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案例与分析

2024-06-23

角色游戏案例与分析(共9篇)

1.角色游戏案例与分析 篇一

大班角色游戏案例分析

观察内容:

生活馆里由美容院和理发厅组合而成,渠霖协商后选择当一位美容师。刚开始她拿了头大毛巾、化装品、蒸汽机等材料布置成美容院,当客人一来,渠霖美容院提供的材料仍然不够,她拿大毛巾为客人包住头发后,就没有毛巾可以帮客人洗脸了。于是她掏出自己的小手帕,假装用它为客人清洗;当小手帕使用完后,她还拿了个篮子充当水槽,洗干净后再继续使用,看到美容院由她来管理,我满意的走向其他主题中。一会儿,渠霖跑过来对我说:“我把喷嚏打在客人脸上,他们都跑光了!”“你感冒了?怎么忘了转过脸或是捂着嘴巴呢?”我问道,“但来不急了!而且捂着嘴巴等下还要帮客人按摩也是很脏的!”“那你找个东西帮你捂着好了,想想,什么东西比较适合的?” 渠霖想了一会突然喊道:“阿姨在分点心不是有口罩吗?好象大一班开的医院也有,我去借一个用用。”于是,渠霖向大一班的“医生”借了一个口罩,继续当起美容师。

分析与反思:

游戏中幼儿比较喜欢使用已提供好的道具或材料,替代物的使用现象较少,几乎都以教师提供的材料为主,有的幼儿则会不断的询问教师解决的办法。该幼儿在游戏时的自主性较强,当没有毛巾时,能想出用手帕代替,使幼儿游戏进行下去,并丰富了游戏的情节。在打喷嚏事件中,幼儿虽在开始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但通过教师是适当引导与提示,她能够联想到其他主题中可相互使用的游戏材料,因此,幼儿对各主题中的知识、材料经验与角色职责也是需要一定的认识。游戏中我发现除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外,可提供些半成品或是在游戏中可用来替代的材料、道具等,放在百宝箱中供幼儿自由选择,同时对本班的多种玩具,也可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充当游戏中你所需要的物品,从而取而代之。

2.角色游戏案例与分析 篇二

一、小学英语教育游戏中的人物角色分析

顾名思义,教育游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主张“玩中学,学中玩”的思想。当今社会,要想让教育游戏更好地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教育游戏中有关人物角色的主要分配制度,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应用。现在许多老师已经尽量将课本知识与游戏联系起来,并要求学生充当游戏中的角色,以此来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加深对课本的记忆。比如,在《英语游戏》的排序游戏中,老师根据活动内容将卡片顺序混乱,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对话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按正确的顺序摆放好。每当学生听到“游戏开始”的指令后,便将正确的图片放到相应的方框内,依次将它们“救活”。在此游戏中,学生扮演着英雄的角色,课后他们会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省,这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能够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诸如此类的英语教育游戏数不胜数,学生通过扮演其中的角色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英语教育游戏中人物角色扮演的现状分析

目前,大部分小学院校在英语游戏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仍有一些学校在该方面的进展状况不佳,影响了学生英语科目的学习。以下是该类院校在英语教育游戏中人物角色扮演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老师对游戏中人物角色的认识不到位。现阶段县城的许多小学,由于缺乏资金,学校聘请业余的教师任教,这些老师没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在英语教育游戏中不能认识到故事的本来寓意,向学生传达错误的主旨,导致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对人物角色了解模糊,不能正确把握故事梗概,达不到教学目的。

2.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尚未成熟,对游戏中的人物了解甚少,在扮演该角色时无法体会到游戏中人物的具体心理,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三、提高小学英语教育游戏中的人物角色的策略和措施

面对当今英语教育游戏过程中人物角色扮演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制定一定的改革措施,以此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下面是我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几点改革意见:

1.加大管理力度,严把教师关,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老师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相辅相成,要想提高英语教育中的游戏教学,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招聘过程中,学校领导要严格把关,要求拥有丰厚专业知识的教师上岗,使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得到保障。

2.增加老师对教育游戏中人物角色的认识。学校要多对老师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对教育游戏中的人物角色有正确的认识,坚决避免向学生传达错误的信息,这样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游戏中的人物角色有深刻的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耐心辅导学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对不同故事中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不至于在游戏过程中产生迷惑,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另外,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而且能够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角色游戏案例与分析 篇三

【关键词】教师角色;幼儿;游戏教学

当下幼儿教学中,教师的身份需要从主导地位转换为以幼儿为主体的引导角色定位,特别是游戏教学中,要充分的发挥幼儿的自主娱乐的天性,调动幼儿自发处理问题和模拟情境的能力,教师应该更多的做好观察和引导辅助,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游戏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当下幼儿游戏教学中教师错误角色定位的表现

(1)任由游戏无序开展。当下让游戏教学中以幼儿为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幼儿的能动性,因此部分教师就将游戏教学处于自行放任的状况,教师完全的脱离教学管理,甚至引发幼儿游戏教学中的矛盾冲突,引发幼儿打斗情况的发生,这样会导致幼儿安全受到威胁,甚至引发家属的投诉等问题,对幼儿整体的教学形象产生负面影响。部分教师将幼儿放任在游戏环境中自行学习活动,自身却忙于其他教学工作,没有对幼儿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无法及时的发现游戏教学中的问题,让教学处于不安全和低效果的状态。

(2)强势主导和破坏游戏。部分教师对游戏教学过于的关注,担心幼儿在游戏教学中出现安全或者其他无序的问题,因此强势的介入到游戏教学中,让幼儿完全根据教师自身的安排做游戏教学进程推进,无法让幼儿放手自主发挥,对于幼儿间发生的问题过于严重化的批评,让幼儿在心理上存在一定影响。例如幼儿在对某一个问题做争论时,教师很快的做介入,批评幼儿而进行自我教学内容的完成,这样会导致幼儿对游戏内容失去兴趣。幼儿的游戏兴趣是一种连续发展的过程,如果中途遭到破坏,幼儿的游戏兴致就会大大降低。而游戏教学的完成上,教师过于的运用秩序管理和成人化的思维做介入,让幼儿按照自身的行为规范来操作,让幼儿没有了游戏的自主性。例如角色的扮演上,幼儿自身喜欢扮演公主,而教师会强硬的安排幼儿进行小矮人或者其他角色的安排,或者安排给幼儿自己不喜欢的游戏道具,这些都会导致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教师就如同游戏的主导者,安排着游戏各个环节和幼儿的实施,这样幼儿就成了教师的教学棋子,没有自身的自主性,也无法发挥游戏对幼儿学习能力的激发,压抑了幼儿的游戏兴致。

二、教师在幼儿游戏教学中的科学定位

通过对教师不当角色定位的阐释,无论是放任自流还是强势干预,其实都是教师角色定位不恰当的表现,教师的角色定位要隐形的贯穿其中,不干扰游戏的开展,但是又要保证游戏有序化进程,保障幼儿的安全和游戏兴趣、游戏效果。而具体操作需要对幼儿有充分的了解,以及游戏开展的灵活把握。

(1)建立幼儿游戏环境与条件。教师应该是游戏教学的条件提供者,为幼儿提供好相应的游戏道具、材料、场地,同时保证环境的安全性、材料的多样性、道具生动性等,从而让幼儿在游戏教学中可以有充分的情境感受力。同时游戏的空间应该足够的宽敞,让幼儿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在游戏条件的提供上要充分的关注到幼儿实际人数和喜好需求,这样才能针对性的进行游戏环境与条件的安排。而相关问题也是作为教师为游戏教学组织者的主要作用之一。

(2)充分尊重幼儿的游戏体验。在游戏环节中,如果不存在恶性事件或者安全问题,应该充分的让幼儿有自主选择和能动性发挥的空间,教师不应该带有过多主观情感和成人思维去过多的介入幼儿的游戏环节中,要让幼儿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和意愿进行游戏的操作。例如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幼儿的表达如果脱离的游戏情境,也不要刻意的去打断,而是在游戏情境模拟结束后设立评价环节,让幼儿之间进行评价,而不是教师过多的去批评或干预,让幼儿表达出自身表现的原因和感受,而后做相关游戏的引导,运用征求意见的语气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让幼儿在引导下进行自我的思考和选择,避免强势干预给幼儿造成的心理压力。因此在游戏的介入中要注意有效的隐形,不要过多的彰显主导地位,但是又要维护幼儿的安全和有序进行。

(3)适当的角色扮演给予游戏辅助。在游戏教学开展中,幼儿需要一定的辅助,但是教师不能以教师的角色介入其中,可以进行辅助性的角色在游戏中进行引导。如幼儿自身不知道游戏如何开展,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扮演可爱的故事小人物来对幼儿进行提问和操作开展的引导,但是当幼儿学会如何进行时,教师要能够及时的抽身。同时在引导性角色中,要充分的估计幼儿的能力和情境,不能过多的兼顾多种角色,或者不顾忌游戏的节奏而胡乱的改变幼儿游戏的进度。

三、结束语

幼儿游戏教学中,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融入感,但是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过多的介入游戏中,充分的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动性。这种操作需要教师更加有智慧,同时也要具备基本的安全常识经验,避免过多的惊动幼儿的游戏情绪,但是又能保障游戏的顺利和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陈亮华,易洪湖.幼儿自发游戏中教师角色的探析[J].大众文艺,2014,19:252-253

[2]李少筠.幼儿游戏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3,05:68-69

4.角色游戏案例与分析 篇四

曾晶晶

分工——仔仔和王籴进入超市,仔仔挂上了绿牌子,代表老板,王籴挂上了橘色的牌子,代表员工。仔仔一边拿货物一边说:你整理超市,我去外面赚钱,并询问:你勉不勉强?王籴说不勉强,仔仔又问,你知道勉强什么意思吗?王籴说,我不知道。仔仔又说:勉强就是有点不乐意,不喜欢。王籴说不勉强,仔仔说,那就好,那我们就这么定了好不好。仔仔开始往魔术帽里装蔬果,王籴开始整理货柜。

免费品尝、变魔术、抽奖——仔仔回到超市,将五元钱给王籴,王籴接过来说:“好了,八十!”把钱放进了抽屉。这时,王籴在桌面上放了很多很多的食品,仔仔大声吆喝:“免费品尝、免费品尝!”倪嘉谦说:“我要买这个,黄健哲拿了一盒品尝,仔仔问:“免费品尝好不好吃?”黄健哲点点头走了,仔仔说:“免费品尝这么好吃你怎么还走呀?”葡萄又来到超市门口,仔仔问:“要不要变魔术?”葡萄说:“能不能变半个魔术?”仔仔说不能变半个。杨子懿来了,王籴说:“免费品尝。”仔仔也回来了说:“这个这个”王籴说:“如果你觉得好吃可以买去。”杨子懿拿起小黄瓜品尝了一口说:“黄瓜太甜了。”王籴给他推荐了一盒饼干,杨子懿品尝了一口说:“好吧,这个好吃的。”并问:“几块呀?”王籴说:“两块就好了。”杨子懿说:“我还有两块。”王籴说:“那你就再。有。。还有。”

仔仔回来了从帽子里拿出钱给王籴说:“我们又赚钱了。”杨子懿走了,仔仔在她旁边问:“杨子懿你要不要变魔术?”杨子懿说:“不要。”仔仔说:“而且我变出来的东西还可以吃。”杨子懿说:“不要了,我还要买东西”仔仔一直跟在她旁边游说.王籴在超市里数钱,“86,87,88。。”米米来买日历,问两块钱能不能卖,仔仔说:两块钱不够。并且马上转身对王籴说:“王籴,两块钱不要给他买,最少五元钱。”王籴停顿了一下继续数:89、100、101。又加上仔仔给的五块共106元。杨子懿选了两朵花来付钱,王籴说:“这个两块不行,最少五块。”杨子懿把花放了回去。夏艺宸选了一罐牛奶,王籴接过来摇了摇,说:这个是坏的,并换了一罐好的给他。结账后,王籴说:“欢迎下次光临。”

仔仔大声吆喝:“抽奖了!”王籴也跟着:“抽奖,谁要抽奖?”仔仔拿着抽奖和去外面抽奖,葡萄问:“抽奖几块钱?”仔仔说:“也是五元。”王籴也开始拿着糖果去外面兜售。仔仔给王籴五元钱问:“赚了多少?”王籴开始计算,对苗嘉睿说:“144.”

发工资——仔仔拿着一叠钱对王籴说:今天收入很好,我我为你这个员工自豪,因为我觉得你表现很好,所以这些钱都算你的薪水吧。王籴接过钱,掉了两张,仔仔捡起来给他说:“你掉了。”他们一起去银行存钱了。分析与反思

今天我分享的是大班超市游戏案例,指南当中对社会领域提出了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两方面的目标,如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关心尊重他人能有礼貌地与人交往,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理解规则的意义等。华师大的华桦老师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提出了四个表现方面。

一、社会性语言逐步发展

游戏使得幼儿彼此之间交往的机会增多,而且有了表达自己思想和倾听他人谈话的需要。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需要合作与交往,需要用语言来交流思想,商讨办法。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逐渐得到了发展。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班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会性语言十分丰富:适应性告知语言、命令请求语言、问题回答语言使用恰当,而批评嘲笑与独白等自我中心语言则没有出现。如“免费品尝这么好吃你怎么还走呀?”“如果你觉得好吃可以买去。”“王籴,两块钱不要给他买,最少五元钱。”“这个两块不行,最少五块。”王籴说:这个是坏的,并换了一罐好的给他。结账后,王籴说:“欢迎下次光临。”等等,句句都是在促进交往,推动情节,展现了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

二、社会认知的逐步丰满

幼儿在游戏中能学到包括学习该社会所必需的生活知识,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他们也在游戏这个缩小的成人社会里,反映出他们的生活认知,他们将生活中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并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从而大大加深了幼儿对社会的了解。随着研究活动的逐步开展,孩子们对规则的理解能力与遵守能力都有所提升。

在游戏中主要体现为两个孩子能使用多种策略深入扩展游戏主题,游戏情节连贯清晰,线条明确。两个孩子采用了变魔术、抽奖、免费品尝等多种方式完成买卖,推进超市游戏的情节发展,并且从头到尾都围绕着自己的角色进行,与小中班时期游戏反复、游戏中断等特点相比,大班孩子游戏更持久更专注,游戏执行力高,对生活经验的利用延伸更自如。1.变魔术:巧妙利用超市材料,促进游戏发展

从刚开始的被拒绝到最后财源广进,体现出孩子被拒绝也要坚持的个性品质。利用超市里的魔术帽来变魔术吸引顾客,体现出孩子具有马戏团变魔术等经验,并将这个经验非常自然地迁移到游戏中,材料利用十分巧妙,从顾客的反应也可以看出,效果不错,大家都很来消费了。而且赚了很多很多钱,他们并没有沾沾自喜,停止游戏去其他区域消费,而是继续推销,想要做得更好。

2.抽奖:游戏情节的不断推进和深入

抽奖这个情节在不断推进。这个情节已经是第三个版本的抽奖,第一种抽奖是孩子们用一个小纸盒,纸盒里有很多小纸条,纸条上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比如娃娃、大礼包、书本,顾客来抽奖得到的奖品就是这张纸条,没有实物。第二种是实物抽奖,就是桌子上放着一堆的货品,顾客看得到这些奖品,闭着眼睛抽奖,如果你想抽到牛奶,你只要记住牛奶的位置就可以了。第三种就是视频里的方式,箩筐里装着抽奖券,顾客抽取奖券,兑换实物。奖券也是幼儿自己制作的,虽然在案例中抽奖的戏份很少,对抽奖券的使用也比较随意,但是也是孩子们智慧的成果。体现出大班孩子对一个情节的兴趣更持久更广泛,也体现出他们扩展深入情节的能力水平,更是孩子主动性的体现。3.免费品尝

在视频的后面出现了免费品尝的推销方法,这个方法我们在超市里经常看到,孩子们对于不花钱的品尝是很乐意的,品尝结束以后,仔仔会追问:这么好吃你不买一个吗? 体现出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与机智的游戏反应。

三、合作协同能力逐渐提高

幼儿一方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态度,一方面要理解别人的意愿、主张和态度,并做出反应。在角色游戏的五个层次:简单平行游戏、彼此注意简单平行游戏、简单社会游戏、互补游戏、互惠社会游戏中,大班幼儿大多停留在互补性游戏与简单社会有游戏,在这个案例中,很多情节已经体现出了互惠性游戏。随着游戏层次的不断提高,幼儿游戏行为之间的合作性、交流性也不断增强。两个孩子游戏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大班幼儿的合作与中班相比具有分工明确,执行坚决、合作严密的特点,在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仔仔和王籴的分工非常明确,王籴主内,负责在超市里整理、清点账目、配合仔仔做好抽奖的准备工作等。仔仔主外,负责统筹,负责推销和招揽顾客。而且他们相互配合十分默契,合作十分严密,体现了定点销售与走访上门的结合,在游戏过程中,两位孩子的合作意识也是较为明显的,主要体现在分工合作上。如“你整理超市,我去外面赚钱”,“仔仔大声吆喝:“抽奖了!”王籴也跟着:“抽奖,谁要抽奖?”仔仔回到超市,将五元钱给王籴,王籴接过来说:“好了,八十!”把钱放进了抽屉。这时,王籴在桌面上放了很多很多的食品,仔仔大声吆喝:“免费品尝、免费品尝!”等等这些游戏情节都显示着两位孩子之间有着非常默契的配合度。仔仔赚了钱马上给王籴,王籴马上清点,王籴在推销时,仔仔听到了马上帮忙补充,两个人见缝插针,有商有量,配合得很紧密。

四、亲社会行为明显增多

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争吵、攻击,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大班幼儿逐渐学会运用游戏中的规则来解决问题、协调关系,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社会性不断成熟。言语攻击行为明显下降,身体攻击行为也显少出现,同情、帮助、感谢、谦让、分享等亲社会行为也明显增多。

如在案例中幼儿能关注同伴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仔仔在开头有一个很有趣的询问,用到了勉强这个词,体现出这个老板照顾员工的感受,关注同伴的情绪。王籴不明白勉强的意思,仔仔也马上为他解释,活动后我询问仔仔为什么要这样分工,他说因为他擅长推销,王籴擅长整理和计算,所以这样安排,说明仔仔很了解自己的同伴,并能根据同伴的特点分配任务,让大家都喜欢游戏,心服口服。活动结束后,仔仔也能够客观评价员工的表现,并将收入与员工分享,有着幽默的性格。

王籴其实也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个性比较内敛,他有自己不同的意见,但是他愿意接受别人的想法,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这也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他对最后的分钱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要平均分,而不是一叠一叠份,但是他的个性让他把这个想法藏在了心里。直到好几天以后,他们俩又在一起合作玩美食屋,才把这个问题说出来,仔仔则是大声地说我不是一叠一叠分的,总共201元,我分了你101元,我自己100元。我当时听到这句话,一方面我感叹于孩子的聪明,另一方面,虽然只有一块之差,我也看到了仔仔谦让的美好品质。

五、其他:

除了以上社会性发展之外,这个案例中还体现出很多大班幼儿的特点。如有较好的数数策略,并能在游戏中充分使用。在游戏中抽奖、变魔术都是有价格规定的,只要赚了钱,仔仔马上交给王籴,王籴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将超市的账目管理得井井有条。有很强的数概念,计算能力也很强。与中班时相比,大班幼儿的数数策略、数符号表征以及加减运算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有一定的数数策略,不再是一个一个点数,而是五个五个数,不断累加,能够从任意一个数字开始数,比如第二次赚了30块钱,那么第三次就可以从30块开始数,不用从头来。

此外我认为在游戏中我们也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问题,以上我们所说的很多的很多幼儿的社会性表现也不乏个性的产物,正是因为仔仔个性外向张扬他在游戏中才如鱼得水火花四溅,正是因为王籴个性沉稳内敛,他在游戏中才脚踏实地地当一个好员工,对于幼儿的个性塑造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反思 1.良好经验的辐射

两个幼儿的合作模式让整个游戏顺畅稳妥,在评价环节,我们可以开展“好老板和好员工”的讨论,将仔仔的策略和以前的策略做对比,以前是员工不听话不好好工作就扣工资,这个方法虽然有效但是会让员工不开心,在游戏中,我们提倡既能让大家都满意,又能促进游戏的方法。也可以将仔仔和王籴两个人默契的配合与多种策略与其他幼儿分享,达到先进经验辐射的作用。2.美好品质的引导

在社会性游戏中,最终要的就是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而良好的品质能够促进这两方面的发展,也是孩子一生受用的成长养分。在游戏中,孩子们体现出的关心尊重同伴、坚持到底不放弃、想方设法完成任务等美好的品质对孩子未来在竞争社会里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可以就这方面在日后的游戏中引导容易放弃、与同伴相处有障碍的孩子。3.超市材料的完善

在游戏中,孩子们正常销售是要看价格牌的,但是价格牌上只有蔬果的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是由孩子自己制定的,今天这个孩子有心目中的价格,明天那个孩子也有自己心目中的价格,顾客会觉得超市的价格怎么变来变去,不利于超市游戏的稳定性,也容易引发矛盾,因此可以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投放一些价格标签,幼儿可以随着游戏的推进为商品定价,当然也可以在促销活动中改变价格。3.错误行为的纠正

5.中班角色游戏案例记录 篇五

区角活动观察记录班级:中3班 区角名称:娃娃家 观察对象:西西、佳佳 游戏主题:饮品屋 背景:

在之前的游戏中,我观察到随着孩子们的游戏主题的展开,他们的游戏情节开始复杂起来,游戏经验也得到了不断积累。孩子们的交往也摆脱了对现有游戏玩具的依赖,开始与同伴进行言语的交流。他们游戏角色越来越逼真,游戏行为也形象具体起来。

其次在每次游戏前孩子们也从原先争抢角色到开始互相讨论、协商各自的角色,如孩子们会表示以换班的办法轮流担任角色,或是角色谦让给没做过的一方来做。他们绝大多数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浓厚兴趣,能主动地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讨好的角色的任务去游戏,有时还会创造性地发展一些。随着角色间交往的增多,孩子们产生了对于货币的需要,于是投入了货币及消费卡等游戏材料。游戏实录:

西西今天是娃娃家的爸爸,爸爸发现“饮品屋”推出了新品种的饮料,于是兴致勃勃地从ATM机里取了钱打算去购买。

佳佳(饮品屋服务员)在听到服务铃后非常有礼貌地说:“你好!请问你需要买什么呀?”

西西:“我想要这种新口味的柠檬果汁。” 佳佳:“你要买几杯呢?” 西西:“我要买2杯”

佳佳忙活了一阵之后将“新鲜”的柠檬果汁递给西西,西西马上问道“多少钱呢?”

佳佳犹豫了下回答:“20块!”

西西一听急了:“怎么那么贵的啦!不行!”一张小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行的,我说20块就是20块,我今天是餐厅的服务员。”佳佳一本正经地回答说。

“不行不行,太贵了!”“行的,就是20块。”„„

“你个臭佳佳„„”„„孩子间开始出现了相互抱怨的非角色的语言。措施:

教师以顾客身份介入游戏,“我也想买这种饮料,可以吗?” “可以,请问你要几杯呢?”服务员佳佳不再理会之前的顾客,来招待新顾客。

“我也要2杯,和刚才那位顾客一样。请问需要多少钱呢?” “嗯„„6块钱。”服务员思考了下回答。

“6元就可以了吗?可是我刚才好像听到那位顾客和我买了一样的东西,要20元呢!为什么呀?是不是他的东西比我的好呀?”教师问。

服务员佳佳马上解释说:“不是的不是的,是因为刚才涨价了。” 教师很意外服务员给出的答案:“怎么会突然涨价的呢?” 服务员有点语塞地说:“嗯„„就是因为„„那个„„东西都贵了。”看来服务员是理由充分,教师便开始与西西爸爸沟通,“爸爸,你这个饮料是买给谁喝的呀?”

爸爸急忙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喝得,还有妈妈一杯。” “真是位关心家人的好爸爸。”老师努力调整西西的心情,“那么你有没有把你买饮料的理由告诉服务员呢?说不定他会愿意给你便宜一点。”

西西显然认同了老师的说法,马上迎到服务员面前说:“我是买给我娃娃家的宝宝喝的,快过新年了,我想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他们的,你可以便宜一点吗?”

服务员看看爸爸,再看看老师,略有不情愿地说:“好吧,就给你便宜一点吧,8块!”这时西西爸爸脸上露出了笑容,马上付钱买了东西走了。分析:

中班孩子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钱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物品的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所以就会产生案例中这样的情况,有时幼儿往往会把一样东西的价钱定得很高。而两个孩子的分歧也恰恰说明了,他们对于同一件物品价值的判断是不同的,这正是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比较特殊的一点是,这两个男孩子都是班级里认知语言方面发展的比较好的孩子,平时两个人会为了证明谁比谁更强而有些针锋相对,佳佳开出高价格也有这其中的因素。顾客与服务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出现问题之后,孩子们开始脱离自己的角色,出现非角色的语言和行为。这正是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之一,角色意识还不是最稳固,遇到困难情境时可能就会脱离角色。所以教师选择在这个时机介入游戏,并引导孩子重新回到角色中,并以自己的角色身份解决问题。反思:

游戏当下的矛盾是解决了,但是其中的服务员最终还是感到有些不满的,可能他并没有完全认同这样的解决方法。

教师在游戏的交流分享中可以再来解决,利用集体的经验先来判断“20元是否贵了?”如果孩子们都觉得是合理的那么就没有去解决的必要,应该反过来做爸爸的工作。而如果集体的经验都认为“20元贵了”那么用大家的经验来说服服务员来的更有效。

6.角色游戏之分析 篇六

有关同伴间的高度默契,有时可以不须要讨论角色及情节.直接建构出角色游戏内容,长期观察研究下来,可以发现较常进入娃娃家以及较常参与扮演游戏的幼儿,一直都是些熟面孔,因此幼儿的玩伴组合较少有改变。我认为,由于幼儿已经是大班的年龄,有能力去选择他们要从事的活动并完成它,而且,在观察过程,我发现每个幼儿都很享受这段自由游戏时间,从反复探索的历程中学习成长。

(二)与幼儿角色游戏有关物的因素” 固定的教室的角落环境布置,像图书区及娃娃家具有互惠性,且老师利用小矮柜隔间给幼儿安全、隐密的感觉地板铺上塑料地垫有柔软、舒适的感觉,娃娃家中央有小桌子,可方便幼儿在此谈天、吃饭。提供幼儿多样、多功能、不同难度的玩具索材,让幼儿自由探索.刺激幼儿的角色游戏,并非只要提供高真实性、精致的物品就可提高角色游戏的层次;即使

相同的物品因为幼儿性别的差异或不同的角色游戏内容,幼儿对物品赋予的价值及意义就大不相同!因为代表玩物的真实性不再是影响幼儿选职与进行扮演的唯一因素,而是要考 虑玩物本身之多种用途。

7.角色游戏案例与分析 篇七

[关键词]建筑法规;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

《建筑法规》课程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多用说教式、灌输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讲授过程中尝试运用角色扮演的案例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把建筑案件基于一个真实的场景中,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进行分析讨论,将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加深学生对相关建筑法规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感受不同角色建筑主体的职责与要求,体现了行动导向的教学特色,增强了教学效果,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特点

《建筑法规》是建筑类各专业学习法律法规的必修或限选基础课,是一门职业技能基础课程,只要学生在建筑行业就业,就通过学习使高职学生能够接触我国建设工程中需要的法律、法规和操作实务,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建设方面的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是建设行业从业资格“施工员、造价员、安全员等”标准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建筑类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的主要内容。

《建筑法规》课程的特点,一是综合性。建筑工程法规是涵盖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所有法律环节和内容的综合。二是跨学科性。建筑工程法规课程的内容涵盖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涉及建筑企业的资质、工程的承发包、工程合同、工程监理、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管理及装饰装修等领域。三是系统性。课程涉及的各方面内容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即具有系统性。①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困难分析

(一)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

建筑工程技术是工科专业,许多学生认为《建筑法规》这门课程是文科或是法律专业学生应该学习的。教材中没有他们熟悉的图标、公式、计算题,有些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多余。本课程一般设为考查课,学时数少于其他专业课,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文化、环境和教育因素等原因造成学生法律责任感不强,缺乏用法律解决纠纷的意识,缺乏法律信念和价值认同感,这为本课程的教学带来不利。学法、懂法、守法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学习、掌握、遵守建筑法规是每个从事建筑业及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欠缺

课程涉及的内容是法律法规,意味着本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学生对基础法律知识的掌握。当前,重专业课而轻基础课的现象还较明显。特别是对思想政治课(法律基础只是该课程的部分内容,部分教师缺乏法律专业知识,并不讲授此部分内容)不感兴趣。高职院校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是十分有限的。由于学生法律知识欠缺,因而容易造成法律观念的模糊,甚至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等,给教学带来很大障碍。

(三)调节课堂气氛的难度较大

课程所阐述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虽不深奥,但对于缺少法律知识的学生来说显得枯燥和抽象,加上本来对课程不够重视就造成了课堂气氛较为沉闷。为了考证很多学习者只能临时强化、死记硬背。对教师来说首先要对教案熟悉,突出重点、难点,“备好教材,备好学生”,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论证观点的过程中例子要有较强说服力,并积极采用提问、启发等方法进行引导,加强互动,积极开展讨论、辩论活动。

(四)知识点交叉、内容繁杂

课程的内容涵盖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涉及建筑企业的资质、工程的承发包、工程合同、工程监理、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管理及装饰装修等领域。内容涉及的建筑法律规范数量庞大,内容极其繁杂。这门学科的知识无先后顺序之分,在授课中,前面的知识点常常会联系到后面部分,这就给教师讲课带来很大的障碍,给学生带来更多疑问。

(五)全程案例教学障碍较大

案例教学可说是最生动有效的方式,但是,案例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复杂案例知识面覆盖太大,往往涵盖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学生分析讨论不全面或者讨论和分析的时候会出现较大的障碍。二是简单案例难度过小,达不到应用和巩固知识的效果,失去了案例教学的优势。因而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对于师资相对不足的高职院校难上加难。

三、角色扮演的案例教学的价值

案例教学法是英美法系国家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它是对各式各样案例进行探索和分析,剖析其中蕴含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运用的实践性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进而优化建筑类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一)角色扮演的案例分析法更生动形象,有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源于人的潜能和天赋的高度自主性、自由性的选择行为,是人的潜在能力的释放过程;学习必须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的个人价值和意义,体现“知觉”的个体性、主观性的情感。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更强调以人为本,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案例来源于现实社会,有着广阔而丰富的社会内容,生动而逼真,没有那么多抽象、复杂的概念和理论。

(二)运用方式灵活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由被动变为自动接受和运用知识。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案件中,或通过案例强化基础知识,并将自己置于问题之中进行分析,探求解决的方法,改变了课程教学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角色扮演的案例分析过程中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者,学生则是消极的接受者。角色扮演的案例分析法强调教与学过程的充分互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并且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案件与模拟的情景,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学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学生必须开动脑筋思考、分析,训练了科学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还能从角色扮演的讨论中增长知识,了解建筑场景和案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沟通能力。通过案例启发思维,帮助学生增强工作能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角色扮演案例法的运用方法

角色扮演的案例教学法并非全部课程运用案例进行角色扮演或分析讨论,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在联系实际较为紧密的章节内容进行。案件一是要有典型性,即所选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充分运用学生已具有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二是真实性,即所选案例以及涉及的资料,必须是实际存在的,不是虚构的,尤其应体现学生的亲身体验,注意从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所处环境及所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中选择典型案例。三是可操作性,即所选案例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认知结构及探究能力,既要防止所选案例过于理论性、专业性,又要避免选题过于简单。

(一)精选案例,确立命题

精选案例是整个案例教学法的关键部分。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仔细研究课程,认真选取案例,找出需要学生掌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随后着手准备教学案例,挑选恰当的教学案例。教师能否把握案例,取决于教师对案例涉及的环境背景是否了解,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否掌握,对案例涉及的问题是否有相应的解决处理经验。所选案例应与教学目标相吻合,难度要适度,通常遵照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代表性、实践性、启发性、新颖性等原则。

一是现实性和针对性。如直接从司法实践中提取有关招投标事务中的违规行为、恶意竞争所产生的豆腐渣工程、投资过程中的圈地炒房案和建筑过程的贪污渎职案等现实生活的案例,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生动地反映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因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说服力。案例与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相对应,案例与学生所学专业方向和将来就业密切相关。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所选的案例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更有吸引力,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最核心、最根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案例代表着同类案例的特点,有生动的感性情节,又蕴涵有抽象的法学理论知识,具有特定的教学价值和自我教育价值,反映了司法实践的规律和特点,对法律课教学具有普遍意义。

三是实践性、启发性和新颖性。每则案例语言通俗,内容简短、意义明确、贴近现实,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的原貌,教师通过提出一些需要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的问题,并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选定适合表演的人员

选派表演的角色要合理,这一活动有助于将案例人格化,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有效的角色扮演必须赢得学生参与并严肃认真地对待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让学生自愿加入角色扮演比硬性摊派的效果更好一些。

(三)精心布局场景,做好教学准备

教室的布局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符合教学需要的布局。可以是按照各建筑主体的小组讨论法,布局一张大圆桌,座椅呈环状布置。环状意味着全体参加者地位均等,大家的视线可以顾及每一个人,使人人可以面对面地沟通。如果要进行课堂讨论,则以台阶式半环形的布局方式为宜,同时座椅应当是可转动式的,以方便前排的学生可以轻易转过身来看见后排的学生。也可在参观建筑工地时进行,还可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管理者一起座谈,就相关案件提出解决问题,进行讨论。

(四)表演与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是教学的核心,案例扮演出来后,教师组织学生就案例的问题展开讨论,在小组讨论和发言的基础上,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对同一个案例,可以挖掘出不同的意义,有人只能找到浅层的信息,有人则能得出透彻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剥离案例中非本质的细节,揭示出隐藏其中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把典型案例与课文内容联系,善于启发诱导,加大学生参与力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把握时机,控制进度,既要保证学生想到问到,又要防止被案例的细节所拖累,占用过多的时间。

(五)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每一次分析和讨论之后,要求学生就讨论的问题认真总结,做一份总结报告上交,并将其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面报告一般在小组及全班讨论后形成,也可要求在讨论前先上交书面报告,目的是督促学生在讨论前认真准备。撰写书面报告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注释]

①陈东佐.建设法规概论[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P3-4.

8.幼儿角色游戏观察分析评估报告 篇八

一、观察时间:

xx年xx月xx日星期三下午15:15—15:45

二、观察地点:

xx幼儿园xx班教室

三、观察对象:

冯宇曦(女,4岁)、王怡婷(女,4岁)、李睿阳(男,4岁半)、蒋子琳(女,4岁)

四、观察记录人:

组长:xx组员:xxxxxxxx

五、观察流程及评估内容:

本组以“斯米兰斯基量表的观察记录例表”作为参考,选取4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观察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情况以及与幼儿交谈情况(观察流程及内容详见附表),进而做出一定的分析,形成以下评估内容:

1、角色游戏,是指通过模仿想象,幼儿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如:我们组所观察到4名幼儿分别的扮演厨师、护士长、餐厅服务员、妈妈的角色。他们所表现出的角色扮演意识较强,基本熟悉所扮演角色的显著特点。比如:护士长穿白大褂带护士帽给病人看病、厨师带厨师帽做菜。

2、在游戏中,幼儿基本能够通过假象的方式把一些材料想象成他所需要的材料。比如厨师在做菜时没有锅铲,就假装在锅里翻炒,想象有锅铲的存在。

3、4名幼儿年龄都在4岁左右,游戏的专注力与持续性都保持的很好,但是相比较,男幼儿的持续性相对其他3名女幼儿要长一些。

9.角色游戏案例与分析 篇九

——游戏语言

游戏语言观察要点:

 游戏中是否能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

 幼儿是否能用游戏情景与角色需要的语言交流  是否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游戏后的感受

解读——

一、游戏语言——

游戏语言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产生的语言。它可以是有对象的、也可以是自言自语。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时,处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这使幼儿会主动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材料交互作用,自然地开口说话,表达情绪或进行交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并随时会出现幼儿与成人,与游戏伙伴间的双向互动过程。同时,随着游戏活动本身的进行、深入,又不断使幼儿有丰富的谈话内容,或不断调整、重组语言结构,使幼儿可以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相应的语言反应。在调整过程中,幼儿有“顿悟”,有“错位”,也有“创造”,他们在游戏中不断地调整语言策略,从而掌握更多的说话技巧。因此,游戏语言,在游戏中产生,在游戏中运用,在游戏中丰富。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在游戏中不断地增加游戏语言,同时,幼儿的语言能力也在游戏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二、游戏语言对于幼儿的发展价值—— 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手段,也是需要学习的对象。《纲要》中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纲要》还指出:“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并不是让幼儿记住一些简单的词汇,而是如何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流、倾听、能清楚的讲出自己的想法等等。”可见:重视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成为近年来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共同的趋势。

儿童大量的语言是通过实验和实践来掌握的,游戏就为儿童语言的实践提供了机会。研究表明:儿童可以迅速地在游戏活动中掌握本国语言,语言中最复杂的语法和实用形式都是首先在游戏活动中出现的。而且,游戏本身的性质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幼儿自由说话提供了机会。游戏具有激发一般语言组合能力的功能;游戏提供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环境;儿童天生就有一种通过游戏练习获得技能的冲动,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运用已经知道的语言的各种因素,并将它们结合起来。

我们知道: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也是最特有的一种游戏形式。角色游戏是最能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它为幼儿提供了说话的机会,让幼儿将自己的经验和想法用自己的语言在游戏中表达,把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探索活动结合了起来,有效地促使幼儿的语言态度、能力和习惯的发展在同一过程中完成和实现。即使最腼腆的幼儿也会自觉地与环境互动,运用语言与别的幼儿交往,表现出其最自然的一面。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更加亲密,游戏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做到了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促进了幼儿在语言、社会和认知三方面的成长。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语言表述能判断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对于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对于角色分配、角色间关系以及角色行为的认同;从而分析其社会性的发展。由此可见:游戏对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对角色游戏的观察和指导中就决不能忽略游戏语言的重要性。所以,在拟定“角色游戏观察内容与要点”时,我们有必要将“游戏语言”纳入其中。

其实,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游戏语言主要表现在:“玩前说”、“玩中说”、“玩后说”这样一个过程。简单地说就是:“玩前说”——活动之前,各角色要互相协商和分配,此时的语言起到了很好的指示引导的作用。“玩中说”就是幼儿在游戏中边说边玩,推动了游戏情节的发展,扩展了他想象的空间,同时,通过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语言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发展。而“玩后说”主要是指幼儿在游戏结束后,将自己在游戏中所经历之事及想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个小结、评价的环节给幼儿提供了练习说话和简单自评的机会,同时,也有助于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安静倾听别人说话的态度。

根据“玩前说”、“玩中说”、“玩后说”的过程,我们将“游戏语言”的具体观察内容确定为:“游戏中是否能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幼儿是否能用游戏情景与角色需要的语言交流”、“是否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游戏后的感受”3点。

三、游戏语言的发展水平—— 研究证明:早期儿童的语言交流行为的发展是由模糊到清晰的。他们最初借助于手势与表情以及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愿望,逐渐地学习使用语言来表达,并且在3岁之后社会交往倾向和言语行动表现的清晰度越来越高。因此:3——6岁的儿童正处在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

儿童在3-4岁时,词汇量迅速增长;因此:3岁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飞跃期。这一时期他们的词汇量的增加也很快,成人无意中说的话也会迅速进入他们的词库。孩子不再是单纯地听,而且能作出简单的选择和评价,有时常把自己设想成为某一角色。因此,3岁开始,幼儿不仅运用代替物的游戏能力增强,而且开始出现了真正的角色扮演。他们已经形成了与生活经验有关的一些概念,因此,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行为习惯,在游戏时喜欢与同伴担任同样的角色,并对此感到很满足。在游戏中他们能用简单的语言与同伴交往、能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还可以叙述生活中、游戏中发生的事情。但是,此阶段的幼儿在游戏的初期表现的一大特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如何进行社会交往还是十分陌生。他们在叙述时不很流畅,带有很大的情景性。比如:孩子在娃娃家游戏后,他们会说:“我烧饭了。”“我是爸爸。”而不会清楚地表述:“我今天玩了娃娃家的游戏,我做了娃娃家的爸爸,还给客人烧饭菜招待他们。”

在4-5岁时,幼儿言语交往异常活跃; 他们一般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词汇更加丰富,喜欢与成人及同伴交谈。说话时能够区别不同的对象,能够独立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事或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所以,4岁左右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此时,幼儿的游戏在物体的影响下,开始出现了社会性角色,并反映出角色之间的关系,即角色间的合作产生了。他们的游戏不但反映日常生活的情景,还经常反映电视、电影里的情节。他们在游戏中愿意用语言等表现自己所理解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角色,但有时幼儿讲话时仍然会出现跳跃和不连贯。比如:在服装店的游戏中,扮演老板的孩子会主动地招呼路过的客人:“大家快来买衣服,漂亮、便宜的衣服。”游戏结束后,她还会向同伴们介绍:“我今天玩的很开心,我做了服装店的老板,有很多人来买衣服,我赚了很多钱。”

5-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流中,以自我中心的表达逐步减少,能依据别人的言语调整说话内容。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并力求与别人不同。这一阶段的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比对物体的兴趣浓厚,在游戏中出现了一个主要角色和几个有关的社会角色的关系。在游戏中他们能综合自己所经历过的各种生活内容,概括和创造性地再现一般的生活情景。但此时的幼儿在语言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方面还存在个体差异。比如:同样是娃娃家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能明确各自的角色和分工,他们能清楚地表述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同伴扮演的角色,并能较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游戏过程和内容。

总之,在3~6岁这个时期,由于儿童开始步入社会,拓展了视野,从而在头脑中具备了进一步学习语言的身心条件。因此,我们要重视在幼儿期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在角色游戏中关注幼儿的语言发展,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四、案例分析:

——以下是我对中班某幼儿在“服装店”的角色游戏中的游戏语言的观察实录片段 片断一:角色游戏开始了。甲幼儿说:“老师,我要开服装店。”她就做了服装店的老板。刚在服装店坐下,她又马上起身,进活动室拿了一个小篮子,说:“没篮子,钱放哪儿呢?” 片段二:游戏开始了4、5分钟,都没人来买衣服。老师就提醒说:“没人买怎么办?坐着不动会有生意吗?”甲就站起身,跑到教室中间大叫:“卖衣服喽、卖衣服喽!快来买衣服呀”果然,就有几个小朋友围了过来。。。片断三:甲幼儿走到娃娃家门口,说:“哎,现在天冷了,你们知道吗?”爸爸妈妈们回答:“知道!”她说:“那你们的娃娃也会冷的,还不快来给他买件衣服?”娃娃家的妈妈一听,连忙起身光顾了她的小店。。。

片断四:有个小朋友从店门口走过,甲见状连忙把她拉了过来,说:“快来买衣服。” 小朋友摇摇头;甲就随手拿起一件毛衣说:“就这件了,快买。”可是这个小朋友仍是摇头,不肯买。甲硬拉着客人说:“买呀,挺好的,给你的宝宝穿。”可是最终客人依旧没买衣服。片断五:店里没客人时,甲就不停地整理着衣架上的各种衣服,一边整理一边说:“哎呀,明天天气又要冷了,肯定有小朋友要戴帽子、手套、围巾来幼儿园;这些东西就可以放到我的店里来卖了,我的钱又要多了。” 片断六: 乙(女孩)小朋友来了,甲说:“你要买什么呀?” 乙说:“我只有3块钱,你有3块钱的衣服吗?”她说:“有。”便拿了件男式的外套给她看,乙摇摇头;她瞧了瞧,又拿了另外一件漂亮的女式外套说:“就这件吧。”可是乙还是不满意;甲就说:“这件是女孩子穿的呀,很好看的,就买这件吧。” 乙幼儿点了点头说:“好吧。”于是就付了钱,拿了衣服走了。

片段七:在游戏最后的分享交流时,甲幼儿特别兴奋,举着手说:“我来说,我来说。”她说:“我今天玩的很开心,我今天做了服装店的老板,有很多人来我这里买衣服,我卖掉了很多衣服,赚了很多钱。”

分析:

从甲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表达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甲小朋友虽然是第一次扮演服装店的老板。但是从游戏的整个过程和她的语言表达来看,甲幼儿对于服装店还是有一些相关经验的;因此,她能较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较完整地开展游戏,并有始有终地参与游戏。

从她在游戏中的语言行为来看,除了在游戏刚开始时,教师进行了点拨和提醒。之后的游戏,教师始终是一个旁观者,都是幼儿在根据自己的经验展开活动了。活动中所有的言语都是幼儿自己主动述说的,没有他人的提醒。

从该幼儿的游戏语言内容中可以发现:她知道店里应该有一个摆放钱的地方(用小篮子代替)。她知道店里没有客人光临时,要想办法说一些适当的话语招揽生意。(如:在人多的地方大叫“卖衣服了!”。而说动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买衣服不失为一个好点子);她知道有客人经过时,要把握机会,招揽生意,虽然客人最终没有买衣服,但她这种意识和行为很符合角色的需要;她还知道要结合每个人的性别特征挑选(如:这是女孩子穿的衣服);而当客人犹豫不决时,她知道要说好听的话去说服他人(如:很好看的,就这件吧);还知道要为服装店添置新品(如;小朋友戴的帽子、手套、围巾可以放到店里卖)。。。

可见,该幼儿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开服装店的相关经验;有了初步的角色意识,敢于“在游戏中用语言大胆地与人交往”,并“能大胆地用游戏情景与角色需要的语言交流”;自主独立地利用自己的经验展开游戏,充实游戏的内容;而且她的游戏正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店的情景。而游戏结束后,她也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游戏后的感受”。由此可见:该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还是不错的,胆子也较大,性格外向,她乐意用语言等表现所理解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角色。同时,也可以判断:在现实生活中,该幼儿肯定光顾过服装店或是目睹过服装店的场景,因此,她可以将对服装店的生活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游戏实践中,并拓展游戏的情节。

正如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一样:4岁左右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中班的孩子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了,他们的游戏水平较小班时大大提高,能够尝试自己组织游戏,扮演角色,丰富游戏情节,表征水平有了提高。中班幼儿言语交往更活跃;能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与成人及同伴交谈,愿意用语言独立地讲述自己所感兴趣的事和自己喜欢的角色。

五、影响幼儿游戏语言发展的因素。1.幼儿的生活经验。

角色游戏中的不同的角色其实就是社会角色身份在游戏中的扮演。而孩子们对角色身份的体验是从最先熟识和接触的人开始的。因此,角色游戏内容首先应建立 在幼儿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如果游戏内容和幼儿生活相背离,那么幼儿在游戏中也无法“用游戏情景与角色需要的语言交流”,同时,幼儿势必会对游戏失去兴趣,游戏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因此,我们在开展角色游戏时,应首先考虑幼儿生活经验,选择最贴近幼儿的游戏内容开始,并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来扩充游戏情节和内容。2.幼儿的性格。

每个幼儿都有着个体差异。性格开朗外向的孩子能主动大胆地与人交流,并敢于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性格内向的幼儿在游戏中常常独自游戏、独自言语或是少言寡语。因此,幼儿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在“游戏中是否能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 对于这些幼儿,老师应倾注更多的关注和引导。3.教师的观察和引导。

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当各种角色,自然地去模仿角色的言谈举止、日常行为,将他们自己理解的角色表现出来,这就是孩子们对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而这初步体验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是对他们将来可能充当的社会角色有了最初的感受。孩子们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身份和现实生活中会有不同的表现,他们会刻意地去表现特定身份应有的工作、语言、行动。而这些都是当前家庭或社会存在的真实现象留给孩子的印记。也正因为如此,在角色游戏中,孩子的各种表现应引起教师的充分注意,以避免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孩子,使孩子的认识、感受出现偏差。因此:教师要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关注幼儿的语言、行动、表情等,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和帮助。特别是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一些错误的语言表达、偏激的语言和不礼貌的用词,教师发现后都应及时地指正,并在游戏后的分享评价中达成共识。使孩子们在敢于大胆交流表达的同时,更能规范自己的言语。也使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和引导,不但能推动游戏的发展,更能给予幼儿正确的认知,促进幼儿对角色的正确理解,使角色游戏真正的促进幼儿语言、社会和认知的发展。

六、推动幼儿游戏语言发展的策略:

角色游戏促进了幼儿在语言、社会和认知三方面的成长。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地去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最终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语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说话。

《纲要》中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幼儿们进入角色区域后,只有感受到宽松自由的氛围,在活动中他们才会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在进行游戏活动时,幼儿处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这使儿童会主动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材料交互作用,自然地开口说话,表达情绪或进行交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

同时,孩子的发展是有差异的,自然,幼儿语言发展能力也有快慢。有的幼儿生性内向,在游戏中独自言语。在小中大班幼儿中,由于缺乏自信,或性格使然,常常会遇到爱独自游戏独自说话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更需要教师和他们交流,给予关心和帮助,加强个别指导。教师应抱着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来增强他们的信心。首先,教师要先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耐心地与其交流,并要坚持用充分表扬、肯定的话语和她们交流,再扩展孩子说的话,加强其说话行为,如可引导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游戏的过程等,并帮助他推广给别的孩子,为其扩大交往,扩大说话范围打下基础,增加其自信心,使她们逐渐愿意将自己所看到的,用言语表达出来,使他们逐渐开朗,能逐渐与人交往。

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练习说话技巧的好机会。而让幼儿有说话的机会则正是引导幼儿大胆说话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要在角色游戏中努力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使每个幼儿自觉地与环境互动,运用语言与别的幼儿交往,表现出其最自然的一面。

2、抓住游戏的各种契机,丰富幼儿说话话题。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愉快地和同伴交往、合作。语言作为其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自始至终伴随其中。因此,作为教师,要抓住这个让幼儿自由说话实践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要为幼儿多创造互动交流的机会,鼓励幼儿在共同游戏中充分进行自由交往语言的实践。并注重细心地观察、适时地引导。

平时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区,在不同区域,教师均可采取灵活的方式引导幼儿语言发展。可以通过观察每一个孩子在游戏时的操作活动、表情和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进行对话。具体表现在“玩前说”、“玩中说”、“玩后说”三种情况。1)玩前说。

在角色游戏开始时,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及角色的分配等,都可交于幼儿讨论决定。让幼儿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仔细倾听同伴的意见,在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达到统一。可以让幼儿自己去商谈角色分配,使每个孩子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同时,角色游戏的特殊性使各区域间存在着一定的“业务往来”,这势必会使幼儿增加各游戏区间的互动,让幼儿有更多交谈机会。这样,孩子说话的范围得以扩展,他们交流说话的机会也相应增多。2)玩中说。

在幼儿参加游戏时,应鼓励他们在“玩中说”。同时,要鼓励幼儿将幼儿园、家庭及社会活动中习得的词汇、语句加以运用、练习,转化为幼儿本身的积极词汇,发展幼儿自由说话的水平。

比如:有一个幼儿在玩“肯德基”的游戏。老师以客人的身份参与进去,该幼儿马上笑着说:“欢迎光临”的服务用语。我问他:“你们这有什么好吃的呀?”“服务员”向我推荐:“我们这里有汉堡包、饮料、薯条、面包好多好多好好吃的东西,你想吃什么呢?”“我说:“你们这里有什么饮料呀?”该幼儿学着电视中的广告词叫道:“珍珠奶茶真好吃,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我笑着向他点点头,夸他做得很好。该幼儿的语言都是一种对习得的语言符号的强化运用。这个幼儿在游戏中边说边玩,推动了游戏情节的发展,扩展了他想象的空间,同时,通过清楚地表达他自己的想法,其语言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发展。3)玩后说。

“玩后说”主要是指让幼儿在游戏结束后,说出自己是怎么进行游戏的。这个环节给幼儿提供了练习说话和简单自评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常常会讨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今天你在哪玩了?”、“你玩了些什么?”等等。幼儿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会出现语言不完整、声音小或吐字发音不清楚的情况。通过幼儿的表述能使我们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仍然欠缺的地方,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同时,在小结时,当个别幼儿练习说的时候,对于更多的幼儿则处在一个倾听的状态,良好的沟通,除了包括正确的表达意见外,倾听别人说话也是重要的,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在此环节培养幼儿安静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3、实施有效的观察指导,提升幼儿说话质量。

要提升幼儿说话的质量,教师的指导是否有效是个关键。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细致观察、深入了解孩子,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评价观,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只有这样,孩子们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才是轻松自如的,才能自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游戏中有目的的、带着教育意识去观察,关注幼儿的发展和幼儿的游戏能力,关键是为了“剖析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个体游戏的发展情况——从而丰富和发展游戏——而最终还是发展了幼儿”,最大限度地使幼儿获得经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既然教师的观察要推动幼儿的游戏,那么,教师在观察后的指导和回应就显得非常重要。也因此,教师在参与幼儿角色区游戏时,应特别注意指导语言的质量。教师的规范语言以及有效的指导,可以引导幼儿使游戏向纵深发展,同时,更能不断地引发幼儿说话。

我们发现: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常常由于经验的缺乏,会出现一些“瓶颈现象”,即游戏老是重复到一定程度,便停滞不前。这时,孩子往往会放弃游戏,或一言不发地处于一种等待之中。此时,老师必需及时介入,通过提问引导或提议,引发孩子们再次讨论交流,并逐步将游戏推向更高的层次水平。如:我班的“开心超市”,在开展了一个阶段后,由于孩子们每天总是重复买和卖的相同情节,便对此游戏失去了兴趣。于是,“开心超市”里生意冷淡,无人问津,营业员无事可做,变成了“伤心超市”,怎么办呢?于是,教师召集幼儿,并引导提议:“可不可以采用一些新的办法招揽客人?或者卖的便宜些呢?想一想你们平时到超市里去的时候,发现超市会有些什么不一样的促销方法?”。孩子们一起经过热烈的商量和讨论后,认为可以采用“买一送一”或“讨价还价”的新方法,还可以学习“肯德基”买了东西送玩具的方法来吸引顾客。这一系列“新举措”的推出立刻使超市“生意”好起来,招揽了许多的顾客。孩子们在超市里的语言交流又频繁起来,顾客忙着“讨价还价”、“营业员”忙着叫卖、推销,大家重新忙碌起来,超市里又热闹非凡,开心起来了。由此可见,游戏情节其实也影响着幼儿的语言交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可以丰富游戏情节、使游戏向纵深发展。同时,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幼儿更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其实,幼儿的很多行为、语言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因此,教师在游戏中要多帮助幼儿创设或丰富游戏情节,多给孩子们一些说话的机会,他们自然也会报答我们一份惊喜。

在角色游戏的观察和指导中我还发现,幼儿是通过模仿来学习语言的。在与幼儿共同游戏时教师应十分注意自身语言的质量,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语言的发展水平和掌握情况。例如,在一次服装店的游戏中,营业员指着衣架上的各种衣服对我说:“我们店里的衣服很多的,很漂亮的。”于是,我问她:“那你们店里都有哪些衣服呢?”她指指这件,又摸摸那件,涨红了脸,支吾着说不出来。于是,我指着一件件服装告诉她:“这些是穿在最外面衣服叫外套、这是长袖衬衫和T恤、这些是短袖衣服、还有长裤和短裤,各种各样,价钱也是不一样的。”听完我的话,她饶有兴趣地学着说来:“外套、长袖、短袖。。。”接着她又告诉旁边的同伴。过了几天,当她又做营业员时,我看到她大胆地想顾客们介绍着:“我们服装店里有各种各样的衣服。有外套、有长袖、有短袖、还有长裤和短裤。大家快来买呀!”这个事例说明,教师的语言的确为幼儿起到示范作用,成为幼儿学习语言的榜样。许多词汇句式的运用也在这样的活动区游戏中得到自然的学习和巩固。

上一篇:母亲节亲子活动策划下一篇: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孟郊,乐府杂曲?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