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教案设计

2024-10-24

《敦煌莫高窟》教案设计(精选4篇)

1.《敦煌莫高窟》教案设计 篇一

课题:敦煌莫高窟

课型: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教材分析:人美版美术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以《敦煌莫高窟》为教学的出发点,并联系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艺术放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情境中,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敦煌艺术所处的地理位置,初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

2、能力目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能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及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和艺术价值。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认识敦煌艺术中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兴致和爱国热忱。

教学难点:感悟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教学手段采用:

1、倡导“表现性学习”,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容量,加强课堂的直观性与趣味性。

3、采用欣赏优秀作品与德育渗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来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1、组织教学,诱导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的四大石窟艺术。

2、学生回答后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对石窟中彩塑和壁画作品有一个初步的直观感受。

教师提问:你看了以上作品后谈谈你对它们初步感受(考查直观感悟的能力)、欣赏、评述。

学生回答:纷纷对彩塑的外在形象谈看法。如身姿显得较丰腴。耳垂都较大,神色都较慈祥等,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比较流畅。

3、幻灯出示课题——敦煌莫高窟

二、新授

1、学生自主探究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发展过程和艺术特色。

(通过学生自主的整理归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佛教与石窟艺术的关系,以及石窟艺术的时代背景及发展过程。)此环节学生掌握敦煌莫高窟如下知识信息:

A、地理位置:敦煌在今甘肃省西北角,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南北长1680米,高50米。

B、发展过程: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引入乐傅和尚的故事),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C、艺术特色: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与准备材料,进行探讨交流和总结。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验证学生们的探究结果。

2、分析讨论:敦煌艺术中建筑、壁画、雕塑的整体特点,升华对传统艺术的情感。(师生互动完成)【幻灯链接】 :(辅助资料)

建筑: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

壁画: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瑰丽华艳,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雕塑: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高深,而且与壁画相融相衬,相得益彰。

学生活动:结合课前预习,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敦煌艺术特点,谈出自己认识和感受。

教师活动:结合学生的谈话,进行补充讲解。同时渗透和强化我国优秀美术传统的历史渊源和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结合欣赏归纳几个重要时期的主要艺术特色, 理解敦煌艺术,全面认识和学习石窟艺术。

(强化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作品的热爱,深化爱国思想。)教师活动:用幻灯片出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类敦煌艺术形式(以壁画、雕塑为主),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尝试归纳其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讨论、探究不同时期敦煌艺术的特色。【幻灯链接】 :(辅助资料)

a、北朝时期:共有36个,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塑像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

b、隋唐时期(重点探究分析):现存洞窟有300多个。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肥,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内容主要有佛像、经变、佛教史迹、佛教故事和供养人等。c、五代和宋:这一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

d、西夏和元代: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

教师活动:结合以上内容对学生讨论进行点评和补充。学生活动:分组探究,交流成果。

4、敦煌艺术中彩塑艺术及壁画艺术的赏析。

(丰富学生认识,进一步加强对美术传统的艺术特色的理解。结合讲解有关故事,创设互动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九色鹿” “尸毗王”、“经变”、“本身”“佛传”故事。)

教师可通过课堂调查的形式引导个别学生给大家将与之相关的故事,但要注意把握时间。

教师在讲述中要注意选择造型生动、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作品,使学生易于接受,且易于比较,避免面面具到。教师活动:幻灯展示典型图片,讲解升华。答惑。学生活动:讲自己知道的相关故事或聆听他人讲故事,并把自己不懂得或者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分享。

5、藏经阁的发现和失窃历程。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幻灯链接】 :莫高窟被盗事件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教师活动:幻灯展示以上内容,引导学生列举与之相似的例子,同时进行德育渗透:爱国爱传统。

学生活动:例举、谈感受,并谈一谈自己今后应该怎样做。

三、教师小结: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古代美术的重要宝藏之一,也是世界佛教的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在1987年12月,甘肃敦煌莫高窟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相信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将会一直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还要珍爱和学习我国传统艺术,并立志保护和发扬我国传统艺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刻苦学习,为振兴我们伟大祖国而努力奋斗。【课外拓展】:

1、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在课外搜集有关敦煌艺术的图片、视频、资料和相关事件等,并将你的收获和感受与大家分享。

2、对有关敦煌莫高窟中文物的流失状况做一调查,并以总结或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学反思】:

本课知识容量大,学生对内容也比较陌生,因此,学生的课前准备相当重要,特别是资料的收集,应在课前做适当指导和安排。

上课过程中必须要突出内容的典型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等特点,结合学生的探究过程,把敦煌艺术放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情境中,渗透德育,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升华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样以来,看似轻松活泼的双边活动,却比任何一种说教更为深刻,更教育人!其德育教育的效果实在令人震惊。

另外,在课堂双边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也应尽可能的深化学生的探究过程,采取分组、竞答、整合思路等多种形式,课堂效率也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2.《敦煌莫高窟》说课设计 篇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特点与地位

《敦煌莫高窟》为八年级16册教材的开篇课。与前三册开篇欣赏课相比,此课打破了单纯的美术作品的介绍,而是将其放置在特定的文化情景中,从多角度理解敦煌艺术,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文化产生认识,具有较强的艺术风格,民族特色,时代特征,是对我国及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深入接触与理解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化,获得多种情感体验,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具有较大的作用。

2、教材的主要内容

学习本课,主要内容包括三层:第一层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敦煌历史和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第二层从对雕塑、壁画的欣赏,引申到对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第三层通过藏经洞的发现和遭受的掠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建立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三个层次的内容在课堂中整和为五个探究主题:佛教与中国古代的主要石窟;敦煌历史与莫高窟;莫高窟的彩塑;莫高窟的壁画;近现代的莫高窟与石窟保护。本课的练习中根据五个探究主题提出了总结性和引深性问答题

二、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的目标

(1)对佛教传入我国及我国四大石窟艺术的概况有初步了解

(2)对敦煌石窟主要时期的彩塑和壁画的特点有所认识

(3)通过欣赏理解政治、经济、历史对艺术的影响,理解石窟艺术是吸收和融合外来艺术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形式,注重对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熟悉查找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提高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了解佛教与石窟艺术的发展,能够对莫高窟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形象特色和艺术效果的分析。

(3)通过课堂交流互动,艺术创作,深入理解石窟艺术的精髓,能够运用技能技法表达自己的艺术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和深入学习充分认识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爱国热情。

(2)通过了解敦煌的近现代的发现与遭受的掠夺,认识敦煌莫高窟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艺术经典,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增强为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处理

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艺术成就的认识与欣赏。

由于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都有赖于大量感官信息的直观作用,对本课重点的处理是通过网上自主学习,小组互动讨论,在学生自学并展示自学成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然后再指导其深入讨论、释疑而解决的。

2、难点:与政治历史相结合理解石窟艺术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

本课难点问题涉及政治、历史、宗教多方面因素,以初二学生目前的知识层次与艺术鉴赏经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采用对比欣赏、假设质疑、教师引领,结合具体的代表作品分析,运用简化的语言,配合图像直观的欣赏,通过不同朝代作品的对比,同一朝代不同形式的作品对比,让学生感受讨论,然后再结合政治、历史分析原因,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上升理解高度。另外本课设计了《敦煌莫高窟欣赏问卷》针对每个知识点提出了总结性引深性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活动,目的明确,思路清晰,活动后又能及时巩固重难点内容。

四、学情分析

敦煌莫高窟对许多人来说都不陌生,但又了解不多,由于一些电影、传说,使其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从这一点来说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作为一节欣赏课其内容含量较大,易流于表面的理解,常规课堂教学势必会出现时间紧、偏重于讲解、缺乏活动、气氛沉闷的现象。在老师的一味讲授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失去兴趣,而且一节课的时间,欣赏讲解是有限的。所以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是深入理解本课内容的关键。

之所以采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是因为八年级学生对知识、对社会充满好奇与渴望,而又不愿被动接受,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理解能力,另外网络世界为他们提供了广阔天地。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因此对本课的大部分知识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查阅学习,但八年级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将艺术上升至历史、政治高度理解还有一定困难,缺乏必要的指导。所以教师可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引深问题,提高理解能力。学生自学与教师引领相结合。为使自主探究的过程更有效,我同时采用了“自学―指导”的互动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为了“激其情,发其智”又使用了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在了解了敦煌艺术,领略了辉煌成就的中国石窟艺术后,进入了屈辱的、悲壮的被掠史,这必然会使他们的情绪发生反差较大的波动。而此时的青少年学生恰恰最容易接受情感性的东西,从而获得情感体验。

五、设计理念

1、教法

本课的教学方法是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研究分析、对比,甚至冲突、争论,使每一个学习者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第一阶段,将学生分组,分主题,利用网络搜集资料,自学探究。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搜集及信息整和,并以书面形式进行总结概括。 第二阶段,全班交流学习,各组由代表发言,结合图片欣赏,讲述所探究的主题。教师引深内容,学生思考回答第三阶段,创作展示阶段,各小组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以敦煌为表现对象,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师引导帮助。

具体到本课“自学-指导”教学模式与自主探究性学习法珠联璧合,把整课分成形成问题,自学探究;讨论质疑,合作学习;形成结论,展示交流,艺术创作,抒发情怀四个环节。由学生自行结组、自行选题,充分利用我校的网络资源结合信息技术课上的浏览网页训练,网上自学,质疑讨论,课上展示,最后创作,轻松的实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发展。

2、学法

本着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这样一个根本目标,我采用了自主性学习法。具体方法有研究性学习法、合作性学习法、体验性学习法、交流性学习法等。

六、教学过程

1、形成问题,自学探究。

本阶段由一课时及一周的课余时间完成。第一课时,教师由教材中《西方净土变》引出谈论话题,通过师生交谈,了解学生已知的情况,由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形成古代典型石窟的情况即四大石窟艺术的介绍、敦煌的历史发展与莫高窟的发展简介、莫高窟的彩塑、莫高窟的壁画、近现代的莫高窟五个探究主题,学生分组选题,教师协调。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收集相关资料,教师提供条件,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引导信息的搜集及整和。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策划能力。

2、讨论质疑,合作学习。

初步搜集理解学习内容之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围绕主题明确主要内容搜集点,理清思路,不断完善、深化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合作学习,掌握所学习内容,锻炼提升与人交流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3、形成结论,交流探讨。

本阶段由一节课时完成。各小组选择代表,讲述所探究主题的学习结果,通过交流使全班同学全面的了解敦煌莫高窟及相关内容。

情景导入:

聆听佛教音乐,创建课堂氛围,引入谈论话题,师生互动说一说佛教的相关知识,如佛教的传入,佛教教义的理解,古代的丝绸之路,点出敦煌,为后面的内容打下伏笔。关于佛教作为外来宗教被封建社会统治者所接纳的原因及佛教美术产生的原因的理解,以“假如你是统治者,你的臣民都能安照佛教教义来做,你会怎样?”“假如你是佛教传播者,你有什么办法让众多不识字的`人读懂佛教呢?”的设问,诱发学生思考,自己获得答案。这种假设化严肃为趣味,并形象的点出了问题的实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易于接受。

教学目标: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铺垫。

小组展示:

明白了了解石窟艺术全盛时期的状况,体会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引入佛教文化之一石窟艺术的学习。“四大石窟艺术的欣赏”主题的探讨:小组代表讲述内容包括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的建造时间,地理位置,洞窟数量,彩塑及壁画情况,艺术特色。

“敦煌历史与古丝绸之路”主题的探讨:由研究此主题的小组代表讲述研究结果。内容包括古丝绸之路,敦煌历史,莫高窟发展的大概情况。形成特定的教学情景,全景了解所要理解的敦煌莫高窟,为深入理解艺术作品,做好与历史背景结合的铺垫。

“莫高窟的彩塑”主题的探讨:小组代表讲述彩塑的总体情况,分析主要朝代的彩塑的特点,彩塑的主要样式,结合图片欣赏理解。对比西魏、隋、唐的彩塑,感受发展状况,及经济对艺术的影响。

“莫高窟的壁画”主题的探讨:小组代表介绍整个壁画的情况、分布,壁画的种类,展示代表性壁画,讲述与欣赏结合。

请研究壁画主题小组介绍所了解的壁画故事,讲述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欣赏故事的壁画,点出典型朝代的壁画故事内容,结合政治理解内容不同的原因。

介绍莫高窟的飞天,了解飞天,欣赏不同朝代的飞天。

教师提问:结合绘画、彩塑、壁画中唐代的人物艺术形象,请同学们说一说唐代人物形象的特点。教师点出此时的石窟艺术已不单纯是为了宣扬佛教,而是升华为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她才使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们为之神往。

“莫高窟近现代情况”主题的探讨:小组代表讲述藏经洞的发现经过,洞内的藏品,被盗的情况,思考为何清代中国的历史文物会屡次遭受掠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入“我该如何保护文物,爱护文物”话题的探讨。

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展示,相互交流学习,掌握知识学习内容;通过教师提问,深化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

反馈巩固:

请各组结合《敦煌莫高窟》欣赏思考问卷,讨论答案,交流见解,深入思考,巩固学习内容。鼓励课下多交流。

总结全课的表现情况,鼓励学生在创作阶段更进一步。

布置艺术创作,展示交流阶段的任务。

出示展示的形式:黑板报、手抄报、文章、诗歌、绘画、泥塑等。

展示要求:各组选择展示形式,一周完成,下节评比,并向全校展示。

教学目标:反馈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再次相互交流,巩固学习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4、艺术创作,抒发情怀。

本阶段由一周课余时间及一课时完成。小组课余完成艺术创作,课堂展示。

(1)小组最后调整作品,准备展示。

(2)分组展示评述本组的作品,每组2-3件作品。

(3)全班互相评价。

(4)粘贴布置成展版,在校园内展示,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敦煌艺术。

教学目标: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利用艺术形式表达观点,抒发感情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

3.敦煌莫高窟作文 篇三

内容最丰富的画廊。” “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一直到现在,在三华里长的鸣沙山上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四百九十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

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高达三十三米。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此外,在一个封闭的石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价值极高的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

4.敦煌莫高窟作文 篇四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也是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

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上一篇: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600字左右下一篇:陪妈妈逛街范文300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