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质量奖领导与战略

2024-06-17

省长质量奖领导与战略(共7篇)

1.省长质量奖领导与战略 篇一

王君同志的讲话

(2011年7月28日)

时至年中,省委、省政府专门拿出两天时间举办全省领导干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研讨班,召开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专题研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总结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待会儿,纯清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全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以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上半年经济工作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宏观调控政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抓手,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全力实施“十二五”规划,着力推动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在去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完成5134亿元,同比增长13.3%;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分析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是农业稳定发展。夏粮生产有效克服去冬今春五十年一遇的严重干旱的影响,获得较好收成,产量达到24.24亿公斤,同比增长3.5%;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升,作物长势良好,预计全年粮食产量有望突破110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畜牧业健康发展,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9.6%、7.3%、6.4%。

二是工业快速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98.8亿元,同比增长19.40/0。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煤炭产量达到4.1亿吨,增长21.5%;焦炭产量4441万吨,增长8.2%;钢材产量1568万吨,增长13.1%;发电量1120亿千瓦时,增长6.5%。主要工业品价格稳中有升,6月份,吨煤综合平均售价为630元,同比上涨16%;焦炭价格为1850元/吨,同比上涨5.7%;钢材价格为4680元/吨,同比上涨20%;不锈钢价格为22590元/吨,同比上涨4%。

三是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上半年,服务业增长9.1%,特别是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总收入达到619.3亿元,增长23.3%。

四是运力、电力运行平稳。上半年,全省铁路货运量完成2.8亿吨,增长7.4070;太原铁路局6月份日均装车数为21823车,达到历史高位。公路货运量完成3.2亿吨,增长6.7%。全社会用电量为811亿千瓦时,增长11%。

(二)内需外需持续扩大,经济增长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上半年,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7亿元,增长33.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高出中部地区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其中,省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092亿元,增长74.5%,高速公路、铁路、电力、产业结构调整、保障性住房等5大类项目完成投资909亿元,占到重点工程投资的83.3%。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15亿元,排全国第2位,31条在建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为年内建成1000公里、2012年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规划投资1000亿元,加大水利建设力度,掀起了水利建设新高潮。35项应急水源工程加快推进,引黄北干工程再有60天就将实现引水到大同、朔州的目标;投资300多亿元,启动实施了“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大水网工程,通过5年的努力,全省供水能力将由现在的63亿立方米增加到91亿立方米,供水区域覆盖全省六大盆地、11个中心城市、70个县(市、区),全省50%的国土面积、70%的人口从中受益,长期制约我省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与此同时,上半年,消费持续活跃,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03.9亿元,增长17.5%;外贸回升有力,进出口总额完成71.4亿美元,增长22.8%,其中,出口27.4亿美元、增长26.6%,进口44亿美元、增长20.6%。

(三)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从投资结构看,农业投资在上年同期大幅增长81.6%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增长23.1%工业投资增长34.8%,主要是用于结构优化升级,比如,煤矿改扩建、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36%,新兴产业投资增长6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焦炭、钢铁、有色、化工、水泥、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4.2%下降到36.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2.9%,占全省投资的比重稳定在52~0以上。特别是非国有投资趋于活跃,上半年增长44.5%,高出国有投资增幅18.2个百分点,在投资中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8.7%提高到41.9%。

从产业结构看,在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已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继续推进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56亿元,实施了灌区建设补贴等“十项惠农政策”和高标准粮田创建等“十大强农工程”,重点扶持2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和42个“一县一业”示范基地县,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圆满收官,我省煤炭工业告别了小煤窑时代,进入了现代化大矿时期,产业素质和水平明显提高,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全面启动非煤矿山和焦炭、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的整合重组,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与此同时,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上半年,先进装备制造业、特色食品工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分别增长31.4%、23%,大大高于工业平均增幅。从节能减排成效看,上半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010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烟尘、粉尘等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全部完成进度任务;完成营造林410万亩,占任务的91%,全省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从安全生产形势看,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明显好转,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在2009年比2008年减少1018人、2010年比2009年减少505人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减少171人,同比下降13.4%,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088,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氛围。

(四)经济效益与速度同步提高,发展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经济增长的速度、效益、质量同步提升,不仅体现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方面,而且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等方面。从企业经营情况看,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552亿元,同比增长35.9%;实现利润572亿元,增长38.3%;上缴税金511亿元,增长28.5%o从财政收入看,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244亿元,增长29.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77亿元,增长29.6%。从居民收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53元,增长14.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834元,增长20.5%。

(五)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进一步改善。

一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省新增城镇就业26.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5.5%;转移农村劳动力22.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4.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低于4.2%的调控目标。

二是社会保障全面加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90元、达到1676元,新农保试点已扩大到50%以上的农业县,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4.3%,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5%;8.5万名国企“老工伤”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范围;全省失业保险金标准平均提高16.2%;222万城乡低保对象和16.9万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实现应保尽保。

三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各级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的领导组,实行建设用地单列,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加大省财政投入的同时,将中央代地方发行的51亿元债券中的41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上半年,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9.8万套,开工率为83.9%,特别是公共租赁住房开工率超过100%,走在了全国前列。

四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初见成效。全面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综合运用限购、公布房价调控目标、提高首付比例、执行差别化利率、实行全额征税等措施,使我省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房地产市场呈现“两增一稳一降”的趋势。“两增’’,就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施工面积增加。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0.7亿元,增长33.7%;商品房施工面积达到7479.9万平方米,增长32.8%。“一稳”,就是商品房销售面积保持稳定。上半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15.2万平方米,增长0.8%。“一降”,就是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6月底,全省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3068元/平方米,比去年底下降258元/平方米,下降7.8%,其中,太原市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5680元/平方米,比去年底下降1770元/平方米,下降23.8%。

五是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顺利推进。在继续巩固提升已完成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决定再投入300多亿元,启动实施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即用两年时间,实现农村街巷硬化、便民连锁商店、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目前,各项任务已分解到各市,并明确由市为建设主体,所需资金主要由省市县三级财政负担,其中省财政拿大头。比如,街巷硬化两年需投入220多亿元,省财政负担60%,市、县财政分别负担30%、10%,并且省里协调银行贷款,帮助市县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我们还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农民投工投劳,加快推进工程建设。

与此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比如,在教育事业方面,规划建设200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将中小学生人均经费每人每年提高100元,分别达到600元、400元;开工建设投资百亿元、占地近万亩的高校新区,建成后将有10所院校、13万师生入驻。再如,在科技事业方面,启动省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筹建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筹备召开全省科技大会。又如,在文化事业方面,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农村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和农家书屋,为农村配送文化活动器材;加快建设省城十大建筑,今年9月将建成投入使用。

(六)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清理规范工作基本结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确权1600万亩林地,产权明晰率达到83.9%;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68%的经营性文化单位已经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新组建了广电信息网络集团、演艺集团、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影视集团等五大文化集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重点改革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进度要求,其中,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2549个村卫生室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在33所县医院实行综合改革试点、28个县实行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国企数量由原来的34家重组为21家。特别是积极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各项工作,成立了领导组及办公室,举办了领导干部研讨班,编制了总体方案和12个专项实施意见,启动了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先行试点、“一市一县”综合先行试点和扩大循环经济试点等工作。

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团赴江苏、浙江、上海等沿海发达省市和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欧洲国家学习考察,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广泛宣传我省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取得积极成效。上半年,全省共乳进务粪塞金1226亿元,对外开放出现新的局面。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凝聚着在座同志们的心血和汗水,也充分说明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物价上涨较快。上半年,我省CPI上涨5070,虽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涨幅排全国第25位,但仍属高位运行,尤其是6月份当月同比增长5.9%,创2008年10月份以来新高,对群众生活特别是困难群体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省作为能源原材料省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一般都高于购进价格涨幅,但今年以来情况有所变化,从3月份开始,我省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涨幅持续高于出厂价格涨幅,这种“高进低出”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二是重点工程建设融资趋紧。上半年,全省新增贷款885.7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88.8亿元。尽管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我省在国家银根紧缩的形势下,新增贷款减少的幅度在全国是较小的,但仍然给在建、续建重点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上半年,高速公路贷款应到位182亿元,实际到位43亿元,到位率仅有23%,加之流动资金还贷后银行不再放贷,出现了建设资金紧张的状况。三是转型发展任务非常艰巨。尽管近年来我们加大了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产业结构单一化、重型化问题仍然突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转型项目、好项目、大项目不多,等等。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关于下半年经济工作

分析下半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除了前面讲到的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外,还必须高度关注外部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当前,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但复苏进程充满曲折和变数。特别是粮食、石油等大宗货物价格高企,新兴经济体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国内物价处于高位运行,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企业经营困难、要素供应趋紧等问题。这些都会对我省经济产生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下半年,国家在坚持宏观调控基本取向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我国经济将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总体上保持良好态势,有利于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因此,各级各部门既要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又要看到当前面临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增强信心和决心,再接再厉、再鼓干劲,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按照省“两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在统筹做好各项共组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效措施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物价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物价水平,下半年要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猪肉和蔬菜的生产,努力增加市场供应。要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争取全年有个好收成;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我省实际出台新的扶持办法和措施,加大对生猪及设施蔬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本地农畜产品的自给能力。二是加大重要商品的储备力度,增强市场调控能力。要扎实做好粮、油、肉等重要商品的储备工作,按时足量充实储备,并完善应急保障预案,随时做好投放储备平抑物价的准备。三是加强物价监测和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要加强对食品价格的监管,密切跟踪和及时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整顿规范农产品流通秩序,严厉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四是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价格补贴。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在单月食品价格涨幅超过10%或CPI涨幅超过5%的情况下,要及时启动联动机制。根据我省物价上涨的情况,我们决定,从今年4月起,再次向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同时,要加强物价宣传工作,正确引导社会预期。

(二)道筹集资金特别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要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合理调配省级财政资金的基础上,将重点转向市场融资。一是挖掘潜力,努力增加简介融资。针对我省存贷比偏低和今年以来贷款合同兑现率较低的情况,要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协调,特别是要积极地向各大银行总部沟通汇报、争取给予支持;在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和农信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探索设立专门服务于小企业的社区银行,创新担保方式,努力增加信贷资金。二是加大力度,努力扩大直接融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融资步伐,现有上市公司要通过资产重组、配股、增发新股等方式设法从市场上多融资;同时,鼓励企业发行中短期票据,支持中小企业“打包”发行集合债券,吸引保险资金投资,发展融资租赁业务等方式融资。三是创新政策,充分调动民间资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拓宽民间投资领域,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优化民营企业要素配臵,创新投资模式,采取BOT、BT、TOT等投融资模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转型跨越发展。四是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外来资金。要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地主要领导要走出去大招商、招大商;对招商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促进项目尽早落地;充分发挥开发区作为开放窗口、招商平台的作用,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项目、人才落户我省。

在解决好资金供应的基础,要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重点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大水网在内的在建、续建重点工程建设,抓紧完成未开工重点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尽快开工,确保实现全年重点工程投资6200亿元、带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7700亿元的目标。

(三)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这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盼。重点是:要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确保全年完成淘汰小炼铁产能385万吨、小炼钢产能314万吨、小火电装机28.5万千瓦、小水泥产能1315万吨、小炼焦产能468万吨、小电石产能28万吨的任务;要全面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加快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和既有建筑节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加大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严格实施道路运输车辆能耗限值标准和准入退出制度;要抓好重点领域的减排工作,包括焦化、火电、钢铁、有色、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确保完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忽而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和烟尘等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要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责任,强化监督考核,确保节能减排措施落到实处,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四)松地抓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大好形势。要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要把“十项惠农政策”、“十大强农工程”落实到位。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确保今年完成1800万亩农田灌溉、2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10万亩盐碱地改造任务,行市农业发展基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各地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县域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培育形成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抓好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加强对发展县域经济工作的指导,探索制定扩权强县的政策措施,扩大县域发展的自主权,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农民增收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0.5%,指标完成得不错,但要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从我省农民收入构成情况来看,目前工资性收入占44.5%,经营性收入占42.8%,转移性收入占8.2%、财产性收入占4.5%。由此可见,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而且与全国相比,我省农民经营性收入占比偏低。因此,我们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在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同时,重点要在提高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上下功夫。要通过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努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交通运输等农村二、三产业;同时,要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扎实做好干部下乡住村、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农村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拓宽增收致富门路,努力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

(五)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一是切实抓好就业工作。要在全面抓好各类人员就业工作,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力争年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以上;要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确保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

二是,高度重视住房问题。一手抓好保障型住房建设,要千方百计解决好保障型住房建设资金、用地等问题,加快施工进度,确保9月底37.5万套保障性住房全部开工建设;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理,确保把保障性住房建成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要进一步健全保障型住房建设、分配、管理和退出机制,确保分配公平、管理科学、良性运转,真正让困难群众受益。一手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要落实好国家和我省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要落实好国家和我省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继续实行限购、提高首付比例、差别化利率、全额征税等措施,并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市场监测和监管,坚决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三是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五项重点任务:巩固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城乡医保水平;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行这一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四是加快推进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在巩固提升已完成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上,强化资金保障,调动各方力量,加快推进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确保今年完成1.28万个村的街巷硬化任务,建设5469个村便民连锁商店,建设4080个村体育健身场所和1.4万个农家书屋、为2214个村配送文化活动器材,免除职业中学在校学生的学费,新农保覆盖84%的农业县,为明年实现全覆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安全生产秩序,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对山西而言,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理念。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从现在起深入开展为期100天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严厉打击私挖滥采,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取缔;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一律停工停产整顿;对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要加强日常监管。要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秩序,突出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道路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易燃易爆物品以及重大活动、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要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安全技术和装备设施保障,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题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从市县领导到企业负责人,实行包矿包企责任到人,严盯死守、严密监控,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严肃对待事故,严格责任追究。通过这些措施,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七)抓好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转型发展。一要抓紧修改上报总体方案。转型综改试验区《总体方案》已先后经过省政府常务会、省委常委会研究,有关部门要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抓紧上报,争取早日获批;要加强与中央有关部委的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对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特别是发改、财政、国土等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跟踪落实好中央支持山西的几项重大政策。同时,要抓紧编制相关地区和行业转型规划和实施意见。二要切实抓住综改区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转型内容讲,就是要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修复、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其中重中之重是抓好产业转型升级。要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在完成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非煤矿山、焦化行业的整合重组;在做好煤炭等地下矿产资源这篇大文章的同时,积极做好文化等地上资源这篇大文章;在抓好煤炭这个大产业的同时,要切实抓好非煤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非煤产业的比重,形成现代、多元的产业体系。从保障措施讲,就是要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关键是要抓好产业政策创新、财税政策创新、用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以及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增强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三要高度重视转型项目建设。不论是产业转型、生态环境修复,还是民生改善,都必须落实在项目上。抓好项目建设,是影响山西长远发展和转型跨越的一个重大课题。各地要高度关注,并切实抓好这些项目,既包括煤焦化、煤电铅、煤电材等循环经济项目,又包括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特色食品工业以及新能源、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项目,尤其是要抓紧推进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转型项目,促进全省大转型、大发展。与此同时,要继续大力推进“2+10”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和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等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四要鼓励各地先行先试。讲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最大的政策就是先行先试。各地各部门要立足自我、只争朝夕,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敢闯敢干、先行先试,力争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工作中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无所作为的思想。从省里来讲,明确谁干的好就支持谁,并从相关资源配臵、用地指标等方面予以支持,鼓励一批市县在综改区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与此同时,要抓好文化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各项改革,确保按时完成进度任务。

现在距第六届博会开幕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要扎实做好场馆建设、宣传推介、项目对接、活动组织、客商接待、应急保障等各项筹备工作,力争办成一届“隆重热烈、简朴安全、高效务实、效果明显”的中博盛会,全面展示山西新形象,进一步深化对外交流合作,落地一批大项目。最后,我要强调一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问题。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执政党地位巩固和国家长治久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在今年年初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作了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知道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这两天,我们又听了两位专家的专题辅导,金道铭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讲话,几个部门的发言讲得都很好,通过一天半的学习,大家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从我省来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各级各部门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和条件。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同全国一样,既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又处于矛盾的凸显期,各类社会矛盾多样多发,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比如,在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企业改制、环境污染、涉法涉诉等领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公共安全事故也易发多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比较薄弱,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问题比较突出,宗教问题比较复杂,信息网络建设管理面临严峻挑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势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臵抓紧抓好。

一是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形成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合力。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加强调查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管理理念、制度、体制、机制、方法创新,完善政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是健全体制。要进一步完善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放映强烈的问题;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联系群众制度,深入开展联合接访,及时化解信访积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务实基础。要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增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能力。要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制度和法制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推动他们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创新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体系,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四要完善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当前,重点要加强对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建设,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加强应急处臵能力建设,强化监察预警、信息报告、社会动员等机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上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很好,但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知道,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着力破解发展难题;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努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

2.省长质量奖领导与战略 篇二

江苏省省长罗志军在2009年2月5日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 2009年要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推动新兴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传统产业做精。加快制定工业优化升级实施意见, 制定和实施我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钢铁、造船、汽车、轻工、有色金属、纺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11个产业振兴规划纲要, 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鼓励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 加快培育建设一批千亿元级企业、万亿元级产业, 发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在保增长中的支撑作用。推进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着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重点建设90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和2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加快发展金融、信息、物流、创意、会展、商务等生产服务业, 积极发展面向民生的生活服务业, 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大力拓展国内建筑市场, 建筑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万亿元。二是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重点培育一批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和工程技术中心, 支持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和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水平。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鼓励更多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第一线。深化产学研合作, 加快发展创新创业园区、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 加快推进常州等一批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基地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加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 推动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和首购。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 抓住有利时机更多更好地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三是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区域发展。着力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完善与上海、浙江的合作机制,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市场、创新体系、生态环保等领域的衔接, 加快构建沪宁杭1小时都市圈, 促进我省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提升。大力实施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 在国家战略规划引导下, 加大产业招商力度, 统筹推进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港口、产业、城镇联动发展, 加快培育新的增长极。落实苏北振兴的各项政策, 大力推进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 积极支持宿迁实现更快发展, 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支持苏中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沿江开发和江海联动, 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引导苏南加快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体制创新, 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扶持茅山、黄桥等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积极支援四川绵竹灾后恢复重建, 保质保量完成援建任务。主动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切实做好援藏援疆等对口支援工作。

3.省长质量奖领导与战略 篇三

【字体:大中小】

更新时间:2010-11-0

311月2日,全省县级医改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培训班开班仪式在省委党校举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出席仪式并讲话。王晓东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做好医改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准确把握医改的原则、政策和工作重点,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全省医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王晓东指出,县级医改领导小组负责同志既是医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又是医改政策和任务的践行者,迫切需要加深对医改原则和文件精神的理解,准确把握医改方向、重点和基本要求,增强做好医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医改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得到落实,把实惠传递给广大群众。

王晓东强调,我省医改工作自启动实施以来,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确保各项改革顺利开展,实现了良好开局,得到了国务院医改办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省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分布不均、医疗卫生工作总体效率不高等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今年是医改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中心任务就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各位学员要充分利用这次培训机会,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相互借鉴,结合学习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理解和把握医改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找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处理好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关系,处理好坚持政府主导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处理好强基层和发挥重点医院龙头作用的关系。既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改革的各项政策规定,又要从我省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着力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医改工作取得实效,为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4.省长质量奖领导与战略 篇四

(2007年2月28日)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也是天下第一要事。去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人口计生工作,并且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湖南是全国第七人口大省,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就去年工作来讲,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有了新的进步。多年来,我省人口计生工作在全国是有地位的,各级计生机构和计生协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少生了3000万人,人口素质得到了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同时应该看到,我省人口计生工作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先讲讲省人口计生委汇报提出解决的四个问题。这四个文件和法规规章刚才大家都赞成,《条例》修改我们要加快,我赞成刚才几位领导讲的,条件成熟的及时修改,不要等,要在上半年提交人大审议,以法制办为主。《湖南省出生缺陷干预办法》以政府规章发布,省人口计生委牵头,吸收各

单位和各位领导同志提出的修改意见抓紧修改,按程序上报。其他文件请有关单位认真抓紧修改,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决定》争取在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前出来。同意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召开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时间放在3月底4月初,开到县一级,计生协会会长参加。关于财政投入问题,同意省财政厅、省人口计生委商定的意见,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我就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再讲两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自全面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以来,我省共少生了3000多万人。推行计划生育,提升了全省综合实力,增加了资金积累,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减少了贫困人口,创造了更多教育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解放了妇女,保护了生态环境。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人口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21世纪上半叶,我省面临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高峰。今后十几年,我省将面临第四次生育高峰,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全省每年的出生人口将由现在的75万左右增加到115万左右;出生缺陷发生率呈现增高趋势,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对公共资源配置构成巨大挑战;贫困人口结构趋于多元,促进社会均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任何放松,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我们务必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富民强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我赞成刚才董老讲的,要进一步重视这项工作,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对我们在座的同志来讲,尤其要巩固来之不易的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局面,我们要有决心、有信心在现有好的基础之上,开创新的局面,实现新的发展,创造新的业绩。

二、加强综合治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一要建立和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综合决策机制。努

力解决部分政治、经济、社会政策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兼容的问题,全省各级各部门出台政策、措施时,要统筹考虑人口问题,充分征求人口计生部门的意见。成立经济社会发展领导机构时,要把人口计生委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严肃查处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人富人等部分特殊人群违反计划生育的事件,有违法生育行为的,不得作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候选人,不得担任村(居)干部。在征地补偿、教育助学、民政救济时对计生户与超生户应区别对待,计生户应优先或多得。在婚姻登记、工商营业执照办理、新生儿上户、房屋出租、户口迁移、孕产妇接诊时,应严格进行计划生育方面的把关审查,并及时将有关信息通报当地人口计生部门。2007年,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带头清理过去出台的规章和文件,凡是有影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条款的文件要迅速修改或废止,这项清理工作请省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督促落实到位。

二要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严格履行人口计生工作职责,切实落实年度人口计生工作述职制度。

三要完善和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继续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部分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制度,造福于民;着力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放弃再生育家庭奖励、独生子女父母增发5%退休金等法律

法规明确规定的奖励政策;鼓励各级制定并落实对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的父母及其子女的各项奖励、优惠、优先、优待、救助、保障政策。坚持人口计生工作与扶贫工作相结合,继续实施以帮助贫困母亲为主题的“幸福工程”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

5.省长质量奖领导与战略 篇五

晋直发„2011‟33号

关于认真组织学习袁纯清书记王君省长 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重要讲话的通知

各直属机关党委(总支、支部):

7月28日,省委召开了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省委书记袁纯清、省长王君分别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省直工委要求,各直属机关党委(总支、支部)要迅速组织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袁纯清书记和王君省长的重要讲话,掀起学习贯彻的热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袁纯清书记和王君省长重要讲话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袁纯清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事关山西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紧密结合山西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从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全省经济工作、加快转型综改区建设、搞好省市换届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王君省长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王作,深刻指出了当前需要认真把握和应对的突出问题,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

了新的要求。这两个讲话对于进一步统一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进一步凝聚和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昂扬的状态、更务实的工作,积极投身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直属机关党委(总支、支部)要集中一定时间,组织集体学习,把袁纯清书记和王君省长重要讲话原原本本地迅速传达到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两个重要讲话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各部门各单位党组(党委)中心组要把学习袁纯清书记和王君省长重要讲话作为近期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以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通读原文与专题研讨结合起来,用讲话精神指导工作、推动实践,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二、深刻领会袁纯清书记和王君省长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认真学习领会袁纯清书记就全省重点工作讲的六点意见;认真学习领会袁纯清书记强调的,要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对人民要有感恩之心、对组织要有敬畏之心、对事业要有责任之心、对职位要有平常之心、对纪律要有警戒之心、对干部要有关爱之心;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袁纯清书记所提出的打基础、抓关键、设防线、建机制的重要要求以及王君省长提出的提高认识、健全机制、夯实基础、完善体系的讲话要求;认真学习领会王君省长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的七个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要把学习袁

纯清书记和王君省长重要讲话同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人一己

十、人十己百的工作干劲,狠抓贯彻落实,扎扎实实推进当前机关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职能作用,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确保省委决策部署政令畅通提供思想政治保证

省直机关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全省工作中居于重要地位。各直属机关党委(总支、支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明确机关党组织的定位,牢牢把握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这一核心任务,认真履行协助、监督、教育职能。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和备部门各单位党组(党委)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转变干部作风,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下乡住村“六个一”活动,进一步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严格落实机关党的工作责任制,特别是要精心筹各组织、开好山西省直属机关党代表大会,做好推荐选举省直机关出席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代表工作,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扎实推进机关党建工作走前头、作表率。

中共山西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6.省长质量奖领导与战略 篇六

企业家要关注战略的精细化。企业家自己在前面带着走时,可以说不清随时判断,但自己在后面走时,就得给前面的带头人指明方向。企业家要考虑企业的战略定位,确定好方向,防止过程中与职业经理人方向的不一致。中国企业的现状决定了经营管理中不确定性比较大,因此更容易存在不易确定的地方,这就更需要企业组织战略,什么问题是不容质疑的,什么问题是必须坚持的,什么问题是可以探讨的,什么是可以尝试的,如此才能把握好整个队伍的方向,既能适时调整,又不会被职业经理人带偏自己的基本路线。本案例中,关于企业竞争方式的选择,其实是一个需要早确定的问题,但很可惜董事长没能与总经理沟通这个问题,成为冲突的直接导火索。

企业家要在组织规范化过程中注入自己的管理思想。大方向定了,还得分好工。这个分工不只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分工,而是整个组织的分工。这样做,董事长可以知道队伍将会被带到哪里去,带成怎么样;二来企业有一支队伍在配合和监督总经理,不只是他一人单枪匹马在干,对个人的德才要求不会那么高,找到一个合适的总经理也相对比较容易。

企业家要关注好变化,在受到外来冲击时保持台子的稳定,保护好职业经理人。环境总会发生变化,因此会带来企业组织战略的变化,这一点企业家要把握住,而不能放在职业经理人身上。企业组织战略管理方式也会因业务要求而变化,小的变化可以不加理会,但大的变化还是需要去关注和选择的。企业家要促进企业文化价值观的沉淀。企业家走到董事长位置后,不再越级管理,顾不上的人和事太多,如何保持整体发展在自己希望的轨迹上,这就需要企业家参与制定文化价值观,倡导文化价值观,以自己独特的影响力去塑造企业文化。

从创业者度分析,创业者经过自己多年的打拼企业才发展到今天,对企业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有深厚的感情,希望有人能帮助自己照顾培养“孩子”,让“孩子”成长的更快,更好;但又害怕授权,怕会造成企业组织战略管理失控,如果新接班人管理不利,有可能导致企业运作困难,甚至有倒闭风险;而且创业者多年的企业组织战略中已经习惯了大小事务包揽工作方式,忽然脱离管理岗位,在一时间难以适应,还会习惯性的过问、干预企业管理事务。

7.省长质量奖领导与战略 篇七

(2008年1月25日)

同志们: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推进陕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省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省质量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前一阶段我省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主要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显著好转,出口食品合格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然而,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一个时期,由于国际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境外一些媒体不顾事实、以偏概全、蓄意炒作,以质量为借口对中国产品实行打击,导致中国每年受影响的贸易额超过500亿美元,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同时,我国一些产品确实存在质量和安全问题,少 数不法分子唯利是图,制假售假,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

针对我国产品质量面临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去年7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组织开展专项整治、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保障食品安全,作为一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维护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促进陕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特殊战役,广泛发动各方力量,采取得力措施,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而卓有成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我省集中开展的为期四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呈现出5个显著特点:

第一,组织落实,行动迅速。全国性的专项整治行动开始后,我省雷厉风行,率先在全国成立了专项整治领导机构,率先召开了质量工作会议,率先制订整治方案进行专门部署。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设立机构,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专项整治期间,省政府共组织召开了2次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和2次现场会,8次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会议,3次专项整治成果新闻发布会,3次省、市、县三级联动集中执法行动,有力地推动了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任务明确,重点突出。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多方征求意见,我们有针对性地确定了14个重点整治区域和13类重点整治产品,围绕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等12个100%的目标任务,在全省统一方案的指导下,分别由省级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八个方面的专项整治行动,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系统、各单位,着力解决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等进行规模生产和经营的单位违禁使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以及无证生产加工问题;着力解决小作坊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以及小餐馆餐饮消费卫生条件差的问题;着力解决生产、销售、餐饮环节进货把关不严和溯源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第三,措施得力,落实到位。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突出基层、突出一线、突出企业”的原则,由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开展督促检查工作。省、市、县政府的主管领导同志作为各级整治领导小组组长,认真负责,靠前指挥,亲临一线,组织指导开展整治检查。省级质监、农业、工商、药监、商务、卫生、检验检疫等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对专项整治督查工作亲自进行安排,亲自带队检查,亲自狠抓落实,有力地推动了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和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据统计,专项整治期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25万余人次,检查各类生产销售企业和单位10万余家,查处各类假冒伪劣产(商)品货值6000余万元,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000余起。关闭取缔严重不合格小作坊330多家,端 掉生产经销黑窝点119个,并对1800余家基本具备生产条件的小企业进行帮扶整改。

第四,舆论造势,氛围强烈。专项整治期间,我省各地重视和加大宣传力度,始终保持了专项整治行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一是全省11个市(区)均举行了由市政府、人大和政协主要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代表参加的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仪式,经过媒体报导后形成全面整治的舆论氛围;二是全省各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共编发专报、简报800余期,起到了掌握动态、推广典型、指导工作的积极作用;三是组织开展各类宣传、咨询活动3500余次,印发各类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宣传材料400多万份,张贴各类宣传条幅标语60余万条,制作各种展板2800余块;四是新闻媒体广泛参与。全省各大媒体纷纷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共播发重要信息1240余条,使专项整治行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第五,部门联动,配合紧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和诸多环节,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协作。省质监局作为全省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并要求各级质监部门“勤联络,多协调,勇担当,常督促”,切实履行好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在8个方面的专项整治中,质监、农业、卫生、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商务、检验检疫等牵头部门围绕整治方案确定的目标和重点,分工协作,积极联络,精诚合作,密切配 合,相互联动,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形成了强大的监管合力,监管有效性得以进一步提升。

通过4个多月的集中整治,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务院部署的12个100%整治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省21个大中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纳入监管范围;1986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部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4204家食品小作坊全部签订了承诺书;3116个县城以上食品市场、超市全部建立了进货索证索票制度,52142个乡镇、街道、社区食品经营店全部建立了购销台账;38388家县城以上餐饮经营单位全部建立了原料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台帐制度;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初见成效,全省农村药品监管网络覆盖面达到100%,全面实现了药品连锁配送进县到乡,96.4%的行政村实现了药品配送供应进村,通过供应网络配送药品份额占农村用药总量的82.8%;县城以上城市全面实现生猪定点屠宰,全省共有444家定点屠宰企业,全部签订了肉品质量承诺书,县城以上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全部来自定点屠宰企业;422家十类重点消费品全部建立质量档案;1569批出口食品运输包装全面加贴检验检疫标识,662个出口食品原料基地全部进行了清查,非法进口货物全部实施退运或销毁。

第二,质量意识普遍增强,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专项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质量宣传教育的大力推进,给社会 各界搭建了多个了解、熟悉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平台,各类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得到加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明显提升,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特别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通过专项整治显著增强了产品质量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促进了我省产品质量水平的全面提升。在去年年底专项整治工作验收时,我省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10类重点消费品的整体抽查合格率达到92%,分别比整治前提高了7—10个百分点。在农业部去年底组织的全国37个大中城市蔬菜质量监测评比中,西安市的综合抽查合格率为100%,位居全国第一。

第三,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得以解决。一是通过总结推广龙头带动、专业合作、股份经营、园区集中等4种模式,有效解决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发展壮大和规范管理的问题,使量大面广、问题诸多的食品小作坊纳入集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二是通过狠抓质量安全溯源、质量协管、经营许可、区域限售、出口登记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有效解决了监管盲点、空白点和责任缺位的问题,使区域监管责任制和质量追究制得到进一步落实;三是通过严格实施食品经营者厂场、场地挂钩协议准入制度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有效解决质量安全源头把关的问题;四是通过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投入以及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我省 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初步解决了基层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技术把关能力不强的问题;五是通过电子监管网、投诉举报查处系统运用,使广大人民群众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查询、诉求及处理更加便捷,促进了民生改善和消费权益维护。

去年12月26日至28日,国务院检查验收组来陕检查,对我省的专项整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在今年1月初召开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李长江局长及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李传卿多次对陕西提出表扬,对陕西“继续保留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机构不撤、人员不散、任务不减”和“推广4种模式,实现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集约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用2-3年时间,全面提高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等”的做法大加赞赏,并号召全国向陕西学习。

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这场特殊的战役中,全省上下不畏艰辛,无私奉献,体现出了顾大局、能吃苦、有创意、打得赢的良好风范。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质监部门作为专项整治行动的牵头部门,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组织协调工作,保证了整治行动的顺利开展。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专项整治期间付出了智慧和努力、付出了艰辛与汗水的广大干部职工以及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二、从讲政治和顾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质量工作的重要 性,进一步增强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但是,我们在质量方面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立足以质取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好字优先”、“好中求快”、“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切实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切实加强检验检疫,切实加强标准化工作。这既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质量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

(一)做好质量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安全”,抓质量就是抓效益,就是抓安全,牢固树立“发展经济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好就是讲质量,好就是讲效益,更加凸显了质量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要提高发展质量,必须同时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人民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把保障质量安全和提升质量竞争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质量工作有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纳入 政府的中心工作,同部署,同安排。

(二)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质量安全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如果质量工作做不好,会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把工作做细做扎实,确保质量安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从事关社会和谐的高度,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称心、住得安心、生活得舒心。

(三)增强质量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是应对质量安全问题国际化、政治化倾向的客观要求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三大进口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进口加以限制,这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新特点。再加上一些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更趋复杂,出现了国际化、政治化的新趋势,少数国家把质量问题当“杀手锏”,把经贸问题政治化。对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来讲,这是一个新挑战,而且这 个挑战将是长期的。我省的外贸呈逐年增长态势,发展势头强劲,我们要密切关注和应对这种国际动向。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提高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密切关注对外经贸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做到趋利避害,妥善应对。

(四)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是解决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迫切要求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陕西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五小”行业居多,“五小”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普遍偏低。全省6000余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企业小作坊就有4000多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差别很大。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唯利是图,制假售假,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健康安全。我们的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给问题产品和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通过这些年的整顿和规范,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在广大农村、城乡结合部和一些区域仍然存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隐患。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努力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执法把关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我省质量总体水平。

综上所述,质量问题不仅是管理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自觉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把思想统一到加强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工作上来,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切实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三、巩固成果,乘势而上,全面提升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我省质量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深入地推进以质取胜战略,以实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为目标、以符合和高于质量安全标准为核心要求、以完善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为手段,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一)全力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专项整治只是阶段性的工作,但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打持久战,做到“长治久安”。

首先,要巩固好12个100%成果。一是着力抓好专项整治经验的推广工作。农业部门要继续严格执行入市验证、无证抽检、信息公示、安全承诺及不合格农产品就地销毁等5项制度和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监督抽查、安全信用、责任追究等5项措施;质监部门要全面抓好小作坊监管4种整合模式的推广,力争年底前实现60%的小作坊进入4种监管模式;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小餐馆、小食杂店等分级量化管理工作,使其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的 新路子;工商部门要对县城以上集贸市场、超市全面推行“飞行检测”制度,对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主要有害指标,实现全部检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继续巩固农村“两网”建设成果,并逐步向城市社区推广,积极探索农村“两网”建设与“新农合”制度建设的结合点;商务部门要继续坚持向定点屠宰厂派驻监督员,严把活畜进厂关、同步检疫检验关和肉品出厂复查关;检验检疫部门要继续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模式,加强出口食品原料基地建设,强化原料基地的农残普查和病虫害及疫病疫情的监测工作。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要把专项整治中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用制度或规章固定下来。继续坚持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市场准入制,质量安全承诺制,小作坊区域限售制,以及以食品添加剂备案、进销货台帐、进货索证索票为主要内容的溯源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红黑榜”、缺陷食品召回、企业“邀谈”、预警风险评估等新的制度。三是继续开展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按照“反复抓,抓反复”的要求,确保12个100%成果的巩固。从今年1季度开始,要在全省范围内分阶段开展玩具、服装、汽车配件、絮用纤维制品、家具、五金饰品、涂料、油漆、装饰材料、洗涤用品等10类产品的集中整治,重点解决建材中放射性、家具中甲醛、油漆中铅含量、服装中偶氮染料等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放在治理行业潜规则问题,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过期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和销 售不合格食品包装容器等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

第二,要完善产品和食品质量全过程监管链条,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要按照全过程监管的要求,监督企业严把产品设计审查关、原材料进货关、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产品出厂检验关、产品售后服务关,构建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及消费的产品和食品环环相扣的监管体系。积极借鉴出口食品和农产品从生产基地管理到出口检验的全过程监管经验,建立重点出口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借鉴特种设备从设计到报废的全过程监管经验,把监管职责范围内的所有企业、所有产品、所有环节都纳入质量安全监管范围。一是实行企业全备案、产品全登记、检验全记录,通过完善全过程监管制度,实现对所有企业、所有产品的质量监管。二是严格准入制度。坚持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确保监管关口前移,严格发证管理。三是加强产品抽查。进一步加大关系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和节能的产品抽查,加大抽查频次,严格抽查后处理,完善抽查结果科学分析评价体系,提高监督抽查工作的有效性。加强对玩具、家具、装饰材料、油漆等产品及进口非法定检验商品的抽查力度,坚决防止有问题的产品出厂和进口。四是全面建立质量巡查制度。重点是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巡查记录、检验记录、产品流向记录等,巡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臵。五是组织开展“两个创建”活动,即创建优质产品和食品生产基地,创建优质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和园区,带动各地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第三,要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从2008年开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正式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与安全生产等其他考核指标一起进行综合考评,并实行一票否决。年终时,对领导高度重视、目标任务完成好、工作成效显著的要加以表彰奖励;对领导不够重视、没有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对辖区内发生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大力推进以质取胜战略,促进陕西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虽然我省名牌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07年新增中国名牌产品居西北第一,但全省有产品少品牌、有品牌没规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一手抓巩固提高、一手抓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以质取胜战略,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加强对企业的引导、规范和服务,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第一,要以培育品牌为重点,大力推进质量振兴。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和扶持名牌产品,发展和壮大名牌产品的市场地位,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当前增强我省综合实力,确保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抓住品牌培育、品牌营销、品牌整合和品牌保护等关键环节,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名牌产品评价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在制造业、能源化工业、服务业、农业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力争多出中国名牌、实现中国世界名牌零的突破。在品牌培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省上确定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主体作用,树立企业的大品牌观念,着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效益,以打造名牌产品为核心,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集合,真正培育出经得起市场检验、得到社会认可、有规模效应的品牌。今年,要使我省中国名牌产品数量突破30个,并力争申报一个世界名牌产品。

第二,要以实施标准化战略为重点,大力加强企业基础建设。一是积极引导工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鼓励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全面提高我省主要工业产品和出口产品的标准水平;二是着力抓好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饰品检验检测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形成科学统一权威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三是加快引导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多参与国家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推动陕西企业占领标准制高点,掌握话语权,增强竞争力。第三,要以保障安全为目标,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是质监部门要统一规划和协调好全省质量、计量、特种设备等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为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和开展节能减排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今年内,全面完成一、二、三类县级食品检测实验室建设,完成四类县食品快速检测装备的配备,切实解决县一级食品安全方面检不了、检不全、检不准、检得慢的问题;二是要从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日常消费品和出口产品着手,按照“政府推动支持、质监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实现资源共享”的原则,全面加强我省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络的建设;三是继续加大与各类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协作,建立长效的有影响力的质量宣传形式,保持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持续关注;同时要强化日常宣传和质量知识的普及教育,推动全社会不断形成关注质量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加强领导,夯实基础,不断增强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一是要继续保留各级政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机构。各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要继续发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作用,统筹协调各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各级质监部门要继续履行好政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加强组织协调,推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密切配合,攻坚克难,共同做好我省质量安全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创造有利条件解决质量安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一些需要政府协调的重大问题上坚决予以支持。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质量监管部门技术保障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对具备国家级资质的质检中心建设、标准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重点质量问题攻关和质量改进等工作,要给予大力支持,确保质量标准建设、计量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和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建立和完善质量奖励制度,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和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的企业要给予一定的扶持。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和监管队伍建设。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基础在基层,落实靠基层,质监部门从2005年开始,用了2年时间全面解决了系统内县一级单位的基础建设问题,我认为非常好。各级政府和质量监管部门要把基层建设作为事关发展的重大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象省质监局那样,认真研究解决基层建设的重大问题。同时,各级质监部门要 “严”字当头,狠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狠抓行风建设,特别是要下功夫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技术队伍的业务能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能打硬仗的质量监管队伍。同志们,新的一年已经来临,新形势、新任务对质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大家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新局面,为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此,我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上一篇:《颠倒歌》教案下一篇:ul申请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