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协调与发展(精选9篇)
1.城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协调与发展 篇一
我国城乡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推进策略
我国城乡呈现典型的二元结构特点,特别是在社会领域的二元割裂极为严重。我国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而且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随着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交流不断扩大,有不少制度改革使城乡二元结构有所松动。所谓城乡协调发展,并不是使农业和工业这两个不同的产业形态同质化,也不是使农村和城市两个不同的景观趋同化,而是通过调整目前不合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使城乡获得平等的生存与发展权利,藉此消灭传统城乡差别,特别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巨大差距,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源产品市场化、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新模式。
当前城乡协调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割裂的一系列制度,有很多已经被相关法律法规固化下来,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并持续影响着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进一步推进。
(一)城乡割裂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是追求社会公平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在城乡之间差别巨大,成为是阻碍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和矛盾。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将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直接与城市户口联系起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劳保待遇,也以病假、生育、退休、死亡等单项规定的形式逐步完善起来。城市的集体企业,大都参照国营企业的办法实行劳保。城市就业人员除享有劳保待遇外,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城市社会福利制度还保证了具有城市户口的居民可享有多种补贴,在业人口可由其所在单位近乎无偿地提供住房。总之,具有城市户口的居民可以享受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和工伤等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而广大具有农村户口的农民,则不能享受任何相关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只能靠自己出钱。
(二)城乡割裂的财税制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和城市优先发展的战略,并采取一系列抑农促工、强城弱乡的财税手段来保障这一战略的实施,造成我国城乡差距的迅速扩大。一是在财税收入上,加大农业和农村剩余向工业和城市转移。1952-1989年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国家从农业中获取了9716.75亿元。加上农业税1215.86亿元,共达10932.61亿元。二是在财政支出上,重点向工业和城市倾斜。在城市,一切公共设施的建设经费和开支均由国家、政府和全民单位负担。但在农村,农民必须自己出钱办中小学、办医疗、文化事业、道路、水电几乎农村中的一切公共设施。这种城乡严重割裂的财税体制,严重制约着城乡协调发展。
(三)不对称的城乡土地制度
城乡土地的不对称性,使农村无法与城市平等地分享由发展机遇带来的资源收益。一是农民土地包括宅基地的使用权收益和附着物所有权收益很难流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流动。应当尝试对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边界进行界定,对征用土地用途进行严格限定,缩小国家强制性征地范围,以使其更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缺乏对农村强制征地的严格限制,而且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偏低。现
行的补偿标准配合广为施用的征地权利,而且征地后的土地增值收益大都流向了城市,已经导致社会的不满和政府对征地权的滥用。三是农村土地承包法虽然为承包农民提供了更大的交易土地的自由,但没有提供以承包权进行抵押的法律基础。四是与城市居民拥有的处分其房屋的权利相比,物权法草案对农民在处理房屋及其房屋下面的宅基地方面的权利限制的过于严格。
(四)城乡有别的户籍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户籍制度对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附于户籍制度上的城乡有别的各种劳动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制度,这一系列的政策保障大部分都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但实际却是拥有城市户口的可以享受,农村户口的则不能享受。二是户籍制度中对居民户口身份迁转的严格限制。根据政策规定,只有少数几种特殊情况才有资格申请将农村农业户口转为城市非农业户口并迁入城市享受相应待遇。三是城乡有别的户口管理制度削弱了户籍制度在人口信息统计方面的功能。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是根据居民的城市户口或农村户口身份进行建立的,这样,在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就不能很好的考虑城市的实际居住人口规模,造成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教育、医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特别是长期居住在当地而没有当地户口居民的需要。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要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差距,关键在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形成城乡之间不公平的制度因素,从根本上缩小和消除城乡差距。
(一)着眼长远、逐步推进
我国城乡分割,时间跨度长,城乡差异巨大,涉及人口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等方方面面,很难一时全部解决。尽管为了推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国家已经做出了几十年的努力,但是一直到目前为止,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城乡之间分割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逐步推进。
(二)统筹考虑、重点突破
造成我国城乡分割的原因很多,既有农业农村和工业城市相比自身就处于弱势地位的自然规律,更有我国长期以来城乡有别的体制性原因,特别是城乡有别的各种社会福利、公共服务、财政税收等一系列政策,使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农业和农村更是雪上加霜,造成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而且城乡差距拉大的幅度也不断加大。因此,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当前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种种制约因素,重点解决其中的关键问题。
(三)以人为本、深化改革
随着城乡差距的迅速拉大,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出现了不少的缺位、错位现象,使得本来就在经济方面处于弱势的农民在获得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难度很大。农民的医疗、养老只能依靠自己,不能获得政府在这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造成很多农民有病没钱医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很多。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要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深化改革,使城乡
居民都能均等获得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的机会。
(四)探索立法、规范运作
我国城乡分割不仅历史长,涉及面广,而且还通过国家立法机构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城乡有别的相关政策,这样,就通过法律法规固化了城乡有别的体制,这也是造成我国城乡之间不能协调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要通过相关程序,对影响城乡协调发展,有违社会公平的法律法规进行废除、修订或完善。同时根据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实际需要,从构建城乡统一的发展环境出发,探索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这些法律法规来规范推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工作重点
我国城乡严重割裂的二元结构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形成后,具有巨大的稳定性和惯性,很难一时全部打破和改变。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应着眼于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兼顾,稳步推进,重点突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
(一)建立城乡均衡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框架尚在完善之中,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分阶段进行,集中财力优先安排。
1、义务教育体系
建立城乡均衡的义务教育体系,关键是要建立稳定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渠道,减少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根本途径在于继续加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突出县级管理职能,提高省及中央政府的投入责任。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同时启动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2、医疗卫生体系
构建城乡均衡的医疗卫生体系,要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城市医疗保险为契机,积极推进城乡协调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全民统一的医疗卫生保险体系。一是加大省及中央政府对农村卫生服务的财政支持,明确政府在乡镇卫生机构建设中的财政支出范围,加强政府对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的预算支出,缩小卫生服务的城乡差距。二是建立与个人收入相联系的政策性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考虑到国家财政实力和个人支付能力,可以在既有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市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与个人收入相联系的交费机制,即在国家政策性投入为主的基础上,个人收入越高,交费越高。三是建立全国可以自由流转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特别是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医疗保险之间的流转机制,逐步推行全国统一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3、养老保险体系
随着城镇养老保险由企业养老保险到区域保险再到全国统一养老保险的演变,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开
始走向社会化,这为推进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提供了契机。目前,农村的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方式为“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贴为辅”,城市的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方式则采取“国家、企业、个人”三三制原则。从城乡协调发展和公平的角度考虑,今后应根据国家财政实力情况,逐步建立起全民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一是在养老基金筹集上,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国家财政补助体系,来负责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采取小额度广覆盖的原则,居民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交纳不同的商业性养老保险。二是要建立全国可以相互流转的养老保险体系,为营造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提供保障。
(二)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
建立城乡统一的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等在内的要素市场体系是推进城乡协调的主体内容。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要清除生产要素流动壁垒,构建城乡统一大市场,实现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等。
1、金融市场
建立城乡均衡的金融市场体系,关键是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适应农村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一是要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高金融业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二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针对农户生产规模小、抵押担保能力弱的实际,建立和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信贷经营机制,通过农户小额信贷和联户贷款等方式,不断增加对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适当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发育、培养民间金融机构,并强化农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金融组织的支农责任。四是积极发展农业保险。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从特定品种入手,积极探索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办法和模式。同时,加快发展面向“三农”的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商业保险。
2、劳动力市场
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就是把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仅要把扩大城镇就业、降低城镇失业率作为重要任务,而且要把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充分就业作为重要目标。实行城乡统筹就业,要求把进城农民作为城市居民的一部分,纳入统一的管理和服务,逐步做到权利平等,消除在就业方面对农民不合理限制和歧视,促进形成城乡统一、平等竞争、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
3、土地市场
我国农村与城市土地制度仍然维持着二元性,农民对土地的权利一直处于相对弱势。土地市场改革需要采取整合性方法,应该在统一与平等对待城市和农村土地这一总目标的指导下,采取稳健的步骤来整合城市和农村的土地市场、土地权利及城乡规划与管理。一是使农民更充分并有保障地实现与土地权利相连的潜在经济机会,促进农村土地与城市土地有更加同等的权利。二是比照城市居民拥有的处分其房屋的权利,赋予农民相应的处理其宅基地及房屋的相关权利,适度放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范围。三是严格限制强征农民土地,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让农民真正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在征地过程中,可以探索以承包地换社保和医保,以宅基地换城市经济适用房的做法。
(三)建立切实有效的支农惠农体系
我国农村和农业为了支持城市和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目前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因此建立切实有效的支农惠农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财政支农体系
要针对中国农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的现实矛盾和薄弱环节,着力强化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明确各级政府财政支农责任,努力增加预算内支农资金,使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总量和比重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一是建立财政支持下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渠道。改变中小型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主要依靠农民群众投资投劳的办法,逐步把县以下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投资的范围。国家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土地出让金中的纯收入,除了用于支付失地农民外,应主要用于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事业发展。二是要加大良种补贴范围和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大农机购机补贴资金投入,并逐步扩展到相关农资领域。
2、农业服务体系
加快建立并不断完善与现代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农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农村发展,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积极促进农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二是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要积极规范并不断壮大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多样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其在行业自律、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市场营销、打造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三是积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四)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管理体系
城乡统一的人口管理体系,并不意味着要撤销现有的户籍制度,而是要制定出没有城乡差别、能够惠及全体人民的包括平等的就业机会、居住机会、教育机会、社会保障和医疗制度的综合型社会制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迁徙和居住的自由,剔除附加在户口上的劳动用工、住房、教育等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的制度,平等对待新进城落户居民与原城镇居民的权利和义务,逐步实现人口的自由迁移和定居,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以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为依据的户口申报制度。目前,可以考虑放开地级市及部分省会城市对外来人口落户的限制。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作者:贾若祥,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2.城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协调与发展 篇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 城乡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明显, 开始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 必须进行统筹城乡规划, 深化城乡改革,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随着我国统筹城乡改革的不断探索和深入, 各省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就城镇如何带动农村,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相互融合与协调发展着手试点推进, 并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但在不少地方也还存在目标不明、措施不力、效果不佳等问题。特别是西部省份面临的是区域内差距过大, 城乡差距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市不强, 农村太弱, 大部分城市还处于工业化初期, 对农村的辐射带动力不强, 没有能力反哺农村。
1 云南省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分析
1.1 财政收支与人口分布不平衡
云南省国土面积达39.41万km2, 县域内国土面积达38.12万km2, 占全省总面积的96.72%。2005年末, 县域内人口为3738.69万人, 占总人口的88.26%。云南省县域内财政支出占全省支出比例从1998~2006年始终维持在40~50%之间, 年均比例为43.68%, 2006年达到9年来的最高值49.27%, 虽然这一比例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但与县域内土地面积、人口规模所占比例极不相称。2006年县域内财政收入137亿元, 财政支出440.3亿元, 财政缺口为303.3亿元, 年均财政缺口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68.67%。
1.2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完善
(1) 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 这类物品应该由政府提供, 但是实际情况是城市居民的生产性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 但是农村居民的生产性公共物品由自己提供, 导致城乡之间公共产品提供存在巨大差距。虽然, 近年来政府已开始重视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 并加大了投入力度, 但城乡之间的投资差距还是未见缩小。 (2) 涉及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缺乏。农村的社会保障、农村的教育及农村的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对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 云南省省政府对这些公共产品供给投入的资金严重短缺。
1.3 收入差距大, 消费不平衡
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 使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虽然近几年政府已在这方面加大了调控力度, 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如表所示, 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差距不但没有缩小, 反而有扩大之势。2007年全国人均收入差距比达3.33:1, 而云南省收入差距比则高达4.36:1, 可见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远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也极不均衡, 农村居民把大部分的收入都用于生活性消费支出, 城市居民只把一部分收入用于生活性消费支出, 剩余的可用于储蓄或投资。表1为云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收支统计表。
2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2.1 统筹城乡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保持一致
根据云南省目前的现实情况,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从城市发展和农村建设方面入手, 把握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把城市和乡村一起纳入区域共同发展的范畴, 把两者的统筹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一条主线, 才符合本源意义上的区域发展的含义。云南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社会发展滞后集中体现为城市化滞后, 因此, 必须走城市化推动型的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道路, 但是在加速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上, 需要实施城乡统筹或城乡协调型的城市化战略才能使城市化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2.2 加快城镇化建设
从我国的城乡规划经验来看, 城镇化程度越高, 城乡发展之间的矛盾就越小, 城镇化程度越低, 城乡发展之间的矛盾越小。从国内城镇化发展来看, 程度越高的地区, 其城乡发展的协调程度越高, 越是城镇化水平滞后的地区, 城乡发展水平的差距也就越大。城乡差距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次到位。现阶段城乡统筹不能要求城乡同样繁荣, 而是要遏制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 创造条件逐步缩小差距;不能以牺牲城市发展来换取农村发展, 而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进程, 从而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以及在中国加速发展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势下, 云南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陆路联系要素, 使云南有可能成为这个区域的物流中心。云南具备了转变为国际区域贸易物流中心的机遇, 具备了构筑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的东南亚较大的物流中心的机遇。云南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将对加速本省的经济建设提供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2.3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城乡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经济基础上, 如果统筹城乡发展脱离生产力的发展, 势必会影响城乡发展效果。因此, 要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 加速城市化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步骤, 但也不是城市化发展了, 城乡就自然地实现了由分割到融合的过程。加快城市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 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城市化时时处处都对城乡差别起到缩小效应。这当中, 尚需政府在宏观调控当中, 将统筹城乡关系、城乡要素和城乡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采取分区域、分阶段的措施, 而不是实行一刀切的办法。
(1) 采取有效措施, 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和劳动力的自由、合理和有效地流动。如在农业用地向城市建设用地的转换当中, 提高农民失地的补偿标准, 实现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与所处城市的社会保障接轨。加大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建立健全城乡劳动力市场管理体系, 文化和技能素质, 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能够顺利、持续和高效。
(2) 加大财税补贴的政策。农业虽是基础产业, 但它却是弱质产业。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 在当代世界, 凡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 农业的发展一般都有国家的扶持和保护。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是WTO框架下世界各国政府的通行做法。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补贴,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比例和财政支出的结构, 形成国家支持农业的稳定增长机制。同时, 要调整支持结构, 及时启动对农民收入的直接补贴政策。
(3) 改变现有的投资模式, 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比重。建设投资的差异也是导致城乡差距加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现行财政体制下, 国家财政资金向城市投资多而对农村投资偏少。除了政府投资, 民间投资的作用也不能忽视。按照投资的机会选择而言,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 民间资金向城市快速流动是必然的, 因为城市的投资空间大、机会多。如果政府不采取一定的手段, 仅靠市场的手段自然调节的话, 势必导致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因此, 要制定和采取鼓励民间资本向农村投资的政策, 确保投资合理分配, 缩小城乡间的差距。
(4) 进行城乡经济社会体制的综合改革, 消除人为的制度等方面的障碍。目前依然存在并逐渐强化的二元经济社会体制导致城乡居民不能享受同等“国民待遇”。要加强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税费制度、土地征用管理制度等在内的相关体制的改革, 确保农民的最大利益, 以最终实现城乡的同等待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统筹城乡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使云南地方经济得到发展, 也只有在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才能实现更好更合理的城乡统筹, 最终达到缩小城乡差别, 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张永刚.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J].农家之友, 2009 (03) .
[2]云南向绝对贫困宣战行动倡议书[J].今日民族, 2003 (11) .
3.城乡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二试题 篇三
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在国有土地上盖房子是小产权房。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2.新农村建设是十六大提出的任务?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下面的说法正确吗?城市化水平超过50%之后,城市对农村的辐射跟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开始向城乡融合方向迈进。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江苏于2008年开始在苏州推行城乡发展一体化试点。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江苏城市化率57%,但是我们现在跟全国一样,我们叫做半城市化,为什么这么说半城市化呢?在57%的人口当中,只有40%左右的人具有城市户口,其他人口只是农业转移人口,而没有城市户口。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6.以下说法正确吗?苏南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江苏2015年力争形成321的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正确 √ 业体系。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7.以下说法正确吗江苏在板块区域上有这么几个板块,一个
正确 √ 就是苏、锡、常,那么现在又提出来一个宁、镇、扬州。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以下说法正确吗?现在南京跟无锡的服务业比重都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下面的说法正确吗?现代化农业靠得住的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以家庭大户跟家庭农场为主的农业经营主体。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下面的说法正确吗?“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单选题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1.户籍制度的改革如何使更多有条件的农民,____,给他真
正确 √ 正的市民待遇要研究。
A.城市落脚
B.城市落户
C.城市工作
D.城市买房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2.城乡发展一体化最大的前提就是____。
A.预算
B.制度
C.规划
D.执行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3.2010年江苏城市化达到____。
A.37%
B.47%
C.57%
D.67%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4.____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把非常重要的载体。
A.农业公司
B.农业经济主体
C.农户合作社
D.家庭承包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5.世界银行给我们的数据表明,一个国家的城乡收入最安全
正确 √ 的比重是在____之间。
A.1.5:1
B.1.6:1
C.1.4:1
D.1.2:1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南京,苏州,无锡,常州跟徐州市区的GDP都超过了____
正确 √ 亿元。
A.80
B.90
C.100
D.120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7.经过改革开放30年,江苏的经济发展是突飞猛进的,我们到2010年我们的经济总量突破了____万亿。
A.1
B.2
C.3
D.4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8.“十二五”时期江苏城乡一体化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建立一个____,所以我们国土部门也在加紧研究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问题。
A.有价的交换要素
B.平等的交换要素
C.有价的户籍变换
D.平等的户籍变换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9.哪个城市的改革提出来,人口在城乡之间自由迁出与承包
正确 √ 地与宅基地没有关系?
A.南京
B.成都
C.江苏
D.重庆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0.十七届三中全会就是提出了_____。
正确 √
A.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B.城乡一体化。
C.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
D.主体功能区战略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1.在集体用地上盖房子是____。
A.小产权房
B.大产权房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2.马太效应是指?
A.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他得到的资源越多。
B.经济越落后的地区他得到的资源越多。
C.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他得到的政策越多。
D.经济越落后的地区他得到的政策越多。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3.苏中,苏北“十一五”时期对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了____个百分点。
A.0.5
B.1.0
C.1.5
D.2.0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14.江苏合理的开发的滩涂资源,大概有开发出来的土地____用做农业,____用做生态建设,____用做建设用地。
A.60%,20%,20%
B.50%,25%,25%
C.70%,20%,10%
D.70%,10%,20%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15.江苏城市化率57%,但是我们现在跟全国一样,我们叫做半城市化,为什么这么说半城市化呢?在57%的人口当中,只有
正确 √ ____左右的人具有城市户口,其他人口只是农业转移人口,而没有城市户口。
A.20%
B.30%
C.40%
D.50%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16.在城乡一体化当中要____,而不是一味的把土地集中在乡政府,集中到村里面去。
A.创立农业公司
B.培养农业经营主体
C.回收农业土地
D.重新启动公社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7.美国经济学家阿斯刘易斯的理论认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一定是____。
A.大力发展农村建设
B.劳动力要素的转移
C.劳动力密集生产
D.合理分配劳动力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8.江苏的农业增加值排在第几位?
A.第三位
B.第四位
C.第五位
D.第六位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19.城乡一体化阻力比较大的是____。
A.户籍制度改革
B.医疗制度改革
C.养老制度改革
D.土地制度改革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20.为什么对苏中提出了国际化程度要提高?
A.苏中具备了政策的基础
B.苏中具备了资金的基础
C.苏中具备了开放拉动经济发展的基础
D.苏中具备了历史的基础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第三部分;多选题
正确 √
正确 √
1.从挑战角度来讲,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有些挑战,正确 √ 包括____。
A.区域经济有一个规律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出现马太效应。
B.从机遇上来看我们的区域协调发展有很好的机遇。
C.区域之间的竞争压力增加。
D.制约经济发展制度性障碍仍然存在,这就是行政区的改革。
您的答案:ACD
正确答案:ACD
答案分析:
2.新社区的建设首先要从三靠近做起,____,更多的农民
正确 √ 寄居,慢慢的城市化。
A.靠近发达地区
B.靠进城区
C.靠近商贸区
D.靠近开发区
您的答案:BCD
正确答案:BCD
答案分析:
3.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
A.着力推进新一年的沿海开发。
B.着力推进新兴工业基地的建设。
C.形成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区。
D.加强土地政策改革。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错误 ×
4.规划的问题中,哪些规划不说话,不衔接,互相矛盾的正确 √ 情况比较多?
A.土地利用规划
B.城市建设规划
C.产业布局规划
D.生态保护规划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5.苏州围绕5个一体化进行哪些制度的改革?在全国也引
正确 √ 起了很大的反响。
A.土地制度的改革
B.户籍制度的改革
C.合作制度改革
D.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E.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改革
答案分析: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E
6.以载体建设为依托推进城乡资源优势互补,具体包括: 正确 √
A.城市化载体
B.发展小镇
C.建好新型社会
D.做好工业产业
E.县域经济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分析:
7.江苏为什么重视沿海开发?
正确 √
A.连云港的特殊地位,他是新欧亚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
B.连云港发展了之后,对中西部是一个带头作用。
C.中央重视沿海规划是在于江苏沿海954公里的海岸线如果发展起来之后,会完善中国的沿海生产力布局。
D.沿海开发能带动苏北的发展。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8.城市为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
正确 √
A.城市有集聚效益,要素集聚在一起,配置效率明显提高,这就是城市化跟要素提高带来的效率。
B.城镇化体系区域合理。
C.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效益明显增强。
D.城市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9.苏北发展跟苏南发展有比较大差距。客观因素是?
A.长江阻断了要素在苏北苏南的流动。
B.苏北地区过去是黄河古道,饱受黄河泛滥
C.沿海不发达
D.制度不完备
您的答案:AB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10.农民工进城或者转型农业人口的两大政策难点是?
A.要不要交出宅基地
B.要不要交出承包地
C.要不要迁徙户口
D.要不要办理养老保险金
您的答案:AC
正确答案:AB
正确 √
4.城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协调与发展 篇四
本次考试结束啦,您在此次考试客观题得分为 92.5 分!
您通过考试!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2.下面的说法正确吗?城市化水平超过50%之后,城市对农村的辐射跟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开始向城乡融合方向迈进。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下面的说法正确吗?在国有土地上盖房子是小产权房。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4.以下说法正确吗?现在南京跟无锡的服务业比重都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5.以下说法正确吗?苏南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江苏2015年力争形成321的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正确 √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新农村建设是十六大提出的任务?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7.下面的说法正确吗?现代化农业靠得住的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以家庭大户跟家庭农场为主的农业经营主体。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江苏于2008年开始在苏州推行城乡发展一体化试点。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9.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江苏城市化率57%,但是我们现在跟全国一样,我们叫做半城市化,为什么这么说半城市化呢?在57%
正确 √ 的人口当中,只有40%左右的人具有城市户口,其他人口只是农业转移人口,而没有城市户口。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以下说法正确吗江苏在板块区域上有这么几个板块,一个就是苏、锡、常,那么现在又提出来一个宁、镇、扬州。
A.A.正确
错误 ×
B.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单选题
1.南京,苏州,无锡,常州跟徐州市区的GDP都超过了____亿元。
A.80
B.90
C.100
D.120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2.江苏的农业增加值排在第几位?
A.第三位
B.第四位
C.第五位
D.第六位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哪个城市的改革提出来,人口在城乡之间自由迁出与承包地与宅基地没有关系?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A.南京
B.成都
C.江苏
D.重庆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4.长三角规划由之前的16个城市的规划转变为现在的____。
A.20个城市
B.一省一市
C.两省一市
D.两省两市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5.“十二五”时期江苏城乡一体化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建立一个____,所以我们国土部门也在加紧研究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问
正确 √
题。
A.有价的交换要素
B.平等的交换要素
C.有价的户籍变换
D.平等的户籍变换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6.____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把非常重要的载体。
A.农业公司
B.农业经济主体
C.农户合作社
D.家庭承包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7.盐城大风港现在建了10万吨,南通的羊头港是____。
A.5万吨
B.10万吨
C.20万吨
D.30万吨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8.马太效应是指?
A.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他得到的资源越多。
B.经济越落后的地区他得到的资源越多。
C.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他得到的政策越多。
D.经济越落后的地区他得到的政策越多。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为什么对苏中提出了国际化程度要提高?
A.苏中具备了政策的基础
B.苏中具备了资金的基础
C.苏中具备了开放拉动经济发展的基础
D.苏中具备了历史的基础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10.苏中,苏北“十一五”时期对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了____个百分点。
A.0.5
B.1.0
C.1.5
D.2.0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11.江苏城市化率57%,但是我们现在跟全国一样,我们叫做半城市化,为什么这么说半城市化呢?在57%的人口当中,只有____
正确 √
左右的人具有城市户口,其他人口只是农业转移人口,而没有城市户口。
A.20%
B.30%
C.40%
D.50%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12.____总的来讲是苏中的一个洼地,是个潜力比较大的地区。
A.扬州
B.里下河地区
C.泰州
D.南通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3.在中国,长三角一体化的提出,面临着一个问题:
A.打破行政界线促进要素流动。
B.行政单元与行政经济的并存。
C.国家财力的支持。
D.人才的引进情况。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4.户籍制度的改革如何使更多有条件的农民,____,给他真正的市民待遇要研究。
A.城市落脚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B.城市落户
C.城市工作
D.城市买房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5.世界银行给我们的数据表明,一个国家的城乡收入最安全的比重是在____之间。
A.1.5:1
B.1.6:1
C.1.4:1
D.1.2:1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6.十七届三中全会就是提出了_____。
A.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B.城乡一体化。
C.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
D.主体功能区战略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7.江苏2010年的城乡收入比是: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A.2.67:1
B.2.57:1
C.2.53:1
D.2.43:1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18.美国经济学家阿斯刘易斯在77年提出来的理论是:
A.城乡二元结构
B.城乡三元结构
C.城乡统筹发展
D.城乡统一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9.2010年江苏城市化达到____。
A.37%
B.47%
C.57%
D.67%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正确 √
正确 √
20.一般的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____的时候就开始加速,到了____以后趋于平缓。
A.20%,80%
B.30%,70%
C.40%,70%
D.50%,50%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第三部分;多选题
正确 √
1.苏北发展跟苏南发展有比较大差距。客观因素是?
A.长江阻断了要素在苏北苏南的流动。
B.苏北地区过去是黄河古道,饱受黄河泛滥
C.沿海不发达
D.制度不完备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2.江苏发挥经济基础雄厚,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包括:
A.明确工作思路
B.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错误 ×
正确 √
C.确定战略方案
D.确立发展目标
您的答案:AD
正确答案:AD
答案分析:
3.城乡一体化的实质是什么?
A.是经济跟社会的同步发展,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要解决城乡差距过大,半城市化问题。
B.是城乡发展的动力仍然要来自于城市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城,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
C.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途径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进行改革,他自动不能产生。
D.是城乡建设一体化,没有区别,农村全面城市化,消灭农村形式及存在。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正确 √
4.江苏省委十一届九次会议的精神,根据这个精神我们认为,城乡发展一体化在总体思路上应坚持实行____,总体思路上是
正确 √
这样的,再加上省委提出来5个一体化,这就是总体思路。
A.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走三化带三农的发展道路
B.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
C.以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关键
D.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为重点,促进城乡的协调化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5.省委省政府,在不同的时期非常重视区域的协调发展。“十五”的时候就划分了苏南,苏中,苏北。又提出了____。
正确 √
A.提升苏南发展水平
B.促进苏中快速崛起
C.发挥苏北的后发优势
D.淮北地区支付工程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6.江苏为什么重视沿海开发?
A.连云港的特殊地位,他是新欧亚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
B.连云港发展了之后,对中西部是一个带头作用。
C.中央重视沿海规划是在于江苏沿海954公里的海岸线如果发展起来之后,会完善中国的沿海生产力布局。
D.沿海开发能带动苏北的发展。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7.我们在把城市化战略作为一个重要战略的推动,这是与经济发展规律相适应的,这个经济发展的过程两部发动机,____________,城市化,而城市化又是工业化重要的载体。
A.一部就是工业化
B.一部就是城镇化
C.一部是区域化
D.一部是一体化
您的答案:AB
正确答案:AB
错误 ×
正确 √
答案分析:
8.江苏农村实现了哪几个保障的全覆盖,_____,这在全国率先的。
A.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B.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C.被征地农民基本保险保障
D.新农合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9.国家发改委前段时间做了一个很大的工作,就是把全国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以县为单元,划分为哪几大类呢?
A.重点开发区
B.优化开发区
C.限制开发区
D.禁止开发区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正确 √
正确 √
10.全国来讲,地方政府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的兴趣除了要提高三农发展水平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冲着土地指标去的。
正确 √
大幅度的这样做将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A.农民会会遇到产权问题
B.耗用了后代可用的土地资源
C.农民会遇到就业问题
D.农民会会遇到利益保护问题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5.如何认识城乡协调发展 篇五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30年间,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平衡发展战略,各种投资政策和财政支付转移明显地向边远和落后地区倾斜,然而效果不佳,付出的代价非常大.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来了一个大转变,从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不平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发展和开放的政策明显向沿海地区倾斜,使得沿海地区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也迅速地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03年广东省为13626亿元,约相当于3个湖南(4639亿元)或10个贵州(1365亿元)或35个青海(390亿元).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03年浙江为20147亿元,3倍于江西(6678元),4倍于甘肃,5.6倍于贵州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中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于20世纪30年代用一条简单的线条描述了中国自然地理,人口地理与经济地理分布的不平衡特点:从东北黑龙江省瑷珲县到西南云南省腾冲县之间,用一条近乎直线连接起来,把中国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9.2%,人口却只有全国总人口的3.7%;东部面积占全国50.8%,而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6.3%.相应地,西部贫穷,东部富裕.“胡焕庸线”只是大体上形象地描述了幅员辽阔的中国东西部的地理分界.现今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划分主要是按照行政省区,辅之以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这三大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由东向西呈递减阶梯状态.(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中,最高的广东达13625.9亿元,最低的西藏只有184.5亿元,广东是西藏的74.7倍.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最高的内蒙古有116.8,最低的云南为108.6,相差8.2.2003年地区工业总产值,前五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分别为21513.5亿元,18036.7亿元,15380亿元,12864.2亿元,10342.8亿元,后五位的西藏,青海,海南,宁夏,贵州分别只有21.4亿元,247.9亿元,333.5亿元,352.8亿元,977.6亿元,后五位都在1000亿元以下,前五位都在10000亿元以上.(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在改革开放以前,北方地区领先于南方地区;在改革开放前期,北方地区仍然领先于南方地区,而且差距进一步拉开.20世纪90年代以后,南方地区经济迅速崛起,人均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7.2%,北方地区经济的领先地位受到动摇,南方地区后来居上,不仅在增长速度上超过北方地区,而且在人均GDP的绝对值上也超过了北方地区,其来势之猛烈,使南北地区间的静态不平衡差迅速拉大,而且存在着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享有“辽老大”美誉的辽宁省,近年来经济发展水平已降到全国第10位左右,黑龙江和吉林省的排名也逐步下降.(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城乡二元结构被视为造成中国城乡差别的主要因素,城乡差距的实质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1.6:1)的水平,按照国际劳工组织1995年发表的36个国家的相关资料,城乡差距超过2:1的国家只有3个,中国便是其中之一.从绝对差距看,1978年农民年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差209.8元,之后几乎每年都在扩大,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1242.6元,2000年达到4027.0元,2003年达到5850.0元.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历史基础.(2)区位条件
1978年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采取了不平衡发展战略,使沿海地区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区位条件优越,中部地区同样也有一些大城市作依托,但在地理区位上与东部地区相比,其对外联系明显不如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虽也开通了一些对外贸易口岸,但由于与中国西部接壤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无力带动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另外,东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好,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有利于开展较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和产业布局,而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特别是西北地区干旱严重,生态恶化,土地贫瘠,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较大.(3)制度因素
中国自1978年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由于各地区体制转轨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般说来,一个地区的非国有化程度越高,计划控制能力就越弱,市场化程度也就越高.从表2-3可以看出,中国东部地区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发展速度和市场化程度都明显高于内地.(4)政策倾斜效应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给予沿海地区的倾斜政策,包括投资,财税,外资外贸,金融等方面,使得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在发展能力上产生了极大的差距.据有关资料统计,1985-1995年中国各地区实际利用外资1499.50亿美元,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实际利用外资达1309.56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87.3%,而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分别为127.06亿美元和62.88亿美元,仅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8.5%和4.2%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从表2-4中可以看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无论从绝对数还是所占比重在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分布状况是: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这种人力资源条件的差异,不仅导致了现有的发展差距,而且还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条件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3,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①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当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距时,发展程度较好的地区就自然成为发展状态较差地区所效法的榜样,发达地区就会更加进一步发达,落后地区就会奋力追赶,从而形成你争我赶的整体经济发展的活力.②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区域的条件优势要素的差异形成的竞争优势的不同,各区域的经济主体可在各自的区域优势及其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寻找经济联合,如资源型优势与加工型优势的区际联合.③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了发达与落后的差异,才迫使落后地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向发达地区学习,从而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来说,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使得落后地区在追赶发达地区进程中大大节省成本,少走弯路,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4.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一国要有效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首先整合国内经济,提高国民经济的素质.只有实现国内经济的一体化,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加强各区域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在区域经济发展
6.城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协调与发展 篇六
1.1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手段的现代化
传统高校图书馆, 主要依靠员工手工操作, 用人工整理书籍, 以人工分配书籍, 通过一些具体的事实性的咨询来搜集知识, 个案中的具体办法进行指导性咨询, 主要都是一些以专题咨询为主的服务。但是日趋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技术, 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人工进行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延迟、滞后性, 通过网络共享、下载、查询, 以检索图书馆的现存数目、电子期刊, 极大地方便、灵活、便捷、实用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
1.2 信息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有所变化
信息是普遍存在人的思维中、自然界中、人类社会中的一种人脑作出反应的一种现象, 旧有的传统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注重藏书建设, 以印刷品为馆藏对象, 现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则注重建设网络化, 以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网络相连接, 把经过加工的文化或原文化全部以网络的形态呈现给大家, 具有及时化。传统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有文化、有素养、怀揣着某项任务的人员, 具有局限性, 现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借助网络的力量改变了旧有的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面对各个有需求的人, 服务变得更加人性化, 利于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养, 创建学习型社会。
1.3 现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好的信息是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有力保证, 但是当前部分高校图书馆中的服务人员, 服务意识淡薄, 没有主动开展信息服务的意识, 总是在图书馆中坐等读者, 服务层次低, 追究起来还是高校图书馆缺乏行之有效的用人机制和培养机制。“打铁还要自身硬”, 高校图书馆想要做好信息服务, 实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就必须先搞好内部, 提高内部的文化水平, 保证服务质量。
2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发生变化后,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趋突出。首先,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手段的现代化, 使高校图书馆拥有比较先进的现代服务设施, 例如现在的大多数图书馆都有电子阅览室、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图书馆信息咨询平台, 这些设施极大地便利了学习和查询, 为学习大大地节约了宝贵时间。地方高校图书馆往往拥有一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必不可缺的文献资料, 这些文献资料经过图书馆整理和编排, 可以快速的查询, 直接致力于地方经济的开发服务中, 为地方积极的建设作出贡献。例如燕山大学的“重型机械数字图书馆”具有鲜明特色的重型机械文献资料, 蕴藏了巨大的重型机械知识, 对秦皇岛市及周边地区和东北地区重型工业起到非常巨大的辅助和参考作用, 直接促进了重型机械的发展。其次,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有所变化, 丰满了服务内容, 拓宽了服务范围, 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地方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提供了人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为地方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服务的具体形式就是为用户提供多方面的文献信息查询、阅读服务, 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都积极做宣传, 宣传读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查询方式, 致力于所有人都能使用这种信息技术手段, 扩充自己的知识,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为地方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支撑的文献信息服务系统, 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还是高校图书馆完善自我、实现价值的需要。地方的高校图书馆必须肩负使命, 抓住机遇, 积极的面对挑战, 以服务社会, 便利群众, 繁荣地方经济为重任。
3 结语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信息的需求与服务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象有所拓宽, 服务的手段变得多元化和现代化, 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与服务和过去也大大的发生了变化, 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 为中国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兴.我国区域发展与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创新[M].教育研究出版社.
[2]廖立明.论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区域经济拓展[J].高校图书馆工作.
[3]丁英辉.图书馆情报信息工作与企业经济发展[J].河北经济图院.
[4]刘丽霞.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新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7.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 篇七
要长期地增加农民的收入,最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农村劳动力逐渐、大幅度地转移到城市来的政策环境,因为劳动力转移出来,就从农产品的生产者变成需求者,供给减少了,需求增加了,农产品的价格才能提高。要创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制,就要在城市里多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而发展中小企业关键是使它们在金融方面得到有效服务,能够给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是地区性中小银行,因此让它们发展就显得很重要。劳动力要流动,除了在城市里要有就业机会,还必须让农民有能力在城市就业,这就非常需要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和职业培训水平。
应该形成全国统一市场,让东部退出粮食农产品的生产,这样就会给中部粮食主产区创造更多商品粮需求,商品粮价格就能维持较高水平;同时东部对矿产需求增加,就会给西部产区创造市场。要建立这样的市场,应该制定一个全国农用地向非农用地转移的配额,分配到各省区,允许配额拍卖。东部向西部购买,农业生产就会向中、西部集中。同时配额拍卖,也为中、西部提供资金。
加速科技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的投入。要保证让农民的商品率不断提
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这是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筹
城乡发展,客观上要求城乡居民具有平等的社会权利,并在城乡之间采取统一的经济社会政策,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以推进乡
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相当迫切。
三、要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适度加快农
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应当看到,农村基本公共产品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关系到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
四、应当努力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上有所突破。从现实来看,城乡公共服务的严重失衡、农村公共服务制度的严重缺失,已成为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首先,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体制。其次,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次,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后,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障制度。
8.城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协调与发展 篇八
浅谈城乡结合部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结合部是“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城乡交错、村居混杂,不同管理体制交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口增长快、流动性强,农用地与非农用地交叉多、转化快,是农村城镇化、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做好城乡结合部的工作,对统筹城乡,使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结合*办事处的工作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城乡结合部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口构成问题。城乡结合部农业人口较为稠密,文化水平偏低,由于长期受小农意识影响,追求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不高、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他们对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缺乏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准备。同时,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打工、经商的外来人口涌入,城乡结合部以其廉价的吃住和便利的交通,成为流动人口驻留的理想区域。如:办事处*村常住人口****人,外来暂住半年以上的*5**余人,每天的人口流动量约5***余人。*等村的情况亦然。大量流动人口的聚集,在促进城乡结合部发展的同时,也为其治安、教育、卫生、就业、计划生育等方面制造了难题。
(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问题。城乡结合部城乡交错、住户村居混杂,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享有的教育资源不足,医疗条件较差,虽已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社会保障体系与城市差异仍较大,特别是缺乏养老方面的保障。而村民、居民比邻而居,使得这些差异更加突出,容易激发社会矛盾。
(三)“城中村”和失地农问题。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乡集合部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部分村不可避免地成为无地“城中村”,众多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无地农”。如办事处*等村已成为“城中村”,村民已成为“失地农”。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靠在地里刨食,收益也许不高,却可保证基本生活。失去土地,农民就失去了其最基本、唯一可靠的衣食来源。部分适应性强、谋生能力强的失地农民,很快融入城市,成为商人、工人、甚至企业家。但大多数失地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低、谋生手段单一,无力参与城市竞争。而征地过程中,征地制度的缺陷和征地赔偿制度的不健全等,使他们的利益得不到保证,陷入贫困境地。加之人在城中,身份依旧,失地农民无法享有同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成为弱势群体,生活难以保障,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四)剩余劳动力问题。土地的征用、人口的增加、国有企业的改制、大中专毕业生逐年增多、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等,使失地农、下岗职工和部分青壮年脱离了生产资料。在巨大的竞争和就业压力下,素质低、劳动技能单一者就成为了剩余劳动力(其中农业人口居多)。而城乡结合部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劳动培训体系规模小、培训力度不够、劳动力转移渠道有限,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滞留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带来隐患。
(五)环境问题。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和农村都在管,又都管不全、管不好的特殊地带,且规划落后、设施不全、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成为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气、废渣、废水的排放地,自然环境善不容乐观。同时,村居民为增加收入,擅自改扩建房屋经商、出租、私搭乱建现象严重、违章建筑林立。基本无规划可言的人居环境增加了治安、消防、安全生产方面的隐患,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二、城乡结合部的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城乡结合部城乡融合,村居民农工商兼营,思想较为开放,易于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再加上城乡结合部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齐全、便利,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战略方针最有条件的实施地,城市能发挥最大限度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资源优势。城乡结合部地少人多,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城乡交错,乡村的自然资源、各种原材料和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如能有效结合,必将能够形成因地制宜、快速发展的局面。
(三)政策优势。城乡结合部处在社会各种矛盾的风口浪尖,处理不当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能得到各级政府更多的关注和更多政策支持,为发展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二元化”管理体制。可以说,二元管理体制是重城轻乡、重工轻农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源。而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又是建立在二元户籍制度这一根基上的。因此,要尽快打破二元户籍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消除体制性障碍导致的城乡差别,使城乡真正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的投入,缓解因流动人口而加剧的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的短缺,逐步缩小,并最终消除成效差别。加强农村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等管网及路网、公共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向更大范围内延伸城镇的公共服务能力,使城乡人民都能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使人人均等的分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三)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建设。对于城中村,首先要做好征地工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普及,消除农民心中的抵触情绪;征地工作采取公开操作,让群众参与征地工作的全过程,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研究制定出统一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征地补偿机制》,解决失地农民最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同时,整合土地资源,按城市整体规划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建设现代化的居住区、商贸区和工业区,规范管理。并允许城中村保留一定比例的集体用地用于发展集中经济,及时开展“村改居”工作,使失地农民真正成为市民,按照城市准则管理,享受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城边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改造杂乱的人居环境,建设节能、环保、整洁的新型生活区。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产业调整、发展规划,充分利用青山绿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壮大二、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拓展绿色产业,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村居民素质,培养实用人才。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和教学质量,做到教育与实际结合,能够学以致用,夯实新增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基础。有效利用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中心、远程教育网络等国有教育资源,鼓励和支持各类民营培训机构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教育培训网络,组织村居民,特别是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按照城乡发展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农业等方面的实用人才,使受培训者基本能掌握好一至两门实用技能。并积极和沿海发达地区联系、联合,合理有效地输出本地富余劳动力。
(五)发展城镇经济,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工农互动。结合实际,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倾力培植龙头企业,依托其规模大、管理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点,特别是要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拓宽农民增收、就业渠道,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办事处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继续按照“建立大市场,疏理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工作思想,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使其上规模、上台阶,形成产业链,打造安顺的第三产业区、*的支柱产业。同时,健全劳动力市场,使其更好的发挥调配劳动力资源的作用,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信息化和市场化水平,引导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流动,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真正实现城乡联动,共同发展。
结合职责对城乡结合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探索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9.城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协调与发展 篇九
1. 电子阅览室具备的功能
国家文化部2001年8月颁发的《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的通知》中定义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 集电子型文献 (如磁盘、光盘、网络信息等) 阅览、咨询、培训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功能为: (1) 使用计算机管理各种文献资源, 用数字化的信息提供阅览、咨询及网上服务; (2) 利用各种网络通信手段连接各种信息服务中心, 包括地区、国家和国际上的信息数据库系统; (3) 使用新技术如光盘存储、多媒体技术等, 建立较大型专业数据库检索系统, 供读者检索。[2]结合广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工作实践, 其功能如下:。
1.1 访问下载
访问是电子阅览室最基本的功能。读者在电子阅览室应当访问光盘服务器、局域网服务器及Internet。访问方式有光盘阅览、网络阅览等。Internet上有极丰富的信息, 可供读者获取和下载, 从而在信息获取上最大限度地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大大提高阅读的丰富性、时效性。广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用户提供了网络访问、传递各类文献信息等服务功能, 用户不仅可以上网浏览他们感兴趣的信息, 还可以下载、刻录、打印、传输有用的信息等。
1.2 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是电子阅览室读者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 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信息的过程。[3]广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对信息检索知识、计算机应用技能比较缺乏的读者, 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咨询服务, 引导读者根据自身需要检索适合的电子文献资源, 从而有意识地训练读者鉴别、选择、处理网络中电子文献资源的能力。定期派发读者参考资料宣传单, 于公众场所的醒目之处内展示展板、海报贴, 让读者及时了解馆藏电子资源的信息变更, 从而提高电子阅览室的服务档次。
1.3 文化娱乐
电子阅览室提供文化娱乐服务功能, 是与图书馆的内涵、职能相一致的。读者在学习科研之余, 也需轻松轻松, 文化娱乐便成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一项辅助服务功能。[4]广西图书馆在图书馆主页中设置了“经典电影”栏目, 读者可通过该栏目获取流行影视、连续剧等的信息。电子阅览室提供的文化娱乐的服务功能不仅有利于丰富读者的业余生活, 还有利于网络文化的普及。电子阅览室提供的各项服务功能其出发点、落脚点都为了使读者充分地利用网上各种信息资源, 为超越课堂、创新学习、培养人才提供平台。
2. 电子阅览室的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工作是电子阅览室高效运转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没有严格的科学管理方式和方法, 则即使设备再先进, 信息资源再丰富, 也不能全方位地发挥作用。对此, 广西图书馆在电子阅览室读者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
2.1 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商业化的数据库、机构或个人建立的数据库、各种网络免费资源等都属于数字资源。目前, 广西图书馆数字资源是由自建数据库、商业数据库和浏览性数字资源三大部分组成的。它是以万兆网络交换机为核心、安腾和志强企业级服务器为支撑、35TB磁盘阵列为数字资源存储介质、星型网络结构的计算机网络平台。馆内局域网主干通讯万M, 对外210M光纤通过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接入互联网, 100M接入政府外网, 另有卫星接收和广西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接入系统。
2.2 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
电子阅览室与传统文献阅览室不同, 它的服务是以电子设备为基本条件的。由于公用的性质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因此, 为了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的优势与作用, 确保电子阅览室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行。图书馆在电子阅览室启用时就制订了《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电子阅览室检索阅览规则》、《电子阅览室设备管理制度》和《电子阅览室安全规则》等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保证了电子阅览室的运行在安全范围内有章可循。另外, 对于违规者采取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以人为本的亲情管理模式。
2.3 提供开放的网络环境
电子阅览室是读者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获取文献的重要场所, 也是各种安全隐患的发源地。[5]读者如果错误操作, 破坏了防病毒软件, 就会引起电子阅览室的软硬件损坏。为了使读者有一个畅通的网络环境, 要加强对电子阅览室的经常性软硬件维修检测及故障排除, 保障网络的畅通。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给读者一个畅通的设备环境, 还可采用安装还原卡保护系统的通畅, 并借助必要的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防止不可预料的潜在破坏信息和非法入侵, 在每台客户机上安装防病毒软件, 工作人员定期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维护, 定期升级软件系统,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确保网络硬软件正常运行。每台多媒体电脑都安装硬盘保护软件, 并定期进行病毒检查和有效杀毒, 以便在遭到破坏时及时还原修复, 给读者提供一个通畅无阻的网络环境。
3. 电子阅览室存在的问题
电子阅览室的建立能有效满足读者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要求, 对丰富读者科学知识、提高读者文化素质起到促进作用。但由于管理理念不到位、读者信息素质有差异等消极因素, 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和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 在认识到广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积极作用的同时, 应看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1 电子阅览室的读者群
由于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群各不相同, 有学生、科研工作者、农民工, 还有盲人读者。其中, 学生利用电子阅览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 这部分读者由于对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功能不了解, 因此对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无从谈起, 仅仅将上网作为其休闲娱乐的消遣方式;科研工作者利用电子阅览室主要是为获得本专业文献信息及国内外新理论、新技术。这类读者通过联机检索网络资源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 充实自己的研究课题, 他们中大部分熟悉中文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 对有些外文电子资源使用方法不熟悉, 需要接受培训;农民工和盲人读者利用电子阅览室主要是想搜索与自己相关的信息, 但这些读者因信息检索的能力有限, 往往不能正确地运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获取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 他们关于电子资源检索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培训要求强烈。
3.2 电子阅览室馆员水平
读者的失误操作及外带各种盘的病毒破坏经常会引起电子阅览室软硬件损坏及病毒感染等。目前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人员主要由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组成, 他们往往缺乏计算机和网络等相关知识需要培训和进修学习, 这给管理造成了很大程度困难, 电子阅览室从建立之初就面临着网络安全、计算机维护和管理力量不足等诸多问题。
3.3 电子阅览室学习环境
图书馆有部分读者把电子阅览室视同“网吧”, 特别是学生来到少儿电子阅览室, 主要是为了上网玩游戏、聊天、下载歌曲等, 很少有人利用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开阔视野、学习知识。有些读者在网上冲浪时被网上的内容逗得大笑;有些读者启动了语音聊天, 大声交谈;有些读者在网上视频聊天,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其他读者查阅资料、检索资源和论文写作等。这是资源的浪费, 使电子阅览室的诸多功能不能发挥。
4. 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创新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电子阅览室工作日益呈现出读者群体复杂性、资源内容多样性、服务手段综合性和管理活动事务性等特点。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 电子阅览室如何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多元化服务, 需要不断创新服务。笔者就广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创新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以下经验以供大家借鉴。
4.1 加强馆员现代化学习
21世纪, 现代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将长期并存, 图书馆信息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要在培养综合服务能力上多下工夫。对外语能力水平、信息的应用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信息人员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处理、管理和服务的技能, 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适应时代的发展。图书馆选派已具备一定图书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工作人员接受进修、短期培训等, 或鼓励他们进行函授学习和自修, 尽快培养出一批熟悉信息服务技术, 外语水平过硬, 既懂图书馆情报专业知识又懂现代电子技术, 兼具其他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高素质、多层次的中坚力量, 使电子阅览室发挥出更大的功能和效益。
4.2 开展读者的培训服务
网上资源极其庞大, 要想快速准确查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读者要掌握一定的文献检索知识和计算机使用技能。图书馆应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开设不同的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 使读者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和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提高读者鉴别、选择和处理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 增强快速获得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另外, 还应开设培训班, 定期或不定期地讲解各种服务工具及检索手段, 根据读者的不同层次分批进行培训, 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与方法、网上资源介绍、馆藏文献资源介绍等。使读者经过培训, 尽快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与检索技术, 从而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得最新情报信息, 节约查找资料的时间。
4.3 电子阅览室分室管理
电子阅览室是广大读者阅读和检索电子文献及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 也是读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第二课堂。[6]电子阅览室的服务是全方位和多样化的, 读者的信息需求也是多样化的, 如果在大型电子阅览室里采用单一的管理方式, 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有两种现象:一是有些读者上网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的时间比较长, 使想上网查阅资料的读者得排队等候;二是有的读者在电子阅览室边检索电子资源边思考问题, 而坐在他旁边的读者因为欣赏大片而发出笑声或议论, 还有的快速敲击键盘聊天, 电子阅览室里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了使电子阅览室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也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类型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笔者认为应根据读者上网的目的, 把电子阅览室分为文献信息检索室、多媒体辅助教学室和娱乐休闲室, 这样管理比较方便合理。既可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的职能, 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又可解决读者上机查阅资料和娱乐休闲的矛盾冲突, 使电子阅览室的“软资源”和“硬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摘要:作者结合广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工作实践, 分析了图书馆设立电子阅览室的必要性, 讨论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读者服务的工作内容及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电子阅览室,读者服务,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 2010-7-26.
[2]文化部办公厅文件.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的通知 (办社图发[2001]28号) [DB/OL], 2010-7-26.
[3]黄如花.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4:1-23.
[4]卢岩涛.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的功能及管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1) .
[5]买建军.浅议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创新[J].科技信息, 2010, (18) :375.
【城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协调与发展】推荐阅读:
关于加快城乡卫生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思路06-18
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08-27
公共图书馆文化助残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探索10-24
统筹城乡发展,走有特色的城乡一体化道路08-13
浅谈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的思索10-25
政研论文: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问题和误区10-17
苏州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10-23
从多维度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研究的论文10-23
促进城乡妇女创业就业的实践与思考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