题,这样的课才能让自己充实提高,也让学生充实提高。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策略 篇五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策略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策略感谢 红一时 教师提供优秀的文章!以前的数学课堂基本结构为:复习旧知-讲解例题-练习-作业;现在数学课堂的基本结构: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问题生活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可以是生活情境、童话情境,也可以是数学问题情境。它的作用可以是引入、引领、启思等功能。

1、统计班上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求班上一共有多少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猴王分桃:花果山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桃树上结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在等猴王来分桃。猴王准时来到,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吧!小猴子听了,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大方的说,那就拿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吧!它们还是嫌少!于是猴王就大声地说,我拿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猴子吧!猴子们终于笑了,猴王也笑了,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商不变的性质)朝三暮四(加法交换律)猴王分饼(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 1 页

3、两下小组进行拍球比赛,要比较两个组的胜负,用什么办法,通过现场拍球从而引同课题。(求平均数)投球数(百分数的认识)

4、一家人分瓜吃。(分数大小的比较)

5、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量床垫。(分数的初步认识)

6、一辆用方形做轮子的车的行走状态。(圆的初步认识)

7、用3、5、8、15、A、X、B组成你学过的式子,看谁写得最多最有创意。(方程的认识)

8、现场买乒乓球,一盒10个,小明买4盒,小东买2盒,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情境创设的作用:

1、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书上的情境图是一个范本,但不是唯一的,与此相类似的成千上万种,故不能固守书上的情境图,特别是那些对学生来说挺陌生挺遥远的事更应该科学的进行处理,不是有句话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还有的说新教材有城市化倾向严重,是我们对教材的认识不够所致。)

2、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课程标准)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我们能尽快的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老师所希望的状态下才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超级大互

第 2 页 动。

二、指导探究

1、猜想验证:比的基本性质(可由比与除法及分数的关系,然后通过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比也可能存在一种性质)

2、尝试探究:

三、四位数的笔算减法。由复习两位数的笔算减法及法则然后列举三个三、四位数的笔算减法(一个是每位都够减,二是十位上不够,三是两位或三位都不够减的)让学生尝试,最后可以推论到多位数的笔算减法。

3、问题解决:异分母的加减法(通过复习同分母的加减法其中有一个或几个异分母的加减法从而产生问题有解决的需求)

4、思路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可以从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推论到长方形的面积。

5、类比推理:万以内数的读法可以由百以内数的读法入手,最后落到多位数的读法。

6、归纳总结:78=;708;0.770.8(小数乘法)用3、5、8、15、A、X、B组成你学过的式子,看谁写得最多最有创意。

7、操作实验:几何知识。指导探究的目的:

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

第 3 页 程标准)

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程标准)

3、数学教学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课程标准)

三、反馈练习

1、基础练习:127+()=374+127 A+12=12+()B+(20+5)=()+()+()

2、趣味练习: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大海捞针;用百分数表示;凡是手中的分数与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相等的分数,自己报出后就可以离开。

3、拓展练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了后,用一张纸按老师的要求折成一定的分数并用自己的方式标示出来,然后能不能说几个算式。学生表现很好说出许多分数加减乘除的算式,这时我们可以反思,不要从教者的思维认为知识本身的难易度而应从学生的角度的思考,关键是我们是不是给他们营造了建构的情境。

4、延伸练习:表面积学了以后就设计包装盒,长方形的面积学了以后出示长方形的周长越大面积就越大?

第 4 页 练习的作用:

1、巩固当堂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判断及时调整自己教学思路。

2、除了完成本课的教学反馈以外还要对后续知识做好铺垫,让学生的思维不因这堂课的结束而终止,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练习不是枯燥无味的,它还应该展示给学生一些有趣的一面,同是也不是封闭的,它和其它学科也有交融的一面。

6.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之我见 篇六

者:姚湘宁

摘要:现代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教师们更应该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进一步开发教材的多元化以及加强教师角色多元化的发挥,实现创设最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科学课堂既生动又秩序井然。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

多元化

教师多角色

主动性

最优化

小学教育在推进国民素质教育进程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尤其是小学的科学教育,在培养国民的科学素养方面更是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做为小学老师更是应该在掌握了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并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结构和课堂组织等方面进行适时的有针对性的调整,实现科学课堂教育的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首先我们要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其次,我们要明确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最后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在实际设计小学科学课堂的的时候,要把小学生的特点与教学设计充分相结合。①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转移,而有兴趣的事情却能延长儿童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所以在教学的一开始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和思考,同时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基础。②时刻注意教师自身的引领作用,要注意把同学们平时的“看见”引向科学的“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③新的教学理念强调的是同学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的地位,老师是学生的亲密伙伴。所以课堂中要积极发动同学,调动同学们的主动性,例如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如遇到问题老师可以个别指导。④注意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思想只有碰撞才会出现火花,小学生也不例外,让他们在交流中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这样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团结合作的意识。进而达到知识与精神上的共同进步。⑤课外的拓展延伸,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强,老师也可以选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课下的研究与讨论,比如研究对蜗牛的观察一课,课下可以继续讨论,例如:蜗牛要不要呼吸、繁殖后代,蜗牛有多少种类,蜗牛的亲戚有哪些,你还能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有蜗牛的螺旋状吗··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根据课程的性质和需要在课堂中适时的增加一些小游戏以增加课堂趣味性。游戏教学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而是带有一定的任务性,目的是通过游戏活动掌握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设计游戏时要先明确游戏的目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游戏。在游戏规则上也要体现对教学内容的操练,每个游戏均应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游戏的难易程度一定要适宜,太难的游戏多数学生做不了,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容易了又不能激发兴趣。针对不同班级、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安排最适宜的游戏。竞争性。比速度的游戏,快节奏的强化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快速的记忆知识。趣味性。游戏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取向和身心特征,要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刺激小学生的感官,以游戏为载体,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它把课程设置计划、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材料等都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并把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因此,可以把学生和教师的整个学与教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首先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其次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然后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最后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以假设的学生(即学生的平均水平)作为教学对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实践中,这种假设的学生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的学生在各个方面无不例外地表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学生个体在群体中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另外,以往的那种重教而轻学的研究是不可取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一个依据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对新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无论何种教学形式,学习最终是通过学生内部学习过程自己完成的,学习的结果将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教学设计必须重视激发、促进、辅助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进行,从而使有效的学习发生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处于教学的劣势上,要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机会。可以说,教学设计具有个别化教学的特征。

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和教的双边活动,教学设计是以人类学习的基本规律为依据,探索教学规律,从而建立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媒体及方法策略的体系。因此,必须以研究学和教基本规律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作为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决策的科学依据,有了成功的教学设计,优化的教学效果才有保证。

教学设计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它常以学生学习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寻找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解决的目的。因此,教学设计是以问题找方法,而不是以方法找问题,使教学工作更具有目的性。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不断地收集反馈信息,并对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朱颂华,1992《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2)徐英俊,2001《教学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7.试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 篇七

一、设计多彩型的语文作业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还无法像高年级学生一样, 知道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和目标性, 对于教师安排的作业的认知态度也取决于自我的喜好, 喜欢就会认真的去完成它, 不喜欢就只是把它当做一项任务, 草草完成。而怎样的作业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喜欢呢?这就需要教师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去考虑了。

一般而言, 小学语文作业包括了书写生字, 口语交际练习, 习作练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或片段, 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等类型, 传统的语文作业安排都属于讲课后的开饭点菜, 学习了哪一课程就安排哪一课程的生字, 背诵和写作。但这种固定的模式, 往往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喜欢。因而, 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做出一些改变和调整, 根据小学生的天性出发, 将作业设计成一些小游戏, 小活动。

例如, 从书写生字做出调整, 传统的书写生字就是让学生将课文后面的陌生字进行抄写, 写多少多少页, 多久的时间后上交给教师, 这样死板毫无新意的作业, 做出一些适当性的调整是有必要的, 比如每天要求学生写两页的生字, 交由教师收集放于教室, 进行作品展示, 评选出其中的优秀作业, 获得优胜的学生予以一定的表扬和奖励。小学生都是一群想要表扬的孩子, 像这样的作业安排, 会极大的激发他们参与的活力和动力, 从而在生字书写的过程中, 拿出自己十二分的精力去完成它。这样, 教师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学生的兴趣也提上去了。

二、鼓励学生多形式的完成作业

语文作业之所以让学生产生反感, 排斥的心理, 往往是因为语文作业是一种重复性的单一操作。无论是生词的誊抄, 还是作文的书写, 亦或是语文问答题的答语, 都是些文字性的表达, 而小学生学习语文就好比在学习同一件事情, 而且是日复一日的同向操作, 从而让他们觉得语文作业枯燥且无味。在这种时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 让他们体验不一样的语文作答方式, 例如, 从单一文字表达转化为图文并茂的形式, 也可以用具体的事物代替纸张性的作业。但如何将作业设计的形象生动, 图文并茂呢?多媒体工具在这种时候起到了作用。多媒体的多样性功能, 犹如一个课堂外的世界, 将世界各地的文学形式带入了课堂,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 向学生展示不一样的语文课堂。例如, 在学习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 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图像展示功能, 模拟诗中描写的意境, 让学生进行声文并茂的朗读, 并鼓励学生根据诗的意境展示, 说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互动作业。多样式的语文作业设计, 可以让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必不可少的动力, 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正儿八经的完成任务。

三、有针对性的设计作业

很多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 难免会出现不同步的现象。有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强, 学习的能力比较好, 因而在做作业时游刃有余, 而有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 从而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表现的很吃力。再因为男女对事物产生兴趣的点有差异, 因而男学生和女学生对同一种作业有不同的接受态度和兴趣浓度。面对这些情况, 教师可以采取梯级式、多题式的作业设计, 在作业安排时, 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多中作业供学生选择, 例如, 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 可以这样进行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

2.根据诗词中的内容, 描绘出诗中的意境。

3.根据诗词内容, 写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三道题,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 任意选择。这样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即是一种新鲜的尝试, 又是对自身学习程度的一种把握, 对教师而言, 可以从学生对题目的选择差异, 来决定下一课程的安排, 并针对不同的侧重点, 向学生进行再一次的讲解, 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性。

总结:语文作业可以全面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 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方法很重要, 这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去重视而且必须去重视的问题。而小学生的兴趣点, 喜好性则小学语文教师作业设计的一个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冯小英.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读写算:科研版, 2012 (02) .

8.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篇八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69-02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

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 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 学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第二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人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牛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1圈是60秒等知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己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

五、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 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六、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牛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以,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 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爿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七、估计教学过程,预计意外事件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过程,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因此,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把上课看作是执行教案的过程, 而应该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以便应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在设计从“1秒”、“几秒”到“1分钟:60秒”这一环节时,学生出题的可能性有:①从整点到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走到5)。②从整点到不是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到7多2小格,从2多l小格到5)。③从不足整点到另外一个不是整点的情况(例:2多l小格到8多2小格)。④跨过l2点的情况(例:从8到2)。⑤秒针走一圈的情况(1N:12到l2,2到2)。⑥分针圈至几圈等情况。只有充分估计学生的各种情况,才能在教学中对任何意外状况应付自如。

上一篇:中班美术优秀教案《美丽的小花园》下一篇:辞职回家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