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2024-08-25

名词解释(精选8篇)

1.名词解释 篇一

一、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2、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3、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帐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的等业务活动。

4、商业银行体系:指一国商业银行分为哪些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然后这些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组成该国商业银行整体的结构。

5、流动性目标: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能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其他支付的需要。

6、储备金:是为了应付未来回购、赎回资本债务或防止意外损失而建立的基金。

7、银行资本充足性:指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同时,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所需新增资本的具体目的。

8、风险加权资产:银行在风险权数给定的基础上,利用加权平均法,将各项资产的货币数额乘以其风险等级权数得到该项资产的风险加权值,然后得到的累加值即为银行表内风险加权资产。它是确定银行资本限额的重要依据之一。

9、分母对策:优化资产结构,尽量降低风险权数高的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同时加强表外业务,尽可能选择转换系数较小及相应风险权数小的表外资产,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额,提高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重。

10、分子对策:针对《巴塞尔协议》中的资产计算方法,尽量地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量,改善和优化资本结构。

(分子对策和分母对策是建立在《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充足率概念之上的。试图通过加大分子——商业银行的总资本,压缩分母——商业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总额,来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降低经营风险,改善经营效益。)

11、存款工具创新:银行根据客户的动机和需求,创造并推出新的存款品种,以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

12、次级债: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

13、可用资金成本:也称为银行的资金转移价格,指银行可用资金所应负担的全部成本。

14、再贴现:指经营票据贴现业务的商业银行将其买入的未到期的贴现汇票向中央银行再次申请贴现,也称间接借款。

15、回购协议:是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

16、现金资产:现金资产是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库存)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一般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存放同业存款、在途资金。

17、超额准备金:广义的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后的余额,即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狭义的超额准备金则是指在存款准备金账户中,超过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账户上保有的用于日常支付和债权债务清算的资金。

18、基础头寸: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它是商业银行随时可以动用的资金,是一切资金清算的最终支付手段。可用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可以动用的全部资金,它包括基础头寸和银行存放同业的存款。

19、贷款政策:是指商业银行指导和规范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贷款风险的各项方针、措施和程序的总和。

20、贷款承诺费:指银行对已承诺贷给顾客而顾客又没有使用的那部分资金收取的费用。

21、补偿余额:是借款人应银行要求而保持在银行的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和低利率的定期存款。这通常要作为银行同意发放贷款的条件,写进贷款协议中。

22、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款人的良好信用而无需提供任何财产抵押或第三者担保而发放的贷款。

23、担保贷款:是指银行要求借款人根据规定的担保方式提供贷款担保而发放的贷款。

24、票据贴现:是一种以票据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为前提的约期性资金融通。

25、不良贷款: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26、信用分析:是对债务人的道德品格、资本实力、还款能力、担保及环境条件等进行系统分析,以确定是否给予贷款及相应的贷款条件。

27、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28、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29、经营性租赁:是一种短期租赁,指的是出租人向承租人短期租出设备,在租期内由出租人负责设备的安装、保养、维修和提供专门的技术服务等。

30、融资性租赁:是以融资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租赁活动,是具有融资和融物双重性质(特征)的信用交易,是企业进行长期资本融通的一种手段。P186

31、转租赁:是指由出租人从一家租赁公司或制造厂商租进一件设备后转租给客户的租赁业务,即租进租出。

32、回租租赁:指设备所有者将自己拥有的设备资产卖给租赁公司以获得融资便利,然后再以支付租金为代价将其从租赁公司租回的租赁业务。

33、杠杆租赁:也称衡平租赁或代偿贷款租赁。指银行租赁部门若一时无能力购买巨额价值的设备,可在小部分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向其他银行或保险公司筹借大部分贷款(一般占 60% ~ 80%)并以所购设备作为贷款抵押、以转让收取租金的权力作为贷款的额外保证,然后将设备租给承租人,以收取的租金偿还贷款。

34、委托贷款:指委托单位将信托基金预先交存银行,并委托银行按其指定的对象和用途发放贷款,银行负责贷款的审查、发放和监督使用,并到期收回贷款,银行只收取手续费。P201

35、信托投资:指由信托机构将个人、企业、团体的投资资金集中起来,代替投资者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最后将投资收益和本金偿还给收益人,银行收取手续费的金融信托业务。P203

36、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37、备用信用证:又称担保信用证,是指开证行根据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对申请人开立的承诺承担某种义务的凭证。

38、商业信用证:是指进口商请求当地银行开出的一种证书,授权出口商所在地的另一家银行通知出口商,在符合信用证规定的条件下,愿意承兑或付款承购出口商交来的汇票单据。

39、票据发行便利:是一种中期的(一般期限为5—7年)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循环融资承诺,属银行的承诺业务。根据这种承诺,客户(借款人)可以在协议期限内用自己的名义以不高于预定利率的水平发行短期票据筹集资金,银行承诺购买客户未能在市场上出售的票据或向客户负责包销或提供没有销售出部分的等额贷款。票据发行便利实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是借款人(银行客户)与投资者(票据购买人)之间的直接信用关系,银行充当的是包销商(余额包销)的角色。

40、远期利率协议:是买卖双方同意从未来某一商定时期开始,在某一特定时期按照约定利率借贷一笔约定数额和币种的名义本金的契约。

41、互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易对手方根据预先制定的规则,在一段时期内交换一系列款项的支付活动。

42、贷款承诺:是银行与借款客户之间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契约。银行将在有效承诺期内,按照双方约定的金额、利率,随时准备应客户的要求向其提供信贷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承诺佣金。

43、贷款出售:是指商业银行扬弃了简单地持有贷款,单向开展贷款业务的传统经营哲学理念,视贷款为可销售的资产,在贷款形成以后,进一步采取各种方式将贷款债权出售给其他投资者,从中获得手续费收入。

44、代理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政府、企业单位、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以及居民个人的委托,以代理人的身份代表委托人办理一些经双方议定的经济事务的业务。

45、代理融通:又叫代收账款或应收账款权益售与,指的是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以代理人的身份代为收取应收账款,并为委托者提供资金融通的一种中间业务。

46、保付代理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购买票据的方式购买借款企业的应收账款,并在账款收回前提供融通资金之外的各项服务,如信用分析等。

47、资产管理思想:资金来源的水平和结构是银行不可控制的外生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资产方面项目的调整和组合来实现“三性”原则和经营目标。

48、负债管理思想:商业银行资产按照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或者“购买”资金来实现银行的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

49、资产负债管理思想:又称相机抉择资金管理,在融资计划和决策中,银行主动地利用对利率变化敏感的资金,协调和控制资金配置状态,使银行维持一个正的净利息差额和正的资本净值。

50、利率敏感性资金:又称浮动利率或可变利率资金,意指在一定期间内展期或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定期重新定价的资产或负债。

51、融资缺口:由利率敏感资产与利率敏感负债之间的差额来表示。

52、敏感性比率:是融资缺口的另一种表达,它是利率敏感资产与利率敏感负债之间的比率关系。

2.名词解释 篇二

C P I——消费者价格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 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 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 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在美国, 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8大类:食品酒和饮品;住宅;衣着;教育和通讯;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由劳工统计局每月公布, 有两种不同的消费物价指数。一是工人和职员的消费物价指数, 简称CPI—W。二是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数, 简称CPI—U。

参考指标

CPI是一个滞后性数据, 但却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但从中国现实情况来看, CPI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 市场经济活动会根据CPI的变化来调整”。近几年来, 欧美国家GDP增长一直在2%左右波动, CPI也同样在0~3%范围内变化, 而中国情况则完全不同。首先是国内经济快速增长, 近两年来GDP增长都在9%以上, CPI却没多少波动, 表面看来这可以说是“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自如, 市场行为反映十分理性”。二是一年内CPI大起大落, 前后相差几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 除非经济生活中有重大的突发事件 (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 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 所以2004年中国的CPI大幅波动有些异常。三是随着CPI大幅波动, 国内经济一时间通货膨胀率过高, 民众储蓄负利率严重, 一时间居民储蓄又告别负收益, 通货紧缩阴影重现。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令人担忧, 因此, 如何理解CPI指数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计算公式

CPI= (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 (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100%。

CPI告诉人们, 对普通家庭支出来说, 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 如199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费用为800元, 而200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 那该国2000年消费价格指数为 (以1995年为基期) CPI=1000/800*100=125, 也就是说上涨了25%。

在日常中生活中, 人们更关心的是通货膨胀率, 它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公式:T= (P1—P0) /P0

式中, T为1时期的通货膨胀率, P1和P0分别表示1时期和0时期的价格水平。如用上面介绍的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价格水平, 则通货膨胀率就是不同时期的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的百分比。假如一个经济体的消费价格指数从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 那么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就为T= (112—100) /100*100%=12%, 就是说通货膨胀率为12%, 表现为物价上涨12%。

与就业形势报告 (非农) 结合在一起, 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 成为金融市场上被仔细研究的热门经济指标。它获得关注的原因显而易见:通货膨胀影响着每一个人, 它决定着消费者花费多少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左右着商业经营的成本, 极大地破坏着个人或企业的投资, 影响着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而且对通货膨胀的展望有助于设立劳动合同和制定政府的财政政策。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测量是随时间的变化, 包括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零售价格的平均变化值。这200多种商品和服务被分为8个主要的类别。在计算消费者物价指数时, 每一类别都有一个能显示其重要性的权数。这些权数是通过向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调查他们购买的产品和服务而确定的。权数每两年修正一次, 以使它们与人们改变了的偏好相符。

核心CPI

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目前我国对核心CPI尚未明确界定, 美国是将燃料和仪器价格剔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为核心CPI。这一方法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戈登 (Robert J.Gordon) 于1975年提出, 其背景是美国在1974〜1975年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而出现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 而当时消费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当时不少经济学家认为, 美国发生的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主要是受供给因素的影响, 受需求拉动的影响较小, 因此提出从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变化来衡量价格水平变化的方法。从1978年起, 美国劳工统计局开始公布从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 (PPI) 中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后的上涨率。但就是在美国经济学界, 关于是否应从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来判断价格水平, 至今仍存在很大争论, 反对者大有人在。

CPI意义

3.相关链接:名词解释 篇三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例如我们经常见到的袋装奶。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料。

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指在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机械、管道、传送带、容器、用具、餐具等。

用于食品的洗涤机、消毒剂:指直接用于洗涤或者消毒食品、餐饮具以及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具、设备或者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物质。

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4.体育名词解释 篇四

4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是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5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6体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

7快乐三要素: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8生物年龄:人体在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程度的快慢。

9运动训练: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程。

10运动指数:课内的平均每分脉搏数除以安静时的每分脉搏数。11诱导性练习: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取的过渡性练习。12体适能:个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13练习轨迹:在体育锻炼中,身体或身体某些部位移动的路线。14终身体育: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体育的总和。15来回式:

16社会适应: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17路:前后叠成一行称为路。

18异质分组:分组后同一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均存在差异,各组之间整体实力上差异不大。19单元教学: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或分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

20健身运动:健身运动是指一般健康者为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而从事的体育锻炼。此运动主要是使身体正常发育,身体各部分协调发展,增强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基本活动能力。

21超量恢复:体育运动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超出原来的恢复,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22休克:人体遭受体内外强烈的刺激所发生的严重的综合症。23同质分组:分组后同一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

2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25氧债:在剧烈的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大的摄氧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的氧亏。26绕环:

27支撑:身体某环节握器械时,肩轴高于或平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动作。28学习领域:按学习内容的不同划分为五个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田赛: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跳跃和投掷项目。30径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

31地域性运动项目:流行于某些区域、带有地方特色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32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为了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确保体育教学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

33力量:身体或身体某部位肌肉工作克服阻力的能力。

34整理运动:体育运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35悬垂:握于器械时,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36间隔:学生或成队彼此之间相互的间隙。

基准学生: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指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38徒手体操:在均匀节奏指挥下,徒手进行身体各部位简单的、对称动作的练习。39单循环赛:参加比赛的各队(人)之间轮流比赛一次。40练习密度:课中学生练习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41肺活量:最大吸气时,竭尽全力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42身体素质:人们在运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如力量、柔韧、速度、力量、耐力等机体能力。

43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措施和原则。

44运动技能: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45心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正常的是70-90次分。

46淘汰制:失败一次或两次以后就被淘汰出去,获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直到最后决出优胜者为止。47蹲撑: 48正握:

49镜面示范:教师面对学生站立的与学生同方向的动作示范。

50第二次呼吸:极点后,坚持运动由于神经、呼吸、心血管等系统的机能进一步提高,呼吸变得均匀而加深,动作感到轻松,不舒服的感觉消失,这种情况称第二次呼吸。51脑震荡:

52运动处方:有医师或教练员给参加锻炼的人,按照年龄、性别、心肺或运动器官的功能,运动经历和健康状况等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内容和运动负荷。53加压包扎:小血管出血时,用几块消毒棉布或清洁手帕,出血后用绷带把它加压包扎。

54教材重点:身体练习的主要部位,指某一内容身体练习的技术环节或技术关键的重要连接部。55教材的难点: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56肌肉痉挛:俗称抽筋,肌肉不自主的发生强直收缩所显示出的一种现象。57重力性休克:疾跑后突然停止而引起的晕厥。

58晕厥:由于脑血流量暂时降低或血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意识丧失,也是过渡紧张的一种表现形式。

59基础代谢:人体在清醒、空腹、无肌肉紧张的思维活动,环境温度适宜的状态下的代谢。

60磷酸原系统:简称ATP-CP系统。ATP和CP都是贮存在肌细胞中的高能磷酸化物。61体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阳光空去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娱乐生活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二是指在的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体育活动的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62维尔维克指数:

63乳酸能系统:是指肌糖原或葡萄糖在无氧分解的过程中在合成ATP,也称无氧糖酵解系统,它是机体处于氧供不足时的重要功能来源。血乳酸水平是重要的评价指数。64有氧氧化系统:在剧烈的运动中氧的供应能满足氧的需要时,运动中所需的ATP由糖和脂肪在有氧氧化过程中再合成。它能维持机体较长的工作时间。

65课堂教学评价:根据体育教学目标,运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手段对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并予以价值的判定的过程。

66体育保健学: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67体育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属于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68身体健康:人体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69辅助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较难的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的简单的技术动作的练习。

70主题教学法:指设定教学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拓展,归纳主题特性进行教学的方法。如合作跑、接力跑等多种方法。71运动量: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72体格:指人体形态结构方面,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整体指数与比例及身体形态。

73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密切相关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74帮助:帮助是指给练习者以助力,使其体会到用力的时机,方向、幅度等,协助其完成动作。

75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的过程。

76篮球三分区:即以球篮的中点垂直线与地面的交点为圆心,以此为6.25米为半径,画一个半圆的弧,弧线以外的区域叫篮球比赛3分区。

77拳:四指卷拢,拇指屈压于食指中节,拳面要平,任何四指不准凸出拳面。

78循环训练法:运动训练方法之一。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是一种综合形式的练习方法。比较生动活泼,能提高运动员的练习情绪和积极性。79侵人犯规:侵人犯规是队员和对方队员的接触犯规,无论球是活球或是死球。队员不应通过伸展他的手、臂、肘、肩、髋、腿、膝或脚来拉、阻挡、推、撞、绊、阻止对方队员行进,以及不应将其身体弯曲成反常的姿势(超出他的圆柱体),也不应放纵任何粗野或猛烈的动作。

80运球:有球队员在原地或移动中,用单手连续拍按由地面反弹起来的球,叫运球。运球是篮球比赛中个人进攻的重要技术。它不仅是个人攻击的有力手段,而且是组织全队进攻战术配合的桥梁。有目的的运球可以突破防守、发动进攻、调整位置、寻找有利时机进行传球和投篮,尤其是进攻紧逼人盯人防守的有力武器,盲目的运球会贻误战机,造成被动。

81竞争意识:个人或团体间力求压倒或胜过对方的一种心理状态。

82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83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这种收缩称为等长收缩,又称为精力收缩。84新兴运动类项目:是指在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国内开展不久的,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

85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86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87社区体育:指公民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I,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88体育心理负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练习等对学生心理机制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就是体育课的心理负荷。

89基准学生: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指定的作为目标的学生。

90体育能力:指由各种知识、素质、能力有机组成的综合能力,从认识论的观点看:主要包括对身体各种活动的敏锐观察能力,迅速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创造性活动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动作重点难点的判断能力。91运动性心动徐缓:由体育锻炼造成的心率变慢现象。

92个性: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93体育教材重点: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94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95中小学新课程具体目标:对课程总目标在五个方面和四个水平进行的细化和分解,以体现不同学段学生在各个方面相应水平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标准》根据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五个方面的学习范畴,分别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了四级学习水平,水平一相当于1-2年级,水平二相当于3-4年级,水平三相当于5-6年级,水平四相当于7-9年级。

96图形接力:是指在接力中,学生沿着预先画好的一定的图形行进的一种接力游戏。画图表示。

97亚健康:也称为第二健康状态,是一种自感不爽,检查无病的,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

98放松游戏:是常用于体育课结束部分的一类轻松缓和的游戏。

99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00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01幼儿启蒙游戏:是以发展幼儿各种基本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及音乐游戏等。

102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103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

104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105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动作讲解)、直观法(动作示范)、练习法(完整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综合法、电化教学法、自学自练法、预防与纠错法、尝试错误教学法。

106体育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基本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

107体育教学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1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2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结合。3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4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5室外活动组织6师生之间交融关系。108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109课程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和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 具体规定。

110教学分组: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11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下,分别精学练习和一种组织形式。

112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13分组轮换:在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相互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14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

115教材排列:

116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

117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

118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教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119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

120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121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122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123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124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按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一般由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

125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126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127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128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129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130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131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132稳定状态:指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133拟喻命名:

134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135接触法:

136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137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

138素质接力:是一类以计次数 或者计时间来判定名次或胜负的特殊的接力。139天宗穴:

140急救: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的处理。

141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

142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脆弱的标志。分一般耐力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

143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起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

144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皮层反应的灵活性。145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146体育手段: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的总称。

147身体练习:是指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专指为了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条件反射活动。由身体姿势、练习的轨迹、时间、速率、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

148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

149开始姿势:指用来为做后面练习的主要部分创造有利条件的身体姿势。分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类。

150练习过程姿势:指身体在完成练习主要部分时的活动状态。151结束姿势: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各部分处的状态。

152过度训练:是指运动负荷和身体功能状况不相适应,疲劳长期积累而引起的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

153练习时间:也称练习的延续时间,指完成某一练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时间的长短与练习效果和机体的负荷有直接关系,分练习的总时间与练习的各部分时间两种。154课的密度: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这一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又可分为一般密度和专项密度。

155专项密度:也称运动密度,是指学生做练习的密度。计算方法是:一节课中,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156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由速度、数量、密度、时间和项目特点等因素构成。

157心理负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练习等对学生心理机制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就是体育课的心理负荷。

158人格: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形式,包括智慧、道德、意志三要素。

159逆反心理:它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情绪体验的较稳定的行为倾向。

160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161表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就好像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也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心理演练等。表象训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苏恩教授首先提出的。162基础代谢:是机体在清醒状态下空腹安静时室温在18-25度之间的特能需要量即为基础代谢的热量。163目标定向:

164运动心理效应:由运动训练和比赛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地心理作用。它与运动成绩有关,当运动成绩良好时,一般会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反之则会带来消极地心理效应。它还与运动者及观摩者的主观评价态度有关,如比赛取得胜利也可能引起骄傲的这种不良心理效应。正确的评价一场运动比赛或训练的价值,应即考虑它的客观成绩,又考虑它的心理效应。后者虽是无形的,但对以后的运动和心理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165传染病:是指生物体的病原体进入人体,破坏了机体平衡,能在人群中传播和引起流行的疾病。166康复:是对伤病者和残疾者采用各种方法,在身体功能上,精神上和职业上获得全面恢复,使病残者重返社会生活。

167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充实度与匀称度的指标,它通过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关系(体重/身高*100)

168平衡: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169极点:是指进行一定强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运动时,在运动开始后的一段时间里,运动员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想停止运动等反应,这种状态称为极点。

170队形:指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的队伍的形式。171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172路:指学生前后重叠成一行。

173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174正面:指队列里学生所面向的一面。175后面:指与正面相反的一面。

176脑震荡:头部受到外力打击后,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普遍的震荡所引起的一时性意识和功能障碍。

177距离:指学生(包括成队的)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178队形宽度:指两翼之间的横宽。

179队形纵深:指从第一个(或第一列)学生到最后一个(或一列)学生距离。180纵队:指学生前后重叠组成的队形。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等。

181横队:指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等。

182伍:指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叠的两个以上的学生。183排头:指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184排尾:指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学生(一个或几个)185传染:病原体进入机体,引起明显或不明显的病理反应称为传染。

186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口令的后部分,使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预令与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187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

188重点: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含义有两种。其一是教材重点。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其二是体育课的重点。它是指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一般而言,短短的一节体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它仅仅是学期或单元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一节体育课应该有一个重点。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的重点一般是指新、难、险的教材及其要达到的目标。189难点:教材的难点是指学生对某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教材的难点具有主观性、它不仅与教材有关,更与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关。190练习:一般性练习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

191专门性练习:专门性练习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它包括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

192社会体育团体: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自身的规律,按照不同人群,不同的志趣爱好需求,自愿组织起来,以开展体育、健身和娱乐为宗旨的民间体育团体。它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不可替代的有力助手,是团结、联系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193体育人口

194极限运动:是指人类在于自然的整合过程中,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体潜能,向自身挑战的娱乐体育运动。

195运动性肌肉疲劳:机体在生理活动中机能不能持续在一特点水平上,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196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197体育的质的规律:是有目的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

198体育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对人和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199体育目的:是体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体育活动的归宿,它决定体育的方向,规定体育发展的进程以期获得最佳效果。200按摩介质:

201技术关键:在技术基础和各种环节中,总有一个环节对技术动作的效果起着关联的决定性作用,我们称此为技术关键。

202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地有系统的科学群。203体育过程:是一个体育教学实践和体育运动实践,运动恢复相统一,相融合的过程。

204体育文化:是在增加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

205体育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206体育人:指从事体育传播活动和体育教学的工作者,真正的体育人是能促进个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拥有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人。

207西方现代体育体系:是以德国杨式体操,瑞典林式体操和美国户外运动为三大基石构成西方现代体育体系。

208体育的基本手段:是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体育竞赛、体育游戏。209电子竞技运动:是在2003年正式成为我国第99个体育竞赛的项目。

210野外游戏:是在郊游时做的一种助兴游戏,目的是娱乐,是为了在郊游时玩得更开心。

211平衡膳食:由多种食物构成,它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正常生理的需要,而且还要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数量的平衡,以利于消化、吸收和利用。212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31横指处。主治:腹痛、膝痛等。213人工月经周期: 214步长:步长是指跑时两脚着地点间的距离。215步频: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脚交换的次数。

216运动猝死:是指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症状出现后24小时内死亡。217反握(单杠):两臂外旋、两手大拇指向外握杠。

218学校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219技术细节:在不破坏技术环节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细微的技术结构。220淘汰赛:指在比赛过程中逐渐淘汰成绩差的队或个人最后赛出优胜者的方法。221综合密度: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222语言法:指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

223课的类型:指根据课的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和专业的特点等因素所划分的课的不同种类。

224关节脱位:是指相邻的两骨之间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

225功能锻炼:指加强伤部有关肌肉的力量和关节功能的练习,以发展肌肉的负担量,增强组织结构适应性,恢复肌肉和关节的正常功能。

226单元教学: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的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单位教学。

227体育与健康: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身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228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包括负荷量和强度。负荷量是指有效地练习时间和练习重复次数、距离、重量等。负荷强度是指学生练习时用力紧张程度,如练习密度、节奏和速度等。

229有氧耐力:指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

230运动表象:在过去运动感知觉的基础上,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231需氧量: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体内要氧化某些能源物质,所必不可少的氧量。232合谷穴:

233体育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训练、锻炼的途径和办法。

234速度:是人体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等。235更年期:指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此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直至消失,突出表现为停经,内分泌活动也出现变化,此期历时数月至数年。236耐力: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237灵敏:是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238髌骨劳损:指髌骨软骨病和髌骨周缘腱止装置的慢性损伤。

239运动能力:是指人参加运动和训练所具备的能力,是人的身体形态、素质、技能、机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240体育实践课的结构: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是指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的分配等。即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模式的框架。

241蛋白质的生物价:是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指标,表示食物蛋白质在机体内真正被利用的程度。

24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43课外体育活动:在体育课程以外,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而 举办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

244体育学习:体育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学习体育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245弹腿:

246循环竞赛法:是指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都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相互轮流进行一次比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的胜负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比赛方法。

247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又称运动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的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248针对性体育锻炼原则:指课外体育锻炼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锻炼。

249学校体育的功能:学校体育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

250体育实践课:以师生思想活动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

251间歇法:是指根据对象、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生理负荷的大小,调整与控制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以提高发展体能效果的方法。252内关穴:

253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254运动技能目标: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进行运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255终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学的结果,主要是为了判定最终的学习结果,并做出成绩评定。

256竞技运动: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发展和不断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能,它是在教练员的有目的、有计划教育和指导下所进行训练和竞赛的过程

257体育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与拓展体育课程功能的事物总称,具体来说是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258技术训练:技术训练是指学习、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训练过程。

259变换练习法:指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化练习条件(环境、速度、重量、时间或动作的组合)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260岗前培训:主要是面向新体育教师进行的培训,一般由两种途径实现:一是参加校外新体育教师脱产培训,通过由教师进修学校或师范院校来承担培训任务,二是在校内由本校组织学习提高。

261课余体育竞赛: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262家庭中的体育:家庭中的体育是学生在家庭中进行的,为了增进学生健康的各种各样的体育和健康保健活动。

263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264策应配合(篮球):策应配合是指进攻队员背对篮筐或侧对篮筐接球,通过多种传球方式和外线队员的空切、绕切相结合,借以摆脱防守,创造各种里应外合进攻机会的配合方法。

265拦网(排球):靠近球网的队员,将手伸向高于球网处阻挡对方的来球,并触及球,称为拦网。

266直接任意球(足球):当一方队员故意违反足球运动规则的有关条款时即被判罚直接任意球,由对方主罚队员在犯规地点直接射门,得分有效。

267侵人犯规(篮球):是在活球、球进入比赛状态或死球时涉及与对方队员接触的队员犯规。

268准备姿势(排球):运动员在起动、移动和击球前所采用的合理的身体姿势,称为准备姿势。

269越位(足球):指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在对方半场内、比球更接近对方球门线。270足球头顶球技术:是指运动员有目的地用前额将球击向预定目标的动作技术。271排球(持球):持球犯规的定义:身体任何部位击球时,将球接住或抛出。272篮球抢篮板球技术:比赛中双方队员在空间争抢投篮未中的球的技术抢篮板球技术。

273(足球)比赛阵型:是指比赛场上队员的位置排列攻守力量搭配和职责分工的形式。274篮球防守战术基础配合:是指在篮球竞赛中,防守队员两三人之间所采用的协同防守配合的方法。

275排球战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排球竞赛规则和排球运动的规律、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和临场竞赛的变化,合理运用个人技术及集体配合所采取的有意识、有行动的行为。

276接球(足球):是指运动员运用身体的有效部位,将运行中的球有目的接控在所需位置上的动作方法。277传球(排球):利用全身协调力量并通过手指手腕的弹力,将球传至一定目标的击球动作称为传球。

278篮球战术基础配合:是指在篮球比赛中队员两三人之间有目的、有组织、协调行动的简单攻守配合方法,它是组成全队战术配合的基础。

279抢截球(足球):是足球运动技术的一种,是将对方控制或传出的球占为己有,或破坏对方对球的控制的技术。也是比赛中由守转攻的主要手段。

280扣球(排球):队员起跳在空中,用一手或手臂将本方场区上空高于球网上沿的球击入对方场区的一种击球方法叫扣球。

281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篮球):是指由攻转守时,全场有组织地迅速退回后场,在半场范围内,每个防守队员负责盯住一个进攻队员,控制其行动,并协助同伴完成全队防守任务的整体防守战术。

282持球突破(篮球):是持球队员运用脚步动作和运球技术快速超越对手的一项攻击性很强的技术。

283传切配合二过一(足球):指两名进攻队员通过两次连续传球配合,控制队员抢球传给切入队员的配合方法。

284边二三进攻(排球):是指2号队员作二传,将球传至4、3号队员或后排队员进攻的组织形式。

285足球中路进攻战术:通常指进攻最后阶段发生在前场中间区域的配合。286排球技术:是指在排球规则允许的条件下,运动员采用各种合理的击球动作和其他配合动作的总称。

287(篮球)投篮技术:是进攻队员将球投入对方球篮而采用的各种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288溺水:

289分道宽:指每条分道的宽度。即从内侧分道线的外缘到外侧分道线外缘之间的宽度。

290直观法:指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旨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291腾起角:是指起跳结束,离地腾起时,身体重心的腾越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292田径运动:指人从走、跑、跳、投这些自然运动而发展起来的身体练习和竞技项目,可以分为走、跑、跳跃、投掷和全能5部分。293弓步: 294虚步

295地斜角:田径的投掷项目,由于器械的出手点和落点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出手点高而落点低,出手点和落点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有一夹角,通常叫地斜角。296腾起初速度:跳跃项目运动员在蹬离地面的一瞬间所获得的速度。297外力:人在运动过程中,除人自身用力以外,由外界作用于人运动的力。298语言法:是体育课堂中组织教学、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最基础的教学方法,是是否能理想地完成教学任务、目的、内容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手段。299跑:听到跑步的预令时,两手迅速握拳(四指蜷握,拇指贴于食指第一关节和中指第二关节),提到腰际,约与腰带同高,拳心向内,肘部稍向里合。听到走的动令后,上体微向前倾,两腿微弯,同时,左脚利用右脚掌的蹬力跃出约85厘米,前脚掌先着地,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上体保持正直,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大臂略直,肘部贴于腰际,小臂略平,稍向里合两拳内侧各距衣扣线约5厘米,向后摆臂时,拳贴于腰际。行进速度每分钟170-180步。300身体素质:由人的力量、耐力、灵敏、柔韧性组成的能力。301计算线:是计算跑道周长和各条分道周长的线,也称实跑线。302抱拳礼:

303跳跃:田径运动中的跳跃项目,是运用人体自身的能力(或同时借助一定的器械-撑杆),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高的高度或跳越尽可能远的远度。304过栏:是跨栏技术的关键部分,它由起跨、腾空过栏和下栏着地等动作组成。305跑道宽:是指跑道内突沿和外突沿之间的宽度,也称跑道总宽。306起跨攻栏:从起跨脚踏上起跨点到后蹬结束离地时止的准备过栏动作。307身体训练:是运动训练的基础,贯穿在运动训练的全过程。身体训练包括一般身体训练,专门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

308耐力:是指按所要求的强度尽可能长时间的工作的能力。309恢复训练:是指训练与比赛结束时采用各种手段与方法消除生理和心理疲劳的训练。310集体表演:是集体进行的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的演练,在竞赛中通常要求六人以上,可变换队形、图案也可以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311武术基本功:指从事武术运动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素质功架、技术等。多指专门功夫、如腿功、腰功、硬功等,为了增长功夫而采用的简单练习312武术图解:是通过图示和文字来说明和解释武术动作的技术要领及动作特点。313长拳:是现代武术运动中的主要拳种之一,它吸取了查、华、炮、红、少林等传统拳种之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拳种,具有姿势舒展、快速有力、动作静定、节奏鲜明的运动特点

314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动作。

315口诀化讲解:指把动作和动作要领按顺序编成顺口溜的讲解。

316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

317最后得分:裁判长从运动员的应得分中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加上创新难度的加分即为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318分组练习:是集中指导后,将全班、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复习巩固的形式。319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320十二型:

321对练:指在单恋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条件下进行的假设性攻防练习。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的对练等。

322推手: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棚、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手法,双方粘连黏随,寻机借劲发力将对方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323演练水平分: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表现的整套演练水平,按照各竞赛项目劲力、节奏、音乐的要求等方面的标准,整体比较确定扣分,从该分值中减去扣分数,即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分。

324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为主体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例如,专习浑元桩以调心、调身、调息,长时间站马步桩以增强腿力等。325仆步:一腿全蹲、大腿和小腿靠紧,臀部接近小腿、全脚着地,膝与脚尖稍外展,另一腿平铺接近地面,全脚着地,脚尖内扣。

326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327对练 328抱拳礼:

329弓步:是武术基本步行的一种,做动作时两角前后开立,左腿在前呈左弓步,右脚在前呈右弓步。

330田猎:是集身体、技术、战术训练为一体的综合练习。

331集体:是指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术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组成部分。

332马步:指在武术基本步行中,两脚平行站立,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身体重心放在两腿中间的动作。

333武举制:是唐朝承隋朝继续发展与完善府。。

334实用攻防技术:即防身自卫招法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动作顺序,把充分发挥人体各个部位的功能作为防卫和进攻对方的武器,突出表现了武术的技击性和对抗性。335擒拿:

336体育游戏(广义):在一定规则约束下,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

337追逐游戏:由一方或一人追逐捕捉或用物体击打另一方或一人的形式进行的游戏,被称之为追逐游戏。

338教育性游戏:是成年人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各种能力的一种游戏形式。339依照规则: 340集中注意力练习:

341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娱乐活动。

342接力游戏:依照一定的规则,依次重复完成某些规定的动作,以时间上或距离、数量上战胜对手的一类游戏,被称之为接力游戏。343散打:

344娱乐性游戏: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游戏。345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

346角斗游戏:依照规则,通过徒手相搏或利用一定器械进行搏斗,以直接战胜对手的游戏。

347室内游戏:又称课室游戏,在雨雪天操场无法上课时,在课室内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的一种上课方式。

348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349智力游戏: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的的游戏。

350竞赛性游戏:又称竞技运动,是活动性游戏发展的高级阶段。

351攻防争夺游戏:在一定规则的约束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进攻与防守互相争夺的方式进行的游戏。

352体育游戏: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

353教案:它是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安排和要求,参照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并结合学生、场地、器材、组织教法、学法等实际情况制订的一节课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反映出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思想、业务水平、教学技巧和工作态度。课时计划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师备课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最终形式。

354案例: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一个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一步向前运行的。

355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从广义上来说,可界定为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356重复法:是在不改变动作技术结构和生理负荷表面数据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反复,练习的方式。

357体育实践课:体育实践课的结构之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358持续训练法: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强度,无间隙的连续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359学校体育工作计划:指在调查研究、分析综合的基础上,为有效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而设计、拟定的具体行动方案。

360实效性:运动技术的实效性是指完成动作时,能发挥人体的最大能力,从而产生最大作用并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

361经济性:运动技术的经济性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合理的运用体力,在获得最佳运动效果的前提下,最经济地使用人体的能量。

362运动能力:指的是人们在完成某一动作时所表现的本领。

363周期性运动:它是人体的运动的一种形式,是指多次循环或重复做某一相同的动作,每循环或重复一次为一个周期。

364技术质量:指的是所完成的动作接近技术的好坏的程度。

365内力:人体的内力指的是人体运动时人体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力。366太极拳: 367步长 368步频

369后蹬角:后蹬腿的力点与身体重心的连线和地面之间构成的夹角 370重心波动差:

371补偿作用:人体做空中动作时,为了维持身体平衡身体其他一些环节所做的一些相应的补偿动作,这种补充动作所起的作用称为补偿作用。

372腾起角:是指人体起跳时,身体重心腾起的初速度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373腾起初速度:是指人体起跳时,身体腾起离地瞬间的速度。374出手角度:投掷器械出手后飞行的方向线与同侧水平面的夹角。

375超越器械:在投掷运动最后用力前,人体支撑点以最快的速度赶超到器械的前面,使器械远远地落在后面的身体姿势。

376工作距离:最后用力时器械所处的位置到出手点之间的距离。377地斜角

378冲击角:是指器械的纵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379最后用力:是指在投掷运动技术中,当助跑(包括滑步和旋转)结束后,按由下肢到上肢的正确用力顺序,通过投掷臂和手的动作,以最大的作用力和最快的速度将器械抛射出去这一动作过程。

380合理营养:是指对人体提供卫生要求的平衡膳食,使膳食的质和量都能适应人体的生理生活劳动以及一切活动的需要。

381一般身体训练:也称全面身体训练,使各项身体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对于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有重要作用的身体训练。

382专项身体训练:与专项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身体训练。

383训练程度:指的是运动员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运动能力及技术水平等方面,经过系统的运动训练的影响下发生适应性变化的程度。

384心理训练:是指提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承受力的练习。385恢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和训练比赛结束时消除身体疲劳的练习。386内外突沿:是指跑道的内外边的突起边沿。

387计算线:用来计算各条分道周长的线,也就是运动员实际跑的线。388直曲段分界线: 389切入差: 390起跑线前伸数: 391赛次: 392兔跳:

393极点现象:跑时,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肌肉活动的需要,所以跑道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跑速降低而难以继续坚持下去的感觉,这种现象叫极点状态。394腾空步:跳远腾空时,保持蹬离地面瞬间的身体姿势。即腾空初期,身体保持跨步姿势。

395支撑时期:指从脚着地起至脚离地止。396腾空时期:指从脚离地起至另一脚着地止。

397后摆阶段:指自后蹬脚离开地面起至膝摆到髋臼垂直下方止。398前摆阶段:指自膝和髋臼成垂直起摆至脚着地止。399着地阶段:指自脚着地成本撑到身体重心与地面成垂直止。400 401周期:是指从一个姿势开始又回到这个姿势的循环动作。

402退让:是指脚着地后为了减少阻力,所做的屈膝、屈踝等相对的放松缓冲。403纵轴:也叫中线,它把田径场地分为东西两部分,在绘图和修建场地时必须以这条线为基线。

404中心点:是指线的中点,即场地的中心。405轨迹角:指投掷物飞行的轨迹与地面形成的角度。406倾斜角:是指投掷物与地面成的角度。

407直段:指的是连结两个弯道的那部分直道,一个直段长等于两个圆心之间的距离。408直道:是指完整的直跑道,半圆式田径场有两个直道,供直道比赛项目使用。409跑道宽:是内突沿的外缘与外突沿的内缘之间的宽度,也称跑道总宽。410分道宽:两条分道线之间一个跑道的宽度。411分道线:两条相邻跑道的分界线宽5厘米。

412背越式跳高:人体通过助跑、起跳以背对横杠的姿势越过横杆的方法。413俯卧式跳高:人体通过助跑、起跳后在杆上成俯卧姿势越过横杆的方法。414三级跳远:是在助跑以后沿直线连续进行三次跳跃的一项运动,其中第一跳为单足跳、第二跳为跨步跳、第三跳用双脚落入沙坑内。

415撑杆跳高:是通过持竿助跑获得动能,然后借助撑杆将动能转换为撑杆的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把人体送上高空腾起过杆、落地的一项运动。

416适量性身体锻炼原则:就是身体锻炼要有适宜生理负荷的原则,它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对增强体质要起良好的作用。417正弦丈量法: 418余弦丈量法: 419讲解法:是指教师用语言来表达田径运动技术动作,与示范法结合,可帮助学生建立某一田径运动项目的正确技术概念以及教师用语言来表达动作的方法、要领、指导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练习。

420示范法: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的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范例,与讲解法结合,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了解动作的方法、要领,以指导学生学习技术动作和进行技术练习。

421完整练习法:是把田径运动技术的全过程,以完整的形式进行练习。

422分解练习法:是把完整的田径技术过程,分解为几个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进行练习,最后再把各部分动作联系、完整起来。

423游戏法和比赛法:游戏法是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方法。比赛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进行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方法。

424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是指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针对学生可能或已经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采取有效地措施,防止错误动作产生和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425间歇跑:是由跑的距离、速度、次数间歇时间,间歇方式等五个因素组成的一种发展专项耐力的方法。

426直接指示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动作,在学生进行练习错误动作产生之前,向学生发出语言提示和信号,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427诱导法:是针对学生的错误动作,采用诱导性练习,模仿性练习或专门性练习,使学生体会正确动作的肌肉感觉和提高相应肌肉群的协调配合能力,从而纠正错误动作。428太阳穴:

429田径运动锻炼:是指用田径运动项目作为手段,进行身体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目的的过程。

430推铅球:是单手持球置于锁骨窝处,站立在投掷圈的后部,经过滑步,用全身的力量和最快的出手速度,把铅球推出可能获得远度的投掷项目。431雾视法: 432指量法:

433身体锻炼:是指用掌握的运动技术,技能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过程。434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435循环法:是指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相互轮流进行一次比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的胜负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比赛方法。

436完整法: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传授 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

437踢球:是足球运动基本技术的一种,指按一定的动作方法,用脚的某一部位将球踢向预定目标。

438垫球:是指用除手指弹击动作外的身体任何部位击球的动作。

439交换防守配合:是为了破坏进攻队员的掩护配合,防守队员之间及时地呼应交换自己所防守对手的一种配合方法。

440体育教学过程: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

441小群体教学法:是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交流的社会性作用和学生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并达到对学生社会性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

442体育教材化: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体育教学条件将体育的素材加工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教材化的内容包括有: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加工、编排和媒体化等工作。

443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条件,对某个过程(如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学期)的教学所进行的各方面的最优化研究工作和计划工作。

5.宪法 名词解释 篇五

名词解释

1.、刚性宪法: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的宪法。2.、柔性宪法: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

3、钦定宪法:由君主或以君主的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法。

4、民定宪法:由民意机关或由全民公决制定的宪法。

5、协定宪法:由君主与国民或国民的代表机关协商制定的宪法。

6、原生宪法:直接产生于本国的宪政运动、或者说根植于本国具体历史条件,其内容大多具有本源性和首创性的宪法。

7、派生宪法:从国外移植或模仿,其内容多具有继承和借鉴性德宪法。

8、纲领性宪法:指宪法的内容中包括不少目前尚未实现或正在争取实现的部分。

9、宪法的制定权: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利。

10、宪法制定程序:指制宪机关制定宪法时所经过的阶段和具体步骤(设立制宪机构、提出宪法草案、通过宪法草案、公布)

11、主权:国家的最高权力。

12、人民主权:指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13、人权: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

14、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治国理论、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15、宪法的渊源形式:指宪法基于不同效力和来源所形成的外部表现形式。(成文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宪法解释和权威性宪法著作)

16、成文宪法典:指一国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由一种有逻辑、有系统的法律文书加以明确规定而形成的宪法。

17、宪法性法律:指一国宪法的基本内容不是统一规定在一部法律文书之中,而是由多部关联的法律文书表现出来的宪法,具体分为宪法本体法和宪法关联法。

18、宪法惯例:指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存在和通行并经过国家默认、具有宪法效力的习惯和传统。

19、宪法判例:指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由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逐渐形成,并经国家认可、具有宪法效力的判例。

20、宪法解释:指对宪法条文含义进行的释义和说明。

21、宪法体系:指一国宪法由不同渊源形式的宪法规范所组成的有逻辑、有系统的结构形态。

22、宪法形式:指宪法内容的外部表现形式。

23、宪法结构:指构筑宪法的各个要素的组合和排列。

24、禁止性规范:指对特定主体或行为的一种限制,也称为强行性规定。

25、程序性规范:指具体规定宪法制度运行过程的步骤、阶段等的规范,主要涉及国家机关活动程序方面的内容。

26、宪法规范的效力:是宪法规范对相关社会关系所产生的拘束作用。

27、宪法关系:也称为宪政法律关系,是指按照一定的宪法规范,在宪法主体之间产生的,以宪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政治关系,是立宪社会最为基本的政治秩序在法律上尤其在宪法上的表现。

28、宪法关系的主体:依据宪法规范直接参与宪政活动的政治实践主体,是宪法权利和宪法义务的直接承担者和直接行使者。

29、宪法的作用:指宪法规范通过调整宪法关系主体的行为从而最终对社会关系产生的影响。

社会现象的区别和联系的感知和认识。

31、宪法文化的评价:指人们对各种宪法现象进行价值判断、选择和排序。

32、宪法文化的情感:是指与宪法现象相关联的情绪体验,是在认识宪法和实施宪法中形成的普遍心理。

33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是指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或者说哪个阶级是国家的统治阶级。

34、统一战线: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为了获得最广泛的同盟军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同其他革命阶级以及一切可团结的人们所结成的政治联盟。

35、经济制度: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

36、全民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人民作为一个整体拥有生产资料,任何个人或者一部分人都不能充当所有者和拥有所有权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37、集体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38、国家形式:一国统治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形式,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39、政权组织形式: 实现国家权利的机关以及各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它实际是指国家机关的组织体系,或者说是指国家机构的内部结构形式

40、联邦制: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联邦组成单位(如邦、州、共和国等)组成联盟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

41、单一制:指国家由若干个普通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特别行政区等组成,各组成单位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国家结构形式。

42、特别行政区:指在中华民主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

43、国籍: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44、公民基本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为实现自己必不可少的利益、主张或自由,从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资格或可能性。

45、选举权:指公民依法享有选举代议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

46、被选举权:指公民依法享有被选举为代议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

47、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本形式

48、言论自由:是公民对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通过语言方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

49、检举权:指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进行揭发和指控的权利。

50、名誉权:指公民享有自己的名声并享有维护其名声不受侵害的权利。

51、选举制度: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与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

52、地域代表制:指按选民的居住地区划分选区或以区、县、乡等行政区域为选举单位选举代表或议员的制度。

53、职业代表制:指将选举人依职业予以分类,根据职业团体而不是居住区域或行政区域,选举代表或议员的制度。

54、比例代表制:指依一定的计票方法,使各政党依其所得票数,按比例选出代表的制度

55、宪法实施条件:是指影响和制约宪法能否实施以及宪法实施程度的各种内外在因素,主要是指外在的社会因素。

56、违宪审查:是指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以特定方式审查和裁决某项立法或某种行为是否合宪的制度。

6.商法名词解释 篇六

2.形式意义上的商法,是指奉行民商分立立法原则的国家在民法典之外制定的以“商法”命名的法典。

3.实质意义上的商法是指一切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法的形式包括各种有关商事的专门法规;法规范不仅仅存在于商法典之中,而且还大量地存在于民法、行政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判例之中。

其概念的理论理论着眼点为商事法律规范的性质、规范的作用、规范的构成、规范实施的方式等在理论上的有机统一。

4.商法的原则是指集中体现商法的性质和宗旨,调整商事法律关系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它是制定商法典的根本出发点,更是适用商法的指导原则。

5.商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商法作为特殊的法律规范体系对现实生活发生作用的范围.6.商法的体系是指商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内部具有逻辑联系的各项商事法律制度所组成的系统结构。

7.商主体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参与商事法律关系,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商行为,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包括个人和组织。

8.固定商人,指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组织完整的机构,有计划地、反复连续地从事一种或多种商事行为,在经营中全部法律行为适用商法的商人。

9.拟制商人,指虽经商事登记,但仅从事小商人的业务或不从事商事行为的人,法律将其视为商人。

10.表见商人,是指虽非完全商人,也未在商事登记簿上注册登记,但已经以商人的表象从事了商行为,而应被视为商人的人。

11..商法人是依法定的构成要件和程序设立的,拥有法人资格,参与商事法律关系,依法独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

12.国有商法人,由国家投资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具有独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获得法人资格的企业或公司。

13.集体商法人,由公民和集体单位组合而成、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具有独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并获得法人资格的集体商事组织。

14.合营或合资商法人,如果是不同投资主体共同投资组建的,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15.私营商法人,由私人投资经营而取得法人资格,投资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商法人以全部财产对外承担责任的商事组织。

16.外商投资法人,外国投资者根据中国的法律规定,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的商业企业。

17.商合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按照法律和合伙协议的规定设立,普通合伙人对合伙经营所产生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商事组织。

注:商合伙作为商主体,具有从事商行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但不具有完全责任能力。

18.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自然人,按照合伙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投入的财产由个人所有,由合伙人同共使用,合伙经营积累的财产由合伙人共有;发生亏损由合伙人负连带清偿责任的商事组织。

19.合伙型联营是指企业事业单位之间依照联营合同组建的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利润、共同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商事组织。

20.合伙企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按照法律和合伙协议的规定设立,普通合伙人对合伙经营所产生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商事组织。

21.商个人是指按照法定构成要件和程序取得特定的商主体资格,独立从事商行为,依法承担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个体。

商个人作为法律拟制的主体,享有商事权利能力和商事行为能力,但不具备完全责任能力。

22.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指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主要以个人劳动为基础,劳动所得归个体劳动者自己支配的一种经济形式。包括个人经营、家庭经营、个人合伙经营三种形式。

23.个人独资企业,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24.私营独资企业,指企业资产归一个人所有和控制,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25.商中间人又叫“独立的商事辅助人”,是指不参加商事主体的营业组织而辅助其从事营业的人。

26.代理商是指一种独立的商事经营者,他接受委托,固定地为其他业主促成交易或以其他业主的名义缔结交易。

27.居间商是指为获取佣金而从事契约缔结之促成活动的商人。

28.行纪商是指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购买或销售货物、有价证券,并以其作为职业性经营的人。

29.商辅助人又称商使用人,它是指在商事交易过程中,从属于商主体,受商主体委任或支配,辅助商主体开展商事经营活动的人。

30.代办人,以代办权为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代办权是指代办人的代理权在与第三人交往中被商人限定于一个有效范围,这种代理权称为代办权。

31.商行为是指商主体所从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行为

32.绝对商行为,又称“客观商行为”,此类行为无论是由商人实施还是由非商人实施,也不论行为人是否具有营利性营业目的,均应依法认定为商行为

按照多数国家商法的规定,票据行为、证券交易所内的行为、融资租赁行为、保险行为和海商行为等均属于绝对商行为。

33.相对商行为又称“主观商行为”、“营业商行为”,它是指在法律所列举的范围内,仅由商人实施时以及仅基于营利性营业目的实施时方可构成商行为的行为。

34.双方商行为指行为人双方均为商主体所从事的营利性营业行为。

35.单方商行为是指行为人一方为商主体而另一方为非商主体所从事的交易行为。

36.基本商行为是指直接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商行为。如:买卖商行为。

37.辅助商行为又称“附属商行为”,它是指虽不具有直接营利性内容,但却能起到协助基本商行为实现作用的辅助行为。

38.固有商行为是指依据法律规定或法律列举可以直接认定的商行为。

39.推定商行为是指不能直接根据法律规定或法律列举加以认定,而必须通过事实推定或法律推定方可确认其商行为性质的行为。

40.一般商行为是指在商事交易中具有共性的、并受商法规则调整的行为。

41.特殊商事行为是与一般商事行为相比较而言的一个概念,是指在商事交易中具有个性、并受商法中的特别法规所调整的商事行为。

42.商事交互计算:是指把在一定期间内由商事交易所产生的债权债务进行一次性结算的特殊商事合同。它实际上是一种活期账务结算。

43商事买卖是指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商事法律行为。

44.商事代理是指在商事交易中,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其结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商行为。

45.商事行纪,商事行纪是指商主体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人(委托人)购买或销售货物、有价证券,由此获取报酬,并以此作为职业性经营的行为。

46.商事居间是指商主体为获取一定的佣金而从事的为委托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提供缔约机会或者进行介绍,以促成合同订立的行为。

47.信托又称为信任委托,它是指委托人将其财产移转给受托人,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依照委托人的指定,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管理或者处理财产的行为。

48.商事信用:它是指在商事活动中,商品销售、提供服务、提供贷款等交易中取得商品、接受服务或贷款的一方,同意在将来规定的日期支付贷款、服务报酬、贷款本息的承诺。

49.商事期货交易是商事买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指按照期货交易所的规定,期货买卖的双方当事人在交易所内预先签订有关产品的买卖合同,而货款的支付和货物的交割要在约定的远期进行的一种特殊商事行为。

50.融资租赁:是融租人和承租人双方商主体约定,融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规定,向承租人选定的第三方(供货方)购买承租人选定的物件,然后将其租给承租人长期使用,以承租人支付租金的方式收回投资的一种商行为。

51.商事仓储是保管人储存货物人交付的仓储物,存货人支付仓储费的一种商事行为。

大陆法系国家商法典中,仓储是一种典型的商事行为,但这一商事行为是以民法中的寄托行为理论为基础的。

在传统商法中,仓储包括仓储和保管,两者在立法上未作十分严格的区分。

52.商事运输是指承运人将旅客或货物从起运地点运输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者运输费用的一种特殊商事行为。

53.商事登记是指商主体或商主体的筹办人,为了设立、变更或终止商主体资格,依照商事登记法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向登记机关提出,经登记机关审查核准,将登记事项记载于登记簿的法律行为。

54.商事登记的管理机关是指按照商事登记法的规定,接受商事登记申请,并具体办理商事登记的国家主管机构。

55.开业登记:商主体的开业登记是指商主体的创设人为设立商主体而向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由登记机关办理登记的法律行为。

56.变更登记是指商事登记机关对已成立的商主体,因其自身情况发生变化,变更已登记事项的法律行为。

57.注销登记是指登记机关依法对被终止经营的商主体,收缴营业执照、公章、撤销其登记注册号,取消其商主体资格或经营权的法律行为。

58.商号又称商业名称,它是指商主体在从事商行为时所使用的名称。即商主体在商事交易中,用以署名或其代理人与他人进行商事交往时使用的名称。

59.如果商号仅仅由一个姓名组成,这个商号便是简单商号。

简单商号可以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商号,也可以成为其他商号的核心部分,加上其他附属物成为新的商号。

60.由核心部分(简单商号)和附属部分组成的商号是组合商号

61.如果一个商号由经营者的姓名加经营内容组成,这个商号便是独资商号

62.如果商号中并不包含完整的公民的姓名,而是专有标记,常常向人们揭示商主体是某种性质的公司,这种商号则称为公司商号

63.原始商号:商主体创设时命名的商号被称为原始商号

64.派生商号:如果商号是人名商号,该商号被继承,现有商号所有人拥有与原商号中使用的相同的姓名,如孙子从祖父那时继承一个独资企业,这个商号便被称为派生商号。

65.继获商号:是指商主体的经营内容发生变化或商号持有人发生变化,商号依然可以被其共同使用。

66..商号的登记,是指商主体对其所选定的商号按照法定要求和程序,在商事登记机构办理注册手续,经审查后获得专有使用权,并实现公示的过程

67.商号创设登记商主体创设时商号的登记

只有履行了创立登记的商号才能成为商主体的名称,才能对外产生效力,才能用以对抗善意第三人。

68.商号变更登记,商主体在经营期间变更原登记商号的全部或一部,而在登记机关履行的登记。

69.商号转让登记,商主体将其商号转让给其他商主体使用或者与其他商主体共享使用权时所必须履行的登记

70.商号废止登记,商主体终止经营时为废止商号的继续使用而履行的登记。

71.商号撤销登记,当法定事由发生时,主管机关依职权撤销商主体经营资格,同时撤销其商号,所依法进行的登记。

72.商号继承登记,被继承人死亡时,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经营所办理的登记。

73.商号权是指商主体依法享有的对商号的专有使用权。它主要包括专有权和使用权两个部分。

74.商号的出借,是指商主体将商号使用权部分或全部让与他人的行为。

商号出借的效力是借用人通过协议依法取得对他人的商号的使用权,出借人仍然保留商号的所有权,但不保留或部分保留商号的使用权。

75.商事账簿是指商主体为了表明其财产状况和经营状况而依法制作的会计账簿。其制作和表现形式既有书面形式,也有电子形式。

76.会计凭证,是指记录商主体日常经营活动情况并作为依据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商事账簿的依据。

77.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指在商事交易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交易发生和完成情况的原始书面证明,它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书面证明。

78.记账凭证,又称记录凭证、记账凭单,是指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按照交易业务内容予以分类填制的,可以直接作为记账依据的凭证。

记账凭证的作用在于对原始凭证进行归类,整理、确定会计分录,为直接记账提供凭据。

79.会计账簿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全面、系统、连续和分类并反映商主体经营业务的簿册。

分类:①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簿,是指按照交易活动的时间先后逐项记载交易活动内容的账簿。②分类账簿,是指按照会计科目分类记载全部交易活动内容的账簿。

① 备查账簿,狮子对一些日记账簿或分类账簿未能记载或记载不请安的交易内容或项目予

以补偿记载的账簿。

80.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商主体依法向政府或向社会披露其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①会计报表,又称会计表册,它是指用货币形式综合反映商主体在一定时间内,即一定会计几件内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一种书面报告文件。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以及其他表。

②会计报表附注,是指为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记载的相关事项作出的解释。② 财务情况说明书,是指为了方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而对商主体的财务情况作出成果的具

体说明。

7.论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划分标准 篇七

罪刑法定原则并不禁止扩大解释, 但这并不意味着扩大解释的结论都符合罪刑法定原则。换言之, 扩大解释方法本身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但其解释的结论则可能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抵触。因为不合理的扩大解释, 也可能超出国民的预测可能性, 侵犯国民的自由, 从而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在此意义上说, 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界限就是相对的。即, 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扩大解释实际上就是类推解释。另一方面, 某些扩大解释虽然并不一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但其结论也可能不具有合理性。

2 类推解释的含义

罪刑法定原则所禁止的类推解释, 是指解释者明知刑法没有将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 但以该行为具有危害性、行为人具有人身危险性等为由, 将该行为比照刑法分则的相似条文定罪量刑。换言之, 罪刑法定原则所禁止的类推解释, 是指超出了通过解释可以得到的刑法规范规定的内容, 因而是制定新的刑法规范的一种方法。因为罪刑法定意味着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其核心是限制立法权与司法权, 尤其是限制司法权。而罪刑法定原则所禁止的内容, 必然是违反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的观念与做法。既然认为罪刑法定禁止类推解释那就意味着类推解释所做的是法无明文规定也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也处罚。反过来说, 被禁止的类推解释, 只能是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的解释;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解释, 不可能成为类推解释。

3 具体的判断标准

关于扩大解释和类推解释的区别, 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划分:

(1) 从形式上说, 扩大解释所得出的结论, 没有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 即在刑法文义的“射程”之内进行解释;类推解释所得出的结论, 超出了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 即在刑法文义的“射程”之外进行解释。

(2) 从概念的相互关系上说, 扩大解释时没有提升概念的阶位;类推解释是将所有解释的概念提升到更上位的概念作出的解释。

(3) 从着重点上说, 扩大解释着眼于刑法规范本身, 仍然是对规范的逻辑解释;类推解释着眼于刑法规范之外的事实, 是对事实的比较。

(4) 从论理方法上说, 扩大解释时扩张性地划定刑法的某个概念, 使应受处罚的行为包含在该概念中;类推解释则是认识到行为不是刑法处罚的对象, 而以该行为与刑法规定的相似行为具有同等的恶害性为由, 而将其作为处罚对象。

(5) 从实质上而言, 扩大解释没有超出公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类推解释则超出了公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

从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侧面和实质侧面出发, 在判断扩大解释的结论是否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时, 应当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 在考虑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的同时, 还必须考虑处罚的必要性。对一个行为的处罚必要性越高, 将其解释为犯罪的可能性越大, 但如果行为离刑法用语核心含义的距离越远, 则解释为犯罪的可能性越小。即, 处罚的必要性越高, 作出扩大解释的可能性越大。但是, 如果行为超出了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 则不管处罚的必要性有多高, 也不得解释为犯罪。因为即使危害再严重的行为, 如果事先没有将其可罚性告知国民, 就不得对该行为定罪科刑。

第二, 在考虑用语原有含义的同时, 还要考虑用语的发展趋势。如果解释结论符合用语的发展趋势, 一般不宜认定为类推解释。例如, 信件原本是书面邮件。但是, 随着网络的发达, 国民普通使用电子邮件。于是, 认为《刑法》第252条所规定的破坏通信自由罪中的“信件”包含电子邮件, 就成为符合用语发展趋势的解释, 因而不是类推解释。再如, 随着手机的普遍使用, 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广告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所以, 认为《刑法》第222条所规定的虚假广告罪中的“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 包括利用手机短信作虚假宣传, 就是符合用语发展趋势的解释, 因而不是类推解释。由此可见, 以前属于类推解释的, 以后可能属于扩大解释乃至普遍的文义解释。

第三, 在考虑用语基本含义的同时, 还要考虑相关法条的保护法益。保护的法益不同, 对构成要件的解释就不同。所以, 虽然分则的两个条文对行为对象使用了相同的概念, 但是, 如果两个条文所保护的法益不同, 则完全可能对这种相同的概念作出不同的解释。在这种情况下, 不能轻易认为其中一种解释是类推解释。例如, 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11月14日《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 》第2条第1款规定:“走私各种弹药的弹头、弹壳, 构成犯罪的, 依照刑法第151条第1款规定, 以走私弹药罪定罪处罚。”应当认为, 这一解释不是类推解释。因为走私弹药罪与非法持有弹药罪的保护法益不同, 故对于弹药的范围应作出不同的解释。可见, 相对于此条文属于类推解释的, 相对于彼条文可能属于扩大解释。

第四, 解释结论与刑法的相关条文内容以及刑法的整体精神相协调时, 不宜认定为类推解释。当扩大解释与相关条文产生冲突, 与刑法的整体精神相矛盾时, 很容易形成类推解释。例如, 当A条文规定对某种行为按B条文所规定的犯罪处罚时, 如果不是法律拟制, 只是注意规定, 那么, 对A条文所使用的用语能否作出扩大解释, 要取决于B条文的规定。如《刑法》第241条第2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 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 依照本法第236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发生性关系”的通常含义是发生性交, 但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 也会对该用语作扩大解释, 即完全可能存在性交之外的性关系。但是, 由于《刑法》第236条规定的是强奸罪, 《刑法》第237条又规定了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与猥亵儿童罪, 故强奸罪只能限于性交行为。既然如此。对《刑法》第241条中的“发生性行为”就不能作扩大解释, 只能按通常含义解释。这种解释不是类推解释, 甚至不是扩大解释, 而是刑法用语的相对性。

第五, 应当通过一般人的接受程度判断是否会侵犯国民的预测可能性、是否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一种解释结论能否被一般人接受, 常常是判断解释结论是否侵犯国民的预测可能性的重要线索。因为当解释结论被一般人接受时, 就说明没有超出一般人的预测可能性的范围;当一般人对某种解释结论大吃一惊时, 或者说当一般人对某种解释感到特别意外时, 常常表明该解释结论超出了一般人预测可能性的范围。例如, 就中国与国外刑法都将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构成要件规定为:“无故侵入他人住宅或者经要求退出但仍不退出。”我国的新旧刑法均只有“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表述, 但刑法理论千篇一律地将本罪定义为“未经允许非法进入他人住宅或者经要求退出无故拒不退出的行为”, 人们却习以为常而没有异议。但提出,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包括“公众有权提取存款时不允许公众提取存款”时, 人们却提出了质疑。其实, 两者的解释原理完全相同。如果说将不支付存款解释为“非法吸收”存在疑问, 那么, 将不退出解释为“侵入”也存在问题。反之, 如果将不退出解释为“侵入”是合理的, 那么, 将不支付存款解释为“非法吸收”也是合理的。由此可见, 一种解释结论被人们接受的程度是一个重要问题。所要强调的是, 解释者不仅要考虑刑法学家、司法人员的接受程度, 更要考虑一般人的接受程度。

犯罪可以大体上分为自然犯与法定犯。一般人容易认识自然犯的可罚性, 所以对有关自然犯的法条的扩大解释, 不致侵害国民的预测可能性;一般人难以认识法定犯的可罚性, 所以对有关的法定犯的扩大解释, 容易侵害国民的预测可能性。因此, 与对有关法定犯的法条的扩大解释的允许程度与范围相比较, 对有关自然犯的法条的扩大解释的允许程度与范围, 可以略为缓和、宽泛。

总之, 某种解释是类推解释还是扩大解释, 并不是单纯的用语含义问题。换言之, 某种解释是否被罪刑法定原则所禁止, 要通过权衡刑法条文的目的、行为的处罚必要性、国民的预测可能性、刑法条文的协调性、解释结论与核心含义的距离等诸方面得出结论。在许多情况下, 甚至不是用语的问题, 而是如何考量法条目的与行为的性质, 如何平衡法益保护机能与人权保障机能的问题。

摘要:刑法解释中, 扩大解释一般被认为合乎罪刑法定原则, 而类推解释则被严禁使用。扩大解释中, 最为疑难的是其限度问题, 或者说与类推解释等违法性任意性解释的区分问题。

关键词:扩大解释,类推解释,区分标准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马克昌.经济犯罪新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

8.女孩子的名词解释 篇八

理发室里的灯光很亮,却不是让人眩晕的那种。我坐的椅子旁边正好是一扇大大的透明落地玻璃窗,在这里可以把整条大街一览无遗。街旁的行道树上挂满了红色的灯火,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旁的广告招牌,不停地闪烁,仿佛见证着这座海滨小城的灯红酒绿。

“剪刘海么?”理发师问道。

“嗯。”

我盯着这面大大的镜子,头发怎么长这么长了,上次来的时候还狠狠地剪了一大把。这才想起已经过去两三个月了。

“好细好柔的头发!”

“嗯。”有点得意,却不知道是不是该高兴。

我们这里比较迷信。以前就曾迷迷糊糊地随妈妈去拜访过算命先生。那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摸摸我的头发就摇头说,这孩子命中有劫,需要一生积德,才有可能躲过劫数。

小时候剪的是男孩子的发型,帅帅的;再大一点,开始学着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蓄起长发,妈妈帮着扎起了两个小小的羊角;后来觉得留长发没意思,而且要去新学校太麻烦,剪了,比较潇洒;上了初中,班上的女生几乎全都是长发,于是禁不住又蓄了起来。

这一次,没再剪了。因为喜欢上一句诗,喜欢上了等待,等待一个梦。

名字

从小就抱怨父母给我起了这么个俗不可耐的名字,在学校里走着,总能遇见一个名字跟自己一样的。这种感觉很不爽。可是老爸说这名字有寓意,也就没再深究,暂且用着吧。

后来初中的同学都讲普通话了,名字叫着叫着变成了谐音。于是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小米粥,不过还好,清喉润肺。

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改个比较有内涵的名字。

翻字典、查资料,找来找去还是没有满意的。无意间看见杂志上一篇文章的题目叫《像泡沫一样生活着》,灵感即来,就叫“周沫”吧。“周沫,周末,嗯,就叫这个了!没有人会讨厌周末的,嘿嘿!”想得挺美的,可惜老爸说现在改名字太麻烦了,将就着用吧,反正也习惯了。

再后来,喜欢上了网络。没事会经常到一些文学网站瞎逛,逛着逛着就想,给自己起个网名吧。于是第一个网名诞生了,叫“忘了时间的钟”。过些日子,怎么念着总觉得这名字不好听,就想了个诗意点的——水格蓝影,多美啊。这名字用了很久。

直到遇上小贩哥哥。

他说:“我总觉得你像《幻城》里的蝶澈,就叫你小澈吧。小澈,哥哥希望你能一直这么简单地生活下去,执着追求你喜欢的文字,希望你能快乐,永远有这么清澈的眼睛。”

小贩哥哥,你还记得你说的,要在家门前最高的雪山上写下“小澈”吗?你还记得那个说她很喜欢很喜欢海子的诗的小女孩吗?哥哥,小澈已经长大了,不再傻傻地等你寄来的风筝了,小澈不知道,还是不是小澈……

从今天起,请叫我戈子,因为我要变得刚强。

电视剧

小时候我不太喜欢看电视剧,许是潜意识里不喜欢那种虚幻吧。

不过怎么说也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总是会在每天放学后、每个周末早早就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然后和院子里那几个年龄相仿的小男孩窝在一块看《忍者神龟》。

说真的,那部动画片我看过将近十次了,还是不知道那些龟到底在干什么,所以我曾一度认为那些男孩很幼稚,至少,我比他们聪明点。

我最喜欢的其实是《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现在想想,可能在他们看来我更弱智些。每次趴在电视机前,我总能把那男孩家里的坐垫弄得全是口水。

这个我就没告诉他了,因为他看得比我还入神。

然后就开始看《西游记》了。说到这,又会想起那个可爱的小跳跳,总觉得有些对不起他,不过真的,我一直认为他是个勇敢的小骑士。那时候我比较喜欢跟他哥哥玩,他却总跟在我们后面,“小米姐姐,小米姐姐”地叫着。那一集刚好播到老孙的断头术,我看着忍不住拼命地笑,说,“跳跳,你行吗?”结果,他真的拿把菜刀砍自己的大拇指,“姐姐,我会断指术。”

我们都吓呆了,愣愣地看着菜板上的一大滩红红的鲜血。还好大人们及时包扎,手指头没断,否则,这会令我忏悔一生。

后来,电视里几乎全是武侠片。最受小孩们欢迎的就是杨过和小龙女。虽然不懂爱情,可是我们喜欢穿白色长裙的“姑姑”,还有断了一只手臂仍然怎么看怎么帅的杨过。那时候,满屋子里都贴了李若彤的贴纸(女孩子是不会贴男人的像在自己房间里的,这在我们看来很丢脸)。

再后来,各种各样高清晰高品质的电视剧充斥了我们的生活,这群天真的孩子也分开了,大多都是因为搬家。再见面的时候,已到了少男少女羞涩的年龄,想起那些流口水尿床的事,脸竟不自觉地红了。

女孩长大了,男孩也长大了,他们没再一起看过一集电视剧。

男孩子

“戈子,你小时候就跟男孩子一样。”

很多人都这么说,这或许跟生活环境有关。

H这个名字在我的记忆里并没有褪去,仍能清晰地记起为了等他上幼儿园,放弃早餐和爸妈百忙中抽出时间的接送,结果一起迟到,一起挨骂,一起被罚站在教室后面的小角落里。

你对别人说你不认识我,我大声告诉他们你是我哥,然后他们开始起哄。那时候的孩子是很固执的,你说你不再理我了。我没说什么,也不生气。

很可笑的是,世界上真的还有久别重逢这种事情,一直以来我总认为这是小说或电视剧里的情节。我很高兴。但悲哀的是,你问了他们一句,小米是谁?

可能,只有我这样一个有点神经过敏的人才会一次次地想起那些让人念念不忘的过往。其实,一切不过海市蜃楼般华美、虚无甚至短暂。

院子里最疼我的便是J。那时他大我两岁,可我总不明不白地随着妈妈叫他弟弟,他也就糊里糊涂地应着。其实他从来都没跟我计较过什么。我在外面闯祸了,妈妈不让吃饭,他便偷偷地从家里盛一碗给我,我们一起蹲在墙角,仰望着很远很远处的阳光,我说:“弟弟,我会记得你的。”他很认真地看着碗里的菜,听我认真地说,“比起我哥哥,我更喜欢你。”

音乐

一直以来我都被认为没有艺术细胞,这大概是源于儿时的破锣嗓子。每次只要哼几句大人们就会说是某某某在刮砂锅。都说是哭出来的,那时人送外号“小孟姜女”,因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是号啕大哭,无所顾忌,并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往往都是哭着哭着累了便蹲在地上睡着了,隔天起床一点声音也发不出。还好我的声带比较顽强,几经惨痛折磨仍是很负责任地行使着职能。

有时候想,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渐渐害怕在阳光下暴露自己、拒绝在众目睽睽之下表现自己,更别说是肆无忌惮地放声大哭了。

其实我倒认为自己是有些音乐天赋的。我很喜欢唱歌,特别是在洗澡的时候。人家都说厕所是个好地方,一切的烦恼忧愁都随着冲马桶的声音和那哗啦啦的洗澡水见鬼去吧。在这时候高歌一曲或者低吟浅唱都是异常痛快的。那会儿毛宁的歌正流行,我总爱学出一副温柔深情得有些恶心的样子唱《涛声依旧》。所以,每次洗澡的时候,他们总能听到从浴室里传出一段段变调的旋律:“今天的你我……能否……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上学之后,曾经有段时间我认为唱歌是很幼稚很丢脸的事情。那时只懂捧着书安静地学习,看着那些听流行音乐听得如痴如醉的同学,甚至会冒出“一群不良少年”的可笑想法。所以对于外界音乐的了解有过那么一点中断,属于真真正正的音乐白痴。

上初中后开始看杂志,很奇怪,很多文章中会泛滥着音乐的色彩。于是喜欢上了朴树,《NEW BOY》的桀骜不驯,《那些花儿》的伤感,《且听风吟》的清新,还有《生如夏花》的坦然……那时会很天真地认为这张酷酷的笑脸将会一辈子伴我走出阴霾,走向心灵的阳光。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总会时不时地出尔反尔或者口不应心。记得曾跟JOE说过王菲是个恶心的女人,可初三的时候却一遍遍地听《旋木》,听《写给自己的情书》,甚至无法自控地认为她的声音是我听过最美的。现在,当为某些无谓的事情伤神,就会在寂静的深夜,让随身听反复地唱着:爱上一个认真的消遣/用一朵花开的时间/你在我旁边/只打了个照面/五月的晴天/闪了电/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懂事之前/情动以后/长不过一天/那一年/让一生改变……

此时此刻,此事无关风与月。

游戏

“老狼老狼,几点了?”

熟悉的叫声在耳边回响,像结满童年回忆的小树藤久久在身旁缠绕,回音不绝。

这应该是很流行的游戏了。简单,无须道具,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那种最质朴最纯实的信任。一个小孩捂住眼睛蹲在中间,另外几个围着一圈圈地绕着走,嘴里不停地念叨。至于内容早已记不清了,只有一个个清脆的报数以及最后那一声轻轻地磕在额头上,久久地萦绕,难以忘怀。

除了这个,最常玩的是捉迷藏。那时大多数的孩子都喜欢藏,往往“剪刀石头布”,输的那个才要做搜捕者。

我却是喜欢后者的,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找我玩。我想我是具有冒险精神的,喜欢探索一切未知的事物,至少好奇心很强。但行动却往往跟不上,即使是很熟悉的地形,还是要找个大半天,结果甚至有人憋急了自己跳到我面前。后来我便很讨厌这个游戏,因为找不到成就感。

那时候我应该算是个孤僻的孩子了。总不喜欢跟小朋友们到处跑啊跳啊,固执地守着自己的一堆玩具锅铲,一遍遍地玩“过家家”。记得每次我总爱选一个小女儿的角色,在爱与被爱间,年幼的我就已经自私地选择了后者。除了玩,我还喜欢收集每一样游戏中需要用到的道具。以前老家后面是个服装厂,我便常常钻进里面捡些纽扣什么的,日子久了,发现各种各样的纽扣实在好看,便不再和玩伴们分享,通通装进月饼盒里,藏在枕头底下。

整理旧物的时候,发现这些曾经的宝贝,不自觉便回到那段发黄的岁月。只是现在的我,可以义无返顾地把它们列入垃圾范围。

兴趣

我喜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这或许是跟很多孩子一样的幼稚而又伟大的想法。

朋友总说我不够理智,我想是的。因为我总会凭着兴趣做事,按着习惯生活。就像铺开一张数学卷,我会不自觉地很大胆地画上几只小猫小狗,也因此招来老师的多次教育,他们说这就像在你的脸上画小猫小狗一样。于是每天回家我总狠狠地洗一把脸再照照镜子,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幼儿园时就被连逼带哄地学起了古筝。那时这种东西可是稀罕物,所以回家练习时我总会打开所有的窗户和窗帘,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会这个,然后再让他们顶礼膜拜似的仰望着我。很可惜,世界没能满足我这个有点变态的欲望。随着兴趣的日益衰减,干脆彻底放弃了。

后来我喜欢上了书法,我发誓我有一天会写出死后能卖很多很多钱的作品。难怪人家说这种东西能陶冶性情,在经过多次修炼之后,我终于锐气大减。那些意气风发的言语,那些铺天盖地不着边际天马行空的想法渐渐地被消磨。这说来似乎有些讽刺。其实我是很满意的,因为开始变得心平气和,开始真正融入这个世界。

我习惯了。习惯月色悠悠的清夜,泡一杯清茶,写几句隽永小语,练几张娟秀的小楷;习惯半夜起来安安静静地想一些事情,看几页小说,再随着舒缓的音乐安然入睡;习惯对一些无所谓的纷争做出默然的表示,容忍他人以及自己的缺点,让好心情留得更久……

感动

在那套伴我走过大半个童年的小人书里,最喜欢的是《千里寻卡伊》,看了不下20遍,每次都激动得鼻涕眼泪一起流。

小女孩和最好的朋友卡伊玩雪的时候,女魔抓走了卡伊,于是小女孩不顾一切,跨越千山万水去寻找卡伊。很可惜的是在找到卡伊之后,卡伊竟受女魔的思想操控而忘记了她。小女孩却没因此而放弃,她用她的一片真情融化了卡伊内心的冰雪,两个人又成了好朋友。

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个歌颂友情的小故事。只是在人生最初那段情感匮乏的时代,真善美的故事总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或许成为我们一辈子最美的回忆。

记得秦牧爷爷笔下有过一个狼孩的故事。孩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因为疏忽让孩子被刚丢失幼狼的母狼叼走。回到山洞里母狼待他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喂奶,给他寻食……后来孩子长大了,浑身都是狼毛,也养成了所有狼的习性。人们找到他的亲生母亲,他咬她,他只认那头母狼。最终,他惨死于因为吃生食而感染的肺部疾病。

乍听总觉得不可思议,待细细一琢磨,竟感到突如其来的温暖。很多人说这是一个悲剧,一个人的悲剧。可是有谁想过,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潜意识里的感恩?生命的最初,我们受到的教化总是那样深刻。孩子终于不是孩子,而成了所谓的狼孩,从那双看母狼时温驯的眼睛,是不是又可以看见人性那种最纯善的一面?

我们在日益的成长中渐渐变得麻木。什么时候,还可以再为那样一个简单而幼稚的故事掉一滴泪,或者只是叹一口气?

舞蹈

今天出去拜年的时候,有人问了我一句:“今年几岁了?”一时竟愣在那里,似乎手足无措。有点可笑,我居然没准备好要回答这个问题。

貌似是长大了。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追忆,渐渐开始感叹那些逝去时光的美好,抱怨种种今天的不如意。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少年不识愁滋味”吧,而我所敝帚自珍的,那些所谓的文字,不正是成了为赋新词而强说的愁吗?

想起同样都是女子,60多年前的斯嘉丽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她自私、固执、傲慢、虚荣,却又勇敢、果断、坚强。或许她并不是传统的好女人,她只是一个矛盾体,可谁又不是呢?繁华落尽,唯余尘埃。最实在的,莫过于土地和美好的明天。重建家园,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

圣经上说当上帝造出女人的那一刻,他已经开始后悔。因为拥有着智慧的上帝早就知道,纤纤细手,其实是可以托起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所以,每一个女子,都应该相信自己的潜能。

三毛说,人活在这个世上,最重要的是有爱人的能力,而不是被爱。我想是的,尤其对于一个女子来说,爱自己,也爱别人,才能感到幸福。没有谁会喜欢像刺猬一样活着,不管这个世界如何变化,只要心存一份感激,一个善念,向着阳光给一个灿烂的微笑,就一定能快乐地享受整个生命的过程。

就在窗外满是喜庆的氛围、耳边响起鞭炮声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不要在这样繁闹迷离的世界里丢失了自我。

从理发室里出来,一个人走在大街上,身后传来音像店里的歌声:“剑煮酒无味,饮一杯为谁……”

脱掉脚下的鞋,就在这繁华的世界里,为自己跳一段舞蹈,绝美而凛冽。

轻旋,轻旋。每个女子的生命都游走在世界的顶端……

上一篇:人间游戏读书笔记下一篇:谈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黄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