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2024-08-20

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共8篇)

1.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篇一

试析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过去中,我国服务出口年增长速度均保持在9%以上,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于全球服务贸易的停滞不前,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仍攀升9%;而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更是增长20%,居世界服务贸易各国各地区之首。我国服务贸易的世界排名以及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稳步上升,比重达2.5%,出口排名上升为世界第九位,进口上升至第八位。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但整体出口规模与我国经济实力相比仍较少,与货物贸易相比也处于劣势。从20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比例表(见表1)可以看出,年服务贸易的出口在全国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只占10.3%,低于世界平均19.8的水平;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占世界出口的5.1%,而服务出口仅占2.4%,不及货物贸易的一半。很明显,从技术角度来看,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处于劣势,服务贸易出口的比较优势不如货物贸易出口。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是服务贸易净进口国,服务贸易逆差逐年增大(见表2)。服务项下逆差呈扩大趋势正说明了我国出口能力相对较弱及其他国家对中国服务出口存在限制。同时也看到目前我国服务贸易还处于相对落后水平,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二、我国在发展服务贸易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服务技术的进步,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服务结构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与科技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科技为手段的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我国在现代服务贸易领域起步较晚,尚处于较不发达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远洋运输、劳务工程承包和旅游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越的部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运输服务出口的比重为19.3%,旅游服务出口比重占41.2%,而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包括金融、保险、计算机、咨询、电信和邮电等现代服务贸易)仅占39.4%。而同期,全球范围的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的贸易占整个服务贸易的一半。

(二)服务业发展落后,整体竞争力较差

我国是一个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就GDP产业构成百分比来看,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远远地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般为60%~80%,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左右,而我国仅为GDP的1/3。我国服务业发展不仅表现为规模小,同时表现为档次低,服务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较差。近几年来,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没有太大的提高,服务贸易从整体上看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呈不断扩大趋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任务是相当迫切的。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低,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贸易总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一是商品和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低,服务业的垄断经营现象严重,公共服务、运输邮电、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领域政府定价的成分大,缺乏合理的市场竞争,行业发展缺乏活力;二是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不高,服务行业与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之间的专业分工协作关系尚未形成;三是服务基础设施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落后。

(三)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滞后

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方面仍有许多缺陷。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存在政策和规章存在差异性,缺乏统一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协调管理部门。服务贸易发展政策缺乏透明度,各有关职能部门在服务贸易方面上实行多头管理,容易造成责任不明确、交叉和条块分割、经营秩序混乱以及行业垄断。

(四)服务贸易立法不够健全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有较大改观,现已颁布了一批涉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如《海商法》、《保险法》、《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广告法》、《建筑法》和《律师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构建真正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国际通行规则需要的.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规范管理的服务贸易体制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仍处于空白状态,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符合国际运作惯例,不仅立法层次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五)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缺乏

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属性是一种人力资本密集型。在全世界范围内,服务产业的发展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人力密集型转变过程。产业性质决定贸易性质,新兴服务贸易在贸易总额的相对份额不断在扩大。而作为决定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本状况,目前在我国并不理想。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奇缺,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的外向型高级人才更是缺乏。以教育程度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的上海为例,上海每万名人口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600名,其中26.9%为工程技术人员,36.4%是教育、科研和卫生系统人员,12.5%是商业技术人员,金融保险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0%;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服务业人才中,涉外人才所占比重偏低。发展服务贸易不仅需要一般的金融、保险、运输、旅游等方面的人才,更需要一批精通国际金融、国际运输、国际商法等业务的人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方面的差距。

三、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对策

(一)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在20世纪80年代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服务供给者也以商品存在形式逐步进入世界市场,提供相关的服务。然而与服务贸易的进口和国内服务市场的开放度相比,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仍有较大的差距,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以此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应重点和扶持一下几个行业:一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如商贸、运输、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等;二是发展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新兴行业,如咨询、信息、中介等各类专业服务;三是发展农村服务业,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专业化服务;四是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的行业,如教育事业、公共服务等。

(二)有步骤、分层次地放开国内服务贸易市场

鉴于我国的服务贸易规模还比较小,处于成长阶段,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整个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渐进式的开放策略有助于服务贸易的规范健康发展。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GATS的规定,统筹规划并协调各行业市场准入政策。稳妥、慎重、有重点、分阶段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在既考虑国际惯例、又考虑本土国情的基础上来确定服务业的开放度和保留度。一是分行业有选择地进行开放。积极推进旅游、水上运输等领域利用外资试点;扩大国内商业、外贸、会计、法律咨询的开放试点范围;有步骤、有控制地进行开放金融和通讯领域的试点。二是分地区有选择地开放。我国各地服务业发展并不均衡,东南沿海

地区尤其上海、深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比其他地区较大,应在开放服务贸易市场方面先行一步;在后进地区,可通过试点试验,减少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的风险。

(三)充分发挥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优势

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都相对滞后,应充分发挥政府在服务贸易的管理优势以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顺应国内产业调整和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在优势服务项目上充分利用GATS的规则,制定服务业出口市场战略和服务业出口部门战略;二是顺应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放松对服务业的管制,引入竞争,鼓励创新。三是采取有效的服务贸易政策,确立服务业公平竞争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四是充分利用和改造原有服务企业,发挥其竞争优势,积极参与服务贸易市场竞争。

(四)加快服务贸易立法,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

结合我国现行的服务立法缺点,未来服务贸易立法必须进一步明确立法原则,解决立法形式与可操作性之间的矛盾,加快立法速度和执行度。一是维护国家主权原则。服务贸易由于内容复杂、监管难度大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国内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政治安全,因此在服务贸易开放和立法上必须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原则,尤其在邮电通讯、新闻出版、交通运输、广播电视服务等敏感行业,在选择开放的范围、程度上要坚持原则,谨慎从事。二是与国际接轨原则。GATS确定了当今规范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框架和原则制度。中国加入WTO之后,应以GATS的原则制度为基础,制定与其相衔接的服务贸易法律制度。在此,我们应加强对多边服务贸易规则研究基础上,借鉴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利法。三是坚持发展

(五)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从本质上讲,人力资本与服务业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人力资本作为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基础,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其优势可以通过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人才流动获得。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高素质的服务业涉外人才仍非常紧缺。今后我们在充分发挥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应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能够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精通国际金融、国际运输、国际商法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加快发展技术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产业,使服务业发展真正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之上,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

【参考文献】

王粤.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白皮书[R].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中国商务年鉴2004[G].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郑昌吉,夏晴.国际转移背景下的中国服务业——发展空间与对策[J].国际贸易,,(11).

崔日明.加大开放力度——我国服务贸易面临的矛盾和问题[J].国际贸易,2005,(12).

刘恒杰.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其对策探讨[J].经济经纬,2004,(3).

2.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篇二

近年来,九江依据自己的优势,大力实行招商引资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环境,并引进了不少企业,成果显著,极大的促进了九江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了九江就业率,对九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总体来看,其呈现出以下特点:

金额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江西省外经贸厅、九江市统计局

(一) 产业规模小

九江加工贸易类产业的快速发展始于2003年,至今不过6年的历史。而东部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并迅猛发展,距今已有30年。相对来说,九江加工贸易类产业属于新型产业,潜力巨大。从表中可以看出,九江加工贸易类产业发展迅速,年平均增长71.45%,远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且从总体趋势来看,其所占同期全市出口比重增加,对九江对外贸易促进作用明显。

(二) 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少

2007年止,九江加工贸易企业共有42家,其中国营、民营企业32家,占76%,其备案金额12360万美元,占九江加工贸易备案金额的80%。而从我国加工贸易总体情况来看,外商投资企业 (FIE) 出口额占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七成左右。显然,九江加工贸易类产业的发展与全局是冲突的,在外资这一块还有待加强,潜力巨大。究其原因,九江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高,外资对九江的认识不够,东部地区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往中西部转移的还不多。因此,九江需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扩大九江知名度。

(三) 以船舶制造业为主

在九江加工贸易中,船舶制造业贡献最大,其合同备案金额8542.5万美元,占九江加工贸易备案金额的57%。同时,纺织、服装等轻型产业也有重大发展,这与九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关联性。九江是沿江城市,境内拥有152公里长江岸线,多处可建深水良港,船舶制造业有良好的基础且发展快。这是将发展加工贸易与九江的工业基础相联系的结果。

(四) 地理位置分散

九江出口加工区到2007年,共有2家企业入住。加工贸易企业多分布很散,没有形成范围效应。主要是由于九江还处于加工贸易发展初期,企业不多,规模效应不明显所导致的。随着九江承接转移加工贸易企业的不断增加、政府的有效引导,集聚效应必将出现。

二、九江承接加工贸易类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

虽然目前九江的大交通框架已基本形成,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但各县、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到位,道路不畅,水电供应得不到保障。科教文卫事业不是很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九江经济的发展。

(二) 对外知名度不高

九江是一个内陆城市。虽然其对外贸易发展快,但规模小,利用外资少,对外知名度不高。近几年,每年在庐山召开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上,九江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但是,由于时间短,对外影响效果不是很明显,知名度提高缓慢。

(三) 承接产业转移竞争激烈

国家在中西部地区确立了31个重点成接地,对他们进行政策支持,这对非重点承接地造成了不利影响,削弱了它们的竞争力。而九江位于中西部地区,不是重点承接地,国家支持政策不是很明显。同时,江西已被确定南昌、赣州、吉安和上饶四地为重点承接地,使九江的优势相对减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四) 产业群转移困难

东部地区加工贸易类产业对产业配套和产业规模的要求很高,依赖性很大。依靠产业群产生规模效应、范围经济,降低了企业成本。加工贸易类产业的转移必然伴随着有产业群的转移,也就要求产业群内企业共同转移。虽然九江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建设水平不高,体系不完善,承接产业群的转移还有一定难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加工贸易类产业转移的承接。这两方面导致了产业群转移困难,阻碍了加工贸易类产业西进。

(五) 就业惯性问题不利于九江承接加工贸易类产业转移

在广大的劳动者心中,就业首先想到东部沿海地区。无论学生、农民还是下岗职工,都是如此,已成为一种惯性。这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增加了东部地区劳动力的供给,降低了劳动力的价格,使企业成本有所下降,这对加工贸易类产业转移是不利的。二是由于中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东进,造成了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不足,减少了劳动力供给,提高了劳动力价格,增加了企业成本。一些企业甚至出现招工不足现象。同时还造成人才流失,不利于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类产业转移。九江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对九江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九江承接加工贸易类产业转移对策分析

(一)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九江发展加工贸易类产业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便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够,物流成本大,增加了企业成本,缩小了利润空间。因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是九江承接东部加工贸易类产业转移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为此,九江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与产业布局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构筑外能四通八达,内能畅通无比的现代物流大通道。

(二)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1.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点,营造浓郁的招商引资氛围。

只有在思想上确定了招商引资的重要性,才能够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吸引外商企业入住九江。

2. 创新招商手段,搭建招商平台。

在实行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产业链招商的基础上,勇于开拓,创新手段,吸引客商。搭建广泛搭建招商平台,创造招商引资机会,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

3. 优化投资环境,巩固招商引资成果。

投资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外商投资九江的关键因素,也是巩固招商引资成果的必要手段。

(三) 加大教育投入,引导、规范群众就业观念

加工贸易类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劳动力成本是影响加工贸易企业的重要因素。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显示出比较优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劳动者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支撑。所以,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社会技能培训,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熟练手工、技巧的人才,吸引转移加工贸易企业。同时,还应合理引导、规范群众就业观念。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将大量劳动力留住,充足本地劳动力供给,促进九江经济发展,从而提供更多岗位,提高就业率,形成良性经济循环。

(四) 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集群

加工贸易是一种“两头在外”的贸易方式,只在国内进行加工、装配。其发展直接原因是跨国公司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利用东道国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必有大量的配套产业支撑。产业配套体系的完善能够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且通过集聚,产生规模效应、范围经济,有利于技术的流通,促进知识和技术的扩散,激励创新。完善九江加工贸易类产业配套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对九江承接加工贸易类产业转移及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 培育关联产业。

利用九江的劳动力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及园区优势,在承接加工贸易类产业转移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将相关联产业同时引入,完善产业配套体系,降低生产成本。为产业集聚营造环境,促进企业间良好沟通与合作。

2. 发挥园区功能。

工业园区可以集聚信息、技术、资金、人流、物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将园区建设与加快入园企业的进度结合起来,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打造有特色的加工贸易类产业园区,促进经济发展。

(五) 完善企业运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企业有着自己的运营机制,规定和调节企业内部参与者之间权利关系和利益关系。企业运营机制的完善,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作用。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完善企业运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九江加工贸易企业中,以国营、民营为主,因此迫切需要完善运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摘要:九江市还处于加工贸易发展初期, 产业规模小, 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少, 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到位, 产业群转移困难。发展九江加工贸易类产业, 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教育投入, 引导、规范群众就业观念, 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集群。

关键词: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先进, 容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08, (4) :112-114.

[2]王增涛, 丁洪涛.我国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的影响因素——政策的视角[J].科学.经济.社会, 2007, (3) :3-5.

3.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出版产业;版权贸易;问题;对策

一、我国出版产业对外版权贸易存在的问题

1.我国出版企业的结构不合理,生产能力分散

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版市场日益向集中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例如英国,教育类图书的规模和专业化生产是对外出口的重要助力,哈考特教育、内尔森·索恩兹、柯林斯教育、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等,他们占英语教学出版领域85%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我国的出版企业图书出版综合性很强,但总体规模较小,没有专业化分工,缺乏市场竞争力,生产能力分散。另外,我国大型出版集团的数量也偏少,难以发挥实力,书号和现金流受到限制,在产业中的骨干和主导作用有限,由于书号资源及政策性垄断,一些弱小的出版社也始终难以退出出版市场,出版企业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分散,竞争力差,难以获得规模效益。

2.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出版产业对外版权贸易,经济实力越强,产业内贸易指数越大,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越高。美国近五年出版产业文化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都在0.7以上,而我国只有0.2至0.4之间。对两个国家来说,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对外贸易程度的高低,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两国产生贸易可能性越大。我国对外版权贸易主要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我国,而且需求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直接影响对外版权贸易的发展。

3.外贸政策及法律法规不完善

外贸政策对出版产业对外版权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目前,我国的法规对出版准入是严格限制的,这样的对外贸易政策相对于我国出版单位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也会抑制出版单位和国际出版企业的竞争,严重限制了出版产品内容的多样性。

4.我国与其他國家的文化距离较大

出版产品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具有他的特殊性,它更重要的是来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具有强烈的民族习惯、意识形态、社会价值及伦理道德的特性。所以,出版产业对外版权贸易水平一方面受到贸易国家间的技术水平、资源相似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到民族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若是两国之间的文化背景、传统文化、语言相通,两国的文化距离较近,一国出口的文化产品容易被另一国消费者所接受,两国间的流通规模会扩大,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反之,则阻碍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对策分析

1.优化出版产业结构

目前,全球出版业的大趋势是技术创新,传统出版企业已经开始全面向数字出版企业转型。我国传统出版产品受到语言、内容、传播渠道、营销渠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数字出版恰恰可以解决这种不足。我国出版产业应利用数字出版技术,拓展和延伸出版产业结构链,实现多重贸易,提升出版产品的附加值。另外,出版产业还可以与其他创意产业相互渗透,作为衍生产品,将其再出版。最后,要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出版产业带、特色产业基地,推动对外版权贸易的发展。

2.促进出版企业集团化建设

发达国家出版企业集团化程度已经很高,而我国才处于初级阶段,要提高我国出版产业对外版权贸易水平,必须促进出版企业集团化建设,让资源互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进入资本市场是促进集团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上市后可以获得兼并、收购和联盟的启动资金,为下一步的经营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另外,上市后无形资产增值,还可凭借上市公司的机制和声誉,调整业务结构,拓展核心业务,还可以进行跨国发展,组建跨国公司开展全球业务。

3.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提高我国经济地位,增强综合国力,可以为出版产业提供一个更好的经济环境,提升其产业实力,扩大版权等文化内容产品的输出,促进出版产业对外版权贸易的发展。另外,综合国力的增强,人均收入水平会相应提高,与发达国家差距缩小,为对外贸易打好基础,还能将高新技术引入出版企业,提高技术实力。最后,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会提升,文化影响力也会增加,会让更多的国家对我国文化产生兴趣,从而不断促进对外版权贸易的发展。

4.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及法制建设

近年来,政府提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应加大对出版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予更多的税收、资本等方面的优惠,设置更多的奖项;其次,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支持国际书展及国际图书贸易洽谈会,提高出版企业国际影响力;最后,健全与出版产业相关的外贸政策和法律体系,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盗版,建立自律体系,制定行业规则,完善出版产业外贸政策。

5.创新出版产品

要对国际出版市场深入分析,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做好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创新出版产品,结合国际间的贸易壁垒、经济因素、语言、法律制度及消费结构、文化模式、宗教和道德背景等方面,从小处入手,做好我国出版产品差异化的定位。

参考文献:

[1]刘柳.我国出版业产业内贸易分析.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

[2]王婷.十年来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研究.山东大学,2012年.

4.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篇四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自1979年两国建交以来获得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这对中美双方和世界经济都是一件大事、好事。自2002年起,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经贸关系更是进入加速增长的新阶段,接连跃升新台阶。至2006年底,5年中两国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27.2%,堪称世界之最。中美贸易额2003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263亿美元,2005年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116.3亿美元,2006年更达2626.8亿美元。目前,美国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的海外市场。2006年中美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9%,对美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在中美贸易额飞速增长的同时美中贸易逆差不断加大,按美方计算,从1983年起,美国对华贸易年年逆差,1983年为3.2亿美元,到2006年增为2325亿美元,增加了700多倍,2006年美国对华逆差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分析

1.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反倾销、反补贴等微观经济领域,这与中美两国进出口结构的差异有关。美国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冲击了美国同类企业,引起了失业和企业效益不佳,而且中国产品的低成本是因为“政府行为扭曲了市场政策”,或者工人的工资不合理,这对美国竞争者来说“不够公平”,违背了“公平贸易”原则。需要指出的是,政府用什么方式干预经济,怎样确定适当的工资水平,并没有一个国际上的统一标准,尽管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但美国企业却更加关注中国。

2.中美贸易间产生摩擦和中美经贸关系的飞速发展有直接关系。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出现超高速增长,导致贸易的不平衡问题逐步显现。按照美方的统计数字,美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而中国产品占美国整个外贸逆差的五分之一,分量比较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些人认为,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冲击了美国的一些产业,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5.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篇五

1137114101 【内容摘要】江西作为我国内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具有发展外向型农产品的优越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对江西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江西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江西省农产品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发展农产品贸易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江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此文从生产、加工、流通和体制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些问题所在,并以这些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扩大江西农产品贸易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

出口贸易 问题分析 对策

近几年来,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但同时必须看到,新阶段农产品出 口贸易无论从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与过去比较都存在很大不同。而江西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多门类、多层次,特别是生产绿色、无公害的有机产品食品的农业经济优越条件。因此,长期以来,农产品贸易一直是江西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江西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在长期的农产品贸易中,江西农产品贸易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中加以解决。

一、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问题分析

1.生产方面。出口农产品的质量较差且价格低。江西农产品质量差主要表现在江西许多农产品的外形、大小、营养成份不符合要求,存在农产品污染,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主要农产品质量与国外产品的质量差距参差不齐,如大米,由于在品种、米粒长度、千粒重、淀粉含量等方面与国外大米存在较大差距。江西农产品质量较差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2.加工方面。江西农产品加工水平不高,附加值低。江西农业的产业链短,农产品普遍存在加工深度不足的现象,产品附加值不高,多为初级原料类产品,整个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不高,农产品出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显著。江西加工农产品额占江西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20.8%,也就是说,在出口的全部农产品中有79.2%为初级农产品。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低,自然价格也低,是影响江西农产品出口的原因之一。

3.流通方面。出口渠道不畅。江西农产品出口渠道开发不够,提高了产品成本,削弱了市场竞争力。江西省普遍存在农产品出口渠道不畅问题。一是出口模式落后。一般出口模式为:拥有进出口贸易权的国营或民营公司通过收购或事先签合同,从农村取得货源,然后直接出口或经过简单加工、改装后再出口,赚取外汇。二是贸易体制落后。江西现行的农产品贸易体制是农民管生产、小贩管流通,外贸管出口,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开放的市场经济的形势。

4.体制方面。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的阻滞。从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看:目前政府对农产品出口实行的多头分割的管理体制,这就造成农贸、工贸与技贸处于分离状态,产销脱节,缺乏一致对外的出口宏观调控政策与手段。国有外贸企业仍是进出口的主要力量,但是其体制和运行方式不适应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要求,国际营销水平低,市场开拓能力弱

二、扩大江西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措施

1.生产方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质量安全问题是现阶段制约江西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今后,应逐步实施动植物病虫害区域化管理,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切实提高动植物卫生水平,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自有种植“养殖基地”,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认证,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质量监控体系,鼓励出口企业获得符合进口市场要求的有机产品认证和其他国际认证,取得卫生注册和原产地标记注册,建立农产品种植“养殖履历和质量可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体系,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取得实验室国家认可,重点加强和完善出口优势农产品及相关农业投入品的检验检测工作,加快农业生态环境检验检测中心的建设,提高江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加工方面。提高农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开展深加工农产品出口。目前,我国出口农产品商品结构中低价值的初级产品比重大,对扩大农产品出口额贡献甚小。世界上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但我国只有0.17-0.27%,并且我国的成果转化率低,目前农业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大多数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造成农产品附加值低。江西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发展水平比较低,但农产品原料相对而言来讲比较丰富,而且农产品加工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科技需求的水平相对较低。江西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但必须采取措施改善目前落后的加工水平,增加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大力开发和推广加工专用品种和加工性能高的农产品品种。

3.流通方面。

3.1企业。培育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经营主体。江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高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农业经营规模太小,小生产的农户运用新技术成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造成劳动生产率低,进而导致成本过高。目前江西省农业产业化有了初步成效,但仍未改变一家一户小生产的状况。因此政府应进一步推进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并不断拓宽农业外领域的稳定就业渠道,同时鼓励农业大户或企业搞农业开发,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搞连片开发,统一经营,逐步形成新型的农业生产力组织形式,从而提高农业市场主体的竞争能力。

3.2产业化。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户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严重阻碍着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因此,江西省应大力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加快农业经营体制的制度创新,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试行“三权分离”,使土地使用权商品化,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推行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引入企业经营机制,培育农业企业家队伍,使农业微观主体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去适应国内外市场。三是大力推广“公司+农户”等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促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一个产业系统

4.体制方面。进一步改革江西外贸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产品出口机制。在江西农产品出口经营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外贸经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赋予大型农业企业和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乡镇企业更多的出口经营权,使其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可以采取利用企业出口的各种优惠政策来扩大出口。江西应建立健全农产品出口促进机制,重点放在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出口信贷和担保制度、提高农产品出口退税等方面。深化农业外贸管理体制政策,建立一套对农产品生产者和出口者双方都具有约束力,从而使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主体分离以及由此带来的双方目标利益不一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晓蜀.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战略思考[J].甘肃农业,2006,05.

6.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六

目前,动漫产业已发展成庞大产业集群和消费市场,全球形成了美、日、韩三足鼎立的动漫市场格局。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起步早,但发展缓慢,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结构不合理,市场化运作不规范,专业人才短缺,明显落后于美、日、韩等国。

动漫产业是以“创意 ”为核心 ,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 ,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 ,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在中国刮起的浩浩荡荡的动漫风,加之持续升温的全球动漫创意产业,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个推崇创造力、崇尚个性元素、强调文化艺术的动漫创意新世纪的到来。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如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并扶植有创意、有想法的动漫人才,使中国动漫创意,成为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产业走稳、走好、走实热点问题。

一、我国动漫产业现状

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白雪公主 》诞生于 1937年。而在 1941年 ,我国便推出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制作的《大闹天宫 》、《哪吒闹海 》等动画片 ,都在国际电影节大放光彩 ,令世界瞩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诞生 ,极具中国特色艺术表现手法的中国水墨动画让世界为之惊叹,被奉为国宝。1988年 ,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山水情 》成了中国水墨动画片的绝唱 ,也成了中国动画彻底商业化之前的最后一部艺术精品。

中国动漫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热潮与软肋并存,商机与危机同在,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中国动漫水平的明显下降从上个世纪 90年代初就已开始 ,时至今日仍不能止住颓势 ,动漫作品开始被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垄断 ,国内原创的动漫作品很少,明显落后于国外动漫产业的发展步伐 ,与国际动漫产业发展水平相比 ,被称之为亚洲动漫“鼻祖”的中国已落伍了 ,整个中国的动漫产业仅处于初级发

展阶段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匮乏是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首要原因。经费投入不足,直接造成了产量的不足。许多动漫企业依靠自有资金发展,处于自生自灭的残酷生存状态。综合竞争实力薄弱。

2、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动漫产业是一个联系紧密的产业链,而我国动漫产业多为单打独斗,缺乏整体资源、营销整合,远未形成产业链。起领军作用的大型开发主体未真正确立,使整个产业处于分散经营的初期阶段,形不成合力。

3、创作人员缺乏想像力、创造力,造成了动漫作品题材单一,在读者和观众中引起广泛关注的动漫品牌形象太少。一直以来,创作者把动画片的观众定位为少年儿童,使国产动画片丧失了大量成人观众。而一些思想性和艺术性平庸、充满说教色彩的国产动画片,和引进动画片尤其是美国动画大片相比,缺乏竞争力,无法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

4、原创性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短缺,造成市场需求虽大,但原创动漫产品薄弱的状态。据统计,全国动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多达15万人,而真正的从业者目前仅有7000—10000人,只有韩国的三分之一。

此外,还有产业环境差、缺乏深入人心的卡通形象、专业人才缺乏、消费群定位偏差、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等几方面。

二、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对策

(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我国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专业的保护体系。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严厉打击各种走私、侵权和盗版动漫产品的行为。同时 ,加强对引进动漫产品的审查,确保动漫产品内容积极健康。动漫企业应尽快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版权登记、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等途径保护自身产品的知识产权。

(二)完善动漫产业链,创新产业运作模式

动漫产业本身由环环相扣的复杂产业活动所构成 ,由于其极强的融合性与渗透性 ,它还在自身的制造传播过程中融合了很多其他产业内容而成为综合性产业。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来自整个产业链上的特定环节的优势 ,形成并清晰认识动漫产业流畅而完整的产业链 ,是推动动漫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

问题。完整的动漫产业循环链由“动漫生产——播出——衍生产品开发——收益——再生产 ”组成 ,兼具“学、艺、研、展、产、商 ”六位一体的产业特征。正确明晰的产业链定位可以为实现集约经营、形成规模优势、提升研发技能、提高产业的整体实力的有力保障。加强对动漫产业链的关注 ,有效地把原创、创意与终端市场紧密联系起来 ,使得创意者通过更多的对消费喜好、时代风貌的捕捉来发展终端消费。所以我们要尽快完善动漫产业链,创新产业运作模式。

(三)加强区域联系 ,培养创意人才与专业人才

动漫产业的专业人才包括原创制作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目前我国动漫人才的需求总量约为15万人,游戏动画人才总需求量约为 10万人,而现有动漫产业人才却只有8000万人,且平均学历只有大专。动漫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况且,目前国内一流的网游动漫人才多数还供职于国外企业。虽然我国已有200多所院校设立动画专业,但培养出来人才大多从事中期制作环节,而策划、创意人才却凤毛麟角,原创能力严重不足。现阶段,我们应该意识到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四)拓展产品营销市场与动漫衍生产品市场

大力发行拓展销售渠道,可以包括新媒体发行、海外发行、原创动画录影带发行;创造运用销售新模式,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新政策。健康的动画产业链包括:影视动画片的生产——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动漫图书出版发行——音像制品的发行——形成版权的授权代理——衍生产品的开发与营销。最后的衍生商业产品是整个过程中收获利益最多的部分,所以我们定要做好营销策略和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

(五)改变动漫受众群低幼化现状

动画片不只是给孩子看的。目前 ,我国的动漫内容与形式都相对单薄和孱弱 ,呈现出极端“低幼化“的特点。把动漫消费者定位于低幼群体,是国内动漫界的长期固守的观念动漫产业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文化娱乐业,如将青少年作为主要消费群体,涉及购买力不足与耽误学业等问题,其消费能力非常有限,产业也就不能做大。漫画读者的年龄结构是从幼儿到 40岁左右的中年人。而中国动画企业制作的多数作品观众定位还是12岁以下,这直接导致国内动画市场财富的巨大流失。我国大部分动漫制作和播出企业并没有抓住国际上动漫产业成人化趋势

所带来的产业机遇,没有将成人作为目标消费者,创作适合成人的动漫产品,因而极大地制约了动漫购买力的上升。所以我们要制作一些成年人也可以乐享其中的动漫作品。

(六)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创造有代表性的动漫形象

动漫形象具有强大生命力,创作者通过故事情节赋予动漫形象独特的个性和精神内涵,生命力的强大让它能跨越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被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接受,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中国的动漫形象缺乏创意,但是我们中国的动漫人必须重拾信心,不要轻易放弃本土动漫,拥有原创的具有生命力的动漫形象是振兴我国动漫产业的根本所在。

(七)创作令人难忘的动漫音乐

几乎所有的小孩子都爱看动画片,有的动画片甚至还吸引了大批成人观众。它的魅力可真是非同一般。小孩子们可以背唱出许许多多动画片的主题曲,但是却往往不记得教科书上老师认真教唱的歌曲。一般说来,动画片主题曲都是比较生动、悦耳的,旋律性极强。当动画片播放到某个感人的场面时,主题音乐还会反复再现,这就更加增强了剧情的感染力,也让孩子对动画片主题曲音乐又在脑中进行了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有些时候孩子爱上动画片就是从主题曲开始的,所以我们要丰富听觉感受,带给学消费者带来心灵的震憾。

(八)大力发展动漫教育

7.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篇七

1 文化贸易现状

1.1 文化贸易内涵

关于文化贸易, 是指:“国际文化贸易是指国际间文化产品与服务输人和输出的贸易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 英国最早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 社会劳动的生产方式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 知识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总趋势。近些年来, 我国注重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忽视了服务业的发展。在文化产业方面, 存在一定的问题, 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解决这个矛盾。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 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上的需求, 近年来, 看3D电影身临其境感受故事情节, 已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一种娱乐方式。来我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也越来越多, 促进了我国文化与国外文化的融合, 在融合中不断发展, 注入新鲜血液。

1.2“入世”后的发展

自21世纪以来, 中国的文化产业呈平稳健康的态势, 最近几年, 中国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文化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 以及企业的努力下,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今天, 我国文化产业有着良好的环境, 对外贸易额不断提高。我国注重文化企业的对外投资, 使得中国文化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断增强。

2015年1月29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 国内外企业将可在上海自贸区外从事游戏设备的生产及销售, 尘封15年之久的游戏机市场即将解禁, 国内100亿美元的视频游戏工业将成为国内外游戏机制造商的追逐目标。就目前来说, 我国国产游戏机研发创新能力不强, 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 若想打破这种发展瓶颈, 我国必须要加大投入研发资金, 培养高科技人才, 要及时的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我国文化产权。

2 我国文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政府投入资金少, 政策保护力度不够大

(1) 我国文化产业处于起步晚, 竞争力不强。

由于我国的文化贸易起步晚, 发展缓慢。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和推动的, 政府政策色彩浓厚, 但这并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良久之策, 政府虽然对文化产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没有专门的政府操作机构和专门从事文化贸易的人才。虽有很强的竞争感, 却没有真正的创造力。在这样的环境下, 文化产业的发展更需要社会创造力量与与之相关的资本。

(2) 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弱。

我国文化贸易基本由政府主导, 其发展不够自由, 没有活力。而经营文化产品的往往应该是民营企业, 而民营企业一般集中于中小型企业,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门槛高。在我国银行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模式, 贷款往往优先考虑农业、能源、交通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等基础项目, 而这些基础项目主要存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 银行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门槛低, 贷款容易,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提供不积极。很多中小企业往往面临着破产的风险, 以至于出现了民间高利贷和风险资金等筹集资金的方式, 虽然融资快, 但风险高, 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从事文化贸易这一行业, 更多的是从事其他收益快的行业。

2.2 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和消费者消费观念不强

(1) 中小企业“顾短不顾长”。

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 需要投入的资金大、时间长, 所以就存在较大的风险。企业生产的文化产品需要极大的创新力, 创意成功与否, 直接关乎企业的兴衰成败, 且我国文化产业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 企业之间容易发生恶性竞争。

(2) 消费者文化产品消费观念不强。

在我国, 消费者对新文化“极容易冷却”, 往往“风靡一时”。就魔术表演行业来说, 自从刘谦在春晚展示过后, 全国各地魔术表演盛极一时, 但是却很快沉寂了下来, 政府应加大文化产品宣传力度, 逐步改变消费者观念。就中国和美国来说, 美国人民思想开放, 容易接受新文化和新思想, 而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 不易接受和容纳新文化、新思想。改变消费者观念, 可以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发展文化贸易可在本国市场打响品牌, 继而更好的走向世界。

(3) 对自身文化的继承、发掘与发扬不够。

文化贸易是把本国的文化国际化, 让本国文化走向世界, 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 用文化、文化产品来赚钱, 我国文化贸易不注重营利, 而主要是一些公益活动或展销会等形式, 是无偿的。要对本国文化进行继承并发掘。需要我们培育专业人员, 专家, 学者。另一方面, 要使那些精粹在全民范围内传播。比如:川剧中的变脸、秦腔、昆曲等等。都需要专业人员来传承与发扬。

2.3 文化贸易存在巨额逆差

在对外贸易中, 我国文化贸易占贸易总额增幅有所上升, 但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 存在极大差距。在生活中人们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化来丰富和完善自己, 人们通过吸收和借鉴先进和优秀的文化来促进自己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却由于文化贸易起步晚, 发展缓慢, 使得文化贸易逆差长期存在, 需要引起政府、企业以及民众的注重。在影片方面, 我们更多的选择了进口大片, 在游戏方面, 我们沉浸在那些外国公司研究开发的游戏快感之中。不是我们“崇洋媚外”, 而是我国文化领域产品丰富度、文化产品与国际市场上的国际品牌相比, 的确有一定的差距, 需要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努力去改善。

3 发展文化贸易的建议

3.1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文化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

我国文化贸易起步晚, 并且很大程度上主要依赖于中国的主导, 没有形成民间产业群。在我国保护文化贸易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导致很多民间艺术失传, 这是一个急需关注的问题。而我国缺乏国际一流人才, 文化产业的发展, 更需要专业人才。对于整个国家而言, 不管是工业、农业、服务业还是文化产业, 人才的缺乏是致命的。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 才能拥有优秀的技术, 只有拥有先进的技术, 才能提升高我国文化贸易的竞争力, 才能使得我国的文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需要那些为投资商拼命吸金的人员, 同时, 更需要的是对电影、游戏、文化有兴趣、追求的人才。

政府应加大对知识产权、文化创作版权等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 同时, 完善相关法律, 保护文化作品的出版权、发表权、等。严厉打假, 保护正版。从而提高个人、企业创作的积极性, 推动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3.2 企业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 打造品牌

有多少个国家、多少种民族, 就有多少文化, 在本国内文化与他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 不断丰富。在激烈的文化碰撞中, 我们既要保持自我, 打造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 又要吸收他国先进的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让我国文化走向世界, 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与竞争力。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里, 用“钻石模型”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球竞争地位。文化产业要想发展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产业的支持。企业应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技术创新, 提高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3.3 注重“两个市场”

引导国内消费者者的消费需求, 文化产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 不仅要在本国占有市场, 还要在国际市场上独领风骚。“新的世纪是文化世纪”这个新颖的观点在第18次哲学大会上首次提出。在东西方的经济交融过程中, 如今许多跨国公司如宝洁、麦当劳、奔驰、麦肯锡等在中国蓬勃发展, 然而, 在最初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 这些公司遭遇了极大的障碍。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西方国家的宣传理念无法让大众接受。但是, 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 新生代对世界文化接受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 中国巨大的市场被这些跨国企业所“发现”, 它们抓住了发展自身经济的机会, 提升自身品牌竞争力, 其品牌含义被深深植入中国人民的心中。由此可知, 在战略高度上推广我国的文化思想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玉国, 朱筱林译.文化贸易和全球化[M].北京:中国出版, 2003.

[2]周成名.关于中国对外文化产品贸易的思考[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6 (3) :12-14.

8.产业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对策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建设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崛起更让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对市场经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不但有效的吸纳了社会富余劳动力,还推动了市场经济的转型发展。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国内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国际贸易融资难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自身发展。所以,我们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有效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分析

1.间接融资占主要地位

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一般形式是产品的国际贸易融资,融资途径通常包含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类型。利用货币工具如股票或者债券等进行的融资属于直接融资;而通过相关管理部门和机构给予的融资服务则属于间接融资。从具体情况来说,产品贸易融资情况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对间接融资还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国内中小企业融资一般是借助于银行等第三方金融机构,而当前国内企业上市融资要求太高,中小企业无法利用证券市场来进行融资。

2.贸易融资方式单一

随着国际贸易规模日益增大,贸易方式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便出现了很多新的贸易融资方式,如结构化贸易融资和供应链融资等。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中小企业一般来说还是选择过去的融资渠道,即把信用证结算和融资结合起来的方式,但是这样的融资手段相对单一化且功能属性不强,融资方式单一的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因为金融机构的地区局限性以及技术和规格因素的限制,国际贸易融资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基本职能,针对部分国际化的中小企业来说,其实际需求便无法被有效的满足。

3.中小企业自身融资难

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需要考虑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无疑大型企业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理所当然成为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重点。在外贸出口化日益严峻的新形势下,国内中小企业由于发展规模的束缚,在国际贸易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获得更多的融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因为中小企业制度不规范、缺乏资本、经营管理不规范、失信行为严重等原因,导致出现了我国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信用等级都很低的现状; 另一方面,因为中小企业制度不规范、缺乏资本、经营管理不规范、失信行为严重等原因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信用等级都很低的现状。

二、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

1.完善中小企业的制度和体制

国内中小企业要处理好国际贸易融资难的问题,应当坚持从自身做起,进一步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确保中小企业内部管控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当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财会专业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升,确保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的透明化与科学化。坚持做好资金预算工作,为企业投资提供决策参考,尽可能的防止因为后期资金不到位而对实际生产所造成的影响。最后是必须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强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

2.加强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建设

必须要强化国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努力健全相关机制,解决好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进而帮助中小企业处理好融资难问题。一般来说要借助于全面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促进企业信用度的提升,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有助于其更方便的进行融资行为;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与第三方担保机构积极合作,保证担保资金具有稳定的来源,确保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可以做好各自的分级担保体系。

3.加大政策方面的支撑和支持

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与机遇,要有效的解决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必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撑和支持。政府部门应当从税收方面或者财政补贴方面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度过融资困境,或者是采取中小企业互助的办法来减少投资风险。由政府部门牵头,积极的给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4.加大银行机构对企业的支持

国内中小企业一般是凭借银行机构来进行融资,所以提升银行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非常关键。随着金融业改革的深化发展,也应当努力开辟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银行方面要严格落实相关政策规定,帮助中小企业真正解决好融资难的问题,同时真正做好款项跟进,健全贷款流程中的各项规定,真正认真对待中小企业信贷工作。同时,银行方面还必须要健全相关的制度规定,特别是信贷制度必须要符合市场发展趋势,从而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5.不断健全融资有关法律法规

为进一步处理好国内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必须要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尽量的缩减我国和国际融资方面规章制度的差距。同时,要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政策法规的可操作性与灵活性,结合国际发展趋势制定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政策,从而帮助国内中小企业能够拥有更多的融资渠道。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更应当充分认识到国内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要坚持从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促进银行内部改革调整,为国内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金融业务支撑。另外,中小企业自身也应当不断提升综合实力,获得更多的社会地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冯俊楠,张宇杰.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及解决措施[J].经营与管理,2016,12:51-53.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育调查报告下一篇:我懂得了坚强主题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