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天学案

2024-08-12

1秋天学案(7篇)

1.1秋天学案 篇一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秀山实验中学:晏斌

主备人:晏斌审定人:执教者: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含义,提高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二.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丰富情感,学会抓住细节描写感悟平常的母爱。

难点:领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三.学法指导:

通过查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抓住“神态、语言和动作”等细节描写,多读多悟。

四.问题导引: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

五.自主学习:

资料整合:

作者信息

史铁生(1951-----2010),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京。1971-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后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空》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子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人们评价他的作品“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1997年当选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因脑溢血故于2010年12月31日。

背景回放

《秋天的怀念》,短篇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选自《史铁生散文自选集》。《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痛苦是创作的源泉,史铁生是用生命在写作,用他的生命体验,写下他对母亲的忏悔和感恩,写下对人生、死亡的思考。比起那些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作品,史铁生的文章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没有生命体验的人,没有经历过疾病痛苦的人,没有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永远无法写出这样真挚的作品。

设问导学:

1.看拼音写词语:

tān huàn(瘫痪)mǐn ɡǎn(敏感)xǐ chū wànɡ wài(喜出望外)

chuí dǎ(捶打)qiáo cuì(憔悴)zhěnɡ xiǔ(整宿)dànyǎ(淡雅)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好吧,就明天。”“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母亲为什么会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显得非常高兴。为儿子愿意出去看花而产生的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2)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病成什么样了?“我”为什么会没想到?

我们从这两句话里读到了作者无限的后悔。“我却一直都不知道”,“那步田地”是多么严重。当“我”陷入自我痛苦的时候,“我”完全忽略了母亲,她的病痛不会比“我”少一分。身体上的病痛、儿子的病痛、精神上的痛,我真的不知道这个母亲是如何承受着这一切,真的不知道这个母亲是如何在儿子面前隐瞒这一切。在被肝癌折磨的睡不着的夜里,在她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的夜里,她在想些什么呢?她在担心儿子吗?她在担心女儿吗?她不需要安慰吗?她是不是因为太担心孩子而忽略自己也是一个需要照顾的病人?她不想再增加儿子的痛苦,不想让儿子绝望,于是选择不说。是这样吗?这样伟大而沉重的母爱,让史铁生一辈子都承受着这份亏欠。

3.既然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要在秋天怀念?为什么要怀念?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母亲,在秋天怀念是因为母亲在秋天去世,母亲在生前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所以在母亲死后我怀念她。

4.看了文章,你觉得那是怎样一个母亲?

冰心曾经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作者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

六.合作探究:

1.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几件事,通过这几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文章通过生活中的几件小事,通过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又悄悄的进来”,在“我”同意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时,母亲又“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等词语和情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说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

2.细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内心;从

“躲”“忍”“挡”等细节描写分析母亲的形象。

3.史铁生:痛苦与绝望母亲: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3.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突出了母爱的细腻与伟大。

4.“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会帮助我们理解。颁奖词: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活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母爱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才会凸现出来。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儿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重点: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三.学法指导

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认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

3自己真切的情感体验。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四.自主学习

1.“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为什么“总是这么说”?.“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是情节发展的线索。

2.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淡雅高洁—— 母亲的写照,热烈而深沉——母爱的写照

3.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我”,你会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再一次朗读课文。

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去尝试朗读。

4.读完课文,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妹妹说点什么?自由谈。

四.合作探究

1.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而无声地离开,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对儿子的理解,为儿子伤心。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母亲的慈爱和细心。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强忍着内心的悲伤,母亲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扑”、“抓”、“忍”三个动词表现出母爱的坚定、执着和深沉。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态描写表现出母亲的执着。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表现母亲要我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充满美好的回忆。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表现出母亲的细心,生怕触痛我的内心。

2.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好在哪里?

母爱无私,母亲永远是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最爱我,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只表露了三分,秋天的怀念并不是说故事都发生在秋天,而是我对母亲的怀念和秋天这个季节有共通之处,都是代表了一种惋惜,代表了一种收获母爱,收获生存勇气的信念。

3.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 :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想一想: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很爱自己的得癌症去世的母亲。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史铁生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4.阅读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见课本P9页)

比较一下:同样是写母亲,这段文字的写法与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案见教参。

2.1秋天学案 篇二

一、“学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学案的设计形式大于内容,学案设计中没有突出学生的“学” 的内容和活动.很多学校编制的学案在实践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课前“做学案”;课中交流、 展示“学案”;课后“再做下一个学案”.这样的“学案” 违背改革初衷.学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学案等同于教案.即将老师的讲义,简单处理,下发给学生,把我们课堂教学最后要呈现的结果和要探究问题的答案全都交给了学生.这种做法没有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结果仍是以教师的“灌输”为中心.问题二: 学案等同于教材.很多学案都是对教材内容简单整合后,把课本的例题和课后的习题不加选择直接摘抄到学案上,没有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去设计问题,根本没有体现学案的价值,没有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三:学案等同于练习卷.一些学案整个都以试题的形式出现,致使整节课都是学生解题,教师在课堂上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题目,这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忽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长此以往,优者产生厌学情绪,差者抄袭导学案,使得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学为中心”初中数学“1+2”学案设计的基本模式探究

(一)“学为中心”初中数学“1+2”学案设计的流程图

笔者所在的数学教研组在两年多的“学案”教学模式实践改革中,及时总结失败和成功的经验教训,经历多次教研,听课,磨学案,最终形成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三环节,五步骤”数学“1+2”学案设计模式,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

(二)“学为中心”初中数学“1+2”学案设计的环节

“学为中心”初中数学“1+2”学案设计从以下四大方面着手设计.

1.完善学习环节——“学”为中心的“绝招”

“学为中心”初中数学“1+2”学案分为课前预学案,课中导学案及当堂检测题三大学习环节.三大学习环节分工明确:①课前预学案——清晰学习内容和研究问题;②课中导学案——夯实基础,突破难点,拓宽思维;③当堂检测题——巩固知识,查漏补缺,实现课课清.三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目标清晰,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课前学习,课中思考,及时巩固的学习习惯.

2.以“课前预学案”为先导,打造“有思考的预习”

在两年多的“学为中心”初中数学“1+2”学案设计与实践研究中,笔者所在学校在对课前预学案的设计及实施过程中争论最多.课前预习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提高自学能力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也有老师认为课前预习会让学生失去探究学习的机会,认为完成课前预学案实际上是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老师要在上课之前把课前预学案先批改出来也存在时间上的困难.围绕着这些问题,笔者所在学校数学组对课前预学案的设计研讨不止10次.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而这种准备不只是学生对于教材的提前阅读或者是对于课后习题的提前练习,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在课堂学习中,更好地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预习的内容与方式,来提升预习的功能.如何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如何高效开展预习?如何让学生有思考地预习?为了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笔者所在学校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了“三步骤”预习法.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一:以本为本——指导学生学会看数学课本.

步骤二:独立思考——对教师设计的预习案的问题进行独立研究.

步骤三:提出疑惑——预习本课后提出自己还有困惑的地方.

为最优实现三步骤预习法的实效性,在开学之初,指导学生学会看数学书,让学生明确先看书,再完成相应课前预学案.同时对教师设计课前预习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深挖课本概念和例题的本质,从提升学生思维的角度,提出2~3个有思考价值且有助于提升数学思维品质的思考题,问题少而精,尽量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学生可以在预习后,写下在预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惑.下面以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5.3正方形”第一课时为例,对课前预学案的设计如下:

【课前预学案】

(1)如图1,有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拼出矩形吗? 你能拼出菱形吗?

(2)阅读教材中的本节内容后,请在下列方框中填入正方形与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如图2).

(3)预习后,你还有什么疑惑之处,请把它写出来.

3.课中导学案“环环相扣”,打造高效课堂的“诀窍”endprint

高效课堂不仅仅是优等生的课堂,更是后进生的课堂.为了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成为真正的学习者,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以课中导学案为引导的五步骤课堂教学法打造“精致”课堂.通过小组互助式答疑,教师引领答疑,从而让学生多学,乐学.五步骤课堂模式操作法是:

步骤一:概念辨析——检测预习效果,对课中概念辨析,使概念“精致”.

步骤二:例题剖析——生生互助答疑,交流分享中“学”,使例题“经典”.

步骤三:变式训练——教师引领答疑,在解决问题中“学”,使思维“发散”.

步骤四:拓展提高——小组合作展示,在亲历体验中“学”,使能力“发展”.

步骤五:小结收获——学生自主小结,收获文本体现,使知识结构“完善”.

下面还是以“正方形”第一课时为例,对课中导学案的设计如下:

【课中导学案步骤一】

(1)解决预学案中的第1个问题,并写出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包容关系,如图3.

(2)解决预学案中的第2个问题.

(3)写一写:如何判定一个图形是正方形.

①定义法:            ;②菱形法            ;

③矩形法:            .

(4)概念辨析——下列说法对吗?

①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②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

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

⑤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⑥四边相等,有一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⑦对角线互相垂直,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课中导学案步骤二】

(5)课本例题剖析:已知:如图4,在Rt△ABC中.∠ACB=90°,CD是∠ACB的平分线,DE⊥BC,DF⊥AC,垂足分别是E,F. 求证:四边形CFDE是正方形.

【课中导学案步骤三】

变式1:在上例题中,若增加条件AC=4,BC=3,其他条件不变.你能求出AD与BD的长吗?

变式2:如图5,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EDFA是正方形.请你至少写出两种不同的添加方法(不另外添加辅助线).

配套练习:课本P125.作业题4,5.

【课中导学案步骤四】

拓展提高:

(1)一张矩形纸片,要折叠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小明把矩形的一个角翻折上去,使相邻的两直角边重合,则可以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问小明利用的数学原理是              .

(2)如图6,大正方形的边长为2,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怎样把大正方形剪成四块,与小正方形拼成一个边长为 的正方形?

设计意图:第1题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折纸方式却蕴含着“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的正方形判定定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第2题是一个设计题,有一定的难度,在拼成四边形后,还要观察四边形的边和角,从正方形的三个判定定理出发去验证.

【课中导学案步骤五】

(1)梳理,如图7.

(2)反思及解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和收获,相信你一定可以解决同伴的疑惑,那就试一试吧!

4.当堂检测题夯实基础实现当堂巩固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情,确定检测试题,试题的编制包括两块内容,一是由基础题构成的“夯实基础”,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试题比较简单.二是由稍难题构成的“挑战自我”,注重对数学思维的拓展和提升,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教学中,预留5分钟测查以检查教学效果和导学案的质量,由于检测的时间较短,所以题量严格控制在3题左右.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题目、按知识点分层次设计题目、题型应与中考吻合,设计题目时要重内容,不要追求形式.当堂检测不仅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更是减轻了课外负担.下面以“正方形”第一课时为例,对当堂检测题的设计如下:

【当堂检测题之夯实基础】

(1)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C=90°,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该四边形是正方形,那么这个条件可以是(   ).

(A) ∠D=90°        (B) AB=CD

(C)  AD=BC         (D) BC=CD

【当堂检测题之挑战自我】

(2)如图8,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OA=OC,OD平分∠AOC交AC于点D,OF平分∠COB,CF⊥OF于点F.

①求证:四边形CDOF是矩形;

②当∠AOC多少度时,四边形CDOF是正方形?并说明理由.

当堂检测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后,写上名字,同桌互改,可以由学生或老师公布答案,并对疑难问题进行解释反馈.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课上全神贯注、快速高效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较为准确地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老师针对性指导,改进教学.

三、结束语

3.七年级导学案《秋天的怀念》 篇三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文章链接:

本文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

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透过对母亲一个个平凡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

节描写,从字里行间诠释了母爱的内涵。本文是作者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更是

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语言朴实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内容,感悟深沉无私的母爱和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体悟儿子因母爱而获

得直面苦难的勇气。

3.学习文中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手法,品味文章真挚动人的语言。

重点难点:

1.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通过对字、词、句的品析体味人物

内心情感。

2.结合史铁生的人生境遇,根据文本,深入理解“秋天的怀念”的内涵。

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给下列字注音组词,认读3—5遍,再巩固几遍,会写为止。

瘫()憔()烂()

侍()捶()絮()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暴怒无长坚难烂漫翻来复去

喜出忘外絮絮叨叨沉寂淡雅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喜怒无常——央求——

翻来覆去——诀别——

喜出望外——敏感——

絮絮叨叨——侍弄——

淡雅——烂漫——

二、把握文本:

三读文章,自主学习:语文学习中最主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读”,只有经过反

复的读,才能慢慢的疏通文意,从而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真正的从整体上把握

文章的内容。

1.初读,整体感知。

熟悉文本,把握脉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细读,感悟理解。

简要说说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的。

采用圈点、勾画、做批注的方式找出文章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说说:从

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到母亲怎样的心理活动?

母亲昏迷前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品读,重点突破。

文中几次提到看花?(找出母亲是怎么说的,儿子是怎么回答的)你从中看出了

什么?

从“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4.经过以上的阅读,同学们对文章的内容一定有了自己的理解,同学们可以再次

快速阅读,找出文章中哪些地方写的比较打动你,而它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打动你的呢?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1.从“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这句话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2.和小组成员一起学习,交流以下三个层次:体会母亲怎样的好好儿活;感受作

者怎样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要怎样好好儿活。

能力提升:

文章主题是多元的,在下节课的自由展示中,学生可以以5分钟演讲的形式

诠释对文章某一主题的理解,然后由同学和老师一起进行点评。

巩固练习:

妈妈的账单

一天晚上,我正在准备晚饭,我的儿子走进厨房递给我一张纸,他在纸上写

了一些东西。我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仔细地看了看,上面写着:割草,5美元;

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铺1美元;去商店,50美元;你去购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

分;倒垃圾1美元,取得了优秀的成绩,5美元;还有打扫院子2美分。

看着他满怀期待地站在那里,千万个记忆一瞬间闪过我的脑海。我接过那张纸,翻到背面,在上面写道:

怀你9个月,免费;为你熬夜,请医生为你看病,免费;多年来花在你身上的时光,为了你流过的泪,扶养你成长所付出的一切,免费;日日夜夜为你担忧,将来还要为你操心,免费;给你忠告和教你知识,供你上学,免费;给你买玩具、食品、衣服,为你擦鼻涕,免费;儿子,当你把这些都加到一起时,妈妈付出的所有的爱都是免费的。

看完之后,儿子的眼睛浸满了大滴的泪水。他望着我说:“妈妈,我真的很

爱你。”

说着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很大的几个字——账已付清。

阅读上面的这篇短文,你想说什么?

学习总结:

我的学习收获:

4.1秋天学案 篇四

1、了解史铁生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通过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母亲的形象。

3、理解文章将浓烈的感情浸透于叙事之中,并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4、引导学生理解母亲深沉伟大、毫不张扬的母爱,并进一步体会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

【重点】理解文章将浓烈的感情浸透于叙事之中,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描写人物。

【难点】了解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一、预习热身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史铁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即他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也就是在那一年的秋天,他的母亲去世了。1979年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81年,患严重的肾病,开始做透析。写下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主要作品:《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病隙碎笔》、《命若琴弦》等。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人们评价他的作品“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当选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因脑溢血故于12月31日。

2.通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自查字典标注以下词语的读音

瘫痪暴怒沉寂捶打憔悴

央求神色敏感诀别淡雅

深沉烂漫絮絮叨叨

3.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几件事,通过这几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4.文中有几次写到了花?找一找。从这几次写花中写到了我和母亲的情绪变化,

第二课时

目标呈现

1.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联系课文内容,具体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难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二、活动探究:

1.看了文章,你觉得那是怎样一个母亲?

2.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3..既然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要在秋天怀念?为什么要怀念?

三、盘点提升

1.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好好儿活”以及课文最后两段的深刻领悟,想一想: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资料链接:

①“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颁奖词: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活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②4.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2.欣赏:

(1)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2)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有关庙的回忆》

(3)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我与地坛》

(4)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

四、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1、

2、

3、

5.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案 篇五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案 Xzy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B)

物理变化是: ; 化学变化是: ;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

2、在关于物理性质的描述中,能够初步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B)常见的化学性质有: ; 常见的物理性质有: ;

【二】即学即练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颜色和状态改变 B、发光放热 C、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D、产生新物质

2、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和其他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A、酒精挥发 B、物体变形 C、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

3、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成水 B、矿石压成砂粉 C、金块打成金戒指 D、钢铁生锈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铜绿受热产生气体 B、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爆竹

C、碘加热产生蒸汽 D、稀硫酸中滴入氯化钡产生白色的沉淀

5、下列变化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的是()A、融化 B、升华 C、爆炸 D、气化

6、唐代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描述蜡烛发生的变化是()A、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只发生物理变化 C、只发生化学变化 D、只发生氧化反应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他物质生产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8、某固体受热变成气体,则该变化为()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9、下列叙述中,前者描述属于化学变化,后者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炸药爆炸,蒸发 B、燃烧,腐烂 C、融化,发酵 D、变形,沸腾

10、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 变化。11、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以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刻融化成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试从以上的描述中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三】点击中考

1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 B、可燃性 C、延展性 D、挥发性

13、“真金不怕火炼”这句俗语,能充分体现金属金具有的性质是()A、硬度较小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好 D、化学性质稳定

14、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造烟雾弹

B、因为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镀在某些铁制品表面防止铁生锈 C、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常用于食品包装袋袋内防腐 D、因为硫酸铜溶液可以杀菌,所以可用于饮用水消毒

15、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我们写字用的铅笔芯就是用不同比例的石墨粉末和黏土混合制成的。铅笔芯在纸上划过,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这说明石墨很软,且它是最软的矿物之一。石墨能导电,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以用来做电极。石墨还能耐高温,可用来做石墨坩埚。将石墨在空气或氧气中加强热,可以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

在上述这段文字中,描述的是石墨的物理性质的是。化学性质有 ; 化学变化是。

16、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1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菜刀生锈 C铁杵磨成针 D钢材制作铁轨

18、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化学性质的是()A液化气作燃料 B铝材作高压锅 C炭黑作橡胶的填充剂 D钢材制铁轨

19、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可燃性 B氧化性 还C原性 D挥发性

我们的感受:

6.《劝学》1导学案 篇六

班级:姓名:主编:林海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2、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②掌握绝、强、假、望、闻等多义词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学习重点】1.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了解全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特点。【学习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巩义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即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善人性的恶,所以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强调教育的功能,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本性。他的思想体现在荀子一书中.《荀子》是后人为其编,大部分是荀子的作品。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多用比喻排比,这些在《劝学》中有所体现。《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释疑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依照拼音写汉字。

(1)木直中()绳槁暴()参省()

筋()骨须臾()跂()而望

(2)假舟jí()qiè()而舍之kuǐ()步

qíji()nú()马金石可lîu()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3、请指出下列黑体字的活用特点。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4、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指出下列句子是何种特殊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文。(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輮以为轮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二、同伴互助 合作探究 ★质疑和分析重要句子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请解释句中两个“中”的用法和“以为”的用法。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请解释黑体字的意思,并比较句中两个“而”的用法。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请解释黑体字的意义和用法。

三、操作训练 反馈矫正

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輮(rï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

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îu)

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⑥蟹六跪而二螯()

5、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四、延伸迁移 总结归纳 1、拓展迁移

请把“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两句插到本文各自最适合的段落中去,并简要说明理由。

2、学习小结

五、质疑与反思

请记下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自学质疑 1、温故知新:

★指出活用现象及用法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理解鉴赏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声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①不超过10字概括本节的内容:

② 试归纳本段文字中几个“而”字的用法。

③本段中的几个“假”字,是什么意思?与成语“假公济私”的“假”意思相同吗?还能再举几个带“假”字的成语吗?并比较其用法。

④ 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同伴互助 合作探究 ★研讨课文,分析论证方法。

1、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二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分别论证了什么道理?

第三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分别论证了什么道理?

第四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分别论证了什么道理?

3、本文用了什么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何作用?试分析?

4、作者告诉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学习?

三、操作训练 反馈矫正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绳(zhîng)槁暴(pù)磨砺(lì)輮以为轮(rïu)B.须臾(yú)跂(qí)望靛(diàn)青参省乎己(shěng)C.跬步(guī)蓼蓝(liǎo)骐骥(jì)生非异也(xìng)D.驽马(nú)蛟龙(jiāo)镂刻(lǒu)锲而不舍(qì)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有槁暴(晒)②輮以为轮(使„„弯曲)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④而致千里(送到)⑤君子生非异也(资质,秉赋)⑥非利足也(走路)⑦筋骨之强(强壮)⑧而绝江河(横断)⑨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⑩而闻者彰(显著)

A.①②⑤⑥⑦⑨ B.①②③④⑦⑨C.①③⑤⑦⑨⑩ D.①⑤⑦⑧⑨⑩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四、延伸迁移反馈矫正

1、拓展延伸

★对“善假于物”该如何理解?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看法。

2、学习小结(总结自学中的得与失)

【课外拓展阅读】

人生感悟:有感《劝学》

洪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皆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因自己的优势而骄傲,不因自己的不足而自卑,人应该这样。

人都是在学习中前进,不学习就会落后,不学习就会粗俗。高于我者比比皆是,强于我者,不可胜数。遇到比我强的人,要向他虚心请教,学己之长,补己之短,不因别人强于我,就嫉妒,就有排斥心理,就孤立人家。遇到比我弱的人,不应歧视,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遇到比我有学问的人,是我之幸事,遇到比我见多识广的人,是我之喜事,使我有师可学,有问题可向之请教,有困难可询问解决之策,于我可增长知识,于人可传播知识,何乐而不为?

学习的东西很多,看其正面的东西,看其积极的东西,摒弃负面的东西,扬弃消极的东西。傲慢与偏见同行,愚味与固执相伴。与光明为伍则光明,与阴暗为伴则心生晦暗。与积极为伴则快乐,与消极为伴则沉落。学问不以高低贵贱而论,知识多少无男女老幼之分。有所长必有所短,有所短必有所长。以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则我之所短可变长。谁也不是天生就有知识,谁也不是天生就有学问,涓涓细流成江海,微小泥沙筑高山,后天努力可以改变一切。

学历不能代表知识,知识也不能用学历来衡量,坐吃山空,江郎才尽。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不学习,就落后。学无止境,有志者事竟成。事间万物,皆有可探,知识宝藏,永学不完。学问学问,连学带问。只学不问,东施效颦;只问不学,终究不知所云。不求甚解,终为皮毛,悟其至理,其乐陶陶。不刻苦,不得真学问,浮躁者,犹如点水蜻蜓。

三人同行,必有吾师。只要有学,何患老幼卑尊?人贵有自知之明,却又常看不清自身。如有挚友,时时加以批评指正,则吾之所幸。闻过则喜,见贤思齐,多谢率真。不耻下问,不必脸红,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解吾不惑,有如黑暗中明灯,为吾指路,催我不断进步。时时反思,查找不足,对症下药,一通百通。恩师良言,深思熟虑,学友头筹,我之榜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坐舟,书中自有黄金屋。

7.1《劝学》学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掌握课内重点实词“绝”“用”“一”虚词“于”“而”“焉”、通假字、词类活用情况、古今异义现象。

2、了解一般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重点语句。

3、背诵全文。

基础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_____,尊称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 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与弟子合著<<______>>一书,现存32篇。劝是___________的意思。

(2)名句默写

1.青,取之于蓝,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舆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舟楫者,_。。

4.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知识积累:

一、给加点字注音.1.輮 以为轮 槁暴 须臾 跂而望 舆马 跬步 骐骥 驽马 锲而不舍 ......... 金石可镂 蛟龙 洞穴 二螯 独占鳌头 舟楫 编辑 通缉 作揖 . 2.中 木直中绳()省 参省乎已()中间()省徭役()曲 其曲中规()假 假舆马者()阳春之曲()假期()

二、指出句中的通假字.1.輮 以为轮,其曲中规 2.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三、古今异义词.1.金就砺则利 古义: 2.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古义: 3.声非加疾也 古义: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5.用心一也 古义:6.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四、解释下面的实词.1、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佛印绝类弥勒

2、用:

用心一也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君子生非异也 今义 : 今义 : 今义 :

今义 : 今义 : 今义 : 自引而起,袖绝 抢呼欲绝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3、一:

用心一也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骐骥一跃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六王毕,四海一

一失足成千古恨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五、解释下面的虚词.1、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且焉置土石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2、于:

善假于物也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于是公子请朱该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师不必贤于弟子

3、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某所,而母立于兹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人非生而知之者

则群聚而笑之

六、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及用法。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使皇武子辞焉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则牛羊何择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吾祖死于是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而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不拘于时,学于余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而思矣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小学而大遗

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吾从而师之

犹且从师而问焉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七、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輮以为轮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八、翻译下列句子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九、结构提纲

十、总结或困惑

十一、名句拓展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6、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7、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

8、一个人就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列·托尔斯泰

9、真正的学者就象田野上的麦穗。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麦穗饱满而成熟的时候,它总是表现是得温顺的样子,低垂着脑袋。---蒙田

10、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处是那么多的空白,对我来 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周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爱因斯坦

11、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郭沫若

12、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13、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1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毛泽东

1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18、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

19、知识就是我们借以飞上天堂的羽翼。--莎士比亚(英)2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21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23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25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27 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29 岁月是百代的过客,而逝去的年华也是旅客 30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 31 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时间一点一滴凋谢,犹如蜡烛漫漫燃尽

上一篇:申请晋升一级士官申请书下一篇:“电力公司物资分工会总结与计划”工会工作计划