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做人

2024-08-16

道德与做人(精选5篇)

1.道德与做人 篇一

品行道德≠选修课

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奸诈,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洛克

从四、五岁开始读幼儿园,到现在二十多岁仍在进行的学校生涯,都是为了给进入社会埋下伏笔。身为即将结束学校生涯的大学生,我们准备好了吗?其实也可以说,品行道德我们优秀了吗?在生活中,只有被社会认可的,周边朋友喜欢的才能在社会中站稳脚跟,而这种人无疑都是道德品行优秀的。

只有道德品行优秀的才能在朋友圈中受到欢迎,才能在工作中得到重用。可是如此重要的人生必修课,我们认真修了吗?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一些信息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和耳膜:在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针对青少年的一次调查中,对“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持肯定评价的达到15.2,认为难以评价的占29.8,;当问及“你在马路上捡到1000块钱会选择如何处理”时,有16%的学生选择了对这笔意外之财进行私占或私分,另有10.5的学生表示只有在别人知道时,才会将钱交出去。在一项调查研究中,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的打骂教育,竟然滋生出“恨不得和他们拼了”、“长大以后找他们算账”等想法„„

这种络绎不绝的现象,是不是证明请我们这些学生的品行道德意识越来越薄弱。其实应该说,学生中品行道德状况总体上都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一直就是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可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加之每个家庭几乎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都毫无保留的爱着他们,尽己所能的满足他们、顺着他们。使他们失去了判断对错的能力,加之处在未成年期间“免疫力”差,使得一些未成年人的心灵受到腐蚀,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思想迷惘,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他们称兄道弟、哥们义气;害怕吃苦,追求享受;诚信缺失,考试作弊;盲目攀比,自堕自卑;不讲公德,为所欲为;对家庭、学校和社会极具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总之,他们的思想充满了矛盾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品行道德价值取向更是多元性的。几个月前,我观看了一部来自日本的记录片:一群小学生在照顾社区里受过战争伤害的老人,孩子们给流着口水的老人喂饭喂水。这些镜头深深打动了我。其实,这些都是小事,我觉得我们同样有能力去做这一切,同样可以为身边的人付出最起码的关爱。

“品行道德”由原则和价值观组成,能够为你的生活指引方向,赋予你的生活以意义和深度。这些构成了你内心判断正误的标准,不是基于法律或行为准则,而是基于你个人。这说起来好像很宽,有点摸不到、抓不着的感觉。可是,这是生命内的要求,而不是游离于生命以外可有可无的东西。如果把它具体化,我觉得可以分成以下几点:

1、诚信。诚实,不欺骗,不偷窃,坚持真理,效忠国家和家庭。

2、敬重。尊重别人,宽容差异,举止礼貌,用语文明,用和平方式处理愤怒和争执。

3、责任。干好本职工作,自控自律,谨慎、可靠。

4、公平。坦率办事,不存偏见,不推委过失,倾听他人意见。

5、关怀。善良,热情,宽恕,助人。

6、公德。合作,参与,睦邻,遵纪守法,敬重师长,保护环境。

列到这里,谁还能否定品行道德“易修炼”呢?前几天在党校开幕式上,一位老师就说过“让优秀成为习惯”。品行优道德好就是优秀,我们可以让优秀的品行道德成为习惯。老师说:“起先,我们可以去装着优秀。我们可以装半年,装一年,装着、装着我们就会把优秀变成生活中得一种习惯,一种条件反射。”日复一日,我们装着优秀,同时也是在给我们的“品德账户”上存“钱”,相信一开始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努力去做的事情,最终将成为习惯。逐步养成了在生活中一些次要的方面塑造品德的习惯之后,你在更重要的领域培养品行道德力量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品行道德的塑造关键是要学会如何内省,然后由内而外,推己及人。让我们一起,从细节开始,让优秀变成习惯,让好品行好道德变成条件反射吧。

叶一婷

10会计1班

2.做人的道德教育 篇二

关键词:道德教育;做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121(2010)15-0015-03

道德教育是以人为出发点,为了人、丰富和完善人的活动。不少西方思想家早就提出“适合于人的道德应该建立在人性上”,“道德一旦变成一种强制约束力量,那就是它的耻辱而不是它的本质”。 马克思也指出,道德不同于宗教,“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但让人惊愕的是,学校道德教育往往忽略了人性,对人是谁,人具有什么样的属性,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物知之甚少。迄今为止,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仍然是我国道德教育的主流,这种模式导致了德育理论和实践的“人学空场”。表现为:在道德教育的内容上,无视个人的道德需要,成为一种空洞的、统一的口号,成为一种没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书本知识;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把德育的过程等同于知识的传授过程,强调对规范和准则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情感因素;在道德教育价值取向上,过分强调其规范—约束的社会外在价值,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价值。

学校道德教育的场景中虽然满眼都是人,但当你走近时却发现那只是水中倒影、镜中影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道德教育与人性脱轨,成为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为此,我们须从根本上对“道德”进行正本清源,还道德的人本性,从人出发,确立做人的道德教育。

一、做人的道德教育之出发点

1. 人是“未特定化”的存在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考察首先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直接是自然的存在物”。[1]人类就如同自然界的动植物一样,是生存于大自然中的一种重要成分,但人又不是一般的自然存在物,“人是人的生物体”。人是一种“未完成”的自然存在物,具有“未完成”、“未特定化”的特点。所谓人的“未特定化”特性,是与动物的“特定化”特性相对而言的。“动物的特定化是指动物的活动器官的构造和技能是先定的——‘它一出自然之手就达到了完善’,而且每种器官的功能的专门化,使每种动物只能在其特定空间生活。”[2]例如,鸟注定要翱翔于天空,鱼一定是畅游在水中,他们自身与生俱来的生理器官和本能决定其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动物依靠自身的本能就能生存,他们无需经过后天的塑造、学习与探索,就能在特定的环境中“完美”生存。与动物相比,人是未特定化的,也可以说是“未完成”的。人一出生便与自然裸体相对,没有任何获取食物的能力,也没有防卫外来侵袭的能力,只能依靠他人的照料与抚养。从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本能上来说,人是先天匮乏的,没有其他动物所具有的能够适应某些特定环境条件的优越的自然装备,可以说人与动物虽同为自然存在物,但与他们相比,在地球上的芸芸众生中,人并不是强者,反倒显得十分脆弱。

但也正是由于人的“未完成”“未特定化”使人的未来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人的这种生命本性决定了人不再是一种确定性的存在,而是“无定性”的存在。也就是说,人是什么不是先天规定好的,人不存在确定不变的本质,人是经过自己后天的活动“做”出来的。人的这种生命本性是与动物明显不同的,动物的生命是被自然规定的,而人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做”成人的。高清海先生常说“猫无须去做猫,而人则必须去‘做人’”。[3]这表明,人在突破了自然的规定之后产生了特有的生命问题,即“做人”问题。人之外的一切存在都是先天确定的,而唯有人是必须后天培养的,“做人”是人所无法逃遁的生命问题。因而,“‘成为人’就构成人永远追求的目标,成为人性的最本质的需要”。[4]我们的道德教育正是要促进人成为人。

2. 人是自为的存在

与自然界其它生物自在的存在不同,人是自为的存在。自在生命是由自然主宰的,是受动的;自为生命的生命体是自我主宰、自我支配和自我驾驭的,是能动的。动物的生命是特定化的,它的生理构造惟一属于某一特定的环境,与生活环境的要求是完全适应的,而且是始终如一的,它们不会改变它所生活的环境,其遗传特征、特定化的生理构造,使它们成为环境中稳定不变的部分。因而动物的生命只能完全依附于它的环境,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被动地存在,生存状态完全为大自然所控制,不适应环境即被淘汰,恐龙这一种生物即是因为在环境的变化中无法适应而遭到灭亡。相对于动物自在的无意识或潜意识,意识和自我意识成为人生命存在的前提,人在对环境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其特有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马克思多次指出,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这种有意识是人通过改造无机界而得以证明的。人的生命是自在生命与自为生命、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但人的生命之所以为人的生命根本上是自为的,因为人的生命的受动性从属于其能动性。这决定了人根本上是一种自觉性、主动性的存在,根本上是自我生成的。

正是由于人的自我意识和主动性,决定了人的自我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和对自我的发展,使做人的“做”有了可能性。“做人”是人所无法选择的,这是人的命运。如果人在“做人”中不起作用,“做人”问题也就不存在了。人在“做人”中能够自身起作用,人才是“主动”的、“自为”的、“自由”的存在。道德教育只有尊重人的自觉性、主动性,以人的本性为指引,形成做人的道德教育才能取得完善的效果。

二、做人的道德教育之内涵

赫舍尔曾提出,“做人像一件必需品一样是人的存在所固有的。”“停止做人,必然会终止人的存在。人的存在与做人之间具有本体论的联系。”“做人和人的存在是相互依赖的,构成前者的要素与后者的事实与冲动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人的存在(human being)要求人成为人(being human)”。[5]在我们认识到做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同时,我们更应在此基础上思索何为做人的道德教育。

1. 做人的道德教育是“有人”的道德教育

面对传统道德教育中出现的“人学空场”的弊端,做人的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从人出发,以人的方式认识人,把握人,培养人。道德教育是以人的生命为原点的,若遗忘了人,道德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虚渺的外在教条;若失去了对人性的关注,道德教育只能沦为单调、乏味的“条条框框”,道德教育也就远离其本质,失去其合理性。道德教育源于人性的需要,人的价值的提升、人生意义的追求都是道德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离开人,道德教育的存在价值就会受到质疑。因此,做人的道德教育首先要强调“有人”,即要从以人的生命为起点,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生命的多彩,尊重人的发展需求,并以人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人,促进人,完善人。

2. 做人的道德教育是超越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不是道德知识的学习、掌握,也不是道德行为的训练、形成,而是触及人的心灵、提升人的水平、完善人的品行的教育活动,这种不断的升华既是道德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人的内在超越性的必然结果。人是未特定化的,这就决定了人处于不断的意义追求之中。在生活的不同情境中,人自身的道德本性并不能满足人的道德要求,因此个人的道德需要向更高远的品性发展。道德教育也应随之超越原有存在,因为教育先天地就被赋予了道德超越的使命,其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人实现人性的超越,坚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教育只会束缚和制约人的提升,只有勇于超越才有机会实现人的内在价值。做人的道德教育正是要引导人在面临问题时,突破自身的不足,从现实的我向理想的我超越,实现人格的完善和升华。

3. 做人的道德教育是生活的道德教育

传统道德教育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对道德知识和技能的灌输,与之不同,做人的道德教育是“使人成人”的教育,关注学生人格健康成长的道德教育,是必须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作为人的灵魂和核心的个人的道德,不是单凭道德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来培养的,固定的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只能外在地强加给学生,不能真正为学生所践行,这样的道德教育将死气沉沉,丧失应有的作用。道德是只有在情感生成、品质内化和心灵感应的过程中才能形成的,而感应是需要在真实生活和具体情境发生的,所以人的完善是生活和道德的结合点。做人的道德教育是一种特别的道德生活,必须根植于生活之中,一方面从生活中获得人的道德标准,使道德教育更贴近人、更有意义。另一方面,在生活中实践道德标准,将道德内化于个人,从而达成“完人”的目标。

三、做人的道德教育之实现

做人的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在生活中实践道德教育、提升道德修养。如何切实有效地通过“做人”来完善人的品格,实现人性意义是道德教育的首要追求。

1. 认识何为人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为善,而目前我国道德教育更多关注的并非目的的实现,而是手段的使用,致使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在道德教育中被动地接受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灌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此种教育忽略了学生的自为性和意识的作用,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赫舍尔说过:“人存在于他的思想之中,特别是存在于他认识或理解自身的方法之中。他的思想就是他的处境。他的本质包括他认为自己是什么。”“有关星球的理论决不会成为星球存在的一部分;而关于人的理论却进入到人的意识之中,决定着他的自我理解,改变着他的实际存在。”意识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学生认识到道德是成为真正的人的前提、道德是人所以为人的衡量标准、道德是人的本质属性,才能更好地在学生的观念上、心理上产生对道德的认同感。

做人的道德教育不再只是教条的灌输、口号的传达,而是真正让学生认识到并非作为人的存在就是真正的人了,人只有具有一定的特质,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称之为人,这也正是道德教育的内容之根源。

2. 培养脱困的道德意识

道德问题的出现往往来自于困境的阻碍。一个人在顺境中更容易具有正直、热情、善良等道德品质,在遭遇困境时,如无法正确面对困境和挫折,就容易产生道德危机。例如在超市买东西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在排队,而其它人都拥挤地抢在前头,排队的人在长时期无法买到物品的情况下,很容易放弃排队的好习惯,也冲抢在人群之中。“做人”是人的意志性活动,在成人的路上人会遭遇到各种矛盾和冲突,也许放弃道德可能会取得一些眼前的利益,这就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的思想,慢慢地放弃应有的道德作为。遵循道德的教条无法让人获取利益,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失去利益。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道德教育的规范似乎更不易为人所接受,道德教育走入了一条死胡同。

我们通常说“做人难”,它所隐含的意思正是不付出意志的努力是成不了人的。做人的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困难意识,让人认识到人生并非坦途,正视困境并积极超越才是人应真正做的,绝非抛弃道德原则而为一时的利益而活,围一时的利益而舞。做人正是要尽力去“做”、去“超越”,无论在顺境还是困境。

3. 践行人的标准

人具有其本质规定性,成为人是人的终极追求。人的本质规定也就是他的实践性,以实践的方式存在是人的类特性,这是不变的。[6]马克思是从人的活动来规定人的本质的,他把“自由自觉的活动”——对象化的实践看做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正是实践区别了人和动物。人在实践中与社会中与他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随着实践的进展,关系的丰富和扩张,人性的全面性随之发展,人的能力和智慧也随之提升,人在实践中不断生成。正是在实践中,使人得到生活的启示,获得自身的超越。书本上的道德规范只是规定了“做”,我们应将“做”运用到实际中。“做人”是人的践行活动,要成为一个人,不仅要有“成人”的意识(表现为目的、意向、认识等),更为重要的是要去“做”,要有相应的行动、行为表现,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现实活动中才得以成就的,人只有在他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才能成为人。做人的道德教育要改变过去口号的宣传,从实践着手,真正积极鼓励、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做、以实际的行动来获得道德。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69.

[2]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3] 高清海.人就是“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220.

[4] 高清海.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66.

[5] [德]赫舍尔著,隗仁莲译.人是谁[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6] 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J].教育研究.2007,(11).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97)

3.《道德为本 诚信做人》演讲稿 篇三

演讲稿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都可能会用到演讲稿,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演讲稿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道德为本 诚信做人》演讲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主题是——道德为本,诚信做人。随着地球村的发展、科技在进步、思想在活跃、文化互溶、个性化的`彰显,好像一切都在变化。但唯一没变的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中华美德,她沿着时间轴线,演绎着时代的节拍。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呀,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诚信都没有,别说做好一件大事,连一个真心的朋友也交不到。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讲诚信守信的例子,比比皆是:

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她的小孩哭着要跟她一起去,她就哄他说:“你在家里玩,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当妻子上街回来,曾子就要抓猪来杀。妻子拦住他说:“我跟小孩是说着玩的。”

曾子说:“对小孩不能说假话。小孩无知,要跟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你如今欺骗了他,就是教他欺骗。而且,母亲欺骗小孩,小孩以后就不会相信母亲,那还怎么对他进行教育呢?”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为孩子树立了诚实守信的榜样。

无独有偶,为我国解放战争、改革开放做出贡献的周恩来总理是一位“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有一年他视察农村,在座谈会上认识了一位老农民张二廷,会后还专门访问了张二廷的家。临走时张二廷紧握总理的手请求总理抽空再来,周总理微笑着说:“有机会一定来,如果我不来,也一定派人来看望你。”在后来的几年中,周总理不管多忙,每年都派专人去看望张二廷。因总理言而有信、为人诚恳,在他去世时,出现了世界唯一一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面。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一个个鲜明的例子不更说明了城实的重要性么?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我们不仅要做诚信人,也要相信诚信的力量,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耳,广为流传。可见,诚信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漫长、沉重的生活之浪淘沥而出的赤纯之金。

我们向往这样一种诚信,那就让我们播种诚信的种子,收获朋友的诚信,创造可以信任的世界吧。

4.道德与做人 篇四

B.确立道德目标 C.落实于实践中 D.能否做到慎独 3. 树立正确道德观()①有助于塑造完美人格 ②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③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是人生幸福的成功的重要支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 国家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①思想道德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②思想道德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影响 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④先进的、高尚的道德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 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责任和庄严使命。

说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的重要意义。

6.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对胡锦涛总书记的话理解正确的是()1 ①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人们才能够彼此尊重,和谐相处,社会才得以安定有序,充满活力 ②如果道德水平低下,人们也难以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社会难以和谐 ③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高就能构建和谐社会 ④道德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④

7. 胡锦涛总书记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时提出了“八个为荣、八个为耻”要求,具体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道德的评价标准是善恶、荣辱观念。这种善恶、荣辱观念是由________决定的()A.人们的思想觉悟 C.人们的利益

B.统治阶级的意志

D.个人良心

8. 胡锦涛总书记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时提出了“八个为荣、八个为耻”要求,具体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①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③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④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标准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9. 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都是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②自人类社会产生后二者就存在 ③法律与道德调节的范围不同 ④法律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而道德不具备如此的“硬约束力”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④

10.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古语告诫我们,在国家的治理上必须()A.坚持严刑酷法 C.注重德治的作用

B.要对民众讲清道理 D.坚持刑法与礼仪并重 参考答案:

1. 答案:(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一个具有正确道德观的人,能深切地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知道人生之路应该往哪里走。(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焕发出无穷的精神力量,把自己的潜在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能保持自尊、自信,以乐观的人生态度,以昂扬的进取精神去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3)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都向往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个人如果品德好,经常关心和帮助他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4)人要全面发展,获得人生的幸福与成功,需要具备多种良好素质,而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高尚的道德是人生幸福和成功的重要支柱。解析:

2. 答案: C 解析: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归根结底要体现在道德行为上;道德目标也要通过道德行为来实现;慎独是道德实践中的修养方法,故选C项。3. 答案: D 解析:

4. 答案: C 解析: ③说法错误,应该是先进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排除③。

5. 答案: ①道德是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道德对个人成长有重要作用,高尚的道德,是人生幸福和成功的重要支柱。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水平和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责任和庄严使命。②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人生的幸福与成功。解析:

5.道德与做人 篇五

 1.根据()及相关规定,就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提出了《关于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的意见》(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o o o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2.新时代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坚定信念”,要求公务员坚定对()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o o o o  o o o o 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马克思主义

D.列宁主义

3.新时代公务员职业道德中“忠于国家”是公务员的()。(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A.立身之本

B.从政之要

C.成事之要

D.必须之课

4.()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o o o o A.心愿

B.理想

C.追求

D.梦想  5.()年,中组部下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o o o 

分)A.2013 B.2011 C.2012 D.2010 6.()是“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本国的目标,从而使本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单选题3得分:3分

o o o o 

分:3分 A.国民人口

B.国民生产总值

C.军事储备

D.软实力

7.截至2016年4月19日,十八大后已有()名省部以上官员和军级以上官员落马。(单选题3分)

得o o o o  A.107 B.105 C.106 D.104 8.()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o o o A.信念

B.信心

C.信仰

D.信任 

分:3分 9.政府行政人员的职业及其职业活动的(),决定了公务员职业道德有其显著的特征。(单选题3分)得o o o o  o o o o 

题4分)A.国家性

B.专业性

C.特殊性

D.普遍性

10.总书记在()上提出了20个字的好干部标准。(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A.全国组织工作会议

B.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C.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D.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

11.2016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的意见》相较于2011年新增的内容是()。(多选得分:4分

o o o o  o o o o  A.坚定信念

B.忠于国家

C.公正廉洁

D.依法办事

12.十八大后反腐败成效包括()。(多选题4分)

得分:4分

A.猎狐

B.打虎

C.拍蝇

D.追豺

13.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多选题4分)

得分:4分 o o o o  A.以德修身

B.以德正官

C.以德立威

D.以德服众

1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精神新要求: 明确了信念坚定、()的好干部标准。(多选题4分)

得分:4分

o o o o  o o o o  o o o o  o A.为民服务

B.清正廉洁

C.勤政务实

D.敢于担当

15.新时代公务员职业道德中“恪尽职守”包含了()。(多选题4分)

得分:4分

A.坚持原则、敢于担当

B.服务大局、甘于奉献

C.为人正直、有爱心

D.勤勉敬业、求真务实

16.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显著特征是()。(多选题4分)

得分:4分

A.权威性

B.强制性

C.政治性

D.示范性

17.新时代公务员职业道德中“服务人民”主要内容是()。(多选题4分)

得分:4分

A.必须服务大局、奋发有为、甘于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o o o  o o o o o o o o o  o o o o 

分:3分 B.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C.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

D.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做人民公仆。

18.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的基本原则是()。(多选题4分)

得分:4分

A.坚持推进工作与完善制度相配套

B.坚持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衔接

C.坚持教育引导行为规范实践养成相统一

D.坚持职业道德建设与集中性和经常性学习教育相结合

19.新时代公务员职业道德中“公正廉洁”包含了()。(多选题4分)

A.严于律己、廉洁从政

B.为人正派、诚实守信

C.坚持原则,敢于担当

D.秉公用权、公私分明

20.《关于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的意见》由()印发。(多选题4分)

得分:4分

A.中共中央组织部

B.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C.国家公务员局

D.国务院

21.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把职业道德的培育贯穿公务员队伍建设全过程。(判断题3分)

得o o 正确

错误  22.十九大是新起点里程碑,十九大是宣言书动员令,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o  o o  正确

错误

23.四个自信指的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24.《意见》从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对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进行了全方位部署。(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o  正确

错误

25.建立健全导向鲜明、约束有力、简便管用的公务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完善教育培养、从严管理、监督有力、奖惩分明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体制机制,是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

分:3分 正确

错误

26.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理想缺失!(判断题3分)

得o o  正确

错误

27.所谓公务员职业精神,是指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从事公务活动过程中,通过内化的信念和善恶标准,理性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 正确

错误

28.中国特色的公务员领导制度是坚持党管干部,并且政治中立、两官分途。(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 正确

错误

29.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的主要目标 是:树立公务员的良好形象,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使公务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o  正确

错误

30.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的指导思想 是“三个结合”:知与行的结合、自律与他律的结合、示范与引领的结合。(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o

正确

上一篇:生物监测下一篇:七年级地理地球仪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