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2024-10-30

如何开展课堂有效教学(共10篇)

1.如何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篇一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组织开展课堂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的特点。将信息技术教学引入农村小学英语课堂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能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结构,推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农村英语课堂效率。小学农村英语教师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环境下,要引导教师利用、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模拟现实语境辅助教学,把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学习英语;农村英语教师要用心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制作微课帮助学生自学、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要跟上时代步伐,利用网络等先进科学技术改善师生双边互动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创设教学情境,突出教学重点

在当前的农村英语教学中,情景教学颇受欢迎,即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来创设认知的情境,从而构建教学的“生态环境”,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在情境的创设上,语言往往显得苍白。而信息技术却整合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料,能生动而又形象地再现生活的原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传输,创设了较为真实的交际情境,避免了纯文字的讲解和凭空的三维想象,教学变得形象化、生活化、立体化。

2、扩展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小到饮食、问候、行为,大到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地理、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无不渗透在语言中。接触和了解异国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信息技术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展示英语文化背景提供方便,为了解英语文化架起一座桥梁。例如,五年级每个单元结束都有一个Fun facts,如果仅靠课本,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讨论都很难开展,因为学生对外国的文化背景了解很少,当然不知道从何谈起。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文字、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然后,将它们整合成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充满异域风情的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这样,不仅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学生们的视野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世界意识显著增强。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常用手段,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使学生获得形象记忆和感性认识,如实物,模型、挂图等。受条件的制约,有时无法进行直观教学。但信息技术能突破种种限制,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动静共存的学习材料,有效地进行直观教学。例如,课本中有些食物农村孩子没有见过,如salad、pizza、hamburger;还有一些动物,如dolphin、koala、giraffe、lion等,不少学生也没有亲眼见过。对于这些单词,学生们只能对照课本上不太形象的图片凭空想象,学起来枯燥,难以记住。所以,课前我搜集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利用信息技术加以处理制成课件,并在显示单词的同时还配上发音和例句,让学生边看边读,效果非常明显。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4、信息技术为广大农村英语教师的课堂提供丰富的资源 现在计算机的集成特征与网络化和存储技术相结合,为我们农村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以及各种教学软件,如光盘、多媒体电子白板、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有利于农村英语教师开展各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课堂导入时,可以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导入方式:播放动画歌曲,情趣导入。优美的音乐、欢快的节奏,配上色彩鲜艳的动画效果,既愉悦身心,又陶冶情操,还能激发学趣。新教材为我们提供大量孩子们爱唱、乐唱的英文歌曲,如学习三年级下册Head, shoulders , knees, and toes英文歌曲,我播放大屏,出来的音乐配上电子动画,一则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一看就明白歌曲内容。二则为本课的教学定下基调,做好铺垫。

5、运用微课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微课是一种简单的多媒体演示方式。它主要包括:微课堂(视频)、微设计、微反思、微练习、微资源和微简介。其中以微课堂为核心内容,基于问题解决,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或一个知识点展开教与学,灵活、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突破重难点、传授技能、培养兴趣、启迪智慧等教育教学目的的数字化资源整合,每个视频时长在10分钟以内, 这符合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的年龄特点。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Fun story ,Christmas的内容之前,教师可以把圣诞节的相关文化及礼物用文字或图像以解说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并录制成微课堂,课前提供给学生学习、了解,这有利于学生带着对圣诞节的浓浓兴趣参与课堂学习。

6、信息技术条件下造就了农村新型的师生关系

作为当代教师,我们要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主动学习新知识,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迎难而上,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农村小学英语课堂, 信息技术条件下必然造就了新型的师生双边互动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校讯通或微信群给学生布置作业或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并与家长取得联系、沟通,让家长督促、指导自己的孩子学习,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动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这种信息技术影响下的良性循环,很好地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促使新型的师生双边互动关系更和谐、更融洽。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合理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开辟了教改的新天地,推动着教学不断地前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我们的认识存在误区,有时不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削弱了它的教学辅助功能,甚至适得其反。通过亲身实践和深刻反思,我认为要想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现在很多人认为英语课堂上不用信息技术就意味着落后,不少老师课前搜集了大量的素材,课堂上频繁使用多媒体,一会儿用PowerPoint展现这个内容,一会儿用flash来呈现那个片段,切换不断,忙得不亦乐乎。多媒体占据大半时间,唱了主角,教学似乎是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没有时间思考和交流,主体地位无法体现。以前课堂上那种气氛热烈的对话和讨论难觅踪影,语言的训练更是严重缺乏。多媒体信息技术虽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它只能起辅助作用。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和展示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去思考、讨论和练习。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才能获取最佳效果。

2、精心制作课件,多媒体教学主要通过课件来完成的,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认为课件的制作宜精忌繁,(1)文字要精练,字号适中,字体变化不宜过多;(2)背景图案要淡雅,简洁明了,尽量减轻视觉的疲劳;(3)图片的数量、动画的成分和声音的刺激不宜过多。另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一味追求信息的容量,盲目增加教学内容。总之,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实际,遵循“实用、适时、适度”的原则,精选课件的内容。切不可盲目追求艺术感,甚至把本来简明的知识搞得繁杂,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

3、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因多媒体的便利而忽视了师生之间语言对话和情感的交流,多媒体的频繁运用使教学变成冷冰冰的人机交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虽然明显,但它不是全能的。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交际性和实践性,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如问候、讨论、回答等,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使课堂教学充满着爱,体现和谐之美。这是多媒体无法比拟的。

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手段,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途径。我们坚信只要合理正确地使用这一技术,就能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组织开展课堂教学

姓 名:高秀辉

单 位:焦山寺中心小学

电 话:22559094

2.如何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篇二

一、明确教学目标

很多学生和教师都认为, 只有语文、数学、英语这几门课程才是学习和教学的重点。初中政治的教学目标就是上完所有课程, 在课堂上不出大的意外就可以了。

其实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在笔者的眼中, 初中政治是初中学习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关系到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乃至是非观的形成。此外, 这门课程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辱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任务。

二、借助多媒体活跃课堂教学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开展教学。

多媒体设备在当下已经成为各个学校的重要教学设备, 很多学校也都已经具备了这一教学条件。多媒体设备这一信息化的技术设备为初中政治教学带来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设备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借助多媒体设备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背景氛围, 所以教师要重视课堂气氛的营造。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学习《神圣的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时, 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制作出有关宪法的课件, 课件包含的内容有:《宪法》的出现、发展、完善的一个基本时间轴;《宪法》的含义及其基本的内容;与《宪法》有关的趣味故事。并且在课件的制作中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图片或者是一些歌曲来丰富课件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被吸引, 进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为有效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2. 借助多媒体设备生动课堂教学

多媒体设备是结合了声、像、画等多种表现手段于一体的现代化设备, 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它的这一特点。所谓充分地利用就是教师可以播放音频、视频、图片等文件来生动课堂教学。

在一个生动化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 而且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相关内容的学习也将更加深入。例如在进行《民族情民族魂》的内容学习时, 教师可以播放《爱我中华》这首歌, 让学生在歌曲的感染下对民族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此外, 教师还可以播放有关“56个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视频, 在视频的播放中学生的知识面不仅得到拓展, 而且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实现。

三、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 政治是高高在上的, 是在金字塔的顶端。但是政治的许多知识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积极将政治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其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从而在心理上缩短与政治学习的距离。

例如学习《心中要有一杆“秤”———追求公平》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遇到的一些公平或不公平的事情。在交流讨论中开展教学, 而且将生活中的小事引入, 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将得到加深, 同时对公平等有关知识的认识也将进一步深化。

这种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也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四、小结

初中政治有效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 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体验和感受, 希望能够给同行以启发。同时, 笔者也坚信只要教师能够善于从教学中总结经验, 就一定可以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3.如何开展有效英语课堂教学 篇三

关键词:实用化;生活化;英语教学

英语作为外语,学生在课外接触的机会不多,英语课堂教学要充分开展学前活动,因此,英语课堂比较有效的教学活动过程应该是学前活动、学中活动、学后活动三个主要环节,即pre-learning,while-learning,post-learning的pwp教学过程。

虽然这节课已经过去了几个星期,但是依然历历在目,特别是课堂中我的一些处理手法很值得总结和归纳。

一、教学媒体实用化

现在,多媒体课件成了许多英语教师上公开课、优质课教学手段的第一选择。我认为,多媒体课件并不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条件,不用多媒体课件同样可以上出精彩的课。为了创设较为真实的打电话情景,我首先从教具入手,配上电话铃声,手持电话,手里拿着一块湿抹布,表演洗碗动作,一副忙碌的样子。加上黑板上的与教材配套的情境图,打电话的情景一目了然,真实自然。对新授单词drawing pictures,cooking dinner,reading a book等的呈现,我利用实物、单词卡片和动作表演,不仅形象直观真实,呈现之后还可以贴在黑板上,在后面的教学中能够对学生起到提示的作用。一些重要的句型、交际语和任务型对话则借助于卡纸和记号笔,课前就书写好,上课过程中适时呈现,贴在黑板上,学生一目了然,也可以得到直观的语言材料支撑。从这节课中我感到:教学媒体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实用与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实用的教学媒体,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应该避免情景创设过分豪华复杂,忽视了语言运用的现象。

二、教学情景生活化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密切联系生活的语言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的机会,使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探究新知,切实感受到身边有英语,用英语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以下教学片断:3.reading a book T:In the bedroom,we can sleep.what can we do in these room?Teacher show the pictures of place,then let ask ss to discuss in group播放录音:On the weekend,Zoom often go the library.Now,he is in the library,what is he doing?S: Drill:(1) learn to say (2)T:(let’s say and do)I am reading an English book.S:I am reading a/an book.培養学生用英语思考的思维习惯,我通过在地点做什么事情,让学生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都能体会到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的区别,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法规则,避免了枯燥而空洞的语法讲解。

4.如何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篇四

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语文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及解读语文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考虑和设计的。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应只停留在“知识”“技能”这个技术层面上。语文要关注学科目标,更要关注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目标,即关注课堂上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时内心的灵动,关注学习时呈现出的态度与责任,包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宽容合作的人生态度等。语文课除了要落实课堂上学会了什么,还要思考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了没有,有没有领悟基本方法,掌握一般规律。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有效的统一。

一、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宰。上课时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课后死命背,可结果往往是老师口干舌燥满头汗,学生满肚苦水,收效甚微!事实上,课堂应当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解难中学,应当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由于这一课在内容与语法方面都不难,我就大胆地放开,把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为大家讲解这篇文章。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查资料,研究时代背景,知识的延伸迁移,甚至讲课的语气、语速,都考虑到了。讲得精彩,其他同学听得也认真。教学效果特别好。在内容分析的透彻性上,比我把握得还要好。这节课还有两个好的影响是我当初没料到的:①班里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空前浓厚,能够主动去学习、思考;②班级比以前团结了,因为通过共找资料,共同备课,大家都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班级的稳定与发展,反过来更促进了学习。

二、通过问题质疑,激活潜在主题意识,解放学生心灵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质疑(提问)至关重要,传统教学中教师要在一节课中提出很多问题,大问题中又包含很多的小问题,在提问学生时也是一问一答式,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疲惫不堪,教师也口干舌躁,教学内容也问得支离破碎,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我想若要打破这种局面,教师就要善于归纳和提出问题,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主导性的问题。且问题不宜过多,宜包含广阔的思维空间,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激趣、探究和操练中推动教学过程。

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在通读并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只提出一个问题:愚公移山困难重重,那么愚公是否应选择“搬家”?此问题一提出,课堂顿时喧闹起来,每个学生都刮起了“头脑风暴”,很快形成两派,在双方交战中学生的思维激烈碰撞,有的学生认为“移山”并非明智之举,迁移更具有眼光和魄力,这些见解不乏新意,我充分肯定了这一看法,但是我必须明确肯定《愚公移山》寓意的真正价值取向,即弘扬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在探讨此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文言语句已有了深刻的理解,情节也得以梳理,人物也有客观的认识,可谓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我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开了问题多、散乱的弊端,也避免了教师的讲解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从而引发了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和探索,课堂便成为一种多元的、充满生气的交流对话。

5.如何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篇五

零陵区徐家井小学 周履阳

受传统美术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在评价美术作业、美术作品时,习惯以评价者自己的喜好为标准,无视学生作品自身的客观价值如何,主观的仅以“像”、“不像”、“有几分像”的标准来作评价。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主动的去学习、去发现和肯定自我。这种评价方法伤害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身心受到压抑,逐渐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热情和信心。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评价方式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个人认为,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评价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找准教师的角色定位

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发挥“引路人”、“铺路石”的作用,使评价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发挥出激励和导向的双重作用。如:教授《动物乐园》一课,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泥塑动物的方法。教师以感悟、合作、审美、创新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先摸一摸、评一评泥塑动物哪个地方塑造得最生动?再评一评老师设计的泥塑公鸡怎么样?(教师出示一个半成品泥塑公鸡范作。)老师是否表现出了它的骄傲?你有更好的办法帮助老师设计完成一只骄傲又神气的泥塑公鸡?角色互换的评价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展示的平台,孩子们争相评述自己的观点,对教师的范作指出不足,提供改进方案,有的帮助老师为公鸡设计高昂挺胸打鸣的动作,有的帮助老师为公鸡装饰美丽花纹彩衣„„课堂上乐学氛围高涨。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师生的审美情感与价值观得到共识、共享、共进,评价角色的互换不仅张扬学生的个性,而且让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协作性、创作的灵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二、突出美术学科特点,找准评价量化标准

美术学科同其它学科不同,其评价准则比其它学科要模糊得多,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这就要求教师慎重的处理好量化的过程。由脱离学生实际的评价变为贴近学生生活评价,竭尽全力肯定学生进步,激励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及个性、人格的完善。如:美术学科与科学学科有着极大的区别。科技重视准确性,而绘画可以用夸张、变形、想象等手法把自己内在的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小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不足,经验不丰富,理解能力不够等因素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情况与事实有着很多的不相符之处。如果想在他们的绘画中找出几处科学性的错误,那几乎是随手可得:“猫和老鼠成了好朋友” “小朋友们能到月亮上荡秋千,能像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翔” “太阳、月亮和星星拉起了手”等等。如果我们还自作聪明的用深入浅出的语句向孩子们解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成了一句空话。作为一位美术教师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更要有独特的审美观,应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作欲,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尽量避免以成人的角度主观、武断的评价儿童作品,给那些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独特风格的画给与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维飞扬的激情,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三、选择合适的课堂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我的一种评价形式。学生的自我评价法,即“授权”评价法。所谓“授权”评价法,就是把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权力,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由被动评价者转向主动参与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评价方法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经常被看作是教师的任务,教师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的评判标准就是分数(优劣)而提出的。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经常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学生就乐于参与,儿童的童心就会不自觉的流露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同时,注意发挥群体评价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评价。又如:教授《会动的线条》一课,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线条的各种变化,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一些有重点、有目的的体验赏析活动,先后出示罗冠中的《江山如歌》和荷兰画家的《星光之夜》作品,为了增强学生对国画和油画中动感线条的审美体验和赏析的目的性,教师鼓励学生用手指空描画家所画的线条,并在组内交流一些自己的评价观,有的学生认为《江山如歌》作品中的群山的线条很有动感,有高低变化------有的觉得《星光之夜》作品中表现的星空是用许多虚线围成的螺旋形状很有动感------当各组学生评价观点基本交换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组际之间评价交流:画家笔下的运用了多变的线条,这些线条使画面产生了什么样的美感呢?通过自评和群体评价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线条的长短、方向、高低、疏密的丰富变化会使画面更具动感。自评和组际的评价不仅增强了学生评价的准确性,而且扩展了学生审美视野,有助于艺术审美活动向更深层次探究下去。

2.师生互评:在教师评价学生作业的同时,学生对教师或这一节课作出一个评价。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自评、互评固然可以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拥有自性心,但教师的评定对学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评价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应意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所有学生都应得到合适的机会来展露他们的才华和成就,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他们的一般利益,给他们提供诚实的建设性的反馈。

3.拓展评价:拓展评价可以全面地考查学生的技能技巧。它要求学生在展示与交流中在其他观众面前进行演示或生动地表演;在展示与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获得喜悦感和成功感。拓展评价时,可以让学生开展学一学、画一画、评一评的活动。学生可以为自己最喜欢的画贴上一颗小红星,或在画面右下角的点评栏内写上自己的建议等等。拓展评价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自信,又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丰富艺术构想力,全面提高艺术素养,为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6.开展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篇六

漳平市南洋中心学校

刘玉珍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精心预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这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也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前提。所以,教师在制定数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自己要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时,让学生选取身边的材料做直角。我们预设学生做直角的方法是多样的:画、折、围、剪、拼、找……都可能出现。如果仅用身边的学习用具展开活动,无疑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于是,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小棒、水彩笔、细绳、直 尺、长方形纸、剪刀、三角尺等材料,还为学生提供了钉子板,不规则的纸等材料。课堂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做的直角精彩纷呈,令教师耳目一新,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走近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师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走近学生。现代社会,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更多的需要合作。新课程正是基于这现实的需要,强调了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是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许多合作学习由于教师没有有效地调控而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有的教师在学生合作的时候站在讲台前等待学生合作完成,这样教师不仅不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而且浪费了把握教学生成资源的最佳时机,实际上合作学习时,教师是最为繁忙的时候,教师需要关注全班学生10多个小组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关注合作有困难的小组的学习。

1、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交流。

课堂教学的许多资源是动态生成的,而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是获得反馈信息,获取生成资源的重要时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容易放开,显得比较自然,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教师要走近学生,倾听学生发言,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同时,教师要及时收集生成 信息,进行分析、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集中反馈。

2、走近学生,指导学生的操作。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学生的操作,学生往往也比较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有的时候操作的效果总是不理想;教师虽然在操作前进行指导,但这是不够的,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差异也就更加明显,或许有的学生一听就明白的操作,有的学生却无从下手,或是根本没有听明白,这时候除了小组之间的合作,教师也要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他们操作的引导者。

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还要有效调控整个学习过程,有的小组在合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不和谐的地方,教师要走近学生及时协调;有的学生没有全身心投入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走近学生,及时提醒;有的学生早早完成了合作学习任务,没有事情可做,教师要走近学生,引导他们的讨论向纵深发展。

三、形成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教学模式简言之,就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建构的(或选择的)在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由一整套教学策略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方式。它具有科学规范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等功能,是教师的工具库。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索和 构建科学规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保证。正如有些专家所言,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掌握七、八个教学模式,那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大有益处的。如果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掌握小学数学分课型、分内容、分年段等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大大提高。

7.如何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篇七

一、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生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刚入学, 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教师要抓住这一点, 在课堂上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 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 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 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二十以内的口算时, 我经常会使用小组计算接龙的游戏。课前我会设计计算题如:8+9=□-5=□+3=□-6=□-2=□+7=□-6=□, 每小组一份, 先讲解游戏方法, 由第一个学生开始, 按顺序, 每个学生做一题, 再由最后一个学生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全对的小组获得一颗星。这样的游戏学生积极性很高, 又对孩子的计算起到了很好的训练作用, 最后的评判又很方便, 教师便于操作。又如, 教学“十以内数的加减法”时, 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 伴随着“找呀找呀, 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 相互找朋友, 头饰上的算式与得数, 就是一对好朋友。 (如:2+7等于9;8-3等于5中, “2+7”和“9”是一组好朋友, “8-3”和“5”是一组好朋友。) 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 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 其乐融融, 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 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 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注意力不集中, 教学活动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以要求我们的教学不能单一性, 要涉及到各个方面, 要从生活中出发, 让学生把注意力转到学习上来。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考虑到怎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设计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对什么感兴趣, 一定要课堂上多彩多样化, 不要每次都是一个样子的, 现在的学生一般都喜欢动画还有上课的时候做游戏, 如果能把游戏和动画放入小学数学教学中, 学生在玩的时候也能学到很多的知识, 而且气氛相对于来说也比较好, 但是在教学中要要求多而不乱。例如, 在教10的认识的时候, 这样设计:在认识了10后, 教师引导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 并把能组成10的两个好朋友都编成儿歌, 最后还剩下0和10, 学生一致认为0和10也是好朋友, 老师说:“对啊, 0和10也是好朋友, 可老师还没有给它们编出儿歌, 大家愿意帮老师吗?”顿时, 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高涨, 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 有的说:“0和10, 跟我走”又说“0和10手拉手”…….., 很多儿歌是学生自己唱自己编的, 这样能满足学生心理上的满足感, 还能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教学, 能让学生学好数学的同时, 也会学习到怎么会编写儿歌。

三、以游戏为载体, 帮助理解和掌握新知

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 且有意注意不易持久。因此, 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 就容易注意力分散, 影响听课效率。在教学中, 把教学内容巧妙转化为有趣的游戏活动, 可以使学生在玩中悟理益智, 形成积极思维的心向。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时间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认识钟面的构成, 记住钟面上数字排列的规律, 我设计了“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这个游戏是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完成的,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第一个环节:在一个完整的钟面上, 用四个帽子的图片遮住3、6、9、12这四个数字, 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带着帽子的是哪些数字。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记住钟面上的四个标志性数字, 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加深对钟面的认识。第二个环节:同样是在一个完整的钟面上, 用几张太阳镜图片分别遮住一些数字, 这些数字是随意选择的。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对钟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学会借助标志性数字进行合理的推算。这个游戏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爱, 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并且很快掌握了新知, 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8.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篇八

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不重视,这就导致他们在历史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对教师提出的历史问题思考不积极,这在要求素质教育的今天很难使学生获得提高,不能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在面对历史问题时学生常常会不知从何说起。一部分学生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很关注,但是让他们结合历史事件来谈现实问题时会谈不到要点。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有趣的历史小故事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热情,让他们对历史知识形成主动探索的意识。

二、在教学方面的措施

1.更新备课方式。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历史教材变动较少,教师对教材中知识了如指掌,就忽略了备课这一环节,仅仅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进行精心备课。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对教材进行了解和掌握,还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来分析哪些是重点、难点,哪些知识需要学生进行探究,哪些知识要一带而过。根据教学要求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后,教师还要对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水平进行了解,以保证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又不能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太难,打击他们学好历史的信心。在备课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缺乏哪方面的知识,以便有目的地让学生去获取这方面的知识,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2.改变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就要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精神,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教师在教学互动中也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自己探究出问题的答案。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获得知识的方法不再是让教师进行灌输,而是通过主动探究获得。

3.架设知识桥梁,调动学生思维。历史知识的教学中,各个章节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知识链,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系统化。通过架设知识的桥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打乱重做,在自己的知识库中形成一个体系。历史教材中的结论性的内容很多,有一部分教师就认为不用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只需要让学生把这些结论记牢就行。在素质教育中,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好所学的历史知识,还要使他们学有所用,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如何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社会现实中的问题。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桥梁,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4.平时多积累历史史料,提高学生兴趣。教师在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时,需要对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准备,运用有趣的故事进行课堂导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历史教材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增加自己其他学科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在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时就能很快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一个知识丰富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为教师的魅力所感染,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不断向教师学习。

5.注意与现实的结合性。把历史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化历史为现实。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很多学生认为离自己很遥远,学起来没有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时事政治比较感兴趣,往往在课堂上教师一讲时政热点问题就听得特别认真。教师如果能恰当地把历史与时事相结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

三、从生活方面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乐”学。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吸取历史教训,更好地推进今天的现代化建设,而不是简单地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结论进行记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教师可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从而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布置有趣味性的作业,化知识为能力。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让他们觉得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2.关爱学生。人心都是肉长的,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时,他们也会回报教师同样的爱。同时,一旦他们喜欢教师,也必然会喜欢教师的教学,这就是“爱屋及乌”的道理。教师可在课后花一两分钟时间与不同的学生聊天,关心他们的身体、学习、爱好等,这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交心谈心的朋友。

总之,枯燥的历史知识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也能变成有趣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情况下学习,不仅能让他们树立更强烈的学好历史的信心,还使他们主动地对历史知识中的疑问进行探索,不断地获得新知,把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很好地结合,并能把历史的观点运用在分析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上,使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获得不断提高。

9.如何开展幼儿园有效教学 篇九

学习心得 在春暖花开的四月,我非常荣幸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幼教名师有效教学交流会。这次学习感触颇深,收获颇多

在学习了《有效教学研究》后,我获得了一些教学上的新理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进行了反思,首先是有效课堂应该为幼儿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老师要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敢于改造教材,尝试新的教法,解放课堂、解放幼儿,让幼儿在课堂上自主、自发地参与、投入学习,淡化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不是不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把更多的主导权给幼儿,把课堂交还给幼儿。我越来越觉得现在的幼儿要比以往更聪明,更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作为教师,更要以幼儿为本,为幼儿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采取一切方法与手段,发展幼儿的思维,调控幼儿的情绪,让幼儿的创新火花、灵光一现的思维碰撞都无比完美的表现出来。

在许老师的评课中,一句让我要在做好一个观察者后要学会等待的精辟点评,突然间让我进入了另一个反思的维度,那就是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我应做好一个观察者的角色,对幼儿的每一个创意均应表现出倾听、微笑和接纳的态度。同时也应对幼儿的表现及时予以肯定,大胆放手、多多鼓励。特别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延时帮助,并使之成为孩子发现创造的好机会。就如在上述如何用小脚带走报纸的环节中,我对幼儿的表现就应该多一些等待,多一些指导性的语言鼓励,让幼儿来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给幼儿时间去带着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调整,这样幼儿才能建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的经验,所以,当幼儿发出请求,我要首先去判断幼儿是不是真正需要帮助,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难题。我会尽量先鼓励幼儿你再试试!你能够做到的!,以后的实践表明:许多时候,通过我的鼓励,幼儿只要再稍微努力一下,问题就能够解决,幼儿的求助,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当我观察后发现,孩子确实是遇到了问题,也不必急着将结果告诉他,而应该指导他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获得答案,语言的指导可以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还是应当留给幼儿。一要求就给予帮助,这样的教师不能算是好的老师。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了只有树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正确观念下,才能保护孩子对世界好奇探究的愿望,让孩子的双手真正动起来。那是因为孩子在动手中所获得的远比书本上获得的要更重要、更可贵,也更为深刻。

有效教学应该是自然的、生成的和常态下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又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还是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的过程,其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是丰实、平实、真实的课。

10.如何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篇十

美术教学中,我们结合课程改革的新教学理念和我校开展多元智能教学经验,创新了美术课堂领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美术课堂教学的学习领域

“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堂教学划分为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四个学习领域,针对不同的年级学段,所要求达到的内容标准、教学活动也不同,也就形成了相应的四种基本类型课。

二、美术课堂的高效教学模式

美术教学中,我们实践创新了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即“观察欣赏激发兴趣、探究交流解决重难点、讲解示范点拨疑点、实践创新完成目标、展示评价相互提高、拓展延伸促进发展。” 实践证明运用这六环节进行教学,是我们美术课堂教学比较理想的模式。

(一)、观察欣赏激发兴趣。

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我们常根据所学课型的特点和学生年龄、认知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具体内容,可以利用语言、图片、影像、表演、问答等手段来设置一种情境,激发学生运用感官,如:眼、耳、口、鼻、手等,完成一定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创造美的欲望。例如:孙玲老师今天所讲的五年级课《在快乐的节日里,以学生节日名称接龙拉开序幕,以多媒体所播放的不同节日、民族欢庆的场面为学生产生回忆和联想的辅助资料,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爱国教育,使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状态中去。

(二)、探究交流解决重难点。

学生在观察、欣赏有关图片、影像等资料的同时,教师可以把一些思考的问题融入到其中,采用纵横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由回答,可以小组交流、好可以师生交流。我们这时采取巧妙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在观察、分析、研讨交流中,解决了大部分教学中的重难点,剩余的要靠我们用适当的方式来解决。例如:杜世范老师在上四年级美术课《艳丽的大公鸡》一课时,教师通过课件中的色环观察和作品赏析后,学生对色彩美感意识还有些不清晰。这时,教师让学生以同桌讨论的交流方式和教师的帮引的辅助手段,有力地分散了教学难点。马纪新老师在讲一年级美术课《让我的飞机的折法时,教师在引、扶的基础子上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把第一只折好的较为容易的飞机拆开,对照书中的示意图,自学而成。教师让学生在游戏般的拆拆,想想,折折中不知不觉分散了难点。这样,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扩展,也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动脑、动眼、动手的能力,从而打造了高效课堂。

(三)、讲解示范点拨疑点。

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的基础上基本上能解决重难点,教师再适当利用如问答、欣赏图片资料等教学手段基本上解决了重难点,但在此可能还存在着疑点,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点拔帮助学生解决疑点,教师的示范因直观性强易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进而确定主题。例如:孙玲老师在今天所讲的课中刮刻版的画,对墨、白、灰的表现中,容易出错的“白”应如何表现,学生存有疑虑,教师是以一张有此缺点的画,加以讲解、演示。既节省了时间又把学生的疑点消灭了。此处设计很是巧妙。我在讲二年美术课《假如我是巨人》一课时,课件中,利用老鼠与大象,男孩与女孩的图片,通过想象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可以随意变化,帮助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来表现大与小。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中好像都明白了。但要从抽象的思维到学生灵活运用对比法画出有对比效果的形象,还是有疑点。这时,我就演示自己变成巨人后来到小人国里的简单故事表现。在故事般的与学生谈话、讲解、演示,把利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与小的绘画技法传授给学生,自然所有疑点都迎刃而解,也体现了低年级“玩中学”的教学特点。

尽管运用了先进的教学媒体,丰富的形式表现,课堂中表象上是多么的绚丽多姿,如果缺少了教师对孩子们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直观演示传授,就像人失去了灵魂,华而不实,暗然失色。只有这样,学生才知道依何种方法、步骤与技巧进行创作为后面的实践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打造了最坚实的高效课堂。

(四)、实践创新完成目标。

此环节就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去创新实践,根据学生的作品效果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形成开放式发散式创新思维,成功地表现自己的心灵的过程就是我们追求的结果。实践创新是学生主体性实践和认识活动展示的一个环节。教师对不同天赋和绘画水平的学生要有针对性辅导,使学生的想法得以发挥,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五)、展示评价相互提高。

展示作品、相互交流、欣赏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此环节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生作品优点和改进自己绘画不足的大好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到收获的喜悦,进一步巩固学习兴趣,可以欣赏到优秀的作品,进一步得到艺术的陶冶。

此环节中如果方法适当,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绘画水平。例如:张辉老师所讲的三年级美术课《机器人》一课中,在学生互评中,一位同学指出作品的缺点,教师趁此机会说:“你能帮助他添画几笔,而使整幅画变美吗?”这位学生画上一些建筑,使原来构图偏的画面,显得沉稳了,这一灵活处理,使学生之间的绘画得到交流。

我们在这环节中,既不伤害了学生,又评价和改进了学生作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六)、拓展延伸促进发展。

我们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后,就进入到学生目标的认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环节。新世纪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是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通过美术与人类、生活、自然、情感、德育以及自身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面的特点适当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的进行表现,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外得到发展,使艺术之花得以升华。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下一篇:业主大会筹备组组成办法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